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招才引智培育创新引擎束于教也

招才引智培育创新引擎

2020年上半年,苏州地区经济和外贸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这离不开苏州在打造创新引擎过程中一系列吸引人才和智力资源的理念和举措。这些理念和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发展理念,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持续推动产业转型。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其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已超过25年,在“腾笼换鸟”过程中,导入哪些具有前瞻性和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新兴产业,一直是招商工作人员要反复权衡的问题。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紧紧抓住“招才引智”这个“牛鼻子”,通过海外招聘,招募和引进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项目领军人才,带动开发区项目的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向技术集约化方向发展。事实上,苏州以对标国际惯例、对标先进城市标准再“加一点”的力度,推出“N+1”特殊支持,招引高端项目,诚邀高端人才;苏州已经举办了12届“国际精英创业周”,以城市的名气、城市的家底、城市发展的美好未来持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支持人才在苏创业发展,不断上演“引进一个人才、创立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生动故事。转变人才鼓励模式,从单一的人才引进奖励形式向促进科技产业化转变,不断提高科技创业的成功率。一项技术从实验室发明到研究所实用创新、再到商业化或者产业化,往往需要科学家、发明家、职业经理人三类专业人才来实现以上的转化。针对以往单一的人才引进奖励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留住人才的问题,苏州的人才鼓励政策根据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实施分产业阶段、分人才类别的动态管控。例如,对于苏州重点发展的生物制药产业,不仅对携带知识产权归国创业的领军人才进行了重点奖励,同时还针对制药企业中紧缺的从事医药测试工作的大学生和高端管理人才给予了每月的稳岗补贴,以推动科研产品顺利实施产业化转化。政府主动补齐短板,引进和建立各类高校和研究院,促进产学研良性循环。苏州虽然域内大学较少但高居创新城市前列,这与苏州市政府一直以来主动补齐城市智力短板有关。2002年,苏州分别在工业园区建立独墅湖高教区、在苏州高新区建立国际教育园,已引进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并积极推动本地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同时,苏州近年来还加大了科研院所的引进,目前苏州拥有中科院纳米所、医工所等百余家“中字头”“国字号”研究院所和研发基地。此外,苏州的城市发展、产业规划、各类企业评审已经形成由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传统。苏州各级政府会定期组织产学研的对接会,市属国有投资公司会根据创新创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投资建设大型科技研发平台。疫情期间,主动作为,提升苏州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2020年初,苏州召开“开放再出发”大会并发布30条新政,其中人才新政4.0版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给予政策性奖励,最高可达每年40万元。苏州还计划建立境外人才工作、居留和出入境绿色通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办理最高时限居留许可、优秀外籍学生创新创业等提供最大便利。疫情发生后,苏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主动作为,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做好招揽各类人才的工作。除了政策升级、金融支持、平台助力,还在全球布局31家海外合作组织、15家国内外创客育成中心,打造苏州特色离岸引才品牌。综上所述,苏州以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创新人才生态、创新招募方式等一系列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保证,以招才引智为基础的创新成为苏州开放再出发的第一动能。(作者:徐天舒,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而不

“双一流”高校加速异地布局:人才东南飞之后,大学也往东南飞

地方两会季,高等教育照例成为其中一个热门议题。上海几位政协委员提交了“上海应该尽快增办若干所新大学”的提案,其中建议,在新建大学方面,可以参照广东模式,按照高起点的方式来进行。引进国内、国际一流大学的资源,通过办分校,或者是合作办学的方式,建设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一流的新大学。佛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十三五”期间,合作共建3所省属高校佛山校区和3所部属高校佛山研究生院;2021年将加快建设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等。2月5日,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东南大学合作共建苏州校区举行签约仪式。无论是从实际落地,还是相关人员的建议来看,高校异地布局,尤其是知名高校,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高校异地布局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年12月,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在威海建立山东大学分校,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在异地设立的第一所分校。198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0年更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这两所高校率先拉开了高水平大学到异地办学的帷幕。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的异地布局越来越多地流向了东部地区。在人才“东南飞”的同时,大学也在“东南飞”。尽管教育部已经原则上不再鼓励高校异地办学,但大学在异地设立研究院却变得愈加频繁。这种异地布局的背后,市场和地方政府的力量发挥了主要作用,一些城市利用经济杠杆获取高等教育资源,并成为受益者。但高校异地布局,对区域间的高教资源分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加剧东西间的高教资源不平衡?“双一流”高校主要流向东部近日,《中国高教研究》期刊刊发了一篇《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以下简称“《研究》”),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重点委托课题“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统计,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异地共设立了166个机构。在这166个机构中,有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区以及附属医院等4种,其中以研究院居多,分校区次之。在166个异地布局高校机构中,东部内部流动97个,西部流向东部20个,东北流向东部13个,中部流向东部15个。“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的主要流向为东部沿海城市,流向东部的新设机构占总数的87%。进一步分城市来看,“双一流”高校异地布局设在深圳的有38个,在苏州的20个,在青岛的17个,此外,在珠海的7个,在佛山、东莞、宁波的各5个。不难看出,这些都是经济较为发达而高校数量相对较少的城市。以深圳为例,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是唯一没有“双一流”高校的城市。但得益于引进的异地合作高校,深圳又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该校2016年招首届本科生,2019年录取分数线已明显反超本部。相比于经济发展可能在数十年内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却是百年大计,当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学的时候,往往面临着选择:是新创建大学,还是引入合作办学?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前主任吴惠琼曾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就这一问题作出解释,创办一所新的大学,需要几百亿的投资和几十上百年的积淀,深圳等不起。经过充分论证和调研,深圳决定创建一所新型的大学城,即通过引进一流名校进驻深圳办研究生教育,加快深圳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最终达到“服务城市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走出去”的高校而言,有的也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坚持一校一址的办学,的确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发展会受限。异地办学,能让这样的学校尽可能更多地获得发展机会。不只是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样有异地办学。高校异地建研究院成趋势2016年以后,教育部对高校异地办学政策收紧。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审慎决策建设新校区,原则上不支持、不鼓励跨城市、跨省建设新校区,特别是具有本科教学功能的新校区。2019年,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647号建议的答复》中再次强调,异地办学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包括稀释高校原有优质教育资源品牌;伴随异地校区设立,学校办学规模扩张和区域布局扩大,导致学校规范统一管理呈现效应逐步递减和高校内部治理水平下降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双一流”高校与异地城市合作,建设研究机构,成为新的主要合作方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最近的公开信息梳理发现,仅从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双一流”高校就频频推动异地建设研究机构。2020年11月初,厦门大学校长会见苏州市领导,将在昆山设立研究院。同在11月,杭州萧山区政府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建设总投资将达到50亿元。11月下旬,成都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上海交大天府科技园、上海交大(成都)研究生培养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成都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和高端数控制造装备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和项目。“双一流”高校在异地建研究院,动力何在?一篇《高校异地研究院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论文指出,异地研究院建设提供足够的办公试验场所,加速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以此来增加学校自身研究成果的需要。同时,异地研究院建设可以让高校从地方和企业获得项目经费,扩大资金来源,加强自身科研实力,也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引进更多优秀人才。而对于城市而言,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但高教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引进顶尖高校布局研究院,能为当地在创新发展中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撑。如何看待高校资源的区域均衡?“双一流”建设高校流向发达地区,似乎对于当事高校和城市而言,是一种双赢之策。但另一方面,上述《研究》指出了隐忧,“双一流”建设高校正纷纷“东南飞”,东部城市不仅成了“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聚集地,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资源扩张流向的聚集地。而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不仅没有得到高水平大学的跟进或支撑,相反却遭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冷遇,着实令人担忧。以兰州大学为例,这是黑河-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以西的唯一一所部属重点大学。在兰州大学2019届3334名迈向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中,有1663人留在了甘肃,占比约为50%。这很大程度意味着,尽管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高校面临着教授、人才流失等困境,但在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培养大学生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一些西部高校在东部开设校区,在招生环节就可能对校本部带来冲击。一所“双一流”高校广东校区的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借助城市的吸引力,新校区在招聘老师甚至招生方面的确有不小的优势。上述《研究》指出,一些“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区的录取分数在逐年攀升,意味着分校已开始面向全国争抢优秀生源,由此可能导致中西部高校的生源质量逐步下降,进而使中西部高校与东部高校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研究》指出,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对一个强国而言,其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都有一个战略考量。以高等教育引领经济发展,是许多大国经济腾飞的先例。相反,以传统的眼光看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即经济发展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可能性,这固然没错,但若只看到这一点,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就会陷入马太效应的“逻辑怪圈”。一位教育观察人士认为,高校异地布局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如果欠发达地区高校扎堆去发达地区办校区、招生,的确需要加以限制,否则会导致资源的分散,对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学生造成不公平。但高校到发达地区办研究院,并非资源的流失,可以理解为借地缘吸引人才,使高校本身受益。储朝晖则向记者表示,不同地区的高校,确实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面临的办学条件也不一样。高等教育要实现均衡,比基础教育均衡难度甚至更大得多,未来可以探索在管理机制方面让大学有更大的自主性,让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也可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作者:王帆编辑:李博责编:金珊

杨简

中科大苏高院:校园规划800亩,计划招生六千人

中科大是1958年才建校的中国最年轻顶尖大学,建校第二年就入选全国重点大学,短短六十余年时间就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国际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中稳居全球前100名。苏州则是中国最强地级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在这里既能欣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古典园林的雅致,也能感受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中心城市的繁荣和富庶。中科大和苏州的相遇又会带来什么?为了率先办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深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今年六月,中科大与苏州市签约合作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共同开启了校城合作的瑰丽新篇章。根据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发布的人才引进简章显示,苏州高等研究院规划校园总面积近800亩(远超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0余亩的面积),总建筑面积接近30万平方米,近期将新建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等实验大楼,新增总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传闻,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地块将划归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使用。科大苏高研院是围绕2003年中科大在苏州独墅湖畔设立的苏州研究院转型升级扩容而来,目前电子地图上中科大苏研院地址也更名为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据悉,原中科大苏研院仅占地面积229亩,建筑面积达7.61万平方米,如今全新规划建设的中科大苏高院相较原苏研院足足增加了600亩校园用地和2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科大苏高院不仅仅是面积大大增加,在学科设置和招生层次上也有了质的变化,俨然要建设为没有校区之名却有校区之实的异地校区。根据中科大苏高院的总体规划化方案显示,中科大苏高院将设置5个二级学院,包括量子电子学研究院、纳米技术与应用融合学院、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融合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学院和国际学院,与原苏研院的软件学院和纳米学院的设置有巨大变化。同时,中科大苏高院还将就相关学科发展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深度合作办学。另外,中科大原苏研院围绕软件学院和纳米学院仅招生研究生加以培养,现在的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将招收本科生(有望成为继中国人民大学后第二所在苏招收本科生的985大学),进行本硕博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本科生招生目标每年两百人,实行合肥+苏州两地培养,苏州高研院整体在校生计划保持在本硕博6000人左右,将成为中科大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级学院和计划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师资也成了必须要提前解决的难题。中科大苏高院早在今年5月份就率先启动了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大规模招聘行动。面向符合国家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和中科院人才计划(简称 A类)的海外人才给予总额可高达1600万元的科研经费、250万生活补贴和100万以上房补以及配偶子女就业入学落户照顾。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最终计划未来引进100名左右的国家杰青、长江特聘教授、国家优青、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国家级人才头衔的学者加盟。中科大在苏州设立高等研究院有利于拓展办学空间,争取更多办学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硕博研究生就地就业。同时,现阶段不急于更名为异地校区而以研究院冠名,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纷争麻烦,为学校潜心发展和促进苏州转型升级都是双赢利好。牵手最强地级市,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来了中科大校长亲自赴苏部署,苏州高等研究院来了

活地图

2021年,我为什么坚定的留在苏州

苏州,作为一个拥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关注与惊叹: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一名、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不断流入的人口也成了焕发城市活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和一个有抱负的人,总是会互相吸引。据苏州市公安局最新统计,2020年苏州市总户数为246.4万户,总户籍人口为744.3万人!相比于2019年,全市户籍人口增长了217314人,增长率为29.63‰。对一座城市的感情有许多种,对于每个人来说,留在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理由,有人从小生长在这,留恋苏州;有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为了生计;有人基于对这座城的向往,为了自由和梦想……/图源自网络你为什么留在苏州呢?1苏州,是个小桥流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同时也是座个摩登现代时尚有余的城市,细细数来,似乎总有一个理由足以让人爱上这里。大学毕业后,我身边有很多人坚定的留在了苏州,也有一部分人回了老家,今天我也问了问身边很多人,为何会坚定的留在这个城市?每个答案中都藏着一段故事。↓↓↓@Sinr:本人在苏州生活了10多年,也跑遍了全国很多的地方,觉得苏州是全国最宜居的地区之一,苏州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较好。苏州的道路修的都挺好,无论是市区的主干道,还是连接郊区的通道,路面都很平整;苏州城建做得很完善。园区的现代美,古城区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很吸引人的。健身步道环绕古城和金鸡湖,各种体育娱乐设施配套齐全,可以近距离欣赏高水平艺术作品和体育比赛。/图源自网络@好姑娘光芒万丈:老家是连云港的,房价便宜,但工作机会没有那么多,之前我是在上海工作的,天天地铁排队排一个多小时,上个班我要花三个小时,工资确实高,压力也大,某天忽然醒悟,这还没奋斗出什么,自己先挂了怎么办,权衡再三,来苏州了。苏州,没有像上海一样步履匆匆,只要你努力奋斗就好。当你下班后穿过古巷,潺潺的流水伴随着隐隐约约的小曲,绷紧的神经和沉重的疲倦便会轻易的随之消散,苏州远比想象中要美好。/图源自网络@一二三四五六七:苏州的中小学教育有一点很好,就是一直在努力建设新的学校,并尽最大力致力于教育平等,除了老牌学校之外,新的中小学不断涌现,而且实力可观。也就是说苏州不会致力于把少数几所学校做的无比强大,而是致力于整个城市的学校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去积极建设并做强,以园区为例,从最早只有星海,到现在起码有不下10所小学实力可观。除了教育,医疗也在迎头赶上,苏州的院士数量全国领先,人均预期寿命位居全国前二,这些都说明了苏州的过人之处。/图源自网络其实你对一座城市的热爱,主要还是因为你在那里遇到的人,发生的事,你的回忆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逃离这里的理由有很多,而留在这座城市一个理由就够了!2看了很多朋友选择留在苏州的原因,让我不得不感慨,苏州这座城市就是这样,方方面面,总有一个细节,让你一不小心,就深深地爱上了它。1、苏州让梦想有处安放,蕴藏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经济高速发展的苏州,已经迅速跻身于新一线城市的行列,是全国最强地级市。如今更是被戏称为“苏大强”。2020年,苏州大市生产总值(GDP)突破2万亿元!江苏第一!占全国总GDP2%!苏州凭一己之力,紧跟一线城市,碾压一众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可发展空间巨大。苏州2020年上半年工业产值突破15500亿,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6%,由此苏州超越上海,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一个城市的经济活跃度以及竞争力一般通过上市公司数量决定。截止2020年12月底,苏州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约180家,排名全国第6。此外,有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八大新兴产业支撑苏州经济持续快速上涨,增大了对高端人才及技术工种的需求;......可以看到,苏州城市发展脚步越来越快,或许1000个人会有1000种留在苏州的理由。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于其他地市来说,苏州这么强的经济实力,也蕴藏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苏州是一个让人越住越爱的城市,她独特的魅力总是吸引着与之气质相同的人们,在这里留下他们的青春,也留住了他们的未来。/图源自网络2、苏州城市性价比更高。城市其实也有性价比,不过生活中不太被提起,这缘于中间掺杂了太多主观因素,因为资源和成本复杂多样,我们就可支配收入和房价两个主要的因素,以一线城市中的王牌北京和新一线城市苏州进行对比,来看看两个城市的性价比。据智联招聘统计,2020夏季求职期平均薪酬城市分布,北京平均薪酬为11569元/月,苏州8469元/月;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全国各城市租个单间,北京月平均房租为2748元,苏州月平均房租仅为950元。以平均薪资和平均房租计算,去掉房租,在苏州工作可支配收入最多可达7519元/月,在北京工作可支配收入可达8821元/月,相差仅1302元,这中间可能还包括大城市更昂贵的交通成本、饮食成本,但生活体验和质感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再从房价来看,据中国行情网的数据来看,目前北京的房子均价为64918元/㎡,苏州房子均价为22706元/㎡,北京房价比苏州高出185.91%。此前,贝壳研究院发布《2020城市刚需报告》,首次盘点了主要城市刚需上车基准线。其中北京(350w)、深圳(345w)、上海(295w)刚需上车门槛最高,组成了300w区间的第一梯队,领跑全国;而全国第一地级市,GDP总量常年霸榜全省的苏州最低上车门槛仅为159w,对比其他新一线城市诸如杭州(226w)、南京(190w),门槛更低。综合来看,显然苏州这个城市的性价比更高。3苏州这座城市,它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包容了每一段故事,演绎着每一份喜怒哀乐。也许,苏州未必是最好的城市,但在这样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或独自美丽或彼此成就,你可以拥有无限的精彩,遇见更好的人,往更远的未来前进。大概,这就是我想留在苏州的意义吧。你还记得是什么理由,让你下定决心留在苏州的吗?转自:苏南房地产观察

五逆

赛诺菲中国首个全球研究院启用 聚焦三大疾病领域早期研发

4月13日,赛诺菲宣布,其中国首个全球研究院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落成启用,这是继法国、美国和德国之后,赛诺菲建立的第四个全球研究院。记者了解到,位于江苏苏州的赛诺菲全球研究院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拟在未来五年内每年投资近2000万欧元,预计明年年底前招聘50余名科研人员。赛诺菲苏州的全球研究院实验室局部“赛诺菲在苏州的全球研究院不做me-too或me-better(仿创药),而是要做到业内首创,人无我有。”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贺恩霆向记者表示,赛诺菲在苏州的全球研究院将提升在肿瘤、免疫和炎症三大领域的早期研究能力,通过加快基础研究以及药物研发来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赛诺菲是全球四大疫苗巨头之一,贺恩霆表示,时至今日,赛诺菲并没有计划在苏州全球研究院开展疫苗相关研究工作,但赛诺菲重视中国疫苗工作。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跨国药企的重视,其中建立研发中心/研究院成为其植根中国的重要方式。不过,跨国药企研发中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以2017年为例,礼来关闭上海了中国研发中心,葛兰素史克则宣布关闭上海的中枢神经研发中心。“可能是时机不对,实际情况正在变化。”谈及有中国研发中心关闭的情况,赛诺菲中国研发负责人Denis Bonnet博士向记者表示,中国现在加入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此外,科学的大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研发中心针对某一疾病或系统进行研究,现在转向了免疫学、生物学研究;过去的研究以疾病为单位进行关注,如今则关注治疗路径,某一个靶点可以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赛诺菲中国研究负责人肖昌春于今年2月加入赛诺菲,成为苏州的全球研究院负责人。此前,他在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系任副教授,并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担任教授,在免疫学方面多有建树。肖昌春认为,过去四十年,中国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源头创新”还有所欠缺,而想要在生物医药领域做好源头创新,需要人才、资源、信心、环境等几个必备因素。当前,中国在政策、实力等方面都具备了条件,赛诺菲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在苏州成立全球研究院是一个好时机。对于研究院未来的发展,肖昌春表示,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赛诺菲在全球有四个研发中心,苏州的全球研究院将与其共同合作,开展研究。另外,苏州的全球研究院起到桥头堡的作用,可以让赛诺菲通过这里与国内的研究院校、生物医药公司等合作,找出新的靶点,开发出新的药物,共同造福中国以及全世界。来源:澎湃新闻审读:谭录岗

大方体之

中国人工智能20城之苏州

近日,2019中国人工智能峰会(CAIS2019)在南京隆重召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组织评选的8家人工智能示范园区正式公布,其中苏州占据了2家:苏州高铁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园和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作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智能制造基地,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形成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聚焦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产业格局,产业链已集聚400 多家领域内企业, 培育了思必驰、聚合数据、科沃斯等一批明星企业,但还缺乏像BAT、科大讯飞等具有行业示范、辐射带动的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较少,核心人才不足是阻碍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几年,苏州探索通过举办会议、会展和赛事等方式来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依托中国计算机学会等知名学术机构,有效聚合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各层级资源人才。一、苏州画像活力之城,智造之城苏州依托科创实力、研发投入及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列省内智慧城市首席。同时,凭借与上海临近的区域位置,在人才引进、产业对接上占据一定优势,目前苏州已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苏州AI画像聚焦智造、自动驾驶苏州除了在政策上全方位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重点聚焦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优势领域,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图谱:应用层:在应用层面呈现集群效应明显,全面开花的局面。涉及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安防、金融等,其中智能制造、自动驾驶领域集群优势明显。技术层:在技术层面主要聚焦于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领域,涌现出包括思必驰、华兴致远在内的一批本土企业。基础层:在基础层面,主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优势产业拓展行业应用,涌现出包括天聚地合、博纳讯动、科大国创等明星企业。二、苏州人工智能政策重视AI发展,人才政策显眼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政策方面优势明显,自2016年以来,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加速、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以及人才创业创新需求,发布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已多次出台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政策,涵盖高端人才招聘补贴、大学生实习补贴、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奖学金、安家补贴、薪酬补贴、子女入学、安居等多项优惠政策。苏州AI政策两家人工智能示范园区2019年在“中国人工智能峰会”中,苏州国际科技园、苏州高铁新城成功入选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园区。苏州国际科技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等创新示范基地。苏州国际科技园旗下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和下一代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以打造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品牌为目标。目前,苏州国际科技园目前已培育、引进人工智能公司超过200家,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呈现,产生了思必驰、盈联智能、清睿教育、跨界软件、车萝卜等一批园区特色企业,涉及家居、交通、安防、教育、医疗等多个应用领域和场景。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苏州高铁新城位于苏州相城区,临近苏州高铁北站,占地面积约28.5 平方公里。由于成立时间较晚,目前园区吸纳的企业主要聚焦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及大数据三大领域。目前,苏州高铁新城目前已培育、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超过150家,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苏州高铁新城的产业集聚度与技术积累优势较为凸显,涉及算法集成、激光雷达、C-V2X、仿真测试等企业,涌现出 Momenta、智加科技等一批优秀的科创企业。园区政策千亿产业基金,虚位以待苏州人工智能布局尚在发展初期,企业成立时间较短,研究经费有限,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苏州政府积极引导投资机构设立产业基金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达千亿。三、苏州人工智能项目相城区、工业园区,你追我赶据算力智库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苏州255家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相城区,分别为188家、57家。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成立于最近5年,其中以2018年最为密集。苏州AI企业分布优势产业,重点突破在行业细分上,苏州的人工智能公司较多集中在自动驾驶(交通出行)、智能制造、云平台及大数据等行业细分,其中智能制造涌现了包括华兴源创、江苏北人、瀚川智能在内的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交通出行领域则产生了奇点汽车、智加科技、Momenta 等明星企业。云平台以及大数据服务包括各种数据服务、企业服务、智能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等,代表公司有博纳讯动、天聚地合等。机器视觉、自动驾驶、智能智造及智能语音四个方面的代表公司分别为:华兴致远、魔门塔(Momenta)、华兴源创、思必驰。四、苏州人工智能科研力量科研院校与机构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重要场所。由于苏州高校资源较少,人才吸引力不足,因此苏州持续加大投入,拓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同时,引进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落户苏州相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提升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截至2018年底,在苏州聚集了包括中科院电子所、计算所等多家国家队科研院所、中外知名高校设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或实验室,为苏州发展人工智能持续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科研机构:2006年,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2017年,中科院自动化所苏州研究院2017年,中科院计算所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企业实验室:2010年,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院2012年,华为苏州研究所2013年,微软苏州研发中心2016年,苏州百度开发者创业中心2017年,苏州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研究院2017年,科大讯飞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高校研究院:2001年,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2005年,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2007年,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2017年,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作为以智力和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区域,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增长和产业集群的浓缩体。政府通过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发挥各类资源的集聚效应,从而为园区内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优质的整合资源。尽管苏州市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属于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第一梯队,但由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较少,核心人才严重不足是阻碍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虽然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存在产业集群效应,但集群标签尚不突出,仍然缺乏像BAT、科大讯飞等具有辐射带动的龙头企业。未来,需要将优势产业领军企业进行重点培养,投融资层面也适当倾斜,着力培育一批龙头明星企业,才能带动整个区域的人工智能行业。来源:算力智库

春风镇

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青年创新大会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助力产才融合发展,加快青年人才引育,12月12日,由苏州工业园区团工委、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团工委主办,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苏州独墅湖科教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科教发展促进会共同承办的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青年创新大会暨第六届苏州独墅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独墅湖青年创新创业港圆满落下帷幕。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志刚,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副书记汤宁,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潘瑜,苏州工业园区团工委书记丁令德,苏州工业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陶敏,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琰等参加活动。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团工委和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联合组织实施“菁英工程”,围绕园区“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目标,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创新人才招引模式,进一步完善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生态圈。“菁英工程”聚焦“菁英学员”,扩大“菁英就业”,助力“菁英创业”,以一场产业培训、一场技能培训、一场企业直播以及N场线上招聘会的‘3+N’模式,打造出“菁英课堂”“菁英直播”“ 菁英招聘”三大品牌。依托独墅湖创业大学、独墅湖科教人才市场及圆才等平台,三大品牌梳理青年求职、就业过程中的需求和痛点,由“菁英课堂”在线进行园区产业发展现状介绍、职场技能培训等活动;“菁英直播”通过线上直播走进企业,与企业HR、总经理等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企业招聘岗位等信息;“菁英招聘”则通过对接圆才的企业数据库,为青年求职提供精准匹配。全年共推出了14门“菁英课程”,举办了12场“菁英直播”,构建出包含196家“菁英企业”的资源库,提供的就业岗位获得简历投递超2500份,其中185名菁英学员通过“菁英工程”的匹配,留在园区就业创业。现场,苏州赛分科技有限公司市场专员郭彦君作为“菁英工程”优秀学员,分享了她通过“菁英工程”提前了解就业环境,学习职场知识,圆跨行就业梦想的经历。为确保青年在园区放心应聘、舒心就业,园区团工委同步推出“菁英伙伴计划”,着力构建青年求职、创业供需的完整服务链。现场,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苏州独墅湖科教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科教发展促进会、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江苏北人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赛分科技有限公司及智慧芽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获首批“菁英伙伴计划”授牌。随后,第六届苏州独墅湖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项目“Speed Map—实时三维地图和空中影像分析平台”“5G竖屏短视频文化创意交互平台”进行了现场路演。第六届苏州独墅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2020年10月启动,来自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大学等55所中外院校、231个项目报名参赛,项目涵盖能源材料、生活服务、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经过材料初选、专家网评、线上路演等环节,从中优选出27个入围项目参加线下决赛。最终,经过激烈角逐,“工业设备智能预测性维护平台”“商用车线控底盘系统领跑者”“Speed Map—实时三维地图和空中影像分析平台”“5G竖屏短视频文化创意交互平台”共4个项目获得特等奖,“锦华生态: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技术及产业化开拓者”“无源助力外骨骼研发与产业化”“南方健康”“智热科技——高效换热技术的领跑者”“绮纱自染——全球领先的结构色纤维调色板”“多功能超吸附净化设备——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的领航者”共6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另外大赛还产生了二等奖11名,三等奖若干名。现场,独墅湖青年创新创业港正式启动。青创港坐落于科教创新区体育中心一层,建筑面积近1800平方米,拥有13间独立办公室,40个敞开式工位,七个规模不同的智能会议室,超过200平米的4块休息区,优质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满足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办公空间需求;青创港服务于园区3万余名青年创业人才,搭建了实体教育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将“教育实体化”和“创业成果化”落到实处,通过结合园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整合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开展创业精品课堂、青年创客大赛、创业训练营等活动,构建务实开放、友好协同的实体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苏州工业园区始终致力于为青年创新创业、安居乐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激活青年创客的热情与潜力。科教创新区作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资源和基础,将始终坚持面向全国大学生开放,结合园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新兴产业方向,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有效推进青年人才科研项目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区域创客氛围,增强区域创新浓度,以前瞻性、方向性、指导性的思维与见解,推动创新创业常态可持续性发展,凝聚更多青春力量,持续助力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瞿小飞 徐婧 金杉)

居委会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值得报考吗?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普遍遇冷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让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出国深造,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受其影响,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中外合作大学的文理科第一次统招均未完成计划。那么中外合作真的不值得报吗?下面我们看看中外合作办学中性价比超高的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19年录取专业录取分(理科)2020年院校投档线(理科)2019年录取专业录取分(文科)2020年院校投档线(文科)人大苏州校区介绍: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苏州校区,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是人民大学国际化的窗口;是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是优势学科国际化拓展与提升的重要平台。中法学院介绍:这里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法语教育基地; 这里是我国唯一在苏州招收本科学生的985高校; 这里是我国最重要的跨东西方文化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这里是真正意义的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高度融合的典范。中法学院办学地点在哪里?中法学院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立足历史名城苏州。苏州是中国最典型的美丽城市,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底蕴,又兼具包容开放的国际化元素,既接法国-上海-苏州的交通便利,又承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成果,同时怀抱苏州工业园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享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在2012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称号。区内院校与美、英、法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3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是迄今全国唯一一家兼具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种类最全与高等教育学历体系最完整两大特色的区域。一流人才的培养依托一流的环境,苏州校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化办学的窗口与跨文化复合人才的培养基地,突破了一般大学人才培养的限制,更利于实践灵活、前沿的国际化培养方式。中法学院是独立学院吗?与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何区别?中法学院绝不是社会上所认为的独立学院、留学预科机构,或者一般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她是下设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其它招收本科生的学院性质相同,与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留学预科机构完全不同。学生毕业时达到学历、学位获取条件的,可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方合作高校的本科文凭,以及法方合作高校的硕士文凭。中法学院的学生是否是统招生?和本部其他专业的学生是否有区别?中法学院通过全国高考统一招生,所录取学生均为中国人民大学正式统招生,与本部其他学院的学生性质是一样的,具备学历生注册学籍,完全不同于社会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的“培训”性质或“预科”性质的学生。中法学院学生在读期间户籍、档案、组织关系由北京本部统一保存管理,只是培养地点在苏州。中法学院“合作培养、多重学位”的特色培养模式是怎样的?中法学院招生专业有哪些?各自的特色与核心课程分别是什么?中法学院专业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经济、数学及传媒的顶尖强势学科资源及文化底蕴,设有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法语及数学与应用数学四个专业。(下面只介绍在辽宁省招生专业)金融学专业(文理兼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金融分析、运作及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与金融学概述、管理学概述、财务会计、经济分析、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学、金融数学、金融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文理兼招):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经济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熟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并具备开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经济与金融学概述、管理学概述、经济分析、财务会计、国民经济管理原理、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公司组织行为学原理、经济、法律与社会问题研究、国际经济学、企业国际化管理等。法语专业(只招文科):摆脱了传统的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兼备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怀,既精通法语,又通晓国际贸易、法国文学、法国文化,具有创新能力、卓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法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法语精读、法语基础语法、实用法语、法语口语技巧、法语写作技巧、法语音调与朗读、法语视听说、高级法语、法国文学、管理学概述、英法互译、应用法语、法律原理概述、经济与金融学概述、法语语言学、法语文学文本阅读、话语分析概念与方法、文学文本研究等。中法学院各专业分别和法国哪些学校合作?这些学校怎样?金融学专业与KEDGE商学院合作;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与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合作;法语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索邦大学合作。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成立于1289年,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大学之一,现今是法国著名的国立重点文科大学。学校自中世纪以来,成功地融合了文学、语言、艺术、人文科学等诸学科领域,以其深厚的人文科学研究而闻名于世,并见长于社会经济管理专业、语言文化专业,是法国南部地区最重要的学府。著名校友:文学名著《巨人传》拉伯雷、实证主义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KEDGE商学院马赛高等商学院(EUROMED) 和法国波尔多高等商学院(BEM)历史悠久,分别创建于1872年与1874年。马赛商学院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商学院,拥有百年历史,位列世界一流、欧洲顶级商学院行列,优势学科为金融经济学。波尔多高等商学院由波尔多工商会创办,提供商业、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高附加值教育课程,在工业管理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两所法国顶级商学院于2013年7月正式合并为KEDGE商学院。KEDGE商学院在法国所有商学院中,本科阶段教育排名第一,学术研究排名第二,财政预算排名第三,工商管理硕士排名第三。学校享有法国高等商校认证和国际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及AMBA(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三大权威认证。其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其管理学在法国排名第一,金融时报排名全球第37。索邦大学创办于1257年,是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语言文学研究的圣殿”,在各种学术研究中一直处于领导地位。学校不仅拥有国际一流的教授、专家,还聘请几十位世界著名学者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任教,无愧于世界人文社科领域顶尖高等学府的称谓。大学坐落在学府林立,艺术气息浓厚的巴黎拉丁区,拥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校园和历史悠久的著名建筑。在2018泰晤士欧洲教学排名中,索邦大学位列欧洲第3,仅次于英国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 2020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7位,在US NEWS学科排名中,索邦大学数学专业世界排名第2。学校培养了多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著名校友: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等。学生毕业时获得的国内毕业证书是何种类型?学生本科毕业达到中方条件者可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达到法方条件者可获得法国国家本科文凭。如果选择本硕连读,硕士毕业达到法方条件者可获法国国家硕士文凭。法国本科、硕士文凭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均予以认证。中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校本部其他学院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中法学院在读期间是否可以转专业?中法学院的学生在读期间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中法学院各专业之间申请调整专业,但不可以转入学校其他专业。每个专业转出和转入的学生比例均不超过当年该专业招生人数的10%。没有学过法语的考生可以报考吗?法英两种语言同时学习是否能有保障?可以。中法学院的法语专业只招收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中外语为英语和法语语种的考生,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无高考外语语种限制。目前为止,招收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法语零起点,学校安排有专门的法语课程,保证学生用法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英、法双语并行,非但不会对语言学习造成影响,相反会大大促进英法两种语言水平的提高,使其具备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外语应用能力,突出的语言能力已成为中法学子独有的竞争优势。英语属于基础课程,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第三学期之前为必修课,第四学期为选修课。从教学效果来看,中法学院学生的英语能力普遍较高。在2019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中,中法学院四级考试总通过率100%,平均分537.8分;六级考试总通过率90.51%,平均分513.7分,远超一般985、211高校水平。法语是中法学院学生学习的基石,目前保持着良好的教学水平。在2019年全国高校法语专业四级考试(TFS4)中,中法学院2017级学生通过率达96%。平均分为74.84分,高于全国平均分20.83分,优秀率达48%。在2019年全国高校法语专业八级考试(TFS8)中,中法学院2015级法语专业学生通过率为88%,平均分为66.51分,高出全国平均分12.06分。中法学院校园文化氛围如何?和北京是否保持紧密联系?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为核心,中法学院同样秉持这一理念,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生活体验。中法学院学生组织完备、学生社团众多,现有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艺术团、社团联合会、人大江南通讯社、广播台、职业发展协会、朋辈小屋、中法足球队、雅和乐社、模拟联合国、中法交流协会等二十余个学生组织和社团,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除大力发展学生组织以外,中法学院还积极创造充足机会与良好条件,鼓励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体育活动。中法学院举办的“五四”青春歌会、“梦想舞台”校园歌手大赛、“姑苏弦歌”新年晚会、高雅艺术进校园、中法教育文化节、“职海引航”职业导师生涯引领计划、外国名家论坛、名家艺术文化概论等文体、学术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验。同时,苏州校区也在区域内充分发挥着学生文化阵地的示范带头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法学院一直与北京本部保持紧密的联系,校本部每年都有大批教师来苏为中法学院学生授课,中法学院每年均组织学生参与校本部军训、国际小学期、学生代表大会、“一二九”合唱节、校运动会等。校本部和中法学院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也积极组织开展京苏两地的交流活动。此外,就业信息方面也与本部共享。中法学院的学费和生活费如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政府部门核准,中法学院学生在国内以及第三年、第五年在法学习期间学费均为每人每学年60000元人民币,同时正常享受学校的奖学金项目。如遇国家有关政策调整,执行调整后的收费标准。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住宿费用约为每人每学年2200元。在法国期间生活费折合人民币约为每人每学年10-15万元。中法学院学生国内、国外期间居住生活情况如何?在国内学习期间,学生统一居住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生活区。生活区建有食堂、餐馆、商场、超市、运动场、药店、诊所等各类配套设施,非常便利。本科生宿舍内装有空调,设有独立卫生间。学生公寓由专业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服务,全力保障学生安全,营造良好居住生活环境。在法学习期间,法国合作高校将帮助同学们统一安排住宿,居住环境安全、便捷。价格根据地区不同有所不同,法国国家有补贴。一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学校,20分钟左右。中法学院学生就业形势如何?毕业后如何择业派遣?中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可以有多元化的选择。目前,本科毕业生除继续攻读法国硕士项目外,近年来每年有约半数学生进入诸如中国人民大学校本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埃塞克高等商学院、里昂高等商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其他一流高校学习。直接选择就业的学生也进入公安部、国家安全局、北京市财政局、四大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银国际控股、中融国际信托、国联证券、林肯国际投行等知名机构工作。本硕连读的硕士毕业生,有的选择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校本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继续读博深造;选择就业的学生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特的国际化视野,绝大部分进入中国银行等四大行、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法国外贸银行、巴黎银行、国都期货、中信建投、中债资信、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证券、银华基金、嘉实基金、赛伯乐投资、中国结算公司、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毕马威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机构工作。中法学院学生赴法国攻读硕士项目后就业单位一览:本科毕业选择就业的学生,由中国人民大学予以派遣。在法攻读硕士的本科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仍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就业指导支持,可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予以派遣。马老师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

多诺玛

苏州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传递这些重要信息

4月8日,市政府召开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21年全市教育重点工作。副市长曹后灵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马九根主持会议。曹后灵指出,过去的2020年,全市教育系统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经历住疫情的严峻考验,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双胜利”。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新建改扩建40所中小学幼儿园市政府实事项目开工率达100%,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82所,增加学位7.17万个。普通高中持续扩招,满足老百姓就读普高的意愿。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双一流名校、大院大所落户苏州。教师队伍建设稳步前行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正高级中小学教师和省特级教师等高层次教育人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的质量和数量均名列全省第一。实施“名校优生计划”,吸纳了一批北大清华、C9高校和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来苏从教。教育发展质量持续攀升全市全市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持续提升,苏州籍大一新生身体素质抽测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夺得十年来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江苏省首枚金牌。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深化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入选教育部2020年度“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名单,张家港、太仓获评全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2020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9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苏州公共教育领域满意度得分全省第一、全国第三,位居15个GDP万亿元以上城市首位。曹后灵强调,要深化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苏州经济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提出新要求;老百姓多元化需求对教育提出新期盼;人口变化对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新挑战。全市教育系统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站稳人民立场,持续推动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要继续砥砺奋进,全面开启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加快学校建设步伐。要持续优化资源布局,努力形成与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适应的教育资源新布局。加强部门协同,统筹各方资源力量,着力解决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大教师引进力度,推进教师招聘改革,吸引更多高层次大学应届毕业生来苏从教。激活办学从教活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抓好抓实高考复习备考工作,确保新高考平稳落地。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要推进集团化办学,更高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高质量推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动信息化提质增效。要优化校园视觉环境,完成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政府实事工程。提升服务发展能力。要提升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快打造国家现代职业教育高地城市。加强全市高等教育发展统筹指导,加快制定全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推动高教资源在全市各板块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凝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扛起领导责任,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切实履行好政府教育职责。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项目优先,加快推进市政府实事工程新建改扩建40所学校和“义务教育薄改”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等项目的创建。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强化科学考核,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树权威、真有力,构建督政、督学、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发展合力,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曹后灵强调,全市教育系统要保持发展定力,各地各校要各展所长,在比学赶超中相互赋能增效。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要全力支持校长办学治校,把更多权限放给学校、放给校长,支持校长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创新。要更加关心厚爱广大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营造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通报了2020 年政府教育履职情况考评结果,布置2021 年全市教育重点工作。周志芳指出,要立足于“站得更高”,顺势而进强化政府教育履职,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率先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以“站得更高”看待成绩,进一步增强改革发展信心。各地政府年度教育履职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改革成果更加显著,发展水平更有质量。以“站得更高”审视差距,进一步激发奋勇争先动力。各地年度教育履职情况的考评层次均为优,但仍有瓶颈问题需要关注。在分析内外部原因的基础上,各地各校要牢牢扛起教育优先发展的政治责任,做到敢想不畏难、敢闯不退缩、敢干不懈怠。以“站得更高”优化指标,进一步推进评价科学精准。教育督导是为了更好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政府教育履职任务清单将更加注重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更加注重补齐教育资源短板,更加注重支持区域改革创新。要着眼于“抓得更准”,紧扣目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一要紧扣全市教育“一盘棋”的整体布局。全市教育系统要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构建“大教育”发展格局,努力答好共建共享共赢的苏州教育发展“联考卷”。二要紧扣教育发展量质齐升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40所、新增学位5.47万个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努力扩大学位供给,扩大普高招生,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改革,让更多学生受到更好教育。三要紧扣教育提升城市能级的外部功能。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名片,是“最优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今年将重点在双一流高校引进落地、知名大学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引进落地、沪苏教育合作发展等领域抓好落实。四要紧扣职业教育省部共建的转型契机。强化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服务建设“苏州制造”“江南文化”两大品牌中全面领衔苏锡常职业教育都市圈创新发展。五要紧扣校园安全和谐稳定的发展底线。持续巩固校园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织密“防护网”,筑牢“防火墙”,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会上,太仓市、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市委编办、江苏省常熟中学、梁丰高级中学的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及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市教育局全体班子成员,相关处室负责人,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编办,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信访局分管负责人,全市高中校长参加会议。

谁与

创新区厚植创新人才沃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创新发展战略,不断吸引高端人才,培育本土多样化人才,改革人才激励、评价机制,致力于营造“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人才定制:涵养高层次、紧缺人才“蓄水池”厚植人才优势,方能夯实创新基础,激发创新活力。10月19日,“慧眼识湖 智谋未来”2019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专业人才招聘会举行,140家用人单位前来招贤纳士,总计提供3400多个工作岗位,吸引了31所苏州本地院校和10所异地高校的4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到场应聘。 招聘会上,由科教创新区管委会着力打造的科教创新区实习基地项目举行授牌仪式,围绕园区产业发展,增强企业与人才双向需求的黏性,参照区内高校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情况,按照7大产业进行划分,共17家企业荣获首批“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实习基地”称号。 截至目前,科教创新区内已累计有31所中外知名高校及6所职业院校入驻,全区在校生规模达7.85万人,其中研究生18000余人,形成了立足高层次、国际化、产业紧缺人才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座城市的人才储备和集聚,是由产业分工与定位引领的。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而着眼产业,建立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育体系,离不开栽梧筑渊的超前部署。 集聚人才,唯快不破。“高校在人才生态系统当中,是重要的供给侧。在构建专业课程中,将产业需求和培养标准相结合,才能形成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新体系。”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琰表示。 科教创新区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一重要环节,开辟出一条集聚人才的“快车道”,培育了一批产业结合紧密、专业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在专业设置方面,科教创新区结合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陆续引进了中科大软件学院、纳米学院,西交大纳米学院,东大软件学院等一系列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区内有11所院校设立生物医药相关学科,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各个层次,专业门类包括临床医学、生物信息、生物科学、药学、免疫学等……”打开正在制作优化中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科教资源手册》,区内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的科教资源一目了然,每一项产业对应的学校、专业、招生类别及学历层次都以表格形式一一详细列出。 科教创新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缓解了区域专业人才供应缺乏的状态,本地就业率也逐年提高,苏州大市范围内本地就业率保持在45%以上。 校企联手:点亮协同创新“高光时刻”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科教创新区不断深化开放合作、集聚人才、协同创新,让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 今年9月,福耀集团苏州研究院落户科教创新区,依托与发挥福耀集团与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科教创新区众多院校和研究所的研发资源,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仿真技术,天线技术,光电、薄膜与传感器等研发与产品开发中心。值得一提的是,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作为全国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福耀集团、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作为主要参与单位,今年以来,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承担福耀集团委托的智能工厂人才培训项目,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东南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院校合作,开设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计算机编程、工业自动化设计、工业4.0与智能制造等课程,为福耀集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技术专长和良好英文交流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方向的工程师。 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2013年,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并获批教育部、财政部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科教创新区通过政策驱动,先后实施了协同攻关、校企协同工作站、校企导师互聘等各类项目,对5项纳米技术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49个企业家、33个高校科研院所团队立项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苏大维格和南大光电上市,带动了一批高校企业新三板挂牌,高校成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科教创新区还积极支持本地企业与进驻高校合作办学、共建专业,开展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等各种形式校企合作,区域每年开展校企科研、人才合作项目超100项。 既要激活人才“增量”,还要用好人才“存量”。在《关于推进科教创新区院校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企业家兼职教授”是一大特色。该项目鼓励园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从园区企业聘请企业家兼职教授进行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合作,根据《苏州工业园区鼓励科教领军人才创新工程实施意见》,给予企业家兼职教授每月相应的薪酬补贴。 截至目前,科教创新区已评出企业家兼职教授超过160人,通过企业家兼职教授,与三星、博世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信达生物等约150家科技企业建立了联合研发、校外导师、实习实训等各类校企合作。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施斌教授团队依托南京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一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于201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业平台:让各类人才迸发创新活力17所知名高校学子,16个路演项目,今年7月,由苏州独墅湖创业大学主办的“创慧湖”第五届苏州独墅湖创新创业夏令营举办,通过一周的课程培训、参观体验、模拟演习,扩大了学生的创业知识储备,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据了解,“创慧湖”活动品牌定期组织服务贸易大赛、5G 大赛、全国大学生大赛和夏令营、创业集市、创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双创活动,每年参与活动的青年创业者达2万名。 助力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苏州独墅湖创业大学为区内有意向创业的青年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既辅导创业者注册公司,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也帮助创业者对接上下游企业、对接资本,更多的是在全区普及双创课程。 创业大学开设了《创业管理实务》《大学生创业训练》等创新创业课程,面向科教创新区内7万余名大学生免费开放,并作为选修课计算学分。双创课程特色鲜明,覆盖面广,从大学生创业者到企业家、从通识理论到专业技能、从国内到国外,形成了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企业家成长营、创新创业海外研修班、新兴产业创业课四大课程体系,每年培训学员近3000名,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工作案例”。 双创工作蓬勃开展,创业大学结出丰硕成果。目前,共培育落地了99个创业项目,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好农场”项目已在苏州、青岛、合肥、三亚、成都等城市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布局全国网络;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生转型创业的王智瑶,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医号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已拿到首轮融资。这些青年创业者,从科教创新区出发,通过创业大学的辅导,项目日益精进成熟。2018年,园区和团省委、团市委合作在科教创新区设立独墅湖青创港,成为青年创业基地。 “下一步,科教创新区将不断健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打造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引擎释放澎湃动力。”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卫明表示。记者 朱琦《苏州日报》2019年10月21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