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非全”硕士毕业生求职为何这么难砂器

“非全”硕士毕业生求职为何这么难

“我去入职那天,他们看了我的毕业证问怎么是非全日制,然后一个工作人员说,不接受非全日制。”王艺对记者说。在那之前,从网申到笔试,再到面试、体检,直到入职的前一天,她已经顺利通过了所有“关卡”。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尽管一再被告知,“全”与“非全”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作为首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王艺们发现,求学三年等来的却是用人单位的歧视。1 入职遭拒单位称“从来没听过‘非全’”“我去入职那天,他们告诉我从来没听过‘非全’。”王艺说。王艺是华中师范大学2017级非全日制法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参加了河南移动2020届校招。该企业招聘信息写的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她觉得政策已经出来了,用人单位应该知道改革后的“非全”是怎么回事,“2017年以后我们都是统招,自然包括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王艺所说的政策,包括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强调,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订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实际上,为保险起见,王艺在去年10月报名时就在备注栏里把自己的情况写了一遍。“我说我是2017年改革以后入学的,‘统招双证’,我的档案在学校,报到证、派遣证这些我都有。”报名成功之后,王艺参加了笔试,顺利通过。今年3月16日,她顺利通过面试被录取,5月底去体检,之后是网上签三方协议。8月4日,王艺终于等来入职的这一天,满心欢喜来到公司。然而意外出现了。办理入职时,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看到她的毕业证后皱起了眉头。“他们问什么是非全日制,我当时就很蒙,我说我从一开始就说了,你们不知道吗?他们说不知道。”王艺说。随后,其中一个人告诉她:“不接受非全日制毕业生。”2 并非个例一毕业生也被浙江省考拒之门外招聘人员的质疑像一盆冷水,将王艺从头浇到脚。王艺现场找出相关资料给对方解释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样的政策,导师也来电给对方解释,还是不奏效。对方始终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统招会是非全日制”,最终提出解约。王艺的遭遇在同届非全日制研究生里并不罕见。2020届法律硕士毕业生陈羽去年底参加浙江省考,报考的是杭州市公安局某区分局的基层民警,结果笔试都过了,却被拦在面试大门之外。陈羽告诉记者,报名之初,他就如实写明了自己首届非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当时有工作人员专门来电问他究竟是不是应届生,陈羽拿出教育部教研(2016)2号文件等资料解释,工作人员听完之后又请示了领导,告知他可以报考。7月26日,他参加了浙江省考并顺利通过了笔试。8月20日面试名单公布以后,报考单位再次来电向他确认“非全”的相关情况,陈羽又给对方“科普”,后被告知“不确定是否符合资格,需要请示上级和组织部门”。陈羽最终得到了当地组织部门的答复,大意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应当于2020年2月前取得学历,而他是6月份取得学历,不符合报考资格。“仅凭‘非全日制’就将我划分为招考公告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电大等传统非全日制学历,这非常荒唐。”陈羽说。记者就此向当地组织部求证,一名工作人员解释,如果报考岗位只要求硕士学位,而没有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就可以报考。“公告已经很清楚了,我们执行省里的公告。”这名工作人员说。不过记者注意到,浙江省考公告的岗位中,都有“2020年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的字样。3 求职遇冷就业市场和考生不认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新闻开始见诸报端,到今年更是密集出现。内蒙古鄂尔多斯某地在教师招聘中拒绝“非全”研究生报考的新闻发酵后,一些高校陆续声援非全日制研究生。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针对研究生的“用人单位2020年秋季线下校园招聘指南”,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发布歧视性招聘信息。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的歧视,一方面是来自就业市场,将其误会成了此前的“在职研究生”,或者“非全日制本科和专科生”,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全日制研究生。“我们学校的‘非全’真的和全日制是统一培养的,进去的分数都一样,我们甚至分数比全日制高一些,因为我们是调剂的,所以普遍分数都考得挺高。”北京某高校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范盈说。范盈认为,一切应该以能力定高下。范盈所报考的这个岗位有20人进入面试,分数线是127.5,她考了141。学历和就业歧视问题事实存在,这从招生数据中也能看出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以来,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有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在陈羽看来,很不幸,他们担心的问题已经被现实证实确实存在,而且还很严重。问题以及影响可能还会持续。该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在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的2017年,湖南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人数为2400人,2018年为1700人,2020年降至1300人。(文章来源:南国今报)

活下去

就难硕士毕业也很难就业的“五大专业”,你中招了吗?

国内高校开设的专业越来越名目繁多,很多专业名字听起来非常厉害,实际上应用性并不强,找起工作来颇有难度。许多高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也只是根据分数的高低、家人的建议来选择,对于专业本身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很多人在本科阶段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便试图通过考研来换一个专业。那么,对于专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小苏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据说即使读完硕士,也很难就业的十大专业,大家结合自身的情况理性判断哦。电子商务这个专业初听起来还是很高大上的,毕竟在当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互联网经济下,电子商务都在经历着高速的发展,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自然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据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前景却不容乐观,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行业对岗位的需求区分不明确,这使得毕业生在寻找对口工作时缺乏明确的方向;其二,这个行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而高校的课程都是理论性的,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学很多人一提起这个专业,脑海里浮现的是顶尖的律所,威严的法庭,和那些穿着考究的律师们,但是,电视剧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随着高校们纷纷开设这个专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每年的法学毕业生也一抓一大把,就业十分严峻。要想找到好工作,法学生们还是要考到含金量高的证书,拿到名校的毕业文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力。新闻学文科中的“万金油”专业,毕业生的境遇和文学类有些相似,除了极少数会选择进媒体之外,大部分都是选择考公务员,或者流向互联网等各行各业。新闻业本身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从业者的采、写、编,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高校的教学上,却缺乏对于业务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很多人从事的是销售岗位。销售岗位相对来说,门槛低一些,但是有业绩要求,对于人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工作经验等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通过书本是不容易习得的。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低,恐怕在很多人的心里已经形成了强烈的认知。但实际上,这个锅可不应该甩到专业本身头上,这个行业本身是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对于人才需求也并不小。但它对于人才的研究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大部分本科生并不能达到要求,所以建议真正喜欢这个专业的同学,要做好读到硕士甚至博士的心理准备。

祈雨

影响应届硕士生找工作的关键因素

感谢网友 谭思李 之前在论坛发起的投票帖,也感谢积极参与交流的网友们,让小编有机会能够搜集到这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希望通过众人的各抒己见,而后集思广益,能够给正在找工作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以及在读研究生群体提供一些小小的参考或者借鉴,毕竟大多数人努力读书和科研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寻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未来过上好生活。——by 小编01如果你面试的是国企或者央企,重要的是你的学历背景。如果你面试的是外企,重要的是你的英语口语和个人能力。如果你面试的是民企,重要的是你的专业是否对口。——by jianzhangbh02第一,简历写得是不是符合岗位要求,岗位要求各有不同。技术岗位主要体现在所做课题是否与岗位接近,是否有研发能力(文章、专利、学校奖励等);销售岗看个人经历,是否善于与人沟通,等等吧。此外,户籍性别也是重要考虑因素,HR是第一关,他们通过筛选关键词来进行简历筛选,看你的关键词,他喜不喜欢咯。第二,面试时,一般是岗位主管进行,这就要体现你的综合能力了,说话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解决问题。——by zhangyep12103我是女生,曾经和昆明理工的一个男本科生一起面试,格力的HR居然说那个男生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好得很,而对我这个理工女硕就爱理不理。我勒个去啊,如果昆明理工也是名牌大学,那我们学校就是世界著名大学啦!——by pudding9304这个问题因人而异,社会上有很多层次的工作。有的枯燥简单,也要找硕士博士做;有的要求人能力强悍,一般的硕士博士还远远不够。所以归根到底是能力问题,当能力的门槛达到了这个工作最低要求,我觉得以下就是你讨论问题的范畴:1. 要进国企,或者去事业单位当公务员,要有中规中矩的表现,面试中要体现出自己稳重的一面,甚至有时候要单纯一点,最好家里有点关系。2. 如果要进优秀的外资公司,要开口能说比较溜的英文,能较为巧妙地描述突出自己的优点,并表示自己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愿。3. 现在找工作竞争激烈,要想清楚自己的知识背景、能力技能和哪种工作类型、哪种行业是接轨的,如果没联系会很难找工作,硬凑也要配对。希望能对大家有用。——by zhang.c.n05专业还是很重要的,但是面试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要体现自己的能力,现在缺的不是研究生,而是会思考、有能力,有发展潜力的研究生。——by ling122306永远都是自己的本事最重要,看看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急功近利追求排名和论文专利的大学,还有很多浑水摸鱼啥也不懂照样是教授的水货老师,我真觉得文凭差不多就行了,给别人白打工久了会耽误自己发展!——by rock_jy07如果有好的第一学历,至少能够反映智商还不错吧,这是优势。如果没有好的第一学历,有能力、招人喜欢也不错吧,还要看是否合HR的眼缘。——by 柳叶子08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实习,去你想去的单位实习,留下来的概率最大,没去实习的最惨,暑假实习真的少不了。——by chenran199109个人觉得只要专业比较实用( 譬如工科类的电子、机械、土木,理科中的有机化学、药物合成),毕业院校211以上,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纵向比,横向没有意义,甚至很憋屈,如有机化学超累超毒还工资不高,但跟其他无机、分析、物化、生化相比还是很好找工作的。——by liugl1010看你选择什么岗位:比如私企研发岗,主要看中学历和发表文章专利等体现你科研能力的方面;国企研发岗除了上述的还会看中是否党员啊,在校获奖情况等;管理岗看中你在学校的活动经历,是否学生干部等;外企看中英语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by lqdragon11怎么说呢,小公司很注重个人的专业能力,但是公司越大越注重你的个人潜力,所有我觉得你需要在不同的公司HR面前表现出他们所希望看到的东西,那样能够事半功倍。--海投2个月的应届生奉上——by MC-unmecrcy12好多工作都是直接标明只收男生,作为女生连见到HR的机会都没有。记得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有个事业单位,女生打电话他们直接就说不用投简历,男生打电话他们直接就说来面试,不需要过多解释。——by 104310913513本硕学校是否为211、985,如今985、211已形成了利益集团,进了这个大门就会关上,国企研究所只在门内招,其他人拒之门外,无论你发多少文章,科研做得多么优秀。我已亲身体验过,本科学校被鄙视的遭遇。——by xiyurunwu14要看HR个人喜好了,我就遇到过无领导小组讨论,HR留下了说的最多和最少的2个人。——by 海陵笑笑生15除了北上广深,一般城市的一般公司,重要的是地域问题,多次被拒的感慨。--来自昆工的冶金小硕——by puyanghou16我觉得对于一般公司是这样的:1. 学历合格,满足硬性条件。2. 看你是不是当地人。3. 看你是什么专业,当前以及本科院校。4. 看你能力如何。——by sunj082417个人认为面试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在HR面前充分展示自己,让他(她)对你印象深刻,其次就是各种证书技能给你加分。对于是否本地人或者本地企业,他们会关心你的家庭情况,以及个人感情状况就在次之了。——by nba牛吧18我觉得选哪一项的都是自己没有的。比如,选性别的多是女生,讲证书重要的都是觉得很难或没有取得的(六级证书浮云啊),说运气的都是看某某找了个好工作的。可是,不绝对是这样啊,哈哈……——by guyan4519女生没办法不选性别!有好几次面试,刚进门,面试主管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是个女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女生上班可能没多久就要结婚生子了,中间婚假产假什么的,公司怎么办?只是理解归理解,我们能怎么办?——by monalidan20我理工科,一直认为找到工作是凭我的个人能力,直到和领导吃饭我才知道,领导招我是因为我是个段子手。——by assagai21你没有的,而别人却有,这就是最关键的因素,我只要六级426足以,这对我来说就是最重要的。——by 一个活人22研究生期间课题与企业的对口程度啊,对口的话你又做得可以,分分钟要你。当然你也得能吹能忽悠,毕竟谁也不能做得完全对口。——by gwgoogle23我觉得专业(比如说计算机软件方面、车辆工程、机械自动化等)很重要,找工作人家就主要看学习的专业技能,再有就是实习经历很重要。——by yushengbest24导师和你想去的单位是否有关系。——by zy87100125本科学校决定你应聘企业的层次,合适的工作要看运气和实力。——by chenghw26其实我觉得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非常关键,好多公司都拿这个直接卡人。——by phoenix_0027不管什么工作,脑袋灵活,会察言观色,会编,让听的人信服,而这种人做事又总会让上司满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by 花花贝28个人运气很重要,如果你累了、饿了、困了,或者面试官头天晚上跟老公或者老婆吵架了,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面试结果。——by 我是小虫子29运气+良好的沟通(无论是和HR或是面试的你BOSS),最后性别会有相当的影响,其他的选项都是看具体情况而定。——by xmy198330不得不说人脉很重要,除非你专业太牛b。——by laogan518131看了一下,基本上全是高校或者国企、事业单位的选项,这一块不太熟悉,只知道外资企业的人才模型,总结成一个词,就是“potential”。——by oaseas32我觉着自己找到工作纯属运气啊,我都不知道公司看上我哪点了。学校名气也还可以,但是同校的很多去面试的,说面试很难问了很多专业问题,可是我去面试的时候就很简单,但是也就干了一年就辞了,现在悲惨的裸辞找工作中……——by 弥薰33非211、985找工作太难了,一个985水硕>>二本拿国奖发EI期刊优秀硕士,招聘的一看学校就给pass了。——by nidey34机遇40%,背景经历(包括特长和亮点)30%,个人形象与沟通能力20%,其他10%。——by UHMWPE-约会35最大的因素必须是能力啊。能力要真是超群到哪都不愁工作,关键是很多人都是普通人,所以能力这个选项看起来就没那么突出了。——by lihu536我认为第一学校,第二专业,第三英语能力,第四科研能力,第五学生干部经历。——by 找工作小虫37都说智力开发是负增长态势,高中毕业后,到大学接受专业课的狂轰乱炸后,没来得及琢磨HR是个什么就进了研究生的坑,在坑里又没挖HR是个什么,毕业就失业了!成长过程中的短板,有时候不可全部归结为社会问题。——by sophia1882

复见老子

硕士研究生毕业找工作,一个月可以拿多少钱?

最近,秋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然关于薪资的问题也成为众多毕业生谈论的问题。“金本银硕”,一个大家都默认的规则。对于本科学历,大家一般而言并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于硕士研究生学历,毕竟是有两个不同的学历阶段,每个人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硕士研究生的薪资问题,一个月可以拿多少钱?值多少钱?听听大家怎么说。据一项数据显示,每年数百万的考研大军中,有60%以上的考研人本科学历为普通本科,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毕业生是双985,这也造成了研究生的就业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同为985硕士研究生,但工资相差很大。最近,小编身边有这样的一个案例,西部某985一即将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男生,本科也是985高校,并且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在校招找工作时,面试官问:你的薪资要求是多少?男生:5000左右。面试官:你有什么附加价值,让我们开那么高的工资?接着又问:你接受劳务派遣吗?你接受驻地吗?一个双985高校的毕业生要求5000薪资,面试官就觉得高了,这样的薪资给予合理吗?想想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你是不是感觉白读了?当然,上面的类似案例有很多,但也有网友则现身说法。一个双非的硕士研究生:“我毕业进入一家国企,年薪10万,我同学还说少,我们就是双非硕士啊,上面那个双985高校学历的工资怎么那么低?”“根本不用理他,985硕士在我们单位进来就是年薪10万,只要专业对口,5000块钱还这个态度,大专都不去。”另外还有人说:“除了公务员,985大学毕业到哪也不不止5000”,“在哪里啊?我在昆明,上一家单位给到9万多一年”。也有人就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打一个比方,清华毕业生去应聘酒店服务员,也就5000块钱,但这5000块钱就是这个岗位最大的工资待遇,不代表你的个人价值,可能普通本科生、专科生就可以胜任这个岗位。”“文化高肯定有好处,如果你参加工作之后能力强,晋升的肯定比高中文聘快,但是文聘不等于全部能力,文聘只是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不要说你有高文凭就会有更高的收入,你个人适应工作的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社交能力等,都是靠以后工作学的,如果你的工作能力和文聘,都很好的话,升职一定很快,所以不可能刚毕业就给你高薪,一般要积累两三年的工作经验,这样你的工资会慢慢涨起来的,比普通人涨得更快”。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假如你是985高校硕士研究生,你是否可以接受月薪5000的工作呢?你认为月薪1万左右符不符合硕士研究生应有的待遇呢?你的期望薪资是多少呢?

澄观

985硕士毕业要求4000工资人家嫌弃太高!现在的工作到底多难找?

大家都知道,就业难这些年一直困扰着应届毕业生,毕竟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以2019年应届毕业生为例,居然超过了830万!那么多的应届毕业生涌进就业市场,能够给就业市场带来多么大的压力可想而知。那么,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到底有多难呢?没有经历过招聘会的同学真的不知道。最近不少企业都在各大名校开始招聘,这一波招聘热潮就是我们常说的“冬招”!急需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们,会印上几十份自己的简历,投档给用人单位,这叫做海投。如果有用人单位看中了你的简历,自然会通知面试时间和面试地点的。因为冬季招聘的时候可以大批量的选拔人才,随便挑选人才,所以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冬季招聘,明年春天就能上岗实习。王媛媛是某985高校水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的本科院校也是985。按理说这样双985大学的毕业生工作应该是不愁的,可是在这两天的招聘会上,她很受打击。由于自己本专业的女生数量太少,所以女生就业不太占优势,用人单位都觉得男生更能吃苦耐劳一些。的确,现在年轻人刚踏入工作岗位上,确实是需要经常加班,男生比女生更合适。再加上女生研究生毕业已经到了适合生育的年龄,所以工作一两年就结婚生子是常有的事儿,这样一来企业不但要承担女员工产假的工资和福利补贴,还需要招聘新人顶岗,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真的是不太划算,所以说女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到了一定的“歧视”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建议女生毕业以后,尽量先考虑编制内的工作,安稳,这样更有利于家庭和谐和孩子的教育。如果你以为男生就好找工作,那你就错了。王媛媛告诉我们,她的同班同学去投简历,双985的学历,期望工资4000――5000人家用人单位都觉得太高了,直接不客气的问:你要那么高的工资,能给我们什么?因为对方是国企,所以不愁招不到人,所以才会这么挑挑拣拣!最近几年毕业的应届生,在找工作中遇到阻碍是常有的事儿,不过别灰心,工作终会有的,即使找不到千里马,先先一头驴骑一段时间,再慢慢找马,也未尝不可!你觉得现在就业困难吗?985硕士工资4000高吗?欢迎留言讨论

玄妙

企业招聘985硕士,年薪20万,90后应届生仍嫌工资太低,要求涨薪

企业招聘985硕士,年薪20万,90后应届生仍嫌工资太低,要求涨薪硕士生的比例在社会上已经越来越高,很多厉害的企业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已经从本科提到了硕士,那么,本科生为了让自己进到大公司,找到更好的工作,都选择继续读研。当然了,根据不同的学校,以及不同的专业,每个人拿到的工资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名校毕业的硕士生工资都不低,文科专业的工资可能稍微低点,但年薪也有十几万以上,而理科专业的工资都能达到二三十万。市场上的整体水平提上去,给硕士生带来了优厚的待遇,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去考研,但由于这样,竞争也更激烈,每年的硕士毕业生越来越多,企业也不愁招不到人,就想办法对他们压价。有位90后的应届生学的是理科专业,985知名院校毕业,在招聘会上,却只拿到最高年薪20万的工资待遇。他觉得自己的学历和专业要高于这个价格,便要求HR涨薪,但HR却说:“你不愿意干,我们还能招其他人,那就别浪费各自时间了。”这名90后应届生深受打击,本来对自己的学历挺自信,觉得自己肯定很抢手,能拿到高薪,结果到招聘会上却根本不足为奇,因为到处都是名校出来的人才。他将自己的经历贴到网上,很快引起了网友的热烈反响。我们来看看网友怎么说的。网友评论:“大部分公司给到新人的待遇都是很有限的,像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本科学历入职的新人月平均薪资在3000-6000,硕士生最高也只能提个四五千,能给你开两万算是待遇非常好了。”“我也是硕士毕业,211大学。刚出校门的时候,可能对自己有些过于自信。那时候给自己下了个目标,第一份工作必须月薪过万,结果可想而知,处处碰壁,都找不到心仪的好工作,因为面试官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就只肯给你5000元而且还不包吃住。刚开始是拒绝的,毕竟自己努力读了三年研,怎么能跟本科生的工资一样呢?但后来随着一次次的打击,还是回归到现实中。”“年薪30万的工资也只有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好拿,普通的二三线城市能有上万元的工资就不错了。要是想毕业拿到30W一年,最靠谱的就是扎扎实实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刚毕业的学生都容易好高骛远,社会上的竞争本来就激烈,能找到差不多薪水的就可以了,如果做得好,企业肯定会给你涨薪的,不要因为碰壁而随便转行,切记,尤其是工作前三年不要随便跳槽!”找工作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但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只有在艰难的岁月里磨练自己的意志,在成长的日子里守候寂寞,才能在小有成就的时候做到坦然面对。

交叉点

研究生告诉你,为什么不建议应届生的你调剂非全日制

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取消40周岁年龄限制后,身边的朋友问小西我都40多、收入不错,还有必要读个在职研究生吗?我还开玩笑的说,要不你来读我的在职硕士,顺便帮忙我做点实验,学生人不够啊。然后他就读了,没有跟我这边,毕竟这个年龄重新做工学的实验太难,也没有必要。他选择读在职硕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想读,借助读研促发一些灵感,还有就是告诉他的女儿"爸爸也在坚持学习"。2016年,非全日制硕士录取改革后,非全日制的含金量比之前的在职硕士提升不少,但报考难度同样提升,因此有一份不错工作的你读非全日制还是很值得的。但是,题主的提问还是值得深思的。2019年研究生初试成绩已发布,985大学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已发布复试线,不少人即将面对一个问题,如985大学复试未过是否要调剂到非全日制,起码也有"985大学"的名头不是。那么是否真的值得选择呢?读研不易 毕业的那一刻好想哭小西自己是研究生导师,知道每年考研人的不易,尤其是应届生,早上我6点就在校园内看到背书的学生,晚上11点的教室同样有他们的身影,每一个录取的学生背后都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付出和汗水。因此,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之前没有劝过全日制学生调剂非全,真的不想他们做着全日制的事情,仅仅是非全日制待遇。在我们学校,或者国内大部分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奖助学金、不安排研究生宿舍,甚至无法参加应届生求职的校招,因学校不会派遣证(报到证)。初试过了的你 依然在为复试努力在你转非全日制硕士时,应届生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是真正的将"非全"当"非全"读,不介意你听某个导师忽悠,进我团队非全也是一样的,一样做课题、发文章等。与其这样选择,小西建议提前在他的团队学习,同时复习备考20年的考研,这样对你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相信给你许诺的导师,无法做到让你边工作边读他的研究生,这样你真的很吃亏。最后,小西想说985、211的头衔在未来的发展也许有不小的助力,但非全日制的认可度与待遇依然有待提高,应届生的你调剂一所不错的院校读全日制研究生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你说呢?▼期待您关注帅小西De,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与人生。

伽利略

工作后才知道的道理,应届生找工作必须注意的坑

应届生即将进入职场,这些大学应届生就像是一棵棵绿油油的韭菜,等待着被收割。左一刀,右一刀,一轮轮的下去,然后被割到了最底层,二然后苦苦挣扎;最后也成为了油腻的,收割队的新成员 。今天老余就跟大家,讲讲如何防收割,毕竟,比起职场发展,职场生存其实更重要。一些坑能少踩,就少踩一定吧!1. 千万别入传销相信你已近听说过不少,大学生被骗进传销的。对于应届毕业生,传销已经成了当头的第一把镰刀,如果没有避过去,搞不好一辈子就毁掉了记得,那一年我刚毕业,奔走于全国各地,参加各种笔试、面试、复试。有一次,我刚到西安参加完某一个省移动公司的笔试,回家等待消息。一周后,一个高中同学,也是那一年大学毕业,给我打电话,聊了挺长时间,最后说到,他找了个很牛逼的工作,现在招合伙人,希望我可以过去看看。就算不去那工作,也当是散散心。我一想,成呀,也不损失啥,就问:你现在在哪呢?现在的天气穿啥样的衣服合适?他支吾了一下,答:我在......在西安呢,现在穿短袖就可以。我一下就楞了,当时就说再考虑考虑。尼玛呀,上周去西安,差点没冻死我!临时上街买的那件外套,当时还在阳台上挂着呢!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南宁。这么些年,应该还在,但是我没有再次见过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现在想想都后怕,如果当年被骗去了,我现在又会身在何方呢?2、千万别轻易放大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就是你借的钱占你本金的比例。过高的财务杠杆,带来的是极高的财务风险。比如:你本金2万,你从各种渠道借了2万,那么你的财务杠杆率就是100%,亏损50%,你的本金就全部没了。你可能不知道,现在的一部手机,你可以借到很多的钱。支付宝、滴滴金融、网易支付、微信支付等等,都开通了快捷借款业务,简单地输入身份信息,几分钟借款就可以到你的银行卡上。还有多于牛毛的小贷公司,几千,几万的借给你。你能想象吗?你是可以借到几万、几十万资金的。之前知乎上有个回答,介绍了一个人,拿了全村人的身份证,去几十个小贷APP借款,一共借了几百万!有些地方政府,对应届毕业生还有就业、创业的扶持计划。花呗、信用卡、炒股的融资我就不多说了。刚毕业,高杠杆的债务,很可能会让你万劫不复;还是老老实实存点钱到银行、到余额宝,等到你能够驾驭理财操作的时候,再逐步去尝试。3、千万别轻易放弃你的专业,如果你是在专业性强的领域。对于专业性强的领域,生物、物理、芯片相关专业等的硕士以上学历,如果不是极度厌恶你的专业,建议不要放弃专业。往大了说,国家培养了你,国家需要你。往小了说,这样的跨界,成功也是很难的。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京。我的同事里,有一个北大的硕士,很可爱的小女生。她是生物科学类专业的,硕士期间已经发表了好几篇的核心论文,深度参与导师的项目,导师也很欣赏她。但是,她很不自信,觉得自己不是搞学术的料,甚至跟我们说,她认为能发表那么多的论文,并在项目中起到关键作用,都只是自己一时运气好而已。最终,她逃离了深耕7年的领域。在一个新的领域里,跟我这个普通本科的硕士一起从零开始。后来,该行业不景气,我跳槽了,她至今一直在坚持,不温不火。4、千万别受你的专业限制,禁锢了你的发展可能。说完第三条,必须要有第4条了。不是怕被你喷,事情本身就是辩证唯物的,只是适用的条件不同而已。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请不要读该专业的研究生。要转行,尽量趁早。你的时间,就是你最大的成本。我们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然后大学四年就过去了。求职的时候,不要受专业限制;步入社会了,也不要让专业,限制了你的发展机会。只要有机会,只要你感兴趣,就要去尝试,能够找到自己的事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5、千万别相信“大器晚成”如果你真的大器晚成了,99%的可能,你会发现,你之所以一直没有成为“大器”,只是因为你之前一直在走弯路。只要路子对,你又积极努力,成功需要的时间是等同的。你不是搞科学研究,市场经济下,不存在别人的领域,3年成功;而你的领域,需要干10年的。如果你是这样,一定是你的领域选择错了,或者你的努力存在问题。6、要做“半糖主义”的职场人SHE的《半糖主义》,唱的是爱情,我想用它来说说职场。职场中,咱们不去做坏人,也不能做老好人,应该成为“半糖主义”的职场人。面对同事的求助,甚至是老同事的摊派,不要一味地去答应、去完成。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人家的习惯。“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际交往也是这样。不是每次饭局,你都要参加。不是每次请求,你都要满足。7、想到哪里去,就从哪里开始。这个怎么说呢,简单说吧,就是你想要得到什么,就去努力得到什么。好吧,我知道, 你还是蒙圈的。《当幸福来敲门》,看过了没,这个电影我看过无数遍了。威尔·史密斯,在证券经纪公司实习期间,开始是从一个公司通讯录的最下边,也就是职位最低的人员,开始打电话营销的。结果呢,很不理想。那些人,职位低,公司的钱,他没有权限管,自己的钱,还得养家糊口,哪有剩余的用来投资呢。一天,威尔·史密斯开始从通讯录上最上边的电话开始营销,也就是直接打给大老板,效果奇佳。你要争取钱,你就直接提升赚钱的能力。你要去大公司,你就要持续做相关的准备。你要去大城市,你就要积累大城市的认知。你要去做销售,你就要持续积累营销能力。我的一个学长,学生会主席,当年的志向是进体制内。但是,他给自己的设想是,应届毕业先到企业缓冲一下,然后再考。现在,多年过去了,听说他开始在保险公司卖保险,现在好像开始做物流了。所有的所谓过渡,都是拖延,都是说辞,都会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远。2010年,我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明白自己不想留在关外,于是直接从学校回来,到本省一所大学附近租房,专门参加笔试和面试。这样,无形中得到了更多的,符合我预期的工作机会。后来,参加一个证券公司的校招,在满页的职位表上,我直接报了最上面总部的职位。后来,那成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如果,我从最底层做起,也许最终就到不了自己的初衷,也就逐渐忘了初衷了。后来的后来,我到银行做HR,之后又跳槽到另一家国企,竞聘中层管理,跟朋友联合开了一家人力咨询公司。我一直秉承的想法都是,想得到什么,就去得到什么。我是老余,一个职场的老油条,不要去找过渡,过渡环节都是,让你退缩的借口。

百合花

985硕士感慨:快30岁了工资才4700,心酸!网友:白读了3年!

最近,东南大学一位985硕士发的帖子火了,说本以为自己是从985大学毕业的,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没想到,实习工资只有4700一个月,感觉自己又当了3年书呆子,心酸没处说。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现在的大学生或者是研究生在求职的时候,会进入一个误区。觉得自己是从名校里面出来的,一定就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我们并不否认名校的光环,但是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企业会更看重工作能力。学历文凭是一个敲门砖,与工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大家在大学里还要丰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求职的时候会给自己增加筹码。另外还要说明的是,实习期工资不高很正常。因为应届毕业生,即使是985名校出来的应届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可能到了企业不会立即产生价值。企业还需要培养,所以一开始开的工资肯定不高。但总有人觉得企业给这么点儿工资,分明就是瞧不起自己985的名校身份,这就进入误区了。小编觉得吧,想要挣很多钱就得先让自己值钱,凡事要学会摆正心态来看问题。大家对这位东大硕士的言论是怎么看的呢?现在985研究生这么不值钱了吗?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讨论哦!(免责声明: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编辑/二小姐好文推荐:该不该把“惩戒权”还给老师?中小学教师:给了也不敢用老师晒工资条,私立学校老师嫌工资低,公立的偷偷收起了工资条课本涂鸦无国界,翻开课本,熊孩子都爱干这些?985高校毕业生最青睐的是这3家企业?第1名果然是它!

变而有气

今年工作好找吗?四位硕士毕业生讲述了自己的求职悲欢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书评周刊(id:ibookreview)3月份,虽然离7月毕业生离校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对于校园里的应届毕业生们来说,“找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已经手拿一个或几个“offer”的人,或许还在期盼在最后时段有没有更好的机会;而尚未拿到合适“offer”的学子们,恐怕难免要陷入深深的焦虑。相比于上世纪80、90年代毕业、工作仍然主要靠“分配”的毕业生们而言,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自由——而这同时意味着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还不只是能力上的,同样是心态上的。动辄绵延半年乃至一年的求职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硬性条件和偶然机遇的确定和不确定,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工作与恋爱的难以调和……无不考验着这些刚刚要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长大了,却又尚显稚嫩;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秀,但内心却时刻经受着纠结和自我怀疑。今天书评君邀请了几位2018、2017年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非常个人化,并不能代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但其间的选择与心情,也许能够触动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经历的年轻人。讲述人01:小帆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英语笔译专业求职方向:教师、教育采访记录:彭丹选择做一个教师,却会偶尔“眼馋”其他小帆大概是整个秋招大军里的非典型求职者。她的简历命中率很高——因为她投的少,大概一只手的指头就能数过来,而且它们都集中在教育行业,有的放矢。“我不太会去挑战特别难的东西,教育对我而言是最简单、最擅长的领域,而且也算喜欢。”和大多数边找工作边摸索方向的毕业生不同,小帆似乎较早便明晰了自我定位。暑假找实习在她看来就像一次模拟秋招,就跟摸底测试一样:“暑期实习也要经过网申和层层考核,那个时候投微软这样级别的公司直接石沉大海了,逐渐地便对自己的水平和适合的行业有了预估。”比如小帆找过咨询行业的实习,但“做得又累又不快乐”——而且她发现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在这个行当求职时都受挫了,预估了成本和回报之后,务实的小帆放弃了这类看似光鲜的热门竞争行业。本科期间,她做了许多份兼职老师的工作,有了这一行的经验,并发现自己很适合。之后便把求职的目标锁定在了教育行业。在找工作前的一个暑假,她又去了一所公立学校当实习老师,并拿到了留用机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准老师”。而那时,绝大多数同学还在秋招中奔波劳返。当然,与小帆投契的可能不只是老师这个行业——她也隐约觉得自己还有其他的潜能。但无论是机缘安排还是个性牵引,小帆最终选择了自己胜任教师的一面。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事功,自嘲是个“庸俗里的懒惰派”,“懒惰是指跟那些尝试很多然后做最优选择的人不同,我却在庸俗的范围内做有限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可有时候,小帆也会对自己“庸俗的懒惰”有所质疑。毕竟,和那些四处尝试的同学不一样,小帆做过的尝试十分有限。就像“未被选择的路”总是引人遐想和惆怅一样,有时听到别人有了名企或部委一类的工作时,小帆会心生“少许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看似果断的背后是被过早封闭了的各种可能。“我之前没有考虑过公务员一类的岗位,但听说有的同学离外交部无限接近时,我会想:‘哇塞,如果我尝试了会不会也有可能进?’又比如有的同学去了一家超有名的大公司,满足了我以前对都市高级白领的想象——于是我感到眼馋、艳羡。”尤其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小帆跟妈妈本在包饺子,妈妈无意提起同事家谁谁的孩子找到了华为的工作,一个月两万。小帆的心里“噔”地一沉,当下就不大高兴:“关于工作的事我们不是讨论过多次了吗?为什么妈妈还要举别人的事例让我难受?”后来小帆发现,自己之所以有过敏的表现,是因为别人的事刺痛了自己的不甘——归根结底,小帆还是不能完全消化自己所做的选择。可无论可能之径有多少条,最终能选择的始终只有其一。或许做怎样的选择都会有遗憾。而究竟哪条路更好,也许要等到许多年之后才能揭晓;也许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自己能负责的还是只有当下和可预见的未来。至少在当下,“老师对我还是最好的选择。我后来拿那些艳羡的工作跟自己的工作比较,发现我的天平最终都会向教师倾斜——所以我也好像不仅仅是因为‘懒惰’才去当了老师”。“教师行业的最大快乐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连结。而我骨子里确实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小帆记得,在公立学校实习期间,她给两个班上文学课。那两个班中各有一名“文学少女”让小帆觉得很喜欢:“她们对文学有独到感悟,我很爱跟她们聊天。我知道她们并没把我的课当成应付的课业。”而就在小帆结束实习后的一天,两名女生不约而同给自己发来了微信:“老师好希望您下学期继续教我们班,不知道下学期带我们读哪本书?”那一刻,小帆感受到与两人的奇妙默契和巨大的快乐。讲述人02:小南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大学文科专业求职方向:媒体、出版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作为一个从来不会像经济人一样做理性规划,又免不了盘算薪水、户口、平台这些俗气指标的应届毕业生,我从去年9月就开始密切跟随着求职大军的主流,这阵跟着投互联网,那阵跟着投银行,像沙丁鱼群里的一只小鱼,生怕稍因落后而吃亏。可盲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尤其数学不好的我连许多笔试都过不了,那段时间做数学和逻辑题做到怀疑智商。后来好不容易摸到一点笔试的门道,偶尔能解锁了面试的关卡,却发现对沉静寡言的自己而言,面试——尤其是群面的难度不亚于那些张牙舞爪的数学题。记得第一次群面,我连话都插不上,刚起个话头就被人像灭烟一样掐断了。或许是出于逃避,我不想再参加任何有群面的面试,也早早封闭了企业银行一类的路子。后来干脆不再海投,把目标瞄向了媒体、出版社一类的文化行业。其实这不算是折衷,而是在摆正自我认知后的调整,我发现自己乐意与文字打交道,虽然自己的文字绝不算好。即便如此,打击仍是接踵而至。有的出版社是连简历都过不了,有的是笔试未能通过,而许多我想去的媒体,光看形容词众多的招聘要求我就够不到——比如丰富的采访经历,作品积累以及某一领域的深厚储备。自觉心虚的我只好把目光转向有校招渠道的官方媒体机构,但一级的媒体也多折戟沉沙,有些在最后关头被刷了,有的则是简历都没过。直到1月份去参加出版社的集中招聘会,自己认认真真写了求职信,准备了一点作品,在当面呈递之后终于叩开了一些出版社的笔试机会。后来也发现,在答出版社一类的笔试题时我更为得心应手,甚至搜肚刮肠写完书评后还会有点点成就感。后来便接到了两三个出版社的offer。但当我跟同学分享了这一信息,他们会皱眉:“为什么要去出版社?”我后来也问起了自己要不要去出版社。原因是发现单位提供的那点薪水,如果扣除房租等等就变得紧紧巴巴,更别提存余了——这会让本来就漂在北京的自己更没有安全感。我自认境界不高,也没有条件放弃对物质的考量。不过,相比最初海投时的盲从焦虑,认清了自身水平的我反而淡定了很多,我发现自己还是想把方向锁定在文字一类的工作,记者或者编辑都很好。记者可以满足自己骨子里的好奇心,扩展有限际遇以外的交流,去描述更广阔的世界——而有些事情总要在描述过后才会思考。我不希望自己在离开大学后便溜回怠惰和懒散的思考方式和信仰。既要外出采访,又要静心写作的记者或许能让自己骨子里的活泼与冷静平衡互现。记得面过自己很心仪的一家杂志社,虽然工资不高也没有户口,但我很笃定地想要去那里,心想如果通过就可以结束烦人的秋招了。好不容易通过了笔试,可面试得有点糟糕,最终果然没进,后来听说要了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女生。虽然以前我也经常怀疑自己,但求职季却让自己的弱点全方位地暴露出来,再加之跟周围的人被放置到同一参考系中,差距越发一目了然。好在的是,我还不至于自暴自弃。甚至,我对自己做了更集中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上太过随性,当时更多想的是进入学校这一逃避工作的庇护所,而没有真正依据自己的所好和所长来做选择,以至于在那个专业上都缺乏深厚的积累。最为遗憾的是,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力在本质上还很薄弱——很少真正去做批判性的、不落窠臼的思考;另外我一直也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安于文静内敛的人设,忽于去做更为广阔的交流。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这份自我审查或许会鞭策我很长一段日子。而想要去媒体行业似乎也是在潜意识中想要挑战自己,破而后立。记得面试南方报业那次,从公共话题到个人爱好,我竟也侃侃而谈起来,成为自己有史以来最为愉快的面试。我发现自己虽然还存在很多短板,但不是没有改善的可能。求职的战线一路拉下来,对工作的认知终于不再浮躁。到了3月份,发现自己留在北京的可能越来越微弱。如果以前我会觉得不甘,不过现在似乎敢于承认并正视自己的平庸和不足了——只要我没有消磨掉自己的兴趣和进取心。不知道7月离校之后我会在哪里,但希望是在做一份喜欢又踏实的工作。讲述人03:空心糯米丸子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方向求职方向:文化、传媒找工作不易,爱情也很难研究生毕业后,发现找工作并没有变得更容易这不是我第一次找工作了,但是却是第一次意识到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六年前,我本科大四,即将从一个985的理工科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当时年少轻狂,决定了考北大的研究生,就在成绩公布前,都没有找过一份工作。当时的想法坚定单纯,真要做成一个事情,就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就是要破釜沉舟,要退无可退。后来意料之中的没考上。2012年3月,开始第一次找工作,错过了整个秋招和大部分春招。但是在毕业前的两个月,我还是找到了一份挺好的工作,在家乡的省报做记者。这多半是运气,所以说找工作是一件很玄学的事情,和玩旅行青蛙差不多,有时候没有带幸运草护身符,食物也一般,却偏偏抽到稀有,而万事俱备时候带回的照片可能很敷衍。六年后的这次求职,让我开始有一点怀疑人生。第一步,投简历。我自己觉得,我的简历肯定不算是很好的,但是肯定也不算太差。两年多省报工作经验,几份还不错的媒体实习,学校不错,研究生,发过不少稿子,获过奖,参加过实践项目,六级也过了。但是事实就是,我投出的简历,大部分没有回音。(上图为找工作进度表的部分截图)我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强迫症,怀疑自己简历里留的邮箱和电话有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很难堪的事实,根据北京的落户政策,落户要求研究生27周岁以下,当时我28周岁。这意味着,提供户口的事业单位,校招我可能没机会了。焦躁的结果是,开始慌乱,然后开始海投。各大网站、学校、教育机构、企业报刊,和专业贴边的我都恭恭敬敬递上简历。但是依然回应寥寥。但毕竟有了些回音。有给出很高工资的培训机构,有主要做考研资料的出版社,有某网站的文娱部门。后面还有很想去的出版社和报纸。培训机构,我去了,过了一面和二面,拿到了offer,却止步培训阶段。准备面试的时候,是很认真的,拿到了offer,也很开心。然而阴差阳错,培训第一天就生病,没能去参加,后来从同学那里听说培训的种种,觉得终究和自己想的,和自己那些单纯的教育理想有太大不同。最后,放弃。考研资料出版社,没有去。在面试之前犹豫了半天。曾经确实想过做出版,但是我的梦想,是像编舟记那样,倾尽毕生去做自己热爱的书。而考研资料这种读物,无法给我这种热爱和动力。终究还是太理想主义。某知名网站的文娱部门编剧,止步线上笔试。各种网综的常识和八卦,对于一个很少看综艺的人来说,几乎是全靠蒙。挂掉理所当然。——这次失败让我反省了一个道理,海投还是不可靠。面试官不瞎,激烈竞争之下,若不是非常适合和精通,就算过了简历,后面的路还是走不通。所以从此结束海投。但是一度迷茫。那些天,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中文系是个有点尴尬的专业,万金油,哪都能用,但也哪里都不是非你不可。文学追求无用的美,这是很美好而有意义的,但是这美很难直接变现。而我的专业,又是个新兴专业,面试时候回答最多的问题:你们专业学什么啊?你们专业怎么回事?我都想打印一篇专业简章带在身上,投简历时候一并递出去。那段时间变得异常佛系。大部分时间应付自己的失眠和焦虑,偶尔想起来就看一眼就业网,看到顺眼的就投一个。拿到手的笔试面试就去参加一下,但是并没有心情准备。考自己很喜欢的那家出版社那天,头一晚失眠整夜,完全没睡,熬到早上,直接爬起来去笔试,一路如同游魂。到了考场,看到卷子,想着来都来了,就答完吧,然后就答完了,再游魂一样回到宿舍。结果,也意料之中。所以我错过了很多挺想去的地方的招聘。被同学问起你怎么没投哪里哪里,最多的回答就是:啊,我忘了……自己都觉得有点颓唐的过分。转机是在上学期末,恰逢一家单位招聘。那家单位曾经是几年前的我的梦想,甚至在当年,某种程度上是我决定离乡客京的理由。四年前,我曾拿到了该单位下属公司社招的offer,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没能成行,根本原因终究也是不甘心吧,想走校招,成为更正式的员工。然而等我再次有校招机会的时候,已经超过了落户限制的年龄。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其他,我没有过简历。但是这次失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发现,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但是在这窄中藏着更多的际遇和更深的人生。本科找工作时候,我还没有给自己框定方向,看到什么都投,优衣库,星巴克,旅行社,国企,创业公司,看到什么投什么。而现在,我开始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这其实已经排除了大部分道路。人生选择很多,但每做一次选择,就意味着选择又少了一个。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择了的路上走得更深远。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而我发现,我还是离不开自己的专业,还是想在这个专业里做一点小小的事情,做一个小角色,但是一生心有所托,也有所收获的那种。那些天我又看了一遍《编舟记》。我开始认清我自己,我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太大野心,对金钱没有特别大欲望,慢慢悠悠,沉迷于一些落后于时代的事物和虚妄,有点社恐,渴望平淡的日子,又对人生有很多不甘,想做好一件热爱的事情。可能我就注定那种无法站在舞台中心光彩夺目,也注定挣不了大钱的人吧。我开始想变得怂一点,不那么焦虑地去争抢,从心吧,到底还是得找让自己舒服的人生和工作方式,否则为了维系自己伪装出的人设,要不舒服一辈子。那么这样的我,到底适合怎样的工作。这个时候我几乎不再到处投简历了,也放弃了一定走校招的想法,只找能让我走这条道路的工作。我开始留意社招。社招倒是很顺利,终于在三月,我通过了一个和作家与文学有关的网站的面试。可以继续做文学方面采编的工作。工作没有户口,工资比起之前的教育机构,也确实低了些,但是我觉得心安了一点。在漂泊的时候,拿恋爱怎么办这半年,我终于弄懂了为啥毕业季就是分手季了。在一次班会上,老师曾明确说:你们要以找工作为重,感情的事情可以放一放。我当时非常不理解,老娘找个男朋友容易吗,明明比找工作更难好么?我现在能理解老师的用心,也终于理解了毕业季分手情侣的原因,但却还是选择了相反的道路。工作难找,如果只局限在一个城市,就更难。而掺杂上回乡、经济条件等考虑,就更复杂,谁都不愿意妥协,都害怕付出更多。我就更惨一点,在我灰头土脸找工作的毕业季,我男朋友还没毕业。理科博士二年级,还有几年毕业基本也是玄学问题。在遇到他之前,我曾经一度对感情对生活都心灰意冷,想着毕业就离京,和朋友说准备找个小地方窝着度过余生,不结婚不恋爱,甚至还想出家。这些许诺都在遇到他之后啪啪打脸了。但是现实摆在面前,若是不想长期异地,就只能留在北京。并且做好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长期留京的打算。有几个月,投出去的简历无回音,去面试发现清北甚至国外名牌如哥大、耶鲁的博士都在和自己竞争同一个岗位。我有点退却,地方选调如火如荼,想着多些选择,机会也会多一些吧。忍不住投了些其他地方的,但最终,笔试面试都没去。男朋友倒是很通情理,和我说,我想去哪里都可以,他都支持。但是我自己明白,长期的异地,太难了。我也能感觉到他的焦虑,他那时候也失眠,和我说焦虑自己不知何时毕业。没说出口的话大概就是担心我等不了那么久。我说没事,你好好搞科研,多少年都可以的。然后我有一天睡不着觉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结婚吧。虽然他还没毕业,以后的路还一片茫然,虽然结婚不意味着稳定而意味着更加漂泊,虽然没车没房甚至我自己工作还没着落什么都不确定,但是,就裸婚吧。我想,人生太复杂了,选择太多了,能确定的事情太少。如果工作不能确定,落脚地不能确定,但是遇到了一个愿意一直相伴的人,那就先把人定了吧,后面几个选项的方向也就清晰了,反正总有办法的。然后他的爸妈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来我家,双方家长见面,我去百度上查在读生领证的手续,去团购网站上找拍婚纱照的店,去思考租房、做饭、以后怎么落脚、如何照顾双方父母之类的生活琐碎。我们也会憧憬以后,比如将来有了自己的房子,要在四面墙都摆上那种直达天花板高的书架,然后可以买个大梯子,坐在梯子上看书;比如会想等他毕业了,补上结婚旅行,然后开始种草想去的地方;再比如为将来小孩的名字也吵过几小架。明知道这些事情都遥远得几乎看不见,也知道这期间定有不少艰难,但是看看对方,也觉得这些艰难,我还能够也愿意承受。所以,今年春分,我们领证了。决定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工作还没定下来。讲述人04:小书2017年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求职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采访记录:彭丹工作一年:就先这样吧小书是2017年的硕士毕业生,当时,和其他严阵以待的求职者不同,她是匆匆忙忙进入秋招市场的。在此之前,小书一直害怕工作,害怕进入市场和社会——缺乏自信的她对工作有着隐隐的畏避,更遑论长远的规划。本想着再读一年的她还是匆匆忙忙加入了求职大军,“被一步步推着走”:广泛撒网的她投出了近200份的简历,不停奔赴一个又一个面试,很少有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直到最后,她发现自己去了一个事业单位当行政老师——这本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一开始,小书参考了师兄师姐们的就业方向,投的多是各大银行的总行、国家部委、北京上海的地区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企。在她看来,这些行业不仅比较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更主要的是平台够大,前景广阔。可是,它们也是求职市场上的热门竞争行业,小书好不容易渡过了波涛汹涌的笔试面试,最后却多止步于最后一环。有些失败不难理解——未对求职做充分规划的小书缺乏相关的实习经历,尤其在面试注重经验的企业时,面对HR的质疑,她也感到底气不足。还有些失败源自诸如性别劣势等无力改变的外部因素,小书记得,在面试某直辖市的选调生时,她闯入了2进1的环节,和她一道竞争是本科同学院的一名男生。虽然笔试面试的分数都比那名男生要高,但最后被淘汰出局的是小书。可在此之前,她已经为这个本已近在咫尺的岗位付出了大量的准备,投入与回报的落差让她倍受打击。后来她发现,求职的成功机率与个人实力并不一定呈严格正相关,求职单位在挑人时也会有各自的感情色彩,在专业,学校,个性乃至性别上都有偏好,因而落选只能说明互不匹配,还并不足以否定自己。尽管告诉自己不能玻璃心,但看到周围的人在秋招中硕果累累,自己颗粒无收,小书还是陷入了焦灼——“2017年的1月中旬是我近两年的人生低谷,当时觉得自己不会再有什么机会,人生也就那样了”。转机出现在春招之时。海投的小书无意中发现自己很适合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封闭式”面试——这些面试不会提问应聘者的简历,而是有固定的材料和提问,简历单薄但却擅长逻辑分析与表达的小书在这些面试中表现自如、一路畅行。因此,在12月份到3月份这段时间,她参加了大量地方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的笔面试。最后,她接到了某正部级机构的面试通知,因为只招一人,小书起初犹豫要不要去。后来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竟也顺利接到了录用通知,考虑再三后,小书接受了这一offer。可这并不是小书的理想工作。她说自己是“半推半就地去那里做行政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岗位上呆了一年之后,小书的语气里有些厌倦:“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写公文一类的稿子,单调重复,很没有成就感。”。小书说,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工作还是银行总行的管培生——“以自己稳中求变的性格,具有体制底色的银行才是最适合自己,也最能发挥专业所长”。但她清楚自己与银行一类的机构再不会有交集了:“求职的时候,还是会想自己可以去大行总行的,或者是去一些大的国企,想到这儿会有落差。但我现在可以接受了,可能我本来很追求完美,但现在我不是个野心很大或事业心很强的人了”。虽然看似安于得过且过,小书不时也会假设其他选择。“我发现自己很适合做一个老师,可能因为爸妈都是老师的缘故,我发现自己很会传达观点,讲解问题。”如果能够回归中小学的讲堂,小书很希望自己可以教政治,因为她一直引以为傲自己在政治学背景下所接触到的书本和思想,并希望把它们普及传递给孩子,在摆脱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做一个思想的沟通和启发者。“我发现现在的小孩认知能力远比我们当时强,对很多社会问题也会有深刻的见解,我期待作为老师和他们的交流”。但被问及是否想好了真的要去做一个老师——小书自己也不肯定:“即使在这个时代,工作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都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但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自由”。尤其对小书来言,不自由在于第一份工作的框限:“我现在又陷入了一个僵局,至少我这两年得先按兵不动,不可能刚拿到户口就辞职,显得像在骗取户口,尽管我不是为了那户口而来的。所以这两年就先这样吧。”她苦笑。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彭丹 等;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新京报书评周刊近期好文荐读:当话筒指向孩子,记者该注意什么?未来媒体必须关注的14个科技趋势作为战地摄影师的一生投稿、合作邮箱:cmyj20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