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般是22岁,女生24岁开始准备考研会不会太晚?有什么建议?如果按照正常年龄说,六岁上小学,考研一般也是22岁的事情,而且好多学生其实都存在晚上学或者是复读的情况,所以24岁是一个很正常的年龄。还有一个数据,2018考研报考了238万人,其中一半左右都是往届生,也就是说你这24岁的年龄刚刚好,一点都不晚,但是因为你毕竟已经毕业,而且可能还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那这里给你一些建议吧:首先,坚定考研的决心。因为已经毕业或者是工作,所以在决定考研的那一刻,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是否能够坚持,毕竟考研的道路一定是相对艰苦曲折的;如果决定考研的话,那就一定要坚持,考研是一个剩者为王的游戏。其次,善于利用时间。考研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游戏,如果你想要考上研究生,或者是想考个好学校、热门的专业,那你更需要做好复习规划,合理科学的利用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复习时间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只有这样,你才能跟那些应届生拼。再次,搜集信息。毕竟已经毕业,而且有可能工作了,身边考研的人可能不够多,那有效正确的信息收集就必须做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说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已经毕业,所以你要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职业规划、兴趣爱好,综合的选择一个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找准你现在的目的,是考上还是考好,这点很重要。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
大部分人可能就是18岁上大学,在21-22岁的时候毕业,24岁的话要么是上学晚,要么是毕业之后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24岁对于考研来说并不算晚,只是这个时候已经离开校园可能会有工作、家庭等压力。因此,要问清楚自己,我考研是为什么,同时考虑好家庭和自身处境的影响。从19年开始,每年的考研人数就在不断增加。考研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考研来说,它注定是一条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心血的路。他并不像高三,有老师有同学的陪伴,它更多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努力。有人说考研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有一份好的收入,好的工作,有人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喜欢科研,喜欢在实验室,有人不服输,想一直向上,超越自己,不管是任何原因,都要清楚的问问自己的内心,自己去考研的那个动机是什么?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只有自己的动机越强,目的越强,目标越明确,自己的动力才越大,才会在感觉题不会做、单词记不住、专业课背不牢,数学题没思路时,依然能够让自己很好的坚持下去。而只要家里支持,或者自己的经济收入可以支撑自己学习,那么24岁也没有任何影响。等确定好方向、目标后,需要再去考虑二战的问题。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来复盘自己过去的一年成功与失败,虽然一战失利,但是肯定是有收获的,是自己目标院校定的有问题,还是基础掌握不牢固,还是因为考研过程中做了许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其实当你从考场上出来的时候,你就已经大概知道自己的结果了,是好还是坏,把自己在那一刻最真实的感受写下来,自己,英语,政治,专业课,数学都需要注意什么?在哪个地方做的不到位?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在二战的时候,需要解决的。既然选择了走考研这条路,那么过去给自己挖的坑就一定要补好,该来的总要来,之前欠的学习债是要还的。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其实更多的是看,自己所报的这个专业以及自己考研的原因,还有自身经济水平。对于我来说我是想再次进入校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术能力,因为我喜欢我这个专业,所以我选择全日制,因为在学校呆的时间长,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有些人已经工作了,没有大把的时间,花在读研这件事情上,只想要尽快拿到这个研究生文凭,所以选择了非全日制。有些院校非全日制同学没有宿舍,但只要经济水平允许这个问题也不是问题。总之,想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读研是很不错的选择,所以24岁,二战完全没有问题。同样,把自己考研的动机思考清楚,年龄、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是否二战,其实自己内心一样是有答案的。悬崖边绽放的花,并不会轻易凋谢,一定要努力向上走!
首先,24岁开始读研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读研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才层次,另一方面也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以研究生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岗位上升空间也会更大。对于职场人来说,是否选择辞职考研,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如果有足够的业余时间,那么完全可以不用辞职,每年都有不少在职人员顺利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是如果工作任务比较多,工作压力比较大,那么辞职考研就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了,比如程序员要想考研就必须考虑时间安排的问题。第二:当前岗位是否会获得能力提升。对于职场人来说,如果目前的工作岗位有足够的上升空间,同时也能通过工作任务不断获得能力上的提升,那么完全可以考虑读一个在职研究生,读在职研究生也能够获得能力上的提升。目前读在职研究生的途径也比较多,而且在教育资源上与脱产研究生是共享的,包括导师资源、实验资源等等。第三:是否有转行的计划。如果想通过读研完成行业转换,那么辞职考研是可以的,如果明确计划要转行,目前的工作岗位并不会为未来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所以辞职的顾虑就会明显少很多。最后,是否要辞职考研还要考虑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是否有较大的经济负担就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当然,辞职考研与应届生考研相比,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一定要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研究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研究生在网上吐槽,为什么当初会想不开会考研呢,也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不好消息被报道。其实这些都是比较真实的,毕竟不是所有人的都喜欢科研,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科研。压力不仅仅来自于精神,还有身体的疲惫。如果学校对于毕业没有相关小论文要求,那还相对好点。只要有,那么就一定存在压力。如果没有跟随学术界的大牛,那么想发表一篇小论文是非常难的。忘记谁说过,没有被退稿过,就不能证明你发表的论文水平不错。相信很多有小论文要求的研究生都深有体会。本人被折磨最惨的一篇论文,被拒过3次,从投稿至发表,前前后后修改了近2年时间,大修、小修不下3次。当然,这也会让你对专业知识恶补的一个机会。身体压力。随着做实验,写文章,查文献,运动的次数、时间都在减少,最后甚至不存在运动一说。其实坐久了,身体也就废了。我不知道研究生正常工作时间是多久。本人每周给自己放一天假,洗洗衣服什么。其余都会在实验室度过,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1点左右睡觉,要是运气好,碰到急需处理事情,凌晨4点,甚至通宵都是可能。这样高强度状态持续了1年半。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所幸并没有什么大碍。近日,西交大机械工程学院24岁研究生,因意外南出血不幸离世。他原本打算继续读博的。读博就意味着你要有拿得出手的文章。如果目标高远,意味着论文数量和质量缺一不可。这也意味着要承受更大压力,付出更多努力,更加烧脑,更令人头疼。这位年仅24岁的研究生正在做实验,忽然感到头疼后,被同学送往医院,最终因脑出血去世。脑出血的原因非常多,无可否认的是与压力存在一定关系。所以,读研一定注意锻炼身体,适时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这么优秀的学生离世,让人感到非常惋惜。该生家属忍着悲痛将该生器官进行捐赠,最终使得3位濒危患者得以重生,另一种方式的存活。很多人认为年轻,身体就能承受的住。其实,现在所有熬过的夜,往后都要偿还回来。本人深有体会,奉劝所有读研压力较大的学生,一定注意劳逸结合。不为自己,也为家人想想。
大家有过考研的经历吗?那年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最后只能选择考研,然而研究生出来了,还是没有理想的工作。无奈之下就在西安找了一份工作,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如今又看到有人在考研了。12月23日,河南郑州有位赵同学已经是第四次考研了,而他的年龄却只有24岁,他第一次考研是在大四。毕业以后,工作又不顺利,于是又开始考研了,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后悔选择这条路。现在回头看看,也许当初应该去考个公务员,可是无奈,当初的专业不能报考。现在看到又有许多学习拼命考研,却接连失利,为什么不去考别的呢?可以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可以考注册会计师等等呀,为什么偏偏要去考研呢?谁能保证考研出来就有好的出路呢?与其这样不如考个公务员,考上就有一份好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次是因为大四时期的迷茫,于是就跟随着同学一起考研;第二次由于工作遭遇不顺,于是就主动选择了考研;一切并不是那么的顺利,接连的考试失利甚至让自己自闭到不行;但,那又怎样,他说:我不在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后悔选择了这条路!”考研不仅比的是心态,更比态度和方法,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无论是本专业考研还是跨专业考研大家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可以完全照搬,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大不相同的。相信笨鸟会先飞;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小伙伴一定要早点开始“飞”,这样才能够追赶上别人的脚步。在这种时候承认自己的不优秀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和一些所谓的“天才”比较,更应该做的就是合理的安排时间,不如别人聪明的时候一定要比别人更加努力。其实“过来人”的一些心得和技巧大家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只有根据了自己的真实情况付出了相应的努力才能够得到更好结果和收获。踩在科技的肩膀上与时俱进;现在线上的APP和关于考研的网站都非常的多,总结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解答技巧都非常的好,大家可以正确地去利用这些APP和网站来给自己带来更加高效的学习。APP推荐大家可以使用类似于考研帮、优题宝、百词斩、扇贝等,网站这一块的话大家可以在知乎和B站去找一些合适的资料资源,关于存储类的APP自然是用百度网盘比较好。当下的线上线下课程也是种类繁多,大家可以在试听之后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去选择合适自己的教学模式。很多再次备战考研的人都会说,这真的就像一道坎,我们总想迈过去。很多人将考研比作二次高考,可是有些事真的不做就会后悔一辈子。大家有什么相对考研的自己或者朋友说的话吗,或者你想分享一下关于自己的考研小故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这个时代胜者为王,人人垂涎翻身洗牌的权利,人人都在歌颂985和211,可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努力了却没有好去处的人太多了。成功者尊享盛名,天经地义,可失败者也是有感情有血肉的啊,你要理解,他们不该被一棍子打死。他们值得拥有一个追求更好人生的机会。考研就是这样的机会。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再次大幅增加,全国考生规模达到29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21%,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可你知道,考研的背后,都经历了些什么吗?近日,2019年研究生考试成绩陆续公布,我也问了身边考研的朋友,谈谈他们的考研感受。01@伍火土/“考研,是因为看穿了未来窘迫的自己”“我就想去好学校看一看,看一看如果四年前,我没有失败的话,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高中时一直梦想去某所学校,但实力差距过大,出省上了个普本。因为来自农村,心理早熟,大二开始考虑自己以后的出路,因为一眼看穿了四年之后自己孤身一人,在这座城市无法立足的窘迫,也为了延续心里的那个高校梦,于是决定考研。在准备考研的十几个月里,我跟所有考研人一样,起早贪黑,笔耕不辍,每天埋头面对书本近十小时。仅有的空闲是每天的晚饭,而我常常不去食堂,只啃面包。考研不像高考,我们考研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水平,不知道对手的水平,甚至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个对手,不知道会碰到多强劲的;我们不能根据分数选学校,而要提前敲定一个完全可能高攀不上的学校。那种孤注一掷的绝望与希望并存的诚惶诚恐,只有考过研的人才懂。日复一日,两点一线的过了三百多天,完成答卷踏出考场的那一刻,整个人轻松不少,又不敢完全松懈,马不停蹄的准备复试。终于等来查分的这一刻,看着屏幕上的成绩信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个劲的狂哭,把爸妈都吓一跳,以为我没考上。其实不是,我没有辜负,这一年辛苦复习的自己。02/@湖心亭士/“有机会改变,为什么坐以待毙?”我是学动物科学的,决定考研,是在养殖场工作了半年后。大四毕业,进了一家大型养殖企业工作,还算幸运的分配到了半自动化的猪场,因为企业文化的原因,一开始做着饲养员的工作,虽然比较辛苦,满手老茧,但比起在纯手动老式猪场的同学,已经是千万倍的幸福。一天忙碌之后,回到宿舍,尽管因为防疫的缘故,每天进出猪场要洗好几个澡,时不时还能闻到身上残留的异味。猪场有两张网,一张互联网,一张围困心灵的罗网。空荡的房间里,和着这气味,总莫名其妙地使人想象外面的世界和未来的生活。十年寒窗,大学四年,曾经梦想的日子,很模糊了,好像再不抓住它的尾巴,就再也不见了。每个孩子有很多梦想,可没有一个养猪能手的梦吧。从来不跟场里人交流对猪场的感受,有人问起,也只是嗯嗯哈哈地说还行。他们的共识是,大学生吃不了苦头,干不了累活,好高骛远而已,却无法理解,人活一世,除了填饱肚子,还得慰藉精神,而这在猪场里,不过是触不及的白月光,奢求罢了。思前想后了一通,决定考研,换个专业学学。有人说要慎重,都这么大了,读出来都老了,何况要是没考上,岂不浪费了时间,一晃可就奔三了。很多人为我捏了一把汗,可我不把考研当作一场入学考试,把它当入职考试,就当换份工作,考上了,做三年学徒工,就重新开始了。考不上,也不怨,最坏不过是继续做养猪小能手。有机会改变,为什么坐以待毙?查成绩的时候,按下查询,心都快突突出来了,那一瞬,仿佛踩在刀刃上,立于命运的门前,打开以后,可能一脚踏空,坠落无底深渊,无边黑暗。幸运的是,上天还是给了我这卑微的小人物一丝垂怜。考的还行,喜悦自不必说,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狂喜,也许生活早已把我训练得既不过分悲伤,也不过分快乐了。未来的日子我们被人麻木,也麻木别人,趁现在还剩余的一点异想天开,做一回自己。我曾看过这么一段话:“每一个考研的学生,你们都知道,考研这个东西,只要你动了念头,除非你考上了,否则你一辈子肯定不可能真正放得下。每每想到它,你为它努力过、付出过,但是最后你放弃掉再去争取一次的机会,你会在一个不知名的闲来无事的下午回想起来并沉默良久,为止动容,甚至会在午夜梦回时分泪流满面……因为,考研,这2个字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叫梦想。人一旦有了梦想,就再也不能满足于在地上爬!”是的,当我们倾向于某种事物,容易加重它的意义,同样,否定了某种选择,偏于忽视它的影响。我时常这样设想,十年之后,回过头来,考研与否,是不是真的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常说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则不尽然。人生无常,无常不只说坏的一面,或许因祸为福,或者机缘巧合,独得一方天地。无常之中也必有常,即使从未被眷顾,却一直在努力。一讲起坚持不懈的道理,就使我想起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台词:“我不是不知道正确的路,可我就不走,太他妈苦了。”人生而孤独,有些路上只有你踽踽独行,一步步走着就是归途,呆立不动,原地踏步,慢慢地半截入土。无论考研与否,成功上岸抑或继续在水里扑腾,不可放弃的是学习的心态,努力的状态。风光从来不易,你想要的一切,得自己去争取。本文来源:牧通人才网,转载需授权,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首先,目前IT行业正处在结构化升级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向创新型人才过渡,所以如果要转向从事IT行业,读研是不错的选择。对于24岁的职场新人来说,准备考研一方面在年龄上比较适合,另一方面通过读研也会明显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在IT行业内,读研更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提升岗位级别。从近些年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研究生的工作岗位级别通常要高于本科生,往往会从事研发级岗位,而本科生往往会从应用级岗位开始做起,不同的岗位级别往往会有不同的上升空间。第二:职业生命周期更长。IT行业内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职业生命周期问题,如果程序员长时间不能完成岗位升级,一直徘徊在应用级开发岗位上,那么很有可能会面临转型的压力,因为IT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都比较大。研发级岗位通常在工作岗位上就能够不断获得提升,所以在职业生命周期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第三:薪资待遇更高。目前IT行业内研究生的薪资待遇一直在持续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往往有更高的薪资待遇,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薪资待遇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最后,对于职场人来说,如果要准备考研,应该做好三方面准备,其一是明确目标学校和专业;其二是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其三是注重知识面的扩展,为考研复试打下基础。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24岁盲女吴潇,报考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遭到校方的断然拒绝。01断然拒绝关于残障人士受教育权利的问题,步入了人们的视野。从吴潇和校方沟通的信息来看,吴潇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校方是明确拒绝。校方拒绝的理由,一是不具备条件提供便利,二是国家规定对考生的视力有硬性要求。不具备条件,这是校方的说辞,很可能是指校方没有关于盲文方面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也缺少为盲人学生提供服务的硬件配套设施。再后来,就说到了吴潇的视力不符合报考条件。缺少盲文专业教师和缺少盲文教学硬件设施,这如果是校方无可奈何的现状的话,那么以学生视力不符合报考条件为由,则是冷冰冰的断然拒绝,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们对吴潇力求上进的满腔热情应表示鼓励,我们对校方的拒绝也表示理解。到底应该怎样看二者的矛盾?首先,吴潇个人主观上自觉追求进步,想报考研究生,这是好学上进的表现,应该得到鼓励和表彰。无论她考研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以及最后这些困难能不能够得到解决,我们都应该对她的力求上进表示道义上的支持!02有教无类有些声音却不这么和谐。有人认为,是吴潇在“为难”学校,给学校出难题。一个想报考某校的学生,尽自己的能力去争取,这能叫“为难”学校吗?这样的人一说,好像吴潇就成了寻衅滋事者一样,没事找事一样。这就把吴潇的本意给误解了,这甚至是一种污蔑。人家的本意不过是想追求上进,求学深造罢了,怎么就成了专门给学校找麻烦呢?难怪吴潇在媒体上说,看了某些网友的评论之后,她表示不能接受,很委屈。其实吴潇的这种委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些人看问题就不能够客观冷静一点吗?试想,一个普通的考生能随随便便把学校给为难了?一个普通的考生能有这么大能量吗?我只能说,这样的网友,也太小瞧我们的高校了,同时也太高估了个体考生的能量!有道是:“有教无类。”说的就是不管是什么身份的学生,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就是对求学者好学上进心的一种尊重和保护。无端地把这种上进心定位为为难谁,找谁的麻烦,这是无端的上纲上线,很不合适。03他山之石海伦凯勒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海伦凯勒当初也是以残障人士的身份报名的,但是人家为什么就能被哈佛大学录取呢?原来哈佛大学采取特殊的方式,对海伦凯勒进行了测试,最终顺利录取了海伦凯勒这个特殊的学生。海伦凯勒被哈佛大学录取,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招生的成功案例。不知道这件事对吴潇同学有没有借鉴意义呢?也许有人会说,哈佛大学招收海伦凯勒读的是本科,并不是研究生。我们更应该看到,海伦凯勒不但是个盲人,还是个聋人。她在哈佛大学读的也不是心理学专业。尽管哈佛大学录取海伦凯勒,和吴潇遇到的考研被拒绝事件有着种种不同,但哈佛大学能够以特例的方式录取海伦凯勒,不能不说这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专业的权威人士从政策法规角度对此事进行了评价,提到了,在吴潇的事件上政策法规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法规的落后和不健全,给追求进步的残障人士制造了一些障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总之,24岁盲女报考研究生被拒绝,理由是冷冰冰的。04惊人相似我想起华为任正非今天遇到的尴尬处境。那么宝贵的芯片,华为可以设计出来,但是国内的工业还没有水平和能力造出来,这就是拓荒者的孤独和寂寞!你走得太快,把体制和惯性都甩在了后面,结果你一看你的前后左右,荒无人烟,没有伙伴!华为和吴潇,一个是企业,一个是个人,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但两者在拓荒方面遇到的寂寞处境,却是惊人地相似!(图源网络,文章原创,侵权必究)心中有梦眼里才有光,成都19岁大学生失联10天,帖子内容令人深思张桂梅校长话丑理正,被骂学生话美理正,我看到了美丽师徒的样子
郑州24岁的赵同学第四次备战考研,第一次考研是在大四,那时因对未来迷茫,跟着同学考研;后来工作遭遇不顺,又主动选择考研;接连考试失利导致自己一度自闭。他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后悔选择这条路。(来源:山东商报 河青新闻网编辑吴雨哲丨平台主编姜天群丨监制耿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