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7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的成果: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研究生教育大踏步发展的今天,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文件政策,高校作为政策执行者也是大动作频繁,让人感觉“风雨欲来”。明确导师的权责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此前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认为该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决定充分采纳。教育部表示,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破除“唯论文”倾向;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学位论文答辩前,严格审核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培养单位要切实保障和规范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博士生学业管理,增强博士生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但在进一步扩大导师权益的同时,教育部也对导师的权益范围进行了限制。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切实履行选聘程序,建立招生资格定期审核和动态调整制度,确保博士生导师选聘质量。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研究生在学期间及毕业后反馈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考核情况科学合理地纳入导师评价体系。考评结果将作为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作为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和招生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教育、引导和激励功能。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得放纵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不得侵犯研究生学术权益,不按实际贡献排序署名。不得讽刺、挖苦、辱骂研究生或有其他侮辱行为,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关系。此外,健全导师变更制度,明确导师变更程序,建立动态灵活的调整办法。因博士生转学、转专业、更换研究方向,或导师健康原因、调离等情况,研究生和导师均可提出变更导师的申请。重点发展专硕事业教育部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优先新增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亟需领域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向专业学位倾斜。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在申请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时,申请条件可降低20%。已获得学位授权自主审核资格的学位授予单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增列学位授权点,不参加本次新增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争取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实行导师动态调整机制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上的各项举动,或许更能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决心。天津大学从2014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行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面实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审核制”,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打破导师终身制,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转变,并率先提出导师岗位与职称“脱钩”,对师德失范人员实行一票否决,严禁上岗。而华南理工大学自2012年起开始探索导师资格与招生资格的分离,尝试开展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审核,该工作已连续开展9年,在调动研究生导师培养积极性和提升导师培养质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深圳大学自2014年全面实行导师资格遴选(确认)与招生条件审核相分离的制度以来,深圳大学每年博导的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为75%-80%,硕导的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一般为70%-75%,基本达到了以适度竞争激活导师队伍活力的制度效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取得了显著提升。分流机制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对导师提出更严格要求的同时,天津大学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加强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关键环节,以及学术规范、学习年限等方面,明确质量标准,开展考核评价,实施分流选择。这一举措旨在严格培养质量标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及时调整和选择发展方向的空间,避免临近毕业退出导致学生时间成本的损失,以及学校和导师教育资源的低效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期间,共有超过30所高校公布了研究生退学名单,涉及学生数量超过1300人,其中还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是清退的主要原因。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超过全日制博士 (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的学籍管理作出分类处理。江苏大学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4月研究生学籍清退名单的通知》,决定对李**等35名研究生清退学籍并做退学处理。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大学已对该校至少60名硕博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陆续至少有15个学院发布《关于给予部分超期研究生按退学处理的公告》,对所属学院的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这次清理所涉研究生数量规模不小。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这次学籍清理至少涉及93名研究生。被清退显然不是学校和学生愿意看到的结果,该举措虽然残酷,却是有效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分流机制。质量始终是研究生培养的唯一落脚点,“严进严出”应是高校管理的常态,这既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严谨治学的应行之义。排查近5年硕博学位论文对研究生质量的严抓,不仅体现在清退分流上,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更能体现我国办好高等教育的决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布《关于开展学位论文规范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该校近五年硕博学位论文正式进行全面排查,并复核近五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扩大推免及非全日制招生比例纵观近年高校发布的招生章程,能明显发现名校专业硕士的录取正在逐步向非全日制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前,已有不少大学陆续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如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专硕针对在职人员招生更妥帖,也更合适。有专家表示,“非全日制是专业硕士的未来发展趋势”。数据来自青塔,特此鸣谢!如有侵权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1月18日讯(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刘晓艳)天津大学今天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等八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该校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据了解,天津大学将在部分特色学科试点“完全学分制”改革,针对研究生突出“研”的学习特点,构建更加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完全学分制”强调自由选、随时学,即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志趣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在完成部分核心课程的学习后,直接进入课题研究,再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知识拓展志趣、职业发展规划等,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答辩。与完全学分制对应的是天津大学同步启动的“一流大学学科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学校将在全学科建成厚基础、有深度、高水平的学科核心课程,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呈现学科知识的历史演进、层次脉络与系统架构,通过课程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们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发挥课程对科学研究和个人发展的支撑作用,避免选到的课程不需要、需要的课程选不到。”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介绍,“完全学分制”将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学校还将同步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丰富由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知识拓展等多种兴趣化模块组成的“课程超市”,并通过学分转换和认定建立“学分银行”,保障“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同时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继续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支持前沿性课题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继续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培育和评审项目”,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双轨评价,抬高质量标尺线;推进实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推动研究生层面“新工科”建设,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作者:陈欣然 刘晓艳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欣然)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差异化扩大招生规模,建“双师型”导师队伍……近日,天津市教委、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财政局联合出台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指明改革路径。根据该意见,天津将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天津市高校学科大数据平台,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着力培育南开大学化学、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等一批顶尖学科。根据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天津市重大需求,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差异化扩大招生规模。全市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向“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领域,及公共卫生、重症救治等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相关领域倾斜。扩大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力争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博士专业学位招生数量大幅增加。健全市校两级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招生计划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授权点倾斜。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优化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和内容,复试考核权重一般不低于40%,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考查,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把“研究”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生物制药等前沿和优势领域,与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共建联合科学研究中心、重大研究平台和研究基地,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推进本研衔接、硕博贯通培养,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实施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在智能科技、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关键领域和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建设100个左右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紧密围绕产业需求,设立“服务产业研究生工作站”,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或“产业研究院”;引导高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部门设立“产业教授”。明确专业学位导师在行业企业从业经历时限要求,建强“双师型”导师队伍。作者:陈欣然
■ 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着力培育南开大学化学、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等一批顶尖学科,强化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源头供给。■ 力争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博士专业学位招生数量大幅增加。■ 在智能科技、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关键领域和CPU、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细分领域,建设100个左右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力争到2025年,企业骨干、产业集群带头人、行业协会专家等达到专业学位导师规模的50%。近日,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加强质量监督管理、落实条件保障措施七个方面28条主要建设任务。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规模结构更具优势、培养模式更显特色、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基础知识扎实、学术素养深厚、创新与实践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到2035年,全市高校将成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提升,建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市。据了解,我市将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全开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全市高校学科建设规划,科学优化布局,合理调整方向,凝练特色优势,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促进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着力培育南开大学化学、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等一批顶尖学科,强化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源头供给。聚焦信创产业主攻方向和“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网络安全与数据智能”“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一批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着力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我市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全市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向“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领域,及公共卫生、重症救治等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相关领域倾斜。扩大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力争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博士专业学位招生数量大幅增加。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体系。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生物制药、组分中药等前沿和优势领域,与360、国科量子、天津药研院、天士力等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共建联合科学研究中心、重大研究平台和研究基地,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推进本研衔接、硕博贯通培养,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实施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在智能科技、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关键领域和CPU、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细分领域,建设100个左右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制定全面的研究生导师岗位选聘标准。明确导师职责边界,规范导师指导行为,保障和规范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坚定支持导师按规章制度严格研究生管理。健全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和招生计划动态调整制度。明确专业学位导师在行业企业从业经历时限要求,建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力争到2025年,企业骨干、产业集群带头人、行业协会专家等达到专业学位导师规模的50%。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大数据应用,完善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行为体系,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
昨天,记者从天津市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了解到,天津市将实施七项任务十大计划,全力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到2025年,建立起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规模结构更具优势、培养模式更显特色、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的更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一大批基础知识扎实、学术素养深厚、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到2035年,研究生教育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提升,高校成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建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市。这七项任务包括:一是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成一批示范高校,推出一批示范课程,选树一批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发挥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遴选研究生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研究生党建先进典型。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完善科学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体系,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二是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瞄准基础研究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遴选高水平学科,强化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源头供给。围绕“1+3+4”现代产业体系遴选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突出学科育人导向,以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关键领域和天津市重大发展需求为重点,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三是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差异化扩大招生规模,招生计划增量向“1+3+4”现代产业体系领域以及公共卫生、重症救治等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相关领域倾斜。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倾斜。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硕士研究生复试考核权重,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四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培养模式。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聘请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高端人才担任研究生导师,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推进本研衔接、硕博贯通培养。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聚焦天津市重点产业领域打造示范基地。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打造研究生精品课程、网络示范课程和优秀研究生教材。设立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引导研究生潜心研究。强化培养环节质量监控,畅通分流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体系。五是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完善选聘标准,明确导师职责,规范指导行为,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建强专业学位导师队伍,打造“双师型”导师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加强导师岗位培训,构建常态化导师培训制度。六是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合理制定学位论文授予标准,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加强外部质量监督评价,实施常态化、制度化的质量督导和测评,支持第三方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评价。完善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加强动态监测。七是落实条件保障措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研究生教育意识形态阵地。切实做好经费保障,改革完善奖助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十大计划包括: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顶尖学科培育计划,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研究生课程改革计划,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导师队伍水平提升计划,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计划,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机制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计划。(记者 张雯婧)
央广网天津1月18日消息(记者杨煜 通讯员刘晓艳)1月中旬,天津大学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培养”“国际合作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分类评价机制”八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八大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除之前已公布的“分流选择”外,还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并提出“核心课程”理念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天津大学将在部分特色学科试点“完全学分制”改革,针对研究生突出“研”的学习特点,构建更加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完全学分制”强调自由选、随时学,即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志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完成部分核心课程的学习后,直接进入课题研究,再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知识拓展志趣、职业发展规划等,自主选学需要的课程,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答辩。与完全学分制对应的是天津大学同步启动的“一流大学学科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在全学科建成“厚基础、有深度、高水平”的学科核心课程,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呈现学科知识的历史演进、层次脉络与系统架构,通过课程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们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发挥课程对科学研究和个人发展的支撑作用,避免选到的课程不需要、需要的课程选不到。”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表示,学校还将同步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丰富由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知识拓展等多种兴趣化模块组成的“课程超市”,并通过学分转换和认定建立“学分银行”,保障“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同时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继续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支持前沿性课题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继续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培育和评审项目”,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双轨评价,抬高质量标尺线;推进实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推动研究生层面“新工科”建设,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该校29日启动实施的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对达不到培养关键环节质量要求的研究生,将采取终止继续攻读现有学位或终止培养的措施。其中,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如出现未通过培养环节考核的,将被终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转为硕士生培养。同时天津大学全面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实行导师岗位聘期制与招生资格年审制。据介绍,天津大学从2014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打破导师终身制,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转变,并率先提出导师岗位与职称“脱钩”,对师德失范人员实行一票否决,严禁上岗。根据计划,天津大学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加强了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关键环节,以及学术规范、学习年限等方面,明确质量标准,开展考核评价,实施分流选择。这一举措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及时调整和选择发展方向的空间,避免临近毕业退出而导致学生时间成本的损失。学校也将完善常态化的学业预警与干预机制,及时告知研究生本人及其导师,提醒关注研究生学业进展。(来源:新华社)
天津大学近日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培养”“国际合作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分类评价机制”八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八大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除之前已公布的“分流选择”外,还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并提出“核心课程”理念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天津大学将在部分特色学科试点“完全学分制”改革,针对研究生突出“研”的学习特点,构建更加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完全学分制”强调自由选、随时学,即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志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完成部分核心课程的学习后,直接进入课题研究,再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知识拓展志趣、职业发展规划等,自主选学需要的课程,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答辩。与完全学分制对应的是天津大学同步启动的“一流大学学科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在全学科建成“厚基础、有深度、高水平”的学科核心课程,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呈现学科知识的历史演进、层次脉络与系统架构,通过课程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们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发挥课程对科学研究和个人发展的支撑作用,避免选到的课程不需要、需要的课程选不到。”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表示,学校还将同步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丰富由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知识拓展等多种兴趣化模块组成的“课程超市”,并通过学分转换和认定建立“学分银行”,保障“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同时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继续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支持前沿性课题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继续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培育和评审项目”,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双轨评价,抬高质量标尺线;推进实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推动研究生层面“新工科”建设,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来源:中国青年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8日,记者从天津市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了解到,天津市将实施七项任务十大计划,全力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到2025年,建立起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规模结构更具优势、培养模式更显特色、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的更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一大批基础知识扎实、学术素养深厚、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到2035年,研究生教育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提升,高校成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建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市。这七项任务包括:一是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成一批示范高校,推出一批示范课程,选树一批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发挥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遴选研究生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研究生党建先进典型。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完善科学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体系,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二是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瞄准基础研究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遴选高水平学科,强化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源头供给。围绕“1 3 4”现代产业体系遴选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突出学科育人导向,以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关键领域和天津市重大发展需求为重点,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三是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差异化扩大招生规模,招生计划增量向“1 3 4”现代产业体系领域以及公共卫生、重症救治等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相关领域倾斜。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倾斜。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硕士研究生复试考核权重,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四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培养模式。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聘请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高端人才担任研究生导师,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推进本研衔接、硕博贯通培养。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聚焦天津市重点产业领域打造示范基地。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打造研究生精品课程、网络示范课程和优秀研究生教材。设立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引导研究生潜心研究。强化培养环节质量监控,畅通分流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体系。五是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完善选聘标准,明确导师职责,规范指导行为,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建强专业学位导师队伍,打造“双师型”导师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加强导师岗位培训,构建常态化导师培训制度。六是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合理制定学位论文授予标准,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加强外部质量监督评价,实施常态化、制度化的质量督导和测评,支持第三方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评价。完善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加强动态监测。(记者 张雯婧)七是落实条件保障措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研究生教育意识形态阵地。切实做好经费保障,改革完善奖助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十大计划包括: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顶尖学科培育计划,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研究生课程改革计划,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导师队伍水平提升计划,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计划,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机制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计划。
12月24日,天津外国语大学成功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白海力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书记殷奇、校长陈法春、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副校长余江、副校长李迎迎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殷奇、陈法春主持。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讲话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从重要指示、重要批示、重要讲话、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五个重要”出发,深度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以及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他结合天津市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传达了市教委出台的“1+4+10”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和文件精神。他充分肯定了我校目前在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对未来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要求学校牢牢把握研究生教育改革战略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做到目标明、定位准、改革深、措施实、成效好,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校党委书记殷奇作总结发言校党委书记殷奇指出,此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求索精神、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实现我校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目标。研究生培养工作要做到六个理念先行,要有政治理念、质量理念、创新理念、开放理念、分类指导理念和可持续培养理念。要遵循六个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与时俱进原则、深化改革原则、系统运筹原则、符合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原则。他要求各单位,要紧紧抓住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契机,将研究生培养工作落实到规划中、任务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研究生教育工作,走出一条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校长陈法春作研究生教育工作主旨报告校长陈法春作“适应新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工作主旨报告。他强调,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将我校列为全市唯一一所“按需推荐”博士授权单位推荐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是对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信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成绩斐然,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全校要统一思想,明确我校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工作目标,落实研究生教育工作各项任务,把握“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研究生教育更高质量发展。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发言博士生导师、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龙范教授发言博士生导师、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晶教授发言博士毕业生代表陈勇发言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王铭玉教授,阐述了我校外语学科发展历史,详述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我校外语学科要发挥全校研究生培养的“旗帜”作用。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龙范教授、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晶教授,从国别与区域方向建设与人才培养、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博士人才培养、应急语言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典型发言。应届博士毕业生代表陈勇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历程。此次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是我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的誓师大会。学校就研究生教育工作推出“1+10”文件汇编,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大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本次会议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速换挡,为吹响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冲锋号,为实现高水平外国语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