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在高校工作了,从当初那个稚嫩的硕士生,转变为一名高校教师,其中,尝过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当年,硕士生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也是百里挑一、过五关斩六将的,心里想象着牙塔里的“舒适”,即使只有硕士学历,也可以让自己自由的追逐学术理想。可如今,身处高校教学一线,教学和科研双肩挑,还有着各种繁杂的事情要处理,无时无刻不有一种忧虑感。于现在的我而言,有时候高校俨然成了一个不舒适的“舒适圈”。作为高校学历层次最低的群体,时时要担心自己的饭碗倒不是那么危言耸听,但如果稍微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恐怕也难以忘记取得博士学位这个目标。更现实的情况是,作为硕士生,几乎不能或者不会拒绝除了教学以外的任何事情,不会拒绝,很多小事情就变成了牵扯你精力的大事情,自己不敢不往“坑里跳”,结果是很多时候就有更大的坑。说实话,我偶尔会有种想要挣脱的感觉。前不久,好几个群里的高校教师都在讨论去韩国、马拉西亚读博,据说这些地方可以“相对容易”的取得学位,暂不讨论是否容易,单看高校教师的博士学位情节,原来不止只有自己处在学历尴尬中,很多人同样有这样的忧虑,有时候可以看到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而我还是刚刚进入的、最年轻的那一拨,其实我才是最应该忧虑的。的确,现在博士都已经扩招了,海归博士一大堆并且“新晋”成了一些高校的入职门槛,而也有很多高校已经要求师资博士后。在高校圈里混,没有博士学位这个硬通货,不免经常会产生忧虑的情节,大学老师考博的压力自然也会蔓延到你我身上。更重要的是,正如一些媒体所指出的那样“这背后是严峻的学术圈就业形势:博士帽年年增加,但学术职位的数量却相对稳定”,如果产生淘汰,这关乎着一个教师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叙述,相对感性的认识,而读博却有着更多理性的需要。一、博士是个稳饭碗2018年,博士毕业人数突破6万名,同年,近10万人被录取为博士生。其实,我们国家的博士数量是偏少的,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仅占24.4%。而高校要想发展,全面实现100%师资博士学位是发展目标。可见,未来“要想在高校能够长久地教书育人,没有博士学位将来将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我在签约高校之后,导师曾经反复督促我赶快准备考博。虽然我觉得自己的讲课水平和知识量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以后还真不好说。当然,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准备,入职前的暑假几乎都在复习博士考试资料。二、科研的需要大学老师是做什么的?大学老师的职责也就是客观完成大学的职责,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黄宝印指出,学科评估要坚持继承创新,要在保持原有“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体系框架下。一般在大学的年终考核里面,也就学校年终考核时,分为教学、科研、社会工作三项。可以看出,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作为硕士生的科研水平不是很高,并且,很多期刊对作者职称、学历都有硬性要求,非博士学历即使文章质量过关也可能无法发表。另外,在高校制定职称晋升或者荣誉等方面的取得都有着很多的门槛或者要求,比如,第一,教学方面:教学工作量、精品课程、评教、教改项目或工程、教改论文、学生竞赛,教学成果奖、教学竞赛获奖、省级质量工程等等。学历不高,在教学评比中也是弱势。第二,科研方面:著作(及获奖)、论文(及获奖)、论文他引、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获奖、专利、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等。这会引发更多问题,比如职称评定就与论文发表有重要的关系。无法发表在核心期刊,自然无法取得更高职称。第三,荣誉帽子:学术类兼职称号、人才类帽子、德育类帽子,等等。这些帽子肯定优先给予拥有博士学位者,毕竟一个学校需要这些博士学位者作为“支撑”。总之,现在的职称评定是向高校放权,而学校的博士比例是学校排名、更名、申请硕博点、评估等的依据,因此,学校会不断地向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进行资源倾斜,以鼓励更多人拥有博士学位。这些如果没有博士学历做后盾,几乎与自己无缘。就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写的那样:“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三、对知识的渴望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有人属于知识型的,有人属于谈判型的,有人属于营销型的,有人属于艺术型的,有人属于政治型的,有人属于创业型的,有人属于技能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说属性,或明显,或不明显,但找到了必定是好的。对于知识型的人,渴望不断吸取知识,补充自己,在知识天地中游刃有余。我相信,这也是很动人读博的初衷。其实,博士不仅是个能在高校稳定的学位,读博士的过程本身是一次能力的提升。一个人能够把博士学位取得,那么他的能力一定是不低的。读博期间也能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事,能顾改变自己的眼界,或许能够重新出发找到更多可能性,这一切,让我坚定了考博路。这个暑假,尽管酷热难耐,非常辛苦,但自己仍在一点点地啃那些考博资料。7月底又往日本为期一周的游学,感触颇多,想到未来的趋势,想到自己还年轻,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人还是要坚持和追求梦想,这样才会有未来,慢慢地克服了这些问题。而以后的读博路也可能是一场艰难的旅途,甚至可能短暂的出现诸如强迫症、抑郁症或狂躁症等最坏的情况,还包括掉头发、失眠、厌食等可能性,但对博士学位的渴望,或者说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过程,让它成为很多人执着追求的梦想。我也是。我告诉自己,“不要因为一棵树而错过了整片森林”,走出自己那不舒适的“舒适圈”去接触新的更多的可能。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能够适应竞争法则才是一个人成为社会人的标志。总之,没有一个高的学历很难在高校圈里“放心”的生存。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作者:小金库
我们从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名人数可以看出,考研热持续升温。截止2019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两百九十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这么多的人在复习备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考研呢?这个时候,很多人的说法是不一样的:为了做学术、为了提升学历、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每个人的考研目的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换圈子。如果你想要通过考研,就立马年薪几十万,不好意思,不可能。如果你想要通过考研,直接到上层社会,不好意思,不可能。如果你想要通过考研,35岁之前资产几千万,不好意思,不可能。有些说其研究生毕业年薪40万的,不是普遍现象,我当年本科也税后25万了,但没多少。或者你会发现,你读完研究生你开始的薪水变低了。甚至你发现许多同学在这几年赚了几十万,买了房。但我想说考研依旧对许多孩子来讲是很不错的机会。人生是跑步,马拉松几十公里都会有许多事情发生。中国说三代改变一个人,不过60年而已。我们考研大多数人不过20岁左右,完全可以用60年创造自己的财富用这3年换后面许多年,比较划算。多数在高校泡了四年的啃老族本科毕业都希望立即找到工作独立,与女生交往的男生更是囊中羞涩,充满了自卑感, 考研似乎是一条绝望的迷途。但放眼社会,你会发现有志之士都在选择学习成长的道路。目前的付出也就是未来多倍的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迄今为止,我所接触的研究生过来人无不在各个领域获得着不同程度的成功,很少有人对三年寒窗感到后悔或遗憾。研究生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碍与失败,不过不要害怕,这些难题都是通往考研成功的垫脚石,我们要学会利用它们,便能从这些挫折中历练出更坚强、更强大的自己。读研,一方面意味着所学专业更深化,更细化,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较本科时段都会有很多进步,也会比本科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有更多时间去考虑、思索将来的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对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个更好的规划。而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考研是换水池的过程你从池塘到长江,到大海。环境逼着你变厉害,否则被吃掉!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在纠结该考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其实这个问题是不用太纠结的,只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读完研究生后要出去工作,那么读学术型硕士和读专业型硕士其实是差不多的,在用人单位眼里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是没有区别的;如果读完研究生后还想读博士的话那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直接决定了能否读博士!在我国的博士生当中,有一个数据是必须要了解的,在博士生招生中,80%~90%的博士生的硕士阶段都是学术型硕士,仅仅有10%~20%的博士生的硕士阶段是专业型硕士,也就是说读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直接决定了能不能读博!!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读博士,取得最高的学历,但是,在这条路上的两旁荆棘丛生,在这条路上,泥泞满路,路上都是陷阱,想要到达目的地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普通双非学校的学生想要考到985大学的研究生的难度是非常困难的!这不是仅仅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很多人没有到达自己的目标并不是付出的努力不够,他们付出的努力其实是很多的,但是却没有收到应该有的收货。影响的因素是很多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的因素、周围环境的因素等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发展!失败了并不可怕,至少我们要做到问心无愧。当一个人全力以赴的备考了研究生之后但是却没有考上,这并不是悲哀的,最起码能够做到问心无愧!以后回忆起来,这段日子还是很美好的,这将会是一个人一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小编认为:读研究生能读学术型硕士就读学术型硕士吧,可能有的人会反驳,专业型硕士更能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而学术型硕士主要都是理论教学!而小编想说,其实研究生入学后,都会进行一定的理论教学,然后跟着导师做项目,做项目过程就是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过程。学硕照样可以干专硕干的,但是专硕在理论上就要差学硕很多了。
最近,东南大学一位985硕士发的帖子火了,说本以为自己是从985大学毕业的,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没想到,实习工资只有4700一个月,感觉自己又当了3年书呆子,心酸没处说。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现在的大学生或者是研究生在求职的时候,会进入一个误区。觉得自己是从名校里面出来的,一定就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我们并不否认名校的光环,但是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企业会更看重工作能力。学历文凭是一个敲门砖,与工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大家在大学里还要丰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求职的时候会给自己增加筹码。另外还要说明的是,实习期工资不高很正常。因为应届毕业生,即使是985名校出来的应届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可能到了企业不会立即产生价值。企业还需要培养,所以一开始开的工资肯定不高。但总有人觉得企业给这么点儿工资,分明就是瞧不起自己985的名校身份,这就进入误区了。小编觉得吧,想要挣很多钱就得先让自己值钱,凡事要学会摆正心态来看问题。大家对这位东大硕士的言论是怎么看的呢?现在985研究生这么不值钱了吗?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讨论哦!(免责声明: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编辑/二小姐好文推荐:该不该把“惩戒权”还给老师?中小学教师:给了也不敢用老师晒工资条,私立学校老师嫌工资低,公立的偷偷收起了工资条课本涂鸦无国界,翻开课本,熊孩子都爱干这些?985高校毕业生最青睐的是这3家企业?第1名果然是它!
每年的6月,是莘莘学子一个收获的季节。中考、高考都会在这个月举行,并且考生们的成绩也会随后公布,“考上”或者“没考上”都将在这个月揭晓。除了这两场重要的考试外,已经考上了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们也会在这个月陆陆续续的收到属于他们的硕士研究生通知书。相信大多数同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心情会非常的激动,他们迫不及待的拆开邮件,仔细的看看里面都装着一些什么,上面都会写着那些内容。不过,有这样一位同学在收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并没有表现的很高兴。之所以这样,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研究生院,而是被调剂到了一所民办高校里面的硕士研究生,虽然说今年考研,她算是考上了。可是,每当别的同学、朋友议论他们自己考上了985、211大学里面的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很丢人,脸上也无光,更不愿提及有关她自己考研的任何事情,甚至对熟悉的人谎称自己这次考研失败了,没有考上硕士研究生。那么,如果我们考上了民办高校里面的硕士研究生,要去读吗?这可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不去读吧!我们自己已经收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说不定我们明年还考不上硕士研究生,去读吧!又觉得读这样的民办高校里面的硕士研究生,会让自己非常的没有面子,还会让别人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更何况民办高校里面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社会的认可度比较低,甚至会被一些不知情的人误认为我们自己是花钱买来的文凭。所以,小编建议,如果考上了民办高校里面的硕士研究生,到底要不要去读,我们自己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权衡利弊,切勿简单、草率的作出“读”或“不读”的抉择。
大专生嘲笑硕士研究生:我工资是你的好几倍,你读书有什么用!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职场高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高等的报酬,能力出色,性格高傲,从不把同事放在眼里,处处炫耀自己的成果,对别人充满着不敬。最近有朋友说:一个毕业7年的大专生因为职位比别人高,经验老道处处嘲讽一位工作不到2年的硕士研究生,跟他说我大专毕业,工作7年,工资高你好几倍,你说你读个硕士有什么用?在我看来这个人完全就是心理作祟,不应该拿自己7年时光换来的成果去嘲笑别人,这些都是时间换来的,优越感哪里来的呢!可能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句玩笑话,想秀一下自己的优越感,毕竟谁都有点虚荣心,唯恐以后他们凭借自己能力赶超自己,所以就先要拿着这些资本炫耀一番!我从刚毕业到现在工作三年了,见过很多优秀的人,他们都是不同学历的人才,在我看来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学历,这不是评价他们能力的标准。很多专科毕业生都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出了很多惊人的事情,所以没必要拿着现在的成绩当成炫耀的资本,每个人都在成长,万一哪天他成为你的上司岂不是非常尴尬,谁笑到最后还真不一定,所以做人不要太高调,要记住一山还有一山高!对于这件事情很多网友都发表了看法,来看看他们都说些什么!网友1:在我看来学历真的不是很重要,再者说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你有能力去考研就提升自己的学历,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不怎么样那就赶紧入职场,主要看个人选择。刚入职场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某些问题,但是凭借着年轻和学历以及学习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学历这个东西只是意味着你的选择,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网友2:一个朋友野鸡大学毕业,有背景,有实力,有人脉关系,自己毕业后开了家公司,找的人都是研究生和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公司做得有声有色!某次听到有员工议论自己的学历,直接花钱买了MBA证书。有时候人们在乎的只是个头衔,只要你有就说明你有能力,你没有就被人当做没有能力,这就是现实!网友3:学历绝对是有用的,没有创造出价值的人才是真正没用的!5月份公司来了两个年轻小伙子,高中毕业做暑假工,月薪只有3千,但是每个月创造出4万多的业绩,两个人的业绩排名远超那些老员工,这就是能力。一个人有学历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发挥不出来学历的作用又有什么意义的!对于这样的事情你们怎么看?学历到底重不重要?是学历高于能力还是能力高于学历?亦或是两个本就是平衡的,只不过被外人曲解了此中意义?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已经开始了,很多将要参加硕士研究生初试的大四同学和一些已经步入社会想考研的大学毕业生正在进行着积极的备考,接下来的这几天,大家都会忙着在网上进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最近,小编就遇到很多同学咨询他们到底是选择读“学硕”,还是读“专硕”的问题,同时也相信很多同学可能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种的困惑,并且在二者的选择上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小编认为,一些同学之所以在选择读“学硕”和“专硕”上犯了难,可能是因为没有真正的了解考研政策,相关院校的专业背景和特色等,也有可能是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某些偏见思想的影响,对“学硕”和“专硕”没有进行正确的认识。首先,二者在国家和法律层面都是平等的地位,没有孰高孰低,都是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只是它们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简单地说,学硕侧重理论研究,专硕侧重工程实践,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我们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它们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次,二者培养的目标不同,选择读学硕的研究生,将来可能要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工作。读专硕的研究生可能要去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实践,参与相关的工程建设和动手操作方面的工作,所以对实践操作的技能要求会更多一些。这样,也回避了以前我们国家未划分学硕和专硕的时候,很多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的弊端。最后,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和传统工业升级改造的不断推进,未来可能会需要更多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那么,读专硕的同学们也会在社会改革中受益,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总之,考研的同学们在选择到底是读学硕,还是读专硕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合适的报考方向。在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之前,要多了解一下想报考的目标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政策等情况,比如,学制是几年?要报考的这个专业,在这所大学属于“专硕”,还是“学硕”?在读研期间颁发各类奖学金的情况等等。毕竟各个大学的研究生院在学制,培养方向和目标上,以及奖学金的政策上都会有所差异。希望大家通过网上查询,咨询老师或者学长、学姐多了解一些考研的相关信息,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后,祝愿即将参加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们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今年31岁,是个川妹子。大学毕业后工作两年,自觉能力不足,决定辞职考研,最终如愿考上武大。研究生毕业后,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以前不想耽误我学习,一直都没敢跟我提。现在已经完成学业,找到工作,该考虑终身大事了。一直以来我身边不缺追求者,自己也比较自信,从来没觉得自己终有一天会变成剩女。被妈这么一提醒,我才猛然发觉,我已经30岁了。我现在一个人在武汉居住和工作,身边有不少热心阿姨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之前26岁的时候我也相亲过,不说对方是什么富二代之类,至少是家庭相貌事业都不错的上进青年,而且情商在线,不会觉得无法沟通。相亲了几次后,我有一句粗话而且我现在就要讲,这都是些什么人啊!40岁就秃顶的主管,吃饭的时候额前那一缕秀发总是垂下来,他还锲而不舍地将它盘在脑门上;36岁大学教授一脸坏笑地问我一个人独居会不会很寂寞,要不是当时人多我一杯水就泼脸上了;还有一上来就谈给我30万彩礼,我将来要生至少2个儿子。我礼貌拒绝他之后,他还说,我都30岁了,肯定很急着嫁人,我也着急娶,咱俩很合拍。终于遇到一个温柔儒雅的男人,给人感觉很舒服,收入也挺高。相处几次之后他问我能不能接受一个6岁的男孩……我打电话给闺蜜,朝她大倒苦水,要不是我们十三年的感情,我真怀疑她给我介绍对象是在坑我。她也觉得很委屈“大姐,你以为我没问过啊,那些二十七八岁的男人不找比他们大的啊。年龄再大点的但凡是个人早就名花有主孩子都能叫阿姨了,能选择的范围很小啊……”电话边传来孩子的哭声,我突然想起那些给我介绍对象的阿姨听到我又一次相亲无果脸上那复杂的神情。对啊,我已经三十岁了,还能怎么挑?过完年我31岁了,过年时这件事梗在大家心头,爸妈背地里唉声叹气,又怕我难过不敢说,这个年大家过得都不痛快。妈有劝我要不要在家找一个,立马被我回绝了。我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要我回来相夫教子我实在无法接受。再者武汉好歹是个省会,如果在这里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更别说老家小县城了。我越来越发现年龄是不等人的,过了那个年龄段,你只能在离婚的死老婆的外貌欠佳的贫穷的情商低的人群中挑,左右不过是在一堆烂柿子中选一个不太烂的。我要求不高啊,钱我自己会赚,但人至少要看得过去吧?还有那些说一个人也能活得好好的,这个世界总会有人在等你之类的话,都是瞎掰。每当一个人回到家,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看到好笑的情节想要跟别人分享,却发现空荡荡的屋子回荡着只有自己的声音,那种突如其来的恐慌感,撞得我直流泪。如果女人都能忍得住寂寞,又哪来那么多人急着嫁人呢?社会对女人的年龄是非常挑剔的,没几个人能逃脱世俗的眼光。女人还是应该在适当的年龄找对象,别像我一样,一不留神,就剩下了。
我们常说只有经历了才懂得,只有感受了才会牢记于心的,每一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牵动着几百万考生的注意力,但并不见得这些考生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更加的了解,甚至可以是每年考研学生对研究生生活的各种憧憬或许都是紧紧停靠在理论层面,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只有当你开始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生活的时候,你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认识。正是因为这样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的研究生学姐直言,只有读了硕士研究生之后,你才会明白这些道理的,并且这些道理或者认识的更新也将影响着每一位硕士研究生之后的发展,所以对于即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你,真的很有必要来了解了解这些关于研究生才会明白的事实,因为它将给你更好的人生指导。首先,并不是你不想读博,而是你不敢读。很多的学生在还没有开始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生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在毕业的时候一定要读博,一定要获得博士学位,这样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能够拥有更令人羡慕的生活,可是这样的想法当你随着硕士研究生生活的开始,越来越多的学生纷纷表示一定不会读博,一定不会为了找工作而去攻读博士,所以每年几乎百分之90的硕士研究生都没有攻读博士,博士因为他们不想读,而是因为他们不敢读,没有那样的勇气和魄力了,于是读博慢慢的成为了硕士研究生群体中很少被提及的话题。其次,科研看似简单,实则难度不可想象。都说科研工作难,科研工作很辛苦,但是每一年的考研学生总是会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只要按照导师的指导去慢慢的研究,那么就一定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高端学术论文。可是当你慢慢的熟悉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后,你才会发现科研真的不是单纯靠努力能够解决的啊,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创新性思维,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的,于是我们会慢慢的感悟到科研看似简单,实则难度不可想象,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慢慢的变成了能够毕业就可以了。最后,硕士文凭找工作有优势,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几乎绝大多数的考研学生都是你希望自己能够在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都希望自己能够避免本科就业时的各种尴尬,但在每年的硕士研究生就业中,因为高校档次的不同,专业属性的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化,造成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在找工作中依然面临很多的困难,即使有一定的学历优势,但也不至于决定硕士研究生能够更好地找到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总之,希望即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你,能够更早一些认清楚这些事实,也做好更完美的心理准备,在即将开始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中,尽情的去感受这些很多研究生学姐已经神佑体会的事实,但也希望这些硕士研究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目前普遍就读研究生的年龄在22到25岁之间,在本科的时候还能很理直气壮的向家里要钱买这买那,但是到了大学毕业,小伙伴们工作的工作,结婚的结婚,过上了经济独立的生活,研究生们却还在学校里苦苦搬砖,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这时候再伸手向家里要钱,谁都要老脸一红,所以我们来看看在现有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研究生们在读期间,可以拿到多少收入?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方向不同,但是有一个问题是相同的,就是钱不够花。目前,全日制学术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享受的国家资助有很多类型,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奖学金,奖学金在制度改革以前是对学术硕士全覆盖,金额刚好用来冲抵学费,改革后分为几个档次,一等金额为10000元,二等6000,三等3000,这三个等级的奖学金一共覆盖了60%的研究生人数,也就是说,有40%的人是享受不到奖学金的待遇的。而目前研究生学费大部分学校为8000元每学年,在拿到一等奖学金后还有2000元剩余。助学金,每个全日制研究生,国家每个月会发放600元的补助,直接发到每个学生的卡里,一年按照10个月发放,这样,一年下来,这部分有6000元的收入。实验室工资,对,是工资,研究生已经是计算工龄的,实验室发的当然是工资了,但是工资有多有少,少的就是一分钱没有,多的我有见到的是每月600,也许还有更大方的实验室我不知道。综上,如果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找到了一个好实验室的全日制学术研究生的话,你的年收入就应该是10000+6000+6000=22000而你的基础支出主要是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学费按大多数学校是8000,住宿费1300,伙食费早餐5元,午餐10元,晚餐10元(这个标准在学校食堂已经可以吃得挺好了)月伙食费就是750,10个月也就是7500,那么一年的支出就是16800。这么看来,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在校期间的收入不仅能让自己免除学杂费,还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甚至还略有盈余,怪不得小时候妈妈让我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