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科研和创新领域,都是全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随着海外留学深造的不断流行,除去大家熟悉的欧美澳等国家,赴瑞士求学也成为许多学子的向往,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如何申请瑞士的英语授课点硕士。在瑞士,英语授课项目有如下优势:1、专业优势竞争力极强2、良好的教育资源3、高额的奖学金4、毕业后优良的就业环境5、银行及金融专业极高的就业率(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瑞士现有12所公立大学,最富盛名的当属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大学。外国学生可申请的专业种类众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软件设计、社会学、应用信息学、国际贸易等,这些专业大部分都有英语授课(学校所招收的留学生人数相对比较灵活,具体根据每年申请的学生数而定)。私立大学则有200所,专业则大部分以酒店管理、工商管理为主,绝大部分都会为当地学生和国际留学生提供英语授课。瑞士本身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的旅游和酒店行业非常发达,酒店管理的教学水平、质量处于世界前列,瑞士酒店管理专业在世界各大酒店认可度非常高。招生对象:1、大四学生或者已取得本科学位的学生,大四学生需提供学校在读证明,且拥有相关的专业背景。2、大学四年成绩单(要求平均分在75以上)。3、英语成绩托福(IB70以上),雅思(5.5以上)。4、相同或相关工作经验证明(可选择提供)。学费及生活费:一年至少2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5万元左右)申请时间:春季入学一般在9月底前申请,秋季则在3月前申请。不同学校会略有差别,具体请关注所申请学校官网。申请费一般为100瑞士法郎。申请方式:网申为主,也可以直接寄送纸质材料。申请材料:申请表、推荐信、成绩单、护照、照片、论文等。学校审核申请材料的时间一般为1-3个月,大学在收到填写完整并签字的接收协议后,会通过邮件、快递方式给学生发送生活手册、入学登记表(届时须返还给学校)、入学指南等。关于签证:瑞士签证属于返签证。只要学生被大学录取,即可顺利签证,一般拒签的概率非常小。声明: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瑞士以资深优质的教育资源,稳定的国家政治和社会治安,以及秀丽的自然环境每一年吸引着无数中国学子前往深造。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而逐渐多样化,在追求学历背景提升的同时,不少学生开始关注专业深度和专业的对应性。相较于欧洲地区的其他商科课程,瑞士苏黎世大学的MAS课程在当下显露出特有的项目以及教育优势。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夏同学,原本打算回国从事英语教师工作。机缘巧合下入读苏黎世大学的MAS项目,为职业发展打开新的局面。没有任何商科学习背景的她,MAS的学习可以说是充满挑战。但在亲身经历过瑞士和英国的教育后,夏同学则认为瑞士的教学模式更适合中国学生:“苏黎世大学的课程进度相对紧张,基本两三天可以结束一个阶段的课程,这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但和英国教育中常见的教授开学布置reading list,期末交assignment这样的自制力考验模式不同,苏黎世大学在安排理论课程期间,会随时注重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进学习进度。另外,学校跟很多国际企业有合作关系,可以提供给学生很多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理论课程安排紧凑,注重学生的实时反馈苏黎世大学的MAS项目,学制一年,理论课程总时长为半年。紧凑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可以集中精神完成不同阶段的商务管理理论课学习,为下半年的商业实践打好基础。课程内容覆盖面广,由浅及深,层层递进,对于商科背景较弱的学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学校还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德语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同时学校重视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反馈,会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以改善教学状况。实习资源众多,就业率高就业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如何增强学生的行业竞争力是苏黎世大学开设MAS课程时考虑的主要问题。MAS项目对比传统的商科硕士课程,将理论课程紧密安排后增加了半年的实习。学校通过与诸多跨国公司以及知名品牌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在瑞士当地或海外实习的机会。海外实习经历增加了学生的竞争优势,让学生在后续的就业选择中有更广阔的空间。另外,MAS项目每班配有导师,大部分任职于国际企业,会为在苏黎世大学学习的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同时为学生寻找实习提供专业建议。胡同学本科毕业于湖北经济学院,曾到美国加州大学和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就读交换课程。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她来到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MAS项目,亲身感受到传统欧洲教育与北美和亚洲地区的区别。她认为相比美国的英语授课,瑞士老师英文吐词清晰,板书有条理,这样的英语教学使得中国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作为一名国际志愿者,胡同学在瑞士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里的学生组织给她提供了很多参加志愿活动的机会,充实了课余生活。授课模式注重逻辑分析,严谨,细致苏黎世大学的MAS项目所聘请的授课老师多是来自世界顶级大学,拥有丰富商科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课堂上老师会注重学生的逻辑引导以及知识梳理。在教授学生系统的管理知识以外,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学术探讨,学术提问,这一点亦是苏黎世大学优质教学水平的原因所在。相较于英美较为跳跃的教学方式,瑞士的教学在硕士阶段依旧采取引导式教育,有助于学生适应英语授课环境,跟上学习进度。多文化氛围,提供广阔交流空间瑞士是一个文化多元且包容性显著的国家,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交流。留学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是帮助留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过程。瑞士单纯的学术氛围,多元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可以随时体验欧洲不同国家的独有风情。此外,作为中立国,瑞士的多国文化活动给学生接触世界的机会,让学生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留学体验。上一篇:瑞士BHMS学校如何......下一篇:无
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是瑞士的一所州立大学,位于瑞士德语区苏黎世。该校成立于1833年,现有425位教授、两万四千余名学生分布于7个学院、百四十多个研究所,是瑞士最大的综合大学。苏黎世大学在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等领域享有世界声誉,产生了爱因斯坦等12位诺贝尔奖得主。苏黎世大学是瑞士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下面是智课选校帝小编整理的关于苏黎世大学相关情况介绍,欢迎大家查看。苏黎世大学(德语:Universitt Zürich,UZH)已经成为一座享有国际声誉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共分为7个系:神学系、法律系、经济学系、医学系、兽医学系、哲学系、数学-自然科学系。以商管类研究生课程闻名于世,与维也纳经济管理大学共称欧洲之首。苏黎世大学在分子生物学、大脑研究和人类学等领域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实力。其大学医院和兽医医院,也具有一流的设施和艺术。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从这里走出,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是苏黎世大学的高材生。苏黎世大学是瑞士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今天,苏大已经成为一座享有国际声誉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在分子生物学、大脑研究和人类学等领域,苏大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实力。其大学医院和兽医医院,也具有一流的设施和艺术。苏黎世大学拥有2000名教师,其中350位教授,辛克纳吉教授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而在苏黎世大学,塑像大都是为该校著名学者或教授所立,而没有一座是为某任校长所立。苏黎世大学现有在校生近33000人,以商管类研究生课程闻名于世,与维也纳经济管理大学共称欧洲之首。苏黎世大学的大部分毕业生均就职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如壳牌、宝洁、法航、阿克苏、香港及联合国几大组织。瑞士是一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国家,但100年来竟有25人摘去诺贝尔奖桂冠,而苏黎世大学更是功不可没。它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苏黎世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伦琴(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蒙森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尔纳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劳厄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爱因斯坦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拜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雷尔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齐卡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雷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赫斯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米勒199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克纳格尔苏黎世大学院系设置法律系、经济学系、医学系、艺术系、自然科学系、神学系、兽医学系。课程设置如下: A.研究生院课程:提供商管,法律,经济学,,信息技术,免疫学,应用社会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文凭课程。 B.本科课程:提供商管,法律,经济学,,信息技术,免疫学,应用社会学等专业的本科课程。 C.大学预科课程:苏黎世大学的语言学院(Language Institute)开设全日制“大学预科课程”,只有完成这门课程才可获得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她提供的教学质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中免疫学,人脑研究和分子生物科学都是瑞士大学中最好的,此外,其免疫学在目前的瑞士是独一无二的。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的作风,使得该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极具竞争力,能快速找到理想的工作且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学校为国际学生提供的帮助学校有专职的留学生助理员,负责在机场迎接学生,为学生安排住宿,并与学校的学业咨询顾问、心理咨询顾问和学习技能顾问一道为学生提供不间断的帮助和服务,可以说,留学在苏黎世大学,您会有一种家的温暖感觉。另外,苏黎世开放的社会形态和合理的物价水平,也成为吸引中国留学生的重要理由之一,相信留学苏黎世大学能够真正成为您人生中的一笔最佳投资。 校园生活苏黎世位于流入苏黎世湖的利马德河河口,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市区被利马德河分为东西两岸,也分成新城和旧城,它们之间有迷宫般的羊肠小道连接。旧城区在河北岸,分为上村和下村,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精品时装店,酒吧,咖啡屋,古玩厅等。苏黎世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拥有20多个博物馆,20多个图书馆,100多家画廊,音乐厅及歌剧院。 苏黎世是瑞士苏黎世州的首府,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国际化城市,每年举行的国际会议达100多次。市内有两座著名的大学。其中之一就是苏黎世大学。长期以来,苏黎世大学一直依据1859年的教育法实行管理。但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该法规定对苏黎世大学这样的大型机构的管理已不尽适用。因此。 1994年,苏黎世大学决定进行改革,目标是使大学成为一个自我管理的公共团体。1998年3月15日,苏黎世州的选举人批准了新的大学法,赋予大学自治法定实体的地位。新的大学管理机构是由学术、文化、企业、政治各界的头面人物组成的大学委员会。这样一来,大学可以在高效的前提下最充分地利用好可获得的资金。从此,苏黎世大学可以在一揽子预算内独立管理自己的财务,并以自己认为妥当的方式运作。想要了解更多苏黎世大学的详细内容,请关注智课选校帝留学资讯栏目,获取最新留学内容。
近日,大瑞村得知,瑞士苏黎世大学MAS硕士项目正式获得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的认证, 所有苏黎世大学MAS硕士项目的在读学生,在完成1个学期的学习,所有科目考试都合格后,均可直接参加管理级案例分析考试,进以获得CGMA(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考试11门免考资格,通过管理及案例分析1门考试,即可获得CIMA管理会计高级文凭。参加并通过5门考试,符合工作经验,即可申请CIMA会员资格及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头衔。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AICPA | CIMA)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 (The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Certified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会计师组织,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强强联合共同创立,旨在普及注册专业会计师的公信力,促进其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拓展企业商务机遇, 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代表全球公共会计和管理会计领域65万名会员和学员, 倡导和捍卫当下及未来的公共利益和商业可持续性。凭借广泛的影响力、严谨的作风、丰富的资源,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将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注册会计师(CPA)、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及会计和财务专业人士的美誉度、职业胜任力和专业素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是全球最大的注册会计师(CPA)专业协会,在14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418,000名会员。自1887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服务公共利益。AICPA会员代表众多业务领域,包括工商业、公共实践、政府部门及教育咨询领域。AICPA为会计职业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并为私人公司、非营利组织、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制定美国审计准则。AICPA负责美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的开发和等级设定,并为多个特定领域的合格专业人员颁发专业资格证书。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CIMA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成立于1919年,是全球最大的、领先的管理会计师专业组织,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232,000名身居要职的会员和学员,遍布于各大工商企业、公共部门和非营利机构。CIMA 与雇主们紧密合作,致力于前沿研究,不断更新专业资质、提升职业经验要求并持续推进职业发展,确保在招聘受过财务培训的商界领袖时成为雇主首选。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联合创建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头衔。CGMA代表全球品质标准,致力于进一步提升管理会计职业的影响力。该头衔授予德才兼备、克己自律的顶尖管理会计师,肯定他们为推动公司强劲业绩表现所作的贡献。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是全球最广泛持有的管理会计头衔。全球已有超过150,000名精通财务、运营、战略与管理的会计和财务专业人士荣获此头衔。在美国,绝大多数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同时也是注册会计师。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头衔以广泛开展的全球研究为依托,与雇主保持高度相关性,重点培养紧缺技能人才;通过严谨的教育、严格的考试和经验要求进行人才选拔。CGMA会员必须致力于终身学习并坚守道德准则。各国企业、政府和非营利机构信任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能够指导重大决策,推动组织实现强劲业绩表现。
瑞士的高校以出色的教学质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近年来,中国赴瑞士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据瑞士官方统计,中国留学生是瑞士的大海外留学生群体。然而问题是,大多数瑞士院校对招收学生的资质审核越来越严格。在实际申校的过程中,不少同学会因为看似不经意的小错,被迫推迟留瑞时间,甚至遭到拒绝!所以,想去瑞士留学,所有的问题你都搞清楚了吗?国情篇1.瑞士的气候,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四季分明,春季(4-6月)气温4-20摄氏度,夏季(6-8月)气温12-25摄氏度,秋季(9-11月)气温0-18摄氏度,冬季(12-3月)气温零下5-零下10摄氏度。2.瑞士有多少所公立大学?据立思辰留学介绍,瑞士一共有12所综合性公立大学,9所应用科技大学,4所研究院。其中5所综合性大学全球排名前40,苏黎世大学,苏黎世理工,洛桑大学,洛桑理工及日内瓦大学。爱因斯坦的母校就是在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3.瑞士与中国的时差?瑞士比中国慢7小时,夏季比中国慢6小时。4.瑞士使用哪种货币?瑞士法郎。1瑞郎约=6.5人民币留学篇1.瑞士相比于其他英语留学国家的优势?瑞士的教育模式为欧洲教育体制,有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授课,教学质量绝对不低于英、美国家。瑞士留学的优势就是公立大学免学费,学生只需要每年承担7万左右人民币的生活费。其次,瑞士有世界最的酒店管理学校,每年为各大酒店培养精英。2.瑞士综合性大学有哪些?公立大学:卢加诺大学、卢塞恩大学、日内瓦大学、洛桑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圣加伦大学、苏黎世大学、弗里堡大学、纳沙戴尔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塞尔大学、伯尔尼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瓦岱勒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商学院,格里昂高等教育管理学院.理诺士国际酒店管理学院,SEG酒店管理旅游学院集团,IMI瑞士国际酒店管理学院。3.瑞士大学的排名如何?瑞士政府为瑞士教育和科研投入大量的资金,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中公立大学5-6所是全球前100名。的酒店管理学校就业率为100%,毕业后会获得至少三份工作签。4.大学本科,研究生的学制?大学本科3年,研究生2年。5.就读研究生有哪些条件?国内本科毕业,即可申请去瑞士读研究生。不同的学校对本科成绩有不同的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适合的学校。公立大学雅思6分及以上,酒店管理雅思5.5即可。6.高中毕业,去读本科,有什么要求?学生获得高中毕业证书,雅思5分即可直读本科,分数不够有语言课选择。7.瑞士留学有语言要求吗?雅思本科生5分,研究生5.5以上。8.offer申请的基本周期?提供完整申请材料后一般情况下需要4-6周。9.申请瑞士大学是否有年龄限制?有高中毕业证.本科毕业证即可申请,没有年龄限制。10.是否需要面签?留学生必须本人前往上海、北京及广州各领事馆进行面签。11.留学生签证前往欧盟其他国家是否需要再签证?申根国家都不需要再签证。申根签证畅游欧洲。12.国内在读大学生是否可以申请?在读大学生可以申请。13.是否可以转专业学习?部分公立大学接收转专业申请,酒店管理大学任何专业均可以转到酒店管理专业。14.在瑞士留学期间可以打工吗?就读瑞士公立大学每周可打工15-20小时,每小时20瑞郎左右,约130元人民币。瑞士酒店管理大学每年提供半年带薪实习,每个月带薪实习工资最少2179瑞郎,人民币约为15000。15.在瑞士与在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读酒店管理有什么区别?瑞士的酒店管理课程是个历史愈百年的老牌专业。瑞士的酒店管理学校更是闻名于世界酒店业,几乎每一所瑞士的酒店管理学校前身都是瑞士的酒店.另外,瑞士的酒店管理课程特色之一是全球国际酒店带薪实习,虽然某些国家的酒店管理课程也有部分会提供带薪实习,但这些国家的酒店管理课程实习都只局限于在该国内进行实习。学校积极为学生联系世界各地的知名酒店,每年举办大型的实习及就业招聘会。一般在瑞士酒店管理毕业的学生,除了能够获得一份瑞士酒店管理的文凭外,还可以获得瑞士的酒店管理实习经验以及其他海外国家的酒店管理实习经验,这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他国文化的认识以及锻炼学生语言能力都有很大帮助。16.瑞士大学可以专升硕吗?申请瑞士酒店管理专业可以专科升硕士,瑞士公立大学不接受专科,必须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17.申请瑞士大学,需要考雅思还是托福?托福和雅思成绩均可申请瑞士大学。不过使馆签证要求提供雅思成绩,建议没有语言成绩的学生,直接准备雅思考试。
图:江苏高考文科状元白湘菱(图片来自网络)随着开学的到来,来自淮安的江苏高考文科状元白湘菱的选择最终以申请香港大学而尘埃落定,对于清北交复的婉拒,对于白湘菱的选择,网友们意见纷纷,不过人生中本来就处处布满荆棘坎坷,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为了更好的远行。那些荆棘坎坷,并不能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而应成为我们逆流而上、挑战自己的动力。图:李晴媛同样作为淮安学霸的代表,甚至巧合地拥有同样做灯具生意的家庭,相对于白湘菱的选择,李晴媛选择“回归”就显得平静许多。李晴媛放弃了瑞士苏黎世大学,而选择了考取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被她放弃的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国际排名不低于北京大学,并且是欧洲十大名校之一,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伦琴、"世纪伟人"爱因斯坦、干扰素的共同发现者让·林登曼等12名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在此学习工作,而这些,更衬托出李晴媛的选择与众不同,让人不得不为之深思。图:李晴媛北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对于李晴媛的选择,笔者抱着好奇的心理,拜访了锦绣国际装饰城皓月灯光设计的李皓如李总,让笔者惊喜的是,淮安学霸代表,考取了北大研究生的李晴媛同学也在李总店里,利用这个机会,笔者与李总和李晴媛同学做了很好的交流。李浩如李总温文儒雅,言谈举止显示非常高的修养,经营的皓月灯光设计在锦绣国际装饰城一期四楼,面积达两千平方,是锦绣市场最大的灯具店。李总夫人也很了不起,人民大学的博士,现在是淮安一所高校的教授。同时夫妇两人还经营一种有着西方精神运动的网球俱乐部,应该说李总的家庭既有中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又充满着西方拼搏求索的精神。谈起李晴媛选择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李总家庭更多的考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国外的疫情影响,瑞士只有八百万人口,竟然有三万六千多人确诊,死亡人数达到近两千人,对比国内,瑞士包括欧洲多个国家,疫情的控制远远不如我们国家;另一个方面是国内经济的发展使得个人发展的机会也远远多于国外,在这个全球经济都在暂缓发展的时刻,我们国家的经济依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而作为文化经济政治中心的首都北京,也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基于这两个方面以及其他一些因素,让李总的家庭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而放弃了瑞士苏黎世大学。白湘菱的选择,或许会让我们有了那么一点点遗憾、一点点无奈,但是我们对白湘菱的选择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祝福。而对于李晴媛的选择,是我们大家乐于见成的,这是祖国经济发展强大所带来的自信,是我们民族的自信,是我们崛起道路上美丽的风景!我们祝福白湘菱的选择,我们欢迎李晴媛的选择,我们一起祝福两位学霸未来的人生更加美好!我们一起祝福祖国的未来繁荣昌盛!(供稿:高德泉)【编辑:顾秀刚】
最近一篇题为《一个山东教授5个亿的创富神话》的文章在科技界刷了屏,文章讲述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团队研发的无氟氯聚氨酯发泡剂专利技术,以5亿人民币的价格独占许可给了一家国内企业,这个金额刷新了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纪录,比第二名的清华大学还多5000多万。然而看完整篇文章,发现这个故事的背后却有很多悲哀,在每个环节都体现了中国高校研发管理体系的种种问题。毕教授的成功是特殊情况中的特殊,根本无法复制。原创研究经费难 首先,这个研发项目在一开始几乎是无法立项申请到经费的。在项目申请书上无法填写研究基础,因为之前无人做过。通常情况下,在国内申请课题,如果课题国外没有人做过,一般评审就难以通过;只有国外已经有人开始研究了,甚至已经发表了论文和申请专利之后,这时候中国科学家申请类似课题,叫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项目就容易得到青睐。不能说是管理部门不相信本国科学家能够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而是从责任承担机制上考虑,这种做法有一定合理因素——因为新的创新项目成功率低,项目结题的期限与最终成果无法预计,一旦失败最终责任没人承担。而跟随式的创新则不同,别人已经做过了,至少表明这事肯定能成功,另外已经有很多论文、专利、甚至产品信息可以参考。毕教授这个项目开始构思到最后试验成功,总共花了十几年时间,要是立项后根本无法结题。但做跟随式研究,即使最后成功了,核心的知识产权都在别人那里,有的经过了严密的专利布局,后来者即使有改进也需要别人的许可,作为纯粹科研可以,一旦商业化就会遇到很多障碍。所以,大多数这类项目最后的成果都无法落地转化,即使转化也会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按照常理,申请不到项目,无经费,就招不到研究生,这事也就只能想想,但毕教授的儿子刚好在国外读化学系硕士,中止了留学,他们父子二人共同研究,经费也通过朋友帮助等解决。如果没有这些特殊情况,这个项目不可能进行下去。知识产权保护难毕教授的项目从保密到最后专利布局都遇到很多难题。保密采取的是最原始的方式,严防死守,不留死角。从一开始,实验室只能他们父子二人参与,到外部进行测试,团队打起十二分精神,确保样品不离开视线,甚至连论文也不敢发表,担心泄露了技术秘密。即使这样,实验室还是发生了盗窃事件,所有电脑硬盘被盗,多亏这位教授深谋远虑,没有在实验室留下关键信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项目的保密手段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如今已经很成熟,什么阶段需要保密,哪些信息需要保密,应该采取怎样的保密措施,何时进行专利布局,何时可以发表论文,这些都有近乎标准化的解决办法,然而这些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都缺席。毕教授完全靠着自己的智慧以最原始的办法克服了这些困难。其实,项目完全可以发表论文,而且还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发表论文就能得到国际同行的评议,就会有人跟进研究,能够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为什么那些国外的研究机构敢于发表论文呢?是因为他们在发表论文前,已经做好了全面的专利布局与技术秘密的保护,即使有人进一步的研究,一旦商业化也需要得到许可,只会对自己更有利。专利从申请到公开之间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发表论文。这个项目在专利布局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毕教授发现找不到合适的专业服务团队,因为不信任,也没有合适的渠道了解。最后,还是学校领导写信给国务院领导,领导关注批示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派出化学部的资深审查员帮助检索,参与专利布局。然而又有几个项目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呢?这么重要的技术成果,如果专利布局一旦失误,整个项目就会前功尽弃,尤其国际上几大化工产业的巨头,都有非常资深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一旦专利上有漏洞,成果就相当白白赠送出去了。成果转化问题在成果转化上,毕教授所在的大学几乎举全校之力,“副校长带领,由财务处、法务处、资产处、科技处组成团队,力争谈出好价钱。”首先,要给这所学校的开明点赞。一般情况下,科研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转让的审批程序会非常麻烦,在这方面出现的争议不断,甚至刑事案件都出现了好多次。但回过来头说,虽然这个项目最后估价达5亿,但是否能够卖到更高的价格?或者采用提成的方式,根据产品的销量收许可费,而不是买断,或者学校帮助,直接以技术进行项目融资,设立公司,或者以这个项目为基础,与更多企业合作,学校设立相关的专项研究所,进一步深度挖掘项目的价值。这些都是可能的选项,但在目前的体制下,这些选项都能很难得到支持。距离科学完善的体系尚远可见这个项目的成功充满了曲折,每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毕教授没有一个学化学的儿子,同时愿意中止留学耗费青春从事这个项目,如果不是严防死守的保密措施,如果没有学校的特殊重视,没有国务院领导的关注,没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帮助,项目都可能前功尽弃。这恰好反映了我国科研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立项、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方面都缺乏科学完善的体系。这已经不是一两个环节的问题,而是每一处都有掣肘,与国际上的一流大学有很大差距。笔者在2018年调研了欧洲7所一流大学(包括瑞士和荷兰的苏黎世理工学院、苏黎世大学、日内瓦大学、洛桑理工学院、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代夫特理工大学、莱顿大学),了解他们如何进行科研立项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我发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和洛桑理工学院的技术成果转化做得最好,学校和企业合作非常紧密。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把研发中心直接建在校园,几乎分不清校园与企业研究中心。埃因霍芬大学建立之后,不到40年迅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2003年欧洲委员会的报告中,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在欧洲的研究类大学中排名第三(前两名分别是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同排名的是慕尼黑工业大学)。2017年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发布的 “全球25所与创新企业合作最紧密大学”,埃因霍芬大学排名第一,是世界上与企业合作最紧密的大学。该校采用独特的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研究和科研成果市场化机制。学校设有14个大的研究实验室和40个小的实验室,所有的实验室都可以单独对外进行合作,每个实验室都有对外合作联系人和成果转化的负责人。实验室面向社会承接各种具有挑战的技术问题,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就科学研究的问题,与他们进行讨论和联系。这些大大小小的实验室与几十家科技企业建立了合作研究中心,直接参与到各大企业的基础研究中,包括ASML,壳牌,GE、NXP的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遍布校园。除了这些大的合作研究中心之外,各个实验室都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研究机制,各大公司都把各种研究设施搬到了各个实验室,例如太阳能实验室就与ECN、IMEC、Solliance、FEI、Levitech、Meyer-Burger、Océ、Toyota 等企业与机构进行合作。这么多企业愿意与埃因霍芬大学深度合作,一方面在于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主要因为大学对科研成果的归属非常开放,企业可以获得最大比例的回报,例如联合研究中心近年为这些企业带来的突破性基础专利多达500个,而学校在合作中获得的专利家族只有60个。除了对外合作的课题之外,学校的研究人员也可以自己申请课题。学校设立了完备的研究支持网络,包括基金、技术、法务、知识产权领域等专业人士,为相关课题提供全方位的建议,对于特别的课题帮助联系外部基金和相关领域的校友协助。对于师生利用学校的知识产权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创业,学校也是积极鼓励并提供近乎全程的保姆式服务,包括提供相关的基金辅助,并配备相关领域的专家给予指导。除了学校有完整的研究支持网络之外,在每个实验室都有帮助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人员,负责寻找和选取基金支持,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相关的支持人员都通过社会招聘,通常是有一定工作经验,尤其在跨国企业有运作经验的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对于才起步的企业,学校也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从一开始的成果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成立公司、早期资金支持都给予一条龙的服务。目前学校已经产生150家比较成功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每年有30家新成立的科技型创业公司。这样的体制之下,学校获得源源不断的对外合作机会,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每年能产生大量的原创性和突破性成果,为科技人员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科研人员完全专心于自己的研究。由此可见,我们科研管理体系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从立项、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都需要大幅改革,才能让像毕教授的成功案例不再成为一个“奇迹”,而是“常态”。(微信公众号“佑斌”)
各位老师,新生同学下午好!刚才主持人介绍说我是外聘的高级专家,实际上也可算上本校内聘的。因为我原本就是本院前身经济系的老师。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举家迁往杭州,在杭州大学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大学执教。一晃二十多年。现在到了退休的年龄,受母校召唤,回母校兼职。想把我在沿海大学这二十多年教学与学术研究,指导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与博士后合作研究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知识带回来,回馈母校,助母校经济学科建设一臂之力。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一般认为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但客观地来看,除了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还有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政府配置资源主要着眼于公平。实际上除了这两种机制之外,还有第三种机制,就是道德和情感的力量。回母校工作,恰是受到情感的驱使。经不住过郭爱君院长的真诚邀请,再加上严纯华校长的鼓励。严校长2018年夏天去上海开会期间,特意来杭州看望校友,谈了他关于母校发展的宏大设想,鼓励我回母校工作。这样我就回到了兰大,受聘兼任学术院长。今天是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为各位新生选择兰州大学而高兴。我认为这样的选择是很有远见也很有魄力的。兰州大学是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一座“双一流”大学。选择兰州大学,不仅意味着你们选择了进入大陆高校第一梯队,而且意味着选择了这个梯队的唯一。而今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有个“九八五”、“二一一”和非双一流之间的差别对待。“九八五”高校之间互相认可。选了兰大,就意味着获得了与别的“九八五”高校毕业生在一个平台竞争的资格。有些海边的大学,虽然取分比兰大高,但毕业生要进“九八五”高校,去一些好的单位工作,比非九八五高校的毕业生要难些。说到唯一,是这个意思:在胡焕庸线以东,有几十所双一流大学。而在那条经济地理分界线以西,只有一所,这便是兰州大学。唯一的一所,“自强不息,独树一帜”(校训),与众不同,这恰是创新者的重要素养之一。选择兰大多半意味着你有创新的志向,有一定冒险意识。我在浙江经常碰到一些民企经营者,聊起来,他们就青睐那些到外国和很远的外地,尤其是大西北求过学的青年人,不大看好老在爸妈身边长大者。因为感到大西北闯荡的年轻人,别的不说,见识和生活自理能力都要高于同类年轻人!看到这么多新生,作为兰大经济系最早的研究生之一,感到有资格说两句。我想要说的有两层:一层是感叹。感叹兰大经济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之快。1980年我作为第二届研究生入学,那年经济系一共招了两名研究生,加上第一届也就是1979级,累计十一名。分四个专业,政治经济学、外国经济史,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史。1982年毕业十人,我是提前和七九级同学一起毕业的。那年四个专业中,只有我的导师刘天怡先生招的外国经济史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别的三个专业只有培养研究生的资格,尚无学位授予权。毕业时拿到的只有毕业证书,而无学位证书。学位证要到别的有资格颁授学位的大学去申请。在座的同学们或许不知道,中国的学位制恢复的时间比研究生制要晚些。最初几年许多学校许多学科只拿到了招收研究生的资格,但未获得授予学位的资格。可见初创时期的艰难!一晃四十年去了。刚才问了一下,今年招了179名,主要专业都涵盖了。实际上,现在的管理学院是从经济系分出来的,若算上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人数就更加可观了。粗看了一下兰大今年招生的情况,印象中管理学院招生占全校的十分之一以上,应该有五六百人。发展之快,令人惊叹。但恰是这种快速扩张,这也增加了研究生们的压力。我1982年毕业时,全国到那年为止毕业的研究生还不到两千人,物以稀为贵,当了一段时间的“天之骄子”。然时间不长,研究生暴增,毕业生多了,不值钱了,从天上掉到了地上。而今全国每年招收研究生近百万,博士硕士稀松平常。这意味着诸位的就业压力比我们那个时代大多了。因此学习压力也大多了。说到未来的就业与职业压力,就是我今天要谈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在研究生阶段打算做点什么?这里如果有人去过浙大,或许留意过。浙大玉泉校区大门里面一侧草坪上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两行字,是老校长竺可桢让学生们自问的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他提的这两个问题我想对任何一所大学初入学的学生都有用。我想,对在座的新生也有针对性。这里只谈竺可桢校长提的第一个问题:读研究生准备做点什么?或许有同学说还没想好。这很正常,因为时下千军万马考研,其中有些人的确没有想好。发现大学毕业了工作不好找,或者看到别的同学要读研,自己也考考,实际上对学问并不感兴趣。英文中研究生叫postgraates,直译叫“大学后”,这部分同学读研的心态大概和这个意思差不多?现在既然考上了,入学了,就得老老实实考虑一下在大学里来干什么来了?竺可桢(1890-1974)校长(1936-1949):“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基于多年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对我所知道的研究生后来去向及工作情况的观察。我以为大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主要应致力于练好或提升三种能力:第一种是阅读能力。就是能很快地读书读文章,并把你所阅读的知识吸纳进来,嵌入你的头脑里已有多知识体系,变成自己的知识。如果具备这样的能力,你就能和古今中外那些杰出的思想家和知识人对话,从他们那里获得知识。在互联网时代,如若具备这个能力,那你就可以放眼全世界去寻找与吸收专业知识。那些世界级的名校院系的网页上,都有大量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如果你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阅读效率很高,那你读研就不限于一个学校,而能博采众长。实际上大学和研究院只是一个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吸收人类迄今积累下来的知识—-至少是你所选择的那个专业的知识。很遗憾,据我观察,现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中真正读书的人不多,有些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上了几门课,读了几本教科书,不少人连这个专业的奠基之作《国富论》都没读过,更别谈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凯恩斯的通论以及哈耶克等名家的著作了。毕业了思想空空。第二种是思考能力。这个能力的训练和提升首先得养成质疑的习惯。凡事都问个为什么。许多科学发现都是对那个行业一些现成结论推论的质疑道出的。在别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不一般,这是思考者的重要特点。我去许多高校讲座,有时讲完后没几个人提问,即便提问,提的问题多半也不着边际。原因多半是平时只偏向相信而缺失质疑,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这个缺失,同学们在读研以后要补上。第三种是使用文字和专业术语、专业方法表达思想的能力,说简单点就是写学术论文的能力。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不可或缺的。毕业时你得写篇像样的学位论文。这个能力基于前两个能力的积累。许多人临近毕业了还找不到研究的问题,选不出题,让导师命题。这是由于前两个能力差,如果你在不断读不断地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就会发现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果你平时不断在动笔,写文章,学着做计量,就会发现写篇较长的学术论文并不难。我还以为,通过上述三种能力的刻意培养与提升,人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会提升,有能力就有自信心。不管你将来做什么,判断事物走势的能力和自信是不可或缺的,是你质疑生涯的依托。最后,预祝同学们在接下来的两年或三年研究生阶段学习愉快,将来顺利毕业!就讲这些!谢谢!作者简介:赵 伟: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于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苏黎世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神户大学等国外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以及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等研究机构客座研究员。研究兴趣涵盖空间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外国经济史等多个领域,涉猎哲学与世界历史等关联学科。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学术随笔三百多篇。著有《现代工业社会与经济体制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干预市场》等专著多部,以及《空间视野看中国经济大势》(浙江大学出版社)、《阅读大学》等学术随笔多部。来源:赵伟教授赵伟教授工作室
“我们遴选出近几年考入国内外顶尖名校以及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的部分重庆外国语学校学子,请他们讲述自己追梦路上的故事,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有所启发。”周祺个人简历2002-2008 高新区实验一小2008-2014 重庆外国语学校2014-2019清华大学(英语+新闻双学士)(期间,2017年瑞士苏黎世大学交流,201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实习)2019年考取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他是“清华学霸”,也是“游戏玩家”,还是“技术达人”。他是原清华大学影视创作协会国际部部长,2015年获清华大学莎士比亚戏剧节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剧目;他是第二届中非青年交流论坛组织举办者之一,2016年获清华大学校级暑期实践金奖;2017年协助国家体育总局、HTC VIVE 与 Soccer Dream 开展 VR软件对足球青训影响的科研实验;2018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实习;2019年入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年度人物评选,考取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字游戏设计与开发硕士,参与筹备201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董事会第二届年度大会;2020年在腾讯互娱天美工作室实习。一切皆有可能,周祺的经历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到底是什么让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超强的行动力?1、从重外到清华周祺的六年中学时光是在重庆外国语学校度过的,他用“无比充实”来形容自己的中学生涯,“几任老师的辛勤培育、优秀的同班同学的共勉,我才有进入清华的可能,这六年的学习为我本科阶段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周祺看来,重外和清华在一定程度上是很相似的。“重外和清华都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绝不止步于教室课堂,而是提供广泛而丰富的课外活动与社团活动。”正是因为有高中时期主持新年晚会的经历,周祺才能自信地两度走上清华大礼堂主持学生节;也正是因为中学时期参加外语文化节及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话剧比赛的经历,使他与本科的同学们一起斩获清华莎士比亚戏剧节的数个奖项。周祺说,以前对于那句“重庆的一外,世界的重外”没什么体会,但后来在前往非洲做暑期调研、前往欧洲交换、前往联合国总部实习、前往哥大读研的时候,他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重外带来的好,也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在纽约,和很多初高中的同班同学聚会时,我们都会感叹,这句话是多么的在理和正确。”周祺说,走进重外,本质上是走进一个十字路口,每一个方向都是一种精彩的未来,只要努力,她就能带你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世界。周祺(右)中学时期与同学表演话剧2、从人文到游戏谈起本科学习,周祺认为,清华多样性的机会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大一到大三周祺参加了影视社的很多活动,掌握了短片和微电影制作以及后期剪辑的技能。2016年暑假,他和同学去坦桑尼亚做在非华人本土化的调研,走访了上海建工、华为等公司,了解他们如何融入当地市场、如何雇佣当地员工。他还修了新闻双学位,选修了新闻摄影和电影相关课程。周祺说,清华提供很多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了更多去探索和学习的可能性。大三期间,周祺获得赴瑞士苏黎世大学交换学习的资格。但他认为出国交换的经历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启发不大。“交换经历对于我的职业规划没有太大启示意义,但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经历,并认识了志趣相投的同窗,从瑞士回到中国再到美国,大家都彼此联络与共勉着。”周祺谈到,大三阶段,很多同学都在思索自己喜欢做什么、要做什么。以自己确定研究生专业的经历而言,他认为主要取决于兴趣和可操作性的双向选择,在擅长的事情当中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周祺在研究生阶段选择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游戏设计与开发,他笑言,自己是一位深度加硬核游戏玩家,与哥大数字游戏设计与开发项目非常契合,因为自己对于游戏有着多年丰富的体验和见解。而周祺所选择的专业,除了学术性的学习之外,更多的需要思维和创意,他在中学和本科时期课堂外的经历对此提供了不少帮助。周祺本科毕业照3、从巴萨到UNICEF2018年,得益于清华职业发展中心提供的机会与平台,周祺参与了清华和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在UNICEF实习半年。选择申请这个实习项目,原因之一是周祺是一位资深巴萨球迷,初二世界杯的时候就跟着梅西观看比赛,他发现巴萨的球衣上一直印着UNICEF的字样,从而通过足球对这个组织有一定的了解。此外,UNICEF的项目是无偿的服务性实习,周祺内心对于这项事业是较为倾向和认可的。“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自己有责任做出贡献。”周祺说。能够申请成功,周祺认为,首先是外语能力优势让自己占据了先机,此外,参与社团和社会实践的经历让他和实习岗位的匹配度比较高,比如,影视社和坦桑尼亚暑期实践的经历正好让他学习并且锻炼了视频制作和剪辑的技术,而在联合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正好涉及视频和教学内容的制作。在联合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实习使周祺了解了联合国这种大型国际组织的运作规律。他说,对于外人而言,联合国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真正参与进去,作为这个庞大的机构的一个螺丝钉或者一颗齿轮的时候后,我可以认识到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设定的大目标是如何由一个个具体的员工来完成的,能看到这里的团队合作、成员专业度和组织运作。这段实习经历对周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启发。他谈到,UNICEF的员工是多元化的群体,换位思考尤为重要。2019年UNICEF常任执行会的年度大会上,UNICEF邀请了微软、乐高等几个主要资助商来进行相关的探讨,有联合国员工表示每涉及钱的时候赞助方的效率都非常低。对方立刻针锋相对地表示:“我们的运转和你们NGO是不一样的,我们表面上的慢是因为有完整的一系列的财务报批流程,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如果觉得我们不够好可以去找其他人。”作为一名旁观者,周祺说自己从中受到些许启发,“很多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其他人的角度也许是不成立的,所以,换位思考在多方合作和多元文化的环境中非常重要”。周祺说,在UNICEF工作实习的经历,使自己明白了何为兼济天下的情怀,而进入腾讯天美这样的专业团队,让他明白了人外有人,学无止境。他希望自己能谦逊向善,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让自己在未来践行这样的价值观念。周祺在联合国实习期间工作照来源:重庆外国语学校
2020 年自然科学类诺奖得主已在昨日悉数揭晓,在学界感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同时,还有一群被遗忘的“无名英雄”。这篇 2016 年发表的 Nature 新闻特写,描绘了斩获本届诺贝尔化学奖的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光环背后的英雄——那些博士后和研究生们,他们同样应该被铭记。当 Blake Wiedenheft 开始微生物学研究时,他的工作相当冷门、前途未卜。他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在黄石国家公园的温泉中采样,然后在实验室中再现这一生态系统,以此来研究这些在恶劣水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我们想知道生命是如何在沸腾的酸液中存活的。”他说道。一段时间之后, Blake Wiedenheft 的兴趣转向了微生物的病毒防御机制。他阅读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名为 CRISPR的奇特细菌免疫机制。2007年,他联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 Jennifer Doundna (本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发现她也有相同的兴趣。Jennifer Doundna 随后邀请 Blake Wiedenheft 来到她的实验室工作。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他展开了针对 CRISPR 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 Nature 论文。如今,对于全世界的分子生物学家来说,CRISPR 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研究者们急切地想要将这一系统扩展应用于生命王国中的各种基因组,用来插入或切除 DNA 序列。CRISPR 被用于培育新品种的转基因作物,未来可能会用于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Jennifer Doundna 和其他最早投身相关工作的研究者都成为了科学明星:他们在主流报纸上露面、在纪录片中出镜,而且常有传言说他们会成为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Jennifer Doudna 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已成为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Blake Wiedenheft说道:“当我加入实验室的时候,我是实验室里唯一一个研究 CRISPR 的人,而当我离开的时候,实验室里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研究它。”然而,和其他用辛勤工作将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变为现实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一样,Blake Wiedenheft 没能像他的导师一样获得巨大声誉。他们当然也从这项工作中获益:他们收获了导师的支持、分享着导师的光环,同时也熟练掌握了一项热门技术。但在试图转换身份、以独立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这一超级热门研究领域的过程中,他们中的一部分依然感到艰难。对Blake Wiedenheft来说,生存的关键在于急流勇退。离开 Jennifer Doundna 的实验室之后,他放弃进入一家更大更知名的研究机构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博士生期间的母校蒙大拿州立大学任职。“在一天的工作之后,我可以有独处和室外活动的机会。这让我更有创造力,成为更好的科学家。”他说。但是和许多出身于超一流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一样,他也时常会想,在生物医学领域,如果将荣誉归于第一作者,而非最后的作者,他的生活将会有何不同。他承认,有些时候他会感到没有得到足够的赏识。“有时候我会觉得这很重要,有时候却又并非如此。”被修改的CRISPR研究史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历史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激烈争议的话题,并引发了残酷和高风险的专利战争。研究者和研究机构都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一定要确保学术论文和新闻报道中都提及自己的贡献。“我接到了很多律师的电话,询问我究竟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工作。”Blake Wiedenheft 说。2016年1月,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所长 Eric Lander 往这一争论雷区扔下了一篇名为《CRISPR 的英雄们》(The heros of CRISPR)的历史性侧写报道,立即引爆了争议。有人说文章边缘化了某些研究者的贡献,而另一些人表示,博德研究所正置身于一场关于谁是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发明者的专利纠纷之中,而这篇文章中却没有相应的利益冲突声明。 对于同样是该领域先驱的哈佛医学院教授 George Church 来说,让他感到最不舒服的是,这篇文章将相关的关键发现划归在他本人,他本人的名字被提及了太多次,而不是他手下博士后与研究生。Eric Lander 说,他的“英雄谱”并没有刻意忽视任何人。他清楚知道,关键的文章有几十名共同作者,但没有办法在一篇9页的文章中讲述他们每个人的故事。这篇文章实际上扩展了 CRISPR 的关注焦点:在此之前,大家的关注和讨论都集中在领域中 3 位主要贡献者身上,而他的文章则刻画了17个关键人物,并且提醒大家还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尽管导师们强烈呼吁关注年轻的科研人员,他们依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George Church 实验室的年轻人对他给予的坚定支持,以及他提供的独一无二的学术环境大力赞美。而 Jennifer Doundna 也是她所培养的年轻研究者们的坚实领袖。她认为:“让年轻人获得应得的声誉十分重要,是他们在真正推动科学的进步”。所幸,在学术论文中,每一位作者的具体贡献通常都会得到记录。但是这些细节常常被忽视,只是因为在当前的环境下,科学声誉以及随之而来的奖项通常都归属于实验室的领导者。Jennifer Doundna 实验室的另一名成员 Martin Jinek 说道:“这就是体系运作的方式,而我接受我在体系中的角色,但是没错,你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这些事。”博士毕业于 Jennifer Doundna 实验室,如今担任加州伯克利 Caribou Biosciences 公司董事长的 Rachel Haurwitz 表示,有时候人们会注意到第一作者的名字,但这并没有意义。他们会提到‘2012年 Martin Jinek 那篇文章’,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 Martin Jinek 是谁。”Martin Jinek 是一篇开创性文章的第一作者,这篇文章发现,仅仅在一条短链 RNA 的引导之下,Cas9 酶就可以靶向作用于特定的 DNA 序列。那之后他发现,CRISPR 定义了他的人生。踏入求职市场的时候,由于专利还没有完成审批,他甚至不能在面试中提起相关的工作。即便如此,他还是得到了瑞士苏黎世大学提供的诱人工作,他开始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致力于研究 CRISPR 的基础生物学问题,而较少涉及应用。随着人们对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兴趣的增长,他的日程也紧凑起来:现在他每个月都要出差两到三个次作报告。在享受着 CRISPR 带来的事业红利的同时,他也要想方设法在实验室运营和其他事务中取得平衡。Rachel Haurwitz也同样面临着阻碍。她在博士生期间致力于 CRISPR 微生物免疫系统的鉴定以及一种名为 Cys4 的 CRISPR 相关蛋白的结构研究。2011年,她和 Jennifer Doundna 等人共同创立了 Caribou Biosciences 公司,来推进 CRISPR 相关科研工具的商业化。创业早期十分艰难,但 Caribou Biosciences 公司 已经成功地与工业界的重要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在2016年5月宣布在最新一轮融资中得到3千万美元。随着公司的发展,一些投资人提出让经验更加丰富的管理者取代 Rachel Haurwitz 的位置。Jennifer Doundna表示:“没有任何撤换她的理由,她一直以来都在证明她拥有取得成功的天赋。”踏浪而行对于许多处于事业早期的科学工作者来说,在一个如此热门的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有着明显的优势。博士后期间,Prashant Mali 促成了CRISPR相关研究在 George Church 实验室的开展。他是该实验室201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这篇文章显示 CRISPR-Cas9 可以应用于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基因编辑。 这项发现将针对 CRISPR 的热情推向高点。同年晚些时候,Prashant Mali 就踏着这道热情的巨浪进入了求职市场。他表示:“我确实从这项研究中获取了很多支持。”。然而《CRISPR的英雄们》中并没有提到他。最终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之后,Prashant Mali 继续从事干细胞发育和 CRISPR 相关技术的研究。同时他也接受着这一研究领域的热度所带来的小小代价。他说,他只有18个月大的实验室非常年轻,工作不至于被同行抢发,但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很显然,好的点子总会被不止一个人想到。CRISPR 也为杨璐菡开启了新的大门,她是 George Church 实验室2013年那篇 Science 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在文章发表后不久,就有几名从事器官移植的研究者与实验室取得了联系。他们想知道这种基因编辑技术能否应用于猪的器官改造,以减少猪器官在人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杨璐菡对于实践这一想法充满热情。猪的基因组中含有逆转录病毒 DNA,考虑到这些逆转录病毒可能会在人类宿主体内重新激活,许多研究者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退出了猪器官人体移植的研究领域。杨璐菡认为,由于这些逆转录病毒基因序列十分类似,通过单次 CRISPR-Cas9 实验有可能同时敲除其中的多个拷贝。她和另外3名共同第一作者以一次实验同时敲除62段目标序列的成绩保持着单次 CRISPR-Cas9 实验敲除最多目标序列的世界纪录。为了推进相关工作,杨璐菡和 George Church 在美国共同创立了eGenesis公司,此后,杨璐菡回到杭州创立了启函生物,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杨璐菡团队创造出最接近给人类器官移植的基因编辑猪3.0从 George Church 的实验室出发跨过查尔斯河,博德研究所的生物工程学家张锋和他的研究生丛乐一起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着,他们的目标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展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丛乐刚刚加入张锋实验室的时候,张锋还是一个刚刚开始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年轻研究者。丛乐还记得他打开了装有实验室第一台离心机的箱子,然后和张锋一同坐在电脑前搜索“DNA 结合蛋白”,寻找基因组编辑的新方法。这两个人就组成了一个紧密而高效的研究团队。进入 CRISPR 研究工作后,丛乐开始了对酶的种类和反应条件的漫长筛选,试图从中找到能够应用于人体细胞的工作体系。丛乐乐于冒险。他和张锋曾经率先使用另一种名为 TALENs 的基因编辑系统对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由于有这项工作,即使 CRISPR 的课题失败他依然能够顺利毕业。结果是,他并不需要去实践这个“即使”:2013年,丛乐和另一名研究生 Fei Ann Ran 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 Science 上发表文章,证明 CRISPR 系统可以被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这篇文章与 George Church 研究组的文章同时发表。此时,有人建议丛乐跳过博士后阶段直接谋求教职。但是他担心这样会限制自己的发展:他会被贴上“CRISPR 小子”的标签。他说道:“我不喜欢那样的感觉,我不希望单纯做一个技术开发者。”于是,丛乐申请了另一份博士后工作,并在几年后的现在开始谋求教职,他希望自己未来的实验室从事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研究。丛乐说,他并不因为 CRISPR 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关注集中在张锋身上却忽略了他而感到不满。他表示自己已经得到了应得的认可。张锋一直慷慨地在学术界帮他建立声誉,而且还鼓励他代替自己进行报告。但是和这篇报道中的其他受访者一样,丛乐也认为应当给予领域内其他研究者更多的认可。他在这里还提到了其他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包括那些鉴定了 CRISPR 系统的早期微生物学研究。这就是 CRISPR 研究圈子的特点,“充满竞争性,但是真诚友好。”然而,在这个圈子之外,各种赞誉依然只由高级学者享有。认为一项科学研究只涉及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研究者的想法只适用于19世纪。除了本文中提到的这些人,还有很多 CRISPR 的幕后英雄。一个经常被遗漏的研究组是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的 Virginijus Siksnys 团队。2007年,Giedrius Gasiunas 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博士生涯。他花费了多年的时间,专注于 CRISPR-Cas9 生化性质的研究,最终得出了Cas9酶可以定点切割DNA的结论。2012年,这个实验室向 Cell 投出了一篇文章,结果没有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就被拒稿了。Giedrius Gasiunas 随后将文章转投 PNAS,在数月的漫长等待之后,这篇文章依旧处于评审阶段,而此时,Martin Jinek/Jennifer Doundna 的文章已经在 Science 发表。这两篇文章内容差别很大,但指向相似的结论。Giedrius Gasiunas 的文章被抢发了。Giedrius Gasiunas 后来成为了 Virginijus Siksnys 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他有时会因为关于 CRISPR 的赞誉都落到了其他研究者身上而感到苦恼。但是这一次的经历还没有完全打消他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后来他的工作又一次被抢发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像之前那么难受了。他说道:“这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但我认为,如果想要得到出色的成果,就必须接受风险。”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ews/the-unsung-heroes-of-crispr-1.20272来源:解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