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优先战略事项——然而,要做的还有更多我们的年度《数字化转型现状》研究迎来第五个年头,继续记录企业的不断发展。随着颠覆性技术及其对各大企业和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我们的研究旨在捕捉促成现代数字化转型的变化和趋势。2019年,战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已经不止于IT领域,而影响着全公司的竞争力。企业的相关预算直线攀升,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颠覆性技术数量急剧增加。数字化项目开始由首席高管主导,并由相互协作的跨职能团队管理。客户体验 (CX) 继续占据数字化转型投资的主要份额,但在2017年,我们注意到员工体验和企业文化在赋能和加速变革、增长和创新方面也愈发重要。数字化转型是影响全公司的革新行动今年,数字化转型显然更为成熟,已成为企业级行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实现运营和竞争现代化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有效适应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经济,不断谋求发展。总体来说,企业显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仍旧将技术的优先级排在把握住影响市场的颠覆性趋势之上,这些趋势具体而言,就是客户和员工的行为及期望。全球数字化转型现状:5大要点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是全企业举措,领导者最好要有开阔的组织视野。首席信息官 (CIO) 连续第二年成为最常负责或支持数字化转型倡议 (28%) 的人物,而首席执行官 (CEO) 则日益发挥领导作用 (23%)。市场压力是促进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因素,大多数举措受成长机会 (51%) 和白热化的竞争压力 (41%) 推动。每每登上头条的数据泄露丑闻及GDPR 等新监管标准也促进着企业转型 (38%)。尽管大家逐渐意识到人为因素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例如:员工体验和企业文化,大多数转型举措仍继续着眼于客户接触点的现代化 (54%) 和基础设施的加强 (45%)。但许多企业却没有通过尽职调研以理解他们的客户,有 41% 的企业在没有进行全面客户调研的情况下,便对数字化转型作了投资。对于领导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人员来说,获得企业支持依然是最大的挑战。在我们所研究的公司中,数字化转型通常被视为成本中心 (28%),ROI 也难以通过数据进行证明 (29%)。内部文化问题也是大难题,内部根深蒂固的观点、对于变革的抵制(26%) 及对法律和合规的忧虑 (26%) 都在妨碍着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创新在企业内仍占据一席之地。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营造创新文化,拥有内部创新团队正成为常态。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
在当今相互连接的世界中,消费者正在以新的方式使用和采用新兴的数字技术。 他们的需求,行为习惯正在发生变化。 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掌握更多的信息,他们期望企业及时提供更高质量,顺畅的客户体验和更低成本的服务。因此,在各种规模和跨领域的企业中,公司必须以数字方式参与以创新和保持竞争力,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企业实现业务增长的必经之路。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DX)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企业组织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的变革措施。它是一种使业务创新得以实现的策略,该创新基于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您的运营流程,产品,解决方案和客户互动中。该战略的重点是通过数字资产的创造和货币化来利用新技术(如移动、Web、社交、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的机遇及其对业务的影响。数字化转型涉及数字化生态系统的构建,在该生态系统中,客户,合作伙伴,员工,供应商和外部实体之间保持一致和无缝集成,从而为整体提供更大的整体价值。2020年十大数字化转型趋势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关2020年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大多数讨论都围绕着:云,边缘计算,物联网IoT,增强现实AR……这些关键词反复在某一议题上同时出现。2020年将是一个转折点。尽管主导这些讨论的核心技术将继续成为我们共同的数字化转型之旅的基础,但2020年将被定义为一个全新的技术类别,即将从边缘走向中心舞台。其中包括:5G,人工智能,高级数据分析,还有一些可能会让您感到惊讶。事不宜迟,以下摘录自Daniel Newman发布于Forbes上,他认为在2020年最重要的10个。1.您和我的5G:2020年将是5G年。与华为,高通,AT&T,Verizon,诺基亚,爱立信等电信巨头合作,确保全球5G部署保持同步,世界上最好的Android手机制造商已经发布了5G手机,5G将在2020年投入使用。除了为我们带来更快的宽带速度和更可靠的移动网络外,5G的普及还将加速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制造以及许多渴望5G的物联网密集型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5G的真正价值将不仅仅局限于手机。几乎每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行业都将被定义为2020年的技术变革所改变——变得更好。2.更快的WiFi,更快的世界:尽管WiFi 6和5G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但两者都将在2020年为我们带来更快的处理和无线连接速度。5G和WiFi 6协同工作,将为家庭和办公室创造完美的端到端的超快速连接组合。预计下载速度比WiFi 5快3倍,但这并不是衡量新标准价值的最佳方法。WiFi 6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更快的数据速度扩展到比WiFi 5多得多的设备上。这很重要,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在未来几年中,平均WiFi网络上的已连接设备的数量预计将从现在的大约10台增加到50台,而这一增长将需要更快、更高效、更智能的WiFi功能。第二个原因是,通过WiFi网络消耗的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也在增加,并且WiFi 5无法很好地处理负载。从2020年开始,WiFi 6将消除这些痛点。3.分析是竞争优势:到2020年仍然没有在分析上投入大量资金的公司很可能在2021年就不会有业务了。有太多有价值的客户数据需要收集,处理并转化为任何公司的见解,而在不充分利用现代分析工具的情况下难以保持竞争力。当其他企业都在利用复杂的分析工具来识别问题,机会和解决方案时,盲目地追随自己的直觉不再是可行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整个科技世界的分析能力正在整合,从Salesforce收购 Tableau到Microsoft创建自己的Power Platform。每家大型科技公司都已经意识到,未来将在数据中,尤其是对数据的实时处理,因此,无论您身处哪个行业,分析将再次成为2020年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焦点之一。额外见解:我看到像Alteryx,Splunk,SAS和Qlik和Tibco这样的公司的收购,投资和增长将继续,作为更大的平台玩家,(如Salesforce对Tableau所做的一样)将寻求收购,合资或战略伙伴关系。4.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成为数据分析的力量倍增器:如果您打算在分析上进行投资,则还需要在AI和机器学习上进行投资,以便您能在打算好好利用的广泛的信息和数据的海洋中遨游。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对数据分析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三个独立的价值主张:速度,扩展和便利。速度和扩展具有自动分析海量数据集的优势,而不是将人力数据分析师分配到任务中。得益于AI和机器学习技术,现在分析复杂数据集的时间只需要两年前的一小部分。这不是因为计算机变得更快或更好,而是因为AI和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变得非常擅长数据分析,并且因为该分析可以轻松地在云中进行扩展。在便利方面,与过去的数据分析工具不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加入使得分析工具更加直观,易于使用且更加可靠。尽管他们已经在2019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预计它们的速度和准确性将在2020年得到显著提高。5.区块链超越加密货币:我去年曾说过:区块链被过度炒作了,因此在2019年会破产。但是到2020年,我相信我们最终会看到区块链在加密货币之外会扩展一些有意义的用例。我们知道Amazon Web Services通过基于订阅的区块链即服务平台使区块链技术民主化。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许多其他全球领导者也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包括三星,微软,IBM和阿里巴巴。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看到支付和加密货币以外的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例如,看看如何将区块链用于食品安全,知识产权和版税以及房地产/资产管理。2020年可能是区块链真正崛起的开始。6.RPA迎来了第二波风潮:机器人过程自动化并不是新事物,并且被广泛认为是AI树上悬念最少的成果,但是在最近8个月参加的每次技术和制造会议上,它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参加RPA的人走在了前面,但是随着兴趣和投资的持续增长,RPA证明了自己是值得信赖的,我相信2020年将是RPA投资非常重要的一年,就像2019年一样,大量资金涌入了Automation Anywhere,UiPath和Blue Prism。此外,像思科这样的企业已经在使用RPA帮助创建提升技能的空间以提高增加其现有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该模型肯定会迅速成长为一个成功的模式。7.对话式AI成为一个合法的界面:我知道,Siri仍然很糟糕(大多数情况下),并且使用语音转文本方式来制作一个像样的聊天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相信,到2020年,我们至少会看到某种形式的对话式AI变得有用。在软件方面,像Microsoft对话式AI这样的项目正在努力搭建一个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正确地听到声音,而且可以跟随复杂的对话理解情绪的细微差别,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善。在芯片方面,专门为智能设备开发的芯片组和soc变得非常擅长从嘈杂的背景中隔离人的声音,并实时准确地处理自然语言。到2020年,我们会在日常消费技术上看到根本性的进步吗?可能不会,但是我认为下一代可靠的对话式AI的基础将在来年得到巩固。8.ACPCs永远改变着笔记本电脑市场:我们总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我们需要pc也总是连接在一起。今年,我们将看到具有嵌入式5G和LTE连接的ACPC的扩展,当然,我们将看到一些明智的商业伙伴也会这样做。(联想和高通公司已经浮出水面,但我预计,随着基于ARM的技术使其成为可能,将会有更多的产品问世。)额外的见解:ACPC倾向于接近全天的电池寿命,甚至可能在明年为笔记本电脑带来多天的电池续航能力,从而使计算机真正成为便携式产品。9.车联网,无人驾驶飞机和智慧城市成为我们的新现实: 听我说。我知道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但我们还没有到位,但我认为,边缘计算和5G技术的结合将使我们在2020年更接近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和智慧城市。Tesla,显然是将其推向市场的第一个,但这不仅是Elon Musk试图解决的问题。这是通过汽车制造商与技术制造商之间的紧密战略联盟实现的。像Intel 、 Nvidia、 Qualcomm和BMW 、Volvo、 Ford之类的公司正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Uber正在打造他们的自主车队,而Amazon则希望通过自主无人机将您的所有需求送到您家。最终将这些承诺已久的技术推向市场。10.XaaS,UX / CX和隐私:与技术相关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将如何在2020年成为焦点: 我非常关注技术,但我们要面对现实: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其技术部分的总和。变革本身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变革几乎总是超越实现变革的工具。因此,我需要强调一些我认为将在2020年数字化转型讨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趋势:在我的列表中,最重要的是XaaS(一切皆服务)、UX/CX(用户/客户体验)和数字隐私。XaaS:XaaS最常见的例子是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和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与2019年相比,2020年“一切皆服务”的发展势头将更加强劲,即使在大多数硬件驱动的技术行业中。惠普企业宣布,到2022年,他们将把投资组合中的所有东西都作为服务提供。这只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所有本地提供商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随着我们不断看到现场,异端,云,混合等的发展,“大IT”将与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一起移动到本地即服务。几年来,一切皆服务已逐步建立起来,但2020年将是它完全成为主流的一年。用户和客户体验:由于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用户和客户体验(UX / CX)息息相关,因此这种重点将继续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投资。一方面,随着组织逐渐从建立内部能力和提高效率过渡到执行愿景,这尤其如此。另一方面,随着连接性(5G,WiFi 6),计算功能(云,边缘,机器学习),智能自动化(RPA,AI)和直观的用户界面(会话型AI,手势分析,AR)的改进和结合将使2020年成为涵盖零售、酒店、交通和医疗等多个行业的UX和CX的转折点。数字隐私: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近年来科技公司在隐私保护方面的大量失误,欧盟GDPR的建立以及美国对科技公司实施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到2020年,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公司认真对待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我希望许多人会采用隐私和透明度作为品牌差异化工具,使用户可以比过去更轻松地选择加入或退出数据收集方案。真正的问题是,像亚马逊(通过Alexa)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是否会加入,还是会继续悄悄地从用户那里收集所有数据。除此之外,包括但不限于Dell,Cisco,IBM和HPE等传统高科技公司有机会围绕数据安全性和隐私创建一些真实而有意义的结构,这可能为从2020年开始的数字隐私复兴开辟道路。看看哪些公司会加强隐私保护,哪些公司会保持现状,哪些公司会像“Lost Ark”一样继续掠夺数据,这些都很有趣。尽管更老,更成熟的基础技术将继续处于大多数数字化转型计划的中心,尤其是在企业中,但我相信,这10个具体的趋势将主导数字转型的讨论,并为2020年成功的数字转型规划指明方向。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上所述,诸如AI之类的突破性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并且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得和负担得起。而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新兴数字技术的兴起,数字化的颠覆性有可能迅速破坏现有企业并快速重塑市场。 没有哪个行业能够抵御这种数字化的颠覆,其中最脆弱的行业位于漩涡中心。 速度和规模对于每个行业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公司如何以新的方式利用数字技术、改变和颠覆企业的一些例子: 制造企业正在利用3D打印、人工智能和共享经济来创建和管理定制的设备部件。 轮胎公司正在将轮胎嵌入物联网传感器,为客户提供基于行驶里程的“轮胎即服务”。 零售商正在为顾客提供传感器,以自动补充常用的家用物品。 媒体公司正在使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机器人记者来撰写体育新闻和季度财务报告。 汽车公司正在打印3D汽车,并且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自动运行汽车。 房地产公司正在利用区块链来安全地记录,追踪和转移地产权益。 能源公司正在利用数字双胞胎来创建他们设备的数字复制品,并利用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获得洞察力,以提供主动和预防性服务。 酒店在礼宾服务台利用机器人迎接来宾,提供当地餐饮,旅游景点的建议和指示。数字化转型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指数的。很多公司正在研究如何进行线性数字化转型以实现现代化和改善当前的运营。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组织都在研究数字化转型的机会是关键所在。但是,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运作方式是指数字化转换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对整个组织的观念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并全盘接受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所有内部和外部的流程和交互的变化。例如,一个通过数字技术使其分销系统现代化的零售商正在经历线性转变。一个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零售商正在以极大地改变其接触和向客户销售的方式展示指数级的数字化转型。在挑战商业世界的现状,实现数字化转型时,一定程度的抵抗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根据Forbes引用哈佛商学院的研究的文章,所有组织变革工作中有70%失败了,“原因之一是,高管就他们的计划和想法根本没有从足够的人那里得到足够的支持。”因此,在拥抱新客户之旅时,让您的员工实现数字梦想至关重要。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最近的一篇文章所强调的那样,“数字化转型是不断变化的经营方式”。它不仅限于实施新技术。员工需要了解变更所涉及的内容,为何必须进行变更以及它们对角色的意义,以便他们有动力与您一起实现这些变更。结尾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新进入者和传统企业正在以新的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并以更好的运营效率、价值主张、产品、客户体验和参与模式进入到市场。你需要利用并应用正确的数字技术和能力来创建和捕获新的业务价值,与外部变化保持同步,并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支持15个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发挥好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激发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赛迪智库信软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围绕15个新业态新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基本进展、发展趋势和发展痛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报告》(PPT)(点击蓝字,阅读PPT全文)、各方向专题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敬请关注。本文为该研究系列的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篇。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方位重塑战略思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实现与客户、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紧密关联、价值共创的过程,从而确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摆在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中小企业面前的数字化转型命题,已不再是一道“需不需要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要怎么全力以赴”的生存题。一、发展现状数字化转型市场需求旺盛。据IDC(2018)预测,70%以上的中国Top1000大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战略核心,2019-2022年间数字化转型相关IT支出将超过1万亿美元,到2022年中国GDP的65%将与数据有关。据赛迪顾问对制造、政府、金融等十大重点领域的调研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制造业2019年数字化转型支出超过2200亿元。不考虑金融影响的前提下,数字化转型将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供应链的影响》白皮书指出,数字化转型将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基础型、专用型数字化服务发展较快。据赛迪顾问评选的2019数字化转型服务商TOP100中,服务于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信息安全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支撑类企业服务能力较强,具备较高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服务于行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的专用应用类企业数量最多,往往聚焦于某个行业通用产品,或专注于某特定数字业务/流程。与之相比,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整体营收能力最强。此外,64%的企业营业收入都低于50亿元,且主要为创新型企业,营业收入整体偏小,但企业成长潜力巨大。二、发展趋势从要素驱动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加速转移。数字化转型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以云化平台为支撑、数据共享为核心、智能应用为关键、轻量服务为特色、可信环境为保障”的基本架构,助力企业单环节技术工具应用向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的优化重构升级。数据资源融通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带动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边界,促进资源配置从单点、局部、静态优化向多点、全局、动态优化演进,促进数据驱动的创新、数据驱动的生产和数据驱动的决策,实现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快交付和更多满意度。从流程变革看,传统企业数字化应用从管理、服务等共性环节向全流程深度渗透。疫情期间,受获客渠道锐减、供应链运转难、传统产品无法满足新兴需求等短板影响,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加剧,转而依托数字平台,从终端服务环节入手推动线上“数字化突围”。比如,一些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线上经营、精准营销、O2O服务,一些企业基于移动办公平台开展协同办公、移动商务等远程业务,探索了可操作性强、可复制性程度高的实践路径。这将引领更多的传统企业从共性的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入手,推动相关业务系统向云平台迁移,采购云化服务,先易后难地推进数字化转型。从价值创造看,传统企业数字化业务重心从“提质增效”向“开放共享”升级。数字化转型打通企业全要素、全环节、全流程数据链,推动产品与服务、硬件与软件、应用与平台趋向交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及不同产业链的跨界融合,搭建形成开放合作的价值共创生态圈。基于此生态,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共享技术、资源和能力,实现以产业生态构建为核心的价值创造机制、模式和路径变革,从而更精准定义用户需求、更大范围动态配置资源、更高效提供个性化服务。三、突出问题因转型效益不明确而“不敢转”。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从战略、组织、业务、流程、经营、管理、人员等方方面面,资金投入大,持续时间长,短期内难以见效益。疫情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加剧了生存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极大的资金缺口。因转型路径不清晰而“不会转”。大部分传统企业对数字技术了解不充分,缺乏清晰的数字化战略和转型实施络线图,缺乏足够的数据平台或数字业务运营经验,在如何选择技术平台、变革业务流程、培育商业模式方面踌躇不前。因转型基础不坚实而“不能转”。传统企业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培育、新资产管理,以及数字技术储备、业务数字化改造、数据化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短板突出,既懂业务又懂数据的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四、发展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不同行业、环节、领域扩散规律,针对不同领域企业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性,形成方法科学、机制灵活、政策精准的推进政策体系。针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诉求,针对性实施奖励补贴、财政优惠、首台套采购等激励政策,提升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强化平台赋能,实施普惠服务。大企业要加快推进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数字化,培育以数据要素为核心资产、以开放平台为基础支撑、以数据驱动为典型特征的新型企业形态。大企业、平台企业要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采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免费、降价、先试后买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采购成本。完善要素保障,构建产业生态。整合政产研用金资源,依托联盟枢纽平台,为传统企业送技术、送市场、送智力、送资源,切实解决传统企业发展“痛点”。推动传统企业与金融机构、数据公司、评级机构等广泛合作,畅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产品,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持续投入。作者高婴劢供职于赛迪智库信软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室(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
11月14日,2019中国企业服务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如期而至。本届年会以“洞见2020,拐点已至”为主题,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软件网主办,旨在与国内外的顶尖专业一同洞察2020年企业服务的发展方向,用行业最前沿的视角,透过繁杂的信息流,发现企业服务的新坐标、新技术、新思维和新动能。值得一提的是,《洞见2020-中国企业服务市场趋势洞察报告》伴随着中国企业服务年会在第一时间发布,这一报告的研究数据涵盖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SaaS、等各个领域的互联网公司以及ISV。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企业服务生态系列研究报告发布》《2020中国智能办公市场趋势洞察报告》《2020中国客户运营(CRM)市场趋势洞察报告》《2020中国HR科技市场趋势洞察报告》等权威报告发布。报告以技术、业务及应用服务为研究框架,对企业服务领域进行调查,整个调查为期4个月,综合调研、走访、文献资料、专利申请、问卷等各方面的渠道信息,对2019-2020最新的行业变化趋势进行了重点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企业服务领域的业务模式以及发展的格局,因此,企业服务领域受这些新兴信息技术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益呈现平台化、金融化、数据化的企业服务发展新趋势,加速了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的融合,企业服务正在从产业发展的从属转变到了产业资源整合。洞见2020-中国企业服务年会自2015年第一次举办开始到今天,已经成长为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企业盛会,吸引了众多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以及顶尖的行业专家。中国企业年会展示了企业服务领域当前最先进的战略思维以及架构理念,共享行业内最顶尖、最前沿的产品技术与市场趋势,是国内企业服务领域趋势洞察的专业高端峰会。相信中国企业服务年会的举办会为企业服务的发展指明方向,惠泽一方。
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战略重点,移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带给客户更便捷的服务、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体验,也促使银行向开放银行演进,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种场景,更多无感金融服务随之而来。银行数字化转型也逐渐从互联网金融业务、电子渠道等简单层面逐步拓展到包括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渠道、营销、风险以及IT等各领域的系统化工作。在业务领域,从零售业务到公司业务再到与智慧城市关联,构建与C端、B端、G端连接的数字化银行生态体系。数字银行服务的渐次推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公司业务与产业互联网连接,将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资金运行效率,最终实现“看得见的美好生活,看不见的金融力量”。《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调研了包括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省联社等各类银行机构,尝试总结分析各领域数字化发展的共性、难点及解决之道,供大家参考,以期共同发展。调研发现,实践中各行依托自身固有优势,或单点突破以点带面发展,或整体推动各业务条线齐头并进,涌现出各类典型案例。本次报告将重点聚焦银行数字化营销、数据安全与风险领域,其他领域内容也将陆续推出。数字化营销的核心能力银行业是数字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之一,但数字化营销水平相比零售和互联网等其他行业还有一些差距,数字化营销对多数银行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银行数字化营销转型过程中,不仅要逐步提高营销资源在互联网、新媒体等数字化渠道配置的比例,更核心的是用基于数据智能和自动化的精准营销模式替代传统粗放的营销模式。银行数字化营销转型包含两个层面的基础能力构建,一是通过数据分析能力的建设,实现更深刻的客户洞察、更精准的客户定位和更有效营销方案设计;二是在此基础上,实现营销规划、营销活动设计和执行、营销结果分析的全流程的平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近几年数字化营销发展非常迅速,统计数据表明,到2019年,营销预算投入到数字化技术的比重已经超过30%,超过了支付给广告代理商和直接付费广告的比例,同时过去8年数字化营销领域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增加了46倍。开展数字营销转型,银行良好的IT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天然具备数字化形态特征的产品、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高服务频次和较长的客户生命周期)、自身渠道健全等都是天然的优势,但是银行现有粗放的以直接销售费用驱动的营销模式以及相对“封闭”的营销生态限制了数字化营销的发展。那么银行该如何开展数字化营销转型呢?顶层设计方面需要在战略和资源上做好准备是前提条件。在具体执行层面,银行数字化营销转型有两个抓手:数字化工具平台建设和数字化营销人才团队建设。在转型初期,工具是主要短板,CDP(客户数据平台)和CMS(数字化营销平台)的建设都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资源,其中现有系统的整合、数据的“质”(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和“量”(数据的多样性,例如完善客户标签体系、补充客户行为等非交易数据和外部数据等)的持续优化提升。数字化营销人才方面,营销数据分析师和营销策划师都是银行迫切需要的关键人才,基础的数字营销运营人才也存在很大的缺口。银行自有人才培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从互联网行业或专业营销公司引进是可以考虑的一条捷径。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几乎所有银行都认识到了数字化营销的重要性,都将数字化营销转型列为未来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核心,且多数银行已经开始行动。大中型银行起步较早,在过去ACRM的基础上,基本具备了部分CDP(客户数据平台)平台的能力,但是在数据层面、在营销应用层面的灵活性不够,同时有接近一半的银行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专业的CMS(数字化营销平台)。区域性银行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多数在平台工具建设方面刚刚起步,但是我们欣喜的看到,很多银行都采取以线带面(例如从信用卡等业务线或特殊客群先做起来)、以用带练(采取规划、设计试点实施的实效项目突破模式)等形式行动起来。最后,我们还需要将视角从具体的系统或活动方面抽离出来,从全行视角、从数字化营销整体架构层面理解未来转型的部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噎废食,在转型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例如渠道自动化替代人工,的确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但是会不会影响客户体验?一线网点和客户经理过去一直是银行经验最丰富的零售客户服务专家和产品销售专家,银行应该如何去平衡和协调数字化营销的集中化智能化优势和前台人员的经验?这些都是数字化带来的一些常见的问题,银行需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提到数字化营销转型就是全面的用系统流程替代人工活动,用数据智能替代人工决策。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在顶层设计时就考虑好如何平衡好集中和分散、自动化和人工决策的关系。例如,在构建更精准的客户洞察之后,可以识别某些MOT(关键客户时刻,moment of truth),通过及时的人工参与来达成销售和提升客户体验。又如,在全营销流程自动化的情况下,还应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分支行、各个业务子单元的客户分析洞察和营销活动管理执行灵活性,能够将数字化营销平台的能力延伸到第一线。(执笔人:支宝才 王炜)数据安全的风险与应对近年来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获得了不菲的成绩。与此同时,业务模式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行业带来了诸多风险。银行数据化转型实践主要体现四个特点:开放化,主要体现在业务融合化、中台接口化、服务多元化;平台化,面向服务的IT架构更加开放,中台核心再造,后台大数据驱动创新;场景化,以用户为中心,客户体验至上,服务更加个性化、渠道碎片化、多样化;智能化,前中后台的快速重构、流程自动化以及AI技术的普遍应用。上述特点的背后,均是以数据为核心驱动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数据价值不可避免的越来越高,据统计,数据在黑市上倒卖的价值已经超过了毒品。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开放化、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的特点,使得数据使用边界不清晰,数据安全责任难以认定,进一步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同时,监管趋势愈加严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4月全球已有107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数据安全或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以欧盟GDPR为代表,立法约束更加苛刻,执法力度更加严格,处罚力度空前加大。未来数据安全将不可避免的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合规红线,亟需业内的高度重视。课题组通过调研,从业务场景出发,梳理和分析业务、系统的相关风险,主要识别对公业务、个人业务、渠道和数据中台等四类风险场景。第一,个人业务数据安全风险,主要是复杂环境下的隐私保护风险,个人业务涉及前、中、后台,大量业务场景和相关支撑系统参与其中。开户、汇款、信贷、投资、保险等业务都是隐私保护的高风险场景,需要体系化考虑用户数据合理最小化收集、用户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数据在各业务间交互的合理性等数据安全风险;第二是对公业务,主要是重要数据第三方共享风险。以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例,大量数据打包后通过银行传输到第三方,什么数据能传、什么数据不能传,数据怎么传,都需要考虑其中的风险;第三是渠道业务风险,银行业务渠道众多,包括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需要重点考虑多渠道多场景下的用户权力保障风险,如最小化收集数据,获得用户充分授权,及时用户告知等;第四,是业务中台的开放平台和碎片化场景下的数据应用风险。业务大中台的模式下,大量数据通过中台做内外部的交互,需要考虑最小化传输、审批流程是否严谨、是否传输不必要信息、是否存在数据泄漏等风险。除了上述的四大数据安全风险场景,在金融市场、同业业务等其他业务场景下,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风险。应对以上风险,建议体系化的建立数据安全闭环管理,构建四个纵深一个闭环数据安全保护体系,通过贯穿各业务场景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识别—分级—保护”流程,实现对个人隐私和重要数据的有效保护。其中,四个纵深包括:第一,治理架构纵深,以数据安全合规为顶层输入,以技术体系为支撑,形成管理、运营、技术的数据安全管理框架,分层建设,分级防护。第二,业务流程纵深,以业务流程中的数据风险管控为核心,从数据在前、中、后台系统中的纵深路径分析风险点,统一归集各类系统产出的海量数据,并通过风险分析、关联分析等技术进行统一处理、监控和预警。第三,安全防御纵深,按照网络安全威胁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域,并在域中和边界部署防护手段。新的安全边界已经不是在内外网边界部署防线阻止攻击,而是以业务场景为基础,在数据生命周期各个方面构建多层数据防护,并通过事件分析进行及时的阻断或主动防护。第四,数据生命周期纵深,以数据分类分级为核心,从数据产生、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存储和数据销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纵向贯穿整个框架。在四个纵深的基础上,完善监督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从框架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管理闭环。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从银行管理层统筹考量,下决心、花力气、抓重点、树典型,在积极应对数据安全风险同时,将风险化为机遇,将数据安全转化为银行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机会,赢得用户信任。(执笔人:李睿 王炜)银行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在更高效地获客、活客、留客的同时,给客户带来更便捷的服务、更低廉的价格、更友好的体验。《数字化转型观察》栏目,分享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分析衡量转型效果、探讨数字银行发展等。敬请分享精彩案例与观点。——《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支持15个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发挥好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激发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赛迪智库信软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围绕15个新业态新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基本进展、发展趋势和发展痛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报告》(PPT)、各方向专题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敬请关注。本文为该研究系列的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篇。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方位重塑战略思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实现与客户、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紧密关联、价值共创的过程,从而确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摆在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中小企业面前的数字化转型命题,已不再是一道“需不需要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要怎么全力以赴”的生存题。01发展现状● 数字化转型市场需求旺盛据IDC(2018)预测,70%以上的中国Top1000大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战略核心,2019-2022年间数字化转型相关IT支出将超过1万亿美元,到2022年中国GDP的65%将与数据有关。据赛迪顾问对制造、政府、金融等十大重点领域的调研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制造业2019年数字化转型支出超过2200亿元。不考虑金融影响的前提下,数字化转型将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供应链的影响》白皮书指出,数字化转型将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 基础型、专用型数字化服务发展较快据赛迪顾问评选的2019数字化转型服务商TOP100中,服务于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信息安全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支撑类企业服务能力较强,具备较高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服务于行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的专用应用类企业数量最多,往往聚焦于某个行业通用产品,或专注于某特定数字业务/流程。与之相比,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整体营收能力最强。此外,64%的企业营业收入都低于50亿元,且主要为创新型企业,营业收入整体偏小,但企业成长潜力巨大。02发展趋势● 从要素驱动看从要素驱动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加速转移。数字化转型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以云化平台为支撑、数据共享为核心、智能应用为关键、轻量服务为特色、可信环境为保障”的基本架构,助力企业单环节技术工具应用向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的优化重构升级。数据资源融通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带动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边界,促进资源配置从单点、局部、静态优化向多点、全局、动态优化演进,促进数据驱动的创新、数据驱动的生产和数据驱动的决策,实现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快交付和更多满意度。● 从流程变革看从流程变革看,传统企业数字化应用从管理、服务等共性环节向全流程深度渗透。疫情期间,受获客渠道锐减、供应链运转难、传统产品无法满足新兴需求等短板影响,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加剧,转而依托数字平台,从终端服务环节入手推动线上“数字化突围”。比如,一些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线上经营、精准营销、O2O服务,一些企业基于移动办公平台开展协同办公、移动商务等远程业务,探索了可操作性强、可复制性程度高的实践路径。这将引领更多的传统企业从共性的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入手,推动相关业务系统向云平台迁移,采购云化服务,先易后难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从价值创造看从价值创造看,传统企业数字化业务重心从“提质增效”向“开放共享”升级。数字化转型打通企业全要素、全环节、全流程数据链,推动产品与服务、硬件与软件、应用与平台趋向交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及不同产业链的跨界融合,搭建形成开放合作的价值共创生态圈。基于此生态,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共享技术、资源和能力,实现以产业生态构建为核心的价值创造机制、模式和路径变革,从而更精准定义用户需求、更大范围动态配置资源、更高效提供个性化服务。03突出问题因转型效益不明确而“不敢转”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从战略、组织、业务、流程、经营、管理、人员等方方面面,资金投入大,持续时间长,短期内难以见效益。疫情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加剧了生存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极大的资金缺口。因转型路径不清晰而“不会转”大部分传统企业对数字技术了解不充分,缺乏清晰的数字化战略和转型实施络线图,缺乏足够的数据平台或数字业务运营经验,在如何选择技术平台、变革业务流程、培育商业模式方面踌躇不前。因转型基础不坚实而“不能转”传统企业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培育、新资产管理,以及数字技术储备、业务数字化改造、数据化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短板突出,既懂业务又懂数据的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04发展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不同行业、环节、领域扩散规律,针对不同领域企业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性,形成方法科学、机制灵活、政策精准的推进政策体系。针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诉求,针对性实施奖励补贴、财政优惠、首台套采购等激励政策,提升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强化平台赋能,实施普惠服务大企业要加快推进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数字化,培育以数据要素为核心资产、以开放平台为基础支撑、以数据驱动为典型特征的新型企业形态。大企业、平台企业要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采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免费、降价、先试后买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采购成本。完善要素保障,构建产业生态整合政产研用金资源,依托联盟枢纽平台,为传统企业送技术、送市场、送智力、送资源,切实解决传统企业发展“痛点”。推动传统企业与金融机构、数据公司、评级机构等广泛合作,畅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产品,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持续投入。完整内容,请关注公众号“ccid-2014”作者丨赛迪智库信软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室 高婴劢
本文共8710字,约9分钟来源 | 美信数科金融行业数字化是一个宏大且艰难的题目,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动着各行各业加速向数字化迈进。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金融科技蓬勃兴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全面赋能金融业务,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日益坚实;另一方面,用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向高效化、便捷化、精准化、个性化转变,金融行业应用数字技术创新业务模式、提升业务效率的要求愈加迫切。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数字产业化逐步进入成熟期,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数字经济下半场,产业数字化的巨大潜力将逐步释放。在此过程中,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创新机遇和长期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要不要做数字化转型?”“如何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后是什么样子?” “数字化转型是否真的能长治久安?”是每一个CEO或者高管都思考过的问题,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难以避免的问题。在探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前,我们先回到一切的起点,看看数字化转型这个基础概念。数字化定义数字化转型,是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词汇之后,又一个社会化热词。然而,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个新词。20世纪80年代,以微软Office为代表的办公软件袭卷全球,在金融行业大展身手的主要代表企业如IBM通过面向内部用户设计和内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替代原有的手工作业流程。金融行业初步实现了电子化。这个阶段数字化的定义是:“业务流程电子化”。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浪潮掀起,金融行业实现数据的集中,并开始利用数据去辅助经营管理,这个阶段数字化的定义是:“使得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基于‘信息’”。现如今,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企业级信息技术兴起。政府、企业与个人进入到组织模式再创新阶段。这个阶段的数字化则需要企业的组织架构、运转模式、决策方式都要基于数据进行变革。金融行业数字化定义基于此我们再来定义在金融科技时代的“数字化转型”,最终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新兴技术在数字环境中连接与金融机构相关的人员、事 物、组织、场景和主题,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实现数据决策和智能交互,以及最终重塑金融机构价值。美信数科认为,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进程中,未来的科技驱动力将逐渐加强,用户核心服务要素将不断被升级优化。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内容从业务角度来看,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业务交易的线上化以及数字化;二 是业务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三是业务发展的平台化和场景化。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一直走在前沿,金融机构业务上一直存在零售客户规模巨大且分散、客户结构二八分化、长尾客户经营不善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依托金融科技,传统零售业务能够全面准确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比如收集更多的客户数据信息,基于真实需求提 供精准服务;拓展产品及服务的覆盖力度,增强经营长尾客户的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快速抓住市场机遇等。此外,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集中在对部分业务创新和开发应用新型技术工具上,还需要对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进行战略规划,包括经营理念、模式等,进而使得金融机构整体业务结构加速转型。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金融行业正加速推进营销、获客、产品、交易及风控等 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但不可忽视的是,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面临数据资源价值未能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不足、金融安全面临新挑战等诸多问题,为更加深入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带来了障碍。要解决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仍需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科技金融机构多方发力,共同推动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迈向纵深。美信数科推出的《2020 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与趋势报告》通过深入研究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阐明了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挑战、布局方向、对策建议及趋势解读等问题,在推动金融行业获客转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对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在报告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解读,旨在为国内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实操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有益的启发。《2020 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与趋势报告》从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必要条件、面临的挑战、布局方向、应用分析、对策建议及趋势解读六个维度整体深入探讨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今天我们拆解报告重点关注报告中的三个方面包括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及趋势解读,具体深入研究其逻辑及细化部分。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现状回顾 2020,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且正在加速。2020 年,国内金融行业迎来了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金融行业按下了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键”,并快速拓展了数字化应用的新边界。而从去年开始频频颁布的行业监管新政,则带来了被业内称之为“史上最严监管”的新周期。身处后疫情时期,金融行业急需重新审视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数字化应变能力。随着客户交易行为习惯的数字化,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有了新需求,并且更加注重客户体 验,同时,金融机构同业和跨界之间的竞争在加剧。因此,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选择。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4大必要性:①加速适应市场变化,实现金融机构核心价值为什么金融机构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首先要知道,金融机构经营中有三种价值:一种是经济价值,另一种是客户价值,第三种是社会价值。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并有效利用数据,来实现金融机构的多种价值或实现一种价值。对于金融业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技术,内部和外部数据创新业务模型,开发新产品和精确定价,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进行精确的营销并严格控制风险。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和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也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并通过广泛的联系,整合,资源分配来参与更多的社会角色。② 金融机构服务渠道和载体数字化迁移线下网点一直是金融机构的服务渠道,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 智能等数字金融技术的飞速发展,投资行为的逐渐成熟和普及已从传统的线下迁移到 线上和其他终端,数字金融技术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近年来,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意 识到了移动渠道和载体的重要性,并逐步引入了“移动优先”策略来实现端到端服务。同时,随着数字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载体也开始向数字化迁移。③客户的数字化交易行为激发了新的需求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多家金融机构推出了创新平台,同时还为客户提供了多种服务, 加快了现场体验。客户可以使用手机和计算机,随时比较多家金融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并可以自由选择产品和服务。交易信息更加透明,客户拥有更多选择并倾向于互联网。另一方面,当面对当下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时,其他金融机构也将尽快完成同类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升级,客户拥有更多改变其交易习惯的空间,并且越来越重视场景体验。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必须快速有针对性地找到客户需求,并及时优化和升级 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需要尽快进行数字化转型,以使用数字金融技 术来开拓业务发展。④行业间和跨境市场竞争加剧 近年来,金融机构业务主要战场已经转变为零售业务。一方面,财付通和支付宝之类的非第三方机构已经进入竞争,通过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进行“存款”,花呗、微粒贷等进行“借用”,支付宝转账,微信转账等“汇款”,迅速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让阿里巴巴、腾讯及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在流量和场景上形成了垄断。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行业和跨境市场,要求金融机构在业务数字化转型中建立新的发力点和竞争壁垒。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分析①金融机构在战略规划层重视程度不一从战略规划层面看,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策略,但是战略规划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在战略的目标和定位上,未进行深度思考,定位缺少了市场的纠偏机制,而目标不清晰,且广度和深度均不足;另一方面,在战略的研究和执行上,因为我国金融机构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较缓,而且起步晚,所以缺乏较全面的数据,研究团队和人才也不足,战略的执行也没有可以配套的制度流程,并且无法进行量化处理。因此,缺少“一把手”的战略高度是我国金融机构业务数字化的首要挑战。②各金融机构技术应用能力高低不一金融机构的线上和线下融合经营会产生海量多维的客户、客户交易以及运营等数据, 而如何扩大数据来源进行深入研究,以及运用有效数据是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关键。③金融机构科技人才渗透不足由于金融科技在持续升级创新,使得金融机构的科技人才及所拥有的科技技能与当下金融科技的持续创新发展不相匹配,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跟不上发展的速 度。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加大,但即使他们愿意支付高昂的薪酬,仍出现巨大的人才缺口,需求远远超出供给,而且高端复合型人才流向不均衡,更多的流向发 达城市,人才匮乏和流失阻碍着数字化转型。④客户环境变化带来新的调整但客户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从客户方面来看,客户环境的变化推动着金融机构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但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客户金融理财平台的使用偏好以及客户主体的改变需要金融机构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因此,客户金融理财平台的使用偏好和客户主体的改变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带来了重要挑战。⑤各大金融机构在业务层竞争激烈从竞争方面看,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加大了金融科技的投入,同行业的竞争趋势日益明显,各大金融机构互相竞争着为客户定制差异化,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与 产品,并且对已经出现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这为金融机构创新新型产品和服务带来了挑战。⑥监管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带来挑战我国目前的监管监督政策已经开始关注金融机构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伴随金融科技的创新、市场新参与者与不断演化的业务模式出现的风险。一方面,金融机 构大量的数字化创新产品和服务在最先开始时,都处于监管边缘地带,以及不受管制 的地方开展,这加大了金融机构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监管部门都是“自上而下” 地促进金融机构的某些技术变革,但其转型的成功与否,关键还是“自上而下”的监管法则是否适应和支持,更是决定于不同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监管机构本身也在相应的将金融科技和数据应用到监管流程、监督报告以及市场监管中。⑦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金融在业务端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由于金融科技技术与复合型人才的渗透不足,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产品创新缺乏多样性以及联动性,不能为客户的全生命周期设计特色产品和服务,客户的粘性不断降低。互联网金融巨头具有天生的创新思维,提供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吸引客户,且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经过数据整合分析,可进行精准营销,而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研发创新技术不足、上线运营效率低下,且受到长期监管,定价不灵 活,均影响了其获客量。金融机构业务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虽有产品和服务的先发优 势,但随着金融科技技术深化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其业务产品和服务整 体增长放缓。⑧金融机构在转型中风险控制能力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技术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但是随着金融科技技术的持续创新,新的不断演变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如信息科技风险,其隐蔽性以及扩散性较强,产生损失难以计量。金融科技技术与复合型人才的渗透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做出反应,以及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而缺乏有效的战略配套机制,财务指标及预警模型的滞后性均加大了数字化风险。金融机构自数字化转型以来,将风险控制放在核心位置,金融机构对风险的防控力度不稳,其客户质量较差或者建立的人工智能量化及决策模型并未充分运用。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对策建议及趋势解读①“金融+科技”双轮驱动转型战略随着金融科技技术深化,仍需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促进金融机构的转型再造。积极优化数据安全整合处理平台、强化金融科技知识的培训以及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体制,同时运用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提高金融科技和人才的渗透率,通过数字化、智能化降低成本。具体的战略措施有:a.优化数据安全整合处理平台 面对同业与跨界竞争压力,金融机构需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通过构建数据化思维,打破数据孤岛效应,整合利用数据。通过引进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并完善数据安全整合处理平台,扩展大数据搜集渠道,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等专业技术工具,将科技技术体系转向分布式组织体系,强化数据整合,加强数据资产化管理,运用完整安全的数据、客户图像以及专业分析模型,提高数据管控能力,保证数据质量和安全,然后通过数据共享来提高数据的服务能力,以及利用云计 算分布式平台,积极全面释放并利用数据价值,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信息技术成本。b.加强金融科技技术渗透与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首先针对金融科技技术的持续创新,可以继续加强与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专业公司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科 技技术渗透率;另一方面,弥补部分金融科技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不足;其次金融机构 管理层应该有完善的培训体制。定期为他们讲授最新科技知识,保证管理层能及时跟 得上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施进度,以及对新型高新技术的理解与运用;最后针对员工:一是应提高对员工学历、专业的重视度。优化员工的学历结构以及加强复合型专 业人才的引进,整体提高金融机构员工的专业能力及学习能力。二是强化对员工金融科技知识的培养力度。及时为员工更新金融科技知识,将线上和线下培训融合,并针对营销、理财及私行业务,培养员工交叉销售能力及专业的财富管理能力;三是完善员工的培养计划和多维度绩效考核体制,针对员工的学习能力及专业能力强化金融科 技技术的学习与运用,设立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学习运用动力,以补足复合型人才流失问题。②产品和服务层面创新力度目前,金融机构客户的交易已经将线上和线下相融合,通过 App平台与消费场景获得 金融产品和服务。由于同业竞争和跨界竞争加剧,金融机构必须创新自身的产品服务 品牌,提升产品服务价值。 a.加大新型产品服务研发力度 创新新产品和服务是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要适应金融科技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建立的创新团队应加强与广大客户的沟通力度,响应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始终坚持快捷、轻型化的产品和服务研发理念,通过人脸识别以及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加大新型产品的创新研发力度,建设金融机构自身 生态圈金融场景化,各部门协同打造个性化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方案,开创金融机构 创新发展的时代,提高获客、活客和留客的能力。b.强化已有产品服务创新对已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围绕在如何提高产品服务的触达服务、个性化服务以及场景 化服务能力。在产品和服务的触达服务方面:开展服务渠道多元化,通过互联网方式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更多长尾客户,在线上与线下服务网络有效融合的基础上,形成闭环服务,建立“物理+虚拟”的全模式服务体系。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通过对客 户的分层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金融机构更应注重服务的深度以 及个性化程度,根据客户的资产量和风险偏好,供给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并全生命周 期的为客户定制创造收益、保值增值以及资产传承等服务,做到让客户的资产处于风 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状态,综合运用多种产品实现个性化组合,加强建设国内外投融资 渠道,提供资产配置的全球化,以及推出税务计划、法律顾问等服务。③ 强化客户精细化管理能力金融机构业务的基础是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成熟与普及,金融机构客户的交 易从线下转向线上和线下融合,因此金融机构应以大数据为支撑进行客户的获取及精细化管理,提高客户忠诚度,实现“双赢”。a.提高客户的获取力度 金融机构的经营应该强化客户、工作及生活场景的融合,利用自身线上平台完成与其他专业平台从衣食住行到育娱医寿的客户资源对接,将金融服务个性化、差异化、场景化以提高客户体验,摒弃产品营销思维,并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同时保证客户信息安全,有效地达到获客、活客以及留客。 b.强化客户的精细化管理金融机构的客户一般都是按照客户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随着大数据及其他高新技术的普及,使得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去分析管理客户成为可能。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兴起,金融机构做好客户多维分类以及针对分类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先建立好客户的多维分类,比如以性别、年龄、工作、家庭背景分类,然后通过大数据整合客户信息,分析客户资产结构、消费水平、需求行为以及风险偏好,对客户历史、现实及潜在价值正确评估,通过内外部积累的数据,运用成熟的算法设计个性化的展示界面,完成“千人千面”, 从而进行精准化营销,为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支持。④敏捷组织全面拥抱数字化数字化能力不只是科技技能的提升,更是组织能力的重构,打造与场景相匹配的数字化人才梯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 500 万,国内供求比例约为 1:10,大数据人才缺口也高达 150 万,供需比例严重失衡。因此,数字化人才培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数字化技术能实现多少生产价值,也影响了数字化战略、组织的实施和管理,是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战略配套机制可以通过优化其当前组织体系,形成专业化的敏捷组织机制,金融机构应重视前台,即任务型团队的敏捷建设。可利用相关部门员工组织一个敏捷团队,构建扁平化管理的组织架构,进行定期培训以及考核,整体强化反应速度,以及充分授权给敏捷团队,决策流程精简。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领导角色的转变,一般向战略家以及设计师等复合型人才转变,团队的授权需充分,其次应加 强团队自主运营能力的培养,在数字化持续创新的工作模式下,将组织管理体制由以 前复杂且频繁的“过程导向”改变为责任分明且迅速的“决策导向”。最后以业务数字化转型为方向,组建一支人数少且灵活的跨业务部门团队,负责执行数字化项目端到端的落地,该敏捷团队具有充分决策权。优化决策机制,将传统爆发式的大项目简单化,即化整为零,将项目分阶段进行投入以及审批,使得项目研发时间大幅度缩短。深化敏捷转型,推动科技技术治理方式变革,完成信息科技技术的战略转变,从传统的保障支持转型为引领数字化驱动业务发展。⑤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生存的保障措施之一是风险控制体系,从加强合规风险管控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金融科技持续完善优化风控管理系统,金融机构已经建立了智能风控平台,且可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 共享其内部客户数据,完成数据积累;现在如何在海量数据整合利用基础上强化风险 管控是重点要解决的。a.加强合规风险管控力度合规风险的管控是首先必须要做的。按照金融机构业务数字化转型发展以及风险管理的必要,应健全并完善层次清楚、科学有用、覆盖全面的合规风控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监管政策、管理制度等,是始终遵从底线原则,坚持风险排查质量,降低业 务风险;重视基本监管政策,以金融行业规章为参照,健全内部运营管理规则;建立并完善合规风控监测机制,加强金融机构业务重点领域中的合规风险控制能力,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持续稳定且健康的转型;注重质量与效率协调,提升法律合规监管服务,加强合规风险管控力度。 b.运用云计算模型确定数据真实性 通过云计算模型确认数据真实性,一是分析数据整合之后造成的签字风险,并建立有效的云计算模型。二是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执行需要持续结合市场变化,做出快速有用 的反应。运用人工分析评估及修正云计算模型,也可以依托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持续修正大数据风控模型,确保其与时俱进,以及适应金融科技发展速度和市场规律。 c.深化大数据金融机构业务风控体系 依托大数据技术将内外部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利用,以便评估金融机构客户风险。持续深化大数据业务风控体系,健全更有效的智能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设立最新的大数据风控审批机制以及智能化风险预警体系助推业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运用大数据构建非系统性指标体系分层客户;提高业务部门之间的联动效应,强化业务“尖头 兵”产品和服务风险的管控能力,做好客户相关数据风险监测以及预测工作,及时进行风险揭示和相关信息披露,以大数据风控体系全面支撑业务转型发展。⑥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亟需多方协同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面对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亟需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科技金融机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迈向纵深。 金融机构应正确认识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深化与科技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 不断提升数据挖掘、处理、分析能力,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招聘等方式,培育、引进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强化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人才支撑。科技金融机构应着力强化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供给。鼓励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科研院所之间加强科研合作,共同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掌握更多的数字技术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科技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风险防范技术研发力度,优化金融安全解决方案,不断强化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安全保障。以上内容为报告的精华部分,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想要下载完整版《2020 金融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与趋势报告》,请关注我们在后台留言。
一、数字经济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领域数字经济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核心的增长极之一。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05年至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6.2%,2019年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数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抓手。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第一产业名义增速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名义增速9.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名义增速6.54个百分点。从历史维度来看,与2005年相比,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了12.7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6%,而同期GDP仅增长了4.3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2.6%,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长了2.2倍、3.4倍、5.9倍,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7%、11.1%和14.8%,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数字贸易推动全球经贸关系变革发展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国际化的最主要体现。数字贸易的突出特征是贸易方式的数字化和贸易对象的数字化。贸易方式的数字化是指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贸易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带来贸易效率提升和贸易成本降低;贸易对象的数字化是指数据和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产品和服务贸易,其极大地拓展了现有服务贸易的深度和广度。从货物贸易角度看,数字贸易主要体现在贸易开展方式的变化,推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据有关机构数据,2018年全球跨境电商B2C市场规模达到6750亿美元,近年平均增速约为30%,远超传统货物贸易。从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看,企业间(B2B) 交易额占绝大多数,企业与消费者(B2C)交易额相对有限。从电子商务国别发展看,发达国家跨境电商发展环境良好,但发展中国家潜力巨大。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四、数字经济产业中各行业稳步发展1、电信业基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9年,我国通信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网络强国战略,5G建设有序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支撑社会的数字化转型。2020年,电信业务收入企稳回升,电信业务总量较快增长。初步核算,我国2020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双 G双提”工作加快落实,网络提速.卓有成效,固定宽带迈入千兆时代。移动网络履盖向纵深延伸,4G用户总数达到128759万户,比去年末净增561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80.6%。数据来源:中国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从2015年以来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一直维持13%的增长,截止2019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同比增长15.4%。但是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全国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状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前四个月,同比增速皆为负数,一直到5月份,才由负转正。截止2020年6月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5609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12.9个百分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从业人数稳步增加;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云化发展,软件应用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明显。从总体上看,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来源:中国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创新活跃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资本力量的助推下,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下,2019年,我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业务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研发投入快速提升,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拓展,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从总体上看,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速,2020年1-7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6916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仍低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五、数字经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1、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推进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打通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传感、控制、管理、运营等多源数据一体化集成。构建不同主体的数据采集.共享机制,推动落实不同领域数据标注与管理应用。建设国家数据采集标注平台和数据资源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存储。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制定规范的数据质量评估监督、响应问责和流程改善方案,积极应用先进质量管理工具,形成数据质量管理闭环。2、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强企业数字化改造,引导实体经济企业加快生产装备的数字化升级,深化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速业务数据集成共享。加快行业数字化升级,面向钢铁、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3、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坚持应用牵引、体系推进,加快突破信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和工程化水平。补齐产业基础能力短板,聚焦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产业链条上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产品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支持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预防和缓解产业对外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与核心企业,推动沿海地区产能有序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梯度转移。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大数据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各行各业,数据作为一种重要资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各个企业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如何利用大数据思维来重塑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如何有效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巨大价值,提升企业管理效率?这是每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市场,当其他企业正在研究有没有必要用BI产品的时候,有一些企业早已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挖掘数据应用价值,实现了更加精准的营销,取得初步成效。也许每个企业面临的具体困境各有不同,但是提炼出来的问题却也大相径庭。希望通过本次分析云经典案例分享,能够让大家了解一下其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天津国药普济:构建数字生态 赋能企业运营天津国药普济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国药普济”)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的批发企业,同时具备二级单位连锁药店,拥有自营药店8家,实力雄厚。通过分析云的数据分析应用,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台,并构建整个企业统一的业务模型,进而基于此业务模型实现统一的数据分析。关键应用价值:产品精准推广:通过结构、趋势、环比等各种分析方法,对产品流向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终端角度分析企业产品的覆盖情况,针对未覆盖终端及时调整产品销售方向,进一步精准定位产品推广路线。证照智能预警:在医药行业中,产品及经营类证照种类和数量繁多,对各项证照的管理重点就是有效期监控,利用智能预警功能,将近失效期30天的证照信息推送至指定邮箱采销平衡管控:按产品业务环节全程追踪进销存数据,经过数据整理及清洗统计重点指标,实现钻取、穿透等多维分析,有效控制企业采销平衡问题。财务指标监控:利润、费用等是财务关注的重要指标,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对应指标预估值,并实时监控对比指标实际值与预估值,出现偏差后还可追溯到业务层面查找原因。高丝:智能化精准营销,科学化深度管理高丝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丝”)成立于1988年1月30日,是一家集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妆品公司。2005年企业性质由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变为外商独资企业。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建立起了独特、灵活的销售模式及完善的顾客管理体系,以其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肯定。为了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高丝选择与分析云平台合作,将企业内部各个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对客户、存货、仓库、部门、渠道等关键数据进行标准化集中管理,实现供应链、零售、会员、仓储等全方位数据分析,为企业内部管理以及报送日方经营管理报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关键应用价值:分析云平台预置的U8分析模型,与高丝实际业务匹配度超过60%,从根本上节约了实施成本;高丝的业务数据大量积累,分析云平台有效地改善了数据抽取效率,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高丝的数据源涉及3个系统、7个账套,通过分析云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可统一出1套主数据,使得7套数据无缝对接,从而完成跨系统、多账套的整合分析;分析云平台可对高丝进口商品的鲜度进行预警管控,保证门店和库存商品的新鲜度,同时可推动近效期商品的流动,辅助指导促销政策,减少效期损失;分析云平台可扩展性强,切实满足高丝业务分析多变的需求,提升了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多商机;分析云平台从数据角度解决了高丝在商场中零售门店销售的开票方和出货方不一致的业务问题;通过分析云平台提供的爬虫服务,帮助高丝获取了企业外部的进口化妆品备案信息,充分体现了数据中台的价值。派昂医药:构建智慧供应链2005年创建的派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派昂医药”),经过发展如今已成为全方位整合营销模式的医药公司,成为西北医药龙头企业。派昂医药经营品种超过8000+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3个省区,拥有6000+家供应商和40000+家客户资源。为了提升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派昂医药引进了分析云平台帮助业务转型,从多个数据孤岛转型为统一数据中台,从手工Excel拼接数据转型为数据自动抽取集成,从传统库存管控转型为智能精准备货,从粗放式经营转型为科学化管理。关键应用价值:统一的报表访问平台,准确、及时、有效地掌握企业运营情况,目前派昂医药已在分析云中建立90+张报表。避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之前一张报表需要多个部门分别提供数据,然后再汇总统计,现在只需1名人员就能实现。大大缩短了生成报表的时间,原来用时1-4小时,现在只需3-10秒即可。实现2000+张报表每日、定时、精准、自动推送,从根本上节约人工成本。解决了采购与销售平衡的核心问题,大幅度提升备货及时性和准确率。利用数字化为上下游客户,为构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支撑与保障。备注:以上案例排序不分先后数钥分析云能提供面向企业业务场景的一站式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面支撑企业业务创新,随时随地透视经营,辅助企业科学决策,加速企业数据化转型升级,助力企业进行精准营销、战略管控、风险预警等,目前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业务转型支撑。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时,请注明原作者:数钥分析云
近日,第五届智慧商业数字化运营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主办方 —— 中国电子商会信息化专委会、中国零售CIO俱乐部、智慧零售与餐饮媒体联合发布《2019智慧商业数字化运营调研报告》。《报告》旨在推动我国零售与餐饮数字化体系和架构建设,立足数字化和运营深度融合,以降本增效和提升效益为目标,挖掘和构建转型成功的要素整合,剖析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执行方案,从而共享红利、与时俱进、长远发展。零售业数字化转型虽是必然趋势,最终能给零售企业带来新的活力,重现昔日竞争力。但数字化转型也绝非易事。《报告》针对包含大品牌零售商、中小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认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突出矛盾以及需求现状,根据问卷结果作出报告。本次调研共收集200份反馈问卷,调查对象为大中型零售企业数字化新零售负责人、CIO、运营总监、营销总监等零售高管。以下为报告正文目录01)数字化的核心优势02)数字化的热点聚焦03)阻碍数字化进程的因素04)零售高管观念的变化05)数字化进程的决定因素06)数字化的难点问题分析07)数字化零售的未来展望08)结束语01)数字化的核心优势02)数字化的热点聚焦03)阻碍数字化进程的因素04)零售高管观念的变化05)数字化进程的决定因素6)数字化难点问题分析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综合要素的整体转变(比如人才、资金投入、组织架构),若脱离整体要素环节的转变,数字化转型大概率会失败。这也是为何新兴企业能快速建立数字化运营体系,而传统企业停滞不前的原因。它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主要大点(大要素总结)。07)数字化零售的未来展望8)结束语为推动中国零售与餐饮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快速、高质量发展,谨以此报告为新阶段零售与餐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参考、研究。深化分析数字化转型经验、难题以及进一步趋势。通过多种方式,深耕零售与餐饮数字化,赋能零售与餐饮运营效益,推动零售与餐饮业整体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促进整体零售与餐饮企业收获新科技与文化融合下的“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