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第二届高端研讨会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中心、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为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在研讨会设置的院长论坛环节,来自吉林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党的可靠接班人重要论述研究”“新中国70年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论与实践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介绍了各学校的经验做法。(记者 任爽)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胡航宇)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主办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会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前沿论坛”于 10 月16日至18日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会议开幕式由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旭煦教授主持,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天安发表欢迎致辞,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维伦,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覃正杰分别在大会上讲话。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在讲话中提出,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实践导向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方法指导、发展方向,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解决科学发展的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协同创新研究,解决发展内生动力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研究,解决丰富和深化学科内涵的问题。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天安认为,理论武装与工作实践二者缺一不可。需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探索认识,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频同振。大会设置了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收到相关主题论文140余篇,经过评审,68篇文章入选会议论文集。大会举办主会场报告20场次,分论坛报告23场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结构、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的思考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近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热点及其思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等主题,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秉公教授、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国希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教授等做了交流发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20余家单位近200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作者:胡航宇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孙竞)第六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长沙举办。研讨会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为主题,围绕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指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理论研究,努力做好伟大抗疫精神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推广;要挖掘教育资源,探索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要注重总结创新,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宣传教育处处长陈郭华就当前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政工作提出四点期望:一是加强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宣传解读,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推进铸魂育人;二是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三是深入挖掘历史现实中的思政元素,在中西对比、内外比较中坚定理想信念;四是加强理论武装,提升实践体验,增进融合互动,着力推进三全育人。“坚持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推进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开展坚定四个自信教育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当代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心主任黄蓉生谈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冯培提出,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响应和引领要以敏锐的眼力聚民心,提升引领的速度;要以坚深的定力强信心,强化引领的力度;要以聪慧的脑力暖人心,传递引领的温度。“疫情防控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骆郁廷认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要做好重大疫情防控思政元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开发与转换。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辅导员代表分别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做了主题发言。据悉,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承办。
做活思想教育把准思想脉搏引领思想航向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扎鲁特旗大队二中队为扎实有效发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功效,全面准确掌握指战员思想脉搏,确保中队内部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通辽支队扎鲁特旗大队二中队紧盯指战员现实思想问题和工作任务实际,积极探索新方法,增强经常性思想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中队党支部高度重视指战员的现实思想情况,专门召开会议部署,研究制定教育措施,切实把控思想动态,筑牢思想防线。以干部和班长为表率,积极营造“敞开心扉诉情感”的浓厚氛围,从日常工作、学习训练、灭火救援、中队安全等方面主动找新消防员进行谈心,达到多沟通、互了解的目的。依据队员现实思想情况和中队内部关系实际,采取集中授课辅导、观看教育视频等形式组织学习教育。并进行课堂互动,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内部氛围。通过面对面交流式谈心、三互小组帮带、家属电话沟通等方式,做好重点关注对象思想帮扶转化工作,切实把隐患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了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指战员的认知能力,强化了指战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力营造了温暖、和谐、融洽的内部关系,有效增强了中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确保中队圆满完成多样化应急救援任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来源: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众网·海报新闻淄博11月27日讯(记者 李杰 通讯员 陈江宁)11月19日,淄博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举行。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研究会章程和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该院党委书记张爱民当选为会长。大会特邀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姚昌作专题报告。据悉,研究会的主要职责包括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教育教学规律、德育文化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为学院党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总结、推广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并积极参与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和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相关工作。今后,研究会将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平台窗口、参谋助手的作用,推动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00:2812月1日,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四川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大举行。来自东北、华东、华南、西北以及川渝两地知名高校、中小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齐聚,聚焦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深入研讨和交流。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向成认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也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从强化目标引领、遵循科学规律、坚持众城联动、健康教师队伍4个关键点着手,着力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思政、实践思政、网络思政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四川师范大学将着手成立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为培养新时代人才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从以下三个方面发表主旨演讲:一是本次会议贯彻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抓住了“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纵向深入到大中小学的学生协同;二是聚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问题,研究对象外延更广、内涵更丰富,研究中应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但不能刻舟求剑,固步自封;三是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来审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一定价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与实际高度结合,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据悉,此次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尚属首次。此次研讨会助推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思政、实践思政、网络思政”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形成和完善,也对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封面新闻记者 莫凡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
赵丹。红网时刻1月19日讯(通讯员 佘颖玲)日前,湖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公布了推荐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作品名单,由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赵丹策划指导的两个作品《青春歌唱祖国》《你曾是少年》双双入围。赵丹,现任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部长、素质教育部部长,兼团委书记。在她的带领下,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纷纷花落她家。在教学上,赵丹给自己定下了每周的“四个一”。即给学生上一次课、到学生宿舍去一次、与学生谈心一次、到学生食堂用餐一次。十年来,赵丹谈心谈话约420人次,培养学生干部300余名,危机干预60余次。赵丹向学生承诺“24小时热线电话”,只要学生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联系。“有什么困惑都可以找赵老师,赵老师都很愿意给学生解答的,有什么问题就给赵老师打个电话。”学生们都这么说。赵丹非常注重知行合一,不断地潜心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她以科研工作者的眼光审视学生工作,总结提升学生工作经验,主持省、市、校级课题12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撰写教材3本;参与各类科研课题10项。她还特别注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文化教育,致力于以高尚高雅的文化活动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教育学生,打造了学校排舞文化品牌,学校先后在各级排舞比赛中获奖30余项,先后被授予湖南省阳光排舞进校园示范学校、全国阳光排舞进校园三星级示范校。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0年工作要点(内容有删减)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司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质量党建、精准思政、积极维稳各项工作,打赢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写好教育“奋进之笔”,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一、打赢高校疫情防控阻击战问题描述: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重大考验。目标任务:坚决打赢高校疫情防控阻击战,因势利导做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高校政治安全、师生平安、校园稳定、运转有序。工作措施:1. 抓紧抓实抓细高校疫情防控有关工作。推动高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牵头做好部属高校组和学校稳定组工作,配合其他工作组做好工作。动员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师生党员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将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广泛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向全社会传播教育系统正能量。结合疫情防控,指导各地各高校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与网络辅导服务,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开展有效心理咨询服务。做好对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中辅导员、党务工作者等的关心关怀和先进事迹的正面宣传。以接地气的方式方法,把弘扬抗疫精神作为今后一段时间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推动抗疫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工作。二、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问题描述:有的高校政治站位还不够高,在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等方面还存在着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显著等问题。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工作体系,推动高校干部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工作措施:2.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高校建立定期理论学习制度。结合高校疫情防控典型选树,组建优秀教师讲师团、大学生骨干宣讲团,开展“校园巡讲、网络巡礼”活动。持续推动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和国家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抗“疫”英雄等各方面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制度自信教育,不断增进广大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3. 完善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并推动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组织实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行动”,推动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以“两个维护”为重点,开展一次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专项巡查、专项约谈、专项评估工作,督促高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推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指标要求进一步落地,推动“两个维护”具体化。坚持“一线规则”,指导督促高校落实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有关要求。增强高校领导干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教育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4. 制定实施建党“百年行动”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活动安排,组织开展教育系统“百年行动”。开展学习行动,充分运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起来的学习体系、学习载体、学习制度,开展一次党的创新理论大学习。开展诊断行动,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党纪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列出问题清单、课题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开展建设行动,结合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规划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引导各级党组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引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5. 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制定《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坚持长短结合、由浅入深、内外联动、远近贯通,在明理、共情、弘文、力行上下功夫,实施好八大行动、六大举措。推进完善“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青春告白祖国”“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三大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推动校内外形成全方位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引导广大学生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将爱国热情与报国行动有机结合。三、夯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基础问题描述:高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有的高校存在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基层党建工作“上热中温下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高校党建工作还不平衡,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有待加强。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升。高校抵御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实效性有待增强,教育引导师生主动抵御防范宗教渗透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目标任务:强化党的领导,把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党建工作体系、工作机制中。落实质量建党要求,着力加强高校党建基础性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明确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责,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做到位。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引领。健全统战工作交流沟通机制。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工作措施:6. 完善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会同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动高校完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召开第27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推动《条例》贯彻落实。做好直属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推动高校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印发2020年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要点,认真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2020年高校党建重点推进的10项任务。推动各地各高校深化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召开学生组织建设管理工作推进会,强化党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具体领导,体现政治导向,增强政治功能。7. 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深入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持续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将疫情防控纳入创建创优重点任务,召开总结推进会,总结推广一批优秀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会同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新一轮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会同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措施,推动高校突出政治标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加强高校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推动党建带团建。会同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会同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举办“党课开讲啦”活动,推选一批教育系统优秀党课案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联络机制建设,完善联络员动态调整、工作评价等制度。8. 加强教师党建工作。开展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设置与运行情况调研,对教师工作部主要职责、运行机制提出规范化要求。建立健全高校领导班子成员、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联系专家、教授制度,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座谈。深化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启动培育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举办教师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推动教师党支部强化政治功能,把好教育教学第一道政治关。9. 提升高校统战工作实效。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落实中央《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会同中央统战部有关部门举办各地教育工作部门、直属高校分管统战工作负责同志培训班。健全完善高校抵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机制,做好《高校抵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实务手册》使用工作。四、系统深化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创新问题描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还不够,“各自为战、只顾一摊”的现象较为普遍,尚未形成强大合力;工作方式以“大水漫灌”居多,“精准滴灌”不够,一些活动还存在“自娱自乐”等现象,思想引导的力度、深度和效度都存在不小差距。目标任务:加快构建并推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内容、方法与载体,加快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精准供给能力,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工作措施:10. 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重点在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等体系建设上明确要求、完善政策,推动各地各高校建立工作台账,以签订责任承诺的方式抓好落实。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充分用好抗疫这一课堂,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公共卫生意识,担当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组织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会,推动试点单位深入开展实践研究与探索,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培育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1.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重点围绕形象、载体、氛围、情感、仪式、使命六个关键要素大力挖掘并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五四”“七一”“十一”、校庆等重要节点,有效利用重大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主题党团日等途径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组织开展富有时代感、具有校园色彩、师生参与性强、符合现代传播特点的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行集体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用好校史校训校歌等育人资源,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组织开展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指导高校博物馆联盟召开成果交流展示会;继续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开展“口述红色校史”线上视频征集;做好“青春歌会”“校园好声音”等校园文化作品展示活动;引导艺术院校围绕讴歌新时代开展创作展演活动,支持推动“红色电影”进大学校园。组织开展第八届全国高校廉洁教育活动。12. 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扎实做好评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工作,修改完善精神文明创建测评体系和评价指标,改进测评方法、严格评选规范。会同中央文明办有关部门做好第一届文明校园的复查考核工作。加大文明校园优秀案例征集宣传展示力度。13.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组织召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指导各地各高校进一步明确网络思政的建设内容、主要任务与重点资源保障,确保落实主体责任。推动成立网络育人联盟,完善组织机构,建强队伍支撑。组织专门力量,结合战线征集、中心自查等方式,对全国网络思政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创新高校思政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三大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指导“学校思政”学习强国号做好优质内容推送。在建设遴选200个网络思政公众号和明确建立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进行跟进跟踪,推进改革评价,加强考评考核。推进网络文化作品评价系统的完善和推广使用,进一步扩大试点面和试点评价结果的运用。继续做好“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遴选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名师。积极吸纳利用第三方优质资源,提升高校网络思政的亲和力和影响力。14. 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负面清单,开展专项调研评估,遴选一批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高校,指导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做好换届工作,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推进会,推广有效做法和经验。继续做好“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教育活动。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专员与全员作用发挥,完善系统应对机制,整体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等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五、持续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目标任务:维护高校稳定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更加到位,校园安全防范基础更加夯实,工作队伍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不断提升,确保不在高校发生重大政治安全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涉暴涉恐案事件、恶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措施:15. 完善维护高校稳定体制机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经验总结并上升为制度机制。分级落实维护高校稳定责任,着力压实属地责任和高校主体责任。指导高校完善校内维稳工作体系,压实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具体责任。优化预警预防、综合研判、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维稳工作机制,推动构建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综合防控体系。16. (略)17. (略)18. 加强校园反恐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修订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考评指标,形成部际、部内工作合力。持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夯实校园安全防范基础。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突出主动防范化解。完善防范黑恶势力侵害校园工作机制,巩固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建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强化重大疫情应急响应状态下快速反应及维稳工作,依法依规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19. 深入推进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常态化,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活动,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继续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办好校园日活动。深化安全法治教育,广泛开展防“套路贷”、防电信网络诈骗、反传销、禁赌禁毒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师生防范意识和能力。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问题描述: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理论研究落后于工作实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发挥作用不够充分,服务工作实践的能力亟待提高。高校办学治校的约束性指标还没有充分体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目标任务: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推出一批有影响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深化高校评价机制改革,全面体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类研究平台、工作平台作用,提升问题精准把握、政策精准制定、队伍精准建设、责任精准落实、成效精准评价能力。工作措施:20. 强化研究力量支撑。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建设力度。推动在高职高专、民办学校各设立1个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加强对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专委会、民办学校党建研究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宣传思想研究分会、统战研究分会、保卫学专委会等机构团体的工作指导。21. 深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强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成果运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分季度和专题加强专项调研,多形式转化运用调查成果。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编发,发挥工作推动作用。优化全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统计分析工作,依托高校思政网完善数据报送和统计平台。22. 强化评价指标导向。进一步优化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推动成为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政治标准和重要指标。七、锻造全面过硬干部队伍问题描述:一些地方和高校对专职辅导员配备达标、编制落实、待遇保障等要求落实不到位。部分辅导员对主责主业聚焦不足,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能力欠缺。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现象依然突出。高校党建、思政和维稳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目标任务:推动中央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配备的各项指标要求落实到位,畅通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回归育人主责,克服“本领恐慌”。健全高校党建、思政和维稳工作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队伍培养培训实效。工作措施:23. 持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动员广大辅导员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全面提升素质能力。建好辅导员队伍管理网络系统,精准掌握辅导员配备情况。对落实专职辅导员岗位配备不达标的省市和高校重点督导、挂牌督办,切实突破制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建立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和专职辅导员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明确辅导员岗位晋升的条件、标准、名称和晋升的办法,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待遇和职业获得感。推进完善辅导员职业荣誉体系,形成“最美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等梯次结构。继续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着力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推进“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工作。紧密围绕“三辅三主六导四员”分层分类要求,制定直属高校辅导员全覆盖培训规划,着力增强辅导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国内外访学研修、国家示范培训等专项计划,优化完善辅导员专业学位攻读计划,建立形成完整教育培养体系。大力加强民办高校、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力度。办好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24.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抓好《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贯彻落实。完善高校党建、思政和维稳工作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持续抓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举办高校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学工部长、保卫部长专题培训班。举办高校辅导员、组织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新党员示范培训班。加强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组织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队伍分层分类实操培训,构建队伍能力提升核心课程。八、加强司局自身建设问题描述:应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司自身建设仍需要提升。目标任务:建设“政治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质量型”司局,做到“三个表率,一个模范”。工作措施:25.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狠抓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推动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部党组工作要求精细化落实。推动领导干部履行好“一岗双责”,强化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和政治监督。健全领导班子定期务虚机制。巩固和完善定期理论学习制度,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学习。强化政治引领,将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司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建设。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深入一线抓工作落实,巩固和提升践行“一线规则”的实效。规范办文办事办会流程,精简会议、文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守重要节点,坚定薄弱环节,抓好廉洁教育,建设良好政治生态。重视和完善制度建设,作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表率。推进文化建设,做好工会、妇女、青年和离退休工作。按时保质全面完成教育脱贫攻坚具体任务。按照部党组《教育系统2020年“奋进之笔”行动总体方案》要求,抓好“司长风采项目”和“处长奋进纪实档案”落实,指导相关高校实施好“高校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精彩回顾喜讯 | 贵财新增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快来看看是你的专业吗?贵财喜讯警惕 !| 没有纪念卫衣!别让“爱校情怀”变成“诈骗助手”警惕来源 | 教育部编辑 | 江永胜审核 | 江永胜责编 | 陈艺文
2014 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创建30 周年。为全面回顾3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史, 系统梳理与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果,为构建服务于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文献序列提供参考,《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于2013 年11 月中旬启动了“30 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标志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内容来自《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4期。怎么运用?关注你报考院校的老师的代表作,首先,学科创始人:张耀灿、郑永廷老先生的著作必须引起重视。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郑永廷.现代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冯刚, 郑永廷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报告[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除此之外,在学界影响深远的书有以下:冯刚, 王树荫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M].团结出版社,2018.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刘建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刘建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M].学习出版社,2015.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