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况可以怎么合理规划大一到大四和院校专业定位,留言区私信,可以意外收获你的专属留学规划/定位报告哟~瑞士的公立学校们,包括ETH,特别像是“慈善大学”。原因是瑞士政府推行了几近免费的教育费用,学生个人承担费用每年约1500CHF,折合人民币10,500元左右。低学费政策普惠到了所有学生,包括非瑞士人。这可比英国的学校外国人翻倍的学费标准大气多了。当然,据我个人观察,大部分来自欧洲申根地区的高学历毕业生,都最终选择留在了瑞士,政府对教育的慷慨大力支持大概也是瑞士始终是各大科技科研领域领军者的原因之一吧。2020年QS,ETH的数学排到了世界第8,统计与运筹学世界第2。ETH本科项目铁打地需要精通德语,所有的课程、练习等等都是德语进行的,但master项目就不同了, 除了小部分专业会要求德语外 ,其他都以英语为主,而且同学的英语都贼溜,完全不用担心不会德语给你的学习或者社交带来巨大的困扰。ETH的录取标准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仅就身边的同学背景来看,ETH对陆本的学生十分严苛,普遍以985为主,如果不是top tier的985,就常常需要前5%的成绩加上优秀的申请材料;对欧本的学生似乎会有些许的放开,但普遍还是没怎么见过出前20%排名的学生了,除非学校排名非常优秀,感觉ETH是非常普遍的爱卡本科出身的学校了。也见过不少不是top985的同学申请ETH失败后选择去了隔壁的UZH,然后走流程申请一些ETH的课程来上,或者是旁听一些ETH的课程,毕竟两个学校主校区的严格步行距离也就是1分钟的路程吧。我所就读的 QF 算是两所高校的两个优势学院的合作,课程主要分为经济金融及数学两个大类,商科类课程大部分在UZH,而数学及编程相关的课程基本会在ETH,但也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完成最低90ETCS(包括30ETCS的论文,33ETCS的必修课,及27ETCS选修课)就可以申请毕业,毕业证书上会包含ETH和UZH两个学校的名字和校长签名,是「花一份时间,拿两个学校毕业证」的项目。该项目在2019年还被评为欧洲大陆第一的量化金融项目。关于该项目的申请:项目申请现在改革了,全程都在线上完成每年9月入学的项目会在同年的1月截止申请,一旦提交后不得修改任何文件,所以一定要注意,提交之前多次检查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必须提交的材料无外乎两份推荐信、CV、PS、成绩单等。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有上传文件标题的要求,千万不可以忽略,否则第一关就会被刷下来了。项目申请费用为200CHF,需要信用卡支付,该费用不可退。提交申请并付费后,Steering Committee就会开始审核你的材料并决定是否需要加一轮面试。面试情况:每年都在改变,有一些年份会给每个人面试,除非你在申请项目之前已经完成过其他master或者PhD的项目才可以免除面试,但有些年份又是几乎没有面试就放人进来了,这个面试规律我至今没有找到。面试以专业面试为主,问题集中在一些基础的统计、公司金融、金融数学的内容,比如说让你写bs公式并推导、画正态分布的pdf,cdf曲线、写出CAPM模型之类的。不会很难,哪怕被抽到面试也不用过于担心,保持自信最重要~等到这一轮都通过,学校的Admission Office就会联系你并提出语言要求,对雅思的要求是总分7分。关于录取:官方给出的合适的候选人画像是:虽然官方说法是金融、经济及理工科背景都可以申请,但根据通过的背景来看,基本以商科和数学相关专业为主,工科背景的中国学生的申请结果都是negative的。那根据官方介绍,建议如果有金融数学相关的工作经验、学习经验都记得要highlight,如果没有也可以强行上一些网课之类的让自己有这个方向的背景,至少也是展现自己强烈的兴趣吧。编程背景这项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新加的,也可以看出项目会增加对编程的重视程度,建议也是可以在写 CV和PS的时候多多提及。我的就读体验学习首先让我来夸一夸母校!学费低性价比高啥的我就不提了,剩下的主要分四点吧。第一点,我要表扬宽松的学制。量化金融给了我们5年的时间(其他专业应该普遍是3年),在年限内完成90个学分并申请毕业就可以。这意味着没有学分的上限,你可以上所有自己有兴趣的课(不限专业),哪怕你想学心理学,只要你能听懂也可以去体验,也不用紧赶慢赶地毕业。除此之外,学校也没有设置每个学期必修学分的下限,所以5年内完全可以溜出去实习一阵再继续回来上课,甚至可以边上课边实习。如果你的毕业论文想偏学术,学校有太多大牛老师欢迎你前去洽谈了;如果你想做偏应用的论文,学校也支持你去跟公司合作,完成公司提出的topic,怎么做选择全看个人兴趣了。第二点是人性化的考试制度。制订考试规章的人大概也知道学校的考试有多变态,设立了不少人性化的条款,比如你可以只注册课程但不参加考试,只不过拿不到这门课的学分,但是能学的还是可以学到嘛!还有就是如果在考前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好,可以提前一周取消考试申请,在下一个考试季再注册考试,哪怕最后不想考了也可以,只是没有了学分。当然如果连这个最后一周的ddl都错过了,可以在考场故意挂科,学校会给你第二次补考的机会~只要能过,就会在成绩单上覆盖掉前一次的挂科记录啦!在瑞士的学校,挂科不可怕,毕竟连爱因斯坦都挂过科嘛。第三点就是学校提供的无敌资源库。在各大图书馆可以找到几乎所有你想要的书,哪怕你找不到,只要你觉得是学习需要的,你可以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发邮件申请,请他们为了你去购置一本新书,只要是合理的申请,工作人员会欣然同意,有朋友就尝试过。除此之外,学校与不少在线资源库有合作,可以下到很多免费的电子书,甚至还可以免费借阅的杂志!像我们这样的合作办学项目就更棒了,可以使用UZH和ETH的资源库,拥有两个学校的学生身份~除了图书资源,还有很多免费的大神学术讲座、公司高管亲自来上的实用的课程、免费的Bloomberg账号、免费的德语课程、免费健身房及相应的运动课程等等。我相信还有很多我没有列举到的,就得大家自己去发掘啦。第四点就是十足的科研经费。毕竟学校的目标是为全球的创新发展提供最前沿的科研支持嘛,加上政府慷慨补贴,在学校内做科研是十分自由的,各种支持你按照自己所想来施展拳脚~同时也会有不少的research assistant的位置提供给在读学生,不仅有丰厚的工资,如果能遇到一个好的research方向和好的导师,对自己后续申请博士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夸了这么半天,缺点也必然是有的。从量化金融这个专业来看,专业课程设置过于old fashion,过于学术。应用的课程相对非常少,以及项目默认学术的编程能力已经非常的强,编程相关的课程很少,唯一一门必须要有编程能力的必修课用的是Matlab。如果想要学习Machine learning,倒是可以去CS那边学,只不过很难把学分转回本专业,不过听说最近有放宽转学分这个事。另外,做为一个跟商科沾边的专业,我认为需要“团队合作”、presentation的课程太少,有点忽略了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那做为一个合作办学项目,我们虽然可以享受两所学校的福利,但同时,我们也要参加两所学校的考试。而两所学校,非常默契的,一个把考试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另一个安排在假期结束后。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在结束了一整个学期的繁忙课程后喘口气,又不能安心的在假期到处疯玩。加上瑞士地狱级的考试难度,真的很令人绝望。瑞士的考试给我的体会就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跟英国的套路型的考试很不一样,瑞士的考试似乎是认为你选了这门课,并且上完一个学期就要对这个内容了然于心,包括老师上课讲了的,课后作业讲解课上随口提到的,第一节课推荐学习教材里的,还有课程内没有需要你自己去了解的内容。不要妄想考前抱佛脚了,我曾经有过考前抱佛脚,在考场差点哭出来的经历。讲到爆难的考试,也是时候吐槽学校的学习位了!因为图书馆都比较分散,主校区附近的图书馆没有多少学习位置,在考试月,常常因为找不到一个位置而绝望,哪怕是校园里加放的一些学习桌都会被挤得满满当当。图书馆都这样了,就更别奢望足够的通宵学习室了吧。再聊聊在瑞士如何找工作的问题。ETH的QF项目,算是苏黎世唯一一个量化金融项目了,每年只会有大约30个学生。所以摸着良心说QF学生如果对公司规模不挑剔的话,这个项目的学生在苏黎世找到实习并不难,实习工资基本是4000CHF/月。众所周知,瑞士的工作签证很难拿,但如果你是学生,每个学期有完成20ETCS课程,就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快速(一天吧)办理到work permit,可在学期内每周工作15h,假期可全职。项目负责人Farkas偶尔会转发一些校友或者他的人脉提供的实习信息给到QF学生,这一类属于提前于公开平台招聘信息的空缺,抓住机会投简历基本都能拿到一个面试的机会,不少朋友就是通过这个渠道找到实习的。除了被动等信息,也可以多去项目sponsor比如swissre、ubs、axpo等的官网查看是否有opening,哪怕没有也是可以写邮件给hr来觅一个工作机会。那除公司外,还可以多approach教授,并尝试申请成为research assistant(RA),不仅可以对后续申请PhD有帮助,还会有丰厚的pay,大约是1900/月,要知道每个月可是只有大概8天的工作时间啊。毕业后留在瑞士很难,但是不是没有可能。虽然在瑞士,哪怕公司给了你offer,政府也有很大可能会拒绝掉你的签证申请,都看缘分。但是近几年,政府也是有对在瑞士毕业的non-EU学生放宽签证申请,毕业后的六个月,可以申请一个类似于找工作的签证,然后在这六个月里公司可以使用与EU申请者相同的表格来帮你申请工作签证,难度较往年有下降。我个人的建议是走出苏黎世,多看看比如zug这类小村,工签竞争少了,成功率也就上去了。接下来说下我的生活体验吧~这里中国人不多,有时候我会觉得在苏黎世很孤独。阴冷的冬天很长、课程压力很大、club很烂、晚上8点以后就会及其安静 、人与人之间总是保持着距离。尽快融入留学生圈子,并拓展朋友圈多认识些外国朋友跟着他们体验不一样的瑞士的生活是防抑郁的一大要点。瑞士物价很高,生活费高,但学费都“免费”了,整体算下来在苏黎世整体生活费还算可以接受。一年下来十几万人民币可以过得挺好,后续如果有实习,或者项目带了强制实习,这点生活费都能赚回来。具体的生活状态,我想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简单分享一下。衣:春秋装在苏黎世最为实用。夏天不会太热,冬天也不会太冷,到处都有暖气。苏黎世氛围跟伦敦巴黎不太一样,没有那么潮,以优衣库风为主。离主校区很近的大型商场有Manor、Globus、Jelmoli(贵牌为主),每年的暑假和圣诞节前后会是折扣季,各种店铺抢着打折, 等这段时间在班霍夫大街走走逛逛还是蛮开心的。穷学生最爱的就是康斯坦茨,瑞士和德国交界的一个小镇,苏黎世乘坐大巴一个小时的距离(9CHF单程)可达,不仅价格低还可以退税,这个退税是拿着退税单去海关盖章,然后再回到店铺,人家会把钱,现金,退给你!想一想这个画面多让人愉快!不过我最推荐的购物方案还是找个国际转运公司,从淘宝采购,又便宜又美,让你成为人群中最靓的崽。食:贵,不好吃。请学会自己做些简单的家常菜,如果你可以背个电磁炉or鸳鸯电火锅,你会成为party中最受欢迎的social达人。不过瑞士国菜芝士火锅这种东西跟螺蛳粉差不多有人爱有人嫌,至少我超爱的。学校的食堂算是性价比很高的吃饭的地方了,UZH的食堂会比ETH的性价比高很多,一荤一素一主食,5.4CHF,曾经也在UZH食堂吃到过“肉夹馍”,很酷。意面也还不错(就是意面该有的味道)。ETH这边会有一个亚洲食堂,会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口味,14CHF一份,每天更新菜单。之前我就是会每天先在网上看各个食堂的当日菜单,大概猜一下哪家的口味会比较优秀再跑过去吃。比较有趣的是,在瑞士的留学生们会一起买一种19点以后任意乘坐瑞士境内火车的火车年票,然后一群人在火车站等着19点一到就上车去瑞德边境的小镇买价格只有瑞士的1/的肉吃,仿佛什么神秘组织。住:瑞士的租房比较难,算是要到瑞士学习需要克服的第一大难关。第一步当然是跟学校申请学生宿舍(可通过woko.ch申请),一般可以申请到优惠的500CHF左右/月的性价比高的学生公寓,但是先来先得,晚了就没了。除此之外,很受中国学生欢迎的是student village和living science,这两套学生公寓比较新,2016年投入使用的,所以价格在800CHF左右/月。申请也比较难,属于前一个萝卜会把坑位留给指定的后一个萝卜的地方,所以如果真的喜欢可以提前去认识些学长学姐,请他们帮忙介绍即将退租的朋友。你住的地方,决定了你的社交群体。如果不住学生公寓,学习过程中的social会变得有点麻烦。万一真的申请不到学生公寓了,可以请学长姐帮你拉进一些租房群,找中国人租或者暂时住airbnb慢慢找。基本当你在中国,连瑞士的房子都没看,房东都没面试你就告诉你可以租给你让你打钱的,都是骗子。对,没错,瑞士房东在租给你房子之前会面试你。在瑞士,不优秀连房子都租不到了。行:苏黎世有交通年卡,由于学校就在苏黎世市中心的110区域,我们一般的活动也都在110区,所以只需要购买110区年卡就可以,大概500+一年就可以在一年内任意乘坐tram,bus,区内段的火车,轮渡等等交通工具,很方便。如果是住在student village和living science的同学,上下学都会有学校的校车可以免费乘坐。除了上下学的交通,瑞士超市常常会出49CHF/天的全瑞士交通天票,或者是75 CHF/天的双人天票,哪怕是去Rigi山的缆车都可以包括在这些天票里啦!课余的空档看看瑞士绝美的风景也是真的很幸福。说到了出行呢,就想和大家聊聊旅行!从瑞士优越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看出来旅行的便利性啦,欧洲中部的绝佳位置,去哪儿都不会太远。瑞士本国就是旅行胜地欧洲后花园了,春夏秋徒步,冬天滑雪;周末的时候坐个大巴三个小时内就可以到米兰,斯图加特这些地方。复活节、暑假、圣诞节这些长假就可以提早规划去西班牙小岛上晒太阳或者是去布拉格这些东欧国家吃肉...-END-
在作者很早之前研究世界大学排名的时候,在世界前十名校里面便看到一个不那么出名的名字——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位于瑞士苏黎世。瑞士是一个欧洲的发达国家,全国划分为26个州。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此后瑞士从未卷入过任何形式的战争。1848年制定宪法,设立瑞士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但同时也参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这一中立政策也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是享誉全球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连续多年位居欧洲大陆高校翘首,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在QS2019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列世界第7;2018年Times 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列世界第10位。ETH是德语区高校之最,在全世界范围与英语教学下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理工学科方面享有同样崇高的声誉。截止2017年,学院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中,共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32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常年排名各大大学排行榜前20的ETH,其历史沿革也是非常奇妙。ETH于1854年成立,并于1855年开始作为一个技术专科学校授课。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最开始是一所联邦大学,直属于瑞士联邦政府。建立联邦制大学的决定在当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压,自由派人士向政府施压希望建立“联邦大学”,而保守派人士希望所有的大学都以州为单位。1905年到1908年间,在时任瑞士总统Jérme Franel的协助下,ETH改组成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并有权利赋予博士学位。1911年被赋予现有的名称“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作为欧洲乃至世界实力最强的理工学院之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被投入的资源也是瑞士之最。瑞士政府特别重视高等教育和科研,认为人才是瑞士所拥有的唯一资源ETH便拥有80个研究所、实验室,拥有509位教授。瑞士联邦理工学院2016年的教育经费是17.68亿瑞士法郎,其中12.89亿是联邦政府拨款,4.09亿是第三方捐赠,0.7亿是自我盈利。ETH院内设置有5大类的16个院系:建筑类,工程科学类,自然科学、数学类,系统化科学类和管理及社会科学类,其中以建筑、工程科学、自然科学为最强项。ETH的申请条件也是非常的严格,本科要求已取得中国政府认可的大学的相关专业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再通过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小录取考试(考试科目为:数学I、数学II、生物、化学、物理)。如果学生没有在中国相关专业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则必须通过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大录取考试。其中理科考试科目为:数学I、数学II、生物、化学、物理;文科考试科目为:德语、第二外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选一)、历史和地理。苏黎世理工学院对母语非德语的申请学生有如下的语言要求:在以德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读书8年以上或者毕业于德语为教学语言的高校,可免德语考核,否则要出示认可的语言证书,如德福4x4以上等。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又叫做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一般称作ETH,位于瑞士金融中心苏黎世,现在的欧洲大陆第一名校,在各个大学排行榜排名欧洲大陆国家第一,进入全世界前十的高校,在整个欧洲也仅次于剑桥和牛津。由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欧洲大陆多次排名第一,也是除英伦三岛外欧洲地区排名最高的大学之一,很多时候也被称为“欧陆第一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成立于1854年,由瑞士政府直接管理,最初目的是为了培养工程师和科学家。直到1969年,它仍然是瑞士唯一一所国际性大学,联邦理工学院是属于瑞士联邦政府仅有的两所大学之一,另外一所是洛桑联邦理工,其余的大学是属于州级大学,今天瑞士一共有12所公立大学。1854年成立之初,主要由六个学院组成,当时ETH和更早的苏黎世大学同处在苏黎世大学的建筑中,在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关于州对于学校还是联邦对于学校的领导争论中,在20世纪初,苏黎世联邦理工重新组成一个真正的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09年颁发了第一批博士学位。苏黎世联邦理工也是当初爱因斯坦就读的大学,1896年爱因斯坦考入了瑞士联邦理工,1900年从这里毕业走向世界。今天,苏黎世联邦理工共有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600名学生,包括4000名博士,教授500人,学校员工9200人,校友和教师中共有2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为菲尔兹奖获得者,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中THE排行榜第11名,QS大学排行榜世界第7名,ARWU世界排名第19.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融入国际学术界和这个国家的机构,希望保持多方面的原则:实现创造力、提升个人能力和责任感、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传播知识、维护生活的可持续性,在大学的三大功能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坚持教学第一,科研第二,知识的转移第三的顺序,坚守自己的理念。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有16个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主要是两个系:一是建筑系,苏黎世联邦理工的建筑系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建筑流派,建筑系一共有7个研究所,分别是设计与建筑研究所、建筑史理论研究所、历史古迹与建筑研究所、建筑技术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所、当代城市研究所、景观设计研究所。联邦理工的建筑系一直综合实力排名全球前五水平,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紧密的结合是其教学特点之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是欧洲最重要的建筑学院之一,以高水准的教学和研究著称。其建筑教育受益于学术传授和建造实践之间的密切互补。而研究则主要关注广义的建筑环境问题,尤其是未来城市、能源、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等课题。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建筑系主任桑珀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就职期间完成的著作《技术与建构艺术中的风格》,至今仍在整个建筑理论界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地影响着一代代ETH建筑系学生。其著名的“表皮”理论(Bekleingstheorie)经由著名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的进一步演绎,在上个世界末的几十年里再一次影响了整个建筑界。二是建筑、环境和地理信息系,包括三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测绘与规划)和四个硕士专业(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测绘与规划、空间发展和基础设施系统),该系的研究所包含了研究所建筑和基础设施管理(IBI)、静力学与设计(IBK)、建筑材料(IfB)、大地测量学和摄影测量学(IGP)、岩土工程(IGT)、环境工程(IfU)、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学(IKG)、空间与景观发展(IRL)、运输规划和运输系统(IVT)、水利工程,水文学,冰川学(VAW)工程领域在工程领域有5个系,一是生物科学与工程系,二是计算机科学系,三是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系,四是机械工程系,五是材料系。在工程及技术领域总体排名欧洲第二,仅次于剑桥的最好大学。理科领域在理科基础领域,偏向于基础学科的4个系,一是生物系,生物工程学一般排在第十样子;二是化学与应用生物科学系,在化学方面,苏黎世联邦理工也是十几名的样子,有时候排名不及洛桑联邦理工,三是数学系,苏黎世联邦理工的数学系能够跻身全球前十,毕竟在数学领域美国的普林斯顿、哈佛、麻省理工、伯克利和斯坦福甚至纽约大学,法国的巴黎六大、巴黎高师,英国的牛津、剑桥都是强校;四是物理系,在物理方面,苏黎世联邦理工也是能够挤入前十,仅次于与美国和英国的强校。从这些基础学科可以看出,苏黎世联邦理工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几大学科都保持了很强的实力,基础学科的实力也是保证一所一所大学在世界排名的关键。自然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则有3个系,一是地球科学系,在QS2018学科排行中,苏黎世联邦理工的地球科学与海洋学科排名第一,展现了强大的实力,该系有三个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与岩土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整个系有17个教授席位;二是健康科学与技术系,包含了食品科学与营养健康、生物力学、人体运动、转化医学、神经科学等一系列演技所。三是环境科学与技术系,有6个研究所组成,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气与气候研究所、生物化学与污染研究所、综合生物学研究所、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以及环境决策研究所,2017QS环境科学排名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环境科学排名第六,2018年软科的大气科学排名中,苏黎世联邦理工的大气科学排名第五。管理和社会科学领域在管理和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有人文、社会和政治科学系和管理技术和经济系,作为一所理工类大学,人文学科并非学校强项,两个系也是整个学校的人文社科的全部,其中人文、社会和政治科学系包含了行为科学、政治学、知识人文学(一个研究领域一个教授席位)以及法律和经济,整个系只有25位教授。所以,从专业实力来看,苏黎世联邦理工在地球与海洋科学领域多年第一,自然科学领域排名前十,工程技术领域最高排名第五,仅次于麻省理工、斯坦福、剑桥、新加坡国立大学。当然,在德语国家中,苏黎世联邦理工的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排名第一。在国际化方面,苏黎世联邦理工也是非常成功的大学之一。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将该校列为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学校目前共有超过11 000名教职员工,其中52%来自瑞士之外的其他国家及地区。2008——2017年间,这一比例增长了10%。在此10年期间,外籍教授、助教等教学人员的占比超过65%,一直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从国籍分布来看,2015年ETH的外籍教职员工中,有35%来自德国,38%来自德国以外的欧盟,27%来自欧盟以外的其他国家;2017年,德国籍员工占比降至32%,德国以外的欧盟及非欧盟国家的员工占比分别至40%与28%。国际化其实是在国际排名中占据一个重要指标,纵观国际四大排行榜,考虑的指标一般包括科研产出(论文的引用和发表数量)、人才培养(有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或者菲尔兹级别的人才)、师资力量、科研经费、生师比、国际化(国际论文、留学生、教师国际化等),所以中国内地的大学始终在这些方面不占优势。瑞士的两所联邦理工都非常有名,今天介绍了一下苏黎世联邦理工,下次找资料介绍一下洛桑联邦理工。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小白一日,我所在的某群突然聊起了考博的问题,起因是有个人咨询读博事宜,但后来谈及的内容比读博问题丰富得多。A:请问各位,本人本科工作后考研,目前硕士毕业2年,30岁,没有论文,考材料学院的博士,容易过吗?B:准备考哪个学校的材料学院博士?A:一般的985学校。B:估计不容易。A:额,好吧。C:那最好发一篇论文再去申请博士,现在都是申请考核制,没有文章很容易过不了面试。B:你先发一篇比较不错的SCI,再去申请基本能稳进。C:也可以先申请试试,给你有意向的导师发简历。D:好多老师不太愿意招在职的。A:我不报在职的。我工作企业两年了,但是准备辞职申请全日制,将来想有机会去高校工作。D:很多高校进人一般限制年龄35岁,毕业超龄也很尴尬。A:你说得对,所以我现在也是比较犹豫。B:所以你要三年博士毕业,做两年博后,35岁的时候上副教授,刚好赶上末班车。C:3年博士毕业不太可能。很多985都4年起步了。E:@C,我是三年毕业。现在我们专业,3、4年为主,3年的也不少。D:关键有的实验室内部有文章要求,达不到不让毕业,博士读个5、6年都有可能。而且毕业没好文章,年龄又是一个限制,到时候工作更是悬。E:那就看个人了,我们要求5分(影响因子)的一作者,3分(影响因子)的两篇,或者20分(影响因子)的前五作者就能毕业。同学中4成左右能3年毕业吧,后面也就拖半年或者1年,5年以上的极少数。D:羡慕你们。我们搞生物的身边一堆五六年的没有毕业的。E:我们隔壁实验室生信的,3年毕业了差不多一半吧。11个毕业5个。D:生信已经算生物里爬上岸的了。谁让我们实验周期长。B:我们医学实验室有的博士读了都好些年了,进入这个坑里不知道几年才够。D:那和生物差不多了,反正年龄小是无所谓了,年龄大了延期毕业,学校宿舍没住这些都还无所谓,关键要是上有老下有小那就不只是难受了。A:读博士压力这么大吗?!B:不光是读博压力大,就算博士毕业了,就业也压力大。35岁是个坎啊。A:…一个热情满满的准备读博者就这样硬生生被大家劝退了。虽然可能是真香警告,不过大家的意见都是很现实的,都说码农就吃青春饭的,博士生又何尝不是,30岁读博的老学生也不能装鸵鸟,忽略自己的“中年”危机(对于一些恋爱0次的30岁博士生来说,这个问题好残酷)。就像B说过的,如果正常3年毕业,申请进入高校就职,很可能要先做师资博士后,万一读博时又延期几年毕业,超过35岁这个年龄坎毕业,那就更麻烦了。走学术路线,年轻一点的确实会很占优势,学术界大量的待遇与职位是与年龄相关的。例如:各种典型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申请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申请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8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例如,很多学校招聘直接都限定了年龄,比如“具有博士学位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副高职称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等等:再例如,不少招聘博士后的研究机构,年龄同样是有要求的,而像师资博后这样更是压力不小。那么,年龄的限制对于博士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一个读书顺利的学生,中间没有停顿学业,那么从7岁开始读小学一年级算起,6年后升入初中,读完3年初中再读3年高中,读完高中正常是18周岁,然后是高等教育的4年大学本科,3年硕士研究生,4年博士研究生(3-5年),拿到博士学位一般正常年龄为28或29周岁(当然硕博连读和直博生的年龄会更小点)。博士学位是中国的最高学位,可能有人会说还有“博士后”。但“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后在科研单位工作的一段经历。从拿文凭的角度来说,一口气读下来比较容易,因为读书、写论文的劲头不中断。但是从学东西的角度来说,可能工作几年再回学校更好,因为见识多了,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明确了。相对于那位30岁或31岁准备读博的群友来说,毕业时很可能已经35、36岁了,这种情况该不该读呢?过去义务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路径比较类似,大家都是在差不多同一个时间入学和毕业,但在研究生阶段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阶段出现了多元化的情况。其实,在本科以后的科研人员的求学情况也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了,可能有一部分人在大学毕业后在工业界、企业界工作了一段时间再转入学术界,从这个角度考虑,对这些博士生就业时的年龄限制作应该更加灵活一点。特别是作为科研人员考核目标的各类基金的年龄限制(35岁/38岁/40岁/45岁以下)+职称/学历限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让很多博士生们只有在毕业后的那几年里申请。那些比同龄人可能在比较晚的时候才去读博士、拿到博士学位的后来人就坑爹了,青年基金(国自然青年基金)和四青帽子(青千、青尖、青长、优青)的年龄硬框框摆着那里,岁月可不等人。关键是一步慢造成了步步慢,如果毕业生在博士毕业后由于超过年龄不符合条件,没有申请到青年基金或其他支持项目,既会造成自己的科研缺乏资金支持,也在后面的项目、计划申请中陷入劣势。35岁、38、40岁和45岁,成为博士生毕业后的学术生涯的几道年龄“分水岭”。在愈演愈烈的科研竞争之下,那些本来有心热衷科研的大龄博士有可能因为年龄超龄,处于劣势,或者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学术界的大门,只有甘拜下风、望尘莫及,平平淡淡过一生。本来作为科研人员,其科研生涯一直可以延续到50、60甚至更晚岁都没有问题。其实,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在晚年都拿出过惊人的科研成果,比如“深度学习之父”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从他博士毕业算起,花费了长达30年的时间默默无闻;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在30岁才刚刚摸着科研领域的大门,入了行,54岁才开始锂电池的研究,以97岁成为最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2002年4月,罗马尼亚的数学家罗马尼亚数学家普雷达·米哈伊列斯库(Preda Mihilescu)靠证明了卡特兰定理(此前是数论的卡特兰猜想)而天下闻名,虽然他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已经42岁了。在学术界,少年英才确实大有人在,可也要为大器晚成者留一条路,毕竟博士毕业才是科研道路的刚刚开始。所谓“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其实,岂止幸福本源,更是科研生命之源。科研圈的多样性是学术界赖以发展的基础。年龄的条条框框会让大家拼命想在年龄限制倒计时来临前,赶紧挤进进学术利益共同体。这会加重了大家的焦虑,让一些不佛系者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年龄的限制会倒逼青椒们不能耐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本可以有一番作为的科研工作者因为超龄丧失了前进的机会。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博士生就业问题上,除了“第一学历歧视”问题,还有存在“年龄歧视”的问题。但对于到了30岁了还想着计划攻读博士学位的那位同学来说,以我个人的经验,只要决定了去读博,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大龄博士毕业生虽然有很多劣势,比如有可能面临身体(如应对疲劳的体力比更年轻的人稍差)或家庭方面(如拖家带口或面临婚育等事务牵扯精力)的限制,在就业时会遭受年龄歧视。但如果他有真才华,努力学习和工作,在学习期间扎扎实实地做科研,那么他那个博士肯定不会白读的。其他的也不用想得太多了,因为,即使不读博士,在职场上一样受到年龄歧视,35岁对于码农们同样是一道坎,而且作为博士生在读时所接受那些训练,其视野和思维肯定是不会弱的。总的来说,学术界的年龄歧视虽然存在,并不像许多非学术领域那么明显,比如对于程序员来说,35岁有可能的职业终点,但博士可以有可能以35岁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有些高校招聘博士的年龄限制放宽到了40岁)。不管是否攻读博士学位,时光都在流逝,过了那几年时间,每个人都会变老。就像我读博时的一位师兄,在40岁左右获得了博士学位,工作几年后,现在看来也有个不错的职业生涯,而他不是孤例。当然,现在所做的决定可以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进行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师兄解决问题和记忆事物的原始能力虽然下降了,但作为交换,他非常擅长以下几点:根据事务的权重安排时间的优先次序、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关键的信息、优良的判断能力、演讲、写作、建立人际关系、采取主动有效的选择以及其他重要技能。笔者个人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读不读博,都要活在当下,不要担心自己的年龄问题,给自我去设限。无论选择哪一种生活,都应该去努力,打破常规,尝试新事物,让自己感觉舒适,愉快,有价值,做一些最能吸引自我价值感的事情。
在前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会着眼于在新世纪中,这所学院的发展目标。举国之力也仅是维持而已对于昨天文章中(点击了解)提到的那些竭尽全身能力最终还无法达到要求的学生,被淘汰的命运无法避免。与我们九年寒窗苦读,今朝金榜提名时的理念不同,对于瑞士人来说,转而学习一门安家立业的技术,反而更贴近社会普遍的价值观。ETH每年经费结构(单位为瑞士法郎)反过来,对于ETH来说,根本就不考虑招生数量和学费的问题。在联邦的支持下学院每年获得的教育经费多达92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物业管理、新建教学设施的费用(Global Budget)。学院还从第三方资助和自身技术转化中得到的资金多达30亿人民币。这些经费全部用于办学和科研之中,或者说直接(大部分)被用在20000多名学生、500名教授(全时当量人员9000多人年)上。拿清华2016年的数据与其对比,其学生教职工总数14000余名,在学学生人数47000多名(全时当量3700多人年)。教育部批准的科研经费为51亿多元,受捐赠1.25亿。一方面可见科研对资金严重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学生的学费如此之低。即便是如此,ETH在近两年的年度报告中还在不断喊缺钱,理由也非常简单。“为了与其他机构(大学)竞争,我们的独立性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长期可持续财政支持。”,“我们去年又扩招了4%的学生,目前我们的学生数量是十年前的156%,教授人数增长了23%,科研人员增长53%”,“而政府的科研经费只增加了42%,教育可用面积才增加了7%,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俨然一副有钱人家的阔小姐形象,要钱要的理直气壮。但在瑞士一点都不足为奇,由于瑞士独特的教育体制,这个国家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10合大学和2联邦理工学院之中,换句话说高等教育层面就12所学校,加上国家又不缺钱,所以形成了现在这种局面。科学走进大众生活是学院的历史使命ETH校长(右)、UZH苏黎世大学校长(左)正因为如此,ETH更注重将自身的成果回馈给国家,将科学带到大众生活当中。学院每年会联合苏黎世大学一起举办名为“Scientifica”的科学活动周。从内容层次让来说已经超出了国家范畴达到了欧洲级的水平。该活动周由一些列涉及自然文化、医疗、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的展览,和舞台表演、学术讲座、科学咖啡厅、研讨会、家庭计划组成,并且搭配了全面的交通和餐饮服务,吸引了瑞士本地及邻近国家的游客将近30000人,在欧洲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机器人会把工作带走吗?为什么骨质疏松常被认为是女性疾病?网络谣言对我们的民主与共存有什么影响?这是科普类活动“科学咖啡厅“中,学院的教授向大众抛出的话题。在”学术讲座“上,教授们还会发表他们最新的研究,比如“无线电宇宙大数据”、“数字、权力与政治”、“当群体比个人聪明”、“光子-大数据网络的燃料”等等。这些话题将学院的研究成果、最前沿的学术领域和普通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ETH Treffpunkt科学城项目在学院之外,ETH也一直在致力于将科学技术辐射到苏黎世的城市生活当中。为此,推出了Treffpunkt科学城项目。其中,迷你出租车项目(迷你物流机器人)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微小物品物流领域。以提高城市物流效率。绿色摩天大楼计划理智与建造一个可持续、无排放、绿色、浓缩的未来城市建筑,除了植物外这个项目还构建了高层建筑内鸟类等动物生态系统。除了面向本国公众,ETH更多的科研成果目标是造福全人类。造福人类,基础研究作用显现3D打印建筑?已经过时了!未来的建筑打印的方向应该是针织品。ETH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弯曲的混凝土外壳建筑。利用针织的布料作为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这使得建筑的型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充满未来感的异形建筑将更容易被建造,并且更加节省材料。水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在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中,由于洗手用水的短缺,导致了每年超过400万人死于腹泻或呼吸道感染。为此,ETH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将淋浴、洗手时产生的废水循环利用的独立设备,洗手用水存下来洗墩布、冲马桶的行为将成为历史,因为,这个机器的水可以一直循环过滤,,火车上也不用担心洗手水不够的问题了。在医学领域,ETH的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可全操控导管,用于微创手术。传统的导管只能在两个方向上弯曲(左、右)。而这种最新的导管则由计算机控制,可以在所有方向上精确弯曲。看来,所以如果说代尔夫特是玩具工厂的话,ETH在欧洲理工院校中则更像是神话中的巨人,他们的基础科研承载着人类对科技和未来的美好愿望,隐忍而博大。而学校目前所处的位置恰恰正式自身实力的综合体现,QS排名世界第7,共产生了32位诺奖得主。回到开篇的话题,谁才是欧洲的麻省理工,相信诸位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吧。上图这个大圆顶应该可以作为参考因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双一流高校和世界第一的差距国内的精英为何选着海外留学?施一公的青年梦想是国内学子可以不需要远渡重洋就可以享受到最好的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施一公确实完成了自己青年时候的梦想,清华大学的生科院已经成为世界顶级学院,培养的博士生素质非常高,其中最著名的万雪蕊博士未毕业就有6篇CNS主刊论文,这样的成绩在哈佛和普林斯顿都算最优秀的博士生,但是中国像施一公这样的大师教授太少,在其他学科中国的整体的高教水平还是非常的薄弱,一名施一公只能提升生物蛋白结构,而最近的生物医药领域被曝光的新闻,凸显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发展不平衡,前沿学科发展强劲,基础的生物医药发展缓慢,这也是每年大量国内高校精英们想办法申请海外大牛实验室的重要原因!中国优秀的海外人才团队规模还是比较小,并不能整体拉动中国高等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下面小编就以网络一名研究生的申请海外博士经历故事,来说明怎么样可以提升申请率!名师出高徒是选择优先权 海外申请博士学位,不是大牛不需要出国读博士中西方教育有差别,但是也有相似的地方,在申请博士职位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功课,先列一个业内大牛的名单,然后从业内高影响杂志上寻找崛起的青年科研大师,从施一公培养的颜宁和万雪蕊等强人就知道,想要做科研,没有好的导师,那么所谓的读博士就是混日子,与其混日子不如在国内舒服的混,根本没有必要选择出国去受罪!具体的选择为最近5年期刊青年大牛>业内知名大牛>期刊崛起新秀>海外华人大牛实验室>海外普通小牛。申请博士尽量选择非华裔老板,没有办法在选择华人科研大牛,一般华人大牛实验室中都有国内实验室的陋习,老板的压榨和同事间的勾心斗角!而且海外华人大牛更喜欢中国学生,更听话,更容易被安排加班,所以这些实验室中,会有大量的中国博士后和中国学生,加上这些华人学者走穴国内科研,很多关系户博士后也在这些实验项目组里,造成实验室的水平参差不齐!唯一的好处是,未来回国可以提前扩展人脉,但是对于科研的提升却非常的有限!最好申请到国家奖学金 海外大牛实验室经费也紧张其实海外大牛对来自国内的研究生有很多的抱怨,主要是中国的学生交流问题是最大的毛病,这也让很多海外大牛非常排斥来自中国的学生,如果没有别人推荐,一般这些大牛根本不会考虑来自中国学生的申请,但是最近几年欧美经济也开始下滑,海外大牛的实验室经费也开始紧张,如果中国学生自己带着奖学金来申请实验室博士或者博士后,那么这些老板还是会考虑来自中国的学生,毕竟免费的打工者,每一位老板都会喜欢,即便是这位打工者的交流水平有限!申请海外大牛实验室,很难 以下文字大部分摘自网络:网络上一位成功申请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的心得:研二上学期坚定了出国的想法,接着年前把第二篇文章写完投出去(申请过程中分量最重的一篇),研二下学期一来文章就回消息(修改),然后就复习雅思,因为本身英语功底就不是很好,考了三次才考过(2015年7月25号 6.5/8/6/6)。我硕士期间做的是天然药物化学,申请前就想好了要换方向到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领域,换方向申请难度本身就大,然后申请的时候又野心勃勃的盯着那些大小牛(当然我这个版本并不一定十分正确或者完善),结果可想而知(回复寥寥无几)!!!研三上学期就开始了边做实验边套磁的生活,前前后后陶瓷了17-18位老师(德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下面逐一分析。。。第一封套磁信,正文可以简单地写上你是谁,来自哪儿,想申博士,你以前的研究方向,对老师什么研究方向感兴趣等等(简短的100-200字左右,太长了老师也不一定看,真要有兴趣回去看你的简历的),然后附上自己的简历,我当时还附上了成绩单以及雅思成绩。(陶瓷似的顺序并不完全是按照以下顺序)1. Jrn Piel---瑞士苏黎世理工 (回复无职位,这是我第一个陶瓷的教授,过了两天就回复我)http://www.micro.biol.ethz.ch/research/piel/jpiel2. Gregory L. Challis---英国华威大学 (大牛啊,NPR的编委啊,认为我背景不够好,悲剧了,这个是我刚开始最想去的,但是认为我背景不够优秀无法申请到学校的奖学金,被拒绝了。。这个打击是最大的)http://www2.warwick.ac.uk/fac/sc ... hallis/challisgroup3. Rolf Muller---德国亥姆霍兹研究院(大牛,不回复。。。)http://www.helmholtz-hzi.de/en/r ... cts/rolf_mueller/4. Christian Hertweck---德国莱布尼兹研究院(大牛啊, Cell Chemistry & Biology主编!!回复无职位,这个老师我是9月23号陶瓷的,回复时说在外旅游,过几天小蜜回复我,暂时没位子)http://www.leibniz-hki.de/en/bmc-head.html5. Robert J. Capon---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这个老师是做海洋天然产物的,由于之前被拒绝太多了,对自己产生怀疑,是不是不适合换方向,因为都没老师理我,随后陶瓷了这个教授,这是第一个给我面试的老师,并且导师已同意接收,让自己申奖学金,后被我拒了,放不下心中的执念。。)http://capon.imb.uq.e.au/index.php?id=256. Barrie Wilkinson---英国John Inners Centre (不回复。。)https://www.jic.ac.uk/directory/barrie-wilkinson/7. Helge B. Bode---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不回复。。)http://www.bio.uni-frankfurt.de/48050101/ak-bode8. Russell J. Cox---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回复让走csc,而且该教授现在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刚开始不是很热情,后来12月某一天突然问我还愿不愿意申csc,然当时已决定去其他地方,所以也拒绝了)http://www.bris.ac.uk/chemistry/ ... j-cox/overview.html9. Christine L. Willis---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回复让走csc,联系过两次,感觉不合适后放弃)http://www.bris.ac.uk/chemistry/ ... illis/research.html10. Nathan A. Magarvey---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不回复。。)http://www.fhs.mcmaster.ca/biochem/magarvey_nathan.html11. Michael E. Webb---英国利兹大学 (不回复,原因是我可能邮件标题写错了。。。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http://www.chem.leeds.ac.uk/People/Webb.html12. Christopher N. Boddy---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不回复。。)http://www.boddylab.ca/en/left/people/13. Mohamed A. Marahiel---德国马尔堡大学 (德国老院士,不回复。。)http://www.uni-marburg.de/fb15/ag-marahiel/group14. David L. Jakeman---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 (回复可以,然该校雅思要7分,让我继续考雅思。。。并不想考了那时候,遂放弃)http://www.dal.ca/sites/jakeman/david-jakeman.htmlhttp://www.nottingham.ac.uk/~pcznjo/HomePage.html16.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套磁回复欢迎申请,然后约时间面试,面试后感觉还可以同意接受,让我自己申奖学金IPRS 和CSC都申请)17. John C. Vederas---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大牛,联系过两次,后感觉课题组做的东西还是主要在合成、虽然生物合成也做。。)http://www.chem.ualberta.ca/~vederas/home.html最后结果大家在我之前的帖子都知道了,很幸运的申到了西澳大学的IPRS奖学金,在申请过程中一直和老师有联系,这个是我心中的完美选择(学校、研究方向、导师、奖学金的完美结合),在陶瓷前期,不断地经历着被打击、自我怀疑、又自我鼓励地过程。。。大家可以看到套磁的有效回复其实是很低的,能碰到你想去的老师、既愿意要你、同时做的东西你也感兴趣、并且学校什么的也还不错真的是很难的,不管陶瓷过程中老师们的回复有多么的消极,也一定要记得自我鼓励!!同时请在陶瓷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简历,我当时是一个导师不要我我才继续套磁下一个的,而且导师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所以陶瓷的过程中工作量并不大。刚开始大家的邮件、简历什么的并不一定十分完美,但是在套磁过程请记得随时完善更新自己的简历、陶瓷邮件!!!还有邮件标题、老师称呼请自己仔细核对,不要像我一样出现错误。。。一旦出现这个套磁就是失败了。。关于选导师,我当时就是看文献(JACS, Angewandte,PANS, Chemical Sciences,ACS chemical biology, Cell Chemistry & Biology,甚至是Nature Chemical Biology, Nature Chemistry等等),看通讯作者,然后去学校官方看个人主页(具体的研究方向,历年文章等等),所有老师都逐一列下来。最后会形成一个精简版的(人数大概在20个以内),这样陶瓷时就不会盲目的海套。前期虽然陶瓷了这些老师,但是真正进入申请阶段的只有西澳这个(鸡蛋放在一个筐里。。),同时申请了IPRS和CSC,最后侥幸IPRS中了然后就取消CSC了。国内大牛的推荐信也很有用论一份推荐信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人脉关系最重要,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一般海外大牛之间对彼此的名誉看的非常的重,如果通过关系可以得到大牛的推荐,特别是国内大牛老板的推荐,这些海外大牛也会非常的重视,问题是国内很多大牛教授可以轻易在国内推荐,但是为了自己的声誉,他们一般也不会轻易推荐国内的学生去海外大牛实验室,害怕砸了自己的招牌,毕竟很多国内看似优秀的学生,似乎只适合考试,但是做科研这件事却是靠着运气、耐力、以及天赋构成!
瑞士有法语区,德语区和意大利语区,看看你心仪的学校是哪一个。1、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又名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德语名 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简称ETH Zürich)坐落于瑞士苏黎世,是享誉全球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连续多年位居欧洲大陆高校翘首,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在2019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列世界第7。与法语区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是姊妹院校。它们是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齐名的著名学府该校现有来自于一百多个国家的两万六千名师生分布于16个系,教研领域涵盖建筑学、工程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截止06年诞生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1位诺贝尔奖得主,是目前世界大学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2、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 ,又名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成立于1969年,是一所世界顶尖的理工院校。学校位于瑞士的法语区洛桑,与德语区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姊妹院校。两所院校以及相应研究机构共同组成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直接由联邦政府管理。在工程科技领域享有极高的声望。 其中,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分别列世界第12位和第11位。3、苏黎世大学苏黎世大学,坐落于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是世界著名的州立研究型大学,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该校成立于1833年,经过180多年的洗礼,如今已成为瑞士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大学。包括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伦琴、"世纪伟人"爱因斯坦,干扰素的共同发现者让.林登曼等在内的12名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在此学习或工作过。苏黎世大学是德语区乃至欧洲最具活力的大学之一,在很多领域都享有盛名。该校共分为7个学院:神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医学院、兽医学院、文哲学院、数学-自然科学院。苏黎世大学在分子生物学、大脑研究和人类学等领域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实力。尤其在医学、免疫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结构生物学及经济学等领域位于世界领先水平。语言要求申请英文授课硕士项目不需要提交德语能力证明。英语最低语言要求为C1级(根据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大四在读以上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英语授课的硕士专业要求托福100分以上或雅思7,(经济管理学、信息学、数学专业要求英语语言能力)德语语言能力证明(注:德福每科成绩达3分)4、日内瓦大学日内瓦大学是位于瑞士法语区日内瓦州的一所公立大学,规模仅次于苏黎世大学排在瑞士第二位。前身是1559年约翰·加尔文建立的日内瓦学院。作为一所神学院,这里主要教授修辞学、辩证法、希伯来语和古典希腊语,在欧洲宗教改革期间获得广泛声誉。经过启蒙时代,其学科领域逐渐扩展,1873年建立医学系后,正式更名为大学。作为世界百强大学之一,日内瓦大学享有国际声誉,是集合了欧洲12所最优秀的研究型大学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以及科英布拉集团的成员。 此外日内瓦大学还设有全球历史最为悠久和教学水平最高的翻译学院之一——日内瓦高级翻译学院(ETI)。语言要求法语证书5、巴塞尔大学巴塞尔大学成立于1460年,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巴塞尔大学有950名教师,其中300名教授,女教师占10%,巴塞尔大学的生化系居世界领先地位。曾在巴塞尔大学任教的化学家TadeusReichstein于1933年发现了维他命C,并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1978年微生物学家WernerArber获得了同样的荣誉。现有8000名学生,每年有700名学生毕业。巴塞尔大学不是全科目大学(例如:没有建筑,工程师,农业和信息学科目)。但外国留学生如果没有瑞士长久居留权不允许在瑞士任何一所大学学习医学。6、洛桑大学洛桑大学,瑞士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学校学术氛围浓厚,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一起,形成致力于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等权威学府,是世界著名的综合性院校。位于西南部沃州的洛桑市,瑞士法语区中心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获得中国教育部认证。该校前身是成立于1537年的Schola Lausannensis,首要任务是为教堂培养神职人员。是当时拥有全国惟一的法语新教神学院。1890年升格为大学。洛桑大学现有7个学院,具体为:神学与宗教研究学院、法律与司法学院、艺术学院、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工商与经济学院(又名:洛桑高等商学院(HEC Lausanne))、地球科学与环境学院、生物学院和医学院。商科、法律与犯罪学、生物学、医药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学科是洛桑大学实力较强的学科。语言要求雅思、托福,拥有法语B1级证书,否则须通过洛桑大学语言考试(语言考试在硕士项目预科学年进行)7、伯尔尼大学伯尔尼大学创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早期建立的神学院,当时建校的目的是为宗教改革培养清教徒牧师。伯尔尼位于法语区与德语区的交界处,语言以德语为主,但也讲法语。学校在建校时拥有3位教授,到十七世纪末拥有6位教授。到十八世纪学校在人文和神学领域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伯尔尼大学1528-1805: 从神学院到大学院在启蒙运动开始之初,建立起了法学和数学教育。1805年伯尔尼政府改革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学校从原先的神学院扩展为拥有四个系的大学院,至此学校不仅培养牧师同时为社会输送律师和医师(包括内科学和兽医学),其中哲学系(包括人文和自然科学)为其他三个系提供基础教育。语言要求德文。要求通过德国歌德学院高级德文水平考试(ZOP、DSH、KDS或GDS)。不符合德文水平要求的申请者,必须参加的德文考试。伯尔尼大学只给客座学生提供德文培训班。德文学习和考试可在瑞士弗里堡预科班进行。8、圣加仑大学圣加仑大学圣加仑大学成立于1898年5月25日,是一所以经济、金融、法律和社会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圣加仑大学提供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高等教育,其主要授课语言为德语,同时也开设了部分英语授课的专业。学校的管理学硕士项目(Master in Management)在2014年Financial Times的全球管理学硕士排名中列1位。圣加仑大学商学院在2015年的欧洲商学院排名中列第4位。圣加仑大学是一所以经济、法律和社会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898年,属于欧洲最有名的经济大学之一。目前圣加仑大学在校学生人数为6000多人,学有30个研究所。圣加仑大学提供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高等教育,其主要授课语言为德语,申请者需要德语证书,同时也开设了部分英语授课的专业。9、弗里堡大学弗里堡大学成立于1889年,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古城弗里堡。作为瑞士高等院校联合体成员,弗里堡大学为法语区及德语区大学起了桥梁作用。弗里堡大学与伯尔尼大学及纳沙泰尔大学组成是瑞士中部大学联合体(BENEFRI)共同实施授课及科研。弗里堡大学拥有5个系:神学系、法学系、经济学和社会学、文科学系、数学、自然科学系,各系分布于多所研究所。弗里堡大学是瑞士唯一一所双语授课的国立大学(法语、德语)。甚至在欧洲也是唯一一所坚持使用双语教学、管理的大学。学生们使用两种语言完成学业并得到双语文凭,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其中一种语言学习得到单语文凭。语言要求法语和德语证书10、提契诺大学提契诺大学(USI)创建于1996年,坐落于瑞士南部提契诺州最大的城市卢加诺,又称瑞士意大利大学(Università della Svizzera italiana),是瑞士12所公立大学之一,也是瑞士意大利语区唯一的一所公立大学,现有卢加诺(Lugano)主校区和门德里西奥(Mendrisio)校区(建筑科学院所在地)。提契诺大学是一所公认的跨学科和多语种大学,设有四个学院,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The Accademia di architettura di Mendrisio) 其经济学、信息学等学科在瑞士乃至整个欧洲都是很著名的。提契诺大学的正式授课语言是意大利语.但英语作为第二工作语言用于很多研究生院的硕士课程和硕士专业课程。一些专业课程也采用德语和法语授课。11、纽沙泰尔大学纳沙泰尔大学成立于1838年,是瑞士一所州立综合性大学。后在1909年正式成为联邦认可的国立大学。目前,在校学生每年可达3200多名。纳沙泰尔大学的现代法语系著名于世。除此之外,它在生物研究及显微技术学方面与各大公司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纳沙泰尔大学位于瑞士法语区的著名手表工业发源地。其现代法语系自18世纪起便享誉世界。近来瑞士联邦决定,将纳沙泰尔大学作为一个生物工程科学职能中心。1975年建立的显微技术研究所在显微电子学、应用光学和物理电子学方面取得了非常优异的研究成果,并将在未来更多致力于这些方面的开放和研究。
爱因斯坦决定开始学习,就把时间全部投入进去。他知道自己除了数学有些优越,其他科目都需要恶补;他选择物理作为突破口。科学家与常人的区别就在于高度的专注力。爱因斯坦的学习是无论在嘈杂的人群中还是热闹的集市都能专注学习,而不被别人影响。爱因斯坦特意去大学的书店里购买了尤里斯·维奥勒的《物理教程》,他手拿笔和纸,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自己思考的问题中。爱因斯坦在刻苦的备考中,还抽出时间撰写了一篇物理学论文《 在静态磁场中检验以太 的状态》,他的良好状态使父母的担心和忧虑渐渐消除。“功夫不负有心人”。爱因斯坦终于得到了一次求学机会。图片来自网络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接受18岁以上的学生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中学毕业证也可以报考。爱因斯坦欣喜不已,决定考这个学校。可是年龄还有问题!联邦理工学院要求18岁以上的学生才能报考,爱因斯坦还不满17岁,怎么办呢?父母还有雅各布叔叔对爱因斯坦能上大学充满信心,就想办法得到这个机会。通过母亲的一位好友G·迈尔的帮助,托人把爱因斯坦优秀情况向联邦理工学院院长求情,终于获准报考。爱因斯坦在1895年的深秋,坐着火车来到了苏黎世,借住在迈尔先生家里。稍作整理,爱因斯坦参加了入学考试。虽然他做了充足的准备,可是没想到这次考试的科目竟有11门之多。“除数学、图形几何学、化学、物理、生物外,还有政治史、文学史、德文、法文、图画,另加一篇文章。”爱因斯坦对死记硬背的文科不感兴趣,可想而知成绩怎么能及格?结果很快出来了,他落选了。躺在苏黎世郊外的草地上仰视蓝色的苍穹,爱因斯坦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懊悔。父母已为他付出太多,不能再令他们伤心,他要振作起来!由于爱因斯坦数学和物理十分出色的成绩,引起了教授们乃至校长的注意和重视。“尤其是对几何题的解答,爱因斯坦运用了中学课程中没有学过的解答方法,使监考老师感到十分惊讶,连院长也赶过来要亲眼看看这位“小天才”。”院长见到不满17岁的爱因斯坦,非常震惊,他给出了善意的忠告,“年轻人,考试失败证明不了什么。”“像你这样的神童,我们理所当地会给予特殊照顾。你可以在瑞士的一所中学继续读完高中,过一年再来投考。”图片来自网络“本人极力推荐阿劳市的州立中学,这所学校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师的组成上,都是省内最先进、最优秀的。”沮丧的爱因斯坦因师长的关心而感到无比的温暖。德国中学的刻板教学印象,让爱因斯坦对阿劳中学有一丝担忧和恐惧,但他还是听从院长的忠告,踏上了去阿劳中学的路途。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在全世界范围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享有同样崇高的声誉,连续多年位居欧洲大陆理工高校翘首,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那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优势专业有哪些? 下面让我们随智课选校帝小编来看看。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优势专业包括:物理学、建筑学、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生物科学等,不客气的说,除了金融经济类专业之外,只要该校有的专业,都属于一流水平。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排名:该校现有来自于一百多个国家的两万六千名师生分布于16个系,教研领域涵盖建筑学、工程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截止06年诞生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1位诺贝尔奖得主,是目前世界大学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现今仍有很多获奖者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该校还是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DEA联盟等国际高校合作组织的成员。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优势专业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可供你留学参考。如果你还有其它留学问题,欢迎登录智课选校帝平台。
总有人抱怨,现有的手机GPS有时并不好用。就譬如,小探这种路痴出去采访,用手机导航,往往走出去好远才发现导航上的小点儿正移向反方向... 不得不往回走,还时常被朋友取笑,好心塞!(导航箭头分分钟会漂移)其实,导航“犯蠢”是因为我们的手机内置GPS还有车载GPS的精度都是米级的,反应又很慢。但如果精度能上升到厘米级,你只要挥一挥手,就立马能判明方向,行走如风,不带走一片云彩。今天,驻扎瑞士的小探,就带你走进苏黎世联邦理工(ETH),独家采访苏振中博士,认识下他的创业项目fixposition,一个高精度、厘米级的实时卫星定位系统。(左:苏振中博士,右:其合伙人Tonio Gsell)说到苏黎世联邦理工,你或许并不了解,但她其实是一所与麻省理工齐名的牛校。如果一定要有个凭证的话,爱因斯坦的母校便是她!诺贝尔奖更是出了二十几个...校园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颇具古典风和学术范!这所牛校中藏着的各种黑科技,小探会在之后陆续报道。今天,让我们先聚焦下苏博士的厘米级实时卫星定位系统fixposition。fixposition的中文直译是“修正位置”,这也正是它能解决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产品原型:如下图所示,天线会接收原始GNSS位置数据(GNSS,即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为:美国的GPS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然后fixposition内置模块及GNSS载波差分算法(原理就是将固定参考站的数据和移动端的数据相差来消除大部分的卫星信号误差和干扰)会将精度提升至厘米级,结合无线传输技术,在消费级的硬件上实现了低成本的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图片下方有人话)(天线接收GNSS原始信号,算法提高精度,反馈给接收站)厘米级GPS应用前景很大其实,这个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精准导航,它还能用于汽车自动驾驶。现在的自动驾驶汽车依赖于相机、雷达激光扫描等技术,其技术缺点在前不久的特斯拉车祸中暴露了:因为来车使用了大面积的白色涂层,以上技术均未能探测到来车,导致两车相撞,车毁人亡。而如果两车均装载了厘米级精度的GPS导航,而彼此的位置都在共享或者播发给附近的车辆,这样的碰撞完全可以被预测,并提前规避。可惜的是,现在的自动驾驶装备使用的是传统的米级精度的GPS。另外,这项技术也能和火爆的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用于精密农业,定点定量喷个农药,这样农药残留可降到最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吃苹果不削皮了。(无人机与精密农业)更广泛的运用,苏博士表示,正在想,选择太多,判断哪个是刚需,这才是目前的最大难点。导师支持,从研究到创业苏博士本硕拥有地球物理和测绘工程的背景,自2011年以来一直在苏黎世联邦理工Alain Geiger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的研究。Alain Geiger教授是学物理出身,后专注于卫星导航及大地测量等领域的研究,是瑞士科学院大地测量委员会主席,曾任瑞士航空航天协会主席多年。他是一个热爱科学研究,更热爱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实用技术的博士生导师,因此带的博士多为实干创新型的;他帮助和鼓励苏博士创业, 是苏博士学术和创业上的双重导师。苏博士的合伙人Tonio Gsell是同项目组的软件及电子工程硕士,两人双剑合璧,软硬结合,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做出了第一代原型。(两位合伙人,意气风发, 简直八九点钟的太阳)欧洲航空局和学校大力支持2015年,他们团队参加了欧洲卫星导航大赛,欧洲航空局一帮老爷子们一致认为,嗯,这技术好,美国在搞,俄罗斯也在搞,如果咱不搞,三分天下,怎么维持?(喂喂喂你们好像忘了中国吧...)于是,他们果断给苏博士的项目评了瑞士组第一,给了孵化器资源、1万欧现金和50万欧的后续资金优先权。(苏博士与合伙人Tonio在大赛现场)之后,团队又拿了苏黎世联邦理工给的15万瑞士法郎(约合100万人民币)支持。另外提一句,苏黎世联邦理工也是个不差钱的壕,积极支持在校硕士、博士创业,只要项目好,十五万瑞法砸过去,还不要任何股权... 您的名字叫雷锋吧!(题外话:联邦理工门口俯瞰苏黎世的露台,撩妹好去处)关于现在的市场竞争,苏博士表示,一方面可把价格降到目前产品的十分之一,另外目标是即开即用,无需复杂烦琐的设置。当然,他也表示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谷歌新发布的手机将开放其定位芯片里的GNSS原始数据,这将给高精度定位导航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和竞争。当然,打游戏告诉我们一条真理,敌人多就说明路走对了。目前他们正与一些资本接触,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小探拭目以待啰。在瑞士创业需要勇气大家不要以为有苏黎世联邦理工这样的壕痛快砸钱,瑞士就是创业天堂。其实,在瑞士创业的真是凤毛麟角,为啥?机会成本太高呗。做一份白领的工作,收入已很可观(各种高端场所,环球旅行唾手可得),而且各种保险福利,生活得无忧无虑、轻松快活。就算是蓝领,也能过很有尊严的生活,因为瑞士总体贫富差距不大。小探敢在苏黎世任何一家餐厅不看价格任意点菜,因为我知道,这一餐不可能吃掉我一个月工资,在北京,你敢么?(人们下班就爱爬个山,调戏下天鹅啥的,多么和谐,人畜无害)而自己创办公司,在德语里叫selbstndig(苏黎世讲德语),直译就是“独立,靠自己”,听明白没,就是叫你一边儿凉快去,从此是死是活,没人管你了… 凡是创业者,从此什么失业保险、养老金,都得靠你自己了,你不在社会保障之内了。因而,创业者受到的压力和诱惑可想而知。小探自己也是在瑞士创过业的,当初带着情怀和梦想,辞了高薪的工作。同事们的评语除了你真勇敢,说得最多的是,你真奢侈... 但小探对创业是真爱,小探不后悔。本期密探:昊鹭“成都妹子一枚,旅居欧洲多年,毕业于巴黎高商,金融系硕士,曾创业,现定居瑞士。”硅谷密探正在全球招募记者。如果你身处海外,在科技、创业、媒体领域有自己的特长,请联系探长:contact@svinsigh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