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51岁女博士征婚,婚恋专家给出意见,网友认可吗?大目视之

51岁女博士征婚,婚恋专家给出意见,网友认可吗?

前几天,看到一帖子,说的是一大龄女在网上征婚的事情。该大龄女1969年出生,是位博士,目前在北京工作,在外企任财务总监,有车有房,至今单身未婚。大龄女征婚的条件是与她相当,要求对方也在北京工作,也要有车有房,条件也得是博士。网友看到这个帖子后,纷纷发表看法。69年出生的女博士征婚网友1认为,征婚女博士是69年的,对于男性来说,其伴侣价值已经极低了,除了学历之外,没有任何吸引男性的地方。而她要求的对等男士,相对于她来说,其伴侣价值要高得多。女博士用其低价值去换取对方的高价值,显然是不对等的。网友2认为,女博士虽然优秀,但她要求的条件对等的男人,也是极其优秀的,这个年龄层的男人,即使要找配偶,一般也不会考虑年龄这么大的女人,他们往往会把年龄和相貌放在首位,对方钱财越少反而会过得越轻松。网友3认为,像女博士这种年龄这么大的还未把自己嫁出去的,一般都比较难相处,要是好相处的话早就把自己嫁出去了。网络配图,图文无关网友4认为,反正女博士收入也不低,有车有房,这一辈子吃喝不愁了,单身也单身这么多年了,51岁了何必还折腾去结婚呢?还不如好好等着退休颐养天年。也有网友站在中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网友5说可能是女博士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交际圈窄,找不到合适的,所以就剩下来了。也有女网友为女博士打抱不平,网友6在网上反问说,不生孩子的女人就不值钱了吗?女人的价值就是生孩子?还有网友自告奋勇为女博士牵线,说他村里有一个73年的男孩也没有结过婚,现在居住在城里,是一个圣堂管理者,没有任何负担,最适合女博士了。网络配图,图文无关还有网友感概,有钱男人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依然有魅力,而有钱的女人则是一坛陈年老醋,是越喝越酸,一般男人都不爱喝。还有的网友认为,女博士至今依然活在少女梦中,但她却忘了几乎没有哪一对夫妻是完全对等的。有情感专家认为,越是优秀的女性越容易在婚恋市场被剩下,一则因为她们的条件要求高,很多未婚男性难以达到要求,更望而生畏;网络配图,图文无关二则,男人优质条件好的,往往不喜欢女强人,而是喜欢条件稍微差一点的温柔漂亮的年轻女性。加之在婚恋市场中被剩下的优秀女性,她们往往不会降低择偶标准,依然会以事业作为择偶筹码,忽略了婚姻中夫妻双方互补的实质,一味要求对方过于优秀,所以优秀的女性脱单也就显得不容易。所以,正确的婚恋观,正确的三观,正确的自我定位,找准目标人群,是优秀单身女性脱单的关键。

爽然四解

37岁博士月入3万,却陷入裁员风波,重新求职遭碰壁,网友:无奈

37岁博士月入3万,却陷入裁员风波,重新求职遭碰壁,网友:无奈今年的年底有一场裁员风波很轰动,应届生对此反而不必担心,因为年轻是最大的资本,最该忧虑的是大龄30-35左右,上有老下有小和贷款的员工,尤其是刚跳槽过来不久的中基层此类人,首先他们虽然有经验,但和年轻人比起来要价高了不少,而且还是执行层,危机之下,焦虑重重。由于今年的市场环境不好,下半年大多数企业都停止了拿地,增长势头放缓,对明年的预期也非常保守,因此新增岗位需求大幅减少,并不会出现春节前后的大规模招聘。在春天来临之前,每个公司都不排除裁员的可能性,同行之间,互相嘲讽责怪已经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这些迷茫无助的学生们。网上有位37岁的博士月入3万,却陷入裁员风波,重新求职遭碰壁,网友都表示很无奈。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今年的春节过后,将不会是招聘旺季,而很可能会是裁员优化扎堆,越到年底求职越困难。所以,不管在什么行业,最关键还是要有一技在手。像是这样的大龄职员被裁员,他们最担心的都是被裁员之后,能否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待遇与原先相同甚至更高的工作?我们来看具体评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岗位都会被取代掉,比如一些简单的行政管理或者会计整理就会被电脑和自动化所取代,我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可能会被替代的,在知识领域我们会被顶尖专家所超越,会被企业的智能知识管理或搜索引擎所击败导致失去了真正安身立命的竞争力。”“专利有最长期限,到期了就是公共财富。如果研发出来赚不到巨额收益,结果就是没人会去研发,倒退回封建经济时,大家只投入于收益稳定的垄断项目的时代。技术完全停滞,绝症永远是绝症。”“趋势这东西本来就不是有形之手能够控制的。何况饮鸩止渴的发展模式本来就应该预知如此结果,只不过是早晚之别,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思考通过有效的方式传递给身边的人,同时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协调大家做一个大项目,这个才是未来真正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千万不要被失业的挫折打垮,正常情况下,也就是能在几个月内找到相同待遇工作的情况下,被裁之后的生活应该不是太大问题,毕竟补偿金的正常用途就是拿来保障失业期间生活的。”对于裁员的问题,你们怎么看待呢?

赐之千金

某36岁博士面试,写2万字12页简历,HR吐槽:是不是书读的太多了

以前我们觉得一个人能上大学就很了不起了,因为当时大学招生并不多,人们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大学毕业之后工作是国家直接给分配的,而且大多数都是好单位,福利待遇也好。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本科生、研究生很多,好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说是压力大,竞争强。所以好多人选择去读博士。可是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一般说的四年毕业,可是大部分都是六七年,甚至八年的也不在少数。最近有一位面试官分享了自己招聘一名博士生的经历,他说这位面试者36岁才博士毕业,读了八年。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简历竟然写了十二页,足足有两万字左右。面试官说自己从事招聘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葩的事情,面对着这全是数学符号的简历他不由得发问:是不是所有人读书读太多了都会傻掉,尤其是像这种博士读了八年才毕业的?这一说不要紧,诸多网友却议论开来了。很大一部分网友都说这位面试者不懂就不要论说,网友们表示博士真的是很难毕业,能在八年内毕业就算是好的了,而且对于这位面试博士的简历自己看不懂就不要随便评论。好多读博士的研究生研究课题有难度,再加上遇到一个不太良善的导师,要毕业真的是比上天还难。一些好点的学校只是对于博士毕业需要发的文章可能好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还有网友表示可能这位博士写了这么多内容的简历,就是希望面试自己的是一个行内人,可以看懂自己的东西,看到自己的才能,从而重用自己。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一个博士在自己就读期间的经历的确是很丰富的,做实验、来实践,还有发论文。这么多的东西如果只写重要的也可以轻松达到两万字。真的是这位面试官自己的能力问题不够吗?也不一定,有很多做hr的网友表示简历就是要将自己的能力经历做简要的概括,而博士就读期间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对学术研究做简要概括,这位博士明显是有问题。不管怎样,面试官对于面试者最基本的尊重还是要有的,至于其简历和个人能力是否真的有问题,如果自己不懂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PS:读书读多了会变傻,可能好多人都会这样认为。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会不会是自己不懂那些读书多的人呢?对此,你们怎么看?

黄头发

51岁女博士有房有车,征婚条件只有一个,但却吓跑一众男人

文|文儿现代人思想开放,主张自主恋爱,婚配自由。不过,因为有的人生活圈子小,性格内向,工作忙等原因,没机会、没时间结交异性朋友,还是会选择传统的相亲结婚的方式,找亲朋好友介绍,或者到相亲市场看有没有合适的。上星期,我陪大龄未婚的表妹去公园的相亲角凑热闹,看见一个征婚牌子前站了很多人,走近一看,是一个69年的女博士的相亲公告牌,上面写着身高1.65m,未婚,有房有车,企业高管。她的征婚条件也不多,只有一个,就是“要求男方条件和自己一样”。也就是说,她想找一个和她学历一样,经济状况一样,婚姻状况一样的优质男性。很显然,这位女士的征婚条件看起来是不多,但是要求非常高,这让一众男人望而却步。当时,我听旁边的男人说“如果69年出生的男人,也具备这样的条件,肯定会找更年轻美貌的”还有的人说“这样的优质男人早就被别人挑走了吧”......这些男人语气的意思好像是在说“这年纪都到该换季清仓的时候,还端着架子,不愿意放低条件,活该单身”。传统相亲市场,对年轻女性更有利事后,我表妹提到这件事情,心里还是有些愤慨,她说现在有些人真的是目光短浅,博士生高学历,工作又好,还有房有车,结婚找对象想要一个条件一模一样的,这要求一点都不高啊。难道为了结婚,非要找一个样样都不如自己的,那结婚是为了图什么?图男人一穷二白,图男人靠老婆养?我理解表妹的愤怒,但是人到相亲市场上找对象就是这样,年轻的时候,有房有车,有学历,有文化,高工资,每一样都是加分项;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各种条件再优秀,光年龄大这一项,就会成为最大减分的项。因为,年龄大意味着生育功能下降,也意味着肉体不再年轻,身患疾病的几率大,世俗的人找对象,当然会更倾向找年轻一点的。所以,像前面提到的高学历,生活条件,事业基础好的女博士,其实根本不适合这样把自己投身于传统的相亲市场,因为只会承受很多质疑和戏谑的声音。高龄优质女性想要结婚,也不愿意降低择偶标准,找结婚对象就应该在自己的圈子里找,这样更容易找同等优秀的男性。不可否认的是,女人年龄越大,越优秀,择偶的面越窄。但是,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时间会让女人明确自己的心意,想要找到什么样的伴侣,少受世俗左右,同样也能够获得幸福。【话题讨论:你觉得优质高龄女性,应该通过什么渠道择偶?】

杲天不宜

这家51岁的全球500强企业 为何能帮助6位博士实现“追梦”人生?

【撰文/蓝科技】到今年为止美的“科技月”活动已经历时24年,这是对建国70周年最好的献礼。今年已经五十一岁的美的集团其实正少年,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业的一个象征。发轫于广东顺德,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在全球化中已为行业巨人之一,进入《财富》500强是对美的最好的诠释。(2016年,美的集团成为首个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家电企业)美的“科技月”不是新故事,但却在美的变迁中不断赋予新的故事。从产品创新到制度创新、从中国到全球、从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到全球化人才储备体系,他们的作用是彼此赋能的。而对于人才的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梯队建设,在美的从未改变。因为这是永远照亮美的的一盏明灯。让“追梦人”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他们勇于打破“金饭碗”而无悔于追随美的,这样的故事如同星火燎原,逐渐多了起来。(1991年,美的成为第一家引进博士的乡镇企业)从今天加入美的中央研究院的的六位博士,看美的集团人才体系的构建,似乎能看到美的集团未来触手可及。吸引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这是很多加入美的集团以后的博士生产生的共鸣。透过人才体系看美的,这正是美的集团成立五十一周年以来永续发展的DNA。身为世界500强企业,美的集团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人才驱动双轨并行,造就了今天不断强大的美的。美的集团2019年中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达到1537.70亿元,同比增长7.82%不仅连续4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更一路上涨至2019年的312位;在Brand Finance “2019全球最有价值的100大科技品牌”排名中,美的位列第27名;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美的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授权维持量超过5.2万件,连续四年家电行业全球第一。2018年,美的以“科技尽善,生活尽美”为愿景,以“联动人与万物,启迪美的世界”为使命,开启新一轮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升级,重构价值链、企业结构和企业文化,改善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价值。其实,美的以用户为中心、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中,人才是其持续壮大的DNA之一,而经过多年的人才体系构建,美的或将迎来人才红利。美的让他们的梦想照进现实中央研究院热学工程师刘和成,毕业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科研工作,但机缘巧合加入了美的。2016年是美的集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于刘和成个人而言,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美的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时,刘和成把目光转向了佛山美的集团。美的研发理念吸引了他——将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让生活变得更智能化、更美好的理念,与他的技术理想不谋而合,这是他加入美的的重要原因。去年AWE首次公开亮相的COLMO热水器系列产品,正是刘和成所在团队为解决传统热水器的用户痛点,从太阳能光热发电储能技术中汲取灵感,创新应用先进的相变材料,颠覆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开发了家电行业首款紧凑无死水无菌无垢的相变热水器。帮助有技术梦想的人实现理想和价值所在,以技术驱动生活变革,这是怀揣技术梦想的人都愿意加入美的核心。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美的集团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不断深化完善四级研发体系管理模式。中央研究院以博士为主导、院士为顾问、创新为核心,定位3-5年中长期共性技术研究及3-5年以上的基础研究、颠覆性研究;事业部定位1-2年的新品开发和2-3年个性技术研究。美的中央空调夏伦熹博士2011年加入美的。身为空调制冷业顶级专家的他是改革开放第一代留学生,参与过NASA项目,在美国特灵空调总部工作了20多年。但是夏伦熹以钱学森先生为榜样,心怀回国报效的热忱,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选择美的从头开始。在夏伦熹回归中国之前,中国制造在中低档的家用空调已赢得一席之地,但大型中央空调市场仍由国外品牌统治。尤其是离心压缩机的制造,都掌握在美国特灵、约克、开利、麦克维尔这四大企业手中,国内没有能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央空调企业。在夏伦熹的带领下,美的中央空调团队集中攻坚,自主研发出超高效双级压缩降膜离心式冷水机组,经专家鉴定,其能效COP7.1达到世界最高先进水平。博士生要什么,美的就给什么!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材料工程师杨翠霞被人称作多面女博士。80后的武汉大学博士杨翠霞就是美的材料团队最早的成员之一。她热爱自己的研究,对科技研发保持着数年如一日的专注。加入美的,她希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她喜欢研究,喜欢在实验室里享受着那份科学实验之美。材料研究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由于材料微观形态结构异常复杂,无法通过数字仿真等高精尖技术先行模拟、参数运算,必须扎扎实实地通过实验一次次摸索。日复一日的实验室工作,杨翠霞在美的一干就是4年多,并且乐在其中。“美的不鼓励加班,但只要工作计划中有需要,我会主动留下来完成。”她也不认为自己是特例。美的中央研究院流体力学工程师胡斯特过去从未想过,自己的技术研发梦想会最终在家电领域实现。作为一名90后的北大博士,胡斯特出身航空航天专业。毕业时,与许多技术人一样有过一段挣扎:“继续做技术,还是转行?”在美的面试并且了解到美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氛围、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高素质的团队合作,都是让研发创想迅速落地的“土壤”以后,他决定成为美的中央研究院一员。美的家用空调今年8月刚上市的东风系列空调,就是加入美的仅仅2年的胡斯特和他的团队的成果。和胡斯特经历相同的张良,在加入美的中央研究院以前在北京从事卫星研究。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的张良,似乎天然地有着航天航空的基因,这家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正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正当周围的人都以为张良这辈子都与航空航天结下不解之缘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想到他会来到广东加入美的。当初面试时,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看一眼实验室。中央研究院过硬的实验室设备“留住”了张良。因为,有实验室可以做很多事情。果不其然,张良在美的中央研究院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今,张良是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固体力学工程师。他参与了多个产品的降噪工作,其中一个项目的重要成果,就是借鉴导弹从潜艇中发射的降噪技术,让煮饭机器人可以安静烹饪。你只需要专注,美的便可以成全!美的中央研究不拘一格降人才。航空航天专业出身的郑志伟,2017年毕业时拿到了国内著名航天机构的录取通知。但他最终选择从北京来到北滘,加入了美的集团。刚开始研究微穿孔降噪技术时,领导曾有意让他接手其他项目。但郑志伟认为,微穿孔降噪技术对于用户的价值更大,值得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经过与领导的坦诚沟通后,他得以继续研究这项技术郑志伟团队的研究成果——微穿孔降噪技术首次出现在今年AWE亮相的COLMO煮饭机器人上。微穿孔降噪技术借鉴导弹从潜艇中发射的降噪技术,让煮饭机器人可以安静烹饪。从去年开始着手研究,到今年产品落地,并在5月获得国际领先技术鉴定,短短一年就能取得成果,郑志伟认为离不开中央研究院灵活、平等、开放的研发氛围。“在这里,只要你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就有充分的自由继续做。”这是郑志伟在美的工作以后出得的结论。从2014年至2018年,美的研发累计投入近300亿元,2018年更是接近10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首家研发投入近百亿的家电企业,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支持。美的创造的技术研究与创新平台不断从全球各地吸引优秀人才,进一步助力美的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实力。加大对人才以及科研的投入力度,不考虑短期利益,这一系列的做法都是一个修炼内功的过程,而这正是美的成为《财富》500强企业、不断创造历史的内核。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蓝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

赵同

他64岁官至副国级,海归博士,51岁当选院士,亲近土地,今年64岁

曾任中国农大生物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的武维华,是归国博士,51岁当选中科院院士,62岁官至副国级。今年64岁的他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公开资料显示,武维华,1956年9月生于山西临汾,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生物系,1991年获得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博士后研究。1994年9月起,他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农大生物学院院长、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等职。在植物生理学科研领域,武维华是大家公认的领军人物,他是一位“研究植物”的科学家,一直亲近土地。2007年,51岁的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武维华加入九三学社,后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大学术委员会主任。2017年12月7日,九三学社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武维华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他说,想挣钱不应该干科学家这个行当,国家重视人才,条件改善了,衣食无忧。“科学家还是要拼的,靠‘朝九晚五’是不行的,要到科学事业中找到成就感。”他建议,每个科学家一辈子要咬住一两个问题,持久地做下去。忙于评奖、评身份,并不能真正解决国家面临的科技难题。2018年3月起,62岁的他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兼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2020年9月18日,武维华来到九三学社的诞生地——重庆出席九三学社中央第二十七次科学座谈会。(图片来源网络)

相为

56岁妈妈考上博士:30岁后,你还有无数次翻身的机会

这几天被高考的消息刷屏了,很多人表示,高考那一刻就是人生知识的巅峰,高考以后就开始直线下滑。真的是这样吗?未必,前几日刷屏微博的一条新闻,就驳斥了这点。就在前两天,已经56岁的妈妈周亚松,收到了韩国大学院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还记得2015年的时候,51岁的她,本来已经在为退休生活做打算了,却突然决定要做个好榜样,陪同女儿一起考研。阴差阳错之下,她考上了,女儿却落榜了。随后一年,女儿再度备战,顺利上岸,成了妈妈的学妹。一时间,“妈妈学姐”的故事传为一段佳话。2019年,她硕士毕业,通过一年的努力,如今拿到了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激励不少网友。面对涌来的点赞,她谦虚地说道:“自己其实并不迷恋学历,而是认为学习是一件终身的职业。”不禁令人动容。没有稳定的年纪,只有稳定的能力。在这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业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学习,应当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前段时间,武汉一位61岁的万阿姨上了热搜。因为疫情期间被困在家,她在网上自学了160多门网课。从服装搭配,到葫芦丝教学,再到毛笔书画与中医学基础……她每天学习4-6小时,一天便能学完3-5门课。万阿姨说,通过自主学习,不仅让自己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稳定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鲁迅说:“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在那一次小长假里,61岁的万阿姨,刷了160多门网课,获得了一大堆荣誉证书,而20来岁的年轻人们,却刷了160多集网剧,收获了一身的赘肉。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银行。只有不断地往里面存东西,才能在关键时候拿出来派上用场。想起阿里巴巴曾以年薪40万发布的招聘广告,应聘者要求年龄60岁以上。据爆料,求职者中大专、本科的占一半,还有不少的硕士博士,甚至还有人是用双语申请的。阿里最终从3000多份简历中,筛选出了10位身怀绝技的大妈大爷:83岁的李奶奶,毕业于清华大学,退休后开始学电脑,自学了比特币、区块链、机器人……别看她年纪大,她可是名副其实的学霸。62岁的IT大爷,精通PS,还曾制作过H5手机动画,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大咖。还有71岁的广场舞KOL, 67岁的老作家,66岁的退休干部……她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学习,才是我们的终身事业。高尔基有句名言:“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学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人生像是一场马拉松,而我们的目标,应该永远是下一公里。你的学习力,是你最大的靠山有位作家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们偏偏处在一个尘土飞扬的生活之中。”前段时间,迪士尼公司突然宣布停止向10万员工支付薪水,一时间,大批人员将不得不面临失业的惨剧。那些曾给小朋友带去欢乐的“米老鼠”,如今一个个都处在了人生的低谷。时代抛弃你时,真的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便让大多数贪图安稳的人,都变得溃不成军。在《爱丽丝镜中奇缘》中,红皇后对爱丽丝说:“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地。”生物学家利·范·瓦伦,也借此提出了“红皇后假说”,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不进即是倒退,停滞便是灭亡。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只有持续稳定的能力。只有不断进步的能力,才是我们最大的靠山。股神巴菲特,他每天按时起床,会花大量时间阅读各种新闻和报纸,六十多年如一日,一日不读书,便觉人生无趣。他曾说过:“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让别人主导我。”只有不断学习与努力,才能在每一次的风云变幻之中,拥有自由选择的底气。而这底气,才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泰戈尔说:“命运的主宰者是自己,而自己的主宰者是意识。”培养好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主宰我们的人生。这个世界,正在偷偷奖励那些爱学习的人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说过:你学过的每样东西,都会在你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乔布斯曾讲过自己的故事。他在从里德学院退学以后,依旧在研究书法,还旁听了一位书法大师的字体课。很多人不解,你学那些枯燥的字体有什么用呢?其实,他也不知道,学这些,到底会带有什么实际用处。直到后来,设计第一台MAC电脑时,他曾经对字体的痴迷研究,才派终于上了用场。而他亲自参与设计的个性化字体,也成为了苹果电脑的主要卖点之一。乔布斯说:“如果我不曾学习这些字体,或许Mac电脑就不会有多种字体。看似没有价值的学习,10年后回头看,所学的内容却影响了我的一生。”那些看似无用的努力,都将在某一天派上用场。我们曾经的废寝忘食,都会化作未来的运气。在我们的每一次拼命之中,命运轨迹都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但行耕耘,莫问前程。你只管悄悄拔尖,然后放下心来努力,这个世界,也正在偷偷地奖励着你。写在最后:正如文章开头的56岁“妈妈学姐”一样,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晚的只是开始的勇气。《终身学习》一书中就指出:“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停止成长,不再进步。为此,我们需要终身学习,保持终身成长!”具体怎么去做呢?首先,你要具备成长型思维。《终身成长》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2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总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如果你想告别迷茫、焦虑、恐惧,每天晚上都在带着满足感睡着,每天清晨都带着希望醒来,那你就要逼自己养成“成长型思维”。其次,你要主动投身在那些“你真正能影响到的事情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把人们一天接触到的事分为影响圈和关注圈。除去我们没兴趣、不关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处在我们的关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就是影响圈。积极主动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长此以往,他们的影响圈会逐渐扩大。消极者过于关注无法改变的部分,则容易产生消极能量,使影响圈不断缩小。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投身于影响圈,而非关注圈。还想了解更多如何更好的成长,欢迎收听读书君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籍《终生成长》。如果没能天赋异禀,那就祝我们,人日拱一卒,大器晚成。

天君

博士求职要价5000元仍被灭灯离场

最近天津卫视综艺节目《非你莫属》,再一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在节目中一个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竟然来节目现场求职,而且只要月薪5000,更让人吃惊的是,最后也并没有被录取而是自己黯然离场。节目现场咱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该博士的现场表现,表现的确实也是差强人意,对于几位面试官的提问可谓一问三不知,竟然连自己生活附近街道名称也说不出,最后主持人也以职场双向选择的官方话,结束了这一轮面试。对于小编来说,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深刻的。近些年来,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谁谁是大学生,毕业以后在家没工作,靠着父母挣钱养活”。“月薪三千,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吧,我们这些技术工工艺最低都是5000起”等这也引发了社会的一些舆论是不是读书没啥用了,大学毕业生工资,还不如工地上搬砖挣钱多。对于这些现象,小编感觉很大程度上跟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有关。其实教育和工作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的,但是很多家长,还存在着以前国家包分配时候的思维,多读书出来就有好工作。对于现在的教育,很多家乡是处于懵懂的状态的。比如,还在初中毕业后成绩并不好,想尽办法,哪怕花10万,20万也要送去高中,明明孩子就不想读书,为什么就不能送去一些职业中专高校,学一项技术,实现专业对口呢?很多家长不理解,其实从国家对于中专支持力度上看,就可以知道,我们缺不缺这些理论性,科研性的人才,实际是不缺的,现在国家每年研究生毕业人数都将近70万,本科更不用说了,我们缺的是那种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强的技工。有的高级技工月薪5万,都招不到人。而那些大学毕业生,可能你是从所谓的一本大学本科毕业,但是你没技术,学历又比不上研究生,所以工作很难找,在此期间就更不用说那些被这些压力压成学习机器的一些学生了。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正确认识教育和工作之间的关系,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符合社会要求,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才是最有意义的。

命行天下

211大学博士生,求职经历却很坎坷,就算有学历,也难逃性别歧视

六月一过,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很多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他们的身份完成了一大转变。学生时代的多数时光是无忧无虑的,只需要保证自己的成绩合格,处理好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即可。但是进入社会之后,烦心事似乎一下多了起来,身上的责任压力也接憧而至。毕业之后的学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找工作问题。如今的求职场上,国家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学历方面,隐形的门槛之外,还有很多要求让刚毕业的学生感到猝不及防。以往人们觉得只要学历足够高,工作就会追着自己跑。但是随着我身边的一些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些求职经历之后,也逐渐让我意识到这种想法似乎并不正确。我的朋友小李去年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作为一个女博士,小李今年已经28岁了,很多朋友在这个年龄段已经结婚生子了,但是小李却一直对学术有着极高的追求,并不想那么早结婚。一直到博士毕业后,小李还没有谈男朋友,周围的朋友和她的家人都替她感到着急。因为小李对学术比较感兴趣,在读博和读研期间都没有想着到外面的企业找实习,而是一直待在学校做研究。但是小李的专业比较特殊,加上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因此小李不想到高校当老师。小李原本想着自己作为一个211大学的博士,学历一定满足了各大企业的条件,找工作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可是在找工作过程中,却让她意识到现实的残酷。首先,小李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并不想找离家太远的工作。小李从大学阶段一直到博士毕业所读的学校都是她所在省份的一所高校,因此,博士毕业的她想就近找一份工作安定下来。可是她所读的专业在当地可选择的公司和岗位是非常有限的,并没有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机会那么多。但作为一个女生,小李想以安稳为主,所以也并不在乎未来的发展问题。但是真正求职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的选择空间的确太小,周围很多同时毕业的同学选择到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闯荡,很轻易的就拿到了offer。其次,小李在求职的过程中,也见识到了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在面试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小李刚到面试点就被单独分在了一个房间中。结束之后才发现,这家公司将男员工和女员工分开面试。而在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也会问到小李是否可以接受出差安排,以及小李的婚姻状况。在小李谈到自己并没有结婚的时候,面试官直接来了一句:你的学历很符合我们的要求,但一些方面的条件并不满足我们公司的要求。而最终顺利拿到这家公司offer的员工多数都是男性,有一位女性在博士阶段就已经结婚生子了。因为小李没有结婚,公司考虑到如果小李被录取进入公司工作,工作可能没几个月就要结婚生子,会影响正常工作。公司本来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招聘人才时会把这些问题都考虑在其中,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公司自然会招聘男同事。最后,小李发现自己的每一场面试中同自己竞争的对手和自己的条件都差不多,甚至有很多985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很多博士生无论在本科阶段还是在硕士阶段,都有几段含金量比较高的实习经历。在找工作之前,小李原本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是随着面试次数的增加,反而让小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女博士这个身份在某些时候的确比较尴尬,小李的家人再给小李介绍男朋友的时候,对方一听到小李的年龄和学历就开始退缩了。什么时候开始,女博士这一词不再是一个褒义词,反而别人一提到女博士给人的感觉就是高学历,强势,剩女的代名词。学历原本应该是加分项,但很多男性觉得自己的学历实在是配不上小李,哪怕谈恋爱之后可能也会觉得有压力。所以在相亲市场上,小李也经常遭到别人的拒绝。当然并不是每一位博士毕业生都会面临和小李同样的遭遇,这样的经历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你身边的博士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是否顺利呢?

国际歌

985博士吐槽:求职被卡第一学历,工作难找,无奈又心酸!

有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明确提出,本科学历必须是985或者是211,很多名校的硕士和博士就是因为这第一学历不够而没能得到心仪的工作。有一位上海交大的博士毕业后找工作,却迟迟找不到,很多企业都说要卡第一学历,为此他很郁闷,难道自己的努力就白费了,如果早知道第一学历这么重要就去复读了。为什么企业会卡第一学历呢?大家都知道也有亲身感受到,上学这么多年,这么多次考试,最公平的就是高考,高考是真正能检验一个人的学习成果的,博士和硕士的招录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同样的博士和硕士,水平参差不齐,说服力不够强。有很多企业确实看重第一学历,这些企业本身就很强,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刷人,就会跟风也这么规定,其实并不是第一学历有多么重要。有的岗位是需要本科学历就可以了,公司要求是985或者211是对本科生的筛选,这个岗位根本就不需要硕士或者是博士,是的,博士硕士也行,但是要付出更多的工资和待遇,这加大公司的成本支出,没有必要。有的公司对于这种很厉害的博士,感觉有点把握不住,博士的理论功底很强,但是要求也高,公司的博士不多,辛苦培养了博士,最后很有可能博士会跳槽,与其最后留不住人,就在最开始的时候找个理由不招就好了。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有着学历的拼搏奋斗史,迷途身边就有这种不断努力的人,中专、专升本、双非研究生、211博士,最终实现学历的逆袭,这样的人可能高考的时候考的不够好,但是自身能力还是在慢慢提高的,以第一学历论英雄的合理性因人而异。不同的企业肯定是有不同要求的,这也是企业的特点,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就要拿自己最长处来找工作,看看哪个企业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的企业才是适合自己的,博士和硕士肯定具有含金量的,不然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考,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