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问题,一位将近40岁年龄的人,目前正在准备复试,并且未来计划考博,对于这样的一位“高龄”考生,并且还有着这样的远大目标,这种想法究竟是幼稚还是励志呢?对此,我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年近40,为何还要考研、考博已经将近40岁了,虽然年龄没有受到考研的限制,但是这个年龄考研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希望考上研究生,未来再通过考博,获取一个比较好的工作、能够挣得较多的钱,还是单纯地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实现自己内心一直以来的梦想呢?如果考研、考博的目的是前者,那么我想说对于这样一个“高龄”的考生,其实是不太现实的,目前正在准备复试,即便成功考上硕士,就读三年,再考博、读博,假如一切都顺利的话,那也需要大概七年的时间,到时候差不多47岁了,尽管有博士学位,七年之后也应该很难找工作的,毕竟年龄太大。但如果考研、考博的目的是后者,仅仅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想要人生留有遗憾,那么是无可厚非的。这种行为是否会对生活造成困扰年近40岁,还在准备复试,未来打算考博,这虽然只是个人的行为,但是这个年龄应该是有家庭、有父母、有孩子的,做出这种行为是否会对身边人的生活造成困扰呢?比如是否影响到自己挣钱养家,自己的家境是否允许自己至少七八年的时间不用赚钱。如果自己家境困难,这只是自己的一意孤行,那么只能说这种行为太过幼稚,太不负责任了,但是如果家庭环境允许自己这样做,那么也是可行的。40岁再考研、考博谈不上励志年近40岁,再来考研、考博虽然让人刮目相看,但是我认为是谈不上励志的。要说励志,早些年干什么去了呢?要考取研究生根本不用到年近40岁还在准备复试,应该早就考上了。并且这种行也凸显了一个人的不成熟,到了这个年纪才想到要考研、考博,说明此前一直没有弄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对于年近40岁的人,当前正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未来还计划考博,需要知道的是做这种行为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找到好工作、挣得更多的钱,那么有些不现实,而如果是单纯为了追求梦想,并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那么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论如何,40岁再考研、考博是谈不上励志的,你认为呢?
2021年的考研已经进入倒计时。在紧张复习的同时,很多人也很担心,自己年龄是不是太大,在复试的时候会不会不被学校喜欢而刷下来?其实不需要太担心。今天浙大官网发布了2020级研究生新生数据。年龄最小的研究生18岁,最萌的年龄差是39岁,也就是说,最年长的研究生已经57岁了!浙大这个情况不是个例。我们看看北大、清华的情况。下图是北大工科硕士和博士的年龄分布。硕士中,30~39岁的有32人,40岁以上的有2人。在博士中,30~39岁的有18人,40岁以上的有4人。下面两张图是清华2020研究生的年龄分布图。在硕士中,26~30岁的,有13%,大于31岁的,有27%。在博士中,26~30岁的有16%,大于31岁的有15%。可见,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年龄不是关键,学校没有对学生有年龄限制,也没有年龄歧视。在清华,经常看到一些接近中年人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大家看的是你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而不是年龄。国家在2010年,也考虑到了在职人员要求再提高的需求,推出了专硕。任何社会都是鼓励人们去学习新东西、新知识,来提高自己。我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大家也称他为“足够好先生”。足够好先生获奖的时候已经97岁了。他读研的时候是30岁。他原先是哈佛大学数学系毕业的,毕业之后参军打“二战”。战争结束,他申请去芝加哥大学读研。在申请的时候,他被劝退了,说你难道不知道物理学家们在你这个年龄已经功成名就了,而你刚刚想开始?古迪纳夫不为所动,读了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博士。读完博士,他做的是物理方面的工作。但到了他54岁的时候,他的研究项目被砍,他转行到锂电池领域,在58岁时,做出了诺奖的成就。前两天,有位32岁的武汉的一位硕士生,重新高考学中医,考上了湖北中医药大学,需要本硕8年。还有已经去世的褚老,74岁种橙子,橙子需要10年挂果。可见,任何时候读研或者干事不晚,学生对于年龄不要过于担心,最最重要的是好好复习,过国家线,然后精心准备复试。加油。
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时小慢慢”。说起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可能有些人觉得比较陌生。但说起她主持的节目《焦点访谈》,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看过,甚至有些还是忠实粉丝。选择做《焦点访谈》这个节目的时候,敬一丹40岁。组建之初,制片人孙玉胜邀请她来主持,虽然已经对于主持已经是驾轻就熟,但她也曾害怕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也曾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去接受新鲜事物。可最后还是因为喜爱,因为不服输,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节目之中。有人也许会说:“40岁的年龄,如果是我,是不敢去做新的选择的。”可她是敬一丹,所以她选择的从“零”开始,也选择了从“新”开始。当然,如果你细品她的人生经历,对于她的选择也就不会感到诧异。敬一丹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从24岁起就进入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年纪轻轻就有了一份体面且薪酬待遇不错的工作。但她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上母校的研究生。这个一起,就如野草般疯长,播音员不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她为学业打基础的演练场。对于工作细致认真,对于学习刻苦用功。所以工作并没有磨平她的棱角,反而让她更加具有斗志。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丝毫不敢放松。三战考场,25岁那年终于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高龄“研究生”。也正是因为她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让她收获了美满的爱情。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一个人的幸福是不用争取的。敬一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只要你想改变自己,想改变现状,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年龄从来不是自我放弃的借口。研究生毕业后,敬一丹曾留在母校任教。可成功的路途上,努力的人当然要越走越远。她想去做新闻,想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因为想,所以她就去做了。于是,在敬一丹33岁时,进入了中央电视台。这是许多人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她就真的做到了,还做得很好。后来,她得过不少奖,也主持过不少节目,她的人生仿佛无时无刻不印证着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闪光。而在她40岁时,她选择了《焦点访谈》,这个节目成就了她,也成为了她最深的羁绊。主持人的位置,一坐就是19年。为什么在他人看来“高龄”的敬一丹往往最后让人刮目相看呢?我想这离不开她的不懈追求。无论在哪个阶段,她总是努力地去跟上同事、同学,不让自己被时代所抛弃。读研是如此,进电视台亦是如此。 职场中,我们褪去青涩时往往也退去了激情,曾经的豪言壮志敌不过一时半刻的享受。“原地踏步多么轻松呀,干嘛要去累死累活呢?”当我们开始用这样的话语麻痹自己之时,人生便就没有了前进的可能。从敬一丹身上,我们不仅要学习她的努力、上进,更要学习她的自信和勇敢。当你想做出改变时,不要去考虑年龄,不要去考虑现实条件,只要问自己一句:“这是你想要的吗?”当你内心的声音是笃定的时候,就勇敢去做吧。不要害怕开始得太晚,做不出成绩。也不要害怕,开始得太慢,会事倍功半。改变自己,一是要改变心态。保持向上的冲劲,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平静面对。不自卑,也不自傲。不焦躁,也不一味求安稳。改变自己,二是要改变习惯。拒绝当代年轻人的通病拖延症,想到了就要去做,去努力,直到完成为止。改变自己,三是要改变节奏。不要总想一步登天,设立短期目标,逐步去完成,脚踏实地方能成功。你觉得想要改变自己,要不要考虑年龄因素呢?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分享说出你的观点。
40岁硕士年薪50万,却惨遭裁员,求职之路屡屡碰壁,网友:很正常现如今为了能让自己找到一个稳定高薪的好工作,许多本科生在毕业之后都选择继续深造读研,甚至有很多已经毕业好几年的人,觉得学历不够用,也回去考研。硕士生的比例在我国是每年都在增长,不可否认,高一点的学历的确能找到好工作,拿到好工资,但在现如今的社会,学历也并非是唯一的保障了。比如说在我们近两年热门的计算机行业,程序员的薪水非常高,可很多人都说这一行是吃青春饭的,年纪大了以后就很容易被公司裁员,除非你有非常过硬的技术,或者你做到了管理层,不然你之前拿多少的高薪,都是在透支未来的收入。关于这一点,有位40岁的硕士之前还不信,直到在今年年底,他出现在公司的裁员名单中,明明他一直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地工作,怎么偏偏把他给裁掉了呢。被裁员之后,我想许多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能否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待遇与原先相同甚至更高的工作?这位40岁的硕士去了好几家单位求职,结果这些企业都以他年纪过大为理由拒绝了,甚至还说:同样的工资,我们自然想招个年轻人进来。求职之路对于这位已经迈入中年危机阶段的硕士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可以说屡屡碰壁,弄得他信心全无。网友们看到后,都说这样的现象很正常,一个人岁数增长,不管是精力还是冲劲都比不上年轻人了,要怎么跟年轻人去竞争呢?我们来看看网友具体的评论:“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要不停地努力学习,平日要尽量减少混日子、熬资历的想法,让自己值这个价码,争取在每一年的工作中都取得进步,并且让领导看得见,欣赏你。还有,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对于很多公司来讲,裁员也是逼不得已,谁不希望自己的公司能红红火火地运转?但市场遇冷不赚钱,业务规模缩小人员也要缩小,毕竟也是一大笔之处,没准很多公司现金流都保障不了发工资了。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被埋没。将来的社会,铁饭碗只会越来越少,就算是捧着铁饭碗风光的人,人家付出的也远比坐办公室的人要多。”“被裁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是每个人都需要应对的,因为互联网裁员太普遍,本来就是迟早的事情,工资的水分大,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所以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只要能在几个月内找到相同待遇工作的情况下,被裁之后的生活应该不是太大问题。”“没有必要对现在的裁员减薪太悲观,但也不能对未来太乐观,增强自己的实力,让自己不论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中都能展现自己的价值,并将之变现,才是我们要想的事情。”看完以上内容,你们想表达什么看法呢?
最近朋友圈里一直在讨论考研的事情,有个人说自己这次考研失败了,但是还想继续考,而且还要继续考博士,后来大家一问才知道他已经40岁了,然后就有人提出思考:这是励志,还是幼稚?其实我想说40岁考研的确很励志,但是否有意义还得看你自己的处境和家庭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先和大家说一个我前几天看到一档求职类栏目《非你莫属》,具体哪一期我也不太记得了,当时有个求职者叫刘本良,35岁,他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他一直辞职在家搞研究,家里的生活和孩子都是老婆和父母照顾的,他说自己研究的项目是一个什么超级能源,一小节电池就能为三口之家提供一年的电力能源,但是随后要求的月薪只有5000,让人大跌眼镜,最终求职失败。且不说他的研究项目是否有价值,仅仅一个博士生要求5000月薪拿个单位都会给的,但所有人都拒绝了,原因是什么?老板们都说没有担负起对家庭的责任,很难说这是一个靠谱的人!那么现在对你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很好,自己也有财富积累,那读研算是自我提高,挺好的一件事,但如果家里经济条件非常一般,甚至是完全依靠老婆和父母在过日子,那我认为你读研究竟是为了什么?要知道现在的研究生读完之后,未必就能改变你的命运,功利性的读研有时候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当然,如果你的职业很特殊,就是做某方面研究的,那没问题完全可以去努力,但我真的怀疑你40岁了,手上有什么值得继续读研再来研究的项目?综上所述,我认为你首先得考虑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家庭现状,如果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也能取得家人的支持,那完全是一件非常励志的事情。但如果家庭生活困难,妻子起早贪黑,有太多的怨言,那考研有何意义呢?这就是典型的缺乏理智了。你认为40岁考研,值不值得?欢迎留言分享!更多精彩内容,请在上方关注“育学笔谈”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置顶「江燕飞」隔日更新一个正能量接地气的公众号了解燕飞本人最新动态(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谢谢原图作者)本文作者:江燕飞01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看完后百感交集。一个37岁的男人失业了,瞬间各种压力泥沙俱下:房贷5400,房租650,社保2000,信用卡还款1200元,共9250元。也许没有另一半共同分担压力,也许不想向爸妈和朋友求助,也许之前没有多少积蓄,以至于该男在失业后大呼“压力巨大,超级巨大”。可以想象,处于失业状态下的他,如果不能及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接下来的生活真不知道该怎么扛下去。从帖子上得知,他是985研究生,已经参加工作十几年,可对于职业规划仍旧是一头雾水。除了缺乏职业规划,他还说自己情商低、识人懂人能力差、说话直接。性格上的缺点,加上缺乏职业规划,导致他近三年内频换工作,上一家离职的原因就是碰见职场打压后被上司诬陷开除的。大家都知道,频繁跳槽在求职面试方面是很不占优势的。很多公司都比较亲睐于稳定性比较好的员工。从风风光光的考上985研究生到37岁遭遇失业危机,前后的人生起伏就像是过山车一样,别说是当事人,连作为一个旁观者都觉得抓狂。“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在此,祝福不曾谋面的他早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尽快摆脱眼前的凌乱不堪。02看到知乎上那个大呼“压力巨大,超级巨大”的内心独白后,不禁联想起“中年危机”这个词。这几年来,“中年危机”这个词特别火。究竟哪个年龄段的人才算是中年?网上说法不一。有的说35岁以上,也有的说40岁以上。不管是35还是40,反正对于老吴来说,都无所谓了,今年45岁的他无论怎么算都已经步入了中年人的行列。去年年底,因为不愿接受从行政岗位被调到销售岗位,老吴无奈选择了离职。直到他走后,我才偶然得知,在我们这个五六线小城市,老吴做行政工作一个月的薪资是五千元,远远高于本地区同岗位的工资水平。之所以开五千元工资,是因为老板想招他来一边做行政管理,一边负责一个什么项目,可惜,老吴根本没有管理那个项目的能力。整整一年,老吴负责的那个项目没有一点儿业绩。老板忍无可忍,一气之下让人事通知老吴调岗。销售岗底薪2500,一天到晚出去跑业务不说,起步阶段还很难赚到提成。老吴在办公室待惯了,打扫打扫卫生,端茶倒水之类的工作倒是得心应手,真让他出去跑业务无异于让笼中鸟出去觅食。他自知无法胜任销售岗的工作,连尝试一下都不肯就果断选择了离职。老婆没有工作,大女儿上初中,二胎刚上幼儿园,不知道老吴现在咋样了,如果一个月赚不到五千块钱,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03“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五年前,前公司领导牛总的一番感慨再次浮现在我心头。以牛总当时的待遇来看,这番话似乎不应该出自于他的口中。他在业务能力上没得挑,是那种很难被替代的管理层人才。不然,老板也不会在他三次离职后,又三次花重金把他请回来。作为老板的得力助手,牛总在二三线城市拿着几十万的年薪,车子房子早已是囊中之物。他的格局,他的才能,他的人品,样样都是出类拔萃的。这种人,你根本想不出来他今后会面临失业危机。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认为最不可能面临失业危机的人,却时常感慨“男怕入错行”,还调侃道“以后不在企业干了,考虑去卖卤肉”。五年过去了,牛总在前公司的地位还是一如既往地岿然不动。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去卖卤肉,不过,即使去卖卤肉他的生意想必也会红红火火的,根本不愁没生意。04古人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无论是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必须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有了这个规划,困顿迷茫之际心中仍然会有诗和远方;有了这个规划,成功辉煌的时候不至于被盲目自大冲昏了头脑。人生有些苦总是要吃的,晚吃不如早吃。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难,可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比一年难。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五年后的生活,是由现在的选择决定的,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一天天朝着目标前进,捱过寂寞和孤独,美好的明天将与你不期而遇。作者:江燕飞,一个猪宝宝的妈妈,闲暇之余,喜欢看书写字,每周三场电影两本书。关于情感、关于人生、关于电影,不鸡血也不狗血,我手写我心。愿岁月悠长,你我无恙。隔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
小章离开大学校园已有七年时间,在大城市漂了五年,又回到老家所在的城市“混”了两年,期间换了四个工作,最长的一份工作干了三年多。刚毕业那会儿,跟男友一起打拼,虽然没什么钱,但也还过得充实。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两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终于分手。之后,她离开了那座城市,回到了老家。她说:“那几年过得浑浑噩噩的,事业上没什么成就,感情又遭遇挫折,加上大城市生活压力太大,就选择了离开”。不过,没有“名校光环”的小章在老家也是举步维艰。在这个小城,除了几个国企,就没几家像样的大型企业。好不容易进入了一家在当地称得上“明星企业”的公司,工资待遇还一般般。待了快两年,没有晋级、没有加薪,感觉没什么意思,于是有了考研深造的想法。她想考个文科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参加教师编制考试,成为一名公办中小学教师,但她觉得现在才准备考研是不是有点晚了,认为就算自己考上了研究生,三年之后在与其他大学生竞争教师岗位变得没什么优势,因此有些犹豫。还有一条路就是考公务员。反正她不想在社会上奔波了,希望能尽快安定下来。“无论准备考什么,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了”,小章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1988年出生的小章如今已经30岁,在社会上打拼了多年,不说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至少接受了磨练,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如果好好运用这些经验,加上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在职场上闯出一番天地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小章在遭遇男友离开、事业发展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开始对某些领域的职场表现出一种厌倦情绪。她非常渴望进入“体制内”,过上安安稳稳的小日子。备考研究生或备考公务员,都是一个高强度学习的过程,不管结果有没有成功,这个过程绝对会让考生倍感充实,也会让考生学到很多知识。然而小章与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不同之处,她离开学校太久,读书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她敢于重新拿起书本,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那么到底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呢?若考研是为了当一名中小学教师,请一定要慎重。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看,基本上对报考人员的年龄有较大限制,多数地区要求报考人员年龄不超过三十岁,小章研究生毕业已经远远超过三十岁,报考机会会变得很少。另外,教师招聘考试不仅需要报考者具有相应的学历层次,还要求报考者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以高中教师为例,报考者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和高中教师资格证。学历这块,小章比较容易满足条件。但教师资格证小章不一定有,那就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想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必须要下很大功夫,这对她来说又是一番考验。据一些培训机构估计,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约为30%,倘若她在读研期间没有通过考试,毕业后又将何处何从?再者,教师编制考试的竞争程度比教师资格证考试更激烈。笔者所在的城市,每年市直高中招聘教师,考录比都在40:1左右。这么小的录取几率,就算小章拿到了教师资格证,能有多少胜算考上教师编制呢?所以,笔者认为切不能把考教师编制作为读研目的,要给自己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读了研究生,会有更高的起点,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如果能意识到读研对人生有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就可以去认真备考研究生,选择一个喜欢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为理想奋斗一次。不要去考虑“年龄是不是大了,备考研究生是不是晚了”,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事从来没有早晚的问题!如果特别想进入“体制内”,考公务员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虽然选择公务员意味着放弃成为“富人”,但公务员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若在公务员岗位上工作了较长时间,就会有一定的人脉资源,能让自己的生活方便很多。话说回来,公务员的工资其实并不低,在当地绝对算得上“中上等”,足以让自己以及家庭过上体面的生活。因此,好好准备公务员考试也非常不错。只不过公务员招录考试通常要求报考者年龄不得超过三十五岁,小章最多还有五次机会。时间不等人!快速做出决断,然后全面行动起来。
出于什么原因写这篇文章,我无法回答自己,也无法表达初衷。算是对过去两年的复盘,人嘛,总希望走过一段岁月,也总希望留下一些什么,哪怕是极其扯淡的梦想。两年前我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说天道酬勤,有点心灵鸡汤的意思,但确实是付出才会回报,发了狠劲用了三个月功,最终,我这个丢开书本将近20年的人居然过了国家线,而且还超了10分。初始志愿是位于北京的985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不幸的是,当年报考人数不少,最终进入复试的有93人,但学校的录取名额只有70人,好在我排名在60上下,还有机会一搏。更不幸的事情发生,当年该校将MBA分成了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全日制,一种是非全日制。这个专业报考的多是在职人群,当然大家都选择非全日制。学校的70个名额中全日制为30人,非全为40人,这下我悲剧了。硬着头皮参加复试,复试间档,MBA教育中心的老师发布通告,全日制有大量空余名额,过线考生愿意调剂直接申请就可以,保证录取……实际上,最终选择调剂全日制的要不就是年龄有优势的,要不就是成绩排名靠后的,据说,过线愿意调剂的人还是了了无几。复试是在该校的医院里进行的。我去的不早也不晚,但过去时,校医院门口已排上了长长的队伍,目测有大几千人,其中也不乏拖着行李箱一脸疲惫的外地考生。这中间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令我哭笑不得的段落,有校医看我年龄大,就问是不是读博士的,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忽然想到一句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像我这样的情况确实少见,40多岁的人了还跟着凑热闹,我老家的高中同学也觉得不太着调,我并不太在意。40多岁该下个怎么的定义?40多岁该画个什么样的肖像?手里捧着个泡着枸杞的水杯,挺着啤酒肚,秃着脑门,一副看破世俗过来人的样子?那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我希望40岁仍然身体里流淌着沸腾的热血,仍然可以血气贲张,仍然可以热泪盈眶。如预料的一样,初试加复试综合排名,我未能被录取。有人说,高校录取中有黑幕,也许吧,但我觉得黑幕事件一定是个案,是非主流的,更多的录取是公平公正的。在未公布录取名单之前,自己就做了非常客观的评估,觉得把握性很低,所以,当时就做了一个很正确的决定,马上着手调剂。其实,当时北京还有一些高校是有调剂名额的,但我比较在意学费的高低,综合评估后就选择了两所目标学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物资学院。马上登录研招网调剂通道,发了调剂申请,为了确保成功,还从网上查询到两年学校的招办电话,希望可以进一步确认。北京二外的电话无人接听,物资学院的电话接通了,跟老师简单沟通后,老师说接受我的调剂申请,几分钟后,手机收到了短信回执。这颗悬着的心才落地了。两天后,校方通知参加复试。印象特别深,那天真好是4月1日,应该是校方组织的第二次调剂复试,综合面试,英语面试、笔试等流程走完后,隔天校方就公布了复试结果以及拟录取名单,谢天谢地,榜上有名。当年9月份入学,然后开始了学习生活。弹指之间,两年就要过去了。今年6月份,如果顺利的话,我应该会正常毕业,现在正在紧张地毕业论文撰写中。生活总会留下一些东西,有的是利益,有的是成长,有的是经历,有的人感慨。这两年中,放弃了很多,周末上课,有好几个月没有陪妻和儿子过过周末,没有外出玩耍过,但也得到了很多,认认真真地上了一些课,对原先肤浅的理论有了深刻地体会,脑子里逐渐有了专业知识的逻辑框架,跃马挥鞭,期待建功立业。一日深夜,写完论文初稿在构思致谢内容时,写下了如下文字:网络上有句话: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我很喜欢。把这句话送给北京物资学院MBA教育中心的各位老师们,也送给自己。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感谢各位授课老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令我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收获颇多。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刘华教授,于百忙之中,对论文的选题、立论、撰写以及定稿全程给予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在此表达我无比诚挚的敬意!于我而言,人过中年,仍然可以与学识渊博的师长、意气风发的同学们拥有这么一段美好的经历,实乃人生之大幸!感谢研究生学习中经历过的一切人和事!感谢北京物资学院!其实,人生不就是生死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不折腾呢?既然结局我改变不了,但,过程可以更刺激一点,更美好一点。这,总可以吧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今年研究生新生数据!很多人吃惊……清华今年最小博士生,仅17岁!据清华大学官微公布的数据,2019年,共有8900余名研究生同学成为清华的新主人,硕博比为1.84:1。值得注意的是,清华2019级研究生新生年龄跨度40岁以上!最小的硕士生年仅18岁,最小的博士生年仅17岁。这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对话与学习,60后、70后、80后、90后与00后一齐相聚清华园。看完这组年龄数据,很多人都表示吃惊!不少网友纷纷回忆自己的17岁在干嘛?还有网友说,自己拖00后的后腿了…那么问题来了,那位17岁的博士生在哪?在清华00后读博话题上热搜的同时,“90后开始消失朋友圈”的话题紧跟其后,引发热议!网友问:90后真的老了吗?男女比例1.83:1,清华小姐姐们很珍贵除了年龄外,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清华的男女比例一直备受关注。整体来看,新生男女比约为1.83:1,硕、博男女比分别为1.77:1与2.16:1。清华的小姐姐们依然很珍贵,尤其是博士女生更加珍贵呀。从各院系新生男女比例来看,地球系统科学系以1:2的男女比,成为了女生比例最高的院系,共有10个院系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在新生同学中,我们见到「王同学」、「张同学」、「刘同学」和「李同学」的概率最大。硕士生中「张同学」最多,为342人;博士生中「王同学」最多,为242人。生源数TOP10高校揭晓硕士生新生来自全球600多所不同的院校,生源数TOP10的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新生来自全球300多所不同的院校,生源数TOP10的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看完以上清华新生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延伸阅读:90后或95后有怎样的代际特征?听听北大教授张颐武怎么说有许多人观察到一个现象,也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当年曾一度引起高度关注和争议的80后不同,90后或95后的年轻人在和长辈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呈现出了一些不同特点。当年80后的年轻人无论是其文化方面的代表,还是一般的年轻人,往往愿意呈现出和父辈一代人的强烈的差异性和自我意识,在某些方面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彰显自身与上一代人不同特质以及思考与表达的方式,当然,这其实也是在和老一代较多的交流互动中显示出的自身特点。而现在已经是年轻人主力的90后或95后的年轻人,往往呈现出更加温和内敛的状况,并不刻意彰显自己和上一代人的差异。从社会上来看,常常觉得他们的声音并不大,也没有像当年80后那样有刻意张扬的“代表”人物。实际上,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趣味、对自我的想象和表达都和上几代人有着相当鲜明的差异性,但却呈现出与上代人缺少交流的状况。从代际划分看年轻人,虽然也必然会有粗疏和并不完全准确的一面,但毕竟还是有其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在观察90后或95后的年轻人的状况,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温和内敛,以及与上一代人相对和谐之中,其实包含着更为丰富的意涵:一方面,互联网文化的高度成熟和社交媒体的新发展让人们之间交流的分化更为明显。而互联网所展开的新的文化、娱乐和消费等方式也更注重代际的区分,年轻群体在自己的群体之中能够获得更为充分和多样的交流,把和自己相近的人群整合在一起的方式也更为多样和丰富。年轻人已经无需向其他世代去争取文化和表达空间,而往往能够在互联网及与之相关联的相关聚合空间中得到很好交流和展现。另一方面,现在普泛化的中产生活形态,也让年轻一代的生活形态和以往相当不同,他们虽然和任何一代人一样都会有相当现实的苦恼和困扰,但其基本的经济环境和消费能力远远超过过去,他们能够支配的钱也远超当年的80后,他们消费选择和生活选择的自由度远比以前高,而90后或95后的文化消费等方面的意愿也比其他世代高。生活条件的整体提升,使得他们有了经济上的支撑之后,更能够发展出相当丰富多样的、往往被老一代人不易理解的亚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情况有其积极的方面,90后和95后的人群对于社会主流的价值抱有更为积极和认同的态度,也在温和内敛中呈现出很多积极的方面,其内部所产生的很多文化形态也丰富了社会本身。当然也有其值得关切的一面,有些情况和文化形态一般人了解甚少,对其积极消极方面的判断和认知就更为缺少具体切实的观察。年轻人现实生活中的观念和文化选择的状况,需要社会和相关人给予更多理解、认识和引导等。年轻人和其他世代的交流也需要更多的方式和路径。来源:综合中国青年报、清华大学官微、@中国日报、网友评论、北京日报流程编辑:TF017
在职考研er,特别是放下学习很多年,时间精力都有限,考研很关键的一环,就是结合自身能力选择切合实际的院校。选择可能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也适用于成绩中下、一心求上岸的应届考研er,毕竟最近几年的考研热度不断攀升,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我们要边工作边学习,那报考的院校就只能局限在当地或者隔壁城市,很可能你期许的985高校报考专业并不招收非全,甚至可能需要跟全日制的考生争夺这仅有的一两个非全名额。于是,我倾向于退而求其次,选择普通一本甚至二本院校,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努力吧,争取跟一个厉害的导师。12010年本科毕业在厦门参加工作,公司还不错就一直呆到了现在。我给自己的总结是:没什么人生目标和方向,高考完就丧失动力,大学乃至工作前几年都是在走下坡路。作为天马行空的水瓶座,我又想跟别人不一样,不甘于平凡,于是我开始求变,可对于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来讲,这真的很难。我只能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先戒掉游戏瘾,再学点这个、学点那个。我知道,花开总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风吹雨打永远不会缺席。工作了七八年,往前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虽衣食无忧但平淡无奇,而这,绝不能作为我的人生终点!22018年8月家人经历一场意外,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中年危机感觉就在我眼前,可我才刚30哎,上有老下有小、又是独生子,我不能再虚无缥缈下去了!9月份,我在隔壁部门小伙伴的鼓动下,报名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高级资格考试(简称软考)。没过几天考研报名启动的网页跳入我的眼帘,一鼓作气我又报名了。而我,本科是211院校物流专业的,工作这些年功力近乎全失,仅有的按键精灵写脚本技能又很小众,跟目标考试不在一个频道,另外18年前后有自学一点python编程,顺便在扇贝单词打卡计算机领域单词差不多半年时间。以上,就是我的学习近况,大学时期的成绩情况也简要说明一下以免误导大家:英语靠吃高中老本两次才过的六级,高数期末考成绩前排、线代成绩一般般。这么多年过去,英语还是可以吃老本,数学比较难吃到。3对在职来讲,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时间管理,工作日紧绷的8-9小时劳作,再加上通勤2个半小时、吃喝拉撒睡8-9个小时,每天自由的时间屈指可数。于是公交通勤的2个多小时都是在背单词、看书、看网课,不然时间真的不可能够用。另外,我还要周末双休来补救。40天零基础准备软考,后面又一个40天准备考研,而且是跨考计算机,当然报考的是普通双非院校。考研目标定位比较低,所以短短40天能否成功上岸还是期许的。可是,经历这近乎3个月的连轴转,我还是失败了。回顾一下,软考3科,过了案例和论文(论文被我押中题目、纯属侥幸),却败在了综合知识上,其实我并没有拼尽全力,仅仅想着45分及格就行了,多余的气力挪到考研复习,我高估了我自己。至于考研,40天够吗?我目标低只要过了国家线就行,我不死心。直到出成绩那一天,齐刷刷的6666开头,咋一看挺吉利的、而且单科都可以过线的,再看一下总分248,凉了!翻了几页的复试科目《数据库基础》再也没勇气看下去了,40天真的太仓促了,数学只复习了一遍课本、做了部分课后习题,真题只做过一份,150分的题才考60多分,感觉很是可怜无助……就算能过单科线,可40天还要准备两门零基础的专业课《数据结构》和《C++》,你肯定可以料想到什么结果。这段失败的经历让我越挫越勇,也让我明白,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对于在职考研狗来讲,一定要做好计划,不要想着芝麻西瓜一起捡,毕竟我们没有三头六臂。4收拾下心情,在python学习的路上深耕了几个月,又到一年考研报名时。虽然看到华侨降低了初试的难度,但是心里那些憋屈又有谁懂?说实话,我连官方qq群都没找到,求助无门,找认识的华侨同学和老师都爱莫能助,以至于前一年的真题重现在考场时,我只能呵呵一笑。或许这就是没有缘分吧?去年没学过的C++,今年我要挑一个考C语言相关的。索性,2020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开始招生了,专业课是C语言,没错,就他了!备战2020考研,专业课压力小了,也积累了一次实战经验,但我并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国庆小长假家里事情繁多,基本荒废了,没关系,小长假结束立即进入状态!数二,跟着汤家凤的基础同步课程走了一遍,1800题计划是基础系列做一遍,真题做了最近3年的,后来我发现不对劲,两周前做过一遍的真题,过了几天完全失忆,或许这是在职人员的一大难题吧,记忆力锐减。后来进行了题型总结,比如渐近线方程、面积体积积分、极值、拉格朗日定理、微分方程,几乎是大题必考的,究根到底这些还是基础啊,以至于我跑步的时候也经常会思考这些个题目到底该怎么切入,脑里想通透了也就不再难解了。英二,一战时语法有跟着田静老师的网课走了一遍,这次就只针对作文加强了一下,其实也就是背了两个可以活用的模板,记住了不同体裁的小作文格式是不一样的,词汇量自然也比一战多了许多。专业课C语言,11月份跟着大学慕课浙大的网课走了一遍,去年真题自己做了一遍,我一直坚信标准答案都是可以自己做出来的,一战没时间做的事,这一次我统统都可以自己搞定!就这样,我再一次踏入了考研的考场,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一所美丽的高中校园,敞亮无比的操场,绿油油的足球场草坪、艳丽的塑胶跑道,可是它平时大门紧掩,不能让我放肆奔跑。奋战了2个多月,我该交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卷了!明年,我要放肆奔跑在厦门理工的操场上!5考完数学那一刻,依旧有些心慌慌,我知道昔日的辉煌永远的过去了,毋需执念。而我的战役还没完,因为我对专业课信心满满。就这样,二战的我算是躺赢了?最后,就数学再稍作总结分享给21考研的小伙伴们。不止是在职考研er,报考普通院校需要统考数学的应届考研er,数学会是很多人的难以跨越的坎,虽然很多人跨过去了,但很多人跨不过去,这是现实。虽然我也总结了那些必考题型,也确实考到了,但是依旧会翻车!这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难点:计算能力,数学高分需要超强的计算能力!这种能力是不太可能三两个月速成的,它需要成年累月的积累。7道高数大题,要说不会做的只有1-2道,会做算不出结果或者结果算错的占了大部分,真正全对的只有1-2道,我相信这也是非常多考数学考生的情形。所以呀,不要羡慕那些随便就能考130,140的小伙伴,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不是我们三两个月的努力就可以追上的。一战65,二战81,刨除难易不讲,数学短时间要大幅度提高真的很难,一定要很早很早就下手。对工作多年的在职考研狗来讲,考研不难,但是要结合自身的实力制定合理的目标,然后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复习准备。如果实力真的不允许,一定要考虑换一个不考数学的专业院校,选择有时候真的比努力更重要。最后,我也要感谢我的夫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和付出,承担了这期间几乎所有的家务和带娃。有了家室的在职考研er,琐事很多,特别是宝妈就更不容易了,能安静复习的时间少之又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