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一莎 封面新闻记者 田琳琳9月17日,由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组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受聘担任该研究院院长,执行院长由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陈泽君担任。“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属于三方合作,陈香美院士团队作引领,成都中医药大学有强大的科研平台,而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则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三股力量的聚合,有望推动中西医结合在科研和临床上的发展,让四川乃至整个西南的患者从中获益。当天,陈香美院士来到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成立大会,并在随后举行的院士论坛上作了题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暨肾病研究》的学术报告。她在“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说,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能够取得胜利,中西医结合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率、并发症就不会这么低,这一成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最高评价。她说,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独创的医学,理应得到大力发展,而成都此次建立“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这种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勇气与担当,必将造福更多患者。陈香美院士参观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陈香美院士是我国知名的肾脏病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她担任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国家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等职务。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赵聪表示,此次研究院的成立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省市卫健委、省市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医院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大好事。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说,在这次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并重,是中医药传承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一直承担着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在医疗机构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成都中医药大学是西部唯一一个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成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成都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沙宁表示,四川是中医之乡,成都以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标杆城市为目标,将中医药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显著提高了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三方协同共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将有效发挥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平台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中西医人才与资源集聚效应,着力打造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创新示范基地,高水平学科人才培训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成果转换中心,为健康成都建设贡献中医药智慧力量。
四川在线 彭英松近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2020年度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立项计划的通知》(川中医药函〔2020〕195号),全省共有443项课题立项计划获批。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这三家三甲医院均有不低于20个课题获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共有33项获批,是年度获批量最大的医疗机构。部分区县的中医院也有不错表现,如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有11项获批,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有7项获批。专科类医院中,骨科医院表现最为亮眼,共有四家骨科医院和一家骨科研究所的课题立项获批,其中仅四川省骨科医院一家就有27项获批。【来源:四川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陈香美院士受聘出任“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今天下午,由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组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受聘担任该研究院院长,执行院长由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陈泽君担任。“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属于三方合作,陈香美院士团队作引领,成都中医药大学有强大的科研平台,而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则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三股力量的聚合,有望推动中西医结合在科研和临床上的发展,让四川乃至整个西南的患者从中获益。陈香美院士参观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今天13:30,陈香美院士来到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成立大会,并在随后举行的院士论坛上作了题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暨肾病研究》的学术报告。陈香美院士在中西医结合医院有了办公室陈香美院士是我国知名的肾脏病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她担任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国家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等职务。她在今天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说,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能够取得胜利,中西医结合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率、并发症就不会这么低,这一成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最高评价。她说,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独创的医学,理应得到大力发展,而成都此次建立“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这种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勇气与担当,必将造福更多患者。陈香美院士与“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副院长合影成都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沙宁、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以及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赵聪分别在成立大会上致辞,感谢陈香美院士能够出任“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院长,带领成都的医疗界积极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邓晓洪 图片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提供 编辑 王玲 校对 李旻【来源:成都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陈香美院士受聘出任“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17日下午,由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组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受聘担任该研究院院长,执行院长由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陈泽君担任。“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属于三方合作,陈香美院士团队作引领,成都中医药大学有强大的科研平台,而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则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三股力量的聚合,有望推动中西医结合在科研和临床上的发展,让四川乃至整个西南的患者从中获益。陈香美院士参观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7日13:30,陈香美院士来到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成立大会,并在随后举行的院士论坛上作了题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暨肾病研究》的学术报告。陈香美院士在成都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办公室陈香美院士是我国知名的肾脏病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她担任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国家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等职务。她在“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说,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能够取得胜利,中西医结合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率、并发症就不会这么低,这一成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最高评价。她说,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独创的医学,理应得到大力发展,而成都此次建立“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这种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勇气与担当,必将造福更多患者。陈香美院士与“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副院长合影成都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沙宁、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以及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赵聪分别在成立大会上致辞,感谢陈香美院士能够出任“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院长,带领成都的医疗界积极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四川,历史悠久、名医辈出。灿烂的巴蜀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一代代中医名家,滋养了丰富的川产道地药材,积淀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享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中医药传承发展,走过了一条从振兴中医到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目前,全省开设有中医药类专业的院校27所;现有中医医疗机构6000余家,年服务量达1.1亿人次;中医药从业人员近20万人,现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等名医名家30余名;拥有原料药、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企业370余家。全国第四次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拥有中药材品种7290种,常用中药材重点品种312种,占全国的85%,川芎、川附子、川黄连等86种道地药材享誉全球,自古便有“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传承发展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翻开 70年历史画卷,四川中医药发展引人注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这是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始建于1930年的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是全国首批组建的六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1955年,蒲辅周、冉雪峰等近二十位中医大师奉调入京,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斐然,享誉全国。1984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率先提出“振兴中医”,并印发《关于振兴四川中医事业的决定》。1986年12月,四川省中医管理局正式组建,这是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有独立管理职能的省级中医管理机构。在历次机构精简调整中,四川省委、省政府考虑到中医工作的特殊性,仍然保留了其人、财、物相对独立运行的组织架构,在全国起到了示范效应,也为全省自上而下的中医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榜样作用。200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并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确定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总体目标,四川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快车道”。谋篇布局探索中医药发展新模式“中医让我觉得很巴适!”从有病就往大医院跑,到在社区就能看上好中医,65岁的高血压患者张大妈在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验了一把“VIP”的诊疗待遇。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慢性病管理、享受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但在过去,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缓慢、中医药产业多而不强、中医药文化氛围不浓,曾是四川中医药传承发展面临的“痛点”。——2012年,四川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建成西部中医药发展的高地和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区域中心,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确立为发展目标。——2015-2018年,我省先后成立了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小组,将中药材产业作为7个千亿级产业之一优先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纳入全省“5+1”万亿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召开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和中医药国际科技大会,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提升川药品牌。——2018年,投入省级中医药专项资金2.33亿元,同比增长34%。同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全省各市(州)、区(县)党委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成为市直单位,巴中市、泸州市、芦山县等地因地制宜,建立中医药发展机构。其余市(州)均设立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健康委合署办公,县(市、区)卫健局有专科专人从事中医药管理工作,全省中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2019年,省中医药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等省直部门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打造川派中医药文化标志和健康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川产中药材市场竞争力。“在探索全面深化医改新路径过程中,四川省审时度势,注重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四川模式’,推动了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说。三位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省牢牢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机遇,确立了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2018年开始,我省用3年时间重点支持10个省、市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医疗区域中心,100个县级中医院(民族医院)、1000个基层中医馆提档升级,并在1万个村卫生室建设中医角。全省还建立中医医联体462个,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医疗服务的提升,离不开中医药人才培养。全国首位女国医大师刘敏如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如何让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传承下去,看到四川在这方面的努力,我感到很欣慰。”近三年,我省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名医战略、杰出人才工程和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项目等。建立各级各类传承工作室130余个,选拔700余名师承指导老师,培养继承人近2200名。建立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十大名中医为引领,省中青年名中医、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骨干支撑的阶梯形人才发展模式。中医药不仅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也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这是雅连,黄连的一种,是我们这儿的道地药材。”走进基地的人工智能大棚,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负责人朱雅宁指着地上的植物说,“除了雅连,我们这里还有重楼、铁皮石斛、金线莲、白及这几种繁育困难的中药材。”这片占地222亩的基地自2013年建立以来,共繁育上述5种中药材种苗30万株以上,并繁育有桔梗、连翘、川明参等14种大宗药材1000万株以上,除此之外,还保存着麦冬等10个药材品种的53份资源。近年来,四川不仅建成国家中药种子种苗基地和中药材种质资源库,还有15个品种、2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一。“今天,体验了中医药特色诊疗,感觉太棒了!”在今年第二届“驻蓉领事官员走进四川中医药”活动中,刚体验了中医诊脉的一位领事官员说。活动中,美国、瑞士、新加坡等11个国家驻成都总领事馆20余名领事官员领略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我省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先后与德国、英国、罗马尼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批中医药中心,累计服务4万余人次。中医药已逐渐成为四川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发挥好中医药独特作用,建设中医药强省,为全国探索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经验,不负‘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谈及未来的发展,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期望。(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2月4日,封面新闻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获悉,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减少交叉感染,方便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省中医药局搭建四川中医药网上问诊系统,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组织专家在线义务解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相关问题,为患者提供在线免费诊疗,给予及时的治疗指导。目前,四川省中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等首批16家中医医疗机构已完成网上问诊系统接入,后续省市县各级公立中医医院将陆续接入。微信搜索"四川中医药"点击关注;在底部栏目【便民服务】中点击【网上问诊】即可直接进入首页。通过允许后,【网上问诊】电子地图可进行自动定位进入主页面就可以看到距离你坐标附近的各大医院。选择医院后,点击在线问诊,选择相应科室,注册登陆后就可以咨询了。
00:1810月11日,记者从第六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作为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已实现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四个全国第一”。四川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产地和中药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四川中药资源优势明显,拥有四个全国第一:中药资源7290种,蕴藏量全国第一;常用中药材312种,品种数全国第一;道地药材有川芎、川贝母、附子等86种,数量全国第一;已有16个品种、2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居全国第一。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一批创新平台建设,壮大中医药学科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天府国际生物城、天府中药城、西部药谷等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品支撑、优质药材保障的“川药”现代产业体系,引领我省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2018年,全省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占全国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0%。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49.31万亩,同比增长13.8%;产量155.95万吨,年总产值达175.6亿元,同比增长52.8%。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7日讯(记者 李丹)7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获悉,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通知,确定四川省中医院等12家单位为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四川省中医院2、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3、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4、德格县藏医院/德格南派藏医博物馆5、若尔盖县藏医院6、成都市泡桐树小学7、成都市锦里小学8、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9、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10、眉山药科职业学院11、四川九威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12、四川宜宾正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图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提供)【来源:四川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拥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中医医院、中医药科研院所,还有中医名师名家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作支撑。为推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协同发展,3月27日,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与川投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正春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将中药材产业列为全省优先发展的七个千亿级产业之一,“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再次展现了无尽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中医药迎来崭新的战略发展期。”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正春讲话“希望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和川投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能够抓住这次合作的机会,发挥自身优势,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效果,全力助推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杨正春说。川投集团副总经理杜虹讲话川投集团副总经理杜虹表示,此次与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的合作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为双方共同探索中医药产业发展新路径提供了更多可能。“川投大健康公司将尽全力为我省中医药发展提供资源和协助,大力助推四川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万亿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据了解,此次协议的签署,双方将在中医药信息交流、体系建设、产业合作、活动开展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合作,共同致力于四川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曹艺 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近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天府中药城联合主办的“2019年中国中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在四川省彭州市召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翟刚在会上推介了四川省中医药产业。他说,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中药材资源,形成了宝贵的资源库。作为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中医药产业已经在去年被纳入“5+1”现代产业体系进行重点培育。翟刚介绍,当前,四川已基本形成“一干多支”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成都和天府新区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与高端发展的产业;成都平原地区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制造和中医药健康衍生品规模化发展产业;中东北地区重点发展中药精深加工多元化发展产业;川西高原及民族地区重点发展民族中(藏)药和天然植物提取产业。此外,四川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全方位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翟刚致辞并作推介。据了解,目前四川已有中药企业310家,其中中药饮片企业174家、中成药企业136家。据统计,去年四川省中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70亿元,同比增长13.8%,位居中西部第一。(任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