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帮你解读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其往无穷

帮你解读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

检察官,律师,法官在社会中充当维护公平公正的形象,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有专业技能,还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法律从业从业人员一般在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时面临法律硕士和法学硕两个关键词,今天给大家解读一下两者的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非全日制研究生从2017年起,将在职研究生统一归并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在职人员想考法律相关硕士,可以归类在非全日制研究生范畴。目前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有两种划分:根据学习方式和招生条件的不同,分为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两种。法学在职研究生1、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1)报考条件: 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限招非法律专业考生。(简单说就是你的本科,专科,职高学历如果是法学类专业,那么是限制报考的)(2)培养方向:主要为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及企事业管理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等。属于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教育部要求本科专业不是这13个指定的法学专业的学生才可以报考(法学、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商法、刑事法、劳动改造法、公证、知识产权法、法律事务、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3) 学习期限: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学制一般都是三年。(4)授课形式:一般有集中式、周末班、网络教学几个种类。主要根据报考学校的开设情况。2、非全日制法学硕士(法学)(1)报考条件: 非全日制法学硕士对本科学历专业有限制。(对你目前的最高学历没有报考要求)其中报考专业固定分为法学理论、法律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西方经济法制史、法律文化等)、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法最研究等)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司法鉴定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专业划分很细深度研究某一领域。(2)培养方向:主要是学术研究、科研教学,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级理论型学术法律人才。(3) 学习期限:非全日制法学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4)授课形式:一般有集中式、周末班、网络教学几个种类。主要根据报考学校的开设情况。两者的异,同之处一、相同之处:(1)两者公共课均需统一参加国家考试(与全日制性质考生一起哦)。考试的试卷都一样,考试时间也一样,考试大纲也一样。相当于同一个起跑线呢。(2)两者均是非全日制脱产学习。(3)毕业要求一样:毕业的时候都必须修够足够的学分,且毕业论文合格。(4)对于在职人员来说,非全日制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都需要本人集中精力,专心。(5)满足条件的都可以获取双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标有非全日制字样。硕士学位证书二、不同之处:(1)针对不同类型的报考人员,培养方向不同。前者强调是复合实战型,后者是学术理论型。(2)专业课考试难度不同,法律硕士考生因为之前都没有学习过法律,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录取要求会低一些,达到国家线就能考上,名校录取分数线比国家线相差不大,录取比例高,入学竞争压力小。而法学硕士考生大多数为法律专业考生,竞争压力较大。(3)颁发双证,但会注清硕士类型,可以区分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总结来看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别,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背景情况,选择自己的考研之路。想申请硕士学位,如果确实觉得这两种难度较大,也可以参考其他在职研究生的途径,比如:法学同等学力申硕、高级研修班等(都属于法学硕士),结业后可以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也比较适合大多数的在职人员报考,难度系数较低。如果你正在走法学考研路,可以关注我们的服务平台,提供给你名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单恋

"西政系"掌管最高法五大巡回法庭,西南政法78级:难以复制的神话

▲点击上方蓝字加入「法律知识」学习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本文来源:法律读品综合中国人大网、最高人民法院网、南方周末赵凌《西南政法大学:风雨五十年》(2003年)等报道文章。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16年12月25日表决通过任免名单,任命了新设立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巡回法庭庭长、副庭长。四个新设巡回法庭的一把手分别由最高法院四位副院长担任,其中任命最高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为第三巡回法庭庭长,副院长景汉朝为第四巡回法庭庭长,副院长李少平为第五巡回法庭庭长,副院长张述元为第六巡回法庭庭长。此外,还任命了八位巡回法庭副庭长。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胡云腾分别担任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庭长。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的请示》,同意最高法院在深圳市、沈阳市设立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的基础上,在重庆市、西安市、南京市、郑州市增设巡回法庭。而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分别于2015年1月28日、31日在广东深圳、辽宁沈阳挂牌。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与最高人民法院其他部门同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内设机构。巡回法庭审判工作受最高人民法院本部指导和监督,代表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其作出的判决、裁定和决定,即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决定。2016年12月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在辽宁沈阳对聂树斌案再审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该案合议庭即由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担任审判长,主审法官夏道虎、虞政平、管应时和罗智勇为合议庭组成人员。“西政系”掌管最高法五大巡回法庭据公开资料显示,最高法六个巡回法庭庭长除了第一巡回法庭庭长刘贵祥外,其他五人都有西南政法学院(1995年更名西南政法大学)的从学经历。其中,胡云腾,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西南政法学院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江必新,1978年9月至1982年9月,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学习;1982年9月至1985年1月,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中国法制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景汉朝,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学习;2000年9月至2004年1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系诉讼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李少平,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生;1982年7月至1984年9月,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教师;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述元,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也是西南政法大学78级校友。官方简历显示,他于1978年至1982年在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1982年至1985年为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院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中国法学“黄埔军校”到“落魄的贵族”偏居西南一隅的西南政法大学,曾被称作中国法学的“黄埔军校”,也有人评价它是中国法学教育最成功的典范。西南政法大学前身为西南政法学院。1953年9月20日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西政合并5所大学法律系而成立。在这之后的20多年里,学校经受了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发展步伐逐渐缓慢。和所有遭遇“运动之苦”的中国高等学府一样,在“砸烂公检法”、“停办政法院校”的恶浪中,西政被停办近十年。1971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许多高等院校包括所有的政法学院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被撤销。西政几位资历较深、在运动中饱受磨难的老先生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他们顶着自己头上已有的政治高帽,不止一次地给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写信,苦苦恳求保留学校。这段历史被西政称为著名的“护校运动”。1973年最高人民法院通知西政“三不动”:人员不动、校产物资不动、图书不动。西政以这样的方式得以保全,同时期的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等其他4所政法院校均被“五马分尸”。1978年2月18日,国务院高教部决定将西政列入全国首批重点院校,而且是司法部所属全国5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大学,并被批准提前于其他政法院校一年恢复招生。那一年,梁治平、夏勇、贺卫方、王卫国、龙宗智、江山、蒋庆、顾培东、程燎原、王敏远、陈泽宪、江必新、张穹、于安、周强……到西政就读,他们成为当代中国法学界的精英、俊杰。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在其所著《从法学引注看中国法学的现状》中开出的国内法学学者“大名单”——近乎一半出身西政。有人评价说,西政的“新三届”(1978级—1981级)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成功典范。他们的学术或政治成就对中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所谓“西南现象”的大致含义。1990年代中期,西政在法学教育中仍保有傲视的姿态和实力。1997年底“211工程”的失利是西政困境的标志。司法部当时所属的6所高校只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进入“211”的名额。1991年6月,种明钊教授被任命为西南政法学院院长。上任后,他便提出自己的计划,在他的任期之内,一定要办好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更改校名为“西南政法大学”。1995年5月,“西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种明钊成为西南政法大学正式挂牌的首任校长。1999年末,西政校园开始传出这样的消息:西政将被并入重庆大学!时隔25年,西政又上演了一场“护校运动”。西政最终被保住,但改革再度袭来,西政遭遇了校史上最大的变故———下放重庆管理,由全国性大学变为地方性大学。(准备出校游行的队伍被校长田平安和老师们拦了回来)自此,这所传统名校因为远离中国的政治或经济中心,她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政策上被一步步边缘化。2002年,有关机构做出中国法学教育排名,西政位列12,前12名除西政和中国政法大学外,全部为综合性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排名第五。一些西政学生把西政调侃比作俄罗斯———一个“落魄的贵族”。西南政法78级——难以复制的神话对于中国而言,197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后来被认为转变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的法律界而言,197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攻读法律的这一届学生,后来高密度地诞生了一大批对中国法治影响深远的人物。1978年,西南政法大学恢复招生,共招生400名,其中法律系364人。1978年的这一届人,后来成为西南政法大学引以为豪的骄傲,他们当中诞生了后来在中国政界、法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周强、贺卫方、梁治平……在1978级校友入校30周年纪念时,统计表明,这届学生中省部级领导职务的有14人、厅局级领导约100人,知名的法学学者近100人。这就是后来屡被传颂的西政78级神话。目前,七八级400多名同学中,从工作单位地域划分,北京和广东最多。北京有60余名,广东省有70余名。除北京、广东外,人数较多的是重庆和四川,各约30名。其他200多名同学分布于全国各地,但黑龙江、吉林、内蒙、青海、西藏、台湾、澳门目前没有七八级同学。大约10名同学已移民外国。从职业上划分,七八级同学目前仍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大约200名左右,占全部同学的半数;在国内各大学担任领导职务和任教的大约100名左右,其中包括10名左右的同学在社科机构任职。其他100多名同学的职业,以律师为主,约有70余名,还有少数同学经商。为何78级法律本科生能够取得群体性的成功,成为一种现象?尽管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个原因是他们都意识到的:时势造英雄。78级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现象、一个神话,与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分不开。正如清华大学教授、西南政法学院78级的于安所说:“78级读大学时,正处于国家的转折时期,社会需要大量法律人才,他们生逢其时,无比幸运。”78级是“文革”后恢复法学教育的首批法律本科生,毕业后自然是新时期法治建设的第一批人才。经常有法学界人士这样问西政78级学生:在这样一个偏远、破旧、狭小的校园里,为什么会走出那么多优秀的人才?78级学生为什么会取得群体性的成功?被问多次以后,西政人除了回答客观的“时势造英雄”的原因外,还会提到“西南精神”。一位学者将这种精神解释为:学术开明、思想独立、治学严谨、厚德重法、生生不息。而今天的许多西政人认为,78级就读的时间就是“西南精神”的奠基时期。甚至有人将“西南精神”称为“78级精神”。一位研究78级现象的学者说:“正是从78级的学生开始,西政人就表现出一种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他们一边走在泥泞不堪的小道上,一边谈论着他们对时事的惊世骇俗的看法;他们没钱坐车,却步行到重庆的人群聚集地,告诉劳作奔忙的人们‘中国应当向何处去’。”清华大学教授于安说,78级的学生由于经历了在农村的十年反思,身上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他们后来能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说,78级法律本科是一个神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无古人似乎已经是事实,对于后无来者,许多人还有期待,抑或将来还会出现类似的神话?“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78级。我不知道这是一种骄傲呢,还是一种悲哀?”一位法学界人士的发问,将沉醉于78级光荣历史的人们拉到现实中来,“我们还能不能创造一个新的78级神话?”对此问题,著名学者、西政78级的陈泽宪坦然回答,“时代背景无法重拟,学生群体特点难以再现,相同的奇迹自然不再。”顾培东有着类似的观点:“西政78级的辉煌——那是历史的际遇,可一而不可再。”

掘之数仞

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不多,这也许纯粹是你的想象!

大家可能对于在职研究生有些陌生,这并不奇怪,因为在以前国内受过本、专科教育的人数都非常少,更不用说在职研究生了。但是近几年情况发生了改变,因为大学的扩招,使得拥有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大幅上升,因此对于在研究生的需求也开始变得旺盛。但是任然有些人员觉得在职研究生还是太多稀少,其实不然。目前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数并不算少,每年约有十几万人,他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在职研究生,并最终取得了硕士学位。招生专业:在职研究生的招生专业较多,包括:安全科学与工程、财政学、传播学、产业经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法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翻译、法律、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国际商务、国民经济学、光学工程、护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教育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建筑学、技术经济及管理、教育管理、机械工程、基础医学、交通运输工程、会计学、口腔医学、考古学、临床医学、劳动经济学、旅游管理、民商法学、农村与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工程、日语笔译、数学、诉讼法学、统计学、土木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体育学、土地资源管理、外国语言文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前教育、新闻学、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刑法学、艺术设计学、英语口译、英语笔译、中国语言文学等。从上面这些中可以看出,在职研究生的专业包含文理、专业与学术等类型,方便不同的人员报考学习,适合不同类型的人员、不同职业的人员等。所以打破自己固有的想象,勇敢迎接新的未来与,而读在职研究生无疑就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好好过

中国政法大学,现在还有在职研究生吗?

很多同学看中了中国政法大学,想要报考其在职研究生参加学习,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在职研究生。那么,中国政法大学有在职研究生吗?首先,可以肯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有在职研究生。其在职研究生包括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目前,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正处于招生中,所以重点给同学们整理一下中国政法大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信息!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同学们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想要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就必须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三年及以上学历的条件,才可以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才能获得学位证书。招生专业中国政法大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目前正处于招生中,其招生专业有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MBA、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报考条件以及招生专业等相关内容。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在职报考,是不是只有学位没有学历证书?读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可以免统考吗?

韩婴

解析:适合公务员报考的在职研究生专业!

现如今,不少在职人士都选择去报考在职研究生,这些人都是来自不同的行业的,其中就包括公务员。而公务员不是报考每个专业都是合适的,那么公务员适合学什么在职研究生专业?公务员报考在职研究生目前,在职研究生主要的招生方式是同等学力申硕和专业硕士,学员在确定了报考形式以后,可以从以下的专业种类进行选择:1、管理类专业这类专业主要是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公共管理等,这些专业对目前处于管理岗位的公务员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通过报考这些专业来提高管理能力还是很重要的。而且报考人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岗位情况或者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更为准确的专业选择。2、法学类专业公务员中处于执法类岗位的人员可以选择报考法学类的专业,目前,有很多的高校都开设了关于这方面的课程,就比如是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以及等专业,报考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3、文学类专业现在,无论做什么,做好对外宣传还是很重要的,而公务员则更要重视这个方面的建设。处于文职岗位的公务员,可以选择文学、新闻学、语言学等专业,如果能够掌握这些专业的知识,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工作的开展。所以说,公务员或者是以后想考公务员的人员就可以通过以上几类专业进行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

父母心

南开大学法学院2020年法学硕士初试成绩统计分析出炉!

南开大学法学院于1984年获得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计划内在校生804人,其中本科生452人,硕士研究生317人,博士研究生35人。另有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300余人,研究生课程班学生100余人。招生简章显示,南开大学法学院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法学硕士45人,其中推免生27人。根据南开大学推免生拟录取名单,我们知道南开大学已经录取21名法学术硕士,这样南开大学法学院2020年的统招名额为24人。关于该院法律硕士的招生报考情况参见:报考1771人,拟录取109人,南开大学法律硕士初试成绩统计分析据悉,南开大学法学院2020年拟在9个专业招收法学硕士。经统计,各个专业的报名情况为:法律史13人、法学理论16人、国际法学35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33人、经济法学24人、民商法学70人、诉讼法学47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6人、刑法学68人,总计322名考生。据悉南开大学法学院2020年21名推免生的专业分布为法律史1人、法学理论1人、国际法学5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人、经济法学4人、民商法学5人、诉讼法学2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人、刑法学1人。从招生公平性的角度考量,上述9个专业每个专业的统招名额必然大于等于1人,假设招生几乎不变,那么将会有15个名额根据考生的成绩在专业之间进行分配。经统计,这322名考生中,有1人属于退役大学生计划,9人属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如果我们假设24个统招名额平均分配(实际中不会是这样的),那么每个专业的前4名有机会进入复试,各个专业前5名考生的成绩如下表所示。从上述考生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际中各个专业进入复试的名额肯定会不一样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进入复试考生的成绩相差很小,因此可以预测未来复试时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广大考生务必认真备考。为了了解南开大学法学院2020年法学硕士考生的考分分布,我们假设考生有一门成绩为零即代表该考生缺考。我们将缺考考生的成绩剔除之后的数据为:法律史13人、法学理论14人、国际法学30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7人、经济法学18人、民商法学56人、诉讼法学40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4人、刑法学59人,共计271人。即只要考生参加完考研初试就已经战胜15.84%的考生。这271名考生中,有7名考生属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1名考生属于退役大学生计划。#法学考研#经统计,各个专业前5名的45名考生的政治平均分为71.29分、英语平均分为69.07分、业务课1的平均分为119.98分、业务课2的平均分为119.98分,总分平均分为373.622分。经统计,非缺考的271名考生的政治平均分为64.026分、英语平均分为54.41分、业务课1的平均分为90.74分、业务课2的平均分为95.24分,总分平均分为304.42分。对比上述2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部分考生的成绩过低造成的,这271名考生的成绩分布统计如下表所示。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想进入南开大学法学院的复试当前基本上要求英语、政治都考70分,而我们知道这样的分数是非常高的,而且想考取更高的分数非常难了,因此进入复试的考生的总分最终非常接近。同时我们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部分考生的成绩是非常低的,这拉低了考生的平均分,假如我们把专业课不到80分的考生去掉,就会发现考生的平均分超高。假设今年的国家线为300分,我们暂定各个考生的单科均过线,那么南开大学法学院的271名考生中将有163名考生达标。而招生计划为24人,那么将会有139名考生需要走上调剂之路。以上就是我们对南开大学法学院2020年法学硕士初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看完上述统计分析,你有什么感受,欢迎分享出来。

包小姐

“ 笔试面试第一却被刷下来,就因为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而口阚然

清华大学法学院2020年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啦

2019年10月28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发布2020年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据统计,本次公示的拟录取名单共计52人,相对于2019年的60人、2018年的55人有所减少,但是比2017年的40人还是多不少。据悉当前清华大学法学院共有专业教师67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29人,助理教授1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6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在海外长期学习和研究的经历。这样看来,2019年并非所有的教授、副教授都招生。翻阅清华大学2019年发布的2020年招生目录,共计有51位博导有招生计划。基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出部分在招生目录中的博导可能没有找到合适的学生,因为刑法学博导5人,招生7人,这样其他专业的46位博导共计招生45名。从当前公示的拟录取名单来看,2020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在比较法学、法律史、法社会学、法学理论、国际法学、环境与能源法学、经济法学、民法学、商法学、诉讼法学、体育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14个法学二级学科下招生。各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分别为比较法学3人、法律史2人、法社会学1人、法学理论3人、国际法学6人、环境与能源法学1人、经济法学1人、民法学9人、商法学5人、诉讼法学4人、体育法学1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5人、刑法学7人、知识产权法学4人。对应的参加申请考核复试的人数分别为比较法学5人、法律史4人、法社会学2人、法学理论3人、国际法学6人、环境与能源法学3人、经济法学4人、民法学13人、商法学12人、诉讼法学7人、体育法学2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7人、刑法学13人、知识产权法学8人。即共有89名考生参加清华大学法学院2020年的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52人,录取比为1.7:1。清华大学法学院自2017年起正式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方式,最近几年博士报名时间均为8月底9月初,并于9月中下旬开展复试工作,10月底正式公布拟录取名单。从近年来的招生情况来看,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招生的竞争难度逐年加大,往届生越来越不占优势,特别是该院的英语成绩要求令很多考生达不到报名条件。因此建议想报考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考生务必尽早准备,及时联系目标导师。以上是对清华大学法学院2020年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的简单统计分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用。

莫不入焉

花费2-4万,用2年时间,读中国政法大学,你能得到这么多?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 建设大学,是很多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同学的首选院校。很多同学担心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难度大,不敢报考。其实,中国政法大学是可以免试入学的,只要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的条件就可以免试入学学习。重点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学费不高,一般在2-4万之间,学制都是2年,绝对是值得报考的。而且,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生专业众多,包括: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MBA、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政治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等等。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和兴趣等各种因素去选择。除此之外,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你还会获得这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中国政法大学的课程安排的师资一流,学习期间都是由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领衔授课,并且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使得学员更容易接受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技能。 积累人脉资源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一般都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各行业的精英人士。参加研修班的学员还可以结识不同行业的有识之士,积累人脉关系,让自己以后在职场上有更好的发展。 获得国家承认证书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可以免试入学,但是后期需要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证书是国家承认和认可的,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含金量高。综上,中国政法大学学费低,免试入学还能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帮助自己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让自己今后更好的发展,所以,中国政法大学绝对是值得报考的!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等详细信息!官方: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有了定心丸!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花费2-4万就能上名校,还免试入学

爱如初

在职研究生十所热门招生院校排行榜!

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通过在职学习研究生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学历,而目前社会上不少院校开设有在职研究生课程,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下面罗列十所比较知名的开设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知名度想必不用过多的介绍了。其招生的专业包括: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企业管理、中国语言文学等。学费相对来说也不是很高,在2万元到7万元,多数课程的学制在2年左右,因此年均费用约是1-3.5万元之间,而且在学期间还能够正常工作,因此经济压力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大。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可以说是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政法方面的人才。目前,该校招生在职研究生的专业有:工商管理、心理学、法学、企业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学、新闻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传播学、政治学、刑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大家学习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不要缴纳太多的学费,因为该校多数课程的费用是在2万元到3万元之间,所以性价比是比较高的。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也是国内非常知名的一所大学,是周总理的母校。学校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可以切实帮助大在职人员获得提升。目前在招生的专业包括:心理学、金融学、行政管理、国际贸易学、民商法学、财政学、应用经济学、世界经济、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而报考南开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的人员,不需要准备太多的钱,因为该校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费在2万元到5万元之间,学费并不很高。又由于可以平时工作、周六日学习,因此收入学习两不误。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入选国家985、211、双一流等工程项目。目前山东大学正在招生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包括:金融学、国际贸易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并且学员报考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相关课程,也不需要缴纳太多的钱,因为大多数课程的费用是在1万元到3万元之间。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所国内重点知名高校。是国家985、211、双一流等重点工程的建设院校。目前,该校开设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企业管理、金融学、临床医学、民商法学、区域经济学、护理学、社会学、基础医学、交通运输工程、刑法学、口腔医学、国际政治等。该校的学费是比较低的,在2万元到4万元之间,学校在北京、重庆、山东、吉林、河南、广东等地都开设有授课点,而且许多课程也能够通过网络的方式学习,方便大家报名上课。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所高等学府。当前,学校正在招生的在职研究生专业有:心理学、教育学、公共管理、社会工作、学前教育、教育管理、小学教育、法律、英语口译、心理健康教育、翻译、英语笔译、日语笔译、农村与区域发展等。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相关课程则需要大家缴纳约2万元到9万元之间的费用。学习期间不影响正常工作,因此非常适合在职人士报考学习。南昌大学南昌大学是我国一所重点大学,入选国家211工程,以及双一流项目。该校开设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法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建筑学、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该校在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学费也是比较低的,在1万元到4万元之间,而多数课程的学制则是2年,因此性价比相对较高。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上海市知名的高等学府。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报考学习。大家报考时,可以选择的专业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新闻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等。报考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需要的学习费用是3万元到5万元之间,由于采用周末班的上课方式,所以在学习的同时,可以正常参加工作,因此经济压力也不会很大。华东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省重点大学,在江西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该校目前开设在职研究生的专业包括:企业管理、会计学、土木工程、应用经济学、建筑学、机械工程、劳动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体育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目前,报考该校大多数课程需要费用在2万元到3万元之间,而且多数课程是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学习,因此不影响学员的正常工作,学员在工作学习,既有收入又能提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位于我国的首都北京市,是该市一所重点本科大学。目前该校的招生专业较多,包括:法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财政学、应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等。另外一点也十分重要,就是报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需要的费用不是很高。多数课程的学费在1万元到3万元之间,因此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是比较划算的。报考在职研究生,了解上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