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学导师是研究员还是教授呢在高校工作的研究员和教授有什么区别?看了就知道了!1、研究员研究员一般在研究所,而且没有义务给学生上课,并且研究员是国家评定的,在研究所里,领导或者是学术带头人才称之为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可以说相当于教授,副研究员也相当于是副教授级别。但是在研究所里,研究员都不用教授的职称。2、教授大学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种。这样来看,教授就是大学老师教师的一个职称,教授是大学老师,在大学当中,教授是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了。教授是有义务给学生上课的,但是根据课程安排的不同,有的教授会给本科生上课,有的会给硕士生上课。副教授级别的教师,除了可以开设一门课程,还可以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开设新的课程供学生学习。一方面,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还传授相关的知识。想了解更多信息和小知识,欢迎关注我,个人主页更多内容等你来看哦!
说到学霸,很多人肯定首先会想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超级学霸们,他们从中学的时候就崭露头角,在各种国际赛场上斩获奖项,甚至一些人不参加高考就获得了保送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资格。不过今天说的这位22岁就破格成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院的刘路,他更是获得了中南大学100万元的奖金。现如今,关于刘路的消息非常少,那么现在的刘路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停滞不前了,还是继续在数学研究是道路上前进呢?今天马哥就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2008年的时候,1989年出生的辽宁大连考生刘路通过高考进入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在课堂上的他并不突出,短短的寸头,厚厚的眼镜镜片,给人一种很内敛的感觉,不过这种形象与中南大学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985大学的气质很符合,那就是低调有内涵,从不张扬。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当其他同学为大学数学课程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刘路却已经投入图书馆中,每次都可以抱回来大量的外文数学专著,一些室友好奇问他,为何要看这些书,他总是淡淡地回答,当课外书看,纯粹是兴趣。在这里要说的是,数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如果您的孩子从小就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么不妨多读一些数学研究方面的书籍,也许您的孩子也可称为像刘路一样优秀的人才哦。因为刘路爱思考,他解决题目的思路总是不同于一般的同学,正因为如此,他的老师也特别关注和鼓励他。在大二的时候,刘路便开始自学反推数学有关的理论和知识。在老师讲授组合学课程的时候提到了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而这正是刘路一直在苦苦求证的问题。2010年10月,刘路突然灵光一现,联想到可以使用以前的一个办法就能证明“西塔潘猜想”,于是连夜把整个证明的过程写了出来,并投给了一家国际有名的数学杂志。而2011年5月,刘路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学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专门做了报告,证明自己已经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不过刘路在发表论文和作报告的时候,使用的都是刘佳忆这个名字,刘路的导师、著名的数学家候振挺发现刘路也是经过他人的介绍,而侯教授通过电子邮箱的方式才联系上了刘路,并确定要收刘路为徒,指导刘路在数学科研高峰上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且为了给刘路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侯教授更是利用自己的声望,联系了国内的三名数学家给教育部推荐,希望同意刘路成为正教授级的研究员。当刘路破解国际性数学难题的消息传回中南大学后,中南大学便开始着重对其培养,提前安排刘路本科毕业,并给予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2012年,中南大学更是破格将刘路提拔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并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当时这个消息发布后,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让一位如此年轻的小伙子担任如此高位,是不是会造成“伤仲永”的悲剧,而他的导师候振挺教授说,刘路的数学研究思路非常清晰,已经超过了很多数学家,将来他的成就不可限量,一定会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南大学开会研究刘路的待遇问题,本来提议是给刘路定一个副教授,可是大家却都不同意,坚持给刘路以正教授的待遇。看来,中南大学是真的不允许错过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获得重奖,成为正研究员后的刘路是不是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南大学的一些同学说,经常看到刘路前往导师的办公室讨论数学研究问题,而2014年他还在美国权威的数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可见刘路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沉沦,相反他对突如其来的名利看得相当淡,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而外人对他的评价,丝毫影响不到他。目前,刘路一边在大学里讲授概率论方面的课程,一边忙于数学研究,生活和工作非常充实。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科研人员创造破解世界性难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的,即使如刘路此般有天赋的人才,也需要经过经年累月的沉淀和思考才能取得成果。也有可能他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难以再破解犹如“西塔潘猜想”级别的难题,但是他的成功足以说明我们80后的中国人同样可以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世界级成果。相信给予刘路一些时间和空间,不要去过多的打扰他,他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今日,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刷爆了朋友圈,文中提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研究员张小平离职之后,他参与的整个项目陷入瘫痪,恳请国家将其召回继续研究项目。同时文中提到了现在国企中存在的很多弊病。下午时分,事发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对媒体表示,为挽留此人,单位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并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针对此事,百度新闻采访到了北京航天某院的工程师李先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普通研究员离职真的会导致项目瘫痪吗?李先生对百度新闻表示,因为航天行业信息化程度都很高,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记录,不管是文字上、还是信息化系统上都会有。基本上都能追溯到细节上,当然也会存在他自己知道一些(技术),别人不知道一些(技术)的情况。但是不会存在一个设计师走了,后面就干不了活了。那肯定就是他们自己单位管理上有缺陷,又可能是研发成果掌握在个人手里,在单位里没有留档。年薪虽不高但是管分房朋友圈流传的文章中指出,张小平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年薪是12万,但是跳槽之后就达到了百万年薪。李先生表示这种航天院所管理费用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成本会很高。北京这边基本上养一个人要50万到60万,但是拿到人拿到设计师手里面也就差不多二十、三十万左右。谈到国企福利问题时,李先生表示并没有网友所说的那么多,“14年入职之后,包括中央八项规定、四风建设和薪资结构改革,福利越来越少,现在都不让现金流了,所有补助都是打卡里,算到工资总额里面。所以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其他福利。”让李先生比较认可的是,航天单位可以集资建房,有周转宿舍可以节省一些租房的钱。 结了婚还没买房的情况下,还可以有一套使用面积有40平,建筑面积60平60平左右的一居室暂时居住。关于副主任设计师的头衔“设计师是技术口、型号口任职,在这个专业负主要责任还是副主要责任,负主要责任叫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就是主任设计师带的一个员工,协助其干一些活儿负责某一部分工作,不是行政职务不算领导,就是正常普通的设计师,一般入职一到两年就可以自动转成副主任设计师了。”李先生表示,从薪资上副主任设计师在研究所只能排到中下的位置。国企是否存在养“闲人”的问题李先生表示,不能全部否定存在养“闲人”的问题,因为作为领导没有权利去随便开除一个人,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别的行业我不知道,反正我们这个行业主要是那个领导岗位责任特别重,也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夸张。我认为还是需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更多的引入竞争机制,这样才能增加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网友:待遇与技术不配套面对国企的诸多弊病,网友也纷纷表态:“国企的问题是积重难返,天天喊得深入改革比谁都响,其实自己才是最需要改革的对象!““国企体制严重阻碍中国科技发展。在国企待过的技术人员都有体会。不以技术水平评判人才,提职提干,确定薪金及福利待遇,而是以你是否会来事说话,讨好领导,而决定一切。““当初从国企出来虽然苦了两三年,但后面这十几年就慢慢变好了!这辈子唯一不后悔的是从国企出来!那种氛围真的不适合有想法规规矩矩做实事的人!”“说是注重工匠精神,实则没有重用,因为搞技术的,很多要么不擅长表达,要么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不可能被重用,主任工程师应该在企业里很高的专业岗了,又怎么样呢,待遇根本不配套。”
最近,经常看到大家讨论:某高校的“研究员”岗位到底要不要投递,看招聘信息总感觉怪怪的,像是“博士后”的变种,但又说不出来具体哪里奇怪。的确,从单位属性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含金量相去甚远;而从高校内部来看,作为岗位的“研究员”和作为职称的“研究员”又概念不同。随着各大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员”的说法也跟着不断演变,有时候像在玩文字游戏,搞得求职者云里雾里,甚至草草入坑。今天,咱们就聊聊“研究员”的那些事儿,弄清楚所以然,再决定是否投递简历、参加面试或签字入职。01土生土长的“研究员”,定位明确有关高校教职的聘用方式与岗位设置,我们其实一直在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成果。比如,“Tenure-track”流传到我国衍生出了“预聘-长聘”,成为事业编改革后的新型聘用方式,并得到广泛推广;再比如博士后和助理教授岗位,也都是舶来品。而“研究员”则不同,它属于为数不多的本土生长的概念。根据我国的职称管理评审制度规定,研究员是自然科学研究或社会科学研究系列职称,属于正高级职称,包括实习研究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本质上来说,“研究员”对标的是“教授”,由于其专攻科学研究的属性,甚至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至高的科研水平和超强的科研能力。一般来讲,美国对应过来的职位应该是Senior Reacher Associate或Adjunct Professor,都是杰出知名学者。一言以蔽之,“研究员”起初是一种高级职称,而非某一类岗位。随着高校用人形势的变化,以职称为坐标的“研究员”开始发生异化,形成了我们现在容易混淆的“多面体”。02“研究员”的三六九等按单位属性来看,科研院所无疑是“研究员”的对口载体,严格意义上,能叫得上“研究员”的科研工作者,应该等同于高校里的“教授”,甚至科研产出成果更加丰硕。比如,两院院士均为“研究员”序列,属于top级别,与国外真正意义上的professor和full professor更加接近,那么这个词的分量可见一斑。平行到高校当中来观察,还要分两种情况讨论。早期,“研究员”只代表职称:与专任教师岗走“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晋升路径不同,一般教学管理岗的职称是“副研究员/研究员”,尤其是工科学部学院的党政领导,例如书记,走这一职称体系意味着教学工作量不影响其升降任免。而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高校对用人模式进行革新,引入更加灵活的聘用制度,这时“研究员”就作为一种岗位登场了。面对近乎惨烈的科研大比拼,高校各显神通。一边有大量博士加入科研队伍的需求,一边是无法为其提供编制的尴尬,矛盾之间,“专职科研岗”应运而生。从最初的博士后,到后来的助理教授,再到如今的“研究员”,都是高校扩大专职科研队伍的一种方式。“以最低的用人成本、招最多的科研打工人”,这是高校赤裸裸的目的,不过作为求职者,如果不加辨别,还是容易被其中的隐蔽乱象蒙住双眼,傻傻入坑。03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临时工”属性强无论是特聘研究员、还是助理研究员,听起来都挺“高大上”,但前面的title再花哨,也改变不了其“临时工”的属性。 从聘用方式上看,研究员类别的岗位和“博士后”、专任教师岗各有相似之处。目前,一部分高校特聘研究员的任期是3年,服务期内归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负责人管理,期限已到默认离开,这就和博士后的情况基本一致;还有一部分高校采用专任教师岗位“预聘-长聘”的方式对待研究员岗位:即按预聘制管理,预聘期6年。在受聘3年时,由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优秀的特聘副研究员可申请特聘研究员岗位。预聘将到期时,进行期满考核,根据预聘期内个人职业发展情况,分别按申请长聘教职、延长聘期和不再续聘办理;个人职业发展特别优秀者,可提前申请长聘教职(即长聘职教授或长聘职副教授)相比较而言,第二类聘用方式相对有诚意,确实是因为暂时编制不足,才“曲线救国”,而非摆明榨取完你的价值就让你走人。所以,凡是看到“预聘-长聘”制的“研究员”招聘信息,大可放心尝试,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从福利待遇上看,“研究员”岗位人员的年薪还是比较可观的,虽然对应着讲师职称,但一般都能拿到20万以上年薪,而且往往还追加一笔不菲的科研启动费。但与此同时,福利保障方面就少得可怜,没有安家费、没有租房补贴,也不提供人才公寓,这样一看,工资好像也不算高。唯一比较友好的是,研究员申报项目比专任教师岗有优势,一般会有学校的政策倾斜,对于专注于科研的人来说,算是利好的消息。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研究员”的前景相对宽广,并不是局限于高校,由于专职于科研,并有机会积累不少学术资源,即使无法转为“长聘”,依然可以选择华丽转身,跳槽至科研院所。当然,前提是你兢兢业业从事本职工作,而不是浪费精力在抱怨不公待遇上。对于事业编改革势在必行的高校来说,研究员作为岗位被推广的过程就是人才蓄水池搭建的过程,且一边存水、一边放水的灵活机制,有助于保持科研队伍的活性,无形中缓解着改革带来的阵痛;而对于个人而言,要明确“研究员”作为岗位出现时,代表着无编制的“讲师”待遇,名声好,不教学,但保障少、不稳定。求职过程中,如果你考虑清楚想专职科研,那么“研究员”的岗位很适合你;而如果只是因为之前没有深入了解,那么看完这篇文章后,请重新思考一下自身定位,别等到当了“韭菜”才懊悔不已。#木木西里#内容来源:青塔人才真的存在第一学历歧视吗?这些研究告诉了我们结果不知如何解释对宇宙的喜爱就来场辩论「科学故事-Science story」33本镇压期刊最新状态,3本已出小黑屋,最高上涨46%!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高晓松在娱乐圈中也是一股“清流”了,虽然混迹娱乐圈多年,但是高晓松靠的可不是颜值,而是头脑,参加的各种谈话类节目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渊博学识,而这是多少好看的脸蛋也换不回来的。近日,高晓松在微博上公布自己成为哈佛大学的一员,担任研究员的职位,哈佛大学,那是多少学子梦寐已久的地方啊,高晓松能够担任这样的职位,可以说是非常荣幸了。虽然这个职位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但是据小编了解,在国外大学算是初级职位,所以有教授邀请基本就可以,而这个职位其实并不属于教师序列,这样一想是不是就感觉很普通了。有网友评论,矮大紧可以的,知识面广,看的书多,走的路多,什么都能说能侃,当然跟他优渥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他这个人也挺好学上进的,这样的在现代娱乐圈里还是比较少的。高晓松的学识和谈吐固然是不错,粉丝也着实为他感到高兴。
近期,江苏省教育部门关于“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发布了一篇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各界的广泛热议。该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条具体措施:如果高校的教授连续两年不给本科学生上课,那么教授的职称将变成研究员。当然,这一条高等教育实施意见,依然停留在征求意见阶段。对此,不少人问道:“为本科学生上课,是教授的考核指标吗?”其实,为了加强本科生的教育,不同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都在采取措施。多年以来,教育部门为了管理教授的选择性上课行为,采取过各种各样的措施。例如,教育管理部门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单位把“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招聘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教授的考核指标中,将“教授走上本科课堂的讲台,为本科学生讲课”作为教学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即使在种种压力之下,有些大学的教授,依然不能准时走进大学本科生的课堂。为什么有些大学教授不能为大学的大多数学生上课呢?原因之一,有的大学教授真的很忙。放眼世界范围内的高校,越是知名的高校教授,忙碌的程度越高。比如国内大学的某学科带头人,往往是高校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兼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机构的管理者,学院的负责人等等职务,经常去外地讲学,还需要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原因之二,有的大学教授学术造诣高深,不适合给本科生讲课。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大学教授,都应当给本科生讲课。有一些教授的研究高度,比较适合给研究生讲课,如果给本科生讲课,可能导致学生听不懂,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耽误其他教育群体的学业进程。原因之三,在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当中,教授级别的晋升和业绩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与研究生人才的培养。举例来讲,一个科研成绩突出的大学老师,可能给本科学生讲课的水平不突出,但是科研实力出众,那么晋升的机会更多,获得的奖项可能也比较多。因此,当为本科学生授课的数量和质量,在高等教育师资水平的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比较低的时候,大学的教授可能也会随之降低为学生讲课的热情,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科研成果的提升上面,因为这些对自身的晋升更重要。但是,一流的高校离不开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一流的本科教育需要一流的老师来教学。如果大学的教授不能够自觉认识到“教书育人的天职”,反而把讲台上的授课行为作为一项应付行为,那么教育部管理机制无论怎样逼迫,其实际的收效成果都难以达到预期。
日前,在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经初评、复评、终评,共产生100名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其中,10名为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奖人选,8月31日至9月4日为公示阶段。驻马店籍青年学者、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王宇榜上有名。中国青年科技奖是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中国青年科技奖是在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下于1987年设立的,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不超过100个名额。据悉,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最终评定结果中,王宇获得此项基金资助。王宇研究员祖籍驻马店市汝南县罗店镇,现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究员、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王宇30岁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中科院工作期间,他作为主持人承担了十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工程型号、国防武器装备重点预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研究及中科院前沿重点基础研究等国家重大项目,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专利60多项(国际专利26项)。王宇研究员现任“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2015-2025)”首个卫星型号工程-“陆探1号(LT-1)”卫星副总设计师/双基星载SAR系统总设计师。星载微波成像雷达是一种以航天飞行器为运动平台的遥感装置,可全天时、全天候对全球地表物体进行成像,并获取地物多维信息,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农业、林业、环境、生态等领域。王宇研究员曾先后入选IEEE Senior Member、SAR领域顶级国际会议EUSAR 终身Program Committee,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3次中科院优秀导师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在中科院工作8年间,作为中科院大学特聘教授,所指导博士生近15人次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院长奖、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
高晓松老师的大名,想必都不陌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领军内地流行歌坛的“校园民谣”。写下《同桌的你》《青春无悔》《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白衣飘飘的年代》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歌谣,深刻的影响了一个时代。这么多年来,高晓松一直都活跃在大众视线中,压根儿就没闲着。给许巍写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成功占领大家的朋友圈。写了《越过山丘》致敬华语教父、老大哥李宗盛。为王菲、马云演唱的《风清扬》作曲兼制作。他与宋柯联手创立麦田音乐,捧红朴树、李宇春、萨顶顶,积极进军电影产业,拍过《那时花开》《大武生》,开创中国首部音乐传奇史诗《黑暗的缘起》。他还先后担任过搜狐娱乐事业发展总监、新浪文化事业战略顾问、恒大音乐总监、阿里音乐董事长、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高晓松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人,电视上的音乐综艺和选秀节目,我们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网综《小松奇谈》《奇葩说》《晓说》中,他羽扇纶巾侃侃而谈,俨然是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杂家”形象。这也难怪,毕竟高晓松家世显赫,满门都是“高阶精英”。高晓松曾经说过:硕士在他们家基本就等于文盲,这话真心没毛病。至此,高晓松可爱又性感的精英才子形象,愈发清晰。前段时间,高晓松金光闪闪的履历簿上,又增添了一项新记录,正式入职成为哈佛大学的研究员。今天正式在哈佛大学入职成为研究员,然后立即冲进图书馆,馆里老师们早已把我感兴趣的材料整理了一大摞,专业精神令人感动。各种珍贵史料,爱不释手。今后除了完成好阿里文娱国际化的工作,就在哈佛认真做点研究,努力做一个较好的知识分子。尽管高晓松老师被调侃成“哈佛校史上脸最大的研究员”,但没有扑灭他钻研学士的热情,开始着手研读孙中山林语堂赛珍珠的文献资料。评论下方,各种大写加粗的羡慕嫉妒恨。一个一流词曲家,二流歌手,三流导演,通过努力成为了哈佛研究员,多么励志的故事。但是不久之后发生反转,高晓松惨遭方舟子打假!方舟子强调:高晓松既不是哈佛大学研究员,也不是研究助理,只是一个资费去哈佛大学东亚系查资料的访问学者!你如果有钱有闲有东亚系教授愿意做监管人,就可以去,其实跟哈佛没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划一下重点被任命为哈佛大学"Associate"职位的人,没有酬劳,通常在其他公司或大学有一份全职工作问题来了,成为哈佛大学的"Associate"需要符合哪些条件?截至目前,高晓松老师尚未作出回应。不过,一世才子英明,被人质疑的滋味应该不好受吧!
某省教育厅出台了一个意见,其中有一条,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副教授,无特殊理由的,其职称应转聘为研究员或副研究员。对于这项新的规定,很多人觉得合理,理所应该;学生更是大为叫好,早该如此!但是,也有内行人看了这条规定忍俊不禁,更在某个人郡中炸了锅。为何是这样?待本编慢慢道来。高校就是培养人才,教授更是为培养人才而设置,教书育人是天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里的一些教授却不给本科生上课,而且往往还是名气相对大一些的教授,其影响是很大的。既然教授可以不给本科生上课,那么副教授也有种种理由这么做。久而久之,在一些高校,给本科生讲课的要么是年轻讲师,要么是教授的研究生,都是拿本科生练手。他们自己对教材内容都把握不准,又如何给学生传业解惑,更不用说传授前沿知识。于是,本科教学质量直线下滑,引起社会广泛诟病。这几年,主管部门要求高校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一些教授还是不给本科生上课,于是才有了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即使这样,仍然有一些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台一些硬性规定很有必要。对于那些就是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理应进行清理,不能容忍有的人在其位而不尽其职,规定“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就是措施之一。如果此项规定一旦落地,对一些未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的教授而言,刺激作用是很大的。毕竟谁也不愿意改为研究员,这与收入、待遇、称呼都没有关系,关键是面子上过不去。“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对于学生来讲,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所以大受学生欢迎,并表示早该如此。对于社会来讲,同样是好事,因为可以提高授课质量,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有利于改变各类人才学历高、能力低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对教师队伍来讲,也是好事,因为不上课教授的存在,实际上极不公平。有的教授上课,有的教授不上课,上课的教授就相对吃亏了,公平吗?再说,教师是按照一定比例配备的,有的人不上课,有的人就得多上课,这更加不公平。动机确实良好,考虑也是很有道理,但如果真的将“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作为一项政策,则有太多需要研究斟酌的方面。这种规定本身未必说得过去,操作性值得研究,其效果也需要斟酌,更是不能伤及无辜。此话怎讲?教授不上课,理应下课。教授教授,理应教书、授业。不上课的人,同样不可能授业,这等于说该干的活没有活,该履的职没有履,这样的人不下课就没有道理了,也不合逻辑,何来转岗一说?授课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授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所有高校关于教授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都是把上课放在第一位的,而且在业绩考评中所占比重至少超过50%。教授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上课,其次才是科研,如果主要任务或是主要职责没有履行,自然不合格,不合格就得下岗。作为教授,如果连课都不上,有何资格顶着教授的头衔、又有何资格呆在教师岗位上?这样的人应该解聘,而不是转聘。高校早就是聘用制,而不是任命制。不能当教授,就直接让他当研究员,与当前高校用人机制不相符,更与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目标相悖。教授不合格被解聘之后,至于他干什么去,单位可以给他提供机会,由本人进行选择,重新进行聘岗。哪里有岗聘哪里,聘到什么岗就是什么岗,本单位聘不到岗位,那就另谋出路,这是聘用制的核心规矩,岂能由单位直接安排岗位?如果研究员岗位没有编制了呢,也要聘他为研究员吗?这些都与现行管理制度不一致。教授不上课情况复杂,应该区别对待。有的教授确实是醉心于科研,课题比较多,时间上分配不过来。对于这种类型,如果他有上课能力,应该扩大他的研究团队,让他腾出一些精力用于教学,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这也是尊重人才。有的教授表面上数十年间在搞科研,实际上是打着名牌高校和科研的旗号,干着自己的私活,根本不去上课。对于这种类型,虽然不能否认其对社会的贡献,但实际上是不务正业,应该责令其改正,如果能够全面履行教授职能,也可以继续当他的教授。有的教授本来就不会上课,或是从来没有上过课,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呆在教授队伍里面。对于这种类型,应该让他另谋出路,而不是高校直接安排他的出路。有的教授既不会上课,也不想上课,还无课可上,应该请出教师队伍。对于这种人,高校如果还要保他,给他安排出路,让人难以理解。“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存在有意做事、无意伤人的问题。应该知道,研究员可是与教授一样的高级技术职务,在科研院所要评上研究员那是很不容易的,评上的一般都是十分了得的科学家或是水平极高的专门家。教授到了这些院所,有的肯定评不上研究员。可是“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这么一说,却科研院所的研究员躺着中枪——似乎是研究员低教授一等,为此有的愤愤不平。有的说,这不是故意糟践人吗?不合格的教授都可以研究员,把我们研究员当成什么了?由此看来,这项政策在无意之间贬低了研究员的声誉,对科研院所的研究员造成了负面影响。处理不合格的教授理所当然,动机良好,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却是十分的不妥。教授能不能改为研究员,即使在高校内部也得依章办事。“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的正确表述是,由教师系列转为研究系列,简称转系列。但是,这是有规矩的,不能说转就转,那就是在研究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按照研究员条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可以转,不符合条件的不能转。“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容易引起误解,让人们以为学校直接给他转岗呢。教授不合格,直接转聘研究员,于章不符。“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使得高校一些尴尬的人更加尴尬。这个规定动机良好,但暗含处理、处分、贬低的意思。长期以来,公众以为高校的研究员与科研院所的研究员是一样的,其实高校内部人员都知道,两者的差别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有着天壤之别。用一句白话来说,科研院所的研究员是货真价实的研究员,水平不仅不比教授低,有的可能还高出一截。而高校的研究员不过“给个待遇”的代名词,名不副实。高校一些拥有研究员职务的人,多是行政管理人员,在对外交往中,往往自称教授,而不是实打实自称研究员,这很是说明问题。教育部早就明文规定,高校行政人员不评职称,可是又开了一个教育管理系列的口子。尽管这个口子开得并不大,只限于教学管理和师资管理人员。这些人员,要与教授比水平,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尤其是,这项政策到了高校特别是部属高校往往泛化了,沦为给待遇、送福利的代名词,任何人都可以申报,即使后勤人员也不例外。是否评得上,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平衡问题”。这就导致教师对研究员是有些看不起眼的。“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具有贬低、低聘等意思,尽管没有明说,但也不能明说。而这恰恰将不为世人所知的高校内部这个极为尴尬的一面或是高校研究员的秘密广而告之。教授不愿改为研究员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不是收入多少的问题,而是掉不起这个价的面子问题。如果真的实行“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对教授是有很大刺激作用,对于不上课教授的警示作用也将非常明显,但是无形当中却贬低了科研院所那些货真价实的研究员的声誉,而且在合乎情理、合乎规章等方面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对于不上课的教授,最合情最合理最合规的处理办法应该是,不上课即下课,不合格即辞聘,至于本人出路,可以给机会,但不能直接给岗位。对此,你有何看法?
来源:A股备忘录01高明的交易,是壁虎的生存艺术当我递交辞职信去泽熙私募的时候,轰动了全公司。在同事眼里,平时一个我们都懒得理的在公司没啥存在感的打印员,居然跳槽到了大名鼎鼎的徐翔那边去当研究员?!怎么可能嘛!对了,他们早已经忘记我是老大的正编助理了,很多人一直以为我是临聘的打杂工。徐翔是不是傻啊,这种人都要?对此,我已经非常习惯了。从高中以来,我就在同学面前懒懒散散惯了。上课也从不听讲,甚至我觉得老师的讲课声是一种噪音,于是主动申请坐在最后一排。而且在学校里面也不怎么争分夺秒的学习,什么活动都去参加玩一玩。只有晚上回到家我才会刻苦学习到凌晨1点,即便如此,早上依旧精神抖擞。即使这样,我还是我们班的前十名。我们班可是年级重点班中的种子班,一个班50来人,考上600分的就有一半学生。生活的变化很容易引起交易状态的变化。一个想长期在市场生存的人,必须保持良好的交易状态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机会。职业投资者很多时候就好像职业运动员一样,要随时保持好自己的体能状态,管理好伤病。更何况,职业投资生涯比职业运动生涯时间要长很多,保持一天容易,一年不难,十年很难,二十年三十非常难,很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的投资负责。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来到了上海,所以我从暗处走向了明处,也是实实在在要干点事情了,不能像以前那样躲在暗处趴着玩壁虎战术了。"壁虎战术"是我妈教我的,她说你别看那些领导们骨干们很风光,但他们越风光越是手脚束缚;也不要小看在公司低头卑微毫无存在感的小员工——“他们就像壁虎一样,趴在墙角不动,在角落里面到处寻找机会,等到猎物靠近才一招制敌,不会给猎物任何反应和警觉的机会。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又知道使用分身术断尾来瞒天过海。所以壁虎天生有两条命,断尾不用多久又能长出来。”——“你看多少电影里面电视剧里面,真正的反派大boss最后都是躲在角落里面不起眼的门卫保安搬运工这样的小员工,甚至是乞丐。”妈妈的话,我从几岁的似懂非懂,到现在的身体力行。为此我谨记教诲,并终身受益。如今十几年过去,又回到了原点:我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职业股民吗?手上没有任何基金产品,躲在暗处,无名无姓。只以数字60冠称。就好像007特工的代号一样。本来我只想留一个数字60,但是这样很容易被当做没有名字,于是和特工007一样,加个普通身份就好了。这样子我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尽全力没有束缚,没有任何工作上的杂事浪费我时间。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有足够的时间做完全的准备,只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然会有我想做的事情出世!02空中楼阁的挑战,迟早要垮塌我到徐翔这里报道后,我还是叫他小哥。一来他比我大不了多少,二来第一次见面我就是这样叫他的,感觉也比较亲切。何况小哥人比较随和,并没有任何的架子。所以我就一口一个小哥叫上了。但是当着同事面我还是叫他徐总,毕竟规矩还是有的。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跳槽出乎预料的不顺利,在刚刚来的这一个月我的身体状态极差,经常不是发烧就是头晕目眩上吐下泻,1个月的时间里我大概有半个月都是在医院吊水度过的。回头看,我出现这种情况是极为正常的,因为在深圳这一年,我一直都壁虎一样趴在角落,却忽视了身体,经常晚上一坐就是5-6个小时,一心只想着投资,缺乏运动和适宜的营养补充。来到上海更是水土不服,以前积累欠的身体债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首先是刚来到上海感觉很糟糕,非常不习惯。有两个不习惯,第一个是女朋友是我大学同学,跟我一起到深圳,现在我来上海了,她的销售工作在深圳干得不错,所以短时间还不会随我来上海。她还在深圳而我却驱车来到上海,这也就意味着我和女朋友已经异地分居了。每天只能和手机谈恋爱。我孤身一人在医院吊水没有人陪。心情也非常暴躁,争吵也逐渐多了起来。当时一门心思扑在投资上,对女朋友关心越来越少。这也使得我们俩的感情悄悄亮起了红灯,也为我们之后的各自安好埋下了隐患。其次,更不习惯的是吃得不习惯。在深圳有各色的港式叉烧饭有粤式各种包点和生滚咸粥,很合我的胃口,但是上海菜式太甜了,酱油也特别多。来上海吃不到什么合胃口的东西,直接暴瘦了近20斤,使得我身材体脂含量降到15%,苗条了,体能也差了。身体的不堪重负,使我的工作压力直线飙升。另外,我递交辞职信后,在一个月内基金公司并没有同意,立马走人属于旷工行为。同时由于之前在深圳的基金公司是签的两年期合同,现在辞职按照合同保密条款中有竞业限制条款,半年内不能去其他金融机构上班。虽然我根本没有触及到什么公司机密,公司只是以这个为由头卡我而已。由于我是大学头一年上班,属于培训期内,现在辞职需要支付违约金,更何况老大说他没有找到合适人选还希望我再干一年。于是我不得不跟小哥徐翔说明情况,他表示理解。并说一年以后还可以来他这。我只能拖着身心俱疲的状态回到深圳,老大说需要我,让我很怀疑他在演戏。他打算又让我守一年打印机吗?!然而并没有。老大把我的办公桌放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口,这是真需要我做点什么了,这一年里我在他手上又有长足的进步。公司员工也真正把我当助理看待了。这一年的积累也为一年后去上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次打道回府给我深刻的教训是,如果你身体欠债太多却自己都不知道,在交易最需要理智最需要保持清醒的时候,往往身体会先崩盘,甚至会导致你做出非常错误的判断而导致亏损。在我之前有多少投资大师经历过这一刻。03危机危机,有危必有机虽然从上海回来,好像事业出现了波折,但是这一年却是我财富大为增长的一年。老大给我最大的实际贡献是提供了信息和便利。在东莞泡澡的时候,他一个做工程的同学向他倾诉过自己手上被开发商压了七八套房子,拿不到现金。现在他要付农民工的工资,资金十分紧张,到处借不到钱,已经有了流动性危机。那时候的房子,一时半卖不出去的,因为2008年深圳房价暴跌,大量中介倒闭,深圳不少楼盘出现业主打砸售楼部的示威活动。我所买的小区位于宝安区接近市郊区边缘,虽然经过十几年发展现在也算是地铁口附近中心位置,但是在当时还是开发商也缺钱,只能抵押房子给了工程方。于是我询问他房子的具体信息时,感到这应该是一次不错的投资机会。于是我让老大能不能跟他同学开个口,再找银行的朋友帮个忙,让我有机会以单价1.4万每平,低于市场价1千元每平米首付买了一套160平米电梯复式楼。这套复式楼每层一梯两户在5楼,公摊率远小于正常的两梯四户,房子内部2楼的120平米全部赠送,所以实际面积达280平米还外带赠送的40平米花园阳台,实际算下来合到每平米价格才8000元。当时有两套房子,一套5楼,一套12楼。因为房子占用资金周期长,我想买两套可实在是拿不出钱来;老大虽然股票做得很好,可楼市却亏得惨淡。老大在房市上的惨淡局面,可能跟大嫂吵着嚷着要买房离不开吧。在2007年高点买了3套房2栋别墅,有一套当时开发商还跑路了。在我们一起买房前,老大已经为此还欠了不少外债。在我每天跟他吹耳边风的驱使下,我和老大首付两成各买了一套。总价252万首付两成加税费总共才花了53万不到。等到2009年深圳房价一路回升,离我这不远但位置更差的同样户型,已经达到420万了。这一年我最感谢的是老大了!他毫无保留的教给我很多东西,我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08年1664的大反弹过程中,我推荐医药生物的几只大牛股涨幅非常喜人。老大和小哥的联系中经常夸奖我的工作能力。这也给我去小哥那边铺平了道路。很多人总是在危机中孤独寂寞彷徨。而我的职业生涯中,抓住危机中的机会比在大牛市赚得还要多。而且每次大跌暴跌危机来临,我都出现了非常适应的身心俱佳状态。因为每次危机暴跌,就意味着有无数的金子变得了废铁。我的精神高度集中,一天只需要睡个三四小时,全天都能保持相当逻辑相当清晰的状态,而且身体也格外气血旺盛。这和我常年保持身心状态随时准备上战场的身心状态是分不开的。2013年放空黄金,钱荒放空银行,放空沪深300,2015年股灾放空A50股指期货……,等等,多如牛毛的危机中的交易,那都是后话了。当你让绝大多数人得到100万的惊喜感,再让他失去100万的懊悔感,表面上看起来这个人既没有得到也没有失去,但其实在身体感受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懊悔感会是惊喜感的3-5倍,所以你很难看到一个人突然中大奖热血上头脑溢血死去,却很容易看到一个人亏得一无所有痛不欲生的跳楼。这样使得在危机当中不管是慢刀子割肉还是跳崖式崩盘,人们表现出来的痛苦绝望要远远高于大涨时候的兴高采烈。也正是因为如此。让价格跌破大多数投资者恐慌最开始的心理预期,也是对手割肉最惨,我们吃到肥肉最香的过程!当投资者的情绪已经死绝了,除了跳楼啥也不想的时候,这也正是交易的大好时机。危机四伏的时候,你在哪?04价值投资和反身性原理的双重艺术表现接下来各位吃瓜群众,请立即闪开,至少后退保持三米远的安全距离,小孩老人孕妇赶快回家以免误伤无辜,收衣服的赶快收衣服,放风筝的准备好手中线,围观的赶快戴好墨镜——有人要装逼炫酷吹风了!!因为我得花大篇幅聊一聊我迄今为止都认为非常漂亮的一笔经典投资案例。首先,9月份证监会降印花税,市场大涨两天之后开始阴跌。跌到1664才开始反弹。到了12月的时候,在07年大牛市賺下来的,我手上已经有300多万资金了。除去买车的50多万,买房的53万,我还有大概200多万的样子可以投入股市。虽然我不能直接买股票,但是我把整整200万转进了小叔叔的账户里,再找同行那边以月息两分配资了1000万,相当于1200万放了6倍杠杆。明白人都知道我准备大干一场了!我要做的是,全部买进民生银行!民生银行后来涨幅并不大,也就翻一倍而已,相比那些医药生物股差远了。但是我为何不高杠杆买那些医药股呢?原因在于当时最了解的就是民生银行。这一年多来,老大前同事那句“只买最熟悉的”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民生银行当时是从07年17块多跌到08年最低3.7~4块钱的位置。这正是因为次贷危机。当时雷曼兄弟银行破产,银行业遭受重创,香港跳楼自杀率飙升到了全球18位,深圳香港每天都有跳楼事件发生。这个时候,我最为关注的是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没有遭受重创。其实民生银行早2000年上市,在大学里面我就对这家公司非常有兴趣,从头至尾一直跟踪这家公司,何况我们基金还和民生银行在同一栋大楼里面,天天碰面?在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我没有发现民生银行有明显的裁员行为。那时候我和民生银行的员工天天打交道吃中饭,他们除了补贴方面因为制度优化略微有所下调,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员工净收入还有普遍增长。晚上我下班回家,出写字楼发现他们还在开灯加班工作。即使其他所有银行都下班了,他们依旧挑灯夜战。这是我当时见过所有银行员工当中员工工作状态最为有活力的一家银行。而且,他们有“做一样就一定要做到同行最好”的那种企业文化,这一点也是我尤为喜欢的。在9~12月这三个月里,老大见我如此上心,也给了我他的经理权限,利用基金公司的平台优势,我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排查民生银行资产质量上。这让我有幸看到了不少同行和民生银行内部的经营资料。在大量的功课基础上我发现,民生银行作为唯一的一家民营上市银行,在09年准备赴港上市之前,民生银行全力以赴的做好自身工作。应该是所有国有银行当中真实坏账率最低,资产质量表现最好,盈利能力最强,业务模式最好,银行当中最具有狼性文化的银行之一。这种质量的公司跌到3-4元,是属于典型的盲目杀跌行为,在1664点的基础上,民生银行应该至少表现不会比四大行差。于是乎,当时我拿出了有生以来最大手笔的个人投资:我要用所能承受的高杠杆买入最确定的股票博取我最大的收益。所以,在12月底国内银行业最黑暗的阴影已经过去的时候,我以4.06元的价格买入了自己最熟悉、也是最有把握的民生银行。另外,12月份底我就已经从民生银行的运营数据中算出,民生银行2018年全年度营收大概350亿,增长40%左右,事后看350亿一点没错,增长38%,净利润大概80亿,增长25%左右。事后看净利润78%亿增长24%,整体估算误差非常小。我此时已经为交易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我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这时候还不出手,我将懊悔终身,即使全部亏掉我也心甘情愿。因为即使是大坑,也是我充分准备下跳进去的。在08年次贷危机全球银行业萧条背景下,国内银行业其实受到打击远远小于恐慌情绪。民生银行取得如此业绩明显超过了四大行的营收增速。而且从最高18块跌回来9块位置,那些高位套牢的投资者应该对这只股票充满了割肉欲望。何况涨到8块就意味着翻倍?在公司本身没有太多改变的基础上,半年翻一倍逃跑效应,卖压同样明显。三者相叠加,8块到9块是一个绝佳的反身性下跌位置。所以当股价超过8块继续向上迎来抛压的时候,也就是2009年7月,我已经相当清楚这个时候危险来临了。如果你以为我会全部卖掉,之后开始嗨皮庆祝,就太小看我了。我当时持有297万股,以8.3的价格就卖出了177万股,留下来120万股,获得了1450万左右的资金。还掉同行连本带息1140万之后,我还留下了310万元。我把这310万拿去还了银行房贷,还剩下100万左右拿来日常开销。为啥我不全部卖光呢?因为我在当时就已经看到未来十年将是银行的黄金十年,时至今日一股未卖。为了方便计算,我在股价8.3元卖出之后,把成本价修改成了买入价格4.06。这也是明确告诉自己这部分资金买入价格是用来长期持有的。这11年来,每年分红送股,现在的摊薄下来成本只有5毛多不到6毛钱,距离目前5.9元的价格已经涨了10倍有余。每年还有差不多4-5%的股息,在这11年里大幅跑赢银行存款利率,也在大多数年份里面跑过了货币基金的年收益率。到现在,目前市值1220万左右,累计分红大概382万,年均分红38万左右。预计要不了几年,我的成本就可以归零甚至负数了。这11年我就拿着分红去补贴家用。除非民生银行有重大变故,我是不可能卖出一股的。我最想做的是持有一辈子不要卖,让这些国内最优秀的企业家和员工,在最赚钱的行业里,为我这个小股东打工给我分红过日子。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愿景而已。这十多年来,还没有第二家民营银行上市,也没有第二家民营银行能做到像民生银行那样企业文化和零售业务模式和盈利能力。尽管民生银行最近几年有点起起伏伏,但是并不影响他的长期盈利能力和一贯优秀的资产质量。自身价值决定投资市值。左手索罗斯反身性原理告诉我,应该以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去攻击交易对手最薄弱一点,或者做自己最为熟悉擅长的交易;右手巴菲特价值投资告诉我,持有任何一家公司股票应该关注其护城河,资产收益能力,创造现金能力等等。这些话我在大一就能背得滚瓜烂熟,直到09年才给我机会去实践和完成这一笔交易。我想说,索老巴老在此,我把右手抱着上左手,向两位大师行一个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拱手礼。05好的习惯,只是交易成功的一半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还早得很。虽然24岁已经拥有超过1500万股票房子和零花钱了,在所有同学小伙伴面前当中是当仁不让的首富。但是我骄傲了吗?我狂妄了吗?并没有。我对名利的欲望非常低,因为我知道名乃身外之物,至于利嘛,够用就好。我享受的只是资本复利的简单过程。我的生活因此发生巨大改变了吗?更没有。我的早餐在深圳从来没有超过15块钱,有时候一碗豆浆两根油条就够了。除了爱玩车,消费水平也只是稍微提高了一点点。这只是我交易成功的开始而已,也是我腾飞的起点。之后在很多的股票上,包钢稀土、万科、茅台、格力、片仔癀……,我都用过类似的交易手法并屡试不爽。并且进一步发展,在2013年很多创业板的小市值成长股上集中资金优势拉升股价,把个人最擅长的交易手法更是玩的不亦悦乎,并且在2015年的杠杆大疯牛中轻松跑出,去大理的独栋院子度假去了。2009年9月,我顺利辞职了,老大很感谢我为他的付出和帮他选的那套房子。所谓双赢的感觉就是如此,成就彼此,江湖遥望。辞职因为有保密要求,半年内不能去同行上班,于是这半年我又去北上广深到处找合适位置合适价格炒房子。首付两成,等于放五倍杠杆,等房价上涨过一倍的时候我就还完房贷。直到2018年我才开始出手了全部卖掉。然后在一些风景不错气候宜人且交通方便的地方,买些房子宅子作为兔子窝度假用。前几年我在梦里还买了一个小岛50年开发权,在上面建了一套度假别墅,再买了一艘游艇邀请好友们过去休闲钓鱼。可惜的是,那些年的日子里,我身边的女人也来去匆匆,这都是后话了。虽然过去这一年半遭遇非常多,没有办法都拿来一一描述,拿到这里写会变成写书了。只是全部记在我的投资日记里面。再慢慢去品味了。2010年过完春节,我正式踏上了去上海的征途。06顶级职业交易员超出你想象2009年底,爱好读史书的徐翔小哥,正式挂牌泽熙投资。因为他崇拜两位著名帝王的原因,所以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泽熙”。在我看来,他特别欣赏太祖爷的战略眼光和康熙大帝的用人智慧,所以在泽熙这里,有很多影子可以察觉得到徐翔这里的工作节奏非常快,不养闲人。私募不同于公募最大的区别,其实和民企相对于国企一样。当时还没有挂牌泽熙投资,直到12月才正式确定并公布的。来到徐翔这边已经两周时间了,虽然我在家调养了近半年,但仍然有一点点水土不服。看着我还有点身体状态不太好,小哥还是挺关心的,也考虑到我刚来,所以对我的考核也比较放松。小哥这里的员工主要有50人来人,其中有两个得力助理给他打下手,三个顶级交易员为他全程做保驾护航。在小哥这里,我才明白什么是交易员,什么是下单员。这不同于公募基金和普通的私募基金的下单员,那些下单员只是接受来自基金经理和决策委员会的交易指令并完成即可。对于交易的过程结果,对于交易价格和市场波动并不做多少实质性的判断。公司也基本不做太多的交易考核。而且每天交易量很大工作强度非常高,为了图轻松,所以你会经常看到很多成交量不大的小盘股突然打出几百万的无脑大单。很多股民尤其是老股民,总喜欢意淫这是主力在试盘或者有不可告人的动作。大多数时候,这实际上只是这些下单员的无脑单而已。而真正好的交易员是什么样子呢?他不但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对大涨大跌有着非常强的直觉判断。好的交易员可以在买入的时候,降低你的持有成本,总能抓住市场波动买入当天或者你规定时间段的最低区间价格;在卖出的时候,他总能在上升波浪的最高区间位置轻轻松松出逃。有这样的交易员为你服务,就相当于给了你一套全服最顶级的豪华装备,即使是1级的菜鸟,你也足够在新手村横冲直闯了。市场上对于交易员总有一些误读,主要是不了解他们,他们以为交易员就是操盘手,其实根本不是,交易员只是按要求交易的员工,真正操盘的是基金经理和公司领导层。徐翔小哥的这三个交易员,完全称得上中国最顶尖的交易员,而且全是小哥一手培养起来的。其中一人还是他在宁波的原班人马老部下。他们思维反应之快,手速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你很少见到优秀交易会主动喝酒的,何况我都不喝。喝酒会延缓他们的身体反应速度。小哥给他们测试过,他们三个在交易过程中的APM均超过300+,而且误操率均不超过5%。如果把这三人丢进WAR3等战略游戏里面训练一年半年,妥妥的世界排名前十。但是人家对竞技游戏根本不屑一顾,连收入也是天差地别。优秀交易员除了需要后天极其的勤奋努力,更需要先天如同狙击手般的超高天赋。这样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也可以这样说,他们相比市场上99.99%的投资者,有着天然的盈利优势和自我价值。有人问,为啥是4个9,真有那么牛逼吗?在我看来4个9也不过是万里挑一而已。我就反问一句,中国最新数据1.6亿股民,有1.6万优秀交易员吗?实际上根本没有,甚至我怀疑160人有没有!也就是说99.9999%的投资者当中才能拔出一个优秀交易员来。为了寻觅一个优秀的交易员,我踏遍中国大江南北,直到最近几年才寻觅到一个苗子培养至今,并在我麾下从事交易工作,解决了我最艰苦也是最难做的交易工作。如果一流的交易员都这么难找,更不要提培养顶尖交易员,且全A股诞生以来只出过一个的交易艺术大师徐翔了。那可是1.6亿分之一的概率啊!比你买彩票中头奖概率更小!不得不提的是,现在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的崛起使得交易更加不依赖于人,不受情绪波动影响,交易速度更迅速。远远把人的极限甩在后面。这对于普通的交易员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可这些量化交易难在开发,速度虽快容易出错,而且也不够智能,大部分基本都是智障水平。但是拔尖的却在国内外厉害得很。因为短线高频交易本身大部分是一种机械行为,未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也使得顶尖的交易员和顶级的程序化智能交易在投资界也格外弥足珍贵。07高强度训练是保持交易状态的必要途径这五人基本上就围在徐翔身边,一直躲在徐翔小哥的办公室和交易室很少露面。其他人,最多的时候有30来个人是可以触摸实盘的高级研究员,和十几个只能做模拟盘和真正研究公司的实习研究员了。因为我刚来,又是公司最年轻的,自然是实习研究员。虽然是实习的,但是工资比在深圳高了两倍多。福利待遇都不错。这一点是我很满意的。徐翔小哥对我们有着非常严格的3+3的考核要求。这也是高薪下的每个研究员压力山大的原因。前面的3:第一,徐翔要求这30几位交易员推荐的股票最迟要在一个月能涨,最好马上涨;第二,即使马上涨起来,涨幅也要高过沪深300指数;第三,买入后不能下跌超过10%,否则无条件止损,不允许补仓。后面的3:第一,是徐翔考核研究员每周进行一次收益率排名,连续三次排名靠后就要转成实习研究员,同样连续三次靠前过了试用期的实习研究员可以转成高级研究员;第二,排名靠前的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操作,收益直接和收入挂钩,排名靠后的减少操作资金;第三,每个研究员必须定期去上市公司调研,推荐股票给小哥。尤其是实习研究员调研次数非常频繁,有时候一个月得调研20家左右。如果是高薪挖来的成熟研究员,不需要实习,但没有研究经历的就需要实习。实习期间要试用期只有一年,一年里如果排名靠后就要被淘汰。看看这恐怖的要求和考核办法,你就知道我来小哥这可不是吃闲饭那么轻松了。这样的要求和考核等于把所有的研究员放在火上烤。如果想做到立即涨,就必须吃透公司的前提下还要把握好整个市场的细微波动,一旦下跌10%就意味着操作完蛋。这个下跌10%即使只买100股也不能补仓。所以在泽熙的日子里,每个月的人员流动有一些,每个季度的流动都比较频繁,也许上月还招呼下个月就看不到人影了。但是泽熙的招牌依然高高挂在那里,还是有大量同行等着踏进门来。这与公司的人事部门高效运转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作为新来的实习研究员,工作量都非常的大,很多时间都在各个地方做调研,而且按小哥的一整套细致要求,根本无法像很多券商同行一样,可以坐在办公室就把研报给出了。在我看来,不去实地的调研都是耍流氓。这是整个同行的通病,以至于我去很多上市公司调研时,问他们有同行来过没,他们说最近一年都没有,但是圈内研报就出了几十篇。办公室调研含金量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调研的深度和广度要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得多得多。而且最为苦恼的是,我们这些研究员已经基本上都适应了经常被徐翔否定的现实,即使拼尽了全力调研,花了大量时间精力,也请教了很多行业资深人士的建议,出来一篇自己各方面都满意的研报,但是都到头来,往往等待小哥轻描淡写说“不”。那种感觉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最后的结果也大都证明小哥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在来看,很多研究员的一些结论都是纸上谈兵。做交易不能只依靠研究数据活着,否则研究员都成人生赢家了。也正是有了这样高强度的投研训练,我的研究效率大幅提高。在以后的市场起伏当中,交易状态也更加容易保持。徐翔小哥对于我来说,这种感觉更像一个大学时期的篮球教练而非老大,他把每日把我这个笨拙的替补队员身心践踏到崩溃边缘。然后淡淡的叫我回家休息调养。没有这样高强度训练,我们那只大学生球队怎么出的来全院历史最好水平?没有超出常人的训练,哪有球星光环。08专注的力量,是对手最恐怖的深渊我的专注在同行中算出色的,但是和徐翔小哥的专注相比,可以说是我这个低配车型的豪华顶配版。小哥的专注让我都恐怖。我们来看看小哥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吧。早上:每天早上的晨会,我们提前准备好资料在会场坐好,开会听每个研究员汇报市场动态和交易计划,没有汇报材料的研究员请自觉落后座;听完就进入交易室,开盘前助手会为小哥准备好他喜欢的点心甜品供他享用,在交易的时间内不会出来,连厕所都不会去,定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就算是膀胱容量巨大也撑不住吧?我经常怀疑他是不是买了一大堆成人纸尿裤放在办公室里面备着。否则怎么连厕所都不用去。)中午:徐翔会和我们一起吃个简单的午餐,马上又投入到紧张的交易当中;下午:收盘后要对盘面进行总结,有时候会参加一些路演活动;晚上:复盘股票,包括对外盘也要做一些分析,直到深夜。小哥每天高强度工作超过12个小时,20多年如一日,从未松懈过。但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要求和考核导致收益完全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公司质地决定的。这个是我们这些研究员控制不了的,即使是两只同时上涨的股票,其中一只就是比另一只涨的高,我只推荐了涨的不好或者是涨得比较慢的股票,这可能就是命。有时候很失望,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一切。只能安慰自己,想想这该着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可能也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个巨大的缺陷。徐翔小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反身性走上了一条打擦边球的灰色边缘道路,这也为他日后被抓留下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把柄。“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