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67064人,201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577088人,硕士研究生正常情况下学制三年,也就是说89976名硕士研究生没有正常毕业(这其中应该包含了少量直接转博的硕士研究生)。大约占招生人数的13.5%左右。没有正常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按时达到毕业要求,需要继续学习研究,延期毕业;另一种情况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学校退学,也可能有极少部分主动退学的情况。多所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近日,四川大学公布了对200多名研究生做出退学处理的决定,主要原因是超出了最长修读年限,还有学生已经联系不上。而在5月份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也一次性清退了21名研究生,再往前一点,2019年底,延边大学同样是一次性清退了136名研究生。正常情况下,高校的研究生学制都是三年,最长修读年限一般是5-6年,每个学校的规定可能不完全一致。可以说学校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仍然有这么多研究生不能正常毕业,确实令人痛心。再来看另一个数据,2019年,69名考生放弃湖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资格,2020年5月,25人放弃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资格。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难度加大随着就业难度加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从2016年的177万,增长到2020年的341万,五年时间将近翻了一番。在扩招18.9万的背景下,2020年招生人数也就100万左右,录取率约为3.4:1,有240左右的考生不得不面临考研失利的情况。考研难度加大,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考研人数多,二是多次考研的人较多,据相关数据统计,二战考研的学生超过了40%。三是不但要总分过线,单科也不能受限,而英语受限是是不少考生考研失利的原因。越是困难,越要准备充分,建议大家多研究真题,掌握题目套路,熟悉考试难度和体型,上面这套试卷汇总了2015-2020年考研的英语真题,非常适合复习备考阶段使用。来自不易的机会不好好珍惜,原因何在一面是来之不易的机会,一面是不好好珍惜,将机会轻易放弃。问题究竟在哪?第一,对部分同学来说,研究生学历不是那么重要。我的一位同学,毕业时毕业时研究生和公务员同时进入了复(面)试,因为公务员面试在研究生复试之前,她很自然地选择了公务员,放弃了读研。不过之后在考取了在职研究生,一点没耽误个人发展。第二,对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这种情况多见于被调剂的同学,复习备考的过程很艰苦,考试的竞争又过于激烈,所以部分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不得不选择接受调剂。调剂就意味着没有太多选择,很难完全满意,一旦自己有了更好的出路,就可能选择放弃学业。第三,部分同学确实只适合考试,不适合科研。以2020年考研为例,苏州大学有5个专业复试分数线超过400分,中山大学数学院应用统计硕士,86人进入复试,其中74人的初试分在400分以上。这充分说明,要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有多不容易,但是不少考生考研目的并不清晰,“逃避式考研”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考研只是为了能够在学校里待得更久而已。第四,部分考生考生研究生之后就失去了动力和目标。有机会,有平台,有老师指导,但还是有不少人不能正常毕业。能够考上研的人,应该少有人会因为智力问题而被退学,只能说是自己没有管好自己,没有认真对待学业。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应予以退学。所以多所学校对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清退也不难理解了。机会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不管何种原因,如此多的研究生不能正常毕业,非常让人惋惜。机会来之不易,获得了机会去不珍惜,一方面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部分同学对这样的机会求而不得;再就是,耗费了最宝贵的几年时间,却没有获得应有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人未来的发展。对于这样的情况,最重要还是考生个人要对自己的未来又一个清晰的计划,不要人云亦云,盲目选择考研;学校的人才选拔方式还需要更科学合理,增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考察;在研究生的发展过程中,导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情况下,导师带的研究生还是不宜过多,缺少导师的引导和监督,部分研究生就容易放松自我,失去方向。
最近知名考研导师张雪峰发文感慨,今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422万,这个数字让他觉得相当无语。张雪峰老师无语,学生们看到这个数字更是十分头大。没想到今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如此之多,完全超出了预期。为什么今年考研人数激增?从历年考研数据来看,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目前考研已经成为学生毕业时必选的出路,出现这样的状态也在大家意料之中,但是没想到这个趋势来得这么猛烈,这里我们就来看看考研人数激增的原因。原因一: 本科生逐年扩招,导致应届毕业生人数增多这几年本科生不断扩招,直接导致应届毕业生人数增多。从数据上看,2017年应届生人数是700万,其中有201万人报名研究生考试。到了2020年,应届生人数增长到了874万,那么相应考研的学生当然也会更多。原因二:本科生就业压力大,通过读研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本科生在求职时的优势变弱了。非重点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很多“双非”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倾向于考研,通过读研究生来提升学历,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原因三:在职员工也有考研需求,提升自身在工作中的竞争力考研大军中除了应届毕业生,还有不少社会在职人员。他们选择考研究生,是为了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让自己的职业晋升之路更畅通。他们有的选择考全日制研究生,有的选择考在职研究生,但目的是一样的:提升竞争力。原因四:通过考研圆名校梦,选择更好的高校不少学生对自己本科院校并不是很满意,他们希望通过读研来圆名校梦。这些学生可能在高考中发挥失误,可能志愿填报失利,才考到了现在的院校。他们对此感到非常不甘心,想要实现名校梦就只能参加研究生考试。实际上在考研的学生中,大家都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考研目标都是名校。不过学生们心里也清楚,985高校没有那么好考,所以会选择稍微差一些的211高校。不过211高校的报考难度也不低,部分高校上岸难度相当大。这4所211高校,被称为“考研终结者”:暨南大学:这所高校由教育局、统战部和广东省共同建设,名气大实力也很强。这所高校最厉害的专业是经管,考上该专业的研究生难度非常大,很多学霸级的学生都不敢轻易尝试。选择报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学生“陪跑”的几率很高。郑州大学:别看郑州大学不算是特别有名气的211高校,其实报考难度并不低。郑州大学最厉害的是工科类专业,学生如果想报考该校工科类的研究生,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大家面临的竞争压力比较大,上岸的可能性不是很高。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每年都有3万多人报考,今年的报名人数预计要更多一些。原本学生是冲着学校的名气和地理位置优势报考的,但是最后却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如果你不是成绩特别拔尖的学霸,就不要报考这么难考的高校了。上海大学:这所大学在全国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实际上它也是一所实力很不错的211高校。而且学校有着非常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学生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工作。目前这所高校的考研热度也很高,工科专业的热度尤其高,大家要慎重报考。对学生来说,备战研究生考试的过程中,如何提升成功率?制定好考研计划,按照计划逐一进行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就应该为考研做准备。此时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已经做好打算,是考研还是工作,必须要拿出决策方案。如果下决心考研,就要制定好具体的考研计划,这样备战的时候才更有执行力。大家的考研备战计划要做得比较具体,不然很容易拖延甚至放弃。可以在每个学习阶段给自己制定小目标,按照这个计划来学习,对小目标逐个击破,提升学习效率,推进学习进度。都说“预则立”,考研也是如此。选择适合的专业,做到不盲目跟风在考研的学生中,不乏跨专业报考的情况。这些学生之所以选择跨专业报考,是因为对自己的本科专业不满意。这种情况当然可以理解,但是跨专业报考难度很大,学生要有自己的优势,才能竞争过那些本科就是该专业的学生。因此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能盲目跟风报考。如果大家没有报考理工类专业的需求,建议大家选择不用考数学专业。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增加上岸的成功率。和同学组队学习,互相监督考研是个持久战,学生需要准备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是不能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学习节奏的。而一个人复习,通常容易感到迷茫无力,很快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同学组队学习情况就明显不同。建议大家可以和同学一起组队学习,三五个同学每天一起去图书馆打卡,学习氛围得到明显提升,学习效率也会比较高。而且大家还能互相监督,不太容易出现懒散懈怠的问题。坚持到最后就是成功,过程中大家无需考虑太多。结语:考研考的是学生的实力,同时学生们在报考时也要讲究策略,别扎堆报考太热门的院校和专业。有的学生备考并不充分,但是报考的院校和专业适合,最终也能成功上岸。今日话题:大家觉得,还可以怎样提升考研成功的几率呢?#教育分享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大学就坐落于美丽的苏州。苏州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历史文化名称。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被列入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一所”双一流“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的综合性大学。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苏州大学的前身是”东吴大学“,创办于1900年,开创了现代高等教育先河。后来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和2000年苏州医学院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长期的社会教育办学过程中,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社会现代化建设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包括费孝通、雷洁琼、许德珩、周谷城、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孙起孟、李政道、杨铁樑、查良镛(金庸)、倪征日奥(yù)、郑辟疆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宋大祥、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苏州大学有30个学院,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本科生达到了27000多人,硕士(全日制)约1047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700人,711是人在职硕士,全日制博士生同时也达到了1860人左右,全世界各国各类留学生3270人左右。苏州现设131个本科的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5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4个)。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共1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目前,全校教职工5000多人,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8人,发达国家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700人左右,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8人,“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部分省市录取分数线信息,欢迎大家加关注,后期会继续更新更多省份录取数据!
10月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了《关于对2019级68名研究生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的决定》,称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议,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9月底,湖南大学研究生院也发布过“取消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现象引起社会热议。11月1日,扬子晚报记者对此采访了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考生自动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是国内各高校的一个普通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苏大。”记者随后采访了苏州科技大学,这个现象也同样存在。苏大68名研究生弃读,其中全日制占四成苏州大学该决定指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41号令)文件规定,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据苏大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学期在研究生新生报到期间,发现这些学生没来校报到,学校也没接到请假申请。为了做到以人为本,研究生院安排学院逐一与这些学生联系,经过沟通后,确认这些学生由于工作、出国、家庭等各种原因放弃入学资格。学校经再三确认后,按照学校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报学校发文,然后在国家学信网对其学籍作放弃入学标注。从学校公布的这份名单可以看出,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中,有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其中,非全日制学生33人,全日制学生30人,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4人,在职攻读硕士1人。全日制学生占到了四成多。据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大学共录取了4600多名研究生,这68名学生占比约1.5%。大学生弃学现象较普遍, 原因涉工作、出国等“考生自动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这是国内各个高校、甚至国外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近几年,苏大的研究生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人数每年在五六十人左右,每次公示前学校都会严格进行确认。苏州科技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本科、研究生都有考上了不报到的。”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7日新生报到日最后一天,苏科大普通类(含天平学院)有89名本科生未报到,其中放弃入学资格80人,保留入学资格9人;另外研究生有8人放弃入学。对于研究生弃读的原因,据某高校招生办老师介绍,主要是考生后来找到了工作、考上了公务员、出国留学等,也有的是在职攻读硕士的学生单位受阻最终放弃。此外,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导致学费相对昂贵,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录而不读”的现象引起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录取了不去确实浪费教育资源”、“录而不读?真的是浪费啊!能不能补录啊?”对此,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录取时间已过,学校无法在开学后再进行补录工作,但不会影响到下一年的研究生录取。(顾秋萍)
考研人数五年翻番的背后被当成求职敲门砖,不少学生“随大流”报考22日,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点,考研学子正进入考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摄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 巩悦悦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高学历能带来优势 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相关链接学历含金量受争议 六成考生认为贬值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受到争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来源:齐鲁晚报)
不知你发现没有,继本科生“录而不读”之外,研究生“录而不读”又频现媒端,而且是批量的,近期尤其显眼,一些高校纷纷宣布处理结果。研究生“录而不读”不是像本科生那样以个案的形式出现,分散于各个高校之中,而是以批量的形式出现,相对比较集中。这意味着什么?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据10月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关于对2019级68名研究生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的决定》,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学校按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据9月20日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19级研究生自动放弃入学资格者名单公示》,对逾期未报到研究生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并公布了25人的名单。据9月9日湖南大学发布的《关于取消郑博阳等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该校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决定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的入学资格。一次性取消几十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许多人觉得太可惜了。一是为这些放弃读研机会的人可惜。你想啊,有多少人想考研特别是名牌大学王牌专业研究生而铩羽而归,可是这些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却轻易地放弃在别人看来极为难得的机会,岂能不觉得惋惜。二是为这些高校觉得可惜。经过道道程序,经过层层筛选,耗去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是竹篮打水,浪费几十个指标不说,还少收了一些银子。三是为那些未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可惜。如果“弃学”的这些人在录取之前就放弃,那是多好的一件事啊,排在他们后面的报考者就能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了。这些在录取之后放弃读研的人,无形当中也使与其竞争者丧失了读研的机会,可谓方便了自己、障碍了别人。尽管相关高校公开宣布处理“录而不读”者,似乎是严格管理、严肃校纪的宣示,但也有稍许尴尬。有的称之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意思是,不是我不要你,而是你自己不来;有的称之为“逾期未能报到而又未请假”,意思你违反了规章,我得处理你,我是严肃的;有的则是一边定性为“放弃入学资格”,一边宣布“取消入学资格”,多少有点自相矛盾。对于这些逾期未报到者,确实应该认定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但是如果咬文嚼字,学校应该注销其入学资格,而不是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更不是取消其入学资格。无论怎么表述,本质上就是一批研究生报考者拿到学校给的录取通知书之后,一声不吭地不去报到,多数连个招呼都不打。旁人觉得这种行为既难以理解,又不该过于宽容,因为弃学者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而且是对别人不尊重(抢占名额却不上学,影响他人录取),还有损高校利益。对此,高校严格管理,严肃学纪,一次性取消(实为注销)这么多人的入学资格,的确算得上雷霆手段,果断,严厉,应该点赞。那么,这些人为何“弃学”呢?应该说,社会当中存在的事情总是有理由的,放弃入学资格者不可能无缘无故。这个原因才是值得分析的。1、非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弃学”占比最高。在主动“弃学”湖南大学入学资格的69人当中,有5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研究生,非全日制型占比近80%。在主动“弃学”苏州大学入学资格的68人当中,非全日制为38人(含在职博士4人和在职硕士1人),非全日制超过半数。这是什么原因?考研是这样的。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多数选择全日制学术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全日制专业型。对于在职人员来讲,如果真的想上学,一般也是首选全日制学术型;如果只是为了拿个文凭,一般选择非全日制专业型,或是在职硕士。由此可以看出,专业型尤其是非全日制专业型,多数考生不太愿意选择。为何不愿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呢?原因很是简单,这受多年来形成的轻学术轻实践之风的影响。你到高校看一看,招聘教师肯定是只要学术型,不要专业型。许多高校在招录博士研究生时,如果是专业硕士,即使分数很好,也不愿录取。前些年一些高校办了大量的在职硕士学位班,只有学位没有学历,实际上砸了研究生的牌子。用人单位对此很有想法,一般不给待遇。因为是同一名员工,拿到硕士之前与拿到硕士之后能力并无明显提升,用人单位认为这是在套取待遇,高校也有滥发文凭之嫌。在对比中,用人单位觉得专业型研究生含金量不足,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所以在各个方面是区别对待的。对于这一点,职场中人是心中有数的,当一些人觉得上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一定能够给其带来利益时,自然不会珍惜机会,有一点理由就毫不犹豫的放弃。2、文科专业研究生“弃学”占比较高。从湖南大学“弃学”研究生的专业看,工商管理17人,法学10人,外语5人,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5人,公共管理4人,经济与贸易3人,文科共计45人,占比65%。从苏州大学“弃学”研究生的专业看,工商管理16人,法学、艺术、公共管理等其他文科23人,占比57%。从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弃学”尤为突出。为何是这样?原因也很是明显。相对于理科而言,文科研究生供过于求更多,再加上社会容纳文科研究生的能力远远低于容纳理科研究生的能力,因此攻读者也觉得性价比不高。也就是说,即使研究生毕业,找到的工作岗位也不一定比本科生好,工资收入也不一定更高,多少有点鸡肋的意思。如果工作单位不错,许多人都舍不得工作,因为上学之后岗位就是别人的了,毕业之后回到原岗已经没有可能,如果届时找到的新工作更好则没有什么说的,如果更差或是相当,也就得不偿失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上还不如不上。3、在就业压力山大的情况下,读研只是一个预备选项。“弃学”在三本高校校校有、年年有,报到期间有,报到之后也有,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虽然研究生“弃学”与本科“弃学”有所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对于许多高考学子及其家庭来说,都不太愿意读三本,可是高考分数摆在那里,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好三手准备,一手准备复读,一手准备出国,一手准备报到上学。对于一些人来说,准备报到是在前两手没有着落的情况下的预备选项,一旦前两手有了着落,也就果断弃学。所以在三本高校,时不时的有学生办理退学手续,如果私下问一问原因,一般是出国留学。同样道理,读研也只是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预备选项。他们的基本做法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究生,如果工作有了着落就不读研,如果工作无着落就去读研。许多学生在报名考研、复习考研、面试录取之前,工作岗位一直没有着落,可是在录取为研究生之后却是柳暗花明,理想的工作突然而至,自然果断弃学,毕竟研究生毕业之后也不一定还有目前的机会。至于在职人员,就更觉得工作岗位的宝贵了,除非对工作岗位极不满意,否则是不会轻易辞职读研的。这几年一些年轻人跳槽频率有所下降,原因也在于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辞职容易觅岗难,是一种客观存在。4、研究生供过于求,导致许多人不敢辞职读研。本科生供过于求、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研究生同样如此。前些年,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扩招比本科生更加厉害,泡沫更多,研究生学历大为贬值。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单位的用人原则是,能用本科不用研究生,除非确实是技术研究岗位,这又加剧了就业难度。对于一些在职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用人单位另有想法,一般与全日制研究生区别对待。对专业没有要求的一般岗位或是行政岗位、后勤岗位、服务岗位,用人单位宁愿用本科生也不用研究生,因为同样的工作职责、同样的工作要求,研究生的工资福利待遇要高于本科生,增加了人力成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研究生在求职当中自动降格以求,只要本科生的工作待遇,有的甚至隐瞒研究生学历,只拿本科学历求职。本号就曾遇到过一位研究生,自愿选择应聘只招收高职高专学历的岗位,最终与高职高专同岗同酬。研究生主动“弃学”,供过于求了是一个重要原因。5、研究生招生乱象产生了负面影响,非王牌专业吸引力减弱。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滥,而且乱。就研究生类型而言,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有学术型,也有专业型;有统招型,也有定向型;有独立培养型,也有中外合作培养型;有统考统招型,也有自考自招型。总之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你天天上网,时常看一下手机,总是有研究生招生方面的广告突然跳出来,让人烦不胜烦。这些研究生招生广告多数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那种,也有在职研究生的那种,当然更不少了MBA、EMBA等。这些广告都有“不用考就可以上学”这样的说辞。研究生招生“满网叫卖”,确实有些掉价,让全日制研究生连带尴尬。少数高校的这种招生方式,确实给高校研究生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也证明研究生教育确实太滥了。如果你再分析一下还会发现,“弃学”涉及的专业多是非王牌专业。以湖南大学为例,“弃学”涉及工商管理、法学、外语、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公共管理、经济与贸易以及机械与运载工具、金融与统计等学院,应该说其中的多数不是湖南大学的王牌专业。苏州大学也存在类似情况。你想,这些专业本来就业形势不好,年年被列为黄牌专业甚至红牌专业,再加上又不是王牌学院的王牌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就业预期怎样,也是比较明朗的,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弃学”也是可以理解的。研究生供过于求,考生有了挑选机会,不再是有学就上。这也告诉所有高校,研究生所设专业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质量不高,将面临无人报考和“录而不读”等种种尴尬,还是少而精比较好。高校内涵式发展,不仅包括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也包括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弃学”其实早已出现,只是最近一些高校批量处理“录而不读”者而有些格外显眼,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其本质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对此,不知你是什么看法?(本文为原创,可以转发;文中图片源于相关高校网页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苏州市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正式启动,发布招聘公告。根据该计划,苏州将引进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苏州市、县两级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2020年苏州计划选聘511人,相较于2019年增加了66人!此次计划选聘的511人中,市级岗位169人,其中国企114人,事业单位55人;县级市(区)级岗位342人,其中国企40人,事业单位302人,具体招聘详情看下图。这次的苏州定岗计划都是纳入编制内的,且优秀者还被纳入当地的优秀年轻干部库,进行培养管理。在苏州工作期间,根据单位性质和所在地相关人才政策,可申请享受相应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待遇。叶子查看了苏州各个区的招考公告发现了以下三个注意点!一、选聘对象面向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应届优秀毕业生(不含定向生、委培生和在职研究生),2020年应届毕业生须于2020年8月31日前取得相应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双一流”指的是什么?211、985吗?“双一流”指的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其中江苏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其中“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江苏的高校学科是南京大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可见这次招聘的招聘对象都是属于顶尖的一拨人才。公众号后台回复“双一流”获取高校名单。二、报名与资格初审本次选聘采用现场报名和网上报名结合的方式,每人限报一个岗位。现场报名:市选聘办、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牵头分别在部分高校组织专场选聘活动,接受现场报名,进行资格初审。网上报名方式:应聘人员填写《报名登记表》电子版,连同应聘材料的扫描件电子版一并打包发送至选聘单位的电子邮箱,标题统一为:“姓名+毕业院校++手机号码”。工作人员收到应聘材料后,及时进行初审并与应聘人员回复确认。部分地区在地方官方网站上进行报名。三、招考环节此次苏州的招考岗位全部没有笔试,都是对资格审查者进行综合能力素质评价。评价依据考生报名时上传的资料(未上传佐证资料的项目不计分),从在校期间表现、获得的各类荣誉、实践实习经历等方面综合打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面试进入面试人员的名单,不足比例的,直接按实际报名人数进入面试环节。面试的内容以考察拟任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为主。面试可采用结构化小组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专业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所以考生需要灵活面对面试类型。苏州市的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实质是抢人才,想让本地的优秀人才可以回流,也是让更多的人才来苏州。苏州市专业人才定岗特选计划,在事业单位统考迷雾重重和各个事业单位紧缩编制的背景下进行的,此次的大量编制难能可贵。人才一直是被争抢的对象,各个城市相继推出人才引进计划,如武汉人才引进落户政策、天津人才引进政策;甚至直接进入高校进行人才抢夺。相较于2019年招聘445人,2020年选聘增至511人!我们不妨可以大胆的猜测,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今后选聘人数会不会逐年增多,成为江苏其他各个地市人才引进的计划模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据江苏省纪委监委消息: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祁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祁彪简历祁彪,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江苏建湖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起,历任建湖县病虫测报站技术员、上冈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副站长、植保站副站长、农业局副局长;1993年4月任建湖县辛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1995年1月任建湖县草堰口镇党委书记(1994.8—1996.12中央党校党政专业函授本科学习);1997年4月任大丰市副市长(1995.9—1997.5苏州大学政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1年1月任大丰市委副书记;2002年6月任盐城市建设局局长;2003年3月任阜宁县委书记(2001.9—2004.7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2007年11月任东台市委书记;2007年12月任东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9年12月明确为副市级,其间:2009.9—2009.12参加省高级人才研修班赴法国学习);2011年6月任连云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16年5月任连云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16年9月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18年10月至今,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江苏省纪委监委)
【看苏州专稿 文/陈梦娇】再过两个多月,2020年考研将拉开大幕,届时又会有一大批莘莘学子怀抱梦想走上“战场”,迎接挑战!近日,看苏州记者走访苏州多所高校,看到了不少正在认真备考的学生们,他们有的晚上10点钟还在路灯下、走廊内背书学习。不少同学表示:“只剩七十多天了,抓住机会再拼一把!”考研人的执念,真的非考不可?早晨不到5点半,苏州科技大学石湖校区自习室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距离开门还有十分钟,李柯岩拿起手中的单词本开始轻声背诵。清晨到图书馆刷题看书,晚上十点回宿舍继续奋战,这样的日子,李柯岩已经没有间断地过了200多天。“如果说高考是一群人奋斗的记忆,那么考研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人的狂欢。”李柯岩这样总结即将到来的那场研究生入学考试。今年夏天,在上海工作的许丽媛辞掉了三年的工作,回到苏州备考。“对我来说,这不是选择,而是我一定要考研。”26岁的许丽媛选择了苏州大学作为自己的上岸目标,谈及为何考研,许丽媛说:“通过三年的职场生涯,我更感觉到研究生的发展空间更大,现有的学历已经不再满足工作上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研究生的起薪也有优势。”考研难度逐年增加,学生报考热情不减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看苏州记者从苏州考试院了解到,2019年我市共有21676名考生,比2018年增加了5800多人,增幅为37%。此外,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中发现,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非应届生占了48.23%,接近半数,参加考研2次及以上的人群也占了35%。“考研难度每年都在增加,但学生们的报考热情并没有消退。” 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曹金焰告诉看苏州记者。曹金焰认为,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本科毕业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是考研热的大背景,对于一般学校的学生来说,考研似乎是最简单的上进门路,也是看得见的可靠门路。“越来越多的职场生也加入这场‘狂欢’,相信就业竞争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是重要的原因。”曹金焰说。不为考研而考研,考生需认准自己规划在某大型企业长期从事人力招聘的孙先生告诉看苏州记者,在筛选简历中,研究生学历的确比本科学历更有优势。“但这种学历优势不是唯一衡量的标准,还需要看个人工作经验、个人相关作品等等因素。”他认为,就业竞争的增大,企业、事业单位招聘,甚至公务员考试等,很多岗位就明显加大了对延伸学历的要求。这是考研报名热度不减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或是自愿或是随大流,不少学生把考研当成了增加就业机会的筹码,但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吗?“不能为了考研而考研。”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副院长钟胜奎说,“不同的专业对人的要求不同,有的需要实践经验,有的需要学历提升。比起考研,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距离开考已不足一百天,在此祝福考生们成功考过!
苏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先后入选国家“211 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序列,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政府共建高校。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095人,全日制硕士生10236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2882人,全日制博士生1812人,临床博士2038人,各类留学生3205人。截止目前,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苏州大学2018届总毕业生数为9745人,截止至2018年12月24日,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为 93.32%。其中,博士生318人,就业率为 90.28%;硕士生 2966人,就业率为 95.31%;本科生 6461 人,就业率为 92.65%。从性别结构上看,男生女生比例为1:1.26,女生略多的情况。苏州大学的生源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生源地主要为江苏省,本科生的生源达到55.16%,硕士生的生源为45.21%,博士生的生源为47.48%。其次生源较多的省份为安徽和山东省。毕业生的出路各不相同,有31.59%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56.91%的毕业生选择的是就业。而硕士生和博士生则都是以就业为主体啦!具体数据可以参看下图2018 届博士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为教育(52.60%)、卫生和社会工作(23.9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12.50%)。硕士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为卫生和社会工作(24.06%)、教育(18.88%)、制造业(14.14%)。本科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为制造业(18.38%)、教育(13.7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68%)。2018 届博士生就业单位主要为高等教育单位(43.59%)、医疗卫生单位(19.23%)和其他(17.52%)。硕士生就业单位主要为其他企业(28.75%)、医疗卫生单位(21.61%)和国有企业(12.20%)。本科生就业单位主要为其他企业(51.94%)、国有企业(16.05%)和三资企业(11.72%)。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以在学校所在地的江苏省就业为主,在江苏省就业的博士生有 62.21%,硕士生有 68.28%,本科生有 67.39%。看到这个数据,你就知道苏州大学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了吧!毕业生在江苏省内就业也是以苏州为主,苏州就业的占江苏就业毕业生总量的50%以上。苏州大学在国家重点就业区域的就业情况非常好,在长江经济带就业的毕业生在90%左右,在一带一路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大概在20%左右。应该说,就业的地理位置还是非常好的。2018 届博士生的平均月收入为 9183 元,男生的实际月收入为 8894 元,女生的实际月收入为 9886 元;硕士生的平均月收入为 6265,男生的实际月收入为 6924 元,女生的实际月收入为 5894 元 ;,本科生的平均月收入为 5488 元,本科生中,男生的实际月收入为5874 元,女生的实际月收入为 5174 元。我们看一下本科生的各专业就业情况,其中有31个专业的就业率高达100%。也有对外汉语这样的专业,就业率为0的,以及医学检验这样的,就业率也才25%。我们再看看硕士研究生具体各专业的就业情况,硕士生就业的情况明显比本科生要好,有148个专业的研究生的就业率为100%。未结业毕业生共有645人,其中本科生475名,研究生是170名。在 170 名待就业的毕业研究生中,6 人已经就业但过统计时间节点,其余 164 人尚在求职中。在 475 名待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276 人正在准备国内升学考试、办理出国(境)留学手续,72人正在准备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32 人已在单位就业但还未签约,54 人拟回生源地继续落实工作,10 人已经就业但过统计时间节点,31 人无就业意向。我们看看学校的初次就业率啥情况呢?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学校2018届博士生的就业率为61.95%,硕士生的就业率为82.27%,本科生的就业率为 72.82%。这说明,在苏州大学上学,如果将来找工作的话,相比较而言,学校的认可度较低,就业较为不容易。应该说作为网红的苏州大学,通过媒体见诸报端的事情很多,要么说明大学排名靠前,专业实力强的案例有很多,但这所大学的就业水平真的令人不敢恭维,相比较普通211大学,这所大学的就业率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对于要报考的考生来说,选择苏州大学要慎重。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来源于苏州大学2018年度就业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