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访谈︱王卫平:商品经济是明清江南地区最特殊之处

访谈︱王卫平:商品经济是明清江南地区最特殊之处

王卫平是江南社会史研究的知名学者。早年他负笈日本,这段留学经历对他后来走上江南社会史的研究道路有很大影响。王卫平本身也是江南人,因此对于江南社会有一份特殊的情感,生于江南、研究江南,王卫平对于包括江南的定义、江南社会的特殊性、江南社会史研究中的碎片化等在内的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主题设置需要,原访谈内容有所删节)王卫平您博士期间曾经留学日本广岛大学,师从寺地遵教授,能不能请您介绍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王卫平:我是1993年10月去的日本。其实在去日本以前,我的经历是这样的:1979年我考进大学,就读于江苏师范学院,就是我们苏州大学的主要前身。苏州大学是1982年改的名,所以1983年我留校的时候,毕业证书上就叫苏州大学了,毕业后我就留校工作了。当时也是考虑到既然要在高校里工作,做大学老师,我觉得必须要能够读研究生。所以1985年的时候,我考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以后又继续留校。因为我1985年读研的时候不是在职的,那一年也正好没有在职的名额,所以我是全脱产读的研究生。到了1988年,又是一次人生选择的关头。当时去政府机关也是有机会的,但后来我还是选择了继续留在苏州大学工作。1992年,那时正好有朋友在日本广岛大学进修,因为年龄偏大,他不想继续进修访学,就在日本找了份工作。同时,我后来的老师寺地遵先生,一直从事南宋史研究,他那时开始对徽学、徽州文献感兴趣,买了一批徽州文献。但是在看徽州文书的过程中,感觉还是有点难度,很希望找一个在这方面有点学术功底的人,所以我同事就推荐了我。那个年代,出国留学不像现在,大家经济实力都是比较差的。我老师担心像我们这样的去了日本以后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他就建议我去申报日本的政府奖学金,这样就可以国费留学了。对于政府奖学金,他说如果能够申报上,就让我去,申报不上,后面再申报。但是那时苏州大学对出国留学并不鼓励。第一年我申报日本政府奖学金的时候,学校没有盖章,因为他们不同意。但是这个材料后来我还是寄了过去,不过没评上。第二年我老师可能看到我的材料以后,觉得还是不错,希望我能够继续申请。所以第二年我又填了一次表。这次向学校提出来以后,学校同意并盖了章,但是和我谈了一个条件,因为学校听说我申请的是日本国费奖学金。日本的国费给的奖学金额度是很大的,每个月有18万日元。所以学校就提出来,去可以,盖章也可以,同意申报,但是你回来必须要向学校交多少钱,具体多少钱我就不说了,我比较珍惜这个机会,还是同意了,和学校签了协议,答应回来以后给学校交钱。后来我用的是自费公派的名义。我花费的时间不长,三年的读博和半年的访学,一共三年半时间,1997年3月底我就回来了,因为正好国内要评职称。人事处通知我说,现在回来,今年马上就可以评职称。所以我在3月26号参加了毕业典礼以后,28号就回国了。三年半时间应该讲对我影响确实是非常的大。这段经历对您日后从事江南区域史、中国慈善史的研究有什么影响?王卫平:我过去尽管是研究苏州地方史,但缺乏系统的研究。像先秦时期吴国的历史,我也搞一点,明清的也搞一点,但是比较系统地从事江南城市史的研究,是从那篇博士论文开始的,而博士论文的选题还是我老师给我提出来的。我在做博士论文过程中间看到,日本很多学者对中国历史上慈善事业慈善组织的研究,包括广岛大学的老前辈今堀诚二、星斌夫,特别是夫马进,那时夫马进的《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还没出版,但是里边的一些内容和论文已经发表了,像《同善会小史》这些已经发表了。然后也看到了台湾学者梁其姿的育婴堂论文,觉得非常有意思。所以那时候我的学术兴趣在博士论文做完以后就已经开始转移了。这之后,我觉得地方志里面资料太多了,这是个富矿应该好好去开发,所以后来就和慈善史联系上了,就等于说把我过去相对熟悉的领域和我未来要进行从事的研究挂起钩来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慈善史这一块有了比较多的接触。这次留学一方面是受到了比较严格规范的一个训练,受到了日本学风的影响。那个时候,国内的论著很不规范,包括注释方面都是很简单的,而日本学者那时已经是跟我们现在的学术要求一样了。就是说,你看资料的时候决不能只看二手资料,一定要去查原文献。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一辈的学者,因为功底很深,他们有的时候是凭自己的记忆,但是凭记忆记的东西它会有错误的。在引用他的东西的时候,他错了你就跟着错了。所以有时候查原著发现它里边漏掉了好多字,甚至还有其他问题,这都会发现。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非常注意查原著,查第一手资料,一定要注意培养这种学术习惯。严谨这一点对我影响也比较大。第三个就是影响了我后面研究的方向。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你看我重点其实做的就是慈善史,再扩大一下内容,就是社会保障史。而且,现在学界出现了一股反思的思潮,就是说我们现在社会保障制度更多的借鉴西方,但是西方的东西到了中国来以后它又水土不服。大家就发现其实我们本土的资源以前被我们忽视了。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保障非常重要,很多东西对我们现在都是有启发借鉴的,有这样一种作用和意义在里边的。对于传统社会保障史我是搭建了一个框架体系的。后面如果搞相关研究的话,就一定会看我的论文。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您主要从事明清江南地区的社会史研究。学界对明清江南的区域范围有很多的定义,比如八府一州、六府一州。但是再往前追溯比如说宋代,对江南的划分就不那么明确了,日本学者斯波义信,在他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中甚至将宁波划入了江南的范围当中,您对此的看法是什么?王卫平:目前我们习惯上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李伯重先生提出的说法,无论是六府一州还是八府一州,我们更多地还是主张将南京和镇江包括在内。再往前追溯的话,可以根据个人的研究需要做决定,而且里面的差异很大。比如有的人已经把皖南地区,都纳入江南中来了。关于江南地区概念的演变,可以参看复旦大学周振鹤先生的《释江南》一文。他对江南的概念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做了详细的梳理,其中的变化非常复杂,因为牵扯到行政区划,但又不能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比如到唐朝,江南道的范围更大了。但就明清,至少是六府一州,因为经济已经一体化了。能不能请您谈谈明清江南社会的特殊性?王卫平: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从宋代以后,特别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是最明显的。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晚明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突出。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现象,比如思想理念和社会现象的变化,社会的变动非常剧烈。过去农业社会非常封闭,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人流物流的这种流动,它必然会造成整个社会情况的变化。在思想理念方面,过去士农工商,商为末业,而且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社会中实行的都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士的地位当然是最高的,其次是农,但是工商一直是排在后面,而且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但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转变。工商是本业的思想就出现了,像王阳明,还有后来的张居正这些人,慢慢的也都有这种想法,而这种想法在江南地区表现的是更加明显。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思想观念的转变非常快,然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就我个人来讲,确实觉得也蛮难判断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社会出现了很多新的因素,包括经济方面,尤其是思想文化方面,新的变动非常的明显。经济方面,我在讲课的时候说到江南地区出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我们现代的话语。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表现非常的明显。南宋时期,流传的谚语叫“苏湖熟”,或者叫“苏常熟,天下足”。这说明一开始江南地区以农为主,但是到了明清,流传的是“湖广熟,天下足”,农业生产中心地位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地区。那转移是不是意味着这里落后了,其实没有落后。而是江南地区工商业成为人们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农村也卷到了商品经济中,农产品开始商品化。在此基础上,城市异常繁荣,市镇勃兴,后来也成为现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接下来就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生产方式各方面又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奢靡风气,我认为要从两方面来看,固然有它消极的负面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它有正面的意义在里边。因为这个和社会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那个时候出现的奢靡风气,和汉唐时候出现的奢靡风气完全是不同的。汉唐的奢靡风气主要存在于皇亲国戚、贵族和大商人。但是明清时期,整个社会的上层下层,普通的老百姓,也是在追逐着这一股风气。这和以前是肯定不同的,而且引领了全国的潮流,这就是江南社会特殊性的所在。很多东西江南地区出现后,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出现。因此江南地区相对于其他地方有启发作用或者典范和意义在其中。王卫平与访谈者,后排左起邓啸林,贾凌雁,黄鸿山(苏州大学教师),纪浩鹏。研究碎片化问题现在讨论也非常多,我们想向您请教一下以中国社会史研究为例,您对历史研究中的“碎片化”现象有什么样的看法?王卫平:说到这个问题,我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 碎片化现象是存在的,不仅仅是在社会史方面,其实就是整个历史研究中间都存在碎片化现象,这个也是学界的一致看法。但是碎片化现象,我们关键应该怎么来看,我们现在研究的历史,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这么多东西要研究,那么肯定会存在所谓的碎片化。每个人研究不可能集中在某一个问题上,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的内容太丰富了,它必然会出现你有你的研究领域,我有我的研究领域,这些是很正常的。如果说你要把它说成是碎片化,当然也可以这样讲,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自己的目标追求和理论价值,会有理论思考在里边。所以历史研究必然会有这种所谓的碎片化的现象。具体到我们社会史来讲,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社会史研究中对社会史定义大家也都有分歧,包括理论指导,你说你用这种理论指导,那个理论也可以指导。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家研究集中于某个点,都是很正常。第二我们过去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比较宏观一点的,或者说比较粗线条地进行研究。我接触了外国的学者才知道,其实在80年代以前的国内学者研究的成果,至少我晓得日本的学者不是太重视的。因为确实我们研究中间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是比较空洞的东西,或者教条化的东西。里边多多少少应该是和文革的影响有关系,文革时候的论文,你们现在去看看的话,会感觉非常可笑,十分教条,还有很多东西都是牵强附会的。在这种学风下,导致我们的研究成果不被国外的学者重视。你看同时期无论是日本学者的,还是港台学者的,都非常扎实。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日本和我们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因为在日本留学,对日本学者的东西关注得较多。还有,和我个人兴趣有关系,因为我不做史学理论,史学理论可能更多地会关注西方的东西,我可能会偏重于一些实证的东西,这可能有我自己的偏好在里边。我不想多去评评判他们这个好坏。因为西方学者的东西,它有短板存在,他看不懂你中国的古文,只能是去做一点解释性的框架的东西来,这个是他们的长处。你去看这个西方学者的东西,尤其对历史资料的这种理解,会存在着比较大的偏差。当然我们也想朝这个目标进行努力。所以我要表达的是,我们过去的那种粗线条式的研究,显然和历史的真实会有比较远的距离。从宏观研究到具体的研究,应该讲是我们史学研究的深化,是一种进步。我们没有具体细致深入扎实的基础研究,就无法构建一个宏观的历史场景。所以碎片化应该是宏观研究的一个基础。而细致的具体的研究,它必然会表现出像碎片化的现象来,这里面又牵涉到很多问题,我刚才讲无论是整个大历史来讲也好,还是限于社会史也好,仅仅社会生活这一块就很丰富多彩,牵涉到方方面面,每一个人研究一部分的话,那就可能会显得很小。我前阶段看了一些太平天国史的资料,因为我硕士研究生做的就是太平天国史。如果把它放到一个大的历史里边,它就是一个历史事件。 但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内容,可以讲有成千上万篇的论文,学术专著也非常多。所以那时候我记得我的硕士生导师董蔡时先生,他就是研究太平天国的,他讲研究太平天国的人,比太平军还多,出的成果当然是非常的多,但是太平天国在整个历史中它就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太平天国史中,现在的研究都是非常细非常具体的。所以从宏观到微观,这是历史研究的进步的表现,而微观必然会表现出所谓的碎片化的现象。另外,现在学生那么多,炒冷饭的现象必然会存在,哪有那么多新的领域可以供你去开发?还有我们现在研究太平天国的人是很多的,包括研究其他东西也很多。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认识程度也在发生变化,变化的时候可能会回过头来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思考,这应该讲也是一种进步。我们认识的角度发生变化了,认识的水平也已经提高了。无论它有没有价值,我们的研究中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会有体现出目标追求和理论关怀。有时候这种价值体现的不是那么高大上,看不出有理论关怀在里边。但是你也不能要求所有的研究都要有这样,最好是能够表现出理论关怀。这就是我的基本的看法,就是说碎片化现象不是没有,但是在我看来的话这也是历史学研究中很正常的现象,而且我们也没必要去担心。其实碎片化越多说明我们的思考越深入越具体、越细致。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走向贯通和宏观。

口欲察味

孙杨为啥参加学生运动会?他是苏大研究生,毕业需修满39学分

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中,孙杨领衔傅园慧等半支国家游泳队的成员“强势碾压”各自所在项目的其他选手,对于大白杨来说拿金牌是必须的,这也没啥好说的。不过,有网友却不理解,认为孙杨等人为啥专门凑大学生的热闹,其实很多人只看到了这些巨星们的名头,却没注意到参赛的这些巨星们的另一个身份却是在校大学生……比如汪顺是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生、傅园慧所在的天津医科大学为了不耽误傅爷的运动生涯的巅峰期甚至将其毕业年限延长至6年。而游泳国家队的“扛把子”孙杨的身份大家也都知道了,是苏州大学的体育研究生,所以说他们代表各自大学参战全国学生运动会也是一次促进大学生体育交流的好机会。大白杨在男子200米自由泳中以1分45秒56的成绩轻松夺冠后,更表示“从泳池的感觉来说,世锦赛和全运会要更好,像水的深度和水质,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跟学生一起比赛,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15年孙杨被推荐至苏州大学读研时,外界曾有人质疑他们这些“特殊的体育特长生”只是做做样子,并不是真刀真枪地去学习,但据悉,苏大专门为孙杨成立了一个由5名教授组成的导师团并对其拟定了培养方案。按培养该计划,孙杨并不会因为是奥运冠军的身份而享受特殊照顾,他如果想要获得硕士学位和毕业证书的话,就必须要修满39个学分并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而越发成熟的孙杨在入学之初就端正了自己的态度:“进了大学以后我就是普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光环,希望大家也把我当普通的同学来看待,大家可以很好的沟通和相处。希望有时间能到大学里来体验,跟大家住在一起,一起在餐厅啊学习生活。对我来说这种生活也是从小比较向往的。”去年的里约奥运年孙杨以中国体育一哥的身份疯狂吸金6900万,但这并不妨碍他努力学习,用更好的自己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但对于体育生来说上学特别是上文化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近奥运体操冠军邓琳琳在北京大学的成绩单就引发热议,她不仅没有不及格的学科,而且在擅长的健美操课程也拿到了95分,而且国际关系史(上)和(下)这两门必修课却只拿到60分刚过及格线,可见奥运冠军就读高校想毕业也得拼真本事!而对于此前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就意外沉沦的叶诗文,被保送至清华读研却亲承相当吃力,最终还是下决心努力游泳并在天津全运会中逐渐找回状态。孙杨作为中国游泳队的带头大哥,相信也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争取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顺利毕业,或者今后还能看到他能像邓亚萍那样成为一名博士呢!

两生花

多名名校研究生被清退,来之不易的机会不珍惜,四个原因值得深思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67064人,201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577088人,硕士研究生正常情况下学制三年,也就是说89976名硕士研究生没有正常毕业(这其中应该包含了少量直接转博的硕士研究生)。大约占招生人数的13.5%左右。没有正常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按时达到毕业要求,需要继续学习研究,延期毕业;另一种情况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学校退学,也可能有极少部分主动退学的情况。多所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近日,四川大学公布了对200多名研究生做出退学处理的决定,主要原因是超出了最长修读年限,还有学生已经联系不上。而在5月份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也一次性清退了21名研究生,再往前一点,2019年底,延边大学同样是一次性清退了136名研究生。正常情况下,高校的研究生学制都是三年,最长修读年限一般是5-6年,每个学校的规定可能不完全一致。可以说学校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仍然有这么多研究生不能正常毕业,确实令人痛心。再来看另一个数据,2019年,69名考生放弃湖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资格,2020年5月,25人放弃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资格。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难度加大随着就业难度加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从2016年的177万,增长到2020年的341万,五年时间将近翻了一番。在扩招18.9万的背景下,2020年招生人数也就100万左右,录取率约为3.4:1,有240左右的考生不得不面临考研失利的情况。考研难度加大,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考研人数多,二是多次考研的人较多,据相关数据统计,二战考研的学生超过了40%。三是不但要总分过线,单科也不能受限,而英语受限是是不少考生考研失利的原因。越是困难,越要准备充分,建议大家多研究真题,掌握题目套路,熟悉考试难度和体型,上面这套试卷汇总了2015-2020年考研的英语真题,非常适合复习备考阶段使用。来自不易的机会不好好珍惜,原因何在一面是来之不易的机会,一面是不好好珍惜,将机会轻易放弃。问题究竟在哪?第一,对部分同学来说,研究生学历不是那么重要。我的一位同学,毕业时毕业时研究生和公务员同时进入了复(面)试,因为公务员面试在研究生复试之前,她很自然地选择了公务员,放弃了读研。不过之后在考取了在职研究生,一点没耽误个人发展。第二,对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这种情况多见于被调剂的同学,复习备考的过程很艰苦,考试的竞争又过于激烈,所以部分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不得不选择接受调剂。调剂就意味着没有太多选择,很难完全满意,一旦自己有了更好的出路,就可能选择放弃学业。第三,部分同学确实只适合考试,不适合科研。以2020年考研为例,苏州大学有5个专业复试分数线超过400分,中山大学数学院应用统计硕士,86人进入复试,其中74人的初试分在400分以上。这充分说明,要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有多不容易,但是不少考生考研目的并不清晰,“逃避式考研”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考研只是为了能够在学校里待得更久而已。第四,部分考生考生研究生之后就失去了动力和目标。有机会,有平台,有老师指导,但还是有不少人不能正常毕业。能够考上研的人,应该少有人会因为智力问题而被退学,只能说是自己没有管好自己,没有认真对待学业。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应予以退学。所以多所学校对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清退也不难理解了。机会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不管何种原因,如此多的研究生不能正常毕业,非常让人惋惜。机会来之不易,获得了机会去不珍惜,一方面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部分同学对这样的机会求而不得;再就是,耗费了最宝贵的几年时间,却没有获得应有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人未来的发展。对于这样的情况,最重要还是考生个人要对自己的未来又一个清晰的计划,不要人云亦云,盲目选择考研;学校的人才选拔方式还需要更科学合理,增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考察;在研究生的发展过程中,导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情况下,导师带的研究生还是不宜过多,缺少导师的引导和监督,部分研究生就容易放松自我,失去方向。

汝戒之哉

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

考研人数五年翻番的背后被当成求职敲门砖,不少学生“随大流”报考22日,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点,考研学子正进入考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摄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 巩悦悦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高学历能带来优势 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相关链接学历含金量受争议 六成考生认为贬值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受到争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来源:齐鲁晚报

大迫迁

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

22日,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点,考研学子正进入考场(巩悦悦/摄)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高学历能带来优势 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相关链接学历含金量受争议 六成考生认为贬值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受到争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郭春雨 巩悦悦)

其俱是也

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

22日,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点,考研学子正进入考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摄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 巩悦悦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高学历能带来优势 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相关链接学历含金量受争议 六成考生认为贬值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受到争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

吕坤

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

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     高学历能带来优势 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记者 郭春雨 巩悦悦)

老子

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

原标题: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被当成求职敲门砖,不少学生“随大流”报考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高学历能带来优势 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学历含金量受争议 六成考生认为贬值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受到争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 巩悦悦

钉子户

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

考研人数五年翻番的背后被当成求职敲门砖,不少学生“随大流”报考22日,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点,考研学子正进入考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摄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郭春雨巩悦悦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高学历能带来优势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相关链接学历含金量受争议六成考生认为贬值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受到争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

吉祥止止

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

原标题:考研人数五年翻番的背后被当成求职敲门砖,不少学生“随大流”报考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高学历能带来优势 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