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虽说学无止境,但是很多人毕业之后都很难再有决心重返校园,因为那真的需要很强的意志力。不过不管在哪个圈子中,都有意志力超强和上进心超强的人。在娱乐圈中,今年有两个新生格外引人瞩目。一位就是以47岁高龄考上北大的马浚伟。不过虽然已经47岁了,但是马浚伟还是一脸的青春气息,朝气蓬勃,让人佩服不已。得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马浚伟本人也非常开心。为了给自己仪式感,马浚伟还特意准备了一套西装,准备开学当天穿。不仅如此,马浚伟还准备了新书包和笔记本,还表示在学校里面自己会骑自行车,力求贴近校园生活。可以看出来马浚伟真的很开心。其实除了考上北大这件事很励志,马浚伟平时分享的生活也可以成为大家的榜样。他不仅关爱小动物,经常和他们玩耍。还经常去看望一些老人,和老人也非常亲近。而他的新节目更是宣传人人平等,关爱每一个群体。非常有意义,这样的马浚伟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偶像。而第二位就是今年34岁的王珞丹。平时了解王珞丹的人就会知道,她会的才艺很多,也很放的开,想做的事情会竭尽全力的做好。因为想进修编剧,就很努力的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有参加过考试的人都知道,静下心来学习是很考验意志力的,在学校里有着超强的学习氛围,有些人尚且做不到,而对于娱乐圈的艺人们来说,繁忙的日程还要努力学习更是考验意志力。所以马浚伟和王珞丹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考研励志:从学渣逆袭到北大研究生我所经历的那些事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在2008年,以考研401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的。被北大录取以后,就一直在北大读研究生。那三年时间里,有过科研成功的快乐,也有失败的哀愁。三年来,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会的“大人”。从一个被人嘲笑的“土鳖”,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大神”。早在2005年我就以本科的学历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找工作四处碰壁之后,立志决定考研。那时的我冲动,热情,充满干劲,有一种无知无畏的力量。连续考了3次研,最终以401分的成绩考入了北大。考研那段日子,每天早上6.00不到就起床看书,背英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第一次考研,英语32,政治43,专业成绩145,总分220,连那年的国家线都没有上,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换来的是一次失败。那段时间,一度迷茫,想过放弃,想过回老家创业,也想过找工作。可是我不能这么放弃。每次给家里人打电话,电话那头就会传来:谁谁又考上了公务员,谁谁又回乡当了村官,谁谁没怎么读书,现在都是大老板了,年薪几十万。谁又买了房,买了车。而反观自己,什么都没有,一无是处。当看着自己一副惨象的时候,感到一种莫名的心酸。更加坚定了自己考研的决心。第二次备战考研,是在富士康打了8个月的工以后(没有生活费来源)。这次,积攒了大概10000元,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每天早上7.00准时到图书馆和所有考研的学生一起奋战。晚上12.00离开图书馆,天天如此,只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4个月的奋战,我考了325分。因为报考的院校录取分数线太高,而调剂的学校又太远,所以又一次以失败告终。2次考研的失败,更加激起了我的恒心。2年时间里,我从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也没有回过一次家。因为我怕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也怕爸妈失望的眼神。当再次失败以后,我决定奋起一搏。这一次,不成功便成仁。一改往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试着和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交流,我发现我的学习效率大有提升。第三次考研,是在改变了学习方法和思路以后,我考了401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考这么高的成绩,而且这一次成功的被北大录取。考上北大的那一年,我回了一趟老家。当我把考上北大的这个消息告诉我的父亲时,他沉默了。多年来,他一直是低着头的,因为村里很多人都买了车盖了新房子,而我们家还是住的土坯房。这一次,我看见他笑了,我知道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三年,我从一个找工作处处碰壁的学渣,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北大研究生。这之间有过太多的酸甜苦辣,有过太多的煎熬,也正是因为这三年,我也终于破茧成蝶。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追梦者
抗日战争长达14年,是我国战争耗时时间最长,遭受灾难最深,在抗日战争当中,我国诞生了许多革命英雄,然而还有一种,他们既不上前线战斗,也没有躲避战火,而是等着日本人过来“领导”他们,这种人就是百姓口中的汉奸。然而战争已经结束很久,但中国从不会忘记日本的侵略,然而有一些人典型的忘记自己骨子里流着什么血的败类,这个人就是石平。石平出生与1962年,原籍四川,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小学老师的影响,立志当一名为祖国服务的人民老师,石平很刻苦读书,如愿考上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钻研哲学领域。石平在校成绩优良,为人和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印象都非常不错,由于成绩非常不错,就被辅导员推荐报考研究生,但石平家庭条件有限,无法给石平提供足够的资金,辅导员给他申请学校贷款。石平也是不负众望,顺利从北京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大家都知道北京大学会提供给成绩优秀的人出国留学的名额,石平就跟系主任说起了这件事,虽说石平是一个研究生,但北京大学不缺研究生。石平的成绩在研究生当中只能算中等,而且又是相对于冷门的哲学领域,想要出国留学是非常困难的,系主任也知道石平非常刻苦,就跟学校申请了一个名额,在辅导员和系主任的全力推荐下,石平成为了出国留学的一员。1988年他前往了日本,留学神户大学,报考哲学博士学位,在神户大学石平交到了很多的日本朋友,深受他们的影响,毕业之后,北京大学给他发邮件,邀请他加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到了此刻石平小时候的梦想快要实现了,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石平拒绝了这个请求,选择留在日本发展,北京大学多次询问发邮件,甚至来到日本当面询问理由,但石平都是闭门不见。到2007年他放弃中国国籍,公开加入日本国籍,改名石平太郎,更改国籍之后,他多次在媒体上发文抨击中国,并写出《我为何抛弃中国》《中国大屠杀史》等相关文章,石平的做法非常令人心寒。加入日本后的几年,他就认识了他的日本妻子,在2011年两人结婚,石平也是一直都活跃在媒体面前,2018年时,日本首相来到中国参加南京事件纪念馆,这件事传出之后,石平就跳出来大骂日本首相是“国贼”。对此,你是怎么看待呢?
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有个美女退伍兵后只用了45天备战就考上北大研究生——哈哈,第一眼还误以为是美国的女退伍兵呢。这也太太太太厉害了吧!于是我特别认真地查看了整个来龙去脉。今天就带大家一道去认识一下这位厉害的美女退伍兵。看她的照片,颜值还真不低哟,她的名字叫陈嘉莹,大一时曾经入伍当过兵,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研二的学生——当然最为传奇的是,她退伍后只备战了45天,竟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1995年出生在广东肇庆的陈嘉莹,因父母常年在外打拼,忙于生计,从小她就是一名标配的留守儿童。但身为长女的她,全无一点撒娇的机会,还得担任起照顾妹妹和弟弟的重任。于是坚强独立的性格在她身上就养成了,其学习成绩也一起很优秀。2013年18岁的她考取了华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大学里她一样爱好众多,培养各种能力并常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有一次偶然听一个学长说,大学生也可以去当兵。从此心里有了一个特殊的想法:我要去当兵!并且这想法越来越清晰。于是在那一年的大一暑假,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陈嘉莹主动向父母透露了自己的“参军想法”。尽管当时父母和同学们都不太赞同,但这并没有动摇她做女兵的念头。2014年9月,陈嘉莹如愿成了一个飒爽英姿的女兵。都说部队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确实如此。两年的军旅生活,陈嘉莹受益匪浅过得非常的充实,但时间过很很快,730天的摸爬滚打、军歌嘹亮的生活很快过去了。2016年秋,20刚出头陈嘉莹,再次走进了大学。因为当兵两年,学业被落下一大段。但是找借口、低头妥协不是她的风格。天生不认输的刚强,加上说一不二的军人风格,让这个倔强的姑娘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励志的抉择:争取在两年内修完剩下三年的课程,提前毕业。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说干就干,为了这个决定,她给自己做了严密计划,并且如实执行。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经过刻苦努力,陈嘉莹顺利于2017年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对有的人而言,毕业即失业。那一年同样她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找个工作、出国留学还是国内读研?这时她听说到一个身边的真实励志故事:自己曾经的部队上的一个班长,退伍后考取了清华的国际法学硕士。当然其中也有一点军人资格的优惠政策。还有这操作?我也要去试试,我也能行!不服输的她心里又悄然埋下了另一个更高的志愿:去考北大的硕士!心里有了目标后,她立即开始了行动,只是那时距离考研仅有不到50天的时间人——分秒必争!接下来她比花木兰从军前还忙碌:调整状态、购买资料、寻找学习场所……5天之内全搞定!北大法学院考研之旅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45天备考时间里,陈嘉莹真正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充分利用“三上”时间:厕上、路上、枕上!基本上一天24小时身边不离书,至少有18小时手里都拿着书;多数时候梦中都在思考问题,记忆知识点。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备战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宿舍、自习室、饭堂三点决定着她的圆梦轨迹!过了,顺利过了!初试成绩擦线通过并没有使个姑娘气馁,反而这更让这个她信心倍增。一整个寒假,她满都脑子都是复试准备,面试预演或彩排……最终好消息如期来敲门,她以复试第七的好成绩成功接到被北大法学院抛出的橄榄枝,如愿成就了自己的梦想。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美女学霸!正值儿子备战的考研时节,谨以此文,希望更多的同龄人、有志人把她当学习楷模,树立身边的榜样。更预祝孩子考研路上信心满满,成功在前方!上得战场,过得考场!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并不平坦,但愿这位不屈的姑娘能打赢每一场战斗,过好每一场考试——相信吧,上天总会站在有志向,能努力,有规划的人这一边的。看起来她只是用了45天备战考研,其实完全可以说:她时刻在备战,她时刻准备着向新征程进发!看过这个感人的美女的故事后,您一定也有自己的看法,大胆来这里分享一二吧!
出于什么原因写这篇文章,我无法回答自己,也无法表达初衷。算是对过去两年的复盘,人嘛,总希望走过一段岁月,也总希望留下一些什么,哪怕是极其扯淡的梦想。两年前我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说天道酬勤,有点心灵鸡汤的意思,但确实是付出才会回报,发了狠劲用了三个月功,最终,我这个丢开书本将近20年的人居然过了国家线,而且还超了10分。初始志愿是位于北京的985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不幸的是,当年报考人数不少,最终进入复试的有93人,但学校的录取名额只有70人,好在我排名在60上下,还有机会一搏。更不幸的事情发生,当年该校将MBA分成了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全日制,一种是非全日制。这个专业报考的多是在职人群,当然大家都选择非全日制。学校的70个名额中全日制为30人,非全为40人,这下我悲剧了。硬着头皮参加复试,复试间档,MBA教育中心的老师发布通告,全日制有大量空余名额,过线考生愿意调剂直接申请就可以,保证录取……实际上,最终选择调剂全日制的要不就是年龄有优势的,要不就是成绩排名靠后的,据说,过线愿意调剂的人还是了了无几。复试是在该校的医院里进行的。我去的不早也不晚,但过去时,校医院门口已排上了长长的队伍,目测有大几千人,其中也不乏拖着行李箱一脸疲惫的外地考生。这中间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令我哭笑不得的段落,有校医看我年龄大,就问是不是读博士的,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忽然想到一句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像我这样的情况确实少见,40多岁的人了还跟着凑热闹,我老家的高中同学也觉得不太着调,我并不太在意。40多岁该下个怎么的定义?40多岁该画个什么样的肖像?手里捧着个泡着枸杞的水杯,挺着啤酒肚,秃着脑门,一副看破世俗过来人的样子?那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我希望40岁仍然身体里流淌着沸腾的热血,仍然可以血气贲张,仍然可以热泪盈眶。如预料的一样,初试加复试综合排名,我未能被录取。有人说,高校录取中有黑幕,也许吧,但我觉得黑幕事件一定是个案,是非主流的,更多的录取是公平公正的。在未公布录取名单之前,自己就做了非常客观的评估,觉得把握性很低,所以,当时就做了一个很正确的决定,马上着手调剂。其实,当时北京还有一些高校是有调剂名额的,但我比较在意学费的高低,综合评估后就选择了两所目标学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物资学院。马上登录研招网调剂通道,发了调剂申请,为了确保成功,还从网上查询到两年学校的招办电话,希望可以进一步确认。北京二外的电话无人接听,物资学院的电话接通了,跟老师简单沟通后,老师说接受我的调剂申请,几分钟后,手机收到了短信回执。这颗悬着的心才落地了。两天后,校方通知参加复试。印象特别深,那天真好是4月1日,应该是校方组织的第二次调剂复试,综合面试,英语面试、笔试等流程走完后,隔天校方就公布了复试结果以及拟录取名单,谢天谢地,榜上有名。当年9月份入学,然后开始了学习生活。弹指之间,两年就要过去了。今年6月份,如果顺利的话,我应该会正常毕业,现在正在紧张地毕业论文撰写中。生活总会留下一些东西,有的是利益,有的是成长,有的是经历,有的人感慨。这两年中,放弃了很多,周末上课,有好几个月没有陪妻和儿子过过周末,没有外出玩耍过,但也得到了很多,认认真真地上了一些课,对原先肤浅的理论有了深刻地体会,脑子里逐渐有了专业知识的逻辑框架,跃马挥鞭,期待建功立业。一日深夜,写完论文初稿在构思致谢内容时,写下了如下文字:网络上有句话: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我很喜欢。把这句话送给北京物资学院MBA教育中心的各位老师们,也送给自己。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感谢各位授课老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令我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收获颇多。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刘华教授,于百忙之中,对论文的选题、立论、撰写以及定稿全程给予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在此表达我无比诚挚的敬意!于我而言,人过中年,仍然可以与学识渊博的师长、意气风发的同学们拥有这么一段美好的经历,实乃人生之大幸!感谢研究生学习中经历过的一切人和事!感谢北京物资学院!其实,人生不就是生死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不折腾呢?既然结局我改变不了,但,过程可以更刺激一点,更美好一点。这,总可以吧
考研的日子在一步步的逼近,每个考研党都在进行着紧张而激烈的复习。就在前几天,一名北大研究生的吐槽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从二本考研上北大,被北大土著看不起。众多考研党看到了这则消息,内心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复。那么那些以下博上的研究生面对本校土著的看不起,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第一、面对现实,微笑依旧漫漫考研路,考研党付出的辛酸和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当他们如愿以偿,以为前途一片大好之时,却发现老师和学生对待自己都是有差别的对待,内心的不平和愤懑油然而生。其实北大土著代表的是天赋,奋斗考上来的研究生代表的是汗水,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天赋嘲笑汗水的事情,既然无法避免,又何苦要自寻烦恼呢!学会面对现实,微笑依旧!第二、用实力去回应考研进入了北大,就证明我和北大土著的差距并不大,欠缺的只是当时本科时期北大优秀资源所带来的差距,只要肯努力,这个差距通过努力可以弥补。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导师交代的事情,让导师点头称赞,北大土著的意见又有何用!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也没必要让所有人去满意,屏蔽掉别人的声音,用行动和实力去捍卫自己的尊严!第三、找找自身的原因除了那些土著的傲气之外,这些奋斗上来的研究生有没有寻找自身的原因呢?本科时期,因为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会产生分歧;因为生活环境不同,也可能产生分歧;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不同,也可能产生分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研究生也要学会寻找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当然了,也有些所谓的名校土著和考上来的研究生打得火热的情形。所以说,名校土著看不起奋斗上来的研究生毕竟只是极少一部分,没必要耿耿于怀。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校只是一方面,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考研党还是坚持自己的名校梦,不要因为这件事情扰乱了自己的心扉,变得犹犹豫豫。最后,祝各位考研党金榜题名,马到成功。不知大家对名校土著歧视以下博上的研究生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美女、北大、考研、45天,这几个词都非常有特色,特别是45天就考上了北大研究生,这太厉害了吧?确实,非常厉害!而且应该说厉害到让人难以置信,而事实上就是如此,这位美女的名字叫陈嘉莹,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竞争法专业;2018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2013年入学,2014年入伍当兵,两年后在2016年退伍,又主动把三年的学业变成两年完成,并在2017年10月份仅仅离考研剩下50天的时候决定考研,而且顺利成功,所以说这简直就是一篇传奇故事。而如果我们看一看陈嘉莹的成长过程,就可以发现,其实这个结果,并非突如其来的。1995年出生的陈嘉莹,在家里排行老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她从小便学会了照顾弟弟妹妹,同时也养成了她独立坚强的性格。2013年考入华南农业大学,但她得知大学生可以当兵以后,大一暑假回家便和父母商量决定当兵;两年的军旅生涯,她被评选过优秀战士,拿过微电影比赛的三等奖,当过战士、文书、副班长,代理班长等,两年的时间让她结识了一帮好姐妹、好战友的同时,也更加磨练出了吃苦、勇敢、自信的品质。当兵生涯让她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要有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但陈嘉莹决定将三年变为两年毕业之后,她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就是第一学期用了调整,第二学期通过上课打好基础……起初,陈嘉莹并不是考研,而是准备考雅思出国。后来她深入了解了出国情况,越发认为现在出国学别人的法律,她的底气不够。再三咨询了法学专业老师和律师、金融行业的前辈们后,陈嘉莹终于在出国与考研之间选择了后者,此时距离考研仅剩45天。“要考研就要考最好的,只有学好自己国家法律之后,才能更加从容地学习别人的法律。”在后来的学习中,陈嘉莹非常遵守规律,每天按时起床睡觉,投入三点一线的学习中,一次偶然机会,陈嘉莹得知部队里一位班长考上了清华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研究生,这极大地鼓舞了陈嘉莹。每当考研复习到疲惫时,她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考上”,接着又马上进入了状态。凭借着这样顽强的信念,陈嘉莹熬过了一天11个小时与复习资料打交道的考研日子。陈嘉莹的初试成绩为348分,可以说是擦肩而过,陈嘉莹没有兴奋,更没有气馁,她把整个寒假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准备中,最终以复试第7名77分总分71.82分的成绩被北大法学院成功录取。而实际上,陈嘉莹在去入伍当兵的时候,包里也是带着几本厚厚的法学专业书的,而且在部队的时候还因为向班长要书看,受到过队长的批评;而今她已经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此,书生想要提醒那些准备考研的学子们,千万不要因为陈嘉莹能在短短45天的复习后就考上北大,就认为自己还可以再玩几天,那样的话,就大错特错了,要清楚陈嘉莹在准备考研之前,准备出国学习的也是法律,而准备出国最少英语是在准备之中的,书生看过初试成绩之后,发现陈嘉莹的英语成绩是非常不错的;而初试通过的名单中,也有书生所在学校的学生,发现成绩比较低的一个因素,就是差在了英语成绩上,不过还好,复试后的名单上也还有这位同学的名字,不过复试成绩仍然没有陈嘉莹的高。陈嘉莹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她不打无准备之战,平日里认真学习,到真正准备考研的时候,才能通过几十天的复习,保证了她的成功。
引言元代的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以“头悬梁,锥刺股”来激励文人读书。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志士一生都在为求取知识而努力。有的人穷其一生,只为考取一个功名,就算无数次的名落孙山,但是依然坚持不懈,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依然流传至今。大多数人三岁就会被送到学校学习,从学前班到幼儿园再到中高考,我们的身上肩负着无数人的期望,九年义务教育告诉我们,读书是我们的义务。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天之骄子”,我们身上背负的期望促使我们不管前路有多少坎坷,依然要努力向前。教育,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的问题。教育是教育人,让他成为一个完整有道德的人。但是在求学路上仍然有很多人为了所谓的分数而做出了有违道德的事情,失去了教育的真谛。一、理想教育求学路上十余载,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么多年的求学时光中,很多人会半途而废,但是仍然有人最终走进最高学府。是什么支撑这些人走到最后,是家人的鼎力支持?是自己的使命感?但是最重要的其实是理想,是梦想。只要有这两者,那么学子就很容易找到奋斗的方向。不断地求学,获取知识,充实我们的大脑,会获得价值感,可能这是我们最开始对于理想的想象。但是理想和梦想的区别是什么呢?因为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比梦想更容易实现。比如北大博士肄业生张进生,这么一个高学历的人才,命运却让人唏嘘不已。▲追寻理想张进生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一个农村家庭,18岁的他成为了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即使家境贫寒但是依然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在湖南医科大学完成了五年的本科生涯。在大学里,张进生由于家境贫寒,为了不差于其他同学,他加倍的学习。在1989年大学毕业时,凭着优秀的表现去到了天津的一所医院,成为了一名医生。▲医生形象但是这么一点成就并没有让他止步于现在,三年后,他又考上了北大的硕士研究生,而且在1995年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了博士学位,进入最高学府学习已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了,但是令人诧异的是,他还收到了英国一份皇家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北京大学在求学的道路上,张进生无疑已经实现了理想,在北大六年的学习生涯,皇家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让他有着自己的得意。二、社会教育毕业后在医院工作的那三年里,张进生过得并不是特别的愉快。在学校,是被在象牙塔里保护着的,一旦走出社会,就失去了保护罩,在社会上要学习社会性的交际,处理好人际关系,互惠互利。但是初出茅庐的张进生看到自己科室的主任贪婪油腻,所以经常表现出自己的不满的情绪,当然主任也自然不会给他“好果子”吃。▲张进生的北大硕士毕业证张进生做事是比较较真的,一份病历中的标点符号也能使得他与同事争吵。慢慢的,在会诊方案上,他与同事也有很多的较量,在同事看来这是争强好胜,再加上对同事个人爱好的干预,人人都开始疏远他。显而易见,升职加薪、国外进修这些好事都不会降临在他身上。在这种环境下,张某只能每天靠埋头苦读来缓解自己心中的压力,三年后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最终离开了这个环境。但是这时的他,就算是最高学府的录取通知书,也已经不能解救他出现问题的人生了。三、自我教育追求理想是我们最初进行自我教育的最终动力,自我教育缺失,我们的精神生活就会有缺陷。学校教育能教会学生教育自己,也是一种高级的技巧和艺术,就算没有理想,但至少我们一天天的生活也是充实的。▲英国校园风景1998年,张进生在博士的最后一年选择了退学,原因是拿不出英国留学需要缴纳的20万元保证金,因为觉得自己无能,所以对于学业和人生都产生了怨念,于是才赌气退学,这时的他已经32岁了,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在农村,供养一个大学生,是要全家一起努力的,为的就是希望他能有一番天地,张进生心里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也会去找工作,但是仗着自己学历高,当然看不起很多工作结果也就不了了之。可是即使这样,他依然对外宣称有好几家企业争着要他。▲理想支离破碎最终他去了兰州的一个医院就职,月薪只有1000,远远地低于当时博士生的平均5000的工资水平。这只是为了当时退学肄业的结果买单,所以他只能接受。就业之后,张进生和一个护士谈了恋爱,但是在恋爱过程中,他依然持有自己是高学历的天之骄子这种态度,所以在一起一段时间以后,张进生还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觉得都是身边环境的问题,可女朋友直白的言语戳破了张进生一直以来的泡泡梦。"就你?""有钱人的零花钱都比你的工资多""你不还是博士肄业,不然怎么会到这种医院工作?"张进生被一个小护士看不起,看着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尊严被人践踏,怒火中烧,打了小护士一巴掌后就扬长而去。四、普世理想2001年,张进生辞职回家,而后又找了几次工作,皆失败,大受打击,自此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闭门生活,借住在姐姐租的出租屋内,姐姐一家也是仅能温饱,现在还要操心弟弟的事,一家人焦头烂额。失业18年后,政府给张进生办了低保,不知道成为低保户有没有又使他大受打击。▲政府慰问低保户结语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没有见过世界的全貌,就敢押上自己的全部偏安一隅,这不仅悖离了理想,还是及其自私短视的行为。当然我们不知道发生在张进生身上的事对他产生了多少伤害,可负重前行的不只他一个人,有理想的不只他一个人,他的父母,供养他衣食的哥哥姐姐,这些仅仅想衣食无忧的理想又该向谁要个交代呢?倘若不能自立于世,那理想又该以何为依凭呢?参考资料:《琵琶记》《匡衡凿壁偷光》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文丨依琳冒昧问一个扎心的问题: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忽然意识到自己变老了?是看到镜子里的第一条皱纹?第一根白头发?还是跟时下的流行产生不了共鸣?不瞒大家说,她姐第一次恐慌,是发觉对新鲜事物竟然没了热情。不知为何,那些曾热血沸腾的,忽然变得索然无味了。随着年龄增长,也不得不接受:跳出舒适区去追青春梦,其实是件伤筋动骨的事情。只是万万没想到,有个家喻户晓的大叔,第一个站出来不服气。没错,他就是《鹿鼎记》里跟韦小宝组CP的康熙帝“小玄子”。也是《帝女花》里深情款款的驸马爷,让我意难忘的周世显。风靡一时的《洛神》里,风流倜傥才高八斗的美男子曹植也是他。更是以上几位的扮演者,承包童年回忆的TVB“白月光”男神——马浚伟。虽然许久不在荧幕活跃,马浚伟依旧面容英俊潇洒,身材挺拔伟岸。难得的是,没有中年男人的啤酒肚赘肉,也没有被生活浸渍的油腻感。平时羽毛球拍不离手,看上去精力充沛,荷尔蒙青春气扑面而来。头发浓密,面容清矍,如果我不说,你能猜到这个男人即将50岁了吗?都说时间是把无情刀,是把增肥的猪饲料。可几十年来,岁月对他好像格外优待,丝毫不留痕迹。不得不怀疑,港星们是不是都偷偷吃了防腐剂啊。为什么会永葆青春,年年不老??!这要是在路上偶遇,肯定得拉着小姐妹,排队加微信吧。帅气与儒雅并存,从骨子里散发的成熟魅力,试问有谁不被迷倒?更吃惊的是,这位帅哥前年突然宣布要去学校念书,然后甩出一张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要知道,这可是将近半百的人了啊,怎么还专门买了新书包、笔记本,特定了崭新的校服?!不仅如此,他还提前练好普通话,妥妥地有备而来。冲这有模有样的架势,看得出,对去北大读研相当重视。跟娱乐圈立学霸人设,实际上连论文查重都不及格的明星不同,马浚伟是有真才实料的真学霸。据媒体报道,这两年光学费、交通费、住宿费……基本花销就高达上百万,更别提无数个晚上挑灯熬夜,做作业看书。疫情期间人家也没当“废柴”,踏踏实实在家上网课,认真赶论文准备答辩。7月11号,一则“好开心啊,我毕业了,好激动啊”的微博彻底帅炸,一番苦读终没辜负年少青春梦。不得不说一句,这也太励志,太让人膜拜了……男神,不愧是童年男神啊!明明到了喝茶打麻将的年纪,不愁衣食不愁钱花,为啥抛下一切要当“苦行僧”?看到上百万读书花销,不少网友心头一震,简直不能理解。马浚伟听完,一脸平静地解释:“这个钱花得太值了,有的人可能花百万去买豪车名表,我自己就不想这样啦,这两年学的知识是很有价值的。”你看,优秀的人抓紧时间投资自己,可我却浪费生命摸鱼。差距一语道破。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果然正能量诚不欺我!其实,一把年纪重返校园绝不是作秀,励志故事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马浚伟也不例外。小时候家里四个孩子等着养活,妈妈又得了癌症,赚钱成了全家老小唯一的念头。于是乎,14岁他就出来四处打工,卖过雪糕,当过图书管理员,做过销售……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尝遍冷暖疾苦。终于陪跑43次后,在1993年的Pioneer雷射Karaoke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进入演艺圈。那时候,只要能赚钱养家,马浚伟不顾一切往前冲。哪怕常常因为经纪公司碰瓷拉踩四大天王,被推出来被观众骂得狗血淋头。经纪公司强行让他捆绑四大天王的口号好不容易攒够钱给妈妈手术,不料突发并发症,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母亲的死,直接击垮了马浚伟。他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任凭抑郁折磨整晚失眠,也不断用酒灌醉逃避现实。最绝望时,差一点就自杀了。村上春树说过,当你独自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经历过爆红,听过铺天谩骂,被缺钱压得喘不过气,直面至亲生离死别……马浚伟花了几年时间终于想通了——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既然命运给了一副最烂的牌,那就只能硬着头皮打成王炸。从此,他决定豁出去,真真正正为自己活一次。翻开马浚伟的微博,我简直惊呆了,这是人到中年的“过气”大叔?明明是火力全开的时间管理达人吧!除了拍戏唱歌,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了舞台剧及电影《生前约死后》,以此缅怀逝去的母亲。因为爸爸退休前是巴士司机,便主动参与制作《爸士》微电影MV当父亲节礼物,表达对他的致敬与爱意。除此之外,他还构思、监制并主持了一档关于民生问题的电视节目《同理·继续走》,呼吁大家多一份同理心,放下标签与歧视。透过镜头为小众弱势群体发声,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传递社会正能量。最近几年,马浚伟成立了工作室,筹办了演唱会,还出版了书籍《点解要自杀》、《我是病人家属》,毫无保留分享治病、陪医经验,为无数被疾病困扰的人带来曙光和温暖。与此同时,个人兴趣一个也没落下。喜欢运动,打羽毛球,就十几年如一日地约上好友切磋技术,去报名参加华人杯公开赛。爱喝咖啡,索性学习专业知识,考取SCA咖啡师执照,创立属于自己的咖啡品牌iCafeCoffeeWorkshop。自己当编剧写的剧本《偶然·徐志摩》,在香港演艺学院公演六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跟亲友合伙开的教育培训机构,已然发展壮大,分店如雨后春笋……那个被抑郁症折磨8年的马浚伟,终于活成自带光芒和能量的小太阳。照亮了自己,也不断温暖别人。如今,随着北大一纸毕业证书的官宣,他又马不停蹄定下更高的目标——成功申报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扎实学习中医理论以后准备做义诊。这不禁让人想起,母亲无意中种下的希望的火苗。得知母亲患癌,马浚伟天天在家剪报,收集中医知识娱乐圈里帅哥来来往往,成千上万。可像马浚伟这样集颜值与才华,清爽与励志于一身的男神,实在万里挑一。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好身材,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模样。也时常怀着感恩奉献之心,为弱者发声,为追求公平正义卖力呐喊。为江歌事件发声,给江妈妈写长文安慰为被打环卫工人发声人到半百,依旧怀着一颗单纯干净的赤子之心,勇敢接受生命一个又一个挑战。特别欣赏那句,“想到和得到之间,隔了一个做到”。这话在他身上,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明心里有无数种想法,无数个完美计划,可现实总被一再打乱,迈不开腿,一推再推,最终在拖延里无尽自责。对成年人来说,也许你拼尽了全力,也只是保住在舒适区的一点点微弱优势。更何况换个跑道重新开始,实在比想象中难千倍,甚至万倍。但总有人,年龄在他身上,不是负担,而是沉淀着智慧的人格魅力。在别人不可思议的眼神里奋身一跃,将犹豫踩在脚下,不断征服一个个曾以为过不去的高山。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亦是如此。唯有斗志昂扬,直面人性的懒惰与懈怠,并落实到点点滴滴的行动里,才换来逆风翻盘的机会。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到彼岸,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和特权。它永远只属于勇者。网友回答对马浚伟的印象你看,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实力,明明可以靠才华,偏偏要用汗水。这样令人心潮澎湃的自律男神,有谁不心甘情愿被折服?虽然马浚伟再三强调大家过誉了,对去北大读EMBA心怀感恩与满足。可终身学习的精神,不该被丝竹乱耳喧嚣声给生生湮没。希望这个社会再多一些马浚伟,多一点披荆斩棘的现实榜样。毕竟皮相易老去,唯有鲜活不知疲倦的丰盈灵魂,值得我们真正粉一辈子啊!
又是一年考研复试时,距离我堂妹考研已经过去了三年。今年对于考研生来说是个绝大的考验,战线奇长,成绩发布奇慢,复试方式都迟迟未定,扩招了国家线反而看涨,考研人数也史无前例的多,留给学生调剂的时间也大大缩水,大概除了高三学生,没有比今年考研更惨的了。不过当你备受煎熬的时候,不要忘了,你永远不是一个人。不如说说我那从双非考上北大的妹妹的故事,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妹妹高考考得不算好,刚过一本线,去了一个连211都不是的学校。但是她一向比较努力。在那个混混就能毕业大学,她每年都能拿奖学金,排名也很靠前。系里一直说要给她保研,可堂妹一直没接受,她一直有个清北梦。大三的时候,妹妹决定要放手一搏,考本专业的北大研究生。叔叔婶婶是不懂这些的,女儿要考自然一味支持。我知道双非考北大有多难,所以专门找她谈了一次。英语、政治这些靠努力可以弥补,但专业课,他们学校的教学水平十分够呛。我记得很清楚,妹妹当时说:我想好了,大不了考3年,一定要考上。3年青春换一个梦,我耽误得起。既然她这样说,我就没再劝了,转头买了几本考研英语、考研单词之类的书送给她。不过后来妹妹说,考研英语单词她大二就背完了。大三这年寒假,妹妹去北京上了一个本专业的考研班。一开始叔叔婶婶不让,说她一个女孩子,自己一个人不安全。妹妹说有同学一起去,叔叔才答应了。不过私底下她告诉我,并没有人跟她一起准备考研,唯一的一个同宿舍的死党,在她决定考北大后不久就绝交了。原因是那个女生总是拉着她追剧,逛街,喝奶茶……妹妹觉得实在太浪费时间,推了好多次,就疏远了。那个女孩就在学校里说妹妹的坏话,说她太装,还到处嚷嚷妹妹要考北大研究生,妹妹很恼火,她本来一直保密的,于是就跟朋友绝交了。后来我跟妹妹聊天,她说补习班条件非常差,吃的住的都很差,天冷的死人,都感冒了。不过专业课老师虽然讲课一般,但是知道很多套路,都是学校没教过的。集训班上完,妹妹回学校继续准备考研,当时宿舍里几个姑娘都不理她,妹妹晚上开手电筒拉上帘子复习都会遭到白眼。妹妹白天都在图书馆学习,一泡就是一天。为了怕自己玩手机,她专门买了个老年机,只能接打电话,不能刷微博。期间她崩溃过两次,来找过我倾诉。一次是因为觉得自己做人失败,周围连个朋友都没有。当时我安慰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后来她在北大读研,果然交了好朋友,还交了男朋友,不过是校外的。说明不是她人品有问题,只是跟室友不对付。第二次崩溃是因为专业书看不明白,觉得自己好笨,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很用功了,却一直没明显的进步。我妹每天5点起床,学到晚上12点,可有个专业问题就是搞不懂,她很崩溃。我带她吃了顿开封菜,后来过了半个月,她很开心地打电话跟我说最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看不懂的很多专业书能看懂了,要选的专业的老师出的书也能读懂了。我开玩笑说,这大概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了。越是觉得艰难,越是要坚持,越是坚持,离突破就越近。但很可惜,那时候还不是黎明前的黑暗。妹妹初试成绩出来了,400多分,全校第一,进了复试。为了省钱,她没去上复试培训班,结果复试完出来就哭了。她说北大的老师问的问题都很难,她进去后血就全涌到脸上,导师当场就说她专业素养不行。她差点在里面就哭了。毫无悬念的,妹妹没考上北大。当然以她的成绩想要调剂是轻而易举的。只是她没接受。第二年,初试对她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她住到了北京一个亲戚家,专心准备专业课复试,并且她很聪明地找到了要考的那个导师,也认识了同系的学长学姐。一有机会就去蹭课。第二年考研她还是没报面试培训班,但是因为跟导师熟悉起来了,了解他对专业的要求,也没有陌生感了,复试的时候已经可以侃侃而谈了。她考上之后我问她,得偿所愿是怎样一种感受。妹妹说:其实不是没想过放弃,尤其是无论如何努力都搞不懂专业课的时候。那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懒蛤蟆想吃天鹅肉。北大怎么会要这么笨的学生。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感谢,她真的很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如果那时候放弃了,现在的她就不会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考研对于年轻人最大的意义,大概就是使其认清自己,知道自己能有多拼。毕竟,出了社会,又是另一个维度的拼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