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聋校中高年级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报告老人愿

《聋校中高年级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一、前言2001年,我校根据上级关于申报“十五”重点课题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申报了《聋校中高年级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课题。2002年4月,该课题被泰安市正式批准为市“十五”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经过4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初步形成经验总结。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立题的背景职业技术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残疾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能适应当地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做到自立、自强,就能为他们比较顺利地融入社会,获得就业岗位,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谋取家庭与个人的幸福而创造条件。聋校的教学目标中写到:使聋哑学生成为具有初等文化程度和一定劳动技能,身心正常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劳动者。因此,教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技能,做好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省东部发达地区,各聋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而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较慢,可以说刚刚起步,没有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市经济发展、适合残疾人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之路,使残疾人的学习和就业造成脱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难的问题。并且存在专职教师、课程设置相对单一、课程有名无实、职业技术课缺乏资金、缺少实习场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聋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择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2、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假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聋生的智力正常、行为正常、身体肌能正常,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巧,通过学习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深远意义,加强聋校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势在必行。对于聋校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市还是一个薄弱的方面。据统计,我市几所聋校的职业教育没有形成规模,都处在探索、摸索阶段。我校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探索把学文化、学技术与就业相联形成一条龙的职教体系。理论假设:总目标是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与我市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使我市的聋校职业教育顺应时代潮流,主动适应社会变化,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择业能力。具体目标为:1、通过调查我市今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探索出适应于我市聋校的职业教育内容。制定出实用、实际、实效的职业技术教育教材。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某种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3、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使职业课和文化课形成最佳组合,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4、探索出一条“学文化、学技术、成才就业”三位一体的职教体系。3、有关概念的界定聋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是:如何发展我市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所需,确定聋校职业教育的研究内容、师资配备、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和学生就业等。4、实验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发展技能、形成技能的原则、合作学习的原则,发展的原则。5、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策略合理的开设职业教育课:主要应用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总结法来分析总结,探索出适合于我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优化职业教育过程,提高职业教育效果:主要采用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观察法、调查法来研究聋校职业教育的师资配备、教学方法,摸索出一套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工作策略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对聋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使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具有双向选择的能力和实力,使一部分优秀学生能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进行学习,另一部分能成为优秀的社会建设人才。二、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研究初期,为了设立合理的专业,我们首先进行了市场调查,课题组成员到苏州、上海、南京和周边县市区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职业教育的调查和学习,其次又对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又进行了充分的探讨研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烹饪技术、木工技术、版式家具办公用品的设计制作技术、园艺技术、金工技术、美容美发技术共八大专业。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有些专业没能开展起来,最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版式家具办公用品的设计制作技术、金工技术四大专业,工艺美术下设刻瓷、应用美术2个子专业。确立了设置的课程以后,课题组的成员又多方收集材料,探讨研究各专业的教学内容,本着既要能为聋哑学生所接受、掌握,又要形成一定的技能的雁泽,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论证,确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内容为Windows98、王码五笔输入法、简易绘图、Word2000、Excel2000、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网页制作等内容;刻瓷专业内容为花鸟刻瓷、人物刻瓷、山水刻瓷、吉祥刻瓷等;应用美术专业内容为绘画、美术字、漆画、版画、版面制作、门牌制作、书画装裱等内容。版式家具办公用品的设计制作技术主要是进行板材的切割、加工、装饰和各种办公用品的设计、创新等。金工技术主要是进行切割、焊接、设计加工等等。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实践、探索与潜心研究,我们初步编印了Windous98、王码五笔输入法、Excel2000、Word2000、上网知识、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等七本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本教材,共计1000于页,行业动态,20多万字;编印了包括素描、国画、漆画、包装装潢设计和应用美术共六册五万多字的应用工艺美术校本教材。使我校的计算机和工艺美术两个专业有了自己的教学蓝本。对于我们没有开展起来的几个专业,比如烹饪专业、园艺专业、美容美发专业,我们认为生命力也是很强的,社会需求性也是比较大的,限于现有条件没能开展起来,以后我们会继续就这几个专业进行相应的探索与实践。三、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配备与使用课题开题后,学校根据师资的现有情况,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进行了合理的配备。由学校校长和书记担任研究小组的组长,有10名专、兼职教师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师资力量和能力同职业教育的需要相比,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的搞好聋校职业教育,使课题研究取得更大的成果,我们在师资的配备与使用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实行了“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首先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对现有的专业老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先后有4名教师到济南、淄博等地区进行了专业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其次根据有些专业(比如刻瓷、木工、金工等等)的学习不是靠短期培训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现实情况,我们采取了请进来的方法,请校外的专业老师或者是技术比较出色的工人来进行相应专业课的教学与指导。在这几年中,学校先后聘请了5位校外人员来我校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这样做,专业师资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也学到了比较出色的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艺术刻瓷作品代表泰安市参加了“山东省素质教育成果展”,代表宁阳县参加了山东省在重庆的轻工博览会,受到参观者的称赞,并且已作为礼品被送到泰安、济南、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区;学生制作的标语、横幅、科室牌、各类奖牌、版面在宁阳境内也小有名气,并有较大的市场;学生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市的比赛中获奖;学校校办工厂的办公家具、铝合金制品在市场上的也有比较好的销路,前景比较乐观。四、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为搞好研究,学校教导处在课时分配上,每星期安排了足够的课时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四、五年级初步接触职业教育,安排了1课时,六年级初步进行计算机应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安排了4课时,七、八、九年级分专业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安排了6课时,从而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职业技术技能,课题组能充分地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形成技能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人员积极采用讲解法、观察法、实验法、欣赏法、练习法、实习法等各种方法进行复式教学和个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职业技术教育课的管理也和其他文化课有所不同,在上理论课时,由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在上实践课时由专业教师和实习场所的教师、职工管理指导,实习时由专业教师带队,实习工厂的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指导。有问题时专业教师和实习场所的人员及时向教导处和课题组进行汇报,教导处和课题组成员及时进行研究探讨,集中智慧,及时解决问题。五、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的实习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立了实习场地,供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实习。学校原有金工厂、版式家具制作厂和木工厂,2002年学校又投资10万元建立了工艺美术车间、微机室,设立了专门的刻瓷教室和书画教室。各专业根据学习的情况及时带学生到实习场地进行实习,实习中专业教师和实习场所的人员及时做好指导和记录工作,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习的时间根据各专业需求的不同由专业教师掌握,计算机专业的上机实习相对来说比较频繁,大约每周有4节课的时间是上机,2课时为理论学习。工艺美术专业的实习根据车间的需要和学习的进度进行,在实习中学生主要进行了标语横幅的制作、科室牌、各类奖牌的制作、版面的制作等等,通过实习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了各种工艺的技能;部分搞绘画的学生有教师带领在书画教室内进行绘画练习,绘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金工和版式家具制作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专业学习主要在实习场地内进行,采用了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方式,每一环节每一环节的进行学习、练习,练习、学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金工和版式家具制作各环节的技能。六、聋校毕业生的就业通过几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一项或几项技能,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择业拓宽了范围。几年来,我校有4批学生经过职业技术教育走上了工作岗位,15名学生进入到兖州晶冠玻璃有限公司工作,10名学生进入到泰安永佳土木有限公司工作,3名学生进入到学校的工艺美术车间工作,4名学生进入到白象方便面厂工作,2名学生在家自谋职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比较理想,同时毕业的学生在各用人单位上工作比较出色,受到了单位的好评,很多单位的领导都说我们学校送的毕业生的素质是最高的,这和我们在校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就业和在校的职业学习有一定的差距,有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技能没能发挥出来,只能作为爱好或者其他表现出来。课题组的成员对此也进行了反复的探讨研究,大家觉得如果能和部分工厂联合起来搞职业技术教育,那么效果会比较好,因为这样有一定的目标性,同时把工厂的岗前培训在学校完成,对工厂也是一种节约,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也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来,是对学生、工厂、学校三方面都有利的好事。今后,我们会继续就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实践。七、聋校中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的课题研究结论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得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教育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不断进行学习讨论,研究总结,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相关的职业技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一些职业技能,而且合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二是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突飞猛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技能,提高了素质,而且制作完成了不少作品,同时学生的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扩展,认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是学校的校办工厂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版式家具制作车间、工艺美术车间、金工厂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学校加强了与福利工厂的联系,耳科疾病,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学生学到了技能,能够顺利的就业,公益慈善,从而使学生家长放心孩子,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都减轻不少。六是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一部分校本教材,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学生学习技能与实习就业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以后继续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通过课题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漫画家

特殊教育研究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山东烟台召开

11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和滨州医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山东烟台召开。年会以“十四五”期间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使命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展示高等特殊教育研究成果,谋划“十四五”期间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分会副理事长张洪杰、秘书长滕祥东、副秘书长曹同涛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烟台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润圃,滨州医学院院长赵升田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研究院所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等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张洪杰出席开幕式滕祥东作工作报告滕祥东作2020年工作报告。一年来,分会从强化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建设,聚焦特殊教育发展需求,配合教育部、中国残联中心工作,落实学会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等方面积极作为,重点发力。她指出,明年分会将继续落实学会规范办会要求,依规按时推进分会理事会换届等工作。蔡润圃致辞赵升田致辞国家督学、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巡视员李天顺作“特殊教育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主题报告。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主任赖伟作“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的主题报告。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申仁洪作“坚持三大认证理念,把握主线与底线——以认证为抓手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的主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主任昝飞作“特殊教育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经验与反思”的主题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希洁作“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主题报告。曹同涛作“滨州医学院残疾人高等教育与康复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报告。李天顺作主题报告赖伟作主题报告分论坛上,42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围绕“政策与区域特殊教育研究”“师资培养研究”“融合教育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综合研究”6个专题作报告。闭幕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顾定倩就本次年会的会议论文进行分析点评。顾定倩作分析点评曹同涛作报告本届年会的成功召开,对于理清我国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机遇,推进特殊教育院校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促进特殊教育学科建设与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特殊教育研究分会供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服务兴会 规范办会 创新强会网址:https://www.cahe.e.cn/【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杰克说

特殊教育|发展准职业教育的,现象与对策研究

特殊教育相信很多得人都知道,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准职业教育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关于准职业教育得现状和对策研究。准职业教育:指在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针对残疾儿童少年开展的劳动技能培训、教育。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少年,量大面广,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还是一个长期的主要任务。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约有60-70%的残疾儿童少年就要步入社会,所以大部分的残疾学生的家长希望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能学到“一技之长”,这也是促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准职业教育的动力所在,也更是为了能使学生“留得住”的重要举措。根据我们在唐山的实地考察,通过互联网络对全省及全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开展情况的调查,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展准职业教育情况可谓是参差不齐。一、认识很早,但不成体系伴随特教的起步,特殊教育就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唐山市的各特殊教育学校也一致认为,实施准职业教育是残疾儿童未来生存之本,是让残疾儿童有一技之长的重要途径。如成立于1959年的唐山市盲聋哑学校,是对残疾儿童少年(盲和聋哑)实施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其最早是在唐山市民政局福利工厂中脱胎而出的,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辅相成的格局,近50年来准职业教育也一直在开展,从开始时的农业生产到70年代的木工技术,再到80年代的服装、裁剪及现在美容、足疗等。在我们所调查的唐山各特殊教育学校中,均把职业教育作为本校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开设科目少则1-2个,多则达6-7个。存在突出问题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混乱。课程设置尚未形成体系,所设置专业是各校根据各校的实际与经验进行探索性的教学,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所使用教材问题更为突出,或是使用普通中学或中专学校的教材,或是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其次是开设准职业教育课的年级高低不一,从二年级到七年级(初一)均有。二、投入不少,但缺少长远规划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对准职业教育的设备设施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无论是购买设备及原材料、设备维修保养的投入,还是外聘老师或是自己培训教师的投资,或是建立实习基地的费用,远远大于实施文化知识教育的投入,准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是相对贫穷的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经费支出。1、师资水平,制约准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其教师多为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进修大专或本科,学历水平相对不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更是不成系统,多是凭个人社会经验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准职业教育,部分教师虽经社会有关部门培训,终因时间短,也只能学些皮毛,而且是边学边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外聘教师,虽然节省对教师的培训费用,但由于对学习主体的不熟悉,使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外聘教师因不在学校坐班,辅导学生更是谈不上,对于聋哑学生,学校还要配上手语教师作为外聘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介,费人费功,教学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2、教材短缺且混乱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教材来源混乱。因为国家只编写的文化知识教育的特殊教育课本(聋哑和弱智,盲生用的是正常小学的翻译成盲文的课本),现在文化课又在使用新教材等,准职业教育的教材没有编写,造成使用教材的混乱,而且学生手中更没有课本,只能通过自己的课上笔记,这也大降低了准职业教育的教育效果。3、开展准职业教育的进度不一由于教材问题,准职业教育更是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可言的,准职业教育教师对进度的控制多是凭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同的教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进度,一旦更换教师,准确职业教育的进度就会马上改变,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准职业教育缺少长远规划的一个体现。其次就是各义务教育学校对准职业教育的理解不同,开展准职业教育的年级也不同,有从二年级就开设准职业课的,也有的是从初中开设的,这也是缺少对准职业教育的长远规划的体现之一。4、设备设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对于职业中专或是大学,因为学生数量多,各种职业教育设施可以得到充分的使用,但是对于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因为规模小,学生少,准职业教育教学设备购置太少,无法开设相应的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备购置多了,职业教育的设备设施也只是有限几个学生有使用,构成资源的浪费,是一种两难选择。这方面盲生准职业进行教育尤其突出,就唐山全市而言,在校盲生总计不超过20人,而又分布于唐山市各县、市、区的学校,最多的也只有10人左右,少的也就是一人,所以对盲生开设准职业教育,就是更是两难选择。三、效果很尴尬,就业问题突出1、教学的管理与指导不成系统各省市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还没有一个统筹规划,只是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在鼓励各特殊教育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开展各种职业教育,但还没有形成各地有系统、全局性的指导安排意见。准职业教育地位更显尴尬,面对60-70%的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生,他们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因此他们的职业知识就必须在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来获得,这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之路的宽广与否,通畅与否,就与学校开展准确职业教育情况密切相关,而学校的情况就直接与学校的上级领导的统筹安排相关的,因此,上级领导部门对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的统筹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各教育的主管部门尽快确定本地区的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准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体系。2、只有水平,没有文凭的问题在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所接受的准确职业教育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又如何看待残疾学生在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这种教学行为?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学校毕业后,其得到的只是学校的初中毕业证(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实施的九年一贯制),无法通过其毕业证知晓其所接受的职业教育情况,更没有其他等级职业证书作为其所接受职业教育的证明,所以文化知识教育与准职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是学校和社会都要考虑的问题?现在一些特殊教育义务教育的学校已有了很多职业水平很高有学生毕业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就要走上就业岗位,让学校高兴的是,他们的职业技术能力、知识与实际操作水平已完全能够适应所要从事的岗位,但让学校了愁的是, 学校因为无法给学生一种职业技术证明 (证书),因此有时为了一名学生能顺利走上就业之路,就要花很大精力和很多时间来向用人单位进行解释,或是请用人单位领导来学校参观,进行实地考察,一是证明学校有从事职业教育的实力与水平,再者也是让这名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用学生的实力来打动用人单位的领导,在精力、财力、人力等各方面形成浪费。3、就业问题突出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也是全国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就业现实有差距,思想上一时无法接受薪金、工作环境等现实情况,好高骛远;二是学校的准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学校开设专业与就业需求有偏差。目前,大多数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未能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职业的情况重视起来,使得在制定准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和改革课程设置时缺乏最新信息,这同时也是准备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准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很不乐观。四、对策研究1、认识准职业教育势在必行准职业教育办学依据: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为使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十五”期间有较大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为未能升学的残疾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现实办学压力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生源之争实为就业能力之争。这句话虽然有些偏激,的确是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准职业教育要放在与知识文化教育同等的地位上来看待,同时准职业教育要成为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的第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为中国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更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生存与就业提供了保证。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要使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生得到最大可能的就业,首先要使学生对自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工作,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现实的一个结合点,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其次是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了解工作中必须承担的各种任务;第三,教育学生要学会主动地适应工作环境;3、学校联姻,资源共享特殊教育准职业教育要融入职业教育一体化潮流,与其他职业学校建立 联盟关系,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的整体效益。( 1 )开办大学“分校”。借助普通高校的品牌优势和智力优势,结合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经验,以高校“分校”的形式开办普通高校特教准职业教育班等,形成资源共享。( 2 )建立实习基地。以实习基地为平台,实现学校学生走出去的计划,使实习基地成为教学与实习的共同平台,融教与学于一体,并建立相应的实习制度,使实习基地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亦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3 )合理规划。一是由教育部门合理规划区域内各学校的主要职能,形成距离相近的几所特教学校联合开设准职业教育课程,在资源上互通有无,突出办学特色的同时,得到充分的资源共享;二是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准职业化规划和整体目标,各类残疾(盲、聋哑和弱智)分别制定的同时,同一类型也要力争做到区别对待,并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上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余地和活动空间。( 4 )学校实行双学历教育,即学生可得到文化课学历证与职业技术等级证双证( 职业技术等级证需劳动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支持)。4、求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1)求得教育业务与行政部门的支持现在上级教育领导部门对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研究方面指导较多,多在学科教学上,针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授方面,对准职业教育知识的传授现在还很难进行更,多的具体指导,这一领域还缺乏统计规划,这也是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的障碍,教师和上级领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和职业障碍,往往低估了残疾人通过竞争获得就业挣钱机会的能力和潜力,在准职业教育的结果上(指获得证书)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没有相应的措施。因此学校在开设准职业课教育的同时,首先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并求得他们在职业证书取得方面的全力协调,那么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是另一片天地。在此方面唐山市教育局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2001年曾在唐山市盲聋哑学校召开了“唐山市特殊儿童劳技大赛”,有力的推动了唐山市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准职业教育的开展。(2)求得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规定,特殊教育学校为未能升学的残疾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否取得职业等级证书?又应当如何取得了?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对有能力取得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学生,学校在要通过证书这一必要形式给予肯定,而这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职业等级证书”的颁发单位,所以学校要与上政府劳动人部门进行联系,使学校的准职业教育行为得到劳动人事部门的认可,并参加其统计安排的取得证书的活动。在这方面北京四聋职业高中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他们学校的烹饪和面点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结束后,都将参加市场社会劳动保障局组织的初级专业技能的考试,根据成绩取得合格证书,为今后找工作提供方便。计算机录入专业在学业完成之后,要参加北京市社会劳动保障局组织的初级计算机文字录入员的考试,取得职业技能证书。(3)、求得工商部门和企业的支持要做到“开门”办学,重视学校与工商企业部门的合作。使得准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供需关系。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可聘请工商企业界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在准职业教育专业的开设时,帮助学校设计课程和专业,在准职业教育的教育过程中,请他们来校评价检查学校的教学活动。同时学校也要经常向企业了解其岗位需求和社会最需要的专业,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我进行特殊教育进行融合教育得目的,是希望特殊儿童可以融入社会,能够靠自己也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这不是能一蹴而就得事情,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得事情。

極真拳

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适龄残障儿童申请入学成功率仅为69%

2018年3月2日,由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救助儿童会和壹基金联合主办的“ 2018融合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状况抽样调研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就“提升融合教育专业能力,更好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权利”话题进行讨论。会议邀请了多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及儿童家长代表出席。会上发布了《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融合教育课程在教师职前教育及资格证考试中落实情况调查报告》和《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职后培训的政策文件分析报告》,2017年5月1日,新修《残疾人教育条例》开始实施,新修条例规定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2017年9月,随着新的一批中小学新生入学,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查”,共搜集到9484份有效家长问卷,然而调查结果中的很多数字让人触目惊心。适龄受访者的义务教育在读比例为45%,2017年申请入学成功率仅为69%。2017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了适龄残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明确残障儿童优先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然而根据《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发现,受限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缺乏,普通学校内的教师培训不足以及融合教育支持体系薄弱,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质量提升仍然困难重重。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众多家长的反馈:在厦门,外地户口的自闭症男孩阿强进入普校后,却被班主任老师劝说转学,并直言阿强不应该进入普校,状况令人堪忧;在北京,视障女孩小樱在申请进入普通学校时,遭到了近十所学校的拒绝;在重庆,自闭症孩子乐乐在普校就读,班主任威胁校长说如果班上有这个孩子,她就辞职,孩子最后退学在家;在石家庄18岁自闭孩子上学,学校要求家长时刻陪读,“大人在,孩子在(校),大人不在,孩子不能上学”一位武汉的家长提及,他的孩子伟伟快8岁了,17年9月就读当地一年级,不到三个月,班级内其他家长就联名找到校长,要求伟伟退学。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在课堂中走动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而教师态度也从一开始的耐心引导逐渐转变为不管不问。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2017年申请入学的受访者中,69%成功入学,28%申请失败未能接受义务教育,3%虽成功入学但在12月已经休学或退学”。与此同时,调研结果表明,2017年入读普校的孩子,遇到最大的困难还是缺乏专业师资(69%)和老师缺乏特教培训(67%)的问题。17%孩子在学校里遭遇了歧视/伤害,14%被老师排斥和不接纳,还有14%被同学或家长投诉,10%被学校要求退学/休学/转学,这些问题也给孩子及家庭带来很大程度的伤害,形成退学/休学压力。融合教育的工作开展十分艰巨,但是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理事长戴榕表示,家长们愿意积极配合并尽家长们最大的努力和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关心残障儿童入学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动融合教育的未来,让所有的儿童受益,得到优质的教育。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的角度还是从千万特殊儿童家庭的期望看,我们发现障碍总是存在,但是融合是不变的方向。为了反映广大残障儿童家长心声,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历时半年与家长代表们还有咨询顾问反复协商,与高校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并与咨询公司合作开展家长线上调研,最后形成了《关于提升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建议》和《关于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议》这样两份沉甸甸的建议。通过网上公开征集提案的两会代表和委员,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寻找到朱永新等3名委员和陈国民等6位全国人大代表为他们提案。建议稿提出,国务院及教育部部门强制保障残障儿童申请入学便利程序即就近申请入学;并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尽快就启动新修《残障人教育条例》实施工作的督导督查,同时,规定县级残障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应当依据如下原则处理入学争议:普通教育优先原则,就近入学原则,最少限制原则。在建立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方面,学校负有责任建立并完善:从外部无障碍校园环境到内部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提升,学校应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融合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教育支持体系,需要整合资源,建立多元支持。该建议稿还建议教育部门在普通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通过生命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实践教导普通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多元和包容,共同建设友好的校园环境。关于救助儿童会救助儿童会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全球性机构,1919年成立于英国伦敦。今天,救助儿童会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国际儿童发展组织,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救助儿童会在华代表处设立在北京,并在中国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工作。 2017年1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正式施行,救助儿童会成为第一批成功在北京获得注册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国家民政部将继续作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主管单位。以儿童为中心是救助儿童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关注所有儿童尤其是弱势和困境儿童。在中国,我们致力于服务困境儿童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特别是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以及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我们在儿童营养和健康、儿童教育和发展、儿童保护、儿童贫困、儿童权利倡导以及减灾救灾等方面,通过直接实施项目、开展培训、意识和能力提

鱼藻

《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提要与评估研究》研究报告

一、引言回顾聋教育历史,可以发现,聋校教师与聋生的沟通方式经过了从手语到口语再到双语的转变,对聋生的教育经历了单纯的知识教学到知识能力并重再到社会适应性培养的过程。聋生走出学校参加工作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我们不能否认聋生能和健听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聋生的交往渠道正在不断拓宽,交往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聋生的生活质量逐渐得到改善。然而,当我们堵住耳朵与人比划时,才真实的体会到聋生诸多的不便:以手代口交流交流,面临的却是健听人的误解,甚至还会有歧视;不得不退缩在家庭和学校,却又跟不上现代开放、多元的知识信息时代。有研究表明,聋生社会交往的不足,不仅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社会生活,而且造成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近年来聋人刑事犯罪案件数量增加,出现团伙犯罪的新趋势。虽然国家教育部在《聋校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对听力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而聋校教育教学中,聋生交往技能的培养还没有引起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聋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仅限于学校――家庭之间的交流往来,没有积累出大量与健听人交往的经验。现在使用的聋校教材交往知识极其分散,许多聋生生活中的隐性教材没有得到挖掘和开发,十分缺乏适应时代需要、符合聋生实际、系统的交往教材。在传统的聋校教育中,出现了聋生社会意识淡薄、社会认知片面,存在种种人际适应方面的问题。因此,紧贴聋生实际,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充分重视的问题。我校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住校生通常提前到校,推迟回家。聋生与教师的交流局限于知识文化的信息交流,教师对聋生交往的指导更多体现在解决聋生之间的冲突上,采取的方式多就事论事,缺乏必要的交往知识讲解,没有合适的交往技巧示范。我校聋生93%来自农村,这些家庭的父母不精通手语,加上平时农活较多,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不可能经常与孩子书面语交流。很多家长反映不知道聋孩子想什么,要什么。聋生放假回家宁愿待在家里看电视,也不主动外出与人交往。与社会健听人交往经验的缺乏,给聋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以至出现了毕业后还要求回校学习,参加工作不久就辞职不干的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县聋生的生活质量,提高聋生的社会适应性水平,我校决定将聋生在全日制寄宿聋校、聋生家庭、社区之间的交往活动加以收集、整理,根据聋生身心发展特点,照顾聋生差异,提高聋生在交往中的语言表达力,全面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再将研究内容进行选择、补漏,提炼出聋生交往技能的训练提要,形成交往技能评价表。二、课题再认识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我校聋生实际,把聋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刚开始,我们把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分为语言基础、交往礼仪、结交朋友、参与集体活动四个版块。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几个领域存在重复、交叉,没有完全涵盖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内涵比较混乱,外延明显不足。并且操作性不强,出现了很多不易把握的因素。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首先认识的是父母,然后是家庭其他成员,学校环境,最后是广阔的社会。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聋生交往技能的形成具有特殊性,90%的聋生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交往手段仅限于原始的指点比划,入学后的聋生面临崭新的学校生活,在教师的培养和聋校大环境中,他们规范的社会交往才真正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聋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进入了一个生理的断乳期和心理的反抗期。同伴关系日益密切,家长与聋孩子的谈心,与聋孩子的亲密交流,能融洽亲子感情。高年级聋生面临毕业,耳病预防,当前最主要的是学习一些社区知识,了解社区功能,掌握与健听人沟通的最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因而,课题组重新以区域划分了社会交往技能培养以学校交往、家庭交往、社区交往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体系。再根据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交往技能发展的特殊性,确定了低年级以学校交往为主要内容、中年级以家庭交往为主要内容、高年级以社区交往为主要内容进行交往技能的训练。再以此分段,低段教师研究1~3年级聋生的交往情况,编写学校交往测评量表;中段教师研究4~6年级聋生的交往情况,编写家庭交往测评量表;高段教师研究6~9年级聋生的交往情况,编写社区交往测评量表。各段研究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可以根据聋生实际互相渗透。三、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一)研究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提高聋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中的交往技能,搜集符合我校聋生实际的、最需培养的交往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套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提要和评价表,填补聋校交往教材的空白;促使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增强教师与社区工作人员、聋生家长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全面提升聋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聋校管理人性化。(二)研究内容1、研究我校聋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中的交往内容,加以提炼,编写训练提要;2、建立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三)研究对象、方法1、研究对象以本校86名聋生为研究对象,其中76%是来自本县,24%来自双流周边各县。有80名来自农村,6名来自城镇。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中,课题组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学研讨法、专家咨询法。四、研究措施1、调查现状,建构聋生交往内容体系。课题组对我校聋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大领域中的交往情况进行了调查,制定出聋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聋生交往技能现状调查问卷,邀请聋生家长填写了《聋生家庭交往情况调查表》、《聋生与邻里、亲友交往情况调查表》。全面了解聋生各方面的交往情况,较为详尽地掌握了聋生的日常行为特征、各年龄段聋生主要的心理特点、家庭教养方式、言语能力、人际关系等基本情况。总结归纳出我校聋生需要培养的交往内容:低年级重点学习简单的交往知识,培养与老师和同学礼貌交往的良好习惯;中年级重点树立交往自信心,激发积极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高年级重点是克服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寻找自身最佳的表达方式,根据需要与不同的健听人成功交往。2、制定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我们把《语文》、《思想品德》、《社会常识》等教材中关于交往的内容予以综合,根据聋生实际,考虑到时代发展的需要,确定了聋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目标。再分化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版块的交往目标,由此制定出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评价表分成三级指标,末级指标中分为0、1、2、3四个分值。测试时,只能选择一项进行记分,多计无效。最后以此填写《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记录纸》,写出《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评价结果分析》,绘出该生交往技能的发展曲线图,最后确定该生下一步的培养目标及内容。3、开设交往课程,营造人文的交往环境。我们使用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调查聋生的交往现状,找出各段聋生交往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制定出短期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培养。刚开始,我们认为,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交往技能的培养离不开活动这个载体。于是,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商场购物”,“与普小儿童手拉手”,“到同学家过生日”,鼓励聋生主动向商场服务员寻求帮助,大胆与健听人交谈,与同龄儿童交朋友。在教师指导下,聋生成功与健听人进行了各种交往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开阔眼界。一段时间后,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外出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师在工作之余另抽时间进行研究也增加了工作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聋生的交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发生。做作业时相互之间的讨论,休息时同学自发组织的玩耍,课堂教学时与教师的沟通,放学回家时对妈妈的微笑等。经过调整,我们总结出了在学校以培养为主,如教师与聋生的每一次会面,与聋生课余的促膝谈心,对聋生生活的问寒问暖,协调聋生之间关系等日常交往;课堂上知识的传递,课堂气氛的协调,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等课堂交往;开展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的模拟活动;外出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几种交往形式。把交往内容分解成有趣的日常活动,融教育于无形,于潜移默化之中。家庭是聋生交往活动的主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聋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家庭环境和家长教养方式密切相关。聋生家庭这个重要的交往场所我们就以巩固、强化为主。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课题组每月开展一次家长座谈会,与会家长互相交流经验,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了哪些孩子交往内容,学校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隔半个月发放一次家校联系卡,传达学校意见,注明家长具体的做法;经常举办知识讲座,教给家长常用手语,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学习分析聋生的思想动向,及时解决发生的问题;不定期地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到校观摩交往活动课。课题组教师充分重视与家长的每一次会面,交换意见,帮助家长指导聋生的家庭交往活动。社区的支持必不可少。给聋生报名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有组织地带领聋生进入社区,排除社区中消极因素,形成快乐的交往体验。如到邮局寄信,事先与邮局工作人员联系,说明情况,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达成教育上的一致。社区场所的变更,交往对象的陌生会引起聋生紧张的心理。熟悉各种场所的常用语言,如到电影院看电影,写出“阿姨,我买一张电影票”通顺的句子;熟悉各种场所的交往程序,如到医院看病先挂号,根据病情找到相应的科室,向医生诉说病情,划价交钱拿药。这类生活情景的教学内容,展示出常用的生活语言,提高了聋生的语言表达力和理解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强化成果意识,提高阶段性研究成效。课题组开展了“三个一”工程,即每月学好一本书,上好一节优质课,写好一篇心得体会的学习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学习了近百本特殊教育专业书籍,写出心得体会400余篇。教师们还坚持记研究日记,做好聋生跟踪观察记录表,作出了聋生成长变化分析,在课题研讨会上交流意见,形成了文字、图象等资料。课题组对这些零碎、纷繁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找出规律总结提高。我们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做到了资料按步骤归放,有专人管理,实现了资料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为形成科研成果作好了准备。五、研究成果(一)编写出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提要。(见成果集一)仔细分析聋校教材,可以看出,根据聋生年龄特点,聋校教材在1~6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部分涉及交往内容,集中体现在中、高年级的《社会常识》中,这类知识比较分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和质量,开发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和探讨,力争使训练内容紧贴聋生生活实际,使内容的开发和设计更具针对性、趣味性,解决聋生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遇到的交往问题。1、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观察、测评,选择聋生集体生活中最基本最必需的知识进行编写;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选择了聋生参与社会必备的生存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进行编写。2、编写原则。补偿性原则:语言问题是聋生交往的关键问题,提要中把语言生活化、具体化,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残余听力和其他器官的代偿功能。为满足聋生扩大交往范围,了解社会信息的需要,我们还设置了医院、邮局、银行等交往场所的内容,设计了各场所使用的常用语,拉近聋生与现代社会的距离。实用性原则:美国教育加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围绕活动的内容组织教学内容”,“教材的基本源泉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而构成知识内容的东西”。提要中结合结合聋生实际,设计出聋生真实的生活内容,增加了诸如“李洋的姐姐在医院上班”,“罗信家开养鸡场”等社会信息,降低了聋生的认知起点,展示出自然的生活场景,激发聋生兴趣,加强聋生情感的丰富性。3、编写内容课题组教师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学科培训,把聋生从小到大,从放假回家到进校学习的交往活动连成一条线,寻找相关的研究内容,实践探讨哪些内容最能体现聋生的特殊性,最能实现对聋生的缺陷补偿。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成了学校交往内容、社会交往内容和家庭交往内容三部分,每部分设单元,下设每课具体内容和目标,形成聋生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提要。1、训练提要的使用策略及效果本训练提要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增加了教学内容,以聋生交往技能的发展为序,由易到难,符合各段学生的交往需求。适用于聋校一年级到九年级。教学中我们以训练提要为蓝本,使训练内容更加适应聋生的交往需求,通过我们的教学训练,,学校大部分聋生已能自信地与人交往,他们的文明交往行为正在不断强化。(二)建立了社会交往技能评价表。(见成果集二)课题组教师翻阅资料,参考了《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学生人际交往》上相关知识,借鉴了弱制儿童适应性行为评估的指标,经过反复讨论,前后无数次修改,在教师使用过程中日趋完善,力争使量表能较为客观、全面地测评聋生的交往技能。1、指标体系的确立在评估中,不仅要评估聋生已有的能力及局限,而且要充分考虑聋生所在环境对他的要求,对聋生在社区、学校、家庭等环境中表现的行为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提供教学上的依据。2、评价表操作、说明聋生社会交往技能的测评是一项综合的、动态的评估。评价表的设计以聋生交往技能训练提要为基本,教什么评什么,可以严密监控技能形成的效果,并对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决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在测评中注意多个渠道收集评估信息,从家长、老师、同学以及其他有关人员那里多方收集信息,互相验证和补充测评效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对聋生交往技能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三)形成了社会交往活动方案集。(见成果集三)我们通过测评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分析找出聋生交往中的劣势,确定培养方向,以活动为载体来达成目标。课题组根据聋生交往对象和交往场所的不同,考虑到不同年龄段聋生的身心特点,分段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交往活动。7~12岁聋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我们就在低、中段聋生的活动过程中重在“引”。主要从直观形象入手,引导聋生在有趣的故事表演、图片展示或情景模拟中学习道理,培养礼貌交往的习惯。如《故事表演》活动片段:1、设置情景:几个大小不等的梨,分别请几个同学选,问他们会选哪个。2、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再故事表演。请三个同学表演孔融三兄弟,林小辉表演孔融,教师表演父亲。先让孔融拿梨。父亲问:“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的留给哥哥吃,我应该吃小的。”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再换同学表演。3、教师小结:故事告诉我们孔融是一个讲谦让的好孩子。4、引导聋生反思:刚才你们这样做对吗?5、联系实际:平时生活中,哪些同学讲谦让?让学生说说班上哪些同学讲谦让。录象展示以下场景,请同学讨论:(1)早晨教师发蛋糕的情景;(2)排队打饭你推我挤的情景;(3)看电视争座位的情景。一一讨论,再总结不同的场景该怎样做,展示出礼貌、谦让的行为。高段聋生抽象思维已经发展起来,独立意识正在逐渐加强。因而,我们在设计高段聋生活动方案时重点突出了“放”。即鼓励聋生,放心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放手让他们与健听人交流,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如开展了活动《我是普通的社会公民》、《看电影》、《到医院就医》、《给父母写一封信》、《和同学到公园游玩》。在活动中,要他们做到礼貌待人,并言行一致,如书面表达了“你好”,身体语言要有微笑或敬礼;教聋生学会观察,从陌生人的面容和言谈举止上分析,哪些人是善良的,容易接纳自己的,有能力帮助自己的;指导他们大胆、灵活的交往方式,如邮局工作人员繁忙,政策法规,可以向闲暇的工作人员咨询,也可以求助于旁边的陌生人。最后,教师进行了活动小结,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如《我是普通的小公民》活动的效果与反思写到:不足之处:1、在交往活动中,他们仍然缺乏主动。代涌鑫想喝豆浆,却不好意思向服务员询问,自己走到啤酒桶前放“豆浆”,结果闹笑话。2、与健听人交往时,聋生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不摇头晃脑,眼睛正视对方等。改进措施:1、帮助大家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引导他们走出自卑,树立自信。与代涌鑫的家长联系,多带他外出,鼓励他与邻居交流;2、在活动前讲明行为要求,强调良好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提醒聋生约束自己的行为;活动之后,教师要进行评价,巩固聋生良好的行为,形成习惯

惠施

市教育局特殊教育调研组到区县(市)实地调研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

为提高相关区、县(市)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创建质量,近日,市教育局特殊教育调研组到越城、上虞、诸暨、嵊州、新昌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在各区县(市)特殊教育学校内,各校对照场地保障、设施设备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和两头延伸五项指标,介绍了标准化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及亮点工作,并结合学校现状,提出了困惑。调研组结合自评报告、台账资料及实地走访情况,对各校在标准化创建工作中积极落实硬件保障,持续性推进内涵提升的做法予以了充分肯定;对创建工作中的困惑和不足予以了指导。柯桥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结合柯桥区育才学校在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对如何科学规划康复教室、如何充实特教资源库并发挥其作用、如何规范化整理卫星班建设资料提出了建议。绍兴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学围绕教师培养评估标准,对各校如何深化落实教师研修工作机制,如何以评促建,进一步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出了建议和策略。绍兴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任文忠传达了我市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的要求,他指出:各校要克服麻痹、侥幸两种心理,要树立用心、尽心两个意识,对标对表,从严自查,把创建工作做实、做细。同时,各校要对创建后的发展进行思考,以评促建,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打下坚实的基础。【来源: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水川

课题研究出硕果 科研立校促发展——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省级课题顺利结题

冬阳含笑,岁月沉香。11月9日,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召开《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现状研究》课题会议鉴定会。由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授章永,四川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秀,南充市教科所职教特教室主任李和清、副主任张雪梅,阆中市教研室理论室主任张平和保宁督导责任区主任李蓉组成的课题验收组亲临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对课题进行鉴定。学校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活动中,专家们详细听取了课题项目负责人王小明的课题研究总结报告。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马洪德从十个方面对近三年的课题研究进行结题报告,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专家组成员认真查阅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资料,对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专家组认为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法科学,资料呈现图文并茂,陈述有理有据,对该课题团队脚踏实地的研究过程和目前取得的丰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从课题后续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一致同意该课题结题。该课题于2018年初向四川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申报,同年6月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项目号SCTJ-2018-C03)。课题组于2018年10月开题,2019年7月提交了中期研究报告,2020年10月提交了结题报告及其它鉴定材料。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探索、专题研讨、外出调研等活动,从全省120余所特教校选取31所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样本开展研究,调查了送教上门政策支持及管理现状,梳理了各校开展送教服务现状,了解了送教学生和家庭需求现状。课题得到了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南充市教科所和阆中市教研室专家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得到了全省各地市州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课题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营造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初步构建了包括"联动支持、保障支持、专项支持、策略支持和宣传支持"的"五维送教支持系统",形成了《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服务指南》。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有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在成都双流举办的"全国性新型特教学校建设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学校获得了保宁督导责任区2019年度课题研究"突出贡献奖"。本次课题研究,实现了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省级教育科研零的突破,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提高了送教工作质量,扩大了送教的社会效应。本次活动对课题组成员来说是浸润,也是陶染;是启蒙,也是引领;是一场精神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在聆听与交流中收获满满,受益匪浅,对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隔世情

2020残疾人蓝皮书:高等教育阶段融合教育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主办,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残疾人数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残联/东南大学/南京特师无障碍联合重点实验室、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残疾人蓝皮书(2020)》发布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是第三本中国残疾人蓝皮书。本册蓝皮书报告了2019年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根据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实,以融合教育为主题,对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分析。全书主要包括“总报告”“分报告”“支持保障篇”和“实践篇”四个部分。蓝皮书在呈现融合教育发展状况时,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呈现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状况。二是从地域角度,完整表现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全貌。蓝皮书指出,我国高等教育阶段融合教育发展经历了初步探索、从少到多、追求质量三个阶段。在政策、招生规模、办学模式和支持体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初步形成“残疾人高等教育学院为骨干,以普通高校为主体,成人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方式为辅”高等融合教育发展格局。我国高等教育阶段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政策不断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方面出台了近20个法律政策以及文件来确保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顺利推进。特别在保障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方面,政策力度较大。在国家出台政策文件的同时,各地方政府也根据当地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台促进高等融合教育发展的地方政策文件。第二,招生规模扩大。首先是招生人数上,近六年来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共有超7万名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就读,而且这其中大多数学生主要进入了普通高校学习。其次是招生层次以专、本科为主向更高层次发展。从2016—2018年的数据来看,专科和本科生每年总体占比均在98.50%以上,但是研究生层次招生数也在逐年增加。第三,办学模式多元化。为最大限度满足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元化办学模式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不同程度的融合。目前主要有完全融合模式,即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后随班就读。部分融合模式招收对象主要是参加高校单考单招的残疾考生在普通高校中以小规模形式集中办学,包括在专门为残疾人开办的附属于某一高等院校的专业就读,或在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特殊教育院系就读。混合模式将上述两种模式相结合,通过不同学习阶段使用不同的融合模式来更好地保障残疾学生的教育权利。第四,支持体系横向多面化。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阶段融合教育的不断发展,支持体系也得到了更加多面化的建设。2017年中国残联和教育部在全国选取六所高校,开展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建设试点。各个高校都在物质环境无障碍和无障碍信息和交流方面开始做出尝试和改革。同时开始建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为残疾学生提供学业支持。从同伴接纳、校园文化两个方面,为残疾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同时积极开展就业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残疾大学生就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性文件,如残疾个体可获得就业、创业资金补助,企业吸纳残疾大学生就业可获补贴等。各地也举行了不同规模、多场次的残疾大学生招聘会,扩大了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规模,提升了就业岗位的层次和匹配度。同时,蓝皮书针对高等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完善支持体系,实现全方位支持;促进残障学生社会融合的发展。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编:衣世超 吴晓璐【来源:济南市残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邯郸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020届特殊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辅修线上开题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开学延期,学习不延期。邯郸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020届特殊教育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毕业论文开题形式也由以往的现场开题改为线上开题。为保证开题的顺利运行,特殊教育学院部分论文指导教师及2020届特殊教育辅修专业全体学生提前进行了精心部署和调试。2020年3月7日14:00,开题报告准时开始。特殊教育学院论文指导教师及辅修专业全体学生齐聚钉钉。全班63名同学,分为五组,每组有3-4名老师参与,并严格执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师生在钉钉上分别完成开题完成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的同学,汇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主要技术以及论文进度安排等方面。学生汇报结束后,开题小组的各位老师进行提问,学生线上答辩。这场师生线上“面对面”的开题报告会,不仅让学生们的学业不因疫情延期,也是特殊教育学院在面对特殊时期的一次有益尝试;“防疫优先,线上线下,统筹安排,不误进度,保障质量”!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希望我们早日战胜疫情,早点在鲜花盛放的校园相聚!

目大不睹

上海交大21名、四川大学200多名研究生被退学,为何考研难却不学

#考研#去年以来,多所高校对未能完成学业,修成正果的研究生进行了清退。今年5月份,上海交通大学对21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近期,四川大学向200多名研究生发出正式退学通知,要求学生在2周内办理离校手续。每一个处理决定公布之后,都在网友之间平地一声雷,炸开了锅。要知道,能考上研究生都是万里挑一的水平,可为什么这么多的研究生却毫不珍惜自己的机会,面临被清退的命运呢?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日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建立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转变“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扼腕叹息,恨铁不成钢一次性取消几十乃至几百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社会大众觉得太可惜了。一是为这些被清退的研究生可惜。是啊,有多少人想考研,特别是名牌大学王牌专业的研究生多是铩羽而归,可是这些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却轻易地放弃在别人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岂能不觉得惋惜。二是为这些高校觉得可惜。经过一道道程序,经过一层层选拔,耗去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岂不可惜。三是为那些未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更是可惜。如果“弃学”的这些人在录取之前就放弃,那是多好的一件事啊,排在他们后面的报考者就能顺利入围。这些在录取之后放弃读研的人,无形当中也让其后的竞争者丧失了读研的机会,可谓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四是为国家有这么多年轻人碌碌无为感到可惜。年轻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这么多年轻人不思进取,不思上进,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考研成功不思进取、无心学习每个研究生都深知考研的不易与艰辛。早起晚归不算什么,最难的是能够抵制住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别人没课时可以追追剧、打打游戏,周末可以出门逛逛街,放假时还可以出门去旅行,而作为一只“考研狗”,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就是你的全部“业余爱好”。在这样一个信息通讯发达、物欲横流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学习实属不易。都说考研最大的敌人就是“坚持”。在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你必须放弃许多其他的东西,一心只为学习,坚持到最后。正是由于考研不易,把很多的时间花费在学习上,所以考研成功后许多人要用过度的放松来弥补自己考研“耗费的人生”。多年来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拼命努力读书,大学生、研究生拼命玩的社会现象,而且大家认为理所当然。认为到了大学,就是放松的时候了,不需要认真读书了,有空就到处逛,玩游戏,这样散漫的学习态度,一直到大学毕业,拿个学历出去年工作,这就是高中拼命读书,挤独木桥上大学的理由?有太多的学生,将宽敞明亮的教室,变成自己荒废青春、虚度光阴的场所,然后还理直气壮地说,读书真的没多大的作用,你看我现在不也一样打着一份普通的工作,拿着一份几千元的工资,每天又辛苦又累的,谈何享受生活。考上研究生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请那些还在读研究生的人秉承初心,端正学习态度,刻苦钻研,不荒废大好时光;那些还在为考研奋斗的人坚持梦想,为梦想而奋斗,不轻言放弃。感谢您的点赞与分享,有什么意见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