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0月13日消息(记者刘涛)四川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全省“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研报告于2020年10月12日获得批复,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该工程是一项具有农业灌溉、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广元、南充、广安、达州4市11县(市、区),由17条总长度384千米输水渠道及2座提水泵站组成,多年平均供水量3.96亿立方米。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35.94万亩,供水人口245万人,施工总工期59个月,总投资162.7亿元。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发挥亭子口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改善城乡生活生产供水条件,提高灌区范围内粮食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向升钟水库灌区补水,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供水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从凉山州交通运输局获悉,5月15日,受交通运输部委托,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经过4天的现场踏勘和调研后,在成都召开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评估会,交通运输部采用视频连线方式参加评估会。经专家组严格审查后,原则通过了《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要求工可编制单位严格按照专家组审查意见加快工可修编工作,尽快上报审批。这是该项目继5月7日获得省政府建设授权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项目推进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也为下一阶段开展项目社会资本方招标奠定了坚实基础。5月11至14日,由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率队,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现场调研专家组一行,深入西昌、盐源、木里三县(市),对项目工可方案开展实地踏勘和调研。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7611贵州都匀—六盘水—云南昭通—四川西昌—云南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路段;是云、贵、川、藏交界区域的省际交通大动脉;同时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规划“16、8、8”网中第8条横线香格里拉至西昌至昭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由主线、木里支线和泸沽湖支线三部分组成,总里程246.139km,桥隧比68.6%。拟推荐采用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5.5m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线共设16处互通立交,同步建设7条31.56km互通式立交连接线和大兴、中坝、盐源、棉桠4处服务区。推荐方案主线线路起点位于喜德县东河乡附近(与西昌至昭通高速公路交叉),经邛海水源保护区、大兴乡、西溪乡、成昆铁路、黄联关枢纽互通、成昆复线、磨盘山、雅砻江、平川镇、小高山、盐源、棉桠乡、牦牛山、卧罗河、泸沽湖、终点(长柏乡白杨村附近大华山隧道),全长198.789公里。木里支线起于卧罗河格洼村瓦厂附近,沿卧罗河向北布设,经博柯2号隧道、下麦地隧道、红岩子隧道、故吐隧道后,设置理塘河特大桥跨越理塘河,后沿东北方向经后所隧道、锦屏隧道、碾水隧道等工程形式止于木里县城以南,支线全长34.63公里。泸沽湖支线起于盐源县官田坝,沿G348线走向布设,止于盖祖乡,与G348线相连,支线全长12.72公里,全部位于盐源县境内。(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11月11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水利厅获悉,固军水库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据了解,固军水库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该工程是一项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1.31亿立方米,防洪库容0.8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1.6兆瓦,总投资27亿元。工程建成后,结合下游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与清障,与其它水库联合运行,可将达州城区近期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远期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将宣汉县城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水库还可利用水能资源进行发电,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成都京东方医院项目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成都京东方医院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实施单位:成都京东方医院有限公司。建设周期: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落实健康服务事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化、云计算及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实现创新升级,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医学与半导体显示、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显现,健康服务产业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公司明确将健康服务作为战略延展、转型的方向,以“信息医学和大数据”为基本特点,将已有核心技术与医学、生命科学相结合,跨界创新,形成以数字医院为核心,支撑移动健康、再生医学、健康园区同步发展的业务模式。各业务协同联动,为客户提供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安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2)布局西南地区健康服务市场的关键举措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医疗服务中心,患者基数大,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有限,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随着社会办医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众多企业机构纷纷布局成都,抢占市场及政策资源;此外,成都作为公司重要的产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及前期启动客户。因此,公司通过项目建设运营,可以获取优质医疗资源及政策扶持,立足成都、辐射四川以及西南地区,快速提升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线下医疗服务体系网络,夯实产业基础,扩大品牌影响力。(3)吸引和保留医疗人才的重要平台从医疗行业特点来说,拥有医疗机构是获取医疗人才的首要条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则是保留人才的重要途径。公司计划通过项目运营建设,打造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并通过嫁接国内外顶尖医疗资源,为医疗人才提供优质发展平台,从而更好地吸引和保留人才,为成功实现公司战略转型、推动健康服务事业发展奠定基础。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成都地区健康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成都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较多且老龄化程度较高,虽有优质医疗资源,但作为西南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疗服务需求旺盛,供需矛盾突出。同时,根据成都市“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成都市社会办医每千人口床位数计划由 1.62张增长到 2.13 张,预计可新增床位数约 1.20 万张。因此,成都地区健康服务市场前景广阔。(2)公司具备建设运营项目的资源和能力成都是公司重要产业基地,且成都市积极支持公司在成都开展健康服务事业;同时公司在成都具备运营项目的资源,公司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人才引进,逐步建立了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医院建设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在数字医院领域,公司通过运营明德医院,初步建立了医管分工合治的医院管理模式,形成了符合 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标准的医疗服务流程及制度,逐步形成了客户开拓的渠道及流程。此后,公司通过规划、建设、运营合肥京东方医院,具备了疾病预防、治疗、康养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能力,在医院运营方面推行医管分工合治、专病中心制、MDT 等模式,推出一体化诊室、健康小屋、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护理数字化服务等。截至 2020年 12 月底,合肥京东方医院已运营 21 个月,门诊量、手术量、住院量及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于所在区域内逐步形成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可以为成都京东方医院项目的规划、建设及运营提供经验。(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新医改启动至今,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始终是国家医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推动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文件,其中涉及放宽准入条件、提供税收优惠等多项利好政策,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四川省以及成都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发展,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理办公室在地块配套条件、能源供应及配套措施、人才引进、项目报批及运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4)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疗服务行业属于投资回收期较长行业。该项目将通过引进领先技术,提供与当地医疗机构优势互补、差异竞争的产品及服务,吸引客户,提升营收;通过精益管理,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经预测,该项目经过培育期后,将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同时,该项目关注居民健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及就医体验,致力于提高所覆盖区域人群的健康状况,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4、项目产品规划本项目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科、肿瘤科、急诊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科等诊疗科目。5、项目投资概算本项目总投资为 600,000.00 万元。6、项目实施进度情况本项目于 2018 年 11 月底开工,于 2020 年 12 月底具备局部开业条件,2021年 6 月建设期结束。本项目建设期共计 31 个月。7、经济效益评价经测算,本项目所得税后投资内部收益率为 10.02%,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13.56 年(含建设期 31 个月)。8、项目审批、备案情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天府国际生物城。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取得成都市双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具的《不动产权证书》,成都市双流区发展和改革局出具的《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表》、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出具的《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成都京东方医院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医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批复》、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出具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671号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新建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铁发改函〔2020〕419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沿江高铁通道,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通道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意新建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铁路(项目代码:2019-000052-53-01-002109)。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技术标准(一)主要建设内容。项目起自成都枢纽在建成自铁路天府站,利用成自铁路至资阳西站后,新建线路经四川省资阳市、遂宁市、南充市、达州市及重庆市开州区、万州区,接入既有万州北站。线路全长486.4公里,其中新建铁路432.4公里、利用在建铁路54.0公里。全线设13座车站,其中新建7座车站。配套扩建天府动车运用所,改建既有达成铁路15.4公里,新建成遂铁路联络线4公里等相关工程。(二)主要技术指标。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一般地段7000米(困难地段5500米)。最大坡度:一般地段20‰(困难地段30‰)。牵引种类:电力牵引。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列车运行控制方式:CTCS-3级列控系统。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其他技术标准执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规划远景年输送能力:单向4000万人/年。三、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建设安排项目总投资851亿元,其中工程投资821亿元,动车组购置费30亿元。四川省承担境内车站增加投资22.7亿元,不计入项目股份,其余投资的资本金按50%考虑,为414.2亿元。其中,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10.3亿元,由企业自筹解决(中央预算内投资另行研究确定);四川省出资270.7亿元(含征地拆迁费用126.9亿元);重庆市出资33.2亿元(含征地拆迁费用11.6亿元)。地方出资由相关省市及沿线地方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征地拆迁费用依照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经出资各方认可后计入项目地方股份。资本金以外资金使用国内银行贷款等。本项目由出资各方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建设工期5年。四、下一步工作要求(一)严格按照批复要求落实各方出资,涉及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支出的,应分年度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建立持续稳定的机制,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筹资模式、资金来源不得随意调整,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深入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涉及高压富水岩溶及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路段,要采取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运营安全可靠。(三)深化方案研究。做好本项目与周边路网衔接,统筹城市公交换乘设施建设,实现铁路客站与城市建成区及其他重要枢纽之间的快速连接、便捷直达,提高综合交通整体效率。(四)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做好本项目建设涉及的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的防护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进一步优化工程措施,有效预防或控制不良环境影响。尽快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及专项认证,坚持主体工程和环保工程同步实施。(五)合理确定铁路客站周边开发建设规模、边界和功能定位,做好规划预留和控制,突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规范有序推进开发建设。(六)强化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措施。五、请国家电网公司同步安排外部电源电力工程,确保与本项目同步建成。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在通讯迁改等方面给予支持配合。六、如需对本项目审批文件所确定的内容进行调整,请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我委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11月3日新闻多一点>>> 成达万高铁项目开工进入倒计时四川发布从省发改委官网获悉,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成达万高铁项目可研报告,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川渝两省市直达长三角、京津冀的高速铁路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下步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0月12日至14日,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专家组一行到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对会东民用机场密竹林场址进行实地踏勘并召开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象征着会东民用运输机场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自2017年会东民用机场进入国家民航布局规划以来,县委、县政府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迅速组建专班开展工作,一系列前期工作以“抢跑”姿态高速启动。2018年,编制完成《四川会东民用运输机场选址报告》报国家民航局、南部战区空军审查。2019年1月,顺利调入民航“十三五”规划。2019年1月,《四川会东民用运输机场选址报告》通过国家民航局评审。2019年6月,取得南部战区空军对新建会东机场的意见函。2019年11月,经分析论证为期一年的气象数据观测,结论为会东机场第一预选场址密竹林场址气象条件符合机场建设要求。2020年3月,国家民航局批复同意将密竹林场址作为四川会东民用运输机场推荐场址。2020年6月,联合会理县重新拟定并发布了密竹林场址保护公告。2020年6月,收集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基础资料,8月,完成《四川省会东民用机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飞行程序报告、飞机性能报告)编制并按程序报送至国家民航局。在14日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上,会东民用机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专家组一行认真严谨的评估,最后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郑晓丹宣布会东机场预可研报告顺利通过评估。接下来会东将结合专家评估意见,加大预可研报告完善和审批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军地协议签订力度,抓紧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早日完成国家发改委立项评审,早日取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立项批复,全力推进机场可研和总体规划阶段工作等重要工作,加快推进会东民用运输机场项目建设。据了解,会东机场为支线民用运输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规划建设一条长3000米,宽45米的跑道,规划建设6000平方米航站楼和5个C类机位、2个直升机位的站坪及相关配套设施。近期规划开通至成都、重庆、昆明、广州等城市的航线,评估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48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1260吨,服务会东县、会理县、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昆明市东川区、禄劝县、会泽县等区域的航空运输需求,以及通用航空的需求。会东民用运输机场作为凉山州第二机场、攀西第三机场,对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推动开放合作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加快会东乃至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会东的交通枢纽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会东机场建成后,将形成“一机、一铁、一高、三纵三横多出口、城乡多网加水运”的交通新格局,飞机、高速、高铁优势互补,水、陆、空交通全覆盖,给会东人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将迎来会东的大发展。(记者 戚原)【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9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尹力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今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1月16日首例疑似病例报告后,省委省政府立即作出部署,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4日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26日省委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设立应急指挥部并下设13个工作组(专班),全面加强统一指挥,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有力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我们坚决停止春节期间大型活动和聚会聚餐,关停景区景点和公共文化场馆。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迅速查找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全省城乡做到了“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坚持“四早”和“四集中”原则,坚持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全省确定1049家发热门诊和226家定点医院、准备8745张床位,并运用5G技术开展远程指导和会诊。坚持依法防控,及时公开发布疫情信息,认真回应群众关切。多渠道筹集医疗防护物资,及时保证免费救治患者和群众防护需要,坚决遏制了疫情扩散势头。春节后,我们率先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分区分级防控,出台精准防控100条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抓好春耕生产,灵活安排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群众生活生产物资调度储备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涉疫违法行为。出台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系列政策措施,口罩日生产能力由疫情初期的42万只提升到后来的2000万只,防护服、红外测温仪等医疗防护物资生产能力快速提升,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需求。始终保持道路交通畅通,积极实施“春风行动”,主动对接广东、浙江等10个省(市)互认健康证明,组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实现2374万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2月下旬以来,针对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我们加强专业化防控,细化社会化防控措施,强化首站首诊首问责任,做到信息收集、卫生检疫、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等工作无缝衔接,对境外入川人员实现从“国门”到“家门”的闭环管理。3月18日以来,183个县(市、区)保持低风险状态,省内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全面复工,各类学校正有序开学复课,医疗机构恢复正常秩序,全省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全面恢复。截至5月6日,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61例,治愈出院558例、死亡3例;目前尚有未解除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8例,在接受医学观察的各类人员204例。面对新发传染病很大不确定性,我们要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回顾近4个月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根本保证。这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省委直接领导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有力保障。各级领导干部担当担责、身先士卒,城乡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筑强堡垒,形成了共克时艰的中流砥柱。人民群众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奉献,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强大力量。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舍小我为大家,齐心协力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守护着一方平安,传送着人间温暖;广大企业家踊跃捐款捐物,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更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全省70多万医疗卫生人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上千名医疗卫生人员驰援湖北、黑龙江战斗在第一线,医疗专家远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开展援助,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四川人民的优秀儿女。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科技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四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二、关于2019年工作去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圆满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6616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7%。全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我们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全省政府系统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做到思想认识、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组织领导“四个到位”,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激发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爱国热情,汇聚起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力量。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担负党建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抓好“以案促改”,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归并减少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抓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全省性会议和省级发文压减三分之一,一般性支出压减55亿元。法治建设更加深入。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4件,制定、废止省政府规章6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974件、省政协委员提案1083件,建立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省政府网站绩效第三方评估排全国第2位。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如期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权力减少51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证明事项进一步精简,“天府通办”注册用户达1107万,全省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达98%,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我们坚持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对经济运行的统筹调度得到加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及时召开全省重点项目、减税降费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等现场会,细化完善工作措施,派出工作组对困难地区和企业进行帮扶。新增减税降费约800亿元,多渠道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克服财政收支矛盾,实现了“三保一优”。投资消费持续扩大。实施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加快建设,成贵高铁全线通车,巴中恩阳、甘孜格萨尔和宜宾五粮液3个机场通航,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广元港建成投运,阆中机场、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新三直”特高压工程和龙塘、江家口水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开展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康养经济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占比达5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4%,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长13.8%,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6%,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2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我们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决定性基础。精准脱贫取得关键进展。投入1500多亿元,实施19个扶贫专项。开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扎实抓好问题整改。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持续深化。50万人实现脱贫,31个县摘帽验收,藏区贫困县全部摘帽,四川藏区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进一步增加,沱江水质显著改善、8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达85个、水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重大风险有效防控。政府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在限额内,完成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出台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取得成效。我们大力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区域协同开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干支联动更加紧密。组建区域协同发展投资引导基金,推进46个重大项目(事项),成都“主干”引领辐射作用增强,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特点显现,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加快,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更加深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浙粤桂渝黔滇等省份合作,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1万亿元。马尔康至青海久治等高速公路开工,进出川大通道达34条。自贸试验区建设更加扎实。出台自贸试验区条例和45条支持措施,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7%,6项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对外开放合作更加务实。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友城论坛、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等活动成果丰硕,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全省开行国际班列3186列,成都国际铁路港、宜宾、泸州综合保税区和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新获批在川设立外国领事机构2家、达19家,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5家、达352家,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29对、达311对。双流国际机场新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2条、达126条,旅客吞吐量达5585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客突破700万人次,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展到11个市,四川与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全面深入。我们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有力。工业“5+1”产业体系基本构建。聚力培育16个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京东方绵阳6代线、吉利乘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增长9.6%,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率先突破1万亿元。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筑业总产值达1.47万亿元。农业“10+3”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总产量近700亿斤,建成高标准农田395万亩。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川茶川菜川果川药等经济作物总产值增长6.5%。出台生猪保供和恢复生产系列措施。服务业“4+6”产业体系初步形成。4大支柱型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6大成长型服务业不断壮大。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4%。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社会融资规模新增9653亿元,存贷比提升3.6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6.2%,境内外上市公司新增13家。文旅融合发展开创新局。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出台“1+1+ 2”政策,命名10个“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十大文旅品牌,旅游总收入增长14.7%。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产业快速发展。九寨沟景区恢复开放,新创5A景区1家、4A景区32家。我们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创新,全社会活力持续迸发。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效显著。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总体完成,20条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和通航飞行网络建设取得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结构性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分类处置“僵尸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组建四川国际博览集团、省港航投资集团,省属国企利润总额增长19.5%。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开展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11.7%,减轻全社会用电负担216亿元。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第三次国土调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完成,供销社双线运行专项改革通过验收。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极深地下实验室、子午工程二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59项重大成果转化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建成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950余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3万个,科技型中小企业9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3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达1.8万亿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措施,开通维权服务平台,建立民营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工作机制,新增市场主体98.9万户。我们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呈现良好势头。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特色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政策,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县(市、区)77个、超500亿元的18个、超1000亿元的9个。乡镇区划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把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作为全省重大基础性改革,优化乡镇区划设置,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已减少乡镇1170个,减幅约30%。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建成1.6万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改造农村土坯房58万户、农村危房16万户、农村厕所118万户,41.4万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清产核资,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15家,新认定省级传统村落177个。扎实开展“大棚房”和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制定全省城镇住房发展规划,棚户区改造19.9万户,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项目959个、地下综合管廊166公里。在18个地级以上城市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新增省级特色小城镇37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成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岸线保护,加强沱江、岷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新建成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大熊猫国家公园省市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治理石漠化和旱区土地64.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5044平方公里。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力度加大。抓好沙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治理草原生态1646万亩,修复退化湿地4.5万亩。开展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行动,林木采伐减少30%。河长制湖长制常态化推进。开展“清四乱”行动,与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建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机制,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绿化全川行动深入开展。退耕还林还草24.6万亩,营造林93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建设竹林风景线17条370公里。我们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筹集资金近1000亿元扎实办好30件民生实事。新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所有建制村通达邮政快递。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举措,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重视农民工服务保障,122个劳务大县设立农民工服务中心,“蜀乡亲”手机客户端上线运行,开展专列专车、走访慰问、根治欠薪、证照办理、专场招聘五大专项行动。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惠及500多万名困难群众,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新建幼儿园1906所,165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提高,新增普通高校7所、达126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上涨势头得到控制,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加快完善。四川大剧院、成都城市音乐厅等建成投用,新增3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四川电视节、世警会等活动,扎实抓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筹备,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体育活动和赛事明显增加。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落地四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7%、20%。有效应对长宁地震、甘洛山体垮塌、乐山和雅安特大洪灾、汶川山洪泥石流等多起自然灾害,有力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七五”普法深入推进,完成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不断强化。完成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国家试点,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80家。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得到健全,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案件下降11.3%,平安四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妥善化解信访突出问题。24个集体、30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档案保密、地方志和地质测绘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稳定经济增长压力增大,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实体经济尤其民营经济困难较多;有的地方财政运转困难,金融风险不可忽视;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入托、上学、看病、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还没有妥善解决,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能力建设仍有待加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也存在不少短板;营商环境亟待改善,政策落实不到位时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将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努力做好今后各方面工作。三、关于2020年目标任务及考虑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特别需要指出,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前所未有。当前,世界疫情还在扩散蔓延。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全面下行,不确定因素陡增;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外需萎缩,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稳住经济基本盘压力增大;我省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3%,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困难、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面临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有着较大空间。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根据多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的情况,我们提出: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5%左右,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持续抓好常态化防控,坚决堵住境外疫情输入,扎实做好城乡社区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力量防治作用,强化无症状感染者发现与管理,落实复工复产复学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控责任,提升公众自我防护的科学意识和能力,严防疫情反弹。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积极进取,及时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把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作为工作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牢牢把握主动权,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各位代表,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真抓实干,聚焦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用好国家宏观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全省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四、关于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建议第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尽锐出战、全力冲刺,努力破解疫情带来的新困难,确保剩余的7个县摘帽、300个村退出、20万人脱贫。坚决攻克最后的深度贫困堡垒。挂牌督战凉山州脱贫攻坚,6月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住房建设任务,对“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发现问题逐项清零。综合施策解决特殊困难,优先支持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抓好控辍保学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继续铁腕禁毒、有效防艾。凉山彝区脱贫关系全省大局,我们要紧盯目标,决不松劲懈怠,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摸排疫情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影响,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加大后续扶持力度,深化拓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成果。做好脱贫攻坚普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第二,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用好国家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机遇,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稳定外贸外资,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加大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抓好70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争取和储备。基本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同步推进“两场一体”运营筹备。建成成宜、攀枝花至云南大理等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加快成自宜、成兰、川南城际内自泸段、成昆扩能等铁路项目,达州机场迁建,“新三直”特高压、白鹤滩水电站和岷江犍为、龙溪口航电枢纽等项目建设。争取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成都至西宁铁路、乐山机场等项目尽快开工。加强电源电网建设,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用电。强化省市县联动和要素保障,用好国家扩大专项债券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着力疏解投资堵点,健全促进民间投资工作机制,规范有序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转型发展。落实民营经济20条、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3条等政策措施,视情适当延长部分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加大减负、金融、财税等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帮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施领导干部联系商(协)会制度,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政府和政策落实第三方评估。探索实施“金融顾问”制度。继续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政府依法签订的协议和作出的承诺必须履行到位,坚决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鼓励领导干部为民营企业点对点帮助解决困难,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健康成长。促升级激活消费需求。实施消费提升行动,稳定传统大宗消费,支持开展“汽车下乡”、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培育汽车影院、线上旅游等消费热点。帮扶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稳回升。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等新场景,改造提升步行街,鼓励传统百货店、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成新型消费载体。建设城乡市场流通网络,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抓好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提升“四川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更大规模“川货出川”。优结构稳外贸稳外资。落实稳定外贸发展9条措施,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全面复产达产,推动医疗防护用品出口。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加大重点国别市场拓展力度,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抓好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编制外商投资指引,创新线上招商,有序恢复线下招商,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第三,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持续加深,坚决把稳就业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打好“组合拳”,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国务院应对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22条等各项稳就业政策。动态摸排受疫情影响的失业人员底数,及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支持企业间短期用工余缺调剂,帮助个体工商户正常营业。引导大型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挖掘就业岗位潜力,大力开发乡村保洁、生态护林、道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有效利用各级农民工服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网络招聘活动,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招聘、面试、录用方式,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支持劳动者灵活多样实现就业。统筹做好下岗工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就业保障。成立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督促落实,压实促进就业工作责任。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和稳岗补贴投入力度,统筹用好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失业保险等方面资金。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抓好就业形势监测研判,做好化解失业风险的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第四,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抓住机遇、勇担使命,唱好“双城记”,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与重庆协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做好规划编制。积极参与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谋划好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路径。推动编制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规划。支持达州、广安、遂宁、资阳、内江、泸州等地与重庆区(县)加强合作,新建一批新区、合作区和示范区,推动川东北渝东北、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共同实施一批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推动重点领域先行突破。加快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成南达万、西渝高铁四川段和南充至重庆潼南、内江至重庆大足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做好渝昆铁路四川段等项目建设,打造成渝1小时通勤圈。推进成渝地区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西部金融中心、西部科学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加快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进通关一体化。联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安居乐业的高品质宜居地。深入推进干支联动。建立财税分享激励、用地指标协同供给等机制,促进设施互通、产业协作、开放共享、环境共治。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加快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强化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分工协同。推进川南经济区开放平台共建共享,加快内自同城化,建设宜宾三江新区。促进川东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攀西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安宁河谷综合开发,突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主体功能。第五,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产业是我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务必紧盯既定方向,打造一批特色支柱产业。聚焦工业“5+1”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制造强省建设,重点抓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一芯一屏”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发展软件产业,抢占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网络应用和超高清视频等产业高地,加快建设数字四川和智慧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电科成都产业基地、惠科8.6代线、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恒力新材料产业园、中兴能源、天府国际生物城、资阳口腔产业园、万华化学西南基地、药明康德产业基地、京东西南智能运营结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好精准电价政策,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壮大绿色载能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川酒品牌形象,让川酒香飘天下、享誉海外。突出农业“10+3”擦亮金字招牌。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创建国家级2个,新增省级30个以上,带动市县建设300个以上。实施“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建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完善“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加快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推进天府农博园、省种质资源基因库等重点项目。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压实“菜篮子”市长责任,确保全省粮食产量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到常年水平。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务必满足全省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为全国农产品供应作出贡献。提升服务业“4+6”优化产业结构。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制定服务业发展系列政策。实施“互联网+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等“八大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4大类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信息、商务会展、人力资源、川派餐饮、医疗康养、家庭社区6大类服务业。推动成都、绵阳、泸州等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开展服务业百强项目、企业、品牌创建。促进咨询、会计、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组建四川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险资入川规模。加快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眉山乐高乐园、攀枝花红格运动康养等项目建设,培育音乐动漫、旅游演艺、特色民宿、研学旅游等新业态。第六,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提升全域开放水平,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充分释放发展潜力,着力培育新动能。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果。完成四川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革,推进增量配电和输配电价改革。完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促进能源资源就地转化。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探索建立财政产业发展资金分配与项目产出效益挂钩机制。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入市。做好事业单位等方面改革。推动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召开全省开放发展大会,出台深化对外开放系列政策。积极推动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抓好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发展和中国—欧洲中心建设。做好成都国际铁路港、宜宾、泸州综合保税区和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筹建工作。用好各类开放平台,推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加快隆黄铁路改造,与渝桂黔等省份携手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南向开放主通道通畅能力和物流效率。统筹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效能。争取更多的领事机构或签证中心落户成都,促进更多跨国企业区域总部落户四川。大力提升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制定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争取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在川布局。健全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开展区块链等重点技术行业示范,加快成都超算中心建设。建好中国(绵阳)科技城、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深化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带动通航产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扩大高校院所科研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打造各类孵化载体,促进“双创”升级发展,激励各类人才在四川创成业、创好业。第七,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为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向融合发展转型的新路子。推动“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村庄清洁“五大行动”和路、水、电、气、通讯“五网”建设。探索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农村动力电全覆盖,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分类区制定方案,培育一批经济强县。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联动,提升县域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开展“小县优城”试点。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设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双百工程”,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改造棚户区10万户、老旧小区4000个46万户。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推进城市地下或立体停车场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发挥城镇化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作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越来越多的老乡真正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第八,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省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增强上游意识、建设生态屏障是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全力加强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现省级生态环保专项督察全覆盖,加强生态环境派驻监察。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建设,扎实做好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工作。强化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建设。深入推进长江廊道造林和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完成无序开发小水电清理整顿,开展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整改提升入河排污口。加强黄河流域及川西北高原湿地草原生态保护。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创建。做好九寨沟地震、长宁地震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深化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创建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大规模绿化全川,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沙化、石漠化等综合防治。推进铁路、公路沿线环境治理。强化绿色发展保障。完成省级和“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规划编制。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农村乱占耕地清理整治。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反弹回潮,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第九,确保兜住民生底线和持续加强公共服务。高度重视疫情对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注重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保障好基本民生,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继续做好民生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抓好30件民生实事。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服务水平。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制度,加快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进一步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工程”,补齐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低保人员、优抚对象、困境儿童、受灾群众等群体生活保障,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集中开展走访救助,对基本生活困难人员给予临时救助,解决群众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筑牢全省生物安全防线。深入实施健康四川行动和疾病预防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远程诊疗设施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实现三医改革联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形成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创新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式方法,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启动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工程”“安心工程”,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深化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产教融合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建设长征干部学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整体提升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及周边环境。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打造智慧广电媒体。打造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丰富群众身边的文化体育活动,实现村级农民健身设施全覆盖。加快成都东安湖体育中心建设和院校运动场馆改造,为办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做好准备。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升科普工作水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事业,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做好档案保密、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等工作。第十,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把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重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完善乡镇运行机制和经济发达镇相关改革政策,做大做强中心镇。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创新现代乡村治理制度。推动街道职能转变,让社区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群众上。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安全、高效的城市运行体系,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包容、更温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实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责任,稳妥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刻汲取“3·30”西昌森林火灾教训,认真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火灾、洪灾、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等各类隐患,严格落实责任,坚决遏制灾害事故多发势头。实施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运用现代科技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放心。深化平安四川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惩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深化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源头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和处置能力,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切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的大政方针,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增强斗争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和“袍哥”文化,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着力推进依法履职。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规范化建设。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统计,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制定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实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县级全覆盖。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各界舆论监督,让政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对标国家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补短板、强弱项。自贸试验区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互联网+监管”平台。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投资项目“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通看”。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完成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改革,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统筹省直部门信息化建设,整合数据资源,聚力打通“信息孤岛”。着力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政府工作日益复杂繁重、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克服本领恐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增强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各级行政学院的作用,有计划分步骤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着力强化廉政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文简会,减轻基层负担。以推动工作落实为导向,提升督查检查考核实效,引导和监督干部积极履职尽责。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全省各级政府继续压减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和“三公”经费,减少政府开支,建设节约型机关,管好用好钱袋子,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各位代表,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增强必胜信心。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名词解释和说明(1)“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3)“春风行动”:原指每年春季进行的招聘等就业促进行动,这里指为统筹做好道路运输疫情防控和农民工返岗出行保障,按照“省级统筹、属地负责”和“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统一组织、供需对接,全程管控、安全温馨”的原则,成立由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和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组织实施“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4)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71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5461元、5140元。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66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154元、14670元,由此,全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从2019年5月底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6)“以案促改”:在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后,深入剖析发案原因,研究案发规律,罗列问题清单,找准制度漏洞,制定整改方案,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7)“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8)“双随机、一公开”:在市场执法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9)“天府通办”:四川政务服务的品牌,包括四川政务服务网、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支撑体系、移动客户端及各类小程序,目标是实现全省政务服务全域可办、一网通办、一次办成。(10)“最多跑一次”: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办理一件事,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从提出申请到收到办理结果全程只需一次上门或者零上门。(1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12)“三保一优”: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优结构。(13)“新三直”特高压工程:四川水电外送通道,指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4)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15)“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16)新获批在川设立外国领事机构2家:尼泊尔、希腊。(17)“5+1”现代工业体系:“5”指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万亿级支柱产业,“1”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18)“10+3”现代农业体系:“10”指推进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3”指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等产业支撑。(19)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广汉市、邛崃市、安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20)“4+6”现代服务业体系:“4”指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4大支柱型服务业,“6”指科技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川派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服务、家庭社区服务6大成长型服务业。(21)“1+1+2”政策:即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以及《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2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指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项改革。(23)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西南交通大学1项,电子科技大学1项。(24)“大棚房”:以农业大棚为名进行非农业建设。(25)新建成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都市金牛区、大邑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宝兴县。(26)“清四乱”行动: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27)“蜀乡亲”手机客户端:四川农民工服务平台移动端(可在四川农民工服务网下载),具备信息服务、在线办事、互动交流三大功能。(28)新增普通高校7所: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资阳口腔职业学院、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29)“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30)“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旨在帮助民族地区学前适龄儿童学会普通话,消除语言障碍,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打下基础。该行动于2018年5月开始在凉山州试点,目前已实现全覆盖。(31)“四不摘”: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32)“两场一体”运营:推进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空地一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工作,提高两场互联互通水平,打造高品质的联程联运示范枢纽。(33)“一芯一屏”:“一芯”指集成电路,“一屏”指新型显示。(34)“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五横”指都江堰供水区、玉溪河供水区、向家坝供水区、长征渠引水、引大济岷(含引青济岷)5个西水东引供水工程,“六纵”指武都引水、升钟水库供水区、亭子口水库供水区、罐子坝水库供水区、大桥水库供水区、通口河引水6个北水南补供水工程。(35)天府农博园:即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四川农博会举办地,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36)省种质资源基因库:位于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建成后可保存农、林、牧、渔、草种质资源40万份。(37)服务业“八大行动计划”:即“互联网+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提升、中心城区转型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服务消费升级、服务业标准领航和服务业“三百工程”行动计划。(38)“小县优城”:是指对人口数量少、居住分散且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县(市、区),按照形态优美、功能完善、产业强劲、环境宜居、治理有效的要求,统筹实施城市化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富有独特魅力、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县城。(39)城市生态修复“双百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计划到2020年底,在全省城镇规划区内建设100个城市山体森林公园、100个城市水体湿地公园。(40)污染防治“八大战役”: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41)“两山”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2)“三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43)30件民生实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重点事项,确定30件当年实施、当年完成的民生实事,包括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区幼儿保教费、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等。(44)“金通工程”: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提质升级版,以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招呼站(牌)、统一车辆外观、统一从业人员标识为抓手,以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乡村客运为主要任务,建人民满意乡村客运服务体系。(45)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工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扩面增效工程、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工程、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工程、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养老消费促进工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工程。(46)三医改革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47)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在免费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免除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公办幼儿园3年保教费和公办普通高中3年学费,并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和民办普通高中,按公办幼儿园和公办普通高中的财政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48)“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49)“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省残联开展的精准服务残疾人工作模式,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一人一策”服务。(50)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2019年11月省政府出台《四川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施十大任务14个重点项目,目标是:通过3年建设整体提升全省应急救援能力水平。(51)新时代“枫桥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做法。(52)“证照分离”: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相对脱钩”,形成商事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证明体系。(53)“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通看”:通过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上办理、效能全程网上监管,对重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视频查看。(54)“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55)节约型机关:今年3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年4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印发了四川省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2年,全省75%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来源:川报观察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9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尹力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今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1月16日首例疑似病例报告后,省委省政府立即作出部署,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4日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26日省委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设立应急指挥部并下设13个工作组(专班),全面加强统一指挥,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有力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我们坚决停止春节期间大型活动和聚会聚餐,关停景区景点和公共文化场馆。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迅速查找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全省城乡做到了“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坚持“四早”和“四集中”原则,坚持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全省确定1049家发热门诊和226家定点医院、准备8745张床位,并运用5G技术开展远程指导和会诊。坚持依法防控,及时公开发布疫情信息,认真回应群众关切。多渠道筹集医疗防护物资,及时保证免费救治患者和群众防护需要,坚决遏制了疫情扩散势头。春节后,我们率先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分区分级防控,出台精准防控100条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抓好春耕生产,灵活安排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群众生活生产物资调度储备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涉疫违法行为。出台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系列政策措施,口罩日生产能力由疫情初期的42万只提升到后来的2000万只,防护服、红外测温仪等医疗防护物资生产能力快速提升,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需求。始终保持道路交通畅通,积极实施“春风行动”,主动对接广东、浙江等10个省(市)互认健康证明,组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实现2374万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2月下旬以来,针对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我们加强专业化防控,细化社会化防控措施,强化首站首诊首问责任,做到信息收集、卫生检疫、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等工作无缝衔接,对境外入川人员实现从“国门”到“家门”的闭环管理。3月18日以来,183个县(市、区)保持低风险状态,省内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全面复工,各类学校正有序开学复课,医疗机构恢复正常秩序,全省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全面恢复。截至5月6日,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61例,治愈出院558例、死亡3例;目前尚有未解除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8例,在接受医学观察的各类人员204例。面对新发传染病很大不确定性,我们要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回顾近4个月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根本保证。这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省委直接领导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有力保障。各级领导干部担当担责、身先士卒,城乡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筑强堡垒,形成了共克时艰的中流砥柱。人民群众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奉献,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强大力量。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舍小我为大家,齐心协力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守护着一方平安,传送着人间温暖;广大企业家踊跃捐款捐物,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更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全省70多万医疗卫生人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上千名医疗卫生人员驰援湖北、黑龙江战斗在第一线,医疗专家远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开展援助,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四川人民的优秀儿女。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科技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四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二、关于2019年工作去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圆满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6616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7%。全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我们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全省政府系统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做到思想认识、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组织领导“四个到位”,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激发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爱国热情,汇聚起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力量。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担负党建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抓好“以案促改”,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归并减少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抓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全省性会议和省级发文压减三分之一,一般性支出压减55亿元。法治建设更加深入。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4件,制定、废止省政府规章6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974件、省政协委员提案1083件,建立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省政府网站绩效第三方评估排全国第2位。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如期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权力减少51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证明事项进一步精简,“天府通办”注册用户达1107万,全省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达98%,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我们坚持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对经济运行的统筹调度得到加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及时召开全省重点项目、减税降费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等现场会,细化完善工作措施,派出工作组对困难地区和企业进行帮扶。新增减税降费约800亿元,多渠道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克服财政收支矛盾,实现了“三保一优”。投资消费持续扩大。实施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加快建设,成贵高铁全线通车,巴中恩阳、甘孜格萨尔和宜宾五粮液3个机场通航,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广元港建成投运,阆中机场、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新三直”特高压工程和龙塘、江家口水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开展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康养经济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占比达5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4%,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长13.8%,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6%,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2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我们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决定性基础。精准脱贫取得关键进展。投入1500多亿元,实施19个扶贫专项。开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扎实抓好问题整改。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持续深化。50万人实现脱贫,31个县摘帽验收,藏区贫困县全部摘帽,四川藏区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进一步增加,沱江水质显著改善、8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达85个、水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重大风险有效防控。政府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在限额内,完成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出台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取得成效。我们大力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区域协同开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干支联动更加紧密。组建区域协同发展投资引导基金,推进46个重大项目(事项),成都“主干”引领辐射作用增强,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特点显现,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加快,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更加深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浙粤桂渝黔滇等省份合作,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1万亿元。马尔康至青海久治等高速公路开工,进出川大通道达34条。自贸试验区建设更加扎实。出台自贸试验区条例和45条支持措施,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7%,6项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对外开放合作更加务实。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友城论坛、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等活动成果丰硕,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全省开行国际班列3186列,成都国际铁路港、宜宾、泸州综合保税区和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新获批在川设立外国领事机构2家、达19家,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5家、达352家,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29对、达311对。双流国际机场新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2条、达126条,旅客吞吐量达5585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客突破700万人次,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展到11个市,四川与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全面深入。我们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有力。工业“5+1”产业体系基本构建。聚力培育16个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京东方绵阳6代线、吉利乘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增长9.6%,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率先突破1万亿元。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筑业总产值达1.47万亿元。农业“10+3”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总产量近700亿斤,建成高标准农田395万亩。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川茶川菜川果川药等经济作物总产值增长6.5%。出台生猪保供和恢复生产系列措施。服务业“4+6”产业体系初步形成。4大支柱型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6大成长型服务业不断壮大。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4%。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社会融资规模新增9653亿元,存贷比提升3.6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6.2%,境内外上市公司新增13家。文旅融合发展开创新局。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出台“1+1+ 2”政策,命名10个“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十大文旅品牌,旅游总收入增长14.7%。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产业快速发展。九寨沟景区恢复开放,新创5A景区1家、4A景区32家。我们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创新,全社会活力持续迸发。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效显著。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总体完成,20条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和通航飞行网络建设取得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结构性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分类处置“僵尸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组建四川国际博览集团、省港航投资集团,省属国企利润总额增长19.5%。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开展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11.7%,减轻全社会用电负担216亿元。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第三次国土调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完成,供销社双线运行专项改革通过验收。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极深地下实验室、子午工程二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59项重大成果转化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建成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950余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3万个,科技型中小企业9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3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达1.8万亿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措施,开通维权服务平台,建立民营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工作机制,新增市场主体98.9万户。我们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呈现良好势头。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特色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政策,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县(市、区)77个、超500亿元的18个、超1000亿元的9个。乡镇区划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把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作为全省重大基础性改革,优化乡镇区划设置,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已减少乡镇1170个,减幅约30%。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建成1.6万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改造农村土坯房58万户、农村危房16万户、农村厕所118万户,41.4万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清产核资,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15家,新认定省级传统村落177个。扎实开展“大棚房”和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制定全省城镇住房发展规划,棚户区改造19.9万户,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项目959个、地下综合管廊166公里。在18个地级以上城市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新增省级特色小城镇37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成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岸线保护,加强沱江、岷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新建成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大熊猫国家公园省市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治理石漠化和旱区土地64.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5044平方公里。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力度加大。抓好沙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治理草原生态1646万亩,修复退化湿地4.5万亩。开展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行动,林木采伐减少30%。河长制湖长制常态化推进。开展“清四乱”行动,与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建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机制,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绿化全川行动深入开展。退耕还林还草24.6万亩,营造林93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建设竹林风景线17条370公里。我们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筹集资金近1000亿元扎实办好30件民生实事。新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所有建制村通达邮政快递。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举措,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重视农民工服务保障,122个劳务大县设立农民工服务中心,“蜀乡亲”手机客户端上线运行,开展专列专车、走访慰问、根治欠薪、证照办理、专场招聘五大专项行动。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惠及500多万名困难群众,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新建幼儿园1906所,165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提高,新增普通高校7所、达126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上涨势头得到控制,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加快完善。四川大剧院、成都城市音乐厅等建成投用,新增3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四川电视节、世警会等活动,扎实抓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筹备,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体育活动和赛事明显增加。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落地四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7%、20%。有效应对长宁地震、甘洛山体垮塌、乐山和雅安特大洪灾、汶川山洪泥石流等多起自然灾害,有力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七五”普法深入推进,完成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不断强化。完成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国家试点,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80家。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得到健全,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案件下降11.3%,平安四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妥善化解信访突出问题。24个集体、30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档案保密、地方志和地质测绘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稳定经济增长压力增大,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实体经济尤其民营经济困难较多;有的地方财政运转困难,金融风险不可忽视;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入托、上学、看病、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还没有妥善解决,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能力建设仍有待加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也存在不少短板;营商环境亟待改善,政策落实不到位时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将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努力做好今后各方面工作。三、关于2020年目标任务及考虑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特别需要指出,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前所未有。当前,世界疫情还在扩散蔓延。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全面下行,不确定因素陡增;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外需萎缩,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稳住经济基本盘压力增大;我省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3%,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困难、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面临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有着较大空间。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根据多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的情况,我们提出: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5%左右,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持续抓好常态化防控,坚决堵住境外疫情输入,扎实做好城乡社区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力量防治作用,强化无症状感染者发现与管理,落实复工复产复学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控责任,提升公众自我防护的科学意识和能力,严防疫情反弹。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积极进取,及时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把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作为工作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牢牢把握主动权,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各位代表,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真抓实干,聚焦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用好国家宏观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全省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四、关于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建议第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尽锐出战、全力冲刺,努力破解疫情带来的新困难,确保剩余的7个县摘帽、300个村退出、20万人脱贫。坚决攻克最后的深度贫困堡垒。挂牌督战凉山州脱贫攻坚,6月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住房建设任务,对“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发现问题逐项清零。综合施策解决特殊困难,优先支持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抓好控辍保学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继续铁腕禁毒、有效防艾。凉山彝区脱贫关系全省大局,我们要紧盯目标,决不松劲懈怠,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摸排疫情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影响,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加大后续扶持力度,深化拓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成果。做好脱贫攻坚普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第二,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用好国家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机遇,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稳定外贸外资,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加大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抓好70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争取和储备。基本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同步推进“两场一体”运营筹备。建成成宜、攀枝花至云南大理等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加快成自宜、成兰、川南城际内自泸段、成昆扩能等铁路项目,达州机场迁建,“新三直”特高压、白鹤滩水电站和岷江犍为、龙溪口航电枢纽等项目建设。争取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成都至西宁铁路、乐山机场等项目尽快开工。加强电源电网建设,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用电。强化省市县联动和要素保障,用好国家扩大专项债券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着力疏解投资堵点,健全促进民间投资工作机制,规范有序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转型发展。落实民营经济20条、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3条等政策措施,视情适当延长部分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加大减负、金融、财税等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帮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施领导干部联系商(协)会制度,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政府和政策落实第三方评估。探索实施“金融顾问”制度。继续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政府依法签订的协议和作出的承诺必须履行到位,坚决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鼓励领导干部为民营企业点对点帮助解决困难,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健康成长。促升级激活消费需求。实施消费提升行动,稳定传统大宗消费,支持开展“汽车下乡”、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培育汽车影院、线上旅游等消费热点。帮扶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稳回升。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等新场景,改造提升步行街,鼓励传统百货店、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成新型消费载体。建设城乡市场流通网络,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抓好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提升“四川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更大规模“川货出川”。优结构稳外贸稳外资。落实稳定外贸发展9条措施,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全面复产达产,推动医疗防护用品出口。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加大重点国别市场拓展力度,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抓好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编制外商投资指引,创新线上招商,有序恢复线下招商,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第三,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持续加深,坚决把稳就业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打好“组合拳”,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国务院应对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22条等各项稳就业政策。动态摸排受疫情影响的失业人员底数,及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支持企业间短期用工余缺调剂,帮助个体工商户正常营业。引导大型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挖掘就业岗位潜力,大力开发乡村保洁、生态护林、道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有效利用各级农民工服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网络招聘活动,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招聘、面试、录用方式,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支持劳动者灵活多样实现就业。统筹做好下岗工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就业保障。成立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督促落实,压实促进就业工作责任。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和稳岗补贴投入力度,统筹用好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失业保险等方面资金。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抓好就业形势监测研判,做好化解失业风险的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第四,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抓住机遇、勇担使命,唱好“双城记”,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与重庆协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做好规划编制。积极参与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谋划好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路径。推动编制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规划。支持达州、广安、遂宁、资阳、内江、泸州等地与重庆区(县)加强合作,新建一批新区、合作区和示范区,推动川东北渝东北、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共同实施一批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推动重点领域先行突破。加快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成南达万、西渝高铁四川段和南充至重庆潼南、内江至重庆大足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做好渝昆铁路四川段等项目建设,打造成渝1小时通勤圈。推进成渝地区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西部金融中心、西部科学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加快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进通关一体化。联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安居乐业的高品质宜居地。深入推进干支联动。建立财税分享激励、用地指标协同供给等机制,促进设施互通、产业协作、开放共享、环境共治。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加快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强化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分工协同。推进川南经济区开放平台共建共享,加快内自同城化,建设宜宾三江新区。促进川东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攀西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安宁河谷综合开发,突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主体功能。第五,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产业是我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务必紧盯既定方向,打造一批特色支柱产业。聚焦工业“5+1”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制造强省建设,重点抓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一芯一屏”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发展软件产业,抢占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网络应用和超高清视频等产业高地,加快建设数字四川和智慧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电科成都产业基地、惠科8.6代线、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恒力新材料产业园、中兴能源、天府国际生物城、资阳口腔产业园、万华化学西南基地、药明康德产业基地、京东西南智能运营结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好精准电价政策,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壮大绿色载能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川酒品牌形象,让川酒香飘天下、享誉海外。突出农业“10+3”擦亮金字招牌。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创建国家级2个,新增省级30个以上,带动市县建设300个以上。实施“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建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完善“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加快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推进天府农博园、省种质资源基因库等重点项目。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压实“菜篮子”市长责任,确保全省粮食产量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到常年水平。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务必满足全省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为全国农产品供应作出贡献。提升服务业“4+6”优化产业结构。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制定服务业发展系列政策。实施“互联网+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等“八大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4大类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信息、商务会展、人力资源、川派餐饮、医疗康养、家庭社区6大类服务业。推动成都、绵阳、泸州等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开展服务业百强项目、企业、品牌创建。促进咨询、会计、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组建四川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险资入川规模。加快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眉山乐高乐园、攀枝花红格运动康养等项目建设,培育音乐动漫、旅游演艺、特色民宿、研学旅游等新业态。第六,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提升全域开放水平,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充分释放发展潜力,着力培育新动能。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果。完成四川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革,推进增量配电和输配电价改革。完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促进能源资源就地转化。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探索建立财政产业发展资金分配与项目产出效益挂钩机制。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入市。做好事业单位等方面改革。推动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召开全省开放发展大会,出台深化对外开放系列政策。积极推动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抓好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发展和中国—欧洲中心建设。做好成都国际铁路港、宜宾、泸州综合保税区和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筹建工作。用好各类开放平台,推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加快隆黄铁路改造,与渝桂黔等省份携手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南向开放主通道通畅能力和物流效率。统筹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效能。争取更多的领事机构或签证中心落户成都,促进更多跨国企业区域总部落户四川。大力提升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制定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争取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在川布局。健全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开展区块链等重点技术行业示范,加快成都超算中心建设。建好中国(绵阳)科技城、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深化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带动通航产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扩大高校院所科研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打造各类孵化载体,促进“双创”升级发展,激励各类人才在四川创成业、创好业。第七,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为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向融合发展转型的新路子。推动“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村庄清洁“五大行动”和路、水、电、气、通讯“五网”建设。探索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农村动力电全覆盖,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分类区制定方案,培育一批经济强县。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联动,提升县域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开展“小县优城”试点。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设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双百工程”,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改造棚户区10万户、老旧小区4000个46万户。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推进城市地下或立体停车场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发挥城镇化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作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越来越多的老乡真正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第八,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省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增强上游意识、建设生态屏障是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全力加强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现省级生态环保专项督察全覆盖,加强生态环境派驻监察。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建设,扎实做好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工作。强化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建设。深入推进长江廊道造林和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完成无序开发小水电清理整顿,开展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整改提升入河排污口。加强黄河流域及川西北高原湿地草原生态保护。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创建。做好九寨沟地震、长宁地震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深化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创建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大规模绿化全川,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沙化、石漠化等综合防治。推进铁路、公路沿线环境治理。强化绿色发展保障。完成省级和“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规划编制。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农村乱占耕地清理整治。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反弹回潮,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第九,确保兜住民生底线和持续加强公共服务。高度重视疫情对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注重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保障好基本民生,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继续做好民生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抓好30件民生实事。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服务水平。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制度,加快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进一步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工程”,补齐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低保人员、优抚对象、困境儿童、受灾群众等群体生活保障,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集中开展走访救助,对基本生活困难人员给予临时救助,解决群众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筑牢全省生物安全防线。深入实施健康四川行动和疾病预防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远程诊疗设施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实现三医改革联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形成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创新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式方法,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启动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工程”“安心工程”,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深化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产教融合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建设长征干部学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整体提升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及周边环境。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打造智慧广电媒体。打造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丰富群众身边的文化体育活动,实现村级农民健身设施全覆盖。加快成都东安湖体育中心建设和院校运动场馆改造,为办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做好准备。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升科普工作水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事业,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做好档案保密、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等工作。第十,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把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重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完善乡镇运行机制和经济发达镇相关改革政策,做大做强中心镇。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创新现代乡村治理制度。推动街道职能转变,让社区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群众上。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安全、高效的城市运行体系,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包容、更温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实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责任,稳妥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刻汲取“3·30”西昌森林火灾教训,认真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火灾、洪灾、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等各类隐患,严格落实责任,坚决遏制灾害事故多发势头。实施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运用现代科技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放心。深化平安四川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惩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深化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源头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和处置能力,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切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的大政方针,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增强斗争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和“袍哥”文化,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着力推进依法履职。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规范化建设。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统计,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制定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实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县级全覆盖。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各界舆论监督,让政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对标国家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补短板、强弱项。自贸试验区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互联网+监管”平台。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投资项目“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通看”。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完成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改革,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统筹省直部门信息化建设,整合数据资源,聚力打通“信息孤岛”。着力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政府工作日益复杂繁重、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克服本领恐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增强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各级行政学院的作用,有计划分步骤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着力强化廉政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文简会,减轻基层负担。以推动工作落实为导向,提升督查检查考核实效,引导和监督干部积极履职尽责。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全省各级政府继续压减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和“三公”经费,减少政府开支,建设节约型机关,管好用好钱袋子,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各位代表,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增强必胜信心。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名词解释和说明(1)“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3)“春风行动”:原指每年春季进行的招聘等就业促进行动,这里指为统筹做好道路运输疫情防控和农民工返岗出行保障,按照“省级统筹、属地负责”和“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统一组织、供需对接,全程管控、安全温馨”的原则,成立由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和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组织实施“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4)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71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5461元、5140元。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66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154元、14670元,由此,全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从2019年5月底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6)“以案促改”:在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后,深入剖析发案原因,研究案发规律,罗列问题清单,找准制度漏洞,制定整改方案,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7)“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8)“双随机、一公开”:在市场执法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9)“天府通办”:四川政务服务的品牌,包括四川政务服务网、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支撑体系、移动客户端及各类小程序,目标是实现全省政务服务全域可办、一网通办、一次办成。(10)“最多跑一次”: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办理一件事,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从提出申请到收到办理结果全程只需一次上门或者零上门。(1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12)“三保一优”: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优结构。(13)“新三直”特高压工程:四川水电外送通道,指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4)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15)“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16)新获批在川设立外国领事机构2家:尼泊尔、希腊。(17)“5+1”现代工业体系:“5”指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万亿级支柱产业,“1”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18)“10+3”现代农业体系:“10”指推进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3”指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等产业支撑。(19)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广汉市、邛崃市、安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20)“4+6”现代服务业体系:“4”指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4大支柱型服务业,“6”指科技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川派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服务、家庭社区服务6大成长型服务业。(21)“1+1+2”政策:即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以及《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2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指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项改革。(23)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西南交通大学1项,电子科技大学1项。(24)“大棚房”:以农业大棚为名进行非农业建设。(25)新建成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都市金牛区、大邑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宝兴县。(26)“清四乱”行动: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27)“蜀乡亲”手机客户端:四川农民工服务平台移动端(可在四川农民工服务网下载),具备信息服务、在线办事、互动交流三大功能。(28)新增普通高校7所: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资阳口腔职业学院、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29)“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30)“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旨在帮助民族地区学前适龄儿童学会普通话,消除语言障碍,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打下基础。该行动于2018年5月开始在凉山州试点,目前已实现全覆盖。(31)“四不摘”: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32)“两场一体”运营:推进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空地一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工作,提高两场互联互通水平,打造高品质的联程联运示范枢纽。(33)“一芯一屏”:“一芯”指集成电路,“一屏”指新型显示。(34)“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五横”指都江堰供水区、玉溪河供水区、向家坝供水区、长征渠引水、引大济岷(含引青济岷)5个西水东引供水工程,“六纵”指武都引水、升钟水库供水区、亭子口水库供水区、罐子坝水库供水区、大桥水库供水区、通口河引水6个北水南补供水工程。(35)天府农博园:即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四川农博会举办地,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36)省种质资源基因库:位于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建成后可保存农、林、牧、渔、草种质资源40万份。(37)服务业“八大行动计划”:即“互联网+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提升、中心城区转型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服务消费升级、服务业标准领航和服务业“三百工程”行动计划。(38)“小县优城”:是指对人口数量少、居住分散且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县(市、区),按照形态优美、功能完善、产业强劲、环境宜居、治理有效的要求,统筹实施城市化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富有独特魅力、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县城。(39)城市生态修复“双百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计划到2020年底,在全省城镇规划区内建设100个城市山体森林公园、100个城市水体湿地公园。(40)污染防治“八大战役”: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41)“两山”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2)“三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43)30件民生实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重点事项,确定30件当年实施、当年完成的民生实事,包括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区幼儿保教费、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等。(44)“金通工程”: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提质升级版,以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招呼站(牌)、统一车辆外观、统一从业人员标识为抓手,以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乡村客运为主要任务,建人民满意乡村客运服务体系。(45)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工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扩面增效工程、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工程、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工程、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养老消费促进工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工程。(46)三医改革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47)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在免费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免除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公办幼儿园3年保教费和公办普通高中3年学费,并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和民办普通高中,按公办幼儿园和公办普通高中的财政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48)“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49)“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省残联开展的精准服务残疾人工作模式,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一人一策”服务。(50)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2019年11月省政府出台《四川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施十大任务14个重点项目,目标是:通过3年建设整体提升全省应急救援能力水平。(51)新时代“枫桥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做法。(52)“证照分离”: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相对脱钩”,形成商事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证明体系。(53)“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通看”:通过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上办理、效能全程网上监管,对重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视频查看。(54)“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55)节约型机关:今年3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年4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印发了四川省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2年,全省75%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
1、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是尚纬股份有限公司拟利用四川制造基地预留发展 60 亩土地,建设新增 20400m2 厂房,年生产包括核电、风电、光伏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内的新能源用特种电缆 4560km。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24个月。本项目投资总额为 19110.00万元,实施主体为尚纬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为四川省乐山市高新区乐高东路 366号,项目用地为自有土地,产权证号为:川(2018)乐山高新区不动产权第 0001436号。2、项目的必要性(1)新能源建设蓬勃发展,为电缆行业带来持续发展机遇1)核电建设重启,“十四五”期间建设速度加快在核电方面,截至 2019 年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到 47 台,总装机容量为4875 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列全球第三。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13 台,总装机容量 1387.1 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2019 年,我国核能发电量为 3481.3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8.3%,约占全国发电量的 4.6%。我国近十年核电发电量快速增长如下:自 2019年国务院重新批准核电站建设以后,中国核电站审批有望加速。“十四五”期间将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展,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 6~8 台持续稳步推进。预计到 2025 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 7000 万千瓦,在建 3000 万千瓦;到 2035 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 2 亿千瓦。2)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投资持续增长2019 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 2574 万千瓦,累计装机 2.1 亿千瓦,占全部电源总装机的 10.2%。2019年,我国风电发电量 405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 5.4%。近年我国风能新增装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情况如下:2019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 3011 万千瓦,累计装机 2 亿千瓦,在电源总装机中的占比超过 10%。全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量 224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3%。预计到 2025 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 4 亿千瓦,到 2030 年达到 6.3 亿千瓦,每年将新增约 4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为全球最强劲增长的光伏市场。3)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2019 年 1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明确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 25%左右。2019 年我国汽车销量 2576.9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 120.6 万辆,渗透率为 4.7%。据公安部披露,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 2015 年 42 万辆,增加到 2019 年 381 万辆,年复合增速 73.5%,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将在政策推动下持续提升。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披露,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从 2015 年 6.6 万台增加到 2019 年 121.9 万台,年复合增速107.3%。到 2019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与车桩比为 3.1:1,按照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 1:1的标准配置来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巨大,充电桩用电缆市场潜力巨大。(2)提升现有产能,保持行业竞争地位近年来,公司不断巩固和加强竞争优势,保持新能源市场的稳步增长,2019年公司新能源电缆实现销售收入 2.45 亿元,同比增长 30%。近年来,公司陆续中标“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福清核电站 5﹠6 号机组项目、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石岛湾核电站项目、中核霞浦示范快堆核电站项目,并持续服务于太平岭、漳州、福清、霞浦、石岛湾等核电站项目,标志着公司成为核电领域技术领先的电缆企业,同时,公司聚焦绿色发展,稳步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机电动充电桩用电缆,保持公司产品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域的稳定增长。随着公司新能源电缆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电缆行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公司现有产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本项目的建设实施有利于缓解及应对产能不足,同时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核电等新能源电缆领域的优势地位。3、项目的可行性(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市场前景良好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达到 2.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 1.1 亿千瓦以上,核电装机达到 5800万千瓦,均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确定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是:到 2020年建成集中充换电站 1.21 万座,分散式充电桩 480万个,满足全国 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我国已明确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设定了 2020年和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 15%和 20%的目标。同时,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及新能源行业的良好发展机遇,本项目拟生产的新能源用特种电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2)公司具备相关人才、技术及市场储备1)人员储备情况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生产、研发和管理团队。公司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0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公司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为募投项目实施持续补充人才资源;同时,公司将通过不同渠道,采用市场化模式,引进各类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制造人员。公司拥有充足、结构合理的人员储备以保障本项目的有效实施。2)技术储备情况公司始终坚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综合竞争能力,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拥有一批超 150 人的资深、专业的研发团队,并取得了 40 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核电站用电缆具备耐热性、耐辐照性、耐 LOCA(冷却剂损失事故)性和使用寿命达 60年等特性,目前公司已掌握了第三代核电站用安全壳内(K1 类)和安全壳外(K3 类)电缆等关键制造技术。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设施用电缆技术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研发的风力发电用电缆具有优良的耐曲挠性;光伏发电用电缆具有耐紫外线辐射及耐候性能,并研发了双芯可分离光伏发电用电缆,设计了双芯挤出模具;新能源汽车电缆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及耐高低温性能、阻燃性能,并取得 IATF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上述技术储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3)市场储备情况核电站用电缆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设施用电缆技术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已成为中国广核集团战略供应商,并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保持密切的供应关系。目前,公司持续服务于太平岭、漳州、福清、霞浦、石岛湾等核电站项目,以及持续为其他核电配套设备厂家进行批次供货。同时,公司聚焦绿色发展,稳步发展光伏发电、风电业务,公司服务于黄河水电公司300MW光伏发电项目、肃州光伏发电项目、芮城西陌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等光伏项目建设,以及兴业龙安风电场、深能源扎鲁特旗保安风电场、建投丰宁东梁风电场等风电项目建设。在核电及新能源市场细分领域,公司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客户优势、产品质量优势,从而为公司持续获得订单提供坚实保障。截至 2020 年 7 月底,公司核电及新能源市场领域的在手存量订单约 3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30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四川省人民政府代省长 黄 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治蜀兴川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川渝打造“一极两中心两地”的重大使命,擘画了川渝发展宏伟蓝图。我们倍感鼓舞、倍增力量!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省经济逐季回升、稳定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增长3.8%、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亿元、增长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8.6%。一是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率先推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对可能的传染源做到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落实“四早”“四集中”,核酸检测2087万人次,运用5G+医疗开展远程诊疗,中西医并重加强救治。落实闭环管理措施,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24天实现首个市(州)确诊病例“清零”,33天实现疫情应急响应级别由Ⅰ级降为Ⅱ级,55天实现中高风险区全部转为低风险区,发病率病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去年12月,成都市郫都区再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我们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每日调度疫情防控,列出任务问题清单,争分夺秒、严防死守,坚决打好疫情遭遇战、歼灭战。面对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首次启动Ⅰ级防汛应急响应,加强统筹调度、监测预警和避险转移,成功处置乐山凤洲岛受洪水围困等重大险情,累计安全转移群众123.8万人,打赢了一场抗击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硬仗。二是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川渝地区量身打造的重大发展战略。我们秉承“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思想,与重庆建立多层次、常态化合作机制,举行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出台10个工作方案和政策文件。成达万高铁等27个川渝共同实施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渝高铁实现1小时直达,成资渝高速公路(四川段)建成通车,渝昆高铁、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设立成都东部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启动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制定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95项川渝通办事项实现异地办理,成渝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两地群众交往交流更加便捷。三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体推动回头看大排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清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开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强化因疫因灾致贫返贫人员帮扶。做好脱贫攻坚普查调查,抓好成效考核评估。瞄准深度贫困地区最后堡垒,采取超常举措,发起最后总攻,组建专班挂牌督战,破解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安全饮水、通村公路等瓶颈问题,实现剩余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20万贫困人口脱贫,啃下最后“硬骨头”,“一步跨千年”的凉山旧貌换新颜。抓好凉山州脱贫攻坚全域实景展示,全景展现我省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巨大成就,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是大力推动经济稳定恢复。落实国家减免补等优惠政策,出台重点项目复工开工7条、缓解中小企业困难13条、扶持个体工商户10条和“电10条”“税10条”等政策,全力援企稳岗保就业,发放“战疫贷”和“稳保贷”约410亿元,新增减税降费约970亿元。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健康申报证明服务,实施“春风行动”,2573万人外出务工。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创新设立“税电指数”。召开抓项目促投资现场会,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省重点项目和投资运行“红黑榜”,川藏铁路开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等773个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特别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基本建成,这是国内唯一实现“两场一体”零换乘的机场,成都成为我国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实施促进消费和服务业发展七大行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出台稳外贸9条措施,进出口总额达8081.9亿元、升至全国第八位,增长19%、居全国第二位。五是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高规格召开全省服务业、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文旅发展大会,出台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狠抓粮食扩面增产,强化重要农产品供给,新增耕地35万亩、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粮食总产量再次登上700亿斤台阶,生猪出栏5614.4万头。出台稳定工业生产25条、促进工业稳增长10条等措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建立服务业重点产业推进机制,深入实施“三百工程”,评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成功创建稻城亚丁、巴中光雾山2家5A级旅游景区,绵阳方特东方神画、都江堰融创文旅城等开业运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4%。四川银行挂牌开业,新增A股上市公司12家,存贷比提高2.2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六是深入推进全面创新和改革开放。启动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成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落地建设。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06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平均到户电价下降6.7%。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乡镇数量减少1509个、建制村减少18429个。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提升行动,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8.7%,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达8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24.5万户,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64.1亿元。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成都高新西园、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宜宾、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2户、达364户,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1万亿元。七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3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7314亿元。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96.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8%。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442万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新改建农村公路1.6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2%、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建设城乡公办幼儿园662所,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超80万人。推进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为8000多万城乡居民提供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筹备工作有序进行。抓好长江禁捕退捕,全面完成退捕任务。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完成国家下达污染防治任务。八是促进社会大局稳定。深刻汲取西昌“3· 30”森林火灾教训,扎实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调整完善指挥体系和工作体制机制,新建防火通道1.4万公里,开设隔离带1万多公里。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52起,有效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有序推进金融风险处置,地方法人银行高风险机构基本出清。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做好信访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扎实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反恐怖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工作。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二轮修志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审计、统计、参事文史、决策咨询、哲学社会科学、档案保密、新闻出版、机关事务管理、气象和地质测绘等工作取得新成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大疫大灾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勇于担当、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完成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年来,我们深入践行初心使命,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64件,制定政府规章3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559件、政协委员提案4905件,满意率分别达98.1%、99.7%。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取消省本级行政权力事项260项,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平均压缩至100个工作日内。加强调查研究,规范政务督查,会议文件大幅减少,“三公”经费不断降低,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五年来,我们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首次实现3年上一个万亿元台阶。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8%,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达4.2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2.1:43.5:44.4调整为11.4:36.2:52.4。创新动能加快释放,高新技术企业超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近2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均超过2000亿元。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铁路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5312公里、8140公里,进出川大通道增至38条,新增高标准农田2168万亩,实现光纤通到村、5G通到县。全面创新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全域开放合作呈现新态势,国际班列累计开行11761列,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367对,驻川领事机构达20家。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新增综合保税区5个,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五年来,我们着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效。建成城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207个、文化馆207个、博物馆29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25个,“三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中国机长》《彝海结盟》等各艺术门类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巴蜀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成效明显。建成1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基本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5A级景区达15家,“三九大”文旅品牌闻名遐迩,动漫、电竞等文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美誉度不断增强。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美丽四川展现新面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反馈问题整改和“回头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下降28.6%,优良天数率提高5.6个百分点。全面实施河(湖)长制,86个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水质标准、优良率98.9%,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完成105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森林覆盖率达40%,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85.8%,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5882公顷。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快推进。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全面完成。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巴蜀大地徐徐展开。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新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在四川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2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9%、9.2%。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省内异地就医结算覆盖所有县(市、区)。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公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05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94.7万户、城镇棚户区改造109万套、老旧小区改造104万户,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达2766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0%,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高校总数达132所,8所高校14个学科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健康四川”建设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得到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世警会、省运会成功举办。成都市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有效应对九寨沟地震、长宁地震、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重大自然灾害。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历经艰难险阻,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谢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科教优势还未充分转化为创新优势,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发展、治理和民生面临新挑战,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还需加大力度,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金融和社会治理等领域重大风险依然存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方面仍有不少薄弱环节,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比较困难,一些市县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还不高,群众办事还不方便,营商环境仍有提升空间。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勇于担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总体考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省政府组织编制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制定和实施好我省“十四五”规划,事关治蜀兴川全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网络征求意见2万余条,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基础,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实现路径。《纲要草案》从经济实力、发展活力、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六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展望2035年,《纲要草案》提出四川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采取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描绘了经济、科技、法治、文化、生态、开放、民生等方面的远景目标。把五年发展规划和十五年远景目标一起谋划,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原则,突出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要求,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未雨绸缪、把握主动。《纲要草案》对“十四五”发展目标作了量化、具体化,提出五大类21个主要指标,其中13个预期性指标,主要是通过政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市场主体来推动实现;8个约束性指标,集中在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需要强化政府职能职责,主要由政府来推动实现。这些指标的设置,既考虑了外部环境变化,又符合四川发展实际,兼顾了现实需要和发展可能,顺应全省人民期待。从发展条件看,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交汇叠加带来的发展红利不断释放,我省区域格局、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有望延续“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发展趋势。从发展需要看,四川是经济和人口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水平不高,发展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仍较为突出,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高质量发展,努力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此,《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经济总量再跨上两个万亿元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高于全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增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大气、水体等质量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纲要草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从14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谋划安排。推动各项重大部署落地落实,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局,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深化拓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着力建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加快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构建“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突出极核带动、轴带支撑、区域协同,推动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四川。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激发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内需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扩大有效投资,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二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成长型服务业做大做强,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速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构筑集约高效、经济惠民、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现代能源网络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持续强化创新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十四五”时期是我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关期,必须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更多推进创造型、引领型、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多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着力建设陆海互济、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构建内陆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四是统筹推进发展治理民生,夯实现代化建设安全保障。安全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如果安全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要在聚力抓发展的同时,统筹促善治、惠民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提升法治四川建设水平,不断夯实治蜀兴川民主法治根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公共资源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持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加快建设文化更繁荣、生活更富裕、服务更优质、环境更优美的宜居家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全省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应急能力,建立健全经济社会重大风险协同防控化解机制,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筑牢治蜀兴川的安全屏障。各位代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川迎来难得历史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坚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十四五”规划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变为现实。三、2021年工作安排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抓好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综合考虑,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粮食产量保持在700亿斤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加强川渝协同联动。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联合实施方案,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对接,出台我省4个实施意见、7个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突出支撑引领,共推重大项目、共建重大平台、共抓重大改革、共谋重大政策,协同推动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毗邻合作、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川渝两地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加强对接合作,广泛凝聚共识和合力。强化极核和主干功能。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强天府新区总部集群、科技创新、商务会展、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核心功能,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发展航空经济、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国际消费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成都都市圈,加快成都外环铁路和成德、成眉等城际、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推进轨道交通资阳线、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高速等项目建设,抓好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和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抓好成渝主轴发展。畅通主轴通道,加快建设成渝中线、渝西等高铁,加密川渝间高速公路主通道,打造沿线交通枢纽,提升主轴城市内联外通水平,形成1小时通勤圈。做强节点城市,资阳、内江、遂宁等沿线城市主动承接双城辐射,与重庆共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示范区。围绕成渝地区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强配套协作,辐射带动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攀乐宜泸三大经济带加快发展。推动五区协同发展。编制实施省级、五大片区和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出台支持省级新区建设和培育经济副中心的政策措施。成都平原经济区加快培育壮大环成都经济圈,构建铁路公交化运营网,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促进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川南经济区抓好成自宜、渝昆高铁等项目,推进宜宾三江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与重庆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撑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川东北经济区推进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嘉陵江流域经济协作,抓好南充临江新区建设,推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共建川渝高竹新区,促进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攀西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攀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发展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抓好大保护大治理,做强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抓好飞地园区建设,发展全域旅游。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实施县域经济强县强区强镇培育方案,明确一批重点培育对象,支持重大项目安排、重大改革试点、重大平台建设,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修订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分类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向县域产业园区集中,推进县域产业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第二,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组建天府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中国工程院四川战略研究院等建设,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启动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原型装置、西部光源系列装置。大力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开展军地需求对接、规划联动、人才互派,聚焦重点领域、重大装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国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与央属军工集团合作,建设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和产业集群。推动国际核聚变科学中心落户,推进医用同位素试验堆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能力提升。积极开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北斗卫星应用示范。深化拓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培育壮大通航产业。支持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改革,鼓励地方企业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技术路线图计划,遴选支持重大创新产品,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成立两院院士基金,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加快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建设,实施100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川渝联合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示范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国家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示范。培育建强科技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家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依法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行科研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和科研经费“包干制”,扩大科研单位和科技领军人才科研自主权。加快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团队,统筹推进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天府高端引智计划。完善科研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第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47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加快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聚焦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和三大先导性产业,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一批粮油、果蔬等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健全专业化市场服务体系,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化农业物质装备短板。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种子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好邛崃天府种业园区、四川省种质资源库。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保障猪肉稳定供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中央“五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支持凉山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建设。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继续坚持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社会帮扶等机制,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明晰扶贫项目资产产权主体,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持续发挥效益。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和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增收,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试点。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全体村民参与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开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行动,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全面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三农”发展比例。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80万户左右无害化卫生改厕,推动6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基本覆盖,全面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新建翠竹长廊10条,建设水美新村300个。持续培育创建“最美古镇古村落”,开展文明乡风建设行动,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更多流向农业农村。第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和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围绕重大领域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推动机械、轻工、有色、建筑等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川字号”品牌影响力。高标准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5+1”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华为鲲鹏生态基地、中国牙谷等重点工业项目,推动尽快投产达产。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并购重组、跨越发展,推进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10个重点产业培育方案,推动四大支柱型服务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六大成长型服务业提速增量、做大做强。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发展省级服务业聚集区,积极争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试点。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引进更多功能性金融机构落户四川。推动险资入川,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五千五百”上市行动计划,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全面推动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培育5个左右数字经济发展先导示范区和10个左右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升级工程,促进5G、大数据、区块链、超高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芯屏端软智网”全产业链发展。建设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建设,探索建立6G通信试验场。打造智慧医疗、智慧康养、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能空管、普惠金融、网络视听等数字应用场景,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建立完善数字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保障。重视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实施中医药十大行动,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川产道地药材种植种苗繁育基地和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中医特色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文化。加强县市区中医院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好享有优质中医药服务。第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厚植市场腹地优势扩大有效投资。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个三年行动,扎实抓好700个省重点项目特别是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启动综合交通万亿工程,建成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汉巴南城际铁路、宜宾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乐山机场、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等项目。抓好中国“气大庆”和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基地等能源项目。推进“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五横六纵”生态水网。加快建设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大对5G应用场景等领域投入,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和争取,用好用活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持续向社会资本集中推介重点领域项目,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持续实施收入保障计划和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更新换代。举办川派餐饮促进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川菜走出去”,打造一批美食地标区县。分类建设小店集聚区,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培育电商直播基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和“首店经济”,建设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圈,发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和数字消费,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物流基地,培育大型区域商品配送分拨中心,设立统一监管的城市集中配送示范区。加快培育货运龙头骨干示范企业,积极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推广网络货运、多式联运,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争创全国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鼓励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管理和跨区域调拨。推动商贸流通业创新转型,培育供需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平台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开展“小县优城”创建试点行动和“做大做强中心镇行动”,打造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和小城镇。稳妥推进县改市、县(市)改区、镇改街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宜居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新改造6000个城镇老旧小区。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实施新一轮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方案”,健全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机制。第六,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放宽电力市场交易准入,积极推进油气体制改革,加快“亩均论英雄”、建设用地“增存挂钩”等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金融资本、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施民营企业雁阵五年培育和民营企业家梯队培育计划,开展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示范试点。深化现代财税体制改革,抓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对重大战略的财力保障。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推进金融创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召开开放发展大会,对接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领性工程,推动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创建第二批协同改革先行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大力推进精准招商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加快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精心办好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积极筹办西博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依法赋予乡镇(街道)办理。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现投资项目全程网办。推动外商投资事项“一站办结”,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施数字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省统一的大数据资源中心,聚焦“联、通、办”问题,打破“信息孤岛”,擦亮“天府通办”品牌,完善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互联网+监管”,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落实惠企稳企政策,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打好“八大战役”。加强臭氧和PM2.5协同防控,做好监测预警预报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开展重点小流域水质达标攻坚,强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抓好长江黄河上游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试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更多采用暗访暗查发现问题,切实抓好各类问题整改。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切实担负起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编制实施四川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推动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抓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讲好长江黄河四川故事,促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台“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加强“三线一单”成果转化运用,加快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加强水土保持。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建立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550万亩,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启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水平评价,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发展节能环保、风光水电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实施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实施节水行动。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持续推进能源消耗和总量强度“双控”,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和重点节能工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光盘行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节约型机关。第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牢牢兜住基本民生。办好民生实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生工程。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深入推进技能提升行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个人账户跨统筹区家庭成员共济机制,提高门诊和住院救助限额。加大租赁住房土地供应,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长租房政策,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持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打造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品牌。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实施养老服务“七大工程”,推动公共场所、互联网应用等适老化改造。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创建友好型城乡社区儿童之家。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化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畅通社会救助渠道,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标升级工程,推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错时延时服务,实施智慧广电工程,建设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全面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和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发展,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深入实施“健康四川”行动,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六大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建设国家和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实施殡葬改革。办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社区治理机制,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深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用互联网为社会治理赋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扎实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示范城市,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抓好反分裂、反暴恐、反邪教、禁毒斗争等工作,构建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严厉打击网络黑灰产等各类违法犯罪,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支持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侨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做好机关事务、档案保密、地方志、参事文史、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和测绘、地质、邮政等工作。第九,慎终如始抓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完善推广“四川天府健康通”,做好春节等重要时段和农村等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强化人物同防、多病共防举措,完善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加强进境冷链食品、物品和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检疫检测,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抓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治。严格规范管理隔离场所,严防医疗机构交叉传染,加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娱乐场所和交通场站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应急接种和大规模人群接种。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监测预警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长效机制,织密疫情防控救治网络。坚决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完成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任务,加快补齐短板,建立健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单和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制度,加快“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工作长效机制落地落实。严格执行森林、草原防火命令,严格落实火源管控,深入排查消除风险隐患,铁心布置、铁面检查、铁腕执法,确保不发生重大人为森林草原火灾,确保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加强扑火科学指挥,坚持打早打小打了,及时疏散转移受火险威胁群众。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预测预警,改善灭火装备设施,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和扑救水平。推动宣传进林区、进村庄、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人民战争。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实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推动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加强地震、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加快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完善重要物资储备体系,落实储备任务。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机制,严防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债券市场监督管理,多措并举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抓实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着力化解“问题楼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对外开放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第十,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着力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动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编制实施五年建设方案。抓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加强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立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八五”普法,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的相关规定,听取多方意见,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着力加强廉政建设。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资产,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省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坚持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财政预决算刚性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经费,打好行政开支的“铁算盘”,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关键处。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抓起,努力让全川老百姓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关键在于一个“实”字,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具体、具体抓,切实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拿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攻坚克难的战士、冲锋陷阵的勇士,事不避难、埋头苦干,用铁肩膀挑起硬担子,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绩。各位代表!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决策部署,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名词解释和说明(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3)“四早”: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开展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5)“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6)“春风行动”:成立由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和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统筹做好道路运输疫情防控和农民工返岗出行保障,组织实施“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7)“税电指数”:综合运用税务和电力实时数据,监测区域内宏观经济运行、预测短期经济趋势的指数。该指数以10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100时,经济呈上行趋势,数值越大上行趋势越强;指数低于100时,表明经济下行或呈下行趋势。(8)省重点项目和投资运行“红黑榜”:根据每季度省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根据评分排名情况确定“红黑榜”名单。(9)服务业“三百工程”:建设100个重大项目、培育100个重点企业、打造100个重点品牌。(10)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围绕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弱项,实施疾病预防治疗、实验检验研究、重症医疗救治、紧急医学救援、基层预防控制、中医药预防救治等六大能力提升工程,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切实提升我省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卫生健康治理能力。(11)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5月,省安委会印发的《四川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分四个阶段开展2个专题、12个专项整治,到2022年底进一步完善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加快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从2019年5月底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14)一般性支出: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活动费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活动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接待费用、日常办公、购车及车辆运行费、楼堂馆所及装修支出等。(15)“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6)“大棚房”:以农业大棚为名进行非农业建设。(17)“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8)“健康四川”行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奠定坚实基础。(19)“一轴两翼三带”:一轴指成渝发展主轴,即成都与重庆北线、中线和南线交通运输通道沿线地区。两翼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南翼,即川东北渝东北地区、川南渝西地区。三带指成德绵眉乐雅广攀经济发展带、成遂南达经济发展带、攀乐宜泸经济发展带。(20)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允许职务科技成果由科研人员与单位共同所有,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将事后股权奖励改变为事前所有权激励,建立“先确权、后转化”的转化模式,使科研人员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21)“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22)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污染物,如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所引起的污染。(23)翠竹长廊:长10公里以上,两侧宽各3米以上,以竹为主,配套一定的景观服务设施,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功能的竹林廊道。(24)水美新村:按照“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环境有质量、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要求建设,达到相关标准,能有效支撑乡村振兴的水利建设示范村。(25)“五千五百”上市行动计划:在全省完成改制且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5000家企业中,重点培育100家“创业板行动计划”、100家“中小板精选”、100家“上交所蓝筹精选”、100家“境外上市”、100家“科创板重点”企业库入库企业,对入库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分类指导。(26)“天府旅游名牌”建设:总结运用“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经验做法,逐年建设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村、天府旅游名宿、天府旅游名导(导游、讲解员)、天府旅游名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天府旅游美食。(27)“芯屏端软智网”:芯:集成电路,屏:新型显示,端:智能终端,软:高端软件,智:人工智能,网:新一代信息网络。(28)“引大济岷”:全省“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工程之一,从大渡河引水,向都江堰供水区补水,初拟多年平均引水量约27亿立方米,匡算投资约600亿元。目前已编制完成工程规划,积极争取纳入全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9)长征渠引水:全省“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工程之一,从青衣江引水,供水区涉及眉山、乐山、自贡、内江、宜宾等地和重庆市渝西地区,其中四川片区初拟多年平均引水量约23亿立方米,匡算投资约1100亿元。目前已编制完成工程规划,积极争取纳入全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30)“五横六纵”生态水网:“五横”指都江堰供水区、玉溪河供水区、向家坝供水区、长征渠引水、引大济岷(含引青济岷)5个西水东引供水工程,“六纵”指武都引水、升钟水库供水区、亭子口水库供水区、罐子坝水库供水区、大桥水库供水区、通口河引水6个北水南补供水工程。(31)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32)网络货运: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配置运输资源,以承运人身份与托运人签订运输合同,委托实际承运人完成道路货物运输,承担承运人责任的道路货物运输方式。(33)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34)“小县优城”:对人口数量少、居住分散且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县(市、区),按照形态优美、功能完善、产业强劲、环境宜居、治理有效的要求,统筹实施城市化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富有独特魅力、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县城。(35)“亩均论英雄”: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制度,目的是探索完善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为导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机制,切实提高园区及工业企业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积极推动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36)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与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规模挂钩,按处置规模的一定比例核算计划指标。同时,每年下达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任一项处置任务未完成的,下一年度核算计划指标时核减一定比例(2020年为核减20%)。(37)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38)中欧投资协定: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旨在构建中欧双边投资制度安排。2020年12月3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39)“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40)“天府通办”:四川政务服务的品牌,包括四川政务服务网、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支撑体系、移动客户端及各类小程序,目标是实现全省政务服务全域可办、一网通办、一次办成。(41)“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的智慧监管技术平台,形成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监管结果可追溯的智慧监管体系,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42)污染防治“八大战役”: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43)“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安排。(44)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以确保实现2030年前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为引领,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统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农业、林业等部门绿色低碳转型,落实“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效能、推广低碳技术和产品、完善市场机制”措施,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国家碳中和愿景奠定坚实基础。(45)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46)“金通工程”: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提质升级版,以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招呼站(牌)、统一车辆外观、统一从业人员标识为抓手,以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乡村客运为主要任务,构建人民满意乡村客运服务体系。(47)养老服务“七大工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工程、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工程、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养老消费促进工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工程。(48)“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此后,“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其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49)网络黑灰产:以牟利为目的,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呈产业化、链条化的黑客攻击、电信诈骗、盗取账号等直接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和恶意注册、虚假认证等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涉嫌违法行为。(来源:川观新闻)看了还想看:【快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开幕、活佛培训班开班【关注】田向利会见香港贸发局内地总代表钟永喜一行【关注】省委统战部开展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集中宣讲【动态】广安市召开基层统战工作现场推进会【重磅】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什么?【要闻】田向利在成都调研高新技术企业时强调——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注入新活力【聚焦】这两天,彭清华、尹力、邓小刚率队开了一个特别的现场会【侨法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如何为海内外侨胞提供法律保障?第七期侨法知识宣传专栏告诉你【时讯】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关注】省委统战部到四川金融控股集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