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48岁海归硕士啃老7年,尿毒症母亲无力支撑,儿子:你没安排工作良知

48岁海归硕士啃老7年,尿毒症母亲无力支撑,儿子:你没安排工作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说了几百年了,只要自身的能力足够的话,要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有的人就算有非常高的智商可就是不如别人。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而这种结果往往是最亲近的人造成的。上海82岁的丁阿婆有一个儿子,学习特别好,在本地的一流大学毕业之后,很顺利的进入到了世界有名滑铁卢大学里面进修,并在几年后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按理来说这种身份本应该是每个月享受着朝九晚五,薪资丰厚的工作的。但是他回国之后却是宅在家里面7年不去找工作。当起了名副其实的“啃老族”丁阿婆目前是心力交瘁,而且也因为年纪大了,再也无法支撑他这种啃老行为。丁阿婆的老伴已离世已经,前几年她又患上尿毒症,为了省点钱,自己一直都是坐公交车去做透析的。现在身体的缘故和孩子的不争气让她感到身心俱疲。她还说:“他晚上在家打电脑,白天就睡觉,叫他出去共组他从来不听。“,而孩子认为,自己工作上的不顺心,都是由于母亲溺爱造成的。甚至还说她毁了他前途,没有给他安排好工作。无奈之下,丁阿婆以一纸诉讼将孩子告上了法庭。事后丁阿婆也反省了自己的行为,她说:”其实也怪我,从小到大就没有给过他压力,什么都是准备好现成的。导致他现在这个样子是我对他太过于你溺爱了。“而记者替她请来了心理专家跟儿子进行沟通,丁阿婆的儿子已经渐渐的有了去找工作的意愿。而有律师介绍,丁阿婆告儿子的话可能会影响和儿子的感情。于是丁阿婆无奈这下只能撤诉。@方可的:”父母溺爱确实会导致孩子成年后的一些心理问题,但是作为成年人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卡罗拉:“确实是有一定家底的,家里人大概还是担心他心理出问题吧,完全可以找个工作混日子的类型,这样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一天到晚不见人的生活久了容易让人心理不健全 ”@辅导课M:“这就是中国式教育失败,永远在父母温暖羽翼下没有成长能力!碰到挫折就失去迷失方向,可怜可恨又可悲!有高学历有高智商高情商吗!重新拾起勇气和力量,真的一步一步向前走! ”有的时候对孩子太过溺爱的话也是一种悲哀,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价值观扭曲。导致认为别人对他好都是理所应当的。这件事里面就充分体现出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对于这件事你们有什么看法呢?你们又有遇到过这种啃老族么?(图片源自于网络,)

黄衣

海归就业求职深度分析

来源:金融小伙伴不是来打击海归的,说实话的一般都容易被喷,讲干货没人读,大家爱看年薪几十万美金有逼格的文章。阅读如有不适建议坚持读完,看完会知道是为你好。我常在回答中说金融的苦,竞争的大,就业的难,没办法,这是常态,在一堆名校里拼出来,哪有容易的。不想成为一位开场“国外开会刚下机,谢邀!”,看完后一脸无脑崇拜感,对我来说也没意义。文章相对长,耐心读完,别天天读无脑的人均百万,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最后全是负能量,我写的肯定是最真实的市场情况。称自己为民工最多的是投行朋友,也是很多海归向往的岗位之一。西直门南小街的金灿酒店(荣大打印店),是很多投行民工熟悉的地方,打印店消费很高(多高?一套材料数万起),24小时营业,你可以感受到国内最好、最专业的打印服务,他们对舌页都有不一样的研究,漂亮的招标材料的盒子可以用cm的厚度计价,对当前的申报材料的要求甚是了解。随着申报材料的电子化,不知道未来的荣大还能给多少投行民工回忆。在荣大,投行民工的特性清晰,打鸡血般的疯狂加班,对审核的焦虑,严谨的整理一本本材料或底稿,催制作员(别人不叫打印员)加快、加快、再加快,但不能出错。报一套材料,投行民工要整理的材料是上图左边的一堆,报送之前,投行的小头头会带着大家过几次,经常没有一丝微笑,生怕错任何纰漏。这里,没有刚下飞机,没有谢邀,没有刚从某国回来,这是民工般的工作,繁重的工作内容,一堆需要处理的问题。有的只是你一点点的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从标题、页码、数据、签字页、错别字到封面、舌页到申报份数、各中介材料之间的统一度等,需要是是坚持与耐心,不是高大上的模型,一页又一页,加班看完数千页,数万页,数十万页,这就是真实的金融民工。当然,荣大这块有不少投行人的回忆,附近吃饭的地方不多,印象比较深的是这家小馆子,离荣大几百米距离,有投行民工相聚哭诉的情肠。我不是老板的拖,我也没收老板的广告费。要求不高的民工们可以尝尝,等你们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有些回忆还是很好的,对吃的很挑剔的算了,很难让你满意,毕竟就是个小馆。小馆里面最深刻的是遇到一块做材料的投行老朋友们,晚上安排完手头的工作大家过去喝一杯,吐槽一下去年cao蛋的行情,喷一下去年又只发了多少奖金,但最痛的是聊对家人的愧疚。那次五六个朋友一块吃饭,三个人异地5年以上,一把辛酸泪,不异地的也是长年出差(也看项目在哪)。酒与情,都是年轻时候的回忆。多少投行民工,跟我一样,年假是什么滋味从来没体验过。这张图很美,美的有点不认识,图片与实际差不小,且当广告看吧,下面其实看着更真实。还记得当年IPO突然放闸的时候,当时还是个实习生,跟着领导晚上飞到了北京,到了荣大12点多了,交代好了制作材料2点多去找酒店,附近的酒店真的是全满,拖着行李跟材料走了好久(荣大人太杂,没独立的包间很多原件不敢放),北京冬天的夜很冷。当时作为实习生的我确是满腔的热血(年轻真好),最后住了附近的一家7天地下,连牙具都得单独买的那种,很多年前还是400多一晚,死贵的。我入行的第一年,项目都不在base所在地,一年出差300多天,周末几乎没有的,假期,没有的,奖金,也就是加班费的量吧。可后悔吗?不后悔!一路自己也在傻乎乎的成长,更脚踏实地,跟能吃苦,做事没那么多为什么,就是低头把事情做好,也没有各种坏脾气或怨气,我的转行与入行还算顺的,只能说知足了。我想这个习惯,还能伴随着自己走的更远。那我请问,海归们理解的投行是什么?是发行、是定价、是估值模型,是一堆高大上的工具、研究方法,是金融大佬?当大家沉迷于期末考试(当然,知道与理解大家的不易,国内外教育制度的差异)跟考证的时候,已经注定很多人跟很多岗位无缘了,你根本不了解国内金融民工的选拔机制。请问你会整理底稿么?请问你了解财务、法律、业务三大尽调么?请问你会修打印机么?请问你了解国内金融工具么?请问你会写相关项目方案么?我相信有的海归会,但我更相信很多海归真的不了解国内金融市场,你们理解的是美好,不理解里面的苦。你们宁愿相信考了某些证早晚可以年薪百万,但你不相信为什么毕业前要准备这么多,那你简历写什么?面试聊什么?实习考核怎么办?你都不了解他们过得苦日子,大家可以聊到感觉彼此不错么?我是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多去看你想去的地方,他们是怎么准备与工作的,不要低头只思考自己要什么。论诺奖、顶级的导师、QS排名,海归不输国内很多985,家长为之掏尽腰包,但家长不会理解,这背景回来还会找不到好工作。抱歉,这些,只是学校的荣誉,你只是普通的你,国内名校学生就业压力也是非常大。很多人经常问我,我去了这个学校以后能去哪里?你去了一个学校,跟你能去哪个地方真的没有必然的关系,你不准备好,你什么核心岗位都去不了(爹靠得住的除外,在金融领域,大部分人是拼不了爹的,投行、行研、资管这种岗位对你能量的需求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达到的,大部分也就是靠关系找个实习的水平)。不管是银行的总行,投行的民工,研究所的从业人员,资管的工作,金融租赁等,每年招录的海归,占比多少?我可以直接告诉你,很少。不管是我自己求职的过程,还是每年招人的数据,还是跟朋友沟通,还是解答一些海归的问题,这个数据可不是你们在网上或者某些机构告诉你们的数据。很多银行总行招聘名单是公开的,你们可以去看一下,有多少海归。单纯看毕业人数的话,名校的海归数量是远多于国内名校学生的。但是核心岗位的就业,又是一个非常相反的数据。是海归本身不优秀吗?不是,你继续看完吧。我也知道很多人对海归的认知完全错误,甚至还有HR带着有色眼镜看某些地方的海归,他们认为海归很多学习不行,只会出国考个证,觉得海归吃不了苦,觉得海归眼高手低,这种情况少,以后还会越来越少。我也知道大家出国也非常不容易,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出国的都是有钱人,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出国像旅游,很多人出国也“吃土”、周末刷盘子、语言需要克服、一下子远离了家人与朋友,申请名校对各种成绩也有非常高的要求。但这些对于就业,根本不是本质的问题或困难。在工作上,很少人喜欢做你老师。每年总有几个海归实习生塞进来实习,但几乎没留下的。毕竟很多人只能完成一些基础的工作,稍有难度就做不好。说几个带实习生的感受:你去梳理一下竞争对手,你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可能做不好?他不知道竞争对手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还是这个领域的,不知道去哪里找可以比较全,不知道要做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写出来的东西从格式到内容需要给他改一遍,你最后最好给他讲懂,否则他会埋怨你。再说画PPT这件事,很多同学是毫无章法的,颜色、字体、字号、排版、模板、母版、素材使用,真的是怎么任性怎么来。某一项业务的梳理,wind不知道怎么用,不给他讲清楚一步步怎么操作,几天都给不了你答案。他不会去问wind客服,他会直接问你,因为学生思维非常严重(我也理解,但只能理解,别人不会因为理解所以招了你)。请问?算了,我就不问了,自己想想吧。海归同学可能会问,国内学生也不知道啊,国内学生真没你们如此沉迷于期末考试跟考证,大家经历还是相对丰富的,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有人说就业主要是靠关系的,几十万的海归?家里关系或条件比不过国内几万名校的经管硕士么?拼关系国内这种学生早让你们干翻了。所以问题是啥?你们从来不准备!你们完全不准备就业,稀里糊涂的出去,迷迷糊糊的回来,就业的时候大骂国内金融机构不喜欢海归,你们这样说是不对的,金融机构喜欢好用的人。你要骂就骂金融机构不愿意从0培养,喜欢入职后就能干活的人。大家过度迷恋于名校本身,不去准备,在你以后的简历、笔试、各轮面试及实习考核的每一步,你都会被人干掉。记住,你学校给你的宇宙排名已经完全够了,你跪在自己不去思考未来,不去准备未来。虽说一地鸡毛,但对于很多人,出国是最好的选择,再选一遍,你还会选择出去。很多金融核心岗位,是名校(很宽,不是几所)同学的游戏,如果你真的教育背景差,机会不能说没有,但真的很少。知道大家出国也非常的不容易,考语言考的也是死去活来,但部分同学试试考研,三战挂了都非常的正常,但出国这件事,你有很多次刷语言的机会,你可以申请各种学校,只要你相对底子可以,甚至愿意找中介,出国问题普遍不大。我这么说,一些同学可能不大爽。事实是身边考研考不上的比比皆是,但出国出不去的真的还没怎么遇到(抱歉,我没任何冒犯,你也不用去证明),只不过学校是哪家而已,但出去的普遍都是QS不错的学校。最近很多考研失败的问我,要不要出国,我想大家担心的应该不是出不去的问题,是有没有条件及能去哪的问题,能去就去吧,真有名校的命,干嘛不珍惜呢。我第一年考研失败的时候也考虑过出国,奈何当时“没名校的命”,家里支撑不起所以放弃了。不管你是否开心,我愿意提醒金工(含金数等其他相关专业)对应的工作是好工作,但金工在国内就业岗位非常少,少到可怜,不要看各种天花乱坠的介绍。量化的很多技能可以用在二级市场分析里面,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知市场,但你仅凭一纸学历,是很难找到那么多纯量化的岗位的。我看不少地方回答,你要出国读金工、量化等专业,国内券商、基金都有大量的人才需求,你看到了会笑,等你就业的时候你会想哭。市场就这么大,金融工程人才需求怎么可能很大?鉴于市场上对国内的量化投资现状有比较多的认识误区,包括知乎上很多回答也是一知半解,我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讲一下现在国内量化市场的状态,主要在私募领域。国内二级市场相对比较单一,债券市场主要在银行间交易,场内市场流动性有限,而量化策略对流动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国内的量化策略主要集中在股票,期货,期权三类产品上。私募量化总管理规模大概在1000亿左右,其中量化多头和量化对冲产品估计在800亿以上,cta类产品大概在150-200亿左右,期权产品规模较小。量化多头和量化对冲是量化选股策略的不同产品化,由于国内量化策略起步较晚。量化多头在渠道的接受程度还是远不如传统的主动选股,所以规模还是以量化对冲产品为主。国外投行都能用上金工,咱们是合法合规性投行,要的是财务、法律、业务的人才,咱们发行窗口价23倍,你说你建啥模?你说对应的内控、风控,他建啥模?一家券商里面,大几千人,量化的就那么几个人,你还以为真的岗位多?基金,量化团队很少,一家消化不了几个人。那有人说,可以做期货啊,你去看看期货市场目前多大,需要多少人,再来说话吧。咱不是国外,我们没有那么多金工的需求。你要觉得多,只能说明你没经历过就业,连实习都没找过,但不影响很多人在知乎上黏贴一堆堆专业设置标准介绍(包括学什么课、会什么东西、有哪些就业方向)。我本科的专业,看介绍也是心潮澎湃,就业一地鸡毛。我认同未来的量化市场跟机会很多,也认同量化在作用及价值,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市场目前就这么大,就业的岗位很少,你得活在当下。你们可以去把市场上面应届生招聘全部收集一遍,你看看量化岗位有多少?你们想想多少海归学的这相关的方向。你们难道都没研究一下,国内的金融学硕士、金融硕士,是远远远远大于金工么?即便这样,我很多金工的朋友还是跟金融的同学一样找传统金融岗位的工作。很多留学机构,他压根就不懂金融市场,拿着一堆介绍给你们瞎指挥。做两手准备吧那金工能不能读?能去好学校读就行,如果确实是大牛,不用担心,有你的量化工作。不过一般人觉得自己是大牛不大现实,你得有那个自知之明。不少量化喜欢phd,不少还是计算机、数学、物理背景的,当然大牛硕士也有机会,如果你就是出去水了一个硕士,刷了一下英语,出去读了一年,就能把人pk掉了?如果不是大牛,你悠着点,最好再准备一下其他的方向吧,否则你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简历往哪里投,你都不知道。早点知道市场的现状,有一个更加契合自己情况的规划,其实是一件好事,我本不想打破你的梦,我也怕你会杠我,但我相信总有人会感谢我,罢了,我就当一下这个坏人吧。那金工找传统金融的工作有什么劣势?如果准备金融的方向,真没啥劣势,你只要实习经历匹配,自己专业功底扎实,读哪个专业没有什么区别。我没感觉到我们金工的朋友在就业上有啥区别的,关键是你准备的什么方向,学啥都只是基础,很多都得靠自己平时去学。大家走向了世界,千万不能脱离了国内金融市场,毕竟国外的月亮“再圆”,你们再规划,毕业时候大部分人还是要回来的。不要天真的觉得自己可以去华尔街做金融,你连北京金融街的实习都找不到,你拿什么去华尔街做金融?虽然大家是学金融的,但对金融就业岗位有多少认知?有牌照的机构你了解多少,多少不需要金融牌照的投融资岗位你们有关注了多少?想除了投行、行研、资管,多少人只知道银行。在金融体系内,有非常多的岗位,他们是对所有经管学生开放的。我简单说一些吧,如下:投行股的方向、投行债的方向、投行资本市场部、投行内核风控、PE、VC(投资里面的募、投、管退等方向)、卖方行研(宏观、固收、策略、各行业组)、券商自营、资管、信托、租赁、总行、分行利润中心(金融市场部、银行投行部等)、银行理财子、一行两会、几个金融协会、上市公司投融资岗、国企央企投融资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FA、一些偏实业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岗位,我就不列举了。过些天我会系统的把金融机构的岗位讲一遍,过一下就得两小时了。机会很多,你就知道期末考试跟考个证?面试怎么聊?实习考核考你考证吗?对于海归,特别是出去读硕士的,一定要把你的规划往前做,出国之前尽量刷几份实习,你出国后实习会更难,一是学业的压力,二是地点跟时间的错配,三是国内资源不够丰富,四是信息的不对称,困难确实挺多的。但总有少数那么一批人,他会去到最顶级的地方,大部分好用的海归是有觉悟的海归,知道自己去了名校后什么都说明不了,知道凭借某个学校毕业这么一点没法解决简历通过的问题。所以提前有自己的规划及准备,不至于回国的时候简历空的依旧如白纸,这里的空不是填满,指的是有多少你求职岗位需要的内容。给你个具体的吧,尽早规划一下重点冲刺的就业方向,不要看专业介绍,太宏观了,很多压根没考虑到就业市场的真实需求。你最好找你就业很不错的师兄师姐聊聊(找的不咋滴的就算了,全是负能量,只能告诉你他当年找工作有多难,是如何的无奈的。就像你找学渣跟找考985的咨询高考一样),你会有启发的。然后规划一下自己的学习及实习,提前了解你想去的行业简历、面试特点,多做几份你意向方向的实习。出国之后,多了解国内的就业市场,把自己的基本功继续打扎实。笔试跟面试,一定要准备好,你想自由发挥脱颖而出,想想是多么的不靠谱。如果你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可以的,单纯从挣钱的角度,都可以接受。但很多同学为了留海外找一个非常一般工作,不建议你这么做,你会发现你这份经历对以后就业没有多大帮助。不仅仅是没多大作用,可能还是“负”作用。国内金融机构很多都是国企、央企背景,这种工作理念、文化观念、加班文化等,在海外工作过的是彼此很受不了的,之前试过面试海外工作回来的,后面放弃了,大家世界观、价值观差异挺大,可能是我们没遇到合适的人吧。加油!商科海归们,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记住,不要沉迷于期末考试跟考证,也不要为了刷实习(买实习的,我就懒得喷你了,你也别看我写的东西,我就鄙视你)去打酱油,注重提升自己就业的每一步,把工作做扎实。

鏊乎大哉

48岁海归硕士仍啃老:母亲患尿毒症为何不管不问,还指责母亲?

有句话叫“养儿防老“,八十多岁的丁阿婆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是海归,一直以来都是母亲的骄傲。老人本已到了享儿女清福的年纪。可令人没想到的是48岁的大儿子竟成了啃老族,而且一啃就是7年!几年前,丁阿婆患上了尿毒症,不仅得不到应有的照料还得照顾这个儿子的生活。儿子拒绝见人终日窝在家里。记者来到丁阿婆家中只见屋内非常凌乱,长期无人打扫和整理。发现有人进屋,丁阿婆的儿子就躲进了房间,不管丁阿婆怎么苦口婆心劝说儿子始终不肯开门露面,面对儿子这个态度,老母亲心痛不已。海归啃老7年,母亲样样包办,丁阿婆一共有三个子女,大儿子今年48岁,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从小他就是母亲的骄傲。然而2012年毕业回国后他就再也没有工作过,晚上打电脑,白天睡觉,就这样一直待在家里,丁阿婆很苦恼儿子就是不肯上班,要知道有着这样的高学历,出去上班的话,收入应该是很可观的。母亲又气又担心,和儿子谈话后,儿子还说都是丁阿婆毁了他的前途。儿子将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幸都推到了母亲的身上,丁阿婆自己也承认过分的溺爱导致了儿子不愿意外出工作。丁阿婆的另外两个孩子呢?为什么不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原来,丁阿婆买了房子后只写了大儿子一个人的名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加,这招致了女儿和小儿子的不满。女儿认为母亲偏心明明没有被好好赡养,却还要贴钱,远在日本的小儿子也很气愤,他寄给母亲的钱等于都给大儿子用了,小儿子干脆也不再寄钱了。正因为有了房产大儿子更有了不去工作的念头,平时吃饭母亲也会管着,因此整天浑浑噩噩,看到这样的儿,母亲终于决定状告他不赡养自己想借此举逼迫他去工作。但当法院通知儿子前去调解时,儿子仍然不愿跨出家门,事情陷入了僵局,就算丁阿婆赢了诉讼,但儿子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无力养活自己,更不要说赡养母亲,案子可能只是一纸空文,见自己目的无法达到,丁阿婆无奈选择了撤诉。

尝试言之

海归硕士求职半年无果,疫情下的874万应届生,可太难了……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这档节目了,它就是《你怎么这么好看》,自称是一档治愈系生活真人秀节目。节目大概流程是,由常驻明星嘉宾到素人家里,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改造”素人的生活。继上次改造博士被吐槽后,本期素人嘉宾是一位在某音上小有名气的法国留学生阿骨打。法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毕业,因为回国不适应,毕业几个月找不到工作,逐渐对自己丧失信心,不知道未来求职方向,简直是大部分应届生的缩影。毕业=失业, 海归硕士求职屡次受挫在最新的一期节目中,女主人公阿骨打是一位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土木工程硕士,和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阿骨打的求职路一点不顺利:10月份毕业回国后,投递了很多简历,依旧找不到工作。感觉自己在法国学的东西,回国找工作时发现很多用不上,甚至很多东西自己都不会。当初本来就是因为逃避进入社会工作而选择留学的她,突然之间被时间推着不得不进入社会,最后发现依旧是求职不顺利,整个人也越发不自信。第五期的改造者阿骨打,法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毕业,因为回国不适应,找工作总是失败,导致没有自信。虽然这位小姐姐的遭遇让人同情,但是我想说:像阿骨打这样的应届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缺少对人生的规划。    首先,她上节目的目的就不纯。改造团依旧从外貌和穿着打扮上改造阿骨打,把她打造成一个“精致”的职场精英。安排人力专家进行面试培训。公平的说,这次改造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节目的后半段却有了反转。阿骨打其实想要去非洲工作,怕父母不同意,一直很犹豫。这件事,让这场改造变成了大型尴尬秀。阿骨打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想去非洲。结果节目组安排阿骨打和父亲来了一次对谈。果不其然,父亲同意了阿骨打的想法,表示全力支持。改造团同样也感动的流下了眼泪。看到这些,真的有些无语,我觉得节目组压根没有慎重考虑过阿骨打上节目的诉求是什么。她希望可以去看看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遗憾自己没有陪在父母的身边,感觉有点对不起父母。说白了,节目组压根没看到阿骨打的根源问题,而是自顾自嗨,改造最表面的那一层,自我感动而已。疫情下的874万应届生,才是真正的地狱难度2020年应届毕业生874万,加上留学归国的53万人次加上2019年未就业的往届生200余万,2020年求职总人数将达1120万!除了求职人数突破新高,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选择缩招和闭招,企业提供岗相比往年大幅度减少。有资料显示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49%,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就连近两年应届生关注度最高的五大行业: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消费品行业,新增应届生岗位平均降幅达到35.7%。除此之外,那些可以提供实习证明的实习岗位也大幅度减少。尽管部分企业提出来线上面试的招聘方式,但是据部分HR透露,视频面试意味着难度更大,门槛也会相应提高。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像阿骨打这样毫无准备又缺少人生规划的人,在求职路上只能充当炮灰。疫情之下,应届生该如何准备求职?01对找工作,应该有个初步的规划。首先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兴趣,确定求职的行业和岗位。可以通过招聘网站了解现在企业的招聘要求,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岗位。认真制作简历,梳理一下大学四年的经历,尤其是一些实习经历、校园经历、项目经历,回顾一下当时自己具体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写好简历之后,要勇敢的去投递和面试。在简历投递和面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修改简历。02精准定位,不断积蓄势能要尽早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找到一份高含金量的实习,然后在某一细分领域持续学习并不断深耕,形成自己在某一细分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比如,你下定决心要去券商,那你必须要尽早确定下来,要想在找工作时更胜一筹,那就提前考取FRM等金融行业类证书。举个例子,秋招时,同样面试四大,别人可能在大学考取了ACCA,有相关实习经验,在财会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见解,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个时候你怎么跟别人竞争?如果你没有名校背景,学历也没那么的高,只有早点确定方向,精准定位,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实习并不断深耕下去,为自己积蓄势能。所以,一开始便想好自己的人生定位,想清楚未来5年、10年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聚焦目标,不断精进,这样,才可能在职场之路上走得更快,也更安全。03持续学习,筑牢职场之基这个世界变化的时候,从来不会为谁停留。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只能出局。所以,永远不要觉得维持现状就好,要有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彭于晏每拍一部戏,就会学会一个新技能。为了拍《海豚爱上猫》,饰演好剧中一名海豚训练师,他去考了海豚训练师证书,并出版了一本《彭于晏的海豚日记》;为拍《破风》,他几乎骑遍了香港所有的山,总共累计骑了长达11万多公里,还考取了赛车手证……谈到这件事情时,他也直言不讳:“我就是没有才华,所以才用命拼。我不怕吃苦,就怕学不到东西。”TVB演员陈键锋在爆红的时候,依然坚持学习考证,考了一百多个证件。学历,代表你的过去;能力,代表你的现在;学习能力,代表你的将来。04学会投资自己这里说的投资自己,不是物质上的投资,而是在技能和专业知识上增强竞争力。比如,争取早日考下一些专业资格证书,并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升级。随时保持着学习力和竞争力的人,“最难就业季”可以不难。这场求职大战已经拉开序幕,你准备好了吗?

碧玉簪

上海48岁海归啃老7年,老母亲重病无奈起诉儿子

导读:上海48岁海归啃老7年,老母亲重病无奈起诉儿子 网友:惯子如杀子上海82岁的丁老太前几年患上了尿毒症,因为老伴已经离世,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坐公交车去医院做透析。这对于一个82岁老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大家不经想问,老人没有子女吗?有!老人的大儿子今年48岁,获得了加拿大滑铁卢工程硕士学位。按理说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学历,在国内工作一定会很顺利吧,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据丁老太描述,48岁的儿子宅在家里,不出去工作。在和儿子的沟通中,儿子表示,是母亲毁了自己的前途。因为从小什么事情都安排的好好的,生活学习工作只要按照母亲的规划,就可以完成,一点自主性都没有,是母亲损害了自己前途的发展!48岁,宅在家中7年未出去工作这是为什么呢?看到男子的简历后,发现该男子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工程学硕士学位,可以说是有一份完美的学历,未来肯定是非常好的。可是为什么就不愿意去工作呢?以前男子在设计院工作,一个月要一两万的工资,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也算的上的高工资了。儿子大卫在11年于加拿大滑铁卢硕士毕业后,就回到了国内。回国后,一直都没有出去找工作,在家宅了七年,白天睡觉,晚上打电脑!无奈之下,丁老太将儿子告上了法庭,状告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但是最终还是撤诉了!因为老人已经得尿毒症好几年了,如今儿子的生活费还是自己给的,等自己离开后,家里的房产也能够养活儿子。但是这样的生活对于儿子来说,真的好吗?年近40的时候被送去国外读书,读完之后安排儿子直接回国,人生基本被母亲给定下了,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动权。丁老太表示,不在想要什么赡养费用,只是想让儿子出去工作,不要这样颓废在家中!大家对于这样的事件怎么看?各位人事看到男子的简历,会有什么样的评价呢?欢迎大家交流分享!

动物们

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48岁海归宅家7年啃老

关于年轻人应不应该买房的问题,一位经济学家的言论曾引发很大争议,他提出了“六个钱包买房”的建议,用父母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钱来付首付。啃老都啃出了经济逻辑真是不容易!生活中这样一啃啃三代的可能不多,但一啃啃到老的却大有人在。上海一位48岁的海归硕士,竟然还在“啃”82岁的老母亲!这个怎么叫都不开门的,就是丁阿婆那48岁的海归硕士儿子大卫。他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按说回国后应该大有作为,结果是自2012年回国后,大卫就没工作过。大卫把所有责任推给了老母亲,而丁阿婆也觉得是自己的溺爱毁了儿子。因为太爱这个儿子,丁阿婆把自己的房子转到了大卫的名下,结果导致另外两个子女不满,减少了来往。而大卫有这套房,更不想找工作了。近几年丁阿婆患上了尿毒症,身体很差,还要照顾大儿子,身心俱疲。无奈之下,丁阿婆只得将儿子告上法院,希望他能自力更生,承担赡养义务。然而当法院找上门的时候,他仍然拒绝跨出家门。对于这样的局面,丁阿婆后悔不已。可是,后悔显然已经晚了,其实,像大卫这样的“啃老族”大有人在,专家认为,追根究底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短秀菌:这不仅仅是一个啃老族,还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啃族”。习惯了被照顾,就会养成惰性;习惯了被包容,就会养成侥幸;习惯了你给他擦屁股,总有一天会大小便失禁。金鱼养久了会死,猪养久了会被卖,老虎养久了都会成病猫,儿子养久了,他就不会养你了。

井盖儿

48岁海归硕士啃老,老母亲:法院管不了,被啃老也实属自己活该

“啃老”、“巨婴”成了这两年的热词,不少人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似乎也见惯不怪,也有些网友说,“这是当初在养育孩子时埋下的‘恶果’。”48岁海归硕士啃老,老母亲:法院管不了可能大家还记得上海的丁阿婆,她有个48岁的儿子,大学就读于同济大学,硕士于滑铁卢大学毕业,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响当当的名校。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固有认知中,应该就是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但丁阿婆却为他的孩子苦恼不已,为什么呢?因为儿子大卫从2012年回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工作过,就像是退休人员一样,每天宅在家中,颠倒日夜,吃喝玩乐。更让人气愤的是,48岁的大男人,竟然还要搜刮82岁老母亲每个月仅有的3500块退休金。丁阿婆前两年检查出了“尿毒症”,每个月吃药就要花去2000来块,剩下的1000多怎么养得起自己与孩子?丁阿婆想过许多办法逼孩子去工作,甚至企图通过状告法院,但是律师说,如果孩子自己本人没有工作的欲望,法院也管不了!年老的丁阿婆看到如今这种状况,后悔不已,“他学习好,我样样包办……我的教育方式不对。”可是现在后悔也已经没有用了,木已成舟,错误的教育方式毁的不仅是孩子的一生,也是自己的一辈子。之前有网友评论道,“被啃老也实属自己活该”。可能有些人觉得这句话太过刻薄,但如果理性分析,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事无巨细、样样包办”终将害了孩子与自己1、 培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如果父母一直习惯于为孩子打点好一切,时间久了,在孩子看来,父母所做的这一切似乎成了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习惯于依附父母而活,他们离不开父母,就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宛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外面世界的狂风暴雨。当然,更可怕的是培养出“白眼狼”。前两年有一则新闻报道,一名男子在街道边殴打自己的母亲,原因是母亲不愿给他钱花,又是一个啃老的例子。家长们总是对孩子抱以美好的想法,把太多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总觉得现在对孩子事无巨细,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疏忽了,人是一种贪婪的动物,习惯也是件可怕的事情,一旦养出兽性与惰性,就很难改变。2、 畸形心态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有些孩子啃老完全没有羞耻感呢?”针对这个问题,我看到有网友理直气壮地回答,“父母生我养我不是很正常,他们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开心过一辈子?”这就是目前一些“巨婴”的想法,多么理直气壮,明明是被大家唾弃的对象,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甚至反以为荣。而导致这些“巨婴”出现这些心态的人是谁?毫无疑问,正是养育他们的父母,因为“事无巨细,事事包办”!由于这部分父母对孩子毫无原则地溺爱,一点一点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浇灌了他们的畸形心理,而这种畸形心理,一旦在内心深处扎根,就很难再根除。3、“独立”要比争当第一还重要不建议家长们小时候就一直给孩子灌输“学习最重要”的思想,绝大部分家长觉得做家务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于是剥夺了孩子学会独立的机会。要知道,没有独立能力的人,不论身处哪里,生存问题都是应该最先思考的事情。父母们把孩子养在臂膀里一辈子,等到自己年老想要放孩子出来,却发现孩子不敢再出来。成长是痛苦的,父母应该明白这一道理。也要让孩子清楚,父母也有无能为力的一天,你们不可能为他们保驾护航一辈子。让孩子学会独立,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做起,也要从思想上植入,不断地给孩子做“独立”心理建设,通过点滴渗透,孩子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如果生存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发展?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就连独立都学不会,考再多的满分又有什么用呢?别等到将来孩子啃老时,你再后悔。家长们也要清楚,被啃老总有原因,追其本质,还是父母在教育问题上出了差错。不要等到年老时,自己都走不动了,还要担心儿女的生存问题,那时候再担心自己爱过头了,已经太迟了。

彩弹球

48岁海归啃老7年,八旬老娘身染重病不知何日是头!

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孩子成才无疑是最大的荣光。当下,谁家的孩子要是考上了北大清华,或者在海外的著名大学获得了学位,那一定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即使心里没有那么虚荣,至少,凭这样的学历背景,谋一份好的工作得一份好的收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凡事皆有例外。上海有一阿婆姓丁,80多岁,膝下有两儿一女,大儿子是海归,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由于成绩出众,他从小就是母亲的骄傲。二儿子在日本。阿婆还有一个女儿。按说,有子有女,且儿子学有所成,阿婆应该感到生活莫大的幸福才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阿婆现在也很难。自己这么大岁数,一个月也就3500的退休金,如果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的省吃俭用也未尝不可,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阿婆偏偏又染上了尿毒症,每个星期要到医院做透析治疗3次。由于经济拮据,阿婆每次到医院治疗都不得不坐公交前往,以便省下更多的钱用于治疗和生活。阿婆不是有两子一女吗?是的。人说养儿防老,但阿婆却指望不得。大儿子48岁,学成归来已经7年,却窝在家里什么也不做,即使吃饭这样的事情都得阿婆管着,啃老至此,恐怕也无人超越了。二儿子和女儿对老人有意见,不愿意照料。原来,阿婆买了房子以后,只写了大儿子一个人的名字,不仅没有写二儿子和女儿的名字,即使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写,这使得二儿子和女儿很不满,以为做母亲的过于偏心——凭什么大儿子什么也不干就能独得一份房产,二儿子出赡养费却什么也没有?由于气愤难忍,二儿子之后也就再不给阿婆寄钱了。阿婆曾想着向法庭状告自己的子女,要求他们承担对自己的赡养责任,更是逼着大儿子出去工作,可是,终究做妈妈的,心太软,下不了决心,于是,她又撤回了起诉。大儿子48岁,海归,按说,既身为长子,又具备能力,应该起到赡养母亲的示范责任,可是,他就是执意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做,任凭本该享受清福的阿婆病重还得伺候自己。阿婆家里,已然是长期没人清理打扫过,屋子里凌乱不堪。大儿子就住在这里,无所谓干不干净,整不整洁。阿婆说,从2012年毕业回国后,大儿子从没有工作过,整天就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白天睡觉,晚上打电脑。阿婆也曾苦口婆心劝他出去找份工作,像这样的高学历,出去工作的话,应该不至于找不到工作。她说,曾有设计院要他工作,月入1、2万,他不去。阿婆的话,大儿子一点儿听不到心里去,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种种不幸全部推到了阿婆的身上,以为是阿婆毁了他的大好前程。儿子说出这样的话,阿婆心痛,也很懊悔,她说,要是自己真的有罪,她就向法官去请罪。阿婆能说什么呢?她很气愤,也很失望。这个曾是自己很骄傲的儿子,48岁却继续啃老,她已经老了,病了,不中用了,没啥可啃了。她不知道,儿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这样的日子又何时是个头呢?母爱固然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但过度给予,以至于令其沉溺,无异于温水煮青蛙。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棍棒之下出孝子,如此传统观念,并非向来正确,说到底,是环境使然,家教使然。阿婆的娘心,或在于过多的包办,日渐消磨了他该担的责任,以至沦为现在这样。

卑身而伏

60万海归毕业生的求职尴尬

来源:中国经营报60万海归毕业生的求职尴尬戚梦颖/本报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郝成 “有缘明年见。”2020年6月末,当得知身在法国巴黎的小婕无法参加国内的现场面试,这家她心仪企业的HR给了她这样的答复。小婕是今年暑期毕业的留学生,在法国高商攻读管理学硕士,然而,她也许即将“延毕”。“疫情暴发以来,我在国内外投了大概有70份简历,参加了10多次面试,再找不到工作我就只能延毕了,”小婕告诉笔者,按照学校的规定,她仍有3个月的实习时间未达成,所以她需要尽快找到可以入职的实习或者工作。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的数据,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回国寻求职业发展机会的海外应届留学生规模较2019年同期激增72.9%。另据前程无忧相关数据,2020年春季校园招聘市场中,各类归国留学生(美、英、澳为主)数量近60万,与高校毕业生数量合计达934万人。然而,国内的应届生招聘需求仍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旅游、广告/传媒、金融等行业发展局面严峻,应届生的招聘需求下降明显。对于海外应届生而言,2020年的毕业季着实苦涩,无论是缩减的招聘岗位、抢不到的高价机票,还是各国逐渐保守化的风向,都像一粒粒滚入脚下的石子,让他们的毕业之路道阻且艰。海外求职:消失的offer小婕的漫漫求职路,始于去年秋天。小婕告诉笔者,彼时她忙于巴黎的实习工作,无法多次回国,错失了许多面试机会,1月上旬,她收到一家金融类公司的现场面试邀请,于是她抽出时间飞回北京参加面试,可不曾想到,在她飞回巴黎的几天后,国内的疫情暴发了。疫情很快波及到法国。同样在1月,小婕在学校的人才招聘会上向一家公司投递了简历,然而,在法国的疫情暴发后,小婕收到了来自这家HR暂停招聘的通知邮件。小婕从她上一份实习的继任者那里了解到,她曾经实习过的一家公司,冻结了今年所有的预计招聘岗位。到了6月,这个情况还时有发生,“我前一天才投的简历,第二天就告诉我岗位取消了”。据法国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法国的私营部门减少了49.74万个工作岗位,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部长勒梅尔也曾警告,未来几个月法国将失去8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小婕也没有放弃寻找实习的机会,然而,受到“五个一政策”的影响,7到8月的回国机票依然要“抢”,价格也依然没有回落,小婕刷到了一张8月回国的单程机票。当得知小婕可能8月才能回国,北京一家公司的HR直接拒绝了她。在小婕投递的70多份简历中,有20余份投向了国内的企业,然而,进入终面的只有两家,就在前几日,小婕收到了其中一家的拒信,现在,她仍然在等待另一场7月下旬的线上面试。在大西洋彼岸,想要留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的晶晶也“突遭变故”。晶晶是美国纽约一所大学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生,今年1月毕业后,她马上就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她预感马上要被公司裁掉,于是她在积极寻求新的工作机会。“本来我在2月末就找到了一份拉斯维加斯的全职工作,公司还有项目我也很喜欢。我都准备在那边租房了。”晶晶无奈地说道,结果因为疫情,在距离她入职仅剩两日时,那家公司告知她,岗位因资金不足取消了。3月,疫情在美国全面暴发,并开始冲击美国的就业市场。“我从3月到6月初,完全没有工作机会,就是找不到,也没有新的岗位放出。” 晶晶回忆道,“不过当时疫情刚刚暴发,我心态还比较好,想到没了就没了吧,再找其他的。没想到,我到6月还没找到工作,现在就很焦虑。”当美国东部的疫情逐渐平稳,晶晶幡然醒悟,决定主动出击。她在近期投递了50多份简历,目前收到了5家公司的面试邀请。“我感觉最近机会变多了,至少比3月到5月要好很多了。”对于在美国工作的留学生而言,疫情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更糟糕的也许还在后面。截至7月初,美国已有约4800万人申请首次失业救济,失业率从年初的3.5%飙升至近15%,6月有所回落。但主打“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以疫情为借口,终于开始对移民政策下手,宣布从6月24日至年底暂停发放H-1B等特定非移民工作签证。回国就业:偏离的轨道特朗普希望通过“冻结签证”,释放50多万个工作岗位,“让美国人优先从疫情中复苏”。H-1B签证是美国最主要的工作签证类别,由雇主提出申请,颁发给从事特定领域的高技能专业人员,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均持H-1B签证。有消息称,白宫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发布新的计划,美国公司或将更难通过H-1B签证。“我操心这个也没用,现在找到工作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晶晶表示,目前这项政策还未影响到她,但未来有何变数不得而知。晶晶提到,身边有些朋友,因为太久没找到工作,只好先回国。“我的一个朋友马上要回国,单程机票7万元人民币。”“在韩国没有工作还要交房租,感到很痛苦。”在韩国釜山就读广告宣传专业的小杜最近刚刚搬了家,“之前是自己租房,现在因为本来预算的生活费没了,就和别人合租了”。小杜向笔者表示,她打算毕业后回到深圳工作,但是因为“五个一政策”的影响,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国。不久前,小杜完成了学校的毕业考,自信可以顺利毕业。“但是,暑假基本上回不去。现在只有极少量航班,或者就是贵得离谱,就拿韩国飞青岛来说,平时就是几百元到一千元出头,现在要一万多元,而且近期根本就没有票可以买,好多同学预订的机票也都被取消了。”“身边许多同学都休学了,我感觉代价还挺大的。”小杜说,因为家人劝阻,不少同学在3月放弃返校,不得不休学,等待今年秋季学期再返校继续学业。目前,小杜计划在韩国找些兼职,但是因为疫情,“中国人不太好找工作。虽然大部分还是很友好,不过许多商家因为经济收入的问题,不怎么招人了。个别商铺还贴着禁止中国人或者去过中国的人进入。”虽然暂时被困在韩国,但是小杜也在为求职积极做准备,“我想进入新媒体行业工作,现在也在尝试自己拍视频、剪视频。”对于在澳大利亚求学七年的Angela来说,这场疫情不仅打乱了她的职业规划,甚至是人生选择。“是的,可以这么说,许多事情我都要重新适应。” Angela这样回复笔者。此前,Angela大概有两年时间没有回国,“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都很新鲜”。Angela于去年12月完成学校的学业,拿到学前教育硕士学位,然后在今年1月中旬回国。“东西都收好放在朋友家了,本来是想回去参加毕业典礼一起回去拿,现在也都没办法回去了。”在Angela之前的计划中,她打算留在澳大利亚,找份对口的工作。Angela介绍,作为应届生,她所学专业在澳大利亚比较容易就业。“在中国当幼师我应该没办法养活自己,”Angela随即补充道,“不是说幼师工资低,是说我花销比较大”。现在,她表示应该不会再考虑出国工作了,“因为毕竟不是所有公司都承认海外或者语言不同的国家的工作经验,”Angela笑道,“签证过期了”。正如Angela所言,近些年来,海归留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东方发布的《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指出,随着国内高校教育理念的国际化以及对于语言教育的重视,海外留学生的语言优势正逐渐下降,“具有国际视野”逐渐成为其最主要优势,而 “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海归在国内发展的主要劣势。此外,有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很多雇主对于海外大学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也缺少一对一与海外高校进行沟通的能力,大部分企业的招聘计划是根据国内大学的毕业时间进行,而海外高校不同的毕业时间也造成了招聘的时间差。除了疫情导致的种种阻碍,曾有求职机构分析,以往海外留学生回国求职就有着水土不服、错过最佳求职时间、缺乏企业认可的实习经历这三大问题。留学生们的“理想与现实”也往往有着很大差距。BOSS直聘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薪资为7481元,较2019年同期提升7.3%,但远低于海归人才的平均期望薪资,尤其是海归本科应届生的期望薪资较国内本科应届生高出44%,呈现虚高态势。面对海归留学生窘迫的就业形势,今年6月至8月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展 “2020年留学英才网络招聘季”活动,根据活动官网名单,已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投贸易、雀巢、联想等62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单位报名参与此次招聘活动。多家招聘平台的海外应届生校招活动仍在进行中。Angela也未雨绸缪。疫情期间,在国内找到了一份教育相关、专业半对口的工作,“这份工作也说不上满意不满意,就是感觉差点什么,又说不上来差点什么。”目前,她打算继续在这家私企做下去。“毕竟现实问题现在还是回不去的,也要重新考虑一下规划了。”

一两

三看海归求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归在求职过程中,专业与岗位如何匹配、就业地如何选择等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专业契合度固然很重要,但同一个专业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求职者拓展思维,勇敢地去尝试多种可能性。 一看:拓展求职领域 如果最终选择的职业与所学专业无关或关联度不强怎么办? 回国求职过程中,多数海归往往预先将选择范围简单圈定在与专业领域相关的行业,这么做本无可厚非,但需注意的是,不要轻易将与本专业关联度不大的岗位排除在外而失去很多潜在机会,这也会使求职者的心态随时间推移而出现波动。 笔者曾结识一位英语水平出众的留学生Eason,他凭借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前往丹麦就读比较语言专业。回国求职时,Eason希望专业对口,因此将主要选择范围锁定在国内小语种培训机构的丹麦语语言教学方面。但是,由于他的专业对口岗位很少,因此数次求职均未获成功。之后他决定扩大范围求职,最终成功入职一家从事对外贸易的谈判团队。这家企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急需拓展海外尤其是北欧地区的业务。Eason在丹麦留学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颇为熟稔,这些都成为了他求职时的加分项。 其实,求职时除了专业优势,对留学国的了解、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体悟,也都会成为求职的潜在助力。重要的是,求职时不要预先给自己绝对设限。 二看:调整心理预期 摆正心态,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在回国求职时也是很重要的。随着回国海归逐渐增多、国内毕业生竞争力上扬,想要单凭一纸学历而获得高薪的想法并不现实,如果没有提前调整好心理预期,就容易产生落差和挫败感。 笔者的高中同学Alex在美国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后回国。在求职中Alex发现,由于近年来理论演变和国内的快速发展,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难以直接应用到国内相关行业之中,一些理论在国内难有用武之地。同时,岗位的技能要求自己也并不熟悉,在竞争力上并无明显优势。权衡利弊后,他边了解国内行业最新发展边求职,并下调了自己对薪资待遇的要求。“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跟上业内步伐,否则,时间久了我的竞争力很可能进一步下滑。”Alex说。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有一些留学生出现“被迫求职”的情况。 王珂原(化名)就是其中之一。留学英国的他因疫情影响,导致论文进度严重拖后,毕业时间也比预期更晚。同时,疫情对与他专业密切相关的金融行业造成冲击,使得他不得不在临近本科毕业时放弃了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想法。仓促决定下,王珂原已经做好了短期内找不到工作的准备。同时,他也在寻找国内的实习机会,为的是让自己初步熟悉行业环境,然后再考虑接下来的计划。 三看:充实个人履历 挑选回国后的就业城市,也是海归求职中的重要一步。事实上,“哪里更适合自己”是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一方面,北上广深薪资较高,但生活成本也同样居高不下;“新一线”或二线城市薪资略低,但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北上广深提供的选择机会更多,平台更大;而在非一线城市能提供的岗位有限,甚至“无岗可选”。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对于热门专业的海归来说,想要在一线城市获得理想职位、站稳脚跟也并非易事,年龄和资历必须要着重考虑。比如,一些行业的海外实习或工作经验在国内说服力较低,海归求职者要努力增加行业内认可的国内实习经历。同时,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海归往往在初次求职时年龄偏大,用人单位也会有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顾虑和考量。 考虑到冬季并非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旺季,于求职者而言机会相对有限。如果不能短期内获得工作机会,留学生们也不要闲下来,要主动了解所在行业的短期动向,同时拓展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的求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