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坐落于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担任首任院长,现已形成了一支由外籍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海内外优秀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这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家分子+研究院。“分子+”这一概念由姚建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全新的科研理念,即“分子+机理、器件加工、产业化为一体”的贯通式研究。“分子+”科研模式将对传统的农业、化工、制药等行业和新兴的生物医学、能源环境、光电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成立分子+研究院是天津大学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重要举措。未来,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将依托超高时空分辨原位准在线研究平台和分子+创新研究平台,发挥化学中心学科优势,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理科综合实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天津市区域发展贡献力量。(津云新闻编辑刘颖)【关注百家号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合肥作为全国重点科教城市之一,目前坐拥一所世界级名校中科大以及多所全国知名的一本高校。近年来,也有无数高校争先在合肥设立校区或是开设研究院,例如清华大学以及北京外国语学院等等,都已在合肥选址建设校区。这些高校的入驻,对于合肥的科教以及人才的引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目前合肥又定下一所高校进驻,就是天津大学。2月3日,天津大学与合肥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仪式。据了解,此次合肥市与天津大学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天津大学学科优势,围绕合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建立和开展深层次、多领域长期稳固的市校合作,进一步助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合肥这两年真是开挂一般的在发展,此番又多一所高校研究院,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目前合肥的多项科技都走在世界的前端,相信合肥未来的科学技术将会更上一层楼。
中新社天津1月12日电 (张道正 焦德芳)1月12日,在中国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化学会、天津市、天津大学领导和众多院士、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坐落于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担任首任院长,现已形成了一支由外籍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海内外优秀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成立分子+研究院是天津大学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重要举措。什么是“分子+”?这一概念由姚建年院士首次提出。“分子+”是一种全新的科研理念——即“分子+机理、器件加工、产业化为一体”的贯通式研究。“分子+”科研模式将对传统的农业、化工、制药等行业和新兴的生物医学、能源环境、光电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将依托超高时空分辨原位准在线研究平台和分子+创新研究平台,发挥化学中心学科优势,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理科综合实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天津市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的建院宗旨,就是要从‘变革性化学’的角度出发,解决化学发展自身遇到的瓶颈问题,”姚建年院士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通过两个路径找到未来化学的出口:一是寻找新的反应途径构筑变革性化学反应体系,催生新的化学工业;二是以化学为中心学科,开创新型分子+路径,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储备未来技术。”(完) 【编辑:姜贞宇】
11月19日,一篇题为《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裕卿教授和其女张丝萌学术造假》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一硕士研究生以一篇长达123页的举报信实名举报其原导师张裕卿学术造假。#天津大学一教授被学生举报#据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网站19日消息,收到有关张裕卿教授的实名举报后,学院立即成立专门调查组,依规开展调查。经调查组初步查证,认定张裕卿教授学术不端行为属实。张裕卿教授承认其本人有学术不端行为,并愿意承担全部责任。目前,天津大学已解除与张裕卿的聘用合同。这个事件一出,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认为学生十分勇敢,有着对科研的一腔热血。更多的网友表达的是对该导师的愤怒之情。还有网友开始探讨学术圈的不良风气更有网友想到了最近大学学术性丑闻频发,而教育部也公布了一系列文件,表示:“近段时间,中央关于导师的规范文件不断出台,我相信这不是偶然性,其背后的必然就是学风日渐偏离轨道,中央应该是看到了”【教育部发文:#研导不得侮辱学生人格# #研导不得随意拖延学生毕业#】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的通知指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希望即将上岸的宝宝们都能遇见个好导师。
央广网天津1月18日消息(记者杨煜 通讯员刘晓艳)1月中旬,天津大学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培养”“国际合作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分类评价机制”八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八大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除之前已公布的“分流选择”外,还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并提出“核心课程”理念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天津大学将在部分特色学科试点“完全学分制”改革,针对研究生突出“研”的学习特点,构建更加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完全学分制”强调自由选、随时学,即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志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完成部分核心课程的学习后,直接进入课题研究,再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知识拓展志趣、职业发展规划等,自主选学需要的课程,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答辩。与完全学分制对应的是天津大学同步启动的“一流大学学科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在全学科建成“厚基础、有深度、高水平”的学科核心课程,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呈现学科知识的历史演进、层次脉络与系统架构,通过课程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们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发挥课程对科学研究和个人发展的支撑作用,避免选到的课程不需要、需要的课程选不到。”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表示,学校还将同步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丰富由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知识拓展等多种兴趣化模块组成的“课程超市”,并通过学分转换和认定建立“学分银行”,保障“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同时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继续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支持前沿性课题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继续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培育和评审项目”,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双轨评价,抬高质量标尺线;推进实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推动研究生层面“新工科”建设,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而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中,坐落着一所"宝藏大学"——天津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更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寻宝之旅,揭开宝藏大学的神秘面纱。历久弥新——岁月带来最厚重的宝藏百年学府,盛世华章。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的北洋大学,为"兴学强国"而创办,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它更是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在国内与哈佛、耶鲁齐名,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从创办之日起,它以"兴学强国"为使命,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甲午战败之际,"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它为救国而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它西迁保留教育火种,传下了"七星灯火"的故事;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等教育百废待兴,天津大学调出十几个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舍我北洋手足,换我中华昌盛,学校大爱无言。至今,学校走过了125年的历史,经历了工法肇基、创新转型、西迁播火、津沽复校、迎接解放、院系调整、改革开放等重要时期。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踔绝之能——实力带来最耀眼的宝藏"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作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天津大学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目前,天津大学共有72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6个,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位列全国第一,进入A+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与生化、环境/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药理学和毒物学、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数据截止2019年12月31日)根据2018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在本次学科排名榜中,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世界高校中排名第三,国内高校中排名第一。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撰完成、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201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校友会版)》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仪器类一流专业排名榜单,天津大学测控技术和仪器专业和清华大学并列全国第一,且都为世界一流专业,同为8星级。深稽博考——钻研带来最智慧的宝藏自复校后,天津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并着手招收研究生,被各界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25年的漫长岁月中,天津大学创造了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多项历史,在科研的浩宇星辰中,天津大学的名字熠熠生辉。建立"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成功试制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研制我国首架无人驾驶飞机、助力第一座跨海大桥——钱塘江大桥建设……回望历史,天津大学在民族危亡关头承担起了"改造中华,培育新人"的重任,承担起了带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从无到有,奋起直追"的重任。如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天津大学依旧不忘初心,近5年来,学校共获国家三大奖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合成技术"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新型工业结晶技术"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神工二号" 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自适应飞控算法"为无人机装上了智慧"大脑","生命健康科学平台"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学科群,"海燕"刷新深海滑翔机工作深度世界纪录,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落户天大,"天大智慧"助力"中国天眼"、国产大飞机C919、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的研究建设……除此之外,天津大学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3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3个、天津市国际合作基地36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群贤毕集——智慧带来最珍贵的宝藏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延四海名师以育之。建校以来,天津大学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迄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30多万高层次人才。在这背后,有着五千余名素质优良、积极进取、富有活力的教师的身影。著名的建筑专家茅以升、著名诗人徐志摩、经济学家马寅初以及张国藩、陆士嘉等一批学术大师都曾在天大执教。目前,天津大学有教职工5066人,其中院士14人,"973"首席科学家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9人,教授894人。余国琮,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蒸馏专家。1952年起任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多年来,他在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曾任天津大学化工系副系主任、化工所所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民进第十届天津市委顾问。周恒,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流体力学专家。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水利系并留校任教至今,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院长,担任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力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工程力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邹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光材料专家。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乐凯研究院首席专家,河北省科协副主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从为中国近现代工业体系奠基,到如今的"上天、入地、下海",125年来,天大人持续谱写着爱国奋斗的宏伟诗篇。未来,依托"新工科"建设优势,天津大学将继续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为国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21世纪科学巨匠!素材来源:天津大学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1月18日讯(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刘晓艳)天津大学今天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等八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该校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据了解,天津大学将在部分特色学科试点“完全学分制”改革,针对研究生突出“研”的学习特点,构建更加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完全学分制”强调自由选、随时学,即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志趣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在完成部分核心课程的学习后,直接进入课题研究,再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知识拓展志趣、职业发展规划等,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答辩。与完全学分制对应的是天津大学同步启动的“一流大学学科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学校将在全学科建成厚基础、有深度、高水平的学科核心课程,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呈现学科知识的历史演进、层次脉络与系统架构,通过课程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们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发挥课程对科学研究和个人发展的支撑作用,避免选到的课程不需要、需要的课程选不到。”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介绍,“完全学分制”将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学校还将同步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丰富由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知识拓展等多种兴趣化模块组成的“课程超市”,并通过学分转换和认定建立“学分银行”,保障“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同时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继续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支持前沿性课题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继续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培育和评审项目”,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双轨评价,抬高质量标尺线;推进实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推动研究生层面“新工科”建设,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作者:陈欣然 刘晓艳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近两年,教育部对于高校学生教育频频有动作,本科生取消毕业清考,研究生逾期退学等,各大高校也纷纷跟进制度。尤其是天津大学,制度拟定的尤为彻底,就连博士研究生培养问题都没有落下,导师都没能“幸免”!据媒体报道,9月29日,天津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会,称将启动实施“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计划(草案)提出加强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 对达不到培养关键环节质量要求的研究生,采取终止继续攻读现有学位或终止培养的管理措施。其中,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出现如未通过培养环节考核的, 将被终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转为硕士生培养。同时全面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实行导师岗位聘期制与招生资格年审制,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加强交叉学科建设。简单的说就是研究生考核不达标就退学;博士生考核不合格就降级为硕士生;研究生、博士生考核不通过,其导师也有连带责任。此项政策的实施,对于天津大学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呢?体现最明显的就是能够在严格培养质量标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及时调整和选择发展方向的空间,避免临近毕业退出导致学生时间成本的损失,以及学校和导师教育资源的低效利用。天津大学是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天津大学也将继续完善常态化的学业预警与干预机制,及时告知研究生本人及其导师,提醒关注研究生学业进展。正所谓“严师高徒”,天津大学本来就已经是高校中排名靠前的大学了,很多专业都受到业界的认可。如今再加上一系列的严格管理制度,高标准要求下,未来天津大学的实力肯定会更强,天津大学毕业的学子一定会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天津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其实不仅仅是天津大学,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在学生培养机制方面制定了类似的新规,考上大学、研究生、博士并不是学习的尽头,而是新层次学习的开始。在高校里混日子的生活将一去不复返了,未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含金量也将越来越高。因为蹉跎时光的学生都毕不了业!我是考研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
研究生的生活究竟有多“苦逼”?很多同学大学毕业后都选择了继续攻读研究生,或是为了自己的学术梦想、或是为了提升学历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前途,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大家都想安稳地毕业,然后才能完成自己的规划。但往往事与愿违,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的培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研究生阶段每位同学都会分配一个导师,而且同学们是否能够成功按时毕业,很大的因素取决于自己的导师,导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毕业,就连一些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其他事情都需要导师进行签字。又是天津大学,天大研二学生将自己的经历爆出来,大家表示太真实事实上,很多研究生更像是为学校或者自己的导师“打工”,当学生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后,这些论文数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校的综合排名;这也是很多研究生直接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的原因,也就是说学生和导师的权利是不对称的,导师在整个研究生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果我们遇到一名好导师,那么研究生生活将会比较顺利,如果遇到一名“奇怪”的导师,那么学生将会非常痛苦、可能会延期毕业、不能毕业、甚至被逼得走向极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天津大学的一名研二学生就在网上曝光了自己导师的“行为”,大家纷纷表示太真实了。而前不久天津大学有一位早已毕业的研究生,就实名举报了自己曾经读研的大学导师,这份长达123页的举报信里,记录了他的这位男导师和他的女儿是如何进行论文造假的。让我们来看看是多么不可思议!01 为了新接的项目,临时要求学生更换研究了一年多的课题这名学生的开题报告已经开始了,但是他的导师突然打电话说要换课题,称自己新接了一个项目需要学生来做,这位同学一年多来一直都是在研究之前的课题,这不是坑学生吗?他去找导师商量,然后导师拿毕业论文来说事。02 用学校的经费当自己孩子的家教费这位同学的导师孩子要中考了,想让学生辅导一下,因此这位同学找了另一位天大的研究生辅导,没日没夜地带了孩子一个月,结果导师只给了1000块钱,并说道剩下的钱开学后走学校经费,导师说平时给孩子的家教费一直都是走学校经费,而且该导师还挪用学生经费当活动经费。03 经常半夜布置任务,把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这位同学就说到,他的导师经常半夜布置任务,把他当成一个免费的劳动力。自己读研开始以为人生即将大步向前,但没想到这仅是悲剧的开始。而我们都知道,一些导师会让学生拿快递、买早餐等做些与科研无关的事情,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写在最后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认为和导师做一些科研项目无可厚非,但如果遇到一些“奇怪”的导师,自己首先要和导师好好沟通,表明自己的立场底线。如果实在不行,也不能委屈了自己。
新华社天津9月29日电(张建新、刘晓艳)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该校29日启动实施的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对达不到培养关键环节质量要求的研究生,将采取终止继续攻读现有学位或终止培养的措施。其中,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如出现未通过培养环节考核的,将被终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转为硕士生培养。同时天津大学全面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实行导师岗位聘期制与招生资格年审制。据介绍,天津大学从2014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打破导师终身制,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转变,并率先提出导师岗位与职称“脱钩”,对师德失范人员实行一票否决,严禁上岗。根据计划,天津大学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加强了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关键环节,以及学术规范、学习年限等方面,明确质量标准,开展考核评价,实施分流选择。这一举措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及时调整和选择发展方向的空间,避免临近毕业退出而导致学生时间成本的损失。学校也将完善常态化的学业预警与干预机制,及时告知研究生本人及其导师,提醒关注研究生学业进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