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苏州9月3日消息(记者朱敏 姚东明 景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外向型经济大市,外贸进出口值占江苏全省的比重为53.5%,占全国的比重为7.7%。其中,美国一直是苏州最大贸易市场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境外投资目标地。去年以来,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波及全球。在我国,以苏州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地区率先承压。苏州的企业、政府如何迎难而上?他们的转型升级之路又在向着哪些方向迈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报道《转型升级 —— 一线城市调研行》,今天(4日)推出苏州篇上:《打铁还需自身硬》。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经济的标杆,也是苏州对外的窗口。这里坐落着数千家企业,外贸占比很大。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制造基地之一的宝时得就是其中之一。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文基坦言,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公司不得不调整市场重心,一年多来,美国市场销售额从60%下降到40%。杨文基介绍:“从去年开始调整到欧洲、中国的市场,还有调整到一些新兴的国家市场,比如巴西、俄罗斯、印度、东南亚以及中东和非洲市场。在欧洲市场,平均每年增长在30%左右。”以2018年数据为例,在美国对华2500亿美元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中,苏州涉案金额为281.4亿美元,占全市对美出口的48.7%,占江苏省的近60%;涉案金额占全国涉案金额的13%。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曹国芬表示:“我们大部分产品在美国没有绝对的议价能力,只能说有相对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足够的充分,承受能力会比较弱。从行业来看,主要涉及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信息产业。”不过,今年上半年,宝时得总销售额依然保持15%的平稳增速。美国市场的门虽然关小了,但其他市场的窗开得更大。杨文基说,窗户能开得更大、更多,靠的是产品的创新。杨文基表示:“我们源源不断推出一些新产品,从产品上创新、从营销上创新,采取多渠道营销策略,推广品牌和产品。我们每年会开拓很多新产品投放市场,这些新产品可以给公司定价带来好处。”只有自身产品过硬,议价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宝时得深谙其道。记者调研时,恰好碰到与宝时得洽谈合作的智利客商卡特罗斯。他将宝时得的产品视作行业内的高标准。他说:“我们看中宝时得产品的质量,如果我们卖给顾客的产品不好使,他们肯定会不满意,所以质量是生命线。客户对产品满意,就是对宝时得的认可。宝时得的生产技术、市场理念等都是我们考虑的因素。”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也是苏州市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引导方向。今年以来,除了进出口额同比下降,苏州其他指标均实现了正增长。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分别提升至41.6%、51.3%。曹国芬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中美贸易摩擦只是加速了苏州本来要做的事。“我们需要淘汰一部分不太适合在苏州生存下去的企业,也要引导它逐步转移出去,同时转移的空间需要有更高价值链、更高端的功能机构来填补。”今年以来,苏州市高密度地制定出台了《关于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推进商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举措,加快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苏州市工信局综合处处长李刚强表示:“我们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包括产业布局、生物医药的规划和实施意见,集成电路苏州也制定了规划,先导产业创业集聚区也在打造。持之以恒地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把自己的事做好,因为要自主可控、要产业链,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应对贸易摩擦。”“苏州有一个企业,开发一个新药号卖给美国,这个药号不包括中国市场就卖了33亿美元,这就是非常注重创新的结果。”日前,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到的这个企业是一家在苏州工业园区土生土长的制药企业——信达生物。短短8年时间,其研发生产的覆盖肿瘤、代谢疾病等领域16个药物品种进入临床试验,治疗多种癌症的信迪利单抗获批上市。成立之初,信达生物得益于苏州市政府的资金支持,如今创造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IPO纪录,成为苏州市前沿科技的杰出代表。当企业正加速向前之时,中美贸易摩擦横生枝节。信达生物制药首席运营官周勤伟透露,企业目前正在寻找能替代美国的原料替代品。“现在大多数原料,从硬件大的仪器到小的耗材,再到前端的试剂是进口的,还是以美国为主,所以我们现在在大量地寻找替代品。”有些东西欧洲可以替代、日本可以替代,但周勤伟指出,最安全的当然是靠自己。“我们总是要走国产化这一条路的。”目前,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8%。苏州也在全力为企业的自主研发提供良好环境,围绕产业创新布局大力引进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技术的高科技领军人才。苏州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21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20%;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13家,苏州成为与清华合作最多的城市。从苏州看江苏,从江苏看全国,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尽管给江苏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江苏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各界特别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这也是全国的缩影,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来源:央广网)
2019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出炉,苏州连续两年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全国首批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25只科创板股票中,有3只来自苏州。这是苏州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亮丽注脚。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从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到先进制造业体系日臻成熟,苏州根植制造业先发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今年前7个月,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电网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89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9%。经历阵痛,产业重构腾空间产业持续升级的亮眼成绩背后,苏州也曾经历成长阵痛。地处长三角腹地,水网密布,环境和土地日益成为制约苏州转型的绊脚石。“农村招商有三宝,家具、废塑、小五金。”在相城区北桥街道庄基村,一句顺口溜勾勒出过去十多年乡村经济的发展轨迹。必须淘汰落后产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2017年以来,庄基村泗塘工业区149家“散乱污”企业和作坊集中关停。“麻雀飞回来了,村民鼻炎也犯得少了。”庄基村党委书记张忠林介绍。村旁的元和塘,水质最差时为劣Ⅴ类,去年下半年已稳定在Ⅲ类。腾退出的400余亩连片土地纳入市级规划,已成功引入两家大型智能家居绿色产业项目。“果断舍,才能更好得,接下来的转型升级才有空间。”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说。2017年以来,相城区整治淘汰1.13万家“散乱污”企业,腾出可用土地6700余亩。一批新兴产业落户相城。集聚大数据企业358家、工业互联网企业69家,相城区实现产业重构和新旧动能转换。不只是相城一地,整个苏州都在改变。突破瓶颈,绿色智能涌新潮苏州市经信委有个工业“大数据”平台,上面有全市50032家企业的综合评价,将工业企业分成ABCD四档。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汪香元介绍,通过政策和市场化手段,对A类企业优先发展、B类企业鼓励发展,对D类企业限制发展,促使企业寻求绿色发展。工业“大数据”平台显示,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为30.54万元,增速在10%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5%。智能制造成为众多企业的不二选择。走进位于吴江区盛泽镇的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每台28米长的涡流纺纱机旁边,游动着4个接头机器人,哪个线头断了,就有“人”自动过来接头。公司总经理陈路说,得益于车间自动化,京奕人均产值500万元左右,利润水平明显领先于同行。汪香元介绍,2018年,苏州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初步构建了多行业深度参与、协调发展的生态体系。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获得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和试点示范项目13个,省示范智能工厂3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62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在路上科创版就是一面照见创新的镜子。令人瞩目的科创板“苏州板块”背后,创新引领发展功不可没。高新技术产业勇立创新潮头。当前,苏州全市活跃着5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大院大所,推动区域创新裂变式发展。近年来,苏州累计吸引超过130家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进驻。“大院大所为地方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将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说。传统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澎湃。2017年,苏州推选20家企业为首批市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累计新增研发投入112亿元,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0项。越来越多的“苏字号”创新型产业,正在国内乃至全球崭露头角。张家港的沙钢集团建成国内首条工业化超薄带生产线;昆山经过数年布局,补足芯片和显示屏产业链;常熟氢能源汽车产业园启动,翻开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新的一页……“转型升级一直在路上,考验的是发展定力。”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说,经历十余年的研发,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生物医药产业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仅2018年就新增一类新药临床批件34张,约占全国20%。《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3日 02 版)
近日,中制智库理事长新望博士的一篇文章《苏州新定位:建设世界级制造业中心城市》引起社会关注。文章提出,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苏州应该在融入上海的同时,建设世界制造业中心城市。给苏州定位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城市,这符合苏州发展的实际吗?“十四五”时期,苏州该如何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塑造新优势?寻找新突破?为此,记者对话新望,探讨融入上海和沪苏同城化下的苏州定位。苏州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城市吗?记者:一直以来,您被称为苏南问题专家,您撰写的《苏南模式的终结》一书,我多年前就看过。现在到了北京工作,还在关注苏南和苏州?新望:我算半个苏州人吧,曾经在苏州张家港工作过六年,还曾经在被费孝通称为“中国第一钢村”的永联村住过近两年时间。这些年到北京工作后,与苏州的联系也一直没有间断过,如接受苏州市政府委托的调研课题,为苏州的制造业企业做一些咨询服务等等。苏南乡镇企业的主体是制造业、加工业,研究苏南可以管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整体进程,苏南制造业发展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具有样本意义。十多年来,我写过四本有关苏南经济的书:《村庄发育、村庄工业的发生与发展》《张家港研究》《苏南模式的终结》《谁来担纲中国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一本书是乡村工业的田野调查,是微观研究,后面三本书上升到中观,是对苏南以及江浙地区县域经济、区域经济的观察总结和提炼。六年前,我开始关注中国制造业,跟踪研究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行业进展和地区进展,并于2018年成立“中制智库”,苏州再次成为我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之一。苏州在融入上海的同时,建设世界制造业中心城市记者: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您认为苏州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谋求更大发展?新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苏州需要接轨上海,服务上海,逐步实现沪苏同城化发展。但融入上海和沪苏同城化并不简单是将苏州上海化,而是要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在双循环背景下,苏州应当在融入上海的同时,建设世界制造业中心城市。记者:建设世界制造业中心城市,苏州有何优势?新望:苏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历来是制造业重镇,苏州经济总量成为全国城市前六,也是靠制造业支撑的。全市域发展制造业使苏州成了一个实体经济为主的城市。从近几年发展的趋势看,苏州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统计表明,苏州已经超过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无疑,也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工业城市。苏州不仅有制造业优势和传统,而且技术创新主体也是制造业企业。由于整个长三角发达的分工合作体系,又使苏州成长起来一批在世界先进制造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产业集群,如冶金、纺织、化工、电子、机械等。前两年有人担心苏州的制造业外移到了东南亚,但如今看来,转移走的产业被医药大健康、生物经济所填补,无意中为制造业提质升级提供了空间。况且,自八十年代至今,出于要素成本考虑,传统制造业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如今向东南亚转移,也属正常,不必过于担心。苏州的基础制造能力和成熟而发达的分工协作体系,与东南亚不在一个层次。记者: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在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产业转移的冲击下,苏州还应该继续坚守制造业吗?新望:制造业是立身之本,即使是传统制造业,苏州应该珍惜。很多大城市通过改制丢掉了传统工业,或者不断升级产业结构,过度追求新业态、新模式,以致实体经济逐渐削弱,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化、虚拟化,整个城市经济处在外部环境波动的风险之中。经验表明,城市经济发展,要有一定比例的实体经济,尽管发展速度慢但比较平稳。而且,苏州的制造业也是迭代发展的,已开始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或许有人会认为将苏州定位于制造业中心城市是主动降低身段,其实综合下来,苏州能踏踏实实做好制造业,能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强市就非常不错了。一些人总是喜欢时髦概念,但对制造业本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制造业的基础打好了,再搞新制造、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制造、制造型服务业,都没有问题。沪苏同城化是打通长三角市场大循环的可靠途径记者:您提到融入上海和沪苏同城化,而又不是简单地将苏州上海化,具体应该如何践行呢?新望:长三角在中国整个内循环体系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长三角内部的循环仍有待进一步深化。新发展格局之下,中国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创新中心,而上海因其科技教育基础,最有可能成为国家的创新中心,这也会导致其制造业陆续外移,比重继续降低。上海的五大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最主要的还是资源配置,最根本的还是创新。同时,苏州要从“长三角制造中心”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迈进,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原来依赖外部技术、外部要素的外向型发展,必须转变成靠内生发展、靠内需发展、靠自我创新发展。比起宁波、南通,苏州有更好的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苏州是上海这个创新中心附近最主要的辐射地和应用场景,因此,苏州需要融入上海。同时,上海也需要苏州。上海创新为苏州赋能,苏州制造为上海创新落地变现,转化为生产力。原来沪苏之间的平行竞争关系变成立体的分工合作关系,既一体化,又差异化,资源配置与资源转化相辅相成,价值创造与价值共享相互补充。以苏州的制造业作基础,上海的五大中心功能可以进一步做强做实;上海的五大中心功能发挥得越好,苏州的制造业中心地位就更加牢靠。记者:新发展格局之下,沪苏同城化有怎样的意义?新望:旧的世界分工格局中,全球产业链曾经有两个源头。一在硅谷,其中把软件放在印度,把硬件放在台湾,台湾又把一些纯制造的部分放在了苏州;二在日本,作为亚洲雁阵的头雁,将产业链下游放在“亚洲四小龙”和东南亚。现在,这两个链条有坍塌断裂的趋势。中美摩擦以来,尤其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重构,产业链由长变短,区域化,安全化是大趋势。中国需要自己的制造业中心城市,而这个中心城市必然也是世界级的,甚至是世界第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就国家整体而言的。作为一个城市,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应当有所侧重。沪苏同城化,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功能侧重点和体系化之间的矛盾,也是打通长三角市场大循环的可靠途径。有人认为,苏州没有金融和贸易以及总部经济的优势,成不了制造业的中心,其实这是对中心城市的误解,即使建设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城市也离不开工业和制造业,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罢了。苏州未来的项目布局要从沪宁线、运河线向沿江线靠拢记者:双循环时代,苏州应当有建设世界第一制造业城市的雄心。您对达成这一目标有何具体建议?新望:首先,苏州要抓住现代交通改善的机遇,适当调整产业布局。沿江高速、沿江高铁、沪苏通大桥、盐通高铁的开通,提升了苏州北部的区位价值,与上海的同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除了吴江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外,苏州未来的项目布局也要从沪宁线、运河线向沿江线靠拢,向北部的相城、常熟、张家港倾斜。第二、依托要素流动热力图,以现代交通和数字经济两个领域为突破口,沪苏共同制定一体化发展规划,设立一体化发展的日常机制。在一体化的同时,产业分工有所侧重,不追求自成体系,而尽可能互为体系,在建设苏州世界级制造业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上争取在沪苏之间能早日达成共识。第三、从速度型发展到质量型发展阶段,苏州制造业自身也需要提质升级。苏州是制造大市,但还不是制造强市。制造强市除了规模指标,还有质量指标、结构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苏州还没有像GE、西门子这样在整个产业链中起龙头作用的制造业航母。在世界制造业品牌500强占比,高技术推动制造业增加值等指标上,苏州与深圳还有差距。第四,强大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是提升苏州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苏州的企业可以到上海建立研发中心,把需要创新要素的环节放在上海。苏州企业普遍不愿走出去,但苏州政府应该鼓励支持。虽然沪苏同城化,但上海的人才、教育、国际交流等创新要素对企业研发而言,仍是越就近越好。第五、提高苏州的城市能级。因为不是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苏州在一些国家级项目的布局、政策对接等方面不占优势,弱于南京、深圳,甚至弱于宁波。苏州应该抓住数字货币试点,在数字经济发展上,与国际接轨,突破行政框架,主动“提拔”自己,高能级、高水平开放。第六、站位高,也要嗓门大。把苏州建设成世界制造业中心城市,需要打造鲜明的城市形象,树立起靓丽的城市产业IP,通过举办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营造苏州的世界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的国际形象。(王伟健)
编者按:“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习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讲过的话,在政协会议会见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过,于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双循环”是指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内循环是基础:包括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要求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也面临很大下行压力。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预测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降幅或高达40%。在此背景下,二季度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长8.4%,较一季度同比下幅-10.8%明显改善。中国的逆势增长,反映出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回顾2020年二季度政府发布的政策,主要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规则落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我国公募REITs试点正式启航等。文|赵晋平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于我国有效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培育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稳住外资基本盘、实现国际高端产业国内投资落地,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江苏省苏州市上半年利用外资的突出成效为我们深化对双循环科学内涵的认识提供了实践经验。|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这些论断为我们深入认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关键着力点指明了方向。提升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导致的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促使重要产品和服务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全部或关键环节在国内运行,形成内需主导下长期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趋凸显。我国具有的巨大国内市场和齐全产业体系等独特优势,对大多数商品而言存在充分吸收出口转内销以及满足生产配套需求的能力。但是在一些高端产业领域,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依赖于国外进口的相对比较劣势尚无法迅速改变,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首先是提升高端产业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投入,在部分关键领域已经取得领先全球的技术成果,5G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充分说明通过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中国能够有条件打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技术垄断,推进部分高端技术环节在国内落地扎根。挖掘国际大循环的带动和优化作用,促进国外高端产业向内延伸和跨境融合。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行鼓励外商来华投资政策,大批跨国公司在国内投资兴业,对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内企业依托自身相对比较优势对接和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参与全球分工,逐步形成了较强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构建门类齐全、跨境延伸的中国现代产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这说明利用外资对培育和提升中国高端制造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在许多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和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改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来提升需要经历一定时间并且可能面临缺乏基础领域研究、高端人才和尖端技术来源支撑等瓶颈制约。因此,在通过自主技术攻关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必须主动参与和融入国际大循环体系,通过双向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推进跨境产业融合,获得重要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战略性资产,为国内大循环不断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吸引高端产业、特别是位处核心产品研发、制造等关键领域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落地,尤其具有长远意义。|助力高水平双循环建设的“苏州实践”当前,要做到吸引跨国公司,尤其是高技术企业来华投资,似乎存在很大困难和不确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国内许多城市在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基础上,利用外资出现逆势增长、为优化国内大循环创造了生动实践。苏州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商务部外资系统数据显示,上半年,苏州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78亿美元,同比增长151.6%。大幅度增长的背后折射出一个新的特点,即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加快苏州落地、引领着国际高端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向国内延伸和布局。这一点还可从苏州利用外资结构性特征中得到印证。一是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升级特征明显。二是大型项目加快增长,产业链“沉稳”效果凸显。三是转口型外资增长加快,周边区域投资者预期稳定。四是功能性企业加快集聚,供应链整合服务作用增强。苏州通过吸引国际资本落地、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形成了国内国际资源整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模式,不仅为维护和提升当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空间。|“苏州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原因和启示从全球来看,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规模以及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需要,是吸引跨国公司扩大投资的重要原因。从苏州来看,在稳外贸、创新招商模式、统筹内外资源、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成效,赢得了跨国公司的青睐,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通过稳外贸稳定投资者预期。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环境变化,用更快的贸易市场开拓打开新局面。贸易和投资紧密关联,联动作用明显。今年年初以来,苏州深入分析研判出口贸易形势,着眼于化解外贸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上半年对美贸易占比下降到21.9%,“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占比上升到23.3%。外贸形势逐步向好并展现出长期向好的潜力,作为外贸主体的跨国公司企业从中受益,对增强投资者信心产生了积极影响。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优质和定制化服务。面对疫情冲击,用招商引资创新打开新局面。苏州市推出了创新招商平台、创新引资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创新营商环境建设等四大举措,成为“屏对屏”替代“面对面”招商的先行样板,形成了线上线下全天候创新招商合作新机制。苏州全力提升营商环境和投资服务便利化水平,提升苏州城市品牌影响力,在经济活跃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加大创新驱动政策支持,提升高端产业和关键技术环节配套能力。面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用更强的创新激励功能打开新局面。苏州市深入谋划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以打造高水平创新基础设施来重塑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努力增强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今年相继启动未来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苏州科学家日”制度等建设。致力于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跨国公司高端产业、关键环节的落地投资提供生产和服务配套能力明显增强。整合内外要素资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高端化水平。面对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用更优产业布局调整打开新局面。苏州市提出“六个围绕”的产业链发展思路和促进政策体系;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整合内资外资两种资源出发,首创开展产业链全球合作云对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和整合产业链供应链组成要素,努力培育带动和引领作用明显的高端龙头企业。作者系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8月14日,原题为《开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中国智库 China Think Tank=====感谢关注和传播“中国智库”百度,我们会努力提供有价值的回报。《中国智库》《中国发展观察》均为中国发展出版社旗下的连续出版物。《中国智库》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具有杂志特点和思想库色彩的智库论丛。旨在让决策者更多地了解民间声音,让决策内容和过程更多地为民众理解和认可,在政府与理论界和民众之间搭建桥梁。《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
7月16日至17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在苏州调研。他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抓住用好机遇,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通过做好精准服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娄勤俭与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特色和优势,娄勤俭先后来到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园、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最新情况。▲娄勤俭与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得知三星电子正在研发试产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一代半导体产品,娄勤俭鼓励他们抓住机遇在苏州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娄勤俭考察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园。太仓落户300多家德国企业,在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园,娄勤俭希望本土企业和德资企业深化合作、优势互补,把中德合作的平台和品牌做大。▲娄勤俭在太仓考察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考察耐克公司的先进物流项目后,娄勤俭表示,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我们将努力为各类型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娄勤俭在昆山考察友达光电。在友达光电展厅,娄勤俭详细询问面板产品市场前景、企业发展壮大还面临哪些难题,鼓励他们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坚定发展信心,努力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大市场空间。▲娄勤俭考察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娄勤俭深入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对园区从建园之初就超前规划、集中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给予肯定,希望他们在环保设施运营平衡上探索出成功路径,为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供有益借鉴。▲娄勤俭主持企业座谈会调研期间,娄勤俭与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各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对相关政策的意见建议等。名硕电脑、盛虹控股集团、希捷国际、捷普电子、鹰普航空等企业负责人参加座谈,大家都对江苏良好的营商环境表示满意,娄勤俭边听边与大家就许多具体问题讨论交流,表示对企业提出的有关建议,省委、省政府将认真研究。娄勤俭指出,发展中出现风险和挑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坚定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化危为机,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娄勤俭强调,企业是我省经济稳定发展、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希望各企业从供应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巩固拓展市场,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将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切实抓好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樊金龙、周乃翔、郭元强参加调研。来源:交汇点编辑:徐郁华审核:潘军艳
2月7日,省长吴政隆深入苏州的企业、工地、防疫一线调研检查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他强调,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苏州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情怀,全力保障好群众生产生活,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勇挑重担、勇担重责、勇立时代潮头,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苏州工业园区兆佳巷邻里中心张灯结彩、年味浓浓。吴政隆来到生鲜市场,边看边问,祝大家新春愉快。他说,今年春节提倡就地过年,要加大米面油、肉蛋奶、瓜果蔬菜保供稳价力度,让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品种多、质量好、价格公道。在活动室,有的在写春联,有的在扎花灯,有的在排练节目。吴政隆与社区工作者和群众深入交流,给大家拜年,鼓励社区工作者更好地为民、便民、安民,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在涉外疫情防控昆山中转基地,吴政隆听取转运工作情况介绍后说,疫情发生以来,大家不畏艰险、连续奋战,高质量做到了全程闭环,确保有输入、无风险,为全省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当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大家要保持高度警惕,更加严谨细致做好工作,加强个人防护和轮休,守护好全省人民健康。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吴政隆希望大家加强“人物同防”措施,坚决切断病毒输入途径,努力成为全省标杆。吴政隆来到盛迪亚生物医药公司,了解科技创新等情况,鼓励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锻长板、补短板,接断点、疏堵点,做大做强。在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吴政隆察看无人驾驶等技术研发应用,希望企业勇攀高峰,在全省提升智能制造和本质安全水平中展现更大作为。在苏州轨道6号线工地,吴政隆向广大建设者致以新春祝福,勉励大家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每到一处,吴政隆都关切地询问外地留苏员工过年保障情况。老家哪里的,年夜饭准备了吗,饺子馄饨老陈醋食堂都有吗,有什么文化活动,还有哪些困难?听了大家介绍后,吴政隆对苏州的保障措施给予赞许,他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春节期间响应倡议、留在苏州,感谢大家对疫情防控的支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待到春暖花开,欢迎家人多到苏州走走看看。吴政隆强调,我省外来人口多、市场主体多,各地要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起来,保障好群众生产生活,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让大家在江苏感受到“家”的温馨、“年”的浓郁。调研中,吴政隆对苏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苏州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当先锋、扛大旗、打头阵,为全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省政府秘书长陈建刚一同调研检查。(记者 黄伟)
12月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估组一行,来苏州市相城区调研评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建设情况。江苏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景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区领导葛宇红、王执晴等陪同调研。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相城近两年来,相城区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在区内共建了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集萃微纳所、集萃脑机所、未来城市应用技术研究所4家专业研究所,引进了集萃托普索、集萃苏科思2家研发公司,是江苏省内与产研院合作共建研究所最多,专业领域最广泛的一个区,“科创浓度”日益提升。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在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评估组一行听取了相城区先进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深入了解了省产研院在推动先进材料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效。落户相城一年来,研究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在先进材料项目研发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研究院已累计组织实施各类重大原创性技术项目29个。微纳自动化系统与装备技术研究所随后,评估组一行来到微纳自动化系统与装备技术研究所,实地调研了该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发区域以及孵化子公司,详细了解研究所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痛点,并从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评估组一行还参观考察了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通过沙盘、视频、展板等,详细了解相城区交通、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发展情况。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相城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葛宇红,相城区政府副区长王执晴,JITRI-SIOUX联合研发中心董事长Hans Duisters等分别介绍了与省产业院合作情况,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微纳自动化系统与装备技术研究所所长分别介绍了省产研院在相城发展情况以及今后建设重点。座谈会上,张军扩表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江苏省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个重要探索。对产研院的调研评估,对进一步促进国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创新平台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省产研院与相城作出了有益探索。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评估,实现上下联动,进一步推动研发体制机制优化,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相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素材来源:相城区科技局采编: 庞淑婕、焦玲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耿 联) 7月16日至17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在苏州调研。他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抓住用好机遇,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通过做好精准服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特色和优势,娄勤俭先后来到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园、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最新情况。得知三星电子正在研发试产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一代半导体产品,娄勤俭鼓励他们抓住机遇在苏州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太仓落户300多家德国企业,在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园,娄勤俭希望本土企业和德资企业深化合作、优势互补,把中德合作的平台和品牌做大。考察耐克公司的先进物流项目后,娄勤俭表示,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我们将努力为各类型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友达光电展厅,娄勤俭详细询问面板产品市场前景、企业发展壮大还面临哪些难题,鼓励他们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坚定发展信心,努力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大市场空间。娄勤俭深入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对园区从建园之初就超前规划、集中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给予肯定,希望他们在环保设施运营平衡上探索出成功路径,为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供有益借鉴。调研期间,娄勤俭与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各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对相关政策的意见建议等。名硕电脑、盛虹控股集团、希捷国际、捷普电子、鹰普航空等企业负责人参加座谈,大家都对江苏良好的营商环境表示满意,娄勤俭边听边与大家就许多具体问题讨论交流,表示对企业提出的有关建议,省委、省政府将认真研究。娄勤俭指出,发展中出现风险和挑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化危为机,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娄勤俭强调,企业是我省经济稳定发展、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希望各企业从供应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巩固拓展市场,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将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切实抓好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樊金龙、周乃翔、郭元强参加调研。
1月4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就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在苏州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变中求稳要有进的信心,结构调整要有稳的定力,把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实更好,努力开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新局面。他希望苏州立足改革开放形成的良好发展基础,抓住用好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重大机遇,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走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列。位于苏州吴江区的汾湖高新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的黄金腹地,现有各类企业3000多家,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半导体产业、国际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娄勤俭来到这里,考察了太浦河两省一市交界处的污染防治、取水口分布、沿岸生态保护等情况。他强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共同推进环境保护,要高度重视做好太浦河流域的环保工作,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携手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在高新区管委会,他详细了解了当地和周边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高新区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等情况,强调要牢牢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提升发展站位,提高目标定位,系统谋划思路。要创新工作举措,更加有力有效加快高铁建设,更加积极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中实现自身更大发展。亨通集团是中国光纤光网、电力电网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与网络服务商。娄勤俭详细了解了企业的智能制造、技术水准、研发布局等情况,并在企业展厅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关于产品研制等情况介绍,对亨通集团持之以恒抓科技创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省、市都要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以针对性举措强企壮企,推动全省涌现出更多优秀民营企业。他希望亨通集团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的起点,辩证地看待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抢抓机遇、抢占先机,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通过持续创新提升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在打造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同里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娄勤俭在考察中详细了解了古镇的文物保护、历史挖掘、发展规划、旅游开发等情况。他指出,同里古镇要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和人文资源挖掘工作,树立科学的古镇保护与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要注重用现代手段对古镇的文化价值进行解读,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最大限度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综合效益。娄勤俭在调研中指出,去年以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苏州全市上下要准确把握当前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集成超越,抓住重大机遇拓展开放新空间,努力在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走在前列,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樊金龙、周乃翔参加调研。(耿 联)
交汇点讯 2月7日,省长吴政隆深入苏州的企业、工地、防疫一线调研检查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他强调,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苏州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情怀,全力保障好群众生产生活,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勇挑重担、勇担重责、勇立时代潮头,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苏州工业园区兆佳巷邻里中心张灯结彩、年味浓浓。吴政隆来到生鲜市场,边看边问,祝大家新春愉快。他说,今年春节提倡就地过年,要加大米面油、肉蛋奶、瓜果蔬菜保供稳价力度,让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品种多、质量好、价格公道。在活动室,有的在写春联,有的在扎花灯,有的在排练节目。吴政隆与社区工作者和群众深入交流,给大家拜年,鼓励社区工作者更好地为民、便民、安民,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在涉外疫情防控昆山中转基地,吴政隆听取转运工作情况介绍后说,疫情发生以来,大家不畏艰险、连续奋战,高质量做到了全程闭环,确保有输入、无风险,为全省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当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大家要保持高度警惕,更加严谨细致做好工作,加强个人防护和轮休,守护好全省人民健康。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吴政隆希望大家加强“人物同防”措施,坚决切断病毒输入途径,努力成为全省标杆。吴政隆来到盛迪亚生物医药公司,了解科技创新等情况,鼓励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锻长板、补短板,接断点、疏堵点,做大做强。在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吴政隆察看无人驾驶等技术研发应用,希望企业勇攀高峰,在全省提升智能制造和本质安全水平中展现更大作为。在苏州轨道6号线工地,吴政隆向广大建设者致以新春祝福,勉励大家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每到一处,吴政隆都关切询问外地留苏员工过年保障情况。老家哪里的,年夜饭准备了吗,饺子馄饨老陈醋食堂都有吗,有什么文化活动,还有哪些困难?听了大家介绍后,吴政隆对苏州的保障措施给予赞许,他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春节期间响应倡议、留在苏州,感谢大家对疫情防控的支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待到春暖花开,欢迎家人多到苏州走走看看。吴政隆强调,我省外来人口多、市场主体多,各地要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起来,保障好群众生产生活,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让大家在江苏感受到“家”的温馨、“年”的浓郁。调研中,吴政隆对苏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苏州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当先锋、扛大旗、打头阵,为全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省政府秘书长陈建刚一同调研检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