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是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林章林博士团队领衔,由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驴妈妈集团、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定,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共同服务市场的宗旨。该报告分析了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面临的三大背景、政策的五大导向、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和十大增长点,对体育旅游的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给予了指导,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之后产业如何走出困境提供了参考。这是十四五开局的第一份体育旅游报告,将在今后形成常态化的年度报告。林章林,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副教授,标准化高级工程师。国家标准委专家库成员,国家级旅游标准化专家。政:曾在上海市旅游局工作,担任上海市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企:景域驴妈妈集团助理总裁,奇创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学: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执教体育旅游管理。兼任:上海市标准化协会理事。上海体育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交通运输协会房车自驾车露营分会副秘书长。主持制定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90余项。
十一黄金周是旅游的好时机你是否有尝试体育旅游?现在中国体育旅游究竟发展到怎样的阶段了?转载自博观致远微智库(ID:bgzywzk)2016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体旅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博观致远微智库在高峰论坛发布了《2016年体育旅游参与现状调查报告》,其中着重指出,在受访者参与过的体育旅游项目中,山地户外运动类最受欢迎,占总数的43.57%,而登山(12.86%),徒步(12.69%),露营(10.28%)是受访者最偏向参与的项目。一直以来,旅游和体育作为休闲服务的重要部分,与国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息息相关。在旅游方面:当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金时,观光游剧增,旅游消费会出现较快的发展;而当人均 GDP 达到 2000 美元时,休闲游开始起步;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时,旅游需求出现爆发性需求,旅游形态出现以度假游为主时期;当人均 GDP 达到 5000 美元时,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在体育方面:当人均 GDP 达到 5000 美元的时候,体育产业的发展会呈现出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而当均 GDP达到 8000 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5 年我国的人均 GDP已达到 4.94 万元,折合约 7600美元左右,旅游消费和体育均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为产业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那么,现在体育旅游究竟发展到怎样的阶段了?看了这份报告,你应该会有一个答案。温馨提示:轻点图片,查看高清原图转载自博观致远微智库(ID:bgzywzk)责任编辑:郭了个日 推荐阅读2016中国体育从业者现状调查报告 | 独家曙光初现,道阻且艰:电子竞技观赏性解构研究报告互联网体育创业投资发展白皮书完整版年度最全体育产业研究报告干货梳理,值得收藏!
受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预计未来3至5年体育市场年增长率将放缓至3.3%,较去年8%的增长预测有所下降。《2020年普华永道体育行业调查报告》中,普华永道综合来自全球及中国780位体育行业领导者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对业内重大变革机遇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包括:新冠疫情对体育行业多方位的影响,体育媒体转型模式,数字资产的发展潜力等热点话题。同时,在报告中我们同步推出体育行业调研的中国专栏,对比国际趋势,着重解读中国体育市场的特点和动态,包括:体育营销发展趋势,体育与娱乐产业融合发展特点,互联网健身发展特点,银发经济/她经济/青少年体育细分市场的特点等多项内容。本年度调查由体育业务咨询团队主导,在2020年6-8月间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开展。受访对象主要为世界范围内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士。最终,我们收到了来自50多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780份回复。受访对象均在各自公司担任首席/高级管理职位。本报告中的数据与分析主要基于受访者的反馈,此外,我们还获得了IRIS(Intelligent Research in Sponsorship)和HORIZM提供的数据支持,并使用了普华永道团队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研究成果。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2020年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使用洞察报告报告:封锁期间的视频游戏2020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168页)中国泛娱乐出海机遇洞察2020年英国最有价值的75强品牌(103页)COVID-19流行期间品牌亲密度调查报告2020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0年电动汽车成本报告2020年全球财富报告2020年印度媒体和娱乐报告(272页)报告:东南亚社交电子商务的崛起2021年B2B内容营销报告2020年播客广告转化基准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美国风险投资报告2020年全球移动网络体验报告2020-2024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中国摘要2020年第三季度电子商务报告2020年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成熟度调研报告2020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2020年假日购物季消费者调查报告循环时尚:中国新纺织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移动行业影响报告(120页)2021预测之亚太地区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163页)印度OTT报告2020智慧数码城市报告-全城 AI(136页)2020年第14个年度假日购物调查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客户参与报告2020年Q2太空投资报告2020世界超级财富报告复苏和超越:疫情后旅游业的未来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2020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中文版)2020年移动金融报告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270页)2020年第二季度受众报告2020年9月中国乳品报告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网络视频报告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报告2020亚太社会展望报告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报告:营销决策者与营销公司的关系2020全球消费者洞察报告2020年香港商户调查2020年Q2视频广告指标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移动应用市场报告2020年人工智能报告2020年度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COVID-19如何影响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的习惯B2B买家行为调查报告TikTok的力量2020年化妆及美容报告2020年南亚经济聚焦报告(112页)2020中国服务设计报告零售业2020:在两极分化的世界中取胜2020年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年9月网络新闻报告2020年世界石油展望报告(332页)2020年亿万富豪洞察报告游戏行业:无法独享安全报告2020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敏捷与弹性:迎接新现实的另类投资报告影响世界:了解富国儿童幸福的构成报告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2020年农产品市场状况报告(164页)资产管理报告:支持增长并确保关照首份数字欧元报告:2021年启动数字货币项目2019-2020上半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报告人工智能在五大行业的成就与挑战报告:文化连通性转变2020年Q1-Q2中国TMT行业私募及创业投资报告2020年全球网络消费者指数报告2020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联网汽车新趋势报告联合国经济学家网络:塑造我们时代的趋势报告中国线下零售小店数字化转型报告2020年最有价值的75个印度品牌榜2020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报告2020移动游戏报告2020年保险科技报告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20年汽车营销报告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亚太地区移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报告复苏之路:2020年亚太地区电子商务报告202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165页)2020年品牌激情报告报告:重新思考COVID-19时代的零售策略之日本报告:为潜在客户转化建立关系2020上半年金融科技脉搏报告2020年年度忠诚度报告| NOTICE |
体育大生意第1445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本文作者:钟岚体育大生意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在这其中,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被誉为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与此同时,体育消费近年来的增长势头颇为强劲,也让其成为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旅游局、统计局等部门参与撰写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一经出版发行,就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和关注,尤其是在体育领域更是引得体育产业从业者竞相研读。▼《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的第五章重要介绍了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情况这部《报告》之所以在体育界引起轰动,不仅因为这是首部反映我国居民消费情况的年度报告,对体育消费的数据统计非常权威扎实,充分揭示了2017体育消费的八大热点,全面梳理了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现状和成绩,而且还逐一分析了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六大的工作重点和政策导向,极具前瞻性。一言以蔽之,《报告》干货满满,百读不倦,对我国体育拉动消费的潜力充满好评和期待,简直就是一封对中国体育产业点赞无数的表彰信。体育大生意将部分核心要点摘录分析如下,以供业内交流探讨:《报告》披露,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万亿元,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6%,这意味着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纪人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我国居民的消费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9%,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区间,而且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到30%以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意味着我国居民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消费支出将开始大爆发。▼2017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相比2012年发生巨大变化众所周知,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即食物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简而言之,根据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研究消费规律得出的结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逐渐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当一个国家的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进入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区间,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居民将迎来在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能力大爆发。当恩格尔系数进入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区间,该国居民在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这等领域的消费能力就会迎来大爆发。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这五大领域在我国被誉为“幸福产业”。2016年6月27日,国家领导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时,首次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并称为“五大幸福产业”。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围绕这五大“幸福产业”,要求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体育属于五大“幸福产业”之一如今在本次的《报告》中,五大“幸福产业”的消费能力也均被详细点评,其中体育消费获得的评语是势头强劲,相比于旅游休闲消费的加速升级的评语、文化消费的创新发展、健康消费的不断壮大、养老消费的全面提升,体育消费能够获赞“势头强劲”,也说明国家对于体育消费的增速和未来增长前景非常看好,体育在“幸福产业”中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谈到体育消费,体育不仅在“幸福产业”占据特殊地位,而且还是国家发改委倡导的“十大扩消费行动”的关键组成部分。2016年4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称,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主要围绕十个主攻方向来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具体包括: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农村消费升级行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汽车消费促进行动,旅游休闲升级行动,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行动,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体育健身消费扩容行动,绿色消费壮大行动,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 体育既被列入“幸福产业”,又被列入“十大扩消费行动”,可见其拉动消费的潜力确实备受看好。具体到体育消费的详细数据,虽然2017年的具体消费数字尚未统计完毕,但《报告》披露,2016年我国的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011.3亿元,增加值为6474.8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5年增长了11.1%,增加值增长了17.8%。根据体育消费的内部结构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体育健身休闲活动。2017年,在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已投入中央资金30多亿元,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县级公共体育场、社区健身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2017年体育总局公布了首批96个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为体育消费市场供给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动力。从地区层面来看,获得《报告》点赞的有:完成河西走廊航空运动产业圈建设的甘肃省,打造贯通京津冀的六条特色旅游休闲产业带的京津冀三省市,力推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甘肃打造的河西走廊航空运动产业圈从赛事层面,获得《报告》表彰的有: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甘肃段)、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绍兴环城河国际皮划艇马拉松经典系列赛、CBSA 海宁斯诺克国际公开赛等一系列精品赛事。此外还有山东泰山国际登山节、酒泉“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体育活动。《报告》逐一详解解读了2017年八大体育消费热点,它们分别是:足、篮、排三大球,马拉松运动,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和航空运动,体育旅游,体育彩票。在这其中, 《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实施冰雪运动、山地户外、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专项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增强运动项目产业发展潜力。针对未来体育产业发展方向,《报告》对体育产业拉动国民消费的潜力寄予厚望,认为通过扎实推进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打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下一步拉动体育消费有六大工作重点和政策导向。在这其中,体育大生意认为对于当今体育产业创业者们最具启发的三个政策导向就是:1、延伸六大体育产业链条,即健身休闲产业链、智能体育产业链、竞赛表演产业链、体育培训产业链、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体育彩票产业链;2、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品牌,打造世界级体育赛事品牌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品牌,发展体育会展品牌;▼中国何时能培育出耐克这类超级体育品牌企业?3、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技能,完善健身消费政策,支持鼓励群众健身消费。以下为《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之体育消费发展情况(完整版)在“六大消费工程”、“十大扩消费行动”等政策措施的协调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升级,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为向社会大众呈现我国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的工作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组织编写了《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现节选《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之体育消费发展情况,供交流借鉴。一、体育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根据《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体育产业包含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11大门类。经核算,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011.3亿元,增加值为6474.8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5年增长了11.1%,增加值增长了17.8%。从国家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962.1亿元和2863.9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2.9%和44.2%。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发展势头良好,总产出为6827.0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33.4%提高到35.9%;增加值为3560.7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49.2%提高到55.0%。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较快,总产出和增加值名义增速均超过30%,反映了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总体而言,体育产业总量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二、体育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各部门多措并举,使得我国体育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显著提升。2017年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赛事、健身指导、健身文化等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稳步实施,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和体育消费市场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氛围。2017年投入中央资金30多亿元,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县级公共体育场、社区健身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2017年体育总局公布了首批96个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为体育消费市场供给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动力。从地区层面看,一批具有特色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兴建以及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也提升了我国地方体育消费市场的供给能力。2017年甘肃建设了一批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垂钓基地、沙漠特色体育活动营地和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基地,并基本完成了河西走廊航空运动产业圈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西部地区体育消费市场的供给能力。2017年北京、天津、河北联合发布了《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打造贯通京津冀的六条特色旅游休闲产业带,将有力推动京津冀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2017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体育产业协作会议的召开,为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甘肃段)、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绍兴环城河国际皮划艇马拉松经典系列赛、CBSA 海宁斯诺克国际公开赛等一系列精品赛事以及山东泰山国际登山节、酒泉“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体育活动的举办,有力提升了地方体育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方体育消费需求。三、重点行业发展迅猛,体育消费市场活力凸显(一)足、篮、排三大球类项目稳步发展足球方面,2017年各足球协会全年开展赛事约30万场(不含校园足球),中国足球协会主办的各类赛事近15000场,各地方足球协会举办的赛事超过28万场。职业赛事、杯事和中国之队相关赛事现场观众人数超过950万人次,电视观众6.83亿人次。2017赛季,足球产业上游赛事市场收入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中游传媒、场馆收入规模超过60亿元人民币,下游培训、用品市场收入规模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篮球方面,中国篮球协会广泛开展全社会、全民参与的三人篮球比赛和各种活动。中国篮球协会主办的中国“三对三”联赛、“我要上奥运”全国三人篮球擂台赛和肯德基三人篮球赛,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参赛球队92000支,参赛人数超过50万人。排球方面,2017年由中国排球协会开发的社会赞助总额近1亿元,全年举办的比赛超过2100场,观众人数超过150万人次,其中中国排球超级联赛超过300场,共有男女28个俱乐部参赛,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国际A类排球赛事近100场,大众排球超过66万场,沙滩排球500场。(二)马拉松运动产业消费能力日益凸显中国田径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举办规模赛事(路跑赛事人数在800人以上,越野跑赛事人数300人以上)1102场,涉及234个城市(覆盖全国70.06%的地级市),参赛规模498万人次,赛事规模7年增长50倍;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赛事223场,B类赛事33场;预计2020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将超过1900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将达到350场,各类路跑赛事参赛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次,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以北京马拉松和千岛湖马拉松为例,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马拉松外地参赛选手人均支出为3690元,略高于2016年的3665元,据推测2017年在北京等这类国内大型城市马拉松旅行参赛者的人均马拉松旅游消费在3000至4000元之间;2017年千岛湖马拉松外地参赛选手人均支出为2469元,据推测2017年在千岛湖等旅游目的地马拉松旅行参赛者的人均马拉松旅游消费在2500元左右。(三)山地户外运动消费市场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我国泛户外人口(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以上户外运动)已达1.3亿—1.7亿,经常参加山地户外运动的人口达到6000万—7000万人。从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以及消费深度的持续提升来看,预计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当前市场规模约为2500亿元左右。据统计,2016年户外用品整体市场规模达484.8亿元,其中核心户外用品市场规模达到184.4亿元,较2015年增长1.84%。2016年市场品牌数量也有小幅增长,户外品牌总数达到872个,其中,国内品牌430个,国外品牌442个。(四)冰雪产业消费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了3976亿元。截至2017年底,我国滑雪场总数达到703家,滑雪人次达到1750万人次,滑雪消费规模达到720亿元,占冰雪产业总规模的18.1%。同比2016年分别增长8.82%,15.89%和78.43%。从消费结构来看,年参加10次以上滑雪运动的占5%,人均消费2万元左右/年;年参加5-10次滑雪的占10%左右,人均消费1万元左右/年;年参加5次以下滑雪运动的初级冰雪运动者约占85%,人均消费3000元左右/年。截至2017年6月,我国共有室内滑冰场259块,室内滑冰场馆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比较集中。2013年到2016年,室内滑冰场从101块增加到259块,年均增长36.8%。滑冰人次从670万人次增长到2000万人次左右。滑冰场馆主要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商业综合体中。90%以上消费人群为4-16岁的青少年。2017年滑冰运动消费总规模达到610亿元,占冰雪产业总规模的15.3%。(五)水上运动项目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度赛艇项目总产出达到42.136亿元,较2016年的6.806亿元上涨了519.1%;皮划艇项目2017年度总产出145亿元,较2016年的70亿上涨了107%,年度增加值54亿元,较2016年的33亿元上涨了63.6%,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达到40亿元;滑水项目2017年度社会投资总额1700万元以上;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摩托艇项目本年度社会投资总额近1.4亿元;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到30亿元以上。(六)汽摩和航空运动消费市场发展力度空前2017年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举办的全国性锦标赛共计119场,国家级休闲旅游集结赛和各类文化活动共计8场次,目前审核授牌256家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评审认证14家星级营地,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汽车(房车)露营大会参与20万人,带动综合经济收入2.5亿元。根据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所有自主产权赛事的统计,截至 2017年12月,场地赛车项目全年社会投资约17.3亿元;越野拉力项目全年社会投资约26.5 亿元;全地形车与摩托车项目全年社会投资约为 9100 万元;集结赛及其他活动全年投入约 2000万元。国内汽摩运动项目全年社会投资逾 47.4亿元(不含场地建设费用)。2017年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中国定向运动协会、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中国车辆模型运动协会和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举办赛事95场。并举办了首届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在该大会上重大项目签约额为1450亿元。经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命名的航空飞行营地超过150家,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人数为30190人,注册会员18045人,2017年新增会员1587人,增长率为5.5%。汽摩运动和航空运动供给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参与人数的稳步增长反映出我国汽摩运动和航空运动消费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七)体育旅游业消费市场突飞猛进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公众对体育、旅游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与旅游进一步融合,满足人民群众节假日期间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需求。2017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旅游局共同推出了内蒙古阿拉善越野e族沙漠汽车精品线路等15条“十一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及三亚中国体育庙会体育旅游线路等18条“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涉及徒步、骑行、漂流、自驾、水上运动等运动项目,为百姓长假出行提供了很好的指南与参考。根据各线路上报信息统计,两部门共同推出的15条十一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7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9%和21.10%,增速高于一般旅游线路,体育旅游的迅猛发展态势可见一斑。(八)体育彩票销售额再创新高2017年,中国体育彩票年销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09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5%,筹集体彩公益金52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0%。其中,乐透型体育彩票销售1048.61亿元,竞猜型体育彩票销售928.52亿元,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119.79亿元。按省市来看,江苏省年销量首次突破200亿元,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福建省和河北省年销量突破100亿元。体育彩票销售额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了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四、下一步工作重点(一)建立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为导向,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消除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建立现代化的体育产业体系。以体育产业规划为引领,以运动项目产业为核心,以体育综合体为抓手,以市场为主体,以“体育+”和“+体育”为路径,以产业园区、基地和大数据为平台,以创新为动力,以体育产业政策为保障。紧紧围绕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优化存量,做大增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二)延伸体育产业链条通过延伸体育产业链,推动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拓展体育消费市场空间,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效应。发展与健全健身休闲产业链,带动休闲、养生、养心、健康等方面的消费;发展与健全智能体育产业链,培育智能体育产业消费市场;发展与健全竞赛表演产业链,形成以体育赛事为龙头,赛事观赏为核心,涵盖赛事策划、赛事中介、赛事组织、赛事运营、竞赛媒体等形态的赛事表演产业体系;发展与健全体育培训产业链,推动体育培训业发展;发展与健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打造中国体育用品品牌,提升体育消费市场国际竞争力;发展与健全体育彩票产业链,积极宣传体彩公益形象,扎实推进体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国有体育企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支持创业者发展体育产业,支持转型及双创企业发展体育产业。进一步提升体育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壮大企业实力。提高产业运营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体育企业资本化运作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品牌,打造世界级体育赛事品牌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品牌,发展体育会展品牌。(四)扩大体育消费市场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主办和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积极创建地方、民间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体育职业联赛,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活动需求。发挥体育场馆、体育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对体育消费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通过建立与完善各类运动项目产业体系,提升项目产业市场供给能力和水平,满足各类运动项目爱好者的消费需求。(五)夯实体育消费基础持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学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和结构,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有效对接居民休闲健身实际需求,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重视学校体育在激发青少年体育兴趣、培育青少年运动技能以及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体育消费习惯等方面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培养民众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技能,养成体育消费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健身消费政策,支持鼓励群众健身消费。积极落实“六个身边”工程,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不断夯实体育消费基础。(六)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激发新的体育消费热点,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推介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和消费信息,增强公众体育健身意识,引领体育消费趋势。合理利用带薪休假制度,增加居民闲暇时间,为居民体育消费创造有利条件。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消费理念。创新体育消费方式,提高体育消费便利化程度。加大体育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优化体育消费市场环境。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新华网成都6月24日电(吉戎昊)沙滩、椰林、海浪……一提到三亚,很多人脑海中会首先浮现出这些惬意的场景。而这,也成为三亚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别样风情”。正是这些“别样风情”,形成了三亚发展体育产业独特优势。近年来,依托体育产业的亮眼成果,三亚为自己增添了一张新的“名片”。一批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也打开了三亚展示城市魅力的新窗口。如今,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印发,三亚体育产业又将迎来哪些变化和发展?近日,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陈震旻接受新华网专访,勾勒出了一幅三亚体育未来发展的画卷。因地制宜办赛事 培育一流体育企业回望三亚当地近年来在体育领域发展的思路,用“因地制宜”一词概括再合适不过。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三亚寻觅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办赛之路。依托海洋资源,三亚举办了司南杯大帆船赛、环岛大帆船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国际海上极限跳水大师赛等一系列涉海赛事;依托沙滩资源,三亚举办了沙滩马拉松、沙滩嘉年华及将要举办的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依托森林资源,三亚举办了世界瑜伽交流大会、热带雨林汽车越野挑战赛、迎新登高活动等。明确的发展思路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落户三亚,有体育迷就感慨生活在三亚的幸福:“不是每座城市都有机会接触这么多国际赛事!”△部分参赛帆船在半山半岛帆船港附近海域进行训练。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赛事多了,需求旺了,配套也得跟上。为补足三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略显欠缺的短板,近年来三亚也加大了对于体育类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一批知名体育类企业开始在三亚生根发芽,三亚市国际体育产业园、FE赛车主题乐园、清华启迪冰雪体育小镇等项目就是结出的“累累硕果”。如今,在打造电竞之都的目标下,三亚还引进了西安量子体育、上海高竞文化等电子竞技企业。据陈震旻透露,三亚目前还正谋划建设多个体育项目,“未来,三亚的目标是引进更多具有国际化运作理念的文体产业运作机构,培育一批一流的体育赛事企业。”“体育+旅游” 三亚的城市新风口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体育旅游在我国旅游行业总规模中的占比为5%,而这一数据在发达国家达到25%。“这意味着,在国内旅游市场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体育+旅游’有着巨大潜力。” 陈震旻表示。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持有同样观点。他认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间有着内在的融合动力,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作为国内知名度假胜地,三亚市发展“体育+旅游”具有天然优势,当地也一直秉承“体育+旅游”的理念积极办赛、谋赛。同样,这一发展理念,也给三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城市效益。△2018-2019赛季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在三亚海棠湾展开争夺,共有11支车队的22位车手参赛。新华社记者杨光摄去年3月,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E)在三亚举办。开幕仪式上,众多国际顶尖车手、流量明星和赛车爱好者汇聚三亚,赛事相关的热点内容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比赛周期内,周边的多家酒店均被预定一空。一场体育比赛,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和曝光度。而这,也是三亚当地发展“体育+旅游”成功范本的缩影。除了具有天然优势,政策扶持同样是三亚市发展“体育+旅游”不可或缺的动力。近年来,海南省多次提出积极发展当地体育旅游的规划。如今,随着《方案》的印发,迎来多项政策利好的三亚有望迎来更多客流,“体育+旅游”势必在三亚这座旅游名城焕发出更多活力。一手抓旅游,一手抓体育,陈震旻相信,未来的三亚,将会是国际赛事名城和世界一流热带滨海体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综合体。迈向赛事名城 “亚沙力量”赋能城市发展计划于今年11月开幕的2020年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以下简称“亚沙会”),是三亚市也是海南省举办的首个洲际级别的综合性运动会。4月6日,距离亚沙会开幕还有236天。在这天,海南省出台了《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近3万字的规划中,三亚和亚沙会成为高频词,“以亚沙会举办为契机”等表述也被多次提及。“亚沙会的举办,将成为三亚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为其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注入‘亚沙力量’。”陈震旻说,“相信通过举办亚沙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三亚将完成一次体育赛事系统的全面升级。”据悉,为全力筹办好本届亚沙会,三亚在基础设施完善、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人才引进以及体育旅游城市品牌打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站位和力度都是空前的,这将为三亚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资源。”△工人在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内的体育场施工。新华社发举办亚沙会,既是对三亚软硬实力的一次提升,也将给城市留下丰厚的体育“遗产”,影响一代代的三亚人。陈震旻介绍,在长期规划中,新建的亚沙主题公园、亚沙会开幕式舞台将打造成三亚当地的旅游地标;建设的亚沙会闭幕式场馆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体育场将是海南规模最大的体育场,成为三亚重要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除此以外,三亚市旅文局还计划依托亚沙会,打造多个国家级沙滩水上项目青训基地。“我们将把握亚沙会契机,把三亚打造成为因体育而美丽,因体育而靓丽的城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多次提及“美好生活”,幸福产业就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人们提供优质化消费供给、不断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兴产业。现代社会中,旅游已经成为常态化的生活休闲方式,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旅游业具有高度融合的产业特征,在旅游要素不断拓展、旅游活动日渐多元的时代中,旅游与文化教育、体育运动、健康养生、颐养天年等物质和精神需求更加紧密相连,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这几大幸福产业在技术、资源、产品、市场、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关联性也日趋明显。因此,幸福产业是泛旅游产业整合的重点,以“旅游+”为核心思路,串联起大健康、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业态,在丰富旅游度假深度体验的同时,形成幸福产业的高附加值,从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综合发展。幸福产业即幸福导向型产业,也被称为第四产业、精神文化产业,是指以满足人由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为导向,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为内容的新兴产业。绿维文旅认为,这类产业主要包括体闲旅游、健康服务、低碳环保、时尚创意、数字娱乐、安全监管、心灵疗伤服务、网络教育、智能、智慧化社会管理服务及智慧文化产业等。本文,绿维文旅解读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 发展现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在国家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乘势而上,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中介、体育培训、体育传媒等业态均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国家统计局核算,2016 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9 万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6475 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增长至0.9%。体育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日趋成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旅游、文化、养老、健康、科技、传媒等行业日益融合,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距离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2. 发展趋势: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升温,时尚体育“井喷”式发展“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 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 万亿,从业人数超过600 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在业态布局上,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将进一步升温。同时,航空、帆船、射箭、马术、攀岩、电子竞技、卡车、皮划艇等时尚体育运动快速发展,这种“井喷”式发展的时尚体育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体育旅游作为细分市场站在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风口,而奥运会作为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也已经成为旅游企业的重要发力点。近日,距离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内地唯一票务代理机构凯撒旅游宣布正式启动票务运营工作,提前一年锁定这场奥运会带来的“体育+旅游”的机遇。纷纷发力对于凯撒旅游这种旅行社来说,奥运会的票务运营除了提升业绩、促进品牌影响力,还有助于完善自身在体育市场的布局。在2018年年报中,凯撒旅游表示要持续布局发展体育旅游,借助世界杯、奥运会、欧洲、美洲的篮球、足球、高尔夫等多项国际顶级赛事的观赛游和大型体育赛事参赛游的组织接待经验,打造体育旅游大IP。数据显示,2018年赴日中国游客首破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9%,中国蝉联日本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因此,此次东京奥运会对相关旅行社发展赴日旅游业务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不仅是票务经营,部分地方政府还希望通过承办并冠名赛事来实现“体育+旅游”。5月25日,2019环法挑战赛﹒西施故里诸暨站在浙江诸暨西施故里宣布赛事活动正式开启。环法系列赛事在中国的品牌方艾德韦宣体育总经理周琦称,“如今,‘体育+’已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希望通过本次环法挑战赛首次落地诸暨,可以强化诸暨体育之城的标签,并加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事实上,体育营销也是一种跨界的方式。2018年2月,中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与携程旅行在上海签约,携程旅行成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2017/18赛季的官方合作伙伴。据统计,2018年中国体育营销市场规模预计达271.8亿元,比起2017年219亿元的规模上涨了24.1%。其中品牌对俱乐部的赞助费约为88.6亿元,对赛事的赞助总额约为77.5亿元,运动员代言约为20.1亿元。“多元的旅游发展模式才能适应市场新变化。”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赛事的营销活动可以给旅游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也可以借助体育赛事为自己的平台及相关旅游产品带来更大的人气。蓝海市场数据预测,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规模2025年将达到2万亿元,但中国人均体育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体育旅游逐渐成为是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蓝海市场,并已经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总局将与旅游部门共同研制《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开展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介,打造一批体育旅游重大项目。2017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复支持贵州开展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且正在编制体育旅游示范区规划,此举旨在为推动贵州体育旅游长足发展夯实基础,也为发展中国体育旅游做出示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体育旅游的兴起,此前一些相对小众的体育项目也以旅游的形式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去年底,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2018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了1.9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3300亿元。《报告》认为,冰雪旅游已经成为冬季旅游和冰雪经济的双核心产业,不断践行着北京冬奥“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为了促进体育和旅游加速融合发展,国家主管部门甚至还开始为体育旅游“打广告”。今年2月,经地方有关部门推荐,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2019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具体包括北京延庆冬奥冰雪嘉年华精品旅游线路等16条体育旅游线路。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签署的《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提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占旅游总消费规模的近15%。成色之考在政策与市场双推动下,地产商、投资公司、体育产业公司等成为体育小镇的建设运营主体。数据显示,仅2016年,国内已有100多个体育小镇进入建设阶段;2017-2018年建设升温,恒大、万达、绿地、万科等10余家房企都已经在体育产业上有所布局。尽管热钱不断涌入体育旅游产业,但成熟优质的项目仍相对缺乏。部分地方在探索“旅游+体育”发展模式时,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体育小镇的主要植入内容不外乎自行车、马拉松、登山、冰雪几类,运营策略上也没有新意。“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特色和差异化是关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认为,要注重立足地区实际,打造崭新而独特的旅游品牌,差异化越大,协同力越强,一市一品,一县一特,做好战略规划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国外可供参考的案例不少。其中,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新西兰“探险之都”皇后镇等地都是将体育旅游形成常态化产品,一年四季都有相关体育运动产品,做大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实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仍任重道远。”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缺少足够的优质产品和品牌,且体育旅游的垂直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国内企业在专业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育旅游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如何获客,依然是摆在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 濮振宇
一、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综述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产业要素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体等,产业链包括上游交通、住宿、景点等资源端,中游传统线上、新兴线上渠道端和下游多种旅游消费者类型组成的消费。旅游行业产业链资源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旅游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19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6%。中国国内游客总数由2015年的39.9亿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60.06亿人次,相应地,旅游行业总收入由2015年的34195.0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7250.92亿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行业总收入为22286亿元,同比下降61.07%;旅客数量仅有28.8亿人次。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源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虽然从短期来看,我国旅游行业市场受2020年疫情冲击较大,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内都处于低迷的态势。2015年至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旅游消费额稳定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3%以上,而在2020新冠疫情冲击下,比例降至1.14%。但同时需看到,疫情是短暂的,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结构的稳定性,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疫情后的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状况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持续低迷,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疫苗的普及,旅游业复苏态势强劲。国内旅客运输量持续攀升,国内旅游业逐步复苏。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1年1季度以来,在本土零新增确诊、疫苗接种范围不断扩大、清明和五一假期临近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业正在加速复苏。据交通运输部统计,4月3至5日,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45亿人次,比去年清明假期增长142%。其中民航预计运输旅客432.8万人次,比去年清明假期大幅增长256.4%。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中国旅游行业发展趋势1、数字化成为旅游业的新发展形态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供给方的OTA(即在线酒店、旅游、票务等预订系统平台)为各旅游主体提供线上的产品营销或者产品销售,从而为消费者带来定制化的线上旅游产品。随着用消费群体从线下到线上消费的大量转移、以及相应地用户预订习惯的转变,OTA平台的优势逐步展现,各旅游及相关企业都纷纷开始依托于第三方的OTA平台或者开拓自己的数字化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相当多的新式应用、个性化推送与位置服务,数字化已然成为旅游业的新发展形态。部分提供数字化产品的涉旅企业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互联网内容社区、平台对消费者决策影响日益上升随着全民消费升级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当今的旅客需要更多个性化且便利的旅游产品与服务。而小红书、抖音等内容社区和平台通过KOL/KOC的优质内容,以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多元化手段吸引了大量用户群体,特别是年轻群体,并影响平台上用户的旅行决策,用户再通过分享去影响其他用户。相较于传统的旅行社服务,网络社区上的KOL/KOC内容更具备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质,能满足用户多元的需求。3、疫情催生国内旅游新业态2020年疫情影响下,消费者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各行业孕育出新的发展趋势。通过旅游业界的积极探索与共同努力,疫情催生了旅游新业态和服务新模式,如旅游景区实名制登记、严格控制线下客流量等倒逼景区升级数字化管理;云旅游、跨界直播带货、宅经济促使旅游企业发展“新大陆”;“无接触服务”带火智能无人酒店;国内周边游,公园野餐叫外卖等推动旅游行业转变运营模式重新获客。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举报/反馈
山地户外营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体育消费需求持续高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是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自然山地环境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登山、徒步、露营、骑行、自然岩壁攀登、定向与导航等项目。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体育消费方式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建设健康中国、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内容,对释放消费潜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也持续高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取得了快速增长:全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达1.3亿,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已达180亿元,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均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制约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薄弱环节依然突出: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体系不健全,中低端消费动力不足与高端消费外流并存,产业协作日趋紧密与多部门协同缺位并存、管理体制不完善与运行机制不顺畅等矛盾并存。当前,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智慧旅游、大数据等理念与工具的广泛应用,公众的个性化、层次化、体验化需求趋于旺盛,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产品供给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参与群体将从年轻化向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消费人群拓展,产业范围将从封闭化向开放化、融合化扩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体系,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它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到2020年,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到2020年,涌现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户外运动产品,培育一批具备执业资格的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大量具备执业资格的山地户外运动指导员,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产业基础明显改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形成不同层次、多元化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体系。参与山地户外运动人口不断增长,居民山地户外运动消费额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明显提高。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切实破除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信息交互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体系健康有序。1、建设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点、线、面”结合的形式,科学布局,形成立体、多元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点”:大城市周边的大型国民户外休闲运动中心(基地),中型户外运动露营地,小型山地户外设施集中投放功能区等。“线”:具有各种功能的国家步道、户外骑行道系统,具有运动健身功能的绿道网络、慢行系统等。“面”:以线状运动休闲健身路径串联场地设施各点,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体化平台。2、山地户外运动装备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支持建立世界领先水平的山地户外产品研发中心,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撑体系。开展重大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对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创新技术、产品营销、零售商业模式等环节的先进经验进行推广普及。3、布局山地户外运动空间“三纵三横”是以自西向东地理层级的划分作为基准,包含了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山川地貌的特点;以自北向南的温度带划分以及地形地貌等差异作为参考,包含了气候、植被、景观、水文、地质、人文等各种特色。以现有的山地户外运动聚集区为标准,包含了徒步、自行车、自驾游、漂流等项目。主要的布局架构如下:1.沿太行山脉的500公里步道线路,以及沿京杭大运河、串联徽杭古道、徐霞客古道的户外运动线路,共同构成的我国东部纵向山地户外运动带;2.西安至成都的骑行和徒步线路;3.沿青藏公路(西宁经格尔木、唐古拉至拉萨)的骑行和徒步线路;4.沿丝绸之路的山地户外运动线路;5.沿318国道的骑行和徒步线路;6.沿长江及两岸的山地户外运动线路。4、推动“互联网+”山地户外运动大力支持山地户外运动O2O模式,充分利用和挖掘健康群体的大数据,通过构建联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平台,支持山地户外运动的场地预订、向导预约、运动社交、运动品销售、运动康复等APP开发,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模式,丰富经营服务内容,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支持智能联网模式,顺应发展需求,将移动互联、创新的运动理念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打造物联网互动山地户外运动平台,实现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融合发展。5、山地户外安全救援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a.标识系统:建设导视标识、警示标识、劝示标识、服务指南等体系。b.安全系统:建设安全防护装置、预警装置、应急救援装置、紧急庇护所、救援队及救援装备等体系。c.救援系统:建设救援、医疗、运输一体应答反应体系。d.救援服务站:建设服务中心、休息点、露营地、驿站,完善供水、供电、照明、停车场、卫生间、垃圾回收处置等体系。山地户外营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 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2.2 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山地户外营地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4.2 场址条件4.3 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 总图运输和公用与辅助工程7.1总图运输7.2土建工程设计方案7.3公用与辅助工程设计方案第八章 节能8.1节能设计的指导思想8.2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8.3 编制依据8.4能源构成及能耗计算8.5 节能措施综述8.6 结论及建议第九章 环境影响9.1环境保护的目的与依据9.2建设地址及环境现状9.3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9.4环境影响分析第十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10.1安全管理10.2安全制度10.3其它安全措施第十一章 消防评价11.1设计依据11.2防范措施11.3消防管理11.4消防设施及措施11.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12.1组织体系12.2管理模式12.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12.4 质量控制第十三章 工程进度管理13.1建设阶段13.2建设期管理13.3加快建设的措施与建议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14.1编制依据14.2招标方案14.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5.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3预备费15.4总投资估算第十六章 财务分析16.1 评价概述16.2 编制原则16.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6.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6.5税费16.6利润与利润分配16.7 盈亏平衡分析16.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七章 效益分析17.1经济效益17.2社会效益17.3生态效益第十八章 项目风险分析18.1主要风险因素18.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8.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九章 结论与建议19.1结论19.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关联报告:山地户外营地项目申请报告山地户外营地项目建议书山地户外营地项目商业计划书山地户外营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山地户外营地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山地户外营地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山地户外营地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山地户外营地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山地户外营地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山地户外营地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旅游局和体育总局刚刚公布了中国体育旅游一万亿的“小目标”,圈哥专访早稻田大学体育教授原田宗彦时,他的一席话却让我们陷入沉思……文 :殷豪男“2020年体育旅游人次达到十亿?总消费规模达到一万亿人民币?!呜啊……死锅以!”(死锅以,音译自日语すごい,意为“好厉害”)来自日本顶尖学府早稻田大学的原田宗彦(HARADA MUNEHIKO)教授,亚洲体育营销论坛上,坐在圈哥对面谈笑风生。但当见到中国旅游局对于未来体育旅游的产值期望时,见多识广的他还是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凉气,默默数起了数字“1”后面究竟有多少个“0”。【延伸阅读】:体育旅游指导意见发布:2020年达10亿消费人次,总消费规模剑指1万亿!一分钟之前,原田教授刚刚向圈哥介绍了日本当局会议上最新通过的《体育旅游总体发展方案》。可对比与中国政府的规划目标,简直“小巫见大巫”。“比如体育旅游人口的统计,它并不限于场馆和场地的限制。一次马拉松比赛,场上跑的每一个运动员,场外看的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划在计算范围内。按照这样的方法累计下来的话,达到你说的天文数字并不是没有可能。”关于“10亿人次+1万亿人民币”目标的可行性,原田教授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回答。前几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商学院、日本电通、国际体育研究中心(CIES)主办,北京欧迅体育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早稻田大学体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亚洲体育营销论坛”上,我们借此机会成功采访到了这位早稻田大学教授,与他聊了聊体育旅游的前景。新兴中产阶级是体育旅游的消费主力1954年生人的原田宗彦出身于日本大阪。当他在京都教育大学完成学业后,选择了进入筑波大学体育研究科深造,正式开启了他的体育职人生涯。2005年,他正式成为了早稻田大学体育学院的一名教授,就“体育与城市发展”等热门议题发表了诸多研究及报告,在业界声名鹊起。近年来,原田宗彦则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体育旅游产业上。2012年,负责管理日本体育旅游的直属机构JSTA(Japan Sports Tourism Alliance)成立,原田宗彦被任命为主席,协力推动日本体育旅游的发展。【延伸阅读】:浮躁环境更需踏实备战,日本各界是这样应对十二强赛的“JSTA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呢?它自身并不操作体育旅游产业的实务,而是负责在各地方组织成立体育委员会,即Sports Commission。再由委员会协助地方政府,承办体育赛事以及培养人才,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体育旅游。”据原田宗彦的介绍,目前在日本该委员会的数量为38个,依据规划,2020年原田宗彦希望将这个数量翻番,至少达到70个。然而,在一个依赖制造业并且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推进体育旅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原田宗彦看来,日本体育旅游产业的推进,更多依赖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的崛起与壮大。“单单亚洲的中产阶级、富裕阶层,到2020年会达到19.5亿人,远超过欧美。这些人将是未来日本体育旅游产业的消费主力。”原田说道,“2015年日本一个公司就‘在亚洲您最想去的国家’进行过调查,依据4000名调查对象给出的答案,52%的人首选是日本。我们也对滑雪和温泉等热门旅游场所进行过统计,当中30%都是来自外国的游客。未来发展的潜力相当巨大。”【延伸阅读】:止于至善:一个亲历者眼中东京马拉松的真实模样大约十余年前,2003年日本的入境旅游人数是500万。今年这个人数已经拓展到了2400万人次。除去中产阶级壮大的推动,在原田看来,信息革命也是旅游人口疯涨的原因之一。“游客对一个景点产生兴趣之后,他就会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实际旅游中把自己的感受和经历,通过文字、照片以及视频的形式在网上分享出去,再引起新一波游客的关注,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世界上很多不为人知的观光资源,都是这样被宣传开来的。”原田随后以北海道举例:“北海道有一个特别小的地方,人口大概只有5000人不到。但现在这里却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滑雪观光胜地。最大的缘由是,这里雪场的雪质非常好,被称为‘肥雪’,对比人工造雪场,更加受到滑雪者们的喜爱。”体育旅游的“聚宝盆”效应体育旅游,目前可谓是全世界产业增长中最快的一个部分。目前已经占到了全世界旅游产业收入的10%,并且每年以6%的增长率持续上扬。在原田眼中,对比与传统的自然旅游项目,体育旅游产业更具有“聚宝盆”的效应。“体育可以将自然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比如一条河流,没有皮筏他只是一条河而已。但有了体育项目之后,马上就增色了。一些体育项目诸如马拉松、滑雪以及铁人三项等等,会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以及年轻人组团前来旅游,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说白了,体育旅游就是通过旅游让大家走出家门,在酒店、餐饮、购物、交通等产业链构成的机制下,围绕着体育来创造商业价值。这是一个业务链条非常长的混合型产业。”【延伸阅读】:体育旅游生意经:黄金时代下的十大趋势但有趣的是,据去年9月份我国国家统计局和体育总局共同推出的体育产业的11个子产业目录中,体育旅游尚处在第二层级,是在“其它服务”中排第一项的。第一层级则是体育用品生产、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场馆建设以及体育场馆应用等。在北大国发院体育商学院院长易剑东看来,如此分级的缘由,并不只是产业价值评估这么简单。在中国发展一项产业,有时候并不在于老百姓的想法和市场的需求,而在于部门利益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甚至可以说是博弈。“比如最近这份关于加快体育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告中排前的第一个部门是国家旅游局,第二个部门才是国家体育总局。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体育旅游必须要靠这两个部门协同才能做成,然而国家旅游局只是副部级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是正部级单位,这(副部位居于正部之前)显然是别有深意。”易剑东分析道。或许在产业管理的运作机制上,我们还是应该多看看近邻怎么做。后奥运时代,才是发展体育旅游的黄金期接下来的几年当中,亚洲无疑将成为世界体育重镇。台北大运会、多哈世界体操锦标赛、、韩国游泳世锦赛等重要赛事,未来将尽数落户于亚洲各国举办。中国男篮世界杯这其中,承办2019年橄榄球世界杯以及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日本无疑承载了更多的期望与商业价值。但在原田看来,体育旅游增长的黄金时期,其实是在大赛结束之后的“空窗阶段”。【延伸阅读】:奥运闭幕式的东京八分钟:科技、情怀和童年的故事“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旅游人数在奥运会之前和之后的年份都会有增长,但奥运会召开的当年却下降了4.2%。”原田说道。“奥运会真正的价值在于留下了很多奥运遗产。比如日本1972年大获成功的札幌冬奥会,市中心的建设得以大加发展,地铁也开通了。从那之后,每年都约有45万人去札幌市参观旅游,大仓山跳台滑雪竞技场也成为了札幌的代表性景点。”除去改善硬件条件,帮助城市获得更多的声量与威望,利用一次大赛的良性宣传效应,去承办更多的大赛,进而促使资本的再投入,也是“遗产”之于体育旅游增长的另外一项重要基础。原田说道:“奥运会之后,英国又紧接着举办了英联邦运动会以及橄榄球世界杯,明年还将举行田径世锦赛,这些将使英国获得持续关注效应。而且,因为体育来英国旅游的人,会比一般的旅客留驻时间更长,花的钱也是一般旅客花费的两倍左右。”“换句话说,体育旅游项目普遍具有更强的吸金能力。”原田作出了他的结论。近年来,世界观光旅游的整体产值增长迅速,占到了全世界GDP的9.3%,每12个工作职位中就有1个职业有关于旅游产业。如今体育产业的腾飞,则从新的维度创造了更多的消费需求,让旅游产业的发展如虎添翼。简单的对谈之中,我们得以从这位早稻田教授的话语中,以学院派的视角一窥日本体育旅游产业现状。而对于中国的广袤市场来说,抬头眺望的步骤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深耕好脚下的每一片田地。在08年奥运遗产消耗殆尽之后,处于后奥运时代的我们仍然在产业的诸多困境中跌跌撞撞,一万亿是泡沫还是根基?指导意见是口号还是技巧?2019年的男篮世界杯,2022年的冬奥会甚至未来的男足世界杯,是供我们继续试错的机遇,还是悬在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呢?责编:郭了个日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官网,后台回复【加入生态圈】入驻生态圈小伙伴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