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截图26岁斯坦福大学博士自杀就在中科大失联博士刘春杨被发现在水库自杀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学子选择自杀,而这位优秀的中科大学霸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根据美国当地媒体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然而在2019年用轻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6岁,发生这样的事件也让美国斯坦福大学师生表示震惊,美国斯坦福大学院长官网发出哀悼信末尾结语:“The death of a student is alway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you.”中文翻译“一名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学子的离世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用小编称评论过的一句话:“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位博士生,因为他们真得很不容易。“当然也存在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而大部分从事科研的博士压力都很大!宽进严出的博士培养制中国的两种不同研究生机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中国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宽,但是还是属于严进宽出,然而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中国的博士却突然加大了难度,属于宽进严出,通过教育部历年的数据对比显示,中国从2002年~2017年未正常毕业的博士比率从58.4%上升到66%,而且这里还有大量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那些真正泡实验室的科研博士生很多都难毕业,这也是为何翟天临高调晒出北大博士后职位后,引发众人审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失去休息时间做科研还没有博士毕业的研究生,翟天临的博士学拿得太轻松,靠着40%的论文抄袭毕业,让无数无法正常毕业的博士生觉得很不公平!中科大的焦虑感中科大学霸们的焦虑感小编在一篇文章中提过中科大中存在的学霸金字塔,第一层属于天才学霸,这类人具有天生强大的学习能力,由于成绩优秀提前被海外名校预定,第二层属于努力的学霸,这类人通过努力,得到提前中科大保研的名额,而第三层就属于中科大的底层学霸,从小天之骄子的他们,进入中科大后不论如何努力都是吊车尾,残酷的现实深深让他们产生一种焦虑感,让他们懂得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同样是100分,天才考100分,只是因为满分100,而普通人则是非常的努力才获得100分的成绩,当试题难度加大,天才还是100分,努力的人却发现自己不论多努力也只能考98分,不要小看2分的差距,那就是无法填埋的鸿沟!其实中科大学霸金字塔顶端的学霸也有焦虑感,中科大失联的刘春杨博士和斯坦福大学自杀的26岁中科大校友,他们其实属于学霸金字塔顶端的人群,但是从事科研后,一名优秀的学霸不一定是好的科研人员,科研不仅需要努力,其实更需要天赋和运气,这些在本科阶段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群,走进研究生阶段,他们迷失在科研的海洋中,成为科研金字塔底层人群,没有科研成果,很难毕业,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一下子荡然无存,巨大的心理反差,时间久了,总会出现问题!其实海外名校就连本科都很难毕业,德国高等教育每年仅有50%的人按时毕业,2018年美国纽约大学出现多名中国留学生自杀的新闻!望子成龙没有错,但是请关爱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他们走的所谓成功之路并不符合自己的天赋
3月24日,由津桥国际主办的2019津桥国际服务展在京举行,展会云集了教育、移民、投资界资深专家,还有海外百所名校现场面试招生。展会讲座为到场的学生、家长、投资人提供了海外规划建议。津桥国际创始人兼董事长赵鹏先生用权威真实的数据及成功个案总结了津桥的收获,并针对学生与家长最关心的海外留学误区问题做了分析与建议。活动现场,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Dr.Angela Zhang表示,国际化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尝试,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要从兴趣、擅长方向、不同领域发展趋势多做考虑,并以商科类职业举例,让在座的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汪同学、圣母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王同学用亲身经历分享了留学申请之路,现场的名师还对留学、语言等常见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实用建议。游学不仅是阅历和知识的升华,更是扩宽视野、丰富履历、提升语言的好机会。在活动现场,津桥海外游学专家高老师通过多年带队的海外经验分别从游学行业在市场中的趋势、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国际游学、游学生活的真实案例等对游学市场做了介绍,让学生和家长深刻了解了游学真正的“含义”。另外,来自英中贸易协会(CBBC)区域主任弗格森先生就当下英国经济和政策的现状做了简要介绍,除此之外,就大家最关心的如何通过T2工作签证、T4留学签证等留在英国工作等问题做出说明。展会结束后,津桥国际的资深专家以及导师为在场客户提供了留学、语言、游学、海外置业、财富管理等现场测评,及一对一客户交流等服务。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Stanford Graate School of Ecation,简称“斯坦福教育学院”)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教育研究与教师培养的学术重镇,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研究院。根据2016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好的教育学院”排名,斯坦福教育学院力压哈佛大学,排名全美第一,2018年排名第二,2019年排名第三。多年来,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在排行榜上大多处于第二,居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之后。具体专业来看,斯坦福教育学院在教育政策领域处于美国第一,教育心理学领域排名第三,课程与教学和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域排名第四。2019usnews教育学排名斯坦福教育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891年的“历史与艺术教育系”(Department of the History and Art of Ecation),它也是斯坦福大学最早成立的21个系之一。1916年,它授予了第一个哲学博士学位(PhD)。1929年,教育学院授予了第一个教育学博士(EdD)。爱尔伍德·帕特森·克伯莱临危受命,出任教育系系主任。在克伯莱初到斯坦福大学时,当时的校长戴维斯塔尔·乔丹告诉他,如果由教授会议作决定的话,教育系早就被取消了。乔丹希望聘用克伯莱使教育成为大学中受人尊敬一门科目。克伯莱对创立教育科学可谓雄心勃勃。他的到来使斯坦福大学教育系的重点转向实际问题。克伯莱小心翼翼地展开教育系的建设工作,所以整体系的教育阵容相对较小,全职教师只有十来人。其间,逐渐有若干著名教育学家加盟。1917年,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系发展成为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克伯莱开始担任院长。在克伯莱于年退体之前,斯坦福大学教育系己经成为北加州学校管理人员的主要培训基地。克伯莱不惧其他学科教授的怀疑与轻蔑,在其学术生涯中始终在为争取教育学的尊贵地位而进行不懈努力,最终使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声名鹊起。1954年,奎伦(I.James Quillen)首次招募了社会科学家,自此开启了教育学院的跨学科研究。1956年及其以后,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陆续成立了10个全国著名的研究中心。2010年,斯坦福教育学院收到吉姆·约瑟夫基金会(Jim Joseph Foundation)1200万美元的捐赠,这是该院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赠。2013年,为了更好地反映学院的高级研究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更名为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官网斯坦福教育学院现有60余名教师,400余名研究生。教师中有高居美国教育学影响力前三的从事教师教育的琳达·哈蒙德教授,另外的著名教育学教授还有从事课堂教学的拉里·库班、教育经济学的埃里克·汉纳谢克、马丁·卡洛伊以及卡罗琳·霍克斯比、教育伦理学的内尔·诺丁斯等比较有名的教育学者。在这400名研究生中,50%是博士生,50%是硕士生(其中一半是培养K-12 教师)。斯坦福教育学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Carl Wieman,2001年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这使得该院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学院。另外,学院教师的学科背景极其多样化,包括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教育政策、环境科学、历史学、语言学、数学/科学教育、神经科学、组织行为学、哲学、物理学、政治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和教师培训等。斯坦福教育学院的重要使命,那就是尝试采用全新的、更好的方法,以为所有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师与学生一道从事具有开创性和创造性的跨学科教学与学术研究,告诉人们如何学习,如何去理解教育,如何去实践。通过这种前沿研究以及全球教育者的合作,教育学院将致力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智慧和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毕业后担负起提升全球教育的领导职责。斯坦福教育学院按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三大块:课程研究与教师教育(CTE)、发展与心理科学(DAPS)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跨学科教育政策研究(SHIPS)。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博士学位项目主要按照学术领域来划分,也主要有三类。一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跨学科教育政策领域。在这个领域,提供两种不同的路径:一是发展学科传统的专业知识,包括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语言学、组织研究、哲学与社会学。二是就教育的重要议题建立专业知识,包括教育政策、高等教育、国际比较教育以及教育中的种族、不平等和语言问题。另外,学生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二是发展与心理科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主要提供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一是发展与心理科学,二是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这两个项目都强调对与学习和教学议题相关的人类心理功能的理解。教师与学生研究的重心是学习心理与动机、教学、测量与发展过程。所有的学生都被期望掌握发展与心理理论、研究方法论的知识与专业判断力,并形成极高的科学、专业和道德标准。三是课程与教师教育领域。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领域在以下方向提供博士学位:基础教育,文化、语言与英语教育,历史/社会科学教育,数学教育,科学与环境教育,教师教育。这个领域主要研究和解决一些基本的教育问题:应该教什么,教谁,目的是什么?教育内容如何安排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学生发展?如何才能使教师与政策制定者理解学校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在美国,大学内外对教育学的态度是不同的。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我们有一句旧话一个大师不是没有荣誉的,但必须在它的本国以外。这话恰说着了现在大学里的教育学教授。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教育教授所能得的荣誉,都在它的大学以外。什么讲习会,教育会,甚至毕业典礼,社会团体,都找着它讲演,指导。那种欢迎与尊重,有时叫它受宠若惊。但在它自己大学以内,它却似一个没有成长的人它的教授会同列,有时哀怜它而当它一个弱弟兄,却不会恭维它做一个匹敌。它所谈的什么教育问题,它们看的是真正教育家所决不会关心的守旧些的教授们,多少有些厌恶它。只历为外界有教育研究的要求,明知大学内设了教育学科或教育学系,必降低全校学术的标准,却也只得宽容他而已。正如拉格曼所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虽然教育领域实际上在大学内部被视为地位较低,但在大学之外,据说它为学者们提供了高于教师的地位。而且,由于在大学内部受到同事的蔑视,学者们可能更倾向于对教育领域的同行们持有较高的看法”。从历史发展来看,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的解散就是一种生动的说明。美国大学存在的“反教育学”倾向的传统认为学生经过文理学院四年的学习以后,再去中小学经过一年的实习就能够成为一名教师了,教育学院的存在没有价值,教师的培养应该是全大学的共同事业。所以,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也纷纷利用各种校长论坛、教育改革、教育规划来出谋划策,积极和实践相结合,扩展自身影响力,否则面临的结局可能就是院系不存。
2019年高考历历在目,现在高考状元杨晨煜,才女武亦姝,围棋冠军柯洁的身影孩子啊脑中回旋,但是2020年高考的脚步已经悄悄走来。高考是我们每一名学子成功最方便的途径,而清华大学是每位学子最理想的目标。或许很多人都在纳闷,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厉害的大学,那么它培养出来那么多的学子是不是都应该建设祖国呢?答案是否定的,先不说每年清华大学的学生有多少出国留学的,就是一部分在外学成不愿意回国的学生就有不少。甚至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多年后都不愿意提起清华大学,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今天,励志学生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位清华学子,她本来就是一名高考的学霸,而且还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但却令自己的母校蒙羞,令父亲免职。高杏欣,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当提起天文学的时候,一些人或许就想起了这个名字。高杏欣家是哈尔滨,从小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亲是官员而母亲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再加上父亲对她的教育非常的重视,所以高杏欣从小就学习非常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1997年的时候,她参加了黑龙江省的高考,毫无意外她的成绩非常优秀被清华大学录取,也有很多人羡慕她的天赋。在清华大学,她成绩依旧突出,本科毕业后,她又以非常好的成绩留在清华大学读电子工程系的硕士。因为她的能力突出,并且对科研非常热爱,所以她在读研期间曾经参与了北斗的研究。高杏欣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以后,就开始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在2008年的时候完成学业。按说这样学霸型人物,在清华大学读本科加硕士,又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肯定会被国家所器重,再加上又有北斗研究的经历,肯定未来的前途也是非常光明的。但是,清华大学却从来不愿意再次提起高杏欣这个名字。原因还得从高杏欣参与北斗研究说起。高杏欣参与过北斗的研究,而且她自己也是学的相关专业,因此她对北斗二代信编码规则是十分熟悉的,在斯坦福大学读博期间,她自己破解了北斗一代地球中轨道卫星所使用的编码规则,并将破解成果送给了美国,获得了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的表彰。我们知道国家的教育资源是有倾斜的,从小国家花费大量资源培养的一名学生,又在清华读本科、读硕士,最后这样的人才不仅流到了国外,而且还做了一些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实在是让人失望。后来,高杏欣被限制入国,并且高杏欣的父亲也被免职了,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却让她自己毁掉了。大家觉得对高杏欣的处罚是不是过低了呢?
新智元报道 来源:timdettmers.com作者:Tim Dettmers 编辑:木青【新智元导读】又到一年申请季。随着AI大热,计算机科学博士申请的竞争也变得激烈。如何选择学校?需要发多少论文?导师怎么选?GPA不够高怎么办……斩获CMU、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博士offer的大神写出了史上最全分享帖,你在申请计算机科学博士时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先简单秀一下手里的offer:我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伦敦大学学院,CMU和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收获是不是还算不错?我深入研究了我是如何在博士申请中取得成功的,于是写下这篇博客文章,和大家讨论,在博士申请中什么才是重要的,而什么又不是;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申请材料。这篇博客主要针对关注深度学习的博士应用以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相关领域的学生。我目前先假定你已经拥有相对竞争较强的个人资料,也就说你可能已经拥有一个或多个出版论文或刊物,并且你也已经与多人合作进行过研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你申请成功的几率。如果你寻求更多关于博士入学的信息,我建议你先阅读以下这些资料:Academia StackExchange所有最高投票的问题和答案:https://academia.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sort=votes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完整录取过程,这是一位CMU老师写的:http://www.cs.cmu.e/~harchol/gradschooltalk.pdf博客文章《反思计算机科学专业招生》,这适合那些优秀但综合实力并没有那么拔尖的学生:https://da-data.blogspot.com/2015/03/reflecting-on-cs-graate-admissions.html。《如何写出一篇错误的计算机科学博士申请陈述》,反面教材可以用来参考:http://www.cs.cmu.e/~pavlo/blog/2015/10/how-to-write-a-bad-statement-for-a-computer-science-phd-admissions-application.html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先定义一下申请过程中哪些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申请材料以及如何思考这些问题;再来我将谈谈申请流程全文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将是选择学校:哪些学校对我来说门槛太高或哪些又不是那么值得你去?什么才能被称作是强大的博士申请背景?决定任何研究型大学录取的最重要因素是研究潜力:你有多大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人员?主要的直接指标是研究潜力的重要性:业内大佬的建议:受人尊敬的教授高度评价你,所以人际关系很重要。研究经历:之前做过什么成功的研究、发表的论文(是否为第一作者和发表所属期刊、会议的声望)。其他间接因素有时可能有所帮助,不过作用并没有以上两个因素大,按重要性排序:本科大学背景:有些大学会很看重,其他一些大学并不care;工作/实习背景:例如以前曾在金融或Google,Facebook等公司工作过;智力:完美的GPA,完美的GRE与智力有些相关(或至少与你学习和理解的速度有关);勇气/责任心:你在持续被拒绝、遭遇失望和失败的情况下都能表现得很好,如果你遇到并克服了困难,你可以将你的故事纳入自我陈述中。成就:赢得了数学或CS比赛。表彰:赢得了非常厉害的奖学金。擅长数学或工程学:为开源项目开发作出贡献或者使用过研究代码。家庭背景:父母是教授,赢在起跑线上如何准备计算机科学博士申请材料首先是推荐信对于推荐信,可以分为四个类别:强、好、弱和坏。请注意,录取老师在推荐信中寻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你有多少研究潜力。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申请者了解什么是好或强的推荐信,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找到更适合帮你写推荐信的人。非优质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知道你的不良事迹并且把这些写到了推荐信里,特别是在美国,任何甚至略微有污点的过去都非常有风险;推荐人并不认识你(你上过ta的课,但ta对你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推荐信内容很简短,只说你在课堂上表现很好;弱竞争力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只在课堂上认识你;推荐人只能写一些关于你课上的表现;推荐人不评论你的研究;录取委员会或潜在的顾问都不认识推荐人。优质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有一定名气,被录取委员会的部分人员知道;推荐人的姓名和工作至少被个人陈述中提到的一位潜在导师所知;推荐人与你一起做过科研;推荐人在轶事中提到了你出色的研究能力,这些事情证明了你的创造力、诚信、坚持和研究技巧;推荐人详细写了你如何发表研究报告;推荐人评论了你在实验室外的研究。强竞争力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英语水平出色;推荐人因过去出色的推荐而闻名(之前推荐的学生非常优秀);推荐人在轶事中提到了你出色的研究能力,这些事情证明了你的创造力、诚信、坚持和研究技巧;推荐人提到了你的其他能力,这些能力间接地帮助研究(工程技能,演讲技巧,人际关系技巧),并将这些技能包含在轶事中。请注意以下几点:轶事很重要,这需要推荐人真的了解你。那些招生老师也能读得津津有味,毕竟读故事比核对清单更有趣;这封推荐信不需要包含上述中的所有要素,那样会让推荐信变得很复杂;推荐信需要有侧重点。怎样界定你发表论文、刊物的含金量?是否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刊物是研究经验和研究技能的直接证据。如果你作为第一作者出版,人们就知道你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如果你作为第二作者出版,人们知道你做了很大一部分工作(25%-50%)。如果你的名字是第三个或更晚,你的贡献会大打折扣,但你可能会经历整个研究过程以获得发布资格并获得大量的研究经验。如果你发表了几篇第一作者论文和一篇第三作者论文,这样就看起来非常好:它表明你可以完成团队合作。发表论文所属会议、期刊的威望:如果你在一个顶会上发表你的作品,人们就会知道:(1)你的作品质量很高; (2)你的工作可以被信任; (3)你目前的研究技能足以在大型的会议上发表;(4)你具有竞争力,可以在顶级会议的压力下保持高效。在你未来的导师看来,这有助于看到这一点:如果你有两个学生,一个已经在NeurIPS(A级)发表,一个发表在B级会议上,那么这说明第一个学生可能已准备好参与明年针对NeurIPS的研究项目,第二名学生则需要进一步准备。对于第二个学生,这个学生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在A级会议上发表所需的研究技能。如果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磨合压力较小,那么就更容易建立强大的专业关系,这使得彼此合作更容易和有趣。毕竟谁都愿意找有准备的士兵去一起打仗。因此,未来的导师将有充分的理由根据你在哪个会议上发布论文进行选择。如何撰写个人目的陈述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目的陈述主要是为那些不想花太多时间审核资料的校方工作人员提供“过滤器”。你的写作可以展示你的思考方式,如何营销,你如何解释事物,但它也可以透露出你是懒惰的,不注意细节。对于某些机构(例如CMU)来说,个人陈述可能很重要。除此之外,个人陈述也是唯一可以解释你在某些情况下为何表现不佳的文件。例如,你可以解释你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特殊困难,或者它可以解释为什么你在大学的某些学期里没有做到这么好。个人陈述的结构应如下:1、在第一段,通过引人注目的开头介绍研究兴趣,使读者想要阅读更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不能让读者对本段不感兴趣,他们不太可能专注于整本书的其余部分;2、你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研究经历(大约一页);3、确定你将来要做的研究方向;4、确定选择导师以及选择原因;5、(可选)在适当的情况下解释情有可原的错误。在某些情况下,个人陈述可能非常重要。如果你表现出良好但不强或弱 的学术潜力,你就必须克服重大的困难才能做研究。然而,披露困难和弱点,如学习障碍和精神疾病,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你可能让审核老师望而却步,也可能因为你坚持困境而表示同情和钦佩。如果你披露此类事实,则需要正确完成并且个人陈述需要非常精细化。如果你没有专人指导,请不要尝试这样做。毕竟你不只是在讲述如何克服经济困难完成学习,而是讲述你在患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时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你没有面对任何困难,不要编造毫无意义的故事:“作为一名白人、男性、上流社会的美国公民,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被我的特权所困扰,我的学业表现受到了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请不要这么拉仇恨,还是专注自己的研究能力吧。关于GRE、TOEFL、GPAGRE、TOEFL和GPA通常用作过滤标准。非常高的GPA可以成为良好指标,可以帮助那些质量不太高的推荐信和论文。但是如果你没有出版过论文,并且推荐信也很糟糕,4.0的GPA将无济于事,甚至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因为它表明你专注于“无用”的课而不是研究。GRE和托福成绩是纯粹的过滤器: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分数,你就不会被过滤掉。如果你有一个完美的GRE成绩,它可以帮助到一点点。高GRE成绩并不重要:我拿到了美国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TOP5中的三个:GRE成绩为语文159(81%),数学163(86%),写作5.0(93%)和托福120/120和GPA 8.1 / 10。任何高于3.5(满绩4.0)的GPA都可能会有所帮助。关于简历简历要列出你所做的事情。内容很重要,但内容也取决于你之前所做的事情,并且不能撒谎编经历。不要通过简单的方式或通过让你的简历看起来“漂亮”或“有创意”来“调整”你的简历,这是浪费时间。只需列出你所做的事情。了解一下申请程序(一)、如何向你的教授索取推荐信你可能需要写两封电子邮件:(1)只要问一下这个人是否可以给你一封好的或强烈的推荐信。经历丰富的推荐人如果认为他们不能给你写好的信,就会拒绝你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其他人。(2)如果你的推荐人同意,她会要求你提供信件的一些信息。列出你和推荐人所有过的互动,让推荐人写得更生动:举个例子,需要写的是:“你在一次会议上告诉我,通过一些额外的工作,我们可以为NeurIPS截止日期做好准备。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我开发了一个改进的深度网络架构,开始撰写调查结果。接下来的一周,简扩展了我的代码以完成额外的任务。然后,我们有足够的结果将我们的工作提交给NeurIPS“不要写:“简和我在NeurIPS上发表了我们的研究。”(二)个人目的陈述尽早开始向有经验的人询问意见。如果你想透露你在读研究生的路上遇到的困难,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在你的个人陈述中,你可以在你所有的申请材料中花最多的时间在这方面。也可以参考你之前申请大学时使用的个人陈述,这或许能帮你省不少时间。(三)在线申请尽早开始填写在线申请表。有些流程很复杂,需要一些时间来填写,如果你能尽早地提交,专注于写推荐信、院校选择和个人目的陈述,那就太棒了。另外,你应该准备足够的资金来做这些申请。整个过程可能花费高达1000美元。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请尽早向一些亲戚寻求帮助。想要读计算机科学博士,该如何选择学校?我可以考上顶尖学校吗?许多读这篇文章的人可能有着进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大学或CMU等顶尖学校的梦想。但这非常困难,竞争非常激烈。分享一下我申请的一所牛校的情况,以下几条都是申请这所牛校的人的背景条件:申请人中本科学校Top2的比例:38%Top4:52%Top20:73%每个国家的顶尖学校:84%至少4篇顶级会议论文:93%至少3篇顶级会议论文+最佳教师/青年科学家奖:98%也就说,84%的申请人来自一个国家的顶尖学校,另外你在顶级会议上的论文少于3篇,那么你进入上述学校的概率约为2%。如何入读顶尖学校?上述统计数据并不意味着你无法被这些学校录取,但这意味着如果你的个人资料太弱,你应该再花一年时间来完成梦想。例如,我将我的硕士学位延长了一年,以便进行一年的研究型实习。如果没有这份经历,我基本不可能进入这些学校。如果你的梦想是进入这些顶级学校之一,研究型实习是迄今为止最好的选择。即使你不一定想去这些顶尖学校,研究实习也没什么坏处。研究型实习将为你提供:提高研究技能,使你可以更轻松地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测试博士或某个研究方向(NLP与计算机视觉与系统)是否适合你;一份好的甚至是竞争力强的推荐信(实习时间越长越好);发表论文的机会。现实的学校选择你应该申请大约10-15所大学。如果你申请更多,那么你将面临着没有足够时间来真正完善你申请流程的危险。如果你申请的数量少,你会遇到手上无offer的危险。你应该有一个或两个备用大学,你被录取的几率> 75%。通常,你已经就读的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候选,因为你的推荐人将导师所知。申请所有有希望入学的顶尖大学(> 10%的机会)。在剩下的大学里挑选一些你有意愿去的,你希望入学率会较高(25-33%),你应该至少备选3所这样的大学。这些大学通常是推荐人和你都希望与之合作的教授的所属大学,这时候人际关系就起到重要作用了。请注意,最好的导师不一定在顶尖学校。你可以在前20名以外的学校获得优秀的博士培养。但是,如果你考虑学术生涯,那么学校的级别将非常重要,你应该尝试在顶尖学校找到一名导师。选择大学主要是根据这所大学里的导师。确保每所大学都有多个你想要合作的导师。不要申请只有一位优秀导师的大学。如果你选择的专业范围太小,请扩大你感兴趣的区域。例如,如果你想进行深度学习和NLP,并且找不到足够的合适导师,请考虑计算机视觉或其他领域的一些导师。其他问题(一)注意:英国博士需要四年,美国博士需要6年在美国博士学位课程的前1-2年,你将完成不少课程,因为美国博士学位是为本科生设计的。相反,英国博士学位课程专为已经拥有(1年)硕士学位并且课程很少的学生而设计。具体区别如下:美国博士专为本科学生设计课程为1 - 2年,课程分散了研究的注意力,入学时有担保资金,即你有担任研究助理或助教的职位。英国博士专为硕士生设计课程为0.25 - 0.5年,你可以从头到尾专注于你的研究。资金方面可能有问题,通常取决于你的导师。这就是为什么在申请之前与潜在导师取得联系非常重要的原因。还要注意地区差异。如果你在美国学习,你也将陷入美国的研究泡沫。如果你在欧洲或亚洲学习也可能如此。如果你想加入欧洲的学术界,而且无法进入美国顶尖学校,那么申请大多数欧盟大学可能是更保险的选择。(二)博士需要硕士学位吗?在欧洲大陆,学士学位通常为3年,你需要硕士学位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和英国,博士通常为4年,你可以在学士学位之后立即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三)工作经验很重要吗?如果你在着名的公司(谷歌、Facebook、麦肯锡、高盛等)工作,它尤其有用。如果它与软件工程相关,其他工作经验也有帮助,但任何研究经验(研究实习)都要比企业实习有用得多。只是一份好工作而没有研究经验,对你没有帮助。(四)如何挑选导师?查看他们最近出版的论文,从而找到共同的兴趣点。避免与最近没有发表论文的学者合作。在当前的研究中不需要重叠,但你应该对导师正在进行的研究感兴趣。查看他们之前的毕业生名单以及这些师兄师姐现在从事的职业,毕竟就业也是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查一下导师是不是创业吗?他有多少学生?这些因素的组合可以给你暗示:这个导师忙不忙,他又有多少时间来指导你。根据你在研究方面的经验,你将需要一个或多或少有时间的导师。(五)我必须要拥有博士学位吗?如果你想在学术界工作,你需要博士学位。在商业中,一切都受供需关系的制约。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供应将急剧增加。如果AI炒作崩溃,需求将会消退。这种情况可能与数据科学家在2018年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公司只接受非常优秀的申请人,因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要转换工作或想要晋升,博士学位将会有很大的不同。你现在可能没有博士学位,但没有博士学位,如果你想转到另一个研究实验室,你可能会遇到问题(因为熟练的博士学位可能很高,而需求很低)。如果AI炒作没有崩溃(不太可能),那么你可以在没有博士学位的情况下轻松找到并转换工作。如果你对研究工程师的职位感到满意,那么博士学位对你来说可能毫无用处。由此,如果你不想做研究,就不要做博士学位。(六)我该在申请前请联系导师吗?不要对美国的教授这样做。在欧盟,有时需要在申请前联系可能的导师。如果你需要这样做,请尝试通过真正了解你导师的人介绍,例如,你的学士或硕士论文导师。如果你与这位导师没有私交,你还想写一封电子邮件的话,内容建议如下:你当前的导师是谁;关于你过去工作的总结(可选:你在哪里发表你的作品);关于你可以以“想法:一句话解释这个想法”的形式向导师解释你想要的研究方向;如果你没有个人联系,你的潜在导师不太可能回复你。如果你没有人际资源并且你申请了欧盟(英国)大学,那么你可能需要试试申请其他地方。(七)如何为你的研究计划选择一个主题?研究提案的主题无关紧要。没有人会要求你做在研究提案中描述的工作。你可以根据在不同申请中重复使用的容易程度来选择你的研究提案主题。如果你不需要为不同的申请流程重写它,则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需要考虑的一件事:你对某个主题越熟悉,就越容易编写好的提案。参考链接:http://timdettmers.com/2018/11/26/phd-applications/新智元 AI 技术 + 产业社群招募中,欢迎对 AI 技术 + 产业落地感兴趣的同学,加小助手_2 入群;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邀请进群,加入社群后务必修改群备注(姓名 - 公司 - 职位;专业群审核较严,敬请谅解)。
吴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荣誉获得者,曾获得 “国家奖学金”、“清华之友——白晶奖学金”、 “好读书”奖学金等诸多奖项;毕业期间成功申请斯坦福大学等5所著名院校博士项目,未来计划从事神经生物学相关的工具开发研究。大学四年 恋恋不舍总的来说,当时最渴望的就是“清华人充实而幸福的大学四年”,如今回头看,我的确感受到了充实而问心无愧的幸福。对于大学生活,我最不舍的主要有两样。首先是最可爱的老师们和身边的小伙伴们,他们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学业上,初入大学的我就是在老师们的指引和辅导员的帮助下,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节奏,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一想到就要和带领我们走入科学殿堂的老师们说再见了,真的很难过,尤其是刘栋老师和李珍老师,当我在课题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帮我一次次挺过难关,助我迈出科研的第一步,让我终生受益,真的很感谢老师们!我对于身边的小伙伴们同样是非常不舍,平时的点点滴滴,比如不着边际的闲聊、困难时候的互相鼓励、分享信息时的友爱和关怀,都会成为我最难忘的回忆,而认识了这群有理想、有行动力的小伙伴,更是我大学期间最珍贵的收获。第二样不舍的就要数清华的食堂了,到现在我还没有把所有的食堂都吃遍,吃过的菜品也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现在就要匆匆离开了,看起来当年“吃遍清华美食”的宏图大志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梦了。与生命学院副院长刘栋合影科研训练 受益匪浅在科研上,我喜欢探索未知、挑战自我。最先让我燃起了对科研的热情、明确对科研兴趣的就是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在那里,三年来每周末的学术活动,比如Journal Club、与优秀科学家座谈、学术沙龙等等,不仅使大家受到了良好的学术训练,也锻炼了大家的科研思维和展示能力。同时我也非常感激学堂班指导委员会主任刘栋老师在我课题不顺的时候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建议;也很感谢老师在我课题长时间没有进展、感到困苦、迷茫的时候,让我明白——对于本科生来说,更多地体验科研的过程并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研究方向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引导我最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课题方向,在科研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2018年暑假,我有幸入选斯坦福大学UGVR项目(Undergraate Visiting Research Program),和另外17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共同来到美丽的斯坦福大学进行为期八周的暑期科研,在那里我们顺利完成了“利用光控分子马达实现光操纵蛋白质在神经元树突中的定位”(Optical control of protein localization in neurons by photoswitchable molecular motors) 课题并获得了导师Michael Lin教授很高的评价。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我认为神经科学是非常有趣而充满挑战的领域,目前我还在钟毅老师的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并参与课题“动态记忆维持阶段对已加固记忆的增强”(Enhancement of consolidated memory ring dynamic memory maintenance)的研究,文章目前在投。在这次的科研过程中,我体验过无数次实验失败的痛楚,也品尝过成功的喜悦,收获非常之大。同时,由于神经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紧密,我也完成了计算机辅修学位的学习,希望能够在以后更好地用所学解决专业问题,推动神经科学的发展。在斯坦福暑研期间的海报展示写给你们的话“寻求帮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这里,也有一些话想要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勇于向别人寻求帮助。我之前也没有办法理解这句话,更没有勇气践行这句话。但经过大学四年,现在的我越来越意识到,寻求帮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在我申请出国的过程中,很多学长学姐如邹心之、徐一帆、杨林枫、孙笑尘、路瑶等等都给我了特别大的帮助,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帮我修改个人陈述,提出关于面试准备的建议,甚至还在我到波士顿和纽约面试的时候让我借住,现在每每想起这些都让我感到特别温暖。在此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当你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勇于开口向别人寻求帮助,大多数人会很乐意帮助你们,因为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另外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将阅读的时间碎片化,养成即使在繁忙之中也能积少成多阅读的习惯。参加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俗话说,“半国英才聚清华”。吴妍说:“感谢清华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对我的历练,感谢老师、辅导员、同学们、学长学姐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对我的帮助。在清华四年的成长和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宝贵而温暖的回忆。在未来,回想起在清华奋斗的时光,一定会是一抹永不褪色的幸福。”来源:清华招生 莱福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宣传中心 编辑 | 刘明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21深度丨九制药巨头何以联合声明“科学性第一”?斯坦福大学免疫学博士解析国际疫苗研发路线不能简单判断某种路线“最为有效”,因为有效性是看实验结果数据。既然疫苗开发不一定都有效,多重路线同时开发、同时进行,是希望最终加大疫苗的成功率。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仍在快速攀升。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9月17日发布的疫情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3000万例。疫情肆虐下,对新冠疫苗的冀望越来越大。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如何?疫苗能否满足大流行阶段注射最大需求?特殊人群如婴幼儿等能否注射?斯坦福大学免疫学博士黄璜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就这些普遍关心的疫苗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21记者梳理多方资料发现,从全球一众大型医药巨头如辉瑞、莫德纳、强生、阿斯利康,高校如牛津大学,到各国政府等,积极推动新冠疫苗前进,呈现校企合作、多国合作状态。尽管跟疫情赛跑,但安全性和有效性才是疫苗能否成功上市的衡量标准。阿斯利康于9月8日宣布,由于受试者出现不良反应,暂停所有第三阶段临床试验。业内人士指出,暂停是常规流程,何时继续取决于独立委员会调查结果。同日,全球9家制药巨头发表联合声明,声称坚持“科学性第一”。可以预见的是,此轮新冠疫苗竞赛,即使有胜利者经过监管部门批准上市,但疫苗的长期有效性将成为科研界的重要研究议题。领跑巨头解析,多国合作是趋势一款疫苗从诞生到批准,通常分为四个阶段:临床前、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以及监管部门批准后的第四阶段。黄璜称,严格意义上来说,第四阶段临床试验也称为上市后监督阶段,目的是观察药物对更大人群的长期影响。在第四阶段,医生已可以向目标人群开注射处方。从疫苗研发平均年限来看,研发到上市过程耗时长达10—15年。但随着生物分子技术等进步,疫苗开发年限已逐渐缩短至5年,这次新冠疫苗的研发更是举全球之力加速进行。 尽管全球超过100家药企加入新冠疫苗研发的队伍中,但进入研发后期(第三阶段)的新冠疫苗企业,不超过10家。世界卫生组织9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包括阿斯利康(AstraZeneca)、康希诺(CanSino)、杨森制药(Janssen)、科兴控股(Sinovac)、国药集团(Sinopharm)、莫德纳(Moderna)和辉瑞(Pfizer)等都在前列,一共9家。(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国内药企包括康希诺(CanSino)、科兴控股(Sinovac)、国药集团(Sinopharm)三家,外国药企则有美国辉瑞(Pfizer)、莫德纳(Moderna)、强生(Johnson & Johnson),大型英瑞合资企业阿斯利康(AstraZeneca),以及德国的默克(Merck)、生物制药新技术公司(BioNTech)。但上述企业并非单独对疫苗进行攻坚,例如像阿斯利康是跟牛津大学共同研发,莫德纳跟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合作,而辉瑞则跟生物制药新技术公司、复星医药在中国形成新冠疫苗战略联盟。截至北京时间9月17日,上述研发新冠疫苗的美国药企尚未有疫苗被FDA批准面市,但均已处于三期临床实验阶段。多种开发方式,并无某种特别有效之说21记者统计发现,当前进入后期(第三阶段)的几种疫苗,主要为以下三类开发方式:第一类是:灭活疫苗(Inactivated),例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制品为该类;这也是最为传统、技术最为成熟的疫苗制备方法,即培养病毒,再用“杀死”的病毒注入体内。第二类是:非复制性病毒载体(Non-replicating viral vector),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疫苗Ad5-nCoV就属于这一类,阿斯利康也采取这一路线。是把没有毒性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蛋白基因,再注射到体内。第三类是基于RNA的疫苗(RNA-based)。今年3月初,美国首家在人体进行疫苗一期实验的生物制药公司莫德纳(Moderna),就是采用这一开发平台,其候选疫苗为其mRNA-1273。斯坦福大学免疫学博士黄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路线本质是给人体注射编码抗原的核酸(DNA/RNA),从而产生抗体。这种路线最快的原因是只要知道分子序列即可,“制备方便,容易大规模批量生产,并且成分相对简单,相对安全。”尽管研制方式众多,但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教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疫苗咨询小组成员保罗·奥菲特(Paul Offit)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坚决反对被问及像“目前正在开发的疫苗哪种最有可能成功”这类问题。黄璜博士告诉21记者,不能简单判断某种路线最为有效,因为有效性是看实验结果数据,既然疫苗开发不一定都有效,多重路线同时开发、同时进行,是希望最终加大疫苗的成功率。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来看,其在6月30日指南中明确表示,申请方需要提供安慰剂对照试验数据,表明疫苗对COVID-19的有效性至少为50%,才能获得授权使用。黄璜指出,这一比例实际上已就疫情流行性这一特殊时期进行了调整,一般有效性比例需要60%-70%。有效性是什么意思?简单而言,就是注射疫苗后对人体的保护程度如何。100%有效意味着打了疫苗后100%不会得病。但事实上,疫苗并不是完美的,这也是为什么奥菲特博士建议,即使接种疫苗的患者也需要通过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来避免感染,并将其结果与接受安慰剂的人进行比较。在高风险国家招募志愿者,已提交儿童测试计划除了有效性之外,安全性是疫苗临床实验的又一重要目标之一。并且随着临床阶段越往后,需要的志愿者数量就越大。第三阶段临床实验目标之一就是评估更广泛人群的疫苗安全性,因为某些罕见副作用可能不会在早期阶段测试的较小对象组中出现。因此,第三阶段往往需要30000人参与,并且数月才能完成。证明该疫苗至少在1.5万至2万人中是安全的,并且至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有效的。完成第三阶段试验后,即可提交监管部门进入审批环节。当前,一众进入第三阶段实验的药企均已进行志愿者招募,并着重在高风险高感染率国家。 21记者从辉瑞官网看到,辉瑞在美国预计招募3万名志愿者,年龄在18-85岁之间,参与临床2/3期研究,全球则有120个招募点。莫德纳三期临床实验阶段则在美国境内招募3万名志愿者。强生三期临床实验则预计从美国及全球共180个点,招募6万名18岁以上的健康成年人,这是目前为止测试新冠病毒疫苗的最大群体试验。据强生拉丁美洲医疗事务副总裁Josue Bacaltchuk透露,海外志愿者招募会占到1/3,主要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以及智利、阿根廷和秘鲁。当前从全球感染新冠人数总数前十的国家当中,南美洲占据了一半,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墨西哥和秘鲁皆在其中。(截至9月12日,数据来源:Worldometer)黄璜告诉21记者,选择感染率高的国家进行志愿者招募是合理的,因为实验数据的收集将会更迅速,有助于判断疫苗的有效性。“高风险区域意味着普通人群具有较高的感染概率,容易在短时间内对比实验组(注射了疫苗)和对照组(注射了安慰剂)的感染情况是否有差别。“如果在低风险国家做测试,可能2个月才收回20份数据,速度会慢很多。”伴随一众疫苗第三阶段临床实验的同时,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群体对新冠疫苗的测试也成为提上议程的话题。已知的是,辉瑞和BioNTech正与FDA商讨开始在儿童中测试COVID-19疫苗,预计将会在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群体中测试,然后到年龄较小的青少年,最后到儿童。 辉瑞疫苗临床研发高级副总裁比尔·格鲁伯(Bill Gruber)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透露,已经有迹象表明,与成年人相比,年轻人对疫苗的反应会更高,例如手臂酸痛和发烧。因此,正在向FDA提交安全性数据,并制定针对儿童的测试计划。美国知名传染病专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接受ABC采访时表示了乐观,他认为,如果过程正确,对儿童群体注射疫苗的测试可能会赶得上成人,“没有理由不相信成人和儿童不能同时买到一种疫苗。”黄璜告诉21记者,婴幼儿群体、孕妇等特殊群体无论是在疫苗实验,还是用药实验过程中,都有专门分群体测试的。此次疫情中,尽管有数据表明婴幼儿感染症状不那么严重,但婴幼儿免疫系统更加脆弱,一旦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可操控的余地更小。 从9月9日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HHS)颁发关于新冠疫苗操作指南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持牌药剂师对3岁或3岁以上的人群进行COVID-19疫苗接种。这意味着,至少3岁以下儿童不在当前考量范围内。专家:单个药企产量无法满足所有需求8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卫生监管机构批准了全球首例新冠疫苗。这款疫苗的研发机构是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Gamaleya Institute),并将其命名为史普尼克V。史普尼克是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进入行星轨道的人造卫星。据塔斯社报道,越南很快同意购买5000万至1.5亿剂。由于该疫苗批准之前并未进行第三阶段临床实验,曾被疫苗专家批评此举冒险。按照最新消息,俄罗斯将在4万名志愿者上进行三期试验。葛兰素史克疫苗部门副总裁、科学事务和公共卫生总监伦纳德·弗里兰德(Leonard Friedland)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最好希望上述疫苗都能成功,毕竟,疫情“大流行”情况下,全球70亿人都有接种的可能性,但是“没有任何一家制造商,能够为70亿人提供足够的剂量。”确实如此。21记者查阅发现,按照辉瑞公司最新进展显示,假设临床成功,辉瑞和BioNTech有望最早在2020年10月提交至监管部门审查,如果获批,2020年底能提供多达1亿剂,到2021年底提供约13亿剂。莫德纳官方则表示,2021年开始公司有望每年提供约5亿剂,最高可达10亿剂。另一美国制药巨头强生此前曾表示,如果疫苗效果良好,到明年4月份预计可以生产6亿至9亿剂。那么,新冠疫苗价格如何呢?现有公开消息显示,数家企业公布的价格从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不等。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的疫苗价格披露为“几美元”。莫德纳疫苗价格小批量将在每剂32至37美元,高于辉瑞、BioNTech跟美国政府达成的每剂19.5美元价格。黄璜指出,本身疫苗生产的成本取决于剂量(需求)。价格范围主要跟政府是否资助、生产剂量多少等多个因素相关。这次新冠疫苗从普通民众身上所赚取的利润并不高。这是因为早在3月,美国国会两党一致同意通过了《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简称CARES),这意味着只要在美国国内购买私人保险的民众,无需担心价格。因此,辉瑞、BioNTech公司公布的价格是与美国联邦政府谈判达成购买协议的价格。毫无疑问,新冠疫苗面临的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前提是全球有70亿人需要注射。按照精品投行Evercore ISI分析预测,新冠疫苗的总市场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税后利润将达到400亿美元。黄璜表示,这背后体现出药企竞赛的商业考量所在。尽管利润不高,但只要被证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兼具的疫苗首个批准上市后,将会迅速占领市场,具有先发优势。而第二款上市的疫苗,必须在例如有效性上证明高于第一款,或者产量更高等,才会成为优先选择。九巨头联合声明科学性第一就在9月8日,研发进展位居前列的阿斯利康宣布暂缓所有第三阶段实验,原因是有志愿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阿斯利康公司官方表示,已按照人体试验规定触发“紧急暂停”指令,并将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审查目前已获知的试验数据,分析该名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是否与新冠疫苗直接相关或无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所长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随后9日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也表示,一旦独立调查委员会证实不良反应是由疫苗引起的话,数百万剂(疫苗)将“被丢弃”。有业内人士指出,委员会审查包括深入研究患者的病史、疾病发生的时间和生物学疫苗等。这是否意味着该疫苗不够安全呢?黄璜告诉21记者,“暂停指令”是必须对外公布的,但患者具体情况因为隐私等原因可以不对外公布,这种暂缓也并非“史无前例”,在疫苗研制过程中和普通药物研发中是经常发生的。 然而,就在9月7日,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某个特殊日子之前”疫苗应该可以大规模投放。与此同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则要求各州政府随时做好投放、分发准备,这被认为是特朗普政府在释放政治信号:大选之前要进行投放。目前,进入EUA阶段的药企尚未出现,因此引发民众担心:是否会提前为了大选而投放?黄璜指出,美国政府要求投放、CDC要求各州做好投放准备以及FDA是否批准,需要分别看待。首先,CDC要求各州做好分发、投放,乃至建立冷藏储存库等措施是合理的,因为这本身需要一定时间准备,不可能一蹴而就。疫苗的运输、存储、投放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问题,早准备是正确的。事实上,已有疫苗在进行制备了,一旦三期临床数据是被证明有效的话,这批制备的疫苗是可以随时投放的。因此,相应的配套环节不可缺失。其次,不得不提到FDA的一个机制:紧急授权使用(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属于在第三阶段和上市后监督(第四阶段)中间阶段。让可靠疫苗进入快速通道,允许在一部分需要人群中进行注射。尽管该机制一般用于特殊大流行病爆发时期,属于在大流行压力下的一种特殊行为。但黄璜表示,这需要药企完成或部分完成第三阶段实验,获得一定量的实验数据结果,证明疫苗有效性,才可进行下一步。即使FDA利用紧急授权批准疫苗上市,但该疫苗能持续多久有效,人体的免疫记忆能持续多久,都将是科研界持续关注的议题。就在阿斯利康宣布暂停第三阶段实验的当天,阿斯利康、生物制药新技术公司、葛兰素史克、强生、默克、莫德纳、辉瑞和赛诺菲等九家制药企业的CEO发出联合声明,作出了致力于坚持科学过程完整性的统一承诺。(辉瑞官网,联合声明截图)声明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直到证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才会寻求政府对其开发疫苗的批准。(作者:特约记者房珊珊 编辑:李艳霞)
据The Daily Post报道,近日,一名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博士在学校自杀,无不令人叹息!(图源:截图)据外媒报道,2月11日,有人在斯坦福大学的Paul G. Allen大楼中发现了一位男性遗体。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很快惊动了校方和警方。(图源:padailypost.com)经确认,死者为工程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国籍,年仅26岁。2月14日,圣克拉拉县法医办公室断定他是自杀,死亡原因为上吊自杀。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一名前途无量的博士生,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乎所有人意料。现今,依旧人知道他自杀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网友们对这一消息纷纷表示痛心:(图源:微博)事件发生后,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Jennifer Widom于2月11日向该系所有学生和家长发送邮件,对于该同学的去世而感到悲痛万分。(图源:官网截图)在结尾处,院长Jennifer Widom指出,如果有任何同学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随时可以获得学校的帮助。(图源:官网截图)在信的结尾处,院长Jennifer Widom写道这样一句话——“The death of a student is alway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you.”“一名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学子的离世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博士生,在自己人生最灿烂的时刻,为什么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也永远不知道,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这位中国博士之死,着实令人人悲痛、心寒。留美读博之路的确很难,漫长的学术生涯说不定会从心理和肉体上把人压垮。无论如何,希望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RIP。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压力巨大,容易患抑郁症。博士的规模在扩大,而博士的“延期毕业”是扩招带来的恶果之一。近年来,博士生的未正常毕业率相对稳定。2002年至2009年,中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在60%左右徘徊,2010-2017年则稳居60%以上,波动中有小幅提升。不过考虑到博士生的大规模扩招,实际上博士的延期毕业已经相当普遍。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在数量上有严格的硬性要求。以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例,在就读博士期间,至少要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这是在读博士进入学位答辩程序的必要前提。博士扩招后,僧多粥少,在版面有限的指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竞争压力更大、难度更大。就更可以想象博士生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了。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不喜欢负能量。很多时候,患有抑郁症的人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更爱“笑”,用“乐观”这层面具来掩饰自己。(图片来源网络)据耶鲁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留学生也不是人人都是天之骄子,也不会永远都有漂亮的成绩单。人生地不熟的国外,融入圈子使人心累,与父母沟通也不知从何说起。出国在外各种心酸和压力也不是总能被排解掉,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同。这些都会是情绪崩溃,走向极端的原因。不论是情绪崩溃、孤独或是抑郁症,又或者是钻进牛角尖,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也会让身边的人难过。(图片来源网络)请善待博士生,请大家多给他们一些关怀!本文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ID:collegedaily
博士,在最近这一两个月俨然成为了众人热议的高频词,从学历造假的“假博士”翟天临,到前不久在失联了15天后,被发现跳河自杀的中科大博士刘春杨。关于“博士”的讨论已然成了教育领域热搜的关键词。而近日,另一则关于博士的消息更是让人沉痛不已:据相关外媒2月11日报道,来自斯坦福大学26岁中国博士自杀身亡。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此新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样都是顶尖高校的两位博士,为何最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这两位博士都曾在中科大就读!博士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中顶尖的人物,一直是被众人羡慕的对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类似信息的曝光,博士头衔背后的辛酸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有人把读博之路比作是一段荒野之旅,这条路的前进方向,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其背负的压力很多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面临的一方面可能是几年的研究成果打了水漂,延迟毕业,多年的求学经历付之东流。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博士生的未正常毕业率相对稳定。2002年至2009年,中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在60%左右徘徊,而2010-2017年之间则基本上都在60%以上。尤其是博士扩招后,在版面有限的指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竞争压力更大、难度更大。另一方面,一般的博士目前基本上都是30-40岁这样一个群体,而他们的同龄人要么已经成为了社会和企业的中坚,要不已经有车有房,成家立业了。而他们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可能除了一顶博士头衔之外,其他一无所有。这让人联想到,之前清华的一位研究生在网上吐槽:最后悔考上了“这个垃圾研究生”!不考研的都几套房了!虽然他的言论本身有待商榷,但是其说出的也许是众多顶尖院校硕士、博士的心声。而留学博士除了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外,还有文化差异,在国外人生地不熟,融入圈子更难,与父母沟通也不知从何说起,出国在外各种心酸和压力也不是总能被排解掉,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同。据调查,留学生博士已成抑郁症高危人群!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加之外界对这个群体的众多误读,时间长了导致他们内心的压力无处释放。日积月累,重压之下,难免有人会想着用极端方式结束这一切。因此,改革博士生的学历制度设计以及加强心理健康均刻不容缓!就如同此次事件发生之后,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Jennifer Widom就此事件,给学生教师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信末,他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学生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去,我们都感到遗憾和惋惜,请大家照顾好身边的人。!“
虽然不是藤校,但是跟同在加州的伯克利组合起来几乎构成了美国西海岸的学术中心。计算机系成立于 1965 年,与 MIT 、 UCB 、 CMU 三所大学计算机系并称为计算机专业的四大。可以说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现在的美国硅谷。著名的李飞飞教授就是该校的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是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管,一位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学者。 早期 MIT 的 AI 实验室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搞了无数超大的 AI 项目,一时各校纷纷以做 AI 为时髦。现在 Texas(Austin) 和 UMass(Amherst) 的 CS 系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好景不长,随着在 AI 领域的投入产出被证明是国防部的一大败笔,大师们一一归隐。为了生存,后来的 AI 也发展了一些面向应用的方向。从那以后, Stanford 大学在 AI 领域应该算最强的。除了 AI ,Stanford 的计算机系以拥有最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数据库团队而闻名。学校明确给出的标准只有: TOEFL : 89-100 ,研究生申请截止日期:每年 1 月 19 日,博士申请截止日期:每年 12 月 8 日。开设 Ms 和 PhD 两个项目,申请时需要递交 GPA 、 GRE 成绩,分数不做最低要求,但最好有非常出彩的 GRE 数学和物理成绩。需要强调的是,斯坦佛的学费很贵,研究生段计算机相关专业学费: $47,073/ 年。如果没有奖学金支持对有些同学是比不小的开支,两年研究生下来加生活费可能需要 100 万左右人民币。Stanford 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招生没有特定申请者本科一定有计算机背景。(一年一人只允许申请一次,在其他学校读过 Master 的学生也不能再申请)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情况下,需要有一定的定量分析能力,学过编程,熟悉 JAVA , C , C++ ,精通一门算法,上过组成原理等课,然后有非常好的英语水平,假定申请到了如果跟不上或者没有干活的能力很有可能只是打杂而什么重点都学不到,所以如果有转专业想法要尽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