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锂行业专题报告:未来五年全球碳酸锂行业需求测算锯成

锂行业专题报告:未来五年全球碳酸锂行业需求测算

1、需求概览:2019 至 2025 年总需求 CAGR 约为 20%预计 2025 年全球碳酸锂需求约为 86.1 万吨,CAGR 为 20%。我们将锂下游需求分成 动力电池、3C 消费电池、储能电池以及传统工业应用四个领域。其中,动力电池碳酸锂需 求约为57.8万吨, CAGR为35.44%; 3C消费电池碳酸锂需求约为6.7万吨,CAGR为4.74%; 储能电池碳酸锂需求约为 5.9 万吨,CAGR 约为 35.0%;传统行业碳酸锂需求约为 15.7 万 吨,CAGR 达 2.62%。动力电池需求占比大、增速快,动力电池需求的大幅上升仍是全球锂 行业下游需求的主要增长动力。2、动力锂电:2019 至 2025 年需求 CAGR 约为 35.44%2.1 EV 电池:预计 2019 至 2025 年需求 CAGR 约为 35.12%预计 2025 年全球 EV 电池碳酸锂需求约 54 万吨,CAGR 为 35.12%,其中国内碳酸锂 需求 21.8 万吨,海外碳酸锂需求 32.2 万吨。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提升、单车带电 量的增加与电池高镍化发展,EV 电池碳酸锂需求量增长迅速。需求预测的核心假设如下:预计 2019 至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CAGR 约 29.48%,海外新能源汽车产量 CAGR 约 40.39%,2025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1363.1 万辆。2019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 产量 117.7 万辆,市场渗透率为 4.68%。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 (征求意见稿)预测,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25%,相应的年产量为 554.6 万辆。据此计算,2020-2025 中国新能源汽车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9.48%。2019 年海外 新能源汽车产量则达到 105.6 万辆。根据 IEA 发布的《Global EV outlook 2019》和 2020 年电动汽车跟踪报告,海外新能源汽车产量将在 2025 年增长至 808.5 万辆。据此计算, 2020-2025 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0.39%。根据模型推测,2025 年全球 新能源汽车产量共计 1363.1 万辆。预计 2019 至 2025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CAGR30.8%,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 CAGR48.4%,全球总装机量将从 120.3GWh 增长至 880.5GWh。2019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 平均单车带电量为 60.3kwh/辆,海外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带电量为 46.7kwh/辆。差距主要 是因为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单车带电量高的客车和专用车车型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根据 GGII 的数据与 battery university 的数据与预测,2025 年中国与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单车带电 量将分别达到 64kwh/辆和 65kwh/辆。因此,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354.9GWh,CAGR 达 30.8%;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25.5GWh,CAGR 达 48.4%;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达 880.5GWh。预计NCM811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占比将从2019年的2.1%提升至2025年的27.4%, NCM622 占比从 2.2%提升至 12.3%。未来高镍化将成为电池的主要发展趋势。据 Roskill 推算,未来三元电池占比将不断提升。其中,NCM811 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占比将从 2019 年的 2.1%提升至 2025 年的 27.4%,NCM622 占比从 2.2%提升至 12.3%,NCM532 占比则 将从35%下降至7.1%, NCM111占比从6.5%下降至1.1%, NCA占比从11.9%下降至10%。非三元材料中,LFO 占比将有所抬升,从 2019 年的 25.1%上升至 2025 年的 37%,LCO、 LMO 占比分别下降至 3%和 1.9%。预计国内对应的碳酸锂需求将在 2025 年达到 21.8 万吨,2019 至 2025 年 CAGR 为 29.26%。2019 年国内汽车动力电池对应的碳酸锂需求约为 4.7 万吨。基于以上预测,并假 设每年动力电池库存需求为当年装机量需求的 1/12,通过我们的测算,我们预计 2025 年中 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约需要碳酸锂 21.8 万吨,2019 年至 2025 年 CAGR 为 29.26%。预计海外对应的碳酸锂需求将在 2025 年达到 32.2 万吨,2019 至 2025 年 CAGR 为 40.41%。基于以上预测,并假设每年动力电池库存需求为当年装机量需求的 1/12,我们预 计 2025 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约需要碳酸锂 32.2 万吨,2019 年至 2025 年 CAGR 为 40.41%。预计全球对应的碳酸锂需求将从2019年的8.9万吨增长至 2025年的54.0万吨,CAGR 约为 37.74%。2.2 小动力电池:预计 2019 至 2025 年需求 CAGR 约为 25.84%预计小动力市场 2025 年碳酸锂需求量将达到 3.6 万吨,平均复合增长率达 25.84%。小 动力市场需求包括电动自行车、AGV、电动叉车以及电动工具。根据 GGII 的数据显示,2019 年电动自行车出货量 5.5GWh,AGV 的电池出货量为 0.09GWh,电动叉车的电池出货量为 1.1GWh,电动工具的电池出货量为 5.4GWh。相应碳酸锂需求达 0.91 万吨。我们预计 2025 年小动力市场碳酸锂需求将达到 3.6 万吨,CAGR 为 25.84%。2.3 电动电池:预计 2025 年需求约为 1.85 万吨预计2025年电动船舶用电池碳酸锂需求为1.85万吨;2023年后需求增速将大幅提升, 在未来或将是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补充。根据 GGII 的报告显示,电动船舶用锂电池需求来将是对动力电池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在短期内,中大型船舶锂电池替代化较难。预计未 来电动船泊用锂电池市场理论需求为 127Gwh,2019年渗透率仅为0.035%。预计2019-2021 年市场需求增长较慢,2022-2025 年增速显著。到 2025 年,电动船泊用锂电池市场渗透率 将达到 18.5%,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35.5 万吨,对应的碳酸锂需求量为 1.85 万吨,成为业下游需求的重要补充。2.4 动力电池需求总结与预测预计 2025 年动力电池碳酸锂总需求为 57.8 万吨,CAGR 为 35.44%;EV 电池在需求 中占绝对比例。其中,EV 电池碳酸锂需求为 54 万吨,占比达 93.5%。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 车产量的提升、单车带电量的增加与电池高镍化发展,预期 EV 电池碳酸锂需求 CAGR 将达 35.12%,助推动力电池需求大幅上升;小动力电池碳酸锂需求为 1.90 万吨,占比较小;电 动船舶用电池 1.85 万吨,2023 年后增速将大幅提升,在未来或将是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补充。3 消费类电池:2019 至 2025 年需求 CAGR 约为 4.74%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消费类电池碳酸锂需求约 6.7 万吨,CAGR 为 4.74%。需求预测 的核心假设如下:预期 2025 年智能手机对碳酸锂的需求为 1.9 万吨,CAGR 约为 8.06%,5G 手机电量的需求或成新增长点。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疲软,2019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 量 137100 万部,同比下降 2.25%。预期在 2020 年,机出货量受疫情影响将下降 11.9%, 2021 年后手机出货量将以 2%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增长。手机对碳酸锂需求新的增长点在于 5G 手机对高电量的需求。在未来,5G 手机占比将逐渐提高,预期 2025 年将达到 75.8%; 同时,5G 手机也将拉动手机单机带电量的提升。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期 2025 年智能手机 对碳酸锂的需求将达到 1.9 万吨。预计 2025 年传统电子产品碳酸锂需求为 4.7 万吨,CAGR 为 3.56%,增速持续疲软。近年来,传统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出货量持续下滑,增长乏力;预期在 未来,这种疲软趋势将持续。我们预计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未来 CAGR 分别为 2%、0.2%、1.2%。基于以上假设,预计 2019 年至 2025 年,传统电子产品 CAGR 为 3.56%, 低于消费电池总体增速。预计 2025 年代表性新兴电子产品(TWS 设备、无人机、VR/AR 设备)碳酸锂需求为 1.07 万吨,CAGR 为 53.9%,将拉动消费类锂电池需求量。近年来,新兴电子产品(如 TWS 穿戴设备蓝牙耳机、无人机、VR/AR 设备等)出货量增速巨大,在未来可能成为消费电池需 求新的增长点。我们预计 2019 年至 2025 年,新兴电子产品 CAGR 为 53.9%,远高于传统 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速,这将带动消费电池总体需求的上涨。预计 2025 年消费类电池碳酸锂需求约为 6.7 万吨,CAGR 为 4.74%;传统电子产品增 速疲软,5G 手机与新兴电子产品或成新需求增长点。受限于出货量持续低迷,传统电子产 品碳酸锂需求增速疲软,预期 2025 年需求为 4.7 万吨,CAGR 为 3.56%,低于总体增速; 受益于 5G 手机单机带电量的改善,智能手机电池碳酸锂需求 CAGR 达 8.06%,预期 2025 年增至 1.9 万吨;新兴电子产品(TWS 设备、无人机等)近年来出货量激增,带动碳酸锂需 求的大幅上涨,CAGR 达 53.9%。智能手机和新兴电子产品在未来或将成为新需求增长点。4、储能电池:2019 至 2025 年需求 CAGR 约为 35.0%预计 2019 至 2025 年储能电池需求 CAGR 达 35%,5G 基站将推动储能市场进入商业 化加速期,未来增速或超预期。根据 GGII 以及中国储能网的数据,2019 年全球储能市场电 池出货量为 18.8 万吨,即使受到中国政府叫停电网侧储能的影响,仍达到 39.78%的高增长 率。这主要是由于 5G 基站建设加速提升储能锂电池市场空间、电网侧储能海外市场需求旺 盛以及数据中心等领域应用场景逐渐打开。在未来,5G 的发展将带动 5G 基站的建设,进 一步推动储能市场进入商业化加速期。预期 2025 年储能锂电池市场对碳酸锂的需求将达到 5.94 万吨,CAGR 约 35%,增速显著高于总体需求,未来需求增长或超过预期。5、传统行业:2019 至 2025 年需求 CAGR 约为 2.62%预计 2019 至 2025 年传统行业需求 CAGR 为 2.62%,未来增速保持平稳,传统行业需 求占比逐渐下降。传统行业碳酸锂需求主要包括陶瓷及玻璃的制造、润滑脂的制造、空调制 造、原铝生产、其他需求等。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2019 年传统行业对碳酸锂的合计 需求约为 13.45 万吨,在碳酸锂总需求中占相当比例。预计 2019 至 2025 年陶瓷及玻璃制 造的碳酸锂需求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2.1%,润滑脂碳酸锂需求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3.89%,空 调碳酸锂需求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1.7%,原铝生产碳酸锂需求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1.4%,其他 用途碳酸锂需求增长率为 3%。基于以上假设,预期在 2025 年,传统行业碳酸锂需求将达 15.71 万吨,CAGR 为 2.62%,需求增速稳定,在总需求中占比进一步下降。6、下游需求总结与预测总表7、相关受益标的赣锋锂业(002460)上游资源布局多点开花。公司目前生产锂盐的原料均来自于西澳的锂辉石精矿,主力矿 山为 Mount Marion 项目,澳洲的皮尔巴拉项目为公司锂精矿的另一重要来源,阿根廷的 Cauchari-Olaroz 盐湖项目是公司目前上游盐湖资源开发的重心。同时公司还布局了阿根廷 的 Mariana 盐湖项目和墨西哥 Sonora 锂黏土项目,进一步掌控低成本提锂资源。中游打造氢氧化锂竞争优势。公司目前具备的电池级碳酸锂产能为 4 万吨/年,电池级氢 氧化锂产能为 2.8 万吨/年,金属锂产能为 1600 吨/年,到 2020 年公司锂盐产能合计为 15.7万吨碳酸锂当量。公司氢氧化锂产品竞争力强,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等知名动力 电池产业链和特斯拉、宝马、大众等整车厂产业链。同时由于国内外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分 化明显,公司海外供应为主的结构以及较低的加工成本凸显了氢氧化锂产品的毛利率优势。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54.2 亿元、70.1 亿元和 81.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8 亿元、10.7 亿元和 13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6 倍、67 倍和 55 倍,维持“持有”评级。雅化集团(002497)公司民爆业务仍然是目前利润核心。公司的民爆业务主要包括民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工程爆破服务等。民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炸药、工业 雷管和工业索类等。公司产品应用广泛,下游行业包括矿山开采、水利水电、交通建设、地勘探及国防建设等领域, 2019 年公司利润核心来自工程爆破与炸药板块,合计占比 78%。上游锂资源保障充足。雅化集团参股子公司能投锂业(50%权益)旗下全资公司德鑫矿 业,拥有的李家沟锂辉石是目前探明并取得采矿权证的亚洲最大锂辉石矿,氧化锂资源量大 51 万吨,项目设计开采规模为 105 万吨/年,预计于 2021 年 5 月投产,此外公司与澳洲银 河资源签订了长期的锂精矿供货协议,入股澳洲上市公司 Core 并达成后续锂精矿合作意向。中游锂盐产能稳步扩张。公司目前产能合计将近 4 万吨,主要以氢氧化锂为主,同时配 有碳酸锂产线。公司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雅安公司投资新建年产 2 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 线投产,将于 2020 年逐步释放产能,同时拟继续增资建设年产 2 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1.1 万吨氯化锂及其制品项目。威华股份(002240)上游注入锂矿资源。2019 年公司以 9.2 亿元收购盛屯锂业 100%的股权,盛屯锂业控股 子公司奥伊诺矿业拥有四川业隆沟锂辉石矿采矿权,该矿于 2019 年 11 月投产,生产规模 40.50 万吨/年,产出的锂精矿(品位 5.6%)将用于致远锂业的锂盐生产,全面达产后将满生产碳酸锂 1 万吨规模的要求。中游锂盐产能布局逐步完善。公司锂盐业务由全资子公司致远锂业实施,现有锂盐产能 2.3 万吨/年(包括 1.8 万吨碳酸锂和 0.5 万吨氢氧化锂),2020 年拟再建设 2 万吨锂盐产能, 预计 2020 年年末公司将达到 4.3 万吨的产能规模。另外公司还有 1000 吨金属锂项目在建, 预计在 2020 年下半年建成投产。稀土业务扭亏为盈。公司稀土业务由子公司万弘高新实施,通过综合回收利用废旧磁性 材料生产稀土氧化物,年处理废旧磁性材料的设计产能为 6000 吨,2019 年万弘高新实现营 业收入 2.2 亿元,实现净利润 135.9 万元,公司主动控制稀土贸易业务,避免稀土产品过大 的价格波动增加经营风险同时更加专注于稀土综合回收利用业务,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工艺 水平,降低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稳健经营,实现了稀土业务扭亏为盈。8、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持续蔓延风险,锂化合物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报告来源:西南证券

秦失吊之

价格跌至每吨4万元 一文带你看2020年我国碳酸锂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组图」

碳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生产原料,就让前瞻产业研究院带你一探其2020年市场发展的现状吧。市场规模接近40亿元碳酸锂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LiCO,为无色单斜晶系结晶体或白色粉末。是常用的锂离子电池原料。其具体结构性质如下所示:产量方面,有色网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碳酸锂产量1.25万吨,累计产量15.4万吨,累计同比增加31.6%。2020年1-3月累计产量3万吨,累计同比减少5.7%。随着3月国内疫情逐步可控,各地复工顺利开展,此前疫情相对较严重的江西地区开工率迅速恢复,青海地区随着天气转暖,部分企业开工率也有所上调。据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披露,2019年公司碳酸锂市场占有率约为15%。2019年,赣锋锂业锂电池系列产品营业收入为6.03亿元。据此,前瞻测算,2019年碳酸锂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价格逐步下滑2018年开年到8月初,碳酸锂价格出现剧烈下跌,2018年8月23日降至83545.45元/吨。2018-2020年,我国碳酸锂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2020年4月20日,碳酸锂参考价为42000.00元/吨,与4月1日(43600.00元/吨)相比,下降了3.67%。2018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下滑,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需求端,动力电池市场整体疲软,电池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正极材料厂相应削减产量,导致碳酸锂需求下降,而随着三元电池向高镍方向发展,对碳酸锂的需求也造成一定影响;二是在供给端,上有锂矿产能开始释放,供给大于需求,同时中小型碳酸锂供应商为抢占市场低价出货,对成交价格造成一定影响。供应端的增长和消费端的疲软,将促使碳酸锂价格逐步回归理性,碳酸锂行业正逐步进入理性发展期。天齐锂业产能居首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碳酸锂的主要生产企业为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和瑞福锂业等。这些生产企业有些是从科研机构孵化而来,有些是具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天齐锂业目前拥有锂盐产能3.4万吨/年,包括0.5万吨氢氧化锂和2.9万吨碳酸锂。2019年在各大公司中碳酸锂产能排名第一,占比约为16.09%。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鬼虐杀

锂行业深度报告:行业发展趋势及供给端经营情况分析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锂行业发展动向概述锂行业在经历 2015~2018 年的景气上行后面临阵痛,产能的集中释放与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导致市场陷入深度供给过剩,上游被动加库叠加下游主动去库导致交易景气度迅速降温,锂产品价格也在 2018 年后半段开始回落,市场再次见证一轮锂行业的周期波动。价格涨跌趋势,其本质是供给释放周期与需求增速错配。终端消费作为全产业链库存最终出口,一旦市场购买力难以满足产业链生产供应,库存压力将由下游率先体现,并延加工链逆向传导,导致交易向买方市场倾斜,产品逐渐丧失对下游溢价权,并开始走向成本支撑,叠加贸易市场投机行为,锂产品价格呈现出宽幅波动。2019 至今,锂上游正面临价格低谷困境,在交易价格触碰核心产品成本线情况下,库存高企与现金流短缺成为企业经营难题。(1)澳洲矿山产能集中释放,矿企试图通过加大产能规模摊薄成本,但在需求不振下极易形成“囚徒困境”,各方积极增产激化产销率下滑问题,同时由于产线缺失磨合期,降本增效的成效甚微,上游矿企现金流明显承压。在盈利空间薄弱、杠杆问题严重、现金流缺失等不利要素下,澳洲矿企正经历行业洗牌与产业升级;(2)盐湖提锂虽凭借更低成本来保持盈利,但过快产能投放将挤兑边际高成本锂矿供应,导致成本曲线右端支撑失效,碳酸锂价格进一步下跌,盐湖企业需要在保产与保价之间寻找平衡点以来实现更高利益。此外,海外需求向电池级氢氧化锂靠拢使得盐湖资源优势降低也是抑制扩因素之一,通过技术突破寻找更具可行性的产品间转化是盐湖企业前景关键。在经历 2019 的阵痛期后,2020 年锂产业正在向格局清晰化发展,而终端需求差异性也在倒逼市场更加规范化发展。尽管 2020 年初遭受疫情影响,我们依然看到终端消费格局的清晰化,磷酸铁锂电池成功突围至乘用车市场将激发三元产业加快高镍化进程,储能基站与充电桩作为新基建配套设施将加快铺设步伐,电动自行车、TWS 耳机等下游应用场景延伸将拓宽市场空间,市场正由新能源汽车单一拉动转为多为锂电场景并行发展。按照应用场景及需求风格划分,碳酸锂与氢氧化锂赛道正在走向差异化:碳酸锂将深化成本端竞争,规模效应与资源端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氢氧化锂向高端化与稳定供应赛道竞争,能够兼顾产品质量与供应稳定性是获取核心客户及产品溢价关键。而无论碳酸锂与氢氧化锂,我们都能看到市场正反馈出明确的竞争方向,多元化的需求增长将熨平消费波动,即便产品价格目前依旧向着成本端施压,更具备产业综合优势企业依然可以胜出,市场正在奠定更为优质的起跳环境。格局走向成熟,产业核心竞争要素清晰化碳酸锂:供给过剩仍将存在,需从资源端寻找成本优势需求多渠道成长,工业级与电池级并道而行。2020 年碳酸锂市场成长逻辑在于多类消费市场规模增长,而非仅依靠电动车消费增速提升。(1)电动车领域,随着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破局,“刀片电池”与 CTP 技术使电池组能量密度到达乘用车市场门槛,凭借成本优势将在中低端车型稳固自身地位。与之对应的择是高端车型加速向高镍化发展,对应原料需求从碳酸锂转变为氢氧化锂,碳酸锂在汽车市场正向价格敏感性消费靠拢;(2)储能基站、电动自行车等应用场景替代与延展,正在为磷酸铁锂电池创造出更广阔市场空间。产业格局扩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电池级碳酸锂并非单一新增需求,磷酸铁锂技术革新使得“准电池级”、工业级碳酸锂步入电池市场,而更加扁平化的需求场景,将再次加剧上游的竞争,上游厂商议价能力降低,低成本供应成为市场壁垒。未来盐湖提锂将成为碳酸锂核心供应源。如上论述,在成本优势成为核心竞争要素下, 锂矿生产碳酸锂的天然劣势将导致矿山企业长期位于成本-供给曲线右侧,而盐湖企业扩产及新盐湖建设将在供应量对高成本供给施压,矿山企业应在效益驱动下加大氢氧化锂产线建设,找寻更适合自身的赛道。氢氧化锂: 长期绑定优质客户是直接因素,本质是产品品质保证与长效供应需求增量瞄准高镍化动力电池,终端消费向高端化靠拢。高镍三元电池制备过程中,由于对烧结温度具有更低要求,氢氧化锂具备更低熔点而无法替代。在磷酸铁锂电池带来的“鲶鱼效应”下,523、622 型三元电池在尚未采用 CTP 技术下已不具有能量密度优势,电池厂商向高镍化发展动力与趋势明显,在B 型及以上长里程高端车型寻求市场定位,通过行驶里程与电量优势弥补成本溢价。从长远角度看,磷酸铁锂在理论能量密度上具有明显瓶颈,而三元电池可通过持续提升能量密度来降低耗材与加工成本,同时钴元素占比降低将有效降低原料成本,三元系电池在远景发展上将拉平磷酸铁锂成本优势, 并确保自身市场地位。氢氧化锂核心供应链壁垒深化,高品质供应成为制胜法宝。由于在安全性和品控要求更为细化的欧美车企将优先于中国步入高镍化时代,未来电池级氢氧化锂需求将首先来自海外核心电池厂商,而已步入全球核心供应链体系厂商将优先瓜分市场规模增长红利,尤其提前签订高端车企长单合同将提前锁定产品销量去向及未来增产潜力,而非核心供应商受严格认证的高壁垒阻隔,仅能等待“高端需求外溢”后市场,并静待中国高镍化市场需求。从供应格局上看,矿石端通过两步法制取电池级氢氧化锂能更加保证产品质量与一致性, 同时不再具有成本劣势,电池级氢氧化锂新增需求将是锂精矿供应重要出口,供给格局将逐步由碳酸锂向氢氧化锂倾斜。我们坚定看好锂行业未来成长性,短期扰动不改远景发展长期看,锂将跨入“大金属”行列,未来将步入百万吨级市场规模。我们在 20200327《锂行业分析:短期动荡不改远景发展》中分析论述锂市场的发展前景。长期的智能化发展将持续发掘储能端应用场景,汽车电动化也正展现着全球化浪潮,而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与广阔技术进步空间,有望长期占据二次电池全球市场。此外,盐湖及锂矿资源当下已积累长期采、选、加工技术经验,锂资源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使其在兼顾开采成本下有望实现供给规模化扩张,供需双向具备长期成长基础,而需求的增长将带动市场向年均消费百万吨量级发展。资源端经营综述:降本增效成为主旋律,产能规划明显放缓主要盐湖产销增长不及预期,2020 新增供给推延全球核心盐湖供应企业在 2019 年锂价大幅下跌背景下,企业业绩均呈现出不同幅度下跌。通过分析比较各公司经营情况及后续经营计划,我们认为主要具有如家特点:(1) 各公司毛利率水平均呈现下跌走势,且企业仅依靠产能扩张方式无法充分抵消锂盐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利润收缩成为盐湖企业普遍现象。此外,Orocobre 在2019H2 已转入亏损状态,间接证明当前即便具有成本优势的盐湖企业也承受明显经营压力。(2) 雅宝与 Livent 盈利能力降幅更低,一方面因为两家企业已步入全球核心锂盐供应体系,通过长单方式锁定产品价格;另一方面,电池级氢氧化锂较碳酸锂价格更具韧性,在碳酸锂市场价格迅速下跌后氢氧化锂仍能保持相对溢价。但 2020 年初疫情影响导致市场对氢氧化锂短期需求走弱,后续氢氧化锂仍有跌价可能性。(3) 企业间就 2020 年锂盐继续下跌约 15%水平基本达成一致,氢氧化锂较碳酸锂仍有望收获溢价。此外,各公司对新产能规划均作出适当延期以缓解现金流,部分成本较高产能被暂时搁置以规避当前资本支出及潜在亏损可能性。雅宝:锂板块盈利能力下滑,布局锂市场长远格局2019 年锂盐价格随呈现下跌走势,雅宝凭借产能扩张维持锂业务营收的同比增长,然而仍难以充分抵消产品价格下滑带来的利润能力下滑。从数据上看,2019 年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0.6%至 13.6 亿美元,EBITDA 同比降低 1.1%至 5.2 亿美元,EBITDA Margin 下滑 4.6 个百分点至 38.7%。净利润下滑 0.9 亿美元至 3.4 亿美元,净利率大幅下滑 9.7% 个百分点至 25.2%主因为 2019 年收购 Wodgina 矿业项目带来 0.65 亿美元印花税,剔除非持续性影响后净利率下滑幅度接近 5%。相较于锂产品市场价格的明显下滑,雅宝盈利业绩并未呈现出进一步恶化,主因可能在于其与下游客户签署长期订单协议保证售价,但锂价的持续下跌仍将恶化企业盈利空间。2019 年锂业务拉低公司盈利水平,其他业务贡献业绩增长,公司现金流仍将维持强健水平。2019 年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得益于溴业务同比提升及其他子业务的正向增长,锂板块盈利能力的不升反降阻碍整体利润水平的进一步升高。从现金流上看,2019 年经营性现金流为 7.19 亿美元,资本性支出 8.52 亿美元,净现金流为-1.17 亿美元,较 2018 年同比好转 0.22 亿美元。考虑到公司 2021 年后续产能规划项目暂停将明显削减资本性支出。根据公司规划,尽管锂产品价格短期内明显回升概率较小,2021 年公司将再度实现净现金流由负转正并持续好转,良好的现金流将为公司提供稳定业绩基础。产能扩张回归理性,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公司考量当下锂产品市场深度供给过剩行情及自身现金流转正诉求,将 2021 年后累计 12.5 万吨 LCE 产能扩张项目缩减为 5 万吨新建或收购项目,远期产能规划由 35 万吨LCE 降至 22.5 万吨 LCE,未来 5 年将累计减少15 亿美元资本开支,支撑公司 2021 年现金流转正计划。SQM:锂产品单价下滑明显,产能释放延缓2019 年公司业绩明显下滑,其主要原因为锂业务板块盈利能力将低。与 2018 年相比。公司毛利润同比下滑 28.4%至 5.6 亿美元,其中锂及其他衍生品毛利润同比减少 2.19亿美元,构成业绩下跌的最主要原因,公司其他板块盈利基本持平。2019 年锂产品销量持平,锂价下跌及成本抬升是业绩恶化主因。从数据上看,公司 2019年锂产品销售总量与 2018 年基本持平在 4.51 万吨,较 2017 年 4.97 吨略有下滑,其原因包含公司氢氧化锂产能扩张从而消耗部分碳酸锂产品。收入方面,年内锂产品销量呈小幅波动情况下,收入按季度持续下滑,与锂盐市场价年内下滑趋势较为一致,说明公司锂产品售价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为明显。此外,我们注意到 2018 年以来公司锂盐单位成本明显上移,由 2017 年 3.81 美元/公斤升至 2018 年 7.03 美元/公斤,2019 年小幅下降至 6.79 美元/公斤,其主要原因为智利政府机构CORFO 对 SQM 旗下 Atacama 盐湖锂产品租赁费有 6.8%恒定比例调整为累进制,从而拉升公司单位成本。盐湖扩产节奏放缓,澳洲锂矿投产决定期延后。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扩产 1.6 万吨氢氧化锂产能被拆分为两阶段释放,将分别在 2021 年及 2023 年释放 0.8 万吨,但受公司与 CORFO 协议规定,公司仍将在 2021H2 提升碳酸锂产能至 12 万吨,2023 年底扩张至 16 万吨。澳洲锂矿方面,公司于 2020 年 1 月发布公告,决定 Mt Holland 最终投资计划将推迟至 2021 年一季度决定,原计划与 2020 年将开始生产锂精矿、2021 年生产氢氧化锂,后续矿山投产计划仍需持续跟踪公司决策,但考虑到当前锂精矿价格低位及新矿山投产后前期成本偏高,预计公司将进一步放缓投产节奏。Livent:延续产能扩张态势,但盈利下滑将在所难免2019 年公司收入与利润一同下跌,氢氧化锂产量提升难以抵消价格下跌影响。根据公司公告,2019 年公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12.4%至 3.88 亿美元,调整后 EBITDA 同比下滑45.4%至 1 亿美元,业绩下跌主因为主营锂产品价格下滑。此外,公司预计 2020 年凭借销量的持续提升将对冲锂盐下跌影响,预计收入提升至 3.75~4.25 亿美元,但毛利率空间的进一步压缩将使得调整后 EBITDA 跌至 0.6~0.85 亿美元,通过产量扩张实现降本增效或是公司 2020 年经营策略。氢氧化锂实际产量提升是公司近年发展重点,但上游碳酸锂扩产缓慢阻碍降本增效进程。目前Livent 氢氧化锂供给已进去全球已现供应体系,公司也将氢氧化锂产能扩张作为核心发展方向。2019 年公司氢氧化锂产能再次提升 0.65 万吨至 2.5 万吨,产量提升 0.5 万吨至 2.1 万吨,2016 年以来氢氧化锂产量 CAGR 达 30%。而作为氢氧化锂生产原料的碳酸锂产量增速较为缓慢,仅由 2016 年 1.26 万吨提升至 1.68 万吨。根据公司 2020年经营情况预测,公司为保证氢氧化锂增产需额外自外部采购 0.5 万吨碳酸锂,价格偏高的外部原料将抬升整体加工成本,弱化公司盐湖资源带来的低成本供给价值。销量提升难以抵消价格下跌影响,公司预计 2020 年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滑。公司预测2020 年锂盐产品销量同比增速将达 30%,但售价将再次降低 10%~15%。此外,公司为满足氢氧化锂产量提升将增加 0.5 万吨碳酸锂外出采购,将再次提高成本水平,预计前年营收同比增幅仅为-3.4%~9.5%,调整后 EBITDA 同比降低 15%~40%。为降低锂盐下跌影响,公司推迟旗下阿根廷碳酸锂项目及美国氢氧化锂项目,投产时间分别延后6 个月至 2021 年中期。Orocobre:盐湖资源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产能扩张平稳推进2019 年公司盈利水平明显恶化,主因为单位价格下跌导致毛利率承压。2019 年内公司累计生产碳酸锂 1.32 万吨,同比增长 6%,累计销售碳酸锂 1.33 万吨,同比增长 16%,年内产销率大幅提升 9 个百分点至 101%,证明公司当前凭借长单签订维持较为优质的销售水平,同时库存水平略有降低。从单位毛利上看,2019 年毛利空间明显下滑,至四季度单位毛利降至 1310 美元/吨,较年初 5258 美元/吨降幅达 75%,盈利空间恶化主要受销售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盈利水平迅速恶化,2019H2 进入实质亏损状态。受公司碳酸锂销售毛利空间下滑影响,2019H2 合计收入仅为 0.39 亿美元,同比下跌 37.9%,EBITDA 同比下滑 83.3%至 0.06亿美元,对应净利润为-0.12 亿美元,公司进入实际亏损状态。扩建产能仍在推进,2021 年预计投产。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在建产能 Olaroz 盐湖二期年产 2.5 万吨碳酸锂、日本 Naraha 年产 1 万吨氢氧化锂目前正在稳步推进,至 2019 年=底两个项目分别完成 25%和 40%建设进度,阿根廷盐湖二期项目预计 2021 年中期开始投产,并为同期投产的日本氢氧化锂产能供应碳酸锂原料。澳矿承压运行,库存与现金流压力为 2020 核心问题2019 年锂盐价格大幅回落背景下,澳洲矿企盈利能力呈现下滑态势。从各公司经营情况及公告披露分析,我们认为矿企整体呈现如下趋势:(1) 在新矿区投产尚处技改阶段下,实际经营成本较可研规划中成本仍存明显差距。在锂精矿价格持续低位情况下,加快技改建设相较于扩大投产力度更为重要,而一味提高产量反倒会对精矿库存形成压力,在终端需求疲软及上游供给过剩状态下,过于提高产量或将进一步恶化企业效益;(2) 在库存压力持续攀升状态下,财务杠杆较低及融资压力较弱企业可通过调节产量方式降低库存,平滑自身经营状态。而 Altura 由于债务还款期临近、流动速率偏低及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需要维持较高生产以确保市场销售占比;(3) 与盐湖企业相似,在锂盐下跌恶化企业盈利空间下,矿企推迟后续产能建设成为普遍现象,提升剥采比、回收率、选矿技改等降低生产成本措施成为现阶段矿企发力重点;(4) 锂矿企业普遍预计 2020 年锂盐价格将维持低迷状态,部分矿企选择调低产量规划以应对市场低谷,待锂价回升后再次投产,预计 2020 年矿山产量小幅下滑, 但考虑到当前库存高位,锂精矿实际可供销售量仍不可小觑。Mt Marion:矿石生产成本降低尚不明显,提升高品位矿石产量为可缓解盈利压力2019 年产销水平基本持平,6%锂精矿占比并未提升。Mt Marion 矿区在 2017 年初正式投产后,在 2017 下半年基本达产,2018 年矿石产量 44 万吨(湿),2019 年产量 43.6万吨(湿),产量环比基本持平。销量方面,2019 年累计矿石运输量 38.6 万吨(湿),同比仅小幅提升 5.46%,产销由 2018 年 83.2%提升至 88.5%。公司产销率在 2019 年仍维持较高水平主因为公司生产矿石由赣锋锂业 100%包销,2020 年开始包销率降低后公司预计将对矿石产品销售形成压力。公司矿石产品主要分为 4%品位和 6%品位,6% 品位矿石受益于产品质量可收获更高销售价格,折算碳酸锂当量后平均成本较低,提升6%品位矿石产出占比是公司确保产销率及盈利能力重点。2019 年 6%品位矿石产量占比为 65%,与 2018 年持平.高品位矿石产销比更加优异,2020 如何缓解库存压力,尤其为低品位库存,为公司经营改善重点。从公司公告来看,公司规划的 Ai6 项目(将锂精矿产出全部提升至 6%水平)仍未生效,2019Q4 期间 6%矿石产出占比由 64%下降至 62%,证明公司仍需继续推进技改项目。此外,从产销数据推算公司目前矿石库存折算碳酸锂当量水平约为 0.91 万吨,占 2019 年销售总量 44.3%,在公司与赣锋锂业完全包销协议到期后,如何确保产销比并降低库存水平是公司缓解经营压力核心。同时由于 4%品位矿石产销比偏低, 形成更高占比的库存积压,在锂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下低品质库存将更难处理。2019H2 降本增效成果显现,但难以抵售价下跌影响。2019H1 公司锂精矿单吨 CFR 成本为 646 澳元/吨,按照澳元/美元 0.7 汇率粗略估算下,单位成本为 452 美元/吨,较2018 年小幅上涨。2019H2 公司继续推进技改项目下成本略有下降至 353 美元/吨水平, 但公司生产成本降低难以充分抵消售价下跌影响,2019H2 平均售价降至 472 美元/吨, EBITDA Margin 降至 25%水平。我们认为,在包销协议到期后,公司后续提升盈利水平更应从提升矿石质量与降本增效着手,单一扩产将进一步增加库存压力。Mt Cattlin:矿区采选及精矿品质提升,2020 将大幅减产量增加跌,销量不及预期导致库存积压。Cattlin 为银河资源旗下长期开采矿区,长期维持稳定矿石生产,2019 年矿区完成 YOP(收率提升)项目矿石处理产能已提升至 180 万吨/年,可实现年产 22~24 万吨 6%品位锂精矿。从公司业绩来看,2019 年矿区矿石开采量为 179 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受益于矿石品位由 1%提升至 1.24%,公司年内锂精矿产量同比提升 22.3%至 19.2 万吨,销售量下滑 16.7%至 13.3 万吨,受销量不及预期影响公司精矿库存在 2019 年内再次增加 5.9 万吨,占全年总产量达 30.7%。成本方面, 虽然公司持续推进技改优化建设,但现今生产商成本仍未出现进一步下降,2019 年内平均现金成本为 391 美元/吨 FOB,较 2018 年下跌 24 美元/吨。资源储量相对偏低,公司通过持续勘探确保矿区开采持续性与稳定性。根据公司 2019年底勘探结果,矿区可开采资源量(Measured+Indicated+Inferred)合计 1460 万吨,氧化锂资源量为 18.8 万吨,按照 2019 年矿石开采量测算剩余可开采年限为 3.16 年。整体而言 Mt Cattlin 资源储量较少,公司通过持续勘探确保矿区开采的可持续性,考虑到资源储量的局限性,公司更有激励选择在产业低谷期间减少开采来保证资源创收价值。2020 公司将大幅调低开采规模,精矿产量预计将同比降低 50%。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在锂盐价格位于底部环境下,公司大幅调低生产规划,预计 2020 年矿石处理量降幅达 45%,对应锂精矿产量下降 45%~54%至 9~10.5 万吨。2020 年减产一方面保留公司矿区有限资源储量,另一方面逐步消化公司当前月 6.5 万吨锂精矿储量,2020 精矿可提供销量仍然较为乐观。Altura:债务压力初步缓解,库存问题尚待解决四季度销量环比明显提升,库存水平仍在增长。公司旗下矿山于 2018 年 3 月开启试生产,并于 2019 年 3 月正式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至 2019 年 10 月已达到充分达产状态。根据公司公告,2019 年四季度公司锂精矿销量为 4.72 万吨,同比增长 82.9%,环比提升 3.7,销量方面环比大幅提升 62.8%至 4.17 万吨,产销比重新回升至 88%水平。库存方面,采用锂精矿产量减去销售量作为库存假设下,粗略计算至 2019 年底公司库存达到 4.6 万吨水平,接近公司单季度达产产量水平。债务延期将缓解公司当前资金紧张难题,公司后续可继续推进技改建设。根据公司 2020年 3 月 6 日公告,公司成功获得 3.05 亿澳元融资方案,其中包含现有 2.44 亿澳元临期债务延期三年、股权融资 0.112 亿美元以及 0.5 亿美元股权融资保证,有效缓解当前公司资金流紧张问题,公司在现金流获得缓下将有机会继续优化选矿产线及矿区剥采比, 为公司后续降低成本提供资金基础。Pilbara:库存降低已见成效,成本优化仍需持续推进 Pilbara 旗下 Pilgangoora 是近年澳洲新开采最大矿山之一,在矿石品位及资源储方面均属于锂矿第一梯队,具备低成本开采潜力较长开采周期。矿区于 2019 年 3 月开始商业化运作,共规划三期产能,当前仍为一起产能技术优化及生产磨合期阶段。Pilgangoora 矿区距离 Hedland 港口仅为 120 公里,具有海外出口运输便利,为公司增产后矿石出口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2019 下半年锂精矿产销均有下滑,库存压力有效缓解。2019 下半年开始公司减少矿石开采并继续推进一期项目技改,以缓解库存压力并降低生产成本。数值上看,下半年累计锂精矿产量量 3.6 万吨,环比降低 68.9%,销量累计 5.2 万吨,环比下降 34.9%,库存水平由 5.15 万吨降至 2.57 万吨。按照公司一期锂精矿规划产能 33 万吨计算,2019 年产能利用率仅为 46.1%,其主要原因为公司下半年主动调低产量以推进技改建设,同时缓解库存压力。成本优化仍是当前重点。矿山步入商业化生产后选矿回收率持续下滑,至 2019 年 7 月回收率降至近 40%水平,较公司可研设计值 75%产生明显差距,较低回收水平拉高公司单矿成本。根据公司公告,2019Q2 锂精矿现金成本为 528 美元/干吨,2019Q3 现金成本 530 美元/干吨,与当期销售价格 550~600 美元你/干吨CIF 几乎持平,导致公司产品销售接近现金盈亏水平。进入 2019Q4 后公司放缓生产节奏并改善选矿产,至 20202 月回收率逐步接近 70%水平,接近公司可研规划水平。二期产能建设分阶段进行,实际上推迟产能释放周期。公司原计划 Pilgangoora 二期50~55 万吨锂精矿扩产项目与2020 年完成,但考虑自身现金流压力与锂精矿价格低谷,公司推缓二期产能建设并将项目分为三步进行,累计新增产能为 37~52 万吨,合计开支为 2.2~2.5 亿澳元,新可研报告尚未公布,公司预计第一阶段产能建设将在 2020 年底完成。……(报告来源:国盛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子乎

锂行业深度报告:把握锂行业结构性投资机会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摘要:全球锂资源储量丰富锂资源来源可分为四种工业类型:盐湖型、地下卤水型、硬岩型和热水型,目前最具工业开发价值的是盐湖型 和硬岩型。目前全球锂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美锂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为盐湖卤水型;其次是 澳大利亚,为硬岩型锂辉石;中国卤水和硬岩型两者都有,储量丰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新数据 显示,全球已查明的锂资源约为8000万吨,储量约为1700万吨。随着锂行业的发展,发现的锂资源越来越多。中国锂资源储量丰富中国锂资源储量丰富,卤水和硬岩型两者都有,主要分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江西和湖南等省区。西藏 和青海为盐湖卤水型,新疆、四川、江西和湖南为花岗伟晶岩或花岗岩矿物型,其中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锂辉 石资源储量丰富,江西宜春地区是锂云母的主要生产基地。中国盐湖资源虽然丰富,但盐湖中镁锂比(Mg/Li)相当高,成为提锂的世界性难题,同时受制于海拔较高,自然 条件恶劣,开采难度相对较大。虽然目前中国盐湖已经解决了镁锂比高的问题,能够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但是 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根据协会的统计,中国青海盐湖卤水生产碳酸锂成本约3-4万元/吨;南美盐湖生产碳酸锂 成本约为2万元/吨。西澳锂矿和南美盐湖目前全球锂资源供应以西澳锂矿和南美盐湖为主。西澳锂矿从Greenbushes的“一枝独秀”已经发展到目前的“七大锂矿时代”,包括Greenbushes、Mt Cattlin、 Mt Marioan、Pilbara、Wodgina、Altura、Bald Hill,西澳锂矿的供应对整个锂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澳矿 所对应的锂盐供给落在行业成本曲线的最右端,对全球锂价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换个角度看,如果锂价持续 处于低位,最先出清的也是西澳锂矿。另外,全球最主要的盐湖供应都座落在南美锂三角区域,包括Salar de Atacama、Salar del Hombre Muerto、 Cauchari-Olarzoz和Olaroz Lithium,南美盐湖普遍成本低廉,但是相比于西澳锂矿在近几年产能的快速投产, 南美盐湖产能扩张节奏缓慢。锂辉石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中国锂辉石到岸价自2018年上半年开始一直都处于下行通道,价格从最高点965美金/吨到现在已经跌至 405美金/吨(亚洲金属网报价),这个价格已经低于西澳七大锂矿当中Wodgina和Bald Hills单位现金 成本,经济效益的下降也导致不少矿山出现减产或者停产的情况,这同样也会影响到原本计划要投入的 新增产能。但是目前市场上锂精矿的库存仍然较多,或多于三个月的库存周期,所以预计锂精矿价格将 继续在低位徘徊。锂辉石价格下降能减轻锂盐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锂盐产能阶段性过剩,锂盐价格跌至底部区间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步进入到公众视野当中,锂盐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其中 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的均价从5万元/吨快速上涨至17万元/吨。但到了2017年底,国产电池级碳酸锂 价格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亚洲金属网最新的报价显示,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大约是4万元/吨,已 经跌破上一轮行情启动的价位,重新回到历史的底部区间,而在这个价格水平之下,国内大部分碳 酸锂生产线基本上都是呈现亏损的状态。国产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的价格同样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 下行周期,目前的报价在4.9万元/吨左右,也处于历史最低位。海外电池级氢氧化锂享有高溢价从动力电池目前的技术路径来看,三元材料高镍化发展趋势仍然是主流。单水氢氧化锂锂含量虽然 低于碳酸锂(1KG单水氢氧化锂折算仅约0.88KG碳酸锂当量),但是价格往往比碳酸锂更高。目前 NCM523、NCM333等中低镍三元材料主要采用电池级碳酸锂制备;NCM622既可采用碳酸锂,也可采用 氢氧化锂;NCM811、NCA等高镍三元主要采用电池级氢氧化锂。从价格来看,目前海外电池级氢氧 化锂均价比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均价还要高出35%以上。国内国外价格出现这么大的差距主要在于, 目前氢氧化锂主要是销售给海外的电池厂或者车企,价格更具有参考意义。投资建议:两条主线1)掌握核心电池级氢氧化锂技术的企业展望2020-2025年,考虑到海外车企严格的供应链认证体系,我们认为欧洲传统车企巨头及其日韩电池供应商都 已经为高镍三元的量产做好了准备,高镍三元材料产量占比会进一步提升,氢氧化锂相比较碳酸锂将保持差异 化的竞争优势。只有真正掌握电池级氢氧化锂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享受高镍化发展的高溢价。2)掌握优质低成本上游锂矿资源的企业经历过2015-2018年锂行业的景气周期,锂价很难再出现之前暴涨暴跌的行情。全球电动化发展势不可挡,预计 未来动力电池的需求也会出现显著的分化,头部氢氧化锂生产商将在高镍市场施展拳脚,成本优势明显的盐湖 系碳酸锂则将主导对磷酸铁锂的供应,夹在中间的锂盐厂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所以掌握着优质、低成本上 游锂矿资源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国信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大名府

碳酸锂跌至成本线,行业洗牌在即?业内此刻却看好价格企稳

每经记者:胥帅 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汤辉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原料,最近两年,国内碳酸锂市场可谓一片惨淡,价格持续下跌。碳酸锂市场下跌,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需求端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终端车企削减了相关电池订单,进而导致碳酸锂市场的低迷。供应端方面,过去碳酸锂市场火爆时,很多小企业上马产能,造成产能集中释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连日走访天齐锂业(002466,SZ)射洪、铜梁基地获悉,目前碳酸锂价格已接近很多生产商的盈亏成本线。若碳酸锂价格再下跌,很多中小生产商面临“洗牌”。在业内看来,碳酸锂的价格目前很难继续下跌。一方面市场既有的需求还在,另一方面,碳酸锂价格受锂精矿价格成本支撑。对于天齐锂业这类头部企业来讲,因为主要是长单,市场短期波动影响较小。较高峰期跌去7成曾经风光无限的碳酸锂不再是市场“宠儿”。百川资讯显示,电池级碳酸锂7月价格维持在6万~7万元/吨,这基本是2016年以来的低位。2015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启动涨势,最高一度接近20万元/吨。而从2018年2月开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就触顶下跌。电池级碳酸锂“高位下摔”的过程已持续了一年多。供过于求是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从需求端来看,新能源产业下游市场,电动汽车对电池的需求疲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叠加传统燃油车大幅降价促销。”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影响,很多车企削减了下半年的电池订单。碳酸锂用于电池正极材料,电池企业就减少了对碳酸锂的需求。事实上,动力电池产量也在下降。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6月动力电池总产量为6.4GWh,环比下降36%。而供给方面,碳酸锂整体的产能放量是主要原因,此前价格较高,吸引众多锂加工企业快速上马建设生产线,扩张碳酸锂产能。“2015年下半年,基础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一路攀升。作为一个行业来讲,长期保持超额利润,是不寻常的。公司以及很多企业在这时扩充产能,整个市场的供应量就上去了。”7月17日,天齐锂业射洪基地总经理刘卫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产业链本身有传导效应,下游电池需求释放带动碳酸锂市场,碳酸锂价格上升又拉动基础锂盐上涨,进而再拉动更上游的锂精矿、原矿上涨。价格上涨增加利润,这进一步刺激产业链的各环节扩张产能。锂的扩产周期一般是3年,锂资源的产能扩张也埋下如今供给过剩的种子。现在,上游锂精矿、盐湖提锂的扩产动作仍然不小,包括国外西澳锂精矿投产、国内亚洲最大甲基卡矿山复产、低成本盐湖提锂放量。西澳除泰利森之外,又有BaldHill等矿山锂精矿放量;今年6月,融捷股份(002192,SZ)旗下的康定甲基卡锂辉石矿采选项目复产,力争在明年底生产精矿20万吨;有机构预测,保守预计2020年国内盐湖产量4万吨。业内:价格将企稳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市场供给在放量,价格阴跌不止,对未来的碳酸锂市场依然保持相对乐观。因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仍是大趋势,目前处于政策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过程。“现状上来看,汽车产量在下降,数据在下降。工信部对于所有新能源汽车预测的产量还是在往上走的,这是完完全全的销售数字。”一业内人士表示。更重要的是,碳酸锂、基础锂盐的边际价格受成本支撑。碳酸锂的细分市场存在结构性需求,即高端高密电池仍然需要品位更高、杂质更少的碳酸锂。相较于盐湖卤水提锂,锂辉石的高品位具有资源禀赋优势。高品位锂辉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国内甲基卡。有业内人士曾对记者表示,进口锂精矿的成本价为600多美元/吨。“碳酸锂价格目前基本上就是谷底,因为有成本支撑的因素。”墨柯表示。另一名碳酸锂生产商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另一原因是高成本锂精矿产能的“出清”。即便都为锂精矿,但不同的原矿品位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泰利森锂精矿的含锂量在6%出头,原矿品位在2%,国际上最高。一般的锂精矿含锂量则在5%左右,原矿品味则在1.5%左右。原矿品位的这一差别将影响中游企业的加工成本。“矿石的品味较低,生产一吨锂精矿的原矿处理量近乎翻番,磨矿选矿的成本会大幅增加。其次,一些锂矿的杂质元素相对较高,会带来能耗增加。生产成本这一块有所增加的话,即便省去中间的物流成本,总体而言就不能体现成本优势。”刘卫东表示,按照目前碳酸锂价格,一些高成本生产企业便接近盈亏成本线。若碳酸锂价格迎来最后一跌,高成本企业唯有亏本销售,行业内的“洗牌”将无可避免,“洗牌的结果就是让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处于正常的利润水平。”目前,碳酸锂市场符合一般的经济周期,谁的生产成本更低,现金流折现的金额更快,存货周转效率更快,谁就能熬过产业的低迷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低迷期最担心的就是存货积压。固态电池需要金属锂天齐锂业重庆基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和业内人士沟通后了解到,即便碳酸锂、氢氧化锂市场趋于饱和,但并不意味着新能源产业链没有结构性机会。像天齐锂业、赣锋锂业(002460,SZ)这类头部企业就已在未雨绸缪,特别是在金属锂方面的布局。金属锂与碳酸锂、氢氧化锂的应用领域有所区别,前者用于医药、航空航天等。目前,业内更关注金属锂的未来应用市场固态电池方面。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普遍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但锂离子电池在密度和续航方面已达到瓶颈,很难革命性提升。根据相关产业规划和研发方向,固态电池在未来的商用市场很可能取代锂离子电池。而固态电池的优势,恰好是在高密度和续航方面。现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而固态电池负极将使用金属锂。在天齐锂业重庆基地,记者见到了部分金属锂材料。据现场人员介绍,金属锂的制造工艺、存放要求均高于氢氧化锂、碳酸锂。目前,金属锂价格不菲,同批量价格远远高于碳酸锂。天齐锂业重庆基地金属锂生产车间“现在国内金属锂的市场供需处于均衡,我们更着眼于未来的需求,关键还是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难度。”天齐锂业重庆基地总经理赵本常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国内金属锂的产能集中在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天齐锂业金属锂产能在500吨以上。现在国内市场金属锂消费量大致在2000吨,需求量尚未迎来大的增长。赵本常认为,“如果固态电池在未来实现商业化,负极用到金属锂,那需求就非常大。”另外金属锂市场的进入门槛较高,主要是环评、安全生产等,所以未来供给也有限。“现在不会扩张金属锂产能,还需要看市场变化,现在重心还是做好重庆基地的现有产能。”赵本常表示。每日经济新闻

且无所逃

新能源锂行业专题报告:新能源“锂”所应当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核心观点新能源汽车乃大势所趋,其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长期为刚需,不论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甚至是未来 的固态电池,这些技术路径的根基仍为锂离子电池,因此技术迭代并不影响对上游锂资源的需求。同时随着高镍三元 (特指镍含量比在 6 及以上的如 NCM811 和特斯拉使用的 NCA)经过过去几年的技术攻关终于迎来市场放量,对上 游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只能用氢氧化锂来合成),我们认为氢氧化锂将接过碳酸锂 的接力棒成为上游锂的新增长动能来源。建议重点关注锂资源以及锂化合物合成领域头部厂商:赣锋锂业(002460.SZ)、天齐锂业(002466.SZ);同 时又新能源汽车驱动的电池高镍化也给予了氢氧化锂空前的增长空间,上述两个标的均在氢氧化锂产能上有所布局。1. 锂电池市场需求崛起,对锂需求腾飞电池作为一种电化学储能设备得到应用已经超过一百年,从早期的铅酸蓄电池到镍铬/镍氢电池再到如今的锂离子 电池,电池技术也经历了多次迭代。而相比其他种类的电池,尽管锂离子电池出现相对较晚,却后来者居上,依靠其 出色的综合性能在几乎所有下游应用市场进行快速渗透,一跃成为当今电池市场的王者。 1.1. 从 3C 消费到汽车,锂电全场景渗透 自锂离子电池第一次被大规模商用化已经过去了近 30 年,回顾这 30 年锂离子电池的风雨历程,我们将它的发展 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80s)以欧美学术研究机构为主导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这一时期锂离子电池尚处于早期研发阶 段,由欧美国家的学术机构以及公司主导。锂电池之父 Goodenough 教授首次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在这 一基础上先后开发出了钴酸锂(LCO)和磷酸铁锂(LFP)电池,他也因为对电池技术发展的贡献获得了 2019 年诺贝 尔化学奖。第二阶段(1990-2010)3C 商业化迅速落地,中日韩上演“三国演义”: 1991 年日本索尼公司率先将以钴酸锂为 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商业化,并在 3C 消费电子市场大展拳脚,依靠其优异的性价比迅速抢占镍铬/镍氢电池的市 场,而后者也因其自身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剧毒重金属而逐渐被淘汰。另一边的韩国也不甘落后利用本土相对较小的市 场规模以及财团优势迅速进行产业垂直整合并扶植起本国电池巨头。而我国也在 90 年代末不甘示弱加入到这场电池 争霸战中,诸如比亚迪、欣旺达、ATL 等优秀国产电池厂商均在这一时期诞生并为当前我国强大的电池产业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至此,全球锂离子电池三国争霸的局面就此形成。在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平板的 加速普及,锂离子电池在 3C 市场的应用得到空前规模的增长空间。第三阶段(2010 至今)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动力电池成新“蓝海”:随着 2012 年特斯拉 Model S 进入市场, 电动汽车便一炮走红,无论是 PHEV 插混型车还是 BEV 纯电动汽车都离不开关键的动力源—电池。上世纪 90 年代和本 世纪初部分尝试过电动汽车的车企采用镍氢电池(NiMH)作为汽车动力源,但效果不佳,然而当锂离子电池的相关技 术愈来愈成熟时,人们开始将其应用在汽车电池领域。早期的动力电池简单粗暴,如特斯拉的 Model S 就是将超过 7000 枚松下 18650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整合进一个电池包作为汽车的动力源。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掀起新一 轮的汽车革命,众多电池厂商投入巨资布局动力电池领域,这也带动锂离子电池在过去 10 年中的爆发式增长,市场 持续扩容。过去几年中,锂离子电池应用端市场由 3C 市场为主导快速转向动力电池为主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汽车 动力电池的单位带电量要远高于 3C 电子产品。一辆电动汽车所携带的电池电量平均在 50KWh~90KWh,而 3C 消费 电子单位装机量较小,以 iphone 11 为例带电量约为 12Wh,简单的换算就是一辆电动汽车电池需要上千台手机/平板 的电池来满足能量需求。因此尽管新能源汽车兴起时间较短,但仍靠着对锂电池庞大的带电量需求快速带动市场发展, 而原先各国的老牌电池大厂(日本松下,韩国 LG 和三星以及中国的比亚迪和 ATL)纷纷开始投入布局动力电池产业。除动力电池外,3C 消费电子产品也仍将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重要的增长来源:尽管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 出现了下滑趋势,但单机电池带电量的提升(手机越做越大,电池也越来越大)和未来 5G 芯片的高功耗导致对电池 带电量的进一步提升会继续给手机用锂电池带来增长空间。同时可穿戴设备如手环,TWS 耳机和充电宝等移动电源设 备在近几年中销量增长迅猛也为 3C 领域的电池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动能,关于这部分的具体数据和分析,我们已经 在前一篇钴行业报告《持续看好钴的逻辑》中进行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做赘述。1.2. 锂电技术多次迭代,对锂需求恒不变 与传统铅酸电池通过正负极材料与硫酸的化学反应产生充放电回路不同,锂离子电池通过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在 正负极两端的移动达到充放电回路。如下图所示,在充电时正极中的锂离子从晶体结构中脱出,并嵌入碳负极材料结 构的空隙中贮存起来;在放电时先前嵌入进负极中的锂离子从负极中脱出返回正极材料结构的空位中,最终形成充放 电回路。如下图所示,锂离子电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这其中正极和负极材料直接决定了锂 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多少,而隔膜和电解液则对电池的综合性能及安全性有较大影响。通常我们在提及锂离子电池时 使用它的正极材料作为称呼,如钴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就是钴酸锂,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就是磷酸铁锂。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钴酸锂 LCO 电池为例,正极材料钴酸锂在充电时有 X 个锂离子脱出嵌入负极材料,并释放 X 个电子;随着以动力电池为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快速普及,未来锂离子电池市场保持高增长的一个主要来源便是 动力电池。而动力电池自身在过去 10 年中也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每一次技术变革主要是以正极材料的变化为主。无论是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电还是高镍三元,其核心本质仍是“锂离子电池”,在工作原理不变的前提下锂 仍将是锂离子电池的最基本的刚需,未来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张将持续带动对上游锂原材料的需求。值得 一提的是近年来有很多所谓的“新概念电池”如“石墨烯电池”、“碳纳米管电池”等其本质上仍是锂离子电池,石墨 烯和碳纳米管是作为高导电性材料被微量加入进电池用来提升电极材料的导电性,电池主体材料仍是传统锂离子电池。除锂离子电池对锂的刚需带来的行业扩容增长外,新技术的应用也将在未来进一步带动上游锂资源的需求扩张, 这就是锂离子电池预锂化/补锂技术:当锂电池在进行首次充放电循环时,电池中的电解液与部分锂离子发生反应,在 负极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由锂化合物和有机分子组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 膜),这层膜的形成导致本该用于充放电 循环的部分锂离子不可逆的损失,造成电池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下降(相关研究表能量密度下降 5%-8%,循环性能下 降 10%),而这一效应在硅碳负极上则更加明显(由于硅碳在充放电循环中体积膨胀比石墨要大,先前生成的 SEI 会被挤破导致更多的锂离子反应去生成新的 SEI 膜。为应对这一情况,预锂化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负极提前进行补锂处理,将具有活性可作为可逆容量的“锂”通过多 种手段加入负极,这样可以有效的补充由 SEI 膜造成的锂损失,对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保持率有显著提升。当前在市场和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各大动力电池厂商均在布局预锂化/补锂技术,而目前 预锂化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路径:1)三层电极法:如图所示,通过将锂粉附着在负极集流体表面(铜箔)并用一层可溶于电解液的薄膜保护层隔绝锂粉 与空气(防止剧烈反应),并用这些经过处理的铜箔进行下一步电池总装工艺。最终,成品电池在进行第一次充放电时 先前的保护层被电解液溶解(如图 15 所示),锂粉开始补充形成 SEI 膜并提供额外的锂来弥补锂容量的损失。实验室 中该方法可将首次循环容量保有率提升 6%~7%。2)镀膜法:该方法目前得到各大厂商的关注,特别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龙头已经于 2019 年 9 月申请了相关工艺专 利。该方法主要将金属锂带通过延压模块压制成锂箔膜,然后在将已制成的负极极片和锂箔贴合并通过卷压机使锂均 匀地分布贴合在极片上,上述过程均在真空干燥的环境下进行,而宁德时代的新工艺较为适合大规模量产,预计使用 了该种工艺的电池将在不久的未来上市。3)正极补锂法:通过在正极材料中加入富锂基材料如氟化锂 LiF 来提升正极中单位含锂量,在充放电时这部分富锂材 料通过化成反应将自身携带的锂离子转化成可用作充放电循环的锂离子补充进入负极。2. 新能源汽车核心驱动,锂成新“石油”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几乎所有需要电池的应用场景中进行着全频段式的覆盖,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了锂资源市场增 长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公开渠道整理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锂电池在 3C 消费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中 的快速推广并成为了锂资源下游最重要的应用市场,截至 2019 年,上游锂资源所开采的锂(锂矿石和盐湖锂)有近三 分之二被使用在了电池中,电池端市场占有比例仍呈现上升趋势。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放量,动力电 池已经成为了锂资源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而动力电池对锂的需求则主要由电池级碳酸锂 Li2CO3 和氢氧化锂 LiOH 组成。2.1. 发力高镍三元正极,氢氧化锂风光无限 全球锂资源分布相对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南美洲、澳洲和亚洲,通过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数据,南美洲储量 最高超过 1000 万公吨,中国和澳大利亚也均拥有百万吨级的储量,因此最上游的锂资源开采地相对集中。目前已勘测的锂资源储备主要是以卤水锂(盐湖锂)和矿石锂这两种形式存在,通过这两种锂源开采出的锂资源 被送至加工厂进行提纯去杂得到一系列锂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则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场景之中。卤水锂(盐湖锂)对比矿石锂的一大优势是开采难度低,只需要通过钻井将地下的盐水打到地表进行分离式蒸发 便可以得到固态含锂盐。开采盐湖锂的一个难题便是需要将盐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进行分离除杂以得到高 纯度的锂盐,而分离氯化镁是一项十分耗费时间和金钱的步骤,这也让部分锂资源如南美玻利维亚盐湖锂的生产变得 较为困难(除了全年下雨天数高于阿根廷和智利外,玻利维亚盐湖的含镁量也远超这两家竞争对手,盐湖平均镁含量 21:1 对比智利的 5:1) 。同时由于盐湖锂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多次蒸发去杂进行锂盐提纯,导致盐湖锂的开采周期相对 较长(普遍为 8-18 个月),而矿石锂的开采更为直接,资源提取周期较短(小于 1 个月)。但不管是卤水锂还是矿石 锂,最终所提炼出的电池级材料只有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两者均为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材料,通过高温烧结合成最终得到如磷酸铁锂、钴酸锂、三元镍钴锰等正极材料。氢氧化锂一般可以通过两种工艺生产:1)苛化法;2)一步法。 1)苛化法:通过提炼出的碳酸锂成品进行苛化反应得到氢氧化锂,一般多以成本相对低廉的卤水碳酸锂作为生产原料;2)一步法:该方法多以锂矿石(锂精矿等)为生产原料,将开采的矿石进行煅烧、浸出、除杂等工艺处理可得到电池 级的氢氧化锂,这也是目前国内相关企业所大量采取的工艺。两种工艺各有优劣,一步法具有产品品质较高且可以在已有碳酸锂产能基础上进行产能转换的优势,但整体生产流程 时间较长;苛化法具有生产时间短,前期产线投资相对较小等优势,但卤水提取的锂盐杂质较多导致产品质量的一致 性较差,同时在已提取出的碳酸锂基础上进行加工费用较高(每吨额外加工成本约为 7000-8000 元),盈利空间被进 一步压缩。氢氧化锂对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622、NCM811、NCA 等)的热合成是不可或缺的,背后的核心因素是氢氧化 锂的物化性质更利于高镍三元正极的合成。在合成正极材料时需要将前驱体材料完全熔化为液体以保证所有材料均匀 接触反应生成性能最优的正极材料,而同时高镍三元的合成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 600oC-650oC 以下),因此氢氧 化锂的熔点(470oC)相对碳酸锂的熔点(720oC)更加匹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热合成温度。近年来三元正极材料(NCM/NCA)依靠其优异的比容量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乘用车市场中快速渗透,装机 量占比由 2016 年的 22%提升到 2019 年的 65%,而三元正极材料的出货量也呈稳定上升态势。根据我们的测算模型,1GWh 的动力电池对正极材料的理论需求量大约是:磷酸铁锂 1850 吨/GWh,三元 NCM 1500~1800 吨/GWh(高镍三元在 1500~1650 之间);根据实际生产中因良品率和生产工艺所导致的理论偏差,得出 单位所需的正极材料实际量为:磷酸铁锂 2000~2150 吨/GWh,三元约 2000 吨/GWh。考虑到相关材料损耗(良品率 问题),每吨高镍三元大约需要消耗 500kg 的氢氧化锂,以此为基准我们可以计算未来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氢氧化锂需 求增量。我们在预测模型假设中暂且忽略 CTP 技术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提升带来的市占率的波动(如比亚迪的刀片电 池),同时除松下以外的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LG 化学、比亚迪等)在三元技术路径上均以 NCM 为主力, 因此我们暂时假设短期内 NCA 在国内的产量及市占率可以忽略不计。2020 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消费需求大幅 下滑将会影响此前对全年的预期,但是随着各地陆续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以及国家层面延长 2 年等助力新能源汽 车的相关政策都将对今年的下游需求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因此我们对 2020 年全年的预测仍保持乐观。2019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电池厂均明确以高镍三元为主要发展路线(宁德时代—NCM622/811、日本 松下—NCA、韩国 LG 化学—NCM622/811) ,CR3 的市占份额达到将近三分之二同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速。我们认为全 球行业龙头均在发力高镍三元,未来随着高镍三元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装机量越来越大,作为核心材料的氢氧化锂也将 会迎来空前的增长空间。从价格层面,目前国内氢氧化锂价格处于低位,这背后主要有三大推手: 1)进入 2018 年后随着相关企业氢氧化锂产能扩张陆续推进,产量显著上升,但由于高镍三元(特别是 NCM811) 的性能迟迟未能达到预期导致装机进度大大低于预期,导致下游需求不振引发价格下滑;2)2019 年 7 月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下游需求不振,新能源汽车销量 3 连跌,全年总销量 5 年来首次出现 负增长;3)2020 年年初受疫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腰斩状态,同时停工也对产业链日常的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我们认为随着相关刺激促进政策的落地以及疫情逐步缓解,氢氧化锂的价格将会随着下游需求复苏以及高镍三元渗透 率持续增长而回升。从全球氢氧化锂产能份额上看,除了海外行业龙头雅宝 ALB 和 Livent 外,国产厂商产能占据了近 50%,并且国产 龙头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雄心勃勃的扩产计划正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预计到 2021 年国产氢氧化锂市场份额将占到近 三分之二。同时从出口端看,我国氢氧化锂出口总量日益增长,其中电池级氢氧化锂主要出口对象为日韩(松下、LG 化学、三星 SDI),出口占比达 90%以上,这主要得益于日韩企业长期以高镍三元为主要产品发展路线。2.2. 政策助力需求回暖,电池产能稳步扩张2019 年受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相关补贴政策退坡以及电池白名单开放导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在近年 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增速放缓,同时由于今年年初疫情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蔓延导致今年前两个月新 能源汽车销量和上有动力电池装机量均呈现腰斩态势,同比均下降超过 50%,市场情绪较为悲观。然而随着我国疫情 在国家强有力的防控下得到缓解,各地也均开始出台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部分车企也积极响应推出针对私人 消费者的降价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疫情结束后的需求。此外,欧洲市场1月(疫情爆发前)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6GWh, 首次超过中国,欧洲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在 Q1 的销量均实现同比翻番,市占率普遍超过 6%。我们认为在欧盟国家集 体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提下,疫情的影响将是短期的,长期看海外市场将成为动力电池厂商下一个新的增长点。随着全球范围宏观政策和车企战略发展层面均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整体呈增长态 势,且单车带电量在里程焦虑的推动下越来越高,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包括宁德时代、松下、LG 化学在 内的中日韩电池厂商开始在中国以及欧美地区开始扩产。而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欧洲也后知后觉通过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发力本土新能源汽车,并大力发展打造欧洲的动力 电池产业链。一方面通过引进宁德时代和 LG 化学等国际巨头在本地建厂扩增产能,另一方面欧盟国家也联手打造本土化的电池厂商如 NorthVolt 和 TerraE,并联手下游车企共同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链。特斯拉选择在德国建造 四号超级工厂也是坚定看好未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量潜力以及那一簇簇即将绽放在欧罗巴大地上的“电池之花”。当各国继续加码动力电池并持续扩张产能时,各大车企也纷纷加入这场关乎未来的动力电池“军备竞赛”。以全球 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为例,公司自 2017 年遭受合作伙伴松下产能紧张引发的 Model 3 交付量不及预期后,特斯拉 便开始加速布局电池自产,于今年年初传出消息称公司正在 Fremont 工厂建造一条未来用于生产电池的产线,同时积 极布局上游技术专利。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先后收购了专精超级电容器技术的 Maxwell、知名加拿大工业电子制造设备商海霸、研发硅基 负极材料的初创公司 SilLion,业务基本覆盖了从材料到设备再到汽车电机驱动器。同时特斯拉也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教授 Jeff Dahn(加拿大工程学院士,锂电池业内一流研究者)合作,布局锂电池材料相关技术专利,并在 2019 年 底发布了其号称行驶寿命可达一百万英里的电池专利。由此可见动力电池厂商在全球范围加速扩产直接带动对锂需求快速上升,同时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以上产能有 约 60%为高镍三元产线(6 系或以上),这也为氢氧化锂打下了坚实的需求增长空间。 3.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未来锂离子电池市场在 3C 消费电子、动力电池以及储能三大应用领域的持续性增长将为上游锂资源带 来巨大需求空间。同时在动力电池向高镍三元转向的大趋势前,氢氧化锂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领跑者,因此建议重点关 注锂行业龙头和拥有氢氧化锂产能布局的标的赣锋锂业(002460.SZ)、天齐锂业(002466.SZ)。……(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浙商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去丧

碳酸锂价格上涨行业迎拐点 *ST盐湖子公司蓝科锂业业绩持续上升

来源:证券日报网本报记者 李立平11月以来,碳酸锂价格不断上涨。根据生意社价格监测,11月碳酸锂华东市场价格开始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直至月末价格上调幅度明显增强。截至11月25日,工业级碳酸锂华东地区均价为41700元/吨,与月初(11月1日工碳华东地区均价价格为39500元/吨)均价相比上涨了5.57%。太平洋证券有分析师表示,在此情况下,测算碳酸锂毛利润已经转正。而此前3-10月份行业平均毛利润一直处于负值区间,当前明显进入拐点。受此影响,*ST盐湖旗下蓝科锂业的生产情况引起市场关注。《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多位投资者就蓝科锂业的生产进度等问题咨询*ST盐湖。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ST盐湖提问,请问蓝科锂业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建设进度如何?预计什么时候投产?对此,*ST盐湖表示,蓝科锂业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目前已完成部分重要装置的建设,部分装置进入试车试生产阶段。受年初疫情影响及资金制约,项目进度较原建设规划略有偏差,年内力争主要装置投入运行。同时,目前公司碳酸锂生产装置连续稳定运行,产量、质量、销量较去年同期都有一定提升。由于近期市场逐步回暖,蓝科锂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适时上调了碳酸锂销售价格,目前蓝科锂业产销保持了稳产高产、随产随销态势。由于前期受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蓝科锂业处于盈亏平衡的状况,同时对2万吨碳酸锂项目融资造成了一定影响,近期碳酸锂市场回暖,价格在持续上涨,蓝科锂业经营业绩在上升。对此,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澳洲和南美的供给在下降,供明显大于求的情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缓解,导致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实际上,从今年7月份开始,碳酸锂价格就开始上涨。受益于此,*ST盐湖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3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0.8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三季报显示,*ST盐湖子公司蓝科锂业生产碳酸锂10209吨,销量8750吨。据介绍,*ST盐湖在聚焦氯化钾、碳酸锂主业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优化公司内部架构、提升整体经营水平。目前,公司正大力推进“智能盐湖”建设,提高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公司坚持深入做好氯化钾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锂盐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创新,实现了从传统工艺生产逐步转变为“数字化”生产。此外,公司2万吨碳酸锂项目正有序推进,全力推进年内主要装置投入运行。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ST盐湖碳酸锂产能已实现满产,目前在建2万吨碳酸锂产能,公司碳酸锂成本约3.5万元/吨,在行业内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生意社碳酸锂分析师认为,目前来看碳酸锂市场去库存情况良好,各地厂家均出现货源紧张的情况,市场需求明显加大,供需日渐改善,预计后市碳酸锂价格仍有上行趋势,利好势头明显。多方面信号表明,国内碳酸锂上涨趋势确立,行业拐点明确。“目前下游电池厂产销表现正常,除去数码电池即将进入淡季外,储能及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均表现平稳且预期较好,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生产企业产销稳定。”卓创资讯分析师韩敏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但由于近期碳酸锂价格持续拉涨,正极材料企业成本压力提升明显,磷酸铁锂部分厂家报盘已有小幅的跟进,但由于正极材料市场买方话语权较强,且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市场进入上行通道仍存在困难。韩敏华还认为,整体来看,临近年底,锂电原材料受需求市场提振,活跃度整体较好。碳酸锂价格仍有上行的预期,后续也预计带动磷酸铁锂小幅跟进。(编辑 白宝玉)

大审判

ST盐湖:近期碳酸锂市场回暖 蓝科锂业经营业绩上升

证券时报e公司讯,ST盐湖(000792)11月1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由于前期受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蓝科锂业处于盈亏平衡的状况,同时对2万吨碳酸锂项目融资造成了一定影响,近期碳酸锂市场回暖,价格在持续上涨,蓝科锂业经营业绩在上升。

*ST藏格:摘星摘帽,碳酸锂销售实现量价提升,未来可期

来源:环球财富网4月11日晚间,*ST藏格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0年生产钾肥111.51万吨,比上年度上升2.97%;生产碳酸锂4429.83吨;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3亿元,同比减少 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亿元,同比下降25.74%。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氯化钾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出现下降。申请摘星摘帽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对*ST藏格2020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自藏格2020年5月6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1年首个会计年度的年度报告表明公司符合不存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以下称上市规则)第14.3.11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四)项任一情形的条件的,公司可以向深交所申请对其股票交易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同时公司不存在上市规则的第十四章其他强制退市的情形,且不存在第十三章第13.3条所列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条件。如此看来,*ST藏格符合摘星摘帽条件。一季度业绩大增*ST藏格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ST藏格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3-2.5亿元,同比增长185.41%至192.84%,其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ST藏格钾肥产品销量价格相比上年有所上升,营业收入及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报告期内公司二级子公司藏格锂业销量为3,195.2吨,营业收入及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公司一季度大量销售了碳酸锂,同时证明了公司能提锂,且能量产,预计碳酸锂将为公司提供大量利润;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1.64亿元,随着巨龙铜业的出矿量进一步增加,公司未来长期股权投资收益预计将进一步增加。钾肥大合同价格大涨,藏格钾肥业绩稳健*ST藏格资源优势明显,公司目前拥有察尔汗盐湖钾盐采矿权证面积724.3493平方公里。2020年,公司氯化钾销售量111.51万吨,氯化钾营业收入18.26亿元,毛利率33.74%。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钾肥大合同涨价,2月10日,中国与白俄罗斯约定2021年新的标准氯化钾进口价格为247美元/吨,4月5日,印度与白俄罗斯钾肥重新签订大合同,价格确定为280美元/吨。*ST藏格作为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之一,受益于钾肥价格的回暖,钾肥单吨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本年度钾肥收益将进一步增长。。电池级碳酸锂实现销售,新一轮锂需求周期下利润可观*ST藏格于2017年8月决定进军新能源领域,在察尔汗盐湖建设年产2万吨的碳酸锂项目,其一期工程( 年产1万吨碳酸锂) 已顺利建成投产,并于2020年实现销售2,013.35吨,实现营业收入6354.58万元。*ST藏格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二级子公司藏格锂业销量为3,195.2吨,营业收入及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根据上海有色网,截止4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88000~92000元/吨,均价90000元/吨,较5个月前已实现了翻倍。SMM预测,进口方面,智利封国将导致船期延迟,影响国内5-6月整体碳酸锂供应量的20%-25%,预计二季度碳酸锂价格或仍将上行。*ST藏格作为新晋碳酸锂生产企业,其产品销售价格将趋于市场价格,据了解,其碳酸锂产品达产后的成本大约为每吨3万元左右,而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达到每吨8-9万元,2021年藏格年产一万吨的碳酸锂在下游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将顺利销售,其2021年碳酸锂业务利润可观。沙钢集团加持股份,看好未来投资收益公告显示,由民营钢铁“大佬”沙钢集团间接全资持股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新沙鸿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2020年三季报中首次出现在*ST藏格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其时持有*ST藏格2.41%股份,位列第五大股东。对此,*ST藏格在互动易平台表示:“合作毕竟是双方的事,需要看对眼才行。沙钢集团从名称看,与公司行业似乎没有融合的可能性,所以沙钢集团应是财务投资。”*ST藏格的确是不错的投资标的,年初至今,*ST藏格股价由8.01元上涨至10.80元(4月12日),累计涨幅34.83%。随着*ST藏格钾肥和碳酸锂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摘星摘帽后,估值有望进一步上升。

不可以已

锂金属深度报告:氢氧化锂的大时代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高镍时代,氢氧化锂的时代单水氢氧化锂是一种强腐蚀性的白色晶体粉末,传统应用领域主要在于锂基润滑脂、玻璃陶 瓷及石油化工,但伴随全球高镍需求的升温,电池材料已成为全球氢氧化锂市场的核心驱动 力。低熔点等特性使得采用氢氧化锂烧结出的正极材料往往具备更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同时 也是要求较低温度烧结的 8系以上 NCM 材料以及NCA 材料的必然选择。2020-2025 高镍化伴随欧美新能源车市场的崛起而来我们预计2020-2025年,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崛起,并将引领全球车载动力电池进入高镍 三元时代。我们判断,高镍三元大概率将由欧美领军车企率先导入、在欧美终端市场率先实 现大规模推广,在高镍技术路径上,中国车企大概率仅将成为跟随者。高镍三元(NCM 622、721、811、90505、NCA 等)因高能量密度,对于新能源汽车续航 里程的提升显著,但需要攻克安全性问题,因此让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在其推广中谨小慎微, 2018年之前的实质性采用者仅有 Tesla。但展望2020-2025年,考虑到海外车企苛刻且完备 的合规管理体系、严格的供应链认证、大规模的技术投入、循序渐进的导入,我们认为大众、 宝马、戴姆勒等欧洲车企巨头及其日韩电池供应商已经为高镍三元的上量做好了准备。电池级氢氧化锂是高镍三元材料的必然选择单水氢氧化锂的锂含量低于碳酸锂(1kg 单水氢氧化锂折算仅约 0.88kg 碳酸锂当量)、价格 却往往比碳酸锂更高,且因强碱性容易造成对设备的腐蚀,即便如此,氢氧化锂依然是 NCM 811、NCA 等高镍三元材料必然选择,主要有下述一正一反两大原因。一方面,高镍三元材料要求烧结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影响倍率性能。制备高镍三元材料要求 烧结温度适中,NCM 811 需要烧结温度至少控制在 800℃以下、NCM 90505需要控制在740℃ 左右。烧结温度升高,材料结晶度将提升,晶粒变大、比表面积变小,不利于充放电过程中 锂离子的脱嵌。同时,烧结温度过高也将导致锂镍混排现象,难以煅烧出所要求计量比的高 镍层状材料,进而造成锂离子的扩散能力下降、比容量下降。此外,若温度过高,Ni3+还会 重新转变为 Ni2+,而Ni2+的增加也将损害循环性能。另一方面,氢氧化锂相比碳酸锂的熔点显著更低,可降低材料烧结温度、优化电化学性能。碳酸锂的熔点为 720℃, 而单水氢氧化锂的熔点仅为 471℃,在烧结过程中熔融的氢氧化锂 可与三元前驱体更均匀、充分的混合,从而减少表面锂残留,提升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采用 氢氧化锂和较低的烧结温度还可减少阳离子混排,提升循环稳定性。相比之下,碳酸锂的烧 结温度往往需达到 900℃以上才能得到性能稳定的材料,难以作为高镍三元材料的锂源。不同于高镍三元,NCM 523、NCM 333等中低镍三元材料的烧结温度较高,为降低原材料 成本,主要采用电池级碳酸锂作为锂源。NCM 622 既可采用碳酸锂也可采用氢氧化锂,但 采用氢氧化锂可带来更理想的电化学性能,因此也是海外正极材料厂商的首选。氢氧化锂已丢失磷酸铁锂需求,但未来的主战场并不此在 2016 年之前,磷酸铁锂材料曾经是中国市场氢氧化锂的需求支柱之一。但由于铁锂路径 主打“低成本、高经济性”,而氢氧化锂的价格较高,导致其基本丢失了铁锂市场需求,被 电池级碳酸锂、甚至“准电池级”和工业级碳酸锂所替代。但这也恰恰印证了未来全球新能 源汽车供应链定位分层、需求分层的发展趋势,氢氧化锂的主战场并不在磷酸铁锂。磷酸铁锂材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固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两大类。在固相合成法中最 广泛应用的是碳热还原法,而液相合成法则包括水热/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 等,其中水热/溶剂热法工艺快捷、最为普及。水热/溶剂热法采用 1:1:3 配比的 FeSQ4、H3PO4、LiOH 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尽管 采用氢氧化锂可带来更好的材料电化学性能,但氢氧化锂相对碳酸锂的溢价增大,显著 削弱了铁锂体系的立足之本—经济性,加上生产过程中氢氧化锂的损耗较高、需要循环 处理等问题,在 2016年后中国的领军铁锂生产商已基本不再采用此工艺。氢氧化锂的供给壁垒远高于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的供给壁垒远高于电池级碳酸锂。首先,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的杂质规格全 面严于电池级碳酸锂,我们认为生产高品质的氢氧化锂既要求具备优质、稳定的上游资源保 障,还要求拥有锂化工环节的 Know-how,未来对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虽然矿石、盐湖生产氢氧化锂的工艺路径成熟,但“实战”中的批量生产、连续生产 并不简单,生产商通常还需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矿石可一步生产电 池级氢氧化锂,盐湖的成熟工艺是首先生产碳酸锂、再苛化生产氢氧化锂,卤水电解直接生 产氢氧化锂尚待商业化验证。第三,微粉级氢氧化锂更受下游高镍客户的青睐,也进一步抬 高了产品壁垒,但正极材料是直接外购微粉级、还是将磨细工序内部化,主要是一个关于成 本经济性的决策。第四,氢氧化锂、尤其微粉和无水氢氧化锂不仅不宜长期储存,本质上还 属于强碱性和强腐蚀性的危险品,生产和运输均需谨慎,未来的环保资质将更为严苛。第五, 未来 1-2年电池级氢氧化锂的终端需求主体是欧美的车企巨头,除了严格的品质要求和较长 的认证周期,海外“蓝筹客户”供应链对于锂盐厂的 ESG也有全方位的要求。工艺路径似不深奥,实战却并不简单矿石、盐湖生产氢氧化锂的工艺路径成熟,但在“实战”中稳定生产高品质的氢氧化锂产品 却并不简单,尤其除杂的工艺门槛较高,下游客户通常也有差异化的指标要求,这也注定氢 氧化锂、尤其电池级氢氧化锂难以成为标准化的大宗商品。近年来氢氧化锂的生产流程屡有 创新,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资本开支强度也在走高。首先,在矿石提锂方面,为了兼顾碳酸锂、氢氧化锂两个产品的市场需求,并节约资本开支, 前端共用大窑、后端同时上线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加工产能的方式在行业内越来越普遍。其中, 工艺路径又可分为两类。 (1)并行模式:利用锂精矿焙烧、酸化生产硫酸锂溶液,一部分硫 酸锂经碳酸钠沉锂、过滤除杂、蒸发浓缩、磁分离、干燥等工序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另一部 分硫酸锂通过氢氧化钠进行转化,经过滤、蒸发浓缩、结晶(部分采用多次结晶)、干燥等 工序生产电池级氢氧化锂。 (2)先后模式:可利用锂精矿一步生产电池级氢氧化锂,再根据 下游需求,将一部分的氢氧化锂作为中间品、碳化生产电池级碳酸锂。此外,若锂盐厂已经 非常明确产品定位和客户需求,也会建设单独的、非联动的氢氧化锂或碳酸锂产线。第二,在盐湖生产氢氧化锂方面,成熟工艺是首先生产出碳酸锂,再通过苛化法生产氢氧化 锂产品。但由于盐湖碳酸锂本身的杂质含量较多,加上盐湖提锂企业倾向于将高品质的碳酸 锂产品直接外售,将工业级(或次优)的碳酸锂作为原料用于后端氢氧化锂的生产,这将导 致其氢氧化锂产品的品质、一致性难以得到保障。目前苛化生产氢氧化锂的锂盐生产商包括 Livent(原 FMC Lithium)、 Albemarle(美国Kings Mountain产能)、SQM(智利La Negra 产能)、俄罗斯的三家加工厂,此外 Orocobre 也正在日本建设氢氧化锂产线。即使经过了长 期的工业化生产,盐湖系氢氧化锂的产品品质真正得到电池客户认可的依然仅有 Livent。在 苛化法之外,盐湖提锂企业也在积极试验卤水电解生产氢氧化锂的工艺,未来有望在青海率 先得到商业化尝试,但在批量生产中,其工艺成熟度和产品品质依然有待观察和验证。此外,生产线的自动化也正在构成氢氧化锂生产商的核心竞争力。(1)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是 确保产品低杂质、产品一致性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规避人工成本大幅走高的重要措施。(2) 弊端在于,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对于工艺包、工程设计、设备适配性的要求较高,而且资本开 支更大、调试周期更长,尤其考验运营者的技术和经验。品质壁垒:优质上游资源供应+锂化工 Know-how作为一种产品差异化的电池原料,电池级氢氧化锂的主含量达标(LiOH≥56.6%)仅仅是入 门级要求,魔鬼在于细节,壁垒主要体现在“主含量之后小数点位的各项杂质含量”,产品 品质总体反映在三个方面:金属杂质控制、化标杂质控制、产品一致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电池级氢氧化锂对于磁性不纯物(Fe %)、杂质指标(尤其硫酸根、钠含量、镁含量)的要 求全面严于电池级碳酸锂。那么,什么样的厂商可生产出高品质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在“宏观”层面,我们认为电池级锂盐对于锂资源、锂化工--前后两个环节均提出了较 高要求。第一,要求锂盐厂具备稳定、可靠的上游锂资源,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保障高 品质的原材料供给(无论精矿还是卤水);第二,要求锂盐厂在加工环节具备深厚的工 艺积淀和问题解决能力,并针对客户更加苛刻的品质指标要求不断创新和进步。在“微观”工艺层面,电池级氢氧化锂的生产流程较电池级碳酸锂更长,氢氧化锂经多 次结晶而出(2-3 次),在每次结晶中对于除杂的 Know-how 尤其关键,否则不仅产品指 标不达标、还增加成本。在各项杂质指标外,生产商还需确保适宜的产品粒径和产品一 致性。即便生产出了合格产品,生产商还需避免氢氧化锂在运输过程中的结块和碳化, 氢氧化锂产品也不适合长时间储存,否则需进行二次处理。另外,氢氧化锂具备强碱性和强腐蚀性,本质上属于一种危险品。在环保趋严的大环境 下,我们预计氢氧化锂、尤其微粉氢氧化锂和无水氢氧化锂的生产资质门槛将走高。微粉级氢氧化锂,材料厂是外购还是内部处理?在电池应用中,高镍三元材料厂商在外购电池级氢氧化锂之后需要进行磨细,以便于混料烧 结得到更好的材料性能,因此微粉级氢氧化锂产品更加受到青睐。普通粗颗粒电池级氢氧化 锂产品的粒径通常约 350-400微米,而将电池级进一步破碎、磨细之后的微粉级氢氧化锂产 品的粒径通常分为 10-15 微米、4-7 微米两大类,尚无明确的行业标准。相应的,微粉级氢 氧化锂也具备比粗颗粒产品更高的供给壁垒:对于磁性不纯物、各项杂质指标的要求严苛,同时要求微粉粒径的一致性。粒径越小意味着比表面积越大,越容易与二氧化碳接触而碳化,若下游用于 NCM 811 以上的高镍,需要严格控制碳酸根指标;此外,无论在生产还是在运输环节,还需要避 免吸潮和团聚现象。在破碎、磨细的生产过程中难免造成氢氧化锂的损失,生产商不仅需要提高回收率,还 需做好回收循环处理。由于氢氧化锂本身具备危险品的属性(强碱性、腐蚀性)加上磨细过程中粉末的漂浮, 微粉级产品的生产环境通常较为恶劣,要求厂商做好环保处理。对于下游的高镍材料生产商而言,是去直接外购微粉级,还是采购粗颗粒电池级、自己来磨 细,主要是一个关于成本经济性的决策。材料厂自己磨细的优势在于可避免运输过程中的碳 化和吸潮,但劣势在于需要具备危险品的处理资质。但若材料厂自身的磨细产能供不应求或 品质不达标,则将不得不在市场上直接外购微粉级产品作为补充,这在 2019 年的市场中体 现的较为充分,并支撑了少数专业磨细产能的崛起。总体而言,目前日本的领军正极材料厂 商倾向于自己来磨细,韩国的领军正极材料厂商更倾向于委外获得微粉产品,国内一部分正 极材料企业外购微粉、一部分在新建设的高镍产线中已经自行配套了微粉产线。因此我们认为,微粉级产品将拥有相对于粗颗粒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的溢价,但由于微粉的 生产工序较短,除非出现环保事件或重大政策变更,其溢价在中长期仍将被控制在有限的区 间,否则微粉工序将被下游用户所内部化。软实力同样重要,ESG 是切入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因素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主体来自欧美终端车企,其供应系统除了看重产品品质、资源保障能 力等“硬实力”之外,为了保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初心”,同样高度重视上游供应商 的 ESG 评价(Environment 环境保护、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会责任、Corporate Governance 公司治理),并将其视为关键的筛选指标。作为范例,在 2019 年底德国宝马与 赣锋锂业签署的长达五年期(2020-2024 年)的氢氧化锂供应协议中,明确要求后者采用来 自澳洲的锂辉石精矿作为原料,从而规避盐湖提锂在卤水抽取、淡水消耗方面的环保争议(尤 其智利盐湖)。鉴于ESG已成为全球供应链、全球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一项关键考评,我们 建议中国矿石提锂和盐湖提锂厂商在开拓全球市场的过程中,不仅要苦练工艺内功,还需高 度重视在ESG领域的努力和积极宣传,并注重对于技术专利的保护。未来 1-2 年氢氧化锂的需求盛宴主要属于头部供应商根据我们统计, 2019 年全球单水氢氧化锂的设计总产能已高达 20万吨,总产销量约 8 万吨, 预计2020年全球总产能将继续大幅增长至 33 万吨。需求主体导致电池级氢氧化锂是一个高 度分层、结构化的市场,未来 1-2年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蛋糕增长仅仅属于少数的头部供 应商,而不属于行业整体。其中,Livent、Albemarle、赣锋锂业等全球氢氧化锂龙头由于已 成为特斯拉、大众、宝马等欧美领军车企及其日韩电池厂的核心供应商,即便在 2019 年存 在库存压力,未来五年的氢氧化锂销量预计仍将较为饱满,高品质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也可以 获得合理的溢价。与此同时,二三线锂盐厂的氢氧化锂产品销售则将持续面临较大压力,只 能等待中国高镍三元需求、锂基润滑脂等全球工业需求的起量,但中国电池市场、全球工业 级市场均对于价格高度敏感,给予产品品质的溢价通常并不充分。此外,在目前的成熟工艺体系下,矿石是生产高品质氢氧化锂产品的理想原料,而盐湖在基 础锂盐领域更可充分发挥其成本优势,这将带来锂盐供给格局的巨变。首先,Albemarle、 SQM 等全球盐湖提锂龙头为了确保未来在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对于西澳矿 石资源、氢氧化锂加工厂的布局显著加码。第二,由于在碳酸锂领域盐湖系的成本优势明显, 同时磷酸铁锂、锰酸锂不再需要高品质的电池级碳酸锂,而中低镍三元向高镍三元升级又只 是时间问题,我们预计 2020-2025 年矿石提锂体系将更多聚焦、定位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 而不具备氢氧化锂工艺 Know-how 的矿石提锂厂商将面临产能被出清的压力。数据结论,基于对全球 32 条氢氧化锂产线的跟踪研究根据对全球32 条生产线的覆盖跟踪,我们判断 2019 年全球单水氢氧化锂的设计产能总计达 到 20.4 万吨(实物吨),其中中国设计产能总计 14.4 万吨(包括在中国建厂的外资企业), 海外产能为 6万吨(包括中国企业的海外产能)。预计至 2025年,全球单水氢氧化锂产能将 大幅增长至59.9 万吨,其中,中国产能预计将增长至 34.0 万吨,海外产能预计将增长至 25.9 万吨,同时海外产能的全球占比预计将从 2019年的29%增长至2025年的43%。在上述产 能统计中,我们仅包含了资源+锂盐一体化产能以及碳酸锂苛化生产氢氧化锂产能(一次生 产),剔除了氢氧化锂提纯产能以及磨细产能(属于二次处理)。在产销量和供需平衡方面,我们预计 2019 年全球单水氢氧化锂产销量为 9.96 万吨(统计口 径中尽量采用销量),需求量约为 7.97万吨。短期过剩较为明显,一方面与氢氧化锂目前高 库存的现实基本面相符,另外也与统计口径以及不同锂盐、锂深加工产品之间的相互转化相 关。也正因为不同的锂化合物之间可以相对灵活的转化,尽管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具备较高的生产壁垒,但也难以在中长期走出独立于碳酸锂的独立行情,氢氧化锂作为单一产品的景 气周期总体与锂化合物整体的商品周期紧密关联。但根据供需关系,在季度至半年维度,氢 氧化锂相对于碳酸锂的溢价的确具备一定的弹性,后文将详述。分国别:中国占据主导,但未来全球的供应格局将更加多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氢氧化锂生产基地,智利、美国、俄罗斯紧随其后。我们预计2019年全球单水氢氧化锂总产能将达到 20.4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65%; 2019 年全球单水氢氧化锂总产销量达到 9.96 万吨,同比增长 44%。其中,在产销量的测算 中,我们原则上采用销量口径,难以区分的情形则采用产量口径。我们预计 2019 年中国单水氢氧化锂总产能达到 14.4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64%,预计 2019 年中国单水氢氧化锂的总产销量达到 7.5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57%。其中,中国 产能、产销量统计中包括了雅保江锂和 Livent 的中国氢氧化锂产线。此外,我们判断 2019年中国的氢氧化锂产量增幅高于销量增幅,尤其据 Livent 公告披露,其 2019年约 4000吨的氢氧化锂产量(美国+中国)将作为库存、推迟至 2020年销售。我们预计2019年中国的单水氢氧化锂出口量将超过 4.8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77%,其 中向日本、韩国两大市场的出口量增长显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在 2010 年的单 水氢氧化锂出口量仅为 2454吨。分析中国之外的氢氧化锂产能、产量:智利的氢氧化锂产量主要来自 SQM 的 La Negra锂盐厂,采用智利Atacama盐湖的碳 酸锂作为原料、苛化生产氢氧化锂,在 2018年内产能已从 6000 吨/年扩大至 1.35万吨 /年,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至 2.95 万吨/年。美国的氢氧化锂产量主要来自 Livent(原 FMC Lithium)旗下的Bessemer City 工厂和 Albemarle 的Kings Mountain工厂,二者均采用盐湖碳酸锂苛化生产氢氧化锂,未来已 明确的产能扩张将主要来自 Livent。俄罗斯拥有三家主要的氢氧化锂加工厂,目前的有效产能约为 7000-8000吨,主要进口 碳酸锂苛化生产氢氧化锂,并为部分头部锂资源商提供代工。我们预计2020-2025年,西澳也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氢氧化锂产地,天齐澳洲的 Kwinana、 Albemarle的Kemerton--两大氢氧化锂生产基地将先后投入运营。此外,我们预计未来欧洲也将建成数个氢氧化锂提纯工厂或者苛化工厂,以匹配欧洲本 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服务于“保障欧洲电池原料供给安全性”的战略目标。分企业:第一梯队供应商锁定高端供应链综合品质、客户、产能、资源保障等关键指标,我们认为目前全球电池级氢氧化锂供应的第 一梯队包括Livent、Albemarle、赣锋锂业、容汇锂业、天齐锂业,此外雅化锂业等生产商也 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全球电池级氢氧化锂需求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欧美终端车企,且欧美 车企巨头和动力电池寡头为确保关键原材料的长期供应安全性,倾向于自己直接去锁定上游 资源供给。我们认为,第一梯队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供应商将瓜分欧美终端车企和电池厂的长 协,而二线企业仅能分到“蛋糕”的外溢,并不得不更多在国内现货市场上搏杀Livent 氢氧化锂:老牌供应商的招牌产品Livent Corporation 由FMC Lithium 更名而来,2018年从FMC母公司剥离、独立上市。其 最早的前身--美国锂公司(Lithium Corporation of America)曾经是全球最大的锂原料供应商, 也是美国锂行业的骄傲。氢氧化锂、丁基锂、高纯金属锂(包括金属锂粉)一直是 FMC Lithium 的“招牌产品”,享有高度的口碑,公司还与日本索尼紧密协作、协助开发出了全球第一代 的锂离子电池。在 FMC 时期,锂业务在公司内部的收入、盈利占比小(农化业务占主导), 因此 FMC 对于上游资源产能扩张的投入决心不够坚决。独立上市后,Livent 完善了公司战 略、重新走上正轨,一方面明确了 2020-2025年阿根廷 Hombre Muerto 盐湖的产能扩张路 线图,以夯实低成本、高品质的上游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公司结合市场需求、持续在氢氧 化锂等优势领域的重点投入。不过,Livent 指引产能扩张将通过经营性现金流来解决,但在 锂行业的寒冬之中,公司能否如期锁定阿根廷盐湖每期扩能所需的资金依然需要验证。FMC Lithium 在2018年分拆上市之际,指引至 2025年底,将阿根廷 Hombre Muerto盐湖的碳酸锂产能从 2.2 万吨/年分四期扩大至 6.2 万吨/年,同时指引将全球氢氧化锂产 能从2.3万吨/年分期扩大至 5.5万吨/年之上。在分拆上市后,Livent 指引阿根廷盐湖的一期扩能(9500 吨/年)将于 2020 下半年如 期落地,美国北卡 Bessemer City 的第二条氢氧化锂产线(5000吨/年)也有望于2020 年末投产。至2020年末,公司将拥有3.2万吨LCE 的上游资源年产能,以及 2.8万吨 的氢氧化锂年产能(中国 1.4 万吨、美国1.4 万吨),但后续的扩能进度仍待验证。此外, 未来公司盐湖所产的碳酸锂将绝大部分作为原料生产氢氧化锂,碳酸锂的直接销售占比 将持续被压缩,盐湖所产的氯化锂将作为生产金属锂等锂深加工的原料。尽管Livent 采用盐湖碳酸锂苛化生产氢氧化锂,公司及其前身在提锂工艺的长期积淀为 产品品质和一致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全球第一代锂离子电池开始,公司一直是全球高 端锂电池供应系统的核心氢氧化锂供应商。此外,为了规避潜在的逆全球化风险、并满 足全球各大市场的电池原料需求,Livent 采取“本地产能配套本地需求”的策略,在当 前美国、中国两大氢氧化锂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未来不排除在全球其他重要的新能源汽 车终端市场新增苛化产能。Albemarle:全球顶级锂矿、盐湖为基石,未来氢氧化锂主要来自矿石系美国雅保(Albemarle)是全球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和全球最大的氢氧化锂生产商。公司 目前在全球拥有三个氢氧化锂生产基地,并具备盐湖+矿石两套氢氧化锂生产体系,氢氧化 锂年产能合计 4万吨。据产能建设计划,至 2024年雅保公司将拥有五个氢氧化锂生产基地, 年产能扩大至14万吨。雅保公司一方面继承了洛克伍德的盐湖生产氢氧化锂体系(2015 年初完成收购洛克伍德), 另一方面,2017年再次通过对中国老牌锂盐厂--江锂新材料(尼科国润)的收购和整合,获 取了矿石生产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工艺和产线。目前雅保也已成为全球车企、领军电池厂的核 心锂原料供应商之一。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旗下拥有全球最优质的矿石资源和盐湖资源, 其核心资源包括智利 Atacama 盐湖提锂、美国Silver Peak 盐湖提锂、西澳泰利森-格林布什 锂矿(49%参股)、西澳Wodgina锂矿(60%控股),这四大基石资源为后端的锂化合物产能 提供了充裕的上游资源保障。同时,雅保公司也明确了其未来五年的电池级氢氧化锂扩能将 主要来自矿石体系,智利盐湖提锂将主要支撑雅保碳酸锂的产能扩张。即期氢氧化锂产能:(1)雅保在美国北卡 Kings Mountain 拥有年产 5000吨的碳酸锂苛 化生产氢氧化锂产能,原料主要来自智利 Atacama 盐湖/美国Silver Peak 盐湖所产的碳 酸锂。(2)雅保江锂在四川拥有年产 5000 吨的矿石氢氧化锂老产线,另在江西新余拥 有年产 1 万吨的矿石氢氧化锂老产线,2019 年江西新余第二条产线达产、新增 2 万吨 矿石氢氧化锂产能,支撑雅保江锂的氢氧化锂总产能由 1.5万吨/年扩大到3.5万吨/年。 (3)此外,雅保还在中国采用委托加工的方式灵活扩大氢氧化锂、碳酸锂的销量规模。2024年氢氧化锂产能建设路线图:在雅保江锂、美国 Kings Mountain建成产能的基础 上,西澳 Kemerton 锂盐厂一期两条年产 2.5 万吨、合计 5 万吨的氢氧化锂产线已启动 建设,资本开支预算高达 12 亿美元。在 Wodgina 交易完成后,Kemerton 已转交雅保 60%控股的 MARBL Lithium 来运营(雅保与 MRL 的 60/40 合资公司)。在 2021 年 Kemerton 分期投产后,雅保的氢氧化锂产能合计将达到 9万吨,其中权益产能 7 万吨。 同时公司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未来适时启动Kemerton第二个5万吨的产能建设,至2024 年,公司控股的氢氧化锂产能合计有望达到 14万吨,其中权益产能 10 万吨。此外,为 降低内生的资本开支,雅保也在积极探索在锂盐厂环节的外延机会。上游资源保障:(1)配套智利Atacama盐湖,La Negra锂盐厂的碳酸锂年产能力有望 在 2021 年由当前的 4 万吨扩大至 8 万吨。(2)美国内华达 Silver Peak 盐湖的碳酸锂 年产能约6000吨,未来具备一定的挖潜可能性。(3)泰利森-格林布什锂矿的化学级锂精矿年产能已在 2019 下半年由 60 万吨扩大至 120 万吨(16 万吨LCE),未来计划进 一步扩大至 180万吨(24 万吨 LCE)。(4)Wodgina 在 2019 年基本完成三条年产 25 万吨、总计75万吨的锂精矿产能建设(10万吨LCE),但未完成调试,在雅保完成 60% 股权收购后该矿山被关停维护,未来不排除为西澳 Kemerton氢氧化锂工厂供应锂精矿。SQM:盐湖与矿石氢氧化锂齐头并进,产量过半流向韩国市场借助智利Atacama盐湖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以及 44平方公里广阔的盐田(可 调节钾锂产量),SQM 在基础锂化合物领域无愧全球龙头、成本优势显著,其产销策略往往 决定全球锂盐价格的边际走势,但 SQM 若谋求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上有所斩获,还需调 整产品定位,并在工艺层面苦下内功。在氢氧化锂战略上,SQM 一方面充分利用 Atacama 的既有优势,在智利持续扩大碳酸锂苛化生产氢氧化锂的产能,另一方面,公司切入西澳绿 地固体锂矿项目,计划利用矿石体系来加码对于电池级氢氧化锂的产能布局。但值得注意的 是,公司的经验和工艺积淀主要基于盐湖提锂,在矿石提锂领域或需必要的学习周期。智利盐湖生产氢氧化锂:SQM 首先在 Atacama 矿区盐田通过蒸发富集、生产 6%的含 锂老卤,再运输至 Salar del Carmen锂盐厂生产碳酸锂、氢氧化锂产品。(1)公司的氢 氧化锂一期扩能、从 6000 吨/年扩至 1.35 万吨/年已在 2018 下半年完成,由于不必新 建盐田和厂房、仅需要新增装置,资本投入仅约 3000 万美元。(2)2019-2021 年SQM 将实施氢氧化锂二期扩能,从 1.35 万吨/年进一步扩大至 2.95 万吨/年,资本投入预算约1 亿美元。(3)上游原料层面,SQM 已明确 2019-2021 年将盐湖碳酸锂产能从 7万 吨/年扩至 12万吨/年(资本投入约2.8亿美元),并考虑在 2023年末将碳酸锂产能进一 步扩至 16万吨/年,可为后端苛化生产氢氧化锂产品提供充裕的原料保障。(4)从海关 数据分析,SQM 生产的氢氧化锂主要流向韩国、比利时、中国,尤其韩国占比过半。西澳固体锂矿生产电池级氢氧化锂:(1)公司在 2017 年收购 Kidman 所持西澳 Mt Holland锂矿项目的50%股权,并与后者成立 50/50合资公司Covalent Lithium,切入 矿石领域的开发;2019 年,在Kidman被澳洲老牌大型综合企业 Wesfarmers 整合兼并 后,目前SQM 与Wesfarmers 联手、正在携手推进Mt Holland项目的开发。(2)根据 预可行性研究,Covalent Lithium 计划打造从锂矿采选到锂盐厂的垂直一体化工程,设 计年产 41万吨5.5%品位的锂精矿、配套年产 4.5万吨的电池级氢氧化锂,目前合资双 方正在优化项目建设方案、评估确定性可研(Integrated DFS)。赣锋锂业:技术功底扎实,冉冉而升的全球氢氧化锂巨头赣锋锂业目前已成长为全球第一梯队的高品质氢氧化锂生产商,与特斯拉、德国宝马、大众 集团等龙头车企以及 LG Chem 等电池巨头战略绑定。公司的氢氧化锂主要来自矿石系, 2018 年电池级氢氧化锂设计产能从 8000 吨/年大幅扩张至 3.1万吨/年,2020 年马洪三期投产后 将再新增5 万吨的氢氧化锂设计年产能(后端)。自 2010 年上市以来,公司已从一家国内的 锂深加工企业、成长为一家全球领先的高品质锂产品供应商,并构建了从资源开发到循环回 收的“赣锋生态系统”,我们认为公司成长的秘诀主要有三点:公司依靠工艺技术立足发家,对工艺包的掌控、务实的经营风格深入企业基因。赣锋是 全球少有的可以同时从盐湖卤水、锂辉石、锂云母中直接提取电池级碳酸锂的企业,可 供应五大类、超过 40 种的锂产品,是全球产品最齐全的锂供应商之一。赣锋也是全球 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在电池级锂盐方面也收获了海外高端供应链的充分认可。在上游资源持续补短板,在资源和加工两个环节构建成本优势。赣锋从 2017 年前的一 家需外购原料的加工企业,已成长为一家拥有西澳固体锂矿、阿根廷盐湖、北美黏土资 源的上下游一体化龙头,为实现在锂化工环节的“低成本扩能”提供了资源保障。坚持“小步快跑”的策略,内生、外延稳健成长。首先,实现了 A+H 两地上市、维持 了健康的财务指标;第二,在产能扩张的资本投入上坚持精细化管理,控制财务负担; 第三,多元化、高附加值的锂深加工产品和全球化的客户结构带来了更加稳健的盈利, 尽管公司业绩弹性对锂盐价格高度敏感,但其成长并不依赖于商品价格周期。天齐锂业:氢氧化锂关键在于西澳奎纳纳工厂天齐锂业51%控股的泰利森-格林布什锂矿已完成 CG2扩能,合计年产 120万吨化学级锂精 矿,可为天齐的锂盐厂稳定供应高品质、低成本的原料。天齐旗下四川射洪基地的年产 5000 吨氢氧化锂已基本满产;全资子公司 TLK(Tianqi Lithium Kwinana)旗下的西澳奎纳纳一期 年产 2.4万吨氢氧化锂全自动化生产线在 2019 年内已经投产,更新后的资本开支约 7.7亿 澳元,目前正在磨合调试、产量爬坡,二期另外的 2.4 万吨产能仍处于工程建设阶段,未来 进度预计将与一期的达产进度相关。2018年天齐的氢氧化锂实际产量约 3600吨,后续的产 量弹性将主要取决于西澳工厂,天齐与 SKI、EcoPro、LG Chem、Northvolt 等海外蓝筹客 户签订的长期合约也均以天齐澳洲下属的 TLK 为供应主体。剑指电池级氢氧化锂,全球盐湖巨头积极布局矿石资源由于矿石系在电池级氢氧化锂上的品质优势,全球盐湖锂资源巨头在实施盐湖扩能的同时, 近年来也显著加码了对于矿石资源和锂化工体系的布局。具体例如 Albemarle 对于西澳 Kemerton 氢氧化锂工厂的大规模投资(一期 5万吨/年,投资12亿美元),及其对于西澳皮 尔巴拉地区Wodgina锂矿60%股权的收购(100%估值约21.7 亿美元),以及SQM 对于西 澳Mt Holland 锂矿 50%股权的收购并计划打造锂矿采选-氢氧化锂一体化产能。(具体可查阅 我们前期发布的深度报告:《五矿证券研究所:有色金属行业深度报告"锂想"系列1:全球硬 岩锂矿纵览,生存之战与新机遇》(2019/12/9)在未来的行业趋势上,我们判断,盐湖提锂由于现金生产成本优势明显,将成为氯化锂、碳 酸锂、工业级氢氧化锂等基础锂产品的主导原料来源,而大部分的矿石资源和锂盐厂的定位 将转移并聚焦在电池级氢氧化锂等高端产品。但在中长期,我们也需高度重视提锂工艺的创 新对于供给格局的改变,不排除未来电解法等新兴技术将实现从卤水直接生产氢氧化锂,或 进一步大幅降低盐湖提锂的成本。预计 2025 年全球氢氧化锂需求大幅增长至约57 万吨我们判断,2019 年全球单水氢氧化锂的需求总量达到 7.97 万吨,其中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需 求量约 6.2 万吨,预计2020年全球单水氢氧化锂的需求总量将增长至 11.5万吨,2025年将 进一步大幅增长至 56.6 万吨,2019-2025 年 CAGR 约 38.65%。氢氧化锂的采购模式也正 在发生重大转变,全球终端车企和领军电池已直接涉及氢氧化锂原材料的锁定,国内部分车 企和电池厂甚至间接投资于氢氧化锂的产能建设,这为我们带来三大启示:未来全球的电池级氢氧化锂新增产能大概率将由“下游明确的需求驱动/订单驱动”,锂 盐厂去单方面的盲目建设产能将失去意义。2020-2025年,中日韩动力电池龙头与全球领军车企(尤其欧美车企)围绕“新能源汽 车供应链价值分配权”的博弈将深化。但根据“微笑曲线”的产业客观发展规律,我们 判断终端车企的话语权将持续边际增强,而车企最为看重的便是原材料供给的长期“量 价稳定性”,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商需要提前行动。未来无论是由车企锁单、还是由电池锁单,电池级氢氧化锂的一线使用者依然是正极材 料厂商(更准确的说法是全球头部的正极材料),且在长单之外不可避免仍将有相当体 量的散单,因此即便下游的采购模式改变,锂盐厂也不应厚此薄彼。2022 年锂电池对于氢氧化锂的需求量将超过碳酸锂全球氢氧化锂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已完成从锂基润滑脂到锂电池的转移。(1)在传统工 业领域,氢氧化锂产品主要被应用在高级锂基润滑脂领域,其余可被用于玻璃陶瓷、石油化 工以及生产其它的锂产品,此外也被用于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调节 pH 值和核级树脂转型。 锂基润滑脂的综合性能优于其主要竞争对手钙基润滑脂(实用温度范围宽、寿命长、耐摩擦 耐腐蚀),但若氢氧化锂的价格过高,下游客户也将切换至钙基,目前锂产品的低价环境总 体有利于全球锂基润滑脂需求的修复。( 2)电池应用属于氢氧化锂产品较为新兴的下游需求 领域,但自 2010 年以来已快速成长为全球氢氧化锂的需求主体,也是未来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根据我们在全球氢氧化锂需求模型中的测算:我们判断,2019 年单水氢氧化锂的全球需求总量达到 7.97万吨。其中,锂基润滑脂等 传统工业领域的全球需求约 1.5 万吨、占比 20%,其他特殊工业领域的需求约 2500吨 (例如作为卤水提锂吸附剂的添加)、占比 3%,电池领域的需求达到 6.2 万吨、占比 78%。在锂电池 6.2 万吨的氢氧化锂需求中,消费类电池的需求约 1.8 万吨,动力电池 需求约 4.3 万吨。此外,我们预计在 2022 年,全球锂电池领域对于氢氧化锂的需求量 将首次超过对于碳酸锂的需求量。在上述测算过程中,我们在单位 KWh 的理论锂盐需 求中考虑了10%的损耗水平,并纳入了动力供应链的备货周期。预计至 2025 年,全球单水氢氧化锂的需求总量将大幅增长至 56.6万吨,由于电池领域 需求结构的变迁,未来氢氧化锂的市场总体量甚至也将超过碳酸锂。(1)锂基润滑脂等 传统工业的需求量将温和增长至 1.76 万吨,低价环境将重新激发此类工业需求的活力; (2)锂电池领域的需求量预计将大幅增长至 54.8 万吨,其中车载动力需求将高达 52.5 万吨,消费类需求预计仅将维持温和扩张;(3)其他少量用于特殊工业领域。全球采购模式的关键转变,OEMs 直接锁定上游锂原料在需求侧,我们认为 2015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生的最大变化在于电池级锂盐采购模 式的转变。此前在电池应用领域,对接锂盐厂的仅仅是其直接下游--正极材料,后来领军电 池企业开始穿透材料厂、涉足上游资源的锁定,2017-2018 年以来采购模式进一步演进为终 端OEMs、尤其欧美车企巨头穿透整个中游环节、直接与上游资源商对接,通过签订多年期 的长协来确保其整个供应系统关键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并将锁定的原料指定分配至其下一层 级的锂电材料供应商。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上,由于终端需求集中来自于欧美车企巨头以 及与之配套的日韩电池龙头,这一采购模式的转变对于产业链生态的影响更为显著。我们认为,终端车企直接锁定原材料供给的战略意图主要有四点:(1)自 2017 年来,全球 车企巨头陆续出台明确的电动化转型时间表,客观层面需要稳定、高品质、成本可控的关键 原料保障,毕竟电池金属是一个并不透明、缺乏套保工具的小市场。(2)作为产业终端,相 比中游环节的需求体量更大,集中采购在理论上更有效率、议价能力更强。(3)参与对上下 游全供应链的价值掌控与分配,巩固对各环节供应商的话语权。(4)对供应链进行精细化的 尽责管理,确保ESG评价。而2018-2019年锂产品价格的周期性回落、上游议价力被削弱, 也给了欧美终端车企实施上述战略的良好窗口期。但我们判断,考虑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 与妥协,纵使终端车企如何强势、也难以 100%锁定上游资源并在供应系统内部分配。未来 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采购大概率仍将来自车企、领军电池、领军材料三方,但与 OEMs 直接对 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背后逻辑也符合“微笑曲线”的产业客观发展规律。站在氢氧化锂生产商的角度:(1)海外电池级锂盐市场并不完全是成本导向,而是产品分层、 更注重品质,因此更好的品质往往可以获得合理的溢价;( 2)海外车企供应链的需求量大、 且可稳定预期,使得“订单驱动产能建设”成为了可能,可降低资本投入的风险;(3)高端 客户对于品质的苛刻的要求也倒逼锂盐厂不断优化、持续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 中国市场的氢氧化锂需求前景同样令人兴奋,但国内总体是个现货散单占主导、对于价格/ 成本高度敏感、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尽管中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涨跌幅远远大于海外长协市场, 但对于高品质产品的溢价往往并不充分,更加为短期的市场情绪所主导。日韩氢氧化锂需求增长尤其明显,印证海外车企需求我们认为2020-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定位分层将更加明显,形成长续航但定价较高、有 限续航(<400km)但性价比较高两大类型。这一格局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1)中国新 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由于具备充分产品竞争力的车型有限,严峻的现金流和成本压力导致产 业进入“保生存模式”,推出例如铁锂体系的高性价比车型有助于车企突围、熬过困境。(2) 未来2-3年全球电动化的领军者将由中国车企转变为欧美车企巨头,尤其 Tesla已经走出“产 能地狱”、进入快速放量期,欧美车企将成为高定位、长续航车型的主要推出者。2019年日 本、韩国全球两大锂电生产基地氢氧化锂需求的大幅增长也印证了海外车企订单的落地。在高定位、长续航的车型领域,动力三元的高镍化趋势难以阻挡。在安全性和品控上更 为完善的欧美车企将率先推进高镍化,并在对续航里程有较高要求的欧洲和美国市场推 广,而中国市场预计仅是高镍三元的跟随者。这意味着,未来 1-2 年,电池级氢氧化锂 的需求主体将来自日本、韩国、欧洲的锂电材料(EcoPro、住友金属矿山、日亚化学、 优美科、巴斯夫户田、LG Chem,中国市场主要是容百锂电等)以及锂电池龙头(LG Chem、SKI、三星、松下、Northvolt 等),进入到欧美终端车企、最后在欧美终端市场 形成销售(部分在中国市场销售,代表范例如 Tesla上海工厂、大众MEB 的中国产能)。 与之相对,在主打高性价比的车型上,我们认为磷酸铁锂体系的优势明显,但其上游原 料主要将采用碳酸锂,准确来说是“准电池级”碳酸锂甚至工业级碳酸锂。由于欧美终端车企、日韩锂电龙头对于上游锂化合物品质、一致性、稳定性的要求苛刻, 认证周期较长,海外市场的需求机遇并不属于全行业。全球第一梯队的氢氧化锂供应商 将首先瓜分这一“蓝筹客户的订单”,尤其是直接来自海外终端车企的长单,二、三线 氢氧化锂厂商仅能享受到“需求蛋糕的外溢”,并不得不去等待中国高镍需求的上量。数据也在印证上述判断。(1)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氧化锂生产基地,2019 年1-10月 向日本市场出口量达到 2.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99%;2019年 1-10 月向韩国市场出口 量达到 1.26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98%;2019 年 1-10 月向其他国家出口氢氧化锂总量 仅 1689 吨,同比下滑 24%。( 2)与此同时,全球另一大氢氧化锂生产国--智利对于韩 国的氢氧化锂出口量也呈现趋势性增长。氢氧化锂将抬升全球锂盐的成本中枢未来氢氧化锂将成为三元动力电池的需求主体,将有望增大其价格弹性,但由于转化产能的 存在,氢氧化锂价格难以与碳酸锂“脱钩”。历史数据也表明,氢氧化锂相对碳酸锂的溢价 具备弹性,但在 6-12个月维度将收敛回归,2012年以来氢氧化锂产品在中国现货市场的平 均价差约1.12万元/吨,在亚太现货市场整体的价差约为 2119 美元/吨。向前看,我们认为:(1)基于全球累计产能成本曲线,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或在 4.5-4.8万元/ 吨企稳,电池级氢氧化锂或在 5万元/吨左右企稳;由于盐湖体系需新增苛化环节的成本,未 来需求主体若转向氢氧化锂将抬升全球锂价格的成本中枢;但需注意,在供需双双疲弱的短 期市场环境中,价格的下跌并不理性,但也终将回归。(2)未来 1-2年的锂盐市场需求将显 著分层,海外电池级氢氧化锂(下游高镍三元)、中国工业级碳酸锂(下游磷酸铁锂)两个 市场将率先迎来“量增”的机遇;前者对于锂盐厂的产品品质有苛刻要求,后者则要求锂盐 厂的生产成本足够具备竞争力,主要有利于盐湖系,处于行业中游的锂盐厂、尤其矿石提锂 厂商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3)基于需求格局的分层演化,我们预计电池级氢氧化锂和工 业级碳酸锂将引领未来锂盐价格的修复。氢氧化锂相对碳酸锂的溢价具备弹性,但并不持续关于氢氧化锂、碳酸锂的价差,2012年以来的全球锂盐现货价格主要展现出三点结论:(1) 氢氧化锂产品在大部分时段拥有对于碳酸锂产品的溢价,但也有出现折价的情形。(2)高溢 价(>2 万元/吨)难以持续,往往在 6-12个月的维度收敛,平均价差约 1.12万元/吨。(3) 无论中国还是海外,氢氧化锂与碳酸锂的价格趋势均总体一致,并未走出独立行情。我们认 为,两种产品之间的相互转换套利(转换路径成熟)是导致价差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据中国锂盐现货价格的日度统计:(1)2013 年3 月末至2019 年12月末,工业级氢氧 化锂价格相对于工业级碳酸锂价格的溢价平均值为 1.12万元/吨,溢价最大值为 4.55万 元/吨,最小值为-1.25 万元/吨。(2)2015 年 10 月末至 2019 年 12 月末,电池级氢氧 化锂价格相对于电池级碳酸锂的溢价平均值同样约为 1.12 万元/吨,溢价最大值为 4.65 万元/吨,最小值为 2.90 万元/吨。(3)在工业级产品,高溢价(>2 万元/吨)主要出现 在两个时段,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4 月、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2 月;在电池级产 品,主要出现在 2016年 8月至2017 年 1月、2018 年 7月至2019年 3 月。据海外锂盐现货价格的月度统计:(1) 2012年 5月以来,亚洲(中国、日本、韩国 CIF) 氢氧化锂价格相对于碳酸锂价格的溢价平均值为 2119 美元/吨,溢价最大值为 5000 美元/吨,最小值为-1500 美元/吨。(2)2012 年 5 月以来,欧洲(CIF,工业级为主)氢 氧化锂价格相对于碳酸锂价格的溢价平均值为 778 美元/吨,溢价最大值为 3500 美元/ 吨,最小值为-1225美元/吨。矿石系在氢氧化锂领域至少无成本劣势我们认为,矿石提锂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方面至少拥有下述三点优势,而全球盐湖锂巨头 Albemarle、SQM 近年来对于矿石系氢氧化锂的产能布局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在生产成本方面,矿石系氢氧化锂相比盐湖系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或至少无成本劣势。我们预计2020年,考虑权益金和出口关税后(但不含增值税),全球矿石系氢氧化锂的 生产成本区间 4720-6230 美元/吨,高低差异主要反映在是否具备自有资源,以及加工 环节的工艺、能源费用、人力成本等方面;盐湖系则需首先生产合格的碳酸锂,再苛化 生产氢氧化锂,预计 2020 年全球成本区间 5900-7100 美元/吨。矿石系氢氧化锂通常具备品质优势。由于产品杂质以及产品一致性等因素,并非所有的 盐湖系碳酸锂都可以通过苛化、生产出高品质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在目前工艺体系 下,矿石系氢氧化锂的品质优势较为明显(前提是来自成熟产线)。矿石系在 ESG领域展现优势,受到欧洲车企的重视。以SQM 在智利Atacama 盐湖扩 能所遭遇的环保阻碍(关于淡水消耗和卤水抽取),以及德国宝马与赣锋锂业在 2019年 底签署的氢氧化锂长协中明确要求采用澳洲的矿石作为原料为例,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 链的尽责管理、合规管理正在显著加强,产自澳洲、加拿大等成熟矿产国的矿石原料在 环保、社会责任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成为切入全球高端供应链的加分项。即期低迷,但未来氢氧化锂将引领锂盐价格的修复对于氢氧化锂的产品价格,我们主要有四点判断:考虑到产品间的转化产能,未来氢氧化锂的价格趋势依然将与碳酸锂一致;若高镍化在 2020-2025年如期推进,我们预计氢氧化锂将引领未来锂盐价格的修复和反弹。历史证明,氢氧化锂相对碳酸锂溢价具备弹性,未来不排除由于结构性供需以及环保等 因素,导致在 3-6 个月的时间维度出现较大的价差。但 2019 年全球锂盐行业所积累的 氢氧化锂库存较为充分,在 2020 年前三季度出现溢价增大的概率不大。对于中国锂盐现货市场,我们预计价格有望在 2020Q1 至2020Q2筑底,下半年或启动 温和修复(订单驱动)。我们判断,电池级碳酸锂的较强支撑位在 4.5-4.8 万元/吨(含 税),电池级氢氧化锂的较强支撑位或在5 万元/吨附近(含税),但鉴于国内氢氧化锂的 即期需求低迷,不排除价差在未来 1-2个季度进一步收窄。在当前“供需双双缩量、尤 其需求尚未重新激活”的市场环境中,单边的降价事实上并无法有效的提振销量。2020 年预计海外电池级锂化合物协议价相对中国市场现货价的溢价将继续收窄,但并 不会完全消除;海外市场依然将为高品质支付较为充分的溢价,国内则是一个高度成本 敏感的市场。虽然海外长协在保障量价稳定的同时牺牲了价格弹性(很大程度上),但 考虑到未来全球供需格局和产业链价值分配,切入全球车企巨头供应链的战略意义重大。2020 年锂行业供需双双分层,投资标的建议聚焦龙头如前文所述,我们预计全球高镍化将在欧美市场率先推广、全球车企巨头(含 Tesla 在内) 将成为 2020-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同时海外车企预计也将全力开拓中国市 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更加全球化,政策驱动与产品驱动并重,同时海外新能源汽车 市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将明显提升。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1)未来1-2 年全球氢氧化锂的需求主体将率先来自欧美车企及其 日韩电池供应商,全球头部的氢氧化锂生产商将通过长协模式,率先、充分享受需求红利。 (2)同时,由于海外动力供应链的认证壁垒较高、产品品质和 ESG 要求苛刻,电池级氢氧 化锂在供给端的护城河将显著高于电池级碳酸锂。(3)二三线的氢氧化锂供应商在未来 1-2 年预计仅能瓜分到“需求蛋糕的外溢”,直至中国本土高镍化的上量。(4)就整体锂盐市场 而言,2020 年我们预计市场需求将明显分层,同时供给端也将高度分化,具备绝对优势的 头部供应商将在海外电池级市场获得溢价,与此同时,绝对低成本的供应商(尤其盐湖系碳 酸锂)也将在磷酸铁锂、锰酸锂等市场(成本敏感市场)继续扩大市占率,对于成本和品质 均无明显优势的锂盐厂、尤其新入行的矿石提锂而言, 2020年将面临被出清的严峻压力(。5) 2020-2023年伴随全球盐湖系锂盐产量的增长,如成都开飞、衢州永正等,通过外购原料专 业从事苛化/提纯的细分领域的头部加工商,或也将迎来在“扩大规模”方面的机遇。最后在投资结论上,2020 年建议投资者锚定具备“锂资源优势、锂加工优势、全球高端客 户卡位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标的,我们继续长期看好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国内其余可关注 的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氢氧化锂厂商包括江苏容汇通用锂业、雅化锂业等。(报告来源:五矿证券)(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