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新探索——《“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书评冯 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根据形势变化和事业发展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出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根本遵循。早在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宣部、教育部于2015年7月又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从立体化教材体系、教学人才体系、课堂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以及条件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根据时代发展特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等,形成了很多有益探索,推出很多研究成果。但同时必须看到,不少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成果还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入分析,有的研究成果仅分析探讨了单一方面的问题或表层问题,缺乏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整体把握和宏观战略性分析。在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整体布局和系统设计基础上,分地区、分学科、分阶段总结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经验,不断总结和把握规律,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的民族省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分类指导,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广西高校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文件精神,根据“05”方案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由秦斌、赵君同志主编的学术著作《“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瞄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的薄弱点,通过宏观的理论视角,细致的调查研究,着眼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高校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研究与实践总结。该书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广西高校自“05方案”实施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基本经验和实践成果,对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研修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同时,深入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结合相关文件要求,从在多元价值选择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共识教育、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评价体系、提升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对未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是一项富有意义的新探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该书的出版,对广西乃至全国高校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不断总结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冯刚,系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既育有才之人,更育有德之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更接受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人文关怀的核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均落实在“人”这个主体上,具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一步扩充的必然选择,也更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教育效果。本次研究则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为研究对象,对当下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并尝试分析其中不足,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二、课题的主要内容:本研究论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当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的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则是分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概念进行界定,从人文关怀的理论核心出发即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人文关怀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同样也是教育目标本身;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关怀得以体现的外在载体。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彼此耦合。第三部分则是讲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工作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即问题出现的原因。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人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关怀的理论研究水平也在大幅提升。然而与此同时同样存在着问题,如学生心理教育的忽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关注程度不高、高校师生沟通不足等问题。究其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人文关怀的片面理解、理论教育太多,缺乏实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教育内容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兴趣。第四部分,也是本论文最后部分,主要论述了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对策。唯有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各方面共同努力才可真正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这要求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社会对高校教育的广泛支持,学校及学校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在这其中学校作为高等教育单位,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要充分给予学生主体的尊重,关心学生情感心理诉求,同时建立平等的师生沟通方法,同时要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以实践带动理论,以理论辅助实践,如此才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实施。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两种。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当前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发展现状。通过图书馆相关期刊、文献的查阅、收集、整理,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络渠道的收集,将近些年来有关高校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教育论文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是问卷调查法,通过与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访谈,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中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的填写来实现对选题的进一步了解,进而有效开展下一步研究。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一)2020年7月22日-2020年8月15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拟定论文题目。(二)2020年7月9日-2020年7月25日着手准备开题报告并查阅相关资料。(三)2020年7月25日-8月31日起草并提交开题报告(四)2020年8月8日-2020年9月13日撰写论文初稿(五)2020年9月1日-2020年10月8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至最终定稿。(六)2020年10月准备论文答辩。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1]沈东华.实施积极心理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德育党建,2013(7).[2]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2).[3]曹天梅.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关系[J].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初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陈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育人机理探析 [J].思想理论教育,2009.刘铁英.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J].德育天地,2010.10.韦汉军.《人文关怀辩证之一:“抽象人性”和“具体人性”的统一》[J].广西社会科学,2007(5).袁正光.现代文明的基石[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亚伯拉罕·马斯洛. 人类激励理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N].光明日报,2001-02-06.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现就做好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以下简称研究专项)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项目宗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规律和重大问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资助对象与额度研究专项主要面向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和军队院校政治教员。每项资助20万元。三、申报条件(一)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1.申请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遵守国家社科基金有关管理规定;2.具有中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请研究专项,申报2020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不得以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研究专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以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研究专项;4.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本次研究专项,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本次研究专项。(二)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须具备下列条件1.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和深厚的学术积累;2.设有专门负责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3.能够为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四、申报时间申报时间为2020年6月10日至7月17日。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7月27日前将纸质版《申请书》和《活页》(各一式6份,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电子版《申请书》光盘、申报材料汇总表报送至我办,申报材料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我办,邮箱:yj@nopss.gov.cn,逾期不予受理。五、申报程序申请人下载《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请书》(见附件2)和《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课题论证活页》(见附件3),用计算机填写。将填好的申请书(一式6份)交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盖章。各省(区、市)社科管理部门受理本地区普通高校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管理部门受理兵团所属高校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校的课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受理中国社科院大学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管理部门受理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工作办不受理个人申报。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严格审核申报资格、申报质量、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申请人及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并签署明确意见,维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六、其他事项申请人可根据研究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科研团队,申请时可以不列出参与者。申请人可根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选题指南》(见附件1)设计题目。鼓励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等对待。项目完成时间一般为2年。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详见我办网站)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申报课题须按照《申请书》和《活页》要求,如实填写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五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结项成果形式原则上须与预期成果一致;获准立项的《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最终研究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附件: 1.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选题指南2.《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请书》3.《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课题论证活页》4.《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报材料汇总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0年6月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搞科研难、发论文难的迫切问题,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成果学术阵地建设,促进高校思政课研究成果交流,日前,教育部作为主管单位支持新创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两种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期刊由教育部主管、中央财经大学主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传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水平,将于2020年12月正式创刊第1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期刊由教育部主管、南开大学主办,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国内外重大事实,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议题,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和教学规律,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研究阵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新搭建交流平台,将于2021年3月正式创刊第1期。(来源:《中国教育报》)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偃师高中 张杏波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那么,教师这个职业是如何定性的呢?《教师法》的表达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专业成长就是必然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职业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教师个人人生价值增值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天我们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内容,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阶段,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及教师专业成长建议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教师的专业成长简单的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之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即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成为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不断丰富与娴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与卓越教学风格和品质。二是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形成深厚与积极的专业情感与态度的。先来说一下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反思与发展等能力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技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必须要的基本能力。那么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师,是否还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自觉和专业视野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力地维护信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思考,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这是思政课教师的看家本领。也是新课标政治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的解读。新时代,为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 年版)》将思想政治课程性质明确为“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经历社会实践的机会;活动的设计要以结构化、系统化的形式来承载学科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系列化。高中政治课要有什么样的专业意识和专业信念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突显了思政课的政治性,坚定政治立场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第一要求。思政课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讲政治,讲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讲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因此政治要强是思政课教师的核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简而言之就是要立德树人。思政课教学必须站稳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否则“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始终体现政治性,这是底线,是红线,触碰不得。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可以增强教学亲和力、针对性,但是,思政课教学无论怎么改革、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都必须体现政治性,决不能因改革而弱化政治性,甚至去政治化。所以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方式的现代教学,都要牢记思政课的政治使命。要突出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鲜明的政治立场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二.教师发展阶段划分“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从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菜鸟到形成自己卓越的教学风格和品质的名师,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分为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创造期四个阶段。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各个阶段教师的特点。1、适应期教师的适应期一般是入职后一到三年时间,这一阶段的教师,充满着刚刚成为老师的工作热情和对未来教育工作的憧憬,适应期的教师,追求事业成就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普遍比较强烈,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教学实践中,新教师首先要面对的是适应角色转换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和人际氛围并融入其中;要努力学会做日常教学工作;要学习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师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身上,要面对新的教育环境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心态,尽快从失落的阴影中走出来,练习教学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规范教学文件。这一阶段的发展策略有以下几点:一多倾听、借鉴、模仿。教学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处理、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所形成的规律性方法的总结。它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长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升华与结晶。新教师缺乏经验,就要多向其他教师的课堂学习。不仅要听指导教师的课,也要听同学科其他教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上课的风格,我们可以通过听他们的课来比较、感悟各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并借鉴他们的长处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服务,慢慢地取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特点。二是要研究教材。尽快把自己所教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所有教材读完,知道各个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和照应关系。三是要关注高考及其他各类考试。最底线的要求是把每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做完,如果还能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更好了。熟悉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自己每个学期的教学把握方向,争取从开始就把所教班级的每次考试考好。一般说来,新入职的教师经过三年一轮的磨练就可以成为合格教师,进入到教学熟练期。2.熟练期熟练期通俗的讲,就是站稳讲台时期。一般是适应期后的4到6年,按教龄算就是5到10年。这一阶段的老师,对教育教学有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对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熟悉感和胜任感,熟悉了学科内容和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了相当的了解。这一阶段也是教师产生分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前半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期,大家会积极寻找新资料、新方法和策略,渴望形成自己的技能,易于接受新观念,不断创新、改进、丰富自己的教学。后期将面临一个最初的职业“高原期”。原因是熟练期的教师多数处于结婚生子阶段,不得不面临家庭的组建、孩子的上学等现实问题,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也很多。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家庭关系,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受得了委屈,才有可能逐渐发展成为优秀教师。发展策略: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比较与研究,自我反思以促全方位提升。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在这一时期,除了依然要加强理论学习,关注各种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还要加强高考试题的研究。不仅仅是每年把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做一遍就完了,要通过做完高考试题后的再加工和再研究,使高考试题了然于心。更重要是是加强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几年的教学积累,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经验,解决某些问题也有了自己的方法。如果我们平时加强了课后反思和积累,就有了很好的科研素材,这一阶段,就可以做一点科研课题。刚开始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捕捉关键事件,撰写经验描述。研究一些教学中的常规问题的突破(如教学中某一问题的解决、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培养的实践等),通过这些研究,一是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熟悉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以及常用的科研方法,二是使自己慢慢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逐步实现由熟练教师向成熟教师的跨越。3.成熟期教师成熟期教师就可以站领讲台了。通常是教龄:10-20年的“年轻老教师”。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们已能熟练地驾驭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有突出的教学业绩(培养出了不少一流高校学生便是他们最能说得出口的成就),他们是各个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深得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家长的赞赏。因此,这一群体的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考和行为,如果能够继续发展,就有可能成为知名教师,但遗憾的是,这一阶段也会出现第二次分化,由于长年累月固定的教学程式或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情境,有一部分对教师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开始减弱,甚至一些教师觉得自己的技能已停滞不前,工作进入应付和维持状态;有的尽管希望在专业发展上有更大的突破,但在发展道路和策略的选择上进入迷惘和困惑的状态。从而对工作逐渐丧失了激情,整个工作陷入一种僵持状态。成熟期教师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知名教师,中间的跨度很大,也非常困难。这一时期教师应积极参加专业继续教育,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会自我超越,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思考和检讨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冲破旧理念的束缚,灵活自如地应用各种教学技能并组合成新的教学方式,发展更加实用和自主的教育方法。经历无数次自我突破和提高,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的蜕变。首先,要阅读。再重新拿起要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专著读不下去就读一些当代教育名人的著作。比如,魏书生,王金战。李希贵,李镇西等,他们的书或者公众号的文章通俗易懂,记录的都是身边的教育教学事件带来的触动,我们也能从书中看到他们的教学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从广泛的阅读中提升自我的深度、高度和宽度。其次,要写。补充理论知识,撰写教学设计,撰写教学案例。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自己的教学思考和教学见解,但这些不全是有价值的,它们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相对浅层缺乏深度、相对模糊不够清晰,是不自觉的、随机的。要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只有不断地梳理不断通过理性加工和自我消化。就是写出来。我知道咱们有部分同行有公众号,有自己的资源库。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路径。4.创造期教师这是教师教学生涯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他们是有主张、有风格的卓越教师,是教师团队中可遇不可求的顶尖人物、是教育界的旗手和领军人物,比如“南冯北魏”、李镇西、李希贵、王金战等人。他们对工作有觉悟性和尊严感,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思想,其方法与经验、智慧和思想将成为教育界特色鲜明的旗帜,能够影响一个学科和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和走向,引领一大批教师不断地提升。这类教师可遇不可求,咱就不多说了。咱们可以在努力钻研业务和开展教研中,结合自身特点和教育发展要求,逐步发展新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思想,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小领域的领军人物。最后咱们来探讨一下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考试研究——课题导向——教学展示经常听到这句话说优秀教师是“心中有考纲、脑中有考题、眼中有学生、耳中有信息、手中有教材”。首先要求的就是考纲和考题,并且是高考题。我们不仅要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本身,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高考:研究命题思想:高考的属性对高考的影响(选拔性、政治特点),要研究本学科的命题思想和命题特点;研究考试大纲:从能力目标和内容领域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高考试题:通过做高考试题,还原双向细目表,从而寻找出命题的重点和动态变化趋势;对比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找趋势;对比不同考卷试题:找特点、找风格;对比相同考点试题:找规律、找变化。高考试题非常重要,我二十多年教学经验之一就是:多做高考试题,分析高考答案。比如今天讲这一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的第一动力》。老教材课题是《创新的作用》最初那几年,讲到这节课都是模糊过,作用就那三句话,并且是哲学。真不懂咋考,也不会教。2010年北京出了道高考题 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的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6分)专家在《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优秀教师的成长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它是教育制度安排下的结果,国家、学校应该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积极合理的作用。的确,教师的成长是艰难的孤独的,需要国家学校个人共同努力,现在国家对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视,各式各样的培训很多,虽然有些培训不合适,但我们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不就得将来,国家的培训能实实在在帮助 大家成长,还有学校的助力最后说一下未来发展建议2015年,根据中央精神和教育部党组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了加强“一点四面”考查的改革重点,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不断强化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了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为此我们要:一、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独有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位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二、教学实践上从关注碎片化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到关注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的解决。从关注对他人知识的理解和反应到关注综合运用和主动创造知识。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从关注自我学习到关注团队合作和沟通。新课标、新教材,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学科核心素养、议题、情境、活动、教学评一致等,众多的新概念、新理念,需要我们及时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努力成为议题的设置与发起者、活动的策划与推进者、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者、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者,以更好地适应深化课改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我的发言完了,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新时代发展瞬息万变,许多新挑战、新机遇、新形势扑面而来,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极具时代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值得深入分析与研究。干部教育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作风建设之弦越绷越紧,监督之网越织越密……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与党性教育紧密结合,满足日益变化的培训需求,坚定不移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扎实做好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为重点。由此可见,干部教育培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也愈加丰富,培训教学需要结合新内容,把准方向,抓牢重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类应用手段的日新月异,传统培训教育迎来新挑战、新机遇,移动互联网的时效与便捷带给教育培训更多的可能性。干部教育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需要主动融入变革、顺应潮流,不断摸索线上线下培训交互融合的新方法、新方式。干部教育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面临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条例》丰富教学内涵的新内容、“互联网+”的新潮流,还存在许多新问题。例如,学员兴趣不高,面对偏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时提不起兴趣,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学习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方式单一,教学形式大多依靠讲授式、灌输式,培训效果很难深入人心,也很难让大家从心底里有所感触和共鸣;学习效果和评价方式难以客观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业务类培训,属于精神价值层面的内容,学习效果和考核评价也不能单单通过一张考卷或简单的分数来评价,要求学员做到“知行合一”是难点。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如何改变培训模式,优化项目运行,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必不可少。全方位是指从培训项目设计、教学课程安排以及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出新标准,适应新形势;多元化是指区别于传统的“菜单式”培训,多元新路径下项目设计要实现按需培训,培训方式要因人而异,培训内容要层层递进,考核评价要知行合一,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体系。(一)做好项目设计实现按需培训干部教育培训面对的培训对象因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基础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会有截然不同的培训需求,如何做好培训的项目设计,需要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需求调研要讲求精准性、全面性、时效性。在与委培单位和参训学员调研沟通中要精准把握对方的需求,用心了解对方所思所想;同时全面兼顾和考虑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与个人需求,对于各方需求的统筹要达到一个平衡点使各方满意;在时效上对于需求调研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紧扣当下最贴切的实际和热点。按需培训在项目设计上应体现出“量身定制”的特点,首先在时间规划上,可以安排综合系统、层次递进、联系紧密的递进式培训项目,分阶段的设计培训目标、方向和理念,前期打牢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期偏重实践操作的运用,后期着力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在课程设计上,针对培训对象不同阶段的培训重点和当下的时代热点,“量体裁衣”式地做好培训课程安排,在教学方式上也要因人而异,找到培训对象最适合的授课方式。最后在跟踪问效上,要持续进行培训效果的调研,不断接收委培单位和学员的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持续优化培训项目。按需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能让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二)整合红色资源创新培训理念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讲活做新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光靠讲授式的培训远远不够,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将灿若繁星的湖南红色资源引入培训教学当中,让学员身临其境地接受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联、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互通、校内学习与校外体验互补,通过现场体验式教学升华情操,提高学员学习的获得感。近日,湖南长沙的岳麓山忠烈祠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除此之外,湖南还有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田汉故居、衡阳抗战纪念城、南岳忠烈祠、彭德怀故居、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等党性教育红色资源,还有以屈原纪念馆、贾谊故居、橘子洲头、岳麓书院为主的湖湘文化资源。创新党性教育形式,传播湖湘文化,可以将革命传统教育系列课程与韶山毛泽东故居现场教学相结合,党性修养系列课程与宁乡花明楼刘少奇故居现场教学相结合,廉政教育系列课程与浏阳胡耀邦故居现场教学相结合,党的宗旨教育与雷锋纪念馆现场教学相结合,湖湘文化系列课程与周敦颐、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魏源故居现场教学相结合。创新培训理念,拓展教学方式,可以广泛采用体验式教学、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专题论坛、实操竞赛等培训形式,运用大数据、教育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丰富课堂形式。除了在课堂教学上创新,在课堂外的校园里也可以营造浓厚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利用互联网搭建课外扩展学习平台,把党的精神、革命传统文化、廉政教育等内容做成名言警句横幅或图片,让其在校园随处可见,把思想政治教育化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三)建立立体多元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是指对项目运行的考核,另一方面是指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立体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在考核评价指标设计上不能依靠单一的几项指标,要进行完善改进从而形成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系统。对项目运行的考核,可以涵盖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项目策划、课程设计、教学效果、项目运行管理、跟踪回访、改进完善、效果评估等方面。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要以“知行合一”为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中,不仅可以通过考试考核来判断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熟悉度,更要关注学员的行动实践,看是否真的把理论知识入脑入心,投入到具体实践中。建立“知行合一”的评价标准,可以把培训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建立“积分制”,按培训学习中、工作实践中的成果来进行积分考核,全面判断学员的学习效果,评价上要结合教师、专家、领导、同事等不同主体的综合评价,考核上不是“一考完事”,而是要在学习工作中循序渐进地进行“积分”,从根本上激发学员的学习和实践动力,真正实现“学与用”的结合。立体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相长,激发培训机构的服务能力、培训学员的深度潜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限活力。(作者: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盛泽顺)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评审结果的公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现将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向我司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核实查证。提出异议者请提供联系电话等有效联系方式(我司将予以严格保密)。公示期:2021年1月13日—1月19日。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社科司教学与出版处,邮政编码:100816。附件: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1年1月13日
2019-03-30 07:4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阮帅 干婧为了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近日,绍兴市文理学院举行了专题座谈会,邀请全校思想政治老师齐聚一堂,畅谈感想,分享、交流心得体会。文理学院党委委员陈均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性课程,是不可替代课程,总书记说到的“要理直气壮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我们每一位思政老师铭记。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关键是教师,要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总书记提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来概括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我也相信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越办越好。总书记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我印象深刻。课程育人和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如果学校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不提高,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缺乏基石。答题专区1、其中哪一项是总书记对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基本情况的概括?A、可信、可敬、勇敢、乐为、敢为、有为B、可信、可敬、可心、乐为、敢为、有为C、可信、可敬、快乐、乐为、敢为、有为D、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2、其中哪一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A、课程研究、课程思政B、课程育人、课程思政C、课程思政、课程教育
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在2021年1月13日发布了《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有10所高校的项目进入这个公示一览表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具体情况如下:1 . 复旦大学入选这个项目的名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学理化学科阐述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研究。复旦大学大门的照片。2 .四川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3.上海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高校思政课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研究。4.广西大学:入上的项目名称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5. 西南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研究。6.浙江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综合考核理论与实践研究。7.兰州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西部地区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战略研究。8.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的项目名称是: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战略研究。9.南京师范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民办高校思政课管理机制创新研究。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深化新时代行业类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新探索——《“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书评冯 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根据形势变化和事业发展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出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根本遵循。早在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宣部、教育部于2015年7月又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从立体化教材体系、教学人才体系、课堂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以及条件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根据时代发展特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等,形成了很多有益探索,推出很多研究成果。但同时必须看到,不少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成果还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入分析,有的研究成果仅分析探讨了单一方面的问题或表层问题,缺乏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整体把握和宏观战略性分析。在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整体布局和系统设计基础上,分地区、分学科、分阶段总结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经验,不断总结和把握规律,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的民族省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分类指导,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广西高校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文件精神,根据“05”方案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由秦斌、赵君同志主编的学术著作《“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瞄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的薄弱点,通过宏观的理论视角,细致的调查研究,着眼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高校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研究与实践总结。该书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广西高校自“05方案”实施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基本经验和实践成果,对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研修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同时,深入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结合相关文件要求,从在多元价值选择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共识教育、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评价体系、提升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对未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是一项富有意义的新探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该书的出版,对广西乃至全国高校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不断总结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冯刚,系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