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来捡漏!该985分校首次招生不言则齐

来捡漏!该985分校首次招生

众所周知,有些985高校的异地分校,难度一般会比本校低一些,尤其是第一年招生的院校,竞争压力较小,小伙伴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说不定是一条上岸名校的绝佳机会。比如今天要推荐的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简介佐治亚理工学院是美国顶尖的理工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并称"美国三大理工学院",工程与信息技术学科享誉世界。天津大学是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此次两校与深圳合作办学,将结合两校学科优势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开设通讯工程、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电力能源、微电子、光电、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学科专业。其中下设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和分析学(大数据分析)是四个外国硕士学位专业,录取方式、授课内容、学位要求与学位证书与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主校区完全一致。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构建世界一流水平的特色学院,打造我国中外高水平合作办学的典范。培养模式及学费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采取国际化培养模式,有意向的学生还可申请佐治亚理工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硕士学位项目,并有机会优先进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对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的介绍是:天津大学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在深圳合作举办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硕士项目是经过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硕士教育项目由佐治亚理工的教授轮流执教,录取方式、授课内容、学位要求与学位证书与亚特兰大主校区完全一致。学生获得的是标准的佐治亚理工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值得注意的是,天大佐治亚理工有双硕士项目,考取双硕士项目的学生,保研或考研被天大录取后先在深圳学习一年半达到佐治亚理工毕业要求之后,返回天津大学本部学习进行学分兑换,合计三年后可以完成毕业要求,拿到天津大学的学位。完成所有任务后同时授予两校的硕士学位。该类学生应该通过考研或保研等方式首先被天津大学录取,再通过网申申请深圳入学,具体步骤可以理解为深层次的天大硕士生交流项目,深圳学院也将提供优厚的奖学金。该分校今年首招研究生天津大学在2021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写到,新增433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招生单位,并且在招生目录里可见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分析学等专业的招生咨询情况。网友【五个橘核】曾是佐治亚理工学院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评论道:①师资强大,会有美国工程院院土前来招收博士生,来上课的老师基本都是EEEFellow,校区主管的学生都已经是国家千人了。②深圳全方面环境强于天津,如果分开招生,未来分数会超过天大本校。③创业创新环境很好,电子类校友企业众多,都是拿到投资的创业公司。也有天津大学的本科生评论,“这对我天大的电子计算机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今后我们在深圳,广东的知名度也会大大提高。而且,学校在通信,电子,计算机方面的话语权也会有所提高。”不管是异地办学,还是中外合作项目,终归是能拿到硕士学位证,当然对于双硕士学位努努力也是有的,很多同学也通过深圳学院的平台攻读了国外的博士,算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像这种学校如果有意向报考的话可以去咨询一下学院相关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毕竟多为国外老师授课的话也对我们自身的素和能力有一定要求,不是想申请就能进的,当然还要考虑下自身经济条件。好了,今天的院校就介绍到这里了,对于部分同学来说也是一个可以选择报考的机会,多了解一些院校信息也没坏处嘛。最后希望大家最近复习顺利,要加油上岸啊!本文综合自网络

棺材石

从天大到佐治亚理工ECE博士的之旅,Pivot才是让我事半功倍的秘籍

Pivot学员:L学姐毕业院校: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硬件条件:GPA 3.8 TOEFL 101 GRE 321+3录取结果:Gatech-ECE博士全奖USC-EE博士全奖TAMU-EE博士全奖Q:非常高兴学姐接受采访!今天就申请过程来聊聊~学姐可以简单讲一下申请时的规划安排嘛?我是在Pivot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时间规划,具体情况是从大三开始申请准备,大三上学习托福,大三下学习GRE,同时大三也参加了校内科研。之后的暑假在清华做暑研,大四上在10月考出了英语成绩,之后就是准备文书以及套磁,12月到来年2月都是套磁面试的时间。整个过程中Pivot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每个阶段都会提前和我沟通下一步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具体要怎么准备等。尤其是套磁和面试部分,我记得去年除夕晚上我还在Pivot老师的指导下回复套磁老师的邮件。申请路上感谢Pivot老师一直贴心陪伴与鼓励~Q:非常感谢学姐的信赖!学姐可以分享一下套磁、面试的一些经验吗?关于博士套磁,我都是在Pivot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首先Pivot这边资料整理的真的很齐全,给了我目标项目的几乎所有老师的信息,之后我就只用在主页看一下新来的老师信息就可以了。我认为套磁的时候要先仔细看一下老师的主页,关注实验室的项目以及老师对未来博士生的要求,其次,在写套磁信的时候也参考了Pivot老师的意见会贴合着老师的要求来写,用尽量短的篇幅表现出自己的科研经历跟老师的方向非常吻合。最后,面试的时候根据Pivot老师的指导,可以提前准备一个PPT介绍自己的科研经历。有PPT会比纯粹的语言更容易讲明白,而且这样要讲的内容是由自己占主导的,面试也能更从容不迫,老师往往也会觉的你准备的很充分,是一个心理加分项。Q:学姐在硬条件达标的前提下如何提升软实力?暑研经历在申请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呢?软实力主要指的是科研经历,可以主动联系自己学校的老师,加入老师的实验室中。另外,暑研也是很好的科研机会,可以在年初的时候开始向国外或者清北老师套磁申请暑研。我的暑研经历是在清华,是我的申请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科研经历。非常幸运的是我暑研导师的课题组刚好有一个跟我的方向非常吻合的项目,我期间就做了一些复现以及改进的工作,最后也拿到了老师的推荐信,对我的申请帮助非常大。在这里感谢Pivot老师帮我写的推荐信初稿,措辞非常到位,我的清华科研老师直接签字同意了。在申请面试的时候,我也会给面试的导师详细讲解我的这段暑研经历,往往也都能得到导师的肯定。Q:学姐觉得怎样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能够拿到好的推荐信的暑研机会?主要还是在套磁的时候要申请跟自己方向匹配的导师吧,另外也的确有一些运气的因素。另外,如果自己的方向相对比较热门的话,可能申请到适合自己的暑研几率也会稍大一些吧。至于推荐信,我觉得一般国内的老师不会太刁难学生,暑研的时候要尽力做好自己的任务,在组会的时候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多去跟导师以及学长学姐多交流。Q:学姐本专业的同学能申请的方向有哪些?转专业申请的话能考虑的方向有什么?我本科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个专业有点“万金油”的感觉,软件硬件都有涉及但都学的不深,但对于想要转专业或者换方向的同学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电路、信号处理、通信,以及现在大热的机器学习、图像处理、机器人等等都是对口的方向,对于转码或者转硬件也都提供了一些基础知识,我认为是一个对转专业很友好的专业。关于专业选择这一块,学弟学妹们需要的话可以和Pivot老师沟通下,老师们都非常有经验,会根据你的需求找到适合你申请的方向和相关的背景提升的科研资源。Q:学姐的专业还有这么多可选择的方向啊!那学姐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考虑了哪些因素?一个是学校的排名吧,包括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都会考虑;再就是筛选导师,如果有方向匹配中意的导师会对这个学校更留意一些,选择一个好导师我认为非常重要;另外还有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安全性等等。这些信息均是Pivot老师建议我要考虑的因素,我还在老师的指导下询问了博士生关于导师和实验室的细节信息等等,Pivot老师提供的信息真的是很全的哇~Q:学姐觉得申请过程中找咨询机构有哪些作用?Pivot老师在申请过程中提供了哪些帮助呢?咨询机构可以为自己的申请准备提供很多指导,避免走弯路,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宝贵的申请时间,节省了很多自己摸索的时间和精力。 像语言考试的学习资料和时间安排、科研经历的申请方法、文书的准备工作、套磁面试的经验等等,甚至是方向以及课程的选择,Pivot老师都会给出很多的建议和帮助。我记得当初我在决定最终去哪个项目读博士这件事上很纠结,Pivot老师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最终我选择了自己想去的佐治亚理工读博士,感谢Pivot老师全程对我的帮助,真的是非常感谢!以我个人经历来讲对Pivot的服务是非常满意的,非常感谢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拿到了一个理想的申请结果。而且因为我的朋友们也有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大家也选择了不同的中介,以我的经历比较来看Pivot的服务水平的确明显高于很多同行,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当初选择了Pivot。Q:在采访的最后,学姐可以对即将出国的学弟学妹提一些诚恳的建议嘛!首先是不要心理压力太大,可能申请准备过程比较累,有时也会陷入自我怀疑,但是其实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必过分纠结于有没有发过论文、羡慕大佬们的成绩,只要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计划目标,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给自己留遗憾就好了。另外,我认为一定要跟自己的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有疑问就随时提出。从我的经验来看Pivot的老师非常专业,无论是科研怎么找,怎么做,还是博士套磁,甚至是学生心态的把握都非常有经验,我的整个博士申请过程,都有Pivot老师们保驾护航才能顺顺利利完成!

处乎无响

聚智破局 应对研究生教育新挑战

全球大变革时代如何培养高层次研究生人才?12月18日,天津大学举办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会,五位有着长期海外经历的知名教育专家各抒真知灼见,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解题破局。“避虚务实是关键!”澳门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宋永华教授表示。他以澳门大学近期实践为例,阐述加强实践型专业学位建设和加强交叉型学术学科的重要价值。宋永华指出,要以实体学术研究机构为发力点,凝聚科技与人文学术力量;在工作中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激励,对教师工作量、晋升方式、单位间主次关系等进行合理清晰的规划。”“回溯教育初衷,跟上教育潮流”,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杰出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工程研究院三院院士,国际工程院联盟国际工程教育委员会主席祝京旭教授探讨了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未来之路,在他看来,研究生教育要展开一场“多维度革命性改变”:要尝试联合培养、实验室委托制、课程商业化等方式,甚至探索学位体制多样性,实现课堂教育多样性、社会实习常态化,培养出有担当、有能力的“魔力工程师”。“面向科技和产业发展未来,谁也没有成功的答案。我们建设一流学科,就要为天下先,培养科技创新的一流人才!”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佩华教授介绍了天津大学近年来新工科建设的发展情况,新工科天大方案是本硕博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卓越工程师、企业家、未来工程科学家和领导者。顾佩华谈到,后疫情时代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会更快发展,大学需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探索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佐治亚理工学院协理副校长、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外方主任周国彤教授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国际副校长仁轶教授也结合自身工作,就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合作分别做主题报告。“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力量。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表示。天津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是国内高校中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追求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一直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期待这次‘国际大讨论’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探索未来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天津频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爱有味

有人“眼红”深圳“疯狂建大学”,天津大学又来谈深化合作了

3月18日,市委书记王伟中会见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一行。双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市校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建设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努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合作办学品牌,为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是由深圳市政府与天津大学、佐治亚工学院共同合作办学,于2016年12月签署协议开展本硕博学历学位教育,最终办学规模3000人。2020年3月25日,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先期开设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分析学、环境工程和工业设计5个硕士专业,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专业。目前学院正在选聘院长,预计年内到任。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只是深圳合作办学众多案例中的一个。说起合作办学,小政不禁想起前阵子一篇网络热文:《广东,正在疯狂建大学》。文章主要以深圳为例,谈了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崛起,以及深圳与名校合作办学的例子,说“名校的相继落户,形成了一种奇观——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曾是深圳发展的“痛处”,高校资源寥寥、吸引力不足……如今,昔日的窘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十三五”以来,深圳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高等教育交出一张令人瞩目的“增量”成绩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深圳5年新增5所大学,创造出了高等教育的又一个“深圳速度”。自1983年深圳大学开办以来,在短短不到40年时间里,深圳高等教育从零起步,到如今已开办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11.32万人。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惊人一跃”,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小政梳理下发现,深圳高等教育有着特色办学、高水平办学、校城融合三个特点:特色办学2016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高教意见》),擘画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深圳蓝图。这也是深圳市第一个针对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制定的文件。《高教意见》从高校数量、高水平大学数量以及高水平学科数量等方面明确了目标和分步走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不够雄厚,要想发挥后发优势,需要走差别发展、重点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小政发现,近五年开办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以及筹建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等,无一不显现“特色办学”理念。高水平办学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质量,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梳理深圳近年来的高校,可以看出,深圳先后引进的合作办学机构均是高水平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同时,深圳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水平大学建设也连获重要突破,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2018年11月,广东公布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和重点建设学科名单,深圳4所高校和20个重点建设学科成功入选。其中,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进入整体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新面孔成功入选重点学科建设高校。高考录取分数是对高校水平的有力认可。像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多所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稳居全省前列,哈工大(深圳)作为一所在深圳办学的高校,已多年在广东招生的投档线高于该校本部,足见考生对深圳高校的青睐。与此同时,像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国际国内权威的大学排行榜上,综合排名也迅速攀升。校城融合梳理深圳的高校,小政还发现,各个大学的学科布局也契合了深圳产业发展、创新发展战略。比如,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开设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中山大学·深圳重点建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等学科,深圳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对接深圳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以深圳先进制造业急需专业为重点发展方向。高校是人才资源集聚地。对于深圳而言,高校的不断增加、规模扩大,不仅仅意味着深圳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也意味着深圳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有着源源不断的动能。目前,深圳全市高校有全职两院院士超过30名,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超过500人。深圳市高校牵头建设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5个重大基础研究机构。2018年1月,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依托单位的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深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们更为在意和追求的是,努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推进大学和城市的“融合发展”,围绕深圳产业发展的需要,扛起深圳科技体制创新的旗帜,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智力支持、文化引领。一篇网络热文让大家看到了深圳发力高等教育的成就,网友们也感慨:“广东高校,尤其是深圳高校,在过去十几年里的进步速度,可以用‘彪悍’两个字形容。”按照《高教意见》,到2025年,深圳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届时深圳将形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总之,在善于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深圳,对高等教育发展唯有拭目以待,期待深圳出现更多“中国好大学”。深圳近5年新增5所大学概况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莫斯科大学建校260年来唯一一所与中国联合建立的大学,采用了俄式传统建筑加现代设计手法,融入带有中国元素的园林景观,体现了中俄联合办学的建筑形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采用汉语、俄语、英语三种语言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可以拿到莫斯科大学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颁发的两个文凭。学校依托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基础学科和中国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应用的办学优势,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市科技产业集群特点,突出高起点、国际化和综合性的办学特色。学校目前在7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专业方向、2个博士专业方向开展教育教学,涉及理、工、经、文四个学科门类,初步实现全层次人才培养。中山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是继中山大学的广州校区和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2015年12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山大学·深圳在深圳市建设新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规划鸟瞰图深圳校区紧密契合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现已设立以下16个学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先进制造学院、先进能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商学院、理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由哈工大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哈工大(深圳)以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是首所进驻深圳招收本科生的中国九校联盟(C9)成员、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哈工大(深圳)的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在办学过程中实施专业类招生、专业类培养、专业方向毕业的培养模式。在23个一级学科中,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3个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7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深圳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充分借鉴和引进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着力建设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并按计划分布发展和优化学科布局。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立足深圳、融汇中美,完整引进佐治亚理工学院专业教育体系,录取标准、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模式等均与其美国本部保持一致,专业课程均由佐治亚理工选派其本部教师或由学院按照佐治亚理工学术标准招聘教师授课,学生培养过程可完全在深圳完成,学员在深圳颁发与佐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本部完全一致学位。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先期开设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分析学(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工业设计等5个全日制硕士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1个全日制博士专业。现有在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8人,其他专业于2021年面向全球招生。远期办学规模约3000人,将包括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来源:深政观察审读:孙世建

外生

理工科牛校——佐治亚理工是什么样子?

理工科牛校——佐治亚理工是什么样子?山东新东方前途出国2020-06-10 14:18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Georgia Tech,也被简称为GT,建校于1885年,公立常春藤院校之一,是坐落于美国东南部第一大城市亚特兰大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它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并称为美国三大理工学院。校区分布除了位于亚特兰大市的主校区,该校在佐治亚州萨凡纳亦有校区;还在法国洛林大区的首府梅斯以及中国深圳市分别开设了佐治亚理工洛林校区和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地理位置佐治亚理工学院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中城(Midtown)地段,距离机场14英里,校园周围高楼耸立,交通便捷。亚特兰大是美国佐治亚州首府及最大城市,也是美国东南部的第一大城市。亚特兰大被誉为“新南方之都”,经济多元,上百家大公司总部设在这里,包括可口可乐、家得宝、达美航空、联合包裹、假日酒店及南方贝尔等。全美500家大公司中有430家在亚市设立了分公司;1800多家工厂生产包括飞机、汽车、家具,纺织品、化学原料,食品、纸、钢铁等3500多种产品。该市IT业工作岗位数量增长较快。亚特兰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宜人且四季分明,环境优美,相比纽约或洛杉矶少了些许喧闹,多了些宁静。佐治亚理工学院由于地处市区,所以校园面积并不是很大。从南面(North Ave)到北面(10th Street)大约十条街,周边还各有一些房产是属于Georgia Tech的。校园里绿化覆盖率非常高,无线网络遍布校园各个角落。学院设置佐治亚理工学院设有六个学院:计算学院、设计学院、工程学院、理学院、文理学院、商学院。其中,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代表学科就是工科,工程学院2020年USNEWS排名top4, 是全美最优秀的工程学院之一。留学申请佐治亚理工的申请分为早申请和常规申请其中EA的截止日期为10/15日,可以说是有早申请学校里面截止最早的了。常规申请截止日期:1月6日学费佐治亚理工学院是美国前30院校里少有的公立大学,学费相对便宜,费用参考如下:

陶斯

身为经济强市,没几十所大学怎么行?

截至3月,已经有20多个城市发布了新一轮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随着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刺激的减弱,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因此增长趋缓。创新驱动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适应城市新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成为“香饽饽”。高校是人才的第一培养地、聚集地、创新地,也是人才战略的核心。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拥有众多高校资源的直辖市、省会城市是“抢人大战”中的佼佼者。而那些高校教育资源不足的城市,则难免有些被动。根据城叔统计,在16个万亿级城市中,平均来看,苏州、青岛、无锡、深圳、宁波等非省会城市的高等学校数量还达不到省会城市的1/2。数据来源:教育部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5月31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些缺高校的万亿级经济强市中,不少选择另辟蹊径,通过“异地办学”的方式来补短板。就在十天前,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与市长李亚平亲自带队,与南京大学领导签署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成功将南京第一个“异地办学”点“拉到”苏州。1. 一股风潮到各地去引进大学的并非苏州一城。近三年,尽管教育部对高校异地办学秉持不鼓励、不支持的基本政策,但高校异地办学规模仍在扩大。“异地办学的冲动,不是源于教育自身,而是来自地方政府。”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部主任马陆亭曾表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镇,地方办高校靠自身力量办成国内一流大学所需周期较长。引进国内知名大学,借助大学名气进行招生,利用大学优质师资进行人才培养,起点高、见效快。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异地办学风潮的办学地点多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高等教育资源又相对较缺乏的城市,比如深圳、青岛、苏州、威海、珠海等。拿“高校洼地”深圳来说, 2016年深圳一口气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去年,深圳持续推进了深圳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相关事宜。除了以上项目,近年深圳至少还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商谈过合作办学事宜。甚至在这些城市中,增加高校数量成为一项明确的工作计划。2016年,青岛提出到2020年当地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同年,深圳提出到2025年,深圳高校将达到20所左右。作为“万亿俱乐部”成员,这些城市已经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如此急迫的引进高校,背后的逻辑值得细思。2. 内在逻辑“还是产业转型的需要”。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盛毅表示。工业经济是盛毅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在他看来,在产业(工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依靠引进一般生产要素即可开展,而当下,这些城市已经是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的地区,进入产业升级阶段,二者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类似苏州、深圳等城市,高校布局较少,而产业发展速度快。“尤其当下转型期,高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对技术要求更高。原来的本地高校配置(例如苏州全国类重点高校只有苏州大学一所,且其更长于文科),显得供不应求。这些城市(建设高校)的动力就特别强。”盛毅说道。提起此次南大落户一事,苏州高新区负责人也告诉媒体,“苏州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这么大的制造业总量,有三四个像南大这样的高校都不为多。”科研成果产业化是否一定要依托本地高校资源?盛毅认为,这并不绝对,但从协同效率上看,本地高校是更优的选择。“你也可以依靠国内外的各种高校、各种科研院所转化,但高校进入本地不是简单解决了地理相邻的问题,而是意味着高校进入城市的产业发展配套体系里面,进入城市产业生态圈。”此外,盛毅也表示,本地建高校有助于减少城市产业与研究单位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协调成本。比如,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双方可以及时沟通,没有空间上的阻隔,也更少协作上的障碍。后续相关配套技术方面,城市也可较为方便地向研究单位提出本地的需求。“服务的时效性、频度、深度这些都不一样。(以前要上外地找的专家),现在就到你家门口了。”盛毅比喻道。3. 开局之后高等教育做为百年大计,城市“抢”到了大学以后,仅是竞争的开局。上述苏州高新区负责人就曾表示,苏州高新区大院大所并不少,但主要偏向研发,如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仍需好好研究。此前,我国高校资源更偏重于向省会城市的聚集。“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并且一座大学不只是为所在城市服务的,它是为全国、全省服务的。”盛毅表示,这可能产生,当地产业与高校学科发展并不完全同步的情况。在此次南大与苏州的合作办学中,双方特别强调了分校要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南大方面表示,“苏州校区将依据苏州制造业或产业发展现状需求去提升、优化学科设计”。此前,教育部也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回复了关于将高校迁往产业地区、中小城镇或建立分校问题。当中提到,高校迁建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强化高校与产业对接、提升办学条件,但涉及高校办学重要事项变更,建设周期长、投入巨大,易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影响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精力和资金投入等问题,需要严格论证、慎重对待。

春之祭

深圳宣布!继剑桥、牛津、耶鲁之后,又一家全球顶尖大学也来了

深圳面向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除了史无前例的全球招商(详情>>重磅!深圳市委书记宣布: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额超过5600亿元!(附36个片区最全介绍)),深圳引进全球顶尖名校的步伐也在加快!继宣布引进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之后,深圳引进全球顶尖大学再填一员——南洋理工大学,将与深圳大学共建联合学院!12月19日,深圳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大学举行。两校将按照“教育+科技+产业”模式,共建联合学院,共同追求卓越学术和科技创新。张学记、蓝钦扬分别代表深圳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洋理工大学教务长及常务副校长林杉指出,南洋理工大学与深圳大学一样,是一所年轻的大学,经过28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所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综合性大学,跻身全球顶尖大学之列。南洋理工大学重视科技创新转化,重视校企合作,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开拓与中国的合作,孵化了涉及能源、环境、食品及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企业。他表示,此次合作标志着两所年轻大学携手共进、共同追求卓越学术和科技创新的决心。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表示,此次合作将发挥南洋理工大学在人工智能、纳米科学、生物医疗、新材料、能源、化学、通讯等国际顶尖学科的优势,坚持“专业化、开放式、国际化”方向,按照“教育+科技+产业”模式两校共建联合学院,为深圳大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和布局发挥重要作用,推进深圳大学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也将为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智库和引擎作用。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陈彪表示,深圳市历届政府都提出借鉴与学习新加坡的先进理念及经验,更好地为深圳的发展而助力,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将给两座城市带来更多的合作空间。他认为此次合作正当其时,两所高校立足湾区、面向全球,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新路径,在人才培养、高水平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和科研成果孵化转化落地湾区等方面探索新的模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双方国际竞争力。见证签约仪式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院长范滇元和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人等。同时参加签约仪式的还有南洋理工大学工学院领导,深圳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医学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等部门、学院优秀教师代表和优秀学生代表。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南洋理工大学校友张晗主持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结束后,两校在深圳大学召开共建两校联合学院商讨会,双方代表就多元化合作的细节进行讨论,以求达成共识。双方校长还举行了视频电话会议。相关链接: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大(NTU),是新加坡的一所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南大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创始成员、AACSB认证成员、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APSIA)成员,也是国际科技大学联盟的发起成员。作为新加坡的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其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为工科和商科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延伸阅读除了南洋理工大学外,深圳引进的还有这些国际顶尖大学:剑桥、牛津、耶鲁、伯克利、佐治亚……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在深联合办学2019年9月4日,深圳市长陈如桂会见了剑桥大学常务副校长马克·韦兰爵士一行。深圳将全力支持剑桥大学与北京大学在深联合办学,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深圳与剑桥大学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各领域的更广泛合作。据悉,剑桥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办学的相关项目,初步选址深圳前海。视频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相关详情:>>重磅!深圳市长宣布引进一所国际顶尖大学在深联合办学!>>深圳将全力支持!剑桥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深圳合作办学初步选址前海!牛津大学-南开大学深圳联合研究院2019年10月17日,在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同时南开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南开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南开大学-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深圳)。相关详情:>>深圳又引入两家顶尖大学和一批研究机构!南开大学、牛津大学+香港10个研究所来了!推动耶鲁大学与深圳合作2019年11月11日,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会见了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兼管理学院教授罗伯特·布洛克尔一行,为耶鲁大学在深圳的合作发出了积极讯号!耶鲁大学与深圳谈及两个合作方向:一是重点通过与深圳现有高校合作的形式,优先开展音乐领域合作,探讨管理、医疗等领域合作。深圳正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筹建深圳音乐学院,将优先推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与深圳音乐学院的合作,通过课程设计、培养体系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引进、学生交换等方式,快速提升深圳音乐学院办学水平和业界影响力。二是目前深圳正加快布局高端经济管理类学科,包括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北大剑桥学院等,并正推进建设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深圳院区。后续将推动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深圳开展合作。相关详情:>>深圳又向一所世界顶尖高校发出积极讯号!深圳市副市长谈及两个合作方向!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是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建立的,秉承“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产业伙伴关系”理念,致力于探索“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培养模式。整合高校、政府和产业界的资源,培养全球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重大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课题输送高素质人才。2014年9月7日,深圳市政府、清华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决定成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5年10月20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在深圳市南山区智园正式揭牌。相关详情:>>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设计效果图曝光!>>重磅!深圳与清华大学签署,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唯一异地办的国际研究生院来了!>>马书记推进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原来是一所世界级大学!秋季正式启动,有双硕士学位哦!前海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合作2019年4月30日,前海管理局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深圳合纵文化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共同在前海打造集现代音乐产、学、研、演为一体的伯克利未来音乐中心。这将推动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也标志着前海在高标准完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功能配套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相关详情:>>前海宣布!伯克利未来音乐中心来了!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过渡校区正式启用2019年4月26日上午,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过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学院永久校区位于南山区长源白石岭片区,占地面积16.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2019年7月18日,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科研中心在深圳揭牌。早在2016年12月2日,天津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将在通讯工程、信号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电力能源、微电子、光电、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可穿戴技术、环境工程等领域开设学科专业。并在“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可穿戴、印刷电子及先进通信”这三个方向建设科研中心。相关详情:>>深圳引入的又一所顶尖大学合作要升级了!过渡校区已正式投入使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深圳合作举办,位于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学校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为目标,致力于开展精英教育和高水平研究活动,面向全球科技及经济发展,为中俄战略合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于2016年10月27日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7年9月13日启动开学,中俄两国元首分别为学校开学典礼致贺辞。目前,深北莫已经招生三年了。相关详情:>>深圳北理莫斯科2019宣传片重磅发布>>深圳这所大学又出名了!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又提到了!>>深圳这所新大学一出生就名扬世界!中俄两国元首分别发来贺辞!推动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特拉维夫大学合作2019年5月5日,深圳市长陈如桂会见了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佩雷兹·拉维、特拉维夫大学校长约瑟夫·克拉夫特。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一所享誉全球的理工类大学,被称为“中东的 MIT”,曾有四名学院教授获得过诺贝尔奖。双方表示,将积极推动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深圳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联合设立创新平台,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推进更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共同推进科技事业发展。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特拉维夫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两校将建立合作平台,以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举办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型主题活动等为重点,促进科研合作、初创企业加速、孵化与商贸,努力成为以色列和深圳交流的重要桥梁。相关详情:>>深圳市长陈如桂访问以色列,又引进两家大学合作:以色列理工学院+特拉维夫大学要来了此外,深圳还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联合建设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争取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达到20所左右,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力争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来源:综合自读特(记者 马璇 通讯员 李倩/文 庞审/图)、深圳大学官网等

白钻石

“深圳速度”建大学 不止是“砸钱”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初心50城|“深圳速度”建大学,不止是“砸钱”澎湃新闻记者 李季 实习生 田玉 韦香惠“2020年,深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预算超过200亿元,投入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近日,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透露。“砸钱”的背后,是飞速奔跑的深圳特区对人才的渴望。“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所以我们特别希望高等教育发展能与城市发展紧紧结合起来,同频共振。”陈秋明说。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筹办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时,就是因为特区发展等不及了。那时,深圳的“最高学府”是两所中专,一所卫校,一所师范。改革开放的大门一开,“来料加工”等外向型经济让这个边陲小镇迅速接入世界贸易,亟待人才搞活经济。其时,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罗征启奉调南下,筹办深圳大学,出任该校党委副书记兼第一副校长,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曾指着地图上的一小块对他说,“这个决心下定了,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我们拿出钱,拨出地,请你们给我们生产人才,人才!”深圳大学俯瞰图。深圳大学官网1983年,深圳大学获批成立,当年创办,当年招生。深圳高等教育由此开端。38年后的今天,深圳已经拥有15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1.32万人,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跑出“深圳速度”。但深圳仍不满足。“‘十四五’期间,我们还会新建高校,合理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未来,深圳的高校会在20所左右。”陈秋明表示。深圳大学想建到香港去,港中文等已在深圳落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的一个建议引发广泛关注——深大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筹划在香港设立校区。在李清泉看来,深大在香港设立校区是双赢的。一旦落实,将有力推动深港高等教育双向的交流和互动,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深圳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不止是深大。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蓝图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深圳高等教育的时代新命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前院长、深圳大学教授叶文梓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有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之后,深圳的高等教育更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城市高等教育转向区域高等教育。”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事实上,在合作办学上,深圳早已先行先试。2014年3月,教育部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专业设置上将优先考虑内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专业,首批设置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和经济学等三个本科专业,后续逐年增设。去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曾公开表示,该校的筹办从2008年就开始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现在已经有300多位全世界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招生方面,该校连续5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内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网图在叶文梓看来,2010年以来,深圳高等教育进入超常规发展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引进国内外高端名校。2010年以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6所高校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再往前倒推10年,正是深圳大学城筹建之时。这座大学城的与众不同在于,只招研究生。深圳大学城自2000年8月开始创建,是全国唯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深圳地方政府联合著名大学共同举办、以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目前深圳大学城拥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3院(校)分别是3校本部外唯一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机构。叶文梓认为,深圳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引进的同时进行本土创新。“比如深圳大学城的方案编制,我全程参与过。当时要引进北京大学,不是把北京大学搬到深圳来,而是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作为北京大学改革创新的一块试验田。”据深圳市教育局介绍,如今,深圳大学城全日制研究生已达1.01万人,成为深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高教改革先行者,打破“一考定终身”作为南方科技大学第三任中科院院士校长,薛其坤于去年11月上任。近日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薛其坤给自己立下目标:“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需要,建设一所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这是我担负的重任,是我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他表示,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涌现很多优秀高校,南科大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的载体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在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南科大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降生于深圳,“身份”却是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先锋。有人说,南科大之中国高等教育,正如深圳之于中国经济,要在改革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工作,比很多高校启动地早。每年的12月初到次年的4月底,南科大都忙着全国“抢人”。南科大采取的是“631”招生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南科大的自主能力测试占30%,高中学考等占10%。“631”录取模式是南科大首创,这在全国首次打破了高考的“一考定终身”。2012年,南科大首次按“631”模式招生,共有188名同学入校,及至2019年,南科大本科在校生已超过4000人。“631”模式也被国内多所高校“复制”,2019年,广东省内已有11所高校试点“631”模式。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图“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回答“钱学森之问”、“办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是2009年朱清时院士受聘南科大(筹)创校校长后,反复宣讲的南科大使命。深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巡视员、原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办主任梁北汉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在朱清时到任之前,他曾担任了2年5个月的南科大筹备办主任,负责全面工作。梁北汉回忆,在南科大筹备期间,他带领筹备办的同志们撰写了《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方案(论证报告)》,这是指导南科大建设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办学方案,对南科大的最终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梁北汉介绍,筹备期间,筹备办提出了“打特区牌,举改革旗”的筹备思路,并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当时市政府系统几乎所有部门都按职责分工承担了南科大筹办的一些具体工作。2010年时,南科大开始了首届招生,2011年3月1日,45名学生入学,组成教改实验班。这是南科大自主招收的首批学生,他们均未参加高考。梁北汉介绍,当时教育部已明确支持深圳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并将之列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校方则希望教学工作尽快开始,最终促成了首届教改班的招生。“教育部把南科大列为综合改革试验校,实际上就是用特殊的方式来批准支持创办南科大。”梁北汉表示。在梁北汉看来,首届教改实验班的招生,促成了其后“631”模式的形成。“南科大选材不拘泥于高考分数,而是更看重学生本身的潜力与特质”。南科大化学系副系主任谭斌说。他每年都走进中学给同学们介绍南科大,积极参加招生面试,“以前我在江西招生,把我学生的去向列出来,家长就放心了。我们从本科生就开始做基础实验,条件都是很好的,所以我们的本科生出去跟研究生差不多,跟别人PK,一看就是有货的。”产学研融合,教授和学生一起开公司朱清时把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叫做英雄。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敢接受自授学位的文凭,以后他们出去闯荡,接受社会检验……他们成功了,我们自授学位就成功了。”2012年4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南科大,所以2011年入校的首届教改班学生,并没有教育部颁发的毕业证。正在深圳创业的张至就是首届教改班的毕业生。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他能找到的只有一张幼儿园毕业证。他从小学开始就一路跳级,15岁时,他从高中少年班提前入读南科大。张至觉得,在南科大最难得的经历,就是在书院里和“大咖”们日常相处、随时交流的环境。“这里能接触到每个行业顶尖的人,随意聊聊天,就能听到他对一个行业的见解,这种感觉真的很不一样,你会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书院制”是南科大改革的一大亮点。筹建南科大的“元老”、现南科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UNESCO-ICHEI)常务副主任韩蔚是南科大早期书院建设的牵头人之一,她介绍,“导师体系”和“通识教育”是书院最核心的两个标志。学校为学生配备了书院导师和专业导师。此外,学生入校后,前两年不分专业,进行宽口径的专业通识教育,其后才是根据个人志趣选择专业的弹性“2+2”专业选择模式。根据多年的实践,现在调整为“2+2”或者“1+3”选择模式并行。张至在大三时选择了化学专业,后来又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新材料,他与自己选择的导师孙大陟志趣相投。“我们都想把实验室的技术给它走出去,做一些真正能应用的东西”,张至说。毕业后,张至和孙大陟共同创立发起成立了深圳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科新材”),致力于新材料技术开发、转化与产业化运作。张至正在研发产品。南方科技大学官微去年年初疫情期间,张至在新闻中看到医护人员的护目镜起雾很厉害,他立刻联想到自己和导师孙大陟一起研发的一款防雾材料,这款材料本打算应用在汽车玻璃上,他想能不能先在护目镜上用起来,支援抗疫一线。张至与孙大陟商量后,两人一拍即合。春节期间,两人提前返回实验室投入研发,三天时间即完成了配方升级——他们将材料溶剂换成了75%酒精,使得材料在防雾的同时也能杀灭病毒。去年2月26日,张至和孙大陟团队自主研发的60万片防雾湿巾和2万瓶防雾喷剂驰援武汉一线医院。张至介绍,目前,这款材料已由南科新材大规模生产,“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防雾湿巾,几乎都是用我们的材料。”南科新材成立于2016年。张至回忆,那时南科大校办企业还在发展初期。而现在,南科大师生创办公司已近50家,学校的产学研和技术转移体系,支持教授每周有一天从事成果转化工作,明确教职工可以获得以职务发明成果及技术作价入股企业进行转化收益的比例。对张至来说,创业的种子在读书时已悄然埋下,深根发芽。2020的“双创周”上,张至作为唯一的大学生创业者和科技创业者代表,与李克强总理连线交流。从实验室走到市场,张至也曾经历了两三年的迷茫,但他坚信自主创新的力量,“对于我们这些技术导向型企业,希望社会和市场能给我们一些试错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一些真正属于我们国产自主的、颠覆性的创造。”张至说。人事改革“去编化”,教授科研“PI制”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孙大陟开玩笑说,“我的学生带着我创业”。张至是孙大陟带的第一届学生。孙大陟是2012年加入南科大的,当时他正在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功能纳米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那时南科大的口号是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制度先进,跟国际接轨,而且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的产业基础又很好,我就选择回来。”孙大陟说。来南科大的挑战之一在于没有“编制”。南科大采用非升即走的Tenure Track制度,6年晋升不了就要离开。孙大陟也有其它有编制的机会,但他还是想来南科大“拼一把”。同样做此选择的还有谭斌,2012年决定来南科大时,另一所高校给他的待遇是终身制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房子,但谭斌认为南科大全新的理念也许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也能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谭斌团队以第一通讯单位发表了南科大第一篇Science文章,解决了近60年来合成化学家们一直挑战的科学难题,即怎样实现Ugi四组分反应立体化学的有效控制,里面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是在南科大完成,谭斌也成为南科大自主培养的第一个“杰青”。谭斌在实验室。南科大官微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上,深大起步更早。2012年,深大成为国内第一批试水人事制度改革的高校,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教职员工进行分类管理,实施预聘—长聘制度,打破编制“铁饭碗”。在陈秋明看来,深圳高校发展快、有活力,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去编化”的人事改革。“传统的编制化人事管理,滋生了‘占着岗位不干活’、‘大锅饭’、资源分配效率低下等弊端。去了编之后,根据合约来,到期不合适,该走人就走人。”陈秋明介绍,深圳高校的“去编化”改革已经比较彻底,目前只有三所老学校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此外,其它新建高校的教职员工全部没有编制。“新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都没有编制,这彻底打破了我们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的枷锁,对激发高校改革发展活力意义重大。”在陈秋明看来,与传统意义上的“编制”相比,年轻教授会更看重事业发展的平台。“‘去编化’意味着有本事的人就有舞台,就有发展空间,这对于想干事、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更有吸引力。”陈秋明说。对孙大陟来说,吸引他来南科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PI制”(独立课题组负责人制),就算是初出茅庐的博士后,只要应聘进入学校教学科研序列,都会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启动经费,可以组建独立课题组,独立申请项目和经费。“有钱、有实验室、有人,我一来就能做我想做的事。”孙大陟热爱的研究领域是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他希望能解决其中的“卡脖子”技术,使其实现国产替代。在他看来,新材料研发只有面向市场才更有动力,更有价值。在美国读书时,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企业提出的。对于南科新材的发展,孙大陟说今年会是一个转折点。他透露,公司目前已经获得千万融资,正在扩大规模。当初决定来深圳时,孙大陟就考虑到深圳的产业基础好,适合做应用型为主导的研发,现在,这一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我们跟许多知名的大企业都在合作”。“去年以来防雾产品销路很好,我们对市场和技术更有信心,希望通过这次尝试,能把产业做精、做大、做出品牌。”孙大陟说。孙大陟测试公司防雾湿巾效果,左边镜片已擦拭防雾湿巾,右边镜片未擦拭防雾湿巾。南方科技大学官微探索大学多样性,继续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陈秋明的老家在湖南,1998年,他第一次来到深圳。“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市容市貌,它的城市规划、绿化、交通都是比较超前的,整个城市非常漂亮,朝气蓬勃。”陈秋明回忆道。那年,他27岁,刚刚硕士毕业,一接到深圳的录用通知,就毫不犹豫地推了其他工作机会赶来。当年,深圳将原本的城市品牌节会“荔枝节”改为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次年,首届高交会在深圳开幕,“中国科技第一展”由此开启。从那年起,深圳开始走出对“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模式的依赖,掀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崭新一页。那时起,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始成为深圳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题。陈秋明透露,目前深圳正在筹建“零一学院”,旨在以一种全新的机制解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的总体想法是,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纵向链条打通,同时把学校和企业的横向链条融通,整合社会力量来遴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陈秋明介绍,该学院与清华大学“钱班”(钱学森力学班)郑泉水院士合作,目前正在筹建中。“我们要有后发优势,就要在高等教育的内涵特色上做文章,比如紧贴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来定位高校和学科建设,实施深圳本土支柱产业+深圳本土高校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外合作办学计划,打造一流学科一流大学。”陈秋明表示。此外,深圳还想在高等教育模式上进一步探索。“除了传统型高校,我们是不是可以探索高等教育的多样性?比如探索设立小规模、但小而精的‘都市型大学’,比如社会力量来办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我们也希望深圳能出现盈利性的大学。” 陈秋明说,“总之,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深圳高等教育的贡献最主要的是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我们愿意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任仲夷题词。“深圳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时间回到1983年,深圳大学刚刚出生的那年。这所大学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崭新的。“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这里发生了诸多第一次:率先缴费上学、取消助学金;率先实行学分制;学生开实验银行给老师发工资;毕业不包分配……深圳大学原校长章必功曾对媒体介绍,深大在80年代的发展目标不是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它是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深圳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时至今日,深大学子已经书写了一段传奇的特区发展历史,马化腾、史玉柱、李书福……这些名字背后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区故事。深圳大学校园。深圳大学官微图30多年来,深圳大学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国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0名,被誉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3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全球2020年的PCT专利申请情况。在全球教育机构中,深圳大学以252件位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些年,我真正见证了什么是‘沧海桑田’,深大的‘沧海校区’就是填海造陆建的。”谈起深大这些年的变化,陈越如是说。陈越是深大第三届学生,于1985年入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现任深圳大学实验室与国有资产管理部主任。陈越觉得深大也有没变的地方,深大粤海校区的最早规划至今基本格局没变,还能看出1983年时的雏形。陈越说,没变的还有深圳南山蛇口的那块广告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屹立不倒,上面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年10月1日,这句标语曾出现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庆典上,从此响彻全国。“这一观念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至今未变。”陈越说。

时有所用

这所老牌双一流大学,东进福建,南下深圳,新校区建不停!

8月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一行赴福州市滨海新城调研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建设情况,金东寒实地考察了国际校区各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现场听取了工作人员对于国际校区建设规划的方案汇报,并仔细询问了校区建筑设计、公共区域规划、学生宿舍和学生活动区功能设置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他特别指出,福州国际校区建设,要充分调研世界一流大学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要注重建筑的“粘性”对学生的影响。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动工,标志着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建设全面启动。这将有力推动福建省、福州市高等教育事业的提升,促进福州经济社会进一步加快发展,有效扩大福州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未来将努力把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建设成国际化、高品质、高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基地,打造校地共建、合作办学的样板。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打造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一流机构和平台。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新城,占地面积约2000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米,包括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及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及食堂等其他配套设施,一期工程有望于2022年建成。根据此前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天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市政府、福建省教育厅在福州共建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打造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一流机构和平台。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是落户国际校区的首个项目。联合学院聚焦柔性电子和新兴光电子、先进制造、能源材料和催化等研究领域,旨在建设国际研究中心,培养顶尖科研人才,产出世界级科研成果。目前联合学院已在能源材料领域世界顶级期刊发表20余篇高水平论文,并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中心。国际校区将成为天津大学培养一流人才、贡献一流学术的重要支撑平台,成为天津大学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的学术高地。8月26日,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一行来到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下文简称“深圳学院”)过渡校区和永久校区选址地实地考察,了解学院办学情况和永久校区规划建设情况。学校高度重视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建设,下一步要抓紧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着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学院过渡校区已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校区设有教学办公楼、科研楼和学生宿舍楼等。此前由教育部批准开设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全日制硕士学位项目也落户深圳学院,办学规模创历史新高。

静也

初心50城|“深圳速度”建大学,不止是“砸钱”

“2020年,深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预算超过200亿元,投入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近日,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透露。“砸钱”的背后,是飞速奔跑的深圳特区对人才的渴望。“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所以我们特别希望高等教育发展能与城市发展紧紧结合起来,同频共振。”陈秋明说。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筹办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时,就是因为特区发展等不及了。那时,深圳的“最高学府”是两所中专,一所卫校,一所师范。改革开放的大门一开,“来料加工”等外向型经济让这个边陲小镇迅速接入世界贸易,亟待人才搞活经济。其时,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罗征启奉调南下,筹办深圳大学,出任该校党委副书记兼第一副校长,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曾指着地图上的一小块对他说,“这个决心下定了,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我们拿出钱,拨出地,请你们给我们生产人才,人才!”深圳大学俯瞰图。深圳大学官网1983年,深圳大学获批成立,当年创办,当年招生。深圳高等教育由此开端。38年后的今天,深圳已经拥有15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1.32万人,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跑出“深圳速度”。但深圳仍不满足。“‘十四五’期间,我们还会新建高校,合理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未来,深圳的高校会在20所左右。”陈秋明表示。深圳大学想建到香港去,港中文等已在深圳落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的一个建议引发广泛关注——深大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筹划在香港设立校区。在李清泉看来,深大在香港设立校区是双赢的。一旦落实,将有力推动深港高等教育双向的交流和互动,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深圳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不止是深大。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蓝图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深圳高等教育的时代新命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前院长、深圳大学教授叶文梓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有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之后,深圳的高等教育更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城市高等教育转向区域高等教育。”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事实上,在合作办学上,深圳早已先行先试。2014年3月,教育部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专业设置上将优先考虑内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专业,首批设置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和经济学等三个本科专业,后续逐年增设。去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曾公开表示,该校的筹办从2008年就开始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现在已经有300多位全世界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招生方面,该校连续5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内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网图在叶文梓看来,2010年以来,深圳高等教育进入超常规发展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引进国内外高端名校。2010年以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6所高校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再往前倒推10年,正是深圳大学城筹建之时。这座大学城的与众不同在于,只招研究生。深圳大学城自2000年8月开始创建,是全国唯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深圳地方政府联合著名大学共同举办、以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目前深圳大学城拥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3院(校)分别是3校本部外唯一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机构。叶文梓认为,深圳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引进的同时进行本土创新。“比如深圳大学城的方案编制,我全程参与过。当时要引进北京大学,不是把北京大学搬到深圳来,而是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作为北京大学改革创新的一块试验田。”据深圳市教育局介绍,如今,深圳大学城全日制研究生已达1.01万人,成为深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高教改革先行者,打破“一考定终身”作为南方科技大学第三任中科院院士校长,薛其坤于去年11月上任。近日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薛其坤给自己立下目标:“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需要,建设一所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这是我担负的重任,是我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他表示,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涌现很多优秀高校,南科大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的载体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在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南科大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降生于深圳,“身份”却是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先锋。有人说,南科大之中国高等教育,正如深圳之于中国经济,要在改革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工作,比很多高校启动地早。每年的12月初到次年的4月底,南科大都忙着全国“抢人”。南科大采取的是“631”招生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南科大的自主能力测试占30%,高中学考等占10%。“631”录取模式是南科大首创,这在全国首次打破了高考的“一考定终身”。2012年,南科大首次按“631”模式招生,共有188名同学入校,及至2019年,南科大本科在校生已超过4000人。“631”模式也被国内多所高校“复制”,2019年,广东省内已有11所高校试点“631”模式。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图“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回答“钱学森之问”、“办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是2009年朱清时院士受聘南科大(筹)创校校长后,反复宣讲的南科大使命。深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巡视员、原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办主任梁北汉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在朱清时到任之前,他曾担任了2年5个月的南科大筹备办主任,负责全面工作。梁北汉回忆,在南科大筹备期间,他带领筹备办的同志们撰写了《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方案(论证报告)》,这是指导南科大建设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办学方案,对南科大的最终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梁北汉介绍,筹备期间,筹备办提出了“打特区牌,举改革旗”的筹备思路,并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当时市政府系统几乎所有部门都按职责分工承担了南科大筹办的一些具体工作。2010年时,南科大开始了首届招生,2011年3月1日,45名学生入学,组成教改实验班。这是南科大自主招收的首批学生,他们均未参加高考。梁北汉介绍,当时教育部已明确支持深圳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并将之列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校方则希望教学工作尽快开始,最终促成了首届教改班的招生。“教育部把南科大列为综合改革试验校,实际上就是用特殊的方式来批准支持创办南科大。”梁北汉表示。在梁北汉看来,首届教改实验班的招生,促成了其后“631”模式的形成。“南科大选材不拘泥于高考分数,而是更看重学生本身的潜力与特质”。南科大化学系副系主任谭斌说。他每年都走进中学给同学们介绍南科大,积极参加招生面试,“以前我在江西招生,把我学生的去向列出来,家长就放心了。我们从本科生就开始做基础实验,条件都是很好的,所以我们的本科生出去跟研究生差不多,跟别人PK,一看就是有货的。”产学研融合,教授和学生一起开公司朱清时把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叫做英雄。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敢接受自授学位的文凭,以后他们出去闯荡,接受社会检验……他们成功了,我们自授学位就成功了。”2012年4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南科大,所以2011年入校的首届教改班学生,并没有教育部颁发的毕业证。正在深圳创业的张至就是首届教改班的毕业生。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他能找到的只有一张幼儿园毕业证。他从小学开始就一路跳级,15岁时,他从高中少年班提前入读南科大。张至觉得,在南科大最难得的经历,就是在书院里和“大咖”们日常相处、随时交流的环境。“这里能接触到每个行业顶尖的人,随意聊聊天,就能听到他对一个行业的见解,这种感觉真的很不一样,你会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书院制”是南科大改革的一大亮点。筹建南科大的“元老”、现南科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UNESCO-ICHEI)常务副主任韩蔚是南科大早期书院建设的牵头人之一,她介绍,“导师体系”和“通识教育”是书院最核心的两个标志。学校为学生配备了书院导师和专业导师。此外,学生入校后,前两年不分专业,进行宽口径的专业通识教育,其后才是根据个人志趣选择专业的弹性“2+2”专业选择模式。根据多年的实践,现在调整为“2+2”或者“1+3”选择模式并行。张至在大三时选择了化学专业,后来又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新材料,他与自己选择的导师孙大陟志趣相投。“我们都想把实验室的技术给它走出去,做一些真正能应用的东西”,张至说。毕业后,张至和孙大陟共同创立发起成立了深圳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科新材”),致力于新材料技术开发、转化与产业化运作。张至正在研发产品。南方科技大学官微去年年初疫情期间,张至在新闻中看到医护人员的护目镜起雾很厉害,他立刻联想到自己和导师孙大陟一起研发的一款防雾材料,这款材料本打算应用在汽车玻璃上,他想能不能先在护目镜上用起来,支援抗疫一线。张至与孙大陟商量后,两人一拍即合。春节期间,两人提前返回实验室投入研发,三天时间即完成了配方升级——他们将材料溶剂换成了75%酒精,使得材料在防雾的同时也能杀灭病毒。去年2月26日,张至和孙大陟团队自主研发的60万片防雾湿巾和2万瓶防雾喷剂驰援武汉一线医院。张至介绍,目前,这款材料已由南科新材大规模生产,“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防雾湿巾,几乎都是用我们的材料。”南科新材成立于2016年。张至回忆,那时南科大校办企业还在发展初期。而现在,南科大师生创办公司已近50家,学校的产学研和技术转移体系,支持教授每周有一天从事成果转化工作,明确教职工可以获得以职务发明成果及技术作价入股企业进行转化收益的比例。对张至来说,创业的种子在读书时已悄然埋下,深根发芽。2020的“双创周”上,张至作为唯一的大学生创业者和科技创业者代表,与李克强总理连线交流。从实验室走到市场,张至也曾经历了两三年的迷茫,但他坚信自主创新的力量,“对于我们这些技术导向型企业,希望社会和市场能给我们一些试错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一些真正属于我们国产自主的、颠覆性的创造。”张至说。人事改革“去编化”,教授科研“PI制”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孙大陟开玩笑说,“我的学生带着我创业”。张至是孙大陟带的第一届学生。孙大陟是2012年加入南科大的,当时他正在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功能纳米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那时南科大的口号是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制度先进,跟国际接轨,而且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的产业基础又很好,我就选择回来。”孙大陟说。来南科大的挑战之一在于没有“编制”。南科大采用非升即走的Tenure Track制度,6年晋升不了就要离开。孙大陟也有其它有编制的机会,但他还是想来南科大“拼一把”。同样做此选择的还有谭斌,2012年决定来南科大时,另一所高校给他的待遇是终身制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房子,但谭斌认为南科大全新的理念也许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也能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谭斌团队以第一通讯单位发表了南科大第一篇Science文章,解决了近60年来合成化学家们一直挑战的科学难题,即怎样实现Ugi四组分反应立体化学的有效控制,里面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是在南科大完成,谭斌也成为南科大自主培养的第一个“杰青”。谭斌在实验室。南科大官微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上,深大起步更早。2012年,深大成为国内第一批试水人事制度改革的高校,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教职员工进行分类管理,实施预聘—长聘制度,打破编制“铁饭碗”。在陈秋明看来,深圳高校发展快、有活力,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去编化”的人事改革。“传统的编制化人事管理,滋生了‘占着岗位不干活’、‘大锅饭’、资源分配效率低下等弊端。去了编之后,根据合约来,到期不合适,该走人就走人。”陈秋明介绍,深圳高校的“去编化”改革已经比较彻底,目前只有三所老学校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此外,其它新建高校的教职员工全部没有编制。“新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都没有编制,这彻底打破了我们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的枷锁,对激发高校改革发展活力意义重大。”在陈秋明看来,与传统意义上的“编制”相比,年轻教授会更看重事业发展的平台。“‘去编化’意味着有本事的人就有舞台,就有发展空间,这对于想干事、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更有吸引力。”陈秋明说。对孙大陟来说,吸引他来南科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PI制”(独立课题组负责人制),就算是初出茅庐的博士后,只要应聘进入学校教学科研序列,都会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启动经费,可以组建独立课题组,独立申请项目和经费。“有钱、有实验室、有人,我一来就能做我想做的事。”孙大陟热爱的研究领域是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他希望能解决其中的“卡脖子”技术,使其实现国产替代。在他看来,新材料研发只有面向市场才更有动力,更有价值。在美国读书时,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企业提出的。对于南科新材的发展,孙大陟说今年会是一个转折点。他透露,公司目前已经获得千万融资,正在扩大规模。当初决定来深圳时,孙大陟就考虑到深圳的产业基础好,适合做应用型为主导的研发,现在,这一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我们跟许多知名的大企业都在合作”。“去年以来防雾产品销路很好,我们对市场和技术更有信心,希望通过这次尝试,能把产业做精、做大、做出品牌。”孙大陟说。孙大陟测试公司防雾湿巾效果,左边镜片已擦拭防雾湿巾,右边镜片未擦拭防雾湿巾。南方科技大学官微探索大学多样性,继续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陈秋明的老家在湖南,1998年,他第一次来到深圳。“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市容市貌,它的城市规划、绿化、交通都是比较超前的,整个城市非常漂亮,朝气蓬勃。”陈秋明回忆道。那年,他27岁,刚刚硕士毕业,一接到深圳的录用通知,就毫不犹豫地推了其他工作机会赶来。当年,深圳将原本的城市品牌节会“荔枝节”改为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次年,首届高交会在深圳开幕,“中国科技第一展”由此开启。从那年起,深圳开始走出对“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模式的依赖,掀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崭新一页。那时起,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始成为深圳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题。陈秋明透露,目前深圳正在筹建“零一学院”,旨在以一种全新的机制解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的总体想法是,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纵向链条打通,同时把学校和企业的横向链条融通,整合社会力量来遴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陈秋明介绍,该学院与清华大学“钱班”(钱学森力学班)郑泉水院士合作,目前正在筹建中。“我们要有后发优势,就要在高等教育的内涵特色上做文章,比如紧贴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来定位高校和学科建设,实施深圳本土支柱产业+深圳本土高校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外合作办学计划,打造一流学科一流大学。”陈秋明表示。此外,深圳还想在高等教育模式上进一步探索。“除了传统型高校,我们是不是可以探索高等教育的多样性?比如探索设立小规模、但小而精的‘都市型大学’,比如社会力量来办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我们也希望深圳能出现盈利性的大学。” 陈秋明说,“总之,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深圳高等教育的贡献最主要的是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我们愿意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任仲夷题词。“深圳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时间回到1983年,深圳大学刚刚出生的那年。这所大学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崭新的。“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这里发生了诸多第一次:率先缴费上学、取消助学金;率先实行学分制;学生开实验银行给老师发工资;毕业不包分配……深圳大学原校长章必功曾对媒体介绍,深大在80年代的发展目标不是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它是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深圳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时至今日,深大学子已经书写了一段传奇的特区发展历史,马化腾、史玉柱、李书福……这些名字背后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区故事。深圳大学校园。深圳大学官微图30多年来,深圳大学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国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0名,被誉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3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全球2020年的PCT专利申请情况。在全球教育机构中,深圳大学以252件位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些年,我真正见证了什么是‘沧海桑田’,深大的‘沧海校区’就是填海造陆建的。”谈起深大这些年的变化,陈越如是说。陈越是深大第三届学生,于1985年入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现任深圳大学实验室与国有资产管理部主任。陈越觉得深大也有没变的地方,深大粤海校区的最早规划至今基本格局没变,还能看出1983年时的雏形。陈越说,没变的还有深圳南山蛇口的那块广告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屹立不倒,上面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年10月1日,这句标语曾出现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庆典上,从此响彻全国。“这一观念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至今未变。”陈越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