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考研复试却被刷的同学大都符合这些特点,导师非常反感!考研成绩公布之后,分数超过专业复试线的同学可以准备研究生复试了。但是不少同学虽然获得了复试资格,但在复试阶段落败,最终无缘读研。你知道那些本该读研的同学为何被刷么?导师又反感哪些学生呢?研究生复试中有这些特点的考生极易被刷,考研党请注意避坑!一位研究生导师曾和小水聊起考研复试关于学生选拔的问题,想起来一件让自己很窝心的一件事。之前有次学校组织研究生复试,这位导师虽然当年名额已满,不带新学生,但也被叫去参与研究生的选拔。在考研复试中,有位女生初试分数不错,但表现得差强人意,不过在面试中却刻意的、多次提到了这位导师的名字,称呼过于亲昵,而且说话之间另有深意。他这才想起来这位同学给他发过邮件,他也礼貌性地回复过。但是有个致命的问题是,他收到的这封邮件是学生搜来的,改得不仔细,连称呼和文中性别也搞错了,所有他有印象,内心里就对这位学生有了不严谨的成见。别的导师以为这位学生是他本来就认识,或者是他看中的学生,所以复试结束后私下里问他。这问了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其实另外一位老师也收到过这位女生的邮件,只不过他工作较忙,没有来得及回复。再加上这次考研复试中的表现,这位学生表现的并不好,且因为功利心较强,为了不让自己被刷还刻意地去套关系,这让导师很反感,结果肯定是被刷了。但也因为这件事,这位导师很多年不愿参加研究生的复试选拔。考研复试提前和导师联系无可厚非,很多人都遇到过,但是遇到一些没脑子的学生导师也很头痛,即使初试成绩比较高,那也不敢录取,上面的学生就是一例。除此之外,本来该在考研复试阶段被录取的同学最后被刷,其实并非实力不济,而是自身出了问题,有些考生导师非常反感,肯定不会优先考虑的。那些在复试中被刷的考生大都有这些特点,考研党请注意避坑!01、三观不正的考生,性格较偏激对于一些考生来说,应试是他们比较擅长的,但是对于一些事情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导师是不会考虑的。有的院校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会针对近来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或者专业上的某些问题让考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有的性格偏激或者三观不正的考生回答的让人大跌眼镜,这样的学生导师肯定是非常反感的!02、言过其实,被自己坑了的考生为了让研究生导师高看一眼,很多考生在复试的时候言过其实,夸大自己的能力。很多不懂的东西装懂,自己被自己坑了。要知道研究生导师的水平肯定比你高多了,在你的回答中就可看出你的水平如何,若是过度表现自己,不懂装懂,或者歪曲事实,导师对你的印象肯定会非常差,直接给你个不及格也说不准!03、高分低能,专业基础很差的考生有些同学擅长考试,但专业基础很差,这样的考生导师肯定是非常讨厌的。有导师在选拔研究生的时候就发现很多报考古典文献学的同学看不懂繁体字,也不懂专业的基础,这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甚至怀疑考生在初试的时候考到的高分是作弊来的,一问才知道这些考生只知道背诵答案,但却没有理解过,而那些参考书压根就没看过!04、打扮和穿着不得体的考生对于考研复试的礼仪和穿着考生也要注意,浓妆艳抹和不修边幅都是不好的做法。是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大方朴素一些导师们更喜欢。考生复试的时候可以穿正装,但是女生的话,淡妆就好,不要太过妖艳!熬过初试,再顺利通过研究生复试考生就可以顺利成为研究生了。不过,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考生注意避免以上的问题,好好准备研究生复试,被录取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你觉得什么样的同学比较讨研究生导师喜欢呢?如果你的分数不高,压线进入复试,你觉得如何才能让导师高看你一眼,更大概率地被录取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个人观点。(图片出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从本科毕业到现在也有八年光景了。一个人八年间的变化如此之大,即使自己一步步来,回头也颇觉慨然。三年硕士,五年博士,好比做了一套《3年高考5年模拟》,做完之后,整个人就升华了。在这不同寻常的几年里,经历了众多的酸甜苦辣。实验、文章、托福、读博,直至建立家庭,如同电影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晃过。在此期间,身边的人不断地走近我,又远离我,充实了我的生活。我感谢这些朋友,在这里想回忆一下那些熟悉的面庞,致敬我们一同走过的奋斗时光。(1)GUB:学术小咖主人公是我的硕士同学,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我最铁的兄弟。“GUB”是我给他起的德语外号的首字母缩写,在本文中姑且以此称之。GUB出身于一个很一般的本科学校。不过由于学校一般,研究生劳力紧张,所以他从本科时代就能够在本校的实验室里从事研究工作,到毕业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研究经验。他考研落榜后,也没像其他人一样拼命去找调剂学校,因为他早已凭借本科时代的研究经历获得了我们学校的录取意向。当别人在忙调剂和复试的时候,他在帮未来导师筹备新实验室。GUB:学术小咖在硕士刚入学期间,他体现出较大的优势。首先,他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比较熟悉。我们本科期间接受的主要是专业大范围的基础知识,对那些直接面向研究方向的具体知识还是很陌生。其次,他在发文章上很有优势。不仅本科时代的训练让他省略了适应期,而且以前的研究成果也缩短了他的写作周期。不过,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他没有取得我所预期的成绩。一是他的研究生导师没能给他提供有力的指导,致使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所事事。二是他的性格不像我这样“积极”,面对一些不太有利的现状,他可能会说“就先这样吧”。即使考托考G,他的节奏也有些松松垮垮。我想他的专注力可能全用在了实验上。即使如此,他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很幸运地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他现在也正在科研的道路上努力着,希望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也是一个科研爱好者,所以跟GUB很有的聊,而且聊的都是干货。又因为投脾气,所以关系铁别铁。他也不是那种死鱼眼的书呆子,平时也喜欢开玩笑,耍耍贫嘴,接近一下女同学。这时,他略显狡黠的眼神就会与那张忠厚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又不由自主地讽刺他了。GUB骨子里是一个实在人,男生之间关系好的见面一般会互喷,他基本没赢过我。(2)长鱼: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会太晚长鱼刚入学的时候极其高调,怀揣着考G的梦想谈笑风生。此人还有些自来熟,不像我们当年那样对前辈谈吐尚有客气,所以刚开始接触时大家普遍不太适应他的风格。长鱼的积极与开放并没有运用的工作中,作为研究生新生的他也没认真和前辈讨论过对课题和实验的计划,而是迫不及待地打听毕业后找工作的事情。就这样,他像绝大多数研一新生一样自由快乐地度过了他的第一个年头。即使和长鱼在同一个实验室里相处,我也很难回忆出他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无意中突然发现,他像一个厌倦了江湖纷扰的剑客,不再像开始那样张扬,心思逐渐回到了工作上。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做实验,喝喝酒,逐渐变成了很好的朋友。据他个人说,他的这种改变源于我们导师。我的导师年龄高、人性好,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家长式的关心。长鱼看到导师这么大的年纪还积极工作,组会、写项目都未有懈怠,而自己年纪轻轻的,要是还在瞎混,就太惭愧了。他的话让我有些吃惊,因为他是我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导师人格感化的成功案例之一。事实证明他没有胡说。因为直到现在毕业多年,他对我们老师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与敬意,说明当年他感触至深。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会太晚长鱼的这种转变发生在研二的时候,也就是说他努力了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到他毕业时,拿了一个国奖。他具体发了几篇文章我不是很清楚,大概两三篇吧。虽然他的成绩有部分运气的成分,但也不能否认这些成绩在最根本上是源于他的态度的转变。上天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努力过的人,但有可能会晚些想起来。现在的长鱼在一个强二线城市做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生活舒适,每到节假日玩得有模有样,俨然成了一名有品味的都市小资。(3)HG-W:我玩故我在本科的学业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学是相通的,大体的模式是知识-考试-成绩。而研究生的学业却是另一种模式:研究-分析-成果(文章)。如果不能完成这种模式的转变,恐怕会在研究生阶段有些吃力。HG-W是一个成功的中学生及本科生,在学生时代没有因为考试吃过大亏,也算是小学霸了。即使在研究生上课期间,也因为问题犀利被老师另眼相看。不过HG-W的兴趣和能力不在科研上,致使他的工作处于极端滞后的状态。有时看他做实验,如同看小孩子过家家。HG-W略带文艺青年的气质,思想和感情比较丰富,不过有时可能可想得太多。他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在学校,大概是对人生有些困惑,休息了一下。我认识他是在他返校之后。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那种忧郁而略显孤傲的文青形象,而是一个大方而温暖的大男孩,脸上总挂着习惯性的笑容,而且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仪表。由于我们课题组的人际氛围极佳,所以跟他很快熟悉起来。在我们课题组中,只有我和HG-W属于不太安分的类型,总想搞些新想法去玩,于是我俩一拍即合,成了最佳玩伴。HG-W的玩心超乎我的想象,他总能找到有意思的去处,有意思的活动,好吃的东西,致使我几乎跟不上他的节奏。他似乎不知疲倦,而我却经常拖着沉重的步伐跟着他穿梭在大街小巷。读研究生期间,他几乎把在这座城市玩透了。我玩故我在果然不出所料,HG-W的文章进度极其缓慢,承受了很大压力。辛运的是这些问题最后都得到了解决,他顺利毕业了,因为他是硕士研究生。HG-W在毕业两年后回家乡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最终从事了文化产业。其实,我们总被满满的正能量劝学,但硕士学位或经历的重要性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4)葫芦头:不会永远在黑夜里如果说HG-W是小学霸,那么葫芦头则是超级学霸。他高中时代的学力至少达到中等以上的985高校水平(并且是高考大省出身)。葫芦头的人格形态我感觉很矛盾。一方面,他具有文青气质,会写一些很感性的诗句和感慨,好像想得很多;另一方面,他又似乎想得很少,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规划,玩起来很洒脱。无论是考研考博,都是随大流的心态,即使身处困境也一副我为鱼肉的样子。葫芦头的硕士阶段可以说是跨了专业,由于专业跨度大、没兴趣,所以工作积极性不高,成果也可想而知。于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体育上,最终也在实验室同仁的帮助下毕了业。毕业后的葫芦头决定考博,于是和我成了同学。不过他的科研道路并未从此一帆风顺,而是陷入了另一种困境。他的导师大概是在外兼职,一年也见不了几次,更不要说指导了。师兄弟做的都是一些高大上的课题,跟他的专业背景相差巨大,也帮不上忙。由于博士学制比较长,头两年压力还不算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葫芦头的危机感也渐渐增加。且不说导师没啥课题给他,即使他自己做实验,也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几年内,他的课题换了一个又一个,基本都处于文献调研阶段就黄了。首先是他在硕士阶段没有受到系统的科研训练,以至于不能独立开展工作。而更重要的是被不负责任的导师坑了。在跟导师协商过之后,葫芦头被安排给了另一个老师。不过新导师设备、资源极其有限,虽然指导还算频繁,但导师也没啥好思路,具体的实验更要他自己一步一步地从基础做起。不过对于高年级的葫芦头来说,这有些迟了,他似乎正在做研一新生应该做的事情。不会永远在黑夜里如果看开的话,博士学位并不是一个必需的东西。所以葫芦头真正的损失不是拿学位造成的磨难,而是日渐消磨的希望和自信心。他在整个研究生阶段,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客观障碍,巨大到他难以掌控,无能为力。于是他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即在困难面前总是忘记反思自己,而过分注意客观因素,进而为自己找到心安理得地逃避困难的理由。在他换导师后,如果拼了命做实验,是有可能拿到学位的。但是他前几年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已经使他忘记了拼搏。遇到困难总想像鸵鸟一样逃避,看剧、玩游戏的时间远远大于做实验的时间。每当同他谈起实验的困难,感觉他有这样的心理:看,这东西不靠谱,根本做不出来,我从这折腾半天也没啥用。他从不像那些爱面子的人一样羞于谈论自己的困境,只是觉着反正都这样了,无所谓。延期结束后,葫芦头就要离开学校了。我希望他仅仅是不适合搞研究而已,希望他离开后能看见光明,人不会总在黑夜里。(5)一哥:拒绝长大我见过很多不适应研究生生活的本科生,但一哥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个不适应博士生活的硕士生。一哥的硕士生涯可以用辉煌来形容。发了数篇不错的文章(包含一篇顶尖的),拿了一个国奖,并成为组里的楷模。他跟长鱼的成绩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清晰的认识,研究思路和方法也自成体系。如果说长鱼的成绩尚存一丢丢运气成分的话,那么一哥的成绩绝对是得益于导师的辛勤培养。一哥的辉煌在博士入学后终结了。因为他不得不面临一些变化。首先,博士导师的工作时间忙,而且他的研究方向不是组里的主流课题,所以不能像硕士导师一样给他提供思路,亲自把舵。于是入学后的一哥没有了导师的扶持,颇为茫然。另外一哥此人略显内向,不愿意跟大多数人多交流。当和他同方向的同学走入正轨后,他依然困惑。其次,一哥的课题比以前难度加大了。打个比方吧,以前的工作是蒸包子,而现在是要先包包子再蒸包子。实际来讲,这并没有超出一哥的能力范围,但却超出了他的兴趣范围和预期。以前一哥是“蒸包子”的能手,一般文章的周期只有3-4个月。他希望继续从事这项简单有趣而且性价比高的工作(对他而言当然很简单)。不过博士导师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执意于掌握“包包子”的核心科技,一哥一时间压力倍增。第三,一哥的能力圈仅限于做文章用到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原理和框架,他仍欠火候。于是,一哥的负面情绪占了上风,工作的积极性降至冰点,工作量可想而知。一哥:拒绝长大同葫芦头一样,一哥的负面情绪产生了强大的惯性。每个研究生可能都会觉得,当一段时间不做实验的话,重新启动实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好比冬天起不来床,这就是人的惰性。更何况一哥基本不怎么做实验。我也没想到一哥的逆反心理能持续这么久。在这样度过一两年后,一哥很难转变了。不仅平时的工时不够,更不要说实验量了。更糟糕的是一哥的内心也逐渐封闭起来,每当兄弟们关心他的进度时,他总不与大家交心,在课题组里的存在感直线降低。我们都知道博士学位是比硕士学位更难拿到的。如果不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能独立去解决困难,又怎么可能拿到学位?一哥好像一个被导师溺爱的孩子,在门外的风雨中挣扎。我所讲述的这些同学的研究生故事,是我的朋友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可能是众多研究生生活的一个个缩影。希望他们日后能有更为光明的生活,也希望后来者能从中读出自己的影子。从人生的大历史来看,研究生这几年的光景无所谓成功与失败,但看你如何去回忆它,最终也不过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已。不过我周围这些朋友们,则是我最为美好的回忆之一。他们的善良和真诚亦使我铭记。说起这些远去的和身边的朋友,我希望以《千与千寻》的话做个结尾: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关于研究生老师讨厌什么样的学生,首先要提到的一个研究生圈里普遍常识,就是我们都管导师叫老板,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因为不管你口头怎么称呼你导师,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替你需要转变思维和角色了!说白了就两点:1.你不能把他当老师。2.不能把自己当学生你们的关系更倾向于老板和下属,某些时候是合作关系,如果比较惨的话,你们可能根本就没有关系(毕竟也不是没有毕业答辩才见到导师的情况)。如果你不能认清这种关系,那你很可能变成研究生导师头疼的学生,而你也会讨厌你的老师。1. 不要把他们当传统意义上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从小学到本科结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老师告诉你:“好好学习啊,其实你考多少和我没关系啊,都是为了你自己啊,要对自己负责啊。”但是呢,研究生导师绝对不是这样的,你的工作成果和他息息相关,你不仅需要对自己负责,你必须要对他负责,拿我们做实验的理工科为例,你的课题、实验经费、指导都是老师本人和课题组给的。你要研究生的文凭,就必须给他合格的工作量、论文等成果。所以不要想着老师给你兜底,一定能让你毕业。即使这个老师你本科还认识,上他的课挂科了,和他认认错、卖卖惨,他还给你过了,就觉得他好说话了。他和你本科时候接触的不一样啊,不一样!因为你已经不是本科生了。你要是不对自己负责,消极怠工,升职延毕、退学,其实都是对他不负责,你在浪费老师的时间、金钱、idea等等。成年人的世界史等价交换的。不存在我教你知识、给你资源,让你随意瞎搞,你这几年搞得不好,到时间你放出去,就当我没你这个学生。不存在,不存在!所以别想混日子,别想转嫁大部分责任和压力给你老师,这样你会被讨厌的。更有甚者,有的纯属为了混文凭手头工作不做,不告诉老师和他商量就想偷偷去实习,找工作,那你可能不仅被老师讨厌,还会被同实验室的同门讨厌。毕竟你旷工了,同门可能就要多承担点工作量了。2.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上课做卷子刷高分的学生。说真的研究生老师不需要这些,也许你是大学前三年好好学习的优等生,早早拿到保研名额;也许你是考研大军的胜利者,高分第一名。都快忘掉这些成绩吧。三年后你会发现当年和你一起上研究生的那个优秀同学并不比你厉害多少。仍然是拿理工科为例,所有人,几乎所有人,刚上研究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这一块都是零,然而我们研究生培养目的就是培养科研工作者,不是吗?别说什么我以后不读博,不做科研,现在就维持现状就好了。如果你此刻以毕业为目标,那很可能毕业困难,你以优秀毕业生为目标,可能顺利毕业。求其上着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目标远大一点没坏处,不然老师看到你不思进取又要邹眉头了。所以转变思维,以科研工作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去锻炼自己。曾听到两个老师吐槽新来的研究生像“算盘珠子”一样,戳一下才动一下,不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得到了什么数据,下一步根据已得到的东西该怎么做,完全没有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自己的课题懵懵懂懂,明明明是985的学生,怎么会这样?其实,几乎所有人,刚上研究生时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这一块都是零,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不要难过和放弃,当务之急是调整心态,不要再以学生思维去处理问题,迅速做出改变,加油吧!
文/十八木“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用心书写教育。”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读研》系列文章】近年来,关于读研读博期间,师生关系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于是,就有学生家长或者是学生本人经常关心,研究生导师讨厌什么样的学生?我个人担任研究生导师近十年,实际上,从导师的角度上说,还从来没有“讨厌过”某个学生!但从学生的角度,估计感觉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导师“讨厌”他(她)。1 作为导师,一般不会讨厌自己的学生!据我所知,大部分的导师都不会明显讨厌自己的某个学生。一般来说,现在研究生导师每年只能招收3-5名研究生(过去可能比较多,因为那时候研究生导师太少),在正式录取前,导师通常都已经和学生有过见面或是接触,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至少是有一些了解,所以,如果实在是互相没有一丝好感,一般就不会招收到自己名下了。有些人可能会说,录取后随着互相接触时间的延长,了解的加深,可能会出现互相看不顺眼的现象,导致导师讨厌学生的情况。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即便是如此,大部分导师也不会明显表现出讨厌学生,顶多是“不够喜欢”或者对学生的表现“不满意”。2 那么,研究生导师“不满意”什么样的学生呢?实话实说,我曾遇到过几名“不满意”的研究生。现在回想一下,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总结如下:(1)不积极不上进,而且屡教不改!我曾经有一名研究生,进入研一以后,开始喜欢上了玩游戏,手机游戏、电脑游戏,都很痴迷。研一第一学期,到期中的时候,有任课老师向我反映学生迟到旷课的情况,我比较生气,因为我在开学不久发现学生喜欢玩游戏后,曾专门劝告过学生,但显然的是,学生没有听进去导致任课老师都意见了!我于是再次找学生谈话,学生当面沟通的时候态度非常好,我以为这下应该是听进去了,结果呢,到了期末的时候,该学生的课程居然挂科了!!!要知道研究生阶段挂科的情况少之又少!一般都是因为没有很好的配合任何老师的教学,才会出现挂科情况!我了解情况之后,才知道这学生根本没有听进去我的几次良苦用心的劝告,依然是我行我素执着于玩游戏,我非常生气,在一次组会上,直接点评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还好,从那一次之后,学生渐渐改过,逐渐走上了正轨,只是因为他耽误了整整一个学期,后面读研期间的成果比别的同学差远了。(2)骨子里倔强,不把导师的话当回事!这类学生非常倔强,不喜欢听别人说道,不喜欢导师的所谓敦敦教诲,对导师的指导完全不放在心里。他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例如做实验,对导师的建议不屑一顾,固执地按照自己的个人想法去开展研究,结果失败了还不思己过,还要怪导师水平不高!这样的情况,导师怎么可能满意?!(3)不汇报不请示,凡事自行决定!这种情况同行们都称为“先斩后奏”!基本上是大多数导师都比较反感的做法!举个例子,例如导师召集学生开组会时,某个学生无法参加!导师一了解,原来是学生私自外出做兼职去了!读研读博期间,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学生私自外出须征得导师的同意,至少导师要知道你去哪了!你什么事都自行决定,把导师视若无人状态,导师当然不满意!(4)情商太低还有就是情商太低。这类表现太多了,比如,读研期间私自加入别的导师的团队或是项目;导师通知事情时,从来不回复!导师交代的事情,总是拖拖拉拉,向来不能够按时完成!导师召集开会,总是迟到!未经导师同意,私自发表课题组成果,泄露课题组机密!甚至向导师的对手吐槽导师的缺点,等等。这些情商太低的表现,或多或少会影响导师对学生的看法。3 那作为研究生,如何避免导师的“不满意”呢?我个人经常给学生讲,作为研究生,你在家的时候,最亲的人是你父母,在学校,最亲的人,应该就是你的导师了!古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大多数的导师来说(99%以上),都是真心真意地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得更好做得更加优秀!所以,读研读博期间,其实很容易做到避免导师的“不满意”,你只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让导师看到你的勤奋好学,就可以了!你如果能经常性地取得一些小小的进步,哪怕是再小的进步,作为导师,都会乐得合不拢嘴!大多数情况下,导师不满意学生,基本上都是出于恨铁不成钢怒其不争失望不已,有些导师比较耿直,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的批评,结果学生并不能理解,把导师的批评看成是对自己的讨厌,于是矛盾进一步加剧,甚至导师遗憾的结局。总之,读研读博期间,作为学生,应尽可能做学生该有的样子,积极融入导师的团队和氛围,争取做更优秀的自己!尽量不要和导师闹僵!毕竟导师和学生,低头不见抬头见,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是更愉悦的事情。当然,极少数的特例个性导师,除外。【用心书写教育,《大学往事》《读研》《读博》系列文章将陆续推出。欢迎关注十八木】(本文原创,欢迎评论转发。)
对于刚步入大四的同学而言,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你的面前,那就是到底是选择继续读研还是选择参加工作。读研有可能接触更高级别的项目和知识,参加工作能更快的增加社会阅历和融入社会,到底该怎么选择,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很多同学在选择读研并顺利毕业就业以后,就会有种还不如早早就业的想法。比如最近有个自称清华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在社交网站上吐槽,读研是个坑,本科的同学都好几套房了!对于这样的问题,可能狠多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明明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研究生并顺利毕业进入自己认为的好单位了,但是与很多学历比自己低的同学相比,经济收入还是有差距,而且很多情况下,能让人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基本就代表着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这在很多时候,确实让人有种比比人多读的三年研究生是浪费了时间。这样的吐槽也吸引了很多网友们参与讨论。这位同学的基本情况是,家在浙江,浙大本科毕业后进入清华读研深造,毕业后进入外企并成功取得北京户口,毕业两年,年薪三十万。如果买房家里还能给提供两百万首付款。在下面的评论里,很多人都表示是该同学自己能力的问题,与清华研究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们认为,毕业两年的研究生,在北京正常的月薪该保持在十万左右,也就是说,该同学还需要更努力的工作或者选择更好的工作,而导致薪资水平不如在浙江工作的本科同学的原因就是该同学的能力。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比如毕业两年就顺利解决了户口问题,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户口问题是一个在很长时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楼主在外企上班两年就解决了,怎么说户口的价值就让楼主很赚了。而且楼主的收入并不算太少,家里还能提供两百万的房屋首付,已经相当幸运了。对于这样的情况,你们怎么看?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名校研究生发现同学第一学历竟然是中专,怒吼:跟他做同学好难受在现代社会,学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凭证。在进入社会的时候,找工作首先看的就是学历。甚至有人给自己的孩子相亲的时候,其中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学历要对等。不过学历与学历之间也有着鄙视链,比如专科、本科、211本科、985重本。其实这还是比较常见的,大家不知道的则是同校研究生之间也有着鄙视链。因为研究生是从不同的本科学校考进来的,所以他们之间会面临着出身(第一学历)的对比。一名211大学研究生吐槽,自己从一所一本院校考入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后来发现自己的师兄的本科学历竟然是成人学历,第一学历是中专。这名研究生称,自己发现后真的很难受。这位师兄称自己是通过努力考上的研究生,可是自己就是有一点看不他。自己在心里边有一点敬重他,但是更多的则是偏见,还有对自己的怒火。他认为自己好歹也是一名一本院校的学生,但是没有想到竟然跟中专学历的人做同学。他的师兄其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为了学习英语,把新概念四册的书全部背完。看完这名网友的不平,有网友称: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也不要因为学校看不起别人,你怎么会知道垃圾学校的学生以后不能成才呢?也有网友称,很多学校的一些老师都是野鸡大学出身,一些院士可能本科出身都不太好。你难受的不是他的出身不好,而是因为他的出身不好能力却远强于你。今天他能够从低处爬到和你同起同坐,明天他就能从同一水平爬到比你高的地方,甚至远超于你。也有网友讽刺?不爽是吧?你的同事学历比你低,工资比你高,直属领导比你学历低,你们公司大老板比你学历低?你能怎么办呢?你应该向他们学习,而不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莫名的自豪感。
今年研究生毕业已经16年了。我是在西部一个普通一本院校读完本科继续读研究生的。2001年9月份的时候,当时听无知的什么都不懂,大四上学期一周只有3次课,每天都无所事事的,于是班上几个同学约定,干脆考研。于是大家去买了考研复习资料开始泡图书馆,11月双选会又去找了一份工作。2002年1月考研成功。又在本校读了3年研究生,当时还有一个本科同学小田一起上研究生。2005年研究生毕业时,我留校当老师,本科同学硕士毕业后去某985读博士,博士毕业后去深圳某国企工作。现在16年过去了,研究生同学以及以前的本科同学的人生际遇相差挺大的。(1)我本人一直在西部地区高校工作,2005年工作,2006年破格晋升讲师,200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然后就懈怠了,现在教授一直没有解决。老婆也是同校做行政的同事,有一个孩子有房有车,在西部地区小日子过得还不错。(2)同学小田2008年博士毕业去深圳某国企工作,现在是企业中层领导,有一个孩子。现在他的收入是我的5倍。我们同一年买的房子,我的房子比他大很多,买的时候他的房子比我的贵三倍,现在他的房子比我的贵10倍。现在我的房子价值100万,他的房子价值1000万。研究生毕业时我贪图安逸,小富即安,所以我们的人生际遇完全不同。(3)同样当年的本科同学来说,普遍来说,的确读研究生的同学比没有读研究生的同学就业更好,工作环境更好,收入更好。当然,同样读了研究生,选择不同,追求不同,结果也不同。总之,能多读书就多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诚不我欺也。工作时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大城市虽然压力大,生活成本高,但是机会也更多。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理想越远大,获得的收益也越大。
看到这个貌似有点白痴的问题,心里咯噔一跳,每年有那么多的同学想考研,有很多都没能挤进去,没能上得了岸,还有二战、三战的童鞋不在少数,你倒好,还有些后悔。但理智地一想,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像是围城,有人想进去,进去的有些人想出来,加之这位童鞋说他是跟风考研,就不难理解了,毕竟美好的事物可能在获得的途中会让人很难受,就像马云说的,很多人死在了黎明前。不得不说,这几年考研人数蹭蹭地涨,不是因为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上升了,而是社会要求他们这么做,也就说很多人考研是被逼的,看着周围的童鞋一个个都在准备考研,似乎不加入他们有点格格不入,算了,考吧!就这样,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为了考研大军的一员,虽然自己心里清楚是不想再继续待在学校里的,但每当别人问起还是会说,我本来就是打算考研的,国家需要高科技人才,需要更厉害的知识分子。当然了,这是盲目跟风的一批人,也是占比最高的一部分,如果没考上,也不会有多遗憾,至少让外界知道自己也曾努力过,尝试过,然后就去找工作或者考公。考上了,也不会有多大的开心,那就继续读三年吧,这些童鞋就是很可能会后悔读研的那部分人。还有一类童鞋本科期间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读研,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早就想好了,我有一个学长他就是考了三次才考上他想读研的一所985院校,研一结束直博,现在在国外交流,毕业后大概率会进高校或科研院所深造。据我广搜资料,多次调查,读研后悔的有以下三个原因,如果你有补充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本科毕业能进去的单位研究生毕业后进不去了这里分享一个学姐舍友的真实故事:原因很简单,那几年是形式变化最快的几年,花三年时间提升学历赶不上社会的变化速度,那几年研究生扩招的名额远远超过了相应岗位的增量。但今日已全然不同,高学历的镀金量是非常大的,很多好点的企业招人才都是研究生起步,很多在职多年的老员工为了和新生力量竞争都去读在职研究生,所以现在你大可不必担心读研三年学历贬值超过你的付出。二、没能考到心仪的大学和读本科一样,有些同学来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学校,整天没有归属感,稍有心情不好便开始吐槽这所学校有多垃圾,越吐槽越不喜欢,越吐槽,越看不到他的优点,越吐槽越难受。虽然考研报名时只能报考一所学校,但有些童鞋由于各种原因被调剂到其他院校,当然了,肯定没有喜欢的那所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所以那种感觉就像是和不喜欢的人结婚一样,只想快快度过这三年,毕业赶紧拜拜。三年时光,如果不快乐,那将会被拉长为六年,甚至度日如年,不好的情绪可能会被推演到当初决定考研是否正确,消极的情绪肯定是认为当初考研就是个错误的决定,还不如工作呢,现在是骑虎难下啊!这种情绪不是自己想调整就能调整的,只能通过时间的流逝来抚平心中的悲伤,再者就是多参加一些校内的活动,增加一点归属感,找到学校的可爱之处。三、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了也许你会问,专业不是你自己选择的吗,为啥不爱了?那你觉得自由恋爱的当下离婚率为啥会增高呢?同样的道理,任何东西都有时效性,比如中药,帮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医疗,但如今为啥却开始走下坡路了,对,没有与时俱进,过时了。专业也如此,当初报这个专业,即使没有很喜欢,但也过得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对专业的感情只剩下老师布置的任务了。真实案例:读研,本质上是对的,是好的,要是这篇文章写读研的好处,可能上万字了,但抛开适不适合只讲好不好那就是耍流氓,所谓是读研诚可贵,适合价更高。生活就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排队买票,里面的人渴望自由,唯有站得高的人看遍世界。这里是大学生的思想天地,点个关注一起进步吧!@大学风云小福利:私信“考研英语”,即可获得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英一、英二都有哦)。
近几年,我国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会选择继续读研。读研一方面能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另外一方面毕业之后也能让自己多更多的就业选择。每年的考研人数都在增加,但是读研毕业后选择继续读博的人却很少。这和当初选择读研的人数对比很明显。许多研究生导师也表明自己其实很想让学生读博,但仍然有不少研究生选择毕业后就进入社会工作,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原因一:考博的难度丝毫不比考研低虽然我们都知道读博毕业之后肯定比读研毕业之后,有更多选择就业的机会,也能拿到更高的薪水,但是考上研究生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考博更难,而且博士想要毕业那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求同学们在校期间发表一定的核心期刊,撰写高质量的论文,达到相关的硬性条件才能顺利毕业。很多读博的同学,延期几年都没有办法顺利毕业,所以会让自己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我曾经有一位大学同学,他毕业之后就考研成功进入了我国一所985院校。进入学校之后,在和导师的交流过程中,得知导师希望他未来能够读博,可以进一步深造。但是我这位同学在研究生期间发现自己的基础差,就连研究生毕业都非常困难,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科研。所以,也明白自己不会再继续读博,也对考博这件事情失去了信心,就等到自己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打算进入社会找工作。而且我这位同学是女生,认为研究生毕业自己的年龄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所以毕业后工作一两年也差不多应该可以结婚了。所以不会再继续读博,这是我的一位读研的朋友的想法。的确,这样的原因并不是个例。相反很具有普遍性,何况读博的时间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年龄问题也使得他们向家长低头,不得不屈服,早早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原因二:博士的回报率逐渐变低一般博士毕业的出路无非有两条,一条是选择进高校任教,另外一条路就是选择从事科研类工作。其实学历越高,未来能够选择的就业方向就越少。毕竟适合我国顶端人才的岗位肯定非常稀缺。但我国社会的人才岗位本身就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并不是所有的人未来都想任教或者是从事科研。有些同学选择读研,无非就是想混个高学历,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就业。但其实内心并不是真的热爱科研,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必要继续读博。而且随着近几年高学历人才迅速增加,甚至有的学科已经出现了博士生饱和的情况。博士生想要进入高校就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是很多文科专业的博士生。原因三:顺利毕业难有人这样形容博士生涯,“别人眼中的佼佼者,自己眼中的苦行僧。”在博士生涯里,熬夜做科研,长期泡在实验室,这都是博士生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如果不是真心热爱科研的人,是没办法坚持下去的。更何况能否毕业都不一定,每年我国延期毕业的博士都很多,你如果能力强,有些导师有私心不想让你早毕业,就想把你留在身边为他做事。这作为那些勤奋的博士生来说,实属太过无奈。在你没毕业之前,很多事情都不能受自己掌控。你能否顺利毕业,与导师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你能力强,你就能顺利毕业。无论你是选择读研还是读博,这都是我们个人的选择,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情况都不相同,没有必要,因为他人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规划。人生的路有很多条,我们选择自己适合的那一条就好。
上次给大家写了导师最讨厌的几种研究生,有朋友留言问研究生讨厌的导师又有哪些呢?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最令人讨厌的7种研究生导师,看看研究生讨厌哪些导师。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生导师责任重大。导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负有传承精神、文化的重任。所谓带学生,就是和学生一起探求、开发,不是说有学问、学术地位高就能带好学生。导师要时刻牢记重任在肩,如何当好导师是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话题。今天我主要谈谈这7种令人反感的导师类型。监工型,整天监督学生做了什么这种导师最常听见这样一句话:我是你们的导师!你们是我的研究生。这种导师主要表现为科研的事情,你们要听我的安排!关于我给你们的科研工作安排,你们有异议,可以和我谈,也可以商量,但定下来的事情就一定要执行!你们要遵守这最基本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每天夺命连环call问你干什么,私人事情不允许做,必须做他留给的学术问题,还是超级多的那种,学生每天苦不堪言,因为觉着自己没有私人时间。漠不关心型,自己的学生认不全这种导师和上一种导师形成鲜明的对比,上一种是过分监工,这一种是完全散养,你做什么我都不管。自己的学生都认不全,学生有事问老师,打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学生完全是“自生自灭”。过负责型,包括学生的私生活这种导师超级令人不能理解!“有男朋友么?”“男朋友考研了么?”“你同学都考研考哪里了?”“你父母干什么的?”。。。。。骂人不倦型,甚至人格侮辱学生并不是有求于你,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是尊重你,爱戴你,但是有些导师破口大骂,人格侮辱。”你不行!“”你是废物么?“”你是不是听不懂话!“类似这样的言语还有很多,我觉着真的很过分。导师不要总是批评学生。自信是学生很重要的品质,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自信。屡屡的心理挫折会使学生无措手足。偶尔一次严厉的批评是必须的,但是经常的批评是会产生负面效应的。导师和学生在学识上可能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但师生在学识上的高下不应演化为滥用话语权。这会引起创新意识的泯灭,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师生关系紧张。实际上研究生、导师、培养环境的损益是一致的。学生有好的创新性成果,导师有荣誉感;同样导师的学术地位提高,学生也会有荣誉感。对学校来说也一样,学生培养得好、科研成果丰富,便充分赢得了学校的利益。过度批评还会造成过度批判的学风与文风。蔑视权威的目的不是为了与权威作对,不是为了单纯批判,或者依靠批评成名。批判是为了对新领域、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接课题无关的私活让学生干考研是很艰难的一件事,学生的时间是用来学习提升自己的,不是为了帮导师干私活的。类似于接你家孩子放学,帮你去快递等事情奉劝你适可而止,谁的时间不是宝贵的,不要因为小事丧失了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搞学术型,专搞政务导师在其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往往是比较专注的。随着其学术地位的上升,就容易受到庞杂事务的干扰,从而分散精力。我想提醒年轻导师不要丧失“学术前行”的精神支柱。在逐鹿学术前沿时不要盲目跟风。导师自己如果不够了解,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对学生的指导就不会很中肯。研究中还要注意干与枝的关系、磨刀与砍柴的关系。导师要时刻把握研究方向,准确区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对年轻的导师而言,年轻时要打好学术底子,待阅历深厚后再做战略科学家。学术能力不行型有很多导师,自身的不够专业,不去上进,也一味的压榨学生,只允许学生接收他教给的信息,无论对错!但是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研究生做论文应该有创新,其中的创新点有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有些是在导师指导下悟出来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更为贴切。作为导师的最高境界不应该是“门徒遍天下”,而应该是“桃李满天下”。个人学术上很有成就、得到学界的尊敬,这都是比较高的荣誉,但是最高的荣誉应该是“桃李满天下”,这是导师自己内心世界能够得到最大满足的境界。如果你不幸遇上了以上导师,那么,希望你能内心强大,不浪费自己的光阴在不良导师身上,真正有所学、有所得。“我们要往奔向自己的目标,和导师的不愉快只是路边的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