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台湾博士已无人问津 多个博士班招生人数为0黑活儿

台湾博士已无人问津 多个博士班招生人数为0

台高校近年来招生困难,台当局教育部门更是大砍博士班名额,最近核定2018年各大博士班招生名额仅有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台湾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图为“中时电子报”资料图片)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当局教育部门核定明年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共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教育部门表示,博士班若撑不下去就退场;但大学教授却说,博士生愈来愈少,各项研究面临“有将无兵”的困境。为避免“流浪博士”现象恶化,台当局教育部门近3年大砍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2018学年仅核定招4493人,比2017学年的4242人少251人、下降5.59%。台湾地区59所一般大学2017学年共有约900班博士班,但其中有34班招生人数是0人、73班是招1人,这107个博士班面临生存危机。2017学年招生人数0人的博士班,包括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清大、交大、阳明、中央等校组成)光电博士学位学程、北医奈米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及东吴大学微生物系博士班等。招生人数仅1人的博士班,则有清大历史所等5个博士班、中央财务金融系等10个博士班、中山大学通讯工程所等3个博士班、中正大学前瞻制造系统博士学位学程等8个博士班。招不到学生正在苦撑的博士班,是不是该考虑退场?台教育部门和大学教授的看法截然不同。台教育部门“高教司长”李彦仪对撤掉这些博士班毫不犹豫的回答“是 ”。她表示,一些重点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硕士生比博士生吃香,大学相关学系的重点就放在多招硕士、少招博士。但台大农艺系主任林彦蓉说,他们系上有20多个老师,教育部核定的107学年博士班招生名额仅4人,一些研究将面临“有将无兵”困境。现在系上老师执行研究计划时,没有博士生可用,非常依赖硕士生,但硕士生2年就毕业,深入、长期或难度高一点的研究不容易进行。清大教务长戴念华表示,将一些博士班招生名额砍到剩下0人或1人,已让他们快“无法呼吸”,清大向教育部门提出以学院方式统招博士生,之后再依考生志愿分发到各博士班,提高报考意愿。戴念华说,教育部门依就业市场需要调整博士班招生人数,出发点没错,但如果最后演变成学生不被鼓励读博士班、老师的研究做不下去,那现有政策就有必要再斟酌。随着台湾社会少子化日益严重,高校招生困难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据《海峡导报》报道,1997年,台湾新生儿32万人,可到了1998年骤减少到27万人,2000年更是降到16万人。但从1994年起,台湾进入高校“疯长期”。1994年,全台只有23所大专院校,但为呼应所谓的“教改”,台当局此后鼓励私人兴学,使得大量高职、专科学校升级为大学。1997年,李登辉实行“增加高中和大学扩招”政策,陈水扁时代更加码为“一县一大学”,台湾就这样进入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全台高校最高峰时达到160多所的空前密度。除了“少子化冲击”与台湾高校“疯长”导致比例失衡,台湾《中国时报》2015年的文章也引述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教授戴伯芬的话说,博士就业管道愈来愈不通畅,也是降低学生就读意愿的原因。台湾交通大学环工所招生承办人就提到,学校整体研究所招生的状况都不是很好,连硕士班学生都不愿意继续升学,“我们学校临近新竹科学园区,大家都想早早毕业去工作”。台湾清华大学统计所也提到,硕士学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较于硕士班的热门,博士班反而无人闻问,一度造成2014学年度完全“无人报名”。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办公室主任陈书涵则表示,教育部门对博士生的规划没有长远看法,“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绝非大学没有教职需求,而是台教育部门放任师生比恶化”。也有台湾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在接受《海峡导报》采访时指出,在台湾少子化的趋势下,未来台湾高校生源呈滑梯式下降。因此,想继续生存的高校,必须拓展招生渠道,尤其是要增加对大陆和其它海外地区的招生。

登高不栗

70名台湾籍博士“组团”来沪求职

新华社上海4月21日电(记者 许晓青)来自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黄崇辅20日在上海投出了10多份个人简历。他说,“上海的机会很多,从云林远道而来,就想和这边的大学多接触,寻找获得大陆教职的机会。”尽管所学的工程科技专业与同济大学很对口,但黄崇辅对赴大陆高校求职有合理预期。他说,毕竟大陆的就业市场很大,从台湾来的人才不能拘泥于一两所名校。“只要是大陆这边知人善任的学校,我和同学都会尝试一下,投出简历。”70名台湾籍博士近日陆续从台湾岛内及海外飞抵上海,参加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上海海外联谊会沪台交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英才汇聚、沪上逐梦”台湾优秀博士(生)与上海高校交流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希望通过交流,到上海的高等学府就业。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卢丽安说,今年早些时候,大陆发布的“31条惠台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鼓励台湾优秀人才到大陆就业的。短短两个月不到,“31条惠台措施”在两岸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扩大,激励了此番这么多台湾籍博士到上海对接各高校。统计显示,来沪求职的这批台籍博士中,有9人是首次来到大陆,28人是首次来到上海,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已经在台湾或海外获得教职的博士,也有一些是应届毕业的博士生和在读博士生,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培养的优秀人才,分布于文、理、工科不同专业。来自台湾高雄市某医院的李医生是一名博士后研究员,此次专门请假到上海,了解大陆的就业市场。她告诉记者,尽管以往在台湾的读书阶段就有到大陆交流的机会,但总体而言只是走马观花,而今大陆有了惠台新措施,对青年医生族群也是一种新的吸引力。“即使这次投递简历不成,也可以增加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机会十分难得。”李医生说。在交流会现场,有大陆高校专业人士解读,根据“31条惠台措施”,李医生这样的个案可以参照其中条文。比如“符合条件的台湾医师,可通过认定方式获得大陆医师资格。符合条件的台湾医师,可按照相关规定在大陆申请注册短期行医,期满后可重新办理注册手续。”在20日的首日交流中,上海市教委人事处有关负责人宣讲了上海高校的总体情况、人才引进现状和相关政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沪上18所高校的代表分别就本校概况、人才需求及人才政策作了介绍。除了答疑解惑外,18所高校还现场设摊与70位博士逐一对接。数小时内,各摊位收到简历总和超过350份(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摊位一个下午收到16份台湾博士的简历。该校工作人员介绍,学校重视人事人才工作,结合学校自身“外贸”特色,希望从台湾优秀人才中发掘契合学校发展需要的人才。据了解,下阶段,上海各高校将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收到的台湾博士简历进行评估,再开展后续的接洽和招聘工作。为期3天的交流会还特别安排台湾博士团赴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建桥学院等校区参观,对此,前来的台籍博士们感慨“不虚此行”。卢丽安说,这样的交流活动引起比较热烈的反响,既受益于“31条惠台措施”的及时到位,同时也体现了上海高校求贤若渴的积极态度。“未来鼓励更多两岸人才通过就业和创业开展更高层次的交流,将是大趋势。”(完)

可以养亲

台湾顶级大学难逃生源危机!2019学年113个博士班招生数0或1

中国台湾网10月18日讯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教育部”近日核定2019学年一般大学硕博士班招生名额,硕士班38983人,相较2018学年40003人减少1000多人;博士班核定4250人,相较2018学年4242人略增8人,但有113个博士班的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面临生存危机,连顶级大学也逃不过。据台当局“教育部”统计,2019学年硕士班招生名额0人和1人,总共有56个系组,其中0人有49组,1人有7组;博士班招生名额有113个系组的招生名额是0人或1人,0人是37系组,1人是76系组。台“教育部高教司长”朱俊彰指出,2015学年开始,每年“教育部”会扣减一定比率的博士班名额,已经从6千多人减至4千多人,因此从2019学年开始不再扣减,保留一定名额让学校做调配,因此今年博士班招生名额就没有出现像过去几年一直减少的状况。朱俊彰指出,过去几年在调整博士班名额时,有学校提到确实有些领域的博士班招生不易,但博士生的设立和运作也不简单,因此决定给予学校招生名额分配上的弹性,学校可考虑过去招生状况,先把名额暂时“放零”,来年或后年再招生,以维持系所运作,而不是招生名额一旦为零,学校就必须停招或裁撤。但朱俊彰强调,如果超过三年,系组招生仍不见起色,就会要求学校把系组关起来。至于硕士班名额减少,朱俊彰说,多数是因为连续两年注册率低于7成,因此被“教育部”扣减招生名额。(中国台湾网 娟子)

其与光也

在“大规划”里锁定个人“小目标”——登陆台湾博士看“十四五”

新华社南京11月18日电(记者陆华东、朱筱)“拓展食品和职业卫生检测,到大陆更多地方开展业务。”最近,关注到大陆“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洪基恩从备受关注的“大规划”里看到大机遇,为自己定下了个“小目标”。洪基恩来自台湾南投,是一位环境工程专业博士。2015年,因看好大陆环保市场潜力,他来到江苏淮安寻找机会。回想跨海登陆之初,洪基恩笑言追梦的热忱差点因气候原因而“冷却”。“淮安冬天冷得有点让我受不了,加上人生地不熟,心里难免打起了退堂鼓。”不过,“水土不服”很快被当地的暖心帮扶消除了。“我在台湾的博士学位顺利得到大陆教育部门认可,还申请了人才引进补贴。更重要的是,淮安是台资集聚高地,拥有上千家台企,台湾乡亲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建议,本地人对我也非常热情,我快速找到了家的感觉。”洪基恩说。到淮安不久,洪基恩加入一家第三方检测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从厂址选择到实验室建设,不到一年时间,他都参与其中,公司很快走上正轨。近年来,大陆环保监管更加严格,企业环保意识快速提升,环保市场也更充分、平等地向台企开放。这一切,让从事环境检测行业的洪基恩感受到无限机遇,更加坚定了在大陆大干一番事业的决心。2018年,洪基恩和朋友合伙创办了江苏泓威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有所下降,但7月起订单大增,全年营收有望达到600万元。从绿色发展中找到机遇并受益,让洪基恩对大陆的“绿色蝶变”印象深刻。“刚开始,我们订单并不多,一些企业只有在被政府处罚后,才会被动找到我们检测是否达到整改标准。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更加重视环保,主动找我们做检测,很多企业家更是变成了环保专家。”逐梦到筑梦,决定扎根下来的洪基恩在淮安买了房,还正在申报2020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技术资格。“大陆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当然也要不断‘充电’,才能更好实现梦想。”(完)

孰为圭璋

台湾博士无人问津 107个博士班招生不超过1人

台湾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图为“中时电子报”资料)海外网11月13日电 台高校近年来招生困难,台当局教育部门更是大砍博士班名额,最近核定2018年各大博士班招生名额仅有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当局教育部门核定明年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共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教育部门表示,博士班若撑不下去就退场;但大学教授却说,博士生愈来愈少,各项研究面临“有将无兵”的困境。为避免“流浪博士”现象恶化,台当局教育部门近3年大砍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2018学年仅核定招4493人,比2017学年的4242人少251人、下降5.59%。台湾地区59所一般大学2017学年共有约900班博士班,但其中有34班招生人数是0人、73班是招1人,这107个博士班面临生存危机。2017学年招生人数0人的博士班,包括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清大、交大、阳明、中央等校组成)光电博士学位学程、北医奈米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及东吴大学微生物系博士班等。招生人数仅1人的博士班,则有清大历史所等5个博士班、中央财务金融系等10个博士班、中山大学通讯工程所等3个博士班、中正大学前瞻制造系统博士学位学程等8个博士班。招不到学生正在苦撑的博士班,是不是该考虑退场?台教育部门和大学教授的看法截然不同。台教育部门“高教司长”李彦仪对撤掉这些博士班毫不犹豫的回答“是 ”。她表示,一些重点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硕士生比博士生吃香,大学相关学系的重点就放在多招硕士、少招博士。但台大农艺系主任林彦蓉说,他们系上有20多个老师,教育部核定的107学年博士班招生名额仅4人,一些研究将面临“有将无兵”困境。现在系上老师执行研究计划时,没有博士生可用,非常依赖硕士生,但硕士生2年就毕业,深入、长期或难度高一点的研究不容易进行。清大教务长戴念华表示,将一些博士班招生名额砍到剩下0人或1人,已让他们快“无法呼吸”,清大向教育部门提出以学院方式统招博士生,之后再依考生志愿分发到各博士班,提高报考意愿。戴念华说,教育部门依就业市场需要调整博士班招生人数,出发点没错,但如果最后演变成学生不被鼓励读博士班、老师的研究做不下去,那现有政策就有必要再斟酌。随着台湾社会少子化日益严重,高校招生困难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据《海峡导报》报道,1997年,台湾新生儿32万人,可到了1998年骤减少到27万人,2000年更是降到16万人。但从1994年起,台湾进入高校“疯长期”。1994年,全台只有23所大专院校,但为呼应所谓的“教改”,台当局此后鼓励私人兴学,使得大量高职、专科学校升级为大学。1997年,李登辉实行“增加高中和大学扩招”政策,陈水扁时代更加码为“一县一大学”,台湾就这样进入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全台高校最高峰时达到160多所的空前密度。除了“少子化冲击”与台湾高校“疯长”导致比例失衡,台湾《中国时报》2015年的文章也引述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教授戴伯芬的话说,博士就业管道愈来愈不通畅,也是降低学生就读意愿的原因。台湾交通大学环工所招生承办人就提到,学校整体研究所招生的状况都不是很好,连硕士班学生都不愿意继续升学,“我们学校临近新竹科学园区,大家都想早早毕业去工作”。台湾清华大学统计所也提到,硕士学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较于硕士班的热门,博士班反而无人闻问,一度造成2014学年度完全“无人报名”。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办公室主任陈书涵则表示,教育部门对博士生的规划没有长远看法,“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绝非大学没有教职需求,而是台教育部门放任师生比恶化”。也有台湾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在接受《海峡导报》采访时指出,在台湾少子化的趋势下,未来台湾高校生源呈滑梯式下降。因此,想继续生存的高校,必须拓展招生渠道,尤其是要增加对大陆和其它海外地区的招生。

佑磨

台湾107个博士班招生不超过1人 媒体:到了生死关头

台湾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图为“中时电子报”资料图片)台高校近年来招生困难,台当局教育部门更是大砍博士班名额,最近核定2018年各大博士班招生名额仅有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当局教育部门核定明年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共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教育部门表示,博士班若撑不下去就退场;但大学教授却说,博士生愈来愈少,各项研究面临“有将无兵”的困境。为避免“流浪博士”现象恶化,台当局教育部门近3年大砍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2018学年仅核定招4493人,比2017学年的4242人少251人、下降5.59%。台湾地区59所一般大学2017学年共有约900班博士班,但其中有34班招生人数是0人、73班是招1人,这107个博士班面临生存危机。2017学年招生人数0人的博士班,包括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清大、交大、阳明、中央等校组成)光电博士学位学程、北医奈米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及东吴大学微生物系博士班等。招生人数仅1人的博士班,则有清大历史所等5个博士班、中央财务金融系等10个博士班、中山大学通讯工程所等3个博士班、中正大学前瞻制造系统博士学位学程等8个博士班。招不到学生正在苦撑的博士班,是不是该考虑退场?台教育部门和大学教授的看法截然不同。台教育部门“高教司长”李彦仪对撤掉这些博士班毫不犹豫的回答“是 ”。她表示,一些重点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硕士生比博士生吃香,大学相关学系的重点就放在多招硕士、少招博士。但台大农艺系主任林彦蓉说,他们系上有20多个老师,教育部核定的107学年博士班招生名额仅4人,一些研究将面临“有将无兵”困境。现在系上老师执行研究计划时,没有博士生可用,非常依赖硕士生,但硕士生2年就毕业,深入、长期或难度高一点的研究不容易进行。清大教务长戴念华表示,将一些博士班招生名额砍到剩下0人或1人,已让他们快“无法呼吸”,清大向教育部门提出以学院方式统招博士生,之后再依考生志愿分发到各博士班,提高报考意愿。戴念华说,教育部门依就业市场需要调整博士班招生人数,出发点没错,但如果最后演变成学生不被鼓励读博士班、老师的研究做不下去,那现有政策就有必要再斟酌。随着台湾社会少子化日益严重,高校招生困难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据《海峡导报》报道,1997年,台湾新生儿32万人,可到了1998年骤减少到27万人,2000年更是降到16万人。但从1994年起,台湾进入高校“疯长期”。1994年,全台只有23所大专院校,但为呼应所谓的“教改”,台当局此后鼓励私人兴学,使得大量高职、专科学校升级为大学。1997年,李登辉实行“增加高中和大学扩招”政策,陈水扁时代更加码为“一县一大学”,台湾就这样进入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全台高校最高峰时达到160多所的空前密度。除了“少子化冲击”与台湾高校“疯长”导致比例失衡,台湾《中国时报》2015年的文章也引述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教授戴伯芬的话说,博士就业管道愈来愈不通畅,也是降低学生就读意愿的原因。台湾交通大学环工所招生承办人就提到,学校整体研究所招生的状况都不是很好,连硕士班学生都不愿意继续升学,“我们学校临近新竹科学园区,大家都想早早毕业去工作”。台湾清华大学统计所也提到,硕士学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较于硕士班的热门,博士班反而无人闻问,一度造成2014学年度完全“无人报名”。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办公室主任陈书涵则表示,教育部门对博士生的规划没有长远看法,“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绝非大学没有教职需求,而是台教育部门放任师生比恶化”。也有台湾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在接受《海峡导报》采访时指出,在台湾少子化的趋势下,未来台湾高校生源呈滑梯式下降。因此,想继续生存的高校,必须拓展招生渠道,尤其是要增加对大陆和其它海外地区的招生。

舐笔和墨

台湾省一博士到大陆当讲师,感叹说:这里的老师受人尊重

一个台湾的节目里面,主持人说:“在南宁,南宁的广西XX学院里面有一个讲师,在台湾拿到博士学位找不到工作。他(现在)在广西安家落户。一去当了讲师,拿的薪水很好,然后已经买了房子。听他怎么讲。”这个时候镜头转到了这位讲师,看起来年纪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他说:“我觉得在这里来讲的话,第一个它的氛围是我喜欢的,然后它的一个师资、学校的风气最起码是我期许的。然后我觉得最起码最起码这边老是是被尊重的。不是像台湾,我觉得老师其实是很卑微的。”这个时候这位老师轻微的摇摇头,露出些许不好意思的笑意。然后他继续说:“我自己所学能不能贡献在所谓的整个地球村体系内,我觉得那个对我来讲可能是更重要的。”这时候镜头一转,转到里一个女嘉宾身上,这位女嘉宾说:“过去我们都会觉得台湾很多人力(资源),不管是高阶或者高教的人力(资源),可能主要是到(大陆)沿海城市或省份,(而)他选择到广西。因为事实上大家知道有非常多的二线三线的城市他们也在起飞中,而且它需要大量的包含高教的人力(资源),或者是高阶的人力(资源)。再稍早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有很多顶尖大学的教师,已经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就像粽子一样的(一群一群的)直接到大陆去。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谈(的)一些事情,都让我们觉得非常的感慨。”其实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并不少见,几乎每个大一点的城市都有。而且在高校做老师的台湾博士也不少见,很多高校多很欢迎他们。他们本身也觉得比较受尊重,我感觉其实大陆人对来到大陆的台湾人都还挺好的。不过他说那里的老师受人尊重,我估计有不少人要羡慕了。

拘于虚也

台湾博士纷纷赴陆找工作 港媒: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6·18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中国台湾网6月19日讯 第十六届“6·18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近日在福州举行,大会设立福建省高校招聘台湾博士专区,吸引125名台湾博士到场洽谈。对此,香港中评社19日评论指出,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前一句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人的本性是向上的,要不断提升自己;后一句说的是自然客观规律,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自然往下流。 不只是台湾博士踊跃到大陆找工作,这两年来,台湾学生申请到大陆高校读书的人数激增,明显不符合台湾当局冷却两岸交流的政策。 为何要到福州找工作,有前往应聘的台湾博士说,福建惠台措施推出后,在一些方面可能福利会更好,机会也挺大的。此外,福建交通方便,福州、厦门都可以直飞台湾;福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台湾很像,也会让人更适应。 评论认为,近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大陆各地出现“抢人大战”,落户口、住房补贴、安排工作等等福利迭出,过去最让年轻人关心的实质性问题,这会儿仿佛都不是什么事,只要你来,都能解决。从这些现象看,福建乃至大陆各地争抢台湾人才,是再正常不过,如果视其为“统战”的政治阴谋,目的是为了“穷台”,肯定是错误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应让两岸人才自由流动,人为阻挠不会有效。若非对岸诱惑难挡,而留在台湾难以发挥,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离乡背井。就把西进谋职视为正常的人才流动吧,祝福每一位向上打拼、谋更好生活的人。(编辑 小兽)

松松垮垮

北大台籍博士生欲加入共产党,台湾很多人的“玻璃心”又碎了?

台籍党代表卢丽安意外成为这段时间的热门话题,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关注,而“卢丽安效应”还在持续发酵。日前,正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台生王裕庆公开表示,明年两会后他将向有关部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39岁的王裕庆是台湾的“外省三代”,王裕庆的祖父是抗战老兵,曾参加过驼峰航线(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的运输,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公务员,可以说王裕庆从小接受的就是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但自李登辉上台后,外省人逐渐被歧视,甚至连自己的籍贯都不能填写。正因为看不惯台当局这种荒腔走板的行径,王裕庆的父母带着他举家前往加拿大。而王裕庆和社会主义的结缘,却是在加拿大。早年,王裕庆就读于加拿大的约克大学,这是一所理念相对倾向社会主义的大学,里面还有一所白求恩学院。2012年,王裕庆选择来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在北大,他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深刻地了解了大陆和共产党。王裕庆说,事实上,他想要加入共产党的念头,从去年就已经开始酝酿,时间点远比卢丽安事件来得更早,这是他个人的政治信仰。当然,王裕庆此话一出,立刻遭到了岛内很多人的指责、谩骂。有人指责王裕庆“投机”,说他加入共产党是为了博取荣华富贵,更有人要求像对卢丽安一样“取消他的台湾户籍”。面对岛内“独派”的谩骂和人身攻击,王裕庆认为,台生加入共产党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台湾每天有那么多人去申请加入国民党、民进党,为什么就没看到任何人有意见,反而对他想加入共产党,却是拿放大镜检视,甚至是泛政治化的炒作。王裕庆说,台湾自诩为民主社会,民主社会不是就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信仰自由吗?尊重每个人的政治信仰吗?如果有人认为加入共产党这件事不妥,其实只是反映出台湾所谓的民主是“说一套,做一套”,正好说明台湾民主制度是有问题的。而对于王裕庆加入共产党就是“卖台”的指责,王裕庆说,他入党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只是希望可以为在大陆的台生发声,为两岸关系尽点力,多一个发声的管道,“这样才是真心爱台湾”。王裕庆还奉劝台湾有些人应该要收起“玻璃心”,学习平常心看待这件事,否则只是单方面表明台湾自信心不足的窘境。王裕庆直言,其实很多台生私下对共产党的理念都抱持赞同态度,只是台面上不方便去提罢了,就算他没有公开提出入党想法,也会有其他“王裕庆们”站出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而已。

吉利

台湾博士福州找工作 港媒评:人往高处走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前一句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人的本性是向上的,要不断提升自己;后一句说的是自然客观规律,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自然往下流。第十六届“618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近日在福州举行,大会设立福建省高校招聘台湾博士专区,吸引125名台湾博士到场洽谈。现场的场面,让人很自然想到上面那句话。不只是台湾博士踊跃到大陆找工作,这两年来,台湾学生申请到大陆高校读书的人数激增,明显不符合台湾当局冷却两岸交流的政策。为何要到福州找工作,有前往应聘的台湾博士说,福建惠台措施推出后,在一些方面可能福利会更好,机会也挺大的。此外,福建交通方便,福州、厦门都可以直飞台湾;福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台湾很像,也会让人更适应。近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大陆各地出现“抢人大战”,落户口、住房补贴、安排工作等等福利迭出,过去最让年轻人关心的实质性问题,这会儿仿佛都不是什么事,只要你来,都能解决。从这些现象看,福建乃至大陆各地争抢台湾人才,是再正常不过,如果视其为“统战”的政治阴谋,目的是为了“穷台”,肯定是错误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应让两岸人才自由流动,人为阻挠不会有效。若非对岸诱惑难挡,而留在台湾难以发挥,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离乡背井。就把西进谋职视为正常的人才流动吧,祝福每一位向上打拼、谋更好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