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周刊|体育,远不止锻炼那么简单李复

教育周刊|体育,远不止锻炼那么简单

海口市美兰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田径运动会。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在近日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南代表团以代表团名义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出台刚性措施强化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以立法形式保证青少年体育课的时长以及质量。近年来,“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确保体育教育保质保量落到实处?海南日报记者近期对此进行了采访。体育之效 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5月2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初三(5)班学生李恒铭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参加躲避盘训练。他们在飞盘投掷和闪转挪移间玩得很尽兴,欢声笑语不时在操场上回荡。“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了,每天的复习都非常紧张。我每天都会到操场上跑跑步、出出汗、活动活动筋骨,感觉轻松了许多。”李恒铭说。“我们学校的体育课课时有保障,内容非常丰富。经过三年的训练,我已经掌握了游泳、网球、羽毛球、竹竿舞等运动技巧。”李恒铭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初一刚入校时,父母还担心体育课这么多会耽误他的文化课学习。“现在看到我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他们感到很满意。”“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体卫艺处副主任张宇认为,体育锻炼能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让他们终身受益。“我们学校一直坚持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建议》提出,建议教育部牵头,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配合,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或出台行政法规、规章,保证中小学校体育锻炼时间,并合理组合运动项目。青少 年每天运动时长不少于2小时,每天体育科目设置2至3项,在有限的锻炼时间充实锻炼内容,强化固化青少年健身意识,通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才能达到身体素质 明显增强和终身体育的目的。“体育运动不仅能让青少年感到快乐,也能让他们更健康,更容易融入社会。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意志力、增加自信心,更富有纪律性和责任感。”《建议》参与起草人表示。据了解,我国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总体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仍有待提升,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还存在落实不到位、体育教育时长不足、类型不丰富等问题。现状评估 各地各校体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各地的体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仍有地区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有关专家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后发现,我国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在体育教育上存在 不同问题。不少市区学校存在运动场地不够的问题。在一些省份,体育课不被重视,被其他科目挤占。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则存在体育设施不完备、课程科目设置单 一、体育老师配备不足等问题。此外,还会出现体育老师由语文、数学老师兼职担任的现象。采访中,我省多位学校的体育老师表示,家长与学校对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视、完善的设施和充足的师资力量,是确保体育教育保质保量的重要支撑。作为新建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让很多学校羡慕不已。除了室外塑胶跑道、室内跑道外,该校还有1个11人制标准足球场、2个人造 草皮足球场、2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1个室外网球场、6个室外篮球场和1个室内游泳馆。“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高温暴晒,我们的体育课都能正常开展。”张 宇说,该校负责人非常重视体育课的开展,经常会到课堂巡查,要求体育老师对课程不断进行改进提升。据了解,为了确保体育课时,我省许多学校也出台了监督保障机制。“我们学校小学一年级学生每周要上4节体育课,三年级学生有3节体育课,七八年级学生有 两节体育课。此外,每天还有广播体操以及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加起来远远超过了‘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海口市海景学校初中、小学部体育学科组长张 瑞龙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中,张宇、张 瑞龙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们所在的学校对于体育老师的配备和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本上要达到5个班配备1名体育老师的比例。体育老师都要会游泳、打 篮球等,并能够把这些技能传授给学生。每位体育老师都要开发一门能满足学生兴趣的体育类校本课程等。立法保证 没达到要求的,要有相应监督惩罚“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背景下,以立法的形式将体育教育固定下来,可以保障我国体育教育政策得到充分贯彻和执行。”《建议》参与起草人认为,立法是一 种刚性约束机制,意味着若没有达到要求,会有相应的监督惩罚措施。应建立类似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指标,定期对各个学校体 育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没有达到要求的,会影响学校的评优评先。不过,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立法中还要对当地政府对于学校体育场馆建 设、师资力量的投入进行硬性要求,这也是提升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体育教研员杜震建议,除了立法保障,将体育考试纳入高考,也是提升体育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张瑞龙的认同。“近年来,我省中考体育分数从30分提升至50分,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身体素质也有所提升。”张瑞龙说。《建议》提出,要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质量,还应设置更为丰富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培养可以受益终身的体育爱好和技能。建议中小学校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根据 学生兴趣爱好设置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以青少年俱乐部的形式开展活动,学校根据学生兴趣设置足球、篮球、田径、棋牌等多个项目俱乐部,青少年自愿选择加 入至少一个俱乐部,通过长期坚持和不断练习,逐步强化提高运动技能。据了解,目前,我省在特色体育课程建设上已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建成近3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竞技水平不断提升;海口海港学校等4所学校入选 海口市推广帆船帆板水上运动试点校,为探索开展帆船帆板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海南华侨中学的竹竿舞比赛持续了30多年,成为该校特色品牌活动;海口市滨海第 九小学等学校在每周的校本课程中,推出田径、武术、花样跳绳、动感啦啦操等项目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来源:南海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第八个

体育教师可选择哪些期刊进行投稿

体育教师论文一般都要求发表在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在我国境内出版的具有ISSN刊号和CN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并且这些期刊都是有关体育教学发展的征收范围,为以下这几本就是不错的选择。《中国学校体育》(月刊)创刊于1981年,向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介绍国内外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经验,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园地,帮助其业务进修,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中国体育》(月刊)创刊于1958年,观察剖析中国体育界及其关联的种种社会现象。《体育科学》是双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群众体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史学等。《体育与科学》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以新概念、新理论开发、以及体育科研究服务于运动训练,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研究论文为主体,兼顾基础理论和科学科理论建设。以上整理源自职称加分网如提供信息不当,欢迎指正。此外还有《体育学研究》,《体育科研》,《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研究与教育》,《体育科技》等二十多种体育类期刊,以及一些教育综合类期刊也是体育教师发表论文可考虑选择的期刊。

天蚕变

体育类杂志投稿汇总

体育类文章可以发表在《当代体育科技》,《体育风尚》,《体育世界》等期刊上。期刊简介:中国大陆著名的武术专业刊物,因其始终不渝坚持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精神而在读者中具亲和力;因其精心整理的武术套路精华而具传统性;因其切实可行的技击和健身作用而具实用性;因其集中国武术与世界博击功夫于一身而具搏击领域的全面性。期刊信息: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体育局主办单位:当代体育杂志社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国际标准刊号:2095-2813国内统一刊号:23-1579/G8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深圳市体育局周期:月刊收录方向:知网国际标准刊号:1674-1552国内统一刊号:44-1641/G8期刊简介:《体育世界》杂志创办于1972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体育杂志之一,“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曾多次代表中国优秀期刊到国外参展。从2001年元月起,刊期由半月刊改为旬刊。期刊信息:主管单位:陕西省体育局主办单位:体育世界杂志社周期: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国际标准刊号:1002-2430国内统一刊号:61-1019/G8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体育文章投稿:tougaoyun.cn/qikan/tiyu

三净

教育从体育开始!

文丨赵一鸣 / 笔名-行之教育从体育开始,这是我常喜欢说的一句话。体育是身心健康的基础,不仅是强体之育,更是强心之育,通过体育可以使身体和精神协调发展,能够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拥有强大的心理和身体优势。体育对孩子的人格、心理素质方面的塑造是无可替代的,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孩子,更有活力,意志力更强,性格阳光,积极自信。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如果把我在小学四年期间对儿童的全部关心和操劳都计算一下,那么起码有一半的操心是花在他们的健康上面的。”曾经培养出20个首相的著名的英国伊顿公学的办学宗旨就是:“运动第一,学习第二”。伊顿公学设有8门必修体育课和27门选修体育课,每周体育课时达23小时,几乎与文化课时(31小时)平分秋色。相比之下,中国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还得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有一点我特别赞同美国家长,美国家长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如果孩子在某个运动项目上有特长,家长就会特别自豪。美国家长在孩子进行体育训练上的投入,恐怕不亚于中国家长在各种辅导班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我想美国精神的活力和进取可能也和这有关吧。在美国哪类学生最牛,能够在校园里横着走?不是学霸,而是学校运动队队长。最令美国学生以及他们的中学母校引以为荣的,不是SAT考高分进入常春藤名校,而是考上大学后能进入校体育队。北京大学秦春华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体育特长生是世界一流大学特别是美国顶尖大学最重要和最偏爱的招生生源之一,无论在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体育特长生是唯一被冠以“特长生”称谓的特殊招生类别——例如,他们就从来没有招收过“艺术特长生”。与我国的“特招生”不同,这些大学并没有为体育特长生降低入学标准和培养质量,体育特长生是因为学业成绩和体育特长同样突出,达到了大学的入学标准才被录取的。在我国不少人的教育观念仍是分数至上,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为了锦上添花,体育往往被视为旁门左道。 体育训练会不会影响学习?经常有人问我:孩子花过多时间在体育训练上,会不会影响学习?我说,这是一个伪命题。体育与智育并不是冲突的,体育锻炼虽不能直接促进智力发育,但是能为智力活动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使大脑神经细胞发育充分,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身体好的孩子精力充沛,头脑活跃,并且正规的体育项目能够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所以学习效率更高。现在不光是学生的运动和玩的时间少了,而且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少得可怜。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是青少年全面发展以及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的重要条件。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有的学生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和分数以外,对别的任何事情都不考虑,这种人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我的原则是,凡是对身体有益的,都允许孩子玩,包括那些在别人看来属于“不上进”的乡野玩意儿。所以儿子自小就喜欢“武玩”——登山、打球、游泳、骑车、武术、滑板等等无所不好。他从幼儿园起就养成早起晨练的习惯,爬山或者打羽毛球,寒暑不辍,成为每天的晨课。整个暑假“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几乎天天在海里泡着,游遍各海水浴场。一年级时学乒乓球,身手不错,后来喜欢上网球,成为他最热衷的项目,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年下来也小有成绩了。我让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并非是要引导他将来走职业道路,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学习无疑是他的主业,体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全发展,从中得到的益处将是他受用终生的。如今,儿子在学习之余,每天还要参加繁重的训练,学习、运动两不误,但他乐此不疲。犹记得当年他参加全国少儿网球(短网)比赛时,看着他在赛场上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的风采,有那么一刻我都恍惚起来:这个满怀着对胜利的渴望而不屈不挠咬牙苦战的小子是我的儿子吗?我真的要重新认识你了呢!胜固欣然败亦喜,这就够了。儿子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好,可是身体并不算好,要么老生病,要么是近视眼,要么是小胖墩儿,为什么他(她)还能评上三好学生?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三好吗?为什么?”我说:这是评“学霸”,不是评“三好”。【本文曾发表于《家长》杂志2016年07期】本文作者:赵一鸣。现居青岛。一个小学生家长。有过教育、行政、经商等经历,业余自由写作。文章编辑:双A君,(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您对体育教育有独到的见解,欢迎投稿~佰特菲国际是中国“体育+教育”双A理念的首创者,通过为中国青少年提供高尔夫、网球等运动项目的培训、赛事、留学及大学校队申请等服务,将体育+教育相结合的菁英培养模式在中国进行普及和推广,让更多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旗下有佰特菲国际高尔夫学院和黑马网球俱乐部等实体培训品牌。

德合一君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取得阶段性进展和初步成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精彩开局。 一、主要进展与初步成效(一)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细化了任务分工。牵头召开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座谈会,联合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视频会议,强化部署推进。印发《实施方案》部门分工方案和内部分工方案。2019年9月27日,教育部牵头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第一次会议,总结一年多来相关部门和各地贯彻落实《实施方案》进展和成效,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指导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近视防控方案。黑龙江、江西、山西等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方案,浙江、新疆、北京、山东等地联合发文部门增加科技、医保、共青团、妇联等单位。江西省成立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山东省出台《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为近视防控提供法律保障。(二)签订了责任书,压实了主体责任。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近视防控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宁夏、天津等地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与辖区市(区)人民政府签订近视防控责任书,宁夏各市与辖区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三)摸清了近视底数,明确了防控目标。将学生视力健康状况抽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度测试抽查复核项目,会同卫生健康委联合核定2018年各地近视率,明确各省份近视率每年下降0.5%或1%的目标。经核定,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36.0%、71.6%、81.0%),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江苏省建立中小学生和6岁幼儿视力健康档案,2019年完成100万6岁儿童建档。浙江省温州市、杭州市上城区普查学生视力,建立大数据。湖北、辽宁、河北等地开发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制定分级预警标准,开展监测预警,学生视力健康档案随入学、升转学实时转移。(四)落实了减负措施,规范了电子产品使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三十条”,从源头落实近视防控。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以游戏促使幼儿快乐成长。改革高中育人方式,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推动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控制使用时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方案,开展减负督查和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四川、黑龙江等地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控制家庭作业量、考试次数,减少教学电子产品使用,增加学生户外运动和睡眠休息时间。(五)深化了教学改革,强化了体育锻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的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新目标、新定位、新价值,研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专门文件,明确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课时。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上海市小学1—3年级每周增加1节体育课、每天上1节体育课,4—5年级每周落实4节体育课。天津市小学课间休息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安徽省实施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西藏自治区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中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落实阳光体育1小时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1节足球课,开展锅庄舞等特色课间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举办速度滑冰、滑雪等赛事。(六)带动了家长参与,发挥了家庭作用。重庆、四川等地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书,号召家长一起行动,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河北省督促学校向家长宣讲近视防控措施和预防知识,促进家长参与。上海、广东等地编制学生家庭学习照明环境指导手册、用眼监督手册,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照明理念和方法、创造良好家庭学习照明环境,指导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新疆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七)深化了宣传教育,传播了健康知识。组建了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研制了宣讲大纲,举行了集体备课,开展了300多场次宣讲,覆盖学生和家长2000万人次。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和全国“爱眼日”活动,通过报纸、专题网页、公益广告、短视频、动漫、微课等载体和形式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网络、自媒体等平台集中宣传推介各地近视防控经验。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残疾学生讲述失明感受,开展爱眼护眼体验教学。江西省组织医疗机构进校义诊,开展盲人体验、眼球模型拆解、视力表认知、趣味视觉图等活动增强互动。山东省举办近视防控大讲堂,2000万中小学生、家长、教师通过电视和网络收看。广东省及21个地市同步启动“爱护眼睛健康成长”预防近视主题宣传。湖北、广东、重庆、上海等地编制近视防控读本、案例和课件。内蒙古、山东、重庆、四川、福建、新疆等地通过电视和网络播发近视防控政策解读动漫、公益广告和专题讲座。广西举办“爱眼日”主题班会10083场。(八)加强了队伍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培养1000余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3万多名教师和校医。30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医学等学科和专业。69所高职院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招生4800余人。设立40余项青少年视力健康研究课题。加强眼科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认定首批省部共建眼视光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九)加大了财政投入,保障了工作经费。2019年新增全国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吉林省投入1380万元,为学校配备视力检测装备。甘肃、内蒙古分别投入500万元、290万元经费支持近视防控工作,湖北省将学生体检费用与卫生健康部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捆绑。江苏、安徽、海南、河北、上海等地落实教室视觉环境达标要求,更换教室照明灯具,改善照明条件,配备可升降课桌椅,纳入卫生监督。(十)启动了改革试验,探索了方法路径。强化示范引领,认定113个地级市和县(市、区)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河北省石家庄市加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学校视觉环境达标等“七大工程”。四川省成都市选聘健康副校长,建设健康教室,推进改革试验,金牛区开展“国球护眼球”项目试验。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为全市中小学生免费体检,建立视觉发育档案。吉林省长春市建立近视防控小屋。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与所辖全部学校签订近视防控责任书。上海市在8个区24所小学探索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增至2小时干预试验,近视发生率下降近30%。(十一)明确了考核细则,完善了评价导向。教育部牵头、九部门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和督促检查。以签订的近视防控责任书主体内容为依据,研制《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明确2019年和今后开展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细则和要点。把近视率、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等作为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重要内容。将视力作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重点项目。上海、湖北等地将近视防控、总体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问责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持续下降的市县,通报未实现近视防控目标或排在末位的市县。甘肃、福建等地将维护视力健康作为教师职责,纳入学校、班主任考核。山西省长治市将中考体育分值增加到70分,把裸眼视力、体重等身体素质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指标。  二、下一步重点安排当前,还面临着部分地方政府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近视矫治市场和产品亟待规范、宣传教育有待精准落细落小、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需要加强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下一步,计划重点推进四项工作。(一)用好“指挥棒”,落实评议考核。印发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办法,抓住省级人民政府“关键主体”和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组织实施首次全国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带动各级人民政府逐级抓好落实。(二)打好“组合拳”,发挥好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近视防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突出问题导向,协调行动。推动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驱逐近视矫正不良产品和机构,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推动科技、医保、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加入联席会议机制,发挥职能优势。(三)建好“宣传队”,精准实施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级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作用,分众化、精细化宣讲,传播好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用眼护眼意识和能力。(四)抓好“主阵地”,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切实凝聚政府、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和智慧,抓住学校这个近视防控“主阵地”,持续防控。研究借鉴近视防控国际经验和有效管用方法手段。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 向禹编审 范觉文

安藏人心

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是体育专业改革的方向

新中国建立以来,耕耘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从学校体育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到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不可否认,我国整个体育教举体系,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于1983年曾尖锐指出:“我们抓了三十多年的学生体质健康,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得很好。”时至今天,又过去了15年,可每年高考体检的及格率尚不足30%,一些常见疾病如近视眼、沙眼和肥胖症等,不但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仍在上升。究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中与过去近50年来,在学校体育中片面理解“增强体质”,不抓健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错误地理解体质就是表面的“体壮如牛”,把“体质”与“健康”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常说的“体质”是指“在遗传性与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则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活动效能状态”。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人类赖以健康生活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人们体质状况的外部表现。体质与健康是同时存在的一对孪生兄弟,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就不是一位健壮的人。正如现实生活中,不会把一位“体壮如牛”的精神病患者,视为健壮的人,也不会把一位“骨头架子”的人,说成是健康的人。因此,在研究确定学校体育本质功能时,始终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遗憾的是,在过去近50年来的学校体育中,不论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专业,还是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从教育目标到课程标准,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基本上是表面(或口头上)强调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实质是在推行“自然体育”和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的“三基教学”为中心。因而不能自觉、主动地以促进健康为先导、增强体质为目标地去组织、安排每堂、每学期,甚至每学段的体育教学。甚至认为只要出来参加上体育课,学好“三基”,体质就会自然增强,酷似230多年前“自然体育”的翻版。因为“自然体育”,最基本特征是顺应人们的爱好去运动,只讲运动教学,把运动如何增强人的体质完全信托给自然。与此同时,对于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不是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等不仅没有从认识上加以匡正,相反在具体操作上,学校体育仍是一味偏重追求竞技运动的技术、规格、规则的教学。比如大中小学跳远教材,本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的弹跳素质与跳远能力的,可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均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踏跳是否“犯规”上。考核时,照搬竞技的规则,只要犯规,就没有成绩。实质是把跳远竞技成绩与锻炼身体及所获得的实际跳跃能力视为一物。  针对上述体育教学上存在的根本弊端,80年代末开始,我们进行了诸如扩大体育专业培养口径,办成体育卫生主辅修的专业改革;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试验等,虽较之过去有所突破,但始终没有解决体育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特别是在具体操作上,仍停留在生物学科只当作运动学科的自然科学基础,而未能把它看作是开展生理性健康教育的必需,同时,仍然忽视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健康的教育。尤其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仍未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明确定位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内容、形式上还只停留在由体育教师开设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技能课,其他教师主讲卫生健康知识课。  为此,1994年至1998年,借助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的资助,又进行了“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的体育专业改革试验。在思想上确定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明确提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全面负责中等学校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在制定课程方案与确定各学科课程标准时,突出解决一个“融”字,即在课程方案中首先融进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如学校卫生学、学校健康教育等;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把过去以传授竞技运动项目技术为中心,改为传授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与手段为中心,突出融进相应的健康教育知识,如把过去的体操竞技项目改为保健体操、气功改为保健气功等。同时,还把健康知识融于运动人体学科之中,将过去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定位为人体解剖、人体生理、体育保健、体育健康测量与评价等。总之,尽量把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人体生物学科知识与健康系列知识等有机地融在一起。按照以上的指导思想与改革方案,我们于1996年、1997年连续招收了两届试验班,预期目标要求:一是在职业思想上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并把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视为其终身奋斗目标;二是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方面,能较系统地掌握传授科学锻炼身体和开展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与手段;三是使学生将来不但能胜任目前正在我国中小学进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体育实践课和健康教育课,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自觉地把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科学有机地融于一体;四是把体育专业办成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专业,使改革后的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体育师资,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工作就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并在实际工作中,能自觉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做到一才多用。  此项改革在1998年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对湛江师范学院的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的体育专业改革课题鉴定时,被鉴定委员会认为是:该课题选题新颖,属国内首创;课题设计严谨,研究思路清晰;运用研究方法恰当;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其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深信在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下,此项改革实验可望获得成功。届时将会有一批新型体育教师补充到学校中去,为消除“学生体质健康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得很好”的现象,作出新的贡献。

活地图

徐杰上杂志封面,成00后体育圈的代表,郭昊文已被他甩开差距了

文/篮郭先生2019-20赛季的CBA,目前已经结束。广东队获得了最终的总冠军,威姆斯获得了最终的FMVP,易建联跟腱受伤退出比赛,中国男篮遭遇重大打击。同样的,因为易建联的受伤,CBA的天也是会变的。比如,内线孱弱的广东队,肯定没有办法成为一家独大的球队了。此外,若是球队还继续是威姆斯马尚的双外援,内线的问题将和本赛季北京队遭遇的问题是差不多的。但是,休赛期的北京队,引进了李慕豪和范子铭,让球队的内线实力得到了充盈。而这样的2名球员,都是广东队追求的球员,只可惜,输给了北京队。这样的广东队,朱芳雨也表示,自己被针对了。因为,自己太强了。这样的说法,虽然也有甩锅的意思和嫌疑,但也基本上就是事实。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一点是,总决赛的助攻王,居然是一名叫徐杰的小将,他是总决赛的助攻王,他是替补球员。这样的现实,还是让人诧异的。因为,徐杰是出生于2000年的小将,也就是说,是非常年轻的运动员。同样的,对徐杰来说,其也是2连冠的成员。进入CBA两年,他都获得了总冠军。这样的荣耀,是非常不错的。而徐杰自己,一度也有点最佳第六人的感觉,因为,他真的是很稳健的一名运动员,也是球队不可或缺的一名球员。缘于此,对徐杰来说,其最近也是有了一则好消息,那就是——《GQ》杂志迎来了新面孔——00后的徐杰!这样的事情,证明了徐杰的优秀。因为,上这样的杂志封面,基本上意味着一点,徐杰代表着一个圈子的人,这样的圈子,就是体育圈。这般徐杰,的确很厉害,也很炸裂。而且,在此前公布的国家集训队名单里面,我们也看到了徐杰的身影。这些,都是对徐杰的一种肯定。我们也希望,徐杰能不断地进步,成为国产的坎帕佐。毕竟,去年的男篮世界杯,全世界都被坎帕佐圈粉了,若是徐杰能成为这样的1名球员,那也是极好的。那对徐杰来说,还是需要增重的。或许,身高是无法增长了,但是,对抗的级别应该是可以继续提升的。看到这样的徐杰,的确很容易让人想起他在国青的队友——郭昊文。去年的U19男篮世青赛,那时候的郭昊文是绝对的核心,在这样的世青赛上砍下三双的数据,是历史第三人。这样的郭昊文,一度被疯狂点赞。只是可惜的是,郭昊文是凭借天赋打球的运动员,并不是靠技术。所以,他被很多人批评与质疑了。而复赛阶段,他更是因伤缺席。也就是说,绝对的天赋,郭昊文很炸裂,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姜伟泽、徐杰等天赋不佳的运动员开始在联赛证明自己,而郭昊文则慢慢地消失了。甚至在杜锋的集训队里面,也没有郭昊文的身影,这对郭昊文来说,肯定是一种打击。徐杰上杂志封面,成00后体育圈的代表,郭昊文已被他甩开差距了。这样的现实也再次证明一点,那就是,天赋不是一切,努力才是一切。

咲人

浅谈:全民健身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家务、出行、购物、交流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体力消耗越来越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人体的良性循环离不开收支的平衡。基于此,健身运动已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高校体育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环节,并拥有多种优势体育资源,已成为推行和实施全民健身系统工程的战略之一,这势必会对现行的高校体育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顺应这新的形势,全面优化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结构,整合高等体育教育优势资源并与社会同步发展。这里“大众化”即“社会化”,指高校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适应于社会,服务于大众,面向未来。2高校体育教育功能向大众化延展2.1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确立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需要从体育的概念说起。在我国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狭义体育就是指学校体育,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属于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和层次。它和大众体育共同组成体育(广义)的一部分。[1]可以说它们是密切相连的同一过程中两方面的概念。社会体育在我国也称“群众体育”,与国外的“大众体育”或“国民体育”基本相同,其参与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社会的全体成员。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体育参与的主体,而且任何一项体育活动的兴起到广泛的开展都与学校休戚相关。大学生正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青年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年龄阶段,他们是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链接的主力军,因此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好与坏,教学质量的高低,大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以及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体育的兴衰。2.2制约高校体育大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2.1高校终身体育理念贯彻和实行不彻底我国地大物博,由于各区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均衡,尽管国家教育政策一再主张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现实面前,一些学校、家庭及学生应试教育理念深入骨髓,重文轻武的思想牢不可破。许多大学生还沉浸在专业课的激烈角逐中,健身观念落后。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高校体育课程经过了多次改革,原则上采用让学生自主选项、选时间、选教师的三自主方针。但事实上由于受体育设施、教学时间、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完全的三自主操作起来困难重重,绝大多数高校依然采用框定的课时学分制,另外条件资源无法全然满足上课需要,受外界气候和温度影响较大,班级人数又多,教师因材施教和课堂关怀难以面面俱到,大大影响了学生上课的内在积极性,使得不少学生纯粹是为了拿学分而上体育课,体育课堂上就缺乏主动性,更别说课外锻炼了。从而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观,有调查显示:在校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被动体育人口的比例也在上升。2.2.2信息化生活方式对体育深化的影响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在《体育的迁移价值》一文中,论述了“体育可以给人勇气、坚持、自信心、进取心和决心,培养人的社会品质——公正、忠实、自由”清华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在执行每天锻炼生活化的过程中,他们采用“强迫”运动,即每周的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四点到五点,图书馆、宿舍、教室一律关门,全校学生必须到操场锻炼。许多大家如学者吴宓、作家梁实秋、建筑家梁思成及著名植物学家汤佩松都认为大学体育生活方式培养和要求为后来的成就打下坚定的健康基础。赶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代大学生,休闲时间诱惑的种类繁多:刷朋友圈、关注微信、打游戏、网上购物等已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不少大学生上课时间都沉静在手机世界里,而将能强体、释压、迁移功能强大的体育运动逐渐弱化。2.2.3高校体育课程本身与大众体育隐含着冲突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阶段性课程之一,具有其明确的性质、目标、内容、评价机制,大学生无论是文化程度、智商、情商还是体能都具有较高的层次,课程体系必然与受众对象匹配。而大众体育主体对象全面、复杂,为了有的放矢,其目标有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内容丰富、评价机制多样。两者隐含着某些矛盾或冲突。[2]2.2.4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现实困境学校的体育资源由封闭走向开放,这种使用功能的延展,辐射一系列条件的改变和突破:首先传统的、封闭的管理和自我服务观念难以突破,开放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高校本身体育条件资源匮乏和质量较差,难以承受更大的社会消费需求;体育设施资源开放的整个流程保障制度不完善,如时间的安排、安全的措施、消耗的维修和补给等。3实现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高校体育“大众化”的策略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为了满足全民对体育的日益高涨的需求,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相融合且协调发展具有高瞻远瞩的意义,实现途径如下。3.1高校体育条件资源的社会共享3.1.1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的社会共享《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其中高等院校共有体育场地4.97万个,场地面积为0.82亿平方米,分别占全国共有数的2.94%和4.15%。如何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势,挖掘潜力,为社会体育服务。面对实际困境,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提高使用率,并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高校体育设施资源在教学以外的时间向公众开放,这样为就近居民提供便利和优越的健身环境,调动了大众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社会群体的加入,丰富了高校健身环境和氛围,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对高校体育教学能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高校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良性运作和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1.2高校体育人才资源的社会交融教育部网站刊登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高等教育规模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持续增长,2014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新建本科院校分布于全国201个地级城市,覆盖全部地级城市的60.36%,有约4万名体育教师,极大改变了高校体育社会化的规模和地域覆盖的新格局。随着全民健身对体育人才的迫切需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果敢地双肩挑,兼任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双重任务。因为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学历水平高、专业专项全、职称结构合理、裁判等级高、社会兼职多等优势。义不容辞,他们在高校里担任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利用业余时间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指导者,他们成为大学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倡导者和交流者。另外,部分热爱体育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大众体育的健身、竞赛和表演等活动,体育特长生既可成为社会体育的参与者,又可成为策划者和辅导者。3.2高校体育教育过程大众化渗透3.2.1高校体育课程结构和组织形式的综合化高校体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在中小学阶段教育内容上有所提升,又要考虑与社会体育的接轨。高校是进入社会的前奏,大学生的体育思想意念和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考虑其从业后社会体育的需求,大学生应掌握一两项大众体育健身方法,如某些高校大一第一学期女生普及健身操,男生普及武术套路,兼顾学生兴趣爱好,其它单元进行自主选项。为了满足高校体育教育的普及化和个性化提高的综合需求,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高校体育应增加不定班、不定时间、不定教师的俱乐部模式的比例,让一些有个性的大学生在更宽松、自主、活泼的氛围下进行体育锻炼,并进行相互交流和传帮带。其次,改善大学体育评价机制,将学生余暇体育、大众体育能力作为考核和评价的内容之一。在固化原则下扎根,在个性化模式下成长,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我组织竞赛活动的体育能力及体育文化修养,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3.2.2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大众化滋养如何让大学生全面高效地获得体育教育滋养,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大众化。以每周90分钟课堂教育为核心,增强多维度和层次的辐射效应:其一,教学内容生活化、社会化,课内外一体化。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自学、自练的内容,同时进行相应的理论论述,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己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另外要与课内外活动有效链接。如球类项目、操化类项目、田径类项目等,根据成绩和的能力优劣进行不同级别的竞赛活动。如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校级、班级甚或是体育教学单元。其二,学生技术技能的高低交融,可进行分组练习和考核,好的与差的搭配分组,考核时兼顾个体与小组的共同进步程度。这样除了课堂练习,还能督促课下相互学习。其三,技术技能掌握导向基本身体素质的提升。阶段性提出要求,并进行测试评比,对进步大学生进行表扬,进步小的进行激励,以激发学生自觉练习的兴趣和热情。其四,与学生文化素养结合起来。增加体育类、相关类及延伸类文化知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知识体系。其五,向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渗透。针对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特点,多设置有的放矢的锻炼和保健内容,例如眼部保健、椎骨保健、四肢锻炼、促进消化和吸收的有效方式方法等。3.3高校体育组织管理的社会链接3.3.1高校向社会竞技体育的伸出橄榄枝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与高校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全国看,破旧中国纪录,创新中国纪录的选手中,来自高校的占90%以上,当时还未建立专业队,那时的运动员才真正是业余性质的,[5]为了实现高校竞技体育“大众化”。既要学习许多发达国家高水平的竞技队伍建立于高等学府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自己高校的实际状况,调配好高校集中体育优势资源。当前,中国的一流高校清华、北大、浙大等在培养社会竞技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提升遴选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生源的广泛性,走“体教结合”的道路,让他们具有聪慧的大脑、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精湛的专业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既能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在各级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又能消除毕业或退役后的就业之忧。必将激发学校、家长、学生自己对体育特长的重视和投入。逐步地实现高校竞技体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3.3.2高校建立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与机构社会服务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中国地大物博,区域性差异较大,全民健身全面实现是条漫长的道路和庞大的体系工程。而各地区的高校都是知识的统领者,建立各种体育服务机构与组织将对民众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如青少年体育培训中心、女子健身中心、体育指导中心、体质健康测试、中老年康复中心等;与社区及城市体育机构联办的体育俱乐部以及大众体育服务产业,既能成为大众参与体育的有利平台,又能为大学生参与大众体育实践提供廉价和快捷服务。3.3.3构建网络体育信息平台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条件资源,体育教学、训练、科研成果,结合高校网络技术优势,构建综合体育服务信息平台:设置以健身锻炼为主要内容大众体育栏目、各种活动的经验交流的体育论坛栏目、各种体育和保健知识问答服务中心栏目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在健身方法指导、健身心得交流、体育文化传播等方面作用越来越凸显。运用语言文字、动作过程图片及讲解、视频、音乐等技术将体育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在网络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给人们自由地从事体育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4结语高校是地方经济、文化和体育发展的引擎,而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大众化机制,应是一个崭新形式、崭新面貌出现的学校体育,它必将会促进全社会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和全面健身战略的实现。

人忧其事

重磅!天府七中体育国家级重点课题成功开题

4月24日,天府第七中学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天府七中学校体育特色课程群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于素梅,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杂志副编审、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李海燕博士,成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部书记杨冰教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谭步军,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罗亚和等专家出席论证会。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教育处、教科院、天府七中教育集团、成都市陈刚名校长工作室、天府新区陈刚名校长工作室的校(园)长和科研骨干等参加了开题论证会。会议由天七副校长张珩主持。会上,李海燕博士通过云端连线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受课题组负责人陈刚委托,天府七中体育学研组组长唐金菊代表课题组,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和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措施和活动、预期成果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开题报告的陈述。课题组成员代表进行了补充发言,阐述了课题研究框架,详细讲解了天七体育课程的三大板块:基础体育、技能体育、综合体育。“天府七中的课题开题报告是一份具有很高水准的开题报告,选题新颖,具有可行性,内容丰富,从问题到文献到目标到内容,有比较清晰的逻辑主线,具有创新意义与价值。” 专家组对天七开题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于素梅博士通过线上会议模式提出,课题在建构时要把握关键,重点抓课程内容,横纵向分析课程类型,在围绕学生运动能力的掌握和培养上,体现生生有技能,一生一特长,达到四位一体目标: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李海燕博士肯定了天七“全景立人”的教育理念,提出本课题选题立足学校体育改革,切入点有实际价值,肯定了天七定义技能新边界的观点,从技能、课程、师资、课时、一体化课程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现场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讨论,建议学校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在体育课程内容建设上重视田径、体操、游泳等基本体育技能,同时关注具有运动技术迁移意义的项目,对分层分类的体育运动考核进行目标性考核,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网络系统,家校联合系统创建体育锻炼平台。陈刚表示,体育课程是天府七中首要课程,也是每一个教育人本身的使命,学校要把学生当孩子,家长要把孩子当学生。陈校长提出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思考体育课程的开发方向,要坚信体育永远是社会的通用语言,身体健康也是大家一生最宝贵的“疫苗”。天七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作为天府七中的首要课程,此次国家级重点课题的顺利开题,标志着天府七中体育教科研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鼓舞着全体怀揣育人初心的天七逐梦人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砥砺前行!(李小野)

无求

关于体育纳入高考的研究已经启动!专家:目前不具备条件,宜早作筹备

体育再次叩响高考的大门!今年10月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据此透露,关于体育纳入高考的研究已经启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新华社记者孟永民摄体育是否应该纳入高考?专家观点不一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讲了一个“锦州球贵”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当时的国家教委在全国推行体育中考的时期。当时,辽宁省锦州市在这方面勇于探索创新,一些做法引起其他地区的关注。“锦州那时为了预防针对体育中考的精准应试,直到考试前一段时间才由市长抽签决定体育考试的项目。”毛振明说,“结果市长抽中哪个项目,哪个项目的器材肯定在当地畅销。有一次,抽中的是篮球,结果导致锦州球贵,最后全市没有篮球可卖,而篮球场上全是练习篮球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任院长毛振明教授。毛振明本人提供“锦州球贵”正是应试环境下考试“指挥棒”强大效力的现实写照。支持者:中考体育的效果立竿见影  “多少年来,我们学生的体质状况一直下滑。但在实施体育中考之后,数据表明,初三阶段的学生体质有了明显好转,立竿见影。”毛振明说。中考体育效果显著,但在学生升入高中之后,体质开始下降。这在很多地方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堪忧,缺乏体育锻炼被认为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孩子缺乏体育锻炼,并非因为家长、老师等不懂得体育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成绩事关重大,很多家长为了考分宁可牺牲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一些业内专家认为,用应试的办法来解决应试的问题,或许更加有效。参照体育纳入中考的经验,如将体育纳入高考,将直接提升体育课在高中课程安排中的地位,还将能调动政府、学校、家长等为学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创造条件,从而遏制学生体质几十年来持续恶化的可怕势头。舍此,大家寻寻觅觅多年,也没找到其他更有效的办法。如果体育没纳入升学考试体系,体育课在一些地方就会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生没有时间和技能从事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就无从谈起。体育纳入中考之后,体育在初中阶段得到了极大重视。尤其是初三阶段,很少再有挤占体育课的现象发生。南京雨花台中学校长赵光辉此前主要负责初中工作,对于体育中考的作用感受深刻。他说:“那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初中学校普遍对于体育的重视,虽然不可避免带有应试的痕迹,但是中考体育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明显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赵光辉支持将体育纳入高考:“体育对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都太重要了。我非常赞成将体育像语文、数学一样列入高考。鉴于目前全国中小学体质状况每况愈下的现实,考虑到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唯有将体育纳入高考,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全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反对者:对体质改善可能只是暂时的  记者在调研中,也听到很多反对将体育纳入高考的声音。反对者认为全国各地存在体育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各地体育教学质量存在差异,体育纳入高考会出现不公平问题。另外,体育高考会把体育变成应试学科,会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反感等,也都是大家所担心的问题。还有专家认为,即使体育高考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质状况,但他们若没有养成健身习惯或具备健身条件,就会重走中考之后体质状况下降的老路。如此,体育高考对学生体质带来的改善也只会是暂时的。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体育高考也是如此。《体育教学》杂志2014年第7期刊登的一篇名为《体育高考更应立足于发展性评价》的论文认为:“用高考这种强有力的手段,只要选准支点,就可以快速撬起全社会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诚然,若单一用考试的手段来检测体育,又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漩涡中……体育高考,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杠杆。这个杠杆的使用结果,也许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所以,考核机构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杠杆,让它为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毛振明等专家们认为,体育考试仅仅是个在应试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有力抓手,需在公平的原则下做好考试内容和组织形式的设计,另外还需要采取更多根本性的措施,结合当前进行的体育教育改革,逐步促进和巩固学生健身意识与健身习惯的养成——这应该是体育高考的真正目的以及价值所在。目前还不具备实行体育高考的条件虽然近来要求体育纳入高考的呼声很高,但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实行体育高考的条件。这是接受记者采访的所有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一致看法。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考试不同于文化科目的考试,其组织形式与内容设计以及现实条件之复杂超出人们想象,需要有关方面进行严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论证。另外,需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家长和学校等各相关方做好准备。最近几年,体育一直游走在高考的边缘。从高校自主招生考体育到“强基计划”涉及的36所高校体育测试,考试内容大多温和,难度不高。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太差,学校担心体育测试会把“优质生源”刷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表示,现实情况决定大部分学校“强基计划”体育测试要求不高,“追求高,会出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先雄认为,如果体育高考动真格的,眼下学生的体质状况与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堪忧,大多“不堪一考”。他说:“我们很多学生都没有完成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比如前滚翻这个动作,本来是小学就应该学会的。但小学体育老师怕孩子受伤,不敢让孩子做这个动作。到了初中、高中,老师也都不敢教这个动作,学生始终就没掌握。高考是一考定终身,学生一定会不遗余力,但体育考试如果没有基本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那些没有体育锻炼基础的学生很容易出事,难免会出现猝死、伤残事故。”“高考体育,需要从小学开始就做准备,然后稳步进展到初中、高中,充分做好准备,到高考时就可以考体育了。体育是需要基础的学科,需要从基础源头做起。”李先雄说。李先雄的观点在重庆实验中学副校长贺祠亮那里得到了证实。贺祠亮认为,目前很多高中学生都不具备参加体育高考的条件,包括重庆实验中学在内,许多高中的体育教学资源也难以满足体育高考的需求。“不只是我们一所学校,因为高中阶段现在没有把体育作为升学考试科目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学一向是比较‘散’的。”他说,“体育进入高考前,得先做好高中体育教学资源的涵养,强化体育教学的管理,也要处理好体育与其他课程冲刺备考间的关系。”对于贺祠亮这样的一线高中教育管理者而言,体育高考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也颇为棘手。因为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学生不可能不全力以赴,难免有受伤的风险。“这就是我最大的困惑!”贺祠亮说,“从数学上来讲受伤是个概率,但我们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学生身上,一旦在学校发生,很可能就会造成‘校闹’。”安全问题之外,体育高考的组织形式和公平问题也令人颇费思量。“但凡是考试,其最基本的原则将是‘公平、公开、公正’。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考试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场地、时间、温度、风速都容易对考试的结果产生影响。”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员车纯说,“一旦考试期间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了考生的最终成绩,后续的申诉等问题将非常多。”有专家表示,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物资条件参差不齐,各地学校体育的硬件、软件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地域,各校之间也往往存在较大差距,不同学校的学生享受到的体育资源不同。由此带来的公平问题,也都需要时间去提前策划、预先解决。对于体育高考,除了组织形式和公平因素之外,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特别担心兴奋剂的问题。他表示,这个问题必须事先想好解决办法。他说:“我不知道是不是杞人忧天。我总体认为,体育该进高考。但会不会出现兴奋剂问题?每年几百万考生,怎么查?我们现在合格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只有一个,将来上海会建第二个,还是查不过来。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来操作层面会出现很多问题。”刘波认为,如把体育纳入高考,肯定有助于提升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也正因为此,体育高考在内容设计上需要更加慎重,尤其要注意“区分度”——让考生在体育考分上适当拉开差距。他说:“我们现在有了体育中考,学生逐渐重视了,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为区分度很小。现在北京体育中考占40分,很多孩子都得40分。如果体育中考分值区分度能达到语文数学这个程度,大家会更重视。体育高考怎么考合理?怎么能考出区分度来?还需要时间来认真研究。”吴键认为,体育纳入高考的课题研究应该加速推进。但体育高考涉及面太广,千头万绪,不能仓促上马。他说:“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次生灾害,造成不良影响。”(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