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万字代糖行业研究报告:什么才是真0糖?神保

万字代糖行业研究报告:什么才是真0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三万食品研习社(ID:sanwanshipin)作者丨三万资本 柔嘉,钛媒体经授权发布。近年来,全民刮起“无糖”风,从外资食品饮料巨头到本土传统企业和新锐品牌,纷纷推出多种新型代糖甚至是零糖产品。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严格的糖税,我国也频繁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提倡减糖生活,倡导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但关于0糖、0蔗糖、低糖和代糖的概念经常被滥用,元气森林也在4月10日晚就0糖和0蔗糖的产品标识宣传致歉。国家提倡的减糖,减的是什么“糖”?宣称0糖0卡0脂肪的产品是不是真0糖?被热炒的赤藓糖醇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从制糖业、甜味剂和2C糖类消费品三个方面剖析糖行业,希望帮大家搞明白上述概念,也能对投资创业有所启发。本文主要内容:一、什么是“糖”?二、制糖业发展现状三、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四、2C糖类消费品创业和投资机会一、什么是“糖”?1. 糖的分类从化学上来讲,糖类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食物中的淀粉、植物体内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于糖类。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其中以双糖最为重要)和多糖。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低聚糖:每摩尔糖水解后可产生2-10摩尔单糖。其中以双糖(二糖)最为重要,常见的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每摩尔多糖可水解成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我们平时所说的糖,通常指食糖,即狭义概念上的糖,泛指具有甜味的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晶体,即单糖和双糖,其中最主要是双糖中的蔗糖,蔗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平时食用的白糖、红糖都是蔗糖。而广义上的糖类除了包括这些含有甜味的物质,也包括无嗅无味的淀粉、纤维素等这类多糖物质。本文中我们讨论的糖指狭义概念上的糖,即食糖,主要以蔗糖为主。2. 当我们谈减糖,减的究竟是什么糖?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别来看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在各自的减糖建议中对糖的定义。在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更新的《成人与儿童糖摄入指南》中,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 5%以下。根据世卫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简报》中的解释,这里的“减糖”建议只针对游离糖,不包括完整水果和蔬菜中的糖。水果和蔬菜中的糖被称为内源性糖,这些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起来更为缓慢,进入血流所需的时间比游离糖更长。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游离糖是指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双糖,加上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 在我国2019年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提倡成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由此可见,我国提倡的减糖中的“糖”指人工添加糖,最主要的是蔗糖。虽然世卫组织和我国政策中对减糖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出共性的结论:我们平时说的糖或者说食糖,是指人工精制糖,其中最主要就是蔗糖,包括白糖、红糖等。各项政策中提倡的减糖,也主要是指减少蔗糖等人工精制糖的摄入量。对于生产人工精制糖的制糖业来说,其主要以甘蔗和甜菜为原料生产蔗糖,我国是产糖大国,同时也是食糖消费大国。蔗糖(以其中的白砂糖为主)作为重要的甜味食品原料,广泛存在于各类包装产品中。除了饼干面包、饮料等这些有明显甜味的产品,膨化食品、辣条等咸味、辣味零食中也含有白砂糖。3. 代糖是指什么?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比率不断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多摄入糖对体内的危害。但数百万年对环境的适应,塑造了人类的基因结构,人们对甜味的偏好刻在其演化的基因里。虽然知道吃糖不健康,但吃糖可以减压,带来放松愉悦的感受,因此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戒除甜食。一方面是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们又难以戒除糖对味蕾上的诱惑。因此,既可以满足人们少摄入糖,又可以给予人们味觉上满足的代糖产品需求应运而生。代糖,更准确地应该称为甜味剂,指能够赋予食品以甜味、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的物质。甜味剂在满足消费者对甜味觉需求的同时,又没有糖的高能量,也不会迅速升高血糖,所以成为了糖的替代品,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饮料中。虽然关于甜味剂的安全性时有争议,但是随着生产工艺和研发技术的进步,口感好和安全性更高的新型甜味剂逐渐应用,早期安全性能低的甜味剂会不断退出。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做了具体规定。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在后文我们会具体解析各类甜味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4. 2C消费品糖是什么?面向C端消费者糖类消费品可分为两大品类:一类是休闲零食类的可以直接吃的糖果,比如云耕物作的红糖姜茶,Buff的功能糖;另一类是作为调味品糖,可以在饮料和食品中直接加入的固态糖或者糖浆,或者家庭烹饪、烘焙等用的糖,这个在欧美和日本等有家庭烘焙传统的国家使用比较普遍。二、制糖业发展现状1. 行业发展概览甘蔗和甜菜是人工精制糖的主要原材料甘蔗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长需要年平均温度较高且雨水量充沛,甘蔗糖主要产地为巴西、印度、中国南部、泰国、美国南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甜菜耐寒性较强,可以在不适宜甘蔗生长的偏寒冷地区种植,全球主要甜菜糖产地为欧盟、俄罗斯、美国北部、加拿大、中国北部、日本等。全球仅有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阿根廷等8个国家既生产甘蔗糖又生产甜菜糖。甘蔗的产糖率在15%-20%,甜菜的产糖率在10%-17%,甜菜糖中因含有甜菜碱和棉子糖,口感不及甘蔗糖。从产量来看,1970s以前,甘蔗糖和甜菜糖比例基本持平,甘蔗糖占总供给量约为55%;随着巴西、印度等国家大兴甘蔗业,使甘蔗糖产量在80年代有较大幅度增长,与甜菜糖产量的差距逐步拉开;21世纪后,随着欧盟的食糖市场改革,各国产量随着补贴和生产配额的削减而减少,甜菜糖产量进一步减少。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糖产量19450万吨,其中蔗糖产量15102万吨,占比 78%;甜菜糖产量4347万吨,占比22% 。总体上看,全球甘蔗产量近年来有一定的增长,总体较为平稳。我国甘蔗产量远大于甜菜,受“糖周期”的影响,在不同年份有一些波动。印度、巴西、欧盟、泰国、中国是全球5大产糖地区,产量合计占比达60%2018/19 榨季全球前5大产糖国/地区分别为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合计产量占全球食糖总产量比例约为 60%。2019年,随着巴西制糖业减产,印度成为第一大产糖国,同时印度也是全球白糖消耗最多的国家。巴西仍然是国际糖价决定性国家,出口量占比最大;泰国是国际原糖第二大出口国,白糖生产是重要产业。2018/19 榨季,世界食糖出口量为5486万吨,占该榨季世界总产量比例超30%。全球主要产糖国往往也是出口大国,2018/19 榨季巴西、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欧盟合计糖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达71.5%;其中巴西占35.7%。我国糖业产能不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广西是我国食糖主要产区,占比达59%我国为世界第三大食糖消费国,美国农业部预测我国 18/19 榨季食糖消费1580万吨,同比增长0.6%。2014年以后,我国食糖消费量结束整体上升趋势,在1500万吨水平上下波动,整体趋稳。中国糖业产能不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国内食糖消费约三分一直依靠进口,是食糖第二大进口国。由于生长适宜温度的区别,甜菜主要适于种植在东北、西北、华北等较低温度地区,主产地为新疆、内蒙古等地。甘蔗则适宜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生长。我国生产以甘蔗糖为主,2018/2019 榨季我国甘蔗糖占比达到 87%。广西是我国食糖主要产区,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59%。受原材料生长特性的限制,糖产量出现周期性波动由于甘蔗、甜菜的生长特征导致食糖的生产出现明显的周期性。甘蔗在上年收获之后,留在土地中的甘蔗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芽出土,再长成蔗株,称宿根蔗,宿根年限一般为2-3年。宿根蔗一般占种蔗面积的70%左右,宿根蔗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次年甘蔗的总产量,宿根具有2-3年增产,之后2-3年减产的规律,一般以6年为完整周期。白糖价格也会随之出现三年的下跌、两年多的上涨,即出现糖周期。2. 市场参与者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共有4000万糖农,制糖企业(集团)46家。糖厂216家,2018年销售收入677亿元,制糖企业亏损19亿元。我国制糖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呈现出区域性明显、集中化趋势提升、国有化程度高等特点。制糖业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主要表现为市盈率偏离较大,市净率偏低的特点。三、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1. 行业发展驱动力1.1 政策上为国民健康减糖上升至国家层面,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倡导减糖生活在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明确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深圳卫健委发布了《深圳市酒精饮料碳酸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制作标准和设置规范(试行)的公告》,正式公布相关标识,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按照《健康条例》规定,2021年1月1日起,对含糖饮料销售场所的标识进行了明确规范,如果商家不设置相关标识,则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和设置相应处罚规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政策条例都格外强调了,对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建设健康校园。从小给中小学生传递和培养无糖少糖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其成年后的消费习惯。从长远来看,饮食少糖化是大势所趋。从全球来看,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将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此后经过十年的研究更多的证据显示,降低游离糖对人体健康有益,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降低到总能量摄入的5%以下。201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摄入过多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采取强制性征税的方式来减少人们对糖的摄入,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严格的糖业税。1.2 需求侧从需求端来看,对内在健康和外在美的追求,消费者减糖诉求不断提升糖的过量摄入不仅会增加患心脏病和癌症风险、容易肥胖、易骨质疏松、引发龋齿,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和皱纹的产生。因此,无论是对内在身体健康还是外在美的追求,减糖正在成为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共同需求。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比率不断上升。根据IDF数据,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20-79岁)已达4.63亿,预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7亿人患有糖尿病。IDF预计至2045年时,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中国、印度和美国将分别达到1.47亿、1.34亿和3600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6至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10%,肥胖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糖尿病、肥胖等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相关机构对减糖生活理念的推广,消费者的控糖意识不断提升,在产品消费上逐渐偏好选择低糖/无糖产品,减糖渐成趋势。1.3 供给侧随着生产和研发工艺的成熟,甜味剂性能不断迭代;成本上来看,甜味剂成本远低于蔗糖甜味剂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开发和应用历史,随着技术和研发的进步,甜味剂不断优化,其易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高,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成熟,为其应用提供了基础。此外,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口感的双重需求,减糖意识的觉醒,也在倒逼着各种代糖新产品的优化。从成本上来看,人工甜味剂和蔗糖实现相同甜度时,人工甜味剂成本不到蔗糖的 10%,对于厂商而言,使用甜味剂替代蔗糖可以显著降低其生产成本。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数据显示,以常见的饮料为例,一瓶 1L 的中含糖量饮料含糖量通常为 50-100g,在相同甜度下,将蔗糖替换为安赛蜜或三氯蔗糖成本端可分别降低甜味剂成本 91.5%、92.3%,成本优势显著。2. 甜味剂分类及特点甜味剂指能够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类,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甜味剂种类较多,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糖醇;按照甜度倍数可分为高倍甜味剂和低倍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其甜度通常是蔗糖的几十到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属于高倍甜味剂;功能性糖醇甜度通常低于或略等于蔗糖,属于低倍甜味剂。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算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通常不被视为食品添加剂。本文讨论的甜味剂不包括这类糖类物质。从应用领域来看,甜味剂广泛应用在饮料、餐桌调味品、个人护理产品、烘焙食品、药品、保健类食品、糖果巧克力、医药类用品、化工类制品等多个领域。其中,饮料领域是甜味剂主要应用领域。从应用方向上来看,分为针对B端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C端消费者可以直接食用的糖产品。B端生产商:作为食品饮料添加剂,添加在所生产的产品中。糖是大多数食品饮料的主要配料之一。随着无糖趋势的发展,下游消费者的减糖需求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生产商加速甜味剂对蔗糖的取代。C端消费者:直接吃糖果类,休闲零食和功能性糖果;在饮料和食品中直接加入的固态糖或者糖浆,以及烹饪、烘焙等用的调味糖。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下各类甜味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2.1 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指通过人工化学改造或合成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甜度高,没有热量,大部分人工甜味剂几乎不被人体转化,不具备营养价值。人工甜味剂出现时间早,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从最初的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到安全性更高、口感更好的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六次产品迭代。 糖精钠糖精钠是历史最悠久的合成甜味剂,于1879年推出,1910年正式生产使用,甜度约为蔗糖的350倍,但安全性存在质疑,许多国家被禁用。我国已对糖精钠的生产、应用进行控制,实行定点生产、限产限销、总量控制。 甜蜜素甜蜜素于1937年推出,甜度约为蔗糖的50倍,存在致癌风险,世界4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我国对其使用有明确限制,可应用在水果罐头、果冻、冷饮、复合调味料、面包、糕点、方便米面、果酱、蜜饯、熟制豆类、果糕、凉果、坚果这些食品类目中,并对其用量有严格的限制。除上述食品外,其他食品一律不得添加甜蜜素。 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于1965年开发,1970年代正式生产,甜度约为蔗糖的 200 倍,总体上比较安全,但不适合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目前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阿斯巴甜的在高温或高pH值情形下会不稳定,不适用需用高温烘焙的食品,故在饮品中阿斯巴甜的应用性比较多。 安赛蜜安赛蜜于1967年开发,1978年正式量产,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性价比高,安全性和稳定性高,口感好,目前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2005年,德国Nutrinova安赛蜜专利到期,国内企业纷纷投资建设安赛蜜产能,导致安赛蜜产能快速增加。 三氯蔗糖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于1976 年推出,并于1988年投入市场,甜度约为蔗糖的600倍,是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全球有12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主要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疗和日化产品中。根据华东理工大学数据,全球三氯蔗糖的需求量从2009年的2500吨增值至2018年的1-1.1万吨,增长4倍以上,目前全球三氯蔗糖需求增速在15-20%左右,市场发展趋势向好。中国三氯蔗糖市场在2008年开始发展,到2018年市场需求量已接近3000吨,占全球总市场需求量的30%左右,是近年来全球市场增速最快的市场区域。中国是三氯蔗糖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80%出口,约20%内销。 纽甜纽甜于1993年研发,我国2003年正式批准通过,欧盟2010年通过。甜度是蔗糖的7000-13000倍,甜度倍数高,甜味纯正,无苦味及其它后味。由于甜度高,难以把控,目前应用上不太成熟。 阿力甜阿力甜于1979年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具有蔗糖的甜味和风味,甜味迅速、持久,无任何苦味,但因分子结构中含有硫原子而稍带硫味,其甜度是蔗糖的2000-2900倍,阿力甜尚未被FDA认可,全世界只有中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6个国家批准使用,应用范围较窄。2.2 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名称中通常有该植物的名字,天然甜味剂成分安全,目前应用时间不长,主要分为索马甜、甘草酸铵、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其中甜菊糖苷及罗汉果甜苷是天然甜味剂的两大主力。 索马甜索马甜的甜度为蔗糖的1600-2000倍,甜度倍数高。1979年被日本首先采用,1984年FDA通过批准用于口香糖,我国2014年批准使用,但仅用于冰淇淋、加工坚果、饮料及餐桌甜味料,应用品类受限,目前国内生产量较小。索马甜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具有风味增强特性。 甘草酸铵甘草酸铵的甜度为蔗糖的200-250倍,甜味存留时间长,后味微苦,化学性质稳定。甘草甜素目前多为从甘草根提取,美国FDA认为甘草酸是GRAS(公认安全) 化合物,但长期大剂量吃含甘草酸的食物或饮品可造成严重高血压、低钾血症、四肢麻痹。我国甘草甜素的主要生产厂家多为制药企业,产品也大多用于制药领域,用于止咳化痰、治疗肝病等。 甜菊糖苷甜菊糖苷的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是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甜苷。甜菊糖苷甜在亚洲、北美、南美洲和欧盟各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调味料的生产中,中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近年来甜菊糖产品大量上市,市场空间广阔。 罗汉果甜苷罗汉果甜苷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回味甘甜,萃取于广西特产经济植物罗汉果。2012年初通过美国FDA认证。罗汉果甜苷热稳定性强,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医药等领域,我国目前对罗汉果甜苷的用途及用量没有强制性要求。从产地来看,受种植环境限制,罗汉果目前基本只在中国生长和培育,我国目前禁止将罗汉果的种子带出国外。广西的山岭地区是中国最适合罗汉果生长的地方,广西也由此成为中国罗汉果最大的生产地区。随着罗汉果甜苷产业的发展,罗汉果种植扩展到湖南和江西等地。根据嘉肯咨询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罗汉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罗汉果产量14.4亿个,罗汉果苷有效产能约为1100吨。过去十年,产能年均增速为15%,领先企业的年产能在150-300吨之间。代表性企业有桂林吉福思罗汉果公司,桂林莱茵生物、湖南华诚生物和湖南绿蔓生物公司等。但由于罗汉果苷受上游原料种植面积和气候的限制,种植区域局限,导致其产能难以短期内规模化扩张。2.3 功能性糖醇功能性糖醇指单糖经催化氢化及硼氢化钠还原为相应的多元醇,安全性稳定性高,口感好,但甜度小于或与蔗糖相当,甜价比低,单位成本高。功能性糖醇其本身源于植物产品,安全性较人工甜味剂高,目前很多儿童类无糖糖果多采用功能性糖醇作为甜味剂。功能性糖醇分为甘露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乳糖醇。 甘露糖醇甘露糖醇为甘露糖的醛基还原为醇基而形成的糖醇,具有清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57%-72%。甘露糖醇化学性质不活泼,其风味及口感可遮掩维生素、矿物质及药草气味,同时具有降压利尿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及工业领域。 山梨糖醇蔷薇科植物的主要光合作用产物,具有清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一半。山梨糖醇化学性质稳定,广泛用于医药、日用品、食品当中,是国内产量最大的糖醇。根据Imarc数据显示,全球山梨糖醇消费结构中,医药行业地山梨糖醇的需求占比最高,达35%左右;其次是牙膏,其需求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大量使用山梨糖醇会造成腹泻,经长期实验无其他危害发生。未来由于山梨糖醇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的独特作用及其较高的性价比,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麦芽糖醇麦芽糖醇由麦芽糖氢化而获得,是较早应用于低热量甜味剂的糖醇,甜度接近蔗糖。麦芽糖醇化学结构稳定,近几年麦芽糖醇在国际市场销量旺盛。根据立木信息咨询数据显示,我国麦芽糖醇产量,2015年产能仅有8万吨,2017年达到15万吨,2019年已达到19万吨。 木糖醇木糖醇主要用于生产口香糖、冰淇淋、烘焙产品等食品,以代替蔗糖或其他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1.2倍,以固体形式食用时,会在口中产生清凉感。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目前比较多的是从玉米芯、半纤维素等植物原料中提取。木糖醇的上游产品是玉米,我国玉米完全可以自供,且库销比长期处于高位,玉米价格未产生较大波动,木糖醇的生产成本也没有较大变化。根据Imarc的预测,2018-2023年,全球木糖醇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1亿美元。 异麦芽酮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醇、益寿糖,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种功能性糖醇,其甜度是蔗糖的50-60%,化学结构稳定,具有低吸湿性、高耐受性、低热量、甜味纯正等特点。安全性高,不会被唾液、胃液、胰液消化,只会在小肠中缓慢消化,FDA给予其GRAS(公认安全)地位,我国卫生部的标准为日摄入量不超过100克。 乳糖醇乳糖醇可由乳糖经触媒氢化制备,1920年代第一次由从乳清中取得的乳糖制成,并于80年代开始应用在食品中。甜味爽口,无后味,甜度为蔗糖的一半。良好的稳定性让它在烘焙界受到较多欢迎,无添加砂糖的糖果、饼干、巧克力和冰淇淋等食物都可以添加。此外,乳糖醇作为一种益生元,能被益生菌利用,进而维护大肠健康。但甜价比低,单位成本昂贵,目前应用还不普遍。 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一种四碳糖醇,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如真菌类蘑菇、地衣,瓜果类甜瓜、葡萄、梨。其甜度是蔗糖的60%-70%,入口具有清凉味,口味纯正,没有后苦感,可与高倍甜味剂复配使用,抑制高倍甜味剂的不良风味。赤藓糖醇化学结构稳定对酸、热十分稳定,可广泛用于食品行业中。近两年引爆无糖市场的元气森林,甜味剂就是用的赤藓糖醇。受元气森林的影响,赤藓糖醇概念的上市公司保龄宝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多次出现涨停,2021年4月9日收盘市盈率(静)高达124.5。赤藓糖醇工业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日本日研化学建有年产量为1000吨生产线,此后数十年时间,随着下游应用缓慢扩展,日本日研化学公司赤藓糖醇产能逐步上升。国内赤藓糖醇产业起步较晚,保龄保是国内最早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赤藓糖醇的企业,后续三元生物、诸城东晓先后进入该行业。2019年,三元生物、保龄宝、诸城东晓分别占全球市场产量份额的33%、18%、6%。赤藓糖醇产品根据目数大小可分为不同规格,复配糖产品根据所需高倍甜味剂可分为不同种类。赤藓糖醇的甜度为蔗糖的60-70%,低于蔗糖,作为低倍甜味剂可以与其他高倍甜味剂进行复配制作不同甜度的复配糖。在复配产品中,赤藓糖醇通常承担填充剂的角色,根据三元生物招股书数据显示,以使用300倍甜度的罗汉果甜苷与赤藓糖醇复配制作1kg一倍蔗糖甜度的复配糖为例,1kg复配糖中罗汉果苷重量占比仅为0.19%左右,99.81%为赤藓糖醇。随着国内无糖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根据LP Information.Inc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为2.3亿美元。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15-2019年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CAGR为53%;从产量上来看,2015-2019年全球产量CAGR为14.5%,而我国为29.9%,我国赤藓糖醇产品增速远超全球增速。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国。从细分品类产量增速上来看,赤藓糖醇2015-2019年CAGR为29.9%,其增速明显快要阿斯巴甜、安赛蜜及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剂。在这三类人工甜味剂中,三氯蔗糖的增速显著,2015-2019CAGR为18.9%,其次是安赛蜜为9.8%,而阿巴斯甜则为-14.1%。3. 甜味剂创业和投资机遇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约95.46亿元,中国甜味剂市场规模约66.61亿元。目前甜味剂存量市场小,但随着终端消费者对饮食无糖化需求的不断上升,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以休闲食品为例,根据Frost&Sullivan测算,2018年国内休闲食品销售额达10297亿元,其中烘焙糕点、糖果巧克力、饼干等甜味味零食占比达43%。根据生意参谋数线上无糖零食销售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糕点/点心、饼干、蜜饯等零食的无糖需求庞大,预计未来甜味剂在休闲零食中对蔗糖的替代需求将不断上升。因此,我们认为随着产品无糖化趋势的发展,甜味剂未来在我国市场潜在空间大。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下游的生产厂商在选择甜味剂时会综合考虑成本、口感、安全性、 稳定性等因素。前文我们详细分析了各类甜味剂及其特点,最后总结下哪类甜味剂最具创业和投资机遇。从两个角度来拆解这个问题:一是这类甜味剂本身的特性是否具有广泛应用的发展潜力;二是这一赛道行业集中度和竞争格局如何,是否有绝对优势的全球龙头企业。 人工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由于应用时间早,价格便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人工甜味剂,产量占比分别为28%、44%,但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口感上存在明显劣势。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我国对其的生产和使用也有严格限制。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和口感的日益关注,这两类甜味剂将慢慢退出市场。阿斯巴甜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存在争议。沙利文数据显示,阿巴斯甜产量在2015-2019年CAGR为-14%,出现显著下降趋势。未来,随着性能更优的甜味剂的应用,阿斯巴甜的应用空间会不断收窄。三氯蔗糖和安赛蜜是目前应用增速较快的两种人工甜味剂。由于兼具安全性、稳定性和成本优势,目前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在饮料中应用广泛。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安塞蜜、三氯蔗糖已有全球龙头企业,金禾实业在安塞蜜和三氯蔗糖的生产上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其安塞蜜产能 12000 吨,全球市场占有率 60%以上均位居全球首位,三氯蔗糖以 4000 吨/年的产能位居全球第二位。因此这两类甜味剂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竞争压力大。纽甜的甜度倍数是蔗糖的6000-1000倍,甜度高。作为高倍甜味剂需要经过溶液稀释才能使用,对精度要求高,难以把控,使用上不方便。因此其在应用层面不成熟,尚未大规模使用,处于导入期。我国纽甜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新兴甜味剂值得关注。 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在成本、口感、稳定性等方面性能良好。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甜菊糖苷已有头部企业:朗菁健康科技年产能4000吨,占全球的40%;谱赛科、圣仁制药等产能均在千吨以上。此外,金禾实业也进入了该赛道。罗汉果甜苷2019年全国产能约为1050吨,其中华诚生物、吉福斯、莱茵生物、绿蔓生物四家企业的产能达850吨。赛道整体产量小,华诚生物市场占有率最高,存在市场机遇,建议保持关注。 功能性糖醇功能性糖醇作为低倍甜味剂,其甜度通常低于蔗糖,因此单位甜度的成本较高,通常搭配高倍甜味剂一起使用。除了成本较高之前,其在安全性、口感和稳定性等方面皆表现良好。从市场现状来看,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国内均已有龙头企业,看好麦芽糖醇、山梨糖醇、乳糖醇等暂无绝对优势企业的赛道初创机会。总体上来说,随着人们对口感和健康的追求日益提高,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醇类甜味剂将迎来发展机遇,关注暂未出现龙头企业的新兴甜味剂细分品类。四、2C糖类消费品创业和投资机会面向C端消费者可直接食用的糖类消费品可分为两大品类:一类是作为休闲零食的糖果,另一类是作为调味剂的糖。因此我们从休闲零食和调味剂两个角度来分析糖类消费品的创业和投资机会。1. 作为休闲零食的糖类消费品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糖果品类当前发展现状。糖果行业门槛较低,技术难度小,标准化程度高且对物流没有特殊要求,所以糖果作为休闲零食中最基础的消费品类,率先得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及招商引资,上世纪九十年代众多国外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如旺旺、玛氏、雀巢等,目前我国糖果行业主要被外资主导。我国糖果市场CR5为30.4%,日本、美国糖果市场的CR5分别为41.5%、46.1%,与日美市场集中度差距小。此外,与烘焙、咸味零食相比,我国糖果市场集中度远高于这两个子行业。当前我国糖果行业市场格局稳定,外资在糖果行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从市场规模及增速来看,糖巧占休闲食品细分品类收入的12%,是次于烘焙糕点(24%)的第二大细分品类,存量市场规模大,但近年来增速缓慢。根据 Frost&Sullivan 测算,2013-2018年糖巧CAGR仅为1.1%,远低于休闲食品整体行业CAGR的11.8%。我们认为,糖果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外资品牌优势显著,传统糖果的主要消费场景还是以婚庆和传统节日为主,在工作、休闲等场景的市场发展空间将不断收窄。糖果的生产门槛低,传统糖果的无糖类产品更适合大企业作为产品线的延伸生产,不适合初创企业切入这一品类。但糖果本身市场空间可观,作为重要的甜食之一,人们本身的需求存在,找准细分人群的特定需求,健康无糖的新型糖果品类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在针对消费者的糖果类消费中,我们认为有两类细分人群的需求值得关注:一类是针对儿童的健康糖果零食;另一类是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功能零食、儿童零食增速明细,远高于零食品类整体增速。 儿童无糖类零食在过去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零食这一概念,随着千禧一代成为父母,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细分化。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作为国内第一个关于“儿童零食”的团体标准,“儿童零食”这一概念被正式定义——即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适合于3-12岁儿童食用的食品。80/90后父母健康意识觉醒,且对价格敏感度低,注重品牌专业度以及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提出要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未来针对儿童的无糖健康零食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消费者在选择儿童零食时对于安全性需求高,因此对品牌较为看重。目前传统零食品牌及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互联网零食品牌相继推出了健康儿童零食品牌,这些企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针对儿童健康零食的领先品牌,初创品牌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类和卖点,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脱发/掉发、视力减弱、肥胖/体重增长等问题是困扰90后的三大健康问题;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说明年轻一代养生需求和健康意识崛起。功能性糖果对身体某些功能有改善效果,其将糖果和不好吃或者不方便吃的保健品结合起来,满足了年轻一代对保健养生和方便便捷的需求。目前国内糖果市场上功能性糖果的主要种类包括:维生素糖果、无糖口香糖、薄荷糖、润喉糖等,这些功能性糖果的生产商很多都是糖果的知名品牌企业或者是保健品牌,如雅客V9、汤臣倍健以及金嗓子喉宝等。但在年轻一代中这些企业存在品牌老化的问题,不够“酷炫”,且这些企业暂时没有推出爆款功能性糖果,初创企业仍存在很大发展机遇。初创公司以功能性糖切入市场,在目标人群上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针对年轻消费者,另一种是针对女性用户的滋补需求。针对年轻消费者提神醒脑、美容养颜等需求的保健性食品。如功能性食品BUFFX,瞄准18-30岁的年轻用户推出舒压助眠、润眼护眼、日常免疫等功能性软糖。针对女性需求的以滋补、无化学过滤等为卖点的功能性红糖、黑糖产品。如针对女性痛经的红糖品牌云耕物作,采用“无化学添加物理过滤+精准分段熬制”红糖生产技术,纯甘蔗熬制,不含白砂糖,甜而不腻,可以嚼着吃,方便便捷。2. 作为调味品的糖类糖的另一种C端消费品模式是作为餐桌糖调味品。从我国调味品细分来看,无论是按照出厂口径统计,还是按照零售端口径统计,糖的其占比均在前7名之外。按照出厂口径排在第7位的调味品是料酒,其占比为3.1%;按照零售端销售金额,排在第7位的是是味精,其占比为3%。据此可推测,糖在我国调味品细分品类中占比极低。从渠道占比来看,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不断提升。2018年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较家庭渠道量多出近30%,居民在外用餐的调味品摄入量是家庭烹饪的1.6倍。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由2004年的51%提升至2018年的56%;餐饮渠道消费量较家庭消费的增量由2004年的3.79%提升至2018年的26%。说明餐饮渠道在调味品的销售重要性不断提升,而糖本身的占比极低,未来在家庭渠道的消费量占比或将进一步收窄。糖作为调味剂不如酱油、醋等应用范围广,市场份额较小。因此,糖类调味品在消费者零售市场发展空间小。但随着消费者对无糖减糖的需求提升,会传导到餐饮场景,倒逼餐饮店代糖类甜味剂应用增长,针对小B端餐饮场景的代糖甜味剂存在一定发展空间。近年来,手工烘焙等甜点店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发展迅速,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根据奈雪的茶发布的《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在购买新式茶饮的顾客中近七成的消费者选择降低糖度;配料排名第一的为0卡糖,说明了消费者减糖意识和需求。这些现制餐饮店铺对无糖调味品的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糖调味剂企业可把小B端餐饮连锁作为主要拓展渠道,在茶饮店、咖啡店、线下烘焙等领域,有更多挖潜潜力和更大的下沉空间。最后总结下,三万资本主要看好以下三个甜味剂及糖类的创业方向:1. 针对B端食品饮料企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剂。糖作为食品饮料生产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消费端无糖化趋势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关注新兴、小众、市场分散的甜味剂市场,如纽甜、麦芽糖醇、乳糖醇等品类。2. 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养生需求和意识崛起,作为职场主力有经济基础。目前暂未出现针对年轻一代的有绝对市场优势的保健类糖果品牌。3. 针对小B端连锁餐饮的代糖类调味品。手工烘焙等甜点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消费者对现制食品的无糖减糖需求显著。

广西桂林-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1、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拟在广西桂林市新建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公司将新设全资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建成后,计划产能为年产 4,000 吨甜叶菊提取物。项目总投资额 73,001.6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68,001.65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5,000.00万元。2、项目实施的背景(1)天然甜味剂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富贵病”已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由于糖分的过多摄取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龋齿等疾病高发,全球消费者对低热量、无糖食品饮料以及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大幅提升,甜味剂替代糖的趋势日益显著。目前全球市场的甜味剂按照不同来源,主要可分为人工合成甜味剂(系化学合成方式获得,主要有糖精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糖醇类甜味剂(系采用淀粉或蔗糖等原料通过发酵或加氢的方式获得,主要有赤藓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等)和天然无糖甜味剂(系纯天然来源提取获得,主要有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甜茶苷、甘草等)。人工合成甜味剂由于成本低、甜度高等特性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占据了甜味剂市场的主导地位,但人工合成甜味剂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在医学和营养学界一直存在非常大的争议,并持续发现危害人体健康的病例。因此,目前部分人工甜味剂的使用在很多国家被限制或禁止,人工甜味剂替代空间大。因糖醇类甜味剂有抗龋齿的功效,市场上主要使用其制作无糖口香糖。糖醇类甜味剂的甜度一般都不高于蔗糖。天然甜味剂能提供类似于蔗糖的纯净口感,同时因不含糖、低热量,天然、安全、绿色等特点,非常适合糖尿病和肥胖人群以及其他有无糖、低热需求的群体使用。其中甜菊糖苷的应用在全球已经有 30 多年的历史,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主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例如美国 FDA 的 GRAS 认证。同时,长期以来的应用也获得了全球主流市场的认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绿色健康消费的浪潮兴起,星巴克、百事、立顿、雀巢、可口可乐等全球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均开始放弃人工合成甜味剂转而采用天然甜味剂作为其产品的甜味成分。另外,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欧美国家推出了“减糖”计划,对蔗糖使用征收“糖税”,更进一步的推动了包括甜菊糖苷在内的天然甜味剂市场的发展,当前天然甜味剂市场即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甜菊糖市场的增速更是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2)公司甜叶菊提取物的发展规划随着植物提取市场的发展,公司将依托在技术、研发、销售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继续扩大以甜叶菊提取物为主的天然甜味剂的生产和销售。本次新建甜叶菊专业提取生产线项目,原材料年处理能力预计可达 5 万吨,产能提升的同时也将实现生产规模的有效提升。销售方面,公司目前已经陆续搭建了中国上海、美国洛杉矶、意大利萨沃纳三大营销中心的布局,为服务全球客户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服务体系。2018 年 9 月,公司与国际著名香精香料公司芬美意签订了为期五年、累计目标收入为 4 亿美元(最低累计收入 3.45 亿美元)的天然甜味剂产品分销《商业合同》,该合同实施后,仅此一家客户将为公司天然甜味剂产品带来年均不少于 4.8 亿元(按最低累计收入计算)、五年累计不低于 24 亿元的销售收入。3、项目必要性分析(1)该项目的实施将扩大公司产能,提高公司市场地位与竞争力根据公司制定的产品战略定位,结合市场的旺盛需求,未来新建工厂提升产能等利好因素推动,公司植物提取业务未来将实现快速增长。然而公司目前甜叶菊产能产量,难以满足公司未来天然甜味剂的高速增长需要。此次募投建立年产量 4,000 吨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将为公司未来天然甜味剂业务的高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增强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扩大公司产能,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力。(2)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天然健康产品领域的战略规划与布局,充分保障产品供应规模,大幅提升公司天然甜味剂业务市场竞争优势,为实现公司成为全球天然甜味剂龙头企业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该项目的建成也将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提升公司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改善财务状况,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4、项目可行性分析(1)发展空间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战略的发展方向本项目的产成品为甜叶菊提取物,甜叶菊提取物具有甜度高、不含糖、热量低等特性,适合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食用,对控制营养性疾病、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国家《食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围绕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食品消费需求为目标”。首先这意味着中国的植物提取物出口企业拥有足够的转型升级空间,国内巨大的保健品市场空间,内外贸两个市场多种渠道的多层面融合,将推动植物提取物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其次这也说明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当前的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有利于加强社会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符合当前国家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2)本项目建设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理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回归自然”、“绿色消费”、“天然健康”等理念,低糖、低热量型食品饮料、膳食补充剂、天然/有机化妆品等在全球范围受到了广泛推崇。植物提取物作为食品饮料、膳食补充剂、天然/有机化妆品、植物药品等的配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功能性食品和饮料、化妆品、现代中药等领域,随之而来,对用于生产上述产品的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甜叶菊提取物(又名“甜菊糖苷”、“甜菊糖甙”或“甜菊糖”)是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片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无糖甜味剂,其功效成份主要为甜菊糖总甙、甜菊糖甙和莱鲍迪甙 A(RA)等甙类化合。目前,甜叶菊提取物是国际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天然无糖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 250—300 倍,不含热量,是继甘蔗、甜菜糖之外第三种有开发价值和健康推崇的天然蔗糖替代品,被誉为世界“第三代天然零热量(零卡路里)健康糖源”。长期食用本甜味剂能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心脏病及龋齿。甜菊糖是一种极其理想的能有效替代蔗糖的甜味剂。甜菊甙可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日用化工、啤酒和化妆品中。与使用蔗糖相比,使用甜菊糖会减少 60%的成本。甜菊糖色泽纯白、口感宜人、无异味,将会成为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糖源。甜菊糖是纯天然无糖甜味剂,其味道近似于蔗糖,并经我国卫生部、轻工业部批准使用的天然无糖甜味剂。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出口额达 23.72 亿美元,其中,甜叶菊提取物一直稳居 2014 年至 2019 年来的出口首位。(3)丰富的技术储备、研发经验及行业经验为项目建设提供基础保证公司作为国内植物提取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工艺、管理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势。公司积极创新,把握市场机遇,深挖市场潜力,在植物提取行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逐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在天然无糖甜味剂的研发及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依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先后获批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热带水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广西天然甜味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罗汉果产业化工程院”及“广西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平台,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广西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设立了植物科学创新中心、上海健康产品研发平台,以及组建了海归博士领衔的农业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种苗的研发及培育,新产品、新工艺、新配方的研究开发,为公司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9 年度,公司植物提取物出口排名位列第六名,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评选的“最具成长力企业(20 强)”中位列第三名。公司是国内植物提取业务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植物提取产业的领军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营养补充剂、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远销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与多家500强企业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良好的口碑进一部提升了公司在国内外品牌形象。长期以来公司储备了众多优质客户,行业经验丰富。5、项目总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额 73,001.65 万元,具体投资构成如下所示:6、项目用地、备案、环评情况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获得桂林市临桂区工业和信息商贸局出具的《投资项目备案证明》(项目代码 2020-450312-14-03-053469)以及桂林市临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出具的《关于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临环管表工【2021】3 号)。项目用地手续正在办理之中。7、项目效益分析本项目计算期 12 年,其中建设期 2 年,生产期 10 年,投产期第一年达设计产能的 80%,第二年以后各年达产 100%。项目开始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 145,699.12 万元,年均净利润 15,879.00 万元(不含建设期)。计算期税后内部收益率(IRR)为 21.22 %,税后净现值(NPV)为 69,236.31 万元,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6.32 年(含建设期),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光头佬

甜菊糖市场广阔 纳滤膜技术助力摆脱初级加工局面

甜菊糖苷是从天然的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萃取提纯而来,甜菊糖的天然特性、零热量、对牙齿有益及糖尿病患者使用的甜味剂,所以,高纯度甜菊糖被称为在新世纪天然来源的理想甜味剂。甜叶菊原产于巴拉圭,数百年来,当地的人们都会使用这种植物的叶子浸泡热水中为食品和饮料增甜,作为一种饮食传统,南美当地的土著人民甚至咀嚼甜菊的叶子来当甜味食用。随着甜菊糖的萃取、提纯技术的提升,使甜菊糖的口味得到很大的改善而有望使甜菊糖成为食品及饮料行业的主流甜味剂之一。甜菊糖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境地:虽然中国已是全球甜菊糖生产国之一,但产品超过70%都用于出口,许多国内消费者甚至没听过这种产品。业内人士表示,甜菊糖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应加大对这一产业的扶持力度,尽快摆脱初级加工赚取低端利润的局面。甜菊糖传统的提取分离工艺能耗高,成本高,分离精度低,产生的废水废渣量大,而且传统工艺所制得的产品质量差,直接作为粗品销售或者作为原料廉价卖到国外,企业利润低。因此只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甜菊糖产品品质及收率才能具备与国外企业竞争的优势。膜分离技术成功用于甜叶菊提取液的膜澄清与膜浓缩可以革新传统工艺中的絮凝沉淀工序减少因絮凝沉淀而造成的收率降低;节省了生产用地和能耗的同时可除去大分子蛋白质、植物胶及小分子杂质;浓缩透过水可直接排放或处理后用于提取工序。经膜浓缩后的提取液体积小且杂质含量明显降低可有效减少树脂用量、增加菊糖树脂的吸附效率提高树脂解析液中甜菊糖的收率和纯度。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浓缩提纯甜菊糖的优点:1、浓缩纯化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无化学反应,不带入其他杂质及造成产品的分解变性,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物质。2、可脱除产品的盐分,减少产品灰分,提高产品纯度,相对于溶剂脱盐,不仅产品品质更好,且收率还能有所提高。3、工艺过程收率高,损失少。4、可回收溶液中的酸、碱、醇等有效物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5、设备结构简介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6、操作简便,可实现自动化作业,稳定性好,维护方便。版权提示:北京立川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天与地卑

全球风味水已超100亿美元,“小而美”的风味水市场下一个机会是……

来源:格隆汇作者:Nancy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2016年全球饮料(非酒精)市场规模为9673亿美元。从2017年到2025年,该市场预计将以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对肥胖和健康意识的日益关注有望带来功能性饮料和瓶装水产品领域的增长,同时抑制了碳酸饮料的需求。[1]按类别分列的全球非酒精饮料销售情况图片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在Nonalcoholic Beverage Market Analysis报告瓶装水的分类下,还有一个细分品类叫做风味水(flavored water)。Medical-Dictionary对它的定义是一种包含一系列成分的水饮料,包括天然或人工香精、糖、甜味剂、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增强成分”,卡路里低于同等其他软饮。在消费者实际体验中,这可能就是一种近乎透明、味道清淡、清新的软饮。据欧睿国际的数据,全球风味水市场从2013年的65亿美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03亿美元。仅在美国,销售额就几乎翻了一番,同期从13亿美元跃升至25亿美元。[2]在上个月,Turkey Hill Dairy推出了一款Trace of Tea风味水,水中带一丝茶味(来自茶精华)。这款0卡路里饮料有四种口味:红茶、薄荷红茶、绿茶和柠檬绿茶。据官网介绍,Trace of Tea是纯净水、苏打水、果汁和能量饮料等含糖饮料的理想替代品。它清冽爽口,能够有效补水,适合工作学习场所、健身房、水疗中心或待客。图片来源:Turkey Hill Dairy推特其实早在2014年左右,国内也出现过几款爆款风味水,如曾创造全年销售额20亿的海之言,它是统一进入大陆市场22年来,首款第一个月销售就突破100万箱的产品。[3]未来风味水在中国是否有更多发展机会?01兴起十多年,风味水市场现在怎样了?事实上,消费者对健康、美味和功能性饮料的需求刺激了风味水市场。食品饮料原料供应商泰莱(Tate&Lyle)副总裁Abigail Storms认为风味水细分市场大约在10多年前开始出现。只是早些年风味水口味的选择比较有限。据欧睿国际报道,芒果、草莓、西瓜、黑莓等全球风味水市场中的后起之秀,目前已有不下十余种选择。风味水强调天然健康、不含添加糖、pH值均衡,且符合例如生酮饮食、古法饮食和Whole30等流行饮食趋势。欧睿研究助理Jarzabek表示:“许多风味水新品牌除了天然不含卡路里和糖,还通过天然或添加的矿物质来增加价值。”整个风味水的市场都在发生变化,品类在往功能性、甜度较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她解释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使用已经非常常见,功能性风味水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品类,蔬菜和草药是围绕健康创新的驱动因素。”在Tesco、沃尔玛等网站专门设有风味水品类,但在中国网购平台很少单独设置这一品类。风味水普及率自然不及不添加风味的瓶装水。根据英敏特2015年报告。58%的受访者曾喝过调味瓶装水,而97%喝过净水,96%喝过瓶装水。[4]2014年中国风味水市场曾掀起热潮,许多品牌看到了这个新品类在中国的发展机会。三得利旗下纯净水品牌“Suntory天然水”推出了橘子口味的风味水,此后又陆续推出了桃子、酸奶、柠檬茶等口味——也就是如今国内售卖的三得利沁乳水、沁桃水等产品的前身。2015年 1-7 月,全家口味水同比增长20%,占整体饮料销售的 15%,其中销量最好的就是三得利,每天单店可以卖到30 瓶以上。[1]图片来源:淘宝“王飞机卖零食”同年4月统一推出的海之言是国内首款海盐果味饮料,产品一经上市,便迅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14年卖到6亿元,2015年上半年更是创造了超过12亿元的记录,全年销售额突破20亿,引领了一波清淡饮料风潮。[5]图片来源:天猫“亚历蒂斯食品专营店”康师傅随后推出同样含有海盐元素的“海晶柠檬”,包装清新透明。图片来源:京东康师傅旗舰店可口可乐为旗下产品水动乐推出了“轻补给”系列,面向都市年轻公司人群体,强调日常水分和营养素的补充。图片来源:乐市场微博乳酸菌风味的统一水趣多源自中国长寿乡巴马的乳酸菌LV108发酵。它透明似水,味道却类似于酸奶,清淡温和。水趣多的卖点是“让水微带酸奶味,和乏味说拜拜”,并带有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图片来源:京东统一旗舰店农夫山泉在2016年推出果味水饮料,共有四种口味:水荔枝、柠檬、葡萄、柚子。新品继承了农夫山泉一贯半透明的包装风格,半颗水果图案浸入液面的图案清新明快。该产品主打“好喝的水,果味饮料”,主要针对90后、00后年轻消费群体。图片来源:农夫山泉英敏特2018年中国瓶装水报告中国曾指出,2016年60%的人喝过风味水,相比2015年的30%有了惊人的增长。[6]此外,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GNPD)披露,2017年中国有低/无/减少(L/N/R)糖标签的风味水上市数量和市场份额都有所增加。而在2017年全球风味水市场中,声称L/N/R糖的风味水占到32%,高于2016年的23% [6]。证明健康风味水有一定市场英敏特食品和饮料副总监Beckett认为,含低/无/减少糖标签的风味水可以吸引想戒除含糖饮料,但仍想保留一丝口味的消费者,从而为更广阔的瓶装水市场增长提供动力。“涉及饮料糖分的话题时,碳酸软饮料(CSD)的损失就是风味水的收益。”他说。02“无味”的水是怎么红的?1、更“软”的软饮料——口味丰富柔和消费者既想解渴,又觉得光喝水太寡淡。同时健康也是消费者的驱动因素。风味水正是口味清新的更“柔软”软饮料。Jarzabek表示:“许多消费者用风味水和调味汽水代替其他软饮料,因为口味多变,也允许消费者避免摄入其他碳酸饮料和果汁中添加的糖和卡路里。”在国外,Talking Rain的Sparkling ICE是最早引起消费者关注的苏打水替代品之一。从那时起,风味水中的甜度降低了,在自然口感中包含植物精华或淡淡香味,并用包装反映这一特征。如今Talking Rain共推出16种果味风味水,添加物有三氯蔗糖、少量果汁、天然色素、调味剂以及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最近,该公司推出了第一批含咖啡因的产品Sparkling ICE + Caffeine,分别是黑莓、蓝莓、三柑橘、草莓柑橘和橙子百香果口味。图片来源:pinterest另一个风味水市场的领先者是Hint。该公司由Kara Goldin于2005年创立,现提供诸如凤梨蜜桃、苹果梨、芒果葡萄柚和柠檬辣椒等口味的蒸馏酒、起泡酒和含咖啡因的蒸馏酒品种。今年Hint将Ginger Sparkling添加到其产品阵容中。该公司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研究该配方,以捕捉这种大胆、辛辣的香气。负责人Goldin在发布会上指出:“生姜口味有许多细微的差别。这次我们终于做对了一款口味。”图片来源:milledPerrier的Perrier&Juice也推出饮料,标志性地将其矿泉水与果汁、糖和天然香料混合。现该饮料有草莓+猕猴桃、桃子+樱桃以及菠萝+芒果口味,并加入了真正的苹果汁和柠檬汁,每罐8.45盎司的“细长”罐仅包含45卡路里热量,而每11.15盎司的“光滑”罐包含60卡路里。图片来源:perrier官网强调干净自然是许多成功品牌的核心。森馨(Sensient Flavours)味觉副总裁Keera Perumbala说:“许多消费者认为风味水‘味道更鲜、更饱满、更美味’。清洁标签创造出更自然的感官体验。”说到清洁标签,很难有比Spindrift鲜榨果汁苏打水配方更干净的了。其创始人Bill Creelman在马萨诸塞州农场长大,习惯于吃新鲜的未加工食物。2010年,他在自己的厨房中实验出一种水果苏打水组合。现在Spindrift经Whole30批准的苏打水含12种口味,每12盎司热量少于15卡。图片来源:vinepair从新鲜水果、植物到姜等功能性成分,有益健康且美味的优势正在提升风味水的吸引力。风味纯水和风味汽水,仙人掌水、椰子水等功能性水,以及注入果汁的水可以提高产品价格,还可以为无酒精或含酒精的鸡尾酒打底,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2、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为水带来更多附加值给除了成分简单、清洁外,消费者还希望通过饮料获得保健益处。特定pH值和添加的营养素、电解质、矿物质、蛋白质等,正迎合了寻求附加值的消费者。森馨味觉副总裁Perumbala提出,年轻的Z世代喜欢能量饮料,而千禧一代则拥有能量水,各取所需。Laird Superfood是一家所谓“替代能量”公司,除了最有特色的咖啡奶精系列,它还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可持续、全天然的供能食品。它的标语“最佳性能、健康生活”体现在其HYDRATE椰子水系列中,该椰子水含72种微量矿物质。浓缩水小袋包装,喝时加入8盎司纯水中。Laird Superfood称该浓缩水将冻干的椰子水与营养密集的粉末(如甜菜根、菠萝、芒果和姜黄根)混合在一起,无糖和添加剂,属于超级食品,可替代运动饮料。Laird Superfood首席执行官Paul Hodge说:“我们想创造一种超越风味水的产品,比我们原先产品的好处更多。”图片来源:亚马逊另一种功能性成分是纤维。Hello Beverages每瓶16盎司的hellowater内有5克菊苣根纤维。该公司称97%的美国人未摄入每日建议的纤维量,hellowater的目的是缩小这个差距,称这款饮料能改善肠道健康、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使用甜菊糖作为甜味剂的hellowater系列有五种口味:Smile混合浆果、Laugh柠檬青柠、Live菠萝椰子、Love黄瓜青柠和Dance橙芒果,每瓶10卡路里。图片来源:hellowater官方推特3、致力环保——巨头拯救地球如今消费者在购买时会考虑生态和社会责任。他们不仅在寻找天然且清洁的成分,而且希望以可持续的方式采购和生产这些成分。Tate&Lyle与Earthwatch(非营利性环保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Storms谈到产品制作过程时说:“我们会确保随着甜叶菊市场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能够始终如一地融入其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Laird Superfood除使用干净全食成分外,还致力于“如何将产品传递给消费者”。虽然其产品主要消费人群是旅途中的游客、忙碌的父母、企业家和运动员,但其HYDRATE产品并非单份包装,而是19袋一大包,因此碳排放很低。另一家致力于对周围社区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公司是Just Water。该公司总部位于纽约,从纽约州的Glens Falls采购其高pH值的天然静水。他们采用蒸馏工艺将碱性水注入有机水果中,煮沸后收集蒸汽。Just Water仅瓶装Glens Falls丰沛泉水资源中的极少部分进行出售,并表示“为此付出了合理的代价”,即收益回流到所在社区。负责人称,“我们很荣幸获得了B Corp的认证。”图片来源:cadencecodev“基于纯度、可持续性和透明度”的Found Beverage Company于2007年在澳大利亚成立。该公司的风味水有接骨木花、黄瓜薄荷、西瓜罗勒和柠檬几个口味,由土耳其Uludag National公园附近的泉水制成。它充满天然芳香,含天然提取物和少量非转基因甜菜糖。Found公司使用由100%回收玻璃制成的瓶子,被称为“世界上最可持续发展的饮料公司之一”,也是首家获得碳中和认证的公司。 图片来源:亚马逊该公司还分别给100,000瓶风味水进行编号,每个玻璃瓶代表一种受塑料污染影响的海洋哺乳动物,并计划将利润100%捐赠给海洋环境倡导组织Oceana。03品牌差异化——未来风味水最大的危险是不敢冒险为了在高度分散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许多风味水公司敏锐地感知到消费者的需求,“冒险”开拓新品。提出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价值观,将新品与精心定位的针对性营销策略相结合,都是必不可少的。2015年,由Bulletproof Coffee企业家和生物黑客Dave Asprey推出的FATwater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产品由纯净的去离子水(通过专用过滤器除去离子)制成,其中含有2克来自该公司专有椰子油的脂肪。FATwater无糖且富含B族维生素,负责人称这款“以脂肪为燃料的水”可以给消费者“充充电”,即补充能量。图片来源:time新兴CBD饮料领域的进驻者是Sweet Reason Beverage。这家由女性引领的公司总部位于纽约,于去年下半年推出三款CBD风味水,有葡萄柚、黄瓜+薄荷和草莓+薰衣草三种口味。每个12盎司玻璃瓶内含7毫克纯CBD,不含糖、甜味剂、碳水化合物、钠或其他人工添加物。创始人Hilary McCain指出她与团队一起研究了一年,才找到市场上最好的水溶性CBD。该无味的有机CBD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不需要添加糖或甜味剂即可掩盖风味。图片来源:delish另一个新兴市场是含酒风味水,《福布斯》(Forbes)杂志宣布“酒水”为2018年首选饮料。目前有Wine Water和Napa Hills等公司提供具有抗氧化功效,但不含酒精、糖或卡路里的天然风味水。今年Napa Hills推出了新系列Sparking Waters,有樱桃粉、桃子灰、柠檬霞多丽和黑皮诺风味。酒水中使用的抗氧化剂混合物中含有白藜芦醇,是红酒中的一种天然成分,有抗炎、抗衰老和心血管保健功效。图片来源:beverage daily未来品牌差异化将在帮助饮料公司利用目标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品牌的与众不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一种就是美学。La Croix、Perrier或Topo Chico等品牌不仅创造了独特的外观,而且培养了完整的品牌形象,激发了品牌忠诚度。基于食材和来源的区别对于品牌也很重要。例如Topo Chico来自墨西哥是其品牌的重要方面。定位为矿泉水或泉水(而不仅仅是普通的纯净水)也为品牌增加了价值。成分差异化也是一条途径,尤其在风味和甜味剂选择方面,如森馨的产品富含多酚和其他抗氧化剂等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物。寻求风味和功能性的公司未来可能会更多地开发绿茶提取物,例如高级风味水品牌Phocus中就含有绿茶中的天然咖啡因以及氨基酸L-茶氨酸。除了提供能量,绿茶提取物还富含儿茶素,具有诸多健康益处。图片来源:adweek植物成分可能成为健康饮料(包括风味水)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和植物基大潮也是息息相关的。风味水强调源头的传统让植物炙手可热,因为消费者对它们有天然好感。风味水中的甜叶菊和罗汉果提取物、可溶性纤维都得益于植物基的光环。天然产品具有更高的性能,但最终成品仍然必须有出色的味道相匹配。04总结Beverage Marketing Corporation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瓶装水已超过美国人的碳酸软饮料消费量。瓶装水中的风味水品也伴随着食品行业各大趋势,不断出新。要在风味水市场掘金,从文中总结为以下几点:1、丰富口味及包装。鲜红橙黄的包装也能增加视觉上的亮点。同时,可注重对女性消费市场的捕捉:2015年英敏特中国风味水市场报告显示20-24岁女性中68%喝过风味水,而中国消费者整体比例仅58%[4]。也可利用酒水、咖啡带来味觉刺激。2、风味水升级。轻口味的风味水市场仅凭淡淡的口感,已经很难分辨出产品之间的区别,消费升级是一大趋势。植物原料、纤维成分、补充能量、美容护肤等都是以添加功能性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从普通风味水升级到起泡风味水也能满足55%[4]青睐气泡水的女性。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装、成分和水源都是体现企业责任感、科技力量的沙场。风味水相较于瓶装水有更高的溢价空间,而如何将配方、销售、品牌营销、包装与正确的目标消费群体相匹配的创新者,将有望在激烈的风味水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

而困祥邪

莱茵生物:“资本+技术”深度结合 抓住工业大麻万亿蓝海市场

9月15日,莱茵生物发布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拟将原计划投资于“甜叶菊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约3.35亿元募集资金变更为投入“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该部分资金来源于2018年配股募资的剩余资金及其存款利息。考虑到莱茵生物自身的技术实力以及在工业大麻领域的布局优势,这被认为是莱茵生物抓住大麻发展历史性机遇的重要一环,有望使得公司在工业大麻领域的技术优势更加快速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对投资者的回报。大麻项目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原募投项目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与甜叶菊供应商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合作关系,每年度在甜叶菊种植季节2-4月份根据当年公司甜叶菊需求量洽谈原料采购合同。公司目前与各甜叶菊供应商已签订2019年度甜叶菊采购合同约,主要来自甘肃、新疆、陕西等地。根据今年合同签订时了解的情况,新疆地区基本采用滴灌设施种植甜叶菊,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甜叶菊标准化种植,甘肃部分地区开始采用滴灌设施,公司原料供应得到保障。根据预测,原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并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2.30亿元,净利润0.53亿元,项目总体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为17.90%,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6.60年。新项目在资金需求的紧迫性、项目投资经济效益方面均要优于原项目。因此,公司拟将相关募资投向变为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分析发现,新募投项目为“在美国投资建设工业大麻提取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预计投入资金为5,818.1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18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会达到每年5,000吨处理工业大麻原料能力。截止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包括取得相关部门同意,已与美国工业大麻种植公司签订2019及2020年度工业大麻原料种植合同。事实上,莱茵生物作出以上变更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工业大麻产业正值资本投入和市场应用快速增长的早期阶段,整个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工业大麻相关产品售价保持较高水平。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及在美国市场调研了解的情况,如95%含量的CBD产品平均售价约为5,500美元/公斤,全谱油(55%CBD含量)市场平均售价约2,500美元/公斤,生产厂家毛利率基本在80%以上。莱茵生物的新项目投资回报率及经济效益远高于原来的项目,更具投资价值,公司将募集资金投入更优质的新项目是更佳的选择。工业大麻是亟待开掘的蓝海根据ArcviewGroup统计,2017年北美合法工业大麻销售额达92亿美元,2018年达122亿美元;2018年美国的工业大麻市场迎来持续的增长,预计2019年将增长38%,达到169亿美元,到2027年将超过470亿美元。不仅如此,工业大麻下游应用空间广阔,未来有望向运动饮料、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酒精饮料等领域渗透。工业大麻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尤其是最近两年,随着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逐渐放开对工业大麻的管制,众多资本纷纷涉足该领域。面对工业大麻这一新兴领域的万亿市场蓝海,越早进入的公司将会拥有先发优势。与大部分公司从零开始不同,莱茵生物介入工业大麻领域更像是水到渠成的事。莱茵生物专注于植物提取业务近20年,是全球植物提取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世界领先的植物提取技术将会在工业大麻领域得到深度应用。本次募集资金投向的变更,具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从短期来看,将资金投向变更为经济效益更高、投资回报期更短的项目,能够在短期内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也有利于公司更快收回投资成本,降低经营风险。而更大的意义在于对莱茵生物长期战略的支撑。通过本次投入,莱茵生物将更快实现向工业大麻领域的产业扩展,在与同行业进入者的竞争中赢得先机。俗话说,“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随着资金投入的快速跟进,莱茵生物有望通过技术与资本的深入结合,利用先发优势,抓住工业大麻领域万亿蓝海市场,快速实现公司业务规模大幅提升。来源: 挖贝网

金丝笼

《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 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加速

本报记者 杨晓晶原料是膳食营养补充剂质量的保证和基础。从供给端来看,我国是全球膳食营养补充剂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原料供应者,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317家),通过原料的进出口情况,可以对世界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日前,中国医保商会发布《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行业发展形势,并在海量数据的分析基础上,重点对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市场态势、国际贸易情况、消费行为、监管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预判行业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报告》还总结了大量翔实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原料进出口数据,对相关原料企业把握未来市场动向具有很大借鉴价值。膳食营养补充剂原料种类很多,包含:维生素类、矿物质类、氨基酸类、提取物类(植物类、动物类)、益生菌类等。其中,我国在维生素、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膳食补充剂原料的生产及出口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植物提取物《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为23.8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0.2%,较2018年同期20.0%的增幅有所回落,出口量86900吨,同比增长5.7%,出口价格27.3美元/千克,同比下滑5.2%。分析表明,植物提取物出口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是我国植物提取物最大的出口市场。2019年我国对美国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仅为4.5亿美元,同比降幅达15.3%。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低位徘徊的另一原因是出口价格下跌,出口平均价格同比下跌5.2%。在出口品种方面,排名前10的热点品种为甜菊叶提取物、薄荷醇、桉叶油、万寿菊提取物、辣椒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柑橘幼果提取物、越橘提取物、芦丁、银杏叶提取物,总出口额达12.1亿美元,占提取物出口额的51.2%。其中,甜菊叶提取物出口额达到2.7亿美元。美国、日本、印度、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西班牙、德国、法国为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前10大市场。虽然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但美国仍然是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19年,我国对美国提取物出口额为4.5亿美元,同比下滑15.3%,占总提取物总出口额的19.0%,同比减少3.0%,出口产品主要是甜菊叶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膳食补充剂原料类产品。印度、马来西亚市场需求增速较快,其中,向印度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额由2018年排名第八位,急速攀升至2019年的第三位,2019年出口额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41.4%,出口产品主要为天然色素及精油类产品;向马来西亚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额由2018年排名第九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五位,出口额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市场需求较大的产品为甜叶菊提取物。此外,我国对西班牙、法国、墨西哥等国家的植物提取物出口,同比增幅也均超过两位数。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香港地区,2019年内地出口至香港地区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量下滑15.6%,出口额同比下滑19.9%,仅为1.3亿美元,这与2018年同比增长51.0%相较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在进口方面,亚洲是我国主要的进口市场,2019年,植物提取物进口额为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9%,进口量40300吨,同比增长29.1%。其中,薄荷醇的进口贡献了巨大的能量,其进口额占植物提取物总进口额的40.6%,进口额达3.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其他精油类产品进口也大幅增长,市场热度较高。从进口市场来看,亚洲是最大的进口市场,进口额为55821.1万美元,占比66.0%,其次是欧洲、北美洲。植物提取物的10大进口国分别为印度、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德国、马来西亚、法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韩国。印度排在第一位,进口金额为3.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1%;马来西亚的增长比较高,同比增长了83.2%。维生素维生素类原料是我国原料进出口的大宗品类。从2011年至2019年的进出口额的分析看,2011年至2016年的进出口金额有升有降,总体看相对稳定,但2017进出口额有较大增长,同比增长了43.1%,2018年依然维持增长的态势。2019年的进出口额有所下降,为30.0亿美元,同比降低19.6%,降幅较大。从维生素类原料的进出口价格趋势看,2011年进出口价格最高,但随着国内产能的加大,2012年到2015年,维生素类的进出口价格处于微降的状态,2016年至2018年则处于上升的态势,但2019年价格又降到10.0美元/千克,同比下降了20.5%。从市场分布情况看,欧洲是主要的市场,进出口额为11.0亿美元,占比36%;其次为亚洲,进出口额为8.9亿美元,占比30%;北美洲进出口额为7.1亿美元,占比24%。从具体国别看,美国、德国、日本的进出口金额较大,分别是6.8亿美元、3.6亿美元和1.9亿美元。出口方面,维生素类原料的出口额及出口价格双降。2011年至2015年间,出口额维持相对平稳的状态。自2016年至2018年,维生素类原料呈上升的趋势,2019年市场有所降温。2019年维生素类原料的出口额为27.2亿美元,同比降低21.1%,出口价格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维生素类原料的出口主要市场是美国、荷兰、德国。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类原料的10大出口国的出口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巴西、日本和美国,其同比降低较大。2019年出口的价格同比降低了21.7%,价格为9.5美元/千克。进口方面,2019年维生素类原料的进口额为2.9亿美元,同比降低2.8%。其中,欧洲是最大的进口市场,进口额为17361.3万美元,同比降低了22.2%,占比61%;其次为亚洲,进口额为8196.3万美元,占比29%,并有118.3%的增长,成长空间大。从具体国别看,瑞士、日本、德国、法国、美国国家是维生素类原料的前5大进口市场,其中瑞士的进口金额为6829.7美元,排在第一位。辅酶 Q102019年,辅酶Q10原料的进出口额为14466.9万美元,同比降低了6.2%。其中北美洲进出口额最大为10288.1万美元,同比降低了8.1%,其次亚洲、欧洲的进出口相对接近。从具体国别看,美国是辅酶Q10原料进出口最大的国家,金额达8916.2万美元,其次为加拿大,进出口额为1371.9万美元,涨幅较大,同比增长了59.3%。出口方面,根据2014至2019年的出口情况分析看,辅酶Q10的出口额整体处于下降的趋势,2016年降至12701万美元后,2017年又攀升至15367万美元,2018年、2019年均有下降。据统计,2019年的出口额为14053万美元,同比下降了6.3%。辅酶Q10原料主要的出口市场是北美洲,出口额达10078.1万美元,占比72%,出口额同比下降了8.3%,主要的出口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其中向美国出口552.8吨,金额为8717.4万美元,向加拿大的出口额为1360.7万美元,同比上升了60.6%,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其次为欧洲市场,出口额为1593.9万美元,出口数量为91.7吨,主要的出口国家是德国,出口额为834.8万美元。另外,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市场也值得关注,出口额为566.1万美元,同比降低了30.9%。除以上市场,还有几个成长性好的市场也值得关注,如伊朗、日本、巴西等国家的出口额有较大幅度的攀升,同比分别增长了595.9%、121.9%、63.0%。进口方面,2019年辅酶Q10原料的进口额为414.3万美元,同比降低了2.0%。从进口情况看,北美洲为主要的进口市场,进口额为210万美元。2018年,辅酶Q10原料进口有较大的攀升,2019年的进口与2018年基本持平。从具体国家看,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为主要的进口国家。鱼油2019年,鱼油原料的进出口数量为8.0万吨,进出口额为18135.4万美元,同比增长14.8%,出口额为8807.9万美元,进口额为9322.2万美元,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从进出口的情况分析,鱼油类产品已经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使用人群,这与其他原料的进出口情况有很大不同。从进出口的市场看,拉丁美洲的进出口额为6893.5万美元,亚洲为4986.7万美元,同比增长40.2%。从具体国别看,进出口额排在第一位的是秘鲁,进出口额为4576.6万美元;其次为智利,进出口额为2112.5万美元;值得注意。出口方面,亚洲和北美洲占主导,欧洲、拉丁美洲出口相当。2019年,鱼油的出口额为8807.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5.3%,增长形势喜人。其中亚洲出口额增长最大,同比增长了70.3%,出口额达2619.2万美元,占比30%;出口到北美洲的金额为2496.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42.0%,占比28%,亚洲和北美洲的出口额占整个出口的58%。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额相当,分别占比19%、18%。从具体国别分析,智利是中国鱼油原料的第一出口大国,出口金额为1374.4万美元,同比增长了23.9%,其次是加拿大,出口金额为1345.3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1.6%,美国的出口金额为1150.7万美元。另外值得关注的国家是韩国、印度、日本,鱼油原料的出口金额有较大的增长幅度,分别是174.0%、109.4%和77.9%,且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金额相比2018年具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此看来,鱼油产品在全球的使用处于上升的状态,具有比较广泛的使用。进口方面,2019年,鱼油原料的进口额为9322.2万美元,与2018年持平,并且进口金额超过出口金额。拉丁美洲是我国鱼油原料的主要进口市场,金额为5356.7万美元,占比57%;其次是亚洲,进口金额为2367.5万美元,其中东盟的进口金额为2117.5万美元。从发展趋势看,大洋洲的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了458.5%,非洲的进口金额增长了129.7%,因此新兴市场的兴起也为鱼油原料提供了更多的进口渠道。从具体国别看,秘鲁、越南、智利是进口的三甲,进口金额分别为4576.6万美元、1431.5万美元和738.1万美元。除了上述国家,澳大利亚和英国也是需要关注的进口国家,虽然进口仅为151.1万美元和17.4万美元,但同比分别增长了452.4%和779.8%,具有较强的成长性。软骨素软骨素类原料是一些骨健康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分析软骨素类原料的进出口情况,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骨健康产品的市场行情。2019年,软骨素原料的进出口额为15677.4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5335.4万美元,进口额为342.0万美元,出口额远远大于进口额。从出口的市场看,出口的主要市场是北美洲,出口金额为7367.1万美元,占比48%,其次是亚洲和欧洲,占比均为22%。从市场趋势看,软骨素原料的常规市场北美洲、亚洲、欧洲的出口金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出口至大洋洲的金额增长比较大,同比增长63.1%,可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骨关节产品的出口量增加有一定关系。从出口的省市情况看,山东是软骨素类原料出口大省,出口金额为9795万美元,占全国出口金额的64%。其次为上海,出口金额为2974.0万美元,占比19%。从进口情况看,2019年的进口额为342.0万美元,主要的进口国家为日本,金额为320.0万美元,占全部进口额的94%。其中,江苏省为主要进口省市,进口额为320.2万美元,占比94%。(图片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食品报》(2020年7月27日 06版)(责编:杨晓晶)

出入六合

精细化工之甜味剂行业专题报告:人类戒不掉的甜味替代品

(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一、甜味剂:低能量食品添加剂1.1 人工甜味剂发展历史甜味剂是能够赋予食物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甜味的产生是甜味物质的分 子与舌头上的甜味受体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的 “解析”,就感知到了甜味。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分子能与甜味受体结合, 有一些分子结合后产生的信号远远比糖更为强烈,就可以作为“甜味剂”。甜味剂热量低、血糖反应小。甜味剂通常不提供能量或只提供较少的能量, 人们在享受甜味的同时可明显减少能量摄入,同时由于它的血糖反应小, 因此可供糖尿病患者及糖功能调节受损者食用。甜味剂可以分为功能性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功能性甜味剂按其来源可 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为甜 菊糖苷,人工合成甜味剂主要为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 蔗糖、纽甜等。糖醇类甜味剂主要包括木糖醇、麦芽糖醇等。因木糖醇有 抗龋齿的功效,市场上主要使用其制作无糖口香糖。糖醇类甜味剂的甜度 一般都不高于蔗糖。通常,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糖类物 质,因长期被人们食用,而不被视为食品添加剂或甜味剂。1879 年美国人 C.Fahlberg 和 I.Remsen 发现了第一代甜味剂——糖精, 并于 1884 年陆续产业化并推向市场,因为糖精难溶于水,市场供应的产品主要是其钠盐。甜蜜素是 1937 年发现的,于 1949 年获得 FDA批准并 正式投放市场。1965 年,美国的 Schlatter 发现了阿斯巴甜, FDA 于 1981 年正式批准使用。1967 年,德国赫斯特公司发现了安赛蜜,英国 1983 年批准使用,美国 1988 年批准使用。三氯蔗糖由英国 Tale&Lyle 公 司和美国 Johnson 公司及其子公司在 1976 年联合开发而成。中国 1997 年批准使用,美国 FDA1998 年批准使用。1993 年纽甜问世,人工合成甜 味剂已发展至第六代。1.2 甜味剂市场规模中国是最大的甜味剂生产国。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及公开资料,全球甜味剂 市场产量约 16.24 万吨,其中中国甜味剂产量约 12.14 万吨。中国甜味剂 产量占全球甜味剂产量的 75%,是最大的甜味剂生产国。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约 95.46 亿元,中国甜味剂市场规模约 66.61 亿元, 产值占全球 70%左右。1.3 食品饮料是主要应用领域,整体稳定运行甜味剂的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饮料、烘焙食品等。其中饮料占比 50%, 是甜味剂最大的应用领域。饮料制造业营业收入小幅下滑,利润保持稳定增长。2017 年,中国饮料制 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17096 亿元,同比小幅下滑 7.8%,实现利润总额 2007 亿元,同比增长 5.2%。整体来看,近年来中国饮料制造业收入和利润保持 稳定运行。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均有所回落,但平稳运行。2018 年,中国食品 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13975 亿元,较 2017 年下滑 20%,实现利润 1552 亿元,较 2017 年下滑 16%。2017-2018 年,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较 2011-2016 年有所回落,但是食品是刚需 产品,总体保持平稳需求。二、甜味剂替代蔗糖渐成趋势2.1 目前甜味配料产品以蔗糖为主,人工甜味剂替代空间大人的基本味感有苦、甜、酸、咸,甜味能给人带来愉悦,是人们最喜好的 基本味感,常用来改善产品的可口性和风味。《人类简史》作者在书中表示, 人类戒不掉对“甜”这种味觉享受的追求。目前甜味配料产品以蔗糖为主。甜味配料产品在食品及饮料行业扮演者重要 的角色,在改善食品感官品质,促进食品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目前, 常见的甜味配料产品主要包括蔗糖、果葡糖浆、甜味剂和天然糖等。其中, 蔗糖的市场占比 78%,是目前甜味配料的主要产品。全球蔗糖产量稳中有升。2010 年至 2018 年,全球蔗糖产量保持平稳的增速,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92%。2018 年,全球蔗糖产量达到 15059 万吨,同比增 长 12.40%,近年来蔗糖均价在 5500 元/吨左右,以此来测算,蔗糖市场空间 达到 8282 亿。2.2 公众健康意识增强,政府推动代糖进度糖类物质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 来,随着高糖高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比率及龋齿比率不 断上升,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2014 年 3 月,世界卫生组织就糖摄 入量指南草案公开征询意见,草案建议成人每天糖摄入量应控制在当日摄 入总能量的 5%,约 25 克左右,美国权威专家在《Nature》杂志上公开提 出,糖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健康危机,“它好比另一种烟草,摄入多了 如同慢性自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7 年全球糖尿病患 者约有 4.25 亿人,每 11 个人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预测到 2045 年,全球 将会有 7 亿人患有糖尿病。降糖上升至国家管控层面,多数国家征税控糖。根目前,在很多国家和地 区,均已将降糖提升到国家强制管控层面,并逐步制定和颁布针对高糖领 域食品的征税政策,由此可见,食品健康和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 风向标,这将会加速推进甜味剂代糖产业的发展。2.3 代糖饮料成为一种消费趋势,企业纷纷推出代糖产品代糖食品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从食品饮料角度来分析,以占饮料 市场份额最大的可口可乐为例,可口可乐传统的碳酸饮料品类从 2013 年开 始经历了多年的营收下滑,其甜度可乐产量以每年将近 3%的速度下降,但 可口可乐的低糖无糖碳酸饮料连续七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可口可乐 2018 年的二季报数据显示,可口可乐的低糖无糖碳酸饮料系列产品增速为 12%。低糖低能量已成饮料行业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视糖为不必要热量和体 重增加的主要来源,消费者正开始积极地控制自身的糖摄入,在消费者的 低热量需求以及一些国家政府推出“糖税”的作用下,制造商推出原料、配方更健康的产品以重新赢回消费者。其中,可口可乐从 2018 年开始连续 推出了近十款减糖新品。2.4 蔗糖价格上涨加速甜味剂替代进程甜味剂产量与白糖期货价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我们罗列出 2006-2016 年 美国甜味剂产量与白糖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图,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两者 之间的相关性达到 0.6672。2006-2008 年,11 号糖期货合约由 14.75 美分/磅下跌至 9.75 美分/磅,随后 2008 年回升至 12.37 美分/磅,甜味剂产量 由 2006 年 247 亿磅一路下跌至 2008 年 231 亿磅,随后 2009 年回升至 251 亿磅。2011-2014 年,11 号糖期货价格一路下跌,甜味剂产量亦呈现 下滑趋势。2015 年,11 号糖期货价格触底回升,甜味剂产量亦跟随上升。 可以看出,甜味剂产量与 11 号糖期货价格存在正相关性。短期来看,白糖价格中枢上移,有望加速甜味剂替代。国内蔗糖产量主要 受甘蔗种植面积影响,由于甘蔗是 3 年期蔗根作物,因此,国内蔗糖一般 呈现出三年增产之后减产的周期特征,由此带来糖价的周期性波动。我们 认为,当前白糖价格处于相对底部区间,未来白糖价格大概率上行,甜味 剂价甜比优势更加显著。人工甜味剂价甜比低。通常情况下,甜味剂的性价比以价甜比来度量,即 实现单位甜度所需的价格。通常定义蔗糖的甜度为 1,通过比较发现,人 工甜味剂和蔗糖实现相同甜度时,人工甜味剂成本不到蔗糖的 10%,对于 食品饮料厂商而言,人工甜味剂的加入可以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三、甜味剂内部更新换代,新型甜味剂有望替代传统甜味剂3.1 糖精:政策限制其应用糖精钠化学名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1879 年由美国人发明,美国在 1910 年开始工业化生产糖精钠。对于糖精钠来说,其缺点主要表现为:其浓度 超过 0.03%时带有苦味,在酸性条件下,对糖精钠进行加热,其甜味会逐 渐消失,同时转变为有苦味的邻氨基磺酰苯甲酸。由于糖精钠的生产存在安全性和高污染以及在终端市场滥用的问题,中国 对糖精钠的生产和应用进行了控制。安全性:对于人体来说,如果长期从膳食中摄入高浓度的糖精钠,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促进其他已知致膀胱癌的促癌作用物质在低剂量时诱发肿瘤, 因此食用糖精钠在国际上被限制。高污染:糖精属于高污染行业,根据中国知网数据,糖精生产过程中消耗 强酸、强碱等化学原辅材料共 14 种,每吨成品消耗原料达到 13.2 吨,耗 水 24 吨,废弃物总排放量达到 26.2 吨(不含煤炭)。终端市场滥用: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2018 年在全国范围内,含有各 类甜味剂的饮料约有 61.2%,其中,约有 55.1%的饮料含有糖精钠,另外, 约有 23.5%的饮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程度的糖精钠,但是没有在标 签中明示。此外,在城镇、农村市场上,90.9%的饮料都含有糖精钠。目全国目前有 3 家定点企业生产糖精,根据全国糖精协作组统计,2018 年, 全国三家企业累计生产糖精 2.4 万吨,中国糖精占到世界产量的 72.7%左 右。糖精本身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在甜味剂市场中 将逐渐失去竞争力。3.2 甜蜜素:整体需求稳定甜蜜素,学名环己基氨基环酸钠。甜蜜素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生 Michael Sveda 在 1937 年发现的,于 1949 年获得 FDA批准并正式投放 市场。1960 年投入工业化生产。1986 年,中国卫生部批准甜蜜素作为食 品添加剂使用。1970 年代,有科学家质疑甜蜜素与膀胱癌的形成有关,这 一结果虽然并未得到验证,但是却改变了甜蜜素的发展轨迹,自此之后, 美国市场上不再允许将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欧盟对甜蜜素的用量做了 限定,每天允许的摄入量为 7mg/kg。中国国家标准 GB2760-2014 中对于 甜蜜素在各类食品中的添加量进行了规范。目前生产企业数量有限,整体产量稳定。中国是全球甜蜜素最大的生产市 场和消费市场。近 10 年来,中国甜蜜素的产能基本维持 7.5-8 万吨/年,实 际产量在 5-6 万吨/年,产量全球占比 80%左右,出口占比约 50%。近年 来,随着市场的竞争和淘汰,只剩下不到十家企业在正常生产,主要分布 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影响较大的企业有金田企业(南京)有限公司和 方大添加剂(阳泉)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产能和产量占国内总量的 80% 以上。3.3 阿斯巴甜:未来将缓慢退出甜味剂市场阿斯巴甜,化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由 L-苯丙氨酸(或 L-甲基苯 丙氨酸酯)与 L-天冬氨酸以化学或酶催化反应制得。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阿斯巴甜开始工业化生产。根据公开资料,当前阿斯巴甜全球产量 2.55 万吨左右,中国阿斯巴甜年产 量约 1.92 万吨,是世界最大的阿斯巴甜生产国。中国阿斯巴甜约有 70% 出口。除中国外,美国和日本也是阿斯巴甜的主要生产国。稳定性和安全性限制其使用。阿斯巴甜在高温或高 pH 值情形下会水解, 因此不适用需用高温烘焙的食品。此外阿斯巴甜中含有苯丙氨酸,所以苯 丙酮尿症的患者不适合使用,2015 年百事可乐旗下的健怡系列汽水弃用阿 斯巴甜,改用由三氯蔗糖及乙酰磺胺酸钾混合而成的代糖。预计未来,随 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阿斯巴甜将缓慢退出甜味剂市场。3.4 安赛蜜:行业经历洗牌后,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安赛蜜又名 AK 糖,化学名为乙酰磺酸钾,1967 年首次合成,1983 和 1988 年英国和美国分别批准其使用,国内也在 1992 年对其认可。安赛蜜 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口腔卫生/化妆品(可用于口红、唇膏、牙膏和漱 口液等)及药剂(用于糖浆制剂、糖衣片、苦药掩蔽剂等)等领域。安赛蜜的生产步骤主要为:氨基磺酸在三乙胺作催化剂下与双乙烯酮缩合 反应生产乙酰氨基磺酸,用三氧化硫脱水磺化,再用氢氧化钾中和制得安 赛蜜,经浓缩、脱色、结晶、烘干得成品包装。其中,双乙烯酮是生产安 赛蜜的重要原材料。行业经历洗牌,金禾实业脱颖而出。2005 年,德国 Nutrinova 安赛蜜专利 到期,国内企业纷纷投资建设安赛蜜产能,导致安赛蜜产能快速增加,市 场竞争加剧,安赛蜜产品价格从 2008 年的 7.41 万元/吨跌至到 2013 年 3.69 万元/吨,在这一过程中,大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 较弱,出现亏损并退出行业竞争。2016 年,由于江苏天成和宁波王龙事故, 双乙烯酮供应收紧,价格由 8400 元/吨涨到 15000 元/吨,受到原材料双乙 烯酮涨价的影响,安赛蜜价格由 2015 年的 3.67 万元/吨均价涨至 2016 年 4.1 万元/吨均价。2017 年,江苏浩波因经营问题,开工率不到三成,产量 大幅下降,受到供给端收缩的影响,17 年安赛蜜价格持续上涨至 4.58 万 元/吨。随着双乙烯酮产能的收缩以及需求端的稳定,2019 年,安赛蜜价 格已经恢复至 6.3 万元/吨。目前,安赛蜜的主要生产厂家有金禾实业、德国 Nutrinova、北京维多和江 西北洋。金禾实业市占率在 60%以上,具有定价权;德国 Nutrinova 主要 供给欧洲市场,产品用于下游高端领域;北京维多和江西北洋规模较小, 市场影响力不大。因环保原因,双乙烯酮产能有所收缩。根据 CNCET 数据,2018 年国内双 乙烯酮有效产能约 23 万吨,开工率 60%左右。根据草根调研数据,目前 双乙烯酮的生产厂家仅有江苏天成、南通醋化、安徽金禾、宁波王龙,其 他厂家受到安全整治的影响,开工不畅。受限于双乙烯酮产能管控,预判安赛蜜产能不会无序扩张。安赛蜜具有较 高生产难度,攻克技术需要数年时间。此外,一个安赛蜜项目从头开始审 批和建设到投产,需要 1-2 年时间。食品添加剂申请国家认证并获得审批, 以及获得下游厂家审核,也需要 1-2 年的时间。即使行业内有新的进入者, 想规模量产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安赛蜜不但有较高的生产门槛,还有原材 料和渠道门槛。双乙烯酮和三氧化硫为安赛蜜的主要原材料,危险性、运 输成本和储存难度高。另外,国家控制双乙烯酮和三氧化硫产能,地方小 厂难以获得审批。预计未来,受上游原材料供应限制,安赛蜜产能不会大 规模无序扩张。3.5 三氯蔗糖:市场空间向好,未来在C端有望替代蔗糖三氯蔗糖又名三氯半乳蔗糖、蔗糖素。化学名为化学名为 4,1’,6’-三氯4,1’,6’-三脱氧半乳蔗糖。甜度约为蔗糖的 600-650 倍。三氯蔗糖 1976 年 首次被合成,1990 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 (FA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确认其食用安全性为“公 认安全级(GRAS)”。 1991 年加拿大率先批准使用三氯蔗糖,美国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 1998 年 3 月 21 日批准三氯蔗糖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国 1997 年开始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三氯蔗糖的合成包含三个关键步骤:(1)蔗糖-6-乙酯的生产;(2)蔗糖-6乙酯的氯化;(3)三氯蔗糖-6-乙酯脱酰基制备三氯蔗糖。(1)蔗糖-6-乙酯合成方法分为化学法和酶法,真正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 是化学法,国内主要生产企业使用的化学法有固体酸催化法、间接电氧化 合成法、原乙酸三甲酯催化法和二丁基氧化锡催化法。目前,国内不少企 业三氯蔗糖装置采用原乙酸三甲酯法合成蔗糖-6-乙酯,也有部分企业采用 二丁基氧化锡合成法。二丁基氧化锡合成法在产品收率及纯度、生产成本 等方面最具优势。(2)蔗糖-6-乙酯氯化制备三氯蔗糖-6-乙酯工艺在国内比较成熟,主要生 产企业均采用 Vilsmeier 试剂法,Vilsmeier 试剂法是相对成熟稳定的合成 三氯蔗糖-6-乙酯的方法。(3)三氯蔗糖-6-乙酸酯通常在 CH3ONa/CH3OH 体系中脱酰基生成三氯 蔗糖。三氯蔗糖市场发展趋势向好,需求高速增长。根据华东理工大学食品添加 剂和配料研究组数据,全球三氯蔗糖的需求量从 2009 年的 2500 吨增值至 2018 年的 10000-11000 吨,9 年间需求量增长 4 倍以上,目前全球三氯蔗 糖需求增速在 15-20%左右,市场发展趋势向好。2011 年中国出口三氯蔗 糖总量约 1000 吨,2017 年中国总出口量约 5300 吨,出口量增长 5 倍以 上。中国三氯蔗糖市场在 2008 年开始发展,到 2018 年市场需求量已接近 3000 吨,占全球总市场需求量的 30%左右,是近年来全球市场增速最快 的市场区域。中国是三氯蔗糖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 80%出口,约 20% 内销。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120 个国家批准三氯蔗糖用于食品、保健品、医疗和 日化产品中。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将 三氯蔗糖确定为 A 级食品添加剂“公认安全级(GRAS)”。在国际上,三氯 蔗糖早已获得了众多跨国公司的认可,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 亿滋、宝洁、联合利华、拜耳等。在国内,许多企业均采用三氯蔗糖作为 重要原料,进行产品研发或替代现有糖源。当代人的饮食习惯会摄入大量的精致碳水,糖类物质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肥 胖、糖尿病等疾病,而且白砂糖会增加龋齿、蛀牙的风险。未来行业的发 展方向是以三氯蔗糖作为主要甜味来源,开发的 0 糖、0 脂肪又低热量的 代糖产品。在理想的场景下,喝咖啡、早餐麦片、烹饪菜品中,都可以把 白糖换成代糖三氯蔗糖等代糖代替白砂糖、蔗糖,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健康 甜味剂。目前,金禾实业推出的爱乐甜产品已经在淘宝、小红书等应用网 站上线,旨在打造一个减糖减热量的市场消费教育平台。全球三氯蔗糖产能集中在中国,未来集中度有望提升。截止 2018 年,全 球三氯蔗糖有效产能 13000-15000 吨,其中泰莱公司产能在 4500 吨左右, 主要面向高端市场。中国三氯蔗糖行业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三氯蔗糖 生产制造企业总产能约 10000 吨左右,有效产能约 7000 吨左右。目前国 内存在多家年产能 300-500 吨的小型企业,由于生产技术和环保要求严苛, 此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相比于大型厂商生产成本 更高,未来在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处于低位时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3.6 纽甜:尚处于导入期纽甜,化学名为 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酰]-L-苯丙氨酸-1甲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和法国里昂大学合作研制的又一二肽甜味剂, 1993 年取得化合物专利。美国 FDA在 2002 年审核允许将纽甜应用在所有 食品及饮料中。中国 2003 年批准纽甜为新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目前,纽 甜已被 100 多个国家批准使用在 1000 多种产品中,包括食品饮料、动物 饲料、医药保健品、凉果蜜饯、烘焙食品、日化用品、香烟过滤嘴、槟榔 等领域。钮甜与阿斯巴甜的结构式相似,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由于纽甜较阿斯巴 甜多了 3,3-二甲基丁基组,从而降低了纽甜的反应活性,其不会与食品中 的芳香化合物、还原糖类反应而影响食品的甜味与风味。目前,纽甜的合 成方法广泛采用 Pd/C 催化剂,用 3,3-二甲基丁醛对阿斯巴甜进行加氢 烷化合成纽甜,此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率,且利于工业化应用。纽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纽甜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大致为,纽甜 被人体内的酶水解为脱脂化纽甜,脱脂化钮甜会迅速地从血浆中被移除, 随着粪便和尿液排除体外,有很少部分的脱脂化纽甜通过机体的进一步处 理,得到次级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也会随着尿液出体外。纽甜甜度高,添加量少,尚处于导入期。纽甜的甜度高,为蔗糖的 800010000 倍,在食品配料研发中,添加量较少,且不能很好的混合。目前纽 甜以复配的形式与其他甜味剂共同使用,尚处于导入期。3.7 甜菊糖苷:分为天然甜菊糖苷和葡萄糖基甜菊糖苷,市场迅速增长甜菊糖是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甜苷。甜叶菊是 一种原产于巴拉圭的菊类草本野生植物,甜菊糖是从甜叶菊中提取出的新 型天然甜味剂。2008 年,美国批准了甜菊糖用作甜味剂。2011 年欧盟委 员会批准甜菊糖苷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中国于 2015 年实施新版 GB 8270-2014 《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从结构上来看,甜菊糖苷是一类至少由 9 种甜味成分组成的四环二萜类化 合物,包括甜菊苷、Reb A 、Reb B 、Reb C 、Reb E、Reb F、甜茶苷、 杜克苷、甜菊双糖苷等。它们具有相同的苷元——甜菊醇,仅 C19 和 C13 位上连接不同数量的葡萄糖基、鼠李糖基或木糖基,从而形成味质、理化 性能各异的甜菊糖苷。甜菊糖苷具有诸多优点。安全性:甜菊糖苷在南美洲多个原产地国家有数 百年的食用历史,并且通过了 JECFA(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 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的安全性评价,在中国已经成熟应用了 30 多年。 溶解性:甜菊糖苷在水和酒精中溶解性良好,适合多种食品的应用。稳定 性:甜菊糖苷拥有较好的 pH 特性和热稳定性,甜菊糖苷在高温和不同 pH 条件下也非常稳定,在食品、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中不会发生反应变化。天然甜菊糖苷由于其本身的结构苷元甜菊醇无甜味且具有苦涩味,吃起来 有后甜味等不良口感,严重阻碍了其在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发 现,利用酶法或发酵法在甜菊糖苷的结构中引入一些新的糖分子,可以改 善天然甜菊糖苷的不良口味,得到甜味特性改善的甜菊糖苷即酶转苷甜菊 糖,该项技术从 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日本得到应用。酶转苷甜菊糖在中 国作为食品添加剂香精使用,中国官方对其的称谓是葡萄糖基甜菊糖苷。目前,甜菊糖苷的需求量在 10000 吨,2016-2018 年需求复合增速达到 30%,由于甜菊糖苷具有良好的特性,有多家公司发布含甜菊糖甜味剂产 品,主要公司包括:卡乐比食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达能集团、Grupo Bimbo、卡夫亨氏、雀巢、百事可乐联合利华等。从供给端来看,目前全 球产能接近 10000 吨左右,其中知名的生产企业有朗菁健康科技、谱赛科 等。金禾实业 2019 年 6 月发布环评报告,拟建设 100 吨甜菊糖苷产能, 预计未来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甜菊糖苷发展趋势向好。3.8 安赛蜜、三氯蔗糖和甜菊糖苷综合性能优异,发展趋势向好截止 2015 年,中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 20 多种,其中在饮料里允许使用 的甜味剂有甜蜜素、阿斯巴甜、纽甜、安赛蜜、甘草酸铵、三氯蔗糖、阿 力甜、索马甜等等。我们安全性、稳定性、溶解性、口感等角度来分析不 同甜味剂的优缺点。从安全性来看,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甜菊糖的安全性较好,阿斯巴 甜的安全性受到一定质疑。从稳定性来看,阿斯巴甜用在中性至碱性的产 品中甜味会降低,甚至失去甜味,高温长时间加热也会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而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在这方面表现要好很多。从溶解性来看,阿斯巴甜的 需要加热或在高速搅拌的条件下才可以溶解。而从甜味剂的口感来看,安 赛蜜和阿斯巴甜好于甜菊糖。安赛蜜、三氯蔗糖和甜菊糖苷在饮料市场新品研发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全球新品饮料研发市场来看,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在饮料产品中一直保持 稳定增长态势,阿斯巴甜的使用量有所下滑,甜菊糖苷作为天然甜味剂的 代表,在高端新产品的市场发展较好,而纽甜甜度较高,对于食品饮料厂 来讲,用量较难把控,因此尚处于导入时期。从中国饮料市场来看,三氯 蔗糖在饮料新品发展中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大量新产品研发均使用三 氯蔗糖作为糖的替代品,安赛蜜在新品研发趋势中小幅下滑,阿斯巴甜下 降最为明显,同样的,纽甜和甜菊糖苷产品用量较少,但甜菊糖苷增长势 头向好。四、投资建议人工甜味剂经历了六代的发展,目前全球整体规模约 100 亿左右,受益 于控糖政策的影响和蔗糖中枢价格上涨的预期,人工甜味剂将逐步替代 蔗糖,蔗糖整体市场空间约 8282 亿,甜味剂替代蔗糖市场空间巨大; 从甜味剂内部产品结构来看,安赛蜜、三氯蔗糖性能优异,有望替代传 统甜味剂,此外,甜菊糖苷作为天然甜味剂的代表,近年来市场需求快 速增长。综上所述,我们推荐甜味剂龙头企业金禾实业。主要逻辑如下:甜味剂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自配上游原材料,成本优势显著。公 司是甜味剂龙头企业,安塞蜜产能 12000 吨,全球市场占有率 60%以 上;三氯蔗糖产能 3000 吨,实际产量在 3500 吨以上,全球排名第二, 2020 年伴随着 5000 吨三氯蔗糖的投产,公司将成为三氯蔗糖龙头企业; 麦芽酚产能 4000 吨,其中甲基麦芽酚市场占有率 70%,乙基麦芽酚市 场占有率 50-60%;2020 年伴随着 5000 吨甲乙基麦芽酚产能的投产, 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自配安赛蜜原材料双乙烯 酮,三氯蔗糖原材料氯化亚砜,麦芽酚原材料糠醛,不断进行工艺优化, 公司成本优势显著。新项目投产在即,产业链延伸布局助力公司长期成长。公司设立子公司 金轩科技,投资建设 8 万吨氯化亚砜、2 万吨糠醛及生物质热电联产项 目,目前已建成 4 万吨氯化亚砜、1 万吨糠醛以及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 未来,公司拟投资建设 4500 吨佳乐麝香以及延伸 1 万吨糠醛下游产品 ——3000 吨 2-甲基呋喃、3000 吨 2-甲基四氢呋喃和 1000 吨呋喃铵盐 等项目。公司在通过扩大原材料自给进一步完善成本优势的同时,不断 丰富扩展下游高附加值产品,通过产业链相关产品的延伸,助力公司长 期成长。(报告来源:国金证券)(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

公案

新 CEO 上任一年,可口可乐出了 500 款新饮料

在可口可乐全球分支企业中,日本大概是创新力最强的一个。比如绫鹰绿茶、乔雅咖啡、带有抗性糊精的雪碧和可乐都是日本市场研发的。可口可乐日本公司每年会推出超过 100 个新品。最近引发关注的是可口可乐一百多年来的首款酒精饮料柠檬堂。而其他分部或多或少还是依赖美国总部研发的产品。这些产品可能最初都是为美国人设计的,并非那么本土。2017 年上任的可口可乐 CEO 詹鲲杰(James Quincey)上任后试图改变这样的情况。 可口可乐去年共推出 500 款饮料,比上一年增加 25%。而且有了更多的针对本地市场的产品。今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创新力度可以说超过以往:雪碧纤维+、淳茶舍、纯悦神纤水、可口可乐纤维+,还有(包装风格有点一言难尽的)水果茶调味饮料“唷茶”。另外可口可乐中国更新了乔雅咖啡的配方和包装:改变传统罐头包装,而采用可密封的 PET 瓶以便携带。图片来自:可口可乐中国图片来自:可口可乐中国它还在印度推出了带有果肉的芒果汁 Maaza Chunky,在巴西推出乳清奶昔和黄瓜味的雪碧,在法国推出带盐的柠檬味的汤力水。可口可乐 CEO 詹鲲杰提出可口可乐要成为 Total Beverage Company 的策略,他的方法论是在研发中试错和学习,把地区市场成功的品牌或者点子推广到全球市场。对跨国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常见的策略:比如可口可乐在中国时隔多年推出的新饮料“淳茶舍”,其实是引进香港市场的成熟产品。 它在澳大利亚 2017 年 10 月推出的可口可乐加咖啡(Coca-Cola Plus Coffee),也因反响不错而推向了越南和土耳其市场。可口可乐加咖啡(Coca-Cola Plus Coffee )图片来自:coca-cola不过,引进产品的难度其实比我们看到的更大,它近年几个“失败”的例子包括:退出英国市场的 Coca Cola Life(甜叶菊作为甜味剂的可乐);另外可口可乐投资的 Monster 功能饮料自 2016 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就表现不佳,最近在财报上还被提到拖累了整体业绩。其实这种发展非核心产品的策略还是有一定风险的。百事就曾体会到:因为投入过多资源到带起果汁品牌 Izze Fusions 中,它的核心品牌包括百事可乐、激浪和佳得乐的市场份额都下降了。可口可乐 CEO 詹鲲杰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即便)出新这么多,但不等到真正有增长的迹象,可口可乐公司不会赌上全部身家。”可口可乐还在更迭那些不成功的产品。2018 年年初,可口可乐的中东和北非业务部门选出超过 125 个表现不佳的品类,至今已经下架其中的 60% 产品,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将剩下的产品全部退市。 2018 年第二季度,可口可乐销售额为 89 亿美元,排除剥离灌装业务的影响,销售额有机增长 5%。利润为 23 亿美元,主要因为收入税的减少,而同比增长 67%。零度可乐销量增长了两位数,包括运动水、功能水和瓶装水在内的部分增长了4%。Fuze Tea 也卖得不错,但是果汁销量下降。中国和印度扛起了亚太地区的增长点,增速超过了日本和澳洲。该季度可口可乐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地区的有机销售额涨幅分别为 7% 和 11%。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地区增长了 6%。但是,占可口可乐营收一半的北美市场有机销售额却跌了 1%,因为果汁等植物饮品卖得不好。题图来自 Visualhunt 以及可口可乐

力牧

全面禁抗政策催生百亿市场,晨光生物加速布局

国家农业农村部第194号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于今年正式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药物。距离2020年7月1日,中国养殖业全面替抗的到来仅剩三十多天,替抗产品迎来红利期,溢多利、晨光生物、蔚蓝生物等上市公司纷纷加快对替抗产品的研究与推广,抢占替抗蓝海市场。控制饲用抗生素滥用刻不容缓饲用抗生素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饲养者将青霉素的发酵残渣加在饲料中喂猪发现使用这种饲料喂猪比普通饲料喂的猪成长得更快,后经各国反复验证得出一致结论。因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在动物肠道内发挥抑菌和杀菌作用,有效阻止肠道有害微生物的增殖,减少发病率,抗生素逐渐被加入到饲料添加剂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对全球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畜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动物耐药性、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经异常严峻。据相关调查显示,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自然环境中也存在各类抗生素,且抗生素含量有持续增高之趋势。我国是世界第一饲料生产大国,也是抗生素使用第一大国,每年饲用抗生素消耗量约10万吨,占全球使用量的30%以上。近年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饲用抗生素用量显著增长,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系统已受到严重破坏,尤其是以海河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较为严重,其中长江抗生素平均浓度为156ng/L(纳克/升),高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曾有专家对在长三角流域生活的孕妇及儿童进行抽样检测,发现体内有多种人用、兽用抗生素,且部分检出的抗生素早已在临床中禁用,对人有较大危害,控制抗生素滥用尤其是饲用抗生素滥用已经迫在眉睫。替抗饲料添加剂迎来百亿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实施饲料禁抗政策多年,从长远看,研发无抗饲料,通过养殖环境控制、生物防疫、精细化管理和日常营养改进的综合方案来实现无抗养殖,是全球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农业农村部第194号政策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强制减少国内畜牧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依赖,有利于从源头改善国内畜牧养殖业的环境,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中国畜牧养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2011年至2019年,全球饲料总产量从8.73亿吨增长至11.26亿吨,CAGR为3.2%,整体呈缓慢且刚性增长的态势。2019年,我国饲料总产量22885.4万吨,受生猪产能下滑和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等影响,产量同比下降3.7%。而饲料添加剂作为饲料行业的上游产业,需求量只增不减,全国饲料添加剂产量1199.2万吨,同比增长8.2%。多种替抗方案并存,上市公司各有侧重随着国内饲料禁抗政策实施,国内畜牧养殖业急需替代品,饲料添加剂市场将逐步由以药物添加剂为主向以不含抗生素的功能性添加剂为主转变,从饲料源头保证动物源食品的安全,对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技术及产品效用也将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的替抗饲料一般使用中药及天然植物提取物、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物,以达到传统饲料的生长水平,起到促生长、预防疾病的作用且毒副作用小、药物残留少。微生态制剂产品俗称活性益生菌,是指从动物、自然界分离或通过生物工程合成的有益微生物。作用主要为调整动物肠道菌平衡,抵御病原菌侵染以及促进消化吸收,可用于饲料添加剂中促进动物生长,改善动物食品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增加动物免疫力。国内主要生产微生物制剂的上市公司包括蔚蓝生物、海大集团等,蔚蓝生物官网显示公司微生态制剂包括植物、动物、和保健品,其中动物微生态产品能在保障肠道健康的同时,改善猪、家禽、牛和部分水产动物的生产性能。酶制剂是通过特殊生产工艺加工成包含单一酶或混合酶的工业产品,其通过补充动物內源酶的不足,增加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的酶,从而促进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代表企业溢多利是我国生物酶制剂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亚洲最大的生物酶制剂制造与服务企业,产品包括复合酶、植酸酶、果胶酶等十几种饲用酶。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既要杜绝产生新的耐药菌株,又要无限接近抗生素的防病促长效果。目前国内各种替抗方案均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中药及植物提取物等各有优势,但暂未发现有单一饲料添加剂可以完全替代饲用抗生素的促生长效果,更不好直接和抗生素的效果比较。天然、低成本替抗 植物提取龙头企业入场中药及天然植物含有生物碱、多糖、苷类等生物活性物质,依据我国传统的中兽医理论或中药及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特性,应用在饲料添加剂中可起到直接杀菌抑菌作用,促进肠道吸收、增强免疫、提高动物健康水平。比如博落回提取物可抗菌消炎、开胃、促生长,用于促进猪、鸡、鱼等生长;山花黄芩提取物可抗炎、抑菌,促生长,促进肉鸡、断奶仔猪生长。另外各类植物精油产品替抗效果也在欧美等国家得到认可。中药及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性、毒副作用小、药物残留低、无抗药性的特点,在我国养殖过程中使用普遍,现有《饲料原料目录》有百余种中药材及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市场主流的替抗方案之一,中药替抗相对于其他替抗方案具备明显成本优势,未来在替抗空间有无限潜力。目前国内主要做中药及天然植物的企业包括晨光生物、北京康华远景。据公开资料显示,晨光生物正在研发的新品di-CQA,主要作用是增强动物的免疫力,提高料肉比,可用于饲料添加剂中替代抗生素使用。新产品是从甜叶菊中正常提取公司甜菊糖产品时同步提取得出,属行业革命性创新。新品成本很低,预测毛利可与公司另一高毛利产品番茄红素相当,远超公司现有的一众产品,未来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上市公司晨光生物专注天然植物提取行业二十余年,具备先进的植物提取技术,相比行业常用的煎煮法,产品有效成分得率更高。技术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公司近年研发投入资金和占比持续保持上升趋势,19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5.66%,远高于同业。自有研发中心为业内首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融研发、检测、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技术创新系统,相继与国内外二十余所高校开展长期合作。获得国家、省部级市级科技相关奖励5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专利298项,授权专利181项,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中药及天然植物的来源对有效成分有较大影响,晨光生物一直十分重视上游原材料品质,近年不断扩大在全球优势产区的原材料基地面积,在云南、新疆、印度、赞比亚等地均有种植基地,具备较强的原材料控制能力。公司今年甜叶菊种植面积超一万亩,充分保障了替抗新品di-CQA的原材料品质。公司产品远销海外三十多个国家,在全球市场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据晨光生物在互动易平台的回复,公司已与国内部分龙头饲料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未来替抗饲料添加剂可能会借助已有合作关系更快速的打开国内外市场。虽然晨光生物不是从事饲料添加剂最早的企业,但作为天然植物提取行业的龙头企业,却有提取技术、产品研发、上下游资源等多方面优势从事中药及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替抗研究应用,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有望后来居上,为公司长期业绩增长增加新筹码。据北京康华远景官网显示,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持续专注于天然植物提取物在畜牧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现已有产品二十余种,主要产品是将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复方中药进一步炮制提取有效成分。目前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是行业内主要替换方案之一 ,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在今年两会提出《关于加快中药材及天然植物提取物进入饲料替抗新品种审批的建议》,依照目前规定,审批流程较长,短期内无法应用,而大量饲料及养殖企业急于寻找成熟有效的替抗解决方案。卢庆国建议简化中药材及天然植物提取物进入饲料替抗新品种审批规则,加快审批速度。对于已经批准在食品或保健食品中使用或列入《饲料原料目录》中的品种,建议减免申报所需的安全性评价材料。同时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药、天然植物提取物饲用替抗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

逆教

2026年全球甜味剂市场将达279亿美元

根据Valuates Reports的最新报告预测,到2026年,全球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224.9亿美元增长到279.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随着零卡路里甜味剂在许多食品中,尤其是在饮料中的使用日益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的增长。01天然甜味剂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对过量摄入糖的不良影响(例如体重增加,糖尿病,血压和心脏问题)的担忧日益增强,迫使消费者不得不选择低热量的代糖。此外,随着技术和研发的进步,制造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高品质的天然甜味剂,也增加了消费者对天然甜味剂的接受程度,进而推动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的增长。天然甜味剂在不影响产品口感和风味的情况下减少卡路里摄入量的能力,有望在预测期内为天然甜味剂市场的发展提供动力。此外,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鼓励食品饮料生产商降低产品中糖含量,也促进了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的增长。当然,与合成甜味剂相比,天然甜味剂仍存在一定的口感和使用局限性,在某些产品的应用中的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的增长。在未来几年,预计北美市场将占据全球最大的天然甜味剂市场份额,北美的天然甜味剂市场的优势归因于体育运动的增加,和消费者对该地区卡路里摄入量普遍偏高的意识提高。此外,在特殊场合和节日(例如生日,圣诞节和万圣节),糖果和巧克力的消费增加,也增加了该地区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的增长。而亚太地区则会迎来最高的市场增长率,亚太地区的这种快速增长归因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保持体重并遵循科学的饮食习惯来保持身体健康,使该地区的天然甜味剂市场有望获得丰厚的增长机会。02天然甜味剂:甜菊糖2018年全球甜菊糖市场为6.371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1.694亿美元,从2019年到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0%。甜菊糖是一种天然零卡路里,不会引起龋齿和血糖上升的甜味剂。它具有多种潜在健康益处,尤其是在维持正常的血糖和血压,以及控制体重方面。此外,它还具有很多便于应用的特性, 如增强风味,有抗氧化性可以防止食物发酵和变色,可降低饮料的黏性以及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还可作为天然稳定剂。因此,它被用作许多食品和饮料中的糖替代,已成为最流行的甜味剂之一。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不断增加以及肥胖人口的激增,推动了对含甜菊糖产品的需求,这些产品会更加适合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食用。此外,网购,超市和便利店等分销渠道的扩展使甜菊糖餐桌糖容易被消费者购买到,进而带动了甜菊糖市场的增长。目前,甜菊糖在食品饮料、制药、动物饲料、化妆品和个人护理领域都有相当广泛的应用。从形式上看,粉末形式在甜菊糖市场中所占份额最高,除了便于应用外,这种形式是高度可溶的并且具有更长的保存期限,因此比其他形式的甜菊糖更受欢迎。从地区来看,亚太地区占据了最高的市场份额。在日本等亚洲国家,甜菊糖多年来一直被用作食品和饮料以及膳食补充剂领域的关键成分。我国是甜叶菊提取物的主要出口国家,多年来甜叶菊一直是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最多的品种。根据海关数据,2020年上半年,我国甜菊叶提取物出口额仍达到1.3亿美元,未受到疫情过多的影响。03天然甜味剂:多元醇到2027年,全球多元醇甜味剂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9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消费者对低热量食品的偏好,以及人们对健康问题(例如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脏病)的日益关注,有望刺激该行业的发展。多元醇是从生物废料中发酵或加氢产生的糖类衍生物,又被称为糖醇,在食品、制药、化妆品以及其他化工领域被广泛应用。糖醇虽不是糖,但具有糖的甜味,并且不会腐蚀牙齿,对人体血糖值上升无影响,对酸、热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被作为甜味剂应用于无糖、低糖食品中。粉末状的多元醇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2019年占全球多元醇总销售额的75.0%以上。糖粉形式的多元醇可用于制造各类食品,如糖果、零食和烘焙食品,由于易于处理、运输和储存以及较长的保质期,因此在预测期内将会稳定增长。液体或糖浆形式的多元醇甜味剂具有高水溶性,这对于制药和营养保健品配方非常有用。消费者对对天然糖替代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将推动对液态糖醇的需求,尤其是在饮料中的应用。其中,山梨糖醇的甜味剂预计将是多元醇最大的类型细分市场,基于山梨糖醇的甜味剂市场在2019年占全球多元醇甜味剂的41%以上,预计山梨糖醇在预测期内将以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图源:Halo TopHalo Top低热量冰淇淋是风靡美国市场的一种低糖低卡冰淇淋,使用赤藓糖醇和甜菊糖作为甜味剂。04天然甜味剂:罗汉果罗汉果市场预计将在预测期内快速增长。2019年全球罗汉果市场为3.9634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321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3%。凭借大量的健康益处,市场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获得更大的牵引力。用于零售用途的包装形式的创新可能会促使将来在家庭中大量使用该产品。罗汉果除了在血压血糖管理上存在很大的优势,对咳嗽在内的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它还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剂含量,拥有较长的保质期。在市场方面,罗汉果市场分为天然和有机市场。根据区域,罗汉果市场可分为五个主要区域:拉丁美洲,北美,亚太地区,欧洲以及中东和非洲。预计北美地区将对罗汉果市场做出最大的贡献。而欧洲市场将是未来几年最有利可图的市场之一,因为该地区的消费者对天然零卡路里甜味剂有着很大的需求。而亚太地区、拉丁美洲以及中东和非洲等市场将成为极具潜力的地区,这些市场尚未充分开发,存在业务拓展的需求,尤其是罗汉果的原产地中国。图源:foodbusinessnewsChobani Complete无乳糖高蛋白酸奶每份含3g可溶性膳食纤维,20g蛋白质,不含添加糖,使用罗汉果和甜菊糖作为甜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