关于事业编小编写过很多篇文章,包括最热门的公考也是经常在谈,都知道这是两大难考的关,可是不管怎么难,每年报考人数都不见减少。而且,近年来, 高学历的报考人数也在增加,一方面源于公务员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源于个人对公务员岗位的追求!那么,研究生正式进入体制后,究竟会比本科生有怎样的优势呢?今天就两个福利来讨论一下。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大学生一、副科级待遇体制内学历会更重要,学历直接影响到了个人的工资。研究生学历刚入职的时候,即便是从科员干起,但是发的工资却是按副科级来的。再者,对以后的升职来说,高学历的上升的会更快一些。很多地方,80后的干部能够到本科学历就可以了,但是,培养90后储备干部的时候则会更青睐于硕士学历,这些高学历的人才在竞争中更有优势。工资标准二、硕士教师更容易评级评定教师职称是令很多老师们头疼的事,很多人奋斗多少年都不能如愿,但是,研究生学历就不一样了, 只要正常工作满一年,递交相关的资料提交申请,就能获得一级教师的职称了。对于本科生来说就难了,各种论文、各种优秀的教案等等都得用到,但是,研究生学历的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的事了,高学历的优势在这里体现的真是淋漓尽致。
很多人进入社会以后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学生思维,遇到任何问题,比如单位人际关系复杂、领导不好相处、工作中遇到挫折、工资待遇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学历,尤其是喜欢去读个研究生。在学校里,我们有很多本科生毕业以后不好就业,于是就去读一个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了以后发现就业形势又变了,于是继续读一个博士生,读完博士发现进好的大学已经要招海龟了,一些博士只能进三四线城市的二本三本高校,于是又去做博士后研究。在职场上,甚至有的人工作了五六年了,遇到了一点挫折,就想回到学校的象牙塔里面去,寄希望于通过读一个研究生,所有的一切都会得到改变。我们很多人遇到问题,解决办法好像永远只有一个,就是去提升学历,我把它叫做学历崇拜的学生思维。很多人读研究生、读博士,不是出于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也不是出于对自身的专业实际、社会的需求、家庭情况的深入分析,而是盲目地学历崇拜,认为只要学历高就可以改变命运,就可以搞定一切。有些年轻人进入体制内已经三五年了,还整天把自己的学历挂在嘴上,在平时聊天的时候,动不动就喜欢说,我当时在某某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如何如何风光。如果一个人工作三五年了还老是把自己的学校、学历挂在嘴上,说明这个人是不成熟的,也说明他在职场上混得很失败,除了学校和学历以外,没有什么拿得出手了。很多我知识星球的会员也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就是进入体制内以后有没有必要去读一个研究生。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的话,体制内的晋升提拔,是一个综合的衡量体系,不是看单一的指标。它跟我们在学生时期不一样,学生时期只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好。只要你学习成绩好,你就是一个好学生,你就会得到所有的鲜花和掌声。但是体制内的晋升提拔,跟你的关系、背景、工作能力、学历、与领导的关系、跟同事的关系、机遇等等都有关系。学历只是众多因素的其中一个而已,而且是一个重要性并不是很大的因素,它并不能起决定作用,甚至可以说连前三的重要性都排不上。我经常说,如果你还没有进入体制内,你是什么学历很重要。如果你是研究生,初次转正定级的时候你可以定级为副主任科员,如果你是博士生,可以定级为主任科员,当然前提是在单位编制不紧张的情况下。但是工作了以后读的在职研究生,在升迁提拔的时候作用不是很大,我们没有必要盲目地学历崇拜。硕士也好,博士也好,只是表明一个人在某一个很小的领域懂得的东西比我们多。大家不要一说到研究生、博士生就感觉好像特别神圣、特别厉害那种感觉。学历,在我们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当中起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大,大学毕业是一个门槛,但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行业来说,本科毕业就够了。人的成长和成熟,必须靠后天的学习,靠后天的实践,不要盲目崇拜学历。其实不光不能有学历崇拜,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的人,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要盲目崇拜。我们可以欣赏一个人,佩服一个人,但最好不要随便用崇拜这个词。正如罗素所说,不要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第1种就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包括国考和省考。如果你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那么国考和省考你都可以参加,但是要注意,如果参加国考和省考的话,建议大家尽量报级别高一点的单位,比如说你是博士研究生,你报了一个处级单位,你进去一年以后试用期满,转正定级,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要给你定主任科员,可能就会比较困难了,因为处级单位的中层干部才是科级,也就是说它的科级的编制并不是很充足,但是如果你考到一个厅级,或者说部级单位基本上转正就可以定科级,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因为在厅级单位,比如说我们单位基本上到点就可以升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了,没有太大问题啊。第2种途径是通过选调生考试,选调生考试大家一定要注意,范围越小的选调生考试,要求越严格的选调生考试,越值得考虑。有的省份它招选调生是大规模招的,只要你是211、985高校的学生都可以去报考,条件相对比较宽松。但是有的省份会把学校限定在几所特定的名校,比如说浙江省,每年都会面向部分的双一流高校,择优录取应届毕业生,把高校的范围限定在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武大等排名在全国前20的高校进行定向录取,而且要求比较高,要求你是中共党员,有相应的学生干部经历,所以大家如果有志于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体制内的,最好在学校里的时候,尽早的入党,而且最好能够在学生会或者说社团里面担任一定的职务。然后这种选调生考试也要通过专门的笔试、面试,按照1:1来确定人选。选调生的档案都是在省委组织部的,由省委组织部直接掌握,当然也有5年的服务期,也就是说5年以内,你不能考到别的单位去,而且会派到基层去锻炼两年,如果你有比较强的能力,你也可以选择走选调生这条路。因为现在中央选拔干部也是非常看重基层工作经历的。第3种就是走人才引进的方式,尤其是一些非一线城市,大家都知道今年有很多地方搞人才引进大战,这些非一线城市本身来讲,城市的吸引力不是特别大,但是又想引进人才,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搞政绩,引进人才,在优惠政策上都是互相比拼。如果这些地方刚好是你的家乡,我觉得你也不一定要往一线的大城市去挤,你也可以考虑回到家乡的中小城市。这些地方在人才引进的时候,力度都是比较大的,给博士的待遇都是副处级待遇,而且享受住房补贴,甚至直接分配住房。当然分配的住房,你仅仅是具备使用权,不是说你可以买卖,而且安排比如说配偶工作,包括你的小孩上学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优惠政策。所以走人才引进的方式,我觉得也是一场一条非常好的道路。
看着桌上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我知道,9月份,我就会离开这个服务了一年的县直单位,走向另外的一片天地了。终要离开了这里我不知道我当初的选择究竟对不对或者值不值得,不过很多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太傻,太执拗,实在不应该这样草率地放弃体制内的工作,然后重新去读个前途未卜的研究生。甚至连我的父母都很不理解我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即使想继续通过深造来提升学历,可以选择的路径也有很多,未必需要选择辞去公职,“干干净净”的走向远方。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放弃体制内去读书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决策,甚至说略带愚蠢,因为辞去公职容易,但再想获得可能就会难如登天了。毕竟在这个公考超百万的当下,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着实不容易。可对我来说,虽然预想过辞职后的一系列后果,包括年龄变大、收入为零等,但我的内心却极度支持我这样去做。也许有人会猜疑,是不是我在单位人际关系不好,导致我想找个借口离开。说实话,这个真没有,工作这一年多来,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对我的评价不能说多么好,但至少不是很差。我的领导在得知我要读研时,私下里找我单独谈心了三次,每次都会苦口婆心的劝我留下,他甚至允诺我如果选择读在职的话,可以给我更加自由的时间以及必要的经费支持。但最终,我还是没有听从他的教诲,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职去读全日制。虽然在外人看来,我是个不识时务之人,居然对领导的好意再三推诿,所以有时夜深人静时,我也会想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在体制内混个学历,我大可不必花费这样的代价去实现一个知识的提升,因为在体制内,读在职和全日制根本就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可以说读在职的机会成本要远远低于全日制。但是,我却不甘心这样去做。对于自己而言或许是看多了身边人读在职研究生的经历,让我直至如今都固执的认为,尽管在职和全日制都有两证,但在职的含金量还是太低,以致于我不屑花时间和金钱去换取那一张薄薄的学位证书。尽管有人吐槽现在的全日制也有“水分”,但无论怎样,从整体而言,全日制还是要强于在职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挤破头去考研。要知道,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而且,抛开含金量上的区别,从社会认可度上来说,全日制也要优于在职的。就如体制内招考一样,虽然政府部门也认可在职学历,但在招考时却将在职排除在外,所以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在职和全日制还是有着根本上的差别。更别谈企业招聘了,人家压根就没打算认可在职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在职的不好,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所以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站得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有差别。因此,很难说选择在职和全日制有什么过错,但于我来说,坚持选择全日制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对校园生活的情愫本科期间的校园生活让我对学校有着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愫,以至于毕业后,我还时不时的坐车回去吃吃饭,看看书,时刻保持着校园的那种书生气息。说实在的,这种逛校园的感受真的是太好了,它不仅让我在忙碌中找到了释放压力的途径,也让我在嘈杂中找到了依然值得守护的东西。很多人说你之所以怀念过去,是因为当下过得不好。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只是迷恋校园的那种单纯和美好。工作后的一年里,我逐渐感觉到我失去了一直坚守的很多东西,虽然有些东西说不出来,但至少增加了我的迷茫。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心无旁骛地重返校园再来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好让浮躁的心灵归于平静。如今,终于梦想成真。此外,从小我就觉得自己的性格适合于安安静静的做学问,也特别崇拜那些科研工作者。所以我本科毕业时就想继续深造,可命运却让我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一个需要八面玲珑的环境,虽然我竭尽所能地让自己变得圆滑世故,但总觉得有些许的压抑。这种压抑不是工作上带来的,而是自己始终放不下所导致的,虽然我知道人需要改变,可我却极力的排斥改变,以致于我最终选择了头也不回地离开。也许,再给自己三年,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曾经试图想象三年后的场景,也许会过得更好,也许会过得更差,但既然选择了,就没有后悔的余地。所以我在心底暗暗地告诉自己,无论三年后的日子究竟会怎样,都需要笑着去面对。也许,读完研究生后,我会接着读博士,然后留在高校教书育人。当然,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是否是我想要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坚守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最后我不鼓励那些有着稳定工作的人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贸然离职,因为你不知道前途究竟如何,如果你只是一时的冲动,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你是会后悔的。而且,就个人发展来说,指望通过读全日制就能实现人生腾飞,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倒不如在经营好当前家庭与工作的同时,读个在职研究生也是不错的选择。我想送自己一句话,同时也送所有人一句话,那就是读书永远是自己的,选择怎样的人生其实无所谓对错,只要你觉得合适,那么就请大胆地去尝试,毕竟我们都还年轻,可以有更多的试错机会,别等错过了再去追悔,这样浪费的就不仅是青春,更多的是人生。 本文来源:募格科聘
小王本科毕业考进了一个清水衙门:白天一杯茶,晚上一壶酒,说来也自在。但小王总感觉有些失落,看着坐在对面秃顶的科长:这就是20年后自己的生活嘛?小王想要考个在职研究生。因为太闲所以要考个试玩玩,抱着这样心态的体制内年轻同志不在少数。漫无目的的学习,对职场人来说太过奢侈。如果抱着这种心态,不如考个职业技能证书,更实惠些。当然,不容否认,在职研究生还是很有益处的:拿到本后工资会高几十块钱;结交一些有质量的人脉资源;遴选的时候没准会用到。可几十块钱相较于动辄几万的学费是否划算?我们也知道人脉的基础在于自身价值;而学历,在提拔中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即便如此,我们必须承认,名校的魅力依然是十足的。如果你考上了清华的在职研究生,那必然不用犹豫。所以,如果你想要考,我们来谈些干货吧。一、如何去选择学校呢?学校的声誉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要离家近,这样才能兼顾工作和学习。因为你每周末都要去学校的,路费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二、什么专业比较吃香呢?比较实用的专业有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MEM),会计(MPACC),法硕等等。当然最好是要跟自己的工作相关。三、学费贵嘛?不同地方学校差距很大,但总体而言学费还是挺贵的,一般学费2-5万左右,好学校花个十来万也是有的。四、都考什么呢?什么时候考?初试政治,英语,专业课,十月中旬报名,十二月中下旬考试;一般还有还有复试,有的学校会有加试。五、毕业后发什么证书呢?以前比较混乱,教育部改革后,现在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统一发放两个证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上注明非全日制。距离2020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不足百天啦,所以,如果你心动了,还在等什么呢?
高学历的人才在体制内的第1个优势,仕途起点比较高,如果你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的话,按照公务员转正定级的规定,硕士研究生一般来讲试用期满,经过一年以后,转正的时候可以定副主任科员,也就是副科级的非领导职务。如果是博士研究生的话,一年试用期满以后你可以定为主任科员了,也就是正科级的非领导职务。当然我不太建议就是说为了定一个副主任科员,或者说主任科员去读硕士和博士,如果你铁了心,这辈子就要在体制内混的话,我认为越早进入体制内越好,学历它只是一块敲门砖,进去以后还是要靠我们的综合能力。学历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小的因素,现在提拔叫做不唯学历,不唯年龄,尤其是新的一届班子上台以后,特别淡化了对学历、对年龄的要求,包括以前流行竞争上岗,研究生可以不用笔试,直接进入面试,而且可以列入单位的后备干部进行管理,有各种优待政策,但是现在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而且最近这几年研究生招生一直在扩招,现在硕士研究生也不像以前那样稀缺了。很多要求本科的岗位,也有研究生来报考,尤其是省直机关的,每年招录的人当中都有一大批是研究生。当然如果你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话,更建议你走人才引进的方式,比如说有的地方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硕士可以给正科的薪资,博士可以给副处的薪资,比如说江西省去年面向十一所双一流高校招录选调生,统一安排到乡镇挂职锻炼两年,表现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直接安排副处级领导职务,硕士研究生安排正科级领导职务,大家注意不是虚职,就是说不是只给待遇,是实职,是领导职务。虽然你是博士比起本科生来讲可能你多读了差不多6年的书,然后加上在基层挂职锻炼了两年,总共就是8年了。但是你要注意通过8年到副处,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因为任何一个本科生,想从科员、升到、副处用8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不太可能的。副处基本上就是很多人的仕途的顶点,但是对你来讲,只是起点就已经是副处了,所以还是很划算的。所以如果说你是名校的研究生,尽量报这种人才引进力度比较大的地方的选调生,如果是一般的选调生选调面比较宽,我一般不太建议报考,因为去到基层,如果你没有背景,可能会安排到条件特别艰苦的乡镇,而且你可能很难上来,很可能会一直待在基层。 甚至在有些地方,选调生变相成为了有关系、有背景的人进入体制内的一条捷径,就是有一些官二代、先考选调生,然后再走这种借调的方式,可能刚工作了几个月就借调到县一级,市一级,然后几年以后就正式调过去了。当然现在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一般都规定选调生5年之内不得调动,但是总会有人去突破这种限制,因为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高学历人才在体制内的第2个优势就是比较受重视。 一般来讲,单位招一个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单位的人才学历结构,因为每个单位都会有一个人才培养的规划,就是说本科以上学历的5年内要达到多少?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要达到多少?另外一方面也是对这一类专业的高学历人才确实有需要,所以一般招进来以后,单位对高学历的人才都是比较重视的,就是说也希望你能够做出一点成绩出来。所以把你招进来以后,不管是在实习安排,还是在培训培养上都会向你倾斜。 有比较重要、高级别的培训机会都会叫你去参加,包括参加一些专业性的会议、论坛,甚至是国际性的会议和论坛。而且一般如果你学历越高,在单位受到的关注就会越高。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面,学历高就意味着能力强,领导同事对你的期待也会比较高。如果你干得好,那是应该的,如果你表现的跟大家的预期相差比较大,可能别人就会说,还博士呢,这点小事情都干不好,就会把你当成一个眼高手低的人。
对于大多数的985高校毕业生来说,回老家当个乡镇公务员,绝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甚至都不是他们的选择。然而在2020这个年份,很多985高校的研究生,在经历了求职的“千难万险”之后,终于还是报考了老家的公务员。在面试环节,大家面面相觑,互相打量,到后来才知道,你来自东北985,我来自西南985,大家都实力不俗,但却都相聚在一个根本想象不到的场合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众多名校毕业生开始走进体制内工作呢?01“新鲜”远离新鲜其实名校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工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我们听到很多名校的硕士、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小学当老师,或者是进入街道、乡镇当公务员。人才下沉的趋势愈发明显,如果从体制内的角度来看,这是传统体制内的单位吸引力增加的有力证据,也是地方重视人才、吸纳人才的结果。但是,面对如此下沉,难免会引发群众的质疑:高等学府的硕士生、博士生都不去科研,都不去创造实施价值,而是进入体制,这是不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和学历的贬值呢?02“市场”决定市场众多名校毕业生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归根结底,这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整体环境下,体制内的工作更具有吸引力,而体制外的工作似乎不太理想。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开始关注体制内机会的竞争,因此也加剧了整个的竞争程度,造成了一个小小乡镇公务员岗位,却面临神仙打架的局面。那么你可能又会问,体制内的工作具有哪些吸引力,体制外的工作又为何变得不理想了呢?要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现在和十年前整个就业环境热度的差别。03“稀有”告别稀有在十年前,名校的毕业生,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数量与现在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一个很客观的事实就可以看出,在十年前,读研是不用交学费的,但是自2014年起,读研也是需要大家自己缴纳学费的,而且学费通常都是8000元起。由此也可以推断出,研究生增速之快,其实已经超出了教育拨款的承受范围。在今天,大量的名校毕业生汇聚在招聘市场,面对着有限的外部机会,如果还寄希望于搏一搏大公司的职位而放弃了保底的下沉机会,那么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所以大环境中竞争的加剧,也增加了小环境下名校毕业生下沉的可能。与此同时,体制内的工作相比于从前,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无论是待遇还是工作环境,与过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外部环境的挤压是一个原因,体制工作的升级也是一个原因,两种原因的综合,形成了“名校毕业生千军万马”过“体制独木桥”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他们的自由,无论是去体制内工作,还是去国企、私企、外企工作,亦或是进行创业,都没有问题。而关键问题在于,这样的选择最终是否呈现均匀分布的趋势,学生们是否有广泛选择的机会呢?如果大家都集中在体制内的竞争,这是否证明体制外的就业市场活力不够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只能期待市场给出。与其纠结“人才浪费”和“学历贬值”,不如想想如何增加就业市场的活力,如何给广大学子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这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钥匙。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1高考毕业那年,我18岁,成年了,也是什么都不懂。父母都是农民,除了严厉要求孩子学习,其他的也是不通。那年填报志愿,我三天三夜没有睡觉,真的是睡不着。好的学校报不上,差的又不想去,对着去年的各校录取分数线翻来翻去,搞得全家人都跟着紧张。去学校参加报考辅导的时候,我们班的化学老师,一个有了很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小老头,正被同学们围着请教,那时候,我很腼腆,加上自认为考得不理想,想去咨询也没好意思。因为不懂,报的全是理科大专业,社会工作、自动化、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隔天去班主任那交志愿表的时候,恰好化学老师也在一个办公室,他看到我,这个平时几乎没有和他私下讲话过的学生,忽然叫我把志愿表拿给他看看。只一分钟的时间,他问我:“你知道什么叫社会工作?”我刚想回答不知道,他接着说:“我看你还不如报个师范,就报某某学校的某某专业,其他的都不用报,当个老师,就挺好。”我回家和我爸说,他觉得甚合他意。我倒是打起了边鼓,学生对于老师这个职业多少有种抵触情绪,我对我爸说:“我种地也不当老师。”我爸就给我填上了师范。2如我爸所愿,我被录取了,是学校最好的专业。大一,我很不适应,高考的落差,专业的不合意,几乎成为我弃学的借口。每天沉浸在网吧,看电视剧、玩种菜偷菜,从来不学习。期末考的时候,班级倒数。奖学金没拿到,觉得自己不能和钱过不去,然后第二学期免去那个三等。后来,大三了,准备收收心,找工作。很多同学考研,说现在工作难找,编制难考。我被几个要好的同学一鼓动,也加入考研大军。记得,冬天特别冷,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去抢有暖气的图书馆座位,有一次等在门口排队,等到开门时候大家一窝蜂上,鞋子差点给我挤掉了。那时候心无旁骛,只想着学习,没有任何杂念,也学得进去。后来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和我爸报喜,说我要去大城市,没想到的是,我爸当时浇我一头冷水,他说去什么大城市,你以为你是谁啊,好好回来当个老师就行了。我当时非要和他争辩,把自己哭得声嘶力竭。过了不久,他听说我进了公务员面试,是老家县里的职位,他非常高兴,让我去上面试辅导班,他说爸给你拿钱,不要心疼钱,一定要考上。因为那时候是毕业季,同学们尝试很多渠道,考研、找工作、考公务员都是一体进行的,我也是多番尝试,但心里还是想去读研,其他的当成锻炼的机会。公务员面试通过后,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也收到了。家里七大姑八大姨都说当公务员多好,女孩子工作稳定最重要,读那么多书还不是为了有碗饭吃。3转眼,工作十年了。这十年,说白驹过隙,也没那么快,但总觉得日子都是重复的,说不出哪里不一样。没有晋升,也没有转岗,还是十年前的一眼到头的生活。单位里,有个在这工作了二十九年的女同事,在她身上,都能看见自己的以后,或许还不一定能有她的位置。毕竟她也是会钻研的人,真的很想写写我知道的她的故事,也是精彩的。这十年,对于我,是停滞不前的。刚进来作为年轻人被照顾、被保护,没有认识到这个体制内的残酷面,没有抓住机会,失去了机会就要等下去。经历了挫折以后,想起这十年的生活,如果当时去读研,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会有说离开就离开的勇气,而不是拘束在这个小县城,无力离开更不敢离开,早就没有了勇气,不知道如何重新开始。小的时候哪里都没去过,不知道想去哪里。眼界渐宽,知道了自己想去的城市,却没有了去的能力。天高海阔,真的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多给自己一些可以选择的资本。我那个时候是学历,有学历就没有了户籍的限制,哪里都可以去。现在呢?无论是什么,都要给自己足够选择机会的资本。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丢失了工作,今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也都在家待业,在这个就业形势一点也不好的环境下,“考研”和“考公”成了大学生们选择的两大热门出路!很多的学生心里都会纠结一下子,应该是去考公,还是应该去考研,大多数人都会有这个选择恐惧症,这两个考试在近些年竞争愈发的激烈,也有很多人一边考研一边考公,抱着考上哪个上哪个的心态来准备,有很多的学生都会参考着前人的经验,众说纷纭!对于面临着选择的毕业生而言,公务员和研究生就是给自己找不下工作选择的一条出路,可能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区别不是很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5年8年后二者的区别就会很明显的体现出来!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区别1、社会地位不同众所周知,公务员是国家的铁饭碗,一旦考上了公务员这个社会地位就好像明显的提升了一截,说出去也很有面子,直接就在体制内工作,而且国家的薪资待遇水平非常的高,如果表现突出的话还有可能升官,去担当更重要的职位,一旦考上公务员好像连结婚都变得简单了起来。研究生毕业后还是会以一名毕业生的身份来考虑工作的事情,虽然在找工作方面比本科有优势但是不管进入到那一个公司上班,也还是一名打工人,所以和公务员的社会地位会差一点,也有好多研究生毕业再考公务员的学生!2、耗费时间和金钱不同本科生在毕业后直接报考公务员参加工作的话,在一年的实习期结束后就会正式的参加工作,而且国家公务员的薪资待遇会很高,如果在报考研究生后最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在学校里深造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个时候还是一名学生,虽然研究生每年会领着国家的补助但是花销似乎更大一些!两年后公务员的学生趋于稳定朝着上升阶段前进研究生的同学又在面临着找工作,很多数据表明在多年后公务员的薪资待遇会比研究生的高出来一点!3、知识水平不同很多人都是在本科毕业后报考公务员从而参加工作的,这时候学历就会定位在本科,而在上研究生的同学会在学校里继续深造,本科给我们最直接的感触就是本科学不下什么东西,大多数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就算是专业课方面也是不会很深入,但是一旦上了研究生就会课题之类的额项目进行深刻的研究,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深。现在的研究生毕业更是要求的六级必须得过,在知识层次阶段,研究生会获得更深的知识面。4、社会交际水平在体制里工作对一个人的社交水平有着很大的考验,要学会和领导的相处方式和同事的交流方式等等,就是在社会中对一个人的磨练,但是在研究生的时候还是一个学生,没必要考虑这么多,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研究交出一个满意的课题就可以,在经过多年的经历之后让他们在社会上的交际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别!考研和考公哪一个更好?考研和考公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个好的选择,考公可以迅速地进入到社会中,而且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很高,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是很多人都追求的职业,如果不想再继续深造的同学选择公务员这一条道路是很不错的。对于一些想要深造,不想处于稳定状态的同学们来讲,考研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最近两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注重高端人才的培养,有志向的同学可以为我国的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来添砖加瓦,就算是想要考公如果在研究生毕业后考公的话对职位提升将更有帮助,上升得更快,待遇将会更好!考研和考公的难度哪一个更大?考公有着很高的报录比,严重的岗位有着几百比一的报录比,竞争的压力十分的大,有着千军万马过独立桥的感觉,所以考公上岸的难度是很大的,不过在一些岗位有着专业、性别等一系列限制后,满足这些条件在进行考试后还是相对容易的,近些年的考公的竞争力已经愈发的激烈,想要上岸不努力是不行的。考研在近三年人数有着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在考研这个战场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水平差不多的人在竞争,都是靠着自身自控的能力在坚持,很多优秀的人都会被提前保研,而且每年只有一次考研的机会战线拉得比较长,所以中途放弃的人比较多,考名校的研究生难度比较大,但是考一所普通院校的研究生难度不是很大,只要坚持下来上岸就会摆在眼前。结语:公务员和研究生都是很好的选择,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什么离自己的追求目标更接近那么就去挑战哪一个!大家觉得考研和考公务员哪一个更好呀?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就快来关注我吧!
#师者说#现在公务员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那么学历升级势在必为。所以公务员报考在职研究生也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读在职研究生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一是能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文字能力,这对以后职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二是能认识志同道合的同学,扩展人脉;三是有些单位有政策,对于获得研究生学历的科员使其享受四级主任科员(正科)待遇;四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学历提升也是其能力的体现,更加有利于得到提拔。目前作者了解,目前各地的省委党校所招录的在职研究生多来自各地公检法系统、公务员、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乡镇企业等在职人员;其中又以乡镇基层的公务员居多。作者了解的一个班级,有一半的学生来自乡镇基层,其中许多同学在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参加遴选。作者一公务员同学参加了在职研究生学习,他报考的是本省的省委党校研究生,花了三年时间学完课程,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获得毕业证,能享受国名教育同等学历的有关待遇。三年时间学费15000元,一年上四次课,三年12次,三年花了40000元学习费用(因为不在省会,交通费也不少),总共花了55000元。作者再普及一下:关于边工作边学习(公务员居多),省委党校招考分为在职研究生和非在职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国家统考(12月末)考进去的为非在职研究生,正式的毕业答辩,学信网是能查到学位信息的。但是公务员单位一般只认第一学历,也就是相当于在职研究生待遇,毕业后工资(对标四级主任科员工资)加不加看各地政策,可以参加省内的遴选,标注硕士研究生学历可以报考,标注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不能报考。作者以“长沙市2020年市直机关公开选调公务员职位表”的职位要求来举例:学位要求为“硕士”的在职研究生可以报考;职位要求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在职研究生(报考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可以报考。公务员省委党校研究生能享受什么待遇,能参加其他考试吗?欢迎大家补充讨论。作者/来源:瀚海文阁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