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3 月 25 日,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唐杰教授作客首届中科院,为大家带来《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的主题报告。唐老师从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开始,深入分析人工智能近十年的发展,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感知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提到算法是这个感知时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内容,重点讲解了 BERT、ALBERT、MoCo2 等取得快速进展的算法。最后说到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就是实现具有推理、可解释性、认知的人工智能。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清华大学的报告《浅谈人工智能的下个十年》,分析人工智能近十年的发展,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感知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预测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方向。本期内参来源:清华大学AMiner官网原标题:《浅谈人工智能的下个十年》作者:唐杰教授近年来,人工智能掀起了第三次浪潮,各个国家纷纷制订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时至2019年,中国政府继续通过多种形 式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此前,中国形 成了科学技术部、国家发改委、中央网 信办、工信部、中国工程院等多个部门 参与的人工智能联合推进机制。从2015 年开始先后发布多则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的政策,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s和落地提 供大量的项目发展基金,并且对人工智 能人才的引入和企业创新提供支持。这 些政策给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导向 的同时,也向资本市场和行业利益相关 者发出了积极信号。在推动市场应用方 面,中国政府身体力行,直接采购国内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相关产品,先后落 地多个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等项目。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最强实力,但目前尚没有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促进计划。在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任的最后几个月里,白宫在三份独立报告中为美国的 AI 战略奠定了基础。其中第一份报告《未来人工智能准备》(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明确提出了有关制定 AI 法规、资助研发、自动化、道德、公平与安全的内容。另一份报告《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概述了美国在政府资助 AI 研发上的战略。而最后一份报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and the Economy(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则进一步说明了自动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扩展 AI 有益的方面需要哪些新政策。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政府开始寻求一种截然不同的、自由市场导向的 AI 战略。在2018年 5 月,白宫邀请了业界、学术界和部分政府代表参加了一场人工智能峰会。在会上发言中,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副主任 Michael Kratsios 概述了现总统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他宣布政府目前制定了四大目标:(1)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导地位;(2)支持美国工人;(3)推动政府资助的研发;(4)消除创新的障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Kratsios 宣布成立一个 AI 特别委员会,向白宫提供政府层面的、有关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方面的建议,同时帮助政府、私企和独立研究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他还指出,美国政府将专注于消除创新的监管障碍,让各家公司有更多创新和发展的灵活性。2018 年 4 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人工智能通讯》。这是一份长达 20 页的文件,阐述了欧盟对 AI 的态度。委员会的目标是:(1)提高欧盟的技术和工业能力,增加公共和私营部门对 AI 的吸收;(2)让欧洲人为 AI 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做好准备;(3)确保建立适当的道德和法律框架。主要举措包括承诺将欧盟对 AI 的投资从 2017 年的 5 亿欧元增加到 2020 年底的 15 亿欧元,建立《欧洲人工智能联盟》(人们现在可以加入),以及制定一套新的 AI 道德准则,以解决公平、安全和透明等问题。一个新的「AI 高级别小组」将作为《欧洲人工智能联盟》的指导小组,并将起草道德准则供成员国审议。▲各国AI政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考虑人工智能未来十年会怎样发展。首先,我们需要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中找到灵感。一、AI发展历史随着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在 1950 年提出计算机博弈,以及阿兰·图灵(Alan Turing)在 1954 年提出“图灵测试”,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人工智能出现了第一波高潮,发展出了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对话技术。其中的代表性事件是丹尼尔·博布罗(Daniel Bobrow)在 1964 年发表的Natural language input for a computer problem solving system,以及约瑟夫·维森鲍姆 (Joseph Weizenbaum) 在 1966 年发表的 ELIZA—a computer program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machine。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发展——知识库。1968 年,爱德华·费根鲍姆 (Edward Feigenbaum)提出首个专家系统 DENDRAL 的时候对知识库给出了初步的定义,其中隐含了第二波人工智能浪潮兴起的契机。之后,人工智能进入了一轮跨度将近十年的寒冬。20 世纪 80 年代,人工智能进入了第二波浪潮,这其中代表性的工作是 1976 年兰德尔·戴维斯 (Randall Davis)构建和维护的大规模的知识库,1980 年德鲁·麦狄蒙(Drew McDermott)和乔恩·多伊尔(Jon Doyle)提出的非单调逻辑,以及后期出现的机器人系统。在 1980 年,汉斯·贝利纳 (Hans Berliner)打造的计算机战胜双陆棋世界冠军成为标志性事件。随后,基于行为的机器人学在罗德尼·布鲁克斯 (Rodney Brooks)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成为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发展分支。这其中格瑞·特索罗(Gerry Tesauro)等人打造的自我学习双陆棋程序为后来的增强学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 世纪 90 年代,AI 出现了两个很重要的发展:第一项内容是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 1998 年提出的语义互联网路线图,即以语义为基础的知识网或知识表达。后来又出现了 OWL 语言和其他一些相关知识描述语言。第二项内容是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等人提出的深度学习,这标志着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在这次浪潮中,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参与其中,如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在谷歌主导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IBM 的沃森(Watson)于 2011 年在《危险边缘》(Jeopardy)中获得冠军,苹果在 2011 年推出的自然语言问答工具 Siri 等。以上就是人工智能在 60 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取得的一些标志性成果和技术。二、AI 近十年的发展我们再深入分析 AI 近十年的发展,会看到一个重要的标志:人工智能在感知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文本识别、视频识别等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我们可以说 AI 在感知方面已经逐渐接近人类的水平。从未来的趋势来看,人工智能将会有一个从感知到认知逐步发展的基本趋势,如下图所示:首先,我们来看看 AI 在感知方面做了哪些事情。在感知方面,AlphaGo、无人驾驶、文本和图片之间的跨媒体计算等取得了快速发展。从宏观来看,算法是这个感知时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如果把最近十年的重要算法进行归类,以深度学习为例进行展示的话,我们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发展脉络。图中最上面浅紫色部分的内容是以前向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算法。第二层淡绿色部分的内容表示一个以自学习、自编码为代表的学习时代。第三层橘色部分的内容代表自循环神经网络(概率图模型的发展)的算法。最下面粉色部分是以增强学习为代表的发展脉络。总体来讲,我们可以把深度学习算法归类为这四个脉络,而这四个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如果再深入追溯最近几年最重要的发展,会发现 BERT 是一个典型代表(想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阅读https://arxiv.org/pdf/1810.04805.pdf)。以 BERT 为代表的预训练算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本上所有的算法都采用了预训练+微调+ Fine tune 的方法,如下图所示:BERT 在 2018 年年底通过预训练打败了 NLP 上 11 个任务的经典算法;XLNet 在 2019 年提出来通过双向网络的方法超过了 BERT (想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阅读https://arxiv.org/pdf/1906.08237.pdf),如下图所示:再后来,ALBERT 又超过了 XLNet 和原始的 BERT(想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阅读https://arxiv.org/pdf/1909.11942.pdf)。整个 BERT 的发展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工作。在其他方面,也涌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工作。如在 2018 年年底,英伟达通过预训练模型实现高清视频的自动生成。想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的读者可以阅读https://arxiv.org/abs/1808.06601。DeepMind 又把代表性的关联关系生成到 graph_net 中,于是在网络中可以实现一定的推理,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读者可以阅读https://arxiv.org/abs/1806.01261。Facebook 的何恺明等人提出了以 contrastive learning 为基础的 MoCo 及 MoCo2,在很多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的结果上超过了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这也标志着预训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读者可以阅读https://arxiv.org/abs/1911.05722。杰弗里·辛顿等人利用 SimCLR,通过简化版的 contrastive learning 超过了 MoCo,后来 MoCo2 又宣称超过了 SimCLR,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读者可以阅读https://arxiv.org/abs/2002.05709。总体来看,在算法的时代,预训练算法取得了快速的进展。那么未来十年,AI 将何去何从?三、展望未来十年这里,我想引用张钹院士提出来的第三代人工智能的理论体系。2015 年,张钹院士提出第三代人工智能体系的雏形。2017 年,DARPA 发起 XAI 项目,核心思想是从可解释的机器学习系统、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可解释的心理学理论三个方面,全面开展可解释性 AI 系统的研究。2018 年底,正式公开提出第三代人工智能的理论框架体系,核心思想为:建立可解释、鲁棒性的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发展安全、可靠、可信及可扩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其中具体实施的路线图如下:与脑科学融合,发展脑启发的人工智能理论。数据与知识融合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在这个思想框架下,我们做了一定的深入研究,我们称之为认知图谱。其核心概念是知识图谱+认知推理+逻辑表达。下面展开解释一下。知识图谱大家很熟悉,是谷歌在 2012 年提出来的。这其中有两个重磅的图灵奖获得者:一个是爱德华·费根鲍姆(1994 年图灵奖得主),他在 20 世界 60 年代就提出来了知识库的一些理论体系和框架;另一个是 1994 年蒂姆·伯纳斯·李(2016 年图灵奖得主、WWW 的创始人、语义网络的创始人)。这里面除了知识工程、专家系统,还有一个代表性的系统 CYC,CYC 可以说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项目,从 1985 年开始,这个项目直到现在还一直在持续。说完了知识图谱,我们来说一下认知图谱。相信很多人对认知图谱都比较陌生,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假如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找到一个 2003 年在洛杉矶的 Quality 咖啡馆拍过电影的导演(Who is the director of the 2003 film which has scenes in it filmed at The Quality Cafe in Los Angeles)”。如果是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可能是先追溯相关的文档,如 Quality 咖啡馆的介绍文档,洛杉矶的维基百科页面等,我们可能会从中找到相关的电影,如 Old School ,在这个电影的介绍文档里面,我们可能会进一步找到该电影的导演 Todd Phillips,经过比对电影的拍摄时间是 2003 年,最终确定答案是 Todd Phillips,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当我们用传统算法(如 BIDAF, BERT, XLNet)进行解决的时候,计算机可能只会找到局部的片段,仍然缺乏一个在知识层面上的推理能力,这是计算机很欠缺的。人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而计算机缺乏类似的能力。人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存在推理路径、推理节点,并且能理解整个过程,而 AI 系统,特别是在当下的 AI 系统中,深度学习算法将大部分这类问题都看作是一个黑盒子,如下图所示:这个基本的思想是结合认知科学中的双通道理论。在人脑的认知系统中存在两个系统:System 1 和 System 2,如下图所示。System 1 是一个直觉系统,它可以通过人对相关信息的一个直觉匹配寻找答案,它是非常快速、简单的;而 System 2 是一个分析系统,它通过一定的推理、逻辑找到答案。在去年的 NIPS 上,图灵奖获得者 Bengio 在大会主旨报告的 Keynote 也提到,System 1 到 System 2 的认知是深度学习未来发展的重要的方向,如下图所示:因此,我们大概用这个思路构建了这个新的、我们称为认知图谱的这样一个方法。在 System 1 中我们主要做知识的扩展,在 System 2 中我们做逻辑推理和决策,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我们在 System 1 中做知识的扩展,比如说针对前面的问题,我们首先找到相关的影片,然后用 System 2 来做决策。如果是标准答案,就结束整个推理的过程。如果不是标准答案,而相应的信息又有用,我们就把它作为一个有用信息提供给 System 1,System 1 继续做知识的扩展,System 2 再来做决策,直到最终找到答案。现在,在这两个系统中,System 1 是一个直觉系统,我们用 BERT 来实现,实现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做相关的信息的匹配;System 2 就用一个图卷积网络来实现,在图卷积网络中可以做一定的推理和决策。通过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实现一定的推理+决策。这是一个总体的思路,要真正实现知识和推理,其实还需要万亿级的常识知识库的支持,如下图所示。也就是说,四五十年前费根鲍姆做过的事情,也许我们现在要重做一遍,但是我们要做到更大规模的常识知识图谱,并且用这样的方法,用这样的常识知识图谱来支撑上面的深度学习的计算,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 AI。所以说,这一代人工智能浪潮也许到终点还是没有推理能力,没有可解释能力。而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就是实现具有推理、具有可解释性、具有认知的人工智能,我们认为这是 AI 下一个 10 年要发展、也一定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智东西认为,唐杰是我国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他的这份报告也代表了学术界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的权威预测,即人工智能经历几波浪潮之后,在过去十年中基本实现了感知能力,但却无法做到认知能力(推理、可解释等);因此在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兴起时,将主要会去实现具有推理、具有可解释性、具有认知的人工智能。他提出,认知智能是 AI下一个10 年要发展、也一定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在使用PPT最多的场合,恐怕就是工作总结计划汇报,这是每个职场人士都需要面临的问题。今天小编就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招聘工作如何撰写PPT工作汇报为例,分享PPT汇报的逻辑结构和PPT美化问题。整体风格以插图风格为主进行设计,颜色则是以现在最为流行的莫兰迪色系为主题色。首先封面的制作与设计由于使用的场合是工作汇报、工作总结,所以封面设计的话,偏中规中矩。设计思路是左文右图型,左边是“人员招聘与配置工作分析报告”,重点突出“人员招聘与配置”,字体颜色以莫兰迪色系里面的红色为主题色。右边的插画图片,我们可以百度搜索,也可以在iSlide插件里面的“插图库”进行搜索,选择的标准就是与我们的汇报主题相一致、相关。工作汇报总结的逻辑结构封面确定下来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第二页的设计,也就是目录页的设计。其实,目录页的本质就是整篇总结汇报的逻辑结构。我们怎么确定工作总结的逻辑结构呢?一是我们上级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工作汇报的重点有哪些?需要突出的部分有哪些?二是我们自己总结工作的重点,我们自己认为需要改进的工作方向有哪些?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页目录页,也是常见的设计页面,左图右文型的设计。右侧的目录分为五部分,即招聘工作概述、招聘数据分析、招聘工作分析、工作目标和策略及招聘工作计划。过渡页的设计也是现在PPT模板里面经常保留的页面,突出每项工作的重点。设计的思路也是保留目录页的设计点缀元素,改变位置,增加英文点缀。工作总结里面的表格美化问题我们工作型PPT里面经常使用到的就是表格美化。其实表格美化很简单,最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就是“对齐”。我们以下面的页面为例说明如下:(1)PPT页边距的设计问题本篇重点给大家分享的是PPT里面参考线的设置。当然,我们可以使用PPT自带的参考线,即鼠标右键选择“网格和参考线”,然后选择“参考线”。也可以使用iSlide插件里面的智能参考线,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片,调用出来“智能参考线”这个功能。智能参考线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设置自己喜欢的参考线距离,这样每个页面的页边距都是相同。(2)表格标题栏底色的设置我们先把需要设置美化的表格复制粘贴到PPT里面,调整好高度和宽度,接下来美化具体的表格,我们先去掉表格原有的底色和边框线。具体可以看下面的动图:(3)表格边框线的设置与使用按照这样的步骤,我们就可以继续美化接下来的表格,统一每个页面表格的底色和边框线,这样就可以形成风格一致的PPT工作总结。具体大家可以看看PPT长图: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并留言哦
内容多的PPT确实让人头痛。尤其是再遇到一个强迫症患者这样的PPT看起来不仅仅是有压力了,更让观众觉得恐怖~PPT看起来“内容多”大体分为两种情况:文字很多 (有些文字是无法再删减的)排版太满 (设计导致的排版布局问题)前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多:成段的文字从word拷贝到PPT中,再加上Excel中过来的数据图表,表格,让整个页面显得密集。当然,如果把下面的英文换成中文,再默认成宋体,那估计还要更拥挤一些了。但不得不承认,从我们07年开始经历PPT设计项目以来,这其实就是很多PPT报告的真实现状了:文字多,又没有办法再删减,设计这样的PPT报告页面,给各位几个能用到的方法策略:缩小字号。既然文字减少不了,那就减小字号。作为报告屏幕阅读用途的PPT,别太担心观众“看不清”的问题,即使小到8号字,无论打印还是屏幕浏览都没问题的。改行距。中文PPT报告留意下行距的问题了。PPT中默认的1.0的行距,让中文读起来更“费劲”,试着改成1.2看看 。更多请参阅:鲁迅:我不读没有设好行距的文章开启参考线(Alt+F9),规范内容范围。更多请参阅:参考线——让 PowerPoint 更专业规范页面模块化。将相关联的内容组合(Ctrl+G),离着近一些。突出你的重点。颜色上做减法,避免多余的色彩。案例图由 iSlide 演示设计提供这又是一张看起来“内容多”的PPT页面,文字并没有多少,大部分属于布局排版的问题了。如果希望这张页面看起来能够再专业一些,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设计上还会考虑的问题是:能不能找到一些共性的元素,统一排版(比如下面的区域国家)页面重点在哪里(突出全球化布局里的数字?)地图上的点是否能看的清,或者区分?地图资源请参阅:可编辑地图(PPT格式)哪些是修饰性的,那就弱化他!(貌似地图大面积的蓝成了视觉的焦点了)那些过于随意的线条,是不是可以换一种形式表达?于是,改进之后:案例图由 iSlide 演示设计提供其实通过前后的对比,大部分的朋友已经感觉到了,即使看起来再复杂内容,都可以通过优化,让页面看起来整齐,干净一些。具体的系统性方法,请参阅:咨询公司专业的PPT报告是怎样炼成的?内容模块化突出数字重点缩小字号使用主题颜色使用表格的“快速样式”突出重点还原变形图片的比例对齐表格缩小字号Before&After,应该是比较直观的比较了,有对比才能看出问题,和作出改进的尝试。作为一份专业的PPT报告,统一的风格是设计的前提。最后,留一份完整版的PPT源文件供大家下载参考,学习!请点击输入图
关注三爷一年以上的小伙伴,一定记得去年我帮一位美女律师定制的述职报告,如果没看过的,请点击这里《换骨计划第6期:如何构思一炮打响的述职报告》。这份述职报告让美女律师脱颖而出,成为事务所的名人^_^转眼又快要到年底了,美女律师国庆节又找到了我,让我再帮她量身定制一个新的创意主题和目录。看了一下她给我的2019工作内容和成果,和2018年差不多,所以不禁犯难,怎么样构思一个与去年不一样的创意呢?不过,我在苦苦思考5分钟之后,我找到了灵感,而且美女律师对我这个灵感特别兴奋,所以我们差不多只花了1个小时,一份与众不同的年终述职PPT又诞生了。01找到一个灵感点有太多的述职报告PPT都是没有主线的,每一页PPT之间没有什么关联,是割裂、独立、没有上下文联系的。这不能怪你们,要怪只能怪网上那些模板,所有的模板都是零散的逻辑主线“工作总结、完成进度、存在不足、未来计划”。往这样的模板里面填内容,就像旧瓶装新酒,里面的内容虽然变了,但是外壳是一样的,依旧逃离不了逻辑不清、缺乏新意。那怎么样找到新意呢?最快捷的方法是找到一个灵感点,然后用这个点串成线。我打开美女律师去年的述职PPT,其中一页让我有了灵感:这是律师事务所的企业员工文化,说明能够在这个事务所工作绝非等闲之辈。刚好,美女律师在事务所呆满了一年,所以能够说明“她是有两把刷子的!”我的脑子里立马出现了那首歌曲《嘻唰唰》(没想到经常去KTV也是有好处的O(∩_∩)O)所以,PPT封面标题就叫《在达华喜刷刷》。那么具体的目录和内容和“喜刷刷”有什么关系呢?请往下看哈。02从灵感点发散思考串成一条线如果纯粹为了创意而创意,那只是个噱头,只是个标题党。必须要让PPT的逻辑主线跟封面主题相呼应,才能够让人觉得既有逻辑又有创意。怎么样让目录主线呼应标题“喜刷刷”呢?于是我去搜索“刷”字的词语:“刷新”、“刷亮”这两个词一下子又给了我灵感,所以跟美女律师电话沟通,得知她今年确实“刷新”了去年的业绩,而且成功刷了三件事务所的“头疼”案单。所以,目录第一部分就是“刷新-2019刷新业绩”:目录第二部分是“刷单-成功签约事务所3单”:第三部分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对事务所的感谢,“刷亮:在达华刷亮职场生涯”所以,你看,这样的目录就和主题一致了,不是为了创意而创意。03让创意首尾呼应如果PPT演讲开场开的漂亮,但是结尾很平淡,那就是虎头蛇尾。开场与结尾相呼应,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前面第一部分我分享了先要找到灵感点,这位美女律师的述职报告灵感点是“加入达华,能生存1年,说明这个人一定是有两把刷子的”。所以,在结尾的时候我们就把这句话做成了一页,以此来总结所有报告的内容,也呼应了贯穿全PPT的主题——“刷”。以上,就是一份述职报告创意主题和逻辑主线诞生的过程,写完这篇文章我已经在担心2020年美女律师再来找我定制述职报告,我又该怎么想一个新的创意呢?自媒体狗太焦虑了o(╥﹏╥)o最后,三爷想提醒一句,千万别生搬硬套我的创意,之前有小伙伴直接把我的创意抄到自己的PPT上,我看了哭笑不得,那感觉就好像淘宝买家秀。所谓好看的PPT千篇一律,但是有趣的PPT一定是万里挑一、与众不同的,你一定要根据自身的PPT内容去量身定制构思一个与众不同的创意路线。文章转自三爷PPT
前提这篇文章所针对的,是用 PPT 做报告。信息量大,只在屏幕上看或者用来打印来阅读的,不用去投影讲。用于推介或路演需要现场去讲的 PPT 是另一种类型,设计方法另有不同了。一提到把 PPT 做的“专业”,好多人就抱怨不懂设计。我就见过很多非设计出身的朋友, PPT 做的很赞,也因此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让 PPT “看起来专业一些”,这事本身不复杂,利用 PPT 的功能,养成一些编辑操作的习惯。制作效率提升的同时,专业性也上来了。首先是要给观众一个和谐的印象,其次是内容读起来简单用,易理解。当然文字的内容逻辑是前提了,有了内容才能设计。内容逻辑的部分需要提升的同学,建议参看看咨询公司的入行必修书《金字塔原理》。这里只讨论设计的形式表现。那些看起来专业的设计,都有一些共性:统一,规整,简洁。意思大家都懂,关键是PPT里怎么具体实现?壹、统一就是建立规则,保持一致性。PPT 报告中的统一,落实在 PPT 上大体有三点:1/ 字体当你读一本书,浏览一个网站,使用一个 APP 的应用,留意一些文字,有发现使用了 N 种不同的字体吗?都很统一吧,所以我们阅读起来流畅,看着舒服。但是 PPT 不同。你习惯 Ctrl+C 和 Ctrl+V 拷贝粘贴文字,结果文本格式也带过来了。打开 PPT 的高级属性看看,再经历了 N 次的编辑之后, PPT 里是不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字体?解决方案:建立“主题字体”,中英文各设置一种字体,并且每次拷贝粘贴时选择“只保留文本”的粘贴选项。已经出现了各种字体,要统一,使用PPT中的替换字体功能,或者是NT工具中的“一键统一”功能,全局替换字体。网上字体字库一大堆,各种好看,还有教程,但要 hold 住了,你不是设计师在做一张海报,况且字体有版权问题,尤其是中文,慎重!2/ 色彩我经常在上课时问大家有没有来过这里选色的。好多人笑着说,在这里就是凭感觉选择了,大家拼的是各自的喜好。我们用不同的颜色,无非是想表达区分和强调,结果选着选着,文档中的色彩就多起来了。而色彩上,你得学会做减法。解决方案:利用 PPT 中的“主题颜色”概念,定义12个颜色(主要是中间的六个填充色),然后在一个 PPT 文档的设计时,只用主题颜色,保持色彩统一。PPT 2013 版本内置的主题颜色里可以先挑挑看,然后可以试试看NT工具中的“色彩库”功能,两种方式都可以一键替换主题颜色,简单,省事。3/ 版式版式是 PPT 非常强大的一个概念,对于报告呈现中的相同布局排版,利用版式规则来完成,效率更高。微软给我们默认有11个版式,但你可以根据需要,在【视图】菜单下的【幻灯片母版】中编辑和创建新的版式。讲到版式,还需要提一个概念,叫做“占位符”。简单点说,占位符是页面上预留一个放置内容的位置,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图表等,占位符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开始】菜单中的“重置”来“复原”的。所以作为一份专业的报告类型文档,整理出那些固定的布局,做成版式,在复制粘贴中,如果再发生格式不一致,位置偏移,大小错位等的,就可以通过"重置"来保持相同版式的统一。HP 的 PPT 模板中,一共预设了 31 个版式,如此强大。额外提醒一下,如果你习惯在“粘贴选项”中选择了保留原格式,保持页面前后一致,那很可能最终这份文档做下来版式多的吓人。貮、规整规整是什么?就是对齐,对齐,对齐!你得承认,做 PPT 我们都是有强迫症的,大家都在努力的对齐那些凌乱的文本框和图形,想"排排齐"这个简单的诉求,却耗费精力,有多少个加班的日日夜夜,你是在反复折腾在做PPT这件事儿上呢~这里提几个功能和快捷键,帮你解脱,别再把青春耽误在PPT上了...标尺参考线对齐Ctrl+Shift+鼠标左键拖拽的快速复制传说中的F4键,重复上一步操作开启标尺除了调整那些特别奇葩文本框的段落缩进外,主要是为了画参考线做标准。标尺和参考线,在【视图】菜单下勾选,参考线快捷键 Alt+F9对齐工具在【开始】菜单下的【排列】中,建议右键添加到快速访问工具栏。养成习惯后,Ctrl+Shift+鼠标左键拖拽复制,再配合F4键,你就能在做图的同时,完成排列对齐了。叁、简洁不是一再的删减文本,而是以内容逻辑为主,直观呈现,简化设计。屏幕前读报告和现场看路演虽然都是信息传递和接收的过程,但信息量是不同的,受众的诉求点也是不同的:屏幕前阅读报告看重内容。那么,能用一个纯色的圆来表现突出的,为什么一定要画成一个立体的球呢?路演 PPT 产生印象。必要的视觉冲击力,可能更能产生共鸣,影响,甚至感动。对于阅读类型的 PPT 报告文档来说,去效果化,就是简化设计的直接方式。摒弃那些 3D 化,高光,立体,阴影的各式效果,别在为了“好看”而修饰,小心会暴露了你的审美...解决方案:1,慎用PPT中的各种图形样式效果2,利用格式复制的快捷键, Ctrl+Shift+C 和 Ctrl+Shift+V 保持现状样式的统一如果你想再省点事的做 PPT 报告,利用下iSlide工具中的“一键统一”和加强版的“对齐工具栏”,以及“色彩库”功能。或许再研究下去的话,“一键”把你得白板文字变成专业的 PPT 文档也不是没有可能了~总归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方便,让 PPT 设计变得简单起来。
最近在看一些关于行业之类的报告,有一些报告数据分析非常有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里面找到一些不错的设计方法,比如这份关于【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这份报告里面就有一些不错的设计方法,总结了一下,接下来分享一下,如何从行业报告里面学习设计PPT。使用组合数据和错位线条设计时间轴一般使用图表设计PPT,大家都是使用基础的图表使用,显然没有下面这种效果更加有设计感。除此之外,还有下面这种时间轴的处理手法,也非常精致。这里2个方法一是组合数据设计;二是错位线条设计时间轴,下面具体看一下。组合数据对于组合渐变数据,大家应该也比较常见,对吧。除此之外,平时在设计PPT数据页面,也会用到这个方法。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分享,侵删那么关于这种渐变叠加数据的设计,也比较简单,可以使用组合数据设计。然后再图表中的【组合图】那里切换一下,这里使用的是折线图和面积图。错位线条对于下面的这种时间轴的设计方法,大家应该多尝试一下,特别是处理内容比较多的页面。比如,之前也是用这种线条错落的指示效果设计,既能保证内容的清晰又能提高页面的设计感。使用形象化元素,表示数据关系对于一些数据反差比较大的数据,有时没必要使用图表设计,可以借助一些形状表示,这种效果也会很精彩。对于使用形状表示数据,再举个例子,看一下下面这2组数据。可以使用这种大小圆形设计,让数据之间的反差对比效果更加形象化。除此之外,这里面还有包含的含义,可以再次使用这种渐变形状连接一下,加强页面的整体性。使用结构图,突出内容关系在这份报告中,有两页是使用这种结构图设计的效果,可以说非常有设计感,页面处理的比较精彩。所以,大家在设计PPT的时候,尽量将逻辑关系梳理好,然后借助一些结构图设计,可以提高页面的层次感。借助灰色,突出数据对比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单色系的主题色,对于一些数据可以借助灰色补充其他数据,进一步突出数据直接的对比效果。这里也给大家分享几组关于这种单色系主题色,使用灰色搭配的效果。比如,这里取了一组红色主题色,从而对下面的饼图进行设计。使用纹理双组数据填充,丰富层次感对于柱形图或条形图,这页报告里面,使用了数据叠加和纹理填充的方法处理,增强了数据的对比效果。这种方法实现起来,也很出效果,插入条形图之后,使用两组设计,第一列数据一致,将其作为背景。然后,将两组数据合并,可以将【系列叠加】调整为100%。最后,给与一定的纹理效果,大家可以在【图案】里面选择合适的效果展示。两组内容,借用渐变过渡效果设计对于两组内容,有时单纯的在页面中展示,会显得很单一,如果中间借助形状过渡一下,做一个连接会很好多。比如,之前这组设计,也是使用这种方法展示。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其换成这种圆环图展示,页面也很精彩。好了,以上就是6个在这份报告中总结的方法,所以大家没事可以多看一些报告。以上图片案例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分享,侵删关于本次的主题内容,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下期见!
在前两天的时候,网上还传出了张继科和景甜分手的消息。景甜在网上发了一条微博,透露了与张继科分手这些事情,还上了热搜,可见大家对于张继科的关注非常大,毕竟他也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在6月13号的时候,有网友在网上上传了张继科参加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的照片,他看起来心情并没有受到分手事件的影响。张继科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一看他的PPT,网友:绝对是自己做的!当天有网友拍到了张继科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现场的照片,在现场可以看得出,张继科一现身,人气非常的旺,学弟学妹们都围着他索要签名。如果不知道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大家还以为是张继科现身某活动,被粉丝围着签名的,张继科也非常热心的给大家签名,并没有出现不耐烦的状况,看来张继科的人气真的是非常旺。在毕业论文答辩的现场,张继科看起来也是准备的非常充分,并没有出现特别紧张的样子,台下还坐了几位导师对于张继科的答辩进行评判。张继科思路非常的清晰,有条不紊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毕业论文选题是乒乓球职业俱乐部的营销战略,这完全就是他的老本行,所以他也非常的轻松的过关。当张继科打开他的PPT之后,好多网友就纷纷表示:绝对是自己做的!因为在他的PPT上,大家可以看得出,这个PPT做的非常的简单,但是张继科对它却非常的了解,这肯定是自己做的,如果是别人帮忙做的,那么他们不会这么熟悉。看来张继科本身是有非常高学历的,不仅体育好连,连才华也很高,估计这一下张继科该有更多迷妹了吧。你被张继科给迷倒了吗
现在大学生这个名词已经比较泛滥了,专科到本科都称之为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提高学历层次,有一份好工作而就读研究生。除学历不一样外,研究生和本科生有没有区别?答案是:有区别!1、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在研究生阶段,学生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去检验学生的学术研究情况。论文发表要有严谨的逻辑层次,框架结构,包括文章格式。这些造就了研究生们必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弄清楚what(是什么)、why (为什么)、how(怎么做)之间的关系。2、研究生耐性强。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大多都能踏实下来研究自己的课题。通过下载大量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并阅读,才能学到经验、学到精髓。而且研究生阶段的毕业论文大多维持在2万5千字左右,有些学术较好的同学,论文可高达4、5万之多。这些文章需要查重复率,重复率大于一定值,将被认为复制、抄袭的多,不予毕业。这些学习方式及严格的毕业要求,使得研究生耐得住寂寞、坐的住书写自己的论文。3、自主学习能力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多以自学为主,关于对自己课题研究需要学生们自觉的专研。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不会像本科阶段那样灌输知识,而是指导、答疑、解惑问题。研究生需要通过自己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能力是研究生们顺利毕业的法宝和必备能力。4、动手实践能力强研究生阶段,对于师范类的学生需要讲课,实习、参加教师类的比赛等。对于理工科的学生需要动手做大量的实验、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论点。包括文科类研究生需要自己调研、分析、总结。研究生阶段的实习,尤其是毕业后就工作的同学来说,实习是很宝贵的资源,很多研究生能够到知名企业实习的资格,进而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实习经历也将简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显得成熟、老练一些。5、其他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要求研究生们做开题报告ppt、中期汇报ppt、毕业答辩PPT模板。学生们的office软件使用能力大幅度提高。一些画图工具visio、以及模拟软件都能得到很好的作用,当然还有重要的文献检索能力。当然很多爱学习的本科生,表现也很优秀,而且一直培养着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总之学习是一辈的事情!【今日话题】你遇到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之间有区别吗?
今日,有网友晒出偶遇张继科回母校天津科技大学进行硕士答辩的照片。照片中张继科身穿黑色T恤和黑色长裤,短发精神干练。不过即使是这样低调的打扮也依旧被众多迷妹认出,现场张继科被团团围住,低头认真签名。不过虽然在球场上叱咤风云,但到了答辩现场,张继科也如同所有的学生一样,难掩紧张,整个答辩过程中不时用手势调解一下,看得出来在一众导师面前,张继科还是有些紧张的。作为学生,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见到老师就害怕的心理,张继科也不例外啊。通过网友曝光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张继科答辩时的PPT似乎也是关于兵乓球的,选题方面都是自己擅长的领域,看来铁定是自己做的了。由不得网友这样想啊,与其是在今年的毕业季期间,一众毕业生没少因为论文的事情挠头。究其根本还是翟天临事件造成的影响太大,几乎每一位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都要再三检查自己的论文。而同样身为明星的张继科,这次参加硕士毕业答辩,网友们自然也就想到张继科的论文真假了。不过网友显然多虑了啊。答辩结束后,张继科也非常有爱的给每位导师送了一副带有自己签名的球拍。据了解,张继科在2010年考入天津科技大学,成为天科大经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不过像这样入选国家队训练的队员们平时还是将主要精力用在了训练和比赛上,更何况的像张继科这样的种子选手。所以说,入学后的张继科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完成学业,一直都是挂着学籍的。不过如此刻苦的训练也没有白白浪费,继刘国梁、孔令辉之后,张继科只用了445天就成为兵乓球大满贯得主。比之两位前辈,张继科直接缩短了将近两倍有余的时间。不过这两年张继科似乎有意往娱乐圈发展,尤其是在交了娱乐圈明星景甜为女友后,张继科参加综艺以及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频率明显增加,反而比赛方面有所松懈啊。今年年初,张继科也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不得已退出今年的世乒赛选拔。如今,景甜也成为过去式,自己的硕士毕业答辩也即将完成,张继科也可以好好规划一下的自己的人生了。就是不知道是选择调整状态,继续为国争光还是说就此完全进军娱乐圈呢?
刚刚和景甜正式分手的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近日现身天津科技大学,身穿黑色T恤,一头短发干净清爽。年已31岁的他,突然现身大学校园,难道是为了重新体验缺失的青春岁月?非也非也,这次啊你们的继科哥哥是专程回到学校,进行自己的硕士论文毕业答辩的。就读于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的张继科,这次将《乒乓球职业俱乐部营销战略》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并且在6月13日,顺利通过答辩,取得了管理学硕士的学位。当你们都在关心你们的哥哥在打球学习两不误的时候,擅于挖掘细节和笑点的吃瓜群众却发现:张继科这个简单朴素甚至有些落后于时代的答辩PPT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只见张继科乖乖地站在液晶显示屏旁,双手交握,背也是挺得直直的。再一看旁边的PPT,诶?这个熟悉的黑体、这个字号的大小、这个简单粗暴的背景模板,这完完全全是小学计算机课上,大家刚刚接触PPT时候的做出来的画风啊。不仅如此,也不知道张继科是不是在完成自己的答辩幻灯片时过于注重内容,而忽略了PPT的美感。幻灯片中的配图也是十分地接地气,画风仿佛小学课本上的简笔画,让人觉得整个PPT透露着一种朴实又带一些些落伍的画风。不过,网友们还是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这PPT一看,肯定是他本人做的。”但是,定睛一看张继科的PPT。强迫症们估计都想冲到答辩现场去了,张继科你是忘记按下幻灯片播放了吗。为什么侧边栏还有后面数张PPT的大纲,没有全屏播放真的不会被答辩组的指导老师们按着头怼吗?而且,在最后一张致谢的幻灯片中,张继科还十分土味地用上了“谢谢”的老年表情包,虽然看上去轻松诙谐,但在严肃的学术氛围中有那么一些格格不入。(张继科答辩PPT中的表情包)与张继科同期返校参加硕士论文毕业答辩的另外一位男乒国手方博,也通过了毕业论文的答辩,取得了硕士学位。27岁的方博和比自己大四岁的张继科同时通过论文答辩,让人不禁疑惑,科科是留级四年才和队友一起成功毕业吗?那吃瓜群众们可能得寻思着,难道是因为科科太忙被留了四年的级?虽然论文通过答辩、顺利毕业的张继科心情大好,还不忘在离开母校前对着镜子自拍。但是这个PPT的制作水平,确实让人担忧啊。虽然是世界冠军、如今也升级当了硕士。但是希望科科在忙着录综艺之余,也可以更多地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四肢和头脑都发达的乒乓球男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