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建筑反映出城市的性格,在密密匝匝的建筑物背后,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独特人文。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发展提质升级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3月16日,一场汇聚众多国内外顶尖建筑设计大咖的“澳中建筑设计力交流会”在成都拉开帷幕。本次交流会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贸易投资厅和伍兹贝格建筑设计事务所发起,由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及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支持举办,旨在深入探讨建筑与自然、建筑与文化、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澳中双方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合作。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六大顶尖设计公司共话未来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师需要走出舒适区,接触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伴,求新知,拓视野,才能适应飞速变革的外部环境。今天的交流会,为大家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构筑了合作共赢的根基。”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总经理李纯在致辞中表示。据了解,此次共有六家来自澳大利亚的设计公司参加本次交流会,包括具有150年历史且居于世界十大建筑设计事务之一的伍兹贝格建筑设计事务所(Woods Bagot),世界领先的体育场馆设计公司博普乐思(Populous),在建筑和室内设计、城市设计和总体规划等多个领域屡获殊荣的杰克逊·蒂斯建筑设计事务所(Jackson Teece),汤姆生·艾德赛设计集团(Thomson Adsett),公共艺术装置设计公司UAP以及已经进入中国市场20周年的普利斯设计集团(Place Design Group)。活动现场,建筑设计领域的顶尖专家就设计理念、潮流趋势、最新技术以及优秀案例等方面展开面对面交流探讨。谈到如何将体育场馆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博普乐思董事兼中国区执行总裁常雅飞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成都发力举办国际赛事,符合国际标准的体育场馆不断涌现。但体育场馆的前期建设容易,后续的开发利用却依然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常雅飞认为:“我们要以更为长远的目光看待场馆开发,应遵循城市长期的发展目标,去引进符合城市发展的赛事,通过赛事带动场馆的建设发展。在此过程中,不光要考虑赛事的需求,还要借由赛事推动高水平训练设施、社区和全民健身体育的发展,这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希望未来成都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专业化、国际化的团队,共同制定出可以满足赛事、训练、社区体育的体育场馆开发计划。”常雅飞表示。未来的城市建筑又该具备怎样的特征?在伍兹贝格全球高级董事合伙人黄馨谚看来,建筑设计在推动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上肩负着重要责任。在打造城市空间时,建筑设计应在表达城市精神和地域文化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这里的人们感受到归属感。澳大利亚与成都在城市设计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从墨尔本到悉尼,澳大利亚拥有多座宜居城市。而最近几年,无论是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成都正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都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与澳大利亚的城市有许多共同点,包括对高品质的城市设计、健康的户外生活方式、以及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澳大利亚驻成都代总领事王东林(Tony Walter) 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澳大利亚驻成都代总领事王东林(Tony Walter)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在他看来,“随着成都的不断发展,创新、绿色和高品质的设计已经成为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宜居性的必要条件。澳大利亚拥有众多的顶尖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公司,在这一领域双方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最后,王东林表示:“今天的交流会为澳洲公司提供了与成都同行交流城市设计的宝贵机会。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创造更多商业机遇。同时,重点聚焦成都2021年大运会,2025年世界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所带来的合作机会。”每日经济新闻
文/莫桂玲带你去旅游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人生的美好旅途,有星途伴你同行……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各地区对当地的教育都格外重视,每一位家长也同样在努力培养孩子,毕竟没有任何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好的未来!如今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学院建设上也加大了投资建设。四川省在国内是一个发展很不错的省份,这几年为了更好的促进发展,也在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建设,省内有很多优秀的学院,也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四川,这里对培养优秀人才的高校非常重视!四川又将迎来一所“高水平”学院,投资高达12亿元,预计明年开建,话不多说,赶紧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一看吧:这所“高水平”的学院未来将会坐落在四川的成都,它的名字就是四川数字经济学院!这所学院目前仍旧在紧张规划中,预计会在明年的时候正式开建,这个学校建设项目预计投资金额高达12亿元,这所学院的建设在当地受到很高的关注度。四川数字经济学院的筹划建设对于当地的教育事业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大程度上将会促进当地的教育水平。这所学院预计占地面积将会达到600亩地,投资金额高达12亿元,这样的学院在当地也是一个很大规模的学院,相信未来建成之后这里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这所学院目前正在规划中,这里各种教学基础设施都在不断完善中,学院建筑设计也会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设计,各个实训场地都会划分的很详细,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基地、科研基地、宿舍楼等都在规划中。该学院日后主要以科研为主,培养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这里开设了多大25个专业,关于互联网专业的学科也得到很细致的划分,这对培养专业性人才有着很大的帮助。等到建设完成之后这里会招收一批优秀学子,在未来努力发展成为当地知名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科技人才!四川数字经济学院的筹划,对当地的高校教育将会起到很重要的推进作用,相信未来这里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好了,小编的介绍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四川又将迎来一所“高水平”学院,投资高达12亿元,预计明年开建。不知道大家期待四川数字经济学院的建设吗?欢迎留言讨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开好局、起好步,达州市人防办以党建引领,突出作用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位求进,从“强力推进、使命牵引、突出实战、强化外宣”四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随着机构改革、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及乡镇区域调整,达州市人防办及时修订完善了《达州人民防空方案》,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同时,邀请到四川省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到达州实地论证规模化人防工程、疏散基地、县域人防基本指挥所(人防指挥中心)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立项,着力提升达州市人民防空能力。为突出实战和从严整训的效果,达州市人防办联合达州市蓝天救援队组建达州市人防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伍,联合中石化普光分公司等单位组建人防专业队伍,采取岗位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适时开展演训,并以实战为背景,常态开展机动通信支队训练,全面确保有任务随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联得通、干得好。据了解,为了强化外宣,凝聚力量,达州市人防办还在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网上网下宣传基础上,制作了宣传片,播放坝坝电影,做到宣传无缝隙全覆盖,引领社会各界认真履行人民防空义务,积极参与人民防空行动,爱护人防设施,为达州人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来源:达州发布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分时管控街道-临时带状广场效果图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高楼林立的城市空间里,阳光下的的弧形湖泊波光粼粼,周围儿童乐园、晨练广场点缀其间,这是成都高新区去年建成的月牙湖,开放后成为备受居民喜爱的休闲去处。6月28日,记者获悉,日前成都高新区出炉《成都高新区公园街区街道设计指南—设计标准做法》(以下简称“设计指南”),这是成都首个地方街道设计指南,也是成都高新区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背景下,参考《全球街道设计导则》《纽约街道设计手册》等诸多优秀规范准则,为公园街区街道空间提供的综合性设计策略和指引。据悉,在《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的框架下,此次成都高新区出炉的设计指南进一步强化街道“U形空间”整体打造理念。所谓“U形空间”是由道路、路侧绿地、街道两侧建筑退距和建筑界面所共同围合成的立体空间,通过对“U形空间”的一体化打造和管理,有助于塑造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高品质街道。提升街道安全性是公园街区街道空间设计与管理的首要任务。设计指南的编制人员吕锐介绍,例如通过设置由绿化隔离带限定的自行车专用道,避免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骑行体验。“设计指南”鼓励绿色出行,倡导步行、骑行及乘坐公共交通,将慢行交通作为优先考量对象。该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将通过不断研究、反复评估,局部试点、逐步推广新的街道空间安全措施,充分采集本地反馈结果,提供适宜地方实际的安全出行方案。例如在小街区范围内,可采取凸起式人行横道和凸起式交叉口的做法,提高步行安全性,局部试点后再逐步推广。推荐断面示例效果图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五院院长、设计指南项目负责人高静介绍,理想的街道空间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促进交流互动、经济增益,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归属感。此次设计指南将未充分利用的空间重新分配给休憩、活动、绿化功能,从而最大程度提供优质的可进入、可参与开放空间,打造具有诗意之美的公园城市风貌。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所副所长、《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项目负责人李永华指出,开展街道一体化设计工作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具体落实。在此背景下,作为省内第一个地方街道设计指南,相信此次出炉的成都高新区设计指南将有力推动街道一体化设计要求落地,助力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街区。
为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针对复工复产后的生产、生活、交通等环境情况,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广泛参与的优势,3月14日上午,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长城社区党委组织“爱国卫生运动”主题党日活动。此次行动发动辖区党员、居民小组长、志愿者、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及辖区四家企业组成爱国卫生运动大扫除队伍,大家戴着口罩、拿着扫把、提着撮箕、背着喷雾器进行卫生大扫除,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消杀,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党员我先行党员们积极发挥模范先锋带头作用,个个奋力争先,充分发挥了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在社区两委的带领下分别对辖区内各小区宣传栏、小花园、楼道、居民公共休息区等公共区域白色污染物、枯枝落叶等垃圾进行了全面和细致的清理,使辖区内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行动过程中还不断倡导居民要从自己生活的院落及家庭环境着手,清除各卫生死角和垃圾杂物,自身做到不随地吐痰,养成勤洗手、多通风的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居民、志愿者齐上阵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拿起清洁工具干劲十足,认真细致地清除小广告、清理暴露垃圾和陈旧性垃圾,只为营造干净整洁、清新靓丽的氛围;来自四川省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大桥工程分公司、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六处的企业志愿者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帮助社区居民打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期间,围观的许多居民被志愿者的行动所感染,也纷纷加入清扫的队伍中,志愿队伍越发壮大。据了解,此次大扫除行动按照分区域、分重点的推进方式,重点围绕居民小区及周边场所,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对小区内的垃圾,绿化带、花坛、杂物、牛皮癣等整治到位,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环境。( 代蓥婷)
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12月30日,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成都签署“新城建战略合作协议”,并为新城建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揭牌。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成都东部新区智慧新城建。此次双方具体的合作内容为:在“新基建”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各自在行业中的优势,在5G+新基建解决方案、业务合作、通讯设施项目建设、共建行业生态圈、搭建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纯表示,新城建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成立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基本技术、产品融合、场景应用的研究探索,综合运用好空间规划技术、工程设计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城市管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在新城建领域打造示范片区和项目。依托新城建联合创新中心,两家单位将打造新城建产业生态圈汇聚平台,集中研究、集中制定新城建领域相关标准,进行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公园、智慧社区创新创意场景的模块化方案开发,共同推广新城建项目在成都东部新区落地。
12月17日,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在成都举行揭牌仪式,省政府杨洪波副省长、住房城乡建设厅张正红厅长共同为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揭牌。新组建的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其前身为全国最早组建的省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三线”建设、三峡库区建设、汶川灾后重建等多项国家、省级重点项目,荣获住建部、四川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先进单位”“先进科研单位”。组建近1年来,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围绕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中心镇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政策研究与技术服务,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科研支撑。“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的成立是我省城乡建设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杨洪波副省长指出,这意味着我省将打造集科研创新、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城乡建设研究平台,引进培育各类专业人才,全面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将为全省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张正红指出,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是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智库力量,要认清发展之势、抢抓时代之机,守正创新、干事创业;要聚焦人民群众美好城市生活需要,传承匠心,勇于追梦;要瞄准行业前沿发展方向,在城市更新、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等新领域培养新能力、引进新人才;要坚持大合作大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全过程咨询和陪伴式服务,共建城乡研究大智库。下一步,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将以建成住建系统新型智库为目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和“十四五”大局,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美好城市生活需要,聚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宜居城市、韧性城市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奋力开拓创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促进城乡建设学科行业创新发展。【来源:四川观察】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3月16日,由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与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澳中建筑设计力交流会”于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促进澳中双方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务实合作。澳大利亚和成都在城市设计和宜居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澳大利亚有着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在过去九年,澳大利亚每年都有三、四个城市荣登《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宜居指数报告》十大宜居城市榜单。澳大利亚驻成都代总领事王东林(Tony Walter) 先生认为成都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与澳大利亚的城市有许多共同点,包括对高品质的城市设计、健康的户外生活方式、以及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成都的不断发展,创新、绿色和高品质的设计已经成为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宜居性的必要条件。”“澳大利亚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公司洽能满足成都的这一需求,共同开展合作。” 王东林代总领事说。今天的交流会为澳洲公司提供了与成都同行交流城市设计力的宝贵机会,并探讨诸如成都2021年大运会,2025年世界运动会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赛事和战略所带来的合作机会。全球领先的澳大利亚设计公司来蓉探寻合作机会总共有六家澳大利亚公司出席本次交流会,包括:世界领先的体育场馆设计公司博普乐思(Populous),该公司设计了悉尼奥林匹克场馆,伦敦奥运会场馆和中国国家速滑馆等项目;在英国老牌建筑杂志《Building Design》2017年发布的世界建筑设计公司100强榜单全球老年人住宅设计类排名第一的汤姆生艾德赛设计集团(ThomsonAdsett);在建筑和室内设计,城市设计和总体规划等多个领域屡获殊荣的杰克逊蒂斯建筑设计事务所(Jackson Teece);具有150年历史且居于世界十大建筑设计事务之一的伍兹贝格建筑设计事务所(Woods Bagot);拥有全球艺术家资源库的公共艺术装置设计公司UAP;以及正值公司成立且进入中国市场20周年的普利斯设计集团(Place Design Group), 该集团交付的景观设计等方面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国际性奖项。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总经理李纯女士在致辞中说:“建筑设计是一个需要不断提升技术的专业,是一项需要激发创意思维的工作,是一门需要沉淀人文底蕴的学科。”“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走出舒适区,接触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伴,求新知,拓视野,才能适应飞速变革的外部环境。今天的中澳建筑设计力交流会,为大家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构筑了合作共赢的根基。”李纯董事长还提到了成渝双城经济圈、以及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世界最长绿道等,将为双方合作提供新契机。“期待在未来,中澳两国的建筑设计师们携手并进,在城市建设领域有更多的合作与尝试,共同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绘就高品质生活美好蓝图。” 李纯董事长说。此次交流会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贸易投资厅发起。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贸易投资厅昆士兰企业事务总经理马修·安德鲁(Matthew Andrew)先生在贺信中谈到:此次活动展示了昆士兰州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卓越成就,为进一步促进昆士兰州和成都的商业合作关系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
3月17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公布了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其中,城乡建设领域荣获科技进步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一等奖项目名称:大型复杂钢结构数字化建造理论、技术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上海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主要完成人余志祥、唐世荣、赵世春、刘耀鹏、姜友荣、齐欣、王永刚、廖兴国、陈艳、杨理民简 介项目围绕大型复杂钢结构数字化建造理论及技术,提出了考虑综合施工缺陷影响的非线性施工力学数字化理论与技术;研发了多专业、多系统和全流程的施工信息化协同管理技术;完成了施工集成化装置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开发。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型复杂钢结构考虑综合施工缺陷影响的非线性施工力学分析、预测、评价理论及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等奖项目名称:超常载荷下软弱岩体承载性能提升理论与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连理工大学主要完成人胡启军、康景文、郑立宁、李志军、孙晓明、吴沛沛、王峥峥、何乐平简 介项目在超常载荷下软弱岩体承载性能提升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创建了软岩微细观力学理论体系,提出了软弱岩体界面位移软化理论,揭示了软弱岩体渐进失稳机理,构建了基于损伤和能量指标的复杂环境下软弱岩体承载失效分析理论。提出了软弱岩体边坡与桩基的界面位移调控和复杂环境下围岩变形能量释放调控的承载性能提升理论方法。研发了超常载荷下坡体锚固、地基基础处理、复杂环境下隧(巷)道建造等软弱岩体承载性能提升的成套技术。研制了基于超常载荷下软弱岩体承载性能提升方法的系列快速施工成套装备与智能化安全保障技术。项目名称:城市敏感复杂环境下小净距隧道建设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丁睿、张志强、任立志、张东、张星、廖建东、钟敏、白毅简 介针对城市小净距隧道具有工程水文地质复杂、工程建设环境复杂、工程结构体系复杂等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和工程类比”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围绕小净距隧道设计关键技术、施工关键技术、风险防控技术三大方面开展了六个专题的系统研究,形成了城市敏感复杂环境下小净距隧道设计荷载模式与关键技术参数、城市敏感复杂环境小净距隧道安全控制技术、城市敏感复杂环境下小净距隧道地层加固及建筑物保护技术等创新性成果,最终构建了城市敏感复杂环境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建设关键技术体系。项目名称:建筑工业化隔墙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主要完成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李碧雄、章一萍、唐丽娜、周练、薛庆文、莫思特、王永斌、田泽辉简 介项目建立了考虑工业化隔墙影响的建筑结构两阶段抗震设计理论,发明了工业化隔墙抗震连接方法,提出了工业化隔墙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实现了工业化隔墙抗震的定量评价,形成了相应施工工艺,提出了减少工业化隔墙基材收缩开裂的优化配合方案,并基于多学科交叉发明了裂缝检测方法,形成了成套主被动防裂技术;研发了信息编码技术和工业化隔墙设计、生产和施工全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发工业化隔墙智能化设计程序。项目成果转化度高,已形成了成套工程建设标准,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仅近三年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8亿元。项目名称:高原藏区适应性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理论创新及实践主要完成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张樱子、唐历敏、李纯、贺刚、徐海贤、田凯、付飞、陈燕飞、钱丽源、幸运简 介该项目通过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攻关,在我国高原藏区城镇生态规划、空间设计以及微气候环境优化等项目中取得创新性成果,广泛应用于四川藏区以及西藏藏区的城镇建设,如康定市生态示范城区建设、色达县城乡建设、拉萨市城市总规等高原藏区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川藏铁路项目中应用高原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进行沿线自然灾害多发段工程景观绿化专项设计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该项目弥补了我国在高海拔地区人居环境营造领域的欠缺,对高原城镇可持续发展、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保证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安全产生了积极作用。三等奖项目名称:隧道超欠挖控制爆破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成都大学、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谢飞鸿、董建辉、余朝阳、吴启红、蔡建华、朱兆荣简 介近年来,由成都大学牵头,多单位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科研攻关团队,在隧道超欠挖控制爆破的关键技术及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成果,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四川成昆(成都-昆明)铁路复线峨眉至米易段、中老铁路国内玉磨(玉溪-磨憨)段、川藏铁路拉林(拉萨-林芝)段等数十个隧道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创建了改进隧道钻孔爆破施工的人体视觉-知觉偏差控制隧道超欠挖关键性技术方法,发明了隧道工字型加强掏槽结构及掏槽方法、中字型加强掏槽结构及掏槽方法、加强掏槽改正结构及掏槽方法,研发了隧道开挖过程中超欠挖控制的爆破动态设计智能系统,在隧道施工安全、建造成本、施工进度和整体项目的质量控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支撑了国家相关的重大战略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名称:地下管线精准探测与全生命期管理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自然资源部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吴思、刘江、邓夏扬、陈勇、应国伟、袁孝简 介项目围绕地下管线精准探测与全生命期管理技术体系构建开展研究,创新地提出了纵向省、市、县三级地下管线信息联动共享与横向全生命期管理的模式;率先建立厅局联合推进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管理的新机制;首次提出了城镇地下管线精准探测与动态更新的成套技术方法,突破了复杂立体环境20余种材质、9种埋设方式、管线密集区域中的管线数据获取难题,解决了多源、多模态地上地下数据集成表达与关联分析应用关键,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管线全生命期管理系列软件。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复杂环境下地下管线精准探测方法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在四川省城镇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系统建设任务中,完成了全省19个设市城市、70余个县城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项目名称:现代超大型冷库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成都银犁冷藏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北京银泰建构预应力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陈跃熙、于连奎、黄光洪、陈胜、赵崇贤、谢思思简 介项目形成了现代超大型高层冷库高效空间设计方法。形成了超长大跨度冷库预应力施加与裂缝控制新方法。建立了低温状态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发明了全封闭剪力墙结构可消除楼板预应力张拉约束影响的方法;提出了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纹控制的预应力分步张拉法。研发出大型预应力冷库保温与隔汽控制技术。研发出超大型冷库围护结构高性能连续防潮隔汽技术;提出了冷库超长空间隔汽层、保温层连续控制技术;形成了锚系梁节点处隔汽层施工工法;提出了柔性隔汽外保温技术。研发出成套的高层大型冷库施工技术。成果已应用于“成都银犁二期冷库项目”、“盐田港冷链服务仓”、“河北天环现代商贸智慧物流广场”等15个大型冷库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名称:复杂受限空间市政工程快速更新建造成套技术主要完成单位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杨根明、罗利、罗建勋、喻绵俊、郭瑞、邓旭东简 介项目针对复杂受限空间下市政工程更新改造问题, 研发了城市受限空间快速建造施工技术,突破了传统施工中因场地受限制无法地面搭设支架支撑模板的难题;解决了预埋盒与墩柱主筋冲突的问题;解决了管廊内引水、排水、环保问题;突破了传统管道安装在受限空间内的质量和效率较低的局限。建立了基于智能信息技术的制造安装数字化管控平台,解决了市政工程钢筋加工场地占用、材料浪费、人工投入大的问题;突破了传统道板拼装由于吊装场地狭小而装精度不满足要求的难题;解决了信息化建造模型重构数据量过大的难题;解决了施工区域道路拥堵难题,并实现了车辆、其他设备及行人安全通行。研制了城市受限空间快速建造与智能建造设备,形成了含桥梁、道路、地下管线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的集成化装备技术。项目名称:大型地下储油洞库群施工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谢文清、杨恒、杨龙伟、陈寿根、张卫平、钱吉磊简 介项目建立了一种快速判定岩体Q值的实用方法及Q值与主要岩体物理参数(粘聚力、内摩擦角和抗拉强度)的数学模型,增强了动态设计施工的可靠性。研究了大断面地下洞库开挖合理分层高度,开发了对称桶型深孔爆破一次成井、上层至中层施工转换、中层梯段爆破等施工技术,形成了一套大断面洞室快速施工方法。将风网技术与巷道式射流通风相结合,提出了复杂特大断面地下洞室群的立体网络巷道式通风新方法,解决了网络复杂、作业面多、需风量大的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难题。开发了瞬变电磁仪法检测水幕质量新方法,完善了水幕系统有效性判定体系。形成了适宜于地下水封洞库注浆的改进GIN法,制定了带压防渗注浆施工方法、工艺,创新了水封洞库注浆控制新技术。成果已在锦州国家石油储备库工程C1标、C2标应用,确保了工程安全与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名称: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BIM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李维、刘宏、李熊飞、陈忠、黄良、苏启旺简 介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推进BIM技术集成应用,支持推动BIM自主知识产权底层平台软件的研发。该课题针对目前国内建筑施工领域BIM技术应用现状和施工现场管理方式的特点,将自主创新研发的BIM软件与实用性较高的BIM技术功能、BIM5D管理平台集成应用,探索研发出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BIM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应用方法,并主编了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BIM设计施工一体化标准》(DBJ51/T087-2017),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课题通过多个工程项目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名称:高烈度区建筑基础隔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五一六隔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杨琼、郭阳照、潘毅、王德华、李论、赵干荣简 介项目针对建筑竖向隔震的技术难题,研发了阵列预应力碟簧柱竖向隔震支座、内置挤压铅竖向隔震墩、齿轮活塞式竖向隔震支座三种不同类型的新型建筑竖向隔震装置;同时针对极不利工况下隔震支座可能产生的支座拉应力过大及破坏问题,研发了一种低摩阻多向无空程抗拉拔装置和一种隔震支座的限位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未能充分考虑隔震层水平位移的随机性与冲击效应以及未能考虑抗拉拔装置作用空程和抗拉拔部件抗弯能力不足等尖锐问题,并首次推导并得出了建筑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自振周期范围,揭示了不同震中距条件下竖向地震反应谱与水平地震反应谱的比值关系,发展了基于三维地震激励的建筑隔震分析和设计方法,明确了建筑竖向隔震系统竖向刚度的较优取值范围,突破了建筑隔震设计现有方法仅能考虑单向或双向水平地震动力作用效应的局限性,并揭示了建筑基础隔震结构原位动力测试的技术节点和核心机理,提出了基于原位动力测试的建筑基础隔震结构隔震性能评估方法;创新并形成了自主的炼胶及裁片等隔震支座制造工艺技术,打破了超高极限变形能力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生产制造的工艺技术瓶颈,较好扭转了我省建筑隔震器材产业技术的滞后局面。此外,住房城乡建设厅提名的“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建设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荣获科技进步类三等奖。项目名称: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建设技术创新工程主要完成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 介项目契合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宜居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构建了关于管理制度、研发机构、人才队伍、平台与基地、产业链协同的五大特色的、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了数字化设计、管理及培训平台,对现代化城市建设领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产品进行自主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程度高,引领辐射带动性强,形成了国家、行业以及地方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有效地提升我省城市建设领域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来源 :四川建设发布-川观新闻特别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6月22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腾讯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国土空间规划与位置大数据领域展开合作,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等各类信息资源,建设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评估决策应用试点,助力四川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陈涛、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局长张欣,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玉斌、城市空间与交通规划设计所副所长江毅,腾讯云副总裁潘华、腾讯地图副总裁谢建家、腾讯位置服务总经理牟蕾及各方团队成员共同出席签约仪式。据悉,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本次国土空间规划是推进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性突破,对新理念、新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根据国家和四川省的相关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长效预警制度。在此背景下,三方强强联合,综合同济空间规划行业专业能力和腾讯互联网+大数据能力,共同提供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分析、评估决策与动态监控管理的行业应用,为四川省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监测预警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并逐步实现高效协同、集约发展、精细治理的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新模式。签约仪式中,同济规划院江毅副所长对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试点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根据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深化方向和要求,针对资源过度开发、城市产地过多盲目摊大饼、居民上学看病养老难、火灾爆炸安全事故发生等城市病问题,聚焦国土空间规划底线控制、城镇发展、土地效率、民生设施、城市安全等方向,提出生态农业空间底线突破预警、区域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建设用地精细化评估、农民工城市融入度评价、城市爆炸安全隐患等创新应用,有针对性的解决国土空间规划及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江毅副所长提出,未来行业应用建设可提升国土空间资源利用的监控力度,辅助省厅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充分发挥大数据实时、动态的特点,从人、空间、时间等维度,快速反馈各地规划落实情况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辅助国土空间规划审核,扩大公众参与,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定期评估制度,解决之前规划效果反馈不及时,造成规划浪费的问题。另外,在签约仪式现场,同济规划院和腾讯分别展示了共同研发的省国土空间大数据试点应用的界面,包括微信小程序应用和Web端应用。腾讯首次对外展示了腾讯城市演示中台。“腾讯城市演示中台将从城市总览、区域迁徙、职住分析、人流预警、防灾安全等五个方面全面助力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试点的建设。”据腾讯位置服务总经理牟蕾介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方法也发生着变革。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规划,涉及到大量的城市现状、管控、管理和社会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工作。腾讯城市演示中台将很好的帮助城市管理者看到这座城市真实面貌,依据实时数据清晰决策部署资源。“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试点的建设,是政研企三方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成为全国一个标杆。”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陈涛表示,省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同济规划院、腾讯,三方将各展所长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并探索信息化和空间规划深度结合的方法,更好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成果辅助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各个环节,加快构建四川省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且在国土空间规划与位置大数据应用结合方面,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四川模板、四川经验。同时,上海同济规划院副院长周玉斌也表示,搭建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试点,要用动态、发展、全局的眼光来布局,而这些决策离不开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和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同济规划院江毅及团队与腾讯数年前就已开始探索研究“互联网+规划”的应用方向,共同完成了许多大数据在规划行业中的项目应用,研究成果例如《上海十三五重点课题:人口-土地-建筑三控联动研究》获得了时任上海市领导的认可,这些都为省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试点的搭建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腾讯地图副总裁谢建家表示,依托同济规划院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行业资源,腾讯将充分发挥自己在大数据、云计算、LBS等领域的经验和能力,助力四川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等各类信息,打破传统的数据孤岛,让孤立、散落的数据打通融合,激发新的活力和效能,为四川分析、评估、决策国土空间规划问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真正助力四川省打造更绿色、科学、数字化的国土空间规划格局,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国土空间规划更加科学、高效、智慧。(文章来源:通信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