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35岁研究生竟感叹生活不如意,不配给人鼓励,怪谁?大魔神

浙江:35岁研究生竟感叹生活不如意,不配给人鼓励,怪谁?

你有没有在某一刻觉得自己很艰难?我有过。这样的艰难也许是经济上的困难,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无助和无奈。我想,不管是财富大亨,还是环卫工,或者大部分的普通平凡的人,都会有那样的时刻,只是这样的艰难和苦楚持续的时间和程度大概有所不同。浙江一位研究生学历的男子在朋友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本想安慰下朋友,但是他突然感叹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艰难?自己似乎不配给人安慰。35岁研究生想安慰朋友,却惊觉自己何尝不苦浙江一男子研究生学历,在一个三线城市的国企上班,薪资及社保待遇都还不错,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小康有余,在外人眼里过得还算滋润。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抱团。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他得知朋友经历了一些人生中的挫折,状态比较低迷的时候,特别想要安慰和鼓励下朋友。只是当得知朋友的挫折和年龄也有一定关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也35岁了,想想自己的生活,工作没有突破,家庭琐事一堆,竟感叹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充满苦楚,似乎自己已经不配给朋友安慰了。有时候,让人感到艰难和苦的也许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或者说如果精神上比较富足,即便稍微逊色一点的经济条件也不会影响人的幸福感。学历和身份不能保证幸福,怪谁?35岁研究生男子本该是过着普通大众还算羡慕的生活,为什么却感觉自己的生活艰难,似乎从安慰人改为了嗟叹自己的生活呢?在有些由于经济条件而生活窘迫的人,譬如快递员或者农民工来说,也许不会想那么。虽然任何职业有大部分都是为了生活,但是对保洁员、收银员来说,如果有机会去更有发展的平台,更多收入的岗位也许就更幸福了。但是,也许学历和身份就能解决一部分的生活窘境或者说提升一部分幸福感。但是事实上呢?这名男子在国企上班,研究生学历,仍然觉得苦楚,确切的说是感到不幸福!不仅是这样的人群,那些商界精英、都市丽人、演员明星他们幸福吗?幸福有时候无关于收入、地位、学历或者等等外界的东西。人们的经济水平普遍来说是提高了,但是幸福呢?是不是教育出现了偏差?从小的教育就告诉我们要成功,但是没有说要幸福,令人难受的是而成功的定义又是一个相对值。究竟为什么不幸福,我们很难去界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因,不怪教育,但是教育确实没有好好告诉我们怎么去幸福。这个教育不只是指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带给人的价值引导。周围的人也似乎都会告诉我们要成功。告诉我们成绩要考好,工资要拿多,职位要往上。但是周围的人没有说这些不等于幸福。张德芬在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提到:你是谁?一个人的外在不是真正的你自己。外在的标签是属于你的,但却不能代表真实的你。不要怪外部环境,也不要怪教育,能让人脱离内心的苦楚获得幸福的只有靠自己。内心的富足和强大才能让人幸福。

漫画家

大龄考研人“画像”:大部分已经成家 工作中受到学历歧视

来源:新华网原标题:大龄考研人:学习上要吃的苦,全是自找的?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 记者 马宇平)

是亦因彼

35岁女研究生征婚提要求,相亲男怒怼:我怕你生不出儿子

还有一周我们就要迎来了十一长假,很多人都选择回家看望父母,对于仍是单身的男女来说,每次回家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父母的催婚。面对父母的逼问,既不敢实话实说,也不敢反驳父母,毕竟也知道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可选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小了,由于自己迟迟无法找到中意的对象,于是征婚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个可以摆脱单身的途径。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高学历,人品好,长得又漂亮的女性,通常不会单身,因为这类女性都是比较抢手的,读书的时候她们都已经成为了被众人追捧对象了,怎么可能会单身呢?其实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在很多的相亲场所,你会发现那些大龄的女性,她们通常都有着共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有着较高学历的,而且家境优越,其中还不乏一些面容姣好的女性。可是为什么她们都单身呢?如果你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的话,其实并不难回答,条件较好的女人,她们对异性的要求通常也是比较高的,会选择一些各方面条件都优于自己的男性,也就是俗称的“优质男”,而这类男性大多数都处于“相亲金字塔”的顶端,受到众多女性的追捧。而站在男人的角度来看,男人在择偶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一些条件稍微弱于自己的女性,这样既能在婚姻中占据主导地位,也能激发自己的保护欲望。于是那些“优质女”便在相亲中处于了尴尬的位置。前些天我曾在某音看到过一条这样的新闻,大致意思是,一位35岁的女研究生征婚,提出要求:不嫁二婚男,不与男方父母同住,不相夫教子等要求,却遭到男方怒怼, 我怕你生不出儿子。其实女方要求如果仔细看的话也稍微合理,前两条要求,相信很多女人在相亲的时候都有提出过,毕竟自己一个未婚的,不可能嫁给二婚的,再加上婆媳关系较为难相处,分开住的话也是合理的,所以这两条要求并无不妥。但是第三条却踩到了男人的痛点,对于过了三十岁男人来说,他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娶个老婆更多的是为了传宗接代,只要她能好好的相夫教子,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但是这位35岁的女研究生,却恰恰不愿意相夫教子,这也是男方回怼她的主要原因。但这也说明了一个情况,如今的大龄优质女,她们之所以单身,也是因为她们对当前这个现状的迷之自信,在他们看来中国男性多于女性,有三千多万可以供自己选择,岂不知女人过了三十岁以后,身体的机能以及皮肤正在逐渐走下坡路,你已经无法和那些二十多岁的小姑娘相比了,虽然你有着优秀的条件,但这并不是你的加分项,毕竟男人更加愿意去娶一个体贴温柔,懂得相夫教子的女人,而不是一个处处强于自己,支配着自己的女人,毕竟在男人的内心深处,他们都有了一份自己的自尊心。最后大鱼想说的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学会审视自己,总结自己的不足,来调整自己,不要一味地把自己锁在自己之前所定的框架内,不然就算缘分来了,也会被你拒之门外,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魅力只有你深入了才能会了解,如果你连深入了解的机会都不给,那么就算你生命中的白马王子出现,也会被你遗憾错过的。

不如避之

武汉大学硕士感慨:35岁了工资才5000,给母校丢脸了!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我国的本科率不到5%,研究生比例也只有仅仅0.62%,并不像网上所传言的,本科生烂大街,研究生遍地走的情况。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377万,但仅仅录取118万人,也就是说,将会有200多万人无学可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985研究生就显得更加难得可贵了。若是可以考上武汉大学的研究生,也可以自豪地称自己为考研大军中的胜利者了。01失意的胜利者但是近日有某位武汉大学的研究生表示称,自己已经35岁了,但每个月到手工资仅仅只有5000块钱,给自己的母校丢脸。自己硕士毕业后就考取了家乡的公务员,与体制之外工作的其他同学相比,自己的工资简直就是低得可怜。从他的语气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原本一位学生时代的胜利者,现在在职场却并不得意,甚至是失意!不少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选择安稳的体制工作,而是选择了在体制外打拼,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同学去往大厂,年薪高达数十万。诚然,这个工资是公务员的很多倍,但是压力也是相应的,每天996的工作压得人喘不来气,所挣的每一分钱都是通过拼命和熬夜换来的。等到了35岁这个尴尬的年纪,拼劲儿比不过刚入职的年轻人,就会有被公司辞退的风险,而在这个时候,很多体制外的人就开始羡慕体制内的安稳了。其实哪里不是围城呢?总是觉得那山要比这山好,可实际情况却是到了那个地方,却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很多人认为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一个月只能拿5000块钱的工资,那读书又有什么用呢?我想说的是,读书无用论可以消停会儿吧?诚然,这5000块钱的工资确实不高,在外面工地上工作的工人很多可以拿到一两万块钱一个月,但是拿身体去换取金钱,这样真的好吗?长期从事可替代性高的工作,未来真的不会失业吗?02学会调整自己既然选择了公务员,就要有甘做人民公仆的觉悟。为广大人民而奉献,这何尝又不是一份伟大的事业呢?当新人进入职场的时候,永远是最积极向上、干劲十足的那一个,但经过时间的打磨,绝大部分人都会慢慢丧失掉原有的热情,逐渐变得佛系,有很多人到了这个时候就会认为体制内的工作就是温水煮青蛙的环境,感觉自己的晋升遥遥无期,便消沉懈怠上去了。我想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到了35岁这个尴尬的年纪,你有勇气跳出体制,去往更加自由的环境吗?我想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的,那何不改变自己呢?当前的环境不能够有所改变,那么就改变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将自己悲观的心态转到乐观,积极处理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工作的效率,让领导看见自己的能力与态度。我相信只要勇于拼搏,在公务员岗位上一样可以大有作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诚然,物质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我们的生活却不仅仅只有物质,你的眼界决定了你的视野,应该看往更远的地方,那么你就不会被眼前的困境所折服。03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一个人存在最大的意义或许在于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即使在稳定的体制内,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活法,技多不压身,学习更多的知识,只能说是百益而无一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知识永远是武装自己的最好方式,也是自己向上晋升的有力武器。加油,赶路人!最后,你为这位武汉大学硕士可惜吗?欢迎评论!要想了解更多教育资讯,欢迎关注!

一唱一和

35岁考研,350分能否顺利上岸

本人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从教12年,今年35岁。考研的念头并非突如其来。因为读的大学一般,所以很多同学大四就选择考研。而我因为家境一般,所以决定早点出来挣钱,有机会再考研。这也是我一生中做过的几次巨大错误决定之一。有读研的同学留在大学任教,后来又继续深造博士。而我打拼不成,回老家当了老师,十年挣的钱可能还没同学一年挣的多。至于读研的念头早就被生活磨得不知所踪。现在孩子上了小学,一切慢慢步入正轨,考研的念头突然又出现在脑海。但是现在与大学时期不同,顾虑更多。上有老下有小是最真实的写照,也到了晋升职称的关键时刻,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成了最合适的选择。综合考虑之下我选择了西北师范大学的非全日制专硕:学科教学(英语)。报完名心里已经打退堂鼓了,招30人报名近1200人。距离考试两个多月而我连书都没买......但是已经报名了再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白天因为工作繁忙基本没时间看书,只有晚上能看几个小时。而且我悲哀地发现学习能力已经大不如前,很多内容看过就忘,更多时候眼睛盯着书脑子却记着别的事情。更郁闷的是中间安排出差一周,下乡一周,真正看书的时间寥寥无几。所以走进考场的时候看着周围年轻学子严峻的表情我倒是无比放松。报着试试的心态倒是一点都没紧张。思政书看了两遍,题刷了两遍,所以68这个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还是挺满意。英语二感觉答得挺好,但是最终没上80确实让人有些伤心。当天晚上没有睡觉背教育综合。因为书买来只完整看过一遍,所以这门课最没有把握。只好考前挑灯夜战。基本没有睡觉又把书过了一遍,还把觉得重要的可能会考的内容多背了几遍。结果一拿到试卷傻了眼,认真背的内容只出现两道,别的题只隐约有印象。完了,编吧!满头大汗赶着铃响编完,内心已经绝望。更可悲的是发现北师大出的题居然有六道是我背过的。只能仰天长叹:造化弄人!报错学校了!成绩出来果然不出所料。不及格!只有84分。最后一门综合英语权当挽回颜面了。结果态度一认真反而时间没把控好,前面花的时间太多导致作文只剩5分钟。没有构思胡编乱造写完交卷。121分跟预期差距不大。总体来说350完全对得起自己的努力,但是这个成绩又很有希望考上。所以又开始患得患失。为此专门查了前几年的初试成绩,都在325左右。但是今年报考人数多,高分大神又频繁出现,所以心里真是没底。复试的书买来还不知道该不该拆封。不知道像我这样的大龄考生还有没有?成绩如何?祝愿我们能共同上岸!

关连长

大龄考研人:学习上要吃的苦,全是自找的?

大龄考研人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

数称溪公

逃避现实?迫于压力?大龄考研人要改变什么?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来源: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宇

六理

35岁初中学历网红相亲嫌弃37岁硕士男赚钱太少,结果大快人心

#婚姻修炼宝典#这个社会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网红当道,从不入流的网红开始大行其道,然而大多数网红的学历并不高,都是小学,初中,农村出身,靠着一系列恶搞视频与流量风口,成为这个时代最热的产物——网红,然后正是这种风气助长了各种歪气。我有一个朋友陆先生今年37岁硕士学历,长相高大帅气,出身贫寒,但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名凤凰男,今年也在这个城市买了一个39方的小复式公寓,日子过得还算是稳定的,但因为他迟迟没有结婚,这事儿成为他父母的一块心病,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在父母每天的唠叨声中,他也觉得自己到了要成家的年纪了,其实最大的因素是他刚买了房子也有了足够的底气,觉得可以娶个媳妇也有一定的安全感了。父母就托人在找了个同声同气的本村女孩花小姐,这个女孩跟陆先生是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的,据媒人介绍,花小姐今年35岁,初中学历,人长得漂亮,虽然学历不高但已经在城市里买了一套100方的房子了,而且据说收入不差,她的要求也不低,男方身高必须是180CM以上,还得帅气,学历得本科以上,这样才配得上她的职业,而且还得有房有前景,不然她是不考虑的。陆先生硕士学历,身高181,有房有前景正好满足这个条件,所以两人就相约在下周一见面了,下面听我说说陆先生和花小姐的故事,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快人心……其实陆先生虽然对于婚姻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在修养和学历这块他还是希望门当户对,至少有个大专学历,上过大学的女人会比较知书达礼,情绪修养也会比较高,所以当媒人说起要见的花小姐只是初中学历的时候陆先生是犹豫的,但父母的期望,还有媒人在推波助澜,父母觉得学不学历没有关系,重要是人品好,现在女的少,男的多,是个女的无论多丑都能嫁出去,但男的无论多优秀也不一定能娶上媳妇,这是他父母的观念,也是大多数父母的观点,为了不让父母失望,陆先生也只好答应,反正当见个朋友也不是什么坏事。就在约定的周一,陆先生特意订了一家非常有意境的江边餐厅,他提前了十分钟到来了,为了表示自己的礼貌,但没有想到陆先生后来足足等了一个小时,花小姐才姗姗来迟。而且花小姐坐下来后,没有半句觉得不好意思,而是责备陆先生为什么要订到这么远的地方,她说平时会友都是在米其林餐厅或高级餐厅,听到这里陆先生也没有说什么,当时问花小姐对餐厅地址有没有要求时,她都说没问题,这下子陆先生只能自己吃哑巴亏了。接下来,陆先生准备问花小姐吃点什么,但已经看到花小姐在喊来服务员然后一口气点自己爱吃的菜,然后才把餐牌给陆先生,点好之后,花小姐开始灵魂拷问了。“对了,你的资料我看过了,今年37岁,研究生学历,虽然不是博士但还行,同时样子也还不错,但收入这块太弱了,你的房子买了个39方的公寓,这一点还不够我的化妆间大,同时我只想说,我要求的对象一定得有个年薪百万的收入,还得对我好,听话,因为我是网红,平时我在直播间很多大哥为了讨好我,给我各种打赏,他们收入都是年薪百万什么的。“说着的间隙花小姐喝了口水,准备再扒拉的说下去时,被陆先生打断了。“这位初中学历的网红花小姐,我想你搞错了,我现在应付你是因为我父母的关系,我就没打算和你谈什么,你过于自作多情,还有我的要求是要学历相当,网红在我的眼里就是相当于乞讨者,每天靠着打赏打日子,还有单我已经结过了,这是给你来回的打车费,也算是打赏给你的,我看过你直播间,给你打赏价值399块的礼物你就会把别人当大哥,我这里给你1000块,但我希望你清醒一点,别再做乞讨者。“陆先生说完转身离开时,花小姐突然哭了,从来没有一个人这样质问过自己,原来她就是这样的乞讨者。后来的后来,陆先生终于找到一个门当户对书香世家的大学老师,而陆先生也开始创业之路,两人过上幸福的日子,而花小姐在网红的花花世界中被新一代的网红所取代,她因为初中学历,不得不去一家沐足店当起一个洗脚妹,她每给一个客户洗脚都会说她是网红,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大老板陆先生,这个洗脚妹她说起自己是网红,陆先生让她抬头时,花小姐像是被狠狠的打脸的一样,陆先生告诉她,当个洗脚妹算是从良了,以后好好干,花小姐认真的点头,陆先生最后给了她1000元小费,花小姐嗑了几个响头。这个社会也在惩罚一些想不劳而获的人,果中有因,因中有果,因果循环,别过于做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最后愿所有的爱情都能如期而至!

非量

“我,35岁,年薪百万,辞职考研”

来源:金融八卦女根据教育局数据,202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有377万人报名,比去年多了10.6%,5年内考研人数翻倍。除了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22-24岁的年轻人,还有一大批年龄超过30岁的考研者。一条在3月发出一份“30岁+考研人”的调查问卷,并深入采访数十位30-40岁的考研人。不少人选择在职备考,在迈向中年的路上,抓紧时机提升自己;也有人35岁年薪百万,却决定辞职考研,积累一定物质基础后,想在学习中滋养精神;有33岁大龄单身女性,边考研边被父母催婚;不少近40岁管理岗在职的人考MBA,试图为职场发展拓展人脉;最硬核的莫过于职场妈妈考研,“工作-带娃-备考”三点一线,几近007奋斗模式。31岁的李豫鲁,是青岛大学广播电视专业2021级的研一新生。2020年底考研之前,他的职业是一名医生,曾进行了4年的医疗扶贫。“全家人都觉得我当医生是理所当然,因为我祖上四代都是医生,太爷爷的老师是清代的末代御医。”背着父母和医院院长,他在外租了一间自习室,备考传媒专业。医院有事就往回跑,中间开车要3个小时。李豫鲁形容自己这个群体“向青年逆行”——背着父母和单位偷偷进行考研准备,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和比自己小10岁的人做同学,用20几岁时赚到的钱支持30岁时的梦想,“享受叛逆的刺激与学习的孤独。”结合50位调查者的问卷数据和20位考研者的深入采访,我们发现这个群体的一些特征: 年龄多处于30到40岁; 男女比例几乎是1:1; 已婚和单身各占一半,已婚者多数已有孩子; 人群的年收入跨度在20-100万。而至于30多岁的人考研的理由,十分多元化。很多人认为是目前学历含金量不足,导致长期无法升职;还有一部分人想打开自己的社交圈,包括挖掘项目的创业人士、寻找同伴的企业老板、远离职场多年的全职妈妈;极少数人提到了考公务员需要高学历、孩子读书看父母学历等小众原因。2020以来疫情的影响,使这个群体又更“壮大”了。根据《2021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全国今年比上一年整整多出了36万的考研者,其中不乏疫情影响下升职受阻、甚至失业的大龄考研者。1./ 我年过30岁,为何选择考研?/2020年中,在某广告公司任HR总监的陈挺,用3个月的时间裁掉了办公室近80%的员工。老员工会来找他“求饶”,后来他一度听到敲门声就恐惧。亲历一波裁员潮后,“为了摆脱那种窒息感,也是想督促自己要进步。”他跟公司协商签了一份协议,37岁的他决定脱产考研。如今他正在居家备考某商学院,“专业难度较小、适合30+人群的管理类硕士(MBA、EMBA、MEM、MPAcc等)现在尤为受欢迎,我们的项目今年录取比例从4:1变成近8:1。”他解释说,“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作为某国际酒店集团的财务总监,35岁的Vivi年薪百万,她却认为自己“离CEO或者项目主管就差一个顶级商学院的学位”,毅然辞职考研。同时多年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她,见多了人心冷漠的时刻,她也想借读书暂避职场,少些消耗、让精神多一些滋养。一部分人想要在学校里寻找新的机遇。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本来在国企上班,年薪30万,孩子出生后他却突然生出了“育儿焦虑”。“不如去读个MBA,认识一些新朋友,未来可以一起创业做幼儿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将来。”“说白了就是内卷”,在华为做行政、33岁的郭德冈说,从去年开始,有同事突然就考上了复旦,家里人开始备考南大,大有人人都是研究生的趋势,她联想:学历是否和升职挂钩?对于在山东长大、从小被教育“学习和吃饭一样重要”的郭德冈来说,考试是强项。几个月后,她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附言“上班、带娃的间隙抽空复习,竟然比去年国家线高近70分”的研究生初试成绩单照片,她也觉得自己有点凡尔赛,“但这个成绩确实缓解了焦虑”。丈夫对她考研尤为支持,主动承担起带娃重任,“高学历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整个家庭未来的保障”。两个人决定等她考上以后交换生活状态——丈夫再去考研,她负责学习、带娃、分享经验。33岁的补习班老师Lisa认为部分企业对研究生学历有硬指标,比如说公立院校招聘,比如说公务员考试。她在补习班教英语,断断续续已有10年。她的工作包含帮老板筛选面试者的简历,“我招人时一般会先把研究生学历的人挑出来进行复试,再去看本科学历的人工作经验如何。”而Lisa自己的职业理想是进入公立学校或者知名教育机构。如今她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自己的“教育类硕士”考试,“明白用人单位对学历的心态后,我就照着这个方向努力。”34岁的苗庄之前在人民日报当了10年记者。辞职读研,是因为记者日复一日的工作能看到尽头,能力没有提升,在体系下性格越发圆滑,“其实现在80%的工作未来都会被AI淘汰”。目前他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是AR、VR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运用。他认为自己本身已经积攒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正好趁着疫情这段全球经济紧张的时期,去学一些新兴专业,待经济复苏后,再申请自己理想的工作。在这群大龄考研人中,令人不解的当属申请海外研究生项目的人,很多人好奇:他们为什么要在疫情下坚持交昂贵的学费上网课?在洛杉矶当地创办了一所考研机构的Rebecca给出了答案:“30+的海外考研人,有人为了绿卡,有人为了孩子,有人为了学历,有人为了人脉……”Rebecca今年35岁,自己也在南加州大学传媒系读研究生。她继续在当地读研的主要原因,是要等绿卡的面试通知。疫情来袭后,这项移民业务停工了大半年,一旦选择回国,前几年的努力就浪费了。Rebecca的机构负责的学生人数,在疫情期间不减反升。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来自尔湾的30岁贵妇,据说之前是北影表演系毕业,申请经费到位。“有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会对儿媳妇有学历要求。申请专业上,对方希望是艺术史或者珠宝鉴赏。”30岁+考研人,尽管出发点不尽相同,无论如何,都是一群特别拼的人。2./ 自习室、居家、培训机构:苦读还是花重金?/无论是脱产还是在职,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开车3小时来回单位和自习室的李豫鲁是个极端案例。他在曲师大租了考研自习室的一个格子,30个人共用一整间,3个月只需1000块。他说这是为了“彻底和熟悉的环境隔绝,一心一意把备考这件事做好。”开车途中,他会提前复印好单词书放到手机支架上,红灯亮了就翻上几页,经常会被后面的车摁喇叭,“还是有点危险,不推荐大家都用这个办法”。到了自习室以后,空间里最响的声音就是翻书声。没有人吃东西、聊天,手机调成静音。李豫鲁在自己专属的课桌上用彩色胶带工工整整贴上了每日计划。单身人士或许可以选择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拖家带口的职场妈妈们往往必须在家完成复习。职场妈妈JoJo的孩子刚满2岁,家里没什么人能帮忙带孩子。平日她报名了3000元的网课,每天上班前看1节课,中午午休温习,晚上回家再看上1节课。等到临近考试的1个月,再请一个私教突击薄弱环节,1节课1000元,上完5节课,就差不多上考场了。李老师主要负责考研培训的销售,他认为绝大多数30岁以上的考研者“不听营销、不爱花钱”。“如果说一个考研套餐,包含了考研资料、项目推荐、一对一辅导、英语私教、面试模拟等等。他们会在套餐里挑出最需要的部分,再去计算每个项目的成本。一个6万6的套餐最后就被拆成了一个2万3的组合。”38岁全职妈妈韩小鱼曾经参加过考研机构的宣讲会,拿走了他们免费发放的考研资料,自学效果也不错。但也有极少数愿意花重金的人。李老师透露,过去的5年里,他的200多个学生中,只有一个冲到了最前端,进了美国沃顿商学院。撇除学生自身的努力,“她花了10万,我们突击了面试,Personal Statement来回修改了5遍。”这位学员在申请前就查阅了大量商学院的资源配置,包括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沃顿,这个数字约是100万。到了30岁+的年纪,“考研人”的社会经验也多了,大家会更理智地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3./ 记忆衰退、被催婚…… 大龄学习的困境一点不少 /尽管大龄考研人的目标更明确、心智更成熟,但“逆龄而行”的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还是一点不少。传统的考研有两个阶段:全国统考和面试。大多数大龄考研者比较头疼的是英语、数学、政治,主要都和这个年龄段人“明显下降的记忆力”相关。34岁,从部队退伍的穆西目睹了多个队友的“职业瓶颈期”——转业或者是继续留在部队,都会受到学历的限制。他决定报考中欧商学院,而备考科目中尤为折磨的是英语的练习,“拿红宝书背单词,从abandon(放弃)开始。翻到第二页的时候,第一页的单词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反反复复一直是abandon、abandon。”因为长期在部队,没有英语使用环境,他的口语更是别扭,私教老师形容“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没太大区别”。比穆西更惨的是英语老师的另一个学生,据说学着学着人就不见了,3个月后再见到他,说是因为考研得了抑郁症。自嘲自己是“996打工人”的李阳,每天下班后还是会用kindle刷往年的研究生考试题。他认为“自己的脑子割裂得太厉害”,总是没法从工作中迅速切换到试题,等到缓过来,往往就快睡着了。这也是大多数在职备考的打工人们普遍碰到的难题,“无解,只能挺过去。”在一条发出的调查问卷中,有50%的人表示自己尚未组建家庭,很多人自嘲“在解决个人问题之前,单身人士仿佛不配考研”。家长常常将“考研”视为“结婚”的对立面,传统的“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的观念根深蒂固。正常情况下,30岁出头、有房有车、医生编制的李豫鲁绝对是相亲市场里的抢手货。父母原本期待给他安排几个相亲对象,在今年成家立业。他却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备考新媒体类研究生。“在他们看来,我是彻底掀翻了稳定的生活,大吵一架在所难免。”长期待在学校,李豫鲁身边现在都是98、99年的人,年龄相差10岁,大家喜欢剧本杀、看漫展,他喜欢看书、看戏剧,“爸妈现在心情很复杂,又想催又想放弃”。33岁依旧单身的Lisa已经拒绝与父母沟通“婚恋”好久了。她说自己特别喜欢一句话:“不要看着别人开花、自己没有开花就着急,也许你本来就是一棵树。”在她看来,每个人的成长周期是不一样的。在她的人生规划里,结婚并非必要,她已经习惯了自己挣钱自己花的生活,并为未来的读研生活存下了将近10万元的积蓄。让所有考研者最佩服的“王中王”——非工作、带娃、读书三合为一的全职妈妈莫属。备考湖南师范大学MBA项目的JoJo正是这样一名职场妈妈,本职是一名银行职员。2018年她第一次裸考,英语差了几十分。2020年4月再次报名考研,开始认真复习。不幸的是,复习阶段撞上了银行的业务高峰期。领导出门跑业务,她要处理办公室大大小小的考核、报表,并且及时和总行沟通。几个月下来,她瘦了十几斤,内分泌失调,住院好几天,休息了快2个月才缓过来。先生为此十分反对她考研,认为这是“雪上加霜”,给自己太大压力太累了,而且耽误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的黄金时期。JoJo知道,学习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16岁,妈妈突然中风,家里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妈妈的病上,她高考失利,只能先读专科。在过去的10年,她也一直以赚钱给妈妈治病作为唯一目标。直到2年前,妈妈去世了,“我才开始想重新做自己,不再只是去赚钱,我想去弥补学习上的遗憾。”答应了先生就“只搏一次、不录取就放弃”,JoJo每天看书8-10个小时,主要在中午、晚上还有周末。就连这次跟一条的采访,也推迟到了她研究生面试结束以后。”。4./ 不论考上与否,都是人生常态 /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40岁,学霸永远是学霸。35岁的Vivi考上研究生乃至读研的经历堪称强悍。怀孕3个月考上美国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中欧商学院的MBA项目。怀孕7个月开始上课,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临盆,在隔壁的学校医院生娃。孩子出生不久就交给了学校的Nursing Room照顾,然后跟教授商量,把延期1个月的期末测试给考了。同是学霸的郭德冈,计划未来做综合管理的岗位。前年考了财务相关的中级经济师,去年考了人力相关的人力资源师,算了算还缺一个工商管理类的硕士,今年就考上了西北大学MBA项目笔试加面试的第一名。考上了,当然满心欢喜,好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但就算考不上落榜了,对绝大多数大龄考研人来说,也不再是天大的事情。“都是有工作保底的人,今年考不上就明年继续咯,拖个3、5年也是常事。”“尽管过程苦,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吃苦的机会。”“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再体验一次这种沉浸的学习的心境,就已十分受益。”Lisa今年英语差了几分,考研落榜了。短暂的自我怀疑后,她理了理思路,打算先回补习班继续上班,“我的5年计划,是在明年考研成功,后面3年边工边读,第5年去公立院校面试。”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自嘲说成为了“大龄考研人中的反面教材”。他原本从国企辞职,计划考北大光华,“今年竞争太激烈,我过了去年的分数线,发现今年竟然高了5分。”收到结果后,他分析了未来几年家人的需求和自己职业发展路径,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考研计划,开始创业做幼儿教育。面对考研的成功或失败,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淡然处之,有人再接再厉,有人暂且搁置。无论如何,30+考研人,不再为考试的结果痛哭流涕。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天精选人间美物,每天来和我一起过美好的生活。一条(ID:yitiaotv)

贵己

35岁年薪百万,我决定辞职考研

根据教育局数据,202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有377万人报名,比去年多了10.6%,5年内考研人数翻倍。除了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22-24岁的年轻人,还有一大批年龄超过30岁的考研者。一条在3月发出一份“30岁+考研人”的调查问卷,并深入采访数十位30-40岁的考研人。不少人选择在职备考,在迈向中年的路上,抓紧时机提升自己;也有人35岁年薪百万,却决定辞职考研,积累一定物质基础后,想在学习中滋养精神;有33岁大龄单身女性,边考研边被父母催婚;不少近40岁管理岗在职的人考MBA,试图为职场发展拓展人脉;最硬核的莫过于职场妈妈考研,“工作-带娃-备考”三点一线,几近007奋斗模式。撰文 | 陈薇沁 责编 | 陈子文31岁的李豫鲁,是青岛大学广播电视专业2021级的研一新生。2020年底考研之前,他的职业是一名医生,曾进行了4年的医疗扶贫。“全家人都觉得我当医生是理所当然,因为我祖上四代都是医生,太爷爷的老师是清代的末代御医。”背着父母和医院院长,他在外租了一间自习室,备考传媒专业。医院有事就往回跑,中间开车要3个小时。李豫鲁形容自己这个群体“向青年逆行”——背着父母和单位偷偷进行考研准备,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和比自己小10岁的人做同学,用20几岁时赚到的钱支持30岁时的梦想,“享受叛逆的刺激与学习的孤独。”结合50位调查者的问卷数据和20位考研者的深入采访,我们发现这个群体的一些特征: 年龄多处于30到40岁; 男女比例几乎是1:1; 已婚和单身各占一半,已婚者多数已有孩子; 人群的年收入跨度在20-100万。而至于30多岁的人考研的理由,十分多元化。很多人认为是目前学历含金量不足,导致长期无法升职;还有一部分人想打开自己的社交圈,包括挖掘项目的创业人士、寻找同伴的企业老板、远离职场多年的全职妈妈;极少数人提到了考公务员需要高学历、孩子读书看父母学历等小众原因。2020以来疫情的影响,使这个群体又更“壮大”了。根据《2021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全国今年比上一年整整多出了36万的考研者,其中不乏疫情影响下升职受阻、甚至失业的大龄考研者。我年过30岁,为何选择考研?2020年中,在某广告公司任HR总监的陈挺,用3个月的时间裁掉了办公室近80%的员工。老员工会来找他“求饶”,后来他一度听到敲门声就恐惧。亲历一波裁员潮后,“为了摆脱那种窒息感,也是想督促自己要进步。”他跟公司协商签了一份协议,37岁的他决定脱产考研。如今他正在居家备考某商学院,“专业难度较小、适合30+人群的管理类硕士(MBA、EMBA、MEM、MPAcc等)现在尤为受欢迎,我们的项目今年录取比例从4:1变成近8:1。”他解释说,“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作为某国际酒店集团的财务总监,35岁的Vivi年薪百万,她却认为自己“离CEO或者项目主管就差一个顶级商学院的学位”,毅然辞职考研。同时多年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她,见多了人心冷漠的时刻,她也想借读书暂避职场,少些消耗、让精神多一些滋养。一部分人想要在学校里寻找新的机遇。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本来在国企上班,年薪30万,孩子出生后他却突然生出了“育儿焦虑”。“不如去读个MBA,认识一些新朋友,未来可以一起创业做幼儿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将来。”“说白了就是内卷”,在华为做行政、33岁的郭德冈说,从去年开始,有同事突然就考上了复旦,家里人开始备考南大,大有人人都是研究生的趋势,她联想:学历是否和升职挂钩?对于在山东长大、从小被教育“学习和吃饭一样重要”的郭德冈来说,考试是强项。几个月后,她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附言“上班、带娃的间隙抽空复习,竟然比去年国家线高近70分”的研究生初试成绩单照片,她也觉得自己有点凡尔赛,“但这个成绩确实缓解了焦虑”。丈夫对她考研尤为支持,主动承担起带娃重任,“高学历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整个家庭未来的保障”。两个人决定等她考上以后交换生活状态——丈夫再去考研,她负责学习、带娃、分享经验。33岁的补习班老师Lisa认为部分企业对研究生学历有硬指标,比如说公立院校招聘,比如说公务员考试。她在补习班教英语,断断续续已有10年。她的工作包含帮老板筛选面试者的简历,“我招人时一般会先把研究生学历的人挑出来进行复试,再去看本科学历的人工作经验如何。”而Lisa自己的职业理想是进入公立学校或者知名教育机构。如今她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自己的“教育类硕士”考试,“明白用人单位对学历的心态后,我就照着这个方向努力。”34岁的苗庄之前在人民日报当了10年记者。辞职读研,是因为记者日复一日的工作能看到尽头,能力没有提升,在体系下性格越发圆滑,“其实现在80%的工作未来都会被AI淘汰”。目前他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是AR、VR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运用。他认为自己本身已经积攒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正好趁着疫情这段全球经济紧张的时期,去学一些新兴专业,待经济复苏后,再申请自己理想的工作。在这群大龄考研人中,令人不解的当属申请海外研究生项目的人,很多人好奇:他们为什么要在疫情下坚持交昂贵的学费上网课?在洛杉矶当地创办了一所考研机构的Rebecca给出了答案:“30+的海外考研人,有人为了绿卡,有人为了孩子,有人为了学历,有人为了人脉……”Rebecca今年35岁,自己也在南加州大学传媒系读研究生。她继续在当地读研的主要原因,是要等绿卡的面试通知。疫情来袭后,这项移民业务停工了大半年,一旦选择回国,前几年的努力就浪费了。Rebecca的机构负责的学生人数,在疫情期间不减反升。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来自尔湾的30岁贵妇,据说之前是北影表演系毕业,申请经费到位。“有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会对儿媳妇有学历要求。申请专业上,对方希望是艺术史或者珠宝鉴赏。”30岁+考研人,尽管出发点不尽相同,无论如何,都是一群特别拼的人。自习室、居家、培训机构:苦读还是花重金?无论是脱产还是在职,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开车3小时来回单位和自习室的李豫鲁是个极端案例。他在曲师大租了考研自习室的一个格子,30个人共用一整间,3个月只需1000块。他说这是为了“彻底和熟悉的环境隔绝,一心一意把备考这件事做好。”开车途中,他会提前复印好单词书放到手机支架上,红灯亮了就翻上几页,经常会被后面的车摁喇叭,“还是有点危险,不推荐大家都用这个办法”。到了自习室以后,空间里最响的声音就是翻书声。没有人吃东西、聊天,手机调成静音。李豫鲁在自己专属的课桌上用彩色胶带工工整整贴上了每日计划。单身人士或许可以选择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拖家带口的职场妈妈们往往必须在家完成复习。职场妈妈JoJo的孩子刚满2岁,家里没什么人能帮忙带孩子。平日她报名了3000元的网课,每天上班前看1节课,中午午休温习,晚上回家再看上1节课。等到临近考试的1个月,再请一个私教突击薄弱环节,1节课1000元,上完5节课,就差不多上考场了。李老师主要负责考研培训的销售,他认为绝大多数30岁以上的考研者“不听营销、不爱花钱”。“如果说一个考研套餐,包含了考研资料、项目推荐、一对一辅导、英语私教、面试模拟等等。他们会在套餐里挑出最需要的部分,再去计算每个项目的成本。一个6万6的套餐最后就被拆成了一个2万3的组合。”38岁全职妈妈韩小鱼曾经参加过考研机构的宣讲会,拿走了他们免费发放的考研资料,自学效果也不错。但也有极少数愿意花重金的人。李老师透露,过去的5年里,他的200多个学生中,只有一个冲到了最前端,进了美国沃顿商学院。撇除学生自身的努力,“她花了10万,我们突击了面试,Personal Statement来回修改了5遍。”这位学员在申请前就查阅了大量商学院的资源配置,包括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沃顿,这个数字约是100万。到了30岁+的年纪,“考研人”的社会经验也多了,大家会更理智地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记忆衰退、被催婚……大龄学习的困境一点不少尽管大龄考研人的目标更明确、心智更成熟,但“逆龄而行”的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还是一点不少。传统的考研有两个阶段:全国统考和面试。大多数大龄考研者比较头疼的是英语、数学、政治,主要都和这个年龄段人“明显下降的记忆力”相关。34岁,从部队退伍的穆西目睹了多个队友的“职业瓶颈期”——转业或者是继续留在部队,都会受到学历的限制。他决定报考中欧商学院,而备考科目中尤为折磨的是英语的练习,“拿红宝书背单词,从abandon(放弃)开始。翻到第二页的时候,第一页的单词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反反复复一直是abandon、abandon。”因为长期在部队,没有英语使用环境,他的口语更是别扭,私教老师形容“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没太大区别”。比穆西更惨的是英语老师的另一个学生,据说学着学着人就不见了,3个月后再见到他,说是因为考研得了抑郁症。自嘲自己是“996打工人”的李阳,每天下班后还是会用kindle刷往年的研究生考试题。他认为“自己的脑子割裂得太厉害”,总是没法从工作中迅速切换到试题,等到缓过来,往往就快睡着了。这也是大多数在职备考的打工人们普遍碰到的难题,“无解,只能挺过去。”在一条发出的调查问卷中,有50%的人表示自己尚未组建家庭,很多人自嘲“在解决个人问题之前,单身人士仿佛不配考研”。家长常常将“考研”视为“结婚”的对立面,传统的“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的观念根深蒂固。正常情况下,30岁出头、有房有车、医生编制的李豫鲁绝对是相亲市场里的抢手货。父母原本期待给他安排几个相亲对象,在今年成家立业。他却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备考新媒体类研究生。“在他们看来,我是彻底掀翻了稳定的生活,大吵一架在所难免。”长期待在学校,李豫鲁身边现在都是98、99年的人,年龄相差10岁,大家喜欢剧本杀、看漫展,他喜欢看书、看戏剧,“爸妈现在心情很复杂,又想催又想放弃”。33岁依旧单身的Lisa已经拒绝与父母沟通“婚恋”好久了。她说自己特别喜欢一句话:“不要看着别人开花、自己没有开花就着急,也许你本来就是一棵树。”在她看来,每个人的成长周期是不一样的。在她的人生规划里,结婚并非必要,她已经习惯了自己挣钱自己花的生活,并为未来的读研生活存下了将近10万元的积蓄。让所有考研者最佩服的“王中王”——非工作、带娃、读书三合为一的全职妈妈莫属。备考湖南师范大学MBA项目的JoJo正是这样一名职场妈妈,本职是一名银行职员。2018年她第一次裸考,英语差了几十分。2020年4月再次报名考研,开始认真复习。不幸的是,复习阶段撞上了银行的业务高峰期。领导出门跑业务,她要处理办公室大大小小的考核、报表,并且及时和总行沟通。几个月下来,她瘦了十几斤,内分泌失调,住院好几天,休息了快2个月才缓过来。先生为此十分反对她考研,认为这是“雪上加霜”,给自己太大压力太累了,而且耽误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的黄金时期。JoJo知道,学习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16岁,妈妈突然中风,家里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妈妈的病上,她高考失利,只能先读专科。在过去的10年,她也一直以赚钱给妈妈治病作为唯一目标。直到2年前,妈妈去世了,“我才开始想重新做自己,不再只是去赚钱,我想去弥补学习上的遗憾。”答应了先生就“只搏一次、不录取就放弃”,JoJo每天看书8-10个小时,主要在中午、晚上还有周末。就连这次跟一条的采访,也推迟到了她研究生面试结束以后。收到录取通知,JoJo迫不及待地给我们发了条微信:“梦想终于实现了。”不论考上与否,都是人生常态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40岁,学霸永远是学霸。35岁的Vivi考上研究生乃至读研的经历堪称强悍。怀孕3个月考上美国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中欧商学院的MBA项目。怀孕7个月开始上课,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临盆,在隔壁的学校医院生娃。孩子出生不久就交给了学校的Nursing Room照顾,然后跟教授商量,把延期1个月的期末测试给考了。同是学霸的郭德冈,计划未来做综合管理的岗位。前年考了财务相关的中级经济师,去年考了人力相关的人力资源师,算了算还缺一个工商管理类的硕士,今年就考上了西北大学MBA项目笔试加面试的第一名。考上了,当然满心欢喜,好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但就算考不上落榜了,对绝大多数大龄考研人来说,也不再是天大的事情。“都是有工作保底的人,今年考不上就明年继续咯,拖个3、5年也是常事。”“尽管过程苦,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吃苦的机会。”“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再体验一次这种沉浸的学习的心境,就已十分受益。”Lisa今年英语差了几分,考研落榜了。短暂的自我怀疑后,她理了理思路,打算先回补习班继续上班,“我的5年计划,是在明年考研成功,后面3年边工边读,第5年去公立院校面试。”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自嘲说成为了“大龄考研人中的反面教材”。他原本从国企辞职,计划考北大光华,“今年竞争太激烈,我过了去年的分数线,发现今年竟然高了5分。”收到结果后,他分析了未来几年家人的需求和自己职业发展路径,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考研计划,开始创业做幼儿教育。面对考研的成功或失败,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淡然处之,有人再接再厉,有人暂且搁置。无论如何,30+考研人,不再为考试的结果痛哭流涕。题图来源:《完美关系》剧照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均已购买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