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在医学院筹建办公室、教育学部教育康复学系和教务处的共同努力下,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申请增设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备案(详见下表)。截止目前,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共有84个,招生专业73个。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将列入2020年度本科招生计划。2020年华东师大新增本科专业名单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旨在通过整合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康复学、认知心理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优质师资力量,建设高品质言语、语言与听觉康复课程,培养适应我国当代言语语言听觉康复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熟悉国际ICF理念和应用,掌握言语、语言、认知、吞咽与听觉康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用临床实践技能,能为嗓音障碍、构音音系障碍、运动性言语障碍、言语流畅性障碍、吞咽障碍、失语症、自闭症、听障等有言语语言与听觉康复需求人群提供专业、有针对性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与康复咨询服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该专业的开设有利于服务 “健康中国战略” ,顺应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趋势,符合广大人民健康的需求,对接学校“健康+”行动计划,有利于缓解我国言语语言康复师短缺问题,有利于为我国言语语言听觉康复事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后备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将结合办学定位和培养理念,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进一步明确新增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吉林日报全媒体 编辑:赵树凯
高中家长注意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将列入2020年度本科招生计划。其实,在还没有医学院的情况下,目前华东师范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已成为全校12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之一。根据汤森路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在ESI统计的22个学科中,华东师范大学1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入选数量居全国高校第17位,这其中就有临床医学学科 (CLINICAL MEDICINE)。而数据表明,华东师大的临床医学研究论文数量年年攀升,十年间增加了104%。论文质量逐步提升,引文总数增加了109%。篇均引用数高达11.45,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4名。推进落实医学学科建设、促进一流大学内涵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华东师大发挥学科优势,切实服务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比如,华东师大就与长宁区共建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共同设立华东师大长宁健康基金,共建医疗健康研究平台,提升两家附属医院医疗研究和服务水平。不仅如此,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团队日前还传来消息,已成功制备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快速诊断试剂盒,仅需一滴血十分钟就可以出检测结果,该试剂盒目前已交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对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的临床验证。华东师范大学此次新增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旨在通过整合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康复学、认知心理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优质师资力量,建设高品质言语、语言与听觉康复课程,培养适应我国当代言语语言听觉康复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熟悉国际ICF理念和应用,掌握言语、语言、认知、吞咽与听觉康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用临床实践技能,能为嗓音障碍、构音音系障碍、运动性言语障碍、言语流畅性障碍、吞咽障碍、失语症、自闭症、听障等有言语语言与听觉康复需求人群提供专业、有针对性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与康复咨询服务 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校方表示,该专业的开设有利于服务 “健康中国战略” ,顺应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趋势,符合广大人民健康的需求,对接学校“健康+”行动计划,有利于缓解我国言语语言康复师短缺问题,有利于为我国言语语言听觉康复事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后备人才。【来源:周到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毫无疑问,在特殊教育专业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内的TOP2。2013 年,在杜晓新、黄昭鸣教授等的努力下,华东师范大学成功申报了中国首个教育康复学本科专业。2004 年,在黄昭鸣、杜晓新、孙喜斌教授的倡导下,华东师范大学成功申报了中国大陆首个言语听觉科学本科专业(授教育学学士学位)。2013 年,因所属一级学科调整,言语听觉科学本科专业调整为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属医学技术类专业(授理学学士学位)。2020 年,华东师范大学获批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本科专业(授理学学士学位),也是华东师范大学首个医学专业。言语听觉科学专业创始人之一的黄昭鸣,谈了谈对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和教育康复学专业的看法。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本科专业培养能在医院(康复科、耳鼻喉科、儿科 儿保、神经科、口腔科)、康复中心、特教学校及民政福利机构从事听力听觉障碍、 言语嗓音障碍、构音语音(韵律)障碍、语言认知障碍、喉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康复的专业人员,含成人、老人和儿童。教育康复学本科专业培养能在康复中心、幼儿园、妇幼保健院、医院相关科室(儿科、儿保)、特教学校低年级等从事听觉障碍、言语障碍、语言障碍、 认知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等的康复评估、康复训练、教育设计的专业人员。两个专业本质与发展前景:康复是本质,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在境外发展较早,学科比较成熟,今后的发展问题不大;教育康复学为新兴学科,全国开设的数目有限,未来 3-5 年内的发展主要走医教结合之路,在学前儿童康复和教育方面开展研究和进行人才培养。 在多年的教育部“医教结合”项目得到的经验:妇幼、学前、特教学校低年级是教育康复专业主战场。特殊教育专业对于特殊教育专业,黄昭鸣老师没有谈太多看法,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我自己来说一说。与前两个专业相比,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可能没有那么多康复技能,可能在康复方面也没那么专业(也有特教专业的学生技能点满满);但我们也会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医教结合”的理念下,教育康复学专业偏向“医”,特殊教育专业偏向“教”,二者结合,帮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缺一不可。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有老师都需要有“医教结合”的理念基础。随着工作后的各种培训,其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特教老师也能够进行听觉障碍、言语障碍、语言障碍、 认知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等的康复评估和训练。不管选择哪个专业,我们都是在缓解学生、患者的障碍程度,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关于【特殊教育】,你想了解些什么?自闭症?脑瘫?特教老师的工作情况?欢迎留言、私信告诉我。
一年一度高考季把数百个专业选择推到了学生和家长面前,在面对这么多选择的时候,多数人都会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规避“冷门专业”,因为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冷门专业前景差、没发展。但专业的“冷、热”从来不是绝对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专业“冷、热”之间的切换,比很多人想象得要快。下面这些专业,在很多人看来还是“冷门专业”,但结合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来看,说不定到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的学生就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稀缺人才!这些冷门因为学生极少,反而就业率极高,毕业就意味着就业!今天我们就来看这9个冷门专业!博物馆学专业博物馆学专业是研究涉及博物馆物品的陈列等诸多问题的专业。现代的博物馆学一般都和考古学专业或历史学专业设置在一起。在大多数人看来,博物馆专业的就业比较窄,只能进入博物馆和考古部门,而且本科毕业都不好找工作,所以很多人选择了考研。不过,国家文物局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同时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时期,培养各类文博人才达到1.8万人次以上;在文物重点领域培养领军人才20名以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0个以上;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名以上;举办贫困地区文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以上。这一规划收益最大的就是博物馆专业,以及关联度比较大的考古学专业、科技考古专业、历史专业、古典文献学专业、图书馆专业等,所以就业形式极好。开设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由于殡葬在中国文化中带有所谓的“晦气”,经常与死人打交道,所以被很多人认为不吉利,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这个专业。目前为止只有几个职业技术类的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分别有殡仪技术与管理,殡仪设备管理、陵园设计和防腐整容等等四个方向,在大学里面要学习火化、尸体整容等多门课程。这个专业可谓是就业率最有保障的,因为它都是 和民政部门直接挂钩的。每一届有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就业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很多单位在学生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到学校来“预定”人员。因为行业的特殊性, 待遇比普通行业要稍好一些,在一些城市年薪能达到20万。报考的分数还不低,湖南的长沙民政殡仪专业400出头还报不上。开设学校目前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专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及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和武汉民政职业学院,这个专业近年来报考的人数虽然逐年在上升,但是竞争非常小,就业缺口大,高薪中的高薪专业。茶学专业茶学专业是一个很小众的专业,根据网上显示,全国有22个大学开设了这个专业。虽然小众,但是想要学好这个专业,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内容很多。除了学习泡茶这门基本功,还要学习审评、营销、营销管理等课程,而且这门专业不是最近才开设的,而是1952年始于浙江大学。茶艺专业学生可 在全国高档茶艺馆从事茶艺师、领班、经理等岗位工作;茶艺专业学生可 在茶产品营销企业,从事茶产品经营、管理等工作;茶艺专业学生可 在茶文化旅游景点讲解员、茶文化旅游导游等工作;茶艺专业部分优秀毕业生可胜任以茶为载体的 茶文化推广及国际文化交流工作。近几年来,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广阔的东、西欧市场,茶叶贸易的前景逐年看好,茶艺本专业就业率连续几年100%。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听力与语言康复学是二战后发展快速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听觉生理、病理及康复方法。旨在帮助听力损伤者提高甚至恢复听力。因为这个专业起步晚,在国内的普及度也不高,所以还是比较冷门的。2001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招生听力学专业学生30人,如今,听力学专业及相关专业一直是社会的稀缺性人才。就业单位主要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师技术工作,也可到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开设高校: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休闲体育专业休闲体育专业,是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而设立的新专业,休闲体育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专业的形成,既离不开体育学又离不开休闲学。该专业的毕业生可在 休闲体育工商企业(如休闲度假村、高尔夫会所、健身休闲俱乐部、星级酒店康乐部、SPA休闲会所、温泉度假饭店、户外与拓展训练机构、体育旅游公司等)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休闲体育专业毕业后,能拿到的平均月薪为9000多元。相比其他专业的薪酬均值也不低。整体来说,随着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增长,薪资也是水涨船高。开设院校目前开设的院校有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旅游学院、桂林旅游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马科专业这个专业第一个开设的是青岛农业大学,这个专业的主要学习动物生理学、饲料学、现代养马等等。在中国,马术运动越来越受欢迎,一般也是比较高端的人士去参加,所以这个专业一毕业就会被各大马场,马术俱乐部预订一空,月薪还是上万起步。动物医学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相关的行业也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冒起来了,宠物医生、宠物医院、宠物美容等,据不完全统计,宠物工作人员月薪都在万元以上。宠物经济呈现爆棚式增长,由此也带动了“动物医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禽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它观赏动物疾病。它是生物医学及社会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医学专业不是医学类专业, 一般医学专业都得是研究生之类的专业,但是宠物医学是不需要研究生的学历,所以这个专业虽然选择的人比较少,但是对于当前的就业还是比较不错的。薪资待遇方面,不管是进宠物医院工作,还是自己开诊所,收入各方面都不低。开设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扬州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核电专业随着煤炭资源和石油资源的日渐匮乏,国家开始重点扶持新能源的研究与建设。其中,核电能源因其蕴含能量大、能源干净卫生等优势,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之一。目前国家核电人才面临着稀缺、人员不足等情况,未来国家对核电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会达到3-4万名的总量。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核电相关专业的毕业签约率却几乎达到了100%。开设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监狱学专业这个专业之所以冷门,当之无愧,毕竟很多人对从事监狱的工作比较抵触。其实这个专业的福利待遇和薪资各方面都不错。毕业生几乎就是“包分配”,薪资待遇非常好,铁饭碗,每年报考的人数也非常少,毕业后的竞争也很小。监狱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和监狱学、刑罚学、犯罪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具有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执行刑罚、管理教育改造罪犯的业务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公检法司和其他机关从事执法工作;在监狱、劳教所、看守所等机关从事管理、罪犯教育和心理矫正工作;也可以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和安全保卫工作。这个专业目前只有三个院校开设了,分别是: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和上海政法学院以及山东政法学院。小建议其实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相对而言的,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大学生追求的热门专业就业时反而成了竞争压力最大的专业;而一些大学生避而远之的冷门专业,最后却有可能变为成就未来的“金饭碗”!在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要找准方向,不管目前专业如何,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提前定下小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杨雨奇)“目前全国已具备每年新收训聋儿近2万名,每年在训0~6岁听障儿童达到3.5万名的能力,全国聋儿年入普小普幼率平均已达到70%的水平,国家中心康复的聋儿入普小普幼率在98%左右。”7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巍对记者表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外景。为迎接中国残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残联特邀媒体走进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实地了解中国在解决听障人群问题上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诞生于1983年的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一所国家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原名为“中华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但最初,受于当时的技术局限,中心只以听障儿童为接收对象,康复服务多借助手势语或唇读方法对其实施语言训练。到了1988年,随着中国残联的成立,中华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逐步转变职能,开始关注听障儿童问题的系统性救治和科学康复研究。随即,中心在这一年也更名为“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以后逐步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听力国际等国际机构的国家合作中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这个名字,一用就是近30年。据中心副主任梁巍介绍,在这30年间,中心指导全国建立起听力语言康复机构853个,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听力语言康复服务网络。此外,中心还先后协助政府部门制订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五年规划,帮助数十万名听障儿童得到不同程度康复;与相关高校合作,开创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相关专业学科建设与学历教育,推动“助听器验配师”、“听觉口语师”等以新职种纳入国家职业大典;建立、丰富了中国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行业的方法、技术及相关服务标准。这个沿用了30年的名字,最终在2016年,经中央编办批复,将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巍与记者交流。据梁巍介绍,更名后的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较过去强化了5大职能——其一,拓宽研究职能。梁巍称,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过去更注重临床实践,但现在转变思路,提出学术先行,重视科学研究领域的指导性和支撑性作用。为此,中心开始建设并在逐步形成兼顾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能力。梁巍表示,这些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创新、协同创新、自主创新等方式,针对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听力语言残疾预防与康复需求,创新现代听力语言康复科学学科体系,攻克专业支撑核心技术,完善标准体系,促进配套辅具、装备的融合创新,为听力语言康复精准服务的实现提供持续有力的智力支撑。其二,完善医学康复服务功能。梁巍解释,过去听障患者都是先在医院做听障筛查,再到中心治疗。现在,中心将扩大业务服务范围,增设人工助听设备植入手术、常见耳病、语言障碍诊断治疗等新业务,让患者在中心能够享受到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一体化专业服务。其三,强化专业培训功能。采用合作办学、办训方式,利用线上与线下两种手段,开展专业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资质认证教育;打造听力学、康复教育学、语言-言语病理学、听觉口语法、全面康复技术等品牌课程。梁巍称,该中心建立以听力语言残疾预防与康复技术推广为核心,以新设备、新方法、新标准的推介培训、应用指导、持续跟踪、有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培训服务模式,为社会培养、输送专业学科骨干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实操人才,补齐事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的短板。其四,增大社会服务指导力度。充分利用“爱耳日”、“预防出生缺陷日”、“助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梁巍表示,中心还要协助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性工作计划与执行方案,推动国家建立、健全、完善听力语言残疾人权益保障、分类保障制度和措施,探索、创新听力语言康复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方式与方法,开展规范、有序、高效的业务指导,主导营建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的听力语言康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国听力语言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其五,扩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据介绍,该中心还将充分利用自身国际机构国家合作中心的身份,密切学科间和学术团体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发展同国外学术团体和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联系与交往,开展科学技术决策论证与学术交流,努力提高国家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中国在国际听力语言残疾预防与康复领域的专业话语权。记者参观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聋儿教学处。除了上述5点职能得以强化外,更名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最大的不同点,在梁巍看来,是救治对象从儿童逐渐扩大到了社会所有年龄段的听障群体。据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成人及老年人听力残疾在2000万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人群尚未享有康复服务。对此,梁巍表示:“扩大救助群体范围,让老年人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听力问题的解决办法,非常有必要。”梁巍介绍,目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早已开工,第二阶段建设正在进行,力图将扩建后的“中心”建设成为中国最高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国家级、综合性听力语言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示范窗口、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老百姓。据悉,扩建的“新中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总建筑面积36566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后投入使用。(完)
很多人喜欢将一些报考人数少的专业成为冷门专业,当然一定程度上 也确实算是比较冷门了。不如热门专业关注度高,那么受欢迎。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觉得冷门专业就一定不好就业了。实际冷门专业并不代表不好就业,而很多小众的、偏门的、冷门的专业一样也很好找工作。只是说社会需求量小,但是报考人数也少,所以就业的话并不存在任何找工作困难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选择专业需要更全面。我今天要分享的这6个冷门专业其实发展很好的,报考人数少竞争压力不大。不过这几个专业有的难度比较大,能够学好的学生不多。但能够学好的学生大多数还是发展的挺好,至少找工作不难,想要拿高收入也容易:1、力学——力学作为难度非常大的专业,估计也就只有学神才会觉得好学了。基本上这个专业之所以冷门是因为能学好的学生太少,但是这个专业只要本科阶段学好了,考研优势非常大,且学其他的东西容易上手。2、生物学——生物学专业从以前的前景最好,备受看好,学霸必报的专业变成了现在就业发展都不好的专业。其实并不是说专业就真的发展不好了,只是说现如今的发展水平暂时还不算好,其实专业未来前景可期!3、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这个专业国内发展较晚,很多人没听过这个专业。其实专业属于医学类专业,比较小众偏门。报考人数少,但其实发展还是挺不错的,目前来说是算是国内比较稀缺人才,当然课程较难学;4、假肢矫形工程——这个专业开设院校非常少,属于一个交叉、复合型专业,不仅仅涉及到医学知识还涉及到生物医学、机械、电子学、材料、高分子化学等相关的学科,所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但确实很缺相关人才;5、茶学——很多人可能会单纯的觉得学茶学就是如何泡茶。其实学茶学专业不仅仅如此,还要了解国内的各种茶文化,这个专业难度也比较大。学好了之后发展是真的挺好的,毕竟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6、殡仪管理——这是一个专科专业,国内只有几所专科院校开设,且每一所的殡仪专业都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了。实际上这类专业相关的人才非常紧缺,虽然报考人数少,但发展前景很好,发展方向也比较多;最后,今天就暂时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填报志愿、高考、大学、专业、家庭教育等相关的信息,可以关注我!
在大学里,有一些专业被称为冷门专业,为什么说是冷门专业呢?因为这些专业不是报考的人数非常少,就是招生的人数非常少,还有一些是今年开设的比较新型的专业,知道的人也不多。但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冷门专业,分分钟“爆冷门”,现在有很多冷门专业都开始逆袭了。其实造成专业冷门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传统观念忌讳,可能是因为就业环境比较艰苦,而且危险系数高,也有可能是因为招生人数少,考生们不敢冒险报考,还有的可能纯粹因为专业名字奇怪,不敢贸然报考。那么这些冷门专业中哪些是比较“热门”的,在近几年会逆袭的专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首先是博物馆学专业,导致这个专业成为冷门的最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对这个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很多人都不知道博物馆学专业是学什么的,以后出来干什么的,可能大多数人以为这个专业是给博物馆看门口或者修文物,给别人看风水的吧。他们觉得这个专业毕业后就业的方向比较少,可能就只能在博物馆工作,而且本科学历不占优势,所以很多该专业的同学都去考研了。现在这个冷门的专业即将逆袭,因为国家发展规则中提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而且还会加大培养此类人才,对于这个发展规划,收益最大的就是博物馆学专业以及一些相关的考古专业、历史专业等。可以预见,未来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这么好的机会,还用愁就业吗?其次是听力专业,很多人可能感到奇怪,竟然还有这个专业?而且大部分认为听力专业是英语的那个听力吧,其实这个英语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听力专业是医学类专业。听力专业冷门的原因是这个专业起步较晚有很大的关系。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是自二战之后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听觉生理、病理及康复方法,帮助听力损失者恢复听力。在我国,直到本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听力学本科教育。如今听力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是社会稀缺的人才。最后是核电专业,这个专业冷门的原因大概是很多人认为与“核”相关的工作都是高辐射,对身体有害,而且不太安全,危险系数比较高,还有一点是这个专业出来工作要求的学历比较高,而且学习周期比较长,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其实这个专业就业率非常高,在一个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时候,核电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签约率几乎100%,也就是一毕业就基本能找到工作单位。随着我国核电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上需要更多核电专业的人才,尤其是精英骨干人才。而且核电专业毕业生不仅仅是在核电站工作,还可以在核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单位、制造单位等工作单位工作。本文编辑:小欣(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在13大学科门类里面,医学是受人关注度高的一门学科了。而医学里面又分为:1可以当医生的专业方向。关注度最高的是: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还有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2医学技术方向。临床医学类包含专业有:1临床医学2麻醉学3医学影像学4眼视光医学5精神医学6放射医学7儿科学医学技术方向有:1医学检验技术2医学实验技术3医学影像技术4眼视光学5康复治疗学6口腔医学技术7卫生检验与检疫8听力与言语康复学9康复物理治疗10康复作业治疗11智能医学工程我们重点说一下临床医学的内涵与就业医学类一共有44个专业,有的专业是属于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它的后面呢,是有一个K来表示,如:湖北理工学院 100201K 临床医学 。也有一部分专业呢,是属于特色专业,它的后面呢是有T来表示。如:药物分析【100705T】:(中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就是咱们所说的西医学了,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他大部分是要走向临床做医生,为患者诊治疾病的,所以咱们这个专业的学生面对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在这个专业里学习,同学们也会了解到人体的正常的形态结构是什么样的,包括生理的功能,病理的形态和病理的生理。也还会学习到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这些都是咱们临床医学专业的特色。包括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去促进人类健康这些方面,也都是临床医学的学生要了解和掌握的范畴。在学制方面,临床医学有: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和5+3一体化。五年制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这几年呢,5+3一体化是在各个院校收收的学生的分数都比较高,他这个出来以后直接是硕士学历,而且是同时规培的,所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这种长学制呢,也是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致的青睐。在课程的学习方面,刚开始的一年到一年半,会学习到一些医学的预科和基础的课程,从大三开始呢,就会学习到专业的课程,比如像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等这些课程。总体来看呢,因为临床医学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因为咱们不管未来是什么科的医生,这些知识,都是要学到的,比如说我未来想做皮肤科,那内科学,外科学也是要学到的,而且呢,也是要花很大力气去学的,但这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呢,临床医学的专业的学生也会涉及到做很多的实验,比如,像病理学的实验,药理学的实验,解剖学的实验等等,在这期间也会与小白鼠,小兔子打交道。最后的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呢,是要到医院去见习和实习的,在这时候也会在各个科室去转,能了解一下医院的这些大小的科室。总体来看,本科学习的内容还是比较宽泛的,如果说咱们将来要考硕士生或者博士生的话,研究的方向就会相对比较细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有:1,8年制,直博,毕业出来是博士文凭,没有硕士文凭。2,5+3一体化,5年本科,3年硕士。毕业出来有,本科文凭, 硕士文凭。3,5年制。毕业出来本科文凭。有免费医学农村基层计划,到地市以上一级的医院一般是学历不够的,建议考研。考研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实际考虑,医学就业区域性还是比较厉害的。哪里的医科大学,面向自己的附属医院就业还是优势很明显的。有应用型方向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医生,也有研究方向的:比如大学老师,研究所科研人员等。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17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据华东师范大学招办主任濮晓龙介绍,该校有84个本科专业,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20年学校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等5个专业启动“强基计划”。另外,学校开设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列入2020年度本科招生计划。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濮晓龙:华东师范大学地处上海,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榜中,华东师大共有12个学科进入A类,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19位。进入A类学科数占学校授权学科总数的30%,学科优秀率并列全国高校第16位。其中,A+学科2个:教育学、世界史;A学科5个:中国语言文学、软件工程、统计学、地理学、体育学;A-学科:数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ESI的最新统计结果,2019年华东师大1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包括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进入前1%的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18位。据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简称NI指数)最新动态数据,华东师范大学科研贡献份额进入全球百强,位列学术机构第83位。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法国高师集团,美国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世界28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二、今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濮晓龙: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文理兼容、学科齐全、优势学科突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20年进入首批试行“强基计划”高校名录,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哲学5个专业启动“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国家重大领域输送后备人才。此外,还将推出若干个专业“双学位”招生培养项目,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双学位”招生专业请以官方平台公布为准。三、2020年招生专业有无变化?请介绍一下学校的特色专业?濮晓龙:华东师范大学增设“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这是华东师大开设的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将列入2020年度本科招生计划。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旨在通过整合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康复学、认知心理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优质师资力量,建设高品质言语、语言与听觉康复课程,培养适应我国当代言语语言听觉康复事业发展需要,能为相关人群提供专业预防、评估、诊断、治疗与康复咨询服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华东师范大学有84个本科专业;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国际汉语教育、化学、生物科学、哲学、学前教育、英语、体育教育、统计学。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设点名单中,华东师大19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统计学、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学、英语、心理学、体育教育、新闻学、公共艺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哲学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新高考背景下,考生报考需要注意什么?濮晓龙:新高考背景下,考生在高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我们建议各位考生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规划,全面了解目标高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招生政策和往年录取情况,综合考虑、科学填报。分三个维度:选择地域。不同的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更是视野、平台和未来发展空间的差异。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所在的上海,正在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就业前景。选择学校。“双一流”、“985”、“211”这些标签,不仅仅代表着高校的“名声”,更是高校办学层次、实力的体现,对于考生个人发展来说,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学习成长的平台、机会、资源、氛围,以及将来就业升学的平台和市场认可等。选择专业。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也要考虑专业的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就业前景以及往年招生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就业前景的“冷热”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学生本人与某个专业的“适配度”也是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再次强调要“综合考虑”。有两个建议:第一,了解专业。关于专业,不能就专业名称“望文生义”,要具体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第二,了解高校专业政策。华东师范大学采用“大类招生和专业招生相结合”模式,通过大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学后可在规定时间内专业分流;另外,还设有“转专业”制度,入学后还有机会再次选择其他专业。这些灵活的修读制度,都为考生提供了更多专业填报选择。五、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或奖助学金政策。濮晓龙:学校实施“零门槛”的转专业制度。除特殊类别招生录取的学生(如艺术类、体育类、外语类保送生以及定向就业培养等)不得申请转专业外,其他学生均可以申请转专业。就读公费教育师范专业的学生,符合申请条件的,也可以申请转入实施公费教育的其他师范专业。奖助学金政策方面,目前学校形成了以国家、上海市、学校三级奖助学金为主、以各类社会奖学金、助学金为辅的多层次的奖助学金体系。(1)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目前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目前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4)上海市奖学金由上海市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目前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5)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学校出资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年约有37%的在校本科生可获得此项奖学金。目前标准为特等奖每生每年5000元,一等奖每生每年3500元,二等奖每生每年2000元,三等奖每生每年1000元。(6)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学校出资设立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每生每年1000元。(7)社会奖学金和社会助学金社会奖学金和社会助学金是由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在学校捐资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目前学校每年评选30多项校级的社会奖学金和社会助学金。另外,公费师范生仍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及各类社会奖助学金。学校部分学院、系也设有针对本院系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六、近年来学校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濮晓龙:华东师大毕业生大部分在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就业领域集中在教育、金融财务、信息技术、文娱传广、工程建设、生化医药、公共管理等。在QS2017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学校进入世界200强,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全球第59位。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率和出国率稳步上升;其中,在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中,近半数进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50强高校。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指导讲座,对大学生实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同时,设有专门的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和指导,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和拓展大学生实习基地。丰富的创新创业和学术训练的机会、全面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再加上学科优势以及地处上海的地域优势,使得学校的毕业生具有较明显的就业优势和竞争力。七、特殊时期,考生和家长如何获取最新招考政策?请介绍一下学校咨询方式或联系方式。咨询部门: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咨询电话:021-62232212招办网址:www.zsb.ecnu.e.cn 学校网址:www.ecnu.e.cn联系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邮政编码:200062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吴婷】据今年国际聋人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超过2000万人患有听力残疾障碍,其中不乏有0-14岁的儿童。儿童时期是孩子形成语言的关键时期,对听障儿童而言,听力残疾直接影响了孩子对声音的感知,也会阻断他们获得有声语言的途径,从而导致言语障碍。如何提高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是一项即伟大又复杂的事业。环球网记者了解到,0-3岁是听障儿童最为关键的治疗和教育阶段,若在两岁之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与治疗,将有利于儿童听力及语言能力的康复。“以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推算出全国17岁以下患有单纯性听力残疾的儿童约为22.15万人,而多重残疾(包含听力残疾)儿童约为35.93万人,合计为58.08万人。”近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巍对环球网记者表示。听力损伤将引发儿童出现言语、认知及社会交往等多项问题,对儿童心理健康及学习乃至成年后的就业等都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听障问题也会为儿童家庭带来极大负担及精神困扰。梁巍主任表示,不论是听力残疾儿童还是多重残疾(包含言语残疾等)儿童,都必须进行尽早及时的有效康复训练,而康复训练的关键则是专业化康复师。专业化康复师资队伍中的言语语言治疗师在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言语语言治疗师对整个康复训练起到整体支撑作用,他们将根据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提供言语和语言方面的评估、康复治疗等专业支持。此外,言语语言治疗师还将为专业康复人员提供服务,比如教授专业老师如何保护嗓子,如何让语言更加优美婉转。当前言语语言康复行业面临困境 言语语言治疗师缺口超20万梁巍主任指出,当前言语语言康复行业也面临困境,首先是人才队伍问题。据粗略估计,全国言语语言治疗师不足1万人。国际上对于言语治疗师的需求标准为每10万人中配置20名言语治疗师,由此来看,我国言语语言治疗师缺口超20万,面临极度匮乏的现状,并且我国现有的职业种类中还没有言语语言治疗师。言语语言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大、康复机构缺乏规范化管理等是言语语言康复领域存在的显著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言语语言治疗师数量、提升言语语言治疗师水平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难点。据了解,为共同推进国内语言康复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近期,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北大医疗脑健康开展了关于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旨在借助双方专业力量,夯实语言康复的专业建设,探讨并建立国内言语治疗师的认证和考核标准。梁巍主任向环球网记者透露,双方此次关于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专业技能培训的合作实则为“一次跨界融合的突破”。基于北大医学的深度和广度,双方多学科多专业合作、取长补短,搭建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体系,推动学科和人才发展。双方形成优势互补,运用融合创新的理念,更好地为儿童提供听障言语语言康复训练等服务,让老师、机构、家长掌握这门技术,让更多的孩子克服甚至跨越言语障碍。三十余年实践探索中的“中语康”:具有鲜明特征及社会使命据悉,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隶属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是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技术资源中心和行业指导机构,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听力国际等国际机构的国家合作中心。 梁巍主任向环球网记者介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与社会使命。第一,鲜明的政治性;即“中心”的整体工作完全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第二,学科的交叉性,专业人员来自于不同学科背景,帮助残疾人全面康复仅靠单一学科则难以实现;第三,服务的联动性,即跨部门的联动,社会各个部门实现联动将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第四,实施方法的多元性,采用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实施方法,进一步实现康复的有效性。“中心针对所有残疾儿童推出的是一种基于全面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服务过程的范式,即评估、干预、评价关联模型,也称为全面康复模式。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儿童,从评估开始,并以评价结束,这是一种周而复始、螺旋式递进干预过程。”梁巍主任补充道。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成立三十余年来,为改善我国聋儿康复状况,推动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心”致力于听力语言康复的实践和研究,专注于听力语言康复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并出版言语残疾儿童康复的系列教材及辅助康复用具用品;同时,针对听力残疾儿童言语障碍问题,“中心”研发言语评估标准及评估软件等,并开展了多类言语治疗培训课程,培训一线康复教师。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还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制订并组织实施了五个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五年规划,帮助近40万名聋儿得到不同程度康复;推动建立省、地、县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近千家。此外,“中心”与相关高校合作开创了我国听力语言康复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并常年开展基层听力语言康复专业人员在职培训。努力发挥国家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的技术引领作用,承担完成各类科研任务 40余项,开发完善了我国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行业的方法、技术及相关标准。谈及未来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梁巍主任提到,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将在原有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课程基础上继续编写教程,并推广普及执业资质制度。此外,“中心”还将与国内国外的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借助中国康复大学建立的契机,建立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