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江西省瑞金市举行“首届苏区法制研究论坛”功成之美

江西省瑞金市举行“首届苏区法制研究论坛”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辉 以苏区法律制度与新时代法治建设为主题的首届苏区法制研究论坛近日在江西省瑞金市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尹建业出席论坛并讲话,江西省法学会会长刘铁流主持论坛开幕式。王其江强调,苏区法制研究论坛的创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决策部署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必将发挥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必将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供更多理论成果与智力支持。要依托中央苏区及地方苏区红色资源,重点加强对苏区法制工作的历史地位、经验教训和时代意义的研究,加强对苏区立法、司法、普法等法制实践和主要成就的研究,加强对法制思想、法制人物的研究,努力把苏区法制研究论坛打造成全国区域性法学研究论坛的特色品牌。尹建业指出,要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围绕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充分履行法学会工作职能,深化法治实践,优化法治服务,当好智库和参谋,切实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苏区法制研究论坛是由江西、福建、湖北、河南、安徽、四川、陕西七省联合发起的区域性法学论坛,于11月11日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大会。首届论坛由江西省法学会主办。【来源:法治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红军桥

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

作者:李红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注释处处长、编审)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位于江西瑞金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新华社发 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产生巨大精神力量的根本源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的屠杀,继续高举革命旗帜,领导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并建立了新中国的雏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于1929年1月走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军民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和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为了追寻崇高的理想、光明的愿景,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奋勇向前。即使在战争暂时失利,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陷入敌人囹圄的共产党人也铿锵有力地回答:“我们军事上是暂时失败,政治上是不会失败的。我们一定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在中国实现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种如磐的信仰并不止步于情感上的信条,更源于理论上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是洞悉真谛后的从容笃定,是知信行合一的体现。老战士在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给学生讲解。新华社发 求真务实的实践探索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和实行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坚决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写于中央苏区的一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的教条主义被称作“本本主义”。毛泽东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苏区时期,在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影响和指导下,苏区各级党政干部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这一时期,我们党领导实施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红军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根据地党和政权建设、经济文化建设等正确的方针政策,等等,正是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总结苏区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创造性地提出来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新华社发 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苏维埃政权作为新生的国家政权,不仅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而且代表了工农劳苦大众的利益,践行了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不仅从理论上认识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重要性,而且从行动上非常关心群众生产和生活,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苏区时期,我们党正是凭借着忠实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由此形成了一道什么力量也无法打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号召党员干部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他说,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为了解决瑞金沙洲坝村民的饮水困难,毛泽东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开挖“红井”;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周恩来、张闻天等帮助红军家属挑水砍柴……这些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故事,至今还被广为传颂。苏区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为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保证中央苏区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进行,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严格要求苏区干部养成清廉从政的工作作风,实行了一系列坚决有力、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措施,创建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赢得了高度赞誉。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不仅是苏区干部艰苦奋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真实写照,更表达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好作风发自肺腑的赞颂之情。这一时期,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苏维埃工作人员的所有干部,一律没有薪饷。毛泽东到宁都县铲田区调研,在区政府住宿一晚,坚持交上食宿费“大洋一元八角”。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党和苏维埃政府注重干部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用制度和法纪反腐惩贪,建立了惩防并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在惩处腐败分子方面,中央苏区制定了《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和《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在制度建设方面,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等法规。在监督方面,一是在中央设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各级苏维埃政府设立工农检察委员会,同时组织突击队、轻骑队,监督苏维埃政府法令、批示的执行;二是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在《红色中华》等报纸杂志开辟“红板”等专栏;三是发动群众监督,通过建立控告局、开展群众评议等方法,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检举运动。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是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困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苏区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广大军民的生活异常艰难,每人每天只发不到1角钱的菜金和大半斤粮食。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时,面对战争日益激烈、根据地范围日趋缩小、苏区财政经济状况严重恶化的严峻形势,苏维埃中央政府通过《红色中华》报发出“为四个月节省八十万元而斗争”的号召,并提出了开展节省运动的具体办法。中央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率先响应,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节约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成为苏区军民的自觉行动。在节省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和苏区政府不断推进反对贪污浪费和消极怠工的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精神,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 争创一流的工作境界苏区精神中的争创一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干部勤奋工作,为民服务,争当模范,突出体现在创造“第一等的工作”,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待工作的一种基本境界。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带领下,广大苏区干部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争创第一的革命精神,涌现出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优异成绩的模范县、乡,培养和造就出大批模范干部和优秀党员。赣东北省委、兴国县委及长冈乡、才溪乡苏维埃政府,都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受到毛泽东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表彰。苏区军民发扬争创一流的精神,以蓬勃的革命热情、昂扬的革命斗志,踊跃支前扩红、发展生产,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苏区党的建设、行政工作、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第一等工作”。 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突出体现在“一切为了苏维埃”。在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苏区干部没有薪饷,“自带干粮去办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苏区群众义无反顾、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支前参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使党和红军能够在极端艰难时期发展、壮大,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苏区群众从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维护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群众自己的政府,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新政府。没有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和苏区革命的胜利,就没有自身的解放,也无法过上幸福生活,由此激发出他们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是他们出于对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及其革命事业的高度信任和衷心爱戴,也是他们基于对切身利益的维护而自觉产生的,是一种彻底的、主动的、忘我的奉献精神。《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5日 06版)(来源:光明网)

今子不去

苏区振兴:八年回看与展望

主持人:阮启祥 谢翌春特邀嘉宾:黄恩华 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区振兴研究院名誉院长彭道宾 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善庆 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黎志辉 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副院长编者按: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定会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6月28日,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8周年。8年来,苏区振兴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新征程上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期双周论谈特邀江西师范大学从事苏区振兴研究的有关领导和智库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对话。●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既是一项重大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苏区振兴发展8年来,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示范,在同步建成全面小康中没有掉队主持人:八年弹指一挥间。《若干意见》的实施,现在回过头来看,其深远意义在哪里? 黄恩华: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三省,包括108个县(市、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其中江西有54个县(市、区),占了一半。赣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在苏区振兴中也最具代表性,因而是我们跟踪研究的重点区域。《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回看八年风雨历程,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意义深远。第一,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若干意见》的实施,标志着党和国家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示范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对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行动。2012年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地方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革命老区发展规划。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作为国家层面优先选择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对象,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为全国其他革命老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第二,对于改变原中央苏区的贫困落后面貌,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他还多次强调“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8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通过各项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速,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突出短板加速补齐,确保了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第三,对于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全国的苏区县都得到较快发展,江西的54个苏区县(市、区)也迅速缩小了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区域发展长期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第四,对于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不少地方的森林植被遭到过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过大,矿产资源的开采也给环境治理造成极大压力。《若干意见》实施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筑牢生态屏障,加快绿色崛起,不仅促进了本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对维护我国东南地域的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苏区振兴发展的成效,既表现在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民生得到极大改善,也表现在经济得到较快增长、老区人民精神面貌发生巨变上主持人:8年来,我省苏区振兴发展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彭道宾:《若干意见》实施以来,我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改观,与全国的总体差距逐步缩小,脱贫攻坚、生态文明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的优化前所未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作为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各部委鼎力支持的结果。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被提到与西部大开发同等重要的政策高度。国家发改委先后6次召开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55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下派干部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挂职,架起了从首都北京到赣南老区的“连心桥”和国家支援老区建设的“直通车”。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赣州争取了224个国家级先行先试的平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拥有国家级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二是经济发展之快前所未有。2019年,赣州市多项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经济总量跃升至全国百强城市第71位;赣州、吉安、抚州三市生产总值分别是2011年的3.5倍、2.37倍、2.03倍;财政总收入分别是2011年的2.69倍、2.53倍、2.12倍;8年来,赣州市铁路运营及在建总里程达1000公里,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赣州西站被纳入国家“八纵八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标志着赣南在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获得提升。三是民生改善前所未有。到2019年7月,赣州、吉安、抚州三市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93万户,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833万人,治理低电压330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4.54万公里。赣州市新建改造校舍面积942万平方米,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53张,是2011年的2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赣州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吉安、抚州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县全部脱帽,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赣州、吉安、抚州三市270.54万人实现脱贫,赣州市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6.71%下降到2019年的0.37%。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明显增强。四是老区人民洋溢着感恩奋进的火热激情。8年来,原中央苏区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更加珍惜光荣的革命历史,更加自觉地传承红色文化。赣州市革命遗址整体保护利用,成为全国的样板。电影《八子》、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八子参军》等红色文艺作品在全国舞台上绽放光彩。赣州市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老区人民铭记党恩,拼搏奋斗,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赣州国际港位于赣州市南康区。2016年,不靠海、不沿边的赣南苏区,建成了全国内陆第一个进口木材直通口岸。 江西日报记者 朱文标摄●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各地党委政府贯彻落实有力、苏区人民感恩奋进,是成就苏区振兴伟业的宝贵经验主持人:经过8年的探索和奋斗,苏区振兴发展的经验有哪些?从赣南的实践看,有哪些好做法?黎志辉:苏区振兴的经验,概括起来,我觉得主要有四条:第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是苏区振兴的坚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求江西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为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了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苏区振兴的巨大制度优势,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得到生动体现。《若干意见》实施以来,55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江西,把苏区振兴当作自己的事,出台了近200个含金量很高的帮扶政策措施,先行先试政策200余项,先后派出4批干部到苏区挂职,安排受援地项目约3900个,援助资金200余亿元,开展人才交流培训9.8万余人次,对苏区振兴是极大的促进。第三,各部门协同推进是苏区振兴的强大推力。苏区振兴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协同推进。国家发改委牵头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对于《若干意见》政策和措施的顺利落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和协调国家各部委的对口支援,着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形成了扎实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的卓有成效的领导机制。第四,苏区人民感恩奋进是苏区振兴的群众基础。原中央苏区广大人民群众感怀党恩,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艰苦奋斗,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迸发。人民群众是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英雄。从赣南的实践看,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好做法。第一,善抓机遇主动作为。赣州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坚持内外兼修,争取各种支持,推动政策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保障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第二,从解决群众突出的民生问题入手,凝聚起了振兴发展的合力。比如,改造危旧房,解决饮用水、通电、交通等问题,开展健康扶贫,减轻城乡群众个人医疗支出负担,等等,焕发了群众振兴苏区的巨大热情。第三,持续深入改革开放,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比如,赣州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市县“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高到90%以上,“一次不用跑”“就近办”事项提高到50%以上,有力地改善了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赣州国际陆港,打造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促使赣州融入了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第四,注重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产业是振兴的抓手。通过实施“主攻工业”三年翻番攻坚战,充分挖掘资源优势,钨、稀土新材料工业呈现新亮点,“两城两谷两带”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具有赣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日趋完备;提升现代农业,稳定赣南脐橙种植规模并扩大品牌影响力,打响了“赣南蔬菜”“赣南油茶”“赣南高山茶”等品牌;加快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发展,提升现代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发展水平,走出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路子。瑞金市云石山乡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新型产业。江西日报记者 朱文标摄●要继续增强苏区自我造血功能。除继续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及部委对口支援机制外,建议强化央企和沿海地区帮扶机制,进一步激发老区人民的奋斗动力 主持人:新起点、再出发。从智库视角看,目前苏区振兴发展中还有哪些短板?对下一步苏区振兴发展有什么建言? 刘善庆:8年发展成绩不错,但实事求是地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自我造血功能依然较弱,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我省来看,仍有不少短板。一是主要人均经济指标仍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平台不强。赣州、吉安、抚州三市没有一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园区。三是振兴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仍待强化。比如,目前我省54个苏区县中,还有15个县不通铁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差;赣州能源总自给16%左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5%;水利保障能力不足,城乡防灾减灾能力仍然不强。四是民生保障仍然有待加强。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以及中等职业教育,都存在不少短板;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农村公共医疗服务设施不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五是生态治理任务仍然不轻。我省苏区县大多山多地少、环境容量小,资源开发和环境约束的矛盾突出,生态治理资金投入压力大,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不多。六是人才缺乏问题较为突出,专业人才缺口大,生产性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较低,首位产业中的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以及金融资本、城市规划、现代物流等专业人才匮乏。人才引进难、留住也难。当前,苏区振兴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完善政策、创新举措、补齐短板”的重要批示精神,建议从以下方面着力:第一,围绕巩固苏区振兴发展势头的总体要求,保持重大政策的延续性。比如,明确2020年后继续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继续完善对口支援政策,继续执行行之有效的各项扶贫政策,等等。在对口帮扶方面,除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挂职干部外,建议强化央企帮扶发展机制,强化沿海发达城市结对帮扶机制。第二,围绕“补齐短板”的关键需求,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政策措施。从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着手,加大对原中央苏区的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从自然资源政策、人才政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着手,进一步补齐苏区振兴的短板。第三,围绕强化苏区振兴造血机制的具体目标,各地要进一步激发老区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挥政策优势,厚植内生动力,改善营商环境,从对口支援走向对口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苏区振兴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超前优势。来源:江西日报

操盘者

难忘苏区那抹青春亮色

在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和龙珠公园之间,有一处林木葱郁的“赣湘闽粤四省百县林”。1958年3月15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阔别24年后,又一次踏上红都瑞金的土地。他带领来自4省近100个县的共青团负责人参加共青团工作观摩学习会议。这片林就是与会者所种。80多年前,这片“百县林”所处的地方有许多青年不仅抛头颅、洒热血参与武装革命斗争,也以年轻人的活力参与苏维埃国家政权的建设和管理,给红色苏区带来了一抹青春亮色。让青年长本事、有激情从十几岁开始,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肖锋一直在跟着闹革命、打游击。一直到1932年冬天,16岁的肖锋被送入位于瑞金洋溪村的第一期列宁团校,他才感受到闹革命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这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任弼时讲党史,顾作霖讲团史,徐特立、陆定一讲地理、政治常识,军委总参谋部的负责人讲游击战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都曾到列宁团校作过报告。列宁团校培养出了许多高素质的党团干部。肖锋在个人回忆录中写道,1932年12月~1933年在第一期列宁团校学习期间,由傅连璋领导的红三军医院给包括他在内的120多个团校学员打防疫针。“在当时的条件下,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在肖锋的记忆中,当时的中央苏区,每个青年都激情澎湃,因为既能学到真本事,又能学到最新的文明理念。列宁团校有一个“三不要”规定:不要吸烟、不要喝酒、不要吃辣椒。“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当时苏区有一条号召:不吃辣椒、不吃油炸食品。因为吃辣椒伤肠胃,容易生病,吃油炸的容易上火,又浪费粮食。”瑞金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曹春荣说,从1932年春开始,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防疫卫生运动,一直持续到红军主力北上才结束。史料显示,当时苏区和红军都刊发了不少文章,专门批评一些人不爱洗澡、不勤换衣服的风气。这场运动的初衷是防止疫病发生与传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对苏区军民起到了科学启蒙、移风易俗的作用。苏区时期,广大青年在参加革命斗争的同时,也开展了许多文体活动。1933年5月30日,在瑞金举行了“中央苏区第一次体育运动大会”。苏维埃中央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筹备会。苏区的体育运动军事色彩浓厚,以军事体育为多,如投弹、射击、越野赛跑、游泳、刺杀等。此外则以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和跳高、跳远为主。多年来,曹春荣一直在研究苏区历史。在他看来,苏区之所以能聚集大量青年,许多青年人才也能脱颖而出,与这里年轻、简单而热烈的氛围是分不开的。“苏区是青年最集中的地方,生机勃勃的青年在这些简陋的活动中也能陶冶情操,增长本事。”扫文盲、学文化、促教育在位于瑞金的共青团中央旧址,至今还记录着一首80多年前的歌谣:“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当时,许多苏区儿童一边学唱这首《共产儿童团歌》,一边跟着学习识字。据1930年的一项统计,江西省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只占学龄儿童的8.73%,失学儿童高达91.27%,偏远山区失学儿童的比例更高。瑞金全县只有1所绵江中学、5所小学和一些私塾,全县学生不过两三百人。早在1931年6月,团中央就给少共儿童局划定了具体的教育任务:组织儿童学文化,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拥护苏维埃和红军,反对迷信、吸鸦片、赌博等风俗,组织儿童学习简单的军事知识,担负站岗放哨任务。但因条件艰苦,不少地区学校开办较晚。为此,少共江西省委儿童局还印发了一份《督促贫苦儿童去读书》的文件,建议省一级的文化部门“马上印出教材来”,督促各地苏区政府立即开学,“莫要再迟延了”。这份文件还提出,要建立学校的娱乐事业,引起儿童读书的兴趣;如有不去的实行6岁至10岁的强迫教育;如果父母经过几次宣传仍然不准儿童去读书的话,可以报告苏区政府处罚之;如果是富农子弟来读书,要缴纳学费;各级巡视员到下层巡视工作,必须去学校传达时事要点。为进一步推动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时任少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凯丰(原名何克全)在《红色中华》报纸上发表文章,强调共青团必须帮助教育部去发展列宁小学,开展识字扫盲运动。1933年8月30日,少共中央局、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共同发布第七号通知,提出全团都应该全力协助教育工作。“团应当成为一切俱乐部、列宁室、识字班的协助者,应当成为一切学校的协助者”。当时苏区的共青团还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不让一个团员是文盲,也没有一个少先队员是文盲,每个团员负责消灭一个文盲”。到1933年年底,位于中央苏区的闽粤赣三省共创办列宁小学3052所,学生人数达到89710人。扫文盲、学文化的风潮也在其他苏区盛行开来。位于大别山区的鄂豫皖苏区,各级团组织积极配合苏区教育机构开办初、高级小学。学生一般白天到学校学习,晚上站岗放哨,农忙时参加生产。当地青少年学习热情高涨。“罗山的童子团在岗上一面戒严,一面找空子认字”。共青团组织也协助党加强对士兵的教育。在许多连队,共青团帮助设立识字班、读报班及演讲会等,采用竞赛的办法帮助士兵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既提高了红军战士的素质,也促进了部队建设。“苏区团组织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团员青年为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而斗争,成为苏区党和红军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曹春荣认为,在创建苏区、保卫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广大团员、青少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烧友

纪念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在浏阳举行

8月19日上午,纪念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在浏阳举行。红网时刻8月19日讯(记者 汪衡 通讯员 黄康 实习生 韦薇)8月19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湖南省委宣传部、湘鄂赣3省党史研究院(室)、湖南省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纪念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在浏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代表参加本次研讨会,共同回顾红一方面军和湘鄂赣苏区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崇高的革命精神。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老一辈革命家朱德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出席并讲话。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卢洁主持。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刚参加。90年前,在风雨如磐、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带领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同志带领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李家大屋胜利会师,合编成立红一方面军。从此,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主力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蹈赴无数次战火,为党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中流砥柱。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对党政军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伟大开端。从此,中国红色区域的革命斗争推进到一个全新阶段,湘鄂赣苏区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从2010年在江西修水举办第一届湘鄂赣苏区论坛以来,到此次会议的召开,已先后举办六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先后共收到论文1000多篇,入选参会论文近500篇。各方面专家、学者对湘鄂赣苏区的创建和发展、党组织的发展和工农运动的兴起、苏区反“围剿”斗争、苏区各方面的建设、苏区三年游击战争、苏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苏区人物、苏区精神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胡振荣表示,历史进入新时代,对党史部门来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鲜明导向仍然没有变。下一步,他们要深入挖掘研究、着力开发利用湘鄂赣三省红色资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湘鄂赣三省合作发展、为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服好务。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表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党史部门依托这个跨区域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在深化苏区历史研究、助力老区红色资源挖掘、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湖南当前正在策划推出的百集电视专题片中,亦将大篇幅宣传湘鄂赣苏区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引导人们在缅怀革命先烈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追寻党的足迹中激发奋进斗志。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彭勃表示,将继续发扬湘鄂赣苏区精神,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和束缚,努力打造以武汉、长沙、南昌为轴心的“三小时经济圈”,实现中部地区的全面崛起。陈晋在发言中高度评价浏阳在土地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他指出浏阳是湘鄂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一方面军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寻找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起始地。随后,他从红军建设实现正规化的标志、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权的主要军事保障等方面强调了红一方面军成立的历史意义,并对湘鄂赣苏区历史地位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下午,与会代表还前往浏阳永和镇、大围山镇参观了红一方面军成立地旧址、秋收起义红三团驻地旧址、湘鄂赣省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等相关红色革命遗址。

国家昏乱

做苏区文化的探矿者

【知识分子入党故事】刚满76周岁的曹春荣不服老。尽管已从瑞金市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岗位上退休16年,但他一直笔耕不辍,仅去年就出版了两册专著《求索集》《思索集》,里面收集了他近年来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党史研究文章。“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时时想起自己入党的初心和学用党史的往事。”曹春荣说。1979年7月,时年35岁、任教于瑞金大柏地中学的曹春荣终于圆了多年梦想,被组织上吸收为中共党员。“瑞金是片红色的土地,我从小被她的革命精神熏陶滋养,一直有个执着的心愿:成为像革命先辈一样的共产党员。”他满脸激动。郑重地宣读入党誓词后,曹春荣暗下决心:一定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好书、育好人。后来,组织上要他转行,他便服从安排,先后从事文化、地方志和党史工作。“能生活、工作在红都瑞金,是我的幸运。对党史了解越多,越让我深深地感到:入党在一时,但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党员,必须付出一辈子的努力。”曹春荣说。瑞金有着十分丰富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遗存。怎样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成了他始终思考的问题。从系统研学党史入手,曹春荣逐渐掌握了如何正确把握和传播苏区历史与苏区文化。多年来,他从事地方史志、党史、苏区史资料的发掘、收集、整理与利用工作,编写了多种书籍,参与编撰了地方党史,撰写了不少知识普及性文章,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瑞金史官”。“不做只会爬梳故纸的学者,更要做个深思好问的思想者。”曹春荣这样要求自己。他撰写了大批研究文章,为推动党史研究默默求索。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党史专家石仲泉评价他说:“从曹春荣身上,我看到了基层党史工作者质虚心好学、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风貌,看到了苏区精神在当代的延续与发展。”为传播党史、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年事已高的曹春荣经常奔波外出,义务为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和高校师生作党史辅导报告或讲座。他深感,研习传播党史的过程,也是受到革命先辈精神洗礼、锤炼党性的过程。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对曹春荣而言,也是他加入党组织42年整的日子。“我入党之时,正逢党中央强调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回首那充满激情的入党经历,总让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研究党史大半辈子的共产党员知识分子,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弘扬好党的优良传统,将是我的终身课题。”曹春荣说,“包括苏区史在内的党史国史是座富矿,我愿永做苏区文化的探矿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杨荣强)

舒舒服服

红一方面军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在湘举行

中国新报讯(记者 曾祥兴 李玉平 特约记者 曾凡光)今天,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中共党史学会主办,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浏阳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在湖南省浏阳市召开。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老一辈革命家朱德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出席研讨会并讲话。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致辞。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胡振荣、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彭勃等发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卢洁同志主持开幕式。陈晋同志从五个方面强调了红一方面军成立的历史意义。他指出,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是红军建设实现正规化的标志;是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权的主要军事保障;为我党我军提供了大量的干部人才;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运用提供了直接土壤;使古田会议中有关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作风等方面的要求,在红军中得以普遍遵行和创造性实践。陈晋同志在发言中对湘鄂赣苏区历史地位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湘鄂赣苏区是党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重要发源地和发生地;是中央苏区的最初酝酿的、战略策应地和重要屏障;是红一方面军诞生的摇篮、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唯一攻占过的省会城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地区。陈晋同志最后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张宏森指出,举办纪念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进一步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决心。要大力弘扬红一方面军将士和湘鄂赣苏区人民敢闯新路的求索精神、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患难与共的团结精神,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要深化湘鄂赣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研究,加强湘鄂赣苏区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在深化交流合作中推动湘鄂赣三省发展迈向新台阶。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近百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红一方面军历史沿革、湘鄂赣苏区革命斗争历程等进行了会议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红一方面军和湘鄂赣苏区历史地位和贡献的认识。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王文珍同志作会议小结。(朱德之孙朱和平与浏阳红军后代范日葵合影)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代表参加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红一方面军历史沿革、湘鄂赣苏区革命斗争历程等进行了交流,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宣传,做好红色遗址遗迹开发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与会人员会后共同参观了红一方面军成立地旧址(李家大屋)、秋收起义红三团驻地旧址(围山书院)、湘鄂赣省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楚东山大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锦绶堂),实地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失之也生

张宏森:加强湘鄂赣苏区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深化交流合作中迈向新台阶

纪念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在浏阳市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中),出席并讲话。纪念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在浏阳举行红网时刻8月19日讯(湖南日报记者 黄晗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摄影 杨杨 通讯员 景超平 )今天上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湖南省委宣传部、湘鄂赣3省党史研究院(室)、湖南省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纪念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在浏阳市举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老一辈革命家朱德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出席并讲话。张宏森指出,举办纪念红一方面军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进一步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决心。要大力弘扬红一方面军将士和湘鄂赣苏区人民敢闯新路的求索精神、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患难与共的团结精神,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要深化湘鄂赣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研究,加强湘鄂赣苏区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在深化交流合作中推动湘鄂赣三省发展迈向新台阶。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代表参加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红一方面军历史沿革、湘鄂赣苏区革命斗争历程等进行了交流。

卖国贼

用好用足政策加快苏区振兴发展

日前,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率调研组调研蕉岭县贯彻落实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工作情况。县委书记、蕉华工业园区党委书记陈伟明陪同调研。陈开枝一行先后深入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服务中心、新城起步区;三圳东岭村、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广东(蕉岭)乡建馆、长潭镇等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蕉岭贯彻落实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工作情况。陈开枝肯定了蕉岭在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在蕉岭调研期间越看越兴奋、越听越高兴,蕉岭的发展变化令人欣喜。他指出,蕉岭要研究吃透政策精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用好用足政策举措,推动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发展。要用好原中央苏区这个载体,发挥蕉岭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以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攻坚克难、推动工作。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国家新一轮老区苏区政策研究制定的契机,谋划项目,做好对接,并健全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全力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步伐。同时,陈开枝还表示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蕉岭苏区振兴发展,积极向国家和省呼吁梅州有关诉求,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吴丹玲 林剑湧 黄培强

隔离区

第三届全国原苏区振兴高峰论坛在百色开幕

9月21日,以“弘扬中国革命精神,推进老区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原苏区振兴高峰论坛在百色学院开幕。百色学院校长金长义主持开幕式百色学院党委书记唐拥军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全国原苏区振兴高峰论坛旨在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有效促进原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论坛的举办对原苏区、老区特别是左右江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具有特别意义。唐拥军介绍,百色学院是百色革命老区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是具有深厚红色底蕴的老区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将继续扎根红色沃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为广西特别是百色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这是百色学院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百色学院党委书记唐拥军发言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简要介绍了全国原苏区振兴高峰论坛创办以来取得的有关成就,指出论坛为促进原苏区、老区在新时代的振兴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魏后凯表示,论坛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原苏区、老区反贫困战略和政策研究,推进原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加强原苏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课题研究,促进原苏区、老区农村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着力研究“十四五”和后小康时代苏区、老区发展战略,确保原苏区、老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现代进程;要深入研究原苏区、老区的绿色发展及实现路径,把原苏区、老区的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为原苏区、老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发言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陈运平在讲话中认为,全国原苏区振兴高峰论坛立足革命老区,研究特色鲜明,聚焦振兴发展,主攻方向明确,汇聚众多专家学者,集智效应显著,共享研究成果,交流机制高效,希望在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挥智库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建言献策作用。开幕式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合影在论坛举办期间,与会专家和学者将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主旨发言、学术分论坛等学术活动,并深入百色当地乡村,实地考察右江地区落实国务院《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论坛开幕前,百色学院唐拥军书记、金长义校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魏后凯所长亲切会面,对右江革命老区建设和百色学院在老区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交流。(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