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一种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近年来,随着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快落地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基础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是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数字经济“四化”框架,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快落地从2015年最早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2019年11月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启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0年4月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政策文件;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旨在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助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产业基础分为传统数字基础设施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传统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互联网普及率、移动宽带普及率、域名数量、网站数量以及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等。根据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3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为5094万个,网站(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量为497万个;根据宽带发展联盟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移动宽带普及率达到93.6%,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37.69Mbit/s,移动宽带用户使用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4.02Mbit/s。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数据中心以及IPv6等。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2020年6月6日,基础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超过25万个,到2020年年底,我国5G基站数可能达到65万;根据赛迪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为7.4万个,大能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到227万架;根据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中国IPv6地址数量为50877块/32。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快速落地,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DG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从结构上来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字经济主要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构成。不过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由“两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逐渐扩展至“三化”,即包括数字化治理。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的基础离不开技术,数字产业设备的建设也十分重要。一、数字产业设备情况数字经济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优化,数字经济能够得到更长足的发展。目前,5G通信技术的正在加快建设中,随着5G技术在数字经济中的深入融合,数字经济将迎来发展新态势。2020年是5G发展的关键年份,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工信部称,电信企业要及时评估疫情影响,制订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特别是独立组网建设步伐,切实发挥5G建设对“稳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作用。5G发展,基站先行。5G基站的选址建设,是保证5G商用信号覆盖的基础,所以,5G基站建设是5G产业布局的第一步。2020年5G迎来大规模建设,5G基站目标不断刷新。通信运营商将正式开启5G大规模集采,带动产业链。从5G基站产业链来看,主要涉及上游规划设计、中游建设/运维以及下游应用三大环节。其中在中游环节,涉及产业较多,包括基站设备、小基站、光通信设备、网络工程建设、无线设备、传输设备以及网络优化与运维等。产业链下游端,5G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物联网、智能装备、手机/移动终端等等。随着5G基站的搭建越来越完善,5G技术的商用也进一步铺开,对于多种形态的数字经济发展将带来更多机遇。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突出表现,引导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是各国经济复苏及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数字经济已经成了各国应对国际经济环境低迷、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的关键。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中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更凸显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大关。研究表明,我国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从规模上看,2019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从结构上看,数字产业结构持续软化,软件业和互联网行业占比持续提升。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数据集成、平台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0%。其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数字化基础设施及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建设将提速。数字基建不仅仅是数字经济的基础,甚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选项。2。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组织、跨业务切实的数据互联互通是社会有效治理、处置重大应急公共事件的基础,成为社会共识。预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和“国家大数据战略”融合实施、快速推进。3。网格化、数字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数字治理需求得到空前释放。4。数字消费并不会随着疫情消失而大幅降温,随着数字技术、数字贸易、数字共同市场的发展,数字消费更加多元化。5。央行数字货币,或成为“新版四万亿”定向刺激的选项,或将加速推出。6。公众对于数据隐私的关注或将反弹,良好的数字治理、切实的隐私保护决定公众对于数字经济的信心。7。平台的价值得到检验,平台的功能将越来越综合。无论是政务还是企业,越来越需要一体化、网络化综合支持平台。而平台自身将演变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一部分。8。“机器人与人精细化的分工和合作”、“非接触式”业务发展将迎来爆发期。零工经济、自由职业者将成为潮流。企业劳务雇佣关系将向互惠合作的关系转变。(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数字经济是一种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近年来,随着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快落地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基础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是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数字经济“四化”框架,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快落地从2015年最早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2019年11月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启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0年4月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政策文件;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旨在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助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产业基础分为传统数字基础设施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传统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互联网普及率、移动宽带普及率、域名数量、网站数量以及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等。根据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3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为5094万个,网站(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量为497万个;根据宽带发展联盟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移动宽带普及率达到93.6%,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37.69Mbit/s,移动宽带用户使用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4.02Mbit/s。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数据中心以及IPv6等。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2020年6月6日,基础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超过25万个,到2020年年底,我国5G基站数可能达到65万;根据赛迪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为7.4万个,大能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到227万架;根据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中国IPv6地址数量为50877块/32。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快速落地,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DG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数字经济在其他产业领域的应用带来的效率增长和产出增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四化”框架带领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价值化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四化”协同发展生态,既是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四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四者间的关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国数字经济早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先天优势,网民规模的高速增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优质土壤。2012年以后,网民增速趋于平缓,移动端时代到来,促使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成熟发展期。总体而言,中国数字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从信息传播到电子商务,从网络服务到智能决策,新模式和新企业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重心向用户端倾斜,技术成为行业核心的驱动力,但争夺流量和积累用户规模仍然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对GDP贡献明显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增长。2014-2019年期间,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高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产业数字化是核心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我国从2005年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二分天下,到2019年主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2019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7.1万亿元,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28.8万亿元。数字产业化以软件为核产业数字化在服务业爆发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数字产业化的结构从2012年的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到2019年以软件产业为主。2019年我国软件产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上升至55%左右,电信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则下降至28%左右。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的经济带效应明显2020年12月2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根据区域的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和数字政策环境等六大方面进行评估。从省份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前五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从城市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宁波、武汉、福州、西安、厦门、青岛。从地域分布来看,数字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11个东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个中部地区城市武汉,有成都、重庆、西安3个西部城市从省市分布来看,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两个城市上榜。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区域聚集特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这一方面是由于三地经济基础优势显著,可以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扎实的产业基础,也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焕庸线”。根据赛迪智库于2020年9月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相较2019年,2020年共有8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陕西、广西、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6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正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努力在新的赛道实现突破。数字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特征的优势,未来,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数字经济将会进一步突破地理条件限制,逐渐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注入新动能。十四五近百万亿规模根据2020年11月初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无疑成为投资者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的富矿。2020-2026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到2026年,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95万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一、数字经济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领域数字经济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核心的增长极之一。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05年至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6.2%,2019年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数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抓手。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第一产业名义增速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名义增速9.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名义增速6.54个百分点。从历史维度来看,与2005年相比,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了12.7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6%,而同期GDP仅增长了4.3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2.6%,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长了2.2倍、3.4倍、5.9倍,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7%、11.1%和14.8%,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数字贸易推动全球经贸关系变革发展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国际化的最主要体现。数字贸易的突出特征是贸易方式的数字化和贸易对象的数字化。贸易方式的数字化是指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贸易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带来贸易效率提升和贸易成本降低;贸易对象的数字化是指数据和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产品和服务贸易,其极大地拓展了现有服务贸易的深度和广度。从货物贸易角度看,数字贸易主要体现在贸易开展方式的变化,推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据有关机构数据,2018年全球跨境电商B2C市场规模达到6750亿美元,近年平均增速约为30%,远超传统货物贸易。从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看,企业间(B2B) 交易额占绝大多数,企业与消费者(B2C)交易额相对有限。从电子商务国别发展看,发达国家跨境电商发展环境良好,但发展中国家潜力巨大。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四、数字经济产业中各行业稳步发展1、电信业基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9年,我国通信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网络强国战略,5G建设有序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支撑社会的数字化转型。2020年,电信业务收入企稳回升,电信业务总量较快增长。初步核算,我国2020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双 G双提”工作加快落实,网络提速.卓有成效,固定宽带迈入千兆时代。移动网络履盖向纵深延伸,4G用户总数达到128759万户,比去年末净增561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80.6%。数据来源:中国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从2015年以来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一直维持13%的增长,截止2019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同比增长15.4%。但是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全国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状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前四个月,同比增速皆为负数,一直到5月份,才由负转正。截止2020年6月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5609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12.9个百分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从业人数稳步增加;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云化发展,软件应用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明显。从总体上看,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来源:中国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创新活跃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资本力量的助推下,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下,2019年,我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业务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研发投入快速提升,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拓展,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从总体上看,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速,2020年1-7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6916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仍低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五、数字经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1、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推进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打通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传感、控制、管理、运营等多源数据一体化集成。构建不同主体的数据采集.共享机制,推动落实不同领域数据标注与管理应用。建设国家数据采集标注平台和数据资源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存储。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制定规范的数据质量评估监督、响应问责和流程改善方案,积极应用先进质量管理工具,形成数据质量管理闭环。2、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强企业数字化改造,引导实体经济企业加快生产装备的数字化升级,深化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速业务数据集成共享。加快行业数字化升级,面向钢铁、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3、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坚持应用牵引、体系推进,加快突破信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和工程化水平。补齐产业基础能力短板,聚焦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产业链条上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产品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支持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预防和缓解产业对外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与核心企业,推动沿海地区产能有序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梯度转移。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中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20年,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下发挥着重要性。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已近四成,对GDP贡献率近七成。总体来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大关,预计2021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7.56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目前,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交易平台、大数据技术等是实现数字经济应用的重要技术、平台。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数据要素市场,但已有一些数据交易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数据生产或数据服务类企业为主导、商业职能为主的数据交易平台,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联合其他主体投资、第三方撮合性的数据交易平台。同时,我国数据交易制度、标准正在不断完善,为数据交易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数字经济在其他产业领域的应用带来的效率增长和产出增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四化”框架带领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价值化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四化”协同发展生态,既是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四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四者间的关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国数字经济早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先天优势,网民规模的高速增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优质土壤。2012年以后,网民增速趋于平缓,移动端时代到来,促使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成熟发展期。总体而言,中国数字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从信息传播到电子商务,从网络服务到智能决策,新模式和新企业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重心向用户端倾斜,技术成为行业核心的驱动力,但争夺流量和积累用户规模仍然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 对GDP贡献明显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增长。2014-2019年期间,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高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产业数字化是核心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我国从2005年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二分天下,到2019年主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2019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7.1万亿元,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28.8万亿元。数字产业化以软件为核 产业数字化在服务业爆发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数字产业化的结构从2012年的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到2019年以软件产业为主。2019年我国软件产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上升至55%左右,电信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则下降至28%左右。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的经济带效应明显2020年12月2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根据区域的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和数字政策环境等六大方面进行评估。从省份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前五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从城市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宁波、武汉、福州、西安、厦门、青岛。从地域分布来看,数字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11个东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个中部地区城市武汉,有成都、重庆、西安3个西部城市从省市分布来看,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两个城市上榜。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区域聚集特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这一方面是由于三地经济基础优势显著,可以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扎实的产业基础,也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焕庸线”。根据赛迪智库于2020年9月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相较2019年,2020年共有8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陕西、广西、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6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正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努力在新的赛道实现突破。数字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特征的优势,未来,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数字经济将会进一步突破地理条件限制,逐渐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注入新动能。十四五近百万亿规模根据2020年11月初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无疑成为投资者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的富矿。2020-2026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到2026年,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95万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产业数字化应用潜能迸发释放,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变革,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这是继2015年以来连续第六次发布数字经济研究成果。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6.2%,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名义增长15.6%。在延续以往研究的基础基础上,白皮书体现了数字经济由“两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扩展到了“三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的过程;2020年,白皮书将“三化”扩展为“四化”(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白皮书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兴经济形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发展快速崛起。随着智能终端及物联网技术不断完善,“万物互联”正逐步成为现实。互联网应用日渐实现“随时、随地、随心、随行”,数字经济产业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数字经济“四化”框架,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加快落地从2015年最早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2019年11月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启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0年4月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政策文件;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旨在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中国数字经济已步入发展成熟期1994年,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进入互联网时代。2000年前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行业经历了2-3年的低迷阶段,中国也未能幸免。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之后,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数字经济在2003年-2012年间迎来了高速增长期,新业态不断涌现。截至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这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移动端时代,中国数字经济迈入成熟期。——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超过35万亿元 产业数字化占比逐年提升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快速落地,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DG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于三次产业贡献率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增长。2014-2019年期间,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高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表6:2016-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单位:%)中国数字经济竞争格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规模持续上升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从更加具体的构成来讲,数字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2014-2019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数字化产业规模达到70878亿元,同比增长10.54%,占GDP比重为7.2%。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2014-2019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到287524亿元,同比增长15.56%,占GDP比重为29.0%,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三次产业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服务业是产业数字化发展最快的领域,2019年服务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8%,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工业方面,数字经济加速发展,2019年工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19.5%,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农业由于行业的自然属性,数字化转型需求较弱,2019年农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8.2%,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数字化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数字化治理是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实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近年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受到了各地区、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部分地区的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初现,有力推动了政府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优化创新。根据中央党校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结果显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为“非常高”的省级政府从2016年的3个增加到8个,指数为“高”的从2016年的9个增加到15个,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为“低”的首次为零。2020年以来,从数字化防疫到数字化防汛,中国政府精细化、智能化的数字化服务迈上新台阶。——产业数字化占比超过七成且仍在持续提升在数字经济的内部结构方面,数字产业化的占比逐年下降,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50.9%下降至2019年的19.8%;相反,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占比由2005年的49.1%提升至2019年的80.2%。——国内区域竞争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在区域发展方面,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辽宁、重庆、江西、陕西、广西等省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5000亿元。从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来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0%;重庆、湖北、辽宁、河北、广西、四川、江西、贵州等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30%。——广东省多项指数领跑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全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平均值为32.0,其中11个省市指数在平均值之上。广东省以总指数69.3居全国榜首,北京、江苏位列第二、三名,分别得分56.5、56.1。在数字经济产业指数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省数字经济产业指数遥遥领先,独立组成第一梯队;随后是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50-80之间,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30-50之间,包括山东、福建、四川和湖北;区域省份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组成第四梯队。注:产业指数主要包括产业规模(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信息传输业规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和产业主体(ICT领域主板上市企业、互联网百强企业、独角兽企业)。全国平均:24.0在数字经济融合指数方面,各省市差距相对较小。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据,广东省仍然以50.3位居榜首,与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山东组成第一梯队;湖北、福建等7省数字经济融合指数高于均值,位列第二梯队。重庆、江西等省市融合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第三梯队。辽宁、云南等省份融合指数明显落后,指数得分低于26分,位于第四梯队。注:融合指数主要包括工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或将达到60万亿元未来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将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