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寒门博士40岁才毕业:这样读书改变命运值不值?良能

寒门博士40岁才毕业:这样读书改变命运值不值?

穷人读博士,毕业就40岁了,虽然改变了命运,是否值得?只要改变了命运,没有什么不值得,40岁博士毕业,是40岁面临下岗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可比的吗?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一点也不夸张。当然,40岁博士毕业,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在40岁上博士毕业,一般都是在职读博的人,全日制读博,博士毕业没有这么晚,要提前十年,在30岁左右也就戴上博士帽了。不管哪一种情况,都是读书改变了命运,不仅仅是职业上的经济上的和地位上的改变,更是人生观念上的改变,没有读过书的人,又如何能理解博士的人生呢?著名作家王蒙一行去西部农村采风,在一个农家就餐。饭菜上桌后,苍蝇到处飞。作家一行都没有了食欲,表现出对苍蝇的厌恶。女主人是个家庭农妇,看到这个情景,她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苍蝇又吃不了多少,看你们计较的”。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就是人生观念的差异。当然,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早就没有这样意识的农妇了。不过,40岁博士毕业,如果不是在职读博的话,笔者觉得也是有点问题的,排除多次延期毕业的情况,即使是很顺利的,也要30多岁博士毕业。这个年龄还是有点大了,这就涉及到了学制的问题。笔者觉得,现在的学制有点长了,当年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学制要缩短,而且,实实在在缩短了,小学到高中只有九年,把人生最好的时间放到社会实践上,放到工作上,这样对社会会有更大更多的贡献。作家莫言曾经有个关于学制缩短的提案,内容是取消中小学的界定,实行10年一贯制,初考、中考都取消,小学一直到高中共10年,毕业参加高考,学制缩短2年,我觉得很合理,缩短了学制,也解决了一直减不了的课业负担。但是,不管怎么说,博士毕业,改变了命运,一定是值得的!对于这个问题,友友们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拉回文章开头,点击“关注”,欢迎评论留言,跟大家一起交流。

浪男队

40岁博士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偷别人便当吃,说出实情后令人感慨!

毕业季马上来临,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随之慢慢浮现,家长们每天辛苦劳作,悉心“灌溉”,为的是能够有个好的结果,找到好的工作,有个美好的前程,让自己老有所养,病有所依,但随着高学历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毕业后要找好的工作基本很难,甚至找不到工作,博士毕业生亦是如此,击碎了不少家庭的美好梦想,特别那些指望着上大学、读博改变命运的农村家庭,更是万念俱灰。近日,一位网友发博文称,一位40岁的男子在他的摩托车上偷了自己便当,被他当场喝住,询问之下,男子竟拥有博士学位,可求职之路处处碰壁,无奈,饥寒交迫只能偷便当吃,令该网友感慨万分,遂将便当送给男子,让不少网友直呼感动。据了解,网友张某(化名)近日下班回家路上打了个便当,去往某超市买些日用品,便将便当挂于摩托车上,就冲入超市,买好东西从超市走出时,却看到一男子正在他摩托车上摆弄着他的便当。张某立即将男子喝住,男子看到后立即放下便当,转身就走。张某车上确放了些值钱的东西的,于是立即上前查看是否有东西丢失,但其他东西均原封不动的放着,仅便当袋子有些褶皱,便将男子叫住,可曾想,对方转过身后却平静的说“要报警就报吧,我不会跑的”。张某见男子脸色憔悴,便猜想是否是男子饿虫入脑,起了盗心,便将便当送给了男子,男子当即愣住,连声道谢,鞠了个躬,打开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张某见男子相貌堂堂,彬彬有礼,就尝试不触犯男子自尊的方式下与男子闲谈起来。于是男子开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原来男子从小到大直到博士,一直处在父母高压下,除了读书就是读书,基本没时间去干别的事情,如今40老几了,虽有博士文凭,可全身无一技之长,毕业后根本找不到好的工作,最后选择以卖苦力为生,却苦于身体柔弱,在一次做苦力时闪到了腰,脚也摔伤了,在求职之路上更是雪上加霜,无奈肚子饿时便找别人的便当吃,由于已有几次作案盗便当的前科,不敢回家见父母,父母对自己也很失望,一回家就啰嗦个不停,每次见面都不欢而散。吃完便当,谈话也告了一个段落,男子再一次鞠了个躬,连连感谢,一瘸一拐的离开,张某感慨万分,不知男子下一个便当会在哪里,会不会被人抓了再次送往警局,希望他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八道君认为,其实男子的问题并不能全部怪父母从小的巨大压力,毕竟男子在读大学以后就基本成年,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本能,为成年前可以怪父母的不当教育,但大学了、甚至博士了就应该自己学会修正本能,进一步加强自己,学习各方面技能,只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每一天都在进步,立足于这个社会是没有问题的。40岁其实一点都不晚!图片素材源于网络,有本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阿爸

名校40岁博士年入8万,“科研民工”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文|辣评妹近日,贵州省疾控中心一位人大代表,在谈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的时候讲到了一个事。他们单位的一位复旦大学毕业的博士,40岁,已经是副主任医师职称,全年年薪为8.2万元。去年,这位博士辞职去了深圳,谋求更高薪水的工作。一个名校毕业的40岁博士年入仅为8万元,这多少让人有点诧异,这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收入真的这么低吗?“科研民工”的生存现状工资低,收入少,生活压力大其实,在中西部地区,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据笔者所了解,一个副教授职称的博士在中西部省份每月工资也只有5000多元,再加上各种绩效、津贴在内,一个月大概7000块。这样算下来,一年收入8.2万在相对贫困的贵州省也是正常的。但对于一个40岁的博士来说,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生活压力大,这么少的薪水显然会让人捉襟见肘。评职称难,工作压力大有人说,在高校里面工作,一年休息几个月的假期,一星期就上那么几节课,工作那么轻松,工资少也是正常的。可是,笔者要说的是,他们真的不理解高校教师的工作。尽管工资不高,但是他们的科研压力却很大,职称难评,论文难发,是现在科研人员的普遍面对的难题。为了出成果,拼命地做实验、写论文。尽管他们实际上课时间有限,但是他们的付出都是在课下的。所以,笔者认识一个在211高校做教授的老师,在一次聊天的时候,戏称自己就是“科研民工”,平常做的就是体力活。其实,说做科研是体力活,还真不假,不要以为他们做的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就是动脑筋,一次次的实验、跑数据、查文献到深夜,没有一定的体力条件身体还真是扛不住。以上就是现在这些“科研民工”的生存现状,名校毕业的博士年薪8万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科研民工”的生存现状让人担忧!“科研民工”的生存现状让人担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就是在文初那位人大代表所提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的问题。尽管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各地的基本工资是差不多的,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各地在员工津贴、绩效等工资方面的巨大差异。在北上广深一个博士收入几十万是很正常的的事情,但是在中西部地区,拿到10万就很难。其次,科研领域人才流失问题。做科研,压力大,收入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和用人单位是双向选择,当这些博士们自认为所获得报酬和自身能力不匹配的时候,跳槽走人也就在所难免。而科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源泉。当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做科研的时候,创新从哪里来?这是一个让人忧心的问题。最后,科研人员的生存现状促使了“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曾经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就是读书无用论。当读了那么多年书,发现自己还不如初中毕业的发小生活过得好的时候,是否会感叹读书无用。当所获得回报和读书的付出不相匹配的时候,是不是会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读书。当年轻人都觉得读书无用,都选择不再读书的时候,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讲,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情。小结:做科研者自嘲为“科研民工”说明了一个事实:辛苦,但是回报低。而这种说法也并不夸张,确实是很多科研人员的生存现状。这种现状让人担忧,毕竟,科研是创新之源,这个社会不能亏待了这些在未知领域探索的人。本文由百家号“辣评社会”原创首发,请尊重作者权益。/完/

阿屯

40岁复旦博士年收入仅8.2万,读书真的无用了吗?

文|社评妹日前,贵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何琳在人代会上提出的“稳定疾控队伍”的提案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提案中提到她们单位2018年流失的一位复旦大学毕业的博士 ,后来辞职去了深圳。原因就是收入太低,一个40岁的名校博士,副主任医师,2017年全年收入仅8.2万元。年收入8.2万,在当今社会如果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可能也就是一个不拖人均工资后腿的水平。而一个40岁的名校博士,拿这么点收入确实让人有点意外。但是,这就是一个事实。除了北上广深经济发达地区,在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博士收入确实也就是这个水平。并且,诚如何琳所言,低收入已经造成了大量中西部人才的流失,这已经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人才流失是政策制定者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可能关心的是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读书真的无用了吗?在改革开放初期,流行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就是一种读书无用。时至今日,这种论调似乎有点开始甚嚣尘上。有人会说“读书读到40岁,读到了博士水平,头发都读秃了,不也就那那么一点钱吗?”有些父母会说“都那么多书干嘛,现在也没有铁饭碗了,书读完了还不是一样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去打工挣钱“。这样的说法很流行,可是社评妹并不敢苟同,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金钱从来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一个人的价值有多大,金钱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最重要的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如果只用金钱衡量价值的话,那那些科学家们的价值岂不是连明星们的价值大都没有。屠呦呦女士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她才获得了多少钱?恐怕比不上一线明星拍一部电视剧的片酬!所以,那些读书无用论的鼓吹者,把价值等同于金钱,本身就是价值观出了问题。第二,除了金钱,还有一种更重要的追求是”被尊重“一个千万富翁,不一定有人尊重。甚至,如果他的那些钱是用损害社会的行为得来的话,还会受到公众的唾骂。比如那些不惜牺牲社会自然环境为代价,攫取利润的人。相反,有些没钱人,比如媒体报道的捡破烂为生,却偷偷资助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大爷,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为什么,因为有些人无论有多少钱,都是为了自己,而有些人虽然没有多少钱,却还一心想着别人,想着社会。第三,一个人的职业不能只看挣钱的多少,更要看身份和地位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市场自由、商业充分发展的社会,有很多挣钱的门路和途径。但一个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能仅仅看收入和金钱,还要看身份和社会地位。比如一个博士毕业的大学老师,收入没有在大学校门口卖煎饼、奶茶的收入高,这是非常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你让一个大学老师放弃工作去卖煎饼,他愿意吗?肯定是不愿意的。因为卖煎饼给不了他身份、地位和成就感。因为煎饼谁都可以卖,但大学老师不是谁都能做,大学老师需要学历和专业素养。最后,赚钱不应该是读书的目的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名言警句向我们阐述着读书的重要性,比如:“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等等。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那个伟大的哲人说”读书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这样的话。所以,读书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明事理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趣的灵魂。小结:40岁复旦博士年收入仅8.2万,确实能够说明一种现象,说明我们应该在如何重视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下更多的功夫,但是,并不足以说明读书无用,因为读书的目的从来就不是赚钱,以挣钱的多少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也有失偏颇。本文由百家号“辣社评”原创首发,请尊重作者权益。/完/

老伴儿

40岁名校博士年入8.2万!市场经济下不花钱,拿什么留住人才?

文|网评妹当前,大家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企业和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北上广深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密不可分。而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也和人才匮乏有关。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收入低,在人才匮乏的同时,人才又在不断流失,这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40岁名校博士年入8.2万,离职!对于这种现状,日前西部省份贵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何琳在人代会上的提案中提到了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她们单位2018年流失了一位复旦大学毕业的博士 ,当时离职的主要原因就是收入太低,一个40岁,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的名校博士,全年收入仅为8.2万元。后来他去了深圳工作,工资翻了几番。市场经济环境下,金钱不是衡量价值的全部,但绝对是主要标准。或许,有人会觉得读书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应该这么做。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摆在那里,我们又不能苛责他们太多。毕竟,辛辛苦苦读书出来,谁不想凭自己的才干赚更多的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更何况,对于现代都市中生活的每一个人来说,面对着房贷、孩子教育、老人赡养等一系列的压力,谁又能禁得起金钱的诱惑。更何况,商品价值决定商品价格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规律。在劳动力市场,如果我们把一个人当作产品的话,那一个人的收入事实上就反应了其价值的高低。所以,一个价值很高的人,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收入(价格),对于这个人来讲,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牺牲,更为重要的是自身价值得不到重视之后心理上的不平衡。自己读了那么多书,看着大学校门口卖煎饼果子的都要比自己收入高很多,看着别人买车买房,而自己什么都买不起。那种付出和回报的严重失衡会让这些高素质“人才”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进而跳槽走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当地财政给不了那么多钱。我们知道,全国各地编制内的职工,财政工资部分都是差不多的,而绩效、津贴等其它收入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相差悬殊。那么,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拿不出钱,如何留住人才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事业留人在实在拿不出钱留人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靠事业留人。毕竟,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身上都肩负着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使命感,都想做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怎么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发展事业的平台,让他们看得到曙光,觉得工作有奔头。第二,感情留人对于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上,组织也应当给予其充分的关爱,让他们体会到组织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培养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和使命感,对工作的热情和感情。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让一个人觉得离不开他的时候,让他感受到知遇之恩的时候,他定会投桃报李。最后,待遇留人最终,我们还是会说到“金钱”的话题,因为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以为读书人就不爱钱。尽管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很重要,但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激励因素依然是金钱。可是问题来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来就没有更多的钱去留人,怎么办?这就需要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上给予扶持,努力减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小结:40岁复旦博士年收入仅8.2万,因收入太低而离职。这在当前社会中已经不是个案,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因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本身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高素质人才都往经济发达地区跑,那么,只会带来一种后果,那就是富的地方越富,穷的地方越穷,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需要靠事业、感情留人,更需要在金钱上下血本,才能够引进、留住更多的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本文由百家号“社会网评”原创首发,请尊重作者权益。/完/

吞吞吐吐

优秀人才留不住,复旦40岁博士年收入8.2万元,网友:不如本科生

当前我们很多人都在说,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跑到了国外,我们在指责他们不爱国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做呢,相信所有的人都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乡,因为是自己熟悉的一切,而最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待遇问题。近日,贵州省的一个人大代表就说起了这样一个事情,一个复旦大学毕业的博士生,一年的工资只有8.2万,于是他选择了离开。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起这样的事情了,从2010年开始有200多人选择辞职,或者跑到北上广深或者出国。为什么很多名校毕业生都选择出国这几年名校毕业生出国的话题已经司空见惯了,而且有消息传出目前清华大学的留学比例高达60%,而其中又有30%的人选择留在了国外。而另外一个消息就是光美国硅谷地区近十年了已经吸纳了30多万华人。目前这一部人待遇非常高,他们不光在学校里面任教,拥有独立的实验室,甚至还有部分是外国一些科技公司的顾问,如果能够辞职学校的职务加入外面公司的话年薪都是百万以上。所有这些环境都非常适合做研究,美国不仅提供先进的设备仪器,更是有大把资金支持。而最好的一个政策就是美国的移民政策优先对这些高科技人才开放,只要达到条件就是各种福利待遇和政策诱惑让你加入。国内氛围不适合做研究很多博士生读完博士就差不多已经接近30岁了,这个时候很多人出来工作几年之后就不得不考虑待遇方面的一些问题了,如果待了几年之后发现生活没有一点起色,这个时候他肯定会觉得自己读这么多书都是白费的。就像这个复旦大学的博士,工作几年之后发现工资之后8.2万,如果在把一些保险等排除的话到手就只有5-6万了,甚至他的工资还不如一个刚出来的本科生,而这个时候他也需要考虑买房结婚生孩子的问题了。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40岁的博士还只是一个副主任医师,这样的职称即便是很多一般医院的研究生都可以做到。这些研究型的人才只适合埋头做研究,不适合跟人打交道,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受到领导的重视,即便是有职称方面的名额,也很难轮到他们。再这样的氛围之下他们是很难做出成绩的。是博士生多了,还是其他原因当然这不只是个例,还有很多地方的博士生工资比这个工资水平也高不了多少,那么为什么现在博士生越来越不吃香了。实际上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博士生比列也是越来越高了,每个学校都开始扩招博士生,导致申请博士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而且部分博士生为了逃避工作和社会压力也选择继续读书,我国目前博士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2万。但是数量在增长的同时质量方面的增长不高,特别是一些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部分博士生的学术论文都有抄袭的嫌疑,这几年来已经爆出不少这一类的新闻了。所以博士生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要重视自己学术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和单位也要给博士创造研究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当他们的特长发挥出来之后,对于的待遇和职称就也应该跟上,不然的话这些博士生就算是浪费了自己的才华。通过整个大环境的变化让更多的博士生愿意进行科学研究,愿意待在国内发展。

两天半

博士一般多少岁毕业?30岁才博士毕业是不是太大了?

我们国家的博士平均毕业年龄是33.17岁,30岁博士毕业,这个年纪很正常的。我们可以简单的做一下计算,18岁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大学四年毕业之后是22岁,读研究生需要三年,研究生毕业是25岁,博士又读五年,毕业刚好是30岁。能够30岁毕业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了,说明你在上学的过程中没有留过级,高考没有复读,考研没有二战,博士没有延期。之所以有人26、27岁就博士毕业,推测可能是硕博连读或者直博,也有可能是硕士期间只读了两年,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就2年。正常博士毕业本来就应该在30岁左右,那么为什么平均博士毕业年龄是33.17岁呢?推测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博士延期现在我们国家的博士培养采取的是“导师制”,博士要读几年因人而异,北大要求是四年,一般是在三到五年,最长可以七到八年。我们国家的博士延期率已经达到了65%,这也就意味着能正常毕业的是少数,大部分博士都要延期。博士延期有自身的原因,比如博士毕业要求必须发表多少篇论文,发不出来那么就没办法毕业。其次还有导师的原因,许多博士延期是因为课题没有结题,导师不放人。二.工作后读博士往前推20年,大学生都非常吃香,研究生可以直接到高校教学。但是在今天大学生已经遍地走了,想要进入一本的高校当老师没有博士学位是不可能,早期有一批人硕士毕业就出来工作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评价指标的改变,发现硕士学位远远不能满足工作上的要求,受到学历限制,有不少硕士生在工作几年后又重新回来读博士,30岁40岁的都很常见。其实大龄博士往往也有自己的苦衷,除了要承担家庭的压力外,还会有找工作的压力,到了30岁的年纪,许多博士都已经成家立业。而博士期间没有工作,只靠国家的一点补助,远远没办法负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不仅如此,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处处受限制,比如高校招聘青年教师就要求博士毕业,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如今不少博士毕业想要留高校,还会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否则想要留在高校基本上没有可能。总之,30岁博士毕业是一个很正常的年龄,不管是你以后想去企业工作,还是想留高校,年龄都不会成为限制你的因素。

黑白夜

40岁复旦博士年收入仅8.2万?网友:复旦博士这点年薪?

在我们众人的心中,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学历就代表了收入,因为学历高,相对来说能找到薪资待遇较高的工作。只是,凡是都有个意外。一、《复旦毕业40岁博士年收入仅8.2万元,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疾控纳入公务员管理》的写一篇文章引起了网友的高度关注和热议。40岁复旦博士年收入仅8.2万?网友难以置信:复旦博士这点年薪?这点年薪与其学历完全不搭啊!这愚人节开玩笑的吗?网友确实难以置信!但是,事实却是如此。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何琳副所长提及到的事实。何琳副所长已经连续三年提交了关于“稳定疾控人才队伍”的提案。何琳副所长指出,近十年疾控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就近几年已经流失了200多人,包括很多博士都走了。举个例子说,贵州省疾控中心在2018年流失了一个复旦大学的博士,这名博士是40岁的副主任医师,而在2017年全年的收入只有8.2万元,这名博士最终去了深圳。二、疾控中心人才流失并不是个例。也许,有网友回称,这是个案吧?其实不然。疾控中心人才为何流失如此严重?一句话就是薪资待遇低!据专家介绍,相对于同级医院系统,甚至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很多省市疾控中心人员待遇比他们都要低。举个例子,2018年,上海市疾控中心人员的工资收入还不到三级医院医生平均工资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见,疾控人才流失也不足为奇了。三、其实,不仅仅是疾控人才,就算是教师这一行业,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在外行人看来,教师工作轻松,待遇又不错。其实,只有教师懂得自己的心酸。大城市教师的工资自然不会低,但是小地方的待遇却低得很。尤其在那些不入流的城市,没有乡村补贴,辛辛苦苦领到手的工资就是三千来块,别说小康,基本温饱都是省吃俭用的,所以,有能力的能走都走到大城市教书了。40岁复旦博士年收入仅8.2万?这也不足为奇。希望能提高这些疾控人才的待遇,教师的待遇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大夫曰

复旦40岁博士年收入仅8.2万!疾控中心人才流失的背后原因

文|俏俏近日,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是个重要的日子,而就在这些日子里,有一篇《复旦毕业40岁博士年收入仅8.2万元,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疾控纳入公务员管理》刷爆了网络。而这篇文章的背后,说的就是这些年来,关于疾控中心人才流失的原因。疾控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面对这么重要的部门,为何存在人才大量流失的原因呢?经过调查得知,“我们2018年流失的一个博士,上海复旦大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毕业,现在已经到深圳去了。作为40岁的副主任医师,2017年全年的收入只有8.2万元。”也许很多人会说,留不住的人才,始终留不住,可是从这里给出的情况可以看出来,在现代生活压力如此巨大的上海大都市,一个40岁的复旦博士年收入仅8.2万元,确实有点少了。搞科学研究也好,热爱本职工作也罢,在这一切的前提是,人必须得活下去,而活下去的基本条件,就是有钱。现在物价、房价都上涨和高不可攀的情况下,一个只拿着8.2万年收入的博士,在上海生活养自己都困难,更何况别人也有家人孩子的。而就在疾控中心,这样的事情,并非是个例,之所以人才流失,并非是大家都爱钱,而是人家博士也是人,也是要养家糊口的。据资料表明:2010年后,疾控人才队伍就在不断地流失,这几年流失的大概有200多人。看到这个数据,真的很心痛。“为什么?这个待遇的问题是最严重的,因为整个疾控中心在医疗卫生里面已经边缘化了,一些老百姓的话来讲成扶贫对象了。”没想到问题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了,这个情况应该早就提出来才对啊。网友们看到后,也纷纷给出了建议:@网友飘飘欲仙:可以从调整防疫津贴,要有可操作性的方式开始。@拉拉队员:疾控中心人员的稳定参照广东省对公共卫生这块的改革,把疾控纳入公务员的管理,它从工资待遇还有职业发展方面能够有所提高,希望能够先兑现,一步一步再走。@我是中国人:这样的事情应该在两会中提出来,要不然又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了。不要觉得这个被提议出来的就是个例,这个全国的疾控中心人才流失,几乎涉及到全国了。为此在5月20号,《瞭望》专刊援引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的话:他们学校曾经进行过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包括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只有一半,研究生毕业后会有5~6成从事本专业,三年后这一比例仅剩4成左右。最后何纳还说,很多省市的疾控人员待遇都不如同级的医院,甚至低于社区服务中心人员。比如上海市疾控中心人才的工资待遇就不到三级医院医生收入的一半。这个情况一说出来,大家都对提高疾控中心人才待遇纷纷表示支持,至于这个最终结果如何,还得等待最新消息,而且是一个过程,并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能够落实到位。都说“马无夜草不肥”,那么对于如此重要的疾控人才,我们在待遇上提高也是理所应当的。就算是正常的平民老百姓,想让他安心的工作,积极地投入科研,没有后顾之忧,才是最好的选择。这件事情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在针对高科技人才方面,希望给予符合他们身份和地位的尊重和待遇。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我是@俏妈育儿心经,专注于育儿经验的干货分享和观点碰撞,期待你的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欢迎联系删除】

红孩儿

复旦40岁博士年收入仅8.2万?网友不敢相信:读书还有用吗?

近日,一则有关博士年薪的新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一次不是有着让人惊叹的高收入,反倒是让人惊讶不已的低工资。新闻中提高“我们2018年流失了一个博士,上海复旦大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毕业,现在已经到深圳去了。作为40岁的副主任医师,2017年全年的收入只有8.2万元”。不妨来捕捉几个关键词,“复旦大学博士”、“40岁”、“副主任医师”、“全年收入8.2万”,首先复旦大学的博士,这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文凭了,不仅学历高,而且是国内的顶尖名校,其次年龄达到了40岁,说明人到中年,按照这个年龄来算,算得上是毕业比较早的博士了,含金量显得更加高,再加上还是副主任医师,也算是有着一官半职了,可是2017年全年的收入却只有8.2万元。人到中年的博士人才,在大家眼中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基本上都应该是拿着年薪几十万的高收入群体了。因此,有不少网友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都表示不敢相信,但这是真实事件,应该还只是被曝光的博士低收入群体的一个缩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工作多年高学历人才收入却不匹配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与所学的专业有关不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所学的专业不同,受社会重视的程度,被社会需求的力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专业所具备的含金量也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当下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毕业后的年薪都是相当高的,但是像材料、化学这类时下比较冷门的专业薪酬却是相对较低的。第二:与所在的行业有关不论是何种学历,薪酬的多少都与所处的行业是息息相关的,像金融、互联网等高薪行业员工所挣取的工资自然也是很高的,而在一些低薪行业收入则比较少。第三:待遇提升较慢的单位这位40岁的复旦大学博士,已经副主任医师,可是年收入却仅仅只有8.2万元,这说明了他所在的单位待遇提升较慢。网友:读书还有用吗?看到复旦大学博士这样的年薪,不少网友产生了怀疑“读书还有用吗?”,确实在这个例子面前,如果还义正言辞地向他们说读书是有用的,可能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因此,尽管是在学历贬值的今天,依然不能够亏待了博士人才,他们的待遇所折射出来的就是千千万万 学子求学的动力所在。提升人才的待遇,才能让他们安心于自己的岗位,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来。你身边有博士生拿着低收入的吗?你认为博士生年薪8.2万属于正常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