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中国丝绸行业行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图」梦中剑

2018年中国丝绸行业行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图」

一、丝绸行业及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丝绸是我国的瑰宝,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历史深远,其行业发展对我国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茧丝绸行业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大力开发新产品,拓宽丝绸消费领域,全行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18年,全国共有711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92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低于全国纺织工业企业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5.44亿元,较上年增长2.2%。2018年,丝绸行业亏损面18.3%,较上年扩大7.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3亿元,较上年提高18.5%。分类别看,缫丝加工企业、绢纺和丝织加工、丝印染精加工企业亏损总额增幅分别为11.7%、24.7%和24.9%,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幅均高于全国纺织工业企业平均水平。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全国50家丝绸样本企业内销额为41.01亿元,同比增长1.7%。分品种看,家纺类产品内销额同比增长5.8%,占内销额比重为40.3%,较上年扩大1.6个百分点;真丝绸缎类、真丝服装类内销额同比分别增长1.2%、0.3%,占比分别为31.8%、12.9%,均缩小0.1个百分点;服饰类内销额同比下降5.1%,占比缩小0.9个百分点;其他商品类内销额同比下降12.3%,占比缩小0.4个百分点。二、丝绸行业原材料供给情况蚕茧是茧丝绸行业的根本,一旦蚕茧供给出现问题,那么全行业都会出现"无米下锅"的危机。2018年,我国蚕茧发种量1643.3万张,较上年同期增加39.6万张,同比上升2.5%;蚕茧产量67.9万吨。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分别为16.3%、6.9%和76.8%,东部、中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较上年分别缩小2和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扩大3.1个百分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桑园面积1184.9万亩,同比基本持平。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2.2%和71.6%,东部、中部地区占比较上年分别缩小0.2和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扩大0.3个百分点。资料来源:商务部三、丝绸产品出口情况在贸易销售环节,真丝绸产品出口额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据海关的数据显示,2017年,真丝绸产品出口额达35.6亿美元,同比上升22.9%。2018年,真丝绸商品出口额为29.6亿美元,同比下降16.9%(上年同比增长22.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其中,丝类和制成品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8.4%和24.4%;真丝绸缎出口额同比增长4.9%。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市场依次为欧盟、美国、尼日利亚、印度和我国香港地区,其中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比较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占比减少2.4个百分点。四、丝绸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面临的新机遇一是国内外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回暖,国内丝绸商品出口形势将得到改观;国家提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此带来的是外销市场的巩固、内需不断扩大及品质消费升级,将成为支撑中国丝绸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消费革命带来的机遇。随着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 + "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深入推进,加上个性化定制、移动端快捷支付、共享经济、绿色消费日趋成为市场消费时尚,有利于推动传统丝绸生产技术设备及营销模式的全面改造和升级。三是全球丝绸产业链分工带来的机遇。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茧丝绸产业基础扎实,丝绸消费习惯由来已久,未来在茧丝绸原料生产、丝绸装备研发制造、丝绸产品创意设计等方面,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四是"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沿线各国经贸往来密切,未来国内外丝绸贸易增长的潜力巨大,也将为国内丝绸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多新的商机。(二)面临的新挑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在"东桑西移""东丝西移"进程基本完成之后,"东绸西移"和终端产业链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仍将不断推进,产业分工更加明确细化,必然促使产业组织和上下游供应链整合加剧。二是产品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近年来,中国正逐步由生丝、坯绸原料的最大出口国,向世界最大的丝绸终端商品生产和出口国转变。下一阶段如何结合国内外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继续优化产品结构,以丝绸服装终端产品为突破口,有效打开丝绸行业生存空间,是关系到整个行业发展升级的出路问题。三是市场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目前整个国内丝绸销售市场格局已由过去单一出口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如何巩固既有传统出口市场,深入开拓内销市场,做好国外和国内两篇文章,是国内丝绸传统外向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四是多种纤维竞争带来的挑战。随着茧丝原料进入高成本时代,丝绸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更加削弱。世界纺织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蚕丝等天然纤维不断受到其他多种低价合成纤维的冲击。如何更好地发挥蚕丝纤维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物尽其用,是提高丝绸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五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也越发频繁。进入2018 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幅调高进口关税,将给国内纺织品和丝绸商品出口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积极扶持本国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加大,全球服装订单争夺日趋白热化。

黄英姑

2018年中国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分析(附全文)

2018年,全国蚕桑生产量增价跌,蚕农售茧收入持续增长;丝绸工业生产稳中提质,生丝价格高位回落;丝绸商品国内销售继续上升,真丝绸商品出口回落。一、农业环节桑园面积基本持平,蚕茧产量继续回升。据全国20个主产省(市、区)报送数据,2018年全国桑园面积1184.9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0.5万亩。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2.2%和71.6%,东部、中部地区占比较上年分别缩小0.2和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扩大0.3个百分点。全年蚕茧发种量1643.3万张,较上年同期增加39.6万张,同比上升2.5%;蚕茧产量67.9万吨,较上年增加2.1万吨,同比上升3.2%,延续上年增长态势。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分别为16.3%、6.9%和76.8%,东部、中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较上年分别缩小2和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扩大3.1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蚕茧收购量增价跌,蚕农收入持续增长。据全国20个主产省(市、区)报送数据,2018年全国蚕茧收购量为65.8万吨,较上年增长4.5%,其中西部地区蚕茧收购量增长1.9%。蚕茧平均收购价格为2341元/50公斤,较上年下跌1.1%。其中,广西价格下跌6.1%,四川、云南价格分别上涨12.2%、6.9%。秋茧收购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6.7%,较春茧上涨1.2%。蚕农售茧收入308.32亿元,较上年增长3.3%,较2013年历史高点增长30.5%,再创历史新高。分区域看,西部地区收入上升1.7%,东部、中部地区分别下降0.5%和1.2%。二、工业环节干茧价格波动下行,生丝价格高位回落。干茧价格总体延续上年上涨趋势,下半年有所回落,总体呈“M”型走势。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干茧均价为116.68元/公斤,同比上涨8.1%,涨幅较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为全年最高点,干茧价格120.3元/公斤,较年初上涨4.7%,6月份以后逐步回落。生丝价格5月份达到年内高点,自6月份起迅速下跌。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3A级生丝全年均价41.7万元/吨,较上年上涨15.1%;5A级生丝均价47.7万元/吨,较上年上涨14.8%。12月份3A和5A级生丝价格较5月份高点分别下降13.6%和16.9%。生丝及丝织品产量小幅下降,区域结构西增东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生丝产量8.65万吨,同比下降7.3%。分区域看,西部、东部地区产量分别占66.2%、22.2%,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缩小0.4和1.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11.6%,扩大2个百分点。蚕丝及交织物产量5.16亿米,下降0.1%。分区域看,西部地区产量占44.8%,占比较上年同期扩大3.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占比44.6%,缩小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10.6%,与上年持平。丝绸企业效益总体提升,亏损企业亏损面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711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5.92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低于全国纺织工业企业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5.44亿元,较上年增长2.2%。2018年,丝绸行业亏损面18.3%,较上年扩大7.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3亿元,较上年提高18.5%。分类别看,缫丝加工企业、绢纺和丝织加工、丝印染精加工企业亏损总额增幅分别为11.7%、24.7%和24.9%,且亏损面均高于全国纺织工业企业14.7%的亏损面水平。三、贸易环节丝绸商品内销额上升,家纺占比扩大。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全国50家丝绸样本企业内销额为41.01亿元,同比增长1.7%。分品种看,家纺类产品内销额同比增长5.8%,占内销额比重为40.3%,较上年扩大1.6个百分点;真丝绸缎类、真丝服装类内销额同比分别增长1.2%、0.3%,占比分别为31.8%、12.9%,均缩小0.1个百分点;服饰类内销额同比下降5.1%,占比缩小0.9个百分点;其他商品类内销额同比下降12.3%,占比缩小0.4个百分点。真丝绸商品出口回落,制成品出口下降明显。据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真丝绸商品出口额为29.6亿美元,同比下降16.9%(上年同比增长22.9%)。其中,丝类和制成品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8.4%和24.4%;真丝绸缎出口额同比增长4.9%。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市场依次为欧盟、美国、尼日利亚、印度和我国香港地区,其中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比较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额比重减少2.4个百分点。2018年全行业应对风险挑战,运行总体平稳,但是蚕桑比较效益不明显、环境污染加剧、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等问题依然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2019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需要全行业练好内功,准确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舍者迎将

茧丝绸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茧丝绸行业工艺多样化「图」

一、茧丝绸行业概述茧丝绸是指用蚕丝织造的纺织品。丝绸生产常用的原料可分为蚕丝(或茧丝)、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等多个类别,其中蚕丝原料优点突出(如透气性强、天然等)、价格昂贵,因此业内习惯依据茧丝的种类划分茧丝绸产品。依据茧丝种类不同,茧丝绸可划分为桑蚕丝丝绸、柞蚕丝丝绸、木薯蚕丝丝绸三类,对应的原料分别为桑蚕丝、柞蚕丝、木薯蚕丝。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茧丝绸行业历史悠久,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中国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恢复阶段(1949-1978年)、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9年)、稳定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历程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茧丝绸行业发展现状2018年中国桑园面积超过50万亩规模的共有5个省(区、市),分别为广西、四川、云南、陕西、重庆,合计桑园面积占中国桑园面积比重为70.5%。从地区分布分析,东、中、西部地区桑园面积为191.9万亩、144.7万亩和848.9万亩,占中国桑园面积比重分别为16.2%、12.2%和71.6%。数据来源:全国茧丝绸产业信息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14至2016年,由于蚕茧产量下降,蚕茧收购量、收购价格上升,中国茧丝绸行业市场规模得以扩大增加。2016年后,蚕茧产量持续增长,茧丝市场呈现供给过剩状态,中国茧丝收购价格下跌,中国茧丝绸行业市场规模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至2018年中国茧丝绸市场规模(以丝绸企业的销售总额计)从1178.3亿元下跌至80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1%。随着海外丝绸企业崛起,中国丝绸产品出口竞争日趋激烈,海外丝绸产品出口额下降,中国茧丝绸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下跌,预计在2021年下降607.3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中国茧丝绸行业驱动因素1、经营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丝绸行业为茧丝绸行业下游行业,中国丝绸行业消费提质升级,推动茧丝绸行业产品供给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丝绸企业持续开发丝绸终端产品,加大内销市场开拓力度,多款畅销产品销量增加。现阶段以蚕丝被、真丝服饰(如睡衣、衬衫、连衣裙等)为代表的丝绸产品消费逐渐升温,销售比重提高,2018年蚕丝被、真丝服饰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8%、6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力度大中国政府加大对桑蚕养殖、纺织服装行业支持力度,推动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2018年1月,商务部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公共财政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推动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此外,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开展桑蚕保险及蚕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该项试点工作有助于保障试点地区茧农收入。同时茧丝办等主管部门给予茧丝绸主产地区相应的人才引进优惠措施,支持茧丝绸行业发展。四、中国茧丝绸行业相关政策分析当前,中国商务部等主管部门积极制定并不断完善桑蚕养殖、外贸等行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对茧丝绸行业产业链上游、下游产生积极影响。国务院等监管部门对茧丝绸行业产业链上游、下游企业保持鼓励、支持的政策态度有助于为茧丝绸行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以及刺激茧丝绸的需求,为茧丝绸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原料、需求基础。数据来源:政府部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五、中国茧丝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中国茧丝绸行业工艺多样化中国茧丝绸行业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深化,桑蚕养殖工艺、丝绸产品工艺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桑蚕养殖方面,蚕桑新品种选育、家蚕品种结构优化、蚕桑病虫害防控、桑园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生态桑果桑试验研究、生产加工工艺研究等方面取得发展,蚕茧产量持续提升。同时,桑蚕优良品种、标准化蚕茧生产技术体系得到推广,小蚕共育率、方格簇普及率不断提高,省力化蚕台、养蚕大棚和专用蚕室等养蚕设施得到广泛运用。智能制造应用加大,远程控制、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行业综合利用范围不断加深和扩大,出现了新型业态,如丝绸+旅游、丝绸+文化丝绸+创意、蚕桑文化旅游、丝绸工业旅游等,蚕茧科普基地、丝绸小镇等快速发展,全行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提升。2、中国茧丝绸企业发展策略全球化中国茧丝绸企业积极寻求全球发展策略,加快海外产业布局,在“一带一路”等开放政策的支持下,开发沿线市场,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产业竞争力,化解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各种风险,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如山东如意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卡比棉田,富丽达集团并购加拿大纽西尔溶解浆公司,金昇集团收购了瑞士欧瑞康的天然纤维和纺机专件业务等。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桂花

2020年中国丝绸行业发展现状及出口贸易分析主要省市出口普降明显「组图」

2019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风云突变,全球贸易局势紧张加剧,国际贸易摩擦负面影响不断凸显,国内经济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增大,茧丝绸行业积极应对内外市场夹击的不利影响,通过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行业长期发展具有的韧性与活力逐步显现。主要产品产量下降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丝产量6.86万吨,同比下降16.85%;绸缎产量48167万米,同比下降4.91%;蚕丝被产量1177万条,同比下降4.64%。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持续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2.03亿元,同比下降4.49%;利润总额27.02亿元,同比下降12.18%。其中,缫丝加工实现利润10.48亿元,同比下降20.43%;丝织加工实现利润15.02亿元,同比下降6.6%;丝印染加工实现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0.17%。总体来看,2019年规模以上丝绸企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增速均呈负增长趋势,行业稳增长和保增长的压力加大。丝绸产品出口降幅增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为22.31亿美元,同比下降25.74%。丝类产品出口8922.75吨,同比下降5.39%,出口金额4.01亿美元。同比下降19.64%。单价同比下降15.06%。其中生丝出口3797.79吨。同比下降7.48%。金额1.94亿美元,同比下降25.57%。真丝绸级出口数量9384.83万米,同比下降5.88%,金额5.97亿美元,同比下降7.7%,单价同比下降1.94%,其中还绸出口数量7233.06万米。同比增长2.11%。出口金额4.43亿美元,同比下降0.39%,单价同比下降2.39%。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金额12.33亿美元,同比下降33.66%。其中,真丝绸服装出口数量3920.44万件(套),同比下降47.16%:出口金额8.75亿美元,同比下降41.35%。出口单价为22.31美元/件套。同比增长11%。其中,针织服装出口数量为878.67万件(套),同比下降44.64%。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2.56;机织服装出口数量为3041.77万件(套),同比下降47.85%,出口金额同比下降42.64%。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真丝绸商品出口额前十的省(区、市)中绝大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浙江、广东、江苏、广西、山东、上海、四川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7.15%、45.33%、11.55%、25.71%、16.09%、16.45%、27.39%。东部沿海各地区丝绸出口下滑态势明显,其中广东降幅最大,同比下降四成多:中西部地区的江西、辽宁和河南有所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9.68%、26.36%和101.69%。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丝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院交流互动。(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铮铮佼佼

2018年中国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2018年,全国蚕桑生产量增价跌,蚕农售茧收入持续增长;丝绸工业生产稳中提质,生丝价格高位回落;丝绸商品国内销售继续上升,真丝绸商品出口回落。一、农业环节桑园面积基本持平,蚕茧产量继续回升。据全国20个主产省(市、区)报送数据,2018年全国桑园面积1184.9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0.5万亩。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2.2%和71.6%,东部、中部地区占比较上年分别缩小0.2和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扩大0.3个百分点。全年蚕茧发种量1643.3万张,较上年同期增加39.6万张,同比上升2.5%;蚕茧产量67.9万吨,较上年增加2.1万吨,同比上升3.2%,延续上年增长态势。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分别为16.3%、6.9%和76.8%,东部、中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较上年分别缩小2和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扩大3.1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蚕茧收购量增价跌,蚕农收入持续增长。据全国20个主产省(市、区)报送数据,2018年全国蚕茧收购量为65.8万吨,较上年增长4.5%,其中西部地区蚕茧收购量增长1.9%。蚕茧平均收购价格为2341元/50公斤,较上年下跌1.1%。其中,广西价格下跌6.1%,四川、云南价格分别上涨12.2%、6.9%。秋茧收购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6.7%,较春茧上涨1.2%。蚕农售茧收入308.32亿元,较上年增长3.3%,较2013年历史高点增长30.5%,再创历史新高。分区域看,西部地区收入上升1.7%,东部、中部地区分别下降0.5%和1.2%。二、工业环节干茧价格波动下行,生丝价格高位回落。干茧价格总体延续上年上涨趋势,下半年有所回落,总体呈“M”型走势。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干茧均价为116.68元/公斤,同比上涨8.1%,涨幅较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为全年最高点,干茧价格120.3元/公斤,较年初上涨4.7%,6月份以后逐步回落。生丝价格5月份达到年内高点,自6月份起迅速下跌。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3A级生丝全年均价41.7万元/吨,较上年上涨15.1%;5A级生丝均价47.7万元/吨,较上年上涨14.8%。12月份3A和5A级生丝价格较5月份高点分别下降13.6%和16.9%。生丝及丝织品产量小幅下降,区域结构西增东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生丝产量8.65万吨,同比下降7.3%。分区域看,西部、东部地区产量分别占66.2%、22.2%,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缩小0.4和1.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11.6%,扩大2个百分点。蚕丝及交织物产量5.16亿米,下降0.1%。分区域看,西部地区产量占44.8%,占比较上年同期扩大3.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占比44.6%,缩小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10.6%,与上年持平。丝绸企业效益总体提升,亏损企业亏损面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711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5.92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低于全国纺织工业企业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5.44亿元,较上年增长2.2%。2018年,丝绸行业亏损面18.3%,较上年扩大7.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3亿元,较上年提高18.5%。分类别看,缫丝加工企业、绢纺和丝织加工、丝印染精加工企业亏损总额增幅分别为11.7%、24.7%和24.9%,且亏损面均高于全国纺织工业企业14.7%的亏损面水平。三、贸易环节丝绸商品内销额上升,家纺占比扩大。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全国50家丝绸样本企业内销额为41.01亿元,同比增长1.7%。分品种看,家纺类产品内销额同比增长5.8%,占内销额比重为40.3%,较上年扩大1.6个百分点;真丝绸缎类、真丝服装类内销额同比分别增长1.2%、0.3%,占比分别为31.8%、12.9%,均缩小0.1个百分点;服饰类内销额同比下降5.1%,占比缩小0.9个百分点;其他商品类内销额同比下降12.3%,占比缩小0.4个百分点。真丝绸商品出口回落,制成品出口下降明显。据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真丝绸商品出口额为29.6亿美元,同比下降16.9%(上年同比增长22.9%)。其中,丝类和制成品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8.4%和24.4%;真丝绸缎出口额同比增长4.9%。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市场依次为欧盟、美国、尼日利亚、印度和我国香港地区,其中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比较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额比重减少2.4个百分点。2018年全行业应对风险挑战,运行总体平稳,但是蚕桑比较效益不明显、环境污染加剧、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等问题依然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外部因素亦对行业形成明显冲击。2019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需要全行业练好内功,准确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丝绸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郭公

2020年中国丝绸行业发展现状及出口贸易分析 主要省市出口普降明显「组图」

2019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风云突变,全球贸易局势紧张加剧,国际贸易摩擦负面影响不断凸显,国内经济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增大,茧丝绸行业积极应对内外市场夹击的不利影响,通过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行业长期发展具有的韧性与活力逐步显现。主要产品产量下降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丝产量6.86万吨,同比下降16.85%;绸缎产量48167万米,同比下降4.91%;蚕丝被产量1177万条,同比下降4.64%。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持续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2.03亿元,同比下降4.49%;利润总额27.02亿元,同比下降12.18%。其中,缫丝加工实现利润10.48亿元,同比下降20.43%;丝织加工实现利润15.02亿元,同比下降6.6%;丝印染加工实现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0.17%。总体来看,2019年规模以上丝绸企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增速均呈负增长趋势,行业稳增长和保增长的压力加大。丝绸产品出口降幅增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为22.31亿美元,同比下降25.74%。丝类产品出口8922.75吨,同比下降5.39%,出口金额4.01亿美元。同比下降19.64%。单价同比下降15.06%.其中生丝出口3797.79吨。同比下降7.48%。金额1.94亿美元,同比下降25.57%。真丝绸级出口数量9384.83万米,同比下降5.88%,金额5.97亿美元,同比下降7.7%,单价同比下降1.94%,其中还绸出口数量7233.06万米。同比增长2.11%。出口金额4.43亿美元,同比下降0.39%,单价同比下降2.39%。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金额12.33亿美元,同比下降33.66%。其中,真丝绸服装出口数量3920.44万件(套),同比下降47.16%:出口金额8.75亿美元,同比下降41.35%。出口单价为22.31美元/件套。同比增长11%。其中,针织服装出口数量为878.67万件(套),同比下降44.64%。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2.56;机织服装出口数量为3041.77万件(套),同比下降47.85%,出口金额同比下降42.64%。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真丝绸商品出口额前十的省(区、市)中绝大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浙江、广东、江苏、广西、山东、上海、四川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7.15%、45.33%、11.55%、25.71%、16.09%、16.45%、27.39%。东部沿海各地区丝绸出口下滑态势明显,其中广东降幅最大,同比下降四成多:中西部地区的江西、辽宁和河南有所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9.68%、26.36%和101.69%。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丝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蓬户不完

2020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现状及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蚕茧产量连续上升

2019年是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四川、云南、浙江等蚕桑主产区多次组织召开基地建设现场交流会,深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各地通过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园区,依托龙头企业连片建设、集中发展,配套养蚕设施设备、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服务指导、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现代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受益于此,2019年尽管全国桑园面积减少,但蚕茧产量有所提高。桑园面积小幅下降2019年全国桑园面积1132.91万亩,较上年减少18.43万亩,同比下降1.6%。9个地区桑园面积下降,其中云南、山西降幅较大,分别下降34.6%和24%,其次为江苏、浙江,分别下降7.8%和5.4%。贵州、四川、江西等10个地区桑园面积增长,其中贵州增长39.9%。分省看,全国有五个省(区、市)桑园面积超过50万亩,依次是广西、四川、云南、陕西、重庆,总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为67.6%。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分别为173万亩、158.72万亩和801.19万亩,占比分别为15.3%、14%和70.7%。其中,东、西部地区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0.4和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上升0.7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全国蚕茧产量连续三年上升。据全国20个主产省(区、市)报送数据,2019年全国蚕茧产量72.08万吨,较上年增加1.02万吨,同比上升1.4%。分省看,全国有五个省(区)蚕茧产量超过2万吨,依次是广西、四川、云南、江苏和广东,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83%。其中,广东、江苏蚕茧产量较上年分别下降18.2%和6.8%;贵州和湖北蚕茧产量大幅提升,分别上升56.3%和47.3%。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分别为9.99万吨、5.18万吨和56.91万吨,占比分别为13.8%、7.2%和79%,东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上升0.5和1.2个百分点。蚕茧收购均价下跌2020年蚕茧收购均价有所下跌,其中春茧价格同比下降近四分之一。据全国20个主产省(区、市)报送数据,2019年全国蚕茧收购综合均价为2173元/50公斤,同比下跌7.2%。其中春茧收购均价较上年同期下跌24.5%,秋茧上涨10.1%;秋茧收购均价较春茧上涨28.8%。分省看,除黑龙江、湖北、湖南、甘肃外,其余主产省(区、市)收购均价均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广西、四川、云南、广东、江苏5个蚕茧产量超过2万吨的省(区)收购均价分别下跌4.9%、12.4%、14.6%、7.1%和7.9%。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茧收购综合均价分别为2174元/50公斤、2176元/50公斤和2172元/50公斤,分别较2018年下降6.5%、2.2%和7.7%。蚕农收入总体减少蚕茧收购量减少、价格下跌,全国蚕农售茧收入总体减少。据全国20个主产省(区、市)报送数据,2019年全国蚕农售茧收入292.35亿元,较上年减少29.59亿元,同比下降9.2%。分省看,排名前五位的广西、四川、云南、江苏、广东蚕农售茧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85.5%;浙江、云南、江苏蚕农售茧收入分别下降30.5%、27.7%和25.5%。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农售茧收入分别为34.02亿元、20.14亿元和238.19亿元,较上年分别下降20.9%、3.5%和7.7%。从生产效益看,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2018年每亩桑园蚕茧产量105.29公斤,同比下降1.6%;每亩产值合计4748.93元,同比下降2.7%;现金成本1012.22元,同比上升14.6%增幅较上年扩大5.6个百分点;现金收益3736.71元,同比下降6.5%。丝绸生产总量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丝产量6.86万吨,同比下降16.9%。其中,生丝产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为广西、四川、江苏、浙江和江西,占全国总产量的76.9%。分区域看,西部、东部地区产量分别占64.1%、21.7%,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2.1和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14.2%,上升2.6个百分点。2019年,绢纺丝产量0.45万吨,同比下降16.4%。产量排名前五位省(区、市)为浙江、广西、河南、江苏和重庆,占全国总产量的95.7%,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产量分别占66.5%、12.6%和20.9%。2019年蚕丝及交织物(含蚕丝≥50%)产量4.82亿米,同比下降4.9%。产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分别为四川、浙江、安徽、江苏和广西,占全国总产量的91%。分区域看,西部地区产量占比为49.4%,较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东部、中部地区占比分别为41.1%和9.5%,较上年分别下降3.5和1.1个百分点。2019年蚕丝被产量1177万条,同比下降4.6%。产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分别为江苏、浙江、湖北、陕西和山东,占全国总产量的78.1%。分区域看,东部、中部地区产量占比分别为57.2%和26.2%,较上年分别下降0.7和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为16.6%,较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丝绸企业效益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675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682.03亿元和27.0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5%和12.2%;平均利润率为4%,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137家企业反映亏损,亏损面为20.3%,较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4亿元,较上年增加44.7%。分类别看,巢丝加工企业、绢纺和丝织加工企业利润率分别为3.4%和4.6%,均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总额分别上升89.5%和4%;丝印染精加工企业利润率为3.1%,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总额较上年上升32.9%。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丝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蛇谓风曰

2020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现状及区域竞争格局分析蚕茧产量连续上升

2019年是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四川、云南、浙江等蚕桑主产区多次组织召开基地建设现场交流会,深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各地通过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园区,依托龙头企业连片建设、集中发展,配套养蚕设施设备、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服务指导、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现代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受益于此,2019年尽管全国桑园面积减少,但蚕茧产量有所提高。桑园面积小幅下降2019年全国桑园面积1132.91万亩,较上年减少18.43万亩,同比下降1.6%。9个地区桑园面积下降,其中云南、山西降幅较大,分别下降34.6%和24%,其次为江苏、浙江,分别下降7.8%和5.4%。贵州、四川、江西等10个地区桑园面积增长,其中贵州增长39.9%。分省看,全国有五个省(区、市)桑园面积超过50万亩,依次是广西、四川、云南、陕西、重庆,总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为67.6%。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分别为173万亩、158.72万亩和801.19万亩,占比分别为15.3%、14%和70.7%。其中,东、西部地区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0.4和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上升0.7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全国蚕茧产量连续三年上升。据全国20个主产省(区、市)报送数据,2019年全国蚕茧产量72.08万吨,较上年增加1.02万吨,同比上升1.4%。分省看,全国有五个省(区)蚕茧产量超过2万吨,依次是广西、四川、云南、江苏和广东,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83%。其中,广东、江苏蚕茧产量较上年分别下降18.2%和6.8%;贵州和湖北蚕茧产量大幅提升,分别上升56.3%和47.3%。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分别为9.99万吨、5.18万吨和56.91万吨,占比分别为13.8%、7.2%和79%,东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上升0.5和1.2个百分点。蚕茧收购均价下跌2020年蚕茧收购均价有所下跌,其中春茧价格同比下降近四分之一。据全国20个主产省(区、市)报送数据,2019年全国蚕茧收购综合均价为2173元/50公斤,同比下跌7.2%。其中春茧收购均价较上年同期下跌24.5%,秋茧上涨10.1%;秋茧收购均价较春茧上涨28.8%。分省看,除黑龙江、湖北、湖南、甘肃外,其余主产省(区、市)收购均价均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广西、四川、云南、广东、江苏5个蚕茧产量超过2万吨的省(区)收购均价分别下跌4.9%、12.4%、14.6%、7.1%和7.9%。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茧收购综合均价分别为2174元/50公斤、2176元/50公斤和2172元/50公斤,分别较2018年下降6.5%、2.2%和7.7%。蚕农收入总体减少蚕茧收购量减少、价格下跌,全国蚕农售茧收入总体减少。据全国20个主产省(区、市)报送数据,2019年全国蚕农售茧收入292.35亿元,较上年减少29.59亿元,同比下降9.2%。分省看,排名前五位的广西、四川、云南、江苏、广东蚕农售茧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85.5%;浙江、云南、江苏蚕农售茧收入分别下降30.5%、27.7%和25.5%。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农售茧收入分别为34.02亿元、20.14亿元和238.19亿元,较上年分别下降20.9%、3.5%和7.7%。从生产效益看,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2018年每亩桑园蚕茧产量105.29公斤,同比下降1.6%;每亩产值合计4748.93元,同比下降2.7%;现金成本1012.22元,同比上升14.6%增幅较上年扩大5.6个百分点;现金收益3736.71元,同比下降6.5%。丝绸生产总量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丝产量6.86万吨,同比下降16.9%。其中,生丝产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为广西、四川、江苏、浙江和江西,占全国总产量的76.9%。分区域看,西部、东部地区产量分别占64.1%、21.7%,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2.1和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14.2%,上升2.6个百分点。2019年,绢纺丝产量0.45万吨,同比下降16.4%。产量排名前五位省(区、市)为浙江、广西、河南、江苏和重庆,占全国总产量的95.7%,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产量分别占66.5%、12.6%和20.9%。2019年蚕丝及交织物(含蚕丝≥50%)产量4.82亿米,同比下降4.9%。产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分别为四川、浙江、安徽、江苏和广西,占全国总产量的91%。分区域看,西部地区产量占比为49.4%,较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东部、中部地区占比分别为41.1%和9.5%,较上年分别下降3.5和1.1个百分点。2019年蚕丝被产量1177万条,同比下降4.6%。产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分别为江苏、浙江、湖北、陕西和山东,占全国总产量的78.1%。分区域看,东部、中部地区产量占比分别为57.2%和26.2%,较上年分别下降0.7和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为16.6%,较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丝绸企业效益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675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682.03亿元和27.0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5%和12.2%;平均利润率为4%,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137家企业反映亏损,亏损面为20.3%,较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4亿元,较上年增加44.7%。分类别看,巢丝加工企业、绢纺和丝织加工企业利润率分别为3.4%和4.6%,均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总额分别上升89.5%和4%;丝印染精加工企业利润率为3.1%,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总额较上年上升32.9%。(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第六章

行业不景气下的丝绸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图」

一、丝绸行业概述茧丝绸行业上游种桑养蚕,中游蚕茧收烘、缫丝加工、绢纺丝织、丝绸印染,下游进行服装制造、箱包制造、对外贸易。中国是全球茧丝绸原料的主产地,蚕茧和生丝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均超过70%,居世界第一位。丝绸行业产业链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最初我国丝绸终端产品品牌化不足,附加值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丝绸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与意大利、法国等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中国正逐步由生丝、坯绸原料的最大出口国,向丝绸终端商品生产和出口国转变。2019年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结构中,丝绸制成品占比54%,为出口额占比最高的丝绸商品。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中国丝绸行业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茧丝绸行业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时期。2018年,我国丝绸行业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全国711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9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0.50%。2019年1-10月,全国666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93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4.40%。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丝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2019年1-10月,主营业务收入由两增一降的局面变为三细分领域同时增长。缫丝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58.35亿元,较上年同比上升7.72%;绢纺和丝织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60.2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0.36%;丝印染精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9.3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1.3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7-2019年,丝绸行业亏损面逐渐扩大。2018年,丝绸行业亏损面为18.3%,较2017年扩大了7.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3.3亿元,较2017年扩大18.5%。分领域看,缫丝加工企业、绢纺和丝织加工、丝印染精加工企业亏损面分别为19.4%、16.9%和19.7%,亏损面增幅均高于全国纺织工业企业平均水平。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中国丝绸行业发展趋势目前整个国内丝绸销售市场格局已由过去单一出口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而互联网+的推进,在茧丝绸行业的销售渠道上,以及产业融资上都有利于推动传统丝绸生产技术设备及营销模式的全面改造和升级。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过去丝绸制品由于原料成本较高价格相对较高昂,从而限制了丝绸市场的打开,丝绸主要出口给欧美。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舒适产品的需求增加,有望迎来丝绸产品市场释放。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展开和我国丝绸技术、品牌的强大,丝绸制成品的外需将进一步增加。虽然近几年丝绸行业不景气,销售量降低很多企业面临亏损,但是这是行业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在淘汰掉一批不能跟上行业变革的企业以后,丝绸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

绑架案

2020年9月丝绸行业要闻

国家六部门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5年) 》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要求,到2025年实现种桑养蚕规模化、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基地蚕茧产量占全国蚕茧产量的20%以上,形成一批桑园面积达10万亩以上的重点蚕桑生产基地。全龄饲料工厂化养蚕的鲜茧产量在中国桑蚕鲜茧总产量中的占比达10%左右。形成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缫丝、织绸工厂和国际化大型骨干企业,缫丝综合能耗降低50%、劳动生产率提高30%。种桑养蚕和丝绸工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蚕桑茧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丝绸文化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茧丝绸“十四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杭州召开9月11日,茧丝绸“十四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万事利集团召开,来自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桑蚕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产学研机构主要负责人,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丝绸协会等相关负责人及万事利集团、达利集团、杭州纺织机械集团、凯喜雅等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会上,各位专家、企业家积极建言献策,围绕茧丝绸行业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行业痛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并对当前行业关注的茧丝绸产业发展中的消费模式创新、技术装备升级、人才培养、资源综合利用和丝绸文化传承挖掘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讨。茧丝绸“十四五”发展规划,是指导行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高标准、高质量的“十四五”行业规划,对于推动中国茧丝绸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万事利集团)“ 2020中国与亚洲纺织国际论坛” 在上海举行9月22日, “ 2020中国与亚洲纺织国际论坛” 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德国、法国、瑞士、印度、越南、多哥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业界领袖、行业专家和企业家,通过现场会议和在线直播方式,分享讨论了后疫情时代,各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服装采购转移与数字化转型、生产制造技术的创新和自动化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等热点议题。东方国际集团、晨风集团、上海丝绸、浙江中大、江苏苏豪、广东省纺、晶苑集团、魏桥纺织等中国主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和英国马莎、 Lee、 Bestseller、 Sainsburys、 H&M、 PVH、家得宝等国际大型零售商品牌商代表出席会议。会上,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甲昌发表了题为“ 打造双循环重塑竞争力——后疫情时代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展望” 的主旨演讲。(亚洲纺织论坛)2020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9月23- 25日, 2020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次展会8馆齐开,以超过20万m2之姿重塑行业聚焦点,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500家行业领先的面辅料供应商集中亮相。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面辅料展会, Intertextile面辅料展承载着“ 畅通产业经济循环” 的重要使命,汇聚了纺织行业最前沿的科技力量、时尚活力和责任发展愿景,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为“ 双循环” 注入纺织正能量,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Intertextile面辅料展)两项茧丝绸团体标准研讨会在江苏海安召开9月9日,《蚕茧烘干技术规程》《生丝绿色制造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研讨会在江苏海安召开。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海安市茧丝绸商会、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安市苏豪制丝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十余人出席会议。会上,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对丝绸标准化技术组织情况、标准化工作流程做了介绍,对中国标准层级及团体标准政策背景、制定意义做了说明。会议对起草小组完成的《蚕茧烘干技术规程》《生丝绿色制造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工作组草案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讨论,对编制说明进行了整体研讨。与会专家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及理论对两项团体标准工作组草案提出了诸多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内首个植物有效组分降血糖原创天然药物桑枝生物碱获批上市9月19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简称“ 药物所” )承担的“ 重大新药创制”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发布新药研发成果——在桑枝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组多羟基生物碱,即桑枝总生物碱已获批上市,这是国内首个植物有效组分降血糖原创天然药物。桑枝总生物碱作为新药获批上市,是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标志性成果,后续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发现新药的特点,药品的“ 再评价” 不仅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交上的数据答卷,而且是企业挖掘产品特点、卖点、打开新药市场的关键。(科技日报)中国丝绸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8月30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在河南渑池签署“ 仰韶时代纺织技术与服饰” 研究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周旸代表合作双方共同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对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专项科考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该遗址采集的15个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分析测试,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同时发现手纹(指纹或掌纹),为仰韶时代纺织技术及制陶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蚕种质量检验和技术服务工作座谈会在海宁召开8月31日,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海宁市召开蚕种质量检验和技术服务工作座谈会,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海平、相关科室负责人、各有关市县蚕桑业务负责人、蚕种生产和经营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陆敏参加会议并致词。会上,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通报了2020年蚕种冷藏浸酸检验情况,介绍了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站机构整合情况和蚕桑产业发展方向。浙江省蚕种业协会、蚕桑重点市县及蚕种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对蚕种生产情况和质量管理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海宁三农)“成渝新丝路●双城双核驱动” 蚕桑产业战略合作洽谈会在南充召开9月11日,重庆市黔江区、四川省南充市“ 成渝新丝路·双城双核驱动” 蚕桑产业战略合作洽谈会在南充市嘉陵区召开。双方交流了蚕桑丝绸全产业链建设、政策扶持措施、创新驱动、龙头企业带动等情况,并就蚕桑产业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对接。黔江区、南充市初步达成了明确专班专人推动两城合作事宜、建立成渝茧丝绸产业论坛峰会机制、共建中国西部茧丝绸集散中心和交易平台、系统研究茧丝绸长远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机制、共同发展茧丝绸产业链消费经济的蚕桑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嘉陵区茶桑现代农业园区产研中心,参观桑枝基料化工厂、桑枝食用菌生产车间、工厂化饲料养蚕、院士工作站科研基地、桑茶产品展示馆、嘉陵区“ 一县一业” 展示馆,以及尚好桑茶文化馆。(四川丝绸)杭州市发布《关于支持历史经典产业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9月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历史经典产业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工艺美术、丝绸、茶叶、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出了十二条意见,多项内容惠及丝绸行业,本意见自2020年10月9日起施行,有效期为3年,由杭州市经信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意见包括:(一)振兴历史经典文化工艺;(二)支持民营博物馆运营;(三)保存历史经典文化技艺;(四)保护“ 老字号” 品牌;(五)鼓励经典文化传承;(六)加强人才培养;(七)鼓励数字赋能;(八)鼓励创新发展;(九)扶持做大做强;(十)支持展会交流推广;(十一)支持设立展销窗口;(十二)支持历史经典产业平台建设。(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苏州丝绸品质认证工作有序推进9月4日,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苏州丝绸行业协会在前期对丝绸企业调研和沟通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了8家质量、规模和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关于认证申报的培训和辅导。自2018年苏州丝绸品质认证工作开展以来,有13家企业23个产品通过了认证,在振兴传统工艺和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此次认证的培训和辅导工作旨在持续推进2020年苏州丝绸品质认证工作,服务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一系列质量活动的实施,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内部管理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通过实施自愿性产品认证帮助企业获得认证证书,推动国际标准互认,提升企业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赢得政府、社会及其他相关方的支持。(苏州市纤维检验院)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蚕丝绸文化” 传承基地9月2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公示了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认定结果,湖州师范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 蚕丝绸文化” 传承基地。目前,学校已开设2门蚕丝绸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编写相关教材3部,聘请7名蚕丝绸文化研究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客座教授;建有2个校外基地,举办蚕丝绸学术讨论会4场,学校教师获批7项与蚕丝绸文化相关的省部级课题,出版相关研究专著8部,发表相关论文22篇;建有4个相关学生社团,开设“ 我爱蚕宝宝” 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尤其是中小学开展蚕丝绸文化普及活动。另外,在国外举办“ 阿塞拜疆蚕桑文化与古丝绸之路” 等4次学术沙龙。国内第二个地市级蚕桑研究所湖州蚕桑科学研究并入学校,在蚕桑生产实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广西2020鲜茧缫丝技术规程培训班在河池宜州举办8月28- 29日,为使《鲜茧缫丝技术规程》标准在企业得到贯彻执行,提高鲜茧生丝品质,提升鲜茧缫丝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让企业了解现代丝绸科技发展的情况,由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主办,河池市宜州区桑蚕茧丝绸行业协会、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嘉欣丝绸有限公司协办的广西2020鲜茧缫丝培训班在河池宜州举行。培训班邀请了规程主要起草人讲解规程的详细情况和煮茧新技术情况;资深缫丝专家结合广西茧丝绸行业实际,介绍企业执行规程的要点;苏州大学知名教授讲授现代丝绸科技发展情况。(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广东顺德伦教香云纱展示交易中心揭牌成立9月5日,广东省伦教蚕种场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456蚕种场文化创意园举行珠三角蚕桑科学馆开幕仪式,伦教香云纱展示交易中心同时揭幕,希望以此来进一步挖掘“ 云纱故里” 的文化、经济的内涵与价值。未来, 456蚕种场创意产业园将力争发展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香云纱交易和产业创新设计中心,成为香云纱行业的新标杆。广东省伦教蚕种场是广东最早创建的家蚕原种繁育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有95年历史,对伦教乃至整个顺德现代蚕桑及丝绸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蚕丝原料支撑,也为顺德、伦教闻名于世的香云纱染整技艺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羊城晚报)四川南充举行“现代蚕桑丝绸产业联合创新中心项目” 签约仪式9月18日,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开幕式暨集中签约仪式在南充市举行,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向仲怀签约“ 现代蚕桑丝绸产业联合创新中心项目” ,计划投资5000万元。项目合作包括建立专家智库,发挥向仲怀院士及其团队作为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邀请相关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声望和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教授参与制定南充科技与产业相关发展规划,为科技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推进国际领先的现代蚕桑丝绸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的建设;创新产业科技,推进成果转化,支撑西南蚕业中心川渝蚕桑丝绸升级改造和高质量发展;集聚产业资源,孵化高新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培育现代蚕桑丝绸文旅融合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等。(南充日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召开“ 气象与蚕病预测预报应用” 发布会9月4日,由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政府、宜州区气象局、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主办的河池市宜州区气象与蚕病预测预报应用发布会在宜州举行。河池市宜州区常委、副区长李金平出席会议并致辞,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潘志新发表了科技助力蚕桑产业发展的讲话,宜州区气象局局长韦世东介绍了预测预报模块使用情况并通报了宜州区下半年第二期家蚕血液型脓病预报信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唐亮高级农艺师在会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广西蚕病——气象预报模型的研发历程与成效。该模型的研发首次实现了通过气象资料预报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情况,同时在宜州区也属首次应用。该模型可利用未来10天的气象预报资料进行测算,实现了对未来蚕病发生危害等级的旬报。与此同时,还普及了新开发的广西蚕病远程专家诊断系统(蚕健宝App)的安装和使用注意事项,并做了现场互动答疑。(广西蚕业)湖州市蚕桑联盟召开2020年度第二次工作例会9月14日,湖州市蚕桑联盟2020年度第二次工作例会在湖州举行。首先,全体联盟专家到了南浔区和孚镇吴兴塘村,在湖州寻和农业公司的草本化杂交桑种植基地,现场观摩机械化收割演示,进行了操作规程探讨与技术交流。在随后的联盟会议上,各单位进行了上半年工作交流,市联盟组长钱文春研究员回顾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的联盟专家团队工作进行了任务安排。浙江省专家组长黄凌霞就做好今年联盟重点工作提出了要求。全体专家对开展好下半年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与酝酿讨论。(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杭州丝绸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作为浙江省建德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之一,杭州丝绸文化产业园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该项目位于建德市大同镇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约75亩,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综合楼等,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2亿元。园区以桑蚕文化、丝绸文化为载体,以文化创意为理念,衔接建德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打造丝绸服装设计制作、展示交易、电商销售、办公研发、情景购物、青少年教育、互动体验、休闲旅游的时尚创意园区。近年来,建德大同镇打造“ 万亩桑蚕基地” 为目标,力求做大做强蚕桑业。项目正式投产后,前三年预计年产值2.5亿元,税收800万元,三年后产值预计达到5亿元,税收翻倍,同时增加当地就业岗位3000余个。该项目对提升工业功能区人气、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园区产业品位等有显著成效。(今日建德)绵阳“蚕桑国际小镇” 杨家镇杨家社区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杨家社区成功入选。近年来,绵阳市涪城区将杨家镇打造成“ 蚕桑国际小镇” ,在政策扶持、要素保障、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支持杨家镇建设,真正落实了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杨家社区与当地龙头企业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围绕蚕桑农业,将蚕桑文化、传统农耕文化与蜀绣有机融合,成功打造的特色文化展示窗让人目不暇接。在桑葚采摘、桑姑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蚕桑产品品质,打造国际化品牌,出产的“ 七彩之虹” 6A级生丝,品质享誉海内外,成为爱马仕、香奈儿、 LV等国际品牌丝巾的上品原料丝,更是成为G20峰会、 APEC会议等国际大会所需的原材料。(四川丝绸)14个国家驻蓉渝昆总领事馆代表考察绵阳天虹丝绸9月21日,赴绵阳参加第八届科博会的14个国家驻蓉渝昆总领事馆代表20余人前往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考察,先后参观了天虹蚕工厂、 “ 千鹤丝语” 蚕桑文化展示馆、规模化养蚕基地。绵阳市政协副主席李京平一同考察。在“ 千鹤丝语” 蚕桑文化展示馆,六名蜀绣传承人身着传统旗袍在杨家绣坊为外国友人演示传统手工刺绣。国际友人听着蜀绣传承人关于蜀绣的介绍,俯身仔细观看正面刺绣手法,看见一针一线绣出一幅图案时,对其精湛的刺绣技艺赞叹连连。(天虹丝绸)“和服:从京都到T台” 在英国V&A博物馆开展2020年2月底,英国V&A博物馆呈献了欧洲境内的首场和服大展“ 和服:从京都到T台” 开幕,因为疫情影响,展览曾暂停对公众开放。随着8月英国V&A博物馆重启,这场欧洲最大和服展回归,展期也顺势延长。此次展出的超过315件展品,一半来自V&A博物馆馆藏,其余来自英国、欧洲、美国、日本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慷慨借展,展品还包括了为此次展览特别制作的和服,将揭示和服从17世纪60年代至今对日本乃至整个世界,在美学和社会方面所产生的意义。(雅昌艺术网)“巴黎世家:型风塑尚” 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9月4日, “ 巴黎世家:型风塑尚” 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展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与V&A博物馆联合主办,本次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展品主要来自V&A博物馆,展品年代集中于1950—1960年代。临展厅展示了巴伦西亚加的杰出工艺、高定工坊及作为高定客户的独特体验。银瀚厅展示了巴伦西亚加对同时期及后代顶尖设计师的影响,及其引领时尚界重要潮流的设计理念。(中国丝绸博物馆)海外华文媒体探访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9月20日,来自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13个国家的16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四川南充嘉陵区,探访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了解中国丝绸发展历史,体验丝绸织造过程,领略跨越千年的丝绸文化魅力。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生动再现了“ 中国绸都” 南充栽桑养蚕、丝绸织造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馆内陈列着仿古复制的大型束综蜀锦花楼提花织机、脚踏缫丝机、缂丝机、云锦提织机等传统织机及壮锦、蜀锦、宋锦、云锦等精美丝绸制品。在参观过程中,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社长孙雨梅对丝绸展示出极大的兴趣。“ 在罗马尼亚,中国的丝绸、茶叶这些历史悠久的东西都很受欢迎。” 孙雨梅表示,将加大对中国优质产品和传统文化的报道,让罗马尼亚人更加喜爱中国的产品与文化。(南充文旅)来源:《丝绸》杂志、国际丝绸联盟秘书处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