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特殊教育|发展准职业教育的,现象与对策研究水静犹明

特殊教育|发展准职业教育的,现象与对策研究

特殊教育相信很多得人都知道,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准职业教育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关于准职业教育得现状和对策研究。准职业教育:指在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针对残疾儿童少年开展的劳动技能培训、教育。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少年,量大面广,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还是一个长期的主要任务。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约有60-70%的残疾儿童少年就要步入社会,所以大部分的残疾学生的家长希望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能学到“一技之长”,这也是促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准职业教育的动力所在,也更是为了能使学生“留得住”的重要举措。根据我们在唐山的实地考察,通过互联网络对全省及全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开展情况的调查,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展准职业教育情况可谓是参差不齐。一、认识很早,但不成体系伴随特教的起步,特殊教育就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唐山市的各特殊教育学校也一致认为,实施准职业教育是残疾儿童未来生存之本,是让残疾儿童有一技之长的重要途径。如成立于1959年的唐山市盲聋哑学校,是对残疾儿童少年(盲和聋哑)实施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其最早是在唐山市民政局福利工厂中脱胎而出的,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辅相成的格局,近50年来准职业教育也一直在开展,从开始时的农业生产到70年代的木工技术,再到80年代的服装、裁剪及现在美容、足疗等。在我们所调查的唐山各特殊教育学校中,均把职业教育作为本校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开设科目少则1-2个,多则达6-7个。存在突出问题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混乱。课程设置尚未形成体系,所设置专业是各校根据各校的实际与经验进行探索性的教学,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所使用教材问题更为突出,或是使用普通中学或中专学校的教材,或是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其次是开设准职业教育课的年级高低不一,从二年级到七年级(初一)均有。二、投入不少,但缺少长远规划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对准职业教育的设备设施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无论是购买设备及原材料、设备维修保养的投入,还是外聘老师或是自己培训教师的投资,或是建立实习基地的费用,远远大于实施文化知识教育的投入,准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是相对贫穷的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经费支出。1、师资水平,制约准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其教师多为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进修大专或本科,学历水平相对不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更是不成系统,多是凭个人社会经验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准职业教育,部分教师虽经社会有关部门培训,终因时间短,也只能学些皮毛,而且是边学边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外聘教师,虽然节省对教师的培训费用,但由于对学习主体的不熟悉,使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外聘教师因不在学校坐班,辅导学生更是谈不上,对于聋哑学生,学校还要配上手语教师作为外聘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介,费人费功,教学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2、教材短缺且混乱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教材来源混乱。因为国家只编写的文化知识教育的特殊教育课本(聋哑和弱智,盲生用的是正常小学的翻译成盲文的课本),现在文化课又在使用新教材等,准职业教育的教材没有编写,造成使用教材的混乱,而且学生手中更没有课本,只能通过自己的课上笔记,这也大降低了准职业教育的教育效果。3、开展准职业教育的进度不一由于教材问题,准职业教育更是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可言的,准职业教育教师对进度的控制多是凭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同的教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进度,一旦更换教师,准确职业教育的进度就会马上改变,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准职业教育缺少长远规划的一个体现。其次就是各义务教育学校对准职业教育的理解不同,开展准职业教育的年级也不同,有从二年级就开设准职业课的,也有的是从初中开设的,这也是缺少对准职业教育的长远规划的体现之一。4、设备设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对于职业中专或是大学,因为学生数量多,各种职业教育设施可以得到充分的使用,但是对于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因为规模小,学生少,准职业教育教学设备购置太少,无法开设相应的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备购置多了,职业教育的设备设施也只是有限几个学生有使用,构成资源的浪费,是一种两难选择。这方面盲生准职业进行教育尤其突出,就唐山全市而言,在校盲生总计不超过20人,而又分布于唐山市各县、市、区的学校,最多的也只有10人左右,少的也就是一人,所以对盲生开设准职业教育,就是更是两难选择。三、效果很尴尬,就业问题突出1、教学的管理与指导不成系统各省市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还没有一个统筹规划,只是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在鼓励各特殊教育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开展各种职业教育,但还没有形成各地有系统、全局性的指导安排意见。准职业教育地位更显尴尬,面对60-70%的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生,他们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因此他们的职业知识就必须在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来获得,这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之路的宽广与否,通畅与否,就与学校开展准确职业教育情况密切相关,而学校的情况就直接与学校的上级领导的统筹安排相关的,因此,上级领导部门对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的统筹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各教育的主管部门尽快确定本地区的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准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体系。2、只有水平,没有文凭的问题在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所接受的准确职业教育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又如何看待残疾学生在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这种教学行为?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学校毕业后,其得到的只是学校的初中毕业证(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实施的九年一贯制),无法通过其毕业证知晓其所接受的职业教育情况,更没有其他等级职业证书作为其所接受职业教育的证明,所以文化知识教育与准职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是学校和社会都要考虑的问题?现在一些特殊教育义务教育的学校已有了很多职业水平很高有学生毕业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就要走上就业岗位,让学校高兴的是,他们的职业技术能力、知识与实际操作水平已完全能够适应所要从事的岗位,但让学校了愁的是, 学校因为无法给学生一种职业技术证明 (证书),因此有时为了一名学生能顺利走上就业之路,就要花很大精力和很多时间来向用人单位进行解释,或是请用人单位领导来学校参观,进行实地考察,一是证明学校有从事职业教育的实力与水平,再者也是让这名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用学生的实力来打动用人单位的领导,在精力、财力、人力等各方面形成浪费。3、就业问题突出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也是全国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就业现实有差距,思想上一时无法接受薪金、工作环境等现实情况,好高骛远;二是学校的准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学校开设专业与就业需求有偏差。目前,大多数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未能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职业的情况重视起来,使得在制定准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和改革课程设置时缺乏最新信息,这同时也是准备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准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很不乐观。四、对策研究1、认识准职业教育势在必行准职业教育办学依据: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为使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十五”期间有较大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为未能升学的残疾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现实办学压力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生源之争实为就业能力之争。这句话虽然有些偏激,的确是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准职业教育要放在与知识文化教育同等的地位上来看待,同时准职业教育要成为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的第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为中国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更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生存与就业提供了保证。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要使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生得到最大可能的就业,首先要使学生对自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工作,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现实的一个结合点,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其次是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了解工作中必须承担的各种任务;第三,教育学生要学会主动地适应工作环境;3、学校联姻,资源共享特殊教育准职业教育要融入职业教育一体化潮流,与其他职业学校建立 联盟关系,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的整体效益。( 1 )开办大学“分校”。借助普通高校的品牌优势和智力优势,结合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经验,以高校“分校”的形式开办普通高校特教准职业教育班等,形成资源共享。( 2 )建立实习基地。以实习基地为平台,实现学校学生走出去的计划,使实习基地成为教学与实习的共同平台,融教与学于一体,并建立相应的实习制度,使实习基地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亦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3 )合理规划。一是由教育部门合理规划区域内各学校的主要职能,形成距离相近的几所特教学校联合开设准职业教育课程,在资源上互通有无,突出办学特色的同时,得到充分的资源共享;二是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准职业化规划和整体目标,各类残疾(盲、聋哑和弱智)分别制定的同时,同一类型也要力争做到区别对待,并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上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余地和活动空间。( 4 )学校实行双学历教育,即学生可得到文化课学历证与职业技术等级证双证( 职业技术等级证需劳动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支持)。4、求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1)求得教育业务与行政部门的支持现在上级教育领导部门对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研究方面指导较多,多在学科教学上,针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授方面,对准职业教育知识的传授现在还很难进行更,多的具体指导,这一领域还缺乏统计规划,这也是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的障碍,教师和上级领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和职业障碍,往往低估了残疾人通过竞争获得就业挣钱机会的能力和潜力,在准职业教育的结果上(指获得证书)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没有相应的措施。因此学校在开设准职业课教育的同时,首先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并求得他们在职业证书取得方面的全力协调,那么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是另一片天地。在此方面唐山市教育局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2001年曾在唐山市盲聋哑学校召开了“唐山市特殊儿童劳技大赛”,有力的推动了唐山市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的开展。(2)求得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规定,特殊教育学校为未能升学的残疾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否取得职业等级证书?又应当如何取得了?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对有能力取得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学生,学校在要通过证书这一必要形式给予肯定,而这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职业等级证书”的颁发单位,所以学校要与上政府劳动人部门进行联系,使学校的准职业教育行为得到劳动人事部门的认可,并参加其统计安排的取得证书的活动。在这方面北京四聋职业高中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他们学校的烹饪和面点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结束后,都将参加市场社会劳动保障局组织的初级专业技能的考试,根据成绩取得合格证书,为今后找工作提供方便。计算机录入专业在学业完成之后,要参加北京市社会劳动保障局组织的初级计算机文字录入员的考试,取得职业技能证书。(3)、求得工商部门和企业的支持要做到“开门”办学,重视学校与工商企业部门的合作。使得准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供需关系。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可聘请工商企业界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在准职业教育专业的开设时,帮助学校设计课程和专业,在准职业教育的教育过程中,请他们来校评价检查学校的教学活动。同时学校也要经常向企业了解其岗位需求和社会最需要的专业,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我进行特殊教育进行融合教育得目的,是希望特殊儿童可以融入社会,能够靠自己也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这不是能一蹴而就得事情,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得事情。

苏辙

特殊教育研究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山东烟台召开

11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和滨州医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山东烟台召开。年会以“十四五”期间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使命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展示高等特殊教育研究成果,谋划“十四五”期间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分会副理事长张洪杰、秘书长滕祥东、副秘书长曹同涛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烟台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润圃,滨州医学院院长赵升田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研究院所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等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张洪杰出席开幕式滕祥东作工作报告滕祥东作2020年工作报告。一年来,分会从强化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建设,聚焦特殊教育发展需求,配合教育部、中国残联中心工作,落实学会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等方面积极作为,重点发力。她指出,明年分会将继续落实学会规范办会要求,依规按时推进分会理事会换届等工作。蔡润圃致辞赵升田致辞国家督学、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巡视员李天顺作“特殊教育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主题报告。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主任赖伟作“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的主题报告。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申仁洪作“坚持三大认证理念,把握主线与底线——以认证为抓手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的主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主任昝飞作“特殊教育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经验与反思”的主题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希洁作“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主题报告。曹同涛作“滨州医学院残疾人高等教育与康复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报告。李天顺作主题报告赖伟作主题报告分论坛上,42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围绕“政策与区域特殊教育研究”“师资培养研究”“融合教育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综合研究”6个专题作报告。闭幕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顾定倩就本次年会的会议论文进行分析点评。顾定倩作分析点评曹同涛作报告本届年会的成功召开,对于理清我国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机遇,推进特殊教育院校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促进特殊教育学科建设与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特殊教育研究分会供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服务兴会 规范办会 创新强会网址:https://www.cahe.e.cn/【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私觌

《聋校中高年级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一、前言2001年,我校根据上级关于申报“十五”重点课题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申报了《聋校中高年级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课题。2002年4月,该课题被泰安市正式批准为市“十五”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经过4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初步形成经验总结。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立题的背景职业技术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残疾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能适应当地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做到自立、自强,就能为他们比较顺利地融入社会,获得就业岗位,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谋取家庭与个人的幸福而创造条件。聋校的教学目标中写到:使聋哑学生成为具有初等文化程度和一定劳动技能,身心正常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劳动者。因此,教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技能,做好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省东部发达地区,各聋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而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较慢,可以说刚刚起步,没有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市经济发展、适合残疾人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之路,使残疾人的学习和就业造成脱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难的问题。并且存在专职教师、课程设置相对单一、课程有名无实、职业技术课缺乏资金、缺少实习场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聋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择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2、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假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聋生的智力正常、行为正常、身体肌能正常,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巧,通过学习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深远意义,加强聋校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势在必行。对于聋校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市还是一个薄弱的方面。据统计,我市几所聋校的职业教育没有形成规模,都处在探索、摸索阶段。我校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探索把学文化、学技术与就业相联形成一条龙的职教体系。理论假设:总目标是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与我市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使我市的聋校职业教育顺应时代潮流,主动适应社会变化,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择业能力。具体目标为:1、通过调查我市今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探索出适应于我市聋校的职业教育内容。制定出实用、实际、实效的职业技术教育教材。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某种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3、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使职业课和文化课形成最佳组合,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4、探索出一条“学文化、学技术、成才就业”三位一体的职教体系。3、有关概念的界定聋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是:如何发展我市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所需,确定聋校职业教育的研究内容、师资配备、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和学生就业等。4、实验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发展技能、形成技能的原则、合作学习的原则,发展的原则。5、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策略合理的开设职业教育课:主要应用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总结法来分析总结,探索出适合于我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优化职业教育过程,提高职业教育效果:主要采用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观察法、调查法来研究聋校职业教育的师资配备、教学方法,摸索出一套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工作策略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对聋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使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具有双向选择的能力和实力,使一部分优秀学生能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进行学习,另一部分能成为优秀的社会建设人才。二、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研究初期,为了设立合理的专业,我们首先进行了市场调查,课题组成员到苏州、上海、南京和周边县市区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职业教育的调查和学习,其次又对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又进行了充分的探讨研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烹饪技术、木工技术、版式家具办公用品的设计制作技术、园艺技术、金工技术、美容美发技术共八大专业。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有些专业没能开展起来,最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版式家具办公用品的设计制作技术、金工技术四大专业,工艺美术下设刻瓷、应用美术2个子专业。确立了设置的课程以后,课题组的成员又多方收集材料,探讨研究各专业的教学内容,本着既要能为聋哑学生所接受、掌握,又要形成一定的技能的雁泽,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论证,确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内容为Windows98、王码五笔输入法、简易绘图、Word2000、Excel2000、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网页制作等内容;刻瓷专业内容为花鸟刻瓷、人物刻瓷、山水刻瓷、吉祥刻瓷等;应用美术专业内容为绘画、美术字、漆画、版画、版面制作、门牌制作、书画装裱等内容。版式家具办公用品的设计制作技术主要是进行板材的切割、加工、装饰和各种办公用品的设计、创新等。金工技术主要是进行切割、焊接、设计加工等等。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实践、探索与潜心研究,我们初步编印了Windous98、王码五笔输入法、Excel2000、Word2000、上网知识、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等七本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本教材,共计1000于页,行业动态,20多万字;编印了包括素描、国画、漆画、包装装潢设计和应用美术共六册五万多字的应用工艺美术校本教材。使我校的计算机和工艺美术两个专业有了自己的教学蓝本。对于我们没有开展起来的几个专业,比如烹饪专业、园艺专业、美容美发专业,我们认为生命力也是很强的,社会需求性也是比较大的,限于现有条件没能开展起来,以后我们会继续就这几个专业进行相应的探索与实践。三、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配备与使用课题开题后,学校根据师资的现有情况,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进行了合理的配备。由学校校长和书记担任研究小组的组长,有10名专、兼职教师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师资力量和能力同职业教育的需要相比,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的搞好聋校职业教育,使课题研究取得更大的成果,我们在师资的配备与使用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实行了“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首先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对现有的专业老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先后有4名教师到济南、淄博等地区进行了专业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其次根据有些专业(比如刻瓷、木工、金工等等)的学习不是靠短期培训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现实情况,我们采取了请进来的方法,请校外的专业老师或者是技术比较出色的工人来进行相应专业课的教学与指导。在这几年中,学校先后聘请了5位校外人员来我校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这样做,专业师资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也学到了比较出色的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艺术刻瓷作品代表泰安市参加了“山东省素质教育成果展”,代表宁阳县参加了山东省在重庆的轻工博览会,受到参观者的称赞,并且已作为礼品被送到泰安、济南、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区;学生制作的标语、横幅、科室牌、各类奖牌、版面在宁阳境内也小有名气,并有较大的市场;学生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市的比赛中获奖;学校校办工厂的办公家具、铝合金制品在市场上的也有比较好的销路,前景比较乐观。四、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为搞好研究,学校教导处在课时分配上,每星期安排了足够的课时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四、五年级初步接触职业教育,安排了1课时,六年级初步进行计算机应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安排了4课时,七、八、九年级分专业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安排了6课时,从而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职业技术技能,课题组能充分地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形成技能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人员积极采用讲解法、观察法、实验法、欣赏法、练习法、实习法等各种方法进行复式教学和个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职业技术教育课的管理也和其他文化课有所不同,在上理论课时,由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在上实践课时由专业教师和实习场所的教师、职工管理指导,实习时由专业教师带队,实习工厂的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指导。有问题时专业教师和实习场所的人员及时向教导处和课题组进行汇报,教导处和课题组成员及时进行研究探讨,集中智慧,及时解决问题。五、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的实习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立了实习场地,供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实习。学校原有金工厂、版式家具制作厂和木工厂,2002年学校又投资10万元建立了工艺美术车间、微机室,设立了专门的刻瓷教室和书画教室。各专业根据学习的情况及时带学生到实习场地进行实习,实习中专业教师和实习场所的人员及时做好指导和记录工作,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习的时间根据各专业需求的不同由专业教师掌握,计算机专业的上机实习相对来说比较频繁,大约每周有4节课的时间是上机,2课时为理论学习。工艺美术专业的实习根据车间的需要和学习的进度进行,在实习中学生主要进行了标语横幅的制作、科室牌、各类奖牌的制作、版面的制作等等,通过实习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了各种工艺的技能;部分搞绘画的学生有教师带领在书画教室内进行绘画练习,绘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金工和版式家具制作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专业学习主要在实习场地内进行,采用了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方式,每一环节每一环节的进行学习、练习,练习、学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金工和版式家具制作各环节的技能。六、聋校毕业生的就业通过几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一项或几项技能,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择业拓宽了范围。几年来,我校有4批学生经过职业技术教育走上了工作岗位,15名学生进入到兖州晶冠玻璃有限公司工作,10名学生进入到泰安永佳土木有限公司工作,3名学生进入到学校的工艺美术车间工作,4名学生进入到白象方便面厂工作,2名学生在家自谋职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比较理想,同时毕业的学生在各用人单位上工作比较出色,受到了单位的好评,很多单位的领导都说我们学校送的毕业生的素质是最高的,这和我们在校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就业和在校的职业学习有一定的差距,有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技能没能发挥出来,只能作为爱好或者其他表现出来。课题组的成员对此也进行了反复的探讨研究,大家觉得如果能和部分工厂联合起来搞职业技术教育,那么效果会比较好,因为这样有一定的目标性,同时把工厂的岗前培训在学校完成,对工厂也是一种节约,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也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来,是对学生、工厂、学校三方面都有利的好事。今后,我们会继续就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实践。七、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的课题研究结论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得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教育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不断进行学习讨论,研究总结,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相关的职业技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一些职业技能,而且合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二是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突飞猛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技能,提高了素质,而且制作完成了不少作品,同时学生的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扩展,认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是学校的校办工厂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版式家具制作车间、工艺美术车间、金工厂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学校加强了与福利工厂的联系,耳科疾病,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学生学到了技能,能够顺利的就业,公益慈善,从而使学生家长放心孩子,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都减轻不少。六是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一部分校本教材,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学生学习技能与实习就业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以后继续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通过课题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多知为败

《高年级聋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由来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人的发展为宗旨。聋校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立足长远发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这一切不仅造成了聋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聋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必须对转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二、实验方法(一)实验假设:通过聋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创造性是自主性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人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创造性等基本属性,而自主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是人的自主性的最高层次和必然结果。我们让学生自主探索,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调动已有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必然能得到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本课题的哲学基础。2、探求未知是儿童的天性儿童自接触客观世界的那天起,就对外界事物产生好奇,他们有探究、操作、理解外界事物的欲求,总想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儿童与生俱来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中获得的”,我们实施自主探索式的教学,是顺其天性、扬其所长,学生乐意接受,如果再与别的教学方式结合,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3、符合“认知—发现”理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主动”是指对事物组织和构造的积极态度,“发现”是个人的自行寻找或个人作出的探索活动。我们提出的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发现和建构,让学生自己感知、发现,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符合学习的本质特点。4、遵循了人的需要原则著名人文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人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聋人教育,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健康的人都有自发追求潜能实现的内在倾向。现代儿童,由于独生子女出身的缘故,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强烈。如果把知识解释清楚,让学生接受,他们会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索,获取知识,一旦成功会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同时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三)课题的研究策略:1、加强“潜件”建设,提高教师全面素质课题的研究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是否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将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是否能够深入地开展下去,为培养一支拥有现代理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1)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我们课题组每两个星期开一次课题会议,一个月中有一次进行专门的理论学习交流,使大家认识到现代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带来得巨大冲击,从而必将会使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同时,在校内还开展了三次阶段性课题汇报,开设了五节公开课,并进行了研讨。通过汇报、研讨活动,教师逐步构建起了“高年级聋生自主性探索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2)积极组织培训,促进教师提高我们每年每学期都要派课题组教师外出听课,假期还对大家进行集中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2、师生课堂行为的变革传统形式上的师生课堂教学活动,师生并不是处在统一平台上的“亲密接触”,教师只起着主宰和指挥学生的作用。而在“自主性探索学习”的环境下,教师的这种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过去我们聋校教师常以为有了一桶水,一缸水就足以来教这些知识面较窄的聋生,而面对师生应是平等的,知识的变化又是日新月异的,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地吸取,而师生双方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学习,在对话、协作、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本身就体现了民主和平等。我们进行“高年级聋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时,觉得这种教学方式给聋校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聋生学习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平等、多样、沟通平等:教师和聋生在课堂上双方通过共同探讨、研究、协作,获取课堂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特征。这有利于师生平等地交流学习的心得,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多样:“高年级聋生自主性探索学习”使得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的选择方面有了更多的方式,教师可以计算机、多媒体等,以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加入学习和讨论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情感体验。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大大增加,可以形成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讨论,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成为一种必然。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2)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合作、个性、互动合作: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资料充分地与他人合作来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个性:学生通过展开讨论,增强了自我意识,为深入学习和探讨,以求得个性的发展。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使得课堂形成了一个一对一,一对多,多对我这样的一个互动形式。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大的外显特征。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四)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三次阶段性的汇报活动展示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在各科课堂教学广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提炼,形成了以下教学模式:(略)此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坚持以弘扬学生主体性精神为前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探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素质提高和良好品质形成为目标,努力构建自主化、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疑问、充满生机、充满活动,更是充满成功的喜悦。在此教学模式下,目前已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支架-探究式教学这种支架-探究式教学其实是一种支持框架式教学,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的理解所需要的一种教学方式,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很显然,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我们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学生沿着脚手架逐步攀沿学习。如上所述,这种框架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说,前庭眩晕,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支架-探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知识有关的会增加或减少,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2、抛锚-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我们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体验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3、随机进入-创造式教学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跃。不难看出,随机进入-创造式教学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现的要求,正是针对发展和促进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提出的。随机进入-创造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方法是: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进行(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提问);②要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意思是指?”,“你怎么知道这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等等);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可通过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达到:“还有没有其它的含义?”“请对A与B之间作出比较?”,“请评价某种观点”等等)。(3)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三、实验效果及分析:表一:“高年级聋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实验研究”实验班学生数学测试成绩对比表:时间 参测人数 自主率 合作率 探索率 创造率2001年 10 0.5% 2% 1% 0%2002年 10 21% 40% 10% 8%2003年 10 80% 100% 70% 60%时间 参测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2001年 10 50% 6% 652002年 10 80% 10% 722003年 10 100% 40% 85表二:“高年级聋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实验研究”实验班学生语文测试成绩对比表:时间 参测人数 自主率 合作率 探索率 创造率2001年 10 0.6% 32% 3% 0.5%2002年 10 13% 65% 20% 16%2003年 10 82% 100% 80% 80%时间 参测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2001年 10 60% 8% 652002年 10 90% 21% 782003年 10 100% 48% 83从表一、表二可以看出,“高年级聋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实验,其整体素质有了很快提高。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学习的实验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发展。四、实验结论与问题讨论:(一)三年来的实验,我们的结论:通过对现行以知识学习为主、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的课堂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聋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聋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1、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的符合特教教育规律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1)正确处理教师服务、指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2)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2、提高了实验教师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二)存在问题:1、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都必须有较完整的便于操作的具体教学模式。2、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聋人教育,以促进高年级聋生自主性探索效益的提高,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事人

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行为管理策略下高效课堂模式研究》课题交流会

迎着冬日里的暖阳,带着对教育的思考,怀着对教研的热忱,近日,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行为策略下高效课堂模式研究》课题交流会在南三楼小会议室举行。会上,课题负责人就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了发言,其中提到老师们自课题开展以来积极配合,按时完成课题各项任务,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有序的进行。学校课堂常规的建立,实施措施多样化,学生情况良好,各自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行为管理工作已见成效。各小组代表各抒己见,就课堂常规的建立及实施措施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两轮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看到了课堂效果,老师们对行为功能分析正确,处理得当。课堂反馈很好,孩子们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最后,吕金雁副校长就此次会议做了总结。她强调,课题研究重在行为管理,老师们要围绕行为管理方面进行考量,多思考,多实践。老师应该多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倾听、接纳、鼓励,调动他们的内驱力,找到适合学生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方法,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次交流会议的顺利召开,对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课题组成员将继续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相信在校领导关心支持下,会有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的课题研究,老师一定会收获丰富的研究成果,也会走的越来越远。【来源: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拉菲尔

《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提要与评估研究》研究报告

一、引言回顾聋教育历史,可以发现,聋校教师与聋生的沟通方式经过了从手语到口语再到双语的转变,对聋生的教育经历了单纯的知识教学到知识能力并重再到社会适应性培养的过程。聋生走出学校参加工作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我们不能否认聋生能和健听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聋生的交往渠道正在不断拓宽,交往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聋生的生活质量逐渐得到改善。然而,当我们堵住耳朵与人比划时,才真实的体会到聋生诸多的不便:以手代口交流交流,面临的却是健听人的误解,甚至还会有歧视;不得不退缩在家庭和学校,却又跟不上现代开放、多元的知识信息时代。有研究表明,聋生社会交往的不足,不仅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社会生活,而且造成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近年来聋人刑事犯罪案件数量增加,出现团伙犯罪的新趋势。虽然国家教育部在《聋校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对听力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而聋校教育教学中,聋生交往技能的培养还没有引起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聋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仅限于学校――家庭之间的交流往来,没有积累出大量与健听人交往的经验。现在使用的聋校教材交往知识极其分散,许多聋生生活中的隐性教材没有得到挖掘和开发,十分缺乏适应时代需要、符合聋生实际、系统的交往教材。在传统的聋校教育中,出现了聋生社会意识淡薄、社会认知片面,存在种种人际适应方面的问题。因此,紧贴聋生实际,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充分重视的问题。我校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住校生通常提前到校,推迟回家。聋生与教师的交流局限于知识文化的信息交流,教师对聋生交往的指导更多体现在解决聋生之间的冲突上,采取的方式多就事论事,缺乏必要的交往知识讲解,没有合适的交往技巧示范。我校聋生93%来自农村,这些家庭的父母不精通手语,加上平时农活较多,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不可能经常与孩子书面语交流。很多家长反映不知道聋孩子想什么,要什么。聋生放假回家宁愿待在家里看电视,也不主动外出与人交往。与社会健听人交往经验的缺乏,给聋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以至出现了毕业后还要求回校学习,参加工作不久就辞职不干的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县聋生的生活质量,提高聋生的社会适应性水平,我校决定将聋生在全日制寄宿聋校、聋生家庭、社区之间的交往活动加以收集、整理,根据聋生身心发展特点,照顾聋生差异,提高聋生在交往中的语言表达力,全面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再将研究内容进行选择、补漏,提炼出聋生交往技能的训练提要,形成交往技能评价表。二、课题再认识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我校聋生实际,把聋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刚开始,我们把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分为语言基础、交往礼仪、结交朋友、参与集体活动四个版块。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几个领域存在重复、交叉,没有完全涵盖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内涵比较混乱,外延明显不足。并且操作性不强,出现了很多不易把握的因素。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首先认识的是父母,然后是家庭其他成员,学校环境,最后是广阔的社会。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聋生交往技能的形成具有特殊性,90%的聋生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交往手段仅限于原始的指点比划,入学后的聋生面临崭新的学校生活,在教师的培养和聋校大环境中,他们规范的社会交往才真正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聋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进入了一个生理的断乳期和心理的反抗期。同伴关系日益密切,家长与聋孩子的谈心,与聋孩子的亲密交流,能融洽亲子感情。高年级聋生面临毕业,耳病预防,当前最主要的是学习一些社区知识,了解社区功能,掌握与健听人沟通的最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因而,课题组重新以区域划分了社会交往技能培养以学校交往、家庭交往、社区交往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体系。再根据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交往技能发展的特殊性,确定了低年级以学校交往为主要内容、中年级以家庭交往为主要内容、高年级以社区交往为主要内容进行交往技能的训练。再以此分段,低段教师研究1~3年级聋生的交往情况,编写学校交往测评量表;中段教师研究4~6年级聋生的交往情况,编写家庭交往测评量表;高段教师研究6~9年级聋生的交往情况,编写社区交往测评量表。各段研究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可以根据聋生实际互相渗透。三、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一)研究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提高聋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中的交往技能,搜集符合我校聋生实际的、最需培养的交往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套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提要和评价表,填补聋校交往教材的空白;促使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增强教师与社区工作人员、聋生家长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全面提升聋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聋校管理人性化。(二)研究内容1、研究我校聋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中的交往内容,加以提炼,编写训练提要;2、建立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三)研究对象、方法1、研究对象以本校86名聋生为研究对象,其中76%是来自本县,24%来自双流周边各县。有80名来自农村,6名来自城镇。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中,课题组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学研讨法、专家咨询法。四、研究措施1、调查现状,建构聋生交往内容体系。课题组对我校聋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大领域中的交往情况进行了调查,制定出聋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聋生交往技能现状调查问卷,邀请聋生家长填写了《聋生家庭交往情况调查表》、《聋生与邻里、亲友交往情况调查表》。全面了解聋生各方面的交往情况,较为详尽地掌握了聋生的日常行为特征、各年龄段聋生主要的心理特点、家庭教养方式、言语能力、人际关系等基本情况。总结归纳出我校聋生需要培养的交往内容:低年级重点学习简单的交往知识,培养与老师和同学礼貌交往的良好习惯;中年级重点树立交往自信心,激发积极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高年级重点是克服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寻找自身最佳的表达方式,根据需要与不同的健听人成功交往。2、制定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我们把《语文》、《思想品德》、《社会常识》等教材中关于交往的内容予以综合,根据聋生实际,考虑到时代发展的需要,确定了聋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目标。再分化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版块的交往目标,由此制定出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评价表分成三级指标,末级指标中分为0、1、2、3四个分值。测试时,只能选择一项进行记分,多计无效。最后以此填写《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记录纸》,写出《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评价结果分析》,绘出该生交往技能的发展曲线图,最后确定该生下一步的培养目标及内容。3、开设交往课程,营造人文的交往环境。我们使用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调查聋生的交往现状,找出各段聋生交往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制定出短期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培养。刚开始,我们认为,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交往技能的培养离不开活动这个载体。于是,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商场购物”,“与普小儿童手拉手”,“到同学家过生日”,鼓励聋生主动向商场服务员寻求帮助,大胆与健听人交谈,与同龄儿童交朋友。在教师指导下,聋生成功与健听人进行了各种交往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开阔眼界。一段时间后,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外出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师在工作之余另抽时间进行研究也增加了工作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聋生的交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发生。做作业时相互之间的讨论,休息时同学自发组织的玩耍,课堂教学时与教师的沟通,放学回家时对妈妈的微笑等。经过调整,我们总结出了在学校以培养为主,如教师与聋生的每一次会面,与聋生课余的促膝谈心,对聋生生活的问寒问暖,协调聋生之间关系等日常交往;课堂上知识的传递,课堂气氛的协调,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等课堂交往;开展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的模拟活动;外出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几种交往形式。把交往内容分解成有趣的日常活动,融教育于无形,于潜移默化之中。家庭是聋生交往活动的主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聋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家庭环境和家长教养方式密切相关。聋生家庭这个重要的交往场所我们就以巩固、强化为主。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课题组每月开展一次家长座谈会,与会家长互相交流经验,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了哪些孩子交往内容,学校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隔半个月发放一次家校联系卡,传达学校意见,注明家长具体的做法;经常举办知识讲座,教给家长常用手语,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学习分析聋生的思想动向,及时解决发生的问题;不定期地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到校观摩交往活动课。课题组教师充分重视与家长的每一次会面,交换意见,帮助家长指导聋生的家庭交往活动。社区的支持必不可少。给聋生报名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有组织地带领聋生进入社区,排除社区中消极因素,形成快乐的交往体验。如到邮局寄信,事先与邮局工作人员联系,说明情况,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达成教育上的一致。社区场所的变更,交往对象的陌生会引起聋生紧张的心理。熟悉各种场所的常用语言,如到电影院看电影,写出“阿姨,我买一张电影票”通顺的句子;熟悉各种场所的交往程序,如到医院看病先挂号,根据病情找到相应的科室,向医生诉说病情,划价交钱拿药。这类生活情景的教学内容,展示出常用的生活语言,提高了聋生的语言表达力和理解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强化成果意识,提高阶段性研究成效。课题组开展了“三个一”工程,即每月学好一本书,上好一节优质课,写好一篇心得体会的学习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学习了近百本特殊教育专业书籍,写出心得体会400余篇。教师们还坚持记研究日记,做好聋生跟踪观察记录表,作出了聋生成长变化分析,在课题研讨会上交流意见,形成了文字、图象等资料。课题组对这些零碎、纷繁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找出规律总结提高。我们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做到了资料按步骤归放,有专人管理,实现了资料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为形成科研成果作好了准备。五、研究成果(一)编写出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提要。(见成果集一)仔细分析聋校教材,可以看出,根据聋生年龄特点,聋校教材在1~6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部分涉及交往内容,集中体现在中、高年级的《社会常识》中,这类知识比较分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和质量,开发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和探讨,力争使训练内容紧贴聋生生活实际,使内容的开发和设计更具针对性、趣味性,解决聋生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遇到的交往问题。1、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观察、测评,选择聋生集体生活中最基本最必需的知识进行编写;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选择了聋生参与社会必备的生存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进行编写。2、编写原则。补偿性原则:语言问题是聋生交往的关键问题,提要中把语言生活化、具体化,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残余听力和其他器官的代偿功能。为满足聋生扩大交往范围,了解社会信息的需要,我们还设置了医院、邮局、银行等交往场所的内容,设计了各场所使用的常用语,拉近聋生与现代社会的距离。实用性原则:美国教育加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围绕活动的内容组织教学内容”,“教材的基本源泉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而构成知识内容的东西”。提要中结合结合聋生实际,设计出聋生真实的生活内容,增加了诸如“李洋的姐姐在医院上班”,“罗信家开养鸡场”等社会信息,降低了聋生的认知起点,展示出自然的生活场景,激发聋生兴趣,加强聋生情感的丰富性。3、编写内容课题组教师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学科培训,把聋生从小到大,从放假回家到进校学习的交往活动连成一条线,寻找相关的研究内容,实践探讨哪些内容最能体现聋生的特殊性,最能实现对聋生的缺陷补偿。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成了学校交往内容、社会交往内容和家庭交往内容三部分,每部分设单元,下设每课具体内容和目标,形成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提要。1、训练提要的使用策略及效果本训练提要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增加了教学内容,以聋生交往技能的发展为序,由易到难,符合各段学生的交往需求。适用于聋校一年级到九年级。教学中我们以训练提要为蓝本,使训练内容更加适应聋生的交往需求,通过我们的教学训练,,学校大部分聋生已能自信地与人交往,他们的文明交往行为正在不断强化。(二)建立了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见成果集二)课题组教师翻阅资料,参考了《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学生人际交往》上相关知识,借鉴了弱制儿童适应性行为评估的指标,经过反复讨论,前后无数次修改,在教师使用过程中日趋完善,力争使量表能较为客观、全面地测评聋生的交往技能。1、指标体系的确立在评估中,不仅要评估聋生已有的能力及局限,而且要充分考虑聋生所在环境对他的要求,对聋生在社区、学校、家庭等环境中表现的行为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提供教学上的依据。2、评价表操作、说明聋生社会交往技能的测评是一项综合的、动态的评估。评价表的设计以聋生交往技能训练提要为基本,教什么评什么,可以严密监控技能形成的效果,并对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决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在测评中注意多个渠道收集评估信息,从家长、老师、同学以及其他有关人员那里多方收集信息,互相验证和补充测评效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对聋生交往技能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三)形成了社会交往活动方案集。(见成果集三)我们通过测评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分析找出聋生交往中的劣势,确定培养方向,以活动为载体来达成目标。课题组根据聋生交往对象和交往场所的不同,考虑到不同年龄段聋生的身心特点,分段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交往活动。7~12岁聋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我们就在低、中段聋生的活动过程中重在“引”。主要从直观形象入手,引导聋生在有趣的故事表演、图片展示或情景模拟中学习道理,培养礼貌交往的习惯。如《故事表演》活动片段:1、设置情景:几个大小不等的梨,分别请几个同学选,问他们会选哪个。2、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再故事表演。请三个同学表演孔融三兄弟,林小辉表演孔融,教师表演父亲。先让孔融拿梨。父亲问:“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的留给哥哥吃,我应该吃小的。”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再换同学表演。3、教师小结:故事告诉我们孔融是一个讲谦让的好孩子。4、引导聋生反思:刚才你们这样做对吗?5、联系实际:平时生活中,哪些同学讲谦让?让学生说说班上哪些同学讲谦让。录象展示以下场景,请同学讨论:(1)早晨教师发蛋糕的情景;(2)排队打饭你推我挤的情景;(3)看电视争座位的情景。一一讨论,再总结不同的场景该怎样做,展示出礼貌、谦让的行为。高段聋生抽象思维已经发展起来,独立意识正在逐渐加强。因而,我们在设计高段聋生活动方案时重点突出了“放”。即鼓励聋生,放心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放手让他们与健听人交流,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如开展了活动《我是普通的社会公民》、《看电影》、《到医院就医》、《给父母写一封信》、《和同学到公园游玩》。在活动中,要他们做到礼貌待人,并言行一致,如书面表达了“你好”,身体语言要有微笑或敬礼;教聋生学会观察,从陌生人的面容和言谈举止上分析,哪些人是善良的,容易接纳自己的,有能力帮助自己的;指导他们大胆、灵活的交往方式,如邮局工作人员繁忙,政策法规,可以向闲暇的工作人员咨询,也可以求助于旁边的陌生人。最后,教师进行了活动小结,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如《我是普通的小公民》活动的效果与反思写到:不足之处:1、在交往活动中,他们仍然缺乏主动。代涌鑫想喝豆浆,却不好意思向服务员询问,自己走到啤酒桶前放“豆浆”,结果闹笑话。2、与健听人交往时,聋生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不摇头晃脑,眼睛正视对方等。改进措施:1、帮助大家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引导他们走出自卑,树立自信。与代涌鑫的家长联系,多带他外出,鼓励他与邻居交流;2、在活动前讲明行为要求,强调良好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提醒聋生约束自己的行为;活动之后,教师要进行评价,巩固聋生良好的行为,形成习惯

墨西哥

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适龄残障儿童申请入学成功率仅为69%

2018年3月2日,由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救助儿童会和壹基金联合主办的“ 2018融合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状况抽样调研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就“提升融合教育专业能力,更好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权利”话题进行讨论。会议邀请了多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及儿童家长代表出席。会上发布了《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融合教育课程在教师职前教育及资格证考试中落实情况调查报告》和《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职后培训的政策文件分析报告》,2017年5月1日,新修《残疾人教育条例》开始实施,新修条例规定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2017年9月,随着新的一批中小学新生入学,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查”,共搜集到9484份有效家长问卷,然而调查结果中的很多数字让人触目惊心。适龄受访者的义务教育在读比例为45%,2017年申请入学成功率仅为69%。2017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了适龄残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明确残障儿童优先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然而根据《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发现,受限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缺乏,普通学校内的教师培训不足以及融合教育支持体系薄弱,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质量提升仍然困难重重。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众多家长的反馈:在厦门,外地户口的自闭症男孩阿强进入普校后,却被班主任老师劝说转学,并直言阿强不应该进入普校,状况令人堪忧;在北京,视障女孩小樱在申请进入普通学校时,遭到了近十所学校的拒绝;在重庆,自闭症孩子乐乐在普校就读,班主任威胁校长说如果班上有这个孩子,她就辞职,孩子最后退学在家;在石家庄18岁自闭孩子上学,学校要求家长时刻陪读,“大人在,孩子在(校),大人不在,孩子不能上学”一位武汉的家长提及,他的孩子伟伟快8岁了,17年9月就读当地一年级,不到三个月,班级内其他家长就联名找到校长,要求伟伟退学。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在课堂中走动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而教师态度也从一开始的耐心引导逐渐转变为不管不问。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2017年申请入学的受访者中,69%成功入学,28%申请失败未能接受义务教育,3%虽成功入学但在12月已经休学或退学”。与此同时,调研结果表明,2017年入读普校的孩子,遇到最大的困难还是缺乏专业师资(69%)和老师缺乏特教培训(67%)的问题。17%孩子在学校里遭遇了歧视/伤害,14%被老师排斥和不接纳,还有14%被同学或家长投诉,10%被学校要求退学/休学/转学,这些问题也给孩子及家庭带来很大程度的伤害,形成退学/休学压力。融合教育的工作开展十分艰巨,但是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理事长戴榕表示,家长们愿意积极配合并尽家长们最大的努力和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关心残障儿童入学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动融合教育的未来,让所有的儿童受益,得到优质的教育。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的角度还是从千万特殊儿童家庭的期望看,我们发现障碍总是存在,但是融合是不变的方向。为了反映广大残障儿童家长心声,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历时半年与家长代表们还有咨询顾问反复协商,与高校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并与咨询公司合作开展家长线上调研,最后形成了《关于提升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建议》和《关于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议》这样两份沉甸甸的建议。通过网上公开征集提案的两会代表和委员,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寻找到朱永新等3名委员和陈国民等6位全国人大代表为他们提案。建议稿提出,国务院及教育部部门强制保障残障儿童申请入学便利程序即就近申请入学;并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尽快就启动新修《残障人教育条例》实施工作的督导督查,同时,规定县级残障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应当依据如下原则处理入学争议:普通教育优先原则,就近入学原则,最少限制原则。在建立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方面,学校负有责任建立并完善:从外部无障碍校园环境到内部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提升,学校应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融合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教育支持体系,需要整合资源,建立多元支持。该建议稿还建议教育部门在普通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通过生命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实践教导普通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多元和包容,共同建设友好的校园环境。关于救助儿童会救助儿童会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全球性机构,1919年成立于英国伦敦。今天,救助儿童会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国际儿童发展组织,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救助儿童会在华代表处设立在北京,并在中国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工作。 2017年1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正式施行,救助儿童会成为第一批成功在北京获得注册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国家民政部将继续作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主管单位。以儿童为中心是救助儿童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关注所有儿童尤其是弱势和困境儿童。在中国,我们致力于服务困境儿童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特别是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以及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我们在儿童营养和健康、儿童教育和发展、儿童保护、儿童贫困、儿童权利倡导以及减灾救灾等方面,通过直接实施项目、开展培训、意识和能力提

不屈者

2020教育研究热点话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这一年,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重要会议召开,一系列教育文件出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教育理论工作者围绕教育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撰稿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方芳,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马开剑,课程中心副主任赵诗辉,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武秀霞,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妍,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米靖,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彩华。1深入学习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新闻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出版发行。教育部对使用《讲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出全面部署。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展开了深入学习与阐释。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从“政治性、人民性、方向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等6个方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解做好教育工作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翻译出版,为世界贡献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学者建议今后,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课程,纳入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培训,让广大干部师生听得懂、能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覆盖大学生全体。高校要面向教育学学科本科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好“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学者的研究课题。研究视界学者撰文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基础愈加牢固,三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和特征,学者认为,建成教育强国是2035年教育发展远景目标,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使命,深化综合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关键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环节和实现2035年目标的关键举措。学者认为,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也将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阶段。新阶段要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东中西部教育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能满足多样需求、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是总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现代化是主要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是核心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是重要历史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学者建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落实,学者认为,对基础教育来说,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环节,新发展阶段的质量标准正在趋于多样化;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运用不同推进路径,促进所有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增强适应性等。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闻事件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督导与评价,是专家学者的研究“热词”。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制度的“利器”作用,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尽快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着眼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评价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元的,但主要功能应该是诊断性的,长善救失,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重视外部评价、社会评价与学生评价,加强受教育者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要特别突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性,切实建立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要系统研究与建立软性指标的评价机制,补足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短板;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建议教育督导应紧紧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完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评价—公示—整改—问责”机制。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党和国家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新标准。回归教育本体,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出发来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重视社会用人改革、舆论治理,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4“体美劳”助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新闻事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者对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的研究,为学界增添了新话语。研究视界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这些长期以来的教育短板受到空前重视,有利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者认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根本立场与价值追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劳动教育是为人的存在与发展建构社会机制,其意义在于确立了理解教育的新思路,统一了人的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破解学校育人难题的有效路径。《意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综合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学者认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具有独特功能。学校美育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幸福生活,应促成构建新时代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学者建议劳动教育不能泛化,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劳动,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实施劳动教育。要让体育更好地融入生活,学校体育要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走专项教学之路,让学生能融入和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美育不是负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无论实施劳动教育还是体育、美育,都应将其与其他“四育”结合起来。5新时代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新闻事件2020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学者的关切之一。研究视界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学者指出,教材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体现了国家意志及权力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先后经历了“统—分—统分结合”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教材建设合理分工的权力结构。新时代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权力特征、权力结构以及权力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教材建设的权力特征,优化教材建设的权力结构,创新教材建设的权力行使机制,保证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中有效行使,并通过积累本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当前,我国教材建设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课程教材改革深入推进,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高、熟悉教材工作的专家学者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教材建设已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者建议教材建设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铸魂工程。有学者提出,新时代教材建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特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内容要求、途径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统筹把握,实现各学段教材的有机衔接与上下贯通。二是强化大中小学德育与思政课程教材的建设,重点是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四个自信”为核心,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系统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6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新闻事件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和“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研究视界德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推进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者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需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脱节,避免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简单重复。有学者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建立能够进行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的工作机制,通盘考虑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和相互交流研修机制。在标准研制方面,应实现教材编写、审核与编辑人员之间的有机配合。课程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学者提出,高校要在保留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整合、利用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建“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向同行、协同融合的功能机制。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强化高校思政课的属性和使命,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打牢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根基。学者建议学者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教师合作,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享共用的交流机制。7基础教育聚焦公平与质量新闻事件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随之展开。研究视界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有保障”在精准扶贫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控辍保学和乡村教师质量提升得到政策有力保障,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优质教育共享。全面提高育人质量,需要把牢方向,部门联动,内外协同。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健全中小学办学管理机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推动高考内容改革的科学发展,对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特殊教育从完成普及向完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学者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更加强调“能力扶贫”,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教师要积极行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延伸学习等。要解决学校办学干扰太多问题,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高考命题应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随班就读工作应“一县一案”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8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下,研究生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视界2020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深化。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成效评价促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纵深推进。学者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遵循,要在理想信念上增强当代研究生的情怀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让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的引擎。“双一流”建设的评价重点是落实高校主体责任,聚焦大学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要更加关注大学是否为国家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否为创造知识和产生新思想的主要源泉。学者建议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者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以科教融合为基本途径,深化校内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按照内涵式发展对质量和效益的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优化治理结构,厘清治理责任;加强学科建设,建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框架;优创教学机制,注重合作共进;优育本科人才,明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9构建类型属性突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闻事件教育部与山东、甘肃、江西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9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2月,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视界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学者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对劳动力知识结构提出跨界融合的复合型要求。职业教育须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模式智能化、人才培养复合化、学习终身化、产教一体化、治理法治化和发展国际化。还有学者指出,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有学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要在保持自己类型特点基础上,不断强化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拓宽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的通道。还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制度,能够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学者建议“十四五”期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要以提质培优作为根本目标,从战略层面深入思考和确定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加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增效。10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闻事件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9月,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召开。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视界为有效应对疫情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质量线上教学,掀起了一场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的“学习革命”。学者认为,在线教学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关键的是需要制度化、法律化顶层设计,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办法,形成高质量的“工匠型”双师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有学者认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精准实行乡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引领,稳定教师资源;从跨区域联动管理入手,健全乡村教师编制结构;根据不同情况,创建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多元且复杂的,重视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很关键。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学者建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教书育人、潜心育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6版

节振国

山西省特殊教育融合大教研运城专场在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隆重召开

潜心笃志不畏风雪严寒,采撷灵感绽放教研之花。2021年1月13日,山西省特殊教育融合大教研运城专场在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采取钉钉平台在线教研的方式进行网络直播。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许小霞同志,运城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李彩娟同志,运城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运交同志,运城市教育局特教专干程卓同志,山西省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及骨干教师共计300余人参与了此次盛会。活动由运城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市教育局特教教研员景英杰同志主持。开幕式上山西省教科院特教教研员许小霞、运城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李彩娟分别做了重要讲话,我校王运交校长代表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向大会致辞。本次活动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示范课展示及点评、经验交流总结,借此达到促进高效课堂建设的目的。山西省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通过钉钉平台在线观看直播并积极参与研讨。、在优秀教学视频展示交流的环节中,我校郭瑛、王亚翠、樊晓慧三位老师分别带来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秋天的怀念》、《第13课》听障班语文课堂实录。郭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温故知新,学得轻松愉悦,同时郭老师还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以现实鲜活的事例化解开浓稠的经典,让学生很快地理解吸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王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塑造学生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樊老师的课堂根据低年级聋生的特点,利用舌体操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带动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教师的情和学生的情融为一体,以情激情,让学生保持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融合自然的教学效果。展示课后,三位老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对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并围绕课堂教学效果剖析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在下午的交流研讨环节,各县(市、区)学校教师在线上就上午的示范课进行了积极的评议研讨。听评课结束后,运城市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就本校的做法经验在线上和全省的特教老师做了分享。夏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孙冰潸、运城市爱诺特殊教育学校刘欢、临猗县特殊教育学校史晓兵、新绛县特珠教育学校李彩芳、垣曲县特殊教育学校吕尉尉、闻喜县特殊教育学校丁小格、万荣县特殊教育学校孙云霞、运城市盐湖区康慧特殊教育学校马慧丽、芮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杨明、河津市特殊教育学校武晓莉、稷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雷李丽、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景英杰分别从本校特色课程、教学亮点和教学成效进行了阐述交流。研讨是观点的碰撞,是智慧的分享,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探索新的特教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我们下一步特教工作再提升明确了方向。在山西省特殊教育融合大教研运城专场闭幕式上,运城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市教育局特教教研员景英杰同志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此次特殊教育融合大教研活动气氛热烈,研讨深入到位,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热情,在特教领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愿全省特殊教育融合大教研活动一路向前,收获梦想!来源: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抱抱熊

教育文化:关键词共词分析法:高等教育研究的新方法,令人深思!

一、引言随着研究成果的激增,数字化期刊的盛行及互联网使用的便捷化,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引擎快捷的查询并获得这些成果。在应对海量数字信息的今天,传统文献计量和综述方式,不仅耗费时间、效率低下、查询资料的时间跨度短,而且难以全面搜集海量文献信息,造成文献研究偏于定性归纳、过于主观。[1]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缺乏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的手段,导致了“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2]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数字文献中,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全面、快速综合起来,挖掘出有深度的信息为我所用,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的完善,研究者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的能力得以大大提升。在此背景下,科学知识图谱开始成为当前国际科学计量学领域热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将科学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方法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达到对信息的有效组织和利用,生成新的知识。[3]该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搜索引擎强大的自动查询功能,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完成对海量信息的准确查询。其次,通过计算机对已查询到的海量分散信息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不仅可以通过量化模型将其以科学的、可视化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且还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和趋势,对将要进行的同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该方法被国内外的许多科学计量学研究者应用与学科前沿的研究。但是,国内教育研究方法方面还比较落后。许多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科研中应用得很少,现代数学迟迟未被引进到教育科学中来。[4]对于科学计量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的专题介绍性文献并不多见。我们在撰写本文前,使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分别对国内特殊教育和自闭症(孤独症)[5]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该方法对大量文献综合处理的高效性、准确性、客观性和直观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帮助国内的高等教育研究者能够对这种方法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多的使用这种方法,提升自己教育科研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下面,我们以代表国内教育最高研究水准的教育类的核心期刊《教育研究》在2000-2012年发表的所有文献作为研究资料,向大家展示该方法的具体使用过程和注意事项。二、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  (一)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简介   共词分析(Co-word Analysis)是一种较新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其属于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或主题的结构与变化。[6]共词分析法可分别以文献的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但我们倾向于主张采用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来得出结论,主要原因有:第一,关键词是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代表论文内容特征的、或最有意义的词[7];第二,关键词不仅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题,而且其本身应具有独立的检索功能;第三,由于一篇文献的关键词或主题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因此,如果某一关键词或主题词在其所在的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则可反映出该关键词或主题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8];第四,通过对高频关键词共现关系分析,可以进一步明晰若干热点研究领域。[9]关键词共词分析主要是通过共词分析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查询到的海量信息的关键词对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共词分析),生成共被引矩阵。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高级统计处理,绘制出二维或者三维的可视化图形,客观系统的展示出所关注资料的直观量化信息。  (二)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1.准备研究工具   下载并安装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20作为主要研究工具。Bicomb共词分析软件由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崔雷教授和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下载获取地址为崔雷教授科学网的博客网址:https://skydrive.live.com/?cid=3adcb3b569c0a509&id=3ADCB3B569C0A509%211195。   2.准备研究资料   首先,进入网络搜索引擎,根据自己研究目的限定文献来源,进行文献检索。根据自己研究需要和目的对文献进行取舍和保留。再次,对选取的文献按照统一格式进行保存。第三,对保存的文献进行标准化。最后,将保留文献的格式转化为Bicomb共词分析软件能够识别的ANSI编码,供后续量化统计分析使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将文本格式编码转为ANSI编码,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将无法识别有效信息。   3.进行量化统计分析   首先,使用Bicomb软件进行关键词统计并确定提取、导出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有关Bicomb软件进行关键词统计的详细操作过程请阅读相关操作手册。[10]其次,采用SPSS20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Ochiai系数相同矩阵。再次,采用SPSS将高频关键词的相同矩阵转化为相异矩阵并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最后,对上述量化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概括而言,关键词共词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明确研究的问题、选定并标准化研究材料、高频关键词的选定、共现矩阵的提取、进行高级统计处理(相同矩阵、相异矩阵的转化、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三、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示例   为了更好的使大家掌握该方法,下面,我们以“2000-2012年《教育研究》文献热点知识图谱”为例向大家进行详细的示范说明。  (一)查找准备文献   首先,进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进入标准检索对话框,将发表时间栏的具体日期定义为从“2000-01-01”到“2012-12-31”,文献出版来源限定为“《教育研究》”。根据限定好的条件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到文献2908条。其次,根据研究需要删除研讨会综述、课题介绍、会议通知、卷首语、会议记录、课题通过鉴定、读后感、简介、研讨会简介、书评、成果鉴定会、学院以及学校简介信息、人物专访、投稿须知、会议纪要、出版信息、目录信息、公告等,得到有效论文2550篇。再次,对上述文献统一按照题名、作者、关键词、单位、摘要、年、期等信息以文本形式保存。最后将保存的文本信息编码格式统一改为ANSI编码后保存。  (二)进行量化统计   1.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并提取高频关键词频次   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较长时域内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可以揭示研究成果的总体内容特征、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术研究发展的脉络与发展方向等。[11]如果在统计文献时,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则表示与该关键词有关的研究成果越多,研究内容的集中性就越强。一个研究领域的少量高频次的关键词,拥有该学科明显大的信息密度与知识密度,成为信息与知识需求者检索文献的重点,它们被称为核心关键词。[12]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13]   对2550篇文章中的15976个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发现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范围是1-107。为了减轻工作量,对关键词频次大于20的高频关键词进行提取,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频次大于等于20的有52个关键词,占关键词总数的3.25%,其出现的频次合计为1839次,词均35.37次,占关键词总频次(15976)的11.51%。这些高频关键词表述的研究内容,是2000-2012年《教育研究》发表文章的核心内容。从高频关键词分布顺序可看出,《教育研究》涉及的前10个研究热点依次为:高等教育(107)、基础教育(69)、教育公平(63)、教育改革(59)、教师(59)、教育研究(54)、课程改革(52)、教师教育(52)、教育发展(48)、教育理论(44)。这一统计结果,与2000-2009年八种教育学期刊文献前10位高频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教师、教育理论)对比,有7个高频关键词完全重合,排在第一位的高等教育和最后一位的教育理论在排序上完全吻合,其它5个仅在排列顺序上发生差异。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本研究中统计方法的可信,而且还进一步说明相对于其它教育研究刊物,《教育研究》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为深入挖掘这52个高频关键词的词频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有效信息,还需要进一步采用关键词共现技术来进行深入的计量学研究。   2.生成高频关键词的相同和相异矩阵   首先,生成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对各个高频关键词是否在其它论文中成对出现(出现为1,否则为0),利用Bicomb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词篇矩阵考察各高频关键词间的亲疏关系,词篇矩阵表示的是两目标之间的相似程度的矩阵,即两者数字越大表明两者关系越近,越小表明两者关系越远。[14]其次,生成高频关键词相似系数矩阵。以关键词词篇矩阵为基础,在SPSS20中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类型选择“binary”二元变量,相似系数选择“Ochiai”系数,构造出高频关键词相似系数矩阵。[15]相似矩阵中的数字表明数据间的相似性,数字的大小表明了相应的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远近,其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大;反之,数值越接近0,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大、相似度越小。最后,生成高频关键词相异系数矩阵。为了消除由于关键词共现次数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根据相似系数矩阵,采用相异系数矩阵=1-相似系数矩阵,产生相异系数矩阵。相异系数矩阵中数字表明数据间的相异性,其含义与相似系数矩阵意义相反,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大。相异系数矩阵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各关键词分别与高等教育距离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为:教师(1.000)、教育研究(1.000)、课程改革(1.000)、教师教育(1.000)、基础教育(0.988)、教育改革(0.908)、教育公平(0.963)。这个结果说明,研究者在论及高等教育时,会更多的将其与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结合在一起讨论,而较少和基础教育、教育改革、教育公平结合起来。采用上述原理,综合表2中的关键词相异系数矩阵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为:2000-2012年在《教育研究》发表的成果中,涉及到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资料较少,大量研究主要以高等教育为探讨对象,关注高等教育中涉及的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等主要因素,对这些因素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教育研究》从2004年开始增大了对“教师”这一关键词的关注,开辟了专栏。另一方面的原因是,2001年“教师教育”被国务院首次提出后,引起了多方面尤其是教育界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3.进行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选定一些分类标准,将不同的观察体加以分类,同一类(集群)之内观察体彼此的相似度愈高愈好,而不同一类之间观察体彼此的相异度愈高愈好。[16]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是通过高级统计对已经发表文献的高频关键词组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分析,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远近关系,挖掘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研究者关心的知识信息。关键词聚类分析时,先以最有影响的关键词(种子关键词)生成聚类;再次,由聚类中的种子关键词及相邻的关键词再组成一个新的聚类。关键词越相似它们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将上述52个高频关键词构成的52×52的相似系数矩阵,导入SPSS2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从图1可以直观的看出2000-2012年《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被分为8个种类,它们的具体分布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2000-2012年《教育研究》8类研究具体分布为:   种类1为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和改革,包括14个关键词,其可以细分为6小类:小类1基础教育教学活动及过程,包括3个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基础教育课程);小类2教学改革与教学论,包括2个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论);小类3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包括2个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小类4学生、教师及其发展,包括3个关键词(学生、发展 、教师);小类5师生关系,包括1个关键词(师生关系);小类6基础教育及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包括3个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种类2为道德教育与生活,包括2个关键词(道德教育、生活世界)。   种类3为教育与课程,包括2个关键词(教育、课程)。   种类4为学校教育、义务教育及教育政策、观念,包括16个关键词,其可以细分为7小类:小类1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包括2个关键词(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小类2农村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包括2个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小类3义务教育和均衡发展,包括2个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类4教育公平、质量及政策,包括3个关键词(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教育政策);小类5教育资源,包括1个关键词(教育资源);小类6教育发展与教育科研,包括2个关键词(教育发展、教育科研);小类7教育理念及对学习者的关注,包括4个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教育理念 、学习者)。   种类5为大学及学科建设,包括2个关键词(大学 、学科建设)。   种类6为教师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包括10个关键词,其可以细分为3小类:小类1教师教育及其专业发展,包括3个关键词(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小类2教学理论、研究及实践与改革,包括6个关键词(教育理论、理论与实践 、教育研究 、教育实践 、教育学 、教育改革);小类3教育思想,包括1个关键词(教育思想)。   种类7为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包括2个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民办教育)。   种类8为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与价值取向,包括4个关键词,可以细分为2小类:小类1高等教育与大学生价值取向,包括3个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 、价值取向);小类2高等学校,包括1个关键词(高等学校)。   4.进行高频关键词的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MDS)是一种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出隐藏在观察资料内的深层结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在发掘一组资料背后之隐藏结构,希望用主要元素所构成的构面图来表达出资料所隐藏的内涵,尤其是在观察资料体很多时,利用多维尺度法更能适切地找出资料的代表方式。[16]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时,要汇报其 Stress和RSQ值,它们分别为多维尺度分析中的信度和效度估计值。其中,压力系数(Stress)是拟合度量值,用于维度数的选择,Stress越小,表明分析结果与观察数据拟合越好,其值越小,说明模型的适合度越高。Kruskal(1964)给出了一种根据经验来评价Stress优劣的尺度:若Stress≥20%,则近似程度为差(Bad);≤10%,为满意(Fair);≤5%,则为好(Good);≤2.5%,为很好(Excellent);其理想的状况为Stress=0,称为完全匹配(Prefect)。[17] 模型距离解释的百分比(RSQ),表示变异数能被其相对应的距离解释的比例,也就是回归分析中回归分析变异量所占的比率,RSQ值越大,即越接近1,代表所得到的构形上各点之距离与实际输入之距离越适合。一般认为,RSQ在0.60以上是可接受的。[18]   采用spss20对上述52个高频关键词构成的52×52的聚类分析产生的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标准化方法选择Z分数。结果显示,Stress= 0.120,RSQ= 0.823,说明其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反映出《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间的学术联系状况。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见图2。   多维尺度绘制出的坐标称为战略坐标,它以向心度和密度为参数绘制成二维坐标,可以概括地表现一个领域或亚领域的结构。[19]战略坐标中,各个小圆圈代表各个高频关键词所处的位置,图中圆圈间距离越近,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反之,则关系越疏远。影响力最大的关键词,其所表示的圆圈距离战略坐标的中心点越近。坐标横轴为向心度(Centrality),表示领域间相互影响的强度;纵轴为密度(Density),表示某一领域内部联系强度。[20]在战略坐标划分的四个象限中,一般而言,第一象限的主题领域内部联系紧密并处于研究网络的中心地位。第二象限的主题领域结构比较松散。这些领域的工作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具有较大的潜在重要性。第三象限的主题领域内部链接紧密,题目明确,并且有研究机构在对其进行正规的研究,但是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处于边缘。第四象限的主题领域在整体工作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重要性较小。[21]   结合上述理论,从图2可以看出,首先,2000-2012年《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为8个区域,虽然种类1、4和6所占的区域较大,种类2、3、5、7、8所占区域较小,但从其分布位置可以看出,这些小的区域处于战略坐标的核心附近,表明这些区域是其关注的重点。种类7和种类8所处的领域距离战略坐标轴心位置最近,表明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与价值取向成为了《教育研究》发文的热点领域。其次,从各个种类所处战略坐标的象限分布特点来看,种类4的大部分关键词位于战略坐标的第一象限,说明其不仅是《教育研究》杂志组稿的核心领域,而且其文章数量相对于其它7个种类所占领域更为多,也更成熟,该领域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研究的中心领域。种类1、8主要位于第二象限,说明其主题相对松散,对其关注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今后在《教育研究》文献成果质量提升方面还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种类2、3、6主要位于第三象限,说明这3个种类所占的领域内部链接紧密,题目明确,并且有研究机构正在对其展开正规的研究,但在整个研究网络中仍处于边缘。种类6大部分位于战略坐标的第四象限,说明它们所处的主题在整个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重要性较小。种类7不仅横跨四个象限,而且紧紧围绕在战略坐标轴心,说明它所占的领域是《教育研究》发文的重点核心领域,该领域的研究不仅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内容相一致,而且还与《教育研究》“200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中“创新高等教育发展思路”、“拓展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取向”[22]等内容相一致。此研究结果也被潘黎、王素的研究所验证。四、总结和展望通过上述实例,大家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的使用效果,但是,在使用的具体过程中,还应该值得关注和思考下述问题。  (一)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前要确保对其进行标准化   我们主要针对《教育研究》进行计量分析,因为其风格基本一致,所以在标准化处理关键词方面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如果涉及到多个杂志间的文献关键词处理,就要特别注意对查询到的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规范和统一。比如,我们在进行自闭症热点研究时,要将在不同刊物中表达同样含义的关键词“自闭症”与“孤独症”统一为“自闭症”。迟景明和吴琳在研究中,将“高职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职技高校”标准化为“高职院校”,将“高等学校”、“高等院校”、“高校”、“大学”等标准化为“高校”。对关键词的标准化处理,能确保最后量化材料的准确,进而保证最后科学计量的精确、科学。但很多进行科学计量的研究忽视了此问题,导致了其研究结果的科学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二)可以尝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更清晰地展示关键词间的强弱关系   本研究采用的多维尺度虽然可以较好的观察到变量间的关系,但是无法表现他们之间的强弱。要更好的表达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强弱关系,大家以后可以尝试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有的文献称为“社会网”或“网络分析”)是包括测量与调查社会系统中各部分(“点”)的特征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连接”),将其用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分析其关系的模式与特征这一全过程的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23]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得出的三位立体网络图,更能直观地反应各个体(节点)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线段)。在原始图线条密集,不易分析时,还可进行凝聚子群分析,使图的直观性增强,更容易分析理解。[24]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介绍及其软件的下载,国际社会网络分析网(http://www.insna.org/cgi-bin/softdatasearch.cgi)中给出了Construct、Network Genie、ORGAN 1 Social Network Analysis、PARTNER、PermNet、Socilyzer、UCI  NET software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八种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中文社会学网(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news/133424.htm)给出了包括上述软件在内的20种软件介绍和链接地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使用。  (三)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和定性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更好解读研究结果   虽然热点知识图谱是采用科学计量法绘制出来的,但是该方法的使用并非完全依赖定量技术,其还依赖于定性分析技术。在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之后,对于各个种类及其所在区域的划分和命名均需要雄厚的专业功底。它就像采用因子分析之后,对于各个因子的命名需要结合专业知识来命名一样。因此,要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绘制,需要将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够对计量结果进行准确、客观的解读。  (四)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时软件的选取也至关重要   虽然现在国内很多研究者,在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医学等研究领域对中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的绘制采用了陈朝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软件,但是该软件的优势在于处理外文,尤其是英文文献上,对于中文文献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我们所介绍的Bicomb软件在中文文献的共词分析方面较有优势,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对中文材料进行科学计量研究时更多的采用此软件。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衷心希望能够帮助高等教育研究者对关键词共词分析法有所了解,同时,也真诚的希望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研究者投入到教育研究成果的科学计量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