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之一的《Nature》发表了以苏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研究论文《In-plane anisotropic and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 a natural van der Waals crystal》,报道了面内各向异性和超低损耗声子极化激元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研究为构建新型平面光学器件以实现低损耗的信号处理和光热能量管理,以及纳米尺度定向控制光传输和光-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崭新途径。值得一提的是,该论文排名第一的第一作者是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硕士研究生马玮良。在硕士就读期间便能做出有如此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消息一出,便备受关注。充分开发自主性学习2011年,马玮良进入苏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又选择考入苏大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马玮良同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以基础课程为主,马玮良在本科学习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努力补足理论上的“短板”,这为他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对科研感兴趣,他选择考研并最终如愿,而之所以选择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则是看中了学院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实际应用研究方面的成绩。“我想在材料、生物化学、物理等交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正是我的兴趣点,所以我选择了跨学院考研。”初进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的实验室,导师鲍桥梁教授便鼓励马玮良独立开展课题研究。马玮良坦言,当时作为“科研新人”感到压力很大,最初也经历过一段迷茫期。实验室里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地感染着马玮良,他大量阅读文献,学习别人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只要有疑问都会主动向师兄师姐们请教,就这样一步步逐渐走出迷茫找到了科研的方向。“他勤奋刻苦,不骄不躁,特别是对一些新的物理概念有强烈的求知欲,日常学习中养成了追根溯源的好习惯。”在导师鲍桥梁教授眼中,马玮良一直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并能持之以恒地努力钻研,十分难得。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家试点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汇聚了材料、物理、化学、光电、生物医学等专业学科背景的青年科学家,且大都是从国外顶级大学学成归来,他们与学生相处亦师亦友,对科研有着极强的敏锐性与执着追求,常常鼓励学生进行未知的探索。鲍桥梁教授便是其中一员,其“非填鸭式”的指导也让马玮良颇为认可。“鲍老师会在科研方向上帮我们把脉,很多时候他‘放手’让我们自己去探索,鼓励大家多做尝试,多关注自己与别人课题的‘不一样’,遇到困难再一起攻关,他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马玮良说,纳米科技学院公共实验平台上的大型仪器是需要预约才可使用的,因为做研究都要用仪器,所以“抢机时”的现象在学院比比皆是。遇到“瓶颈问题”亦或是机遇在鲍桥梁教授的指导下,马玮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将科研方向定位于新型二维光电材料光学性质的研究。自然界中许多晶体材料都表现出双折射行为,利用这一现象,可以实现对入射光的操纵。由于晶体尺寸和入射光波长与双折射强度成比例关系,3-300 μm区域的中远红外光往往需要几个厘米厚的晶体才能实现,进而限制了光学器件的微型化发展趋势。锚定难点,课题组进行反复尝试,利用双曲性材料折射光的两个垂直轴在同一面内这一特性,实现了在纳米尺寸内对光的传播特性进行动态调控,为新型材料体系的研发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的研究成果为构建新型平面光学器件以实现低损耗的信号处理和光热能量管理以及高灵敏的生物化学传感等开辟了新的通道。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光关进笼子里’。”说起这次《Nature》论文的发表,马玮良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作为硕士,能够发这样级别的文章,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是有了师兄师姐的铺垫,实验过程就相对容易了一些,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研究工作不可能是单枪匹马的,团队协作十分重要。”事实上,马玮良所在的课题组已持续关注这项课题三年之久,并与国外课题组也展开了深度合作,不断地深入挖掘才取得了突破。马玮良说,每当科研遇到困难,鲍老师总是鼓励大家多思考,脚踏实地坚持走下去。“他一直对我说,科研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看不到结果,但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让你发现惊喜。” 导师的言传身教让马玮良更专注于科研,学会了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一开始不要设想会做出怎样的结果,对某个科学问题感兴趣就努力探索,其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不解,但不要忽视科研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那或许就是突破口。”在他看来,科研过程中要重视失败和挫折,遭遇的瓶颈和痛点或许就是科研中更为重要的财富。鲍桥梁教授团队合影优质科研平台助力梦想近年来,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以优质的资源配置为依托,组建起一支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青年师资队伍,构建起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创新之道。为了培养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开设了全英文教学专业课和国际化课程体系,还专门成立了由外籍教师提供咨询辅导的英语语言中心,并经常聘请国外著名科学家前来作讲座和学术报告。“学院为同学们在科研上遇到的英语问题专门开设了针对性课程,包括英文报告思路的整理、英文文章的撰写以及如何科学阐述实验结果等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帮助特别大。”马玮良表示,要紧跟国际科研前沿,就需要阅读大量高水平文章,而学院提供的资源为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英文文献的大量阅读让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为了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通过与国外学术大师共建著名科学家国际实验室、院际协议合作、学生联合培养等方式,不仅把优质的科研资源“引进来”,也鼓励更多的同学“走出去”开拓视野。研二时,马玮良在鲍桥梁教授的引荐下前往西班牙nanoGUNE纳米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学术交流。这段时间的学习,让他对所做课题的物理机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该从怎样的方向和角度开展科研大有启发,更是促成了双方在研究项目上的合作。马玮良及所在团队和该中心的教授就理想模型的建立以及机制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剖析,共同挖掘出此项科研工作的潜力。“他们对这篇论文也做出了许多贡献,这种合作交流也是非常关键的。”“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开展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工作,放飞自己的科研梦想。”谈到未来的规划,马玮良说,自己已经获得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博士全额奖学金,即将前往澳洲继续深造,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来源:苏州大学
1月20日,由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蒋建华教授和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蒲殷副教授合作,通过理论计算、原型设计、实验表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首次成功观测到拓扑材料中旋错结构导致的稳健光子局域态和分数电荷,该成果以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论文题为“Bulk-disclination correspondence in topological crystalline insulators”(Nature 589, 381-385 (2021))。本论文的四位共同第一作者中三位为95后硕士研究生。其中刘洋为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8级硕士研究生,林志康为17级硕士研究生。该工作主要介绍了蒋建华教授和蒲殷副教授合作团队在拓扑物理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自从量子霍尔效应发现以来,能谱的体-边对应关系(bulk-edge correspondence)被认为是拓扑材料(包括拓扑绝缘体、拓扑半金属和拓扑超导体)最显著的物理特征。因此,实验上拓扑材料往往用体-边对应关系来表征和区分。最近十年来,随着物理理论、材料计算和材料制备技术的进步,人们提出并发现了很多由晶体对称性所保护的拓扑材料(即拓扑晶体材料,包含拓扑晶体绝缘体、拓扑晶体半金属、拓扑晶体超导体等)。这些材料甚至在已知的所有晶体材料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这些材料往往不遵循体-边对应关系,甚至很难通过能谱确定他们的拓扑指标。这成为拓扑物理中实验和材料研究的一大挑战。图1. 拓扑绝缘体的体-旋错对应关系。左图为五边形的旋错结构,数值为原胞电荷值。右图为放大的旋错区域的Wannier芯(代表电荷,用红点表示)的分布。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物理性质来表征拓扑晶体材料。其中特别有用的是所谓的体-旋错对应关系。旋错是晶体材料中自然形成、普遍存在的一种缺陷结构。表面附近的旋错可以通过显微镜找到。在体-旋错对应关系中,旋错可以诱导出分数电荷(如图1),且分数电荷的数值完全依赖于拓扑晶体材料的拓扑指标。由此,可以通过测量旋错诱导的分数电荷判断出材料的拓扑指标。除分数电荷之外,通常还会在旋错上发现拓扑诱导的局域态。在拓扑光子晶体中,计算发现这些局域态可以作为非常稳定的光学微腔,在应用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图2. 左图:实验测量局域态密度的示意图。利用Purcell效应的经典对应(即亚波长天线的辐射电阻正比于光子局域态密度)可以测量光子的局域态密度。右图:橘黄色为实验测量的光子局域态密度,蓝色为相应的计算结果。蒋建华课题组和蒲殷课题组创造性地利用光子晶体作为拓扑晶体绝缘体的类比,通过构建光子晶体旋错结构实现探测体-旋错对应关系的物理系统。在测量分数电荷方面,通过与电子系统的类比,利用Purcell效应的经典对应测量光子的局域态密度(如图2)。通过局域态密度可间接测得拓扑能带导致的分数电荷,由此发现并证实了拓扑晶体绝缘体中旋错导致的分数电荷5/2(见图3)。由此,体-旋错对应关系首次在实验上被证实和发现。与此同时,实验还发现了旋错导致的光子局域态,并发现这些局域态仅存在于拓扑晶体材料中。这些验证和发现为拓扑物理和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向,并特别显示出光子晶体和超材料在基础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图3. 实验测量得到的原胞电荷。由于系统的对称性,仅测量了1/5的原胞(虚线框住的区域)。左图:拓扑晶体绝缘体的电荷分布。右图:平庸绝缘体的电荷分布。橘黄色区域为旋错区域,灰色为体区域,绿色为边界区域,蓝色为角区域。来源: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整理编辑:杨帆
来源:大学答案帮手1、苏州大学物理学(602)高等数学(F)2010年真题2、苏州大学政治学(652)政治学原理2009年真题3、苏州大学政治学(802)中西政治思想史2009年真题4、苏州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2011真题5、苏州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2013真题6、苏州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2014真题7、苏州大学教育管理(333)教育综合2012年真题8、苏州大学(883)高分子物理初试笔记9、苏州大学政治学652政治学原理2013真题10、苏州大学政治学652政治学原理2004真题11、苏州大学政治学652政治学原理2005真题12、苏州大学化学(629)无机化学(F)2015年真题13、苏州大学植物学(621)生物化学(自命题)2015年真题14、苏州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841)电子技术基础(机电)2015年真题15、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843)材料科学基础2015年真题16、苏州大学材料冶金(833)钢铁冶金学2015年真题17、苏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2015年真题18、苏州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842)自动控制原理2015年真题19、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72)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2015年真题20、苏州大学建筑学(501)建筑快题设计与表现2015年真题21、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867)化工原理2015年真题22、苏州大学医学系统生物学(627)专业综合(1)2010年真题23、苏州大学化学(861)高分子化学2010年真题24、苏州大学植物学(621)生物化学(自命题)2010年真题25、苏州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841)电子技术基础(机电)2010年真题26、苏州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844)纺织材料学2010年真题27、苏州大学公共卫生(353)卫生综合2010年真题28、苏州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661)教育经济与财政2010年真题29、苏州大学土地资源管理(852)土地资源管理2010年真题30、苏州大学机械工程(840)理论力学(机电)2010年真题31、苏州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827)信息资源管理2009年真题32、苏州大学艺术学理论(823)艺术史2009年真题33、苏州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626)预防综合2009年真题34、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651)哲学概论2009年真题35、苏州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842)自动控制原理2009年真题36、苏州大学其它(829)综合俄语2009年真题37、苏州大学政治经济学(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2009年真题38、苏州大学法律史(810)法律史2009年真题39、苏州大学民商法学(813)民商法学2009年真题40、苏州大学其它(833)电路与信号2009年真题41、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45)德语2009年真题42、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42)俄语(自命题)2009年真题43、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42)俄语(自命题)2014年真题44、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43)日语(自命题)2009年真题45、苏州大学其它(620)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2009年真题46、苏州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623)生物综合2009年真题47、苏州大学其它(804)管理学与管理信息系统2009年真题48、苏州大学803思想政治教育学2019通关宝典49、苏州大学工商管理808管理学2017真题50、苏州大学工商管理808管理学2016真题51、苏州大学工商管理808管理学2015真题52、苏州大学工商管理808管理学2014真题53、苏州大学工商管理808管理学2013真题54、苏州大学工商管理808管理学2012真题55、苏州大学工商管理808管理学2010真题56、苏州大学水生生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4真题57、苏州大学神经生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4真题58、苏州大学遗传学845细胞生物学2014真题59、苏州大学免疫学845细胞生物学2014真题60、苏州大学生理学845细胞生物学2015真题61、苏州大学水生生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5真题62、苏州大学微生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5真题63、苏州大学发育生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5真题64、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5真题65、苏州大学生物物理学845细胞生物学2015真题66、苏州大学体育346体育综合2016真题67、苏州大学养殖340农业知识综合二2016真题68、苏州大学政治经济学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2017真题69、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803思想政治教育学2011真题70、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803思想政治教育学2016真题71、苏州大学教育管理333教育综合2016真题72、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2016真题73、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2017真题74、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354汉语基础2016真题75、苏州大学社会工作331社会工作原理2016真题76、苏州大学植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1真题77、苏州大学植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3真题78、苏州大学植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4真题79、苏州大学植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5真题80、苏州大学植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6真题81、苏州大学英语笔译357英语翻译基础2016真题82、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5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真题83、苏州大学(659)中国史专业基础综合初试笔记84、苏州大学(884)高分子材料化学讲义85、苏州大学应用心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0真题86、苏州大学应用心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1真题87、苏州大学应用心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5真题88、苏州大学应用心理204英语二2018真题89、苏州大学应用心理204英语二2005真题90、苏州大学应用心理204英语二2006真题91、苏州大学应用心理204英语二2009真题92、苏州大学应用心理204英语二2010真题93、苏州大学应用心理204英语二2014真题94、苏州大学中国史659中国史专业基础综合2017真题95、苏州大学渔业340农业知识综合二2016真题96、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1真题97、苏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1真题98、苏州大学实验动物学845细胞生物学2011真题99、苏州大学免疫学845细胞生物学2011真题100、苏州大学生理学845细胞生物学2012真题
日前,湖南大学69名2019级拟录取研究生未报到入学,湖南大学公示取消这69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在湖南大学公布的这份放弃入学的名单中,有将近80%都是非全日制。10月25日,苏州大学也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对68名未按照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的2019级研究生作自动放弃入学处理! 苏州大学的这份处理名单中的学生分别来自:材料与化学化工部(1人)、电子信息学院(5人)、东吴商学院(财经学院)(16人)、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2人)、附属第二医院(3人)、附属第三医院(2人)、附属第一医院(5人)、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1人)、机电工程学院(3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人)、马克思主义学院(3人)、沙钢钢铁学院(1人)、社会学院(2人)、数学科学学院(2人)、医学部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1人)、王健法学院(5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人)、医学部(2人)、艺术学院(3人)、音乐学院(2人),其中东吴商学院人数最多,达到16人,且15人为非全日制工商管理。在这68人中,非全日制学生占了33位,全日制学生有30位,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有4位,在职攻读硕士1位。值得注意的是,全日制学生占到了四成左右。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公开数据显示,苏州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共录取了4600多人,这68名学生占比约为1.5%。苏州大学近些年发展迅速,在一些重要排名中可跻身全国前20强。作为一所非北上广地区的211,很多考生都认为苏大可能是容易“被忽略”的211名校,出现“扎堆”的现象,近两年的报考热度一路飙升,据2018年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名人数统计,有超两万人报考苏州大学,近三年内报考人数也一直稳居江苏省榜首。苏州大学报考最热门的专业有: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会计、工商管理、化学、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中国语言文学、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如此热门的学校,整体报录比超过5:1,按理来说,能考入苏州大学,算得上是机会难得,这些人考上后却不去报到,颇为让人遗憾。而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苏州大学,很多高校都曾出现过。”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录而不读”这种情况他们学校也存在。学生或因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亦或是因为非全日制学费昂贵且没有奖助学金、住宿等导致放弃入学。对于学校来说,对于某一专业学校给了名额但因为学生弃学没有招满,会影响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关于“录而不读”的话题一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录而不读,浪费资源:浪费资源,好多人想进进不了;录了不去确实浪费教育资源!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本身就没有必要指责,选择多样化是时代的特点;高校每年都有研究生不报到的情况,原因多样化:出国亦或是就业,高等教育多样化,促使考生选择更多,不是诚信的范畴,没有必要指责。建议增加补录机制:增加一个补录机制不就好了!建议健全补录机制,给其他想读但擦边未录取的同学一个机会这也不全是学生的责任吧,什么浪不浪费的,备考大家一起备,考试大家一起考,苦也吃了,这是靠人家自己努力得来的名额,至于为什么不去人家肯定是有理由的,学校可以制定相关填补名额的制度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考研确实厉害,考上了不去读,那么该院校为了这个考上的而放弃了那些稍微弱一点的,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反馈机制看上去还是不错的研究生录而不读,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讨论哦~51考研,考研领域专栏作者,教育达人,择校选专业,全程备考复习经验分享,考研报名指导,考研,关注51考研就够了!
苏州大学,这两年可谓是名校高校,网红高校,因为苏州大学发展速度太快了,一眨眼功夫,在各大排行榜上都二三十名了,超过不少985大学,很多排名比东南大学都牛,令人不可思议,不多苏州大学虽然很牛,但是近期成立的“东吴学院”,网友们认为不咋样。大家都知道苏州大学前身是东吴大学,可以说东吴大学当年牛的很。所以苏州大学也把东吴大学挂嘴边,以东吴大学继承人自居,不过苏州大学是不是把东吴大学这个牌子当宝贝?2020年5月14日下午,苏州大学东吴学院成立大会在红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江涌,校长熊思东,副校长蒋星红,相关学院(部)、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大会。大会由蒋星红副校长主持。一般来说,重点大学成立的这类有历史内涵的学院,基本上都是大学最牛的学院,那么东吴学院是干啥的呢?东吴学院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实验班,也不是什么高精尖,而是搞基础课程的一个学院,目前新成立的东吴学院是苏州大学直属公办二级学院,由大学外语、大学数学、大学计算机、大学物理、公共化学和公共体育等六个学系组成,面向全校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实施公共基础课教学。 原来东吴学院是苏州大学教大学基础课的一个学院,就是给大学低年级学生教:大学物理了,大学数学了,大学英语了,计算机应用了,上上体育课了。显得很低端啊。至少浪费了东吴学院的牌子。咱看看其他大学的牛学院是干啥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前身是 2001年北京大学成立的元培计划实验班,是在北京大学积极承担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重任,探索新时期中国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背景下诞生的本科教育改革的试验基地。以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名字命名了元培学院,以实行“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改革计划。2007年北大第一个非专业类本科学院“元培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北大本科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北大元培学院,每年都笼络不少状元,在北京大学,能和光华学院一较高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隶属于中山大学,创立于1988年,与成立于120多年前的岭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岭南学院目前是中山大学分数最高的学院(医学院除外),全是热门的专业:学院共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商务、管理科学4个本科专业2010年学院通过了AMBA和EQUIS国际认证,成为国内第二家获得AMBA和EQUIS双认证的商学院,也是华南地区首个通过EQUIS认证的商学院。考上岭南学院,那就相当于你考上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成立于2004年2月,是东南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优秀人才的荣誉学院,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东南大学杰出校友吴健雄女士 的名字命名的人才培养实验特区。吴健雄学院树立起“卓越化、个性化、国际化”的育人理念,形成了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拔尖创新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东南大学拔尖创新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基地和管理改革的示范基地。吴健雄学院是以前的东南大学少年班,1990年改称为强化班。在积累多年优秀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2004年东南大学正式成立吴健雄学院,2007年增设了本研贯通、个性化培养的“高等理工实验班”,实行导师指导、优才优育的培养方式。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交通大学杰出校友钱学森名字命名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院。钱学森学院主要负责少年班、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工作;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班(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计算机)、与人工智能试验班的人才培养及特殊政策的制定及落实;另外南京理工大学也有钱学森学院,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是全国高校第二家、江苏高校首家以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冠名的荣誉学院。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作为南京理工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沿阵地和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学院采用高考录取后、入学前集中选拔(8月)和一学年后择优补充相结合的模式,每年选拔招收100名优秀学生。学院实行滚动分流制度,基本都可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学院采取本研贯通培养的模式,对于推免本校研究生的,最短5年可获得硕士学位、7年可获得博士学位。中科大的少年班学院,更不用说了,都是天才。苏州大学设立东吴学院,应该向这些大学学习,搞一个实验学院,专门培养高精尖人才,而不是成了基础学院。说明苏州大学眼光还是不够长远啊。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近日,苏州大学硕士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对于很多还在为毕业要求的SCI论文发愁的博士生们来说,真是好生羡慕;对于已经从事多年科研还在冲击《Nature》子刊的教授、研究员来说也是一个刺激,自己多年的目标被一个硕士生轻松就实现了,真是有志不在年高!要知道,一辈子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是多少科研工作者朝思暮想的事,全国1000多所高校,多数有史以来整个学校都没有出过一篇《Nature》呢。该消息出自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该院硕士生马玮良2018年10月24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plane anisotropic and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a natural van der Waals crystal”的研究论文,这篇属于材料领域基础研究的论文,也成为了苏州大学首篇登上《Nature》正刊的文章。论文的一作马玮良同学,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苏州大学,本科毕业于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2011-2015),硕士毕业于该校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物理学专业(2015-2018),这篇《Nature》见刊于他刚刚毕业不久,可见其成果应该是诞生于读研期间。另外,排名第三的共同第一作者李绍娟是该院讲师,北大毕业的博士。通讯作者鲍桥梁,是该院原特聘教授,现为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副教授。此外的共同一作Pablo Alonso-González、通讯作者Rainer Hillenbrand都是来自西班牙的教授。这篇论文展示了鲍桥梁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平面内各向异性和超低损耗声子极化激元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院官网评论称:“该工作首次成功地实验揭示了在天然材料的平面内各向异性传播的极化激元,并且建立了两种各向异性极化激元的理论模型。这种各向异性极化激元为不断增长的范德华尔斯层状材料极化激元大家庭增加了独特的一员。与外部物理因素如应力、电场栅压调控和光注入载流子等结合,我们有望可以实现各向异性声子极化激元的动态调控,从而为在纳米尺度定向控制光传输和光-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是不是没看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光关进笼子里”!如此看来,做出顶尖科研成果,发表顶级期刊,并不只是大牛们的专利,也不一定非得拥有名校教授、博士头衔,普通硕士也能做到!他的例子,应该提醒和激励我们所有的青年研究者,一定要坚持努力,别轻易放弃,科研机会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有评论也指出,硕士能在国际顶级期刊发文不仅是因为幸运,也反映出我国科研正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春天”。我国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打破在国际顶级学术三大刊《自然》《科学》《细胞》上的发文数量记录,科研成果质量得到长足的提高。根据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科研成果数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占据了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有了这样的科研大背景,相信下一个马玮良的出现一定不会等太久。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
中国江苏网6月12日讯 昨天,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苏州大学讲席教授、高等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做客“东吴大师讲坛”,向苏大师生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生涯。讲座中,迈克尔科斯特利茨教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开始,讲述了自己进入物理学领域的缘由、科研成果以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背后的趣事。“我当初差点放弃物理学研究道路。”迈克尔科斯特利茨教授年轻时是一位出色的登山运动员,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未能取得突破的时候,他曾怀有改行做登山运动员的想法。在家人的劝说和指引下,他并没有改行,而是在物理学研究领域里重新找寻了另外一个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作为年轻人,要多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坚持不懈。”迈克尔科斯特利茨教授说。很多师生抓住机会,踊跃地向迈克尔科斯特利茨教授提问,表达自己在学习研究中的困惑。“怎么看待追求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这一趋势?”面对一教师的提问,迈克尔科斯特利茨教授坦言,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都是开创性的研究,其科研价值在几十年后才被发现。“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兴趣。”他寄语师生,要沉下心来做研究,多做基础性的、前沿性的研究,不要有太重的功利心。据了解,“东吴大师讲坛”是苏大党委教师工作部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主办方定期邀请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与师生零距离交流、解惑。(记者崔阳阳 通讯员刘金光)
研究生未在规定时间办理入学手续被学校“除名”,近日苏州大学的一份“处理决定”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考上研究生又“爽约”不去读,该不该惩罚?属不属于没有诚信?是不是浪费了教育资源?网友们“吵”开了。调查:每所高校都有研究生“录而不读”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处理决定称,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决定提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书面证明。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记者了解到,研究生未按规定时间报到被取消录取资格一事,并非苏大独有。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研究生院的相关负责人说,该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2000多人,不入学的人数在一二十人,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中,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偏多。“有的学生出国了,有的学生因为在职工作时间调不开不能来了。学校虽然规定了入学时间,但慎重起见,一般都会挨个联系一遍,详细询问不来的原因。”另外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招办的老师介绍,该校每年不来报到的学生数量也有一二十人。他介绍,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学生不来报到的情况。南京高校整体报到率都还不错,有些省市包括211高校的报到率都不是很高。对于不来报到的学生,他们也会以文件的形式取消其入学资格,不过并不会上网,“内部知道即可,以备将来有学生反悔来找学校。”网友: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苏大的这份处理决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我都奋战两年了,都没有考上。”网友“九巷”说,研究生报名人数这两年是连年攀升,去年更是达到了290多万人,而录取率只有20%,超过240万的人都是陪跑,“考上了不去上,真是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南师大社会学专业的学生童丽也认为,考上研究生后不去上,有点“不诚信”。她说,考研报名时会让学生填报一个志愿,如果这个志愿录取不了,系统会给出3次调剂机会,如果这3所高校全部都给你发了录取通知书,考研网站上还会让你确认去还是不去、去的话究竟去哪所。“这套录取制度应该非常人性化了。如果确认了去,最后还是不去,感觉就是不诚信。”不过,英语专业的钱海杰却认为,考生不来上学和“诚信”没有什么关系。他说,他的考研目标是北京一所985高校,初试差了几分后被调剂到其他学校,虽然也是211,但是和心目中的还是有差距。调剂的3所学校,复试时间有先后,最想去的那所迟迟没有回音,不想错失机会的他就确认了一所边远地区的学校。现在他可以申请到一所全球排名100的高校去留学,“虽然学费是贵了点,但自己觉得咬咬牙还能承受,就放弃国内高校了。”记者了解到,高校会考核每个学院的报到率,报到率相对较低的学院在下一年度招生时,拿到的招生名额会受影响。专家:增设“补录”机制不太现实不仅是研究生阶段,被高校录取而不去报到的行为,在高考阶段也有。河南省今年对这类考生还专门出台了“惩戒性”的规定:对高考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下一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从6—9所减为两所。南京农业大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宋华明教授认为,因为不入学而给学生贴上“不诚信”的标签有点不合适。这个社会赋予了学生更多的机会:出国、考公、考研……学生在不同的学校之间也拥有很多的选择权。对于网友们建议的“补录”机制,他认为想法是好的,但从操作层面不太现实。“开学后再招生对教学秩序有影响。研究生的录取机制近年来在不断完善,尽可能地人性化,但仍然有学生不入学,即使增加补录,也仍然会有学生不来。”他说,生活中各种“临时状况”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对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尽量不去浪费各种有限的资源和名额。(谈洁)
在苏州大学能源学院2016级本科生中,有六位来自同一专业、同一宿舍的帅小伙,他们一路前行,共赴更高处。今天,跟着大苏一起走进能源学院的“学霸宿舍”,听听他们的故事吧~黄梓杰:心中有丘壑,眉目做山河奖项:国家奖学金(2019)唐仲英德育奖学金(2017/2018/2019/2020)苏州大学学习优秀一等奖(2018/2019)苏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2017/2018/2019)苏州大学综合奖(2017/2018/2019)苏州大学创新创业一等奖(2019)苏州大学文体活动专项奖(2017)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项奖(2018/2019)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第十届“感动人物”(2018)科研成果:SCI检索论文2篇、中文期刊1篇(二作)、国家发明专利1项(第三发明人 )、第二十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重点项目“优秀”结项录取院校及博士专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化学工程(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直博项目)科研方向:储能材料领域回顾大学四年,黄梓杰说最值得他回味的,莫过于那些在实验室中奋斗的日日夜夜。得益于本科生导师制度,他能比很多同龄人更早涉足科研领域,大一的他在打下了良好的学科基础后,就毅然决定开启他的科学研究之路。找导师谈话、主动要求进实验室、虚心地跟师兄师姐请教,这是才刚步入大学的黄梓杰就已经在干的事情。在学习了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知识后,他主动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每一步实验操作的设计、每一次熬数据的等待,最终都成了他宝贵的科研财富。他说: “我要感谢导师陈煜教授和师兄在课题上给予我的指导,充实了我的科研经历。能成功拿到海外院校的offer,与我本科四年走过的每一步都密不可分。”关于如何增强自己的执行力,他有个小秘诀。“万事开头难,所以我在学校都保持着‘不是在做事情’就是‘在去做事情的路上’的两个状态。”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黄梓杰勤于自律、自觉执行的态度,是他在科研过程中忍耐枯燥、克服困难的不二法门。此外,黄梓杰热心公益,志愿时长超210小时,“觅渡爱心学校”、“优康敬老院”等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作为苏大唐仲英爱心学社成员的他,谨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宗旨,通过志愿活动真诚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收获了别样快乐。最后,黄梓杰衷心寄语学弟学妹:“希望大家能尽早规划自己的学业,有出国计划的同学要早做准备,专注在自己的申请材料和学术套磁上。我祝愿学弟学妹顺顺利利,享受在苏大的本科生活!”张叶帆:足够优秀,再大方拥有奖项:苏州大学学习优秀一等奖(2017/2018)苏州大学综合奖(2017)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17)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宾夕法尼亚大学纳米技术专业 从中国到美国,从苏大到宾大,从新能源材料到纳米技术,每一步都是张叶帆稳稳当当迈出去的。正如他的人一样,谦谦君子般温润如玉。他认为大学里对他帮助最大的就是在导师课题组里的那段科研经历,不光增长了他的科学知识,也极大地拓宽了他的科研视野。大二下学期,他主动和导师联系并加入了课题组,从事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生长的相关工作。初入课题组,他虚心向研究生师兄师姐请教,业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理清研究思路和方法,后期他也独立完成了一些与石墨烯掺杂相关的子课题。每一步的实验操作,每一次的数据收集,都是感悟、体验与成长的过程。他说自己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每一节课都好好去听,每一个要点都用笔去记,课后认真复习。“多把功夫花在平时,这样你其实不会觉得很累的。”就是这样一个朴实地把思想不折不扣落实到行动中的男孩,即将远赴重洋继续他的精彩旅程。除此之外,张叶帆还热爱电影,喜欢画画和摄影,他相信留住身边每一刻的美好就是最有意义的。大学四年里,他参加过很多活动,从摄影社的集体外拍,到志愿服务的社区义教工作,校园马拉松的志愿者,国际能源论坛的工作人员,英国曼大的交流学习,上海技物所的实习生活……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和实习交流经历,为张叶帆的大学生活添上了明亮的一笔。当然,他也有些遗憾,希望能在校园多留些回忆。每一次活动、每一份经历,都是他于心灵上的蜕变与成长,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往事像浓盛的山茶花,撩拨着像他一样远行者匆忙的足迹。他说:“活着的最好态度,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于我们而言,就是不辜负青春。年轻最不怕的就是试错,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做你想做的事情,去你想去的地方,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王梓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浙江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银行国际化和金融科技用王梓铭的话说,他的四年大学生活前一半浑浑噩噩,后一半才是真正的开挂和觉醒。从大三决定跨专业考研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挺过跨考这两年漫长的时光。被问到为什么突然决定从工科专业转到金融专业,他说:“我的高考是有遗憾的,我希望能通过考研将这个遗憾弥补,不想委屈了自己的兴趣。”每一个决定考研的人都尝过苦苦等待的滋味,从深夜到黎明,他凭借极强的意志力度过了自己的后半截大学生活。从早晨的图书馆到午夜的自习室,沉浸在考研目标中的他,俨然把一天过成了36个小时。他说,每天重复一样的事情,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很煎熬,但无论如何都要耐住性子,只要肯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回望王梓铭的前半段大学生活,他当过组织委员,担任过院科协部长,主持过班团风采评比大赛,参加过一些志愿活动,平淡而简单。他调侃自己是“老咸鱼”:“没能把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出彩,是我本科期间比较后悔的一点。”从他真挚的话语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看待人生的纯粹,那是一种历经迷茫活得开朗的简单,一种熬透遗憾、更懂珍惜的释然。目前,他正在准备CPA考试,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好好沉淀自己,多找一些实习,做好准备,迎接未来。本科四年,白驹过隙,佩剑未妥,便已江湖。他对学弟学妹们最诚恳的一句忠告就是:找准目标,不要虚度。但愿每一位苏大学子都能像王梓铭一样,心底始终有口涌泉的井,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找到它。心井永不冰封,就能使我们卓尔不群。李扬:行健不息,积健为雄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专业科研方向:环境与能源李扬在大学四年参加过创业人社区、心理卫生协会,他认为社团给他最大的启发就是要把社团当成一种未来步入职场的抢先体验,体验其中的好与坏,总结反省自己。业余时间,酷爱篮球的他积极锻炼,参加过新生篮球赛,拿过MVP,他说,体育带给他的不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更孕育了他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宿舍,他早上七点起床,坐在桌前捧着书一看就到了十二点,但是下午无论如何他都会出去打两个小时篮球,回来洗个澡再继续学习。他说:“人不能总把目光盯着书,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有时候一道难解的题说不定你休息一会儿换个脑子,就轻而易举解开了。”未来,他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阶段认真积累,以后去更好的学校读博士,将来如果有机会,想在高校当个教授。”他把大学四年比作一场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我们其实都在等一个机会。为了那个机会,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要铺好其他的方块,只空出一个位置静候它的到来。“我们要去刷GPA,去学好英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做的有太多,别等机会来了却因为你的一点点失误,而痛失良机。”毋庸置疑,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与其死等机遇到来或沉浸在抓不住机遇的痛苦中,不如做好一切准备,以期当机会来临,我们能够毫不犹豫地出手,将之牢牢攥在手心。牛翊潼:玟璇隐曜,美玉韬光奖项:苏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苏州大学学习优秀二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大类科研方向:柔性材料、新能源电池初次与他交谈,或许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宅男。日常生活中,喜欢打游戏和变魔术的牛翊潼,“宅男”二字对他的形容可谓恰如其分。作为宅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抛弃颓废,内敛朴实,秉持着“南瓜不说话,默默地生长着”的特色宅文化,在大学一路打怪升级,用四年时间从“阿拉德新手村”跃迁到“深渊派对”。在大二时,牛翊潼跟随冯莱教授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课题,广泛接触相关科研项目,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他常常宅在实验室中,完成导师布置的本科课题,这段“搬砖”经历,帮他探索了兴趣,积累了经验。在学习之余,牛翊潼积极投身宿管会的管理,帮助维持宿舍纪律和卫生。在这段志愿服务历程中,他增加了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促进了人际关系。暑期社会实践时,他去到实地参观、操作电子生产线,以此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他十分感谢同学、老师和学院给予的帮助。他改善了少年的狂狷,沉淀了少年的真诚,留住了少年的锐气。一如银杏在东吴桥下的倒影,虽波影常变,明暗不一,但本形一如往初,经年不改,荣凋往复,岁岁常新。凤凰上击九千里,绝虹霓,负苍天。他希望学弟学妹一定要靠自己去发现机会、珍惜机会。陈哲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科研成果:中文核心期刊1篇(二作)录取院校及硕士专业: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考研)科研方向: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新型发光二极管及显示技术、OLED屏等“大学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学习,也不是交友,而是认清自己。”凭借这种自省精神,陈哲伟学会了在眼花撩乱的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专心致志投身科研。陈哲伟在彭扬教授的课题组中跟着师兄师姐学习催化相关的科研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本科生小课题,在一个个实验中夯实了基础。准备考研的日子里,夜里两点还能在通宵自习室看到他的身影。每个夜晚,变的是星翼的分野,不变的是月生夜凉,人影迟迟未去。他从大一开始便一直参加炫舞大赛,大二、大三都接连取得了优异的名次,刷新了学院的成绩。训练室中,健与美在连贯动作中糅合,灯下靓影不断伸缩旋转,在学习之余,他一次又一次沉浸在舞的魅力中。不仅如此,在大二暑假,热心公益的他还积极参加了二十天左右的科学商店活动,在炎炎夏日里向小朋友们科普光电与能源知识。陈哲伟希望大家都能逐渐认清自己,设立目标。他认为生理学帮我们解答了“我是谁”和“我从哪里来”,十二年的教育则为“到哪里去”描摹了一个模糊的轮廓。现在,我们要在大学四年进一步为这个最终的问题赋予一个自己满意的解释。回顾六人的集体生活,他们也颇有感慨。自从陈哲伟、王梓铭决定考研,黄梓杰决定留学后,三人不谋而合,共同备战。白天小教室,傍晚通宵自习室,在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中甘之如饴。早出晚归的王梓铭还戏称自己是“自习室的幽灵”。他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直到研究生考试的那一天。他们不只是在学习上互相扶持,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结伴而行,一起庆生,旅游聚餐,用明丽的碎片拼凑出了319宿舍的溢彩流年。阳关酒尽,胡床笑倒,骊歌唱罢,各赴征途。如今,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的他们,再提及曾经的六人生活时,亦有“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之感。对于他们而言,逐梦路上的彼此,或许就是最佳的动力和最美的风景。来源: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图片:受访者提供 文字:杨帆、律霁原、陈李雅倩编辑:杨帆
教育观察日前,苏州大学在校内积极开展2019年“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培养计划的遴选工作。选拔出的一批学术型优秀硕士研究生新生,将以“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身份直接进入“绿色通道”,修读硕博一体化研究生课程,考核合格后,还能直接转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开展科学研究。2017年底,苏州大学作为全国范围内遴选的14所高校之一,获批教育部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去年,学校出台系列文件,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研究生指导教师上岗招生等方面全面改革。“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培养计划正是该校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后新推出的。研究生:“333”选拔录取 培养精英人才今年报考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多达31795人,近3年报考人数也一直稳居江苏省高校榜首。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苏州大学,为何要破冰改革研究生培养工作?“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是改革深入的内生动力。”苏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曹健介绍,学校现有1.7万余名在校研究生、3000多名校内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学位点覆盖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这为改革培植了土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大学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在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上先行先试。去年,学校在保留原有公开招考、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的招生方式上,又启动实施了“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博士研究生“333”招生选拔模式。首批2018级录取的学术型硕士生中,经本人申请、学校考核、双向选拔,共有15个学院(部)的70名学生入选。物理学专业研一学生田宇,在入选“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后深刻体会到科研学习的充实,他除了要参加2年硕博一体化课程学习,还有3年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阶段的学习,学习内容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等多个交叉学科。“因为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会主动用心地去开展一些科研探索,定期与导师交流研究方案。”田宇说,目前自己已有一项自主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未来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希望开展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性工作。“‘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培养计划,并非简单的‘硕士+博士’培养,而是贯通硕博培养过程,实行连续、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苏州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卢玮解释,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活力,引导学生在“真学”问题上实现重点突破。导师:逢招生必申请 还要具备“3+1”能力优秀人才的选拔方式拓宽,是否意味着导师省心省力?早在2010年,苏州大学就率先成立全国首家导师学院,至今,在苏州大学导师学院参加培训的教师已超过2000人次。“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导师承担起‘无限责任’,既当学业导师,也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师、事业伙伴和人生朋友。”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看来,师生就像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既有共同维护的学术共同体,也有共同成长、共克难题的联系。“导师”不是固定头衔,而是指导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工作岗位。为更加明确导师岗位责任,去年4月,苏州大学出台文件打破导师终身制这一坚冰,向所有符合上岗招生条件的、具有副教授(含副教授)以上教师全面开放博士研究生招生岗位,实现导师竞争上岗。不惟资历、不惟头衔和年龄,但“逢招必申请”。在学术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上岗招生申请制中,苏州大学明确规定申请导师需具备“3+1”能力,“3”是指在“科研活跃度、学术贡献度、师生关系和谐度”三方面具有突出成绩,通过教书育人、学术水平、科研条件、科研平台等方面综合考核竞争上岗;而“1”要求首次招生的导师需在上岗前参加导师学院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以充分了解掌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各项政策、规章和制度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顺应研究生教育‘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主线,苏大蹄疾步稳地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以此带动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整体提升,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新期待、学校对教育发展的新目标落到实处。”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说。张艾情 姚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