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现代农业市场调研及前景研究报告蔡李佛

2019年现代农业市场调研及前景研究报告

目录内容节选现代农业类型众多,一般可划分为八种类型: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以及订单农业。 当然,由于外延的不确定性,划分标准有所不同。其中,绿色农业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户收入,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绿色农业大体上又可以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据发达国家经验,当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小于10%的时候,农业进入现代化转型发展时期。201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7037千公顷,比2017年下降0.8%;粮食总产量为65789万吨,同比下降0.6%。总的来看,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在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位水平。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供给上升和粮食供需缺口大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型。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现代化、规模化种植是未来发展趋势。2017年农机工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291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渔业机械增长54.87%;林业机械增长4449% ;畜牧机械增长26.62%。农机工业全年增幅平缓,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波动。2017年农机12个子行业全部实现了正增长表明国家全面全程农机化的强力推进促进了农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从类型来看,现代农业园区可分为新农村家园、农村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农业产业化等7种类型。截至2018年7月,全国已遴选出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共计数量达62个。现代农业典型企业分析:佳沃集团、多利集团、汇源集团、中粮集团。| 全文缩略图加关注私信我,获取《2019年现代农业市场调研及前景研究报告》48页报告全文ppt、pdf

妒火线

张贺文调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红网时刻永州7月13日讯(通讯员 何小荣 杨祝学)7月12日,永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贺文深入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桥市、白芒营、涛圩等乡镇,实地调研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市委常委、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罗建华陪同调研,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齐爱社参加调研。张贺文一行先后来到大路铺镇兰下村瑶山雪梨基地、桥市乡野猪桥村水蜜桃基地、白芒营镇红山万亩橘园基地、温氏奶牛养殖场、涛圩镇牛牯岭生态有机茶园和山青生物科技食用菌基地,实地察看各特色农业基地的产业建设发展情况,听取相关情况介绍。眼下正是瑶山雪梨上市热销的时节,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使其成为了热销的“网红果”,目前江华全县共有瑶山雪梨种植面积2.1万亩,预计产量可达7500吨,产值超过4500万元。红山柑橘基地规划种植总面积10000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6000多亩,种植柑橘4000多亩,育苗基地有各种柑橘苗30万株,基地每年给红山村民带来46万元以上的土地流转租金,村民每年务工收入增加150多万元。张贺文对江华特色农业的发展成果和规划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近年来,江华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战场,涌现出了“瑶山雪梨”“江华苦茶”等一批农业金字招牌,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下步要在这些良好的基础上,在提高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探索引进上下游精深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扶持规模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发展,发动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建设中来,同时加强农业整体策划,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张贺文希望江华能在现有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举措,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默剧团

中经社发布《青海特色农业发展报告(2020)》

18日至19日,“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蓝迪国际智库咨询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在“智慧农业产业链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副主任金雷发布《青海特色农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青海省全面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成效显著,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路径,从强化科技支撑、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入手,多措并举推进牦牛、枸杞、青稞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据金雷介绍,《报告》对青海省牦牛、枸杞、青稞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度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青海省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战略,全面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取得了明显成效,牦牛、枸杞、青稞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报告》提出,青海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也面临品牌建设、产业标准、质量追溯、产品链延伸等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国际、国内高端市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以青稞产业为例,《报告》认为,青稞作为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应深度研发其多元功能,有利于提升其产业化程度,并提升青稞食品、青稞保健品、青稞酒等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增值潜力,发挥青稞文化价值和内涵,提升青稞经济附加值和创新市场营销,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绿色、精品、高端”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报告》建议,从科技、资金、品牌等入手,多措并举推进牦牛、枸杞、青稞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科技服务支撑,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国内顶尖团队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品种选育和推广,加强产业科技研发,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高标准、高质量生产。二是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金融支持力度,为产业引入更多资金,解决企业升级转型问题,助力产业升级。三是扩大对外宣传,持续深入实施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增强企业品牌意识,规范市场商标注册,围绕优良品质打造市场品牌价值,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不断拓展市场消费空间,逐步构建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的良性循环机制,全方位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美誉度,走出绿色兴农、质量强农、品牌富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蓝迪国际智库咨询会”由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提供智库支持,旨在集聚专家资源,为青海省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构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新格局建言献策。(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白娥

分析发达国家的特色农业小镇案例

目前,中国特色农业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正在全国范围内发酵。 对欧洲特色农业小镇的调查将有益于借鉴德霍比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促进中国乡镇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有助于创新 因地制宜,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健康之路。但是,要成为德国的农民并不容易。 所有人员都必须接受农业教育并持有证书。 政府还建立了一个由300多个地区组织组成的“德国农民协会”。 90%以上的农民都隶属于该协会。 该协会向农民提供各种免费服务,从提供信息到维护农民的权益。 因此,只有不到60万的农民,德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它的“邻国”荷兰经常用“小国大企业”生动地描述其经济特征。 它的土地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但其农牧业产品以其高质量和高产而闻名。 花卉和种子的出口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努力工作的荷兰人知道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并通过创新将各种农产品贴上“生态”和“有机”标签。 荷兰的温室建筑面积约为1.1亿平方米,占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 它主要用于种植花卉和蔬菜,年产值高达12亿美元。 它是荷兰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此外,农业,自然和食品质量部还负责荷兰农业研究,推广和教育的“三位一体”,有效地整合了资源并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利时被称为“欧洲之都”,它采取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是农业产量,社会效益和循环利用效益。 2%的农业人口生产的农产品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出口加工。在1990年代初,随着对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的不断认可,比利时还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目前,比利时的生态农业占该国农业用地的3%,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占该国农业人口的2%。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明智的选择。目前,中国特色农业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正在全国范围内发酵。 对欧洲特色农业小镇的调查将有益于借鉴德霍比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促进中国乡镇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有助于创新 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健康之路!欧洲著名的葡萄酒之乡,位于德国法兰克福以西10公里处。 在莱茵河平缓的山坡上,茂密的森林,重叠的红色屋顶,狭窄的街道,闪烁的阳光和芬芳的花朵。 小而精致的小镇,小酒馆,小博物馆,小火车站,小日耳曼女神只有葡萄园很大。 风景如画的村庄被藏在葡萄园中,每个庄园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荷兰阿姆斯特丹以南8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园,面积28公顷。 每年的三月至五月,数百种郁金香争夺辉煌,美丽和仙境。 公园的总体景观设计主要是英式风格:高大的树木,蜿蜒的小路,绿色的草坪,安静的游泳池。 几十年前种植的一些树木仍在公园里生长。 现在,这些古树由管理者精心维护。乔木,灌木和花卉种植园位于荷兰海牙以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连农业种植园。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正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和建设。它在荷兰鹿特丹附近,因在煤矿开采中发现许多羊角而得名,并享有“荷兰威尼斯”的美誉。 村庄中的河流纵横交错,木屋被点缀在宁静的美景中。 游览这里的最佳方式是运河船。 乘坐平底木船穿越宁静的村庄。 您可以在银行两边欣赏风景如画的风景,就像在游览天堂一样。比利时西北部的一个小镇,与英格兰隔着英吉利海峡对面,是中世纪贸易发展起来的欧洲文化之都。 它完全保留了中世纪城市的特色,如护城河和城墙,各种灌木,绿色植物和花园。 在装修期间,很高兴看到。浪漫德国的缩影,蜿蜒而宁静的小巷,古老城堡与河流之间的交流,充满浪漫而迷人的色彩。 歌德在海德堡不知所措。 马克·吐温说海德堡是他去过的最美丽的地方。

汝故惧也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调研报告显示: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尤婷婷)日前公布的《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注重宏观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比较明显。甘肃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带五区”特色农业生产布局,肉牛、肉羊、高原夏菜、优质苹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100多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393个,有10个“甘味”农产品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礼县建成国家级大黄原产地保护示范区,榆中县已成为全国高原夏菜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资料图)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330万亩,规模化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接近30%,规模化生猪存栏占比接近70%,规模化家禽存栏占比接近80%。探索推广了“蓝天模式”“中盛模式”“庄浪模式”等一批典型模式,启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868个,家庭农场近1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万个。敦煌种业、金源种业被评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会宁县应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入围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5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创建了宁县、临洮县、安定区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360个。设施农业、戈壁生态农业等加快推广,张掖海升集团20万平方米玻璃温室亩均收入达80万元。组建科技创新联盟,正在全力打造“平凉红牛”“河西肉牛”自主肉牛品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尤婷婷 摄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29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家庭经营净收入4322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依靠发展产业脱贫的人口占当年脱贫总人口的71%。陇南市武都区发展花椒100万亩,总产值42亿元以上。庆阳肉羊产业扶贫模式入选2019年全国扶贫先进模式。

仔仔细细

发展特色农业要从哪方面发力

各地农业出路在于发展好特色农业,只靠谋求发展人无我有农产品是特色农业发展误区,那么发展特色农业要从哪方面发力?农村一,做好精准农业。农业精准化生产是最好特色农业。做好精准农业一是在产业规划布局与项目安排实施要与当地资源禀赋相吻合。也就是通常所讲天时地利人和。二是生产投入要讲究效益,包括农业生产投入、时间投入、方式投入要精准化于每块地条件与个体生长各个机体。农村二,做好循环生态农业。循环生态农业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一种优化的特色农业。讲究通过生物内部循环,实施生物量内部闭环循环。追求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个体农业风格的整合。谋求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农业发展模式。农村三,做好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因地制宜延伸农业生产链的有效模式。如南方丘陵地带依地势布局各种种植带,结合种植多彩农作物,如发展经济型花卉和各种彩色农作物,增加农业旅游.观光功能,延伸农业单一产业链,是特色农业一大突破的目标。如珠江三角洲农民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发展基塘农业也是特色农业一种创新,在塘基上种植桑、蔗和果树,与鱼塘有机结合是创意的立体特色农业。农村四,做好互联网农业。是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新型特色农业。本质就是利用信息化发展优点发展互联网+农业,从种养到售销全程引入互联网,有效解决农业农产品与市场直接对接。发展农业电商实现农产品直供是今后特色农业发展努力方向。如.浙江余杭区年初网购+基地直送模式已成为先导。在当今疫情影响下,许多地方出现了农产品卖难局面,从官方到民间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促销成效显著,也显现互联网+农业这一新型特色农业魅力。农村五,做好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新型模式,充分利用工程技术在相对可控条件下有效生产动、植物,包括设施种植、设施育种、设施食用菌生产等方面,是实施“藏粮于技”现实体现。发展好设施农业一是政策扶持上要加大倾斜,二是农业新科技要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三是农民农技培训力度也要加强。农村特色农业各地都有,也都可以发展好,重要是要走出固有观念误区,才能开创崭新局面。

今徒不然

杨永晖调研秦安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新天水讯据秦安县融媒体中心消息 4月21日,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晖带领调研组来秦安专题调研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杨永晖一行先后到刘坪镇万亩桃园、中山镇肖渠村万寿菊种植基地、百万蛋鸭养殖基地、五营镇龙头山生态产业园、卧牛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地家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军彩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等方式,详细了解秦安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果园管理、技术培训、品牌打造、产业规划等情况。杨永晖指出,发展特色农业要紧抓政策机遇,结合本地优势,发挥优秀人才作用,统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有助于老百姓增收的项目,将特色农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打造有生命力的特色农业品牌。杨永晖强调,秦安县的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做好产业标准化管理,加快产业成长,延长产业链,打造品牌产业。农业部门要注重对特色农业产业的引导、方向规划以及资金扶持,帮助农业企业找准发展定位。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发展,促使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再创辉煌。秦安县领导张来禄、李东海一同参加调研。【来源:新天水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诗云

因地制宜发展精品农业(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8月31日至9月2日,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率民革中央调研组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就“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更好服务保障民生”进行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参加调研,同行的还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民革中央和地方民革组织有关同志。下田地、进工厂,到科研中心、看现代养殖……调研组实地走访内蒙古两地多家企业,与相关部门、企业负责同志深入交流,探讨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举措。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现代农牧业发展“示范项目区全部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方式,亩灌溉水量较大水漫灌节约32%”“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9月1日,调研组来到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2万亩中度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项目区,只见大黑河古道碧波荡漾,岸边农田里的作物长势喜人。在节水减排控盐水循环综合利用系统前,调研组详细了解其运行情况。“我们以节水减排控盐、上膜下秸以及暗管排水等技术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目前土壤全盐含量减少0.2—0.3个百分点,平均粮食产量提高25%,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0%以上。”针对调研组关于项目改造情况及效果的询问,土默特左旗委书记成红亮进行了解答。随后,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内蒙古赛科星繁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对奶牛种业发展、薯条生产加工以及规模化马铃薯示范田种植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9月2日,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调研组一行来到内蒙古朋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规模化生猪养殖情况。“年出栏生猪达10万头,直接带动贫困户1500户养殖致富,户均增收8000元—24000元。”公司总经理霍刚向调研组介绍。边走、边看、边问,每到一处,调研组都会认真了解项目实施、企业发展及农牧民受益情况,并与各方面代表交流,听取他们对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等问题的建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三农”领域短板弱项民革中央长期关注“三农”工作,并把“三农”作为参政议政重点领域之一。在抵达内蒙古开始调研的当天下午,调研组便召开专题座谈会,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同志及农业专家,就内蒙古农牧业情况、“七区四园”发展及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等进行座谈交流。发言中,既有情况介绍,也有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分析,还有对政策措施的建议。“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功能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等‘七区四园’建设,坚持将‘七区四园’作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增加农牧业投资的重要领域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秉荣介绍,“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生态问题受到不少农业专家关注。“内蒙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耕地质量相对较差,低等别耕地占耕地评定面积的87%以上……”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说。“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粮矛盾和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瓶颈。高效节水已成为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自治区农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文占平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农牧业生产中存在优质不优价、缺乏科学合理的耕地利用规划、对农业科研重视不足、农牧业推广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及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脱节等问题,调研组都一一记录。积极建言,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调研座谈中,当地农业专家提出了问题,也讲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已经逐步成为建设现代农牧业的中坚力量。我区由分散小农牧户经营占主导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并举转变的农牧业生产新格局,正在形成。这需要提升相关经营主体的服务带动能力,加大扶持力度、拓展服务范围。”自治区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站长杨印成说道。“希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良种科研联合公关机制创新,提升良种育繁基础设施水平……”自治区种子管理站站长刘家骧说。在听取大家的建议后,调研组表示,内蒙古自治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现代化农业特区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生。同时,调研组提出,农业特区的建设要严守粮食安全底线,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聚焦高产量、高品质、高收益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精品农业,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还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工作,努力打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针对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调研组将认真梳理、吸收,在调研基础上形成报告,向中共中央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3日 11 版)

日新

结合3个真实案例,深度剖析特色农业一体化模式,每一个都有特色

近些年,国家多项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多元化农业模式,比如三产融合、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等。探究其目的有2个:1)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2)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在中国农业资源分散、小农户居多的现状下,用产业融合模式、农业一体化模式集中资源、整体发展,从而实现产业振兴之梦。接下来,以云南保山地区特色农业为例,农业行业观察深度剖析该地区的龙头企业如何发挥带动作用,如何践行农业一体化模式。该地区以一粒果(褚橙)、一头牛(肉牛)、一棵草(石斛)这“三篇文章”,将褚橙、肉牛、石斛三大规模特色产业打造成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典型,加快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年轻人

乡村调研手记——特色农业巩固脱贫成果

到多来提巴格乡任职的一个多月以来,我去往了乡里的十几个村进行调研,包括养殖种植、旅游开发、夜市规划等,今天来到卡扎尼塔皮提村,我体会到因地制宜种植特色农业对于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一片试验田前,村书记向我们讲述试种农作物的情况,“我们村地势比县城高了近4米,因此灌溉的水量相对较少,而且水分渗漏、蒸发严重,所以就试种了对水分要求不是特别高的紫色马铃薯。到7月份品质过关、产量可观的话,村里就会准备大量种植”。他接着分析紫色马铃薯的市场前景,“我们调研过,现在市场对紫色马铃薯的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市场上普通马铃薯的市场价格约5.3元每公斤,而紫色马铃薯的市场价格大约每公斤10元,如果亩产量相同的话,农民的收入将翻番。”我觉得这种因地制宜的试种和开发,对于我们土地条件较贫瘠的地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于是对他表示鼓励,并做好工作记录。多来提巴格乡位于巴楚县城东部2公里处的城乡结合部,全乡耕地面积16.3万亩,81%以上为棉花。为改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现状,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提出了“一主多辅”的产业发展规划,在保证优质棉花种植的同时,通过培育和壮大特色农业,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我们乡利用靠近县城的区位优势,借力蔬菜菜苗扶持项目,积极引导同村农民在庭院中种植同样的蔬菜品种,着力打造辣椒、豇豆、西红柿、黄萝卜、茄子、白菜等蔬菜“专业村”,力争把“小庭院”催生成“大产业”,形成规模经济,为县城提供更好的时令产品,形成一个个微循环经济圈。在发展覆盖面广、规模较大、运营成熟的产业外,乡里还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为后续产业布局调整和市场变化提供储备和经验积累。如鼓励村豆制品加工厂,采取“订单农业”(先有订单,再种植)方式,鼓励农民种植黄豆500亩;另外还试种了附加值高的色素辣椒2000亩、紫色马铃薯100亩、红蜜薯100亩,一旦水土适宜、产量较好、销售通畅,将支持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助力增收致富。(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