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学考研之学习及其理论春兰

教育学考研之学习及其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学习的实质:是指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种类:(1)学习性质分类:奥苏伯尔依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依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关系的不同,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所得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不同,提出五种学习结果的划分,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 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第四种学习结果羽毛球动作技能领 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3)教育目标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4)学习内容分类:冯忠良依据所传递经验的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三类。(5)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自动性、概括性和理解性)和外显学习。(6)本书将学习分为:一是知识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这是以解决知与能 问题为目标的学习。二是规范学习,即社会性学习,包括纪律、法律、态度和品德等的学习,这是以解决道德与操行问 题为目标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2)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3)学习内容的间接性(4)学习的连续性(5)学习目标的全面性(6)学习过程的互动性(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作用的过程而 形成的。桑代克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箱内有某种开门的设施: 一圈金属绳.一个把柄或一个旋纽。猫碰巧抓到这种开门设施,门便启开,猫得以逃出并能吃到箱子附近放置的鱼。第二次.第三 次……猫一次比一次熟练,一次比一次更快地打开门,正确反应的逐渐巩固,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因此,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 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该理论.特别强调“做中学”,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提出者巴甫洛夫定义: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 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五条规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实验: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10 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 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 反应。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应(UCR)。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C R)。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主要规律:(1)习得、强化、消退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这阶段必须将条 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才能建立这种联系,这就是条件反射的习得。这种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就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如果反应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条件反射也将会减弱并且消失,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消退。(2)泛化指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泛化。(3)分化(辨别)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 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4)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做高级条件作用。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 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几种反射和情绪反应以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S-R联结)而形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1.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斯金纳在桑代克的迷笼基础上创设了斯金纳箱。箱内伸出一横杆,下面有一个食物盘,只要压横杆就会有 食物滚出,一只饥饿的白鼠被关进去,在不安得乱跑的过程中,偶然碰到横杆,吃到食物,以后它又压,速率越来越快。由此 斯金纳发现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斯金纳 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行为,又称引发反应;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又称为自发反应。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1)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 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 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的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 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回避条件作用”。(3)惩罚与消退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做“惩罚”。惩罚与消极强化不同。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4)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他把一门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为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之后,就会马上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既能得到及时强化,然后按顺序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直到学完一个个单元。行为矫正:通过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即通过不予强化来减少某类行为的发生。孩子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父母的无端让步实际上正起着强化不良行为的作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观察学习理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班杜拉的早期研究和经典实验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班杜拉及其合作者发现,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 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在后来的一项实验中,他们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性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被表扬,第二组看到成人被批评,第三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然后,再把儿童带到实验室,里面有成人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吸纳,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多,受罚组最少,控制组句中。这说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为此实验人员又以糖果为奖励,让儿童尽量回忆刚才成人是怎么做的,并表现出来。结果发现,三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几乎一致。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而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1)社会认知论: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2)交互作用论:学习不但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个人的认知调节和自我调节。他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3)观察学习论: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动作再现过程;D动机过程(4)自我效能论:是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 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就是注意过程调解者。观察者对释放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化为符号形成内部标针。动作在线过程是以内部标针为指导,作出反映。动机过程决定所习得的行为是否也要表现出来。注意过程影响注意的因素有:( 1 )榜样行为的特性( 2 )榜样的特征( 3 )观察者的特点保持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有时还有动作演练。动作再现过程观察学习的第三个过程是把符号性的表征转化为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为,并记忆在头脑中,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所以是否具备榜样行为所需的自己能也是一个条件。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如果按照榜样行为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其次,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 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自我强化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实践意义: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榜样行为,并为学 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进行奖励,为错误的行为给予批评。从而利用强化。代表了联结派的这个学说,学习方面的理论。(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布鲁纳(J.S.Bluner,1915-)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倡导发现学习,强调学科结构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认知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反对行为主义学习观,主张认知学习观。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使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不论是认识一种样式、掌握一个概念、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把新获得的信息和已有的 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而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体系。所谓认知结构,他认为就是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认为一切知识 都是按照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这种各部分存在联系的知识,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主张应该 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编码系统。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并且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事物类别做出层次结构的安排。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 ①新知识的获得;②知识的转化;③知识的评价。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过程,这种新知识可能是学生以前知识的精炼,或者和学生以前的知识相违背。不管新旧知识的关系如何,通过新知识的获得都会使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涉及到知识的转化,通过转化,以不同的方式把新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得是否合理。因此,知识的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合理性进行判断。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的 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通过获得、转化、评价去掌握新知识,从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知识 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关于学习的观点中,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观点中,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能够把该学科看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容易记忆学科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的迁移,儿童早期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还可以促进智慧的发展。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他认为儿童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第一,好奇的内驱力。第二,胜任的内驱力。第三,互惠的内驱力。布鲁纳认为,以上这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都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其效应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②结构原则。布鲁纳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人有三种表征系统,这三种表征系统也是人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动作表象是凭 借动作进行学习的,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表象进行学习的,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再现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 习的,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凭借逻辑推导就能进行。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通过这三种表象形式进行教学呈现,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选用哪种呈现形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科的性质。③序列原则,或称程序原则。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序列,它们对于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序列。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序列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材料的性质和个别 差异等,因此,安排序列必须考虑儿童智力发展的历程,考虑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性。④强化原则。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者必须获得反馈,直到学习结果如何。这种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强化作用。因此,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除了强化时间的安排以外,要想强化有用,反馈必须被学生所理解。同时布鲁纳也认为,教学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学习者不能老是依赖教师的强化,必须逐渐地形成自我矫正的能力。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 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是:(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3)提供解决 问题的各种假设;(4)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作结论的资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6)引导学生 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的作用在于: (1)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知知识的联系;(4)训练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6)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奥苏伯尔是和 布鲁纳同时代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 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意义学习的实质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 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性质)的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也就是说,一来,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生可以从心理上理解;二来,材料应该是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从主观条件看,主要包括三点:首先,学习者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也就是说,面对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学习者必须想着要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只想死记硬背。其次,学生认知结构中要有和新知识有关的、相应的适当观念,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2)认知同化理论也称认知结构同化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 下能回想起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成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加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同上面所说,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就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它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当有意学习发生时,也就是 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发生相互作用时,这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3)接受学习的界定与评价1.接受学习的界定接受学习是教师通过直接呈现或传授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它是 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所呈现的新知识大多数都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命题、规则 等,学生主要通过利用和这些新知识有关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的旧知识去同化它们,通过这种同化或称相互作用去理解新知识的意义。接受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表现为: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之间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不同点,使新旧知识之间形成明显的、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过 程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分化,系统化。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 者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 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和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 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评价: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途径。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习者可以尽快地在 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是系统、完整和精确的。这对反对布鲁纳不问学生实际的发现学习是有 积极意义的,但是接受学习的含义同样很模糊,对其评价也有夸大之处,因而也是不完备的科学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分为若 干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加工阶段发生的事情,称为学习的事件,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内部过程。与此相应,教学过程要依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对学习过程发生影响。因此,教学阶段应该与学习阶段相吻合。在每一教学过程发 生的事情称为教学的事件,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使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相匹配。(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提出的学习模式是依据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并结合人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提出来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的,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见下图),它主要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的结构和过程。1.信息的三级加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首先到达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从而 推动感受器并把它转化为神经信息,这种信息就可能进入感觉登记。这一阶段是对信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也是对信息最初和 最简单的加工,往往被称为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被知觉登记的信息很快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这种信息主要是视觉的或听觉的。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持续二三十秒钟,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只能贮存七个左右的信息组块,新信息的进入就会挤走原有的信息,因此,要想使某种信息得到保持 就需要采用复述策略,复述就成为促进信息保持并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的重要前提条件,短时记忆是信息的第二级加工,也是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复述的信息就能够进入第三级加工,即长时记忆。长时记忆被认为是一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其信息的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后,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信息经过了编码的过程。储存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各种问题。当使用信息时,我们就会到长时记忆中去搜寻,这一过程称之为提取。而提取的关键是检索,被提取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2.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在图左上方所标示的执行控制和期望事项,是信息加工过程另外两个重要的系统。期望事项是指人对信息加工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指动机系统,正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他才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才能够进行学习,来自于教师的各种反馈才具有强化作用,而反馈又进一步肯定和增强了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系统主要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如何通过复述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如何 对信息进行编码,采用何种信息提取的策略等等,相当于加涅所说的认知策略。(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1)动机阶段,诱因动机、操作动机、成就动机2)领会阶段,即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注意和觉察过程。3)习得阶段,即学生把感知到的材料在短时记忆系统中进行编码的过程。4)保持阶段,即把习得的信息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储存。5)回忆阶段,即学生把已经在长时记忆系统中保持的信息给予重现的过程。6)概括阶段,即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的过程。7)作业阶段,一个完整的池习过程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所需内容。8)反馈阶段,即对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 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而不是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 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结果的评判。罗杰斯认为:(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的目的,才 会产生学习;(3)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4)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5)学生自评学习结果,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培养创造力;(6)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的中心论的三个基本条件是:(1)真诚一致;(2)无条件积极关注;(3)同理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罗杰斯批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中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知识信息怕交流是单向的,缺乏交流双方的情感互动性、参与性和双向反馈,学校实施强制管理,师生关系不平等,缺乏民主和信任感,学生经常处于怀疑和惧怕状态中。这使得传统教育面临时代的迅猛发展变化时,显得苍白无力和不协调、不适应。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充分发展,罗杰斯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四种态度品质:(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2)表里如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3)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4)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1)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 要因素;强化--人们行为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 结及形成连锁,教育者的目标就是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就是在这个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相同的理解。(2)认知主义者,如信息加工论,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客观主义传统,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客观实体的特征及客观事物之 间的关系构成的。与行为主义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3)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以皮亚杰和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 主义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这和建构主义更加 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的观点还是有区别的。(4)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发展的过程主要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发展的过程,人在接受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历史文 化也改变着人的心理。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最初来自于外部,来自于借助物质或物质化的外部操作,经过内化才形成了以智力活动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机能,这种内化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实现,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也能够实 现这种内化。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也可以外化为外部的、实际的动作。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所有哲学 都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有很大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 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对知识的应用,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值得我们深思。按照这种观点,科学知识包 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前,对个体而言毫无权威可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 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获得的。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和新的信息的相互作用其本身也会产生调整和改变。(3)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 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经具有的这些知识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这些知识经验中“生 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他所知道的信息告诉学生,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呈现,而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歌德:有人事先了解它有多大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菲尔德和斯特菲为典型代表。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2)知识的功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只是对某一客观存在的现实的发现。他认为,应该“生存力”来代替“真理”一词,只要某种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或能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一致性解释, 那它就是适应的,就是有“生存力”的,不要去追求经验与客体的一致。这种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其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一面则重视不够。优点:强调个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有利于人们批判怀疑精神的发展。缺点:认为能为我所用的就是真理,否定了普遍原则,促成知识多原化,教育多元化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的全面完善发展。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这是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为代表。他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另外,他们也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大量的个体经验,这“自上而上的知识”。而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则形成了公共文化知识,在个体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经验领域发展,所以也可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儿童在与成人或比他成熟的社会成员的交往活动中,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自己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理解体现在成人身上“自上而下的知识”,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之获得意义,从而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的发展,这是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

米尼亚

教育学考研复习这样做笔记效率更高

考研笔记是考研复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好的笔记能够让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专业中,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增强考研成功的几率。教育学考研一直都是考研热门专业,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份做笔记的方法,2021教育学考研的同学们可以参考参考。一、标记式笔记一是圈画出关键句和词:就是从整段内容中拎出重要的词句,用下划线画出句子,圈圈标出词组,这样,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二是记录知识盲点:把自身感觉难以理解的词句内容圈出后,在旁边标记“?”。因为有些内容在第一次学习的时候是搞不定,尤其是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很多概念都需要反复揣摩才能弄懂。因此遇到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在通过整体的学习对教育学整体科目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回头来解决。这样,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对内容进行提炼和补充:对于自己的努力对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在讲义上的相关知识点旁边添加上自己的观点,和提炼出的段落关键字。标记式笔记适用于基础不够扎实和跨专业同学的第一轮复习,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专业科目,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精力是熟悉各科内容,找出知识盲点。二、梳理式笔记一是列出框架体系:教育学专业课涉及的五个科目:中外教育史的内容体系相似,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各国的教育发展。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相似,都是按照章节来呈现内容,各章节内容相关性不大。因此,最需要做“宏观框架体系”的是中外教育史,因为内容庞杂。做的话,基本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把内容整合。以外国教育史为例,在近现代教育史中,是把各个国家放到不同的时间段来论述,学起来很乱。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各个国家单独拎出来,按照时间轴,去整理一个国家不同时间段的教育发展,可分为教育概况和教育思想,教育概况又分为不同阶段的教育发展。以英国近代教育发展为例:中国教育史相对于外国教育史来说,稍微清晰些。可以按照朝代来梳理,基本每个朝代再按照教育制度(文教政策)+教育思想来整理。其它三科的话,就无需这样大的框架整理。可以就每一章节的核心概念进行内部框架体系的构建。这样的笔记不难做,只是需要花时间,需要关键内容的提取,不需要大段落的摘抄,因为“框架”是服务于“思维的清晰”。后期背诵时,仍然要以背讲义内容为主。可以选择白纸来做大的框架,对作图能力要求不高,就是大括号后跟小括号,比起电脑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在白纸上做框架,更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毕竟在最后的考场上,是“手动答题”。另外,在手写的时候可以加强记忆。二是形成专题内容:框架帮助清晰思维,思维清晰后,还是要回到内容,需要在内容的理解上下足功夫,从各科内容上来看,可以拎出各种各样的“专题” 。这个专题不好整理,需要对各科各部分内容特别通透,属于笔记的最高境界。在学习过程中量体裁衣,做不出来的,就尽自己能力的去消化单一的知识点。梳理式笔记,可以放在开始背诵前的二轮复习。通过列出框架,构建清晰的外部框架体系,通过形成专题,可以更好的加强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好的扫除一轮复习中的盲点,做到从外到内的“内化”,为背诵打好坚实的基础。三、背诵开始后——内容式笔记一是做题笔记:1. 细节的记录。开始背诵时,便开始做题。311的考生会做大量的选择题,因为没有关注到细节而做错的情况居多,这个时候需要做好错题记录,并把细节知识点,详细地记录在纠错本上,这是把握细节很好的方法。自命题的考生也可以记录名词解释中涉及的次重点内容。2. 思路的整理。辨析题和论述题是各个题目里比较困难的两种题型,通过自己的练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能过慢慢形成做题的感觉,这个时候要及时整理自己思路。二是拓展笔记:1.“优美词句”的整理。对于我们教育学考研来说,不仅仅是考查知识,也是对“教育素养”和“文笔”的考查。同样一道熟悉的“论述题”,有的可以拿到25分,有的只能是15分,这“10分之差”就在于平常的练习和积累。在考前,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论述题,有些论述题的答案表述得非常好,是我们自己写不出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专门的“答案整理”,将“完善的表述”变成自己的。内容式笔记,一般就是在开始背诵后开始进行,一直持续到考前。这个笔记,往往很少有同学去做,因为开始背诵后,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背书上,很多细节就关注不到。但是,内容式笔记关乎与我们之前说的“得高分所需要的智慧”,一旦成为有心人,想着去做的话,就有可能拿到除背诵之外的分数。以上做笔记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结合实际选用,教育学考研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做好笔记提高复习效率,在同等的复习时间里收获更多的知识,考研成功自然也就多了许多胜算。

为崩为蹶

教育学考研4大学科复习技巧,记得收藏!

从近几年的考试内容来看,教育学考察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启航考研秦老师,为大家总结了心理学考研科目复习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教育学原理这部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更需要大家努力。对于教育学原理,要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几个梗概和要点: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师生关系论。教育心理学的人物理论和基本概念偏多,同时教育心理学的多数知识点应用性也较强,而概念和理论是应用的前提,因此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深刻理解是第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学习过程中还要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因为考试题型大多以案例的形式出现,分析案例也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把握,不要只关注具体的知识点。2、中外教育史在全国教育学统考的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是100分,是一门偏重于记忆的学科。这科的内容多而广,知识点琐碎,注重考查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在复习的时候要找到适当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等。中外教育史均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复习时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划分是怎样的以及这样划分的依据,这有利于对教育史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形成知识框架,为识记具体内容时提供帮助。3、教育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在考试中必做题占约40分的量,而在选做题中也有一个30分的论述题,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这部分既不像中外教育史以识记为主,其内容显得比较抽象,也不像教育学原理那样纯理论,但这部分正是考生能拉开距离的部分。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时候,应以理解知识点为主,避免死记硬背。重点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识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及其理论解释、学习动机等问题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的框架。4、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在考研中占有必答题约30分左右,而选答题也有一道大题,与教育心理学共两道题,供学生选择。这部分知识一方面以实用为主,难度较低;另一方面重点突出,考试重点都局限在几个章节中,相比下提分容易,性价比较高。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必须要明了一些重要概念的意思,例如自变量和因变量,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同时学会区别主要的抽样方法、测量类型等重点知识。(本文由,启航考研秦老师原创,独家首发百家号“考研交流圈”,禁止任何平台和机构转载。)

小辛

马理论考研每日真题解析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真题在线【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思政君讲解】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什么要对该理论进行探讨,原因在于,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的确立,是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我们要想更深刻地学习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么专业课,就需要对灌输理论加强学习。【真题鉴赏】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中山大学2020年研)【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材知识点归纳】1.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含义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马克思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支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在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引导国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本知识深化和拓展】1.灌输理论的历史沿革灌输理论在教材中的历程是主要是沿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深刻论述展开的。(1)马恩对灌输理论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了灌输概念。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同年9月,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谈到反对“把庸俗习气灌输到共产主义运动中去”,使用了“灌输”这一概念。(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句话最好背下来哟!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上发表文章指出:“请允许我提一下优秀的德国画家许布纳尔的一幅画;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本小册子大得多……这幅画在德国的好几个城市里展览过,当然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的思想。”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批评了拉萨尔等领导人“歪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已经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观点”。而后,恩格斯在1887年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中写道:“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愈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愈会深入他们的心坎。”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不能只强调灌输让人们背得烂熟就行,而必须把灌输与自我教育、自我体验相结合。恩格斯不仅强调了灌输,而且指出了灌输的方法。虽然,在向无产阶级传播科学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使用了“灌输”这一概念,也从多角度阐述了灌输论的基本思想,但是,由于这些论述都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信件中,他们并未将这些思想系统化为科学的理论。(2)列宁的全面论述列宁对灌输做了全面系统、具体生动的阐述。1894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明确提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然后灌输到工人中去,并帮助工人领会它。1900年,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中,他明确指出:“由此自然产生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党”。列宁认为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是组成革命政党的必要条件。列宁不仅指明了灌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明确了灌输的内涵。1902年3月,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从外面”不仅仅是指从工人群众头脑的外面,更主要的是指“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从外面”灌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向工人灌输他们原来并不了解和掌握的先进意识;二是指导工人从政治角度去认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性质,明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可见,列宁当时提出“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并不仅仅是指向工人提供解答某些问题的现成结论,最重要的是指引导工人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列宁这些论述高屋建瓴,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第一次对灌输论最生动、最全面、最具体的论述。(强调了灌输的内容及其灌输的紧迫性)(3)中国共产党人的运用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思想和理论的灌输。在灌输的运用方面,注重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灌输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灌输论起到了凝聚民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巨大作用。毛泽东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批运用灌输论的人之一。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这里的“贯注”其实质就是灌输。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指出:“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毛泽东曾强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而正确的政治观点不可能在人民群众中自发地产生,要靠思想教育,要靠我们的党、政、工、团联合起来,不断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等错误观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并进一步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些言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灌输论,而且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灌输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思想上。邓小平指出:“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他曾谈到:“学生从到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在总结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时,邓小平表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这就是说我们曾在一段时间里忽视了对人民的教育,忽视了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从而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教育。如何加强呢?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论,并特别强调要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方法,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社会主义理论的灌输更加扎实有效。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为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灌输理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邓小平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开辟了“灌输论”的新境界。这些思想包括: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要“适应新形势要求,思想工作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和文化设施,采取容易为群众所接受、所欢迎的方式方法进行。”“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及其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开展“三讲”“四信”教育、弘扬“五四精神”、“四个如何认识”等重大课题,为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贯彻灌输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全局高度,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理论是对以往灌输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倡导对全党全民进行普遍教育,特别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提出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重要理念,这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三是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胡锦涛强调“要切实加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建设……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一论述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组织保证。四是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目标任务。胡锦涛强调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胡锦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使灌输论在中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强调意识形态灌输的极端重要性。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于8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坚持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9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6个“下功夫”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2.“灌输论”的当代价值通过对灌输论的理论渊源及我党对灌输论的丰富和发展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灌输论是我们赢得革命胜利和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要我们不墨守成规,头脑僵化,而是讲条件、分对象、重创新地坚持灌输理论,那么灌输理论在现今依然具有重要价值。首先,灌输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依托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本质的东西引导和牵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控制和制导整个社会意识走向。这就需要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而灌输则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依托路径。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认为,通过灌输使无产阶级获得“精神武器”,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然之途,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但是它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同理,对科学、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把握认知也不能通过自发的方式产生,而只能通过学习、教育等自觉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通过灌输的路径来实现。这里的灌输并不是指自上而下的强输硬灌,不存在灌输“形式居高临下且手段方法粗暴单一、灌输内容虚化且在现实面前苍白无力、灌输主体‘长官化’且缺乏问题和创新意识等缺陷”,而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征、科技变化和我国国情,创新一切有效的科学形式,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下,通过科学而有力的舆论导向、文化辐射和制度安排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正反面教育,使主导思想社会化的科学灌输,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其次,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基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即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思想、认识、政治、道德等内容,只有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各自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量。从而用自己的行动去履行自己的政治责任、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以自己的行为维护着社会所倡导的政治思想、政治秩序和政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或者作为物质生产者为社会创造着物质价值,或者作为精神生产者为社会创造着精神价值,或者作为社会细胞为社会创造着道德、文化继承、种族延续等综合价值。这就达到了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预设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得以实现。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灌输。教育者首先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灌输”到受教育者头脑中去,为受教育者将这些内容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奠定基础。第二阶段,接受。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加之教育者的悉心引导,受教育者就会有选择地接受教育者给予的各种教育影响,并将之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动机,完成“内化”阶段;第三阶段,“外化”和评价。受教育者把个体的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和道德习惯,也就是“外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实质是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联系,对个体行为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由此可见,只有当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才有接受的可能,才能对教育信息和教育行为产生认同感,进而“外化”为自觉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换言之“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基本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灌输的作用呢?首先,灌输的内容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要有利于受教育者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其次,教育主体要具备与完成自己教育职责相匹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坚定的政治信念、神圣的职业使命感、高昂的工作热情、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是必不可少的;再次,灌输的方法要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类别采取最能使其接受的教育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使抽象的教育内容形象化、形式多样化。最后,灌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方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这为我们培养政治“合格”、思想品德“可靠”的人才指明了方向。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能在人们头脑中自发产生。而且,转型期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趋于功利化和多元化的现实容易诱发青少年的信仰危机和理想信念缺失。此外,青少年自身社会实践经历和经验不足的现实情况也需要以科学理论去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必须靠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灌输到他们头脑中去。只有通过对青少年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帮助其逐步地由少到多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有借鉴大量学界资料,在此对学界专业表示敬意

侗然而来

考研备考经验贴·马理论考研理论学习专栏

考试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研究缘起: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什么要对该理论进行探讨,原因在于灌输理论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我们要想更深刻地学习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么专业课,就需要对灌输理论加强学习。那么,闲话少叙,我们现在就开始吧!讲解思路:学长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进行梳理,分别是灌输理论的内涵、历史沿革、研究意义和启示。·灌输理论的内涵: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 提高其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的学说。·灌输理论的历史沿革:灌输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历程是沿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路径展开的。马克思在考察德国无产阶级的解放进程时,深感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对于理论的内在渴望,因此主张理论的“闪电”应当击中无产阶级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即理论与实践和结合。“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 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 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 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 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 就不可能消灭自身。”就“闪电击中无产阶级”而言,这已经蕴含着科学理论从外部环境输入到无产阶级大脑中的意思,这可以看作是意识形态灌输论的最初表达。此外,马克思还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地肯定把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是党的重要任务,不仅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而且非常注重并亲自参与对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灌输的实践活动。如果把上述论述归纳为马克思对灌输理论的理论进路,那么在纵观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 他们创办报纸, 领导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与普鲁东、拉萨尔、巴枯宁和杜林的论战等活动都蕴含着教育无产阶级群众、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的指导地位的目的和意义, 这些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意识形态灌输的实践展现方式。当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使灌输论获得系统阐述和完整形态的是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 列宁系统地论述了灌输论的思想, 这些思想大致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灌输的依据。主要表现有: ①工人革命实践的自发性与自觉性之间的差距使得灌输成为必要;②促使工人革命实践达致自觉水平的科学理论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创造出来的,这使灌输成为可能;③不加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灌输, 就是给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输入提供便利条件, 这增强了灌输的紧迫性。列宁灌输论思想的第二个层面是灌输的方式。列宁指出, 灌输的方式只能是“从外面灌输”的方式。除此之外, 灌输不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和空对空的姿态, 而是必须深入到工人阶级群众的基层, 善于从具体利益的层面引申出具有普遍性和政治性的观点和结论。至此, 灌输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已经由马克思、恩格斯的缘并在列宁理论中实现了系统化和完整化的呈现!·灌输理论的研究意义:这里我们主要分析阐述马克思研究为什么要研究灌输理论这一问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发的意识形态的特殊利益和普遍形式思想为我们揭示作为意识形态之要件的灌输奠定了一个分析性框架, 这段论述即:“所有的历史编纂学家, 主要是18世纪以来的历史编纂学家所共有的这种历史观, 必然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 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因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 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 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进行革命的阶级, 仅就它对抗另一个阶级而言, 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一个阶级, 而是作为全社会的代表出现的;它以社会全体群众的姿态反对唯一的统治阶级。”这段话是马克思的原话,很抽象!下面学长带领大家进行分析!上述论述蕴含的信息, 主要有:其一, 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 意识形态是根植于某种特殊的利益关系并以此为转移的观念形态, 表现为:它为某种特殊利益做辩护, 或者是批判某种特殊利益, 或者是为某种特殊利益进行平衡、调整和妥协。其二, 在表现形态的意义上, 意识形态遵循普遍性的观念规律, 即意识形态总是采取“普遍性的形式”, 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这两点信息共同指向了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普遍性”的关系结构, 特殊性是具有特殊时空限制的利益关系, 普遍性是人人适用的、无特殊时空限制的思想形式。说得更直白些,我们可以认为,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资产阶级口口声声‘民主’和‘自由’,实际上,背地里却干着剥削无产阶级维护自身特殊利益的勾当!!!”所以,马克思通过分析意识形态的内部矛盾,就是要揭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从而促进无产阶级觉醒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灌输理论的启示:学长从学习备考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入手,将灌输理论的当代启示归纳为以下三点:①社会主义国家仍然需要意识形态的灌输。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仍旧处在竞争发展的历史时期, 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冲突从未消失, 社会主义国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需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而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离不开灌输的重要作用。②意识形态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的重要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这一目标的内在要求, 便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从主体上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的合理性和有效性。③大力创新意识形态的灌输方式。我们所说的灌输绝非填鸭式、教条式的强硬灌输, 而是潜移默化、灵活引导的教育方式。只有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 创新意识形态的灌输方式才能够真正发挥灌输的正向作用。

问知

千万注意!2021考研复习资料,别瞎买!

问题:21考研生,20年12月考研,开学大三,2021考研复习资料买些什么来准备?本人打算考教育学。教育学是一个一级学科专业。它下面有好几个二级学科,比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也不知道你具体报的哪一个?我还是先给你大概说一下关于教育学考研的一些基础知识吧!●关于教育学考研的一些基本知识:教育学考研主要可以分为3类:第1类:教育学最基础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前两个专业适用面会比较广,比较教育学会研究中外国教育史,出国的机会比较多。第2类:针对某个特定的教育领域或受教育群体进行研究,比如: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等。第3类:课程与教学论,比较实用,你要是想考教育学研究生或者以后想去教书的话,可以学这个。●关于教育学考研的科目:考试科目方面,你选择的专业不同,考试的科目多多少少也会不同。基本上教育学考研考试科目有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思想政治以及外语。具体科目会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差别。你要是需要专业方面的资料的话,建议你先熟悉每一个专业,确定自己报哪个专业后再选专业类的复习书。现阶段你可以先准备公共课的资料书:考研政治和考研英语。其中,考研英语是最难的一科,每年都有很多考研的学弟学妹败在了考研英语上,连国家线都过不了,更何况是考进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了。你现在大三,可以先从考研英语准备,先记单词,做第一轮真题。考研政治一般都是7月份开始复习,然后12月份考试,所以,现在先不急。2021考研复习资料的话,英语和政治资料都给你推荐一些,基本都是我之前考研用过的,你可以参考一下。●2021考研复习资料——英语篇提前准备!真题一定要多刷几遍!!(1)2021考研复习资料——单词书:闪过英语《考研词汇闪过》,英一英二都能用,书里面考研词汇都有呢,挺全的,而且还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了频考词、偶考词、基础词和超纲词,有重点,而且每个单词下面还有短语,能学到很多写作词汇,挺节省背单词时间的,你从现在开始记,也能多过几遍单词,记的也比较牢!(2)2021考研复习资料——真题书:《考研真相》(英语一用),我之前考研用过,内容很详细,解析的很透彻,真题文章都是一词一句详细分析的,你可以跟着真题解析积累词汇、短语,补基础,很适合英语底子比较弱的人用,我们当时班里18个人考研,大部分都用的这个,推荐给你!英语二就用《考研圣经》。(3)2021考研复习资料——作文书:《写作160篇》(英一用),我个人觉得很适合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里面有总结高分词汇、基础句型,还有经典模板之类的,可以先巩固基础,再学习书里话题、句式、模板、思路,尽量不要写太常规性的作文形式,是个人都会审美疲劳。相信我,如果你的作文在众多试卷中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你的作文分数绝对不低。(4)2021考研复习资料——视频课:张国静的网课可以看,干货比较多,容易理解~~●2021考研复习资料——政治篇政治资料一般考试大纲出来后,才进行选择,现在先不要着急买,资料方面的话,肖秀荣和徐涛的资料都很不错。政治押题卷最后冲刺阶段是必买的!(1)徐涛视频:政治视频里面徐涛是口碑最好的,讲得清楚,也有意思,推荐!(2)《命题人1000题》《命题人精讲精练》:这两本是肖秀荣的,可以搭配视频做练习,看完一节就做一节!(3)《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徐涛的,考前3个月就可以开始背!(4)《考前预测必背20题》:押题很准,考前一定要好好背!考研复习一定要稳扎稳打,2021考研复习资料也不是越多越好,作为一个考研幸运上岸的学姐想告诉你: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地去复习,有效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一定要自律!一定要自律!一定要自律!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切忌不要合群,不要自我感动,不要半途而废,考研其实不难,难的是坚持!

警匪警

用心教育学考研|21教育学考研知识点每日一练:第 66 期

导语用心教育教育学知识点打卡已经正式开始了!(假装此处有大喇叭)。助力同学们掌握知识点,迅速把握命题趋势。知识点是按照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的顺序来。打卡方式:每周一至周五跟着用心团队来巩固一个考点吧!练中学,学中练。每周六用心团队也会把这一周的知识点汇总,不要错过哦!准备好了吗?!快跟我们一起踏上打卡之旅吧~01 | 今日知识点· 古代教育的特征 ·通常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统称为古代社会的教育。其特点表现为:①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②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③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④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⑤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采用个别教学;⑥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于狭小的空间,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02 | 每日一题· 今日习题 · 单选关于古代教育的特征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紧密联系的B.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采用班级教学D.古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上期答案:B【解析】A.说法错误,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B.说法正确,这是生物起源说的主要观点C.说法错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D.说法错误,它没能把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写在最后: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养成一个习惯是困难的,我们愿意陪你一起,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欢迎大家每天在留言区跟着我们一起打卡,让我看到你们的坚持!另外,大家有考研相关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哦~

捕鼠机

用心教育学考研|21教育学考研知识点每日一练:第 59 期

导语用心教育教育学知识点打卡已经正式开始了!(假装此处有大喇叭)。助力同学们掌握知识点,迅速把握命题趋势。知识点是按照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的顺序来。打卡方式:每周一至周五跟着用心团队来巩固一个考点吧!练中学,学中练。每周六用心团队也会把这一周的知识点汇总,不要错过哦!准备好了吗?!快跟我们一起踏上打卡之旅吧~01 | 今日知识点永恒主义教育在现代欢美教育思潮中,永恒主义教育是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和阿德勒、英国教育家利文斯通、法国教育家阿兰等。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⒈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⒉教育的目的就是理性的培养。教育应该以发展人的理性和智慧为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使学生成为有理性精神的公民。⒊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所谓的“永恒学科”就是指历史上伟大思想家的著作,尤其是经历许多世纪的古典名著。⒋提倡学习和钻研古典名著。从批判“现代教育”理论这一点来看, 永恒主义教育比要素主义教育更加激进。但是,它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由于其复古态度,把学生的学习局限于古典著作,因而受到许多人的批判。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定的影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并不大。02 | 每日一题今日习题 单选关于永恒主义教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永恒主义教育是反对复古的一种教育思想B.教育的目的就是理性的培养,最好方法是在社会生活中实践C.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并不大,主要限于大学和上层知识分子中的少数人D.要素主义教育对进步主义的教育比永恒主义教育更加激进上期答案:A【解析】A.说法正确,这是要素主义教育的内容B.说法错误,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C.说法错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而应是过程的目的和结果D.说法错误,要素主义教育批判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认为它导致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

泽木

考研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学考研院校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师范摇篮,北师大是非统考院校,13年开始自命题,教育学学硕专业课代码740;考题主要源于课本知识,教原是重点,且要结合热点展开,北师大更注重应用能力,要会应用知识设计研究方案,复试偏难。下面给教育学考研的同学们分享一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成功上岸的同学经验,大家可以参考参考。1、复习初期在教育学复习初期阶段,我们要先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理解好课本上的知识点,在此期间不用刻意去背诵,有个大概印象即可,然后尝试做章节框架,构建思维导图,为后期知识的融会贯通与迁移做好准备与基础工作。这个过程我们至少要将教材看两三遍。对于一些知识点,尤其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是偏理论的,这就需要我们理解记忆,而教育史类知识点比较杂且散乱,需要背诵的点多,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梳理知识点框架,另一方面学会提炼关键词来帮助我们化繁为简;但是对于教育思想家的思想时,需要我们的精心理解。教育研究方法较简单,入门了解教育研究所经常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即可,学会使用,并对教育研究的一些相关知识比如研究的程序、研究工具、研究应遵循的原则、研究方法的使用、研究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2、复习中期教育学中期复习阶段,在对课本有一定的理解把握的前提下,尝试构建全本的大脉络知识框架,将知识点整合起来,便于后期的背诵记忆并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比如中教史知识点需要按科举这根线来拉从科举产生的隋唐直到科举没落、废除的清末了,中间贯穿了隋唐、宋、元、明、清,那么各个朝代对应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由此也可以拉出来,这样会方便知识点的记忆与梳理。准备考教育学311的同学们可以在此期间做一些选择题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3、背书阶段教育学复习背书阶段;在教材过完两遍之后就可以开始背书啦,这时候最好能有自己的笔记或者之前学长学姐的笔记,虽说是背书,但是还是要有针对性的,那么这时候的讲义就很有必要。这就需要大家去找一些辅导班或是直系的学长学姐或者是看网课将知识点进行一次大的总结,并做好记录,然后背书一般在9月份开始,之前不用急着开始背书,9月份开始背的话到考前12月底,可以至少背四五遍,只需要每日安排好背书的计划,按时按量完成,用做好的框架老检查自己的背书情况,找出自己的记忆薄弱点,睡觉前可以按照框架来回忆白天所记忆的知识点,这个效果非常棒!一般来说,睡前和早晨是记忆力旺盛时期哦。4、练题阶段练题阶段;对于考北师大740的孩子来说,这时候的练题当然指大题啦,对于考311的孩子来说,此时的练题主要是大题,但还要花费一些时间练选择题啦,练什么题,建议是真题。什么时候开始练?建议在书能背2遍之后。原因有二:一说背完2遍书后你才可能不用翻书就能把题给解答,调出自己记忆里面点知识,一轮背完书就做题,此时你的情况多是:哟,忘了,翻翻书吧,写几句会翻一翻,如此效果不好,把真题也浪费了。二说教育学属于文科类,题海战术没太大意思,无所谓做得多、做得少,只要做的有效就可以。看到比较好的综合性题也会在背书时背下来。答题时对于大题来说,注重逻辑性与层次性!开始练题的日子时,差不多就是白天上午背书、晚上练题,回想起来很充实。当然要把政治、英语的时间合理安排。5、最后阶段最后阶段:知识点地强化、查漏补缺、知识体系的建构,冲刺阶段。此阶段全真模拟考试测验一下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把这看成真正的考试,包括时间把控能力、做题速度、临场发挥能力等等,这个收获会很大。教育学考研是这些年来考研的热门专业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又是教育学考研院校中的佼佼者,要知道热门地区+教育学专业排名top10+985=五星难度,可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难度。各位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们,一定一定要认识到其中的难度,加紧复习,如果感到吃力,那么最好是报个辅导班,冲刺一下。小编也接触了很多恩波考研集训营的同学,也了解了他们报班的动机,所以才会给出这样的建议,有这类困惑的同学,是可以考虑考虑的。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五波

考教育学333上岸的人,都是这样学的!

Hello!大家好!今天学姐给大家说一说我们教育学333考研教材的特点,一定要认真阅读呦~干货满满滴~教材是基础,考试大纲也是在教材的基础上编制的,所以阅读教材很重要,只有了解了教材特点才能更好的去读教材。在这里悄悄地问一句:还有哪位小可爱不知道333参考书是哪几本的吗?下面我就再给大家列一下参考书目吧!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版;教育史: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3.《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教育心理学:4.《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5.《教育心理学》张大钧,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各科教材的一个特点,方便大家复习教材内容。二、各科教材特点1、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不难,而且有些东西都是我们历史中学过的,会比较熟悉,但是其内容庞杂,比较乱,我们看的时候要始终把握两条主线,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这样思路会比较清晰!2、外国教育史读外教史的时候其实和中教史差不多,也是要把握住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这两条主线。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外国的历史我们都不了解,很多听都没听过,另外一点难处就是,外教史中涉及了许多法案,这些法案也是极其容易混乱。3、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这几个科目里最抽象的一个,学习理论以及教育家所做的一些实验等等都比较难理解,所以这门课一定要好好的看教材,搞清楚每个心理学家实验的目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这样后面做题才可以更得心应手!4、教育学原理上面也提到了,教育学原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包含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比如教育是里面的教育家可能在教育里面同样会涉及到。另外教育学原理比较难于理解,像教学、课程等等都非常重要,需要我们重点把握。三、第一轮复习策略我们第一轮复习的任务首先是读教材,了解学科的基本内容,梳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第一遍复习的时候,可以分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要先预习,了解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如教育学第一章中教育的概念、起源、发展等,有目的的去学习。第二步:听课,可以听对应的教材精讲的网课,根据老师讲的把握这一章的重难点。第三步:再去看对应的教材重点内容研究透彻,难点标注出来 。第四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这一章基本内容已经有所把握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梳理知识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一个思维导图,最好是默写的!根据知识的熟练程度,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注!以后的每一章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复习,这样看书才不至于看完一章就忘了另一章。希望我的方法能够帮到大家!现在这个时间段就是背诵啦,只有两个字:反复!!!建议大家自己做一个背诵计划,规定每天背多少,第二天复习旧的,再背新的,严格执行计划。即使到后期已经背的比较熟了,但一直到复习的最后都不要完全放下,每天也要看一下,保持熟悉度。这个真的就需要大家的毅力了,考研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付出背后定会是有回报的!只要考333,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没有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慢慢来,不要着急,背了又忘也是很正常。这个阶段,放好心态是最关键的!加油!#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