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研究生扩招中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及毕业生人数分析(图)计划男

硕士研究生扩招中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及毕业生人数分析(图)

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将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同比或增加18.9万人。扩招没有采用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投放,招生在一些重点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增加了名额。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2005年以后出现了研究生数量大于本科生的情况。我国高校曾在2009年前后,降低研究生扩招的幅度,但近年来借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增加专业硕士,在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达1:1,一些高校还在增加研究生招生。2017年研究生招生大幅增加,招生规模达突破80万。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突破90万人。就此推算,扩招之后,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或将达110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教育部数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80个,科研机构235个。目前,全国现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研究生扩招,中国用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研究生毕业人数节节攀升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2010年研究生毕业人数招生人数38.36万人,2013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突破50万,2018年研究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突破60万。2019年研究生毕业人数64万人,较上年增长5.9%,增速有所扩大。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研究生未毕业人数有所扩大,2019年未取得研究生毕业的人数达27.7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神薙

重磅官宣: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5%!考生:理解并支持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当前一段时间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其中就包括“要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近日,湖南省已官宣:争取国家支持,2020年全省增加5%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将专升本录取比例扩大1倍以上。消息一出,广大考生纷纷表示:非常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支持研究生扩招政策,感谢政府和国家!研究生扩招的原因一、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大幅减少。疫情已经严重影响大中小型企业的正常运转,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资金链断流使85%的中小型企业仅能够维持三个月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企业在不裁员的情况下跟很难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二、考研基数大,减缓学生就业压力。2020年的考研人数是341万,如果政府不实行扩招政策,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数量会很少,那考研不成功的学生只能走向社会,和其他毕业生一起竞聘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考研学子的就业压力会骤增。三、采用扩招政策,静待经济攀升。受疫情影响,国家经济还需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发展、逐步攀升。只看5%这个数字,确实很小。但是2020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是341万,占全年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的39%,这样看来,扩招政策就会影响到很庞大的一个学生群体。待两三年读研之后,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岗位充足,毕业生都能顺利找到工作,更加利于社会繁荣稳定。硕士扩招带来的影响一、硕士学位的含金量刚才说过,硕士研究生是一个很庞大的学生群体。任何关于研究生招生或改革的政策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从企业需求来看,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依然是“紧缺资源”,并且硕士的每月工资普遍比本科生多一些。但是受扩招政策影响,两三年之后的硕士应届毕业生会大量步入会,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受到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会增大。但国家的经济也在稳步提升,很难说硕士学位的含金量会受扩招政策影响而降低。二、考研国家线似乎研究生扩招和考研国家线成一反比关系,硕士要扩招,相应的国家线就会降低,这是不正确的理解。考研国家线是和考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息息相关,今年的考研试题较往年简单,考研高分更是层出不穷,考研国家线是否会下调真的很难预测。三、影响范围每个考研高校的复试比例一般都在1:1.2到1:1.5范围内,而扩招的5%一般都会在这多出的复试考生内产生。所以只要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一定要认真备考,今年复试成功的可能性较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5%的招生政策是国家在统筹就业的前提下慎重做出的决定,此举利国利民,今年的考生只有积极备考,才能在有利政策的前提下一战成硕,不负韶华!各位看官对于研究生扩招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区共同探讨。

飞蝇钓

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今年考研更容易?学历会贬值吗?

2019 年 12 月 21 日,考生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考点参加考试。中新网北京 3 月 2 日消息,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将扩大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同比或增加 18.9 万人。面对招生规模扩围,"考研族"们既欣喜也担忧。他们欣喜:"上岸"的机会或许更大了;他们担忧: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学历是否会贬值?对考研一族来说,扩招到底意味着什么?考研族福利!硕士研究生扩招 18.9 万2 月 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三天之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透露,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去年增加 18.9 万。按照教育部的介绍,全国现有 44 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 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了 2000 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按照翁铁慧的说法,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874 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对于今年研招扩大规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扩招原因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以往报考人数连年递增,相比之下录取人数不足,报录竞争过于激烈;二是就业问题,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环境不容乐观。按照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 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 91.7 万人。就此推算,扩招之后,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或将达 110 万人。扩招有侧重,国家急需这些专业的人才当然,扩招也有所侧重。按照教育部的介绍,扩招必须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据介绍,研究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翁铁慧此前解释,投放到什么专业为主,要看社会需求,主要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现在这些领域非常缺人才。对于这些扩招政策,储朝晖也认为,扩招没有采用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投放,招生在一些重点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增加了名额,这跟此次疫情有直接相关性。"扩招的倾向反映了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在医疗健康、基础科研、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需求偏向。"海天教育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吴睿解释,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时也对考生提升自我竞争力提出高要求。扩招,让考研变得更容易吗?近期,一些地区纷纷将今年的考研笔试成绩放榜,拿到初试成绩的考生,正等待国家线的出炉。对于"考研族"来说,突如其来的扩招政策,让今年的竞争更小了吗?"扩招意味着总体报录比提高,在报考人数固定的情况下,今年会有更多考生因扩招‘上岸’成功。如压线第一志愿复试线的考生,可能会因此进入复试。"吴睿分析。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竞争就更小了。吴睿解释,当更多人进入复试,且满足调剂资格的人越来越多,调剂就会异常激烈,此外,扩招具有地区及专业类别的倾向,并非所有考生都受益。储朝晖也表示:"今年扩招,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考研的录取竞争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研难度就大幅度降低。"他分析,尽管录取比例有所提高,但从 340 多万的报考人数来看,扩招不到 20 万,报录比仍然较低。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持续走高,近两年更是增幅较大。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今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高达 341 万人,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 290 万人增加了 51 万人,刷新了历史新高。在专家看来,在近年来大幅提升的报名规模面前,此次扩招无法让考研竞争明显降低。"对考生来说,扩招虽是好消息,但在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眼下要做的就是全力准备复试。"吴睿说。当考研热遇到扩招,学历会贬值吗?扩招 18.9 万,还让不少学生担心:未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是否会"缩水"?"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人数看起来数量庞大,但从全国人口数量来看,其实占比很小。"在吴睿看来,在当前中国就业市场上,研究生依然有较高竞争力,研究生教育的含金量毋庸置疑。此外,专家也认为,研究生扩招对就业会有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不能过于夸大。储朝晖举例,目前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接近 90 万,扩招后约为 110 万,这个数跟本科生招生水平相比,大约是 1:7 的比例,从结构来看比较适合。"不过,要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还靠落实。例如,所有新开专业或者扩招专业,招生选拔、教学管理、毕业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从严把关。"储朝晖说。储朝晖还提醒,扩充研究生招录,能对学生就业起到一个延缓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要谨防扩招后带来的过度教育问题,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读书成本,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无论是企业,还是学生,都需要理性看待人才的定义和选拔,不可唯学历论。"储朝晖说。来源:中国新闻网

道者

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可能扩招18.9万人

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发布会。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透露,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可能比去年增加18.9万人。记者从广东部分高校获悉,学校已于近日上报计划扩招专业和名额,不过最终还有待上级教育部门批准。“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翁铁慧表示,今年会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比去年可能增加18.9万人;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争取同比增加32.2万人。翁铁慧说,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唐春明表示,2月21日,学校向广东省教育厅提交了增加招生计划。当时,广州大学按规定上报了涵盖5个专业的增加招生计划。这5个专业领域分别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经济。据透露,今年共有11000余人报考广州大学研究生,其中报考上述5个专业的考生约有3000名。如果没有这次的扩招计划,上述5个专业原计划招生四五百名。“我们上报的扩招计划能否通过,还需要广东省教育厅给指标。”唐春明说。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鄢来均表示,今年报考该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比去年多了三百多人。去年学校共招收硕士生1202人,希望今年招生人数超过1400人,整体增加20%左右。【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爱封了

2021研究生继续扩招,学历会因此贬值吗?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周六(12月26日)拉开帷幕。业内人士预测,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就业压力增长、出国留学受阻等原因,此次报考人数将大幅增长,创历年之最。与此同时,在2020年扩招18.9万人的基础上,2021年硕士研究生规模还将稳步扩大。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生学历会不会贬值?未来若想继续深造有何新途径?研究生就业是否具备明显优势?【问题一】扩招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近两年,研究生扩招给家长和考生带来喜讯的同时也引发不少担忧,一些人认为,萝卜快了还不洗泥呢,高校一下子招收这么多研究生,教育质量肯定会下降,等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将面临新的就业难题。那么,研究生扩招真的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会缩水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近两年,研究生持续扩招,仅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高校领导和教师都表示欢迎和认可,但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这么大幅度扩招会造成未来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培养条件变差、学生培养质量降低,从而使学历贬值。对此,我想结合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首先,研究生扩招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许多想要继续深造的往届生也加入到考研行列,这就使报考硕士的考生人数持续扩大。而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压力。同时,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受阻,也进一步增加了考研学生数量。从目前来看,扩招比例是在可控范围内。按照教育部要求,每个培养单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应在上一年9月份申报,增加招生名额还要讲述具体理由,且教育部也对高校师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设施面积有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高校申请的招生计划均高于实际下达的招生名额。比如,我们学校2020年申请增加5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实际下达421名,虽然实际增加的数量比往年有较大增幅,但仍然没有超过申请计划名额。而申请增加名额是根据学校每年从国内外引进150名青年人才、在良乡校区新建了2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宿舍和学生食堂等情况测算而来的。其次,扩招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互联网+、集成电路、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亟须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必须瞄准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提前布局培养高层次人才。本科教育更侧重专业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完全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第三,扩招情况下更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扩招会不会造成培养质量下降,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和学校重视的方面。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与生源质量、课程质量、科研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密切相关。考生数量大幅增加,生源质量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影响;各高校针对研究生课程持续进行改革,包括建设以学位核心课为主的精品课、视频公开课、网络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等,不断强化研究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不断加强课程质量督导和评价,所以课程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针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各高校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配备校企双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聚焦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等举措,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导师管理方面,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强化师德师风,高度重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加强导师岗前培训和开展教育培训等。高校也都不断加强导师管理,对导师出现师德师风、指导学生学位论文质量或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将停止或暂停导师指导资格;针对学位论文质量,各省级教委都加大了对学位论文抽查力度,同时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督导并建立分流淘汰机制,从而促使学校、学院、导师三方面都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应该能够确保培养质量不缩水。第四,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就业应该有保障。这两年研究生扩招主要集中在专业工程领域,且以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等类别为主。而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储能技术等领域对专业创新人才需求极大。在保证培养质量的情况下,研究生毕业后应该都能就业。以我们学校为例,工程领域硕士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以上提及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一直都是100%。【问题二】复试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这一新政的出台给部分家长和考生带来压力,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会在录取时占多大比重,其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呢?复试权重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设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明生在报考人数连年创新高、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各方瞩目。今年第一次全国研究生大会的召开,以及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研究生培养迈向高质量发展时代。根据新政策,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上,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针对部分家长和考生的疑虑,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复试实现了考核角度的多样化。研究生招生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阶段按学科不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统一考试,按照统一标准选择进入复试的考生,专业知识涉及有限,培养单位没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个别考生为追求初试考高分,本科四年专注考研,导致少数考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不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不够。如果缺乏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还需花大量的精力弥补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在有限的研究生阶段很难达到培养目标。复试阶段能够发挥培养单位的自主选择权,实现考核角度的多样化,不仅考核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还要考核外语听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更要多维度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再次测试选择适合进一步深造的人才,保证培养质量。可以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优秀生源的选拔,复试的多维度考核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一环。为保证复试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确定复试在录取中的权重。根据教育部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至50%,在这个范围内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自行设定复试权重。权重的确定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初试和复试分别所占的比例,其次是复试中各考核方面所占的比例,包括笔试、面试、英语听说等的权重。比如,我们学校的复试权重一般为50%,而在复试中,外语听力和口语占20%,专业素质与能力占60%,综合素养占20%,思想政治表现实行一票否决。复试实现了考核内容的多样化。复试中的笔试着重考核学科专业方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而面试环节既要考察考生应具有的本学科基础,更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试时考生当场从试题库中抽取问题,通过开放型问题,与复试老师面对面交流,重点不是考核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考察创新性思维能力,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启发考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和反应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对专业领域前沿的关注程度,发现考生潜在的闪光点。复试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考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学术型考生更加强调科研成果及学术潜力,专业型考生更加强调理论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在一些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如MBA、MPA等,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考生的讨论判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进取心、合作精神等。在英语听说测试中,我们学校改变流于形式化的英语自我介绍,转而采用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交流能力,以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此外,我们学校还会通过政治审查、面对面交流,对考生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评判。言为心声,通过问题的回答、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能够考察考生的思想品质、人生态度、心理素质等,辅之以考生提供的资料,如本科阶段的成绩、论文成果、竞赛获奖、四六级英语证书等综合判断。总之,复试既会尊重专业和导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要强调程序的规范,从而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选拔出优质的生源,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三】博士招生方式有没有新变化?近年来,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打破统考的唯一方式,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那么,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多元化途径选拔博士生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孙雨近年来,各高校以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身心健康,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本科直博生选拔、硕博连读考试、“申请-考核”制和普通招考等多元化途径开展博士生生源选拔,不断优化招生考试制度,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现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余个二级学科招生专业。本科直博生选拔在推免生招考中同步进行,主要针对普通高校具有推免资格,且有学术志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获得“直博生”资格的考生从入学第一年即是博士生身份,学制5年。“硕博连读”项目选拔在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在接收推免生招考中开展,通过考核提前确定其“硕博连读”资格。二是在研一第二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在学术型硕士中进行选拔,学制5年。第一阶段以硕博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至2年半;第二阶段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除上述两种途径外,我们学校通过“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两段制”面向应、往届生进行招考选拔。一般“申请-考核”制选拔时间于12月至1月开展。2021年,我们学校共有4个学院通过“申请-考核”制招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报考条件中除了要求考生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并且已取得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如专业学术论文发表等)。由申请者将相关材料提交报考导师审核推荐,经学院招生小组综合考核打分,确定候选人资格,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成为“申请-考核”制资格候选人,参加基本能力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拟录取资格。未获得“申请-考核”制候选人资格的考生还可继续报考“两段制”考试。为进一步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导师群体和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研究生选拔中的主导作用。自2014年,我们学校在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中推行两段制考试改革。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第一阶段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基本能力测试。原则上设置初试科目一至两门,主要为外语(100分)和专业基础课(100分),达到基本分数线者进入第二阶段(复试)考核。第二阶段考试主要为专业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潜质的考查。学校会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实行按导师招生,依据考生的考核成绩及导师意见等情况确定最终拟录取名单。【问题四】读了研究生是否就有了明显就业优势?在考研大军中,不少人是冲着未来好找工作而去的。家长和考生们很想知道,研究生毕业后真的具有明显就业优势吗?调查显示学历与收入基本成正比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马妍近年来持续高涨的考研热情,反映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个人竞争力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麦可思数据也显示,“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是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最主要动机,比例均超过半数。“考研到底值不值”“工作3年和读研3年,差距能有多大”这类话题经常在网络上被讨论。我们基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跟踪评价的调查发现,从毕业后短期就业情况来看,刚毕业研究生的月收入与工作3年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基本持平。不过,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学历提升和未提升群体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2014届本科毕业5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0408元,比同届学历没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来说,这一差距更为显著,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学历提升除了带来经济方面的回报以外,为毕业生的职场感受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014届学历提升人群毕业5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9%,比学历未提升人群高出6个百分点。不可否认,升学对大学生就业可以起到一定分流与缓冲作用,但研究生持续扩招也造成部分人对“是否会产生就业积压,影响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担忧。其实,从这两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扩招重点是面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都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的紧缺人才。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如何,不仅取决于毕业生数量、岗位需求数量,也取决于毕业生自身是否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培养单位严把质量关。今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导师岗位管理、质量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全面从严加强管理,提升培养质量。这无疑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供图:视觉中国

有间

硕士研究生扩招5%,这个省定了!两类专业被点名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两类专业被点名会议指出:当前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一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二要对延迟离校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2年户口和档案托管,按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三要扩大农民工就业。加大稳岗和就业补助。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中国政府网截图研究生扩招5%,湖南已出台措施2月22日,湖南发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十条措施》,明确扩大应届高校毕业生升学深造规模:争取国家支持,2020年全省增加5%研究生招生计划,将专升本录取比例扩大1倍以上。适当提高应届大学毕业生士兵退伍后专升本录取比例。此外,“十条措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也做出相关的政策性支持:“十条措施”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省属国有企业要从新增岗位中拿出不低于50%的岗位专门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信息应同步提交同级人社部门在网上公开发布。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1年以上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可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其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20年,我省计划招收定单定向全科医生计划1500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0名、“三支一扶”计划400名。鼓励创业:对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因患新冠肺炎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财政部门继续给予贴息支持,并相应调整信用记录。鼓励高校毕业生以多种方式实现灵活就业,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其个人实际缴费的40%,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来源:中国青年报征稿邮箱:718710799@qq.com编辑整理:刘旸审核:毕永华免责声明:图片来自原帖转载或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煤传媒,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惊梦魂

今年研究生扩招是为了“稳就业”?

近期,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消息一出,#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的话题很快冲上热搜。“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等成为网民特别是考生关注的话题。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研究生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只是稳就业需要?其实,研究生扩招并不是新鲜事。数据显示,进入新世纪,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几个年份分别是:2003年,受“非典”影响,研究生扩招了6.63万人,增幅为32.7%;2009年,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研究生扩招增幅为14.5%;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扩招增长大约20.8%。因此,有人说,此次扩招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与扩招相对应的,是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4年和2015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曾出现下降,2016年止跌回升,2017年开始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到今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已经连续4年增长率突破两位数。从最近十年的数据来看,研究生报考和招生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1左右。从这个角度上看,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历史新高,扩招也是理所当然的。还要特别提到的是,研究生扩招也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相关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1.90%,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64%。效果如何?有人欢喜有人忧官宣“扩招”,最欢欣鼓舞的,莫过于这一届考研党。首先,扩招有助于更好满足大家提升学历的需求,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其次,从国家的就业指导上看,以后会加强基层医疗和社会服务行业的招聘,因此相关专业会加大扩招力度,部分学生必定受益。网民“考考考完了”说,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等两三年后研究生毕业迈向社会,经济已经恢复,将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人欢欣鼓舞,也有人感到担忧。“是否会造成就业积压”“学历会不会贬值”“高校有没有扩招承载力”等成网民担忧比较多的问题。从长期的影响来看,今年的扩招也许将产生“蝴蝶效应”,搅动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扩招18.9万人后,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有网民称,三年后百万硕士“大军”将往何处去又将成为一个考验。扩招≠文凭贬值舆论关注研究生的扩招,担心研究生的含金量,归根到底是关注研究生的办学质量如何。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因为研究生扩招造成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下降,导致“人才泡沫”的出现。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接近90万,扩招后约为110万,这个数跟本科生招生水平相比,大约是1:7的比例,从结构来看比较适合。看起来研究生的数量有些庞大,但从全国人口数量来看,其实占比很小。所以,在当前中国就业市场上,研究生依然有较高竞争力,研究生教育的含金量毋庸置疑。众所周知,高校是否有足够数量的优秀导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通常来说,每位导师每届指导2个硕士,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有的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有的则是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所以,这次扩招规模是量力而行,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有助于纾解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入学报到后,可能会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住宿条件、教学空间、硬件设备等方面是否有承载能力,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能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学生管理服务方面能不能适应扩招后的学生规模等问题。要避免这些问题,高校需要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增设先进硬件设备,建立健全导师制,提升导师专业水平……就像专家所说的,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来源: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策划:刘娟监制:唐心怡 汤辉作者:王鑫蓉制图:赵薇编辑:黄洁心校对:崔祎璁

罗格河

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

教育部网站消息,由教育部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其中,教育部已经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第二学士学位进行扩招。据了解,第二学位即获得第一个学位后,通过参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获得第二个学位的考试(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后,修习第二学历的课程学分修满,并通过在主考院校论文答辩合格,即可获得由主考院校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英语通过,达到主考院校授予学位要求,即可获得由主考院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此外,还有多个专项行动将重点组织开展:一是升学扩招吸纳行动。教育部已经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第二学士学位进行扩招。二是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今年招募规模将达到10.5万。适当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实施规模。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三是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行动。今年将加大力度推进精准征兵、精准动员,进一步落实好毕业生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四是大力开拓科研、社区、医疗等基层岗位行动。努力开发适合毕业生的科研助理岗位。有关部门将推动全国城乡社区和基层卫生部门新增岗位优先招录毕业生。五是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行动。国有企业今明两年将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有关部门将落实一次性补贴、返还失业保险等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六是持续开展网上就业服务行动。进一步开展好“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央企“抗疫稳岗扩就业”“国聘行动”“千校万岗”线上招聘会等,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全天候不断线、不打烊的就业服务。同时,在高校开学后,有序恢复校园现场招聘活动。七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计划,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引领大学生投身“双创”。八是开展重点帮扶支持湖北行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央+地方”促进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个一批”政策,将实现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就业创业“一帮一”行动的全覆盖。九是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对全国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将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服务。设立“建档立卡家庭贫困生专升本专项计划”,单独进行录取。十是狠抓责任落实行动。将毕业生就业纳入对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督导考核内容,高校要落实“一把手”工程,发动全国5万余名毕业班辅导员,逐一压实责任,同时让更多的专业教师都行动起来,群策群力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来源:华商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放手爱

今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你怎么看

扩招18.9万人!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将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着力硕士生研究生招生规模,公布了扩招规模。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同时,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341万人,同比增加了50万人,考研竞争激烈。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不少企业产生了冲击,大学生就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此时决定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扩招研究生,是应对疫情、减轻就业压力的非常之举,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业缓冲器的作用。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既能缓冲就业压力,也能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实际上,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美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均扩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我国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5万人,增幅为16.3%。我国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近年来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加。虽然我们经常调侃研究生满街走,研究生学历贬值严重,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我国研究生占总人口比例仍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的研究生不足千万。当下,就业人口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不足1%,远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10%。由此看,扩招研究生对于持续提升就业人口中研究生比例也有积极意义。社会上对研究生扩招有一些疑虑,主要是担心规模扩大之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应该看到,此次扩招研究生的规模是量力而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办学条件、培养能力均足以支持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扩招规模既是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情况,也是考虑高校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承载能力的情况下确定的。同时,扩招研究生不是“大水漫灌”。此次扩招将重点投放到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应急领域,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公共卫生人才相对不足等问题,扩招重点投放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培养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显然有利于改善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是当下科技前沿,是国际科技竞争主战场,加大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力度,也是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些都有利于打消公众对于研究生扩招的疑虑。扩招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一个非常态之举,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应该是常态。必须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既要把招生质量关,更要严格招生培养管理,保障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来源:澎湃新闻)

言曰

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 怎样扩?如何招?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本报记者 陈鹏)