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中专的文凭都是非常稀罕的学历,有个中专生来某个单位上班,单位负责人都会乐不可支;如今,大学生供大于求,大学本科生数量似乎出现“饱和”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于是,很多本科生都想通过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来加强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有多少?大概有多少人能够顺利考上?我们先来看一看2009到2018这10年来关于考研人数方面的数据:2009年的报名人数是124.6万人,招生人数有44万,差不多十个人当中有3个人能考上;2010年报考人数马上增加了15.4万,达到了140万,考研报录比2.8:1,稍微有点回暖,录取人数47万;2011年考研人数151.1万,比上一年的报考人数又增加了11.1万,但录取人数只比上一年增加2万;2012年,考研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4.5万,录取人数增加3万;2013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6万,录取人数只有54万,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万人……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录取人数只有68万人,考研报录比是3.5:1,三到四个“考研党”当中,才有一个人能够通过考验。到了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85万人,报考人数比上一年整整增加了47万,而考试通过的人数却只增加了4万人。从上面这些数据不难得出,近年来参加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近五年来报考人数更是拾级而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双非学校或者普通的211大学的竞争可能要小一些,但39所985大学的保研率都高得惊人,在推免生占据一大片名额的情况下,其他外校生想挤进去,没有差不多的实力,难如登天。不仅985如此,一些顶尖的211大学同样在保研率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北邮本科生的保研率高达5成左右,这样一来,外校的“考研党”的名额和机会就更少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很激烈,大学生考研的竞争更是不容小觑。就拿前几天刚结束的2019年考研初试来说,285万人报名,居然淘汰了213万人左右,淘汰率为75%左右,“主角”只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高考那是有老师盯着,有家长陪着。而考研的残酷性又何尝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考研的路上,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家长的跟踪,完全靠“考研党”发自肺腑的自觉。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研,你会成为“考研党”中的一份子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如今的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但怎么也不可能到"烂大街"的地步,只能说明过去的人学历过低,再不提高就跟不形势。而且水涨船高,有些招考中,专科生、本科生都往往直接淘汰。最近重庆市高新区某小学招老师,15人上线,13人为硕士,只2人为本科,还基本都是名校毕业。博士坐下,硕士留下,本科等下,专科让开……这是前一段时间流行的说法。其实更残酷的现状是:很多大学生往往“毕业即失业”,而为缓解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就考研以提升学历,获取更多竞争资本。君不见,年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都在增加,去年更是高达370多万。眼下各地高校正陆陆续续公布2021年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大多数考生们也正准备着手复试。有时,身边总有一种声音说:“读研没有什么大用”(大概有点类似于以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现在研究生都扩招那么多,研究生学历在贬值;还有的说,本科毕业工作三年积累的职场经验,硕士才毕业,工作经验就没法比。研究生属于教育金字塔的上层建筑部分,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个位置的,尤其是含金量高的研究生,考上就是赚到。除非你是真为了镀金,读研只为了纯混学历,否则它就会提升你的学识、人际圈层次和开拓你的眼界,并能让你学到一些必要的分析技能。如果你想考的是985、211高校的研究生,那竞争会非常激烈,分数不低也说不定复试都进不了。近年来的刚毕业生,尤其是211以上的,同学聚会如果还是本科生,都会发现大家不是在读研就是在读博,都没人跟你有共同话题了——有一朋友的女儿就是碰到过这种尴尬,赶紧出国留学。如果真到了研究生烂大街了时候,那也是天大的好事——想当初,有的农村连个高中生也没有,现在都开始有博士生了——这不正说明国民水平提升了?愿研究生们的素质真正达到真实水平,等我们烂大街的这批研究生老了,人民素质也就真正提升了,这多好,可能就没这么多人闯红灯了,也没人随地吐痰,没无理的校闹……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读研究生与念本科有什么差异?读研为什么往往很苦?能成功读研,首先是值得欣喜的。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都是付出了不少辛勤和汗水,才能拿到那一纸录取通知书,而后成为一名研究生的。由于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本科是迥乎不同的,因而,相对于本科而言,读研往往是比较苦的。本科属于通识教育,鼓励培养广博的兴趣,看重多元化的选择,注重知识的宽度;而研究生属于专业教育,注重对专业的深入钻研,注重的是知识的深度。因而,两者的培养方式有明显的差异。读研期间,需要培养初步的研究型思维和学术能力,需要在读研期间完成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论文,因而,除了需要完成正常要求的课程及相应的课程小论文等作业之外,完成学术性的论文是重中之重,这往往需要做课题,需要读文献、看报告、做实验、分析数据等等,并在探索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过程,往往是很辛苦的,是需要长时间去反复做,才可能取得收获。特别是理科、工科类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读研期间,往往经常在实验室度过,反反复复地进行试验操作、分析、归纳等等,直到有所发现;最后还得完成论文,这也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需要反复核实,反复修改等等。所以读研期间,不少研究生是很少有假期的,甚至也没有“早九晚五”的说法的,而是晨曦初露即做事,披星戴月回寝室。尤其是那些想要在读研期间打好基础,进一步读博深造的同学,一般都希望在读研期间完成多篇论文,特别是能发表核心文章,往往付出更多,也会更苦。当然,也不是每个人读研都那么苦。相对而言,理、工、医等专业的研究生会最苦,因为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最后形成文章;而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则往往会相对轻松一些,一般不需要做实验,而是大量阅读文献、资料、报告等,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完成文章。另外,有些学校的专业型硕士是不要求在读研期间发文章的,这属于最轻松的了。总体而言,如果要在读研期间获得成长,是需要付出很多的。苦,是难免的,也是自然的,同时,有所收获,获得成长,也会有乐。你在读研吗?你对读研生活怎么看?你觉得苦吗
2019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将大幅增加,研究生是否也会如本科生一样“烂大街”?不要说研究生,就是本科生,真的“烂大街”了吗?如果在一二线城市的热门单位,本科生、研究生确实蛮多的,但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在农村地区,会不会走到哪里就真的会随便绊倒一名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吗?在211或者985大学校园的办公室内,当然是清一色的博士生,那是不是说博士已经“烂大街”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农村小学的办公室里,第一学历是本科的老师,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其实,在很多农村家庭,不要说硕士博士,就是连一个本科生都没有!谁敢说研究生是“烂大街”的存在?2019年的考研数据显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有290万人左右,被录取的人数占总报考人数的四分之一,差不多有七十多万左右。在我出生的那一年(1983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167万,而被录取的人数只有39万。从这个数据上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数量也在拾级而上,逐年剧增。研究生数量看起来挺多的,但和整个国家14亿的人口基数相比,历年来总人数不到700万的研究生数量充其量不过千分之五,200个中国人当中最多才只有一个研究生。故此,硕士文凭一直以来,在国内都算得上稀缺资源。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争取考研,其考研的目的和几十年前的硕士比起来,应该有一定的差别:以前的大部分研究生,考研是为了更好地搞科研;而现在的大部分研究生为何而考研?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考研的目标门槛在降低,考研的人数在扩大,释放着一种时代在不断进步的强烈信号。考研,可以缓解部分本科生的就业压力,一些本科生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力求在求职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得到更好的薪酬待遇;考研,可以提升一些高校的逼格,像清华北大中科大之类的顶尖985大学,那些学校的本科生有七成左右会选择继续考研深造。听某个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说:“触目所及遍地都是本科生,本科生真的是太多了!”那么用人单位缺本科生吗?当然是缺!缺什么样的本科生?缺那种是真正人才,能够在事业上独当一面的本科生。所以,在高等教育方面,追求高学历没有问题,但比提高高等教育层次更重要的,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营造“严进严出”的教育生态。不管是哪个年代,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研究生数量绝对不会烂大街。试想,96%的中国人都不是本科生,本科生都是稀缺资源,何谈研究生会“烂大街”呢?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硕士研究生会不会“烂大街”?上面的答案很中肯吧!
文|冷丝栏目|2020年考研根据教育部官网统计的数据,以及由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我们可以推算出,近几年,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录取比例约为30%。当然,冷丝提醒一下,该录取率包含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人数。很多考研学子和家长有两个重要的疑问:如何看待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录比?又该如何正确评价考研动机和最终结果?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录取比例,即报录比?目前有很多关于考研方面的报录比数据,这些数据倒也算是权威的,但有多大的意义呢?这是近几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全日制):冷丝帮助大家计算了一下,录取率在30%上下,这个比例不高也不低。很多人看到2019年考研人数急剧上升这一态势,就有点担忧:2020年考研,人数是否还会大幅上升?报录比又会呈现什么样的状况呢?报名人数有可能会再次上升,但是,冷丝依旧认为,不必担忧。冷丝觉得,这些报录比的数据有些参考意义,但不要太在意,因为报考研究生的人们背景差别是很大的,不同背景的人们考研的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名校的同学报考自己并不热门的本专业,和一个以同等学力报考名校热门专业的同学的难度可谓天壤之别。下面这幅表格是1995年到2001年的考研数据:由这张表格照样可以看出,这些录取的数据与近几年的数据差异并不是很大,这说明,考研扩招的进展其实是很缓慢的,每年的增长幅度并不大。所以,冷丝劝你,不要太过于在意所谓的录取率。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背景同学更细致的报考比例无法统计,比如:热门专业的报考比例,一般和冷门专业的录取比例;应届本科生的报考比例,往届本科生的录取比例,同等学力的录取比例;一流学校同学的录取比例,一般学校同学的录取比例;在大城市信息比较充分同学的报考比例,在中小城市信息相对较少同学的录取比例;理工类的录取比例,文科的录取比例;报考本专业的录取比例,转专业报考的录取比例等等。上述数据才是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它们的比例又有多少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甚至男生的录取比例,女生的录取比例等,目前也有一些这方面的统计数据,确实值得我们参考,但也不要太在意,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对这些对总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比例,只需当作大致的背景了解一下即可,没有必要太在意。即使统计出了这样细致的比例又有作用吗?好像也不大。比如,很多考研学子曾经有这种感觉:毕业班的同学一开始几乎80%的人都有考研的想法,但最后只有一半报了名,报名之后真正上了考场的人又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感觉和实际统计数字并不一定相符合,报名人中有一半没有上考场,上了考场的又有一半没有考完试等等,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而那些认真准备,并坚持考完所有科目的同学,差不多都能考取。当然这没有确切的统计,只是根据很多同学的感觉做出的判断。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考研和考研的结果?冷丝认为,无论如何,考研是个不错的让人提升的“阶梯”。本科以及以下学历的同学往往和本科生比较时有自卑的情绪,实际找工作时往往感到受歧视,而考上研之后,这个差距就消失了。因为,拿到了硕士学历,没有必要担心大专的学历是否有考上研的可能,很多例子都证明了它的现实性。普通学校的同学往往羡慕北大清华等一流学校的同学,考上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就可以圆自己高考时没有实现的梦,因为,考研相对高考来说,难度还是要小多了。高考时,每个省区才分到那么可怜的几个名额,考研时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了。一流的学校的毕业生很多留学或者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正好空出了研究生的位置——让过去高考成绩不如意的同学来报考。普通学校的资历留学时难以让对方相信你的实力,考上一流学校的研究生后,终于有了充足的底气申请世界顶尖大学的奖学金。不用多介绍,考研成功,这毕竟能够带来诸多看得见的好处。以上种种情形说明,这几年考研报录比有一些变化,但是录取率变化不大,表现稳定。同时,冷丝也认为,考研是个不错的梯子,借助它我们可以到不同的高度。因此,有考研志向的同学,你尽管报考吧!不要想太多!
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放弃考研?或者说在决定是否考研时,你最在意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很多考研学生都曾或多或少想过的,有的是最担心自己的年龄问题,有的是最担心自己的读研费用问题,有的是最担心自己能否毕业的问题。其中,有不少的学生都在想自己的年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极为现实的问题,或许当我们硕士研究生毕业已经28岁或者是更大,因此有很多学生是难以接受的。那么,26岁研究生毕业的话,是晚了还是早了呢?先说一下我自己吧,24岁考上的硕士研究生,当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我已经27岁,这样的一个年龄和儿时的小伙伴相比很忏愧,因为他们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而我还是一个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研究生。但是我自认为这并不是很晚,毕竟读研期间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这是最重要的。现在大家所公认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范围是在24岁到26岁之间,这也就是说只要毕业是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段时顺利的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是最为理想的。所以说,2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真的不晚。同时,每年高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年龄根本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很多年龄超级比较大的学生是非常正常的,只是对于一些行业来说或许真的很在乎年龄,例如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年龄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只要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那么年龄或许并不重要虽然年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所追求的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这个踏板时,那么或许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关于年龄的担忧了。同时,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层次有高有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指明,在哪一个年龄段毕业是属于正常年龄,在哪一个年龄段毕业便意味着很晚了,只要在读研期间能够实现自己所追求的那边足够了。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年龄比较大会影响到自己的就业,当然却是是会有一些行业年龄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读研之前有必要衡量一下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总之,硕士研究生26岁毕业时,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不是很晚,或者可以说刚刚好,同时对于那些因年龄问题而犹豫是否要考研的学生,或许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年龄真的不是决定你是否读研的根本原因。
本文编辑:史育阁栏目:教育社会观如果回到80年代,现在的博士、硕士相当于什么 ?80年代,大学生是地地道道的天之骄子,那时候的高考也是不折不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很少部分的高中毕业生能直升大学。 以80年代中期的小城市为例,各单位很少有大学生,本科生已经很是稀罕,更别提硕士生和博士生了。当时的学历构成大概是这样的:中小学教师以师范学校(中专)毕业生为主,医院医生多毕业于卫生学校(中专)或医专,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大多是中专或高中学历。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尚由国家负责分配,如果某单位被分配来几个大学生,那必然是香饽饽,一时风光无限,让人另眼相看。从稀缺性而言,80年代大学本科生比现在的博士生还稀缺,在当时堪称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可以直接留校任教,博士研究生毕业前早都被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争抢完毕。而且80年代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大学生就业率100%,不存在就业难问题,往往是多个岗位争夺一位大学毕业生。也正是因为80年代国家实行大学生毕业包分配政策,直到如今,老家(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一些老年人还会问读大学的晚辈“以后分配到哪里工作?”被问的晚辈只好不厌其烦地解释说,国家早就不包分配了,大学毕业后要自己找工作,而且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越来越少了,很多人还要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不再“物以稀为贵”,“大学生就业难”反倒成为经久不衰的社会话题。再加上独立学院形式的“三本”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成立,使得数量庞大的原本无缘大学教育的低分考生可以继续读书,给原本就已臃肿的大学生群体又注了一波水。如今环顾四周,仿佛人人都是大学生,甭管你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反正都叫做本科,我们俨然已进入“普惠性上大学时代”。 如今要找一份体面点的工作,大学本科毕业是“起步价”,换算成80年代的学历要求,那就是高中或中专学历。对知识和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往往要求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这就相当于80年代的大学本科学历。一句话概括就是,现在的本科生相当于80年代的高中生,现在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相当于80年代的本科生。用高校毕业生留校工作的例子来看,在80年代,本科生毕业就可以当辅导员或进校办工作,研究生毕业就可以留校任教。而现在,如果想在高校当辅导员或者从事行政工作,至少得有研究生学历,如果还想在高校当授课教师当导师,一般的二本院校都要求博士学历或者至少是名牌大学硕士学历,重点大学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求有海外经历,还恨不得要求应聘者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均毕业于名校。 回顾过去历史,可以得出“学历贬值已是既定事实”的结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历要求水涨船高的背景下,年轻学子唯有努力奋斗以获得好的受教育背景,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稳稳拿到入场券。关注史育阁,获取更多精彩教育讯息!
32岁的你如果已经是硕士毕业,还会再次参加高考重新读大学读研究生,再读8年,然后硕士毕业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这样做,毕竟时间成本太高了。32岁重新高考,40岁硕士毕业,选择一条“冷门”专业的路……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成年人的最佳决定。但是,世道上很多人不会去做的事情,总是有人会去完成。湖北武汉一个叫程传坤的小伙子,今年32岁的他收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本硕连读,也就是说,还要再读8年,硕士毕业。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这个举动,为了这个中医专业,有必要再花8年的时间吗?其实,这背后有一个很让人动容的原因。一、他说,我终于理解父亲的心愿程传坤在当年高考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材料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完之后,就又继续研读材料加工工程,接着硕士毕业。之后,一直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到这里,按理来说,这种生活也算得上是安稳了。可是程传坤却选择重新高考,继续学习中医学专业。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为了找程式正骨术第10代传承人,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下去。他的父亲程声旗是“程式正骨术”的第9代传承人,一直想让儿子学医,将来好继承自己的衣钵。那个时候,在父亲看来很重要的正骨术,程传坤看来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想着我可以选择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来攻读。但是,随着程传坤对父亲医术的了解越来越多,看到了“程式正骨术”的价值所在,不仅能救治病人,还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担责任,让他理解了父亲的心愿。程传坤便辞职从医,打好中医基础,继承程式正骨术。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算经济账”8年的时候,一心学习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打好中医基础,传承程式正骨术。很多人说这不划算,这就是在“赔钱”读书,不仅是经济上的钱,还有这8年的黄金时间成本。但是程传坤却不以为然,说道:“传承非遗文化不能仅算经济账,我觉得这也是我人生航向的一次调整,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父亲也非常支持他,“让儿子当传承人,就是希望能把“程式正骨术”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群众。”其实,我国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找不到传承人,而面临正在消失的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要算“经济账”,那它们的价值也是无可估量。听过一句话:一个老的民间艺人去世,就毁了一个博物馆。可见,老艺人对于“非遗”意义重大,不仅是把“非遗”活态传承下来,也是让“非遗”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因此,找下一代传承人就变得至关重要。三、除了传承,还能做什么?高考结束等待录取的时间中,程传坤就在父亲的诊所里面观摩学习。被问到毕业后的去向,程传坤说道:“传承“程式正骨术”并不意味着要待在父亲身边,我更愿意去一家大中型医院就业。”这不仅仅是把正骨术传承下来,还要“走出去”,向更多的人进行授课和开讲座。程传坤的这一担当,不仅是让“程式正骨术”继续活态传承,也是让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多的保留性。他的行为已经不是可以用时间成本和经济账目去计量的,他的这次人生选择方向,自有他的意义所在。沈博爱在《蹉跎坡旧事》中说道,我只能把祖辈童年的玩具和玩法做个粗略的分类和注释,使孩子们知道祖辈们的童年是原始的,是落后的,但也是自然的,自由的,或许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类的。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终究会有一个人去摆渡的。我是鲸鹿酱,一个专注冷暖的情感作者,关注我,知你冷暖。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们都知道研究生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见到的还算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学历比本科高一级。还有一种是硕博连读研究生,毕业之后学历比硕士高一级,也是最高级别的学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除了学生就读的时间不同之外,就是学历等级的不同了。不过这两者作为高学历的最高代表,在社会上都能得到比较开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博在一些学生眼里似乎显得有点不划算了,毕竟自己也并没有非要达到那么高学历的动力。《导语》“博士和硕士”同样是研究生,毕业十年后,区别有多大?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追求是不同的,现在自己降低的标准就很有可能成为自己将来的阻力。现在也许你不需要博士生的学历去谋生存,但是十年之后你很可能需要博士的学历去谋发展,这是一个很现实且发生率极高的问题。现在高等教育的现状是大学生量多却质不优。国家开始提倡大力发展教育之后,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是多了不少,可是这种全民教育大幅提升的局面却是由下调高等教育标准来实现的。当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进入大学,他们并不能像以往的大学生一样很好的重视和适应大学教育,等他们走出大学这个暖床之后感受到的就只有社会的残酷,这也是他们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而博士生作为学历的顶尖代表,他们是可以被社会特殊优待的,对他们来说就业的问题可能只是选择的问题。而且他们在面对就业选择的时候,也不会把目光放在一般人的高度,他们任何一个选择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成功的表现。硕士毕业生虽然说学历并不是最高的,但也算得上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无论就业还是考公务员都可以把本科生踩在脚下,当然在比它高一级的博士生面前那些优势也就并不显眼了。如果是一个医学研究生,他们最向往的工作非大城市的公立医院莫属,可是如果这位学生的简历上只是硕士学历,那么能不能进还真是不好说,特别是省会城市里面的三甲公立医院,“想进”是一回事,“能不能进”可就又是一回事了。而对于一个博士毕业生来说,我们不能保证的说他们拿到了这样的学历就百分百能获得这样的成功,但是至少在学历方面他们是有足够被接纳的可能的。考研是学生一个新的起点,但是学生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不同追求却让他们像两条射线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区别也越来越大。不过这些区别也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学生十年后的发展如何,学历只是他们的客观条件,能否把这个客观条件发挥到极致让自己走的更长更远还需要学生实际能力的配合。好的小伙伴们,想要了解更多教育资讯可以注意我的动态哦~感谢观看!
1、国内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分为两大类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显而易见,他们在就读年限上是有区别的,具体原因和专业有关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就读年限为3年,部分表现特别优秀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同学可以申请提前一年毕业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修读时间为2年,也有好的学校会要求3年,有特殊情况的存在。最长的修业年限是5年。不同学校对研究生的要求不同,目前有2年、2.5年、3年这三种,可申请提前或推后毕业,所以毕业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还要看具体院校具体专业的要求。2、新西兰读研究生新西兰的众多知名高校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那么新西兰研究生读几年?这与你选择的专业有关,不过一般学制都为1-2年。申请新西兰研究生,需要本人满足审核条件,必须是国内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生,并且雅思成绩达到6.5分,单项不低于6.0分。一般来说,新西兰大学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学制为1-2年,研究生的第一年主要以授课的形式,称作Postgraate Diploma,也就是所谓的PD。第二年则以论文研究为主,称作Master,分为授课类和研究类两大类型。3、美国读研究生美国研究生读几年?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美国研究生采取学分制,也就是说,只要学分修满,无论年限,即可毕业,所以要学几年,就要看大家怎么学了。学习能力强表现好的同学,可能在1.5年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两年的学分课程,就可以提早毕业,早一点找工作。但假如你不小心挂科,那就非常抱歉了,你不仅有可能无法按时毕业,甚至还会被要求多学习半年甚至1年。有些美国硕士项目本身学习时间就很短,比如法律硕士,课程一年,实际学习时间仅仅只有9个月。还有商科研究生,美国商科专业的学制一般为1年,而其中的金融、会计等最快可用9个月修完所有课程,取得学位。相比中国的考研难度,进入美国的研究生院不算太难,但是宽进严出,入学之后并不是高枕无忧的,反正,学生的任务和压力会比其他国家的研究生更大。美国研究生要求很严,学业负担很重。许多课程不仅仅没有基础,教学进度也是特别快,一个星期的教学内容往往相当于本科阶段同样课程一两个月的教学内容。老师除了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外,还隔三岔五地考试或是要求学生提交论文。4、英国读研究生英国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时间非常紧凑,大部分的学生只需要1年时间,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基本上学生都是6月底到达英国,经过2个月左右的语言突击,9月份开学,第二年4月份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如果一切进行顺利,则有资格按时毕业。但是英国研究生课程的不同分类,攻读研究生需要的时间也有所差异。如果想早点明确自己去英国读研究生的年限,最好先查询一下英国研究生课程的分类,做一个大致的分析研究。一般英国的研究生课程都是一年,因为整体学制相对较短,也降低了英国留学所需的总费用。通常情况下,研究式硕士课程学制1-2年,博士研究式课程学制3年或更长之间。5、澳大利亚读研究生大多数都是2年制,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位学制也是不同的。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生文凭课程设置通常为1年,个别学校的部分专业为0.5年。完成课程后学生可获研究生文凭,加读一定学分即可获得硕士学位。澳洲商科硕士学制是1-2.5年,专业选择不完全受限制。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生证书课程设置通常为0.5年,学生毕业后获得研究生证书,并可减免相应学分入读研究生文凭或硕士学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