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着力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精神,实现养殖减抗,饲料禁抗,产品无抗,保障畜禽产品高质量发展与食品安全,中国畜牧业协会于2021年4月7~10日在成都举办“畜禽养殖减抗与替抗技术”培训班。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邹成义研究员应邀作了《2020四川省无抗饲料生产现状调研报告》。《报告》围绕2020年10月由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牵头、联合行政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专家组成的4个调研组对我省有代表性的7市138家配合饲料(含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的调研内容,总结和分析了我省饲料生产企业禽和兔饲料产品中抗球虫药使用情况、中药类饲料原料(可饲用天然植物)及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禁抗后饲料生产企业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企业执行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遇到的主要问题等。报告内容紧扣培训主题,图文兼并、通俗易懂,受到培训主办方和省内外学员的一致好评。(拍摄 朱崇江)【来源: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月8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381号公告,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自主培育的“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大恒799”肉鸡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是我省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国家审定的肉兔配套系,由省畜科院肉兔育种团队针对西南地区肉兔养殖特点和市场消费需求,利用齐兴肉兔和欧洲大白兔、齐卡新西兰兔为育种素材,历经10余年连续5个世代的持续选育而成,是我国首个适宜早期上市的鲜活消费型肉兔配套系;综合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特别是在市场需求的2kg左右体重上市时,具有优秀的屠宰性能和饲料报酬。配套系父母代兔年产活仔数51只,商品兔65日龄即可达出栏体重,全净膛屠宰率49.5%。该配套系符合当前我国肉兔生产需要和配套系推广的客观实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大恒799”肉鸡配套系是采用现代家禽育种方法和手段,历经九个世代的遗传选择,培育出的快速型青脚麻羽优质肉鸡配套系,是我国首个自别雌雄优质肉鸡配套系。该配套系以快速、青脚麻羽为主要特征,父母代繁殖性能较高,商品代生长速度快,其均匀度、成活率、料肉比、外观性状、肉质风味等方面均受到商品生产者的普遍认可。配套系商品代雏鸡实现了羽速鉴别雌雄,且鉴别率达到99.3%,不仅保障了动物福利,还降低了人工翻肛导致的雏鸡应激,同时节省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翻肛鉴别费用,降低了父母代种鸡场的制种成本。长期以来,省畜科院充分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先后培育了大恒699肉鸡、蜀宣花牛、川藏黑猪、南江黄羊等8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配套系),为实现四川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转变、资源大省向种业大省转变提供了基础保障。下一步,省畜科院将坚持以优质、高效、特色为目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努力夯实我省畜禽种业基础。【来源: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8月4日上午, 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阆中市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专家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 该专家服务站的成立, 标志着阆中思依片区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将对思依、木兰、 桥楼三地农业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与此同时,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还授予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四川省肉牛养殖创新团队”称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越来越多青年才俊、返乡农民工、科研机构,以及有知识、有技术、有文化,懂管理、懂市场、懂经营的新型农民进入家庭农场。在这一背景下,思依、木兰、桥楼三地积极顺应发展需要,协力组建行业协会,使其发挥整体功能和行业优势, 既便于政府与企业、行业与企业的沟通,也便于行业自律和发展。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会长王宝山介绍,协会聚焦新农业、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助力各农村专业户积极参与市场流通和竞争, 走技术经济合作之路,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模式。 目前,该协会有1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27个家庭农场,肉牛存栏量超过3500头。阆中市思依镇党委书记敬中恒表示,专家服务站成立后,思依片区将依托专家服务站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据了解,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阆中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专家服务站的成立,对思依片区畜牧养殖领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农业创新能力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科学保障。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将以此为契机,借势发力、借梯登高、借智兴业,带动当地、辐射周边更多农业农村人口投身到新型农业发展大潮中。(文章来源:南充晚报)
2021年2月22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创新团队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肉牛创新团队2020年岗位考评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陈德全调研员到会指导。考评会特邀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曾维忠教授、省农科院科技处处长张鸿研究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齐敦武研究员、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罗晓林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文勇立教授担任考评专家。四川创新团队管理平台、团队岗位专家及成员等计30余人参会。会上,13位岗位专家严格按照考核要求分别就2020年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PPT汇报。考评专家组认真审阅材料,对各岗位专家进行了评分考核及点评,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四川肉牛创新团队2020年的工作业绩。同时,专家组从抓实经费预算管理、示范基地的建设指导、推动研究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注重研究前瞻性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陈德全调研员宣布考核结果并表示希望创新团队各岗位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岗位定位,引领示范,重视绩效考核目标与团队中与岗位相关的产业发展匹配度。 最后,四川肉牛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付茂忠研究员结合专家意见对2021年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牛种资源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的工作意义重大,要攻坚克难发挥科研创新引领作用,加大成果转化实效,打好肉牛种业翻身仗。各团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按照本次考核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创新团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了相关工作并提出了管理要求。(甘佳拍摄)【来源: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保证生猪安全生产,为我省完成今年和明年生猪出栏任务提供技术支持,按照省非洲猪瘟防控指挥部和厅领导的指示,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20年11月13日召开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家会议。会议邀请了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多个单位的10多位知名专家。非洲猪瘟防控指挥部专家委员会组长王红宁主持会议,与会专家们踊跃发言,建言献策,总结了全省今年以来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验,分析研判了今冬明春我省非洲猪瘟流行趋势,共商防控对策,为全省非瘟常态下防控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和新突破。会上专家们认为,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今年虽未发生区域性爆发,但点状散发仍然不断,且非洲猪瘟病毒面源污染广,表现形式发生新变化,病毒在全省已呈扎根之势;配种、引种、调运、销售和屠宰等关键环节以及环境的潜在风险控制难度依然较大;冬春季节猪病毒性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等的发生会加大非瘟防控压力和风险。为此,在生猪恢复生产和出栏关键时期,一是必须高度重视防控工作,继续压紧压实养殖场、屠宰场、贩运户等防疫主体责任,通过大数据分析加强对各类养殖场的监管力度;二是继续加强宣传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生物安全和动物防疫等法律意识,全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做好猪瘟、伪狂犬、蓝耳等主要疫病的基础免疫和流行性腹泻、喘气等冬春季重点病种的防控工作;四是坚持对不同规模场和散养户分类防控和精准施策;五是加强各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力度,提升监测能力和检测技术,建议开展“疫苗”毒检测;六是重视过度消毒次生危害,规范常态化下消毒措施;七是鼓励散养户使用中药预防瘟症热病提高存活率;八是综合考虑行业禁抗政策,制定过渡措施完善替代方案;九是科学开展疫情评判和风险评估工作。【来源: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新网遂宁8月21日电 (陈选斌)“未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将会退出生猪散养,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会越来越高。”21日上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志平在采访时表示,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批次化生产工艺提升了人均饲养量和出栏率,降低了土地和人工成本。在同等条件下,散养户在市场占有、成本控制方面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养猪大楼”场长陈军正在检查设备运转情况。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供图近年来,随着国内对生猪养殖的环保要求越发严格,包括蓝润、新希望、温氏在内的传统养猪企业加速布局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站在四川遂宁市船山区生猪种养循环现代产业园区的一处观景平台上,一栋九层高的“养猪大楼”矗立在山水田园之间。据了解,这栋占地约10亩“养猪大楼”是四川首个规模化全生态立体养猪场,于今年五月底投入使用。每层楼只需要2到3人管理,工人在这里不扫圈、不饲喂,只需要负责母猪的配种、疫苗注射等环节。目前已有8000头能繁母猪“入住”大楼,预计今年可生产20万头猪苗。“养猪大楼”内部圈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供图“楼房式养殖较传统平层式养猪模式节约用地90%以上、用水70%以上。”该大楼所属公司负责人童其权介绍,大楼采用大数据自动化控制系统,测膘、温控、饲喂、清粪等环节实现智能控制,尽量减少人、猪、设备间的接触频次。同时,养猪产生的粪便经过异味发酵工序变成有机肥,最后用于园区周边的青花椒种植,实现“种养循环”。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快速蔓延,全国生猪养殖断崖式下跌,非洲猪瘟疫情仍是当前生猪恢复生产的巨大压力。同时,疫情也倒逼养猪企业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以应对挑战。“要想从外界进入‘养猪大楼’,首先要在公司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正常后再隔离24小时,随后进入隔离区隔离24小时,最后再进入生活区隔离24小时,才能进入大楼。”在“养猪大楼”内,该养猪场场长陈军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介绍了进入“养猪大楼”的“坎坷之路”。矗立在山水田园之间的“养猪大楼”。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供图“我们公司从2008年开始进入养猪行业,大楼对面就是我们以前的平房式猪场。那时候不重视环保,也不重视生物安全,吃了不少亏。”童其权遥指着“养猪大楼”前一条一米二宽的消毒池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公司除了严格猪场人员进出管理制度外,还加强对运输车辆、生猪进场的消毒检疫措施,确保病源杜绝在猪场之外。何志平指出,非洲猪瘟疫情也是促使生猪养殖业走向规模化一大外因。在面对非洲猪瘟疫情来袭时,规模化的生猪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建立起完整的生物安全体系,使整个行业在抵御风险冲击上提升了一个台阶。“未来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生产规模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和防疫制度化。”(完)
为掌握饲料生产企业“无抗”生产现状,深入了解企业执行“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情况,促进饲料行业绿色无抗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由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牵头,省农业农村厅和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成调研组。10月20-21日,第三调研组组长魏敏带队来绵阳调研饲料“禁抗”后的行业发展现状。专家组一行先后深入绵阳新希望六合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金太阳畜牧饲料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查看了原料库、添加剂车间、发酵车间和成品库等,询问现场相关工作人员有关饲料“禁抗”后具体应对措施和改进生产工艺等情况。随后,为深入细致了解饲料“禁抗”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组织企业的生产、技术、采购、品管、销售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就新政策后饲料生产成本、替抗方案、工艺变化、售后服务、养殖反馈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征求了对饲料法律法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执行情况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并完成调查问卷23份。专家组认为绵阳积极宣贯“饲料禁抗”政策,氛围浓厚,企业未雨绸缪,科学谋划,严格执行新政,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专家组指出现在饲料禁抗新政的“靴子”已经落地,饲料行业已迈入新时代,政策已经明朗,发展趋势也已经很清晰,饲料添加剂、饲料以及养殖企业都要转变思维,积极应对,打出一套组合拳,以更科学、更绿色、更健康的方式促进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来源:农业农村局饲料兽药科/市畜牧站阅读次数:10】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人民网成都11月30日电 (朱虹)11月30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举行科技人才“百人计划”大会暨首届青年科学家论坛,会上宣布了获得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名单并为入选专家颁发证书。“今年,我们在全院正式启动‘百人计划’评选,遴选出101名专家,其中首席科学家11名、领域科学家29名、青年领军人才61名,意在进一步培养优秀中青年科学家,打造一流科研队伍,弘扬好科学家精神,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全省‘10 3’产业体系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牟锦毅在会上说,“人才为基”是全院工作重心之一。“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推动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营养健康安全,已成为产业之需和社会关注重点。”作为青年领军人才代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高佳在会上说,未来,她所在的团队将继续围绕“川菜”和“冷链物流”两大产业领域,着力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面向产区和流通市场,开展果蔬产地初加工与烘干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及配套工艺研发,补齐技术短板,延长产业链,降损增效。二是积极争取建设“川菜中央厨房”中试平台,开展鲜切蔬菜加工技术产品研发,探索科学机理,解决生鲜加工产品品质安全控制技术难题。三是围绕川渝大宗和特色品种,建立川菜原料、加工、贮运综合评价体系,解决工业化标准欠缺与产品稳定性差等问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吕火明在采访中表示,召开全院“百人计划”大会暨首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是院党委、行政推进科技强院战略的具体举措。因为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00:49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4月9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2018年度四川有91名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殊荣的人员获一次性津贴2万元。按照国家人社部部署,四川省在推荐选拔2018年度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过程中严把组织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三关”。坚持公开公正,采取单位审查公示和评审结果公示的“双公示”机制。经各地各部门按程序审查公示,共推荐候选人713名;严格申报标准,对推荐人选材料逐项分类、逐个核对,对存疑材料集中审定,确定有效候选人693名。采取“分组评议、集中评审”方式开展专家评审;在评审标准上着力“四个注重”:更加注重业绩贡献,更加注重水平能力,更加注重德才兼备,更加注重服务发展;同时,充分考虑我省人才发展不平衡实际,注重统筹兼顾,同等条件下向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基层一线和非公有制组织倾斜。经省政府常务会审核同意,报国家批准认定我省9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6名,高技能人才5名。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是加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1990年,国家建立了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由原人事部组织实施,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政府特殊津贴又将技能人才纳入推荐范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关心和爱护。政府特殊津贴实施2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省共遴选产生5000余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实践证明,该项制度有力调动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对加强我省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以关键人才示范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座谈会现场为20名专家代表颁发了证书。2018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万绍平 四川省肿瘤医院马啸 四川农业大学王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王之盛 四川农业大学王国荣 西南石油大学王晓东(女)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王朝晖(女) 四川省肿瘤医院石毅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卢代华(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卢艳丽(女) 四川农业大学叶根军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付茂忠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白史各(女) 凉山州民族研究所朱雅宁 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向武 阿坝师范学院刘迅 成都理工大学刘志刚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吉村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汤水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杜华锐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李文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中心李晓(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李瑛(女)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长俊 西南石油大学李达旭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李明权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勇明 西南石油大学杨迎新 西南石油大学杨宏强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国庆 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吴节(女) 成都中医药大学何诚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何本祥 成都体育学院余玉江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丽(女) 四川省种子站沈海 四川省骨科医院张华 西南科技大学张国俊 巴中市南江县南江黄羊产业发展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张泽钧 西华师范大学张春和(女) 成都理工大学陈荣(女) 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医院陈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学伟 四川农业大学青春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范碧琨(女)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林国进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林晓艳(女) 西南科技大学季小玲(女) 四川师范大学周明忠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赵领 西南医科大学赵平武 绵阳市中医医院柳耀辉 四川省广播影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播出中心钟波(女)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钟志惠(女) 四川旅游学院费伟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姚健 泸州市人民医院姚乐野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夏清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徐杉(女) 乐山市文化艺术研究所高世斌 四川农业大学郭肖 西南石油大学唐文春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黄孝伦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黄志强 西南石油大学龚欣荣 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文斌 西南医科大学蒋远胜 四川农业大学程远友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中学校傅林(女) 四川师范大学傅超美 成都中医药大学舒红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曾洪伟 西华师范大学靳立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裴向军 成都理工大学魏育明 四川农业大学代春(女)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兰明路 四川兰亭十三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杨平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张建东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树强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任 平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孙毅毅 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李明斌 成都博物馆汪映标 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公司何显荣 成都三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沈富军 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侯曙光 四川普瑞特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 麟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梁益建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谢 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赖 斌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了一批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畜禽和蚕新品种及配套系,其中,四川共有2个畜禽配套系,3对蚕品种通过审定。其中,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培育,以齐兴肉兔、欧洲大白兔和齐卡新西兰白兔为育种素材,经过11年5个世代的持续选育而成的三系肉兔配套系,具有综合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耗料少、2kg上市体重屠宰率高、肉质好等特点。该配套系针对现有肉兔早期上市屠宰率低的不足,育成了首个2kg上市体重屠宰率高、肉质好的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鲜活消费型肉兔配套系,填补了适宜我国主要消费市场的肉兔生产所需种源的空白,对促进四川肉兔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恒799肉鸡配套系由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历经10余年联合培育而成。该配套系为三系配套,三个纯系主要以地方鸡种为素材育成,商品代肉鸡不仅保持了地方鸡种的优质风味和外观性状,且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父母代繁殖性能较高,商品代生长速度快,其均匀度、成活率、料肉比、外观性状、肉质风味等方面均受到市场的普遍青睐。在新蚕品种方面,川优1号(川山×蜀水)由省南充蚕种场选育,川蚕27号(芳绣×白春)由省农科院蚕研所与西南大学联合选育,锦苑3号(锦苑×绫州)由省阆中蚕种场选育。近年来,我省通过良种、良法、良制实现了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全省优质蚕品种推广使用占比达97%以上,其中,由我省自主选育的“川字号”蚕品种占到70%。【来源:四川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