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川机院:技术巨人 勇立潮头白选手

川机院:技术巨人 勇立潮头

在采访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川机院)的两个多小时里,“技术”一词,每隔几分钟便会被提起。作为四川省机械行业唯一综合性科研单位,这个始建于1957年的老牌研究院,如何走出转企改制的阵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如何坚守六十余年仍蓬勃有力?……记者抛出一系列问题却殊途同归,川机院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激烈,拼成本、拼加工,科研院所没有竞争力。那么科研院所靠什么发展?一定是自己的核心技术。”川机院科技质量部部长尹盛告诉记者。川机院,历经62年岁月洗礼,因技术得以生存、发展、辉煌。先后承担完成了各级科技攻关项目400多项,荣获国家、部、省科技进步奖近百项,获国家专利120余项,拥有专有技术90余项,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川机院,四川省机械行业的技术巨人,勇立潮头,引领发展。技术——生存之道路2001年,川机院作为我省首批13家转企改制科研院所之一,率先从事业单位变为国有企业。从“铁饭碗”到“市场饭”,川机院一开始并不能适应。去哪儿找客户?怎么与工厂合作?如何实现盈利?改制留给了川机院成山的“功课”,一时间,企业发展受阻。但是,改制虽然改变了前行的方向,却并未改变活着的方式。1957,川机院因技术而生,血液里始终流淌着技术的基因。用“国产”代替“进口”是川机院基于自身技术优势,想出的第一个法子。几乎全院出动,走进企业去观察进口产品,看看哪些设备是能够研制的,这一方式让川机院有了转机。但是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真正地生存下去,还需要进一步激活技术创新的活力。因此,川机院又在省属科研院所中率先举起科技体制改革大旗,通过科技人员持股的产权改革,将科研人员个人利益与企业捆绑在一起。并在2008年整合相关所室成立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岁月积累下来的技术在新的天地里发光发热。成立至今,日机密封共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近30项,已发展成全国最大机械密封企业、中国流体密封行业的领军企业。以日机密封为突破口,川机院全院持续狠抓技术创新,在改制的阵痛里,探索出了一条技术引领发展的生存之道。技术——竞争之利器在川机院大厅的展板上,有一个被单列出来介绍的技术成果——切割型潜水排污泵。这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绿色“铁疙瘩”,却是川机院近年来研发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一个污水处理设备能有多高的技术水平?尹盛告诉记者,“该设备要在工况非常差的污水环境里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对技术要求非常高,该技术在国内曾一度空白。”有空白,川机院就去填补空白;有困难,川机院就用3年时间攻艰克难。当前,经专家组对切割型潜水排污泵使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鉴定和评价,该项目被评价为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目前已成功实现17台产品的销售,并形成了9个系列化产品,在达州水务集团、南充水务集团和浙江开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使用,打破了该技术在国内的空白。在巩固国内机械行业技术领先地位的同时,川机院还积极对接国际开拓海外市场。去年,日机密封成功完成了为西门子压缩机配套的干气密封控制系统项目,该项目是该公司首次直接向国外工程公司及业主提供产品,具有极其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川机院,用技术打开国内外市场的大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8.624亿元,利税2.699亿元,分别较2017年增长36.89%、37.74%。营业额节节攀升,川机院却并未坐享当下的安逸。“把核心技术产业化并实现盈利之后,再反哺技术研发,这才是良性循环。”尹盛告诉记者,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川机院常年来只增不减。去年,川机院科研项目资金投入4024.82万元,全年共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机械行业标准1项,发表科技论文31篇。技术——社会之责任虽然川机院拥有行业先进的技术,但也并非每次科研都能取得成功,“市场瞬息万变,科研却需要时间。”但面对未知,尹盛表示:“可能会失败,但我们也必须做。”为什么?不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尹盛说,怕,但川机院区别于普通企业的地方就在这里。不是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是要看技术最终是否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或许不能马上盈利,但研发总会有收获。尹盛说:“这就是科研院所存在的意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省内机械行业唯一一家综合性科研院所,川机院的发展规划,始终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当前,根据我省着力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战略部署,作为装备制造企业的川机院,正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和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拓展电子信息产业,不断优化内部产业格局,积极为四川经济发展贡献技术力量,成为我省不可取代的“技术智囊”。达则兼济天下。近年来,川机院主动走进企业,基于自身技术优势,免费为其“号脉”。去年,川机院深入全省近30个园区,共计完成服务项目近2200个,服务企业2100余家,服务内容涵盖工程咨询、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评价鉴定等。打通了政府与企业服务点对点快速对接渠道,受到地方政府及企业的热烈欢迎。众志成城,共谋发展。“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被列入《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项目,成为川机院又一个入选国家部级项目计划的项目。技术于川机院而言,是引导其走出发展困境的一盏灯,也是助其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一把剑,更是惠及一方人民、一方企业、一方经济的一种责任。如今,川机院这个技术巨人,正勇立潮头,用日益坚实的臂膀,守护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唐千惠)

不止于万

中密控股(300470.SZ):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批复

来源:格隆汇格隆汇3月20日丨中密控股(300470.SZ)公布,公司于近日收到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出具给公司实际控制人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关于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川经信直管函﹝2020﹞118号),同意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报送的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除依法调整外,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977.5536万股(含该数),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5亿元(含该数)。

诽谤罪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公布 四川两企业上榜

00:23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官网海特集团官网省经信厅网站公布内容省经信厅网站公布内容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见习记者 宋尧29日,记者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官网了解到,工信部公布了《2019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全国共有53家企业上榜。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两家川企在列。据了解,只有在工业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才有资格申报,并进入认定程序。此次两家四川企业的入选,是国家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认可。资料显示,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民营航空维修企业,也是中国综合航空技术服务类上市公司。该企业目前已形成核心装备研发与制造、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为主的三位一体新格局。先后获得民航总局“机务维修先进集体一等奖”、工信部“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更是“国家领导人专机保障单位”。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成立于1957年,2001年转制为国有科技型企业,集科技开发、工程设计、行业服务、生产销售为一体,是四川省机械行业唯一综合性科研单位。企业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1人,正高级职称专家44人,下有1家上市控股子公司——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470),3个分院(新疆分院、自贡分院、攀西分院),省机械工程学会、省电工技术学会、省电工行业协会和省科研单位院所长协会挂靠于该院。先后承担完成了各级科技攻关项目400多项,荣获国家、部、省科技进步奖近百项,获国家专利130余项,拥有专有技术90余项,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1年以来,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每年联合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入选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复核评价一次,对合格的示范企业予以确认,不合格的撤销称号。

惺惺惜惺

发力工业互联网 四川组建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

新华社成都5月23日电(记者胡旭)23日,在成都举办的“2018全国两化融合深度行(四川站)暨首届工业大数据峰会”上,四川省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目前已完成钢铁钒钛、能源装备、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和机械装备制造五个大数据分中心建设,为四川工业互联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四川全面落实“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决策部署,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搭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新有在峰会上透露,2017年四川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10,同比上升7位,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59.7%和45.2%;数字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数字中国”省级排名全国第六,居中西部第一。据悉,此次揭牌的四川省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是四川首批三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由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成都积微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同发起,将广泛服务于能源、钢铁、电子、装备、机械、化工和军工领域。四川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四川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全面开展“企业上云”行动,积极培育工业APP,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制造业新模式,力争在全国两化融合发展地图上有新突破。责任编辑: 王頔

鬼玲珑

《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公布 四川6家企业上榜

工信部消息封面新闻记者 宋尧12月5日,记者从工信部官方公众号消息获悉,工信部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全国共有197家企业上榜,四川6家企业入选。四川6家企业分别是: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钒钛高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成都九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成都服务外包平台有限公司。四川经信厅推荐企业5家上榜中国软件协会推荐的四川企业1家上榜名单的评选在于要求示范平台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好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南遥

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最具潜力20强认定名单

为促进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由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四川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四川经济日报社、四川省企业信用建设指导中心于2020年6月5日联合组织启动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评价排序活动(川企联联发[2020]1号),经企业自愿申报,主办方依据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以审核数据为基础,系统评分排序,评出了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最具潜力20强,经公示,无异议,现予以公布。作为新时代下创新驱动发展的优秀代表,希望20强企业在推进四川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序号 企业名称1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2 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3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 国蓉科技有限公司5 成都玖锦科技有限公司6 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 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9 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1 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 四川意龙科纺集团有限公司13 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14 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5 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6 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7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 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19 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刺痛我

四川2018年工业运行“好于预期,高于全国” 全年预计同比增长8.2%

1月9日,四川“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靳水平 摄1月9日,2019年四川“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四川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新有公布了2018年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展数据。2018年,四川省工业运行发展情况“好于预期,高于全国”,四川省工业增速方面,去年预计增长8.2%左右,连续两年实现8%以上的增长,在全国十个经济大省中列第2位。连续两年增速超8%“工业效益上,四川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经历2017年由负转正后,连续21个月实现20%左右的快速增长,增速在十个经济大省列第1位。先行指标上,全年工业用电增长11.2%,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月度用电量屡创历史新高。”陈新有介绍。各地市(州)发展方面,陈新有表示,各地竞相发展态势明显。去年1~11月,宜宾、南充、泸州、遂宁、巴中、德阳、绵阳、广元、资阳、达州、乐山、雅安、甘孜13个市(州)规上工业保持两位数增长,自贡、内江、眉山、广安等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都市增长8.5%,有力支撑全省稳中有进发展。谈到2019年工作时,陈新有提到,四川将加快构建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产业方面,将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此外,陈新有还强调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工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会上,成都市经信委主任陈志勇在交流发言环节表示,成都市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增速高于全国的6.3%和全省速度,工业规模在四川全省占27.5%,增长贡献率达26.5%。陈志勇表示,2019年,成都将加快资源型、技术型、服务型数字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同时,将强化产业规划设计,以5G规模商用、应用引爆点为重点,推动5G产业发展。企业代表、行业人士建言献策9日下午,会议进入交流环节,企业代表和行业人士分别就所在行业发展、四川面临的机遇以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天齐锂业长期稳居四川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市值第一,在谈到发展前景和机遇时,天齐锂业副总裁、董秘李波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面临新一轮转型发展、强者恒强的集中发展窗口期,而四川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面临良好机遇。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工业大省,目前,四川省正聚焦先进制造强省建设,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也聚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会后,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副院长王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信息化对于机械制造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当前,中小企业在推进信息化方面思路和方法还不是很明晰,机械行业的信息化任重而道远。王健建议,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需要政府和科技工作者加大推广力度,政府方面要做好示范工作,加强宣传。企业方面要加强人才培育,提升信息化意识。谈到人工智能在机械行业的应用,王健表示,机械行业信息化,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高端人才建设还不是很充足。尽管当前有很多小的机械设备已经应用人工智能,但规模不是很大。但他也同时认为,人工智能在机械行业应用是一个方向,不发展就可能被淘汰。

若弃名利

四川2020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放榜”26家企业入选富临精工定制服务亮眼

12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26家企业项目 (平台)入围2020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平台)。其中,拟认定16家企业为“2020年度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家企业的项目为“2020年度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5家企业的平台为“2020年度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在拟认定为“2020年度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16家企业中,上市公司富临精工的“定制化服务”名列其中。公司表示,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量身定做精密液压产品,其中油泵挺柱已获得欧洲奥迪项目定点;摇臂、挺柱及喷嘴日系项目正在获取中,年内有望获得实质性突破。同为上市公司的华西能源的“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也榜上有名。公司称,公司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获得了广泛应用,国内首台75t/ h级特殊燃料锅炉技术方案通过行业专家评审,使公司在大气污染防治产品市场领域竞争力得到提升;由公司牵头与四川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四川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工业锅炉烟气高效低耗可资源化控制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一次性通过省科技厅专家验收。此外,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四川新华西乳业有限公司的“信息增值服务”,以及森泉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节能环保服务”项目也入围。在示范项目方面,绵阳沃思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多组份在线自动配混料控制系统”,雅化集团绵阳实业公司的“高端民用起爆器材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宁格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式配电综合监控系统”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的“德胜数字化转型项目”,以及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的“极米供应链信息智慧管控系统”等入选。在示范平台方面,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绵阳科技城制造业协同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的“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科技服务港”、成都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环境检(监)测综合服务平台、中材高新成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四川科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盛新检验检测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入围。(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道通为一

杨秀彬率队调研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

杨秀彬厅长听取省农机院科研发展工作汇报11月1日上午,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到新都区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调研走访四川川龙农业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和四川省农机鉴定站新都基地,强调要充分认识农机装备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农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全省农情,认真思考谋划现代农机装备的发展。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陈孟坤参加调研。 杨秀彬厅长操作农机院研制的智慧灌溉控制系统杨秀彬厅长了解水泵实验室实验开展情况杨秀彬充分肯定我省农机相关部门近年来为推动我省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全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强调,要看到我们同其他发达省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要抓住全省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机遇,以“五良”融合为抓手,加快推进我省农机装备转型升级。要鼓励农机科研人员将成果应用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去,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农机装备的从机械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周小波拍摄)【来源: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反衍

省农机院召开省地方标准初审会

2021年4月6日,省农机院邀请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蒋立茂研究员,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汤永禄博士,甘孜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主任王文献研究员,阿坝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青稞栽培专家李晋等,省内农业机械、农学方面的8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该院牵头起草的四川省地方标准《青稞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初审。专家组一致通过了对该标准的审查,建议标准编制组按专家意见修改后报省农业农村厅。(王林拍摄)【来源: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