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苏州大学对68名拟录研究生作弃学处理,其中四成为全日制孔雀羽

苏州大学对68名拟录研究生作弃学处理,其中四成为全日制

辛辛苦苦考上了研究生,还没报到就弃学?近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一份处理决定。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关于对2019级68名研究生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的决定》,《决定》称,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议,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由这68人名单信息可以看出,这些被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的拟招录研究生中,有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录而不读,全日制学生占四成该决定指出,根据《苏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研究生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规定要求和时间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书面证明。请假经批准后生效,期限从学校规定报到之日起不超过十五日。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看苏州记者统计发现,这份名单中,非全日制学生占了33位,全日制学生有30位,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有4位,在职攻读硕士1位。值得注意的是,全日制学生占到了四成左右。上述名单中的学生分别来自电子信息学院、东吴商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3个院系部门,其中放弃入学资格学生最多的学院是东吴商学院,有16名学生。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公开数据显示,今年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共录取了4600多人,这68名学生占比约为1.5%。高校“弃学”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为何?苏州大学近些年发展迅速,在一些重要排名中可跻身全国前20强。仅去年报考苏州大学研究生的人数达3100多人,近三年内报考人数也一直稳居江苏省榜首。按理由,学生能考入苏州大学,算得上是机会难得,因此,看到这些研究生考上后却不去报到,颇为让人遗憾。而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苏州大学,很多高校都曾出现过。”就在10月初,湖南大学就遭到了69名研究生的“爽约”。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出的一则公示。这则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而原因也是多样性的,苏州大学的一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学生有自己新的选择,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有的是因为找到了好的工作,所以没有报到。”不过,此次苏州大学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来的学生中,全日制学生占了四成。通常来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还是有区别的,在职场上全日制研究生更吃香,所以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找到更好的机会后(比如考公成功、出国留学拿到offer等)就会放弃入学。而全日制研究生则不同,考取难度更大,而且研究生名额有限,“录而不读”很可能影响高校的补录工作,从而导致名额的浪费。“录而不读”一直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现象,有的人觉得这属于学生的失信行为,白白浪费了名额。但同时,也有人觉得“新生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其实就是学生行使了选择学校的权利。”将独木桥拆掉以后,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前,只有学校挑学生,现在,学生也可以对学校说不,可以自由地选择就读或者弃读。应对“录而不读”,有何良药?在英国利兹大学留学的研究生孙正告诉看苏州记者,在不少发达国家,研究生、本科生招生实行申请入学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名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这样一来,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充分保障了我们学生的选择权,也没有影响到学校,可以说是双向选择。”孙正介绍。看苏州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采取集中录取方式,学校按招生计划录取,每个考生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像这样的方式,一旦被录取的学生放弃录取、报到,空下来的招生计划,就没有途径补录。”东南大学研究生院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说道。该教授认为,如何把如今的招录机制建立得更加完善是当前应做的。“完善相关的调剂补录通道,一旦有录取者弃读,可以迅速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长远来说,高校应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调整招录政策,以最大化吸引考生。”本文来源:看苏州、苏州大学研究生院、中外学术情报、募格学术此前报道。

波瑠

苏州大学68名研究生“录而不读”,校方作弃学处理

10月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关于对2019级68名研究生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的决定》称,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学校按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议,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决定》提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书面证明。请假经批准后生效,期限从学校规定报到之日起不超过十五日。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由学校公布的名单可以看出,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中,有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录而不读”引热议 10月10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就发布过一则类似的公示。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决定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的入学资格。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消息,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录而不读”这种情况他们学校也存在。 他们认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导致学费相对昂贵, 也是原因之一。 北京某高校的青年教师吴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给了名额但是学院没有招满,这种情况会影响学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对一些讲究人才结构的理工科院校来说更为严重。 北京某高校负责招生的陈老师则表示,一定程度上“录而不读”属于失信行为。如果失信考生来源相对集中,在考生质量同等的条件下,这也会成为研究生院此后是否录取该学校考生的一个判断因素。 关于“录而不读”的话题一时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研究生录而不读,你怎么看? (原题为《苏州大学68名研究生“录而不读” 校方作弃学处理》)

男与女

68名研究生“录而不读” 苏州大学:自动弃学处理

10月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了《关于对2019级68名研究生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的决定》,称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议,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9月底,湖南大学研究生院也发布过“取消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现象引起社会热议。11月1日,扬子晚报记者对此采访了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考生自动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是国内各高校的一个普通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苏大。”记者随后采访了苏州科技大学,这个现象也同样存在。苏大68名研究生弃读,其中全日制占四成苏州大学该决定指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41号令)文件规定,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据苏大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学期在研究生新生报到期间,发现这些学生没来校报到,学校也没接到请假申请。为了做到以人为本,研究生院安排学院逐一与这些学生联系,经过沟通后,确认这些学生由于工作、出国、家庭等各种原因放弃入学资格。学校经再三确认后,按照学校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报学校发文,然后在国家学信网对其学籍作放弃入学标注。从学校公布的这份名单可以看出,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中,有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其中,非全日制学生33人,全日制学生30人,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4人,在职攻读硕士1人。全日制学生占到了四成多。据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大学共录取了4600多名研究生,这68名学生占比约1.5%。大学生弃学现象较普遍, 原因涉工作、出国等“考生自动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这是国内各个高校、甚至国外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近几年,苏大的研究生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人数每年在五六十人左右,每次公示前学校都会严格进行确认。苏州科技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本科、研究生都有考上了不报到的。”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7日新生报到日最后一天,苏科大普通类(含天平学院)有89名本科生未报到,其中放弃入学资格80人,保留入学资格9人;另外研究生有8人放弃入学。对于研究生弃读的原因,据某高校招生办老师介绍,主要是考生后来找到了工作、考上了公务员、出国留学等,也有的是在职攻读硕士的学生单位受阻最终放弃。此外,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导致学费相对昂贵,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录而不读”的现象引起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录取了不去确实浪费教育资源”、“录而不读?真的是浪费啊!能不能补录啊?”对此,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录取时间已过,学校无法在开学后再进行补录工作,但不会影响到下一年的研究生录取。(顾秋萍)

节葬

孙杨,从985本科、211硕士,到“双非”博士,他为何选择逆向行走

我国的高校虽然表面上是风平浪静,实际上每所高校都在暗地里不停的“较量”,希望让自己的学校变得更加优秀。因此,985和211成为“好大学”的代名词,而且一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更偏向于选择这样的学生。近日,游泳健将孙杨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校被人所熟知,我们一起看一看他都在哪上过学吧!孙杨在本科的时候就读于浙江大学,到了硕士则选择了苏州大学,但是到了博士期间却选择了双非院校上海体育学院,很多人非常的疑惑,依照孙杨的条件选择各种双一流高校肯定也是能上的,为什么他会选择双非院校呢?是不是他选择错了呢?在2010年的时候孙杨进入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体育系,2014年毕业后他就进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攻读运动训练学的专业硕士,2017年毕业后他又开始进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其实对于一名号的运动健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他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光芒,而孙杨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不是看中学校的名词,他更加看重的是学校体育学科的整体实力。我国很多名校基本上都是属于综合类型的大学,而孙杨选择体育专业肯定是需要在体育方面上更加专业的学校。一直综合类型的学校更注重学术型的研究,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体育馆、没哟游泳池这对孙杨来说肯定是不能接受的。虽然上海体育学校是一所双非院校,但是在体育专业上这所学校实力却是非常厉害的。在第四轮的学科评估中,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一级学科是A加,和北京体育大学名次是并列第一。而浙江大学和苏州大学则都是B加。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三个学校,我们一起做一些对比分析。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大教育学院由教育学系、体育学系、课程与学习科学系、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和军事理论教研室组成。学院建有教育学、体育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育学、体育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3个专业学位点;拥有教育史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浙江省重点学科;设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等5个本科专业,教育学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苏大体育学院有教职工151名(包括阳澄湖校区),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68名,讲师38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46名;国际级裁判3名,国家级裁判10名;另有柔性引进、兼职、客座教授20余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90名,博士研究生49名,硕士研究生239名,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近300名。此外,还承担了全校26000余人的公共体育教学与训练任务。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有专任教师450余人,在校学生6000余人;占地面积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超35万平方米。上海体育学院是我国体育院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86年),坚持“特色与质量并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方针。现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下属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自设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管理、体育工程学、运动康复学);体育学、心理学、医学技术、新闻传播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体育、公共管理、艺术、新闻与传播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所以,从上面对比来看,浙大和苏大的总体实力要强于上海体育学院的,但是孙杨选择专业性更强的上海体育学院并没有错。最后,想说一句清者自清!

发烧友

68名2019级研究生被苏大“除名”录而不读该罚吗

研究生未在规定时间办理入学手续被学校“除名”,近日苏州大学的一份“处理决定”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考上研究生又“爽约”不去读,该不该惩罚?属不属于没有诚信?是不是浪费了教育资源?网友们“吵”开了。调查:每所高校都有研究生“录而不读”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处理决定称,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决定提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书面证明。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记者了解到,研究生未按规定时间报到被取消录取资格一事,并非苏大独有。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研究生院的相关负责人说,该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2000多人,不入学的人数在一二十人,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中,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偏多。“有的学生出国了,有的学生因为在职工作时间调不开不能来了。学校虽然规定了入学时间,但慎重起见,一般都会挨个联系一遍,详细询问不来的原因。”另外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招办的老师介绍,该校每年不来报到的学生数量也有一二十人。他介绍,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学生不来报到的情况。南京高校整体报到率都还不错,有些省市包括211高校的报到率都不是很高。对于不来报到的学生,他们也会以文件的形式取消其入学资格,不过并不会上网,“内部知道即可,以备将来有学生反悔来找学校。”网友: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苏大的这份处理决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我都奋战两年了,都没有考上。”网友“九巷”说,研究生报名人数这两年是连年攀升,去年更是达到了290多万人,而录取率只有20%,超过240万的人都是陪跑,“考上了不去上,真是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南师大社会学专业的学生童丽也认为,考上研究生后不去上,有点“不诚信”。她说,考研报名时会让学生填报一个志愿,如果这个志愿录取不了,系统会给出3次调剂机会,如果这3所高校全部都给你发了录取通知书,考研网站上还会让你确认去还是不去、去的话究竟去哪所。“这套录取制度应该非常人性化了。如果确认了去,最后还是不去,感觉就是不诚信。”不过,英语专业的钱海杰却认为,考生不来上学和“诚信”没有什么关系。他说,他的考研目标是北京一所985高校,初试差了几分后被调剂到其他学校,虽然也是211,但是和心目中的还是有差距。调剂的3所学校,复试时间有先后,最想去的那所迟迟没有回音,不想错失机会的他就确认了一所边远地区的学校。现在他可以申请到一所全球排名100的高校去留学,“虽然学费是贵了点,但自己觉得咬咬牙还能承受,就放弃国内高校了。”记者了解到,高校会考核每个学院的报到率,报到率相对较低的学院在下一年度招生时,拿到的招生名额会受影响。专家:增设“补录”机制不太现实不仅是研究生阶段,被高校录取而不去报到的行为,在高考阶段也有。河南省今年对这类考生还专门出台了“惩戒性”的规定:对高考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下一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从6—9所减为两所。南京农业大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宋华明教授认为,因为不入学而给学生贴上“不诚信”的标签有点不合适。这个社会赋予了学生更多的机会:出国、考公、考研……学生在不同的学校之间也拥有很多的选择权。对于网友们建议的“补录”机制,他认为想法是好的,但从操作层面不太现实。“开学后再招生对教学秩序有影响。研究生的录取机制近年来在不断完善,尽可能地人性化,但仍然有学生不入学,即使增加补录,也仍然会有学生不来。”他说,生活中各种“临时状况”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对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尽量不去浪费各种有限的资源和名额。(谈洁)

地狱火

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委屈:我们不水!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近日,澎湃新闻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

砂月

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困:常在求职第一关就因“非全”被卡掉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文中王璇、李韵、苏铭为化名)(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绑架者

又有高校被放鸽子!68名研究生考上211却不上,学校出手了!

日前,湖南大学69名2019级拟录取研究生未报到入学,湖南大学公示取消这69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在湖南大学公布的这份放弃入学的名单中,有将近80%都是非全日制。10月25日,苏州大学也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对68名未按照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的2019级研究生作自动放弃入学处理! 苏州大学的这份处理名单中的学生分别来自:材料与化学化工部(1人)、电子信息学院(5人)、东吴商学院(财经学院)(16人)、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2人)、附属第二医院(3人)、附属第三医院(2人)、附属第一医院(5人)、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1人)、机电工程学院(3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人)、马克思主义学院(3人)、沙钢钢铁学院(1人)、社会学院(2人)、数学科学学院(2人)、医学部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1人)、王健法学院(5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人)、医学部(2人)、艺术学院(3人)、音乐学院(2人),其中东吴商学院人数最多,达到16人,且15人为非全日制工商管理。在这68人中,非全日制学生占了33位,全日制学生有30位,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有4位,在职攻读硕士1位。值得注意的是,全日制学生占到了四成左右。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公开数据显示,苏州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共录取了4600多人,这68名学生占比约为1.5%。苏州大学近些年发展迅速,在一些重要排名中可跻身全国前20强。作为一所非北上广地区的211,很多考生都认为苏大可能是容易“被忽略”的211名校,出现“扎堆”的现象,近两年的报考热度一路飙升,据2018年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名人数统计,有超两万人报考苏州大学,近三年内报考人数也一直稳居江苏省榜首。苏州大学报考最热门的专业有: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会计、工商管理、化学、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中国语言文学、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如此热门的学校,整体报录比超过5:1,按理来说,能考入苏州大学,算得上是机会难得,这些人考上后却不去报到,颇为让人遗憾。而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苏州大学,很多高校都曾出现过。”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录而不读”这种情况他们学校也存在。学生或因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亦或是因为非全日制学费昂贵且没有奖助学金、住宿等导致放弃入学。对于学校来说,对于某一专业学校给了名额但因为学生弃学没有招满,会影响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关于“录而不读”的话题一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录而不读,浪费资源:浪费资源,好多人想进进不了;录了不去确实浪费教育资源!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本身就没有必要指责,选择多样化是时代的特点;高校每年都有研究生不报到的情况,原因多样化:出国亦或是就业,高等教育多样化,促使考生选择更多,不是诚信的范畴,没有必要指责。建议增加补录机制:增加一个补录机制不就好了!建议健全补录机制,给其他想读但擦边未录取的同学一个机会这也不全是学生的责任吧,什么浪不浪费的,备考大家一起备,考试大家一起考,苦也吃了,这是靠人家自己努力得来的名额,至于为什么不去人家肯定是有理由的,学校可以制定相关填补名额的制度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考研确实厉害,考上了不去读,那么该院校为了这个考上的而放弃了那些稍微弱一点的,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反馈机制看上去还是不错的研究生录而不读,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讨论哦~51考研,考研领域专栏作者,教育达人,择校选专业,全程备考复习经验分享,考研报名指导,考研,关注51考研就够了!

美国心

2018报考在职研究生,可选的学校和专业有哪些?

报读在职研究生,你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有哪些学校可以报,今天小编带大家看一下这个棘手的问题。依旧是老规矩,根据两种不同的报考方式来看。同等学力申硕招生专业:主要为学硕,包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还有3个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招生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小编只列举了一部分,具体的大家可以在学位网(www.cdgdc.e.cn)查询。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主要为专硕,学硕还很少。我国目前有40个专业硕士:金融、应用心理、口腔医学、应用统计、翻译、公共卫生、税务、新闻与传播、护理、国际商务、出版、药学、保险、文物与博物馆、中药学、资产评估、建筑学、军事、审计、工程、工商管理、法律、城市规划、公共管理、社会工作、农业推广、会计、警务、兽医、旅游管理、教育、风景园林、图书情报、体育、林业、工程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临床医学、艺术、中医,但并不是每一个专业都有非全日制的招生,也不是每所学校都有招生。招生学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山东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小编只列举了一部分,具体的大家可以在:研招网(http://yz.chsi.com.cn/)查询。了解清楚在职研能报的学校和专业之后,那大家就可根据个人职业发展、学费、地域和兴趣爱好等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了

大三元

全国法学博士报名条件限制汇总

在与考生的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被两个问题所困扰,已经成为无效占用我们时间的两大时间杀手。这两个问题为:一是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二是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是指有考生看到我们推送了某个院系的招生信息,他自己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找到,因此就跑来问我们怎么找到的,是真的吗?对于这种问题真的很无奈,你不回复吧,他说你服务不周到,甚至可能出现日后的举报、拉黑、取关操作,如果你去一一的回复吧,哪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为他做免费的无效服务呢?收费吗?不现实。我们只能发文告知一下不要再去做这个无效的工作了。说白了,我们为啥一直在分享各种方法,包括咨询的正确方式、自我介绍的方法等等,都是在尽量减少这种费时费力的问题。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是指一名考生本来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进入复试的条件,但是他不告诉你,一直在咨询复试的真题、复试的办法等等后续问题,到最后你发现他根本就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他就是想了解一些可以检索到的信息,非得让你一对一的告诉他。本文将要呈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考博市场上,为了防止报名人数过多以及遴选到更优秀的人才,不少院校在博士报名的准入条件上设置了一些或明或暗的规定,如果你不符合,那么很遗憾的请你放弃吧,也不需要占用别人的时间与精力,人生并非这一个选择,院校也并非这一个。其中一些条件还可以通过后续的努力获取,如考博英语可以通过努力复习,推荐大家认真研究真题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下这本书就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关注的报名限制条件,不是指诸如通过英语六级、需要教授写推荐信、需要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博导没有招生名额等基本要求,而是指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条件。清华大学法学院: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各种成绩证明的出具日期至纸质版报考材料截止接收之日不超过五年视为有效。(1)英语: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IBT);③雅思(A类)6.5分以上;④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⑤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并获得经国家教育部认证的学位。(2)小语种:学生须提供国家级语言考试(中国举办或该语言国举办)的通过证书或合格成绩单。小语种语言考试成绩需达到相当于我国英语水平考试中的六级水平。注:获得过外语专业学位的考生仍需提供上述合格的外语成绩证明。北京大学法学院:5年内取得且至入学时仍在有效期内的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有效期依外语水平证明的类型具体确定,有效期自入学年的9月1日起向前推算。例如,2020年9月1日入学的考生须提交2015年9月1日以后参加CET-6考试的成绩,或提交2018年9月1日以后参加IELTS、TOEFL考试的成绩,以此类推):(1)英语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60分以上;②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③托福90分以上(IBT);④雅思(A类)6.5分以上;⑤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⑥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的,须由招生工作小组认定。2019年之前北大法学院要求3年内取得,2020年放宽为5年内取得。天津大学法学院: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允许报考,法学院不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定向博士研究生。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外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CET-6≥430或IELTS≥6.0或TOEFL≥90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外文专业学术论文或具有相当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除英语水平证明外,申请者还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1)入选教育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以及非法学专业硕士生(本科或研究生阶段至少有一个法学学位);2)“法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及其他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3)世界大学排名前200或法学院排名前100的大学硕士学位的学生;4)在硕士阶段以第一作者在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5)其他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考生。仅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录取后须辞职且全脱产学习,并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东南大学法学院:请务必在报名前与拟报考导师联系,经导师同意后方可报考。申请者应为全日制应届或全日制往届硕士毕业生(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其硕士学习经历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为B+以上的学科3)重要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国家各部委、军工系统等下属科研院所)4)国外一流大学(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并于近三年内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比较突出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1)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有个人获奖证书)3)其它重要科研成果(须经院系专家小组审核确认并报研究生院审批)。非理工科学院可允许少量科研或教学单位的在职人员报考“定向就业”博士生,且录取比例不超过学院录取人数的8%。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考生除满足申请考核的基本报考条件外,还须达到以下科研成果要求:文管类考生近三年内须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在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发表学术论文刊物参考目录所列的期刊范围内。在发表论文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写法学论文。推荐阅读如下图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英语条件原则上需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应获得我国大学英语六级460分以上(直接攻读博士生480分及以上);或WSK(PETS 5)合格;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且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毕业后五年内申请攻读我院博士研究生;或雅思6.0分及以上或托福80分及以上。学术能力方面,要求对于所报考领域,具有学术热情,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创新能力,原则上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例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或参编的学术著作,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以上课题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身高有要求。吉林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本科或硕士毕业于国内原“985高校”或“211高校”或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法学排名B以上的法学院毕业生;或者在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高校(科研院所)获得学位并有研究成果。学术能力或者学术成果突出者,不受此限。“申请考核制”的博士考生应首先征得拟报考导师的同意。山东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含独立学院)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以及只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被CSSCI或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在SCI二区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发表2篇被SCI或EI(其中至少有1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并被CSSCI或SSCI、SCI、EI收录,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须在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在C类以上CSSCI检索刊物或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三大法律数据库收录期刊公开发表法学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提供以下至少一项参加英语考试的成绩证明,并满足本条所列最低分数要求。具体包括:国际法专业:TOEFL(最低100分),雅思(最低7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最低600分);其他专业:TOEFL(最低90分)、雅思(最低6分)、国家英语六级(最低550分)。复旦大学法学院: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托福90分以上(IBT);雅思(A类)6.5分以上;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或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四川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要求为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及毕业证书)或毕业2年内且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往届生。学业水平要求:(1)毕业于高水平院校;(2)硕士阶段学习成绩优良;(3)考生科研成果要求: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CSSCI论文1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本科和硕士毕业学校应当均为985高校或211高校(含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且所学专业至少一个为法学(法律)专业。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视为所学专业为法学(法律)专业。拟攻读航空航天法、网络与信息法、知识产权法特色学科方向,具有相关交叉学科背景,且经过所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认可及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的,视为满足本项对所学专业的要求。本科或硕士学位在国外高校获得,且学位学历经过教育部认证的,视为在211以上高校获得。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本人申请,经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可以适当放宽申请人毕业院校和外语水平条件的限制:1.在中国法学会认定的CLSCI期刊(中国法学创新网认定的十六本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发表法学类论文3篇(其中至少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或者至少在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或CSSCI来源集刊上发表两篇论文),或者提供其他足以证明申请人具有很高学术潜力的证明;2.在国内重要法律院系或科研机构获得正教授职称或相当的职称;3.在本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并获得全国性的重要奖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且本科就读专业在入学当年为所在省份本科第一批录取专业;已获硕士学位,硕士就读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或获得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培养潜质,公开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学术专著,或具有其他能体现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培养潜质的成果。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现任职于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或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或与我校“双一流”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西南政法大学: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必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英语①雅思6.5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③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④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⑤不能提供有效成绩证明的考生均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该考试成绩仅当次有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学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国内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含单独考试、援藏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毕业5年以内的往届硕士毕业生,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按2019年9月1日入学时计算)。毕业院校或专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取得国外硕士学位,并获得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硕士阶段学习院校进入报考当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名;(2)硕士就读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3)硕士就读于国内高校,且硕士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为“B”以上(含)。(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布的教育部最近一次学科评估结果为准)。海南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为双一流高校、国家及部委直属科研院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全日制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或已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境外所获得学位须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已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苏州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在入学前须取得学术型硕士学位,且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本科和硕士阶段须就读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高水平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表达能力,体现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就读学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3)传统优势政法院校;(4)海外著名高校(须在复试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不具备上述院校条件的考生,须提交至少1篇在CSSCI期刊独立发表8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期刊的认定以《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典》的规定为准)。以上是我们收集到的部分院系博士报名限制条件,希望对大家的报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