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体育,是这世界最好的教育大突破

体育,是这世界最好的教育

让孩子们跑起来!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体育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学校体育,就是在为孩子们健康的人生奠基,您同意吗?曾经,我们只有比赛,只有获胜。竞技场上,胜者欢呼雀跃、笑容灿烂;负者垂头丧气、神情落寞。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实际上,无论输赢都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会有人生的收获。有时,我们恰恰遗忘了体育最重要的教育功能。卢梭在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许多人把体育比赛的过程比作浓缩的人生,高潮与低谷、顺境与挫折,短时间内体验一遍人生况味,确实有增广见闻、加深生命厚度的作用。从审美角度来看,只是体育之魅力,而在教育者眼里,体育不仅能壮筋骨,还能调感情、强意志,却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人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运动开始。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是对卓越和荣誉的追求。付出的艰苦训练,考验的是敬业精神和意志力。而在公平竞争中收获尊重和友谊,又能完成自我实现和超越。有没有人想过,体育不就是这天下最基础,最好的教育吗?跟体育老师学什么?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具有健康状态面貌的人;会学习、有智慧的人;会合作、待人以宽的人;会生存、能独立的人 ……这几点正是体育课堂中的教学目标,体育课从始至终都把这几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体育教你做一个真实的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在体育教育中,不管你平时训练时成绩有多好,你都无法决定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你会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作为体育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坦然面对自己的竞技状态,坦然面对自然条件,坦然面对这一切。牢记体育教给你的道理:做一个真实的人!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真正的身体健康是教会孩子对身体健康的正确理解,使之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生命因健康而美丽,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是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教育应以每个人的健康为最终目标,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强身的同时,同样也会强调“强心”。所谓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培养人的高贵品质——责任心英国教育家维克多.费兰克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体育能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训练中,教练都会说明出席次数对最终成绩的影响,一天不训练,只有自己知道,三天不训练,全世界都会知道。对自己的成绩负责,数据不会说谎。体育可以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都说体育人乐观,天塌下来都不叫事。其实,这来源于长期训练后形成的良好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是很多体育人最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源。坚强——体育教育最成功的核心品质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而一个从小喜欢体育锻炼的人,一定会有一颗坚强的心。在一次次的动作磨练中,在一滴滴的汗水流淌间,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蜕变,在人生之旅中不断的实现完美。坚持体育运动会让人更加乐观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教育家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用快乐、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人生吧,我们的人生就永远是快乐的。”体育使人快乐,体育丰富人生,体育塑造人格,体育是最基础、最美好的教育!来源:人民教育

客问其族

少年强,体育强,则国强!新时代下体育教育的现实与机遇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编者按:作为一个成长中的行业,体育产业处处是新鲜事。趁国庆假期,生态圈正式推出「体育商业新变量」这一命题,体育新青年、体育新消费、体育新资本、体育新公司、体育新教育、体育新营销、体育新趋势这7大板块会轮番上阵,试着描绘体育产业潮水的方向。今天的话题是:体育新教育。体育一词来源自日本,追根溯源则与国外Physical Ecation——如今体育课一词有着密切联系,这也意味着体育与教育从起源时就联系密切。在新时代,体育教育又有了怎样的改变呢?文/ 刘 金涛编辑/ 郭 阳自人类诞生开始,在这千万年的进化历程中从未离开过体育。古代,从古希腊的运动会到古代中国的“五禽戏”,体育对人类的身体教育一直备受重视。时至今日,体育的形式越发复杂而多样,体育之于人类的教育意义,在现代文明中也越发凸显。古代中国尚无分类精细的学科教育,因此将教育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看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礼记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因此,教育的作用包含在两方面,一个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另一个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五禽戏先哲们对于教育功能的概括虽然没有触及到体育层面,但却也是古代中国对体育教育理念的一种诠释。实际上,中国古代体育内容十分丰富,诞生了游戏类、民俗类、保健养生类、水上运动等几大种类。也因此,现代中国的体育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遵从了实用性至上的观念。而从教育角度来讲,体育的教育功能包含身体教育和心理教育两方面。一方面,体育能够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心理教育,培养认得道德和意志品质,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育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育无疑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之一。在2017年年初,生态圈提出了“体育商业新变量”的概念,在体育产业这样的一个新兴行业里,源动力不完全来自于资本和政策,更多的来自于每一个能够给体育产业提供新鲜血液,提高这个行业生产力的具体的人。体育教育之“新”,在于当下之新面貌。“46号文”之后,整个行业对于教育产业链进行了完善,让体育教育这一传统领域,衍生出了的各类新的业态。而伴随着经济基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改变,体育教育从认知到方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率先起飞的体育培训生意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大国,近2亿青少年催生了教育的火热,也带动了体育培训的热度。在体育商业世界中,体育培训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产业中的重头。在最近几年里,这样一个模式清晰,现金流稳定的领域,逐渐得到市场和资本重视。延伸阅读:篮球培训迎来白刃战,这里或许有中国篮球的真正出路实际上,体育培训的模式与传统教育培训,在形式上并无本质区别,然而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体育培训机构很难获得教育系统的认可,在制度和规范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空间。即便如此,体育培训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一环,服务依然是归根结底的命脉所在。因此,得到市场认可的培训机构,如万国体育、动因体育、国奥集团、巨石达阵、强棒联合等诸多公司开始脱颖而出,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体育培训赛道的门槛相对较低,因此中小型的培训机构仍然很多,教练能力不规范、教学制度不健、场地争夺加剧等问题,仍会继续上演。在一线城市里篮球这样的热门培训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了短兵相接的局面。而在一线城市以外,目前竞争尚未白热化。另据行业人士分析,以2020年为目标推算,体育培训仍有上千亿市场空间。现状和目标对比,未来几年内这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草莽”时期,这也是培训赛道上所有公司的一个发展良机。不过,即便体育培训已经成为了资本最青睐的赛道,其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隐忧。“孩子难得有几个小时来玩一下”——多家培训机构向生态圈透露了这样的现实情况。因此,追根溯源,体育教育的核心问题,仍然出在更社会的“教育”问题上。应试教育下的体育教育,发展还需时日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划生的署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指出了“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等问题,实际上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也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资料图:中德两国学生的联谊活动这个问题不只存在了一百年,而是上千年,虽然我们找到了体育在历史上的种种痕迹,但在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当中,体育教育并非重点。即便到了今天,体育考核也始终与学校格格不入,体育课上意外事故频发,背后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传统思想还是有着较为重要的因素。在2016年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上姚明表示:“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对体育观念的转换——我自己也是家长,看到孩子去运动去玩了成绩下降心里也会一紧,这个存在千千万万的家庭里,观念的转换是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去运作这样一个人和系统的完整体系。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延伸阅读:NCAA中国赛落幕,中国找到校园体育的未来了吗?在“高考”主导的教育制度下,体育这门教育始终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体育老师也近乎成为多余的角色,相信每一位经历过高中生涯的人都深有体会。在“中国教育最失败的科目是哪个”的问题下,知乎用户@汪龙 的高票回答认为体育是最失败的课程,他表示——如果体育教育成功根本不应当存在那些昂贵的减肥课程。类比于其他的科目,很少有人会在走上社会以后花大价钱给自己补习物理化学。作为Physical Ecation的体育,其目的应当是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乃至生活习惯,是“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但据我所知,没有几个人对运动的兴趣是来自体育课的教育。学科教育和体育教育这两者间,实际上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跑操、课间操等活动,目的与“体育锻炼”似乎一致,但是这其中忽略了很大的一个层面,那便是体育对于人的心理教育,这教育不是依靠每年两次的运动会就能够弥补的。篮球操、足球操一度火遍全国中小学还好,有关校园体育教育的改革,已经在路上——教育部有关2020年建设2万所足校的工程,正在开展之中。不过,从落实情况看,如何将体育教育改革真正深入到实践中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系统来讲,体育教育如何丰满教育系统的羽翼,如何把握好这其中的“度”,让青少年能够参与并接受体育教育,无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而校园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又关系着中国能否真正成为一个体育氛围浓厚的国家,能否真正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在我们努力的目标——NCAA也遭遇了商业化的时代命题的情况下,如何彻底解决校园体育与教育的问题,更是显得关键而又困难。电竞时代来袭,电竞教育会是潮水方向吗?谈及体育新教育,如今如火如荼的电竞教育,又成为了最新出现的命题。2016年9月,电竞被正式划分为教育专业,很多学校也借此成立了电竞专业,目前国内有18所高职高专院校拟在今年招收电竞专业学生。在世界开始正视电竞的时候,探讨电竞教育之前,还是不能免俗的要谈一下“电竞是不是体育”的问题。电子竞技能够展现团队协作、战术、天马行空的操作、令人惊叹的创造力,但由于“电子”一词在电竞中的指的是“电子游戏”、“电子设备”,需要借助设备和游戏实现竞技。因此,“游戏”这一载体成为了这个新兴体育的基础,也成为了双方辩论的核心交战区。在传统观念看来,游戏并不具备传统体育一般的修身养性、锻炼身体、感知自然等等的作用,反而还会引起沉迷、损伤身体、接触网络暴力等等不良状况。这也是为何,反对电竞的人会对这个领域嗤之以鼻。不过,支持电竞的人也有他们的观点。Riot公司中国区CEO Johnson Ye表示,电竞不仅对于身体有很高的要求,也可以帮助不够强壮的人更有竞争力。电竞选手需要每天十多个小时的苦练,要求高速的反应、足够的耐心、竞争精神以及多年如一日的专注,这和传统体育是类似的。因此,行业人士表示,他们正在努力扭转行业的观念——电竞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拿到奖学金,还是一门正当的职业,也正在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在这种情况下, 电竞教育也就作为新型教育方式,被摆上了台面。2016年CFM全国高校联赛快速发展的电竞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也为电竞专业的开展提供了基础。2017年伽马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电竞行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46%,行业人才缺口达26万,其中教练员、数据与战术分析师、裁判员、赛事承办、主持和工程师等职业是热门。电竞对年轻一代有着先天的吸引力,再加上对行业前景的看好,电竞教育也的确成为了热门方向。据了解,2017年2月,国内第一家电竞本科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在举行艺考时,有900人报名电竞方向,报录比约为45∶1。然而,对于教师和教材都尚未完美解决的电竞专业而言,如何打造出真正适合市场的专业,让学生们学有所得,也成为了时下重要的问题。↓此前中国传媒大学曾发布电竞专业招生微博延伸阅读:电竞教育的一个误区、两种打法与三大方向除了电竞的教育系统,电竞选手的选拔和培养也展现了新的模式,不少职业选手在退役后,开启了教育的道路,意在营造稳定优秀的训练环境和提高中国电竞竞技水平,并培养电竞解说、主播、选手等等,并为学员提供第一手的就业选择机会。网上的一个段子是——蓝翔校长荣兰祥说:“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对于需求缺口出现、目标明确的电竞行业来说,有关电竞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套用和解释。“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一旦跟孩子相关联,那么这样一个产业中蕴藏的价值和市场,也就得到了量级上的提升。毕竟,对于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对于未来的投资是中国家庭最愿意去进行的。只是,如何让体育教育与时俱进,以更新的业态和服务内容去迎接如今的消费升级新时代,从而从巨大的教育市场分得一杯羹,也就成为了体育人士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习大大的这番话语,无疑给体育教育这条赛道,增添了力量,增添了希望。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原创稿件,欢迎转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寻求转载请添加圈哥微信(ID:tiyuchanyeco)

汤将伐桀

2020中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高校排名,北体第一,上体第二!

世界杯MVP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奥运冠军,中国乒乓男队队长马龙;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谌龙……运动健儿们全力拼搏,为国争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人说自己不想当士兵,想直接当将军,就好像很多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去当教练一样。以前体育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后划到体育学了,所以一般师范类大学以及体育类学校都会开设这个专业。一起来看一下体育教育专业高校排名!报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等专业的考生,除了参加普通高考文化课考试外,一般还要参加所在省(市、区)组织的体育类专业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核心课程:教育学、体育学概论、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其他课程:体育统计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体育绘图、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史、体育哲学、田径、球类、体操、体育保健学、比较体育、体适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科研方法、运动解剖学、健康教育学、体育游戏与基本体操、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武术、游泳与救护、专业外语教育实习、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技能训练等。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方向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两个方向:教育教学和社会健身。体育教育专业最为对口的职业: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工作稳定,教师福利待遇已经提高很多,可以选择考编或者直接考入国家公费师范类高校,这种学校毕业后,可带编分配到定点学校(90%为中西部地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社会健身主要指在健身健美行业中从事健身指导工作,据统计,其就业首选地有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考公务员的话,其就业方向一般是体育事业单位、体育协会、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从事体育相关的工作,如传媒类、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人等。

是亦近矣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才是体育核心力量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什么是体育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立足现实,着眼终生,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分,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二、身体锻练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其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主要的,但是,不可忽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全面培养。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几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五、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六、保健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2、要使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防止在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同时,还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3、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七、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应教会学生一至二套如韵律操、哑铃操等健身运动,使他们今后在有限的场地、器械条件下能进行体育锻炼。  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一学,学一用,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且欣赏体育比赛,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其视颠颠

南湖小学:体教并重育人为先,开拓教育与体育融合共赢的未来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2020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对青少年发展“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强烈信号再次传递,明确了“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任务。《意见》围绕开齐开足体育课、丰富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支持学校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提出具体要求,逐步提高中高考体育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等。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美国儿童科学会提出六岁以上的孩子每天至少要运动一个小时,但目前国内有八成多的孩子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很多孩子成为了“小眼镜”,“小胖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不仅仅需要学习书本知识,体育锻炼同样重要,体育与教育有机融合势在必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体魄将会是国家的最大财富,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受益无穷的。浪来潮头立,变革创新引领发展成都天府新区南湖小学,在“秉承传统,通达未来”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断巩固传统办学优势的同时,确立了以体育“1+2+3+N”(“1”指体育固本行动,“2”指两项体育传统项目,即武术、乒乓球,“3”指三大球的学习和训练,“N”指多项体育自选项目)的教育发展模式,此举不仅符合当前国家对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总体要求,又能通过鲜明的体育特色办学在各个领域产生积极影响。更能在校园内充分营造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让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建立优秀的师资力量是特色形成的关键。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技能,学校定期安排理论学习,重点研究、探讨体育传统项目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技巧,采取“师带徒”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发挥本校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训练经验丰富的老师亲自传授,使青年教师进步很快,都能够独当一面。另一方面,学校特别引进了武术、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使武术项目更好地在全校推广普及,学校专门聘请了原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中国武术九段的温佐惠教授来担任武术总指导。球类社团将训练与比赛相结合,游戏与体能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球类世界里充满想象力,享受球类运动带给他们的无穷欢乐,去创造自己在运动场上最大的可能性。自开展篮球社团以来,校男子篮球曾获得了新区第一名,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女子篮球也是前八名的常客。作为成都市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南湖小学多次参加市、区级比赛并获得成都市中小学气排球比赛冠军,成都市中小学生“垫球、发球”比赛前三名、区级气排球丙组冠军等优异成绩。走特色办校之路 铸品牌兴校之魂南湖小学基于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体育特色教学是对“向着未来生长”办学理念的理想回应,激发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尽情享受体育运动的热忱,同时,学校着力构建的体育课程体系既为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坚韧的性格、阳光积极的心态打下坚实基础,又提升了办学品位。校长廖志全介绍:“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内涵,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等。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校将武术引进校园,不仅可以弘扬武术精神、武术文化,还能引导学生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尚武精神和武德情操,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以武养德、以武励志、以武悦心。‘快乐球类运动’的开展,力求以球明理、以球启智、以球健体,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坚定的体育精神。接下来学校还将在优化体育课程体系、发掘竞赛价值上进行积极摸索和实践,实现以智启人,以体健人、以美育人、以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吼、哈!”随着学生们的齐声呐喊,学校操场上,一场大课间武术操演练正在进行中。南湖小学改变以往单一的广播体操锻炼模式,确定了将武术操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加以训练推广,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都能熟练的进行武术操的演练,不管是手型变换还是马步冲拳,学生们都练习得有板有眼,招招彰显武术的神韵气度,展示出了青春与活力,充分体现了同学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绚丽绽放的武术之花已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湖小学坚持体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体教结合新方法和学校体育特色课程。以多项运动为载体,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打造活力校园。学校实施“必修”课程兴趣化,建特色体育课程;“选修”课程技能化,实施选项走班课程;社团课程“孵化”衔接,构建运动梯队建设等举措,不断完善学校体育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学校品牌,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南湖小学正在着力构建一套科学多元、导向明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争实现教育评价从模糊向数据转变,定向向定量转变,经验向实证转变。作为参与新区“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单位之一,学校积极尝试建立专业引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元化的指标评价体系相结合,第三方评价的战略合作机制,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身心健康和远期终身教育为目标,使评价方法在实践中真正起到导向作用,促进学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多年来,学校根据体育艺术“2+1”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大力探索推进学校体教融合,体育特色工作。如今,孩子们能接触到的远不止是普通的体育课,而是体育课在促进孩子们固本健体、特长发展的同时,正积极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学习,品格品行,更重要的是,体育还将成为他们通往更高平台、开阔眼界的敲门砖。”南湖小学副校长李军对学校未来体育特色发展及品牌建设充满信心。教育改革理念先行,南湖小学正行走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完善,通过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南小学子成长、成才的道路一定会越发宽广,南湖小学有足够的智慧和信心续写新的辉煌。编辑:小伴责编:付艺薇来源:天府新区南湖小学

暗恋

习近平: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9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22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此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落实工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讲话全文见第二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青年京剧团艺委会主任孟广禄,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级演员奚美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卢江,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等10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和代表先后发言,就教育改革和发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同每一位发言代表深入交流,询问有关情况,就一些工作和问题进一步听取意见、进行评点,现场气氛热烈活跃。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大家作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参会的其他专家和代表提交了书面发言,请有关方面研究吸收。习近平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攻关。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要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认真总结疫情防控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和模式,用制度形式予以固化。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时期,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要高质量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目标。丁薛祥、孙春兰、陈希、黄坤明、肖捷、何立峰出席座谈会。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和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尧曰

体育史研究将走向何方

《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在南京举行。近20年来,体育史研究在体育学术界一直处于相对边缘化的状态,而中国的史学界也一度忽略了体育历史的书写和关注。然而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体育史的重要性已日渐凸显。为了引起学界的关注,倡导更多人投入体育史的讨论与研究中,1月15日,《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在南京举行,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教授崔乐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筱才以及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教授路云亭作为主旨发言专家,围绕“中国体育史研究方法与方向”的主题,与来自国内数十个高校的中青年学者展开了精彩的讨论。《体育与科学》杂志是一本由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江苏省体育局主管的双月刊,也是唯一一份进入国家核心期刊的杂志,且同时入选CSSCI,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三个遴选数据库。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内倡导体育文化建设,为体育学独立于教育学,成为人文社会学的一级学科,起到拓荒性的作用。而《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开办五年来鼓励不同领域的学者参与到对体育问题的讨论中,开放知识体系,走在学术前沿。此次有关体育史研究的工作坊筹备长达两年,是史学界和体育学界学者的首次双向学术对话,得到了学界的热烈响应。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从体育中的历史,走向史学中的体育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对当下体育史研究的状况作出了整体评述。他表示,在中国,体育史研究仍局限于体育学界,并未扩展到史学界;因而体育史研究尚未达到历史学整体的学术规范,包括对史料的爬梳、对注释的引证和表述、对深度资料的挖掘,都与历史学整体有很大差距。“问题是历史学界对体育这一人类投入了大量激情、创造了诸多辉煌的生存方式,历史学界是没有感觉的。所以体育史这一学术领域一向很寂寞。”金大陆说。因此,他与其他几位专家学者希望借由这次机会,倡导体育学界与史学界的联合。让体育史研究不仅仅总结体育的发展成就和经验教训,更是要把体育史纳入到当代中国整体史中,与政治、经济、文化史相沟通。通过体育史的视角,来看国史整体态势。让体育史研究“从体育中的历史,走向史学中的体育”。在这样的倡议下,金大陆又分别按照纵向与横向,对中国体育史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他认为在纵向上,体育史研究可以分为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和新中国以来的中国当代体育史;而在横向上,体育史要从古代希腊和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史的比较视野,研究诸如各类型国别和各类体育项目的训练史、技术发展史、竞技制度史及人物,研究体育哲学史、体育经济史、体育教育史、体育建筑史等等。但无论纵向还是横向研究,都不能让体育史孤独表达和呈现,一定要与政治史、社会史等高度融合,从世界史的视野考察中国体育史。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教授崔乐泉则针对体育史的学科建设问题展开了探讨。他表示,研究和融入体育史学科,需要明确掌握体育史、体育史学和体育史学史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及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而体育史主要的研究方法则包括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系统与层次的分析方法。除此之外,崔乐泉还厘清了体育史的研究对象,例如体育发展的客观进程、体育史观、体育史编纂学、体育史家的体育史学活动、体育史学评论、体育史学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等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的冯筱才口述史以细节取胜,对体育史研究至关重要身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的冯筱才,则从历史学研究者的角度,对体育史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冯筱才认为,不存在“体育史被史学超越”的说法,体育史研究中体育学者有自身的优势,如运动技术、项目专业性、制度人脉的了解等等。同时,他提出,体育对于20世纪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义和拳”到奥运会,体育往往与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焦虑与追求,是历史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冯筱才还指出了当下体育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与缺陷。他提出,历史研究需要以史料为本,而体育史领域有海量史料尚未整理,这是体育史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体育史研究需要克服狭隘的专业主义,不支持孤立研究,而是要具备多元的研究方法与广阔的研究视野,可从整体史学、新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社会科学、日常生活、比较分析、概念史等不同方面丰富研究视角;另外,体育史在主题开放性与研究深度、问题意识与论点创新也亟需进一步加强;并加强学术交流,让体育史研究更国际化,更规范。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路云亭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路云亭目前正在梳理这30年来《体育与科学》杂志的当代学术影响史。在回顾与整理中他总结了体育史研究中的种种关键与问题,并与在座的专家学者分享。他强调,在古代体育史研究中要慎用“体育”的概念。体育应有成熟的法系和规则,而中国古代的祭祀、游戏等活动并没有类似现代奥运会的完整法系和规则,因此路云亭认为不可将其与现代体育混为一谈。另外,他又指出,体育史研究要打破封闭格局,实现开放交流,与国际史学接轨,这样可以开拓体育史研究的整体空间,实现双赢或多赢。路云亭格外强调了口述史对于体育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口述史看似没有理论,但其理论是内含在细节中的,即便受访者说话不够真实也有其研究价值,只要研究者注意甄别;因为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看,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真实的东西,任何人都无以抵达历史的真实性;而口述史以细节取胜,细节中蕴含的震撼性无可比拟,某些细节甚至足以颠覆历史。比如他在采访老体育者的过程中,无意中听说的某个细节,就足以颠覆现有的一切见解。除了各项主旨发言,在座的专家学者还围绕体育史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体育与法学、农村问题之间的联系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谈到了乒乓球、广场舞等具体体育项目的研究。

大角色

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健全机制 深化改革——推动学校体育、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14日,教育部召开第五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关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出席发布会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十三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美育工作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具体情况如何来听王登峰司长在发布会现场的介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进行情况介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出席我们“小三门”的新闻发布会。刚才续主任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属于在教育当中比较弱势的学科,而传统上大家都把音乐、美术和体育叫做“小三门”,跟这个“小三门”相比,待会儿申局长介绍的劳动教育可能是更小的一门。但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十三五”期间“小三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开始逐步跟我们过去所说的主课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受重视的程度都有了持平的倾向。所以我说,“十三五”期间,从体育和美育的角度来讲,应该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我就分别就学校体育和学校美育“十三五”期间的一些进展情况,给大家作一个通报。 首先是体育,我想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关于学校体育的政策体系建设,关于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还有关于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改革,以及关于学校体育推进机制方面的一些进展,给大家做一个通报。 首先从学校体育的政策体系来讲,刚才续主任介绍了,2020年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跟这个《意见》相关的还有一系列的文件,首先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应该说对学校体育的目标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就是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教育要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培养,同时专门就学校体育要实现的目标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也就是学校体育要实现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2020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2020年还出台了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经过中央深改委讨论通过,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给各省级人民政府的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文件。而由教育部牵头的校园足球的工作,也印发了七部门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也就是“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的“四梁八柱”改革发展的总体政策体系已经搭建完成,进入了全面装修和全面施工的阶段。所以“十三五”期间既是一个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各项改革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 这个政策体系里面,重点提出了四个方面关于学校体育的政策和意见。一是更加明确了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个地位、作用和价值,其实就是刚才讲到的,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对学校体育作出的“四位一体”目标的高度概括。也就是学校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这一点应该说是对体育价值认识的一个飞跃。 长期以来,大家对学校体育的印象就是孩子们能够有运动的时间,有活动的时间,而目标就是增强体质。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价值的重新界定里面,他首先强调的是学校教育要让学生们享受运动的乐趣。而要想享受运动的乐趣,就必须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同时,还把体育关于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的功能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应该说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们对学校体育片面认识的局面,也就是体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课程,增强体质是其中的一个必有之意,但是它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通过体育课、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能够实现锤炼意志和健全人格的综合育人的功能。 因此,“十三五”期间,整个政策体系的构建和推进,应该说这是最大的一个亮点。也就是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学校体育片面的认识,把它作为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一个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它的地位和价值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二方面,关于学校体育的政策, 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涵和要包括的内容体系,以及如何实现这个内容体系 。在“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20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里面明确提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 实现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 ,这是对体育课要教什么以及要教会学生什么做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 同时,还要开展经常性的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训练活动,也就是课堂上教的这些知识和技能,课后要有经常性的训练和锻炼。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还要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而这个体育竞赛活动正是实现习总书记关于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点也是学校体育在思想观念上、在认识上的巨大飞跃。过去一讲到体育竞赛,大家想到的都是少数人的项目,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经常开展早操、晚跑步、大课间这样一些体育活动,目标其实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体质。 而一讲到体育竞赛,往往是讲的少数人要做的事情。而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里面,明确提出,体育竞赛是所有上体育课的学生都必须参与的。这一点,也是一个带有颠覆性的观念转变。所以,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更加清晰,也就是要立足于教会、勤练和常赛。教会、勤练和常赛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的。 第三方面,“十三五”期间密集出台的关于学校体育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要做到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的保障条件。这里面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如何配齐、配好、配强体育教师,如何尽快改善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器材条件。这两个问题,其实在学校体育里面是长期存在的,但是在“十三五”期间,我后面会介绍到,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不论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政策保障。 同时,关于学校体育办学条件的保障方面,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风险防控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一旦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之后,如何健全、化解或者解决风险矛盾的机制,这也为学校校长、教师面对意外出现伤害事故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比较稳妥、比较有效的处置机制,既能够妥善解决和处理问题,同时又能够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四方面,对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逐渐建立并且不断完善起来。这里面既包括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指南等方面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同时也包括对教学效果、学生体质健康、学生运动技能等级、学生参与体育课、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的记录等等,都要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里面去,同时也会成为评价地方政府、评价教育发展、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这是在评价体系方面,应该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是从政策体系的完善来讲。“十三五”期间,教学改革方面进一步深化,我们继续延续了“十二五”期间关于学校体育教学“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模式,这个“品”就是运动项目,“一校一品”就是一个学校有一个运动项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会和掌握。“一校多品”,就是一个学校可能有几种运动项目,供学生们选择,每个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做到学会、做到经常性的训练和比赛。这样的“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在“十三五”期间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在全国已经认定了三万所校园足球特色校,这个足球特色校实际上就是三万所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足球运动的技能,都要参与足球的训练,都要参加足球的比赛,这是“一校一品”在足球项目上的一个具体体现。另外,教育部已经开始布局并且逐渐推广校园篮球项目、校园排球项目、校园网球项目,还有校园冰雪运动项目。下一步,这个项目还会进一步拓展。实际上,从各地的实践来讲,“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除了我刚才谈到的这几个项目之外,其实很多学校的选择项目是非常广泛的,有游泳、羽毛球、武术,还有其他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等等,都会进入到“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改革模式里面来。 这样的改革,立足于让每一个上体育课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体育课堂学习中,就能学会一到两项专项运动技能,这跟我们过去长期以来在学校体育中并不注重于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刚才也谈到,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正是2020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做出的面上的要求,也就是所有的学校都应该立足于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而在“十三五”期间,这项工作已经扎扎实实的开始推进。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条件的建设。这里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关于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数量从50.2万增加到59.5万,增加了9.3万人。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同时对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或者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专门培训了10万名体育教师,所以就是“1+10”的规模。这个规模,从教师培训来讲,我们有那么多学科,体育学科培训这么多人,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从专项培训。另外,单项培训开展的情况也非常令人欣慰,就拿足球来讲,过去五年,“十三五”期间,光是国家层面的校园足球教师的培训就达到将近3万人,省市一级的培训加起来超过20万人次,所以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应该说进行得非常扎实的。 从体育运动场地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小学和中学的体育运动场地达标率分别达到了90.22%和93.54%,这个数字也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也就是在“十三五”期间,我们整个的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的达标率都超过了90%。这在过去体育办学条件欠缺的情况下,经过“十三五”的努力,达标率能够超过90%,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成绩。关于保障体系的第三方面,就是关于学校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和处置机制方面的制度和体系逐渐完善起来。 关于学校体育评价体系,现在全国各地各校普遍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我们要求,不光是“十三五”期间,在此之前就要求所有的学校,大中小学每年都要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监测,而且教育部每年要对各地上报的数据进行复核,复核的人数每年都超过20万人。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努力,一开始的时候,各地上报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我们复核数据之间的一致性是比较低的,目前基本上达到95%以上,也就是各地对这项工作都做得非常认真,非常扎实,也非常到位。 同时,初中和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都把体育学科纳入其中。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都已经普遍推进了体育中考,尽管中考体育的分值差别还是比较大,但是这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也就是所有的地方在中考里面都要考体育,而且体育的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陆续接到各地报来的情况,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的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这方面,应该说这是我们学校体育评价体系改革和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 同时,在高考录取的“强基计划”中明确要求,录取“强基计划”考生的高校,对这些考生都要进行体育的加试。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这方面各个高校都做得非常好。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这项工作还是都做了,应该说这也是体育和高考扯上关系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除了体育特长生的招生以外,这是面对普通考生,也要加考体育,这是从评价体系来讲。 最后,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上来讲。目前,光是跨部委的这种协调机制,目前已经建立了两个,一个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新闻广电、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中国足协这七个部门组成。另外,青少年近视防控部际联席会议,这项工作办公室也设在教育部。目前国务院刚刚批复了关于体教融合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也是设在教育部。 这些部际联席协调机制应该说可以动员各个部委力量和资源,共同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另外,各部委、各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师生家校社(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五大教育主体各自发挥自己功能的体制机制也逐渐健全。 同时,学校体育也进一步强调了如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如何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在这方面“十三五”期间也做了重要探索。教育部已经推出了一个项目叫做“传承的力量”,主要是全面展示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工作中所做的关于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国的民族艺术传承所做的努力,再把这两方面的工作成果集中展示出来。这项工作目前已经进行了三年,可以说成效非常显著,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教育系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构建文化自信,在体育和美育领域所做的努力,这是关于学校体育方面的情况,就大家介绍这么多。第二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学校美育工作的情况,也是四个方面。 第一,从政策体系来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可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学校美育这样一个目标的界定,也是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美育的认识,进一步拓展了美育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的地位。一个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其实包含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艺术教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它是主渠道。 如何发挥好美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素质方面的作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学校美育文件,这也就意味着学校的美育工作进入到我们整个教育系统里面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终于有了国家层面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一个基本性的文件。当然,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就进一步提升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总结“十三五”期间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政策体系,也是侧重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美育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美育的功能,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审美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的素养,人文素养所涉及到的领域会更加宽泛,但是这两个看上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去实现?这一方面需要各个学科共同的努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就进一步凸显了美育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所以这是“十三五”期间关于学校美育工作政策体系里面一个基础性的文件,或者说基础性的要求。 二是关于教学改革。美育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我们整个教育里面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并且要着力破解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艺术院校的招生,都需要有很强的艺术专长,才能考到艺术院校。而在我们的义务教育包括高中教育体系里面,我们的音乐课、美术课或者综合艺术课,如果学生只是上这些课的话,他是没有办法去考艺术院校的,这其实就是我们需要改进的。 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关于教学改革,我们也逐渐形成了要让学生在艺术课上能够去增强艺术体验,这个体验也就是要欣赏、观赏,去欣赏美、观赏美,能够产生美的体验和共鸣。同时,要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基本的艺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专项的艺术特长。这是美育教学改革跟体育教学改革要教会健康知识、教会基本运动技能、教会专项运动技能相对应的,也是非常相似的一个教学改革的方向。 也就是,我们中小学的音乐、美术或者综合艺术课程,要真正让学生能够体验美,能够认识美,要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够去展示美,基本的艺术特长和专项的艺术特长,同时未来又能够创造美。所以,这是我们教学改革要实现的目标,这在2020年中办、国办的文件里面也作出了非常清晰的界定。明确界定这一点,就是我们美育教学改革巨大的进步。 同时,在保障条件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场地器材设备保障,最后是关于美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这是关于学校美育工作政策体系的问题。 第二,关于教学改革。“十三五”期间,我们艺术课程的开课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艺术教育的资源,做到了全覆盖,而且艺术教育中,帮助学生学会一两项艺术特长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也逐渐普及起来。所以,这是我们在整个教学改革方面,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重要的进展。 第三,条件保障方面。从师资队伍建设来讲,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在“十三五”期间,由59.9万,也就是将近60万,增加到74.8万,这个增长的数量和幅度超过了体育教师。所以应该说“十三五”期间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 在美育器材保障方面,目前小学的艺术器材配备达标率达到95%,初中达到了96.12%,高中达到了93.26%,这个比例也超过了体育的达标率。所以,美育在“十三五”期间的进展可以说比体育还要迅猛。因为在“十二五”末期的时候,体育的情况要好于美育,而现在到了“十三五”末,我们看到的是美育的情况比体育要好。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高中的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 第四,关于评价方面。美育已经全面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跟体育是一样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个省开始美育中考改革试点。目前的情况来看,分值一般是在10到30分之间。关于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方面,可以说也在不断取得一些新的进展。 第五,关于机制方面。推进美育需要各个部委、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目前,我们跟文旅部、跟国家的艺术院团都有了非常多的合作,包括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包括“种文化、结对子”活动,也就是艺术家们跟我们学校结对子,帮助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另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这几年也在不断的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传承校,能够把中华优秀的艺术在我们的学校美育课程中能够有更多的体现,这些都是学校美育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我就先介绍这么多,谢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答记者问1“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王司长,“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今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两个意见,请问结合两个文件的落实,教育部在“十四五”期间有什么考虑?谢谢。”王登峰司长:感谢。关于“十四五”规划里面,要求做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而中办和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可以说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非常明确的界定。总体上来讲,在“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从三个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助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 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我在前面介绍“十三五”期间工作的时候,实际上这方面已经开始启动,而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从价值定位到内容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行全面的提质增效。首先, 要在教学内容上作重新的调整。今天出席我们发布会的申继亮局长也是负责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建立和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在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要跟教材局一起,就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标以及教材的设计,都要按照中办、国办文件的要求, 立足于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并且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课余体育锻炼,以及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具体来讲,关于教会的内容。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面,关于体育与健康这门课,其中包含了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传统上是由体育教师既教健康知识,又教体育课。这个可能在很多体育老师那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下一步,就健康教育,我们会单独把它列出来,按照每个学期健康教育要求的内容,我们构建一个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而构建一个健康教育的指导大纲。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会组织专家录制相关内容的视频,帮助大中小幼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这也是我们体育与健康课里面必须要包含的内容。 关于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这也面临着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每一堂体育课可能都要教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同时,也要教专项的运动技能。还要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这是构建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刚才也谈到,今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印发了关于体教融合的文件。体教融合文件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把所有涉及到青少年和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统一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同时也进行一体化的推进。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要和体育系统及其各个单项协会组织的赛事实现完整的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竞赛体系。同时,构建了一体化竞赛体系之后,还要一体化推进,也就是在全国层面,所有涉及到学生和青少年的体育赛事,都全部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来共同组织、共同推进,我们的各个体育单项协会、学生体育协会和社会的体育组织都可以参与到这个体育赛事的承办行列中来。 这样一种一体化的设计,就可以进一步体现政府的意志,也就是学生的体育竞赛,第一它是面向人人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因此校内竞赛是基础。只有校内广泛参与的体育竞赛才能实现体育育人的目标。同时在此基础上,再构建校际乃至全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竞赛,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当前正在着手去研制的一项工作。 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改革,可能首先要做到的是要实现思想观念上的移风易俗,因此我们要加大学习贯彻,特别是宣传的力度,让我们的所有老师、所有家长、所有校长,全社会都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的体育活动,包括教会,包括勤练,包括常赛,它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要把我们的做法讲清楚。所以这是第一个方面,关于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体育办学条件,也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我刚才讲到,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十三五”期间增长了9万多人,而我们体育场地设施,小学和初中达标率都达到了90%以上,但是这个数字,它是在以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并不包括常练,也不包括常赛,这样一个背景下来构建的。 如果要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师的人数和质量就一定要提升,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需要提高标准。所以,在这方面,在中办、国办印发的文件里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快制定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能够尽快地提升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尽快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这是一项改天换地的工程,也需要加大投入、加大推进。教育部也会在这方面加大推进力度,鼓励、指导地方尽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而且争取把它列入地方的“十四五”规划。这是改变学校体育面貌、真正实现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真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第三,进一步完善体育的评价体系。这里面既包括我们的体育课标、体育教材,以及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同时也包括从地方政府到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乃至家长和社会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地去推进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我们要有制度和评价体系方面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体育中考,教育部将启动全面的调研、总结各地推进体育中考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梳理各地测试方式、测试内容、计分方式等等,能够尽快出台关于体育中考改革的建议性意见,进一步指导各地更加科学高效地做好体育中考工作。并且按照文件要求,鼓励各地逐渐提高分值,能够激发广大同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整个学校体育面貌的改变。谢谢大家!2“ 封面新闻记者:近日太原工业学院通报了8名学生在体质测试时冒名替考,被取消学位获得资格。这个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高校学生在面对体测等一些体育项目考试时有畏难情绪,甚至是花钱找人代考。想请问,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应试到主动锻炼的转变?此外,如何完善和健全课外体育活动?谢谢。”王登峰司长: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关于高校的体质健康监测的替考。这个事情,从高校开展体育活动来讲,过去长期都在不断探索各种方式,比如跑早操,有的学校设立了很多智能装备,为了监测每个同学是不是从头跑到尾,是不是真的来跑了。我记得我在大学工作的时候,我们有的时候可能整个行政工作人员每天早上都要去校门口,到学校各个点去监督学生跑步,有时候监督不了,有的人半途就退下来,另外一个人替他跑。这种情况,可能我们要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看。 第一个,从这种测试或者这种锻炼方式来讲,可能在很多学生看来还是一种强制的动作。虽然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从实现方式上来讲,还是比较多地采用一种大家不太喜欢、不太愿意接受的方式。就像最近很多人讲,我们很多青少年都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为什么不喜欢体育课呢?跟你提的这个问题有关。我们现在为了应付体质健康监测,包括体育中考,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就变成了体质健康监测测什么项目我们体育课上就练这些项目。 我一开始到学校去的时候,还看到当时体质健康监测有一个跑台阶的测验,我看到体育课上的学生在跑台阶,我就很好奇,问体育老师为什么要跑台阶呢?他们说是因为有这个体测。所以后来我们在体测项目上也做了一些改革,但是毕竟这个项目在测试的时候,你多练几次还是会有效果的。所以这可能也是我们在高校推进体育课教学改革应该面对的问题。首先应该通过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真正让学生做到享受乐趣。而这个享受乐趣,本身就是一定要教会学生运动的技能。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只是为了带有强制性的让学生去跑操、跑步,这个乐趣就无从谈起。当然如果一个真正热爱跑步的人,他跑步能够带来乐趣,这是毋庸讳言的。但是如果平时其他的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体育竞赛都没有,就逼着学生每天去跑步,这个可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跟体育教育的目标也是有出入的。所以,替考的问题,只能反映学校日常的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是非常匮乏的,所以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去参与到这些运动中去。因此,比如男生要跑一千五,如果他从来没跑过,要让他去跑,可能真的是难为他了。所以,从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来讲,可能要真正探讨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运动。这里面除了教学改革上,要立足教会学生运动技能之外,我们的一些考核和检查,是不是也能用一些真正有点知识含量的那种竞赛的方式来完成?比如说我们体测里面有引体向上,现在很多人说惨不忍睹,很多人连吊在杠子上都吊不住,有的人勉强能吊住,但有的吊在那里一个都拉不上去。我们能不能搞一种在全校范围内甚至宿舍内、班级内、年级内、学院内的引体向上的竞赛,能够给一些奖励,能够形成一种全校、全院、全班、全年级都关注谁引体向上拉上去几个,我们怎么帮助那些一个都拉不上去的学生能够动起来,吊不住的学生能够吊得住。 这些只要开动一下脑筋, 让这些枯燥的体育锻炼、体育测试变成一个能够让大家享受到乐趣、能够有竞争,同时也能够达到激励大家去参与竞赛的活动,甚至还可以把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引体向上的平均数作为评优、评奖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可能能够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也就不会再出现替考或者畏难情绪。谢谢。3“ 未来网记者:请问王司长,我们现在乡村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缺口比较大,而且一直得不到重视。请问“十四五”期间,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体育和美育教师队伍建设。谢谢。”王登峰司长:感谢你对这个问题的提问,因为这也是很多人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当我们讲到体育和美育,体育要全面进入中考,还要探索进入高考的可能性,另外美育也在推进美育中考试点,所以大家普遍关注一个问题,农村地区音体美教师缺乏,会不会带来整个教育的不均衡。 这个问题可能要从两方面来看。第一个,“十三五”期间,我们对教师的国家级的培训,体育教师国家级培训1万名,但是还有10万名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在过去已经加大了对农村地区音体美教师的培训力度,另外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去帮助农村和边远地区音体美教师的配备,这里面包括我们刚才讲到社会力量,包括这次体育和美育的文件里面,都明确提出,要建立体育和艺术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而支教的这些人主要是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去,所以从源头上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音体美教师的培训力度和通过各种渠道补充的力度。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强化农村和边远地区音体美教育教学资源,实际上现在即使在农村边远地区手机或者是网络的覆盖率非常高了,班班通都已经落实到所有的学校,所以通过视频的资源,去帮助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掌握体育、美育的一手的教学资源,既帮助教师做好音体美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可以用一种非常容易获得的方式能够得到音体美方面的直接指导。所有这些措施,其实都是为了减少或者降低城乡差距带来的音体美教育及其效果的差别。而在“十四五”期间,这几方面的工作都会齐头并进,共同发力,一方面进一步改善农村和边远地区音体美教师队伍建设的状况,包括数量和质量,这也就是通过培训和选派志愿者,和动员社会力量去帮扶,这个帮扶可能在“十四五”期间会有更加系统、更加成机制的一种方式来做到。 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化资源的投入,同时在教育均衡发展中,也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配给。也就是说,在县域范围内的教育均衡中,音体美教师的均衡配备和音体美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将成为我们下一步做好农村和边远地区音体美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多头并进、多措并举,能够进一步减少城乡之间在音体美教育教学方面的差别。谢谢。来源:教育部

恐怖岛

加强体育教育,科技来了

室内3D滑雪模拟器 资料图片云上马拉松 新华社发青少年体验激光器手枪射击 资料图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需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面对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常展”的要求,我国学校却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师资不足、场地设施不足、教学方法陈旧……除了加大投入,科技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材施教不可能?个性化课程、系统性测评……科技提供解决方法和手段自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到朱熹阐述“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的理念,始终强调教育要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能力、特点而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充分挖掘每个学习者的潜力,扬长避短,最大程度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材施教”作为教育的最高级境界在体育教育中同样重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是一大难题,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则有可能为其提供解决的方法与手段。首先,利用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化装备能够更加便捷的记录学生运动数据,进而形成数字化“学生健康档案”。目前,已经有许多学校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体育与健康智能管理系统”,从体育教学、运动指数、社团活动等方面,利用移动端小程序、物联网、多媒体屏幕、智能穿戴设备等,对体育教学进行管理,整体统筹体育课程教学,准确记录学生的体育课出勤和课外锻炼情况,实时掌握学生体育教学数据和运动数据,形成“运动+健康”的学生运动综合评价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智能化系统不断采集、积累学生的多种运动和生理指标,教师利用系统的数据科学处理及可视化分析功能,定期生成体育课堂评价报告,向学生和家长提供相应的参考。同时,教师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完善学生体育课上及课后的锻炼情况,进一步指导体育教学。通过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不仅能从多维度向学生、家长提供直观的反馈,也对学校、教师在体教融合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其次,体育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评测体系,体育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教学群体到个人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各种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手段,都旨在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帮助教师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了解学生差异,传授健康及运动知识、教授基本身体运动技能;帮助家长更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学习运动技能。通过科技手段,建立更科学的体育课堂运动负荷、体能素质测评等数据模型,追踪学生全天的运动水平和特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科技的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学会自主学习、锻炼、监控、评价和反馈,实现体育课堂的科学化、智能化,切实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如能够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通过数据的不断积累与反复的系统迭代优化,将逐渐形成最优的适应于不同学生类型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国外在这方面有可借鉴的经验。自2007年至今,美国得克萨斯州每年对三年级至十二年级之间的所有学生基于可穿戴设备开展身体健康基本状况测试和体能测试评估,根据年级、性别的不同,收集、统计约300万名学生的测试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汇总,最终将每年的分析报告和具体数据公布在得克萨斯州教育部门的官方网站。在测试内容方面,健康状况包括身高、体重、体成分等基本指标,体能测试评估项目涵盖了有氧耐力、上肢力量及肌肉耐力、核心力量及耐力、柔韧性、全身协调性等,这些数据被用于评价学生的健康与体能水平并给予相应的锻炼建议。整个系统根据数据的结果不断调整,直到现在每年都仍在进行不断地优化。我国当前学生体质评测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评测内容不够全面、科学,仅以中长距离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项目很难系统地评价学生身体基本指标和体能素质情况。学生体质测评不仅要从体适能角度考察身体发育与生理机能,也要对力量、协调、灵敏等运动能力进行考量。可以参考国际上的测评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案结合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及健康水平现状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学生测评体系,利用智能化手段与大数据系统,通过充分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定期召集专家组对测试内容进行评估和修正,最终形成有利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科学化监管各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促进体教融合、体育教育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的测评体系。这将使学校不仅能够建立学生健康成长档案,并可以利用测试数据科学指导教学,生成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有利于体育教师快速明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现分层分级教学、高效管理学生。投入不均衡没法儿破?慕课库、线上名师……科技解决体育教育场景下的公平性症结我国体育教育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例如,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缓慢,学生体育课程时间和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城乡、区域体育教育发展不平衡,体育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都在影响着体育教育场景下的公平性。上述问题基于经济情况差异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不仅体现在硬件投入上,更体现在软性资源的配置上,而科技手段的不断丰富将为教育公平性症结带来一种解法。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逐渐改变传统教学的组织方式,突破时空限制与教育群体的限制,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亦是如此。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录制网络慕课(MOOC)体育教学课程,建立体育教学慕课库。学生不再单一依赖本校教师的指导,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找到海量优质课程,通过直播或者点播方式,学生能够便捷的学习到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使得全国各地的学生均能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名师名家的在线辅导。全国各地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从课程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在现有条件下享受到更优质的体育课程,这种科技手段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我国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学资源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甚至可以暂时性的缓解部分地区体育师资紧缺的现状。同时,利用科技手段还可以赋能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实现知识更新,让不同地域不同学校教师间有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尽早解决体育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缓慢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体育大学动员学校名师、冠军力量开展“防控疫情 科学运动公益课”系列居家健身直播节目,内容涉及健身、饮食、不同项目居家训练方法等训练内容,在数十家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全国总计400余万人的在线观看。利用洗衣液、拖把等家庭化道具详细讲解和示范在没有专业健身设备的条件下也能科学锻炼。科技的助力使得更加符合当下居家锻炼需求的简便科学健身方法手段迅速广泛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的体育院校和体育各领域相关专家可以通过在线直播或者短视频平台等,将科学锻炼的内容带到线下的各个角落,也使得体育课的家庭作业有了权威的课外辅导。这都将极大缩小体育知识普及的城乡区域不平衡,有利于解决学生体育课程时间和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和体育教育投入不足等症结。体育课内容太单调?不用子弹的激光枪、高分子材料冰场……科技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体育教学形式、校园竞赛等都将有机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带来极大的便捷,更有了个性化的多样选择,同时学校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更容易学会和掌握相关运动技能,了解运动竞赛的组织和相关规则。新科技、新技术将改变操场、教室的使用方式,降低运动项目的危险性,使得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范围不只局限于夏季项目和传统项目,甚至可以实现云竞技、异地参赛等,使得体育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新型感知技术、通信技术、新材料等高新科技不断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走向成熟,与体育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使得体育教学能够突破地域、环境、场馆、器材等限制,为学生切身体验各种体育项目、学习专项运动技能创造有利条件。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奋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自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各地掀起冰雪运动的热潮,但冰雪项目在大多数省份受限于气候或场馆条件都很难以开展。为了响应“三亿人上冰雪”政策并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科技手段应运而生,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促进体育教育的公平发展。在科技部冬奥重大专项的推动下我国各高科技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不断开展相关研究,发明了“路冰雪”三用冰雪器材、冰刀轮架两用冰刀鞋、3D室内滑雪模拟训练器等,其中还包括采用高分子聚合新型材料建造的冰上运动场地,常温液体状态下通过现场浇筑成为滑冰、冰壶和冰球等项目的运动场地。更重要的是建设的场地可随时转换其他场地使用,既减少了建设成本又能满足学生不同项目的运动需求,真正做到一馆多用。类似科技产品的涌现使得冰雪运动不再成为少部分地区的特有运动项目,真正为普及冬季项目“北冰南展”、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手段,让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够参与到过去受限于气候条件的冰雪运动项目中来。以往受限于安全性或者器材昂贵等原因,许多运动项目是学生在校园里很难接触到的,在科技的助力下一些问题也迎刃而解。如由于枪械管制在我国服兵役前的校园体育中很难开展射击项目,随着不使用子弹的激光枪的研发生产,国际现代五项联盟在全世界宣传校园激光跑活动得以迅速推广普及,通过采用激光枪,让学生能够安全进行射击与跑步结合的运动项目,且没有子弹消耗而大大降低了锻炼成本。马术训练对于预防青少年脊柱侧弯具有独特的作用,但马术运动受制于马匹购买且养护成本高、运动过程风险大等特点仅在少数私立国际学校开展,而陆上马术模拟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六轴自由度运动平台模拟器不仅可以让学生安全感受到马术运动的魅力,还可以对青少年进行体姿体态的锻炼。学校定期开展多种项目的校园体育竞赛可以锻炼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而传统校园竞赛中往往受比赛场地和参赛选手地域的影响,既不能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中,又不容易跨地域共同完赛。而智能跑步机、功率自行车和划船测功仪等可以通过互联网支持云端比赛实现异地对抗,通过实时画面和数据投影于屏幕与同在云端对手进行线上比赛。现在已经出现了“异地同跑”等新型的比赛形式,不仅实现了多地同场比赛,还可以同时结合心率表、GPS定位等可穿戴设备监控选手参赛过程中的运动表现。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智能数字教练就可以通过身体机能指标和比赛成绩给予学生运动技战术改进建议,大数据还可以为校园竞赛运动员选材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在科技的助力下,体育教学形式能够更加丰富,不受场地、器材的制约,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高度契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动作,高质量地掌握动作和技能并能熟练运用,达到强身健体的根本目的。开展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和创新体育活动形式,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这对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包大鹏,系北京体育大学副研究员;刘昊扬,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绘画课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体育教育专业代码:0402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训练、竞赛及健康教育工作, 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具备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具备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2.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体育学的理论、技能分析和解决学校体育的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训练、竞赛及健康教育工作,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3.善于思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创新性思维的方法,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备基本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4.专项运动能力达到国家三级以上运动员水平;裁判能力达到国家三级以上裁判员水平。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及特色课程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体操、定向运动、专项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特色课程:学校体育学、定向运动五、实践环节(一)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1.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安排在第一学期前2周进行,通过考核后,计2学分。2.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共16周,计8学分。实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专业实践课程和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担任见习班主任、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和校代表队训练工作。3.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为8周,计8学分。4.劳动教育:视情况安排在2-6学期(以班为单位每学期安排一周劳动教育课),计2学分。5.社会实践: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时间累计为2周,计1学分。(二)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1.身体素质达标: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要求所有学生均在校春季运动会期间进行身体素质达标测试,毕业前通过身体素质达标测试者,可获得4学分;未达标者,不得毕业。2.竞赛裁判工作:学生可报名参加学院组织的裁判员培训及考试,通过考核可获取相应等级裁判员证书,并推荐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类比赛裁判工作,表现优异的给予学分奖励。(三)素质拓展教学环节1.学术讲座:为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听12次学术讲座,达到学院要求者可获得2学分。2.学科竞赛:为培养学生竞争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及运动竞赛,达到要求者可获得2学分。3.拓展类课程:除专项、田径、体操外,其他术科均设为拓展类课程供学生自修。拓展类课程不单独开课,每学期结束前组织通级赛,学生毕业前须获得2学分方能毕业。拓展类课程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游泳、轮滑、滑板、跑酷、街舞、拓展训练、攀岩、徒步野营、角斗士、校园定向、书法等。4.“七证”教育: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要求,学生除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外,另外再获得计算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二级以上运动员水平(院级以上运动员)、二级以上裁判员、驾照等证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依据《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学分制手册》相应规定给予学分奖励。六、学制、修业年限、学分与授予学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须修满165.5~170.5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含教育实践环节)137.5~142.5学分,选修课28学分。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学分制手册》授予学士学位规定的,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七、课程设置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1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表注:选修课程只计算应修学分和学时。八、各学年周数分配表2 体育教育专业时间分配表(单位:周)九、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必修课)十、主要课程简介1. 运动解剖学,课程代码:113201,72 学时,4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的基本构成,要求学生掌握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点掌握运动系统、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运动人体科学中其他学科及运动训练等学科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形态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掌握人体形态结构与体育运动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重点掌握人体运动器官(骨、关节、肌肉)的结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主要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指导和解决生活和运动实践中问题的能力。2. 运动生理学,课程代码:113211,72 学时,4学分通过运动生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理和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人体在运动训练和健身过程中的机能变化的生理学规律,人体对运动训练和健身的适应机理和规律,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特点,常用生理学指标的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运动生理学测试和评定方法。3. 体育概论,课程代码:414201,36 学时,2学分通过介绍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手段、过程等基础知识,阐述体育的文化属性和体制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并掌握认识一般体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方法,最终帮助学生确立将来从事本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方向。4.体育心理学,课程代码:414203,36 学时,2学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方面的知识),掌握有关体育教学心理、运动技能发展心理、运动竞赛心理、运动社会心理以及锻炼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身心结合、相互促进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教育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体育教育等方面工作做好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准备。5.体育保健学,课程代码:113221,72 学时,4学分本课程主要讲授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运动卫生、运动按摩和医疗体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在体育中进行医务监督和医学指导的能力。6. 教育学,课程代码:414205,72 学时,4学分本门课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为师资培养提供服务。课程设置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现代的、开拓的教育意识和教育业理念,初步掌握教育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常规,并形成初步的教学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恰当地采用案例教学,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讨论、作业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学有多思,学以致用。7. 学校体育学,课程代码:414209,72 学时,4学分本课程是研究与提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本理论课程,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学科。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容。本课程旨在培养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需求的大中小学体育师资,帮助学生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规范,形成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的正确认识,明确学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掌握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教学基本理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水平。8.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代码:414208,36 学时,2 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特点、任务、内容、基本程序以及发展趋势,了解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和实地研究等主要研究方法的特点,掌握文献资料的查询方法,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掌握体育科研选题的思路、开题报告及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的内容,掌握问卷编写的步骤、方法,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法及问卷调查后的基础统计方法等,以适应独立主持完成体育科研工作的需要。9. 田径,课程代码:204314,124 学时,5学分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基本掌握田径主要项目(走跑、跨栏、跳远、跳高、铅球、标枪)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田径主要项目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了解田径走、跑、跳、投健身方法的一般概况和发展现状,基本掌握田径运动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田径教学与健身指导的能力,使其能胜任田径运动的教学、竞赛组织和健身指导工作。10. 篮球,课程代码:205314,72 学时,3 学分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主要的技、战术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基本掌握投篮、传球、运球、突破、个人防守等主要技术动作和主要基础配合,初步掌握篮球主要战术方法,了解篮球技、战术的教学、训练方法与原则及其教法;初步掌握篮球的规则、竞赛方法和裁判法。使学生基本具备裁判能力和从事篮球教学的能力。11. 排球,课程代码:206318,72学时,3学分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基本掌握排球主要技战术的基本理论,主要技术动作和主要技战术打法。使学生初步具有进行排球技战术的教学、排球竞赛、裁判法、组织排球比赛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排球运动发展的现状与态势,了解软式排球的比赛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排球训练的能力,掌握排球训练的原则和方法。12. 武术,课程代码:309304,72 学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价值及武德修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徒手和机械项目等基本功法、技法和套路内容;培养学生对武术技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理解武术对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热爱和传播武术的热情和能力。13. 足球,课程代码:207318,72 学时,3 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足球运动的特点、作用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通过理论学习,初步掌握足球技战术的分类方法与主要技术动作方法的特点、原理和主要局部基础战术方法的特点和要求;初步掌握足球运动有球技术的核心部分(踢球、接停球、运球、顶球)中的主要动作方法和主要的个人与二人基础战术动作方法;基本掌握足球教学与训练的一般原则;初步掌握主要基本技术和主要局部个人与二人战术方法的教学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竞赛规则和足球裁判方法。14. 定向运动,课程代码:517232,36 学时,1.5学分此课程旨在介绍定向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竞赛规则以及基本制图知识,使学生通过参加定向运动,掌握对地图阅读和判断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压力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强身健体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奔跑能力。通过此项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15. 体操,课程代码:711301,72 学时,3 学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操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内容:体操绪论、体操术语、基本体操、体操保护帮助、编写教案与图示方法;学习并掌握机械体操基本动作技术和教学方法,主要内容:男子有跳跃(山羊、跳箱)、技巧、双杠、单杠,女子有跳跃(山羊、跳箱)、技巧、双杠、单杠、平衡木;学习并掌握基本体操内容的基本练习方法,主要内容:队列队形、徒手体操;使学生具备器械体操、基本体操各项基本内容的教学能力,主要方面:讲解、示范、保护帮助、队列指挥、组织教学、编写教案、编操、教学比赛组织与裁判等能力;掌握利用体操器材、场地、动作及技术进行身体素质的联系方法,主要内容:力量、柔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